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道”——安徽铜都双语学校“五环课道”探索启示录

时间:2019-05-13 04:34: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道”——安徽铜都双语学校“五环课道”探索启示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道”——安徽铜都双语学校“五环课道”探索启示录》。

第一篇:“课道”——安徽铜都双语学校“五环课道”探索启示录

“课道”——安徽铜都双语学校“五环课道”探索启示录

发布者:唐保升 来源:中国教师报

安徽有两个“小岗”。前一个是“农改”的典型,如今早已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改革圣地。后一个是“课改”的典型,“小岗”只是它的别名。之所以也称其为“小岗”,是仰慕者为了表达人们对改革者的赞美。这所学校的名字叫——铜都双语学校。

几年来,铜都双语学校,以课“谋变”,由“术”入“道”,破茧成蝶,他们的“课道”实践,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今天,我们必须去做一番关于课改的哲学思考:课改到底是改什么?课堂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支撑?“术”与“道”是否是一种“皮”与“毛”的关系?如何找到“课道”?铜都双语学校的“五环课道”承载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追求?

铜陵,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标杆,曾被誉为均衡教育的首善之区。10年前,这座无择校城市,因为媒体的广泛关注成为舆论的注意力中心。

10年后,依然是在铜陵,一个关于均衡教育的全新命题再次被抛出,那就是学校教育均衡后的班级均衡和课堂均衡问题。拉动这一命题引擎的是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一所民办学校的课改探索。

在铜都人看来,均衡教育的重心需要继续下移,内涵需要继续丰富,没有课堂的均衡,是“缺钙”的均衡,是缺乏内核的均衡。

铜都双语学校的探索就是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通过课堂结构、模式和制度的重构,让课堂教学的质量不因为教师的变动和专业素养的不同而受到影响,让“面向全体,尊重个体”的人本教育观得以体现。在这里,课堂的每一个空间都属于学生,教师没有权利把课堂资源分配给优秀学生或者他喜欢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平等的学习资源和展示机会,教师不是站在讲台上的传道者,而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陪伴者、发现者和促进者。

从2003年决议课改开始,历经8年探索,铜都双语学校不仅实现了教学质量的突破性提升,同时也破解了民办学校教师频繁流动的难题,实现了从“聘名师”、“留名师”到“育名师”的转型,使学校具有了师资自主再生能力。

中央教科所韩立福博士曾评价铜都双语学校的课堂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由“懒学”变为“学会”,使学生的学习得到了彻底解放,使教师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全国政协委员、江西南昌创世纪学校总校长黄晓浪,是一位海归博士,在系统考察了铜都双语学校的课堂改革后说,他苦苦追求了10年的理想课堂在铜都双语学校找到了答案。也有专家评价说:铜都双语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在技术层面实现了重大突破,让均衡教育在课堂上找到了新的路径与方法。

2010年4月,铜都双语学校的“五环课道”模式被誉为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之一。学校也因为全体老师的主动课改被誉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小岗村”。

如今,这里常有来自全国各地兄弟学校的参观学习者,一些专家和教育媒体记者也慕名前来探访铜都课堂的密码,不同的人揣着不同的想法,希望在这里找到自己所期望寻找的。

课改是最大的教育之“道”

9月末的一天上午,见到董事长盛国友的时候,他和总校长汪兴益一起正在教室里“看课”,大约10多分钟后下课铃声响起,教室门口便成了他们和执教老师现场议课的地方。我们没有前去打扰,而是站在一旁静静聆听,尽管他们在讨论时常常夹杂着难懂的方言,但他们那种直击问题、直言不足的评课态度,让初识铜都的我们有一种强烈的认识,这是一所与众不同的学校。

接下来,我们在董事长和总校长两人的引领下,到不同年级的班级继续“看课”。如果是第一次见到这种课堂,肯定会以为是走进了自由市场:不少班级看不到老师,仔细观察发现,老师正在小组中与学生们一起讨论;一些班级学生们正在分组展示,我们刻意关注了一下学生们的展示,他们敏捷的思维、丰富的词汇、流畅的表达力让我们感动惊讶„„

这样的课堂形态,在课改走过了10年后的今天,其实并不鲜见。铜都双语学校的课堂改革到底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值得分享的课改故事和智慧?出于职业的习惯,我们与董事长盛国友和总校长汪兴益开始促膝交流。

“如果在8年前,你们来到这里看不到这样的课堂。”盛国友开始娓娓道来,之所以毫不动摇地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是因为学校曾经经历了发展的阵痛。

11年前,在学校创办之初,为了打出质量品牌,铜都采取的战略是聘请大量名师。按照常态发展,学校应该会赢得好的教学质量。但是,当2003年第一届毕业生的成绩出来时,并没有出现预期的结果。

“老师教得好,不等于学生学得好。”这是他们痛定思痛之后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2003年7月,经历了首届毕业生中考失利后,学校开始进行全校大讨论。

