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情感体验(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3 04:10: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情感体验(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情感体验(本站推荐)》。

第一篇: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情感体验(本站推荐)

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情感体验

苏金良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阅读主体的情感体验,只有和阅读主体产生情感共鸣,才能达到预期的阅读教学效果,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社会责任感的综合并举,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阅读教学;情感体验

一、引言

长期以来,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提倡读、写、听、说能力培养的同时:比较重视以知识为基础,以逻辑思维和再造想象为基本模式的判断思维和判断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但是,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相对较弱,学生的个性特征未能得到充分发展。笔者认为,中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不仅要以教育理论为指导,而且还应以文学理论为指导,强化学生阅读时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阅读的想象力、创造力,实现知识、能力、情感道德并举,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本论

(一)教学中确立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

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比较多的关注社会、作家、作品这三个维度及其关系,忽视了学生在阅读主体这一维度及其关系,忽视了学生在阅读教学申的作用。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大纲的导向性和语文课本的规定性认为,作品完全是作家思想的产物,强调作品分析要做到“知人论世”,即把阅读教学、作品分析放到一定的历史背景申去考察,结合社会现实,把探求作家的创作主旨,总结概括作品的申心思想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的甚至唯一的目的。在这样的语文教学思想指导下,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总是大量地讲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思想,用来弥补阅读主体(学生)的时代缺陷、历史鸿沟,廓清因时空造成的隔膜与迷茫,以此作为学生理解、分析作品的先决条件。课堂教学目标甚至要求学生把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情感作为阅读作品的终极目的,这确实达到了语文阅读教学文道统一、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目的。但是,由此相对忽视甚至阻遏了学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作品做出新的解读的可能性,忽视甚至阻遏了作为阅读主体必然生成的阅读直感与心灵体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忽视学生作为阅读主体这一客观存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能真正存在与确立。

按照读者接受理论的观点,作品是一个由作者创造与读者接受共同完成的和谐共振过程。文章只有经过学生主体的阅读,d能便作品从融会贯通的语言符号中挣脱出来,拥有鲜活的生命。读者接受理论在强调学生在阅读、阐释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和强调增强阅读感知与体验的同时,也强调无·论读者的反映如何独特,如何与众不同,总是由作品的客观存在激发拙来的,作品本身潜藏着、暗含着读者实现种种解释的可能性;学生是自主地用自己的思路和想法把这种潜藏着、暗含着的种种解释申的一种体味出来,完成作为阅读者的某一方面的作用。这样,可以避免阅读教学中的两个极端:一是作品只有一种解释的绝对主义存二是读者可以做出随意解释的主观主义。课堂教学中,通过每二独特个体的感受交流,融合成既符合阅读者主观感受又符合作儡主旨原貌的群言众议,作品的主题、容量、内涵更加深厚宽广,学生如饮甘泉j美不胜收。

又如,小学语文课才递编的巴金作于I刃牙年的鸽的天堂),是」篇清丽舅永、婉约多姿的游记小品。作者以精巧续密的艺术构思和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特幽美、别具洞天的“鸟的天堂”的画卷;拓出了一神静溢纯净、清新蓬勃的自然境界。今天的读者,作为十干二罗的阅读主体,无论如何也不会联想到作者的主旨

与旧中国卑污龋龋、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构成了强烈的对照,从而寄托了作者对自由;光明、理想的热烈追求的情思。学生读了文章,自然会对“鸟”及其生活环境产生种种美好的退想,并且联系现实生活自然而然地想到:那个:鸟“的天堂还在吗?那时怎么会没有人去树上捉鸟呢?我们又该如何去保护小鸟们赖以生存、栖息的环境呢?这些感受,学生会在作者以充满情致之笔描摹的”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的情境申去寻找K揣摩、生发情思,那巨大的树廓,那繁多的枉枝,那细密的绿叶,无不充盈着大自然的活力,孕育和显示着蓬勃旺盛附生命力量。这种对格树生命力的明写、对马的存在的暗示、学生内心对马的出现的殷殷企盼,在阅读申是和谐一致的。,待读到”第二天早晨,阳光照在水面上,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的时候,学生在仿佛亲历了鸟的天堂里的鸟声、鸟形、鸟影和鸟姿之时,头脑申自然创造出了二个空申、水上、林里百鸟或飞或鸣的动人情景,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苗作者同样的感叹:“,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试想,这难道全是教出来的吗?垃该说,在很大程度上,这是学生作为接受主体、阅读主体自己读出来的,经过学生阅读后的文章,其主旨会不断丰富扩大,内涵会越来越深,外延会越来越广。每一位学士都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积累融进自己的情感对主题加以阐释,使得形象大于主题,思维大于申心。

(二)教学中体现阅读体验的层级递进

传统的阅读分析,总是从内容、形式两方面对作品进行条分缕析的讲解,这种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合理之处和价值作用,但实际教学中也暴露出一些弊端。一是在实际的学习应用中造成内容与形式的分离;二是对作品的内容,特别是对作品的中心进行分析时,往往由于学生的视角不同,对形式的把握不同,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层次、深度、广度不同而产生无谓的争论;其实,一篇文章,一部作品并非是一个平面结构,而是一个由字音层、意义单位。图示化方面和被再现客体等多层次构成的表里相互吸纳的立体结构和弥散结构。正是由于作品的多层次构成了作品的多种类型的内容和艺术价值。参照现象学派和我国古代文论中的言、象、意层次理论,可以对作品从语言感知层、形象情感层、理性意义层和哲学思辨层四个层面进行阅读和分析,G个层面均体现不同的思想意义,具有不同的艺术价值。

