浅谈语言教学有效提问四步曲

时间:2019-05-12 22:03: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语言教学有效提问四步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语言教学有效提问四步曲》。

第一篇:浅谈语言教学有效提问四步曲

浅谈语言教学有效提问四步曲

摘要:提问是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好的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启发幼儿的思维,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一个成功的教育活动,离不开恰当、合理、科学、艺术、开放的提问设计。借助提问,可以沟通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与幼儿的联系。

关键词:语言、提问、情境性、开放性、互动性、评价

“发明千千问, 起点在一问。”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同样一个问题,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教师面对的是一些天真可爱的孩子,教师的提问,犹如投入湖中的一颗小石子,由点及面,能激起层层涟漪。如何才能在语言教学中问得巧、问得妙呢?笔者认为可分四步曲:

步曲一:创设有效的情境,激发孩子活力。(基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运用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情境。幼儿时期,是口语发展的最佳时期。而创设让幼儿“有话可说”的教学情境,是语言教学活动的关键。情境的创设分为很多种,有有形的、无形的、心理的、具体的等等,语言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仅在活动的开始,它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1、环境的创设。真实的、或者游戏化的情境的创设,往往能带孩子进入一个验的世界。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维特点是具体的、形象的、直观的,对枯燥抽象的东西是难以理解的。如在上散文诗欣赏《蓝天上的幼儿园》时,可以为孩子创设一个真实的游戏情境,把教师布置成一个蓝天上的幼儿园,挂上一些五颜六色的星星等,让孩子一下子进入到角色中,仿佛自己也成为了小星星,和角色融为一体,在游戏中激起孩子的兴趣,这样,教师在提问时,问到:“小星星的老师是谁?”孩子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是月亮阿姨。

2、音乐的融入。“未成曲调先有情”。音乐往往能带人进入一个或轻松、或欢 快、或优美的环境中。

如:在散文诗《蓝天上的幼儿园》活动开始之时,即为幼儿创设一定的情境,调动幼儿的情绪,顺势进入优美的散文,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小星星》的音乐响起时,幼儿随着歌曲轻轻地唱起来,并配上优美的动作,此时,幼儿一下子进入了小星星的角色,被音乐同化了。散文中的小主人公是谁?幼儿异口同声就答出来了。

3、联想的体验。情境,除了有形的情境,还有无形的情境。环境的创设,音乐的融入,都属于有形的情境,而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还会创设一些无形的问题情境,幼儿能根据教师的提问,联想出一副副虚拟的场景,而这中虚拟的联想场景,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如:老师在上《一只碗》的看图讲述时,问到:“大狗熊看到自己碗一的蜂蜜被吃掉了,会怎么样?此时,很多孩子的脑海中会出现这样一幅场景:一只笨笨的大狗熊,一副生气的样子„„此时此刻,孩子把自己想象成那只大狗熊,联想——换位——联想的过程贯穿着。

步曲二:设计开放的问题,调动孩子想象。(增色)

教师的语言提问应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就如日本著名育儿家让内藤主张对于孩子的教育要顺乎天性,崇尚自然,尊重儿童的想象。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提问艺术,也少不了设计能培养想像力的问题。教师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是启发幼儿想象,开阔思路的重要保证。想像是在外界不定期的刺激的影响下,在头脑中记忆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和创造的形象的心理过程。在组织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不应身幼儿提出这样的疑问“是不是这样子呀?“对不对”?等这种提问法限制了幼儿的思维,束缚了孩子的想像力。教师提问要留点空白给幼儿。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人一旦失去想像力,就是如同小鸟失去了翅膀一样。”所以在教学中适当保留语言空白,是解放幼儿的嘴巴激发幼儿头脑中的鲜活表象,让幼儿自由想象构思后,用话语尽情表达。

幼儿语言教学活动的提问要讲究开放性。这是一种引导幼儿整体把握所学内容的提问。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学的提问要把握所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运用符号他们思维特点的表达方式为中介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意愿、思想。从而体现提问的开放而不封闭,也就是变单一的问题为多样性的问题。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讲完故事后,总是会问幼儿这样的一些问题: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谁?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一问题,可能有多种语言描述,答案只有一个。但问法不同,能使幼儿学会多种疑问方式,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那么教师的提问就要将“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改成“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等。虽然只是用词的不同,但幼儿的答案没有统一规定,不局于故事原文,让幼儿多发表自己的见解。

