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化写作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3 04:02: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随笔化写作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随笔化写作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随笔化写作的几点思考

山东语文之行归来的几点思考

受二位校长委托,我把四月末在山东临朐参加的全国中小学生生态语文教学研修会的一些心得体会汇报给大家,期望和同事们探讨、交流。

首先,我是带着大家对随笔化写作的诸多困惑去的,其困惑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小、初的那些游戏情境设置在要求日益理性思考的高中阶段是否适宜?

二、那些散漫无拘的随笔如何应对高考

新材料作文不得脱离含义和范围的限制要求。三、一中也曾搞过练笔本,但实施一段时间后,视野狭窄,生活逼仄

心灵空洞的练笔便日趋萎缩、单调、乏味,慢慢的便“无疾而终”了。

四、随笔化写作似乎只有发展的理念,缺乏科学有序的作文训练序列,如何操作?

这次会议和山东、天津、山西、贵州的同行就上述问题做了一些交流,虽不能解决所有这些问题,但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启发,不胜揣陋,拿出几个观点和大家逐一探讨。

首先,真正的语文高分不是教出来的

就语文而言,“教什么”和“怎么教”哪个更重要?其他学科的教师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怎么教”更重要,然而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却是“教什么”更重要,因为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 是定好的,具体而明晰,但语文教学内容包罗万象,切入角度见仁见智,任何一篇课文从内容到形式都可以多元解读和多角度赏鉴,而且教材和考试内容有时严重脱节分离,所以这些年来我们语文教学理科化,高考训练前置化,专题卷效果不佳上套卷,搞“百题大战”,但我们发现很难总结出一套真正行之有效的规律和方法来,学生这次打高分不敢奢望下一次高分。更有甚者,我们有时愈练愈找不到北,因为那些试题本身也漏洞百出不能自圆其说,要说和标准化考试最不吻合的学科恐怕就是语文了,基于此,“语文学不学都差不多”言论甚嚣尘上,语文补课无人问津也就不足为奇了,而我们学校历年高考语文120分以上又有多少?寥若晨星的那几个,自问一下真是我们手把手调教出来的吗?

其次,考场作文场外写

天津塘沽十三中董主任,一个专家学者型的语文老师讲了这样一件实事,受其熏陶导引,他的一个学生对苏轼着迷,专门研究苏轼其人其事,其生平诗文等均有涉猎,考试时文章必写苏轼,取得了不少高分,那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出来后把老师吓坏了,题目是“我说90后”,老师担心他跑题了,结果考后他兴冲冲告诉老师他把作文变成“90后的我们读(和)苏轼”——最后语文高考分数129分。山西的张从容老师说她有一个学生专研海子,06届我一个语文素养很低的学生作文必写爱迪生,高考也取得了不错的语文成绩,这种一变应万变的场外作文是否对我们有一个启 发?这是听到的,再谈一谈我们见到的,昌乐二中的语文黑板上板书赫然写道“这次语文为什么达不到130分?”临朐一中的2015年高考语文最高分是142分,我当时说我们做梦都梦不到,成绩望尘莫及同时我发现在读书方面我们与其更存差距,他们倡导“书香校园”,每周每班有两节阅读课,每节课90分钟,并且要排进课程表,学校有阅览室,书籍要不断更新、增加,班级有书架,假期有读书活动,每学期有读书节,从校长到老师有推荐书目,小组、班级、校报、网上,上课前、国旗下全方位展示,总之,海量阅读,它解决了我们随笔写作的困惑之一,首要有储备,是否有源头活水的问题。

做语文老师的恐怕都知道阅读是语文的真命天子,但关键是挥舞的高考大棒给我们的时间和空间逼仄,被一些“大科”侵蚀得近无立锥之地,怎么办?他们的做法有主题阅读,专题阅读,说白了天地有限,阅读要有指向性,大处着眼,小处入手,限于时间,这里不再赘述了。

最后,说一点我个人的观察和思考,随着国际一体化不断加强,我们的高考作文命题也开始有意趋向外国高考作文的评述式结构,这种结构:首先是总起段,提出作者的基本观点,这是全文的逻辑起点和灵魂所在,中间是主体部分,包含若干自然段,这是对观点的论证过程,包括缜密的思想演绎,适当的事例或细节引入,有针对性的现象分析,最后 是结束段,以结论回应开头的观点并做升华与拓展。2015年课标卷I的“女儿小陈投诉在高速公路上不停打手机的父亲,要求给小陈(或老陈或警察)写一封信”,这就有很强的评述色彩,需要评述、分析事件,讲出理由来,所以文章不仅仅是证明一个观点,还要评述材料里的人物,展示考生的主张缘由,进而有所发挥。

又如2015年课表卷II的作文,大李的创新,老王的敬业,小刘的个性,你认为谁最具风采,这道题也强调评述——为什么认为他最具风采,还要对材料进行分析、陈述,阐明理由,这就是典型的评述类作文,这种作文不可能允许考生的思维仅停留在对一般客观事物的表浅印象或标准化共识上

这种由疑问句所承载的任务驱动型材料指向不确定的无疆界“思维宇宙”,推崇 超越性的思想力,它们倒逼着我们要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而我认为随笔化写作在情景设置上可以有所突围,不过要因时制宜,要有社会参与度,向时代聚焦,向纵深挖掘,激发学生做思想的舞者,否则我们的学生作文只能在个性创新、爱岗敬业等老话题上乏新可陈,拉磨转圈,平均分乃至下矣永远是我校高考作文挣脱不了的魔咒。

至此我要说语文学习本身就是慢功夫,需要涵泳、体悟,“急”不得,用题练只能争一时之短长,突破不了语文高分的瓶颈,这也许就是生态语文的应有之义吧。

最后我用两句话概括总结山东语文之行的收获: 题海无边,回读是岸。

讲台高筑,体验登攀

第二篇:随笔化写作经验(强烈推荐)

从“情境随笔”到“三位一体”语文新课堂建设

——平原二中语文生态园建设工作总结

山东省平原县第二中学 李志清

(此文获山东省优秀教科研成果一等奖。2012年8月,入选山东省教育资源库)

2008年以来,随笔化写作教学改革,如一束灿烂阳光,洒满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使菁菁校园中,每一朵鲜花都绽开了希望,每一片绿叶都摇曳着勃勃生机。

语文老师曾经的尴尬和辛苦

学生有句常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

几年前,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和很多语文老师一样,面临着学生写作没兴趣、难下笔的问题。为此,我们曾经煞费苦心地研究写作指导。从题目到题记,从结构到语言,从内容到手法,想了很多办法,编辑了很多学习指导材料,甚至,怎样评改文章,也编写了很完备的细则。甚至要求学生把写作“备忘录”贴在桌盖的内侧。有效果吗?有。需要吗?需要。但是,不够。看似学生能写经典的题记了,能拟像模像样的小标题了,会用一些有章有法的开头结尾了。但是这样塑造出的文章,怎样看,怎么是范例的影子,越看越缺一种东西。缺什么?缺鲜活的生命气息。