语言感知层面是文学作品阅读的基础层面。文学是语言艺术,语言文字是教材文本首先显示给读者的供读者阅读的符号系统,其本身也构成了一个意义单元,同时,语言文字又构成了作品的形象。

形象情感层是文学特有的存在方式,也是文学作品主要的表现形式。文学是通过形象(意境)的塑造来体现作品的情感价值的。

理性意义层是涵泳在作品中的历史的,人文的话语和形象所包含的深层意蕴、。历史即社会现实,侧重体现作品的认识价值;人文即思想感情、道德观念和理性升华,枷重体现作品的教育价值。

哲学思辨层是作品的最高层次,是对历史、人文意义的进一步抽象概括,是对社会人生普遍规律的最高一级思考。伟大作家总是把表现哲学意味作为自己最高的艺术追求,而读者对哲学意味的领悟也是文学接受的最高审美阶段。

诚然,这里并不是引导或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申对每篇作品都进行多层次分析或分析的层次越高越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学力、知识、生活经历等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增强教学的目的性,明确教学目标,自觉地使用分层教学。

例如:教授小学语文中苏拭的(题西林壁认“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时,其教学目标放在语言感知和形象情感层面即可,让学生在反复阅读、背诵和吟咏申发挥想象,在头脑中形成或想象出或再现出庐山的岭的起伏、峰的高低,明白」个浅显的道理

置身现象、事理之中往往分不清缘由对错。至于其申是否蕴含着一定的社会内容,是否蕴含着更深刻的人生哲理则要有待于学生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而不断体味。课堂上教师不要牵强附会,生硬说教。

再如:教授高中语文中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时,应该在理性意义和哲学思辨层面上对小说的主题以及造成女主人公

马蒂尔德悲剧的主要原因进行深刻剖析。有定论的小说主题为:马蒂尔德悲剧的根源“就是她的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在作怪。”小说的主题就是揭露和讽刺这种虚荣心,告诉读者“小资产阶级虚荣心是怎样在无情的事实面前遭到了惩罚”。女主人公则是一个追求虚荣心、庸俗不堪;“靠投机取巧、钻营巴结等手段去追求奢华生活的人”。这一定论长期以来控制着课堂,控制着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思考。在马蒂尔德身上,当然不能说没有虚荣心,这是人与生俱来的,特别是对漂亮的女人来说,爱慕虚荣已成为她们性格中的一部分,作家也不无椰榆。但要说这就是作品的主题所在,似嫌牵强。这是在用阶级分析学说的观点,用东方的意识形态去解读西方D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典型方法。应该说小说主题从哲学和人文价值层面还有其更深刻的内涵。

首先,从作品中女主人公的命运来看,读者都承认它的遭遇是个悲剧。“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语)那么,(项链)的主题既然是揭露、撕破了虚荣心这神无价值的东西,应该为之高兴。然而,试琢磨、回味一下,自己读完这篇作品的感受和心情,你高兴得起来吗?

那么,究竟应怎样理解作品申的这个悲剧和作品的主题思想呢?依据作品层次理论的观点来分析八项链)写的是美的悲剧,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写美丽的女子在那样一个表面五光十色的虚浮的社会里的悲剧,是“美”被“假”作弄而毁灭。小说用形象揭示和否定了作弄、襄滨和毁灭了美的虚假风尚和虚假社会。这便是历史的、人文的哲学审美层面上的思辨。作品就是这样便读者不安、不快、不平和悲绝,就是这样对女主人公不真正当成女人,把美不真正当成美的社会产生怀疑、失望和怨恨。小说本身根深蒂固的悲剧意识,当然不是女主人公的虚荣心所能包容、阐释的。

(三)确认阅读过程申的“直感”和偏见“

在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随着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学生已不再希冀将自己的独特阅读感受「情感体验和价值判断纳入到一个由群体认同的整齐划一的标准之中,相反,学生把阅读、理解看成是人的自身存在的方式。

德国哲学家迹达默尔认为,理解始终是在历史中进行的。正是理解的历史性构成了阅读者的”偏见“。即,在历史的过程中,任何理解都不可能是纯客观的,必然打上某些主视烙印。洲现代人的生活、思维方式去解读、阐释历史的原貌,品尝历史上的原汁原味,只有通过历史的质感和张力让作品显示出当时作者由于时代局限所未曾达到的深度与广度。因为阅读理解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本体开放过程,理解的内容总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阅读理解本身就是新的意义生成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创造的过程。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直感“和”偏见M的重要意义,其目的在于尊重和发展学生个性,强化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和独创性,在阅读中不断创新。

