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篇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语篇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大量阅读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基础。本文从语篇模式的作用入手进行分析,对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的现状进行剖析,并阐述语篇模式的理论体系,推进语篇模式阅读更加广泛的使用。
【关键词】 高中英语 阅读 语篇模式 现状 理论体系
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英语知识的积累被放在了比较重要的位置。教师上课以精讲词汇为核心,注重语法的分析。这容易忽视了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也缺乏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缺乏语篇知识。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纵观现在的英语教材,大多数的文章都是以语篇形式出现,而不再有像原来一篇文章都是由孤立的句子所组成的情况出现。因而,在高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是势在必行的,既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又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1.高中英语为何要加大语篇模式的应用
1.1 《新课标》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要求
随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高中英语的教育更要重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词汇量的加大,必然对阅读有更高的要求。
《新课标》要求除了教材之外,高一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量应达到20万词。高二的课外阅读量为30万词。而每个学生到高中毕业时候,课外阅读量应至少在36万词。相当于学生每人每天要进行至少5篇以上的阅读练习。
只有阅读“量”的保证,才能够有阅读“质”的提高。《新课标》还要求,通过阅读材料能够理解不同的观点和态度,认知不同的行文特征,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独立的拆分长难句,能够在借助一定工具书的基础上欣赏文学艺术作品。
1.2高中英语阅读课时安排
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的规定,高中英语总课时量为384课时,周课时累计为12课时。而每周的阅读教学甚至要占到50%以上。这样的安排无疑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将语篇模式应用于英语阅读中,才能够在繁重的课时任务中游刃有余。
1.3高考中阅读题目所占比率高
在高考中,阅读题型始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阅读理解在高考中占据40分的额度,再加上完型填空,总共为70分。随着试卷的改革,阅读的题量又进一步增大,从以往的4篇增加到5篇。在整个试卷中,阅读理解最费时间,题目比较灵活,表层题目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问题,但是一遇到推理分析的题目,学生很容易束手无策。通过语篇模式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深层理解。
2.高中生阅读能力的现状
由于传统阅读教学的影响,教师在讲课时,常以微观分析入手,在教学的过程中,单词、单句、语法的学习仍旧是阅读课的重点。逐字逐句的翻译,造成了学生在自己阅读时,常常是逐字逐句的看。很多文章都有自己的背景知识,机械的阅读,学生能够理解字面的意思,却不能整体把握文章的内涵与主旨。阅读的目的是要理解,理解作者的思维,而不是以读者的思维去理解。这样导致了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目的时候,由于思维的偏差,产生各种错误。
3.语篇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3.1图式理论的应用
比如在讲Friendship这一课时。由于学生在脑海中都对“友情”有着不同的认识,因而在课堂引入的时候,教师通过多媒体放置了几组有关友情的图片:“马克思与恩格斯”、“管仲与鲍叔牙”、“钟子期与伯牙”等。教师通过直观的图片创设话题情景,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相关图式,通过让学生对这些历史故事的讲述,产生良好的互动氛围,从而很好的将学生的思维转移到课堂内容的学习中。
3.2语篇模式的应用
比如,在讲授The Olympic Games时,这本身就是一篇十分有兴趣点的文章。教师首先要提供有关奥运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尽快投入到本课学习中。其次,给学生几分钟的讨论时间,让学生去猜测文章的内容。之后再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与之前自己的预测是否有重合之处。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找到每一段落的主题句,并概括出段落大意。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就能够清晰地掌握文章的脉络,了解文章的内容。之后要进行文章一些重点、难点词汇的学习,并给学生讲述“被动语态的一般将来时态”。最后,要求学生进行课堂的练习。
通过上述的一种讲课流程,学生经历了三次阅读,学生从宏观把握到微观理解,能够让学生在语篇模式下提高阅读能力。
■
[1]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2] 金蒂.语篇整体教学初探[J].中小学外语教学, 1999.[3] 卢春艳.互动与主导:外语教学的核心[J].山东外语教学, 2009(05).[4] 邵丽娜.浅谈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8.