在这次大讨论中,作为学校发展战略的制定者,盛国友一直在追问:民办学校何以突围,其发展的出路到底在哪里?他说,民办学校通过复制公办学校的体制与模式谋求发展,容易步入精英型应试教育的泥淖,这严重背离了民办教育的价值取向。民办学校发展需要有新的价值诉求,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好最快的发展,而民办教育的发展之道不是能依赖于挖名师、抢生源、做广告,而应该通过课改走育人育师内涵发展之路。

一直对课堂教学有着深刻思考的汪兴益则直言以往课堂上存在的种种弊端。学生的问题意识、开放式思维的缺失是当前备受诟病的,其原罪在课堂。传统课堂存在四个自以为是:自以为讲授了,学生就听进去了;自以为听进去了,学生就懂了;自以为弄懂了,学生就学会了;自以为学会了,就会用了。在传统课堂上,学生仿佛是个物体是个容器,在机械而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至于学生能储蓄多少知识,那要看老师的“灌水”力度和学生的“容量”大小了,这种课堂只有老师单向的传输,没有学生的思维碰撞,只有老师卖力的表演,没有学生主动的参与。这种教学忽略了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缺乏“学会思想”和“生成智慧”的课堂价值。

这次大讨论被定义为铜都双语学校开启课改之旅的“遵义会议”,具有标志性的转折意义。被逼求变,2003年铜都双语人以小岗村改革者的姿态吹响了课改的集结号。那一年,“打破旧课堂,经营新课堂”、“经营课堂是校长的第一要务、教师的第一要务、学生的第一要务”被写入铜都的课改宣言。

盛国友的表达更富张力,“对课堂的探索,是对师生生命质量的最大关怀”。“对学生来说,课堂的失败是起点的失败,是最可怕的失败,而课堂成功则可能成为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成功”。“谁经营课堂,改变了课堂,谁才能真正撬动课改”。“我们常说教育公平,教育公平不是平均分配教育资源,而是让校园里的每个孩子都能拥有教育过程参与机会的公平,享受成长和发展权利的公平。这才是深层次的教育公平”。他一连串具有冲击力的观点,让我们对这位从公办学校出走投身民办教育的化学教师怀有更多的敬意。

“课改,是最大的教育之道。”汪兴益说,铜都课改经历了一个“问道、谋道和治道”的过程。课堂的“道”在哪里?按照他的表述,课堂之“道”在三个方面得以诠释,第一是课堂的道义,要求我们要重新审视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知识与发展三对关系,要树立全面、和谐、人本的可持续发展质量观,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第二是课堂规律,要遵循学习之规、导学之规、师生发展之规,要尊重规律,弘扬个性,发展生命。第三是课堂路径和方法,要建构一套立足于学生的学和发展的科学化、本土化、流程化的方法论体系,明晰结构、流程、方法,全面落实自主、合作、探究三大学习方式。

正是有了这样的思考,铜都人开始试图改变课堂,从改革课堂结构入手寻求突围,落实有效课堂结构框架,实现教与学方式的根本转变,致力打造生态型、生活化、生命性的高效课堂,实现“三生”高度融合,知识、能力、生命深度共鸣。铜都人把这场“打破旧课堂,经营新课堂”的改革称为铜都发展的“二次创业”。

五环课道:让课堂实现深度转型

重组课程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范畴。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方法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建构知识,显然是经营新课堂的关键所在。如此,构建特色课堂运行机制,打造互动共享式课堂教学模式,这正是铜都双语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铜都双语学校围绕着“结构”和“方法”两大教学原点自主构建的“三模五环六度”高效课堂运行机制,既保证课堂导学的紧张有序,又彰显出开放性课堂的生动活泼。“三模”由“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三大导学模块构成;“五环”指导学流程中要经历“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反馈”五大环节;“六度”要求教师导学设计及课堂操作要重视学习目标的准确度,自学指导的明晰度,合作学习的有效度,展示提升的精彩度,拓展延伸的合适度,当堂反馈的检效度。

铜都双语学校推出的自研课、展示课、训练课、培辅课、反思课等五种课型,其内核是自主导学式,并具教学针对性和连续性,与其说是课堂形式的创新,不如说是教学形态的深化。而铜都双语学校的老师说:“我们的五课型教学法,是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细化和类型化,让我们的教学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的放矢。”

他们将预习、上课、训练、培辅、反思等常规项目整合成工厂流水线式的学科导学流程,命名为自研课、展示课、训练课、培辅课、反思课等,并进入日常化、生活化、制度化、精细化管理之中,避免了教与学的随意性、盲目性、无序性。它是对课堂类型的规范,它以具体的操作程序和要求,规约着每类课型中的教与学的行为,让课堂动静有致,收放自如,既有普遍性,又有针对性。

铜都双语学校的五种课型环环相扣,各显异彩,每一课型都有自己的规范要求,对导学方法都有所厘定。学校的自研课型类别有晨读课、阅读课、预习课、自练课、活动课等,每类别均有明确时段安排、达标要求、导学方式、检测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凸显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