我们老师如此费尽心机,学生爱上写作了吗?没有。我一直记得,那时候,我要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写作文,马上会听到他们“唉”声一片。后来,我也想了很多办法。最有效的是:我教给学生们,听见“唉”声就齐喊:“惰性!惰性!”还真扭转了舆论氛围,每次大家都齐喊“惰性!”。但到后来我发现:竟然就是这些学生,喊完了“唉”,然后一齐高喊“惰性!”——他们的正义不是发自内心的。

这是我作为语文老师曾经的辛苦和尴尬。

随笔化写作——校园里的一束阳光

2008 年10月,山东省平原县教育局邀请语文教育专家、随笔化写作创始人成浩先生来平原作学术报告。“随笔化写作”教学理念激起我强烈的共鸣。我首先考虑了两个问题。

1.随笔化写作符合课标要求吗?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是相符的。

2.随笔化写作与传统作文有什么区别?

我发现,随笔化写作的特点:首先,评改周期缩短,反馈及时高效;其次,重视动机激励,淡化技巧指导;另外,先写后导为主,先导后写为辅。

最让我们感兴趣的是:随笔化写作能有效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架起写作和生活的桥梁,提升学生写作的能力,实现生存写作和生命写作的双赢。

我一直想用这个比喻:随笔化写作像一束阳光,照亮了我们语文老师的心房。其实,何止是语文老师,还有我们的学生,我们久违生机的课堂。接下来,参观考察、专家指导、名师示范、问题诊断,于是平原二中的随笔化写作教学改革正式启动了。

情境随笔——随笔化写作教学改革的起点

我校的随笔化写作教学改革,是从随笔化写作的基础课型——情境随笔课开始起步的。这种课型基本流程是: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观察体验——在写作中一吐心声——在展示中体味收获。简单说就是玩得高兴,写得畅快,展得得意。这种课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写作无趣、无米下锅。仅仅上过一两次这样的课,学生对写作课的态度就改变了——热情顿现。

情境随笔课上玩什么?那时候,游戏,往往是老师们的第一选择。因为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游戏。“人物猜猜看”、“逗笑木头人”、“放飞纸飞机”、“ 找朋友”„„„这都是我领孩子玩过的游戏。所有的孩子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进入情境,或看或想,或笑或闹,或喜或悲,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接下来他们很容易地进入了 “情动”后的畅快“辞发”。这种畅快源于深刻的情境体验,也源于课堂上的写,几乎是零干扰的写。随笔化写作一般强调师生同写,既然老师也在忙着写,就没法干扰学生。事实证明:师生同写,是极受学生欢迎的做法。毕竟,每个人写作都不希望受到太多干预,还有,学生对师长的作品极感兴趣,他们极想知道老师写的什么?里面有没有 “我”?所以我们老师一般就在文章里写到他,写到师生共同经历的真实生活。而且,我们可以借学生对老师文章的浓厚兴趣,把我们想告诉他的东西告诉他。借师长作品来实现榜样示范和写作引导作用,就会不落痕迹,自然功成了。

学生完成了作品,最需要的是读者。这个读者,可能首先是自己,其次是别人。自己读自己的作品,是一种回味和梳理,而让同桌、小组同学、全班同学来听听自己的作品,会满足一个人倾诉的需要,或者说满足一个人自我表现的需要。特别是,当作品得到别人的认可时,作者会享受到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在展示环节,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或大或小的舞台。这无疑满足了孩子们“发表”和被认可的欲望,孩子们对作文的兴趣,想写好作文的热情,想再写作文的激情,就在这展示交流过程中得到了激发。

情境随笔首先告诉学生的是:写作其实是有趣的,它不是痛苦无奈的事;其次,它告诉学生:写作无非是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有很多东西写出来就是生动活泼的文章;它还告诉学生,今天我在课堂上给你创设了一个写作情境,等你自己养成了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写一写的习惯后,你会发现:生活就是你写作的大情境,是一个取之不尽的聚宝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做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写作还有什么可愁的,可怕的。

从体验到写作到展示,这是情境随笔课的基本环节。当然,我们马上会想到,写是写出来了,不好,咋办?怎样提升写作水平?上过三四次情境随笔课,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后,我们开始尝试其它几种课型。随笔化写作教学体系里有六种基本课型:1.重在活动体验的情境随笔课。课堂结构为:学生参与贴近生活的情境活动,随即动手下笔。2.重在读书积累和感悟的读书随笔课。常用课堂形式是读读记记,读读议议。可以适时开展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报告会等活动,来促进读写落实,增强读悟效果。3.重在展示激励的随笔展示课。分小组内展示和班内展示两个层面。4.重在读中自悟的随笔读悟课。这种课是以写带读,常用形式是“一写三读”:学生完成随笔后,读一读同伴的随笔,再读师长的作品,再读经典文章,形成有梯度的比较阅读。5.重在读评交流的随笔评议课。常用形式是“一写三评”:个人自评,小组互评,班内师生共评。6.随笔成文课,重在修改加工。在前面几种课型基础上动笔修改,把随笔修改为较成熟的文章,这也正是随笔“化”为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改好后的文章到哪里去呢?写入个人精品集,或进行再展示。这里说的展示不拘泥于同伴之中,也不局限在课堂上。个人精品集、班级精品集、学校精品集、学校网站、校园长廊、报刊杂志等都可以做为展示学生写作成果的场地。

从情境随笔课到情境写作综合课

在尝试了随笔写作课的基本课型后,我们开始考虑如何推进随笔化写作教学改革。以下是几年来我校随笔化写作教学改革的新进展。

大家会发现:在随笔化写作教学的六种基本课型中,情境随笔课是一种提供写作前提的基础课,是为激活学生思维、解决无啥可写做准备的。其后的几种课型则是它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的写作动机得以进一步强化和巩固,使写作评改落到实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开始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综合处理几种课型的关系。有时进行两种或多种课型的重组。最常见的,在情境随笔课基础上,上“情境写作综合课”。

从情境活动,到畅所欲言,到尽情书写,到得意展示,到一写三读,到一写三评,到修改完 善,随笔成文。如果再接下去,就是精品入集结册或展示发表了,这是情境写作综合课的大致环节。或者简单地说:先体验、再写作、再展示、再读悟、再评改。在这个过程中,理想的课堂状态是体验深刻、写作畅快、展示满意、读中有悟、评改有效。

也许语文老师会问:怎么听起来,作文课变得很麻烦似的?到底我们语文老师的劳动量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呢?以上这些环节,当然不包括结集发表,我们以前做起来,一般两周一个周期。我们需要两周批完这些作文,加上讲评,一般占3个课时。现在整个过程也是占2到3个课时,但是周期明显缩短,反馈及时高效。后期结集、评选、发表的过程,依然是学生评议、修改、提升的过程,学生的成长周期并没有缩短。