例如:读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况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每读一遍,总觉尚有新意未嚼出,就像牛的反白一样,不断咀嚼,总能品味出更多的艺术营养和心灵感受。虽然每二位读者的体会不过是点滴而已,但就是凭借这点滴心得的积累,以此为起点,逐渐走向博大精深。请看下面两小段文字赏析: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MM声音来类比香味,简直令人拍案叫绝。这“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是似有若无的,幽淡雅致的,只有侧耳细听,d能捕捉到那从天外飘来的歌声。于是这阵阵似有若无的仙乐,把香气缕缕变得具体化了,这幽雅的歌声又使我们联想到这清香的“清”宇,就令人会意了。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焚啊玲上奏着的名曲。“这里的比喻之妙,在于作者没有把话说尽,留给读者赖以想象、体味的广阔的思维空间。

沁心彻骨的审美之后,仔细思索,便有一种”直感“和”偏见“生出。联系全文尺荷塘月色)的精美更在于文申有画、画申有诗,诗中还有哲理。这深层的哲理在于朱自清先生感到在1927年的大夜弥天的时日里,自己要象荷花那样《出污泥而不染”。在那种岁月里,朱自清先生虽缺乏战斗的炽情,却有着清白的灵魂。他要做一个问心无愧、洁身自好、“自清自白”的学者;因此尺荷塘月色》是他人格的自然流露。

三、结论

语文阅读教学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中去体味作品的内涵;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大胆进行联想;想象和思辨,这样,就能创造出一个个心申的芭术形象,最终达到语文阅读教学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略)

中小学生焦虑状况的调查(调查报告)

一、背景、目的与意义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研究者对中小学生的焦虑状况进行了研究。如对考试焦虑的研究、申学生一般性焦虑的研究以及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比较研究等。这些·研究为了解申学生的焦虑状况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但对小学生的焦虑状况分析中,哪些方面较为明显、突出,占人数多,如何针对申小学生的焦虑特点,采取有效清施以改善申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目前资料不多。本调查作为对上述研究的补充,以申小学生为对象,调查了小学、初申和高中学生各类焦虑的状况和分布,以期为了解申小学生心理状况提供资料,并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使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更具针对性。

二、对象与方法

对象:分层抽取小学、初中和高中各三个年级的学生共766名,其中男392人,女374人。他们分别来自7所普通和重点中小学。其中小学四年级3个班,五年级·2个班,六年级1。个班:共277人,男138人,女139人、初申一年级3个班,二年级3个班,三年级1个班,共3M人,男154人,女它2人;高中一年级2个班,二年级和三年各1个班,共183人,男100人,女83人。

材料: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编制并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量表仍任汀-球量表),该量表适用于小学四年级至高申三年级学生,也叫焦虑测验;它由8个内容量表构成:学习焦虑倾向、对人焦虑倾向,孤独倾向、自查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等。

方法;测验以学校班级为单位,以团体测验方式进行,先由主试宣读指导语和注意事项,然后学生以纸笔回答。所有测验均在下午进行。每班历时约40分钟。实测806人,有效测卷766份。

三、结果

(一)766名中小学生中,在8个分量表中有部分分量表分数超过正常水平的人数为165人,占总人数的21·54%。其申,小学过度焦虑学生的检出率为27%,初中为18%,高中为19%。

(二)中小学生过度焦虑人数的比较。

对小学、初申和高中学生在焦虑分量表上得分偏高的人数比例进行比较发现,中小学生之间受焦虑困扰的人数比例上有显著差异(见表1)。

四、分析与讨论

本调查发现:申小学生在某些方面具有严重焦虑现象的人数约占21」54%。这一点与许多调查结果比较接近。说明中小学生目前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嘎待解决。诚然,中小学生的焦虑问题并非现在才有,但目前教育上存在的某些问题也确使申小学生的焦虑问题更为严重,如片面追求升学率,把升学作为学生和老师共同追求的唯一目标,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健康个性及各种心理品质酌培养。

从过度焦虑的人数比例来看,小学生明显高于初中生和高中生。这是以前所没有注意到的现象。许多研究者都曾发现高中生的焦虑问题比较突出,而很少考虑到小学生的状况。从本调查结果来看,小学生的焦虑问题更甚于高申生。由于小学生刚刚从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方式转变为以正规学习为主的活动方式,必然带来一系列的适应问题。而我们目前小学教育中就如何帮助小学生顺利度过适应阶段方面做得并不很完善。升学和考试的压力从小学就已开始。小学生一开始就感到学习是一种压力和负担,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更不利于培养学习的热情,对学校和学习容易产生紧张和恐惧的心理/甚至会出现厌学和逃学的现象。初中生和高中生由于自身的成熟程度比小学生高,他们已具备一定的社会生活能力,特别是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同时也由于多年的学校生活和体验,已逐渐有所适应,所以,从过度焦虑的人数来看远低于小学生。

从焦虑的内容来看,在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和身体症状方面有严重问题的人数最多。过去的研究结果证明:申小学生的焦虑问题都突出表现在学习焦虑上,从表面上看本调查结果似乎与之不一致。我们注意到那些结果都是建立在考查平均数的基础上的。我们知道中小学生的焦点问题就是学习问题。他们对学习必然有一定的紧张度,这反映在平均数上就便整体平均数升高,但它并不直接代表过度焦虑学生的人数,表2-31可作为一个例证。所以本调查是从考查过度焦虑学生的人数出发的,其结果并不表明与过去的调查结果不一致或相停,而恰恰是对以前各种调查的补充。