展示课型按“三模五环六度”的课堂运行机制进行操作,导学方案为抓手,自主学习是基础,小组学习是关键,课堂竞评是助推,课堂高效是目的。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课堂中的实施。操作时要求能落实“三主”,即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发展为主线;倡导“三自”,即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鼓励“三动”,即动脑、动手、动口;实现“三会”,即学会、会学、会用;发展“三维”,即认知、情感、技能。

训练课型按照目标性、启发性、分层性原则,精心设计训练题,以“做题——反馈——评析——拓展”为导学流程,使学生完成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培辅课是教师主导作用发挥最为突出的课型。教师要及时搜集整理学生的学习信息,及时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或遗漏进行更正或补缺。搜集信息,对学生学习中认识有偏差或错误之处进行整理归类。学校教师们特别注意区别个性化和倾向性的问题,个别问题个别辅导,倾向性的问题集中解决,辅导及解决途径一定是先兵帮兵,后教师帮扶,这样才能起到好的学习效果。

学校的反思课型是对课堂学习的延伸和超越,具体操作:“日反思”,学生当日针对自己学科学习态度、知识达标、能力形成等情况进行反思小结,以“病题诊所”“学习心得”的形成呈现在“日导学方案”上。“病题诊所”栏,学生自主搜集当日训练中的典型错例,并分析病因,提出预防措施。“学习心得”栏学生用简洁文字描述自己学习历程、收获与教训。“周反思”,科任教师每月安排一节“自主反思课”。组织学生从课堂上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感态度、思维发展等多方面情况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分析。

之所以用“五环课道”来命名这一教学模式,汪兴益认为,道即文化、即境界、即规律、即方法。“五环课道”这一概念更能准确表达他们对理想课堂的期许。

“五环课道”是可控性、程序化、标准化的教学体系,它将现代教育理念“定模”,其核心价值体现在“导”字当头。只有通过引导和激励,才能让学生从被动变成主动,才能由知识到方法、由结果到过程,才能让课堂涌现活力,让学生充满动力。它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导学为主体模式,将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教”与“学”行为规范化、流程化,力抓“课堂结构”和“导学方法”两个原点,营造互动展示情境,建构了一套以“自主导学”这核心的课堂运行模式。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的互动展示提供平台,创设氛围,发挥追问诱导、调控服务、精讲点拨、目标引领等作用,扮演的是“导演”的角色。

关于为什么要建构模式,铜都双语学校曾对此作了充分行动研究。在课堂改革模式满天飞的当下,课堂是否需要模式一直争议不断。那么课堂到底是否需要模式,构建模式的价值何在?盛国友放下了手中的水杯说,“课堂教学必须要有模式,模式是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按照科学的流程与结构来做,是一套方法论体系,再好的理念必须通过具体的模式和流程予以呈现,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模式都共同指向于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这样的理念。我们所构建的模式就是要从教的模式向学的模式过渡,模式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动态发展的,模式最终要生成一种课堂文化”。

建构模式的另一重要背景是,铜都双语学校作为民办学校面临的“师资”难题一直无法破解。汪兴益把民办学校教师队伍的现状归为优秀教师的“水土不服”和“水土流失”现象。他对这种两种现象的解读是:一些优秀教师往往都有自己独立的一套教学体系,很难成为学校倡导理念的积极践行者,而年轻教师因为缺乏经验,又无法担当重任;民办学校很难像公办学校那样让教师有稳定感和安全感,只要有机会能进入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的老师随时可能选择离开。因此,师资问题往往成为民办学校发展的最大难题。难道民办学校只能靠“聘名师”来输血发展吗?民办学校的“自我造血”的机制在哪儿?铜都人苦苦思索的问题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中无意中被自然化解。

盛国友一直引以为自豪的是,刚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通过一星期时间的岗前培训,便能顺利上岗并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这都得益于课堂模式的构建,它规避了因为教师经验不足或专业素养不高导致教学质量低下的问题。“模式让教师迅速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变,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陪伴者,而通过集体备课的导学稿弥补了个别教师专业素养的短板。”盛国友说。

在强调模式的时候是否会抹杀教师的个性?盛国友回答这一问题时,首先对以往教学质量的“教师决定论”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教师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成为人们所期望的“自来水”或“河流”。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真理的权威,而应学会激发学生、点燃学生,然后师生一起建构知识。“教师的教学个性就体现在导学稿的导学设计和课堂执行的指导力上。这种新课堂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必须具备课前导学稿的设计能力、课中组织调控调动能力、关键处的引导点化能力、学习团队有效评价能力。”盛国友补充说。

他们也在不断观察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的种种乱象。比如,他们追问课堂真的动起来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会好起来了吗?今天,课堂教学手段可谓鲜招迭出,有小品式表演、擂台式比武、主持式助讲等等,把课堂变成了模拟表演的舞台、直观演示的秀台,甚至茶馆或超市。这种课堂流于表面,重形式而轻内容,使学生的学习停留在缺乏抽象化的感知阶段,使学生理解力的发展限制在特殊的物质符号的低级水平,其结果是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汪兴益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僵化”是传统课堂的“痼疾”,“多动”是当下课堂的“新症”。