老师的批阅任务减轻了吗?我认为有效地三读三评后,老师可以不细批了。如果老师实在不放心,可以浏览学生随笔本上的修改痕迹,看学生的修改是不是提升了文章的质量,视情况给予必要的点评。老师还可以做作品的评选把关工作。如果全班作品都很优秀,老师可以顺势把成果放大,做一节随笔展示课,推选优秀作品入集结册。如果多数不过关,就放大读悟、评议、修改环节,争取大面积达标。

在这个过程中,不管设计怎样的情境,或者干脆就是一个游戏,这个情境是和写作教学的目标相契合的,情境活动是触发写作热情的手段,是链接生活的途径,也是渗透写作指导的一种载体,它不是目的,更不允许出现对课堂无益的纯粹的玩。比如我上过一节《朋友啊,朋友》。写作教学的目标是:观察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抓住特征写人物。课之初有一个“猜猜这是谁”的游戏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描绘或表演现实生活中、文学作品中经典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让其他同学猜猜这是谁,比比谁猜得多。其实整个过程渗透的还是观察或介绍人物要如何抓住人物特征这一写作常识。

当然,我们认识到:情境写作课的所谓情境,远远不只是游戏。这种情境,除了生动活泼的游戏,可以是真实的生活,还可以是想象夸张的虚拟空间,还可以是来自影视、书籍的媒体材料,还可以与语文课本上的综和性学习活动接轨„„不只是课堂上创设的情境,凡是学生被唤醒的曾经感受过、经历过、了解过的东西,都可以拿来作为写作情境。情境只是一个桥梁,它连接的是课堂和生活,生活和文章。

关于情境创设再举个例子:

《献给母亲的歌》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上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我在执教时,首要环节是:情境体验。这是写作的触发点。我从生活中选材,结合母亲节,让学生谈子女对母亲了解多少?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又有多少?在节日里,你为妈妈做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敞开心扉说一说,再静静地听听歌曲《母亲》,动情地读读诗歌《纸船》,学生情感调动起来了,然后再写作。这种情境创设有别于以往常见的游戏情境。也就是说情境创设的范围很广,游戏情境、生活情境、阅读情境等,只要有利于触发学生体验,让学生产生表达欲望,都可以拿来做写作情境。

从随笔写作课,到语文大综合课

我曾经这样概括:平原二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从“三线并行”到“三位一体”。三线并行,即把语文课堂教学分为“随笔写作、常规阅读、自主阅读”三大部分的改革。因为学校场地限制,我们的做法是隔周两节自主阅读课,两节随笔写作课,一改常规阅读教学一统天下的局面。这显然保证了写作和自主阅读教学在语文学科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但如何找准三者的结合点,使三大支撑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语文教学的有效进行,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多年的实践和专家的指导,让我们发现“随笔写作、常规阅读、自主阅读”三者内在的联系就是“读”和 “写”。换句话说:随笔写作从写到读,阅读教学从读到写,而自主阅读则是从读到读,从写到写。于是,我们终于理清了以写作教学为突破口,以读写为内在联系“随笔写作、常规阅读、自主阅读”三位一体的语文教学新思路。

如何实现写作教学、常规阅读、自主阅读三方面读写为内在联系的结合?

以情境写作综合课为例:情境活动——师生同写——展示交流——随读随悟——评改完善——入集结册。在读悟、评改环节,所选的经典作品往往出自常规阅读教材,教师的相机引导点评,往往发挥常规阅读教学的效用。

以常规阅读教学为例:对于常规阅读教学中的重点课文,我们一般上典例拓展课。典例拓展课的基本流程是: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预习,整体感知——展示交流,多边互动——拓展阅读,创作提升,——检测反馈,总结收获。在拓展阅读,创作提升环节,可以实现常规阅读向写作和自主阅读的延伸。我校实施学案导学模式,借学案施行阅读和写作链接,做起来是很方便的。

拓展阅读一般有以下方式:

1.重点课文向自读课文延伸,侧重学习方法的实践。例如,运用《藤野先生》的学习流程和学习方法,自学《我的母亲》。

2.重点课文向课外阅读延伸,侧重于比较赏析和阅读积累。如,学习了都德的《最后一课》,拓展阅读郑振铎的《最后一课》。

3.单元内同类文或知识点整合。如,以人教版八下第一单元课文为例,探讨如何写复杂的记叙文;

以上常规阅读教学的阅读拓展都是为了从读到读,以读促读。

创作提升是指,由阅读教学向写作延伸。从某个角度来看,是把教材文章做为写作情境的一种课。

在常规阅读教学中,进行创作提升常用的方式:

1.赏析文章精彩处——提炼写法——仿写实践。

2.结合内容,改变文体,进行改写。

3.根据文章有价值的留白,进行补写。

4.根据意味深长的结尾,进行续写。

以上常规阅读教学的创作提升都是为了从读到写,以写促读。所以,此时对于写作,一般会提出尊重原文,合理想象的要求。

以自主阅读课为例:

在我们学校,自主阅读一般分三级阅读书目。对课标要求阅读的名著篇目,我们一般实施同阶段师生必读。除必读书目外,还分教师推荐书目和学生自由选读书目。自由选读书目一般采取大范围、自由读的“浸泡式”读法。在三类书目的阅读过程中,一般要求学生做读书摘抄、精彩点评或仿写片段,另外间以有组织的自主阅读交流课或其它读书展评活动。

自主阅读交流课的常见流程是:自主阅读(师生同读)——阅读展示(学生展示阅读收获)——经典共赏(教师引领深入赏析)——随笔写作(以读后感为主)——展示交流。在自主阅读交流课上,读、写结合是实现课堂动静结合、并且让自主阅读有效沉淀的办法。所以一定写。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从读书笔记摘抄到写作教学,从自由阅读到阅读赏析,实现从读到读,从写到写。

关于阅读展示:

既然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所以阅读展示一般以学生自由展示为主。读书时就告诉他,把你发现的精彩处展示给大家。形式自选:可以朗读,可以编演小情景剧,可以讲故事,可以唱歌唱,可以抢答比赛,可以个人展示,可以和小组合作。这是很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我觉得课初三分之一时间可以放手给学生。抢答题让学生出,哪里精彩让学生自由展示,当然老师会提前了解统筹。

关于经典共赏:

尽管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但是有时学生读书只找好玩的读,不见得读得深入。所以,老师的适当干预是必要的。所以经典共赏阶段,侧重老师的启发引导。比如老师补充写作背景,引领学生理解作品主题,或者采取问题引领的方式,引领学生深入思考或者延伸拓展。《名人传》阅读交流课上:1.米开朗琪罗为什么关键时候会逃跑呢?2.托尔斯泰是多么的幸福,为什么他觉得痛苦呢?3.你还知道哪些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你认为新时代英雄还应具备那些品质?你想成为英雄吗?能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我把三位一体课堂称作“语文大综合课”,是想表述: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心里装着宏观的语文学科特点,再着眼微观的语文课堂,才会目标明确,游刃有余。