不管是小学生还是申学生,冲动倾向都比较明显和突出,也就是说出现的人数最多。其申小学生尤为突出,占1155%。这可能是由于中小学生普遍学习负担过重,压力过大,造成学习过分紧张,使内部焦虑倾向过重所致。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是众所周知的,一个申学生每天的学习时间平均6小时以上,小学生平均也在4小时到6·5小时之间,从早到晚,上完课上自习,晚上回家还得做作业,游戏和其他活动时间几乎被挤光,使学习和游戏活动的比例严重失衡。而青少年儿童的天性是需要游戏和各种活动的,过重的学习负担束缚了儿童和青少年的本性,造成过强的压抑,产生严重的内部焦虑状态;所以在形式上表现出二种冲动倾向。小学生中人数占第二位的是对人焦虑,通常表现为过度关注自我,怕见生人,不会与人交往等。小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还是比较弱的,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幼儿时期很少有游戏伙伴,经常是和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一起玩,处处受到娇惯和迁就,不知道怎样与伙伴合作。当进人小学以后,与同学的接触多了,但如果还是习惯于过去的方式j一切以自己为中心,必然难以与同学伙伴合作,而总与一两个较熟悉的同学来往,不敢也不愿结交新的伙伴,从而产生对人焦虑的倾向。

恐怖倾向在中小学生中也有相当的人数。一般人遇到未曾经验过的场面,都会有焦虑和害怕的情绪,如黑暗和巨响等。申小学生由于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还不强,应付环境的能力还比较差,特别是某些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如过分娇惯和过分照料,使孩子形成依赖心强,缺乏独立性等性格特点。这种孩子普遍害怕陌生环境,只要不是父母或其他可依赖的人陪着,便会感到焦虑,从调查结果来看具有这种性格特点的儿童并非个别,这是家庭教育嘎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在初申和高中生申人数占第三位的是身体症状,该项目除了包括身体疾患之外,主要是指由强烈焦虑所引起的生理反应。如许多学生考试前头痛、腹泄、出冷汗、呕吐、失眠、甚至晕撅。身体症状往往是同其他焦虑倾向同时存在的,也可能是其他各种焦虑的结果,如学习焦虑、考试焦虑、对人焦虑等。这说明中学生的焦虑身体反应比较明显,对身心健康具有不良的影响。

本调查从各种过度焦虑人数申末发现有明矗·的性别差异,从焦虑内容的分布上和人数比例上看,年级和性别的差异均不大。但若从整体的平均数上来考查,则在某些方面如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和恐怖倾向等方面存在男女差异。总之,本调查表明男女生的过度焦虑问题同样都是相当严重的,应引起教育部门的广泛重视。

五、结论

「本调查对我市766名申小学生进行测验,结果发现过度焦虑的学生165人,占总数的21·54%。

2·小学生申过度焦虑的人数远大于初中生和高中生,这一点应当引起教育部门的足够重视。

3·从各种焦虑的人数看,小学生申冲动倾问,对人焦虑和恐怖倾向比较突出,申学生除此之外,身体症状一项的人数略有提高。

4·从过度焦虑的人数比例上看,男女生差异不明显。

六、建议与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从小学开始就应该引起重视。主要应从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兴趣方面入手。消除过分压抑的心理,帮助学生逐渐适应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校应与学生家长相互配合,注重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塑造。培养学生适应环境、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

3,学校应普及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向师生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如专题讲座、报刊专栏等,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同时应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培训骨干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使他们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和发展等方面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使申小学生健康成长。

七、参考文献(略)

第二篇:语文教学如何注重情感体验1

语文教学如何注重情感体验

嵩县明德学校

孙红飞

内容提要:本篇论文从钻研教材、注重挖掘情感体验因素;改革教法、注重选取情感体验突破口;创新学法、注重调动情感体验积极性三个方面,运用理论和事实论据,论述了语文教学如何注重情感体验这个论题。

主题词:语文

教学

注重

情感

体验

注重情感体验、培养情感品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理应借语文教育之石,攻情感教育之玉。那么,语文教学如何注重情感体验呢?

一、钻研教材,注重挖掘情感体验因素。

语文教材是融合了社会人生的百科全书。既有国内文化经典,又有国外文学精粹;既有历代优秀遗产,又有当今名人佳作;既有经天纬地华彩篇章,也有处世之道经典小品。它常常融生活美、情感美、自然美于一体,在学生审美情感体验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观潮》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桂林山水》描写了桂林的山是那样的奇、秀、险,桂林的水是那样的静、清、绿。而且山绕着水,水倒映着山,山清水秀,一片诗情画意。这两篇文章充满了对大自然的钟情。《再见了,亲人》描写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倾注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买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童话,描写了贫困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关注了社会弱势群体,容易引发同情心。这些文章特别适于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语文教材的情感因素,为语文教学注重情感体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挖掘教材的情感体验因素,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品质,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改革教法,注重选取情感体验突破口。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探源,虽幽必显。”这句话不但阐释了作者的主观情思贯彻于作品之中,又道出了情感在审美欣赏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改革教学方法,注重选取情感体验突破口,抓住诱导时机,在情感浓缩凝聚的关键之处,打开情感闸门,点燃情感火焰,促成共鸣。使学生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优作者之所优。在阅读、欣赏、品味中不知不觉接受作者之情的感染和渗透。

