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一非连续性文本》复习导学案(教师版)(模版)

时间:2019-05-13 04:28: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一非连续性文本》复习导学案(教师版)(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一非连续性文本》复习导学案(教师版)(模版)》。

第一篇:《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一非连续性文本》复习导学案(教师版)(模版)

山东省临沭一中“三自一新”复习导学案

张洪山整理

《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相关知识。

2、理解文本内容,学会概括整合有效信息。

【导入学习】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的,连续性文本是指由句、段构成的文本,句子是文本的最小单位。非连续性文本是指围绕一个事物或主题,提供阅读的材料是多维度,是相互独立的,文本材料大多是由文字、图标、漫画、数据、统计图表等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事物或者主题,单独看是完整的,合在一起又能够综合地表达意义,它们之间的顺序并不固定,打乱了原来的顺序,仍然可以表达原来的意义。所以称之为非连续性文本。具有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

【自主学习】

一、高考命题热点

l、提取有效信息,概括主要内容。

2、分析、比较文本资料,进行综合、归纳,写出探究结果。

3、整合多种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二、解题技巧

(一)、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

1、通读材料,a阅读文字材料,概括每一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b读懂图表。

2、通过分析、比较、综合,了解文本的阐述方向,找准文本所展示的话题,探究材料之间的联系,明确不同点,找准每则材料和图表在内容和观点上的共同点,从而归纳出文本的主要内容及文本主题。

(二)整合文本重要信息 l、审准题意,锁定有效信息材料。

2、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

3、归纳整合。

4、对于选择题,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仔细比较选项和原文的差别,注意有无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时态、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问题。

【合作学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材料一:

目前,饥饿仍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全球平均每年有1千万人因饥饿丧生,每6秒就有一名儿童因饥饿死亡。

据中国农业大学调查,我国消费者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约相当于两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德国和英国的统计显示,德国居民每年当做垃圾扔掉的可用或部分可用的食品高达1 1 00万吨;英国每天有约700万片面包、130万罐酸奶、66万个鸡蛋被丢弃,其中相当一部分可以食用口这种“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令人心痛。(摘自《人民网》)问题: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材料二:记者在某餐厅的部分采访记录

顾客甲:今天我请同事吃饭。点菜时没考虑太多,就怕万一不够,人家说我小气。顾客乙:我表弟今天结婚,每桌总得点几十道菜才体面吧。是有一些菜没怎么吃,我也山东省临沭一中“三自一新”复习导学案

张洪山整理

觉得可惜,但带走实在是太麻烦了。

顾客丙:反正是公家买单,我又不用出钱,浪费一点有什么关系呢,更何况大家都如此。服务员:现在有些年轻人,从小衣食无忧,没有过过苦日子,哪知道珍惜啊,浪费这点,对他们来说,完全不是个事。(摘自《人民网》)问题:材料二中造成舌尖上浪费的主要原因有哪几方面?

材料三:对舌尖上的浪费,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应对办法。在澳大利亚,若是1 0人以下的小型宴请,实行分餐制,每人吃自己面前的那一份,故很少浪费。1 0人以上,往往采取自助式。这种自助式有别于国内的自助餐,因自助餐所有食物都会堆放在外面,而这种自助就餐方式,客人能见到的食物不多,且都是放在游走于餐厅当中的侍者所托的托盘当中,因每次推出的菜不多,且要吃完了再准备新的端上来,故大大减少了浪费。

韩国上世纪末推出一项法令,如果一家餐馆能向顾客提供把饭菜吃光的标准菜单或能让顾客把吃剩的饭菜打包带走,就可享受减税或减收30%税费的优惠。多家韩国自助餐厅陆续推出“吃自助,交押金”政策,要求客人就餐前先交纳押金,如出现食物浪费现象,餐厅不会返还客人押金。

德国被认为是处罚餐厅浪费最严的国家。在德国,无论自助餐还是点餐,都不能浪费,一旦发现有人浪费,任何见证人都可向相关机构举报,工作人员会立即赶到,按规定罚款。此前,有报道称,有中国游客在德国用餐浪费,被罚30至50马克不等的罚款。同时,德国政府规定,从幼儿园起,德国孩子们就会受到节俭就餐的教育,孩子们就餐时老师会按需分配食物,一次不能太多,有需要的孩子可再加。在家里,孩子若浪费食物,也会被处罚劳动。(摘自《人民网》)问题:对舌尖上的浪费,说说不同的国家有着怎样的应对办法。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舌尖上的浪费,不止在中国,在其他国家也同样存在。B.由于舌尖上浪费太多,使得全球有很多人因饥饿丧生。C.韩国的自助餐厅均陆续推出出“吃自助,交押金”政策。D.在德国,相关机构可对餐厅的浪费行为任意进行罚款。

2、结合阅读材料,谈谈你获得的启示。(4分)

【应用学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2017·高考全国卷Ⅱ)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山东省临沭一中“三自一新”复习导学案

张洪山整理

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日新华网)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表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7.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山东省临沭一中“三自一新”复习导学案

张洪山整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E.《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9.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合作学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材料一,问题: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人们在餐馆用餐时,浪费非常严重,已成为普遍现象。可以概括为:全球食物浪费严重(惊人)。

材料二,问题:材料二中造成舌尖上浪费的主要原因有哪几方面?