“我们要破解的就是这样课堂热闹之后的难题。”汪兴益说。“五环课道”自有法度,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拢,动而不乱,收放有度。铜都双语学校老师肖建军说,“五环课道”强调“到位”与“让位”,所谓“到位”说的是老师在该出场的时候一定要出场,不能一味地放手将课堂交给学生而自己却成了课堂的“边缘人”“局外人”,此谓“该出手时则出手”。所谓“让位”说的是老师在该屏蔽的时候一定隐没,将课堂交给学生来主宰,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来发散思维,发掘教材资源,掌握文本知识,经过对知识的拓展延伸来强化能力的提升。

从“五环课道”出发,铜都双语学校还发展性地提出了“五环课程”的大课堂育人理念:教材学习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校本研习课,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深化课堂改革;个性发展课,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开设个性选修课;行为养成课,关注学生心理需求,重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以德养德,以行促学”;社会实践课,在校外建立实践基地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实践活动。

“五环课程”的推出让他们的课堂文化更加丰富多元,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深度呼应。

五环学道:对当下应试型导学案的系统突破

“我要给当下那些严重异化的导学案打零分。”当我们的话题再一次聚焦于导学案的功能和价值时,盛国友首先抛出了这样一个观点。

这源于他对全国众多课改学校导学案的对比分析。当前学案教学几乎成了探索课堂教学改革不可缺少的载体,但问题单、讲义稿、训练卷式的导学案其实质已成了应试教育的怪胎,沦为应试教育的工具,没有真正体现出导学功能,已备受诟病。

真正的导学案应该是对教材的再度翻译和转化,是教材的师本化和生本化开发,是变教材为学材,变文本课程为生活课程,变教程为学程的文本呈现。导学案是纲,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施工图、学习的路线图。“当导学案仍然是以知识呈现的时候,就一定是应试教育的‘怪胎’,这样的课堂走下去,比传统课堂还可怕。”盛国友说,“导学案的习题化是对导学案的误读。这样的导学案是需要批判的,是需要摒弃的。”

铜都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技术之二,就是不断升级改版的“导学稿”,这也是确保教师在“五环课道”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

导学稿在铜都双语学校有一个特别的称谓——“学道”。这个名字的产生来源于学生的智慧。去年以来,汪兴益一直在思考,如何给这个每天使用的导学稿重新命名。在完成了导学稿的优化升级后,他一直纠结于能否有一个能涵盖这一学习工具真正内涵的全新名称,为此,他们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征集名称。

学生们提出的名字给了老师们更多的启发。学生们给导学稿起的名字有很多,比如,“本草纲目”、“学程导航”、“学航”、“学简”、“学道”、“学习路路通”等,这些富有创意的名字昭示了铜都双语学子对课堂的思考。

铜都双语学校的导学稿曾经几易其名,先后经历了“讲学案——导学稿——学道”等名称的变化。名称变化的背后是导学案结构和内涵的不断深化。

汪兴益说,理想的课堂标准必然要关注两个指数:一是课堂幸福指数,二是知识建构能力指数。这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需求出发,把握好“活”与“乱”之间的尺度,做到治而不乱,收放有度,低耗高效。而要做到这些,没有良好的“导学”机制是不行的。导学稿的出现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在铜都双语学校,老师上岗首先要过“学道”的编写关,不会编写“学道”的老师不是好老师。

见证了整个“学道”演变发展历程的青年教师齐永甲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学道”的发展轨迹。从2005年到今天,铜都双语学校的“学道”每天都在发生变化。2005年,铜都双语学校使用的是“讲学案”,那个时候的“讲学案”还是手写的,它是教案与训练稿,也即作业的结合体。每个学科都不一样,而每个学科不同的老师之间又不一样。这一载体的出现,只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厘清了课堂流程,在某种程度上说只是对教案的稍加变形,打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但并没有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多体现了训练的价值。这是铜都双语学校“学道”发展的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的时间节点在2007年,“讲学案”逐步演变成了提纲式的学习方案,有了“导学稿”的统一名称。学校也有意识地引入表格来统一教师的编写,规避了导学案编写的随意性。导学稿中也有了自学指导、互动策略和展示方式三个模块。在每个模块中,教师最看重的是自学指导中结合班情、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编写指导语。导学稿的突破在于体现了分层教学精神,“每一份导学稿中一定有一点是专门为最后一名学生设计的”。

2008年铜都课改开始提速。这一年,他们的行动更加有力,体现在导学稿上就是研制出了结构化的导学稿,真正体现了“五环课道”教学模式,实现了原来的知识本位向学生知识自主建构的转变。

这时的互动已经有了具体的策略和流程。导学稿中的每一层互动旨在解决不同的问题。第一层,两人小对子,着重于解决浅层次学习内容,同伴互助给对子的自学情况评定登记;第二层,五人互助组,在小组长的引领下消除主观题、大问题,疑难问题互相交流,同时也对组内学困生进行培辅,五人互助组任务最重要,小组长价值最大,其能力直接决定了互助组的成与败;第三层,十人共同体,其任务是做展示前的准备,完成主展示区版面设计,需展示同学进行语言、动作、互动问题等的提前准备。