从单调的批阅形式到多元激励督促

随笔化写作教学改革推进了语文教师作文批阅方式的改革。从最初老师对学生作品的全批细 改,到师生共同参与的典例批改,再到如今的师生同写、同展、同评、同读、同悟、同评比、同发表,形式愈加丰富多彩。

随笔化写作带来了新的作业。我们的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随笔本和精品集。随笔本,内容是生活随笔、课堂随笔和读书笔记,是用来积累素材的。在写作教学过程中,经过读、悟、评、改,“化”成的比较成型的文章写进精品集。精品集的前身是作文本。精品集有名称、有扉页,有目录,有正文和插图,这是用以展示积累成果的。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源于积累,随笔中的半成品和个人精品集的文章都是他们今后写作中最富有生活气息和真实感受的宝贵素材。

一般老师会定期翻阅学生随笔本,了解学生积累的素材,看看学生的修改有没有提升文章质量,帮学生解决修改中遇到的困惑,而在精品集中一般就不过多的指手画脚了。

当然好的作品可以进一步入选班级精品集、学校精品集。走廊的“我手写我心”随笔展台,学校的网站、德州市的《少年文萃》、语文报的全国五星赛场、全国校园文学大赛等,都是学生的展示平台。学校随时举行随笔之星评选,及时张贴获奖或发表喜报,累积量化学生写作成绩,都是很好的激励方式。特别是随笔展台展出的文章,一开始,只有学生看,后来,师生都非常喜欢看。观众越多,学生越写得带劲。多种激励督促方式,使学生的表达欲从偶尔的激动转化为持久的兴奋,我们语文老师就可以坐收长久的功效了。

从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到教研机制的逐步完善

任何一个学科的课改都离不开学校管理行为的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促进了学校教研机制的完善。几年来,我校一直把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纳入课题研究,目的是:让课改多一项推动力。

2009年,我校在推动语文课改的同时,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的十一五课题研究——“自主阅读和随笔写作的实践与应用”。并相继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随笔化写作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以写带读的‘表现本位’教学体系构建研究”,德州市十二五重点课题“三位一体语文新课堂建设”研究。事实证明:语文课题研究工作为我校课题研究开了一个好头,推动了教研机制的逐步完善。

1.课题研究能营造研究氛围,促进研究机制的完善,避免了课改过程有认识,无保障。

2.课题研究能促进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接轨,避免了只有想法或者只有做法的弊端。

3.课题研究注重反思总结,可以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避免了有实践,无提升。

4.课题研究有利于发挥对其他学科工作的带动作用。避免了有课改,无推广。

当然,除了利用课题研究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学校还采取了其它相关措施。比如,从课程表的安排到阅览室的布置,到教学常规的检查,都得在原来基础上做了调整和改革。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也是语文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学校怎么检查语文教师的作文批阅工作的?在我们学校,一般检查随笔本上学生有没有修改,修改是不是有效,学生评价是不是中肯。对于 无效的修改和不恰当的评价,老师有没有必要的指点。一般不要求老师从旁批到眉批,精批细改,也允许老师借一些随笔展评活动、读书交流活动、征文演讲活动等来呈现作业批改的效果。

再如,学校或教研组听语文课,不只听常规阅读课或复习课、讲评课,也听随笔写作课、听自主阅读交流课等。

写作课是快乐真实、有成就的课。

学生玩得高兴,写得畅快,展得得意,读中有悟,评改用心,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写作热情和水平。写作课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许多学生能在20分钟内,写出近600字的文章,而且文从字顺,亮点频出,显然比课改前的效率高出许多。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陆续开展。特别是读书汇报、精品展评、升旗演讲、征文比赛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平原二中“初夏的味道”、“冬雪情”征文及朗诵比赛活动,获得了前来参观的兄弟学校和家长们的广泛好评。师生精品集《行思录》、《飞鸟的痕迹》、《静听花开》、《摇曳的风铃》、《每一朵花》也一次次赢得大家欣赏的目光。在《语文报》、语言文字运用管理司等组织的全国语文学习能力比赛、全国中小学作文大赛中,我校学生获奖人次逐年增多。

同时,写作教学改革在全校引发了写真话、做真人的思考,学生在兴味盎然的教学中实现了言语归真和言语人格的重塑。更重要的是随笔化写作实现了写、读、评、改一体化,提高了作文教学效率,实现了写得愉快、教得轻松、考得满意的理想目标。解决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低效、教师批改疲劳不堪、劳而无功甚至负效的问题。

愉悦是心情互动的结果。不只学生高兴,老师上课也高兴,甚至听课的老师也特热别喜欢听随笔写作课。如今,快乐课堂建设已成为我校幸福教育的一部分。对于教师成长,随笔化写作更是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如今,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参加过县级以上观摩课的占三分之二。学校老师多次在河北、天津、北京、上海、沈阳参与全国中小学科研兴校或“语文生态系统建设”方面的经验交流或执教观摩课。2010年,由我主编,我校老师参编了语文社出版的九年级下册随笔写作教材。

如今,平原二中的随笔化写作教学改革经验在全县中小学推行,得到了省、市教科所的关注和肯定。2010年11月和2012年5月,我校和县教育局两次联合承办了由中国教育学会“名师”课题组、中国教育报刊社新闻研究中心、“随笔化写作理论研究与实践”课题组主办的“全国中小学随笔化写作成果推广会”,被确定为“全国中小学随笔化写作教学师资培训基地”,“随笔化写作课程研究示范基地”,“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基地”。其事迹发表于《考试》、《语文报》《当代教育界》、《科学发展观巡礼》等杂志上。2011年,中国教师报记者及特色品牌学校共同体建设评委团前来我校调研,给予我校很高评价。山东省教育厅的领导来我校督导工作时给我们的评价是:平原二中积极进取的管理思路,全体教师热心科研的精神状态,短时间内在课题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令人赞赏,希望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更深入、更广泛、更典型的的开展下去,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我们也自信:平原二中以写作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所带动的如火如荼的学科特色建设工作,必将成为学校探索成功之路的不竭动力,必将为学校各项工作进入全面健康发展的轨道谱写华美篇章!