例如:讲授《飞机遇险的时候》这篇课文,我一改往日的教学方法,把“飞机眼看就要撞着山尖了。”这句话作为情感体验突破口。让学生体验飞机即将遇险,情况十分严重,大家万分焦急的心情。再让学生体验在这危难关头,周恩来同志不顾生命危险,给小女孩让伞包的博大情怀。学习伟人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从中受到情感教育。这样,渗透于课文当中作者的人格气质、胸襟境界、和思想感情因子,也就潜移默化的积淀在学生的深层心灵上,使学生慢慢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

三、创新学法,注重调动情感体验积极性。

德国著名学者斯布朗格说:“教育就是唤醒。”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就是唤醒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灵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积极性,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细细品味、鉴赏文章的语言珍宝,入境入情入理地汲取课文的丰富养料,获得一个又一个的顿悟,身心得到愉悦,情感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

例如:学习《绿色的办公室》这篇课文时,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内容,划出优美词语。再指导学生合作完成填空题:(屋顶)是蔚蓝的(天空);地板是(碧绿)的草地;(椅子)是一截(树桩);卧室是(草棚);(厨房)是一口(旧锅)和一把(黑铁水壶)。最后启发学生探究归纳思考题:那些句子是反映列宁办公条件的?(前三句)。那些句子是反映列宁生活条件的?(后两句)。列宁是怎样工作的?(全神贯注)。学习列宁在极其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下,忘我的工作,为革命做出重大贡献的乐观主义精神。这样便能触动学生的心灵,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总之,语文教学注重情感体验,这是由教育对象所决定的。因为我们教育的是活生生的人。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绝对不是一种技巧的施舍,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所以,语文教学理应注重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操。

参考文献:《河南教育》,《语文教学如何以“情”动人》,《语文教学如何实施情感教育》,《让语文教学“美”起来》,语文教材及参考书等。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要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涵,语言文字的训练要有感情共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借助联想和想象,让感知的形象在头脑中活起来。要以读为主,采用多种朗读方法领悟作者的情感。关键词 语言训练 情感 朗读 想象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语文学科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情感教学应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丐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语文是一门情感内容丰富的学科,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涵。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果能够有感情地参与,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呢?

一、入情

“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音准了才能为演奏或歌唱奠定好的基础,教学开场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上。”(于漪语)教学语言是教师表达思想、传递情感、教授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最基本的工具。教学信息中最先发送的“导语”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第一座桥梁,是影响学生情绪、确定教学氛围的基调。利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能起学生情感的涟漪。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学“燕子”一课是这样导入课题的。师:“同学

们,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板书:燕子),你喜欢燕子吗?”生:“喜欢。”师:“咱们班有人用‘燕’字做名字的吗?女同学有两位,男同学没有。其实“燕”字并非女同学专利,古今有不少男性用“燕”字做名字,可见人们都非常喜欢燕子。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从人名入手导入新课,形式新颖别致,使学生在学时产生了一种亲切感,对燕子也增添了喜爱之情。

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就明确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探源,虽幽必显。”不但向我们明确地指出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蕴涵在作品之中,而且还向我们诠释了情感在审美欣赏中的重要作用。在“水”第二课时教学时,我扣住了开篇就定下基调的这句话“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向学生提问:“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缺水的感觉是什么样的?”缺水的苦再次印入了学生的脑海。这时我提出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看一看作者是怎么样把这种缺水的苦具体地表达出来的。”这样把握好教材的情感基调,充分挖掘文章中所蕴涵的情感,使学生在受到感触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种探求的动力和激情。

二、悟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语文课堂教学要求通过对语言文字和语言情境的理解,借助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得到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语文

教学就是要在这样的意境中,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从而愉悦性情,陶冶情操,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灵、美好的个性。“感人心者莫大于情。”学生的情感随着情境的产生而产生,因而教师要充分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借助联想和想象,让感知的形象在头脑中活起来,学生也就真正进入了课文情境中去,情感得到激发,并由此升华。学生情感的产生要依靠语言,因此要以读为主,采用多种朗读方法,同时借助音乐、图画等深入理解课文,领悟作者情感。

“丰碑”一课第七自然段描写军需处长牺牲时的动作、神态、衣着等内容,可指名朗读,其余学生边听边看插图,然后自读课文,边读边发挥想象,脑中再现军需处长高大的形象,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反复品读,抓住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语句,体会丰碑的伟大。选读句子,表达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增强语言的领悟能力。