“在导学稿的引导下,现在的展示是主题性展示、话题性展示、板块性展示、生活性展示,展示的广度和深度都是以前不能同日而语的。”齐永甲说。

如今,“学道”更注重学生的自我感知、自我体验和自我建构,在内涵上又有了新的突破,教师在编制“学道”时真正有了课程解构的意识,能够变教材为学材,变教程为学程,把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精神成长、生命发展链接起来,实现由知识性课堂向生命性课堂迈进,从而达到知识、素养、生命三者深度融合。汪兴益说,“学道”,即为学之道,要能看到学生思维的痕迹。有学生说:“学道”让我们知道每堂课、每天要学习什么,怎样学了,它是我们真正的“老师”。

在铜都双语学校,“学道”的编制要求必须重建“两观”,即重建教材观:转变目的型教材观为手段型教材观,把教材当手段、媒介,让其起到框架、线索、导引的作用,做到知识背景化、生活化、整体化,把冰冷、浅表性知识转化成适合学生“脾胃”的丰富、灵动的自然知识,使教材和学生充分互动和充满活力,让知识成为学生从已知世界向未知世界探究的工具和武器。

重构导学观:作为以促进学生生命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学道”,应充分关注每一个生命主体的自主建构过程。“学道”应为学生的自主建构提供必要而充分的条件:自学指导高度关注“问题呈现”、“情境刺激”、“学法指导”;互动策略应提供合作学习的程序、形式、内容;展示方案应体现情境性、主题性、活动化、生活化,从而更好地营造课堂学习的“生活场”、“思维场”、“情感场”。

铜都双语学校“学道”的编制无疑是对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提升。它实现“三个合一”,即以“三定”研备为形式的备研合一。“学道”的编制大大激活了教师的日常教研,教室、办公室成了教师的研究室。课标、教材、学情的深析,导学行动策略的谋划等都成为教师的常规教研活动,真正实现了校本科研日常化、真切化、生活化。

它实现了以“学道”为蓝本的导学合一,它承载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渗透着教师的导学策略,它要保证学生能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掌握必要的知识,还必须把知识升华为一种学习经验,要实现从“单向型教学”向“多边型教学”转变;从“单一性学习”向“多元化学习”转变;从“知识记忆型”目标向“思维素养型”目标转变。

它实现了以“学道”为载体的查漏补缺的教辅合一。盲目性、随意性的培辅是没有效度的。学生使用过的“学道”是教师获得培辅对象和内容的重要信息源,教师当堂或当日可通过学生完成的“学道”获得第一手学情资料,然后进行人盯人跟踪式针对性培辅,可力保当堂当日问题即时得以解决,大大避免学生学习问题积重难返现象的发生。

铜都课改收获了什么

基础教育如何让均衡发展继续升级,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民办教育如何突破生源、师资两大瓶颈,实现内涵发展;课改探索者如何走出方向迷失之旅,实现课改真正的价值。铜都双语学校的课改为我们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蓝本。

铜都双语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把模式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在“学道”的研发上实现了新的突破,真正让学生拥有了在各自“最近发展区”展开自主学习的工具,当学生通过“学道”即可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时,教师退居幕后的角色转变就更为彻底,而“两班倒”的大课时安排很大程度上为研备出高质量的“学道”提供了制度保障。

一一解读了这么多,铜都双语学校的教学成绩到底怎么样,是否有有力的数字作效果的印证?我们在采访的最后记录了这样一组数字:连续7年中考毕业率合格率达100%,省、市级示范高中达线率居全市第一,人均总分超过全市同级学校100多分,单科各项成绩指标均居全市第一。这样的成绩让铜都双语学校真正赢得了发展尊严,尽管分数并不能代表铜都课改成果的全部。

在分数之外,铜都课改还收获了什么?学生最有发言权。

七年级6班毛嘉欣告诉记者,以前自己从不敢举手发言,现在班内前来参观的人越多,我越愿意展示。这种课堂上的合作共享式学习,使同学之间的关系更简单、更融洽了。

这学期刚刚转入铜都双语的八年级学生方萱在入学两星期后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五环大课堂最让我感兴趣的是,让我们学生当小老师,教自己的同学。每位同学都是平等的,每位同学都是彼此的老师,在这样的课堂你无法不打起精神,无法不投入学习。

原在上海读书的704班学生丁心莹是上半年转入铜都双语学校的,她在作文中写道:刚接触这种课堂的时候,感觉太乱了,我是被一位同学硬拉着和其他组员进行互动的。后来,我在组内有了自己的“工作”,这里竟然没有讲台,后来发现即使有讲台也是多余的。老师随时陪伴我们,但很少干涉我们的学习,我们可以自由地放飞思维。我喜欢这里的课堂,喜欢这里的老师。