主要原因是:民间请客吃饭铺张浪费,好面子;公款吃喝之风盛行;人们勤俭节约意识淡薄。(一条一分,共 3 分)

材料三,问题:对舌尖上的浪费,说说不同的国家有着怎样的应对办法。

在澳大利亚,宴请实行分餐制和自助式。韩国把吃剩的饭菜打包带走,可享受减税或减收30%税费的优惠;并推出“吃自助,交押金”政策。在德国,无论自助餐还是点餐,浪费按规定罚款。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D 2.结合阅读材料,谈谈你获得的启示。(3 分)

真正的健康体现在一个人的行为上,作风上。饮食是日常所需的身体营养需要,因此,在满足口味及喟口的时候,坚决不要浪费,个人用餐,均不要在舌尖上的浪费。换言之,也不可有资源上的浪费。【应用学习】 7.D【解析】“主要原因”错,从原文中材料二第二段的内容来看,“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仅仅是原因之一。8.AE【解析】B项,“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属主观臆测,从文中信息无法推出这一点。C项,“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错,由材料二第三段可知,垃圾的资源属性与污染属性并不矛盾,作者并没有否定“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这一说法。D项,“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错,原文是“应当„„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选项变“未然”为“已然”。9.【答案】①从居民来说,要提高认识,掌握分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②从政府来说,要完善处理设施,建立配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

【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这个问题,注意题干中“结合材料”一语,从文本中筛选出相关信息,切忌凭空随意作答。比如,从材料一所列图表可以看出,虽然知道垃圾分类的人很多,但清楚了解并坚持分类存放、投送垃圾的人却不多,由此可知应强化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让他们养成习惯;从材料二第一段中“有人说”的话语及第三段中的“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可知,政府也要负起责任。

第二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导学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相关知识。

2、理解文本内容,学会概括整合有效信息。

【导入学习】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的,连续性文本是指由句、段构成的文本,句子是文本的最小单位。非连续性文本是指围绕一个事物或主题,提供阅读的材料是多维度,是相互独立的,文本材料大多是由文字、图标、漫画、数据、统计图表等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事物或者主题,单独看是完整的,合在一起又能够综合地表达意义,它们之间的顺序并不固定,打乱了原来的顺序,仍然可以表达原来的意义。所以称之为非连续性文本。具有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

【自主学习】

一、高考命题热点

l、提取有效信息,概括主要内容。

2、分析、比较文本资料,进行综合、归纳,写出探究结果。

3、整合多种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二、解题技巧

(一)、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

1、通读材料,a阅读文字材料,概括每一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b读懂图表。

2、通过分析、比较、综合,了解文本的阐述方向,找准文本所展示的话题,探究材料之间的联系,明确不同点,找准每则材料和图表在内容和观点上的共同点,从而归纳出文本的主要内容及文本主题。(二)整合文本重要信息

l、审准题意,锁定有效信息材料。

2、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

3、归纳整合。

4、对于选择题,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仔细比较选项和原文的差别,注意有无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时态、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问题。

【合作学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材料一:

目前,饥饿仍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全球平均每年有1千万人因饥饿丧生,每6秒就有一名儿童因饥饿死亡。

据中国农业大学调查,我国消费者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约相当于两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德国和英国的统计显示,德国居民每年当做垃圾扔掉的可用或部分可用的食品高达1 1 00万吨;英国每天有约700万片面包、130万罐酸奶、66万个鸡蛋被丢弃,其中相当一部分可以食用口这种“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令人心痛。(摘自《人民网》)

问题: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材料二:记者在某餐厅的部分采访记录

顾客甲:今天我请同事吃饭。点菜时没考虑太多,就怕万一不够,人家说我小气。

顾客乙:我表弟今天结婚,每桌总得点几十道菜才体面吧。是有一些菜没怎么吃,我也觉得可惜,但带走实在是太麻烦了。顾客丙:反正是公家买单,我又不用出钱,浪费一点有什么关系呢,更何况大家都如此。

服务员:现在有些年轻人,从小衣食无忧,没有过过苦日子,哪知道珍惜啊,浪费这点,对他们来说,完全不是个事。

(摘自《人民网》)问题:材料二中造成舌尖上浪费的主要原因有哪几方面?

材料三:对舌尖上的浪费,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应对办法。

在澳大利亚,若是1 0人以下的小型宴请,实行分餐制,每人吃自己面前的那一份,故很少浪费。1 0人以上,往往采取自助式。这种自助式有别于国内的自助餐,因自助餐所有食物都会堆放在外面,而这种自助就餐方式,客人能见到的食物不多,且都是放在游走于餐厅当中的侍者所托的托盘当中,因每次推出的菜不多,且要吃完了再准备新的端上来,故大大减少了浪费。

韩国上世纪末推出一项法令,如果一家餐馆能向顾客提供把饭菜吃光的标准菜单或能让顾客把吃剩的饭菜打包带走,就可享受减税或减收30%税费的优惠。多家韩国自助餐厅陆续推出“吃自助,交押金”政策,要求客人就餐前先交纳押金,如出现食物浪费现象,餐厅不会返还客人押金。

德国被认为是处罚餐厅浪费最严的国家。在德国,无论自助餐还是点餐,都不能浪费,一旦发现有人浪费,任何见证人都可向相关机构举报,工作人员会立即赶到,按规定罚款。此前,有报道称,有中国游客在德国用餐浪费,被罚30至50马克不等的罚款。同时,德国政府规定,从幼儿园起,德国孩子们就会受到节俭就餐的教育,孩子们就餐时老师会按需分配食物,一次不能太多,有需要的孩子可再加。在家里,孩子若浪费食物,也会被处罚劳动。(摘自《人民网》)问题:对舌尖上的浪费,说说不同的国家有着怎样的应对办法。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舌尖上的浪费,不止在中国,在其他国家也同样存在。B.由于舌尖上浪费太多,使得全球有很多人因饥饿丧生。C.韩国的自助餐厅均陆续推出出“吃自助,交押金”政策。D.在德国,相关机构可对餐厅的浪费行为任意进行罚款。