第二篇:语块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语块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语块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英语知识应用和英语知识记忆等多个方面采用语块教学,其教学效果都要比传统孤立单词记忆法更加显著。本文主要是对语块教学概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对语块教学的应用两个方面做出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语块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2-0064-01
一、语块教学概述
在高中阶段对语块教学的应用比较广泛,并且这一教学方法也能够起到显著的作用。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语块教学,能够有效组合英语单词,这对学生单词记忆速度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一般情况下,在语块教学中都睡选择一些结构比较固定的词汇、词组,这样学生在完成固定模块记忆之后,也就表示学习任务有效完成。同时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借助语块教学来布置写作或阅读任务,鼓励学生重复使用固定语块。通过应用语块教学,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大大提升,这就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在语块结构中主要是包括一些固定的格式,较为常见的一些记忆或储存模式都是固定的词组、句子,因此其反复性、应用性以及可操练性都比较高,学生在日常交流以及写作过程中都能够得到广泛应用。
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对语块教学的应用
1.有目的、有意识的形成个性化语块理念
语块作为记忆的组织单位,是由若干个词汇组成的,因此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语块是被看作一个整体来进行提取、储存以及应用的。在传统高中英语教学中,词汇作为教学重点,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语块有所忽视,而为了增加学生的词汇掌握量,就需要加强对语块理念的进一步培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了解和掌握语言语块化的本质特征,语块化形态主要表现为篇章构架、句子内部构造元素、搭配、复合词、习惯用语、多元词等,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语块才是最理想的词汇教学单位,这样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引导学生学习、了解规范的语块单位,并逐渐养成应用语块的好习惯,按照词汇的实际寓意进行配对,改进和完善原先的单词记忆方法。
2.基于心理学构建跨学科的理论体系结构
在相关心理学理论当中,指出人们的记忆体系可以具体划分成三个阶段,即感觉记忆阶段、短时记忆阶段、长时记忆阶段,其中感觉记忆阶段指的是利用人体的感觉记录器所直接获取的外部信息内容,然后对其进行初级编码,其储存外部信息的时间仅为1s,进而在这一过程中就会有选择、有针对性的记忆核心信息;短时记忆阶段指的是对信息内容进行第一阶段的深加工,一般储存信息的时间在10-20s范围内,但是容量有限;长时记忆阶段指的是储存重要信息。学生在记忆和掌握英语词汇的过程中,与其认知结构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通常都是对某一单词在头脑中形成义、形、音等内在联系后,才会重复应用到新的语境当中。
3.注重语块体系化学习
(1)积累语块。在语块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语块积累是第一步。高中英语教材中包括大量的语块,其中尤其是在练习中出现的语块需要更加注意,这一部分的语块同时拥有输入和输出的双向性活动特点。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进行课后练习的时候,将课文当中的语块整理出来,进而提高其语块辨别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对一些重难点语块加以点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通过这种方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就能够自主的积累练习和课文当中的语块内容。其中在记忆的时候,学生可以将语块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如短语架构语块、习俗语语块、多元词语块、句子构建语块等,这对加??记忆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应用语块。语块应用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当学生在有效掌握了课文和练习当中的语块后,教师就应该加强检测,了解学生语块知识的内化效果。其中语块教学法在实际输出的时候,更加注重对是整个知识体系的结构性,简单来说就是在新的语块知识中加入原先的语块知识,最终构建出个性化的检索、记忆知识系统结构。学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比如可以让学生按照课文内容当中的语块,将文章内容复述出来;也可以是根据一个共同话题,进行口语作文比赛等。这样不仅仅能够有效激发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还能够更好的记忆相关语块,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的来说,作为语境、语法以及单词的整合,语块具有鲜明的创新色彩,其中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加强对语块教学法的有效应用,引导学生形成认知规律,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语言输出的地道化、准确化以及流畅化。
参考文献:
[1]刘亚美.语块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6,(13):33.[2]陈韵楚.语块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6):332.[3]覃雪萍.语块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才智,2016,(03):158.[4]黄广祥.探讨语块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英语,2015,(46):29.