芮叶是高三理科班学生,高一时就来到铜都双语的他,曾组织学生找校长联名反对这种课堂改革。因为改革之初,师生都不太适应,芮叶的倡议引起了众多同学的响应。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喜欢上了这样的课堂,并且成为这种新课堂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他对这种课堂有一个自己的形象评价: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正如老师教学生吃苹果,苹果要由学生自己咬,而不能由老师替我们咬一样。

我们同样听到了来自兄弟学校对铜都双语学校的反馈——

上海金苹果教育集团一直在学习铜都双语学校的课改经验,学校曾经有3名老师极力反对学校推行这种课堂教学改革,先后搜集了种种弊端来证明这种改革有很大的负效应,但是就在几天前3位教师在铜都双语学校全方位体验几天后,彻底被这种课堂征服了,他们回到学校后分别给全校老师作了考察报告,从学校课改的质疑者成了有力的支持者。

江西美佛尔国际学校是铜都双语学校的联谊学校,今年5月17日至26日,两校相互交换一个班的师生体验学习。铜都双语学校705班在美佛尔国际学校的10天时间里,先后有2000余人次的师生到这个班听课观摩。美佛尔国际学校校长助理李岩评价说,这样的课堂是具有推广价值的课堂。

铜都双语学校的课改还在路上。这是汪兴益对铜都课改的诗意表达。“未来的课堂一定是由知识型的课堂,向生命性课堂转化,课改必然要由课堂走向学校教育的全部,由课堂育人走向课程育人,由策略方法的探索走向包括课程文化、课堂文化、科研文化、管理文化在内的文化体系的构建,最终让师生走向真实的生命成长。”汪兴益说,“课改初期遇到的很多问题,今天我们都已经基本解决,但是我们的课改要走向深入,就要培养一支真正热爱教育、职业追求的教师团队,教师要明白自己喜欢干什么,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干自己喜欢干的事,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二篇:安徽铜都双语学校学习心得

安徽铜都双语学校学习心得

八年级A杨振华

2012年10月12日,在王校长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安徽铜都双语学校培训学习。来到校门口,就看到校门一侧的招牌上赫然的写着几个大字------“中国课堂教学改革小岗村”,含蓄中透入出一种霸气。带着对“高效课堂”、“五环大课堂”教学模式的迟疑,我走进了这所学校,通过三天的学习,我对这所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管理、教学模式都有了深刻的体会。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觉得高效课堂是顺应时代的产物,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以老师为主导的模式,强调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导的新模式,是真正做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想在高效课堂下成长的孩子,无论以后在社会上扮演什么角色,一定是能很快适应社会的强者。因为高效课堂培养了每个孩子们探知、展现自我的能力,而这是传统教学中很难做到的。

10月13日~14日听了两堂数学公开课。总的来看,他们上课如带兵打仗,进行的如火如荼。整个教学环节都是环环相扣,集中、整齐、有效的进行的。同学们表现的生动、活泼、有趣。每个同学都参与到了其中,个个都表现出了自信而又认真的一面。这里的学生各各都训练有素,无论从站姿、组队、喊口号、讲解,具体到每一个细节,都是一步到位。这都是我们在平时工作中所要落实和需要学习的。

铜都向我们展示的,多为小学、初中的课道,高中的学生能否也能调动的如此的积极,高中的重难点知识点如何落实?习题课如何开展,这都是我们很多老师的疑惑。铜都课改的经验对于我们这样的学校来说,只能取其要义,学习借鉴,想要复制推广他们的模式,在我看来是不可能的。在现行高考制度的指挥棒下,课改之改,是“改革”还是“改良”,值得我们每一位行走在教育一线的教书人去思考。

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铜都双语学校的做法就是把时间交给学生,老师不再主宰课堂,让学生成为自主的、能动的学习主体。在课堂上你会看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组组之间、男女之间、优差之间,全方位、立体式互动,课堂真正成为愉快求知的殿堂。

铜都双语学校学生的课桌摆放形式由“插秧式”改为“方阵式”,实行桌对

桌,面对面,教师融入到学生当中,学生能够充分地交流、合作,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铜都双语学校的课堂上不设讲台,教师自始至终就在学生中间。他们的课堂上没有教师的喋喋不休,教师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点拨者,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策划者。我们与他们相比,总是对学生是不放心,于是口干舌燥,大汗淋漓,疲惫不堪,精疲力竭。铜都双语学校的经验很好地告诉我们: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

这次铜都之行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些问题值得我深思。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将放下“担心学生不会”这个包袱,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

第三篇: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

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

□安徽课改的“小岗村”

遥想当年,安徽18位农民偷偷摁下红手印的那张白纸,日后竟然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宣言书,名不见经传的小岗村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如今安徽又有了一处小岗村。他们同样悄无声息地策源课改,这个小岗村叫“铜都双语学校”,搞改革的人不叫沈浩了,叫盛国友。他的小岗村的名号,来自于他一门心思地搞课改。如果说当年沈浩偷搞承包选择的是坐牢和“冒死”,那今天盛校长选择的则是出格和“偏激”,他喊响的口号是:推翻旧课堂--经营新课堂--打造高效课堂。