2、结合阅读材料,谈谈你获得的启示。(4分)

【应用学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2017•高考全国卷Ⅱ)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导学案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日新华网)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表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7.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E.《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9.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合作学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材料一,问题: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人们在餐馆用餐时,浪费非常严重,已成为普遍现象。可以概括为:全球食物浪费严重(惊人)。材料二,问题:材料二中造成舌尖上浪费的主要原因有哪几方面? 主要原因是:民间请客吃饭铺张浪费,好面子;公款吃喝之风盛行;人们勤俭节约意识淡薄。(一条一分,共 3 分)材料三,问题:对舌尖上的浪费,说说不同的国家有着怎样的应对办法。

在澳大利亚,宴请实行分餐制和自助式。韩国把吃剩的饭菜打包带走,可享受减税或减收30%税费的优惠;并推出“吃自助,交押金”政策。在德国,无论自助餐还是点餐,浪费按规定罚款。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D 2.结合阅读材料,谈谈你获得的启示。(3 分)

真正的健康体现在一个人的行为上,作风上。饮食是日常所需的身体营养需要,因此,在满足口味及喟口的时候,坚决不要浪费,个人用餐,均不要在舌尖上的浪费。换言之,也不可有资源上的浪费。【应用学习】 7.D【解析】“主要原因”错,从原文中材料二第二段的内容来看,“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仅仅是原因之一。

8.AE【解析】B项,“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属主观臆测,从文中信息无法推出这一点。C项,“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错,由材料二第三段可知,垃圾的资源属性与污染属性并不矛盾,作者并没有否定“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这一说法。D项,“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错,原文是“应当……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选项变“未然”为“已然”。9.【答案】①从居民来说,要提高认识,掌握分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②从政府来说,要完善处理设施,建立配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

【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这个问题,注意题干中“结合材料”一语,从文本中筛选出相关信息,切忌凭空随意作答。比如,从材料一所列图表可以看出,虽然知道垃圾分类的人很多,但清楚了解并坚持分类存放、投送垃圾的人却不多,由此可知应强化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让他们养成习惯;从材料二第一段中“有人说”的话语及第三段中的“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可知,政府也要负起责任。

第三篇:二轮复习导学案6—论述类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学习贵在坚持!主备人:陈金萍试做人:李秋华审定人:王于

氾水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小二轮复习导学案(6)

课题:实用类文本

活动时间:月日

班级:姓名:学号:

【导学目标】

1.熟知考点,有针对性地学习。

2.明确论述类文本的解答思路。

【导学方案】

一、诊断练习:实用类文本(18分)

《南方都市报》记者(以下简称“南都”):你最近在香港出了一本《莫言了不起》,你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关注莫言?

刘再复:1986年读了他的《透明的红萝卜》。这部中篇写得太好、太动人了!我被它深深打动。因为作家主体的感觉太敏锐、太丰富,才能发现这种在极艰难的环境中又极顽强生存着的生命现象,并用充满色彩的语言塑造一个前所未有的形象。

南都:(1)

刘再复:莫言的作品,我之所以‚几乎每部都读‛,不是因为他的‚水平‛超群,而是因为他的作品带给我无穷尽的阅读‚至乐‛。读一读莫言的喜剧性作品,就会开怀大笑。林语堂在世时提倡幽默,可惜他未能遇到莫言。而我与莫言相逢了,这真是幸运。

我第一次读《红高粱家族》,觉得语言没有《透明的红萝卜》那么精美,但仍然震撼我。而且让我意识到,莫言在进行‚颠覆性写作‛:颠覆权力叙事,颠覆官方的历史叙事,颠覆教科书的惯性叙事。多年后我读《丰乳肥臀》,更觉得莫言通过宏大叙事在‚解构‛历史,颠覆历史,即用人性的历史解构‚阶级性‛历史。

南都:你对莫言的第一印象如何?

刘再复:他在科罗拉多大学作讲演,第一句话就是‚在座的刘再复先生就是我的老师‛,其坦率与真诚一下子就打动了我。之后我和妻子把东亚系的一些老师和同学请来,听莫言讲故事。他讲的几乎全是饥饿的故事。离开美国前我送他一顶牛仔帽。因为他在我的心目中,也是一个胆识过人的牛仔。

南都:(2)

刘再复:荒诞喜剧与荒诞小说在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中确实占有极重要的位置。但说他属于西方荒诞文学谱系未必精当。他的魔幻现实主义,也可能受马尔克斯的影响,但直接师法的还是蒲松龄的‚狐幻现实主义‛。蒲松龄创造了中国的短篇小说的巅峰。莫言很聪明,就在山东的土地上找到自己天才的老师。莫言没有‚贵远贱近‛的弱点。

南都:莫言这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否与其作品魔幻性得到西方世界的承认有关?

刘再复:莫言在我心目中他是天才,为我们的方块字争得巨大的光荣,他的获奖是我们母亲语言的胜利,方块字写作的胜利,仓颉造字的胜利。

南都:那你如何看待莫言获奖?莫言获奖对中国当代文学有什么影响?