第三篇:随笔化写作教学案例

随笔不厌千回改,点石成金方是真

——我的一堂随笔成文课

2009年山东省高考作文要求以“见证”为题,见到这个题目,我忽然心中一动,想到了端午节放假期间很多同学的随笔。同学们写了故乡的风物,或小山,或小河,或老屋,或枣林„„写出了故乡几十年来的风雨变迁,表现了对家园的眷恋热爱之情。我想,这类随笔完全可以应用到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中。于是,我设计了一堂随笔成文课:随笔不厌千回改,点石成金方是真。

我首先由今年山东卷的高考作文题目导入本课,然后要求大家根据考场作文的要求,从前段时间的假期随笔中搜寻、选取合适的随笔,以应用到这个作文题目中。同学们有的沉思,有的拿出自己的随笔集子翻阅着。几分钟之后陈星旺同学首先出示了他的一篇名为《老房子》的心情随笔,以其中一段为例: 一座不高的平房,两扇黑色的门板无力的站在那里。那种木格的窗户已不多见,糊窗的白纸似乎早就破了,被主人用塑料布在里面给钉上了。窗里面贴了一幅剪纸,在我们村里,剪纸更不多见,那剪纸的红色已经褪得差不多,可见贴在里面的年头不短了。院子里,一棵很粗的枣树,树皮发黑,皴裂得很厉害,树下全是草,这让我想到了陶渊明的“三径就荒”。疑心陶渊明是否就住在里面,或引觞自酌或矫首遐观。再看周围,我发现这间老房子与周围极不和谐,四周都是高高的院墙围绕起来的高大敞亮的砖瓦房。看着老房,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伤感。再看看砖瓦房,墙上粉刷着“走小康之路,除陈规陋习”的标语,我的心似乎又敞亮起来。

陈星旺同学认为他的随笔适用于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那么该如何使之契合这个题目呢?我提出这个问题后,同学们先是沉思,然后窃窃私语,最后竞相发言。我对同学们的发言整合了一下,选取合适的随笔之后,将随笔化成考场作文离不开以下两点: 首先要从立意上考虑,要围绕文章的中心对随笔进行取舍、增删.老屋见证了什么?表现了什么主题?这些需要增;而对陶渊明的描述尽可删去,因为这些描述与主题无关。

其次,要对语言进行润色修饰。比如“糊窗的白纸似乎早就破了,被主人用塑料布在里面给钉上了”就是个病句。再比如根据文章主旨对文中标语的修改。还有一些语句也需要斟酌加工。

经过同学们的修改,一段切合话题、立意明确、语言流畅的文字展现在同学们面前: 一座矮矮的平房,两扇黑色的门板无声的立在那里。窗户被主人用塑料布在里面给钉上了。那种木格的窗棱已不多见,糊窗的白纸早就破了,里面贴了一幅剪纸,千树万朵的梅花,一对相向而鸣的喜鹊,中间大大的喜字,都让我想到了久远。那剪纸的红色已经褪得差不多,可见贴在里面的年头不短了。院子里,一棵很粗的枣树,树皮发黑,皴裂得很厉害,树下全是草,这让我想到了陶渊明的“三径就荒”。再看周围,我发现这间老房子与周围极不和谐,它的左邻右舍都是高高的院墙围绕起来的高大敞亮的砖瓦房。而它,就像垂暮的老人,勉强支撑着行将坍圮的躯体。想到它不久就会轰然倒塌,化作新房的地基,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伤感。这老房,见证了村子里祖辈人的辛酸苦楚,目睹了父辈人的苦苦挣扎,眼见了一个新时代新农村日新月异的发展,眼见了柏油路砖瓦房楼房在它的前后左右雨后春笋般崛起„„我不由再次环顾老房,它那即将坍塌的院墙上粉刷着一条“破旧立新建新村,带领村民奔小康”的标语,是啊,新的终会代替旧的,富裕终会代替贫穷,想到这,我的心似乎又敞亮起来。

这时,同学们踊跃起来。郭庆临的随笔《一种纪念》,稍事修改,文中村口的石碑变成了村子几十年风雨变迁的见证;孙敏的随笔《家乡的冬枣林》,则见证了冬枣这一人间仙果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刘金芳笔下的《故乡的小河》, 原是一篇充满感情的心情随笔,经过

修改, 抛弃人的视角,通过一条小河的自述,见证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见证了河水由清澈到污浊的改变及其给带当地农民的太多痛楚;特别是陈鹏飞的《哥哥的婚礼》,三十六辆电动车见证了一场浪漫的婚礼,而这场文明时尚的婚礼又见证了新时代人们新的精神风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看到这么多的随笔在同学们的笔下转化成了一段段一篇篇考场作文,我不由得 “心花怒放”。我顺势启发同学们,考场作文其实完全可以不像同学们感觉的那样枯燥无味,平日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变成考场上生动的文字,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所以,同学们要养成多练笔的习惯,建设自己的写作粮仓。这堂课将近结束时,我要求大家对手中的随笔再次修改,变成高考同题作文《见证》。课下,翻阅同学们交上来的作文,不少同学带给了我一份惊喜, 仅以赵孟可同学由随笔《家乡的徒骇河》修改而成的一篇作文中的一段话为例: 荡漾的海水,摇曳的芦苇,见证了抗战时期抵御倭寇的滚滚风云、熊熊战火,见证了一幕幕悲壮的人间话剧,见证了徒骇河两岸的百姓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同仇敌忾、前赴后继的英勇不屈。在海水奔流千年的古河道里,在一望无际、杂草丛生的芦苇荡里,在飘扬成漫天飞雪的的苇花里,船只载着粮食,载着伤病员,载着枪支弹药,载着中国人民必胜的希望,向黎明驶去„„徒骇河岸的硝烟炮火早已消逝在历史的彼岸,那茂密的芦苇荡却依旧在如血的夕阳下铺展的浩浩荡荡, 岁月虽逝风云尽,河水依旧照旧影。故乡的徒骇河, 成为历史不朽的见证。

我想,在随笔与考场作文之间搭一座桥也许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当然,这座桥的搭建也需要老师长期不懈的工作。学生乐意写随笔,不吐不快;愿意写作文,一展才情;并且随笔即作文,作文即随笔,这样的境界,才是我们追求的。

案例评析

这堂课我自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感兴趣,也修改出了比较成功的高考同题作文.我分析了一下其中的原因,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学生有“米”可炊,而且是自己粮仓里的“米”。此处的“米”即指学生的随笔。人人都有写作的潜能,就如同人人都有说话的潜能一样。而随笔,恰恰发挥出了学生的这种潜能。随笔化写作的特点就在于一个“随”字——随心所欲。想说就说,想写就写,在内容上、形式上不受任何局限。学生的随笔,文字未必多么优美,立意未必多么深刻,但是说的却是真话,写的却是真情。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文字,是对生活的真实记录,是对人生的点滴感受。是源头活水。恰所谓“我口说我话”“我手写我心”, 随笔不是靠“挤牙膏”挤出来的,不是靠“假大空”编出来的。随笔化写作不是单纯为了考试和分数,而是超越了世俗的实用需求,变成自己生活的一种自发的需要和自觉的追求。通过随笔,学生品尝到了写作的乐趣,充分地表现出自我,彰显了个性。引来了源头的“活水”,找到了“下锅的好米”,便可做出香喷喷的饭,修改出率真自然的考场作文。