盛校长的“小岗村”创办于2000年,拥有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部一千余名学生。在数年的创校历程中,铜都双语学校也曾遇到过众多民办教育难题,经历过“师资队伍建设和生源良莠不齐”双重困扰,面临过“外部形象推广与教育内涵构建”两难抉择。

怎么办?盛校长就像当年的沈浩,他说,沈浩当年是解放的小岗村民的生产力,那我们的“小岗”是否也应解放学生的学习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于是,他们开始关上门来搞改革,他给他的改革确立了十六个字:立足校本,自主构建,经营课堂,内涵发展。而在具体的行动研究中,他们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构建并完善了一系列应对新课程背景、符合现代有效教学理念的校本科研体系,“三模五环六度”高效课堂模式因此诞生。

原创性、前瞻性、本土化的教学模式一经问世,旋即引发了巨大的效应。有人说,他们是安徽大地上的又一处“小岗”。如今的铜都双语学校,已经因其课改而成为全国名校,每天前来参观学习的络绎不绝,人们评价说,铜都双语学校的课改,破解了民办学校“教师流动性大”的难题,变“留人才”为“造人才”,使学校具有了师资自主再生能力;突破了民办学校“生源基础差”的瓶颈,变“选学生”为“育英才”,使学校具有了“促进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核心教育能力。

□五环大课堂

1.功能

实现了课堂空间的变革,铜都双语的课改为学生营造出一处具有能动性、自主性、生动性和谐的课堂文化场。

创编师生共用的导学稿,实现了“三个合一”:以导学稿为载体的“备”“研”合一、以导学稿为蓝图优化课堂的导学合一、以导学稿为依据查漏补缺的教辅合一。

建构“三模五环六度”课堂运行机制,其中“自学指导”、“互动策略”、“展示方案”三大课堂核心元素的设计,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化为高效课堂的实际生产力;自研课、展示课、训练课、培辅课、反思课等五种课型架构成“五环大课堂”,全方位、多层次落实“教与学”、“师与生”日常行动规范,既有章可循,又创新求活;五环大课堂的开发与实施、文化的构筑与打造,为实现素质教育、均衡教育的理想提供了坚实的课程和文化保障。

2.解构

“三模五环六度”模式在操作上,“结构”和“方法”是两大原点。

“三模”是指“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三大导学模块;“五环”是指导学流程中要经历“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归纳”五大环节;“六度”是要求教师导学设计及课堂操作过程中要重视学习目标的准确度、自学指导的明晰度、合作学习的有效度、展示提升的精彩度、拓展延伸的合适度、当堂反馈的有效度。

“三模五环六度”既保证课堂导学的紧张有序,又彰显出开放性课堂的生动活泼。学校高效课堂下新课堂空间的创设是对传统教学空间布局的一次革命性变革;五种课型重新定

1义具有丰富我国课程教学理论价值;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课堂运行模式彻底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导学稿的实施体现出教与学过程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五环节导学质量预控,彰显了学校强烈的质量追求意识。

3.操作原则

操作时要求能落实“三主”,即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倡导“三自”,即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鼓励“三动”,即动脑、动手、动口;实现“三会”,即学会、会学、会用;发展“三维”,即认知、情感、技能。

4.课程

“五环课程”由五类课堂模式来实施落实。

一是以学科教学为主的教材学习课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二是以校本研习为主的研训课堂,着力从民主自治型班级管理、民主自主课堂管理两方面强化规则及程序的培训与落实,完成从高效课堂到高效学习的提升;三是以个性发展为主的特色课堂,开设各类个性选修课,重在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四是以学生心理,人格养成为主的行为养成课堂,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建立完美的人格品质;五是以实践活动为主的社会实践课堂,学校在校外建立实践基地,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实现从校园课堂向社会课堂的延伸。

第四篇:安徽铜都双语学校何文上课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高校课堂心得体会

台山培正小学陈珠英

2012年4月7日,在台山市台师高校课堂培训中,何文校长为我们展示了现代教改中的教学新模式,为我们指出了现代教学中的新方向。

我是怀着学习的心情来培训的。纵观现在的大多数的小学,觉得有以下问题:

一、多数进行的是以教师为主体,填鸭式的教学,对学生不放心,管得过死,一切由老师作主;

二、时间利用到极限,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让学生思考;

三、作业较多,每门课的作业累加起来有时候学生在晚上十点钟也没有办法完成。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只能被接受知识,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如何根据铜都学校的先进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改变这种现象,就成了我这一次听课和培训的目的。

何文校长的这次讲课和培训充分显示了在“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办学理念指导下,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改思路,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自主发展型“五环大课堂”教学模式,代表了时代的发展方向。

在这节课中将预习、上课、训练、培辅、反思等常规项目整合成流水线式的导学流程,命名为自研课、展示课、训练课、培辅课、反思课等。

在课堂上,没有高高在上的老师,更没有滔滔不绝的讲解。

教师真正成为“导师”,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时候是在了解在倾听。运用各种把“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得淋漓尽致。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第二,通过合作讨论式的学习模式,把“以优带差、以差促优、优势互补”发挥到极点,实现整体提高成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最后,在交流知识中学习,在表现自我中交流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课堂走神,听课效率低等问题。