刘再复:诺贝尔文学奖由于各种原因与条件,它变成一个世界公认的权威性大奖,一旦得奖,它便产生巨大的普世性效应。聂鲁达与马尔克斯、略萨的获奖,整个拉丁美洲文学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就提高了,至少是影响了我的阅读心理。莫言作品本就被翻译成二三十种文字,获奖后可能

还会翻一倍。因此,莫言获奖肯定会提高中国当代文学整体在世界上的地位,会吸引更多种族、更多国家、更多心灵、更多语言来关注中国文学。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美国作家获奖,美国人不会太兴奋,但中国与其他亚洲国家则会为

自己的同胞获奖而骄傲。1998年葡萄牙的霍塞〃萨拉马戈获奖,尽管他一直站在共产主义立场反

对政府,但总统、总理一听到他获奖的消息,就立即声明说,现在我们要放下分歧,共同庆祝葡

萄牙语的胜利。葡萄牙政府领导人毕竟有文化,他们知道自己的同胞获奖是一件大事,是关系到

葡萄牙语能否骄傲地自立于世界之林(至少不被西班牙语吞并)的大喜事。

(选自《南方都市报》2013年5月10日,有改动)

15.刘再复先生认为莫言作品有哪些特点?(6分)

16.请根据谈话内容,从记者的角度补写出(1)(2)两处的问题。(6分)

17.为什么说莫言获奖“是我们母亲语言的胜利,方块字写作的胜利,仓颉造字的胜利”?(6

分)

二、考点解读

三、知识梳理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

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

+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

+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

证了)+论点

四、学生探疑

人生的爱好者

林语堂

陶渊明不曾做过大官,没有权力和外表的成就,不曾留给我们什么文学遗产,可是他至今依

然是一堆照彻古今的烽火。

陶渊明回归田园,这是文学史上的佳话。他少时,以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后又做彭泽令。

他不常和宾客周旋。有一次,郡遣督邮至,县吏说他应该束带见督邮,陶渊明叹曰:‚吾不能为五

斗米折腰。‛于是他便辞职,写了名赋《归去来辞》。从此以后,他就过着农夫的生活。有几次人

家请他做官,他都拒绝了。从此不问政治。有人把陶渊明看做‚逃避主义者‛或者‚叛逆者‛,而事实上他并不是。他自己很穷,愿意和穷人一起过田园生活。他有一次曾遣一个农家的孩子到他

儿子的地方去,帮他儿子家挑水取柴;他在给儿子的信里说:‚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陶渊明的生活是不流于灵欲的精神生活和不流于肉欲的物质生活的奇怪混合;在这种混合中,他的心灵

发展到真正和谐的境地。他的生活象他的诗,那么自然,那么清新。

陶渊明有着自己的生活态度。在彭泽,因为很喜欢喝酒,便命令县公田都种秣谷,而他的妻

子固请种粳,才使一顷五十亩种秣,五十亩种粳。他一看见酒的时候,纵使他和主人不认识,他

也会和大家坐在一起喝酒。有时他做主人,在席上喝酒先醉,便向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他有一张没有弦线的琴。这种古代的乐器只有在心境很平静的时候,慢慢弹起来才有意思。他和

朋友喝酒的时候,或想玩玩音乐的时候,常常抚这张无弦之琴。他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陶渊明说:‚我性不狎世,因疾守用,幸非洁志慕声。‛判史王弘非常钦仰他,要和他做朋友,可是很难碰见他。王弘只好跟一个朋友设计去会见他,这个朋友约陶渊明出门喝酒,走到半路,朋友便把酒拿出来。陶渊明心地坦然地喝酒,王弘便走出来和他相见。王弘看见陶渊明无履,就

叫左右为他造履。陶渊明便伸出脚来让他们量一量。此后王弘要和他见面的时候,常常在林泽间

等候他。

陶渊明住在庐山之麓,当时庐山的禅宗白莲社,想请他加入,他提出的条件是可以在席上喝

酒。这种行为是违犯佛教的条规的,可是主人答应了。他刚要签字正式入社的时候,却‚攒眉而

去‛了。那位法师还想跟陶渊明做朋友,便请他和另一位道家朋友一起喝酒。他们一共三个人:

法师代表佛教,陶渊明代表儒教,朋友代表道教。那位法师曾立誓终生不走过某一座桥,可是这

天当他和那位朋友送陶渊明回家时,他们谈得非常高兴,不知不觉都走过了桥。三人知道的时候,不禁大笑。

陶渊明就这样无忧无虑地过着一生。在陶渊明那部关于喝酒和田园生活的小诗集里,我看见

一种造成和谐的生活的情感与天才;这种和谐的生活已经达到完全自然的境地,没有一个人能超

越过他。他才是中国整个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选自林语堂《人生的爱好者:陶渊明》,有删节)

15.作者为什么说陶渊明“是一堆照彻古今的烽火”?(6分)

16.作者为什么反对将陶渊明看做“逃避主义者”或者“叛逆者”?(6分)

17.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陶渊明的人生的?请加以概括。(6分)

五、尝试练习:

“我就是每天翻译一点”

① 翻译家王永年精通英语、俄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他勤于翻译,译著等身,《欧〃亨

利小说全集》《十日谈》《约婚夫妇》,还有《博尔赫斯全集》中绝大部分的篇章都出自他的译笔。

② 王永年女儿王绛说:‚父亲没有留下什么遗言。只是在照顾他的八个月里,讲到自己的生

平,他总是说,你们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要好好做学问,要终生学习。‛在王绛的印象里,父亲在新华社上班的时候,为了多做一点文学的翻译工作,每天三四点钟就起来。

③ 翻译家赵德明表示,王永年在外语、中文、历史、文化上具有全方位的才学,并能把原文

吃透,译作传神、忠实、精彩,文字也好。尽管因为翻译那些严肃高雅、在文学史上已有定论的作品,王永年得到业界内外的推崇,但他却因为翻译《在路上》,收获了更广泛的关注。英美文学