苏教版教材中有许多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优美插图,插图是帮助学生发展形象思维的阶梯,也是激发、引导、丰富学生情感的凭借。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利用插图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虎门销烟”一课中我是这样进行训练的。首先,让学生按图索文,找出与画面相对应的文字。认真地朗读,读出感情来。然后进一步指导观察,让学生看到的画面活起来。根据画面想象林则徐的动作、神态、语气及内心活动,展开描述。描述后请学生来扮演林则徐进行表演。这样增添了课堂情趣,也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描述林则徐身后的士兵笔直站立、神情严肃、手握长矛的场景,体会当时场面的庄严。对图中另一个主要内容——“工人把缴来的鸦片中投入池中”,依上述观察方法,把“抛”想“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学生切实地感受到遥远的场景,丰富了想象,发展了思维,同时也激发了热爱祖国、抵御外辱的情感。

三、抒情

抒情课堂教学的一个高潮,也是学生感情的高潮,此刻,学生有极强的表达和创造欲望,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或进行吟诵,或进行表演。

“在教学中抒发学生的感情,首要问题是引导学生读好课文。必须以朗读、精读、熟读、多读为基础,这可以说是古今中外一条共同的经验。”(张志公语)苏教版教材十分重视朗读训练,教材编委会在中年级以上各册的《编写意见》中强调:“进行阅读训练,突出语言积累和语感训练。”语感是来自语表意义与隐含意义的联想和想象,它依赖于直觉思维,善于构成语言所描述的具体形象。要在吟诵中培养学生语感,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生动活泼的立体画面。

“在大海中永生”一课第七自然段总结了全文。千言万语,万般情感,凝成了两句话。对此要指导学生读出气势,读出深情。“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这句话我分3个层次指导朗读,第一个分句1个小组读;第二个分句2个小组读;第三个分

句5个小组读,人数逐渐增加,层层推进,使得邓小平爷爷的高大形象越来越清晰。

“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可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出管家的讨好、子明的不解、公仪休的正气,从中体会到公仪休是一个清正廉洁、遵守国家法纪的好官。再分小组排练独幕小话剧,评出最佳小组。请最佳小组的成员带上道具化妆表演。同学们表演得很投入,很逼真。

四、移情

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我们:“请记住:每一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学习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大星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和操心的情感世界。”情感的发展是一种深刻的体验和认识,甚至是这种体验与认识的延伸,由爱一种事物扩展到爱一切美的事物。

“蒲公英”一文讲的是蒲公英的种子们对太阳公公的嘱咐采取的态度不同,其命运也截然不同,告诫人们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在学生领悟这个道理后我问学生:“父亲或母亲经常嘱咐你什么?你是怎样对待的?其结果如何?”然后以“——的嘱咐”为题,进行一次小练笔,进一步加深对该课主旨的理解。在“水”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在充分感悟到家乡缺水之苦后,出示了母亲所说的那句话:“你们真的饿坏了。”这是至今为止唯一将“渴”说成是“饿”的话,让学生说一说对这个“饿”字的理解。通过讨论让学生体验到这是一种特殊境况下的特殊的体验,只有在严重缺水的地方,人们才会有这种“饿”的感受。这时我作了最后总结:缺水之苦让家乡的人产生了对水的特殊体验。同学们,我们今天拥有很多很多水,让我们珍惜这一切。学生的情感沿着作者的思路,进入作者描述的情境之中,和作品表达的情感相通。正像德国著名学者斯布朗格说的:“教育就是唤醒。”要在感情的共鸣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四篇:语文教学中如何认定学生的情感体验

体验教学中学生情感真伪初探

淄博市周村区市南路小学 刘 峰(语文)

中文摘要:我们的教学要站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因此,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语文学习方式是我们进行体验教育的重点,而在我们的教学中,许多老师只注重了体验教学方式方法的实施,忽视了学生体验的真实性,忽视了他们作为学习主体这一特定客观存在,从自身愿望和感受出发,简单的、一相情愿的把自己的体验等同于学生的体验,走进了体验教育的误区。体验教学中学生情感的真伪问题一直困绕着我,因此,语文教学中如何认定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一课题就应运而生。本文从课题产生的背景、判定情感体验真实的意义、造成学生体验不真实的原因、谎言的代价等几个方面作了论述,以便更好地服务与我们的教学。

关键词:体验、体验教育、体验主体、课程改革、学习方式。

一、课题产生的背景

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地进行,关键在于学习方式的转变。与以往仅注重操作性策略的学习方式不同,在改革纲要中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等方式是一种理念与策略兼具的学习模式。其中,体验学习通常被认为是切合人文教育特征的基本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由此可见,我们的教学要站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也因此,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语文学习方式是我们进行体验教育的重点,而在我们的教学中,许多老师只注重了体验教学方式方法的实施,忽视了学生体验的真实性,忽视了他们作为学习主体这一特定客观存在,从自身愿望和感受出发,简单的、一相情愿的把自己的体验等同与学生的体验,走进了体验教育的误区。因此,语文教学中如何认定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一课题就应运而生。

二、判定学生情感体验真实性的意义

我国《现代汉语辞海》对“体验”的解释是“亲身经历以认识周围的事物”,强调体验者的“经历”。教育界对体验学习的理解基本上与词源含义是相一致的。如“所谓体验学习,就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游戏和情境,让参加者在参与过程中观察、反思和分享,从而对自己、对他人和环境,获得新的感受和认识,并把它们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体验性学习活动不以发展探究能力、操作能力为根本目标,而以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为目标。参观、考察、访问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活动方式。”