第三篇:浅谈多媒体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向“百宝箱”要效率
----------浅探多媒体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改革高中英语传统教学模式,利用好多媒体及网络技术成了新时代的要求,但其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又有其局限性,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向这个“百宝箱”要效率成了广大教育者探索的当前教改主题。
【关键词】 时代背景创新教学词汇阅读写作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的代背景
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个录音机,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正在经受巨大的冲击,因为学生并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教师的灌输对象,而是信息加工和知识建构的主体。以教师课堂知识传授为主以应试为目的传统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主要存在以下的弊端:
1、教学模式单一。现行的高中英语教学缺乏足够的分类指导,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层次需求。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的评估方面存在着“一刀切”现象。让学生感到费时又费力。
2、教学手段局限。传统的教学手段强调语法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强调语言知识而忽视了语言能力,而且容易使学生丧失外语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内容单调。由于只有像教师、录音机或电视为主的声音信息,1
涉及信息面不广,不能很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被动学习,容易精力不集中。
4、学生交际能力差。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个课时少、内容多的问题,学生只顾忙于应试所需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对考试不作要求的说的能力往往比较容易忽视。
多媒体辅助教学界面友好、形象直观、图文并茂,刺激学生多感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变被动为主动,使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成为可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都是信息源,从而可以改变以往教师为中心、单向灌输的封闭式教学模式。
2、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及投影仪等手段代替传统的板书,加大单位时间内的授课信息量。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大量生动的信息获得感性认识,产生清晰的表象,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课堂信息的丰富多彩。
3、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旧方法,合理利用每一种媒体,使媒体之间相互配合,达到优化的目的。
4、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由网络环境支持的多媒体英语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使师生的交流更加丰富,实现了英语教与学的开放性,为师生的交流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方式。这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在更加开放自由、更具个性的语言学习环境中学习语言知识文化背景信息。
5、可以多模式进行教学管理。教师可以用集体学习模式,对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内进行网上授课。学生选择还可用自主学习模式利用网络课件或光盘达到学习的目的。这种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形成了师生、人机互动的多样化,使师生间的关系处于和谐状态,同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现代素质教育观。
二、多媒体在高中教学中创新教学
笔者试图把信息技术融合到英语课堂教学之中,以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为手段,探索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过程整合的规律和方法,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水平与素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通过对实验课例的研究总结,对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词汇、口语、听力、阅读及写作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1、词语教学
通过创设情景——词义理解——自主练习——评价指导——巩固提高几个环节在讲解单词的时候,使用集体备课课件。在教学时教师不向学生解释单词的中文含义,而是让学生看有关这一单词的图片,让学生自己推测单词的含义。接着又展示一张幻灯片,叫他们学以致用。并请几个学生给出自己的答案,予以评价,最后给出示范句并适当点评。同时教会学生使用电子词典及网络上词汇工具等用处也很大。本环节体现了以教师的教为主导,以学生的学为主体,以练习为主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脑、手、口、耳并用,有效提高了学习信息技术与英语的质量和效率,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听力教学