专家陆建德说:‚听说他翻译凯鲁亚克的《在路上》,我很吃惊,这本书年轻人很喜欢,他这样一

个资深译者翻译的多是经典作品,要翻译嬉皮士文化的代表作,是一种挑战,他的勇气和精神令

人钦佩。‛

④ 出版人赵武平回忆说:‚以我看,译文的风格再明显,如果没有以准确为基础,就离原作

比较远。王先生的翻译没有匠气。他的汉语修养很高,翻译最明显的特点是准确、通俗,不会转

文。‛事实上,生前接受采访时,王永年多次表示自己并不喜欢《在路上》,但他还是花了十个月

时间一点一点把它翻译完。有些人不能理解,为什么不喜欢还要翻译?他表示:‚青菜萝卜各有所

好,我不喜欢这样消极的小说,但可以介绍它是怎么回事。‛

⑤ 有人问他为何翻译了如此多的文学作品,他想了半日,也只是诚实地说:‚为了谋生。‛赵

武平说:‚王先生经历过‘反右’,晚年坦承当时也有‘不由自主’的时候。他翻译作品,在特殊

年代里也有一些是‘完成任务’,有些他自己并不满意,但是他能实话实说。‛

⑥ 或许,王永年留给后世的,除了沉甸甸的文学翻译遗产,就是这种堪为典范的职业精神。

在他看来,世上没什么不好翻译的东西。‚反正你看懂原文,你有一定的中文基础,你就能够表达

出来。‛‚我就是每天翻译一点,定时定量,并不累的。‛

(摘自《文学报》,有删改)

15.文章第②段引用王绛的话,有什么作用?(6分)

16.从文中看,王永年因翻译《在路上》而受到更广泛关注的因素有哪些?(6分)

17.结合全文,概括王永年在翻译上取得丰硕成就的主要原因。(6分)

六、课堂小结:

参考答案:

一、课前诊断

15.语言精美,充满色彩,幽默,颠覆性写作,宏大叙事,魔幻现实主义。(6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6.(1)你(书中)说(二三十年来)莫言的作品几乎每部都读,是什么原因让你如此格外关注?

(2)莫言是属于西方荒诞文学谱系的吗?他的创作是否受到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20世纪西方荒诞文学)影响?(6分。每小题3分。意思对即可)

17.莫言直接师法蒲松龄,是中国文学的巨大成功;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上的地位提升了、影响扩大了;莫言获奖会让汉语(方块字)更骄傲地立于世界之林。(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学生探疑1

15.①人格高尚;②热爱田园/生活;③生活简朴/自然;④无忧无虑;⑤心地坦白(其他概括,符合文章亦可);(写对3条得5分;5条得6分)

16.①陶渊明逃避的是政治,而不是生活本身;②陶渊明热爱生活,有积极生活态度;③陶渊明生活自然清新,无忧无虑;(每条2分)

17.①回归田园/弃官返乡②喜欢喝酒/生活态度③结交朋友/心地坦白;(每条2分)

尝试练习:

15.① 借女儿之口,间接说明诚于做人、恒于学问是王永年一生的追求。② 再

现王永年生前的活动,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感,有力地证明了作者对王永年的认识。③ 为下文王永年在特殊年代里完成不满意的“任务”而能实话实说做铺垫。(每点2分)

16.① 资深翻译家挑战非经典作品,勇气和精神令人钦佩。② 王永年的翻译准

确、通俗,没有匠气。③ 翻译《在路上》,让中国读者(尤其是年轻人)了解了嬉皮士文化。(每点2分)

17.① 深厚的语言素养:精通多种语言,有深厚的中文功底。② 学识全面:不仅精通各种语言,在历史、文化上也具有全方位的才学。③ 治学严谨:翻译以准确为基础,尊重原文,并形成个人翻译风格。④ 勤于工作:定时定量,每天翻译,笔耕不辍。(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得6分)

第四篇:2018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9课时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图文材料类教学案

第9课时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图文材料类

【课 时】 第九课时 【授课时间】

【复习内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图文材料类 【复习目标】

能根据所给的文字材料、图片或表格资料,探究它们之间的共性或个性,或从中发现提取并写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有效信息。【解题方法】

图文材料类解题方法课综合上述第七、第八课时方法。【考题解析】 【示 例 一】

今天,我们怎样阅读(12分)【百家争鸣】

碎片化阅读的“美丽”与“忧愁”

近年来,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逐渐盛行。不超过140字的微博、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阅读成为时尚,这种阅读方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

不少人觉得碎片化阅读是“美丽”的。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娱乐八卦,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迅速获取。同时,比起价格不菲的 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考性。零碎的阅读根本无法让读者走进大部头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本,人们习惯于简单的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碎片化阅读的“美丽”和“忧愁”是共生关系。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不管任何人,都要想办法去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否则便是这个世界上无根的流浪儿。要做到这一

点,有

效的方

便

阅读。

(引自互联网)【权威调查】

2010年、2011年18—70周岁国民阅读调查摘要 大部头的纸质书,它的阅读成本低。

口述和拼接后,就很难主动阅读,容易形成思维惰性,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注】数字化阅读指上网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MP5阅读等。【媒体信息】

4月20日,“左岸书店”店主发微博宣布:鄞州万达的左岸书店将于五一节后关门谢幕。近年来,由于书店入不敷出,席殊书屋、新世界书店相继关门,如今左岸书店也即将和宁波市民说再见。民营书店从“诗意地栖居”到在夹缝中艰难地生存,书店文化在宁波逐渐衰弱。英国诗人多恩说:“一个书店倒闭毕竟跟一个饭馆倒闭不一样,如果没有人买书,也没有人卖书,这个国家的文化就完了。”但愿,在全社会的关心下,我们的实体书店能够兴旺起来。