如:在童话《狮王拔牙》教学中,教师的提问: “你的朋友是谁?”“狮子波波没有好朋友,你觉得这是为什么?” “长了蛀牙的波波心情怎么样?”等问题,将幼儿置身一定的角色地位,幼儿在设身处地的情况下,与作品人物产生情感共鸣。这类问题难度不大,重在提供表达的机会,让幼儿搜集以往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进行回答,有利于鼓励幼儿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意识和自信心。对于孩子的回答,不论是正确与否,教师都不必立即作出明确的评价,而应积极引导幼儿各抒己见。通过多种引导策略,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进行开放性的提问就能帮助孩子在运用语言过程中更好地掌握语言这个工具,从而提升运用语言的能力,获得语言的发展。

步曲三:形成有效的互动,拧成师幼合力。(高潮)

有效的提问是多向的,是师幼之间共同探索的“抛接球”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的提问是强烈求知的反映,也是自主学习的表现,幼儿提问的基础是从已有经验或情景中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发现新问题,通过提问实现自己对事物的探索,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经常在活动中会碰到这样的幼儿,他们会反问你:“老师,为什么会这样?”“老师,我有不同意见!”“我有个问题”„„其实幼儿的提问是思考的起点,是获取知识的钥匙,他们往往是遇到在自己的认知经验范围内解决不了或有疑问的问题时才提问或求助于教师和同伴。教师应放下架子真正接纳和认可幼儿的想法,不失时机地将问题重新“抛”给幼儿,不必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在幼儿尚未具备相关经验时强加给他们,引发幼儿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给他们展示疑问的空间,肯定和鼓励了他们的想法,无疑是给幼儿以信心,激发起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力,“抛接”得巧妙而有力。

对于在提问后,出现孩子共同认可的答案,这时,老师如何进一步引起幼儿的兴趣,如何让幼儿深层次的思考呢?这时需要教师的巧妙追问,旁敲侧击。往往一些适时、适地的追问,或是点拨,就可引发幼儿经验的拓展。

如:在一次教研活动《老鼠报恩》中,老师在快结束时完整地讲述了故事,有孩子就问到:“狮子有锋利的牙齿,为什么自己不咬断笼子逃出来呢?”上课的老师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孩子居然能这样思考问题。这位老师首先肯定了这个孩子的提问,接住了孩子抛来的球,此时她自己给了孩子一个答案:狮子的牙齿可能蛀掉了,自己咬不断了。如果此时能把这个球再次抛给全班孩子,让他们自己去思考问题,或许就会出现一个小小的高潮,更能激发孩子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而老师的追问也起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师在对幼儿提问,与幼儿谈话过程中,都是一种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提问是建立在教师的努力和幼儿思考的基础上的,是给孩子以时间和机会,对幼儿的想法给予积极性的评价,不怕幼儿失败,时而点拨、时而赞扬、时而装傻、时而沉默,巧妙而不留痕迹地引导幼儿之间的经验扩大化,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步曲四:给予适当的评价,帮助孩子分辨是非。(点睛)

随着幼教改革,教师的教育观念也不断变化。在这种改革下,往往片面地要求幼儿答案越多越好,回答问题的幼儿也越多越好,但教师往往忽视或忽略了对幼儿回答问题的评析过程,如果教师没有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总结概括,这样就容易导致幼儿不善于回答问题,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就如在《蓝天上的幼儿园》时,老师问:“星星的老师是谁?”有的幼儿说是太阳。此时教师没有给孩子一个评判,就让孩子坐下了。因为在老师心里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月亮。对于孩子出现这样的偏离性回答,教师不知道该怎么回应。教师对幼儿回答问题的评析过程,同时也是帮助幼儿分析提高的过程。通过评析过程,幼儿知道了对在什么地方,不足又在哪里,他们注意力集中,印象深刻,在多次体验与反复后,幼儿在不断寻找问与答的平衡。这个寻找的过程就是分析提高过程,同时也是能力提高过程。这时,如果教师能给予适当的引导后再进行评价的话,幼儿就能有一个完美的回答,有水平的回答。

因此,教师应注意评析过程。因为幼儿期自我意识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依赖他人尤其是成人的评价。教师对幼儿的回答给予某种肯定、鼓励,是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调动学习积极性。教无定法,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提问方式和内容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不断调整着,改进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有准备的头脑,关注孩子们的反应,敏锐地觉察并抓住关键问题给予引导,顺应并努力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提问要根据内容的不同和幼儿的年龄特征,来设计问题。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提问方式和内容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不断调整着,改进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有准备的头脑,关注孩子们的反应,敏锐地觉察并抓住关键问题给予引导,顺应并努力促进幼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吉林的四种愉快情境教学法(上)