其次,这节课考场佳作的产生离不开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任何一篇文章,特别是学生的随笔,都大有可改之处。要么在立意上,要么在详略上,要么在构思上等等。“善作不如善改”是古人作文的经验之谈。课堂上,我有序的指导同学们对自己的随笔进行修改。我首先要求大家搜寻合适的随笔,所谓合适,即可适用于考场作文话题或题目的;然后根据立意取舍增删;最后再在语言上润色修饰。当同学们看到自己的随笔经过认真修改变成了一段段一篇篇或立意鲜明或构思新巧或文采斐然的考场佳作时,大家的创作热情被点燃了,写作兴趣被激发了:原来我也能写这么好!如果说随笔是“写得出”的话,那么由随笔化成的考场作文就是“写得好”了,从而完成了一个飞跃。所以说,修改这个环节

在这堂课上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平时要指导学生养成改文章的好习惯,唯有如此,才可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再者,对学生尊重与赞美,我认为这也是写作课包括本堂课成功的原因之一。我在写作课上多说好话,善于肯定,乐于赞美。以此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才情,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品尝言语创作的乐趣。比如我夸奖《哥哥的婚礼》视角独特,我表扬《故乡的小河》有忧民意识,赞叹《家乡的冬枣林》描写生动。越是作文基础不好的学生,我的表扬越是真心实意、大张旗鼓。在平时对随笔的批阅过程中,我也常常会给学生留下或是一段鼓励性很强的评语,或是几句肯定、称颂的 “溢美之词”。学生的随笔是随心所欲的,有时他们会向你倾吐秘密,有时也会发发牢骚甚至持有偏激错误的看法,这种情况下更要尊重学生,引导学生。

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很令人头疼的了。不管是选材谋篇还是其他方面的写作指导,我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无效教学。也就是说,老师的讲评所起作用不大。比如选材,不管老师讲的如何天花乱坠,可学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比如谋篇,给学生讲如何思路清晰,或并列,或递进,或符合逻辑……可收效甚微。这种情况下,我试着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展开了随笔化写作教学,让学生有米可炊,而且是自己粮仓里的“米”。此处的“米”即指学生的随笔。人人都有写作的潜能,就如同人人都有说话的潜能一样。而随笔,恰恰发挥出了学生的这种潜能。随笔化写作的特点就在于一个“随”字——随心所欲。想说就说,想写就写,在内容上、形式上不受任何局限。学生的随笔,文字未必多么优美,立意未必多么深刻,但是说的却是真话,写的却是真情。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文字,是对生活的真实记录,是对人生的点滴感受。是源头活水。恰所谓“我口说我话”“我手写我心”, 随笔不是靠“挤牙膏”挤出来的,不是靠“假大空”编出来的。随笔化写作不是单纯为了考试和分数,而是超越了世俗的实用需求,变成自己生活的一种自发的需要和自觉的追求。通过随笔,学生品尝到了写作的乐趣,充分地表现出自我,彰显了个性。引来了源头的“活水”,找到了“下锅的好米”,便可做出香喷喷的饭,修改出率真自然的考场作文。

二任何一篇文章,特别是学生的随笔,都大有可改之处。要么在立意上,要么在详略上,要么在构思上等等。“善作不如善改”是古人作文的经验之谈。课堂上,我有序的指导同学们对自己的随笔进行修改。我首先要求大家搜寻合适的随笔,所谓合适,即可适用于考场作文话题或题目的;然后根据立意取舍增删;最后再在语言上润色修饰。当同学们看到自己的随笔经过认真修改变成了一段段一篇篇或立意鲜明或构思新巧或文采斐然的考场佳作时,大家的创作热情被点燃了,写作兴趣被激发了:原来我也能写这么好!如果说随笔是“写得出”的话,那么由随笔化成的考场作文就是“写得好”了,从而完成了一个飞跃。所以说,平时要

指导学生养成改文章的好习惯,唯有如此,才可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第四篇:关于随笔化写作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关于随笔化写作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高二开学伊始,我在我所执教的班级进行了随笔化写作教学训练,我自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对这种写作方式比较感兴趣,也修改出了比较成功的高考同题作文.我分析了一下其中的原因,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学生有“米”可炊,而且是自己粮仓里的“米”。此处的“米”即指学生的随笔。人人都有写作的潜能,就如同人人都有说话的潜能一样。而随笔,恰恰发挥出了学生的这种潜能。随笔化写作的特点就在于一个“随”字——随心所欲。想说就说,想写就写,在内容上、形式上不受任何局限。学生的随笔,文字未必多么优美,立意未必多么深刻,但是说的却是真话,写的却是真情。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文字,是对生活的真实记录,是对人生的点滴感受。是源头活水。恰所谓“我口说我话”“我手写我心”, 随笔不是靠“挤牙膏”挤出来的,不是靠“假大空”编出来的。随笔化写作不是单纯为了考试和分数,而是超越了世俗的实用需求,变成自己生活的一种自发的需要和自觉的追求。通过随笔,学生品尝到了写作的乐趣,充分地表现出自我,彰显了个性。引来了源头的“活水”,找到了“下锅的好米”,便可做出香喷喷的饭,修改出率真自然的考场作文。

其次,考场佳作的产生离不开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任何一篇文章,特别是学生的随笔,都大有可改之处。要么在立意上,要么在详略上,要么在构思上等等。“善作不如善改”是古人作文的经验之谈。课堂上,我有序的指导同学们对自己的随笔进行修改。我首先要求大家搜寻合适的随笔,所谓合适,即可适用于考场作文话题或题目的;然后根据立意取舍增删;最后再在语言上润色修饰。当同学们看到自己的随笔经过认真修改变成了一段段一篇篇或立意鲜明或构思新巧或文采斐然的考场佳作时,大家的创作热情被点燃了,写作兴趣被激发了:原来我也能写这么好!如果说随笔是“写得出”的话,那么由随笔化成的考场作文就是“写得好”了,从而完成了一个飞跃。所以说,修改这个环节在这堂课上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平时要指导学生养成改文章的好习惯,唯有如此,才可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再者,对学生尊重与赞美,我认为这也是写作课成功的原因之一。我在写作课上多说好话,善于肯定,乐于赞美。以此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才情,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品尝言语创作的乐趣。比如我夸奖甲同学《哥哥的婚礼》视角独特,我表扬乙同学《故乡的小河》有忧民意识,赞叹丙同学《家乡的冬枣林》描写生动。越是作文基础不好的学生,我的表扬越是真心实意、大张旗鼓。在平时对随笔的批阅过程中,我也常常会给学生留下或是一段鼓励性很强的评语,或是几句肯定、称颂的 “溢美之词”。学生的随笔是随心所欲的,有时他们会向你倾吐秘密,有时也会发发牢骚甚至持有偏激错误的看法,这种情况下更要尊重学生,引导学生。