(摘自《现代金报》2012年4月22日)

【它山之石】

在加拿大,人们喜欢全家逛书店,喜欢全家出动去图书馆,喜欢饭后一起围坐在暖烘烘的壁炉前读书。加拿大几乎每座图书馆都有儿童读书区,家长可以把孩子放在那里,自己放心地去阅读感兴趣的书籍。喜爱阅读的不仅只有加拿大人,据调查,以色列人均纸质书年阅读量达到64本,日本为40本,韩国也有11本。

有资料显示,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等国,对小书店的税率为零,瑞士、意大利的税率也只有2%。法国政府长期免征书店所得税,日本和韩国则由政府制定图书最低折扣以保证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处于平等的竞争舞台。此外,西方不少城市还有各类文化基金,为一些有地标景观性质的书店提供资助,用以保护城市文化的多样性。

(摘自《宁波晚报》《现代金报》)

阅读【它山之石】,结合前几则材料,说说你获得的启示。(至少两点)(4分)

试题解析:这则试题兼顾了文字与统计图表,要求写出所获得的启示。根据题意,解析如下:

第一步:从【它山之石】中筛选主要信息:1.加拿大人对于纸质书的阅读热情很高。2.加拿大人、以色列人、日本人对于纸质书的阅读量大。3.介绍了一些发达国家对实体书店给予了不同的方法支持。第二步:分析前面三则材料的内容,筛选主要信息

【百家争鸣】什么是碎片化阅读、其优缺点以及这种阅读方式在我国逐渐盛行的现状。【权威调查】近两年我国的人均纸质书、电子书阅读量和日均纸质书阅读时间、数字化阅读时间都有所增加。(跟以色列、日本等国相比较而言,我国人均纸质书阅读量少得可怜)

【媒体信息】民营书店生存艰难,书店文化逐渐衰弱的现状。

第三步:将【它山之石】中筛选出来的信息与前三则材料筛选出来的信息一一比照,找出具有对比性的内容,有比较才会知不足,才会获得启示。

1.加拿大人对于纸质书的阅读热情很高。

我国逐渐盛行碎片化阅读,而对纸质书的阅读热情不够。2.加拿大人、以色列人、日本人对于纸质书的阅读量大

相对加拿大、以色列、日本等国,我国的人均纸质书阅读量少、日均纸质书阅读时间少。3.介绍了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等国对实体 书店采取不同的方法给予支持。我国的实体书店生存艰难,书店文化逐渐衰弱 第四步:组织语言,写出启示。力求规范、完整

①以色列人、日本人、加拿大人对于纸质书阅读的热情值得我们深思,静下心来多一点深度阅读(纸质书阅读),少一点碎片化阅读,我们会收益更多。

②从全民阅读调查中发现,与世界上的一些国家相比,我国国民的阅读量太少,我们应该向爱读书的加拿大人、以色列人学习,增加日均读书量,积极参与到全民阅读的行列中。

③民营书店的逐渐衰弱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政府、民间组织可以学习国外好的做法,扶持民营书店。

【举一反三】

(福州市2016-2017一检试题)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10分)

【材料一】2016年11月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是中国继京剧、珠算等之后,第三十九个被列入该名录的项目。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巧妙地安插了节气名称。它们反映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例如“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之意。因此,“清明节”也称作“踏青节”,习俗丰富有趣,也是历代文人创作的重要题材。

【材料二】近期某网站就中国申遗成功的“南音”“刺绣”“呼麦”等传统艺术,开展了一个关于“我国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喜爱程度”的调查。调查报告情况如右图:

【材料三】为保护文化遗产,韩国政府1962年颁布了《韩国文化财产保护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于1983年制定相关政策规定。韩国人重视传统文化,国民在传统节日或举行婚礼时,仍有许多人喜爱穿民族服装。——节选自“百度文库”

【材料四】意大利各界每年都投入巨大人力和财力,维修全国各地的濒危古代建筑、壁画和雕塑。几年来,意大利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得到了30多个以拯救名胜古迹为宗旨的民间组织的援助。以保护威尼斯为例,意大利通过设立募捐箱筹集专项保护资金、在旅游手册上公布基金会联系方式等行动,为拯救威尼斯作出了不小的贡献。——节选自“知网”

1.结合材料一,判断以下节气名称中表明四季变化的一项是()(2分)A.雨水 大雪 小寒 大暑 C.清明 霜降 惊蛰 大寒

B.霜降 芒种 小雪 谷雨 D.春分 夏至 立春 冬至

2.以下是为“清明”节气而作两幅宣传图,你更喜欢哪一幅?请结合材料一,说说你的理由?(4分)

(图A)

(图B)

3.结合材料二、三、四,说说在继承和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4分)

参考答案:1.D 2.以下是为“清明”节气而作的两幅宣传图,你更喜欢哪一副?请结合材料一,说说你的理由。(4分)

3.(要点与评分:任选一幅图得一分(没写理由不给分);描绘图画内容1分;理由2分(必须结合材料一))

答案示例1: 选图A。

图的左边有“清明”二字,主体部分是一只风筝,右边为柳叶。点明节气名,又反映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的特点,照应踏青的传统习俗。

答案示例2: 选图B。

图左有“清明(节)”的字样,主体部分是一行人和骑在牛背上的牧童。点明节气名,且体现了杜牧《清明》一诗的内容,体现“清明节”是历代文人创作的重要题材。

结合材料二、三、四,说说在继承和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4分)

(要点与评分:能结合材料写出言之有理的建议即可,一点一分。)