2、《新时期幼儿教师的角色与扮演》

3、《幼儿教师活动设计》

第二篇:古诗教学“四步曲”

古诗教学“四步曲”

关王庙中心校 太尔凹小学 石秀珍

古诗词是祖国文化遗产的精髓,它意境深远,内涵深刻,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哲理,它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在进行古诗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韵律美

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律,具有独特的节奏美和音律美。朗读古诗是感受古诗、鉴赏古诗、体会意境情感的第一步,它有利于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领悟那些只可意会的丰富内涵。对于不同的诗歌选择不同的有效的诵读形式,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登鹳雀楼》时,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找诗中互相对应的字眼,学生很快找到了:“白日”对“黄河”,“依”对“入”,“山”对“海”,他们还知道了这些字眼像对联一样词性相对,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容易记忆。

二、品词赏句,体味诗歌的语言美

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古诗多为名篇,在这些诗句中诗人用词精妙。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认真揣摩、品味那些关键字词,通过赏析这些字词,往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全诗的情感或意境有准确的感悟。

三、激趣联想,领悟诗歌的内涵美

古诗词语言凝练、蕴含丰富,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发挥

无穷的想象,不仅要读懂古诗词的表层意思,更要读懂它的言外之意。丰富的想象、联想是鉴赏诗句的重要方法,边读边想象,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以此种形式激发孩子对诗歌的喜爱。

四、多样整合,享受诗歌的运用美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将古诗词教学渗透到学生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如每节语文课前3~5分钟,安排孩子们诵读古诗,每日评选“最佳诵读小明星”;每周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词,进行古诗配画并展示评奖;每月将孩子学习古诗词的收获汇报给家长。

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亲近了古诗词,就会去感受,去发现,去运用了古诗词。所以,只要我们重视古诗词的教学,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喜欢古诗词,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

第三篇:小班电子琴教学四步曲.

小班电子琴教学四步曲

小班电子琴教学四步曲

电子琴演奏作为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项目,有着其独特的能力,它是一种眼、耳、手指、肢体、肌肉和相关的神经系统协调的活动,不仅使孩子得到技能的训练,促进手指小肌肉群发展,而且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毅力、思维能力及对环境的协调适应等综合能力,陶治孩子的情操、改善孩子的性格。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儿童早期的几年正是音乐成长的关键期。因此让小班幼儿学琴,对孩子以后的发展大有利益。

但小班幼儿年龄小,动作发展差,注意力易分散,如何在班内有效地开展电子琴教学,形成班级特色呢?我在班内进行了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从激发兴趣、启发教学、遵循原则、体验成功这四个方面来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

一、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唤起幼儿学弹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感觉到弹琴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因此,在学琴前,我们很注重利用各种手段,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如:利用平时休息时间,播放优美的钢琴曲和音乐会的录像带让幼儿欣赏,利用午餐、点心前静静地倾听老师美妙地即兴演奏。在学琴过程中,尽量变换各种方式,用有趣的故事、上口的儿歌等来帮助幼儿掌握弹琴的基本知识及技能,并创造条件让幼儿有登台演出的机会,巩固他们的兴趣。

二、启发教学

学琴虽然很有趣,但要反复地练习才能掌握,所以也是非常枯燥的,怎样让孩子们带着兴趣主动地学呢?我利用小班幼儿形象思维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幼儿易懂的形象比喻,用游戏的方式来讲解乐曲,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充分地理解和接受乐曲,在轻松的气氛中掌 握应有的知识。

1、故事法

例如:在学习四分音符和全音符的练习曲时,根据乐曲的结构特点,我创编了《勤劳人和懒惰人》的故事,第一小节全音符说的是D娃娃在睡懒觉;第二、三小节四分音符说的是rei哥哥起床刷牙,刷了四下,mi哥哥修椅子,敲了四下榔头,弹奏时中指也要象敲榔头一样一下一下地弹;第四小节全音符还是说的D娃娃在睡觉,大拇指“躺下”来按健,按住四拍不起来。这个生动的故事不仅使幼儿学起来兴趣盎然,而且很容易掌握手指的弹奏要领,帮助幼儿又快又准地记住了谱子。

2、儿歌法

例如:在教幼儿掌握弹琴的正确手形时,我编了一首儿歌:“小手弯弯搭小桥,五个手指象桥柱,拱起就能开小船,踏下小船就压倒。”每次弹琴前,带领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纠正手形,孩子们在欢快地朗诵声中,认认真真地摆,不仅摆得快又好,养成了良好的手形,而且避免了老师反复的提醒。