第五篇:随笔化写作教学体系介绍

随笔化写作教学体系简介

(成浩)

随笔化写作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颠覆,是一种全新的作文教学体系。其新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1、新内涵

随笔化写作是一种以随笔为主要写作方式的生命化写作教学体系。在这里,随手下笔而成的文字都叫“随笔”。它顺应人的言语生命生长规律,以激发写作兴趣、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丰富和发展言语生命、培养健全的言语人格为目标,以“表现存在本位”为基本理念,以随时随地、随形随意的日记随笔为日常写作方式,以情境随笔课、读书随笔课、随笔展示课、随笔读悟课、随笔评议课、随笔成文课为主要课型,以读、评、改、展为促进手段,以顺应、养护、培植、激励、磨砺为基本原则,以“言语生命动力学”为理论基础,先写后导,先写后读,为写择读,以写促读,读中自悟,读写互动,在日常随意写作和课堂有序修改的有机结合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人的写作潜能,实现真切、自信、个性、畅快的表达。

2、新理念

随笔化写作是一种回归本真走向简单的生命化写作。所谓“本”,是以人的言语生命为本。言语的生命性、社会性是语文的本质属性,自然、本色、生成,是言语生命的底色、亮色和特色。所谓“真”,是真实、真切、真诚、率真。排除虚假,摒弃教条,拒绝僵化,让写真话、做真人成为一种运动、时尚和自觉,让健康的语文教育推进诚信文明社会建设。所谓“简单”,就是遵循言语生命的成长规律,以日记随笔为基本写作方式,教学实践着力于顺应、养护、培植、唤醒、激励和磨砺。只要想做,人人做得到,只要用心做,人人做得好,只要坚持做,人人活得好。

3、新目标

中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总目标是:为生命的美丽而作——激发写作兴趣,养成良好写作习惯,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丰富和发展言语生命,培养健全的言语人格。小、初、高三个学段目标各有侧重。小学:“真”、“情”、“趣”、“多”。初中:写得出、写得顺、写得好。换言之,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文。高中:高一,诗意地栖居。多角度观察生活,丰富体验,真情表达,发展形象思维,实现

言语归真,言之有体,提高记叙、描写、抒情等基本能力。高二,理性的思维。多角度认识事物,透过现象看本质。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发展逻辑思维,发展理性思考能力,提高议论表达能力。高三,智慧人生。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切实提高命题写作的能力。

4、新课型

作为一种生态语文新体系,我们设置了四种基本课型:浸泡习得课,随笔写作课,经典吞咽课,对话体验课。其中随笔化写作课又分为六种课型:

情境随笔课,重在活动体验。课堂结构为:参与贴近生活的情境活动,随即动手下笔。

读书随笔课,重在读书积累和感悟。常用形式是读读记记,读读议议。适时开展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可促进读写落实,增强读悟效果。

随笔展示课,重在展示激励。分小组内展示和班内展示两个层面。班内展示的同学都要站到前台。

随笔读悟课,重在读中自悟。这种课是以写带读,常用形式是“一写三读”:学生完成随笔后,读一读同伴的随笔,再读师长的作品,再读经典文章,形成有梯度的比较阅读。

随笔评议课,重在读评交流。常用形式是“一写三评”:个人自评,小组互评,班内师生共评。

随笔成文课,重在修改加工。在前面几种课型基础上动笔修改,改好的文章誊抄进作品集。

5、新作业

主要有两种作业,一是随笔本,包括生活随笔和读书笔记。二是作品集。作品集的前身是作文本,本子的前面留出扉页和目录,扉页上是学生关于随笔写作的个性心语或格言警句。学生将修改后的文章誊抄进作品集,把文章题目依次写在目录页上。学生可以给作品集取名,可以按个人兴趣爱好对作品集配图修饰点缀。随笔本是用来积累素材的,作品集是用以展示成果的。

6、新思路

从具体操作层面上说,是先写后导,先写后读,以写带读,为写择读,写读互动。从中小学写作教学整体上说,是激发兴趣,培养情感,指导方法,养成习惯,自主发展。

7、新原则

以顺应养护为主,以指导磨砺为辅。每个学生都有其内在的独特的言语表达方式和固有的表达欲望,只不过受到了压抑,因而不敢表达,不愿表达,天长日久,能力退化,变成不能表达。随笔化写作教学就是用“激励”的原则,先把学生的言语表达的潜能激发出来,让学生敢于表达,勤于表达,乐于表达,下笔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不再靠编造、抄袭、应付来作文,当学生有了写作的根基,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指导,可以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8、新角色

语文老师要学会做“媒婆”,要善于把学生和写作对象撮合成一对热恋中的情人;语文老师要学会腌咸菜,要把学生放在书籍的咸菜缸里使其浸泡习得;语文老师要向美术老师学习,如罗庸先生所说,“应采取图画一课的教法,教学生多写生,多作小幅素描,如杂感短札之类,无所为而为”。

9、新举措

随笔化写作改变了传统作文教学的走向,实施过程中总能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新问题,从对这些问题认识的分歧和不同的操作方式中,亦可看出随笔化写作的一些特点。

第一,课型处理不单一。有人听了一节情境随笔课,或是进行了一次随笔情境的尝试,就以为把握了随笔化写作教学的全部要义。这是一个误区。在随笔化写作教学的六种课型中,情境随笔课是一种提供写作前提的基础课,是为激活学生思维、使其有米下锅做准备的。其后的四种课型则是它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的写作动机得以进一步强化和巩固,使写作评改落到实处。整体处理好几种课型的关系,可以避免学生对情境活动的依赖。

第二,偶尔的激动转化为持久的兴奋。情境随笔课可以让师生振奋,产生不吐不快的冲动,如果偶尔为之,则不过是短暂的激动而已,不会有持久的动力。因此,将课上的激动转化成有形的文字,再通过展示、发表等多种激励形式,使其言说表达欲得以持久。

第三,随笔、作文不是两张皮。每个语文老师都曾让学生写过日记或随笔,也都在布置学生写作文。但随笔归随笔,作文归作文,两者互不相干,是两张皮。而在随笔化写作教学中,一个“化”字,则使二者有了内在联系:一是日常写作随笔化,二是经过读、评、改,使随笔“化成”文章,这样就使写作教学中的两个要素得到了有效的整合。

第四,先整体建构再修饰加工。就像盖大楼,先打地基,建主体,而后再逐层进行装修。如果不是按这种程序,则会走到作文教学的老路上去:每一次作文教学活动,都要求学生讲求章法,追求完美。这无异于每盖完一层楼就进行一次内外装,其效率与效果可想而知。