传统的听力教学,主要是靠录音机和教师本身来完成的。这种方法单一,控制不便,在听力训练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听力练习打到屏幕
上,录上声音,反复播放,如还有困难可把听力内容也打到屏幕上,看懂后重新听,学生见到文字内容理解了练习,难题降低了难度,使每个学生都有收益。有时,还可播一些文化背景方面的英语FLASH,即能练习听力也能提高学生兴趣,一箭双雕。我们还使用网络课件进行听力训练课程。让学生上网,登录英语听力训练课程,打开相关课的网页,点击声音链接,播放录音,即可对照文字材料重复听,核对答案,解决疑难,做到精听。若能跟读还能提高“说”的能力。
3、阅读教学
阅读是中学教师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是阅读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是关键所在。我的教学过程中以创设情景——点评课文——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反馈评价几个环节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整个教学过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使学生的自学、理解、尝试、交流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学习高一“Sports”这一单元开始上课时,教师口头复习上一节课所讲的语法和词汇,然后,打开2008年北京奥运会相关视频及图片进行热身,接着观看我国的申奥历程图片阅读介绍我国申奥过程英语文字和图片;然后阅读课文做各种阅读理解题,学生正确率达到了100%。最后,再听课文录音,并进行针对性讨论及代表发言。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自行上网查找有关奥运吉祥物的由来及其含义,并要求用第二天英文作出介绍。结果所有学生兴趣倍增,教学习效率相当好。
4、语法教学
教师用例题在投影仪上播放,学生先行总结,并自己与同伴学以致用造句。然后以历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及学生易错句进行针对练习,精练精
讲,重点突出。
5、写作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创设情景并提示要求学生先说后写,或在阅读训练后安排这样的练习。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学生的典型错误显示在屏幕上,针对错误分析讲解,一目了然,学生便能得到整体提高。也可随机抽取两篇,当场讲评,让学生在屏幕上自己来评判文章的优劣,发现其中的错误。这样,每个学生都是老师,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同学指出错误的同时,写作者立即改正,其修改过程也完全展示在每一位学生的面前,这种直观生动的作文讲评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取得很好的效果。
同时,利用多媒体应用图形,图像,动画等表现一些口述和板书难以表达的内容,化解教学过程的疑点和难点,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大幅度地增加实践练习的数量,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密度。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信息大,交互性强等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及高考要求有的放矢地补充恰当的资料,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并长期坚持不懈地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发散思维。而且由于有了网络,可课后打破座位的限制,在互联网、E-MAIL及QQ上师生交流,让他们通过共同提高,这样最大限度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运用多媒体常注意的问题
俗话说:“有其长,必有其短”。要真正使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广泛的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怎样提高教学密度,合理安排课上四十五分钟后时间;如何使多感官的学习更好地符合认识规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等。
不要过分强调多媒体作用,以免造成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合理内核的丢失,也容易否定传统英语教学;学生如果长期受音效和动画的影响,有可能只注意这些花哨的东西而忽视了语言知识,导致舍本逐末,老师要注意观察并作好指导。总之,只有将传统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结合,二者的作用及优点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提高课堂课外教学和学习效率。
四、结语
利用多媒体这个“百宝箱”辅助教学系统能较便利地展现感性材料,创设最佳情境,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崭新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在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是一种辅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效果的工具,将多媒体和传统的教学适当结合,扬长避短,使之为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蔡基刚,武世兴.引进多媒体网络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J].外语界,2003.[2]吴瑰.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11(2).[3]黄若妤.高中英语多媒体教学改革的探索[J].外语界,2009.