3、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身心愉悦,学起来会更带劲。例如:我把7个音符,编成七个小矮人,在复习五线谱的知识时,用小矮人跳舞这个游戏贯穿始终,引导孩子指到哪音就请扮演代表这个音的小矮人出来跳一个舞,通过这种训练,幼儿的识谱能力有了大大地提高,三、遵循原则

幼儿学琴有付出必有收获,而老师的指导起着很大的作用,在这学期中通过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四个必须遵循的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乐器学习是技巧性学习,如同学习武术、体操、书法、绘画一样,要练出真功夫,便要脚踏实地地练,不能操之过急。因此我很重视对幼儿基本功的培养,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放慢脚步,一步一步对幼儿进行训练。

a、重视演奏技巧的训练

正确的弹奏姿势、手形及弹奏方法是孩子弹好琴的基础,有的教师或许认为初学钢琴的孩子浑身紧张,手腕僵硬是难免的,不用纠正,慢慢自然会好的。事实上孩子太小,让他们在实践中慢慢体会改正是很困难的,他们需要有正确的弹奏姿势和手形的直观榜样,需要教师有条不紊的指导,因此,每次弹琴时,我总要花上一刻钟时间纠正孩子的手形、坐姿,在学习弹奏方法时,一个个耐心地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地基础。

b、重视教师示范与幼儿读谱能力的培养。

幼儿是好模仿的,日本雅玛哈音乐振兴会创导的教学方法中,很强调老师要反复、多次地进行示范演奏。教师的示范可以使幼儿对弹琴动作和新学曲子获得较直观的印象,学起来很容易。而读谱弹奏是电子琴演奏最基本的练习方法,初学琴时,幼儿要掌握的东西太多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如果幼儿能够独立地识谱、唱谱,那么一定能提高学琴的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急着要求幼儿背谱,而是训练他们边看谱边大声地读,幼儿一边看、一边读、一边弹,手、脑、眼、嘴并用,不仅能训练多种感官的协调而且能帮助记忆乐谱,培养注意力。对弹好一首曲子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2、集体教学与分组教学相结合

由于幼儿刚接触电子琴,起初什么都不懂,一开始我们采用了集体教学的方法,能够让幼儿在这种活跃的气氛中,互相学习、互相比较,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体教学,孩子们彼此间的差异也随之表现出来,再加上客观因素:30个幼儿同在一个键盘室、30架琴同时发出声音确实很吵,于是我根据幼儿不同的接受能力,把他们分成了快慢二组,我和配班老师各负责一个组,新授课用集体教学方法,大家一起来识谱、唱谱,练习课轮流上键盘室弹奏,当一个组在键盘室时,另一个组就在教室里进行乐理知识、音乐节奏、乐感等方面的复习和训练。

这们既面向了全体,又注重了个别差异,同时还为幼儿创设了安静的学习环境,使教师更有耐心、更有机会进行个别辅导。

3、动静交替原则

心理学家们说:幼儿的“兴奋中需要时时转移”,也就是幼儿的注意力时间比较短,所以不能长时间让他们坐在电子琴前弹奏。当我们发现有些孩子坐不住或不认真练习了,就弹一首好听的歌让他们唱唱或者放一段电子琴内部程序里的歌,提供幼儿欣赏让他们在跳跳拍拍中放松一下大脑,这样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结合,使得幼儿在一节课中得到了听音、节奏、唱歌、弹奏等多种音乐能力地训练。

四、体验成功

学琴最大的喜悦感和成功感莫过于自己能弹出一首好听的曲子,为了鼓励孩子们学好琴,我们经常提供他们表演的机会,如:利用课余时间举行“小小音乐会”,鼓励幼儿到老师的钢琴上或电子琴上表演独奏。让孩子们都有机会展示自己,一方面锻炼幼儿胆量,另一方面也检查了幼儿的掌握情况,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的是善用表扬、鼓励的方法,对待弹奏水平不满意的孩子耐心地陪练,为他们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同时在教室里创设音乐角,准备大的五线谱图、节奏卡、键盘模拟板、各种音符等,提供他们操作,利用区域活动巩固学到的知识。使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

第四篇:有效教学、有效提问

浅谈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提问

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提问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幼儿的思维、想象、创造力。可以说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提问是关乎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但目前幼儿园教师的提问存在数量多、质量低、幼儿应答机会分布不均匀、教师回应方式机械等诸多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幼儿园教师必须认真设计提问,注意提问的适宜性以及教师的回应方式。

教师的提问对于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教师提问是指教师依据特定的活动目标,根据相关的活动内容,设置一定的疑问情境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活动组织形式。提问是集体教学活动的核心,不合理的提问会抑制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降低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关注并精心设计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提问,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学质量。