参考要点:①在群众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②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以保护继承;③成立专门的保护组织机构;④政府给予经济和物质上的支持;⑤借鉴他国的优秀做法;⑥针对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度不足,加强宣传及培养兴趣的工作。

第五篇:高效复习2017.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策略

自2011版新课标颁布以来,关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指导与检测逐渐成为教育界人士讨论的热点话题。综观2013年全国高考18套语文试卷,图表、漫画、相关链接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进入高考试题。据顾之川先生在《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现状与改革》(《中国考试》2014 年第1期)中所说:阅读题中“非连续性文本”肯定会成为“新宠”,而且分值不低。笔者展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将成为阅读与考试的常态。

一、非连续性文本的内涵及阅读现状

非连续性文本源自国际PISA阅读素养测试项目。PISA测试基于终身学习的动态模型进行设计,界定了四种文本类型: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混合文本和多重文本。其中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是阅读材料的两种基本形式。通常,语文阅读教材是通过句子形成段落章节等文本材料构成语文教材记叙、议论、说明等基本形式呈现的连续性文本。而非连续性文本通常是以图画、数据表格、符号、图解文字等多种方式呈现,中间缺少明显的连续性线索,需要经过思考提炼才能找到相关信息或内在联系的文本形式。相对于传统的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一线教师关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指导尚缺少成熟的经验。

从阅读现状来看,我国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明显不足。据PISA2009评估结果显示,上海学生的阅读成绩在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首位,其中连续性文本均分为564分,比第二名韩国高26分,而非连续性文本平均得分为539分,比韩国低3分;上海学生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的成绩差异为25分,是参与评估的国家和地区中差异最大的。另有媒体报道,2009年广东省高考语文卷中出现一道带有图表的阅读题,全省64.4万考生中有13万考生这道题得了零分。巢宗祺先生指出:“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上的欠缺不只是存在于某一个省,而是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因此,在课程标准修订时,大家认为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

顾之川先生认为采用哪类文本进行阅读测试,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展现真实的阅读能力,以及日常阅读什么类型的文本。依据促进学习、真实性、能力导向等评估理念,审视当前国际最新测试实践,除目前试卷中的论述类、文学类与实用类文本外,还可以尝试引入非连续性与混合性文本,采用多篇组合类文本。这样可以全面地考查考生具有时代特点的、现实社会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并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阅读多样文本,学会从非连续性文本或混合性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可见非连续性文本作为新增的课程标准内容进入语文阅读教学的视野,体现了语文阅读教学指向现代公民终身发展的时代诉求。

二、非连续性文本的特性与任务要求 非连续性文本以其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在现代社会中被广泛运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密不可分。它具有以下特性:

(一)时代性。现代社会高度重视信息的整合和应用,生活节奏加快,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凸显,学生每天接触到的信息更是铺天盖地。在数以万计的信息中,有像在语文课堂上学习到的完整的课文这样的连续性文本,但更多的是体现现代快节奏生活的非连续性文本,比如经常看到的博客和论坛,那一段段、一句句或一字字相互之间的讨论或者回复,就是非连续性文本,而且他们在聊天、论坛中已经不自觉地在运用这样的文本。非连续性文本表现出了非常鲜明的时代性。

(二)实用性。非连续性文本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着很强的实用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离不开它。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到电影院看电影时,看到售票窗口的一块告示牌上写着“票价二十元”,我们就明白今天的电影票是每张二十元人民币,正好解决了我们此时需要知道的电影票价问题。而告示牌上的文字就是一段“非连续性文本”。因此非连续性文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很强的实用性。

(三)生活化。非连续性文本最显著的特性是生活化,学生在生活中随处都能碰到它。比如学生患了感冒,去药店买回一盒治疗感冒的药。看到药盒上写着“每日三次,每次两片”的文字,就明白了这种药的服用方法,按照这样的要求服用,就会治疗感冒,使身体尽早恢复健康。这体现出非连续性文本非常强的生活化的特点。

非连续文本的阅读材料往往不是由逻辑或语意严密的段落结构层次构成,而是呈现多样化,如曲线图、凭证单、说明书、目录表、设计图、地图、问卷、时间表、通知、广告、清单、索引等,这些非连续性文本都有可能进入检测视野。试题既要求学生从文本中获取准确有价值的信息,还要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合理的概括与推断,从而得出文本中没有明确陈述的结果,并用自己的知识结构来评价文本中的观点。比如有这样一则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理解题,题目主要列举了美林药品说明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药品名称、性状、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及相互作用等。随后针对这个文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美林注意事项第九条要求“请将美林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请阅读整篇说明书,说出其中的原因。这就要求考生仔细阅读此段文本,找出重要信息(“本药味甜,有芳香,小孩会喜爱喝”“本药用量上有限定”“有较多禁忌和副作用”),然后对这些重要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为了避免孩子误喝,给孩子带来伤害,所以药品要放到儿童不能接触到的地方。这充分体现出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要求考生具有高水平的转换认知能力。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指导 信息时代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在报刊、街头、电视、网络中随处可见,能够从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评价信息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引导学生认识非连续性文本,学习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方法,加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的指导是语文教师拓展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拓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资源

非连续性文本虽然出现于语文教材与试题,但还没有独立的体系,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为例,其中只有一篇非连续性文本——《图片两组》,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对图片阅读的策略知之不多,对如何读图、如何实现图文转换、如何让学生自主建构从一个文本的阅读到一类文本的阅读策略等不是很清楚,教学实施中自然难以有大的突破,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也没有形成全面的理解,造成阅读方法缺失。