第四篇:语块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语块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语块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愈发凸显出重要的地位,无论记忆还是运用,以语块为单位进行教学都优于孤立记忆单词的教学法。本文阐释了语块教学法的概念,并概述语块教学法的优势,重点从三个方面分析语块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即有意识地形成个性化的语块理念、借助于心理学构建跨学科的理论体系结构以及注重语块体系化的学习。
关键词 语块教学 高中英语 教学应用
语块教学理论指的是词和词之间组合的教学方法。语块的结构比较固定,一般存储或记忆的模式是比较固定的词组单位,具有应用可操练性与反复性,无论在交谈、阅读还是写作中均可以随时加以遣用。语块教学法有自身独特的优势:第一,语块结构的优势。一个语块所包容的不同单元的信息数据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其中的一部分信息被记忆,可以促进其他成分的记忆。语块结构单元大于词汇,甚至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这样可以促进相关词汇的联合记忆。第二,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吻合。即使学生没有掌握体系完备的语法,也可以基于外部的语言输入而迅捷地输出对应的语言,再后续化地纠错、完善,证实预设的语言假定,掌握习得语言的规则,并自如地应用创造性的语言。其中,输入的语言是学习者模仿的原始语料,且大多数以词块的形态被接受。第三,强化语言输出的流畅化、准确化以及地道化。在口语交流方面,语块教学法可以规避Chinese English现象,学生无需临时性地寻求当下语境环境中的词组搭配,在节约时间的同时,自如地表述发言者的真实思想,从而有效地强化了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在书面表达方面,高中教材文章题材丰富,体裁多元化,同时也有许多能够套用以及具有起承转合功效的语块,在写作方面为高中生提供了极好的典型语体范本。掌握这些模式化的语块,能够写出比较原汁原味、流畅的英语作文。
一、有意识地形成个性化的语块理念
作为记忆的组织单位,语块的组成单元是数个词汇,在具体使用时,是被当做一个整体来加以存储、提取与运用的。以前以词汇教学模式为核心,语块始终处于被轻视的地位,语块化所拥有的优势被忽略,因而,对于词汇量大大增加的高中英语教学而言,更要及时地培养起语块的理念。以往以词汇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并未关注到词汇的深层次知识内涵及其习惯性语用特点。最后的结果是“没有注意,就没有习得(No noticing,no acquisition)”,学生虽然记忆了教学要求的词汇,但这些单词都是孤立化的,存在着明显地逐个将词汇简单地翻译成英语的现象,而不具备实际的语用价值,产生了“母语的负迁移”现象。例如“You are who?”、“a long moment ago”、“You ask me,I ask whom.”等。
高中英语教师要掌握语言的本质特征――语块化。多元词、习惯用语、复合词、搭配、句子内部构造元素与篇章构架等是语块化的多元化体现形态。英语教师要明白这样一个事实,即语块才是理想化的词汇教学单位,要让学生学习并掌握规范化的语块单位,逐渐地养成基于语块为单位的记忆与运用单词的好习惯,并能根据词汇的意义加以配对,摈弃以往纯粹记忆单词的教学方式。比如,在表达“空着的、无人居住的房子”含义时,以往学生会出现“an empty house”的译文,事实上,正确的翻译应为“a vacant house”。教师通过具体语境例句,让学生形成语块的理念,即一个确定的单词含义必须与其他单词的意义相结合才凸显其自身的存在性,如果没有具体的搭配语境,自然也难以真正地掌握该单词完整的意义。
在进行语块训练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意基本动词所衍生的语块;第二,将实义名词与频率较高的动词、形容词匹配后训练应用;第三,专门训练不同句子类型语块间的连接词;第四,专门训练若干句型语块以及套语语块。
学者Weir认为,学生在接触新的语块表达时,教师应首先要求学生识记有用的、相关的固定词组,或挑选出有可变组成的语言块,并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填充式的练习,从而准确而又熟练地掌握语块[3]。
除却摈弃以往传统陈旧的死记硬背式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法,而采用基于语块的教学法之外,还要注意到学生个体性的差异现象,采取个性化的语块教学。学有余力、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传授其语块教学的原理知识,以范例为引导加以启发即可。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应该尽可能地从最为简易的语块着手,可采纳“各个击破”的战略,记忆、应用的语块单元为单向度的二元线性模式组合(即“A+B”结构),在对其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及其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展开拓展式的学习,由易到难的渐进式学习,他们所掌握的语块越来越多,学习也会变得不那么难了。
二、借助心理学构建跨学科的理论体系结构
跨学科的理论研究也是语块教学法的一个有效方法。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记忆体系在具体运作时包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感觉记忆阶段,即感觉记录器直接获取外部的信息内容,再开展初级化地编码;第二阶段为短时记忆阶段,即将第一阶段的信息深加工;第三阶段为长时记忆,即重要的信息被加以存储。
外部信息在第一阶段中所储存的时间长度通常仅为1秒钟,在该过程中,记忆针对性地选择出适合自己的核心信息,再开展初级化地编码。在第二阶段,信息的存储时间仅为十几秒钟,容量也不是无限化的。学者Millerl在他撰写的论文《神秘的数字7,正负加二:我们加工信息能力的某些限制》中指出,短时记忆的容量约为7±2个单位,即复习缺位时,孤立化的信息记忆量最少与最多的单位为7-2个~7+2个。将其运用到语块教学,即相互独立的语块容量为5~9个。当然,语块具有变量性,随着记忆主体的认知结构及其经验的差异性而相异。因而,在比较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以及经验的基础上,记忆主体可以将信息加以组块,把琐碎的信息组合为有一定内在关联性的、比较大的单元词块,在无法突破记忆广度(即5~9个词块)的前提下,着眼于词块内部的大小,采取短时记忆策略。