第五,以先写后导为主,先导后写为辅。“先写”意味着“放”,是对言语生命野性的“牧养”;“后导”意味着“收”,是对学生某方面写作能力的回拢与强化。先放后收,益于发散,实现言语生命的多姿多彩。这样做并不是完全排斥作前指导,而是在了解学生随笔写作基础上,适时进行必要的引导点拨,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以提高写作教学效率。

第六,重动机激励,轻技巧指导。多年来老师们习惯于技巧方法的指导,已经烂熟于心,轻车熟路,尽管实际上是没用或用处不大。表现、表达是人的本能,人人都有言语表达的天赋和欲求,教师能做而该做的,是顺应其表现,激发其动机,释放其潜能。也就是情动而辞发。千方百计让学生动心、动情、动笔,这才是应该着力的地方。

第七,重素材加工与作品欣赏。这是随笔化写作与传统作文教学不同之处。随笔化写作讲究激动时下笔,冷静时修改。激动时所下之笔往往不太讲究章法,此后的修改加工则必然成为重要的环节。有了对随笔原始素材的评改功夫,进入作文本的文章相对学生前期随笔来讲就是成品,就是一个可供人欣赏的作品成果,教师可以不必再去精批细改。

第八,讲究优良方法的融合。随笔化写作是一棵生命之树,她植根于广袤的生命原野,吸收来自多方的营养。观察日记,体验作文,快乐作文,生态作文,种种形式与方法均可兼收并蓄,为我所用。

第九,随笔化写作是生态语文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有生命,可发展。它有七个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的组成部分。其中,“随笔写作”、“绿色阅读”是系统的核心,“智慧课堂”则将阅读与写作有机地贯通起来,“综合活动”使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得到了丰富与拓展,“科学评价”为师生发展把握了正确方向,“开放备课”成为了搞好系统建设的前提和保障,“校本研修”为系统建设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如果将写作教学置身于这个系统中,其整体功能便会大于个体功能之和。

第十,树立小、初、高写作教学序列化的思想。从“教”的角度看,多年来写作教

学的最大问题就是随意无序。不光写作课内容安排随意,三个学段之间更是各行其道,互不关联,本来是高中才需做的内容在小学便开始求全责备,而许多基础性工作则到了高中却要恶补或重复。言语的发展有自身的规律,与人年龄、身心的成长密切相关。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言语动力学原理,小学阶段要重视言语生命的顺应、尊重和养护,使其乐说易写;初中段则要侧重言语表现动机的激励与巩固,使其乐写能写;高中段则重视其情感的丰富与思维的深度,使其要写会写。只有重视了中小学写作教学的整体和系统,才会产生教学的高效益。

当然,确立中小学写作教学序列化的思想,并不意味着各学段不能独立地实施随笔化写作教学。这是由母语环境和人的言语天赋决定的。顺应言语天性,激发和释放言语潜能,在哪个阶段都是适合的。

10、新效果

随笔化写作探索起步于1998年,正式作为课题研究开始于2003年。先是在山东省邹平县各初中尝试,既而影响拓展至全国十多个省市的小学和高中,百万师生从中受益。实践证明,随笔化写作可以有效解决作文教学中的以下棘手问题:

1、解决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问题,实现写得愉快、教得轻松、考得满意的理想目标,实现生命写作与生存写作的双赢。所有实验学校在此方面都有显著的效果体现。

2、解决虚假作文和僵化作文的问题,让学生言语归真,实现言语人格的重塑。“情境随笔课”让学生心动手动,师生喜闻乐见的率真流淌的日记随笔成为常态作业。随笔化写作自发掀起了一场写真话做真人运动。

3、解决情感态度冷漠问题,使学生亲近母语,喜欢作文。新起步实验的老师可以通过一节随笔作文课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老师,三节课后常听到学生对老师的问候语“老师,什么时候再上作文啊?”一个学期内写日记随笔如同吃饭说话一样成为需要和习惯。

4、解决写作教学无教材,教师教学随意无序的问题,使写作教学走向科学高效。小、初、高一体化的20册《随笔化写作》教材,是生命写作理念的外显,是学案与教案的载体,既可“循序渐进”又能“查缺补漏”,使科学系统与灵活机动统一在一起,伴随师生到达丰盈生命、精彩人生的彼岸。

5、解决教师批改作文疲劳不堪、劳而无功的问题,实现写、读、评、改一体化,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促进专业成长。“随笔成文”等新课型的设置与新作业的处理,促使学校对语文作业的常规管理更趋科学、实用、人性化,在学生乐于互评自改的同时,解放了教师,成就了教师。

6、解决学生写作素养得不到提高的问题,激发和释放每个学生的写作潜能,使学生的言语生命得以健康成长,写作表达水平得到最大可能的提高。几乎在每个实验班上都能看到学生兴奋而忘我的写作投入,人人都可以亲历或目睹一个个“丑小鸭”是如何变成“白天鹅”的。

7、解决教研低效问题,形成科学完备的科研运行机制,为改革提供持久动力,为其它学科提供经验借鉴,为学校发展提供推动力。“校本研究专题化”以“专题研究”统领“行动研究”和“叙事研究”,使实验学校语文组教科研活动科学而有序,组组成为科研的典范和带动力量。

下载随笔化写作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随笔化写作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随笔化写作课教学设计

    随笔化写作课教学设计 课题:画兔点睛 教学设想: 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同时也是学生的困难,学生写起来无话,教师教起来繁琐,学生的写作不能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无病呻吟,教师......

    随笔化作文

    画鼻子游戏中的快乐 适用年级:6年级 活动主题:画鼻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游戏的快乐,并在游戏中学会作文,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2·让学生学会观察,培养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随笔化作文

    小学随笔化作文听课心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动笔。作文是学生人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

    随笔化作文

    龟兔赛跑》作文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好动贪玩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抓住这一特征适当把游戏引进作文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写,在写中玩,减少对作文的恐惧感,让学生喜欢作文。 教学重难点:......

    随笔化作文

    一 点豆豆 今天,我终于体会到了教师的快乐。 在下午最后一节课,我告诉同学们要一起玩个游戏。霎时,班内像炸了锅一样,欢呼雀跃。我明白,他们都是天真爱玩的孩子,在此举动上,我就知......

    随笔化作文

    随笔化作文教学 ——画鼻子活动的作文习作 七贤中学 李芸画鼻子游戏中的快乐 适用年级:七年级 活动主题:画鼻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游戏的快乐,并在游戏中学会作文,激发学......

    小南河小学随笔化写作工作总结

    天津市西青区小南河小学随笔化写作工作总结刘金丽 2012.7.天津市西青区小南河小学随笔化写作工作总结 刘金丽 随笔化写作的课题研究给我校的语文教学带来了一次教学上的革命......

    随笔化作文有感

    听“随笔化作文”课有感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多年来,写作文仍然是学生甚为“怵头”的事情,写作教学也一直为语文教师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