一、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

通过几年的教育实践,我发现教师在提问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数量多,质量低。

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以及平时的听课观察中,我发现有的教师在活动中提问次数非常高。高密度的提问严重干扰幼儿的有效学习。而且这些提问的质量低,往往是幼儿都懂的要问,幼儿不懂的教师不问;一看就明白的多问,无需解释的还问。例如,有位小班教师在语言活 动《我知道的动物》中是这样提问的:教师:小朋友,你们去过动物园吗?幼儿:去过。教师:动物园好不好玩呀?幼儿:好玩。教师:动物园里都有些什么动物呀?幼儿1:长颈鹿。教师:还有吗?幼儿2:老虎。教师:还有什么?幼儿3:孔雀。教师:还有没有?幼儿4:猴子。教师:有一种动物鼻子很长,它是什么?幼儿5:是大象。教师迅速捕捉:对,就是大象。然后呈现挂图,接着问:请小朋友说一说大象长得什么样?头上有什么?身体上面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什么?身体后面有什么?它喜欢吃什么?它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如此高的提问频率与程式化的提问方式不仅显得冗长累赘,而且限制了幼儿思维活动的空间,剥夺了他们发现、体验的机会,他们只能亦步亦趋地跟在教师的后面。另外,在活动中,教师习惯以“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等方式发问,幼儿无需任何思考,就可以机械地说“对”、“好”、“是”等来对付。这样的提问无法对幼儿的思维构成挑战,容易流于形式。

(二)幼儿应答机会分布不均,存在不公平。

在观察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发展水平较好的幼儿被要求答问的机会最多,中等水平的幼儿次之,发展较缓慢的幼儿最少,即教师提问后喜欢请“能干”的幼儿回答,一个活动中有些幼儿获得了5-6次回答问题的机会,而一小半幼儿一次机会也没有。由此可见,教师普遍较多地关注发展较好的幼儿。

如在大班的谈话活动《我喜爱的运动》中,小朋友们讲到运动都很兴奋,老师提了一系列问题,小朋友回答得也很积极。但有些小朋友自始至终都没有举手,等到活动结束后,问他们为什么不举手,有个小朋友说:“不想说。”另外一个小朋友说:“老师喜欢叫某某某回答问题。”还有一个小朋友说:“我每次举手,老师都不会叫我。”由于答问机会的不平等,致使一部分幼儿丧失了信心,或宁愿游离在教学活动之外,成为“边缘人”。

(三)封闭式问题居多,开放式问题少。

封闭式问题要求朝某个特定的方向去思考,只有一个或者几个固定的标准答案,而开放式问题没有明确的、固定的标准答案,能够给提问对象以更多的思维空间。在观察中看到的情况是,教师偏向于提封闭式问题,而较少提开放式问题。如:在中班语言诗歌创编活动《云彩和风儿》中,老师问:“为什么云会动?”一个幼儿说:“因为我在动”。教师说:“还有不同的回答吗?”有一个幼儿说:“因为这是动画。”教师说:“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幼儿说:“我动,云也动。”很多幼儿开始加入讨论,究竟是风在动还是“我”在动。教师只好叫幼儿坐好,终于有个幼儿说:“是风吹动的。”教师欣喜地说:“我同意这个小朋友的说法,是风吹得云在动。”

既然幼儿对“云为什么动”这么感兴趣,为何不让幼儿探索下去呢?教师的回答是:“我也想这样做,但是如果原计划不能完成,活 3 动就不完善了,只好放弃。我的目标不是讨论云为什么会动,讨论时间太长的话就跑题了。”

由此可见,在教学活动中即使提问这么多,幼儿依旧是灌输的对象。他们的兴趣得不到发展,需要得不到尊重;他们的感受不被教师关照,观点也不被教师接纳。教师的启发和诱导都是在封闭的控制系统内进行的,塑造的是幼儿标准化的行为和反应。

(四)教师给予的待答时间太短,不利于幼儿思考。

有的教师提问之后,留给幼儿思考的时间很短,回答问题的幼儿要么茫然不知所措,要么答非所问。这不仅没有发挥提问激发思考的作用,而且容易挫伤幼儿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在大班音乐活动《小老鼠爬楼梯》中,教师和小朋友戴着小老鼠的头饰来到已经创设好的环境。教师:“今天,我们来到了一个神奇的地方,这里有什么呀?”幼儿:“楼梯。”教师:“对了。我们一起来走楼梯,好吗?”幼儿:“好。”音乐起,教师和小朋友一起爬楼梯。音乐停,教师和小朋友都停下来。教师问:“为什么现在楼梯不唱歌了呢?”间隔不到1秒,教师就请了几个小朋友回答问题,小朋友都很茫然,不知如何作答,教师只好自答。