学者奥苏贝尔指出,词汇学习归属为表征学习,相应的心理机制为符号及其所表示的事物或者理念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构建起对应的等值关联性。基于学生自身的认知内部构造特征及其功能,让学生掌握有关英语词汇学习的基本模式,从而有利于记忆词汇。学生在学习单个词汇时有意识地通过头脑媒介构建起该词在音、形与义等方面的内在关联性,标志为此词在新语境中重复应用时,无论是此词的音、形,还是义等方面中的任一因素的“刺激”,均可以迅捷地引起其他因子的联想。例如,学生掌握“significant”单词后,当他在阅读中再次接触到此词时,该词外在的“形”对阅读者产生了视觉上的冲击,阅读者心理上产生了相应的“音”/sig’nifik?藜nt/与“义”(值得注意的;有重大意义的;有意义的;重要的)的回忆,进而对此词的含义加以理解。而在表达性的语言中,意义即演变为主要的刺激线索,从而产生音(口语)或者形(书面语)的短时性回忆。
三、注重语块体系化的学习
1.积累语块
积累语块是实施语块教学法的第一步。高中英语教材课文及其练习中都有丰富的语块,需要留意的是练习中所出现的语块,因为这些语块兼有输出与输入的双向性活动特点。如,牛津高中英语教材Unit2 Growing pains单元中就整理出了8个语块:turn up、a waste of time、try to do sth、force sb to do sth、spend time(in)doing sth、be supposed to do sth、in charge、shout at等。这些教材中所出现的语块也同样会出现在相应课文的练习题目中。学生在做课后习题时,最好整理出课文中曾经出现的语块,形成辨识语块的能力。教师可以做好引导的工作,点拨一些难点、重点的语块,在教学模式上可以采取“提问―回答―总结”的流程。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课文以及练习中的语块。
在具体积累语块时,可以将其根据语块自身的特征进行归类,从而更利于记忆。大体而言,可以从以下语块类型进行积累:(1)多元词语块(polywords),即习语式的固化词组。如,for example,all in all,once and for all等。(2)习俗语语块(institutionalized expressions),即形态上包孕着一定的语用功能,词与词的组合是固定或是半固定化的语用词组,常见的有社交套语、谚语与格言等。如,Glad to meet you.Enjoy yourself.Congratulations to you.No pains no gains.等。(3)短语架构语块(phrasal constraints),即结构固化的短语,但内部的语词在横向或纵向上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需要而加以灵活地替换。如,as far as I____,横线上能够使用诸如know\speculate\am concerned等。(4)句子构建语块(sentence builders),即能够提供整个句子构架的词组与词汇的半固定化的短语或引入语。如,I hope„,not only„,but also„,There is no denying the fact that„等,语块中的省略号部分均可以根据实际内容来加以填充或续写。
2.运用语块
学以致用是运用语块的目的所在。在学会课文以及练习题中的语块后,教师应通过一定的方式来检测他们在语块知识内化方面的情况。实际输出时,语块教学法关注的是整个知识体系的结构性,即在原先的语块知识中有机地纳入新的语块知识,建构起利于记忆与检索的知识系统结构。教师在让学生运用语块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包括围绕着一个共同的话题进行口语作文、围绕学过的课文内容用语块来复述故事、依循相关的教学要求用所学的词块来翻译文句篇章、依照要求使用所学的词块来撰写英语小文章等等。这样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热情,及时地记住并复习所学的语块,从而达到流畅、地道而又创造性地使用语块的目的。
在具体运用语块时,教师无需对组成语块的每个词汇的词性加以区别或展开细致的语法分析,而应使用整体的教学方式,从而精简词汇的学习流程,减少单词语块的记忆难度。例如,在教授高中英语某个具体的课文时,可以先让学生掌握全文的大意,再传授学生如何区别语块的方法,尤其关注课文中所出现的语块。在传授语块时,教师尽可能地通过内容丰富而又生动形象的例句,让学生学会更为实际的语块应用能力,同时也积极地鼓励学生模仿例句进行现学现用。对于一些半固定化的语块,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记忆的基础上,根据现有的语言知识点展开迅捷地整合与提取,结合相关的语法规则,在可变化成分的语块中填充实际情况相吻合的单词或从句成分,从而造出更为丰富的新句子,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for the first time”这个语块中的“first”是不固定化的,学生在掌握该语块之后,可以将其换成其他的表示序数词的语块,如“for the second time”、“for the third time”等等。又如,学生在学会“for one thing„for another”之后,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在这个半固定的语块中填充相应的句子成分,造出多种句子,教师则根据学生的这些新句子进行评判、纠正与补充,强化学生对语块的灵活性应用,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掌握句子的语法规则,强化学生掌握词汇及其语法的双重能力,锻炼他们的英语思维运用能力。
语块是单词、语法以及语境三者的整合,具有鲜明的创新色彩。在语块教学法下,学生能够更为科学地掌握词汇的具体运用,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吻合,也可以强化语言输出的流畅化、准确化以及地道化,提高英语的教学效率。在具体实践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块理念,突出语块教学法的重要地位,强化语块教学法的功效,加深语块教学法的理解,注重语块体系化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Becker,J.The phrasal lexieon[M].Cambridge Mass:Bolt and Newman.1975.[2] Lewis,M.The Lexieal Apporach[M].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1993.[3] 戚焱.预制语块与大学英语写作[J].山东外语教学,2005(5).[4] 杨玉晨.英语词汇的“板块”性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界,1999(3).[作者:卢少雯(1964-),女,广西龙州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硕士。]
【责任编辑 郭振玲】
第五篇:探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