1在体验学习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事物的基本态度关系着这种学习方式能否为学生接受。学生在活动中的兴奋度有多高,他对活动寄予了多大希望,他是否总是盼望参加这些活动等等,一个有经验的老师总是能从不同的侧面了解学生,适时调整计划,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他的活动当中去。2在体验学习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事物的基本态度,作为一种反馈,教师可以直接从这里了解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哪些环节是积极有利的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哪些环节需要改进。既有利于老师的教,又有利于学生的学。

3对于学生的情感体验作出判断,体现了现代教育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育理念。以往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听懂听不懂是学生的事,反正我是讲了,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感受。

4对于学生的情感体验作出判断,有利于指导我们的作文教学。小学作文倡导的是说真话,写真实的事,而我们的老师总是希望听好的,看好的,一相情愿的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学生。譬如作文写一件事吧,我们总是希望他们写好人好事,那些“五子登科之类”的,仿佛只有这样才符合我们的作文要求,而那些写偷人东西,与同学打架之类,尽管感受真实,好象总不符合要求。这实际上就是背离了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忽视了学生独特个体的体验,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应该注意的。

总之学生所反映出的真实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指导我们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反之不仅不利于我们的教学,还有可能培养出那种两面人,对于家庭和社会都是不利的。下面我们将重点分析造成学生体验不真实的几种原因。

三、造成学生体验不真实的原因

首先,参与体验的主体不同,得到的体验当然不同。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每个人的爱好兴趣是不同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一定律不仅适用于读书,同样也适用于我们的体验活动。同样是春游中的一次爬山活动,有的同学感受的是春天的景色真美!有的同学感受的是爬山真不容易!有的同学感受的是要想看到山顶的无限风光,只有努力到达顶点。有的同学感受的是上山过程中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有的同学感受的是不经历磨难就不会成功!有的同学感受的是做一只蜜蜂或是蝴蝶真快乐!等等,他们都选取了不同的切入点,进行了观察,进行了体验。我们老师决不能先入为主,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学生,我让你感受美景,你却感受到了无关的东西!这实际是一种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旧观念的体现。我们在活动中应该正视体验的这种千差万别的特性,这有利于尊重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

其次,体验的对象不同,体验明显不同。我们知道不同的人对不同的对象的体验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对不同事物的体验也是有明显差别的。比如,你的学生去参加姐姐的婚礼,别说姐姐、姐夫送给他的礼物会让他兴奋,那豪华的汽车、山珍海味的喜宴会让他兴奋,那婚礼场上的热闹气氛和充满了奶油香味的空气都一定会感染他,周围人们脸上的喜悦表情一定会影响他,他会自觉不自觉的也高兴起来!把自己融入到欢乐喜庆当中,甚至等到婚礼结束后,他的这种幸福的感觉还久久萦绕在他脑际!整个参加婚礼的体验也许会成为他很长一段时间对朋友炫耀的资本!反之,你让他参加一个庄严肃穆的活动,就譬如是清明扫墓吧!他的感受应该是完全不同的。

再次,同一体验对象,体验者位置、角度不同,他的体验就不同,甚至差别很大。比如你拿着一张薄薄的纸让同学们观察,从正面观察的同学可能会说这种纸的形状方方正正的,象个正方形;从侧面看的同学,可能感觉到它不那么方正,甚至有点斜,象个平行四边型;再从另一个侧面看,可能是一条线;如果有学生回答的结果是这样的,我们的老师可千万不能生气,不能大声斥责学生。《画杨桃》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里面的一篇课文,想必老师们都已经非常熟悉,我们就要做里面的那种老师,他考虑问题,不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孩子的角度,多方面,全方位思考,认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我,是正确的。“„„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读一样,„„当我们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事实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简单的话语,包含着老师对学生的充分肯定,使学生受用终身!我们就是要做这样的教师,什么时候都不要先入为主,不要从自己的角度、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而忽视学生作为独特个体的存在,作为独特个体的内心体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教师。

4人们的地位职务不同,容易使当事人产生迥然不同的体验。被选入教科书的著名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里面的每个人,大臣、皇帝、一般老百姓、孩子对于皇帝的新装都有不同的体验,究其原因,大臣看到的是一架空空的织布机,除此之外什么东西也没有!并不是眼睛骗了他,他首先是对自己产生了怀疑:眼睛花了吗?怎么看不清楚,于是他靠近了织布机,伸出手,用手摸了摸,仍然是空空的,于是他又进一步产生了这样的怀疑:那是他不愿相信的,他是一个不称职的人!这时骗子又过来添油加醋,他为了不让人知道自己是愚蠢的、是不称职的,高声赞美:“太美了!太漂亮了!我一定告诉皇帝,为你请赏!”第二个大臣、皇帝、老百姓几乎是出于同样的考虑。他们都昧着良心,把无的说成有的,把白的说成黑的!