(五)幼儿回答问题的方式简单,教师的回应方式机械。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到的提问情况是,幼儿“齐答”和“个别回答”的频次较多,“讨论后汇报”和“自由回答”的方式非常少。“齐答”只适合于有惟一正确答案的简单问题,长期大量使用会导致 幼儿思维的肤浅化与表面化。“个别回答”则无法照顾每一个幼儿,一部分幼儿可能得不到关注。教师应当多使用“讨论后汇报”和“自由回答”的方式,但有的教师认为这两种方式比较浪费时间,而且不易管理,因此不愿意多使用,从中可见教师对提问的高控制倾向。再次,在教师的应答方式中,“简单肯定”、“表扬赞赏”、“习惯性重述”是教师应答的三种主要方式,“评价”“简单否定”和“自己代答”三种方式较少,“诱导追问”“鼓励质疑”则更少,这可能是由于教师缺乏提问的技巧和策略,以及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不鼓励幼儿质疑的结果。

教师的回应方式单一,给予的肯定评价不仅简单,而且十分单调,不是“很好”“不错”,就是“真好”。这种大而空泛的评价实际上没有多大的意义,不可能引导幼儿拓展和加深讨论,致使师幼互动的质量只能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二、精心设计提问,努力提高提问的质量。

我觉得,要提高提问的质量,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所提问题的性质与作用

一个好的问题首先应该是难易适度的问题。所谓难易适度,指教师提出的问题既有一定的难度,又是幼儿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即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问题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幼儿积极思维;问题太深奥,又会使幼儿感不知从何做起,因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其次,好问题应该是有启发性的。所谓启发性,即能引起幼儿认识中的矛盾,使问题处在幼儿已知和未知的联系处,在其低级思维活动与高级思维活动的联系处,能激发幼儿去积极探索与学习。实践表明,能激起幼儿学习兴趣的问题,大多数是与幼儿生活联系密切的问题。因此,从提问的内容来看,所提问题应从幼儿生活实际出发,不能太空泛,设计提问时要抓住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变化,尽量少问非此即彼的问题;从提问的形式来看,问题的思维空间应当较大,给予幼儿从多角度、多方式、多方法进行思考的机会,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再次,教师应考虑认知水平问题与非认知水平问题的结合。从幼儿的心理发展来看,一方面认知水平的发展非常重要。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方面认知水平的发展非常重要。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能频繁地提低认知水平层次的问题,而要多提一些高认知水平层次的问题,让幼儿学会分析与解决问题,发展其分析、综合、评价、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幼儿情感、态度、价值方面的发展也不能忽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已明确地把情感态度的目标放在了首要位置。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观察幼儿的情绪反应、情感、态度、兴趣与需要,通过设计提问内容,激发幼儿的积极情感。

(二)提问的适时性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把握好最佳时机尤为重要,什么时候才是最佳发问时机呢?那就是孔子所讲的“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 6 能”的“愤悱”之时,也就是问在幼儿有疑之时。只有幼儿产生疑惑时,才会对教师的发问进行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究。而问题一旦得到解决,他们在精神上得到极大满足,就会激发起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可见,最佳发问时机既需要教师敏于捕捉、准于把握、也要求教师能够巧于引发、善于创设。有机不发或无机而发,都会给教学带来损失。

(三)如何提问

1.根据需要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及应答反应,设计并恰当地搭配、使用不同类型的问题,才能使整个教学活动更符合幼儿认知水平,并进一步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2.突出重点,并给予适宜的回答时间。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的是核心问题,有的不是。重点问题往往起着使教学活动达到高潮,使幼儿的学习探究活动得到最大限度拓展的作用,并能解决问题,使幼儿的认识过程有可能发生质的飞跃。因此,教师要思考并努力在教学中突出重点问题。为此,教师要善于分析和挖掘教学内容中对幼儿的发展最具价值的内容,设计好重点问题,并保证给予幼儿应答的时间,不要急于告知答案,增强提问效果。因此,教师适当延长回答时间,有利于幼儿思考和组织回答内容,增强提问效果,尤其是认知水平较高的问题,更是如此。