浅 谈 探 究 性 教 学 的 应
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
用
班级:2009级英教1班 姓名:尹洪江 学号:200903024118 学校:重庆三峡学院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姓名:尹洪江 班级:2009级英教1班 学号:200903024118 摘 要 :研究性学习始于美国。由英语“Inquiry learning”翻译而来。也是我国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一种适应了社会发展新的教育理念。其核心是以学生为本,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题目,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英语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此方法,有助于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素质教育 探究性学习
高中英语教学 创新能力
一、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与理解
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
(1)探究性学习的目的的认识。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科技、社会、经济和生活中的问题,开阔视野。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创新性地解决问题。在参与真实世界的某种任务中获得体验,不但能使学生很自然地就把学校学得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还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且有助于各门学科知识的综合化,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还能激发学生探索世界的动机和挑战欲,以及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愿望和方法。换掉陈旧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以学生为学习的中心。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的不仅是“传授”或“教导”,最重要的是“指导”或“帮助”,因而,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获得知识的渠道,为学生营造开放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综合运用,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与学习策略。
(2)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思维意识、人文精神、自主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包括收集信息、自主决策、自主探究能力、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总的来说探究性学习有别于传统的学习方法,其主要有三个目标:第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才及知识的专业化不断加强,团队协作精神对于实现共同的目标变得尤为重要。青少年具有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和碰撞的环境。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合作与讨论,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
第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的最大作用就在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思考题,发展学生类比、横向、逆向、联想等多种思维,使学生能够利用现学的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
(3)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就是将“如何教” 和“教什么”转变为“如何学”,将“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其主要特点有:①主动性,这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②开放性,这是探究性学习的保证,即目标开放、过程开放、评价开放;③问题性,这是探究性学习的主线,即让学生产生意识和进行学习的源头;④过程性,这是探究性学习的重点,即在探究中暴露问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应用对象 1.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以讲授为主,学生所受的是单一的接受性学习。人们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师的天职。“接受”、“应试”是传统学习中的两个核心要素。教师不断地给学生讲授“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做中学”,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最后解决问题。教师要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
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
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体现他们是学习的主体,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培养。所以我认为“学”是在“教”之下的“学”,“教”是为“学”而“教”。
2.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阅读教学中,预习是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预习的好坏,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有序预习,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参与探究和讨论。教师应指导学生找出问题,并把这些问题作为小课题,让他们自行选题,查寻资料,充分酝酿,写出研究报告,从而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应用类型:
1、知识探究型。学生学到英语中某一方面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拓宽学习范围、获得学习经验,甚至形成学习报告,这种探究型的学习研究,能有效地独立解决“是什么”的知识探究型问题。
2、主题研究型。是指让学生通过对带有研究性主题活动的课题实践提出问题、收集材料、查阅资料,从而对主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解决问题。
3、焦点辩论型。辩论是源于讨论而又高于讨论的一种形式,它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知识视野有更高的要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当组织一些辩论赛,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
(1)激发探究兴趣。高中英语教材主要是以话题为中心展开的,所设计的问题、所采用的方法都必须围绕本单元的中心话题,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而展开。教师设计的问题只有以学生为中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2)指导学生,参与探究。在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予以正确、及时的引导,指导目的是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以便更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判断能力,促进学生口语和交际能力的提高。
(3)归纳、交流、分享成果。在小组发言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及时给学生提供在班内交流的平台,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和交流,并及时分享成果。通过将成果在学生间进行展示和交流,不仅能使学生获得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而且有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互助,促进了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与学习策略。
(四)应用方式
第一类,获取式。此类探究性学习方式,主要是英语教师先利用电教媒体、网络技术等教学手段,将新知识、新体系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设置一些问题后,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学习资源来进行探究、摸索,进而通过自己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解决来将新知识予以掌握。获取式探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具体实践可体现在英语语法虚拟语气的教学中。
第二类,活动式。即教师在通过各类途径、各种手段创造情境的同时借机提出问题,或由学生提出,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或自愿组合的方式,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并齐心协力地寻找出
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
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而获取新的知识和体验。此方式更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例如:通过分组讨论来开阔学生写作思路,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三类,自主式。这类探究方式是指学生对某英语课程的学习,无论是选择课题,还是方案制定,甚至具体实施,都是完全由学生自主进行的,教师只是在事前讲清学习内容以及注意事项,事中鼓励、关注即可。自主选择式探究性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其亲自实践来主动构建知识体系。例如:班上或学校可适当组织英语演讲比赛、英文歌唱比赛等活动,教师可提供一些类似“My Favorite Sport”等演讲题目,而其他演讲的程序、比赛的规则、方案的实施,评委等事项都由学生自主组织完成。
三、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首先,管理要适度。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性学习必须要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即要注意在时间上的合理分配,又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时间。
其次,准确度的把握。探究性学习主张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学生又是在不同的层次,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其年龄特点、个性特征、认知水平等都各自不同。在运用此教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必须要因材施教,不能违背英语学科的教育规律,也不能背离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实质。
四、结束语:
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理念,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因而,作为英语教师在运用探究方法进行教学的时,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科技、社会、经济和生活中的问题,开阔视野。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创新性地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探索世界的动机和挑战欲,以及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愿望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