新课改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通过这一次的听课我感觉是一次比较好的教学教流,而不只是单纯的一次培训课。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提出如下教学改进,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一、每次课后布置学生课后预习,预习的进度为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二、每节课让学习再进行十到十五分钟的预习,针对每节课,只是指出重点难点,在课堂上以内容问题引导学生发言,让学生真正发挥主体作用。

三、逐步形成重点难点讲解之后,小组式的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实现学生优劣互促,整体提高。

第五篇:安徽铜都双语学校小组建设的心得体会综述

安徽铜都双语学校小组建设的心得体会

如果我们每位同行者都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说法去组织管理学生,我想我们的学生就会有高层次的提高。现在就“小组建设”体验式培训来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小组合作有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

所谓“团队精神”就是要有主人翁的意识,有集体荣辱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与其他合作伙伴一起解决问题,共同攻克难关。小组合作对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人际交往,使学生间增加了交流、欣赏,在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学习新知的欲望。同时,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了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二、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学生是未来的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社会人的主体性,而主体性并非是游离于社会的,它必须将个体融入群体之中,并自觉地为这个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学生进入班集体时,就已进入了一个特有的小社会,他们必须在集体中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在吸取集体的帮助教益和服务集体的活动中,使自身得到发展与提高,从而适应这个小集体。小组合作学习,首先使学生在小集体中相互适应,通过适应这个小集体,逐步过渡到适应大集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之所以说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就是因为: ①它创造了学生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他们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小组的成员成了他或她的几个好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使之感自己难以离开这个可爱的群体,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合群性。这也是一个人具有社会适应性所具备的基本

素质。

②培养了学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好品质。要想适应社会,能与别人密切交往,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他人能热心帮助,真诚相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感到要想使自己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之间的每一个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帮助本组成员共同提高的好品质,成为他们在适应社会中所必备的条件。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健康个性的养成。社会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中,尤其是在人和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成员之间合作的机会,增加课堂上学生之间合作、互助的频度和强度,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儿童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三、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一个具有自觉能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人,是一个对事物有自己独创的思维与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具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开放型人才。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有效途径,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四、小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需要满足论”认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小组合作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问答式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提出问题时,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不思考;二是结果完全

错误或结果正确但方法单一。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了问题的

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三、培训提高,边扶边放

课改搞得好不好,关键在培训,组长和组员的培训这是一个长期而又真正体现新课改的过程。因为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是小组活动的灵魂,既是小组活动的领导者,又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同时又是教师的小助手,小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必须要有耐心,而且做到细心。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

而这些措施只是一个大的框架,在此基础上,多做一些大胆性的尝试和努力,而且既然是培训,就一定得每个学生牢牢记住为原则,然后就是原则性办事并且坚持很重要,这让我们把课堂改革的核心抓好,那就是班级小组建设的成功,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

周雅平

下载“课道”——安徽铜都双语学校“五环课道”探索启示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道”——安徽铜都双语学校“五环课道”探索启示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说课答辩35道题

    一、备课的含义 所谓备课,即教学设计,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评课稿

    关于对夏子发老师执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一课的听课评价意见 上饶市实验小学 龚射祥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水。”古诗文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浩如烟海,博大精深,不但是......

    民族风情二道桥--过关课教案5篇

    过关课 教案 第五课 民族风情画廊-二道桥 课文学习(第二课时) 授课老师: 郭慧 授课班级:高一(3)班 授课时间: 2017年3月20日 第五课 民族风情画廊-二道桥 课文学习(第二课时) 学习......

    思道修夏季实践课小结5篇

    思道修夏季实践课小结 在上思道修实践课之前,觉得这可会很无聊的,也觉得要真正做到“实践”很难,因为思道修毕竟是很理论的东西。 直到上思道修第一堂课,于老师给我们讲的主题是......

    《说民风 道民俗》口语交际课教学设计

    《说民风 道民俗》口语交际课教学设计 天津市 -->武清区 --> 小学语文 -->四班 秦然 用户名:qinran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课内容 教材分析: 民......

    聊书课教案 说名道姓话

    聊书课教案一、 导入: 说名道姓话《红楼》 红楼梦,是世界公认的伟大著作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代表着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如果说《红楼梦》是一棵独木即能成林......

    2018年公需课粤港澳在线试卷答案50道

    在线测试题 1、世界大湾区中,城市数量最多的湾区是____。(单选题) A.粤港澳大湾区 B.旧金山湾区 C.东京湾区 D.纽约湾区 回答正确 2、10.深港跨境学童问题,关键的症结是跨......

    道托中心校小学数学五组研修磨课总结

    超越·成长 ----道托中心校小学数学五组研修磨课总结 伴随着远程研修的深入进行,我们组根据研修要求,积极开展扎实有效地磨课活动。通过轰轰烈烈的磨课活动,老师们的业务能力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