三、教师应注重发展幼儿应答技巧。

对于幼儿的回答教师采用两种方式处理:应答和不回应。应答是教师对幼儿回答的一种处理。提问本身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提问——幼儿回答——教师反馈,教师的应答是反映教师与幼儿之间互动情况的评价之一。我们教师常犯的错误是习惯性重复问题和问题的回答。这种不良习惯把幼儿训练为只会抓住重复问题而不去认真地或直观地注意问题的初次出现。如何接住幼儿抛过来的球?教师如何根据幼儿的回答提升幼儿经验?我认为:第一,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进一步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如:为什么?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引起幼儿更高层次的认知思考过程。第二,通过追问,使幼儿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修正、补充不正确、没有完善的答案。如:你说的是……这个意思吗?第三,教师还可以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概括、汇总,使幼儿获得的已有经验得到整理、提升和系统化,并可用其作为教学资源,使每一位幼儿都能从同伴的回答中获得经验分享,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其次,发问要由浅入深,注意整体性。提问者在内容的难度上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链”,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支架”,帮助幼儿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建构认知结构。

再次,提问要灵活多变,注意多样性。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提问也是如此。教师的提问方式、提问类型、数量、思维水平等应注意灵活多变、丰富多样。提问可以从导入入手,也可以在活动过程中奇峰突起;可以相对集中,也可分散;可让幼儿自由回答、集体回答,也可让幼儿讨论作答。教师可以采取直问、曲问、反问、追问、评论、强化、延伸和扩展等教学手段,使提问不呆板、不落俗套,从而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与此同时,教师的提问应当面向全体幼儿,不要只问“能干”的幼儿、忽略中等幼儿、冷落发展相对较慢的幼儿,以免造成“少数人表演,多数人陪坐”的现象。教师应尊重幼儿的差异,对不同的幼儿,教师要考虑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或不同层次的问题。

(四)适当延长问题的解答距并丰富教师的回应方式

教师“问”的根本目的在于开拓幼儿的智慧。如果幼儿对教师所提的问题缺乏必要的思考,那么就很难达到“问”的目的。心理学上把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完毕的过程,称为解答距。教师应适当延长问题的解答距,给幼儿更大的思维活动空间和较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幼儿有更多的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机会,以达到用“问”激发思维的目的。

在回应方式上,教师首先应加强有指导地评价。有的教师对幼儿的回答一律用程度相等的肯定给予回应,全是诸如“很好”“真不错”“你真棒”之类,这是教师对幼儿园回答的不恰当的反馈,是教师驾驶教学活动能力弱的表现。教师对幼儿的回答不应该是简单的评价,而应是进一步的具体指导。如肯定正确的观点,并进一步诱导追问,激发幼儿再思考,或艺术性地纠正幼儿的错误观点,引导幼儿正确思考的方向。其次,教师应激励幼儿发散思维,防止追求惟一答案。为此,教师应鼓励差异,尊重多元,注意生成,切忌要幼儿步步就范,把幼儿生拉硬拽到教师事先想好的框框中去。再次教师应鼓励幼儿提问,与幼儿平等对话。这意味着不仅要有教师提出的问题,而且要鼓励幼儿发现并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幼儿独立自主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与幼儿才有可能真正对话。此外,教师要注意丰富语言,能够随机应变。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艺术性的提问=陈述语气+疑问语缀。如“你认为如何?”“你可以告诉我吗”“必要时可以将提问延伸一次,以引入“缓冲区”,获得更深对话的契机:“为什么要那样?你如何想起那种方法的?”如果再加上一点鼓励和期待,幼儿的回答可能会更精彩:“还有不同的看法吗?”“谁还有更合理的想法?”提问还要从实际出发,当幼儿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应耐心期待并积极设法促成转机,一般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分解难点、化难为易”“转换角度、另辟蹊径”“适当提示、巧用点拨”等方法。

如何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的有效性,还有待我们大家继续研究、探索。为了孩子,为了他们的明天,让我们一起努力!

新密市威方幼儿园 发言人:张丽敏 2009年11月

第五篇:班主任工作“四步曲”

班主任工作“四步曲”

王坟小学 张学雷

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每一位班主任都熟知的道理。下面是我班主任工作的四点体会:

一、营造和谐班级氛围,让班级充满生机

“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为了尽快地使自己对新生产生真诚的师爱,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接触、交往。课间、饭后找他们聊天、说笑;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帮助解决;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找他们谈心,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同时与他们的家长保持联系,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在我们共同努力下,学生逐渐的喜欢我们的班集体,全身心的投入到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中,使整个班级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作为班主任我们还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各种活动,既做组织者,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到班主任既可敬又可亲。