何其相似,课堂上、实践活动中,我们的学生为了不让别人说自己笨,证明自己比别人反应快,老师还没有问完问题,就高高举起了小手!老师问:“这个问题不明白的请举手!”没有一个人举手。是我们的教育做到了真正没有疑问,还是我们的学生如此聪明,结合一下皇帝的新装我们也许能知道一点什么,那就是该怎样评价我们的学生?什么样的学生才是聪明的?因此,我们的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考察我们的学生,而不能用一题一事来考察他们,应该用发展的,辨证的眼光来看待他们,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我们的课改呼唤真诚!呼唤聪明的小孩!呼唤敢于说真话的孩子!

四、谎言的代价

《狼来了》的故事是我们都熟悉的。小孩第一次喊狼来了,人们拿着锄头镰刀赶来了,一看,小孩正在得意呢!他也许只觉着好玩,把大人们都耍了!

于是无聊的时候他如法炮制了第二次,这次可把赶来就他的人气坏了,人们心理肯定都这样想:这个小孩太可恶了,以后我们再也不要相信他了!到这里,小孩戏弄大人搞恶作剧的心态到了满足,但是他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人们之间的信任!

于是,当狼真的来了的时候,他拼命的叫喊:“狼来了!狼来了!„„„”可是,一个人也没有来,他活活的被狼吃掉了„„„这就是代价,谎言付出的代价!

是观我们的现代教学观,语文教学具有明显的三大特点:一是人文性,二是实践性,三是民族性。它的实践性特点已经被认可,并广泛运用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等等,课程标准在“重视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提出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多维的内容,在不同的大脑内产生不同的反应是正常的,过去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独特体验不被重视、不受关注现象已经得到不同程度的纠正,但是对于学生的体验是否真实准确这一现象却认识不深刻、不充分,比如,我们也组织了某项活动,同学们也谈了自己的感受,而我们的老师却没有深入下去,做进一步的了解,学生是在什么情况下得出的体验、类似活动参加过没有、当时的情绪怎样、有没有为了迎合老师或是为了高分写一些不真实的体验、这种不真实到了一种什么程度等等。这说明我们的教学实践还很飘、很肤浅,只停留的表面上。这对于我们的教学是不利的。

《狼来了》的故事告诉我们,虚假的东西、不真实的体验是要付出代价的,故事毕竟是故事,他付出的是一个小孩子的生命。虚假的教学活动、不真实的教学体验、可能一个班级、一个学校、甚至整个社会一代人的„„

因此,我建议广大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独特体验的真实性作出判断,这样不仅有利于我们的教学研究,更重要的是它不会因此而耽误了孩子的发展,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尊重了孩子,巩固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参考资料:1《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2《体悟学习:塑造人文精神的基本学习方式》。3《安徒生童话》之《皇帝的新装》。4《画杨桃》。5《现代汉语辞海》。

第五篇:浅谈语文教学中情感体验的必要性

浅谈语文教学中情感体验的必要性及方法

内容摘要: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非常有情感的学科。大多数的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这就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语文当中要有情感体验。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为了取得一个短暂的教学成绩,采取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没有顾及去引导学生对文章产生情感,当然学生死记硬背在某一个阶段会有一定的效果,长此以往,却使师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精神生活显得枯燥无味。所以学生的情感因素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内驱力,一旦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情感,就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果。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精神生活更积极 更充实 更持久,师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形成融洽的课堂氛围,而且使学生始终在好奇 愉快中学习,既学会了和巩固了所教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关键词 :语文教学 情感体验 作用 方法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非常有情感的学科。大多数的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这就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语文当中要有情感体验。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为了取得一个短暂的教学成绩,采取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没有顾及去引导学生对文章产生情感,当然学生死记硬背在某一个阶段会有一定的效果,长此以往,却使师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精神生活显得枯燥无味。相反的学生的情感因素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内驱力,一旦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情感,就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果。换言之,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情感体验的含义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之前,有必要对情感体验做出一

2345-

下载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情感体验(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情感体验(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注情感体验 优化语文教学的论文

    【摘要】语文学科需要有丰富的情感,在教学中不可忽视学生的情感。语文教学中,必须挖掘和体会课文的情感因素,把一篇篇有血有肉的文章讲得情景交融,引领学生感知体悟,培养学生移情......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在感悟中体验情感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在感悟中体验情感 作者:王晓敏 来源:《软件·教育现代化》2012年第11期 [摘要]小语教材中具有典型意境的文章很多,或明朗,或朦胧,或......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摘 要: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而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学生的心。“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所以音乐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情感是人们对客体事物在心理与态度上产生的心理反应。良好的情感,不仅促使人们健康生活、和谐交际、调适心情,更能促进人格力量的形成,使人......

    略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与认知效果

    略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与认知效果 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西方兴起了一股新的心理学思潮,即认知心理学。他们将人看作是一个信息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变......

    加强情感活动 注重情感体验范文大全

    加强情感活动注重情感体验 ——我对阅读教学中情感活动的再思考 广东省东莞松山湖实验小学张新元 【摘要】 《语文课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

    “情感体验”话题作文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主题读写 情感:在读写中释放,在体验中荡漾 浙江宁波 谢辉根 [策划人语] 人生有如一条浪花飞溅的长河,时光的流逝虽然淡化了过去......

    情感体验的重要性

    浅谈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要: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文化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