基于阅读教材与生活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就必须挖掘各种类型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材料,让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互为补充,拓宽学生的认知角度与视野。在进行连续性文本的教学时,可以引入非连续性文本,将两种文本有机整合,发挥非连续性文本简洁、直观性强的优势,帮助学生建构阅读图式,提高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效率。很多课文可以利用鱼骨图梳理文章框架,利用结构示意图梳理文中主要信息,帮助学生理清层次,把握主要内容。同时,对目前教材中综合性学习、交流平台等板块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也要积极关注,充分理解编者意图进行阅读教学,转换选取阅读材料的视角,以多元化的阅读材料类型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需求。此外,还可在口语交际、研究性学习中提高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从研究性学习活动来看,我们有很多传统的做法比如重视报刊资源的阅读,尝试开展媒体热点话题的讨论等都很值得提倡。口语交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教师应利用这一活动方式培养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

(二)注重阅读方法和策略的指导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要注重对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指导。教学中要着重指导学生学会从多元材料中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和组合信息的方法。根据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任务要求,其策略关键当抓住三点。

第一,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非连续性材料的核心。信息有虚实、隐显之分,明显的信息容易获取,而分辨隐含信息较为困难,要引导学生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第二,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编者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第三,建构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建构文本的意义。

(1)图文转化策略

图表、图形等是形象化的语言,直观简明,信息量密集,能综合检测学生捕捉信息,分析解释信息,并作出评价等诸多能力。学生可以运用图文转化策略,全面了解文本包含的主要栏目、项目、类别、数据等信息。例如由图到文的转换,一般来说需经过以下流程:源信息(图表)→观察认读→分析理解→归纳概括→文字表达。以图解文的过程一般有以下几步:正确领悟文字材料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图表形式,建构起事物各要素间的联系→准确描绘图表中要反映的内容→分析总结图表中的规律,与文字内容加以对照。图文并茂整合信息是对信息进行比较与归纳、总结与提炼的思维过程。将思维过程的结果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出来,便于学生彼此间的沟通与交流、比较与评价。

例如(2013年高考湖北卷)请根据丰子恺先生《巷口》这幅画,围绕“盼”描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③字数不超过 80 字。

图画题往往以独特的线条语言形象地展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寓知识与能力于图画之中,体现了语文实用性的特点。学生应该通过对标题、构图、画中的人物关系,将其中表述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找出它们之间相关的部分,把握深层含义。这幅漫画的标题是《巷口》,画面上的老人和孙子立在巷口盼望着什么。在正确理解图画语言的基础上,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生活体验,主要解释和发掘图像的隐含意义,使用文学性语言评价图像的形式和内容之美。解答示例:“夕阳西下,晚霞如飘扬在天空中的轻纱,暮色温柔。奶奶牵着孙子的小手,伫立巷口,翘首盼望那远游者归来的身影 ― 是儿子,是父亲。背后,深巷幽幽,低吟着等候者的悠悠心曲。”

(2)分类阅读策略

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类型多、形式多样,要根据文本类型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进行分类阅读。例如文本类的要理清结构层次,抓住每个层次的中心词,归纳主旨大意;图形类的重点阅读标题和简要的文字提示;表格类的通常要关注表头中的重点栏目和数据变化等等;清单、目录、索引、说明书等条款型宜采用快速阅读策略,抓住关键信息;材料探究型的要进行分析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找出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变化规律,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例如(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中有这样一个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目。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回答这类表格类型试题,不仅要进行字词辨识,还需要读题、对图例和数据分类、浏览文字说明才能整体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整体信息,涉及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分析推断及书面表达能力。阅读图表,考生观察得知表格数据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发表处女作的年龄,一部分是发表代表作的年龄。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发表处女作,主要集中在25岁前后;发表代表作,主要集中在35岁前后。以上只是描述一个现象,根据数据得出以上解读并不难。试题要求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所以要特别关注发表代表作的年龄与发表处女作的年龄之差,由此思路推断出答案:大多数作家需要经过十年左右时间的创作积累,才能进入创作的成熟期。这是试题命制者暗示的真实意旨。

下载《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一非连续性文本》复习导学案(教师版)(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一非连续性文本》复习导学案(教师版)(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闻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训练(最终版)

    新闻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训练 【2017·石家庄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光明网):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

    非谓语动词导学案.

    古邳中学2019届高三英语 非谓语动词导学案(7) 教学目标;非谓语动词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幻动片展示 课时安排:7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非谓语作状语 第二课时:非谓语作宾语补足语 第......

    Unit1复习导学案

    八年级英语Unit1复习导学案 一.根据句意和汉语提示完成单词 1.The only problem was that there was _____________(没有什么)much to do in the evening but read. 2. No o......

    第三章复习导学案

    高一化学导学案编制人:孔伟审核人:季红审批人:季红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课学习目标(1)掌握金属单质(Na、Al、Fe)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学会使用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

    六国论复习导学案

    今日寒窗苦读,必定有我;明朝金榜题名,舍我其谁? 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二《六国论》导学案 高三语文组王黎明 2014.12.18 复习目标: 1、积累课文中的重点实、虚词及句式。 2、能准确......

    说明文复习导学案大全

    九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复习”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回顾复习,巩固说明文的一般常识。 (2)了解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常见题型。通过实例强化训练,学会运用一定的方法技巧阅读说明......

    一次函数复习导学案

    一次函数复习导学案 一、【使用说明】本节为复习第十三章而设计,见学习目标。二、【学习目标】 ①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根据条件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②会画一次......

    科教兴国专题复习导学案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专题复习导学案 一、考点内容:了解我国科技、教育发展的现状;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创新的必 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