二、制定一套人性化班级管理制度,让班级管理充满情感

俗语说得好:“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班风正,学风盛”,班规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利用通常的强制手段迫使学生遵守往往会适得其反,多设奖励机制,减少惩治手段,如班级量化考核中多加分少扣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往往会为了弥补自己的扣分而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是额外工作。另外,“人无完人”,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班规的制定不需面面俱到,但要不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学生犯错后不要马上处罚,可先提醒、后警告,或罚以娱乐节目等等。

对于新班级,开始阶段的常规工作抓得好,就能为以后的深入教育打下基础,班级会出现积极向上稳步前进的局面。班集体的凝聚力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班级的综合评比也就会有很大的进步,每月一次的流动红旗既是见证更是进一步前进的动力。

三、建立一支优良的班干部队伍,实现班级管理的优化控制

小学的孩子较为单纯,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都希望在参与班级管理时大展身手。如果权力过于集中在几个同学手中,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不利于营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良好氛围,并且会大大减弱班级自身的教育力和感染力。实行班级工作“分权”,班干部、课代表、小组长、各级各类管理员以及班主任“小密探”都应当各负其职、分工协作、相互制约,力争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能使班级工作更加有序。

当然,选出的这些班级干部毕竟不是完人,对他们不能过分苛求、指责,特别是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定期对班干部的工作能力进行培训指导,给他们讲解各部分的工作要点,组织他们学会指定计划及具体措施,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并加以纠正。同时必须严厉批评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不良行为,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并带动其他同学,促进整个班级树立良好班风。

四、培养一班充满自信的学生群体

我们知道:一个人能否成功有三条:自信、专注、条件。自信,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它建筑在对自己能力的清醒估计上,并能认清自己潜在的能力,相信今天办不到的事,经过努力明天一定能办到。由此可见,自信是成功的起点。要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培养树立他们相应的自信心是

必不可少的。

我主张学生在自我暗示中培养自信,自我暗示有一种神奇的威力,它能控制并指导人的行为,使之按预想的目标活动,最终达到目的。例如,当一个人心情沮丧时,反复在心里默念:“我精神抖擞,心情愉快。”很快就能帮助人从不良情绪中摆脱出来。所以,经常让学生在心里郑重其事地默念一些暗示语,比如“我一定能学好英语”,“我的语文成绩越来越好”,等,不仅对学生能力的提高,而且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有了自信,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就能引导学生采取相应的对策。同时我还经常与任课老师保持联系,请任课老师进行各科学习的具体指导,包括听课习惯、作业要求、学法指导等,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真正地学会学习。对一些学习较差的同学,加强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所在,有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万事开头难”,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但一个班级的管理如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位班主任在管理这个班级时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总之,班主任工作确实千头万绪,但我们就要调整心态,快乐的工作,找准工作切入点,灵活处理各种班级事务,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干好班主任工作。我深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付出必有回报!

下载浅谈语言教学有效提问四步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语言教学有效提问四步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专题课外阅读“四步曲”

    小专题课外阅读“四步曲” 【摘要】小专题课外阅读是全面推进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主要通过确定专题,激发阅读兴趣;创造条件,确保参与广度;指导方法,注重阅读积累;开展活动,展示......

    班级管理四步曲

    班级管理四步曲 ——班主任工作点滴 湖州市三长学校马正军时下,很多人慨叹现在的孩子难管、难教。这是一个现实,对我们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来说,是一种责任和挑战。一位优秀的教师......

    人才招聘四步曲

    摘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人才招聘工作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好比“伯乐”,它是按照企业经营战略规划和人力资源要求把优秀、合适的人员招聘进企业,安置......

    优质服务的“四步曲”

    优质服务的“四步曲”.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银行作为服务行业中的一员必须确立优质服务的理念,营造优质服务的文化,实施优质服务的行动。那么,如何实施优质服务呢?第一步,优质服务......

    我写作文四步曲教学设计[模版]

    我写作文四步曲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总复习)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我写作文四步曲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总复习) 2013-05-27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写作文的四......

    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四步曲

    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四步曲 官路镇中心小学余桂仙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的主要教学任务。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阶段目标里就对低年级的识字进行明确规定,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

    我写作文四步曲教学设计

    我写作文四步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写作文的四个步骤。 2、学生初步掌握编写提纲的方法。。 3、使学生懂得环境描写及人物描写(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能使文章......

    浅谈低段数学的体验式教学四步曲

    浅谈低段数学的体验式教学四步曲 体验式教学法作为我校的课改研究项目,经过几年的探索,总结出体验式教学的四步,即唤醒体验——自主体验——合作体验——拓展体验。我们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