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活化思想品德教学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活化思想品德教学
辽源市第十七中学 姜波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由开始时在优质课、示范课上的“表演”,正式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迈进。
在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中,倡导新理念、新思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冲破传统的教学框架,改变了思想品德课上始终演泽着语言说教的教学模式,把道德行为与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化成一幅幅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生动画面展现在课堂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兴趣、思维。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偏重灌输,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被动地学习,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迅猛发展的挑战。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更新教育观念,就要借助信息技术平台,活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现自主性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从而真正达到思品内化的目的,确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的优势
1、生动激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兴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动为主动。现代信息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集于一体,有助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有助于
提高教学效率。
2、调动多种感官,发挥主体作用。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即光听讲没有实感。由于学生处世甚浅,其思想品德的可塑性,模仿性较强,所以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把无声的文字情境,转化为生动可感的具体情境,化虚为实,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如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种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知识,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改变了传统教学结构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满堂灌”的状况,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巧设问题练习,减轻精神负担。
传统教学中的问题练习和教学评价的形式比较单一。要么是师生之间一对一的问答,要么是教师分析难题,学生听讲。学生回答问题时难免紧张,担心遇到答错题的尴尬。引入信息技术后,课堂就有了生命的活力。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课件中制作带有动画效果的习题,例如插入一些声音。当学生答对时就给予表扬“你真行”、“真棒”;当学生答错时就给以鼓励“继续努力吧”,通过人机对话,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快乐地获取知识。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文本、漫画或简单动画,请学生出金点子。对于学生来说,出主意、想办法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要比把这个困难假设在自己身上更易于接受,而事实上帮别人就等于帮自己,但是帮别人会让他们产生一
种成就感,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千方百计地想办法,为学生的“标新立异”提供了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扩充信息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综合各种媒体的功能,传递大容量的信息,为教师拓展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丰富教学的内涵和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现实的条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只靠课本的内容的讲解是完全不够的,教师必须作适当的补充,现代教学技术就能速度快,效率高的完成这一任务。
二、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中学思想品德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其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中学生正确政治方向的确立和良好品德的形成,关系到中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而多媒体教学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形势要求,能够更直接更现实地呈献情境,让学生能够看到实际发生的人和事,能更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空洞的政治说教为现身说法现实呈献为背景,这样学生能更好地去领悟去感受,对强化学生思想意识,提高认识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学过程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1、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因此,培养学生兴趣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特别是思想品德教学,激发兴趣可得事半功倍之效,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的只是图片和文字,如果在教学中把图片,音乐,动画结合起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说,教学《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这一框时,可以播放动物在野外自由生活的画面,唤起学生的注意,在课堂气氛活跃时,播放动物为大自然增添美丽颜色和无限生机的图画或影像,以及动物为人类带来益处的片断,学生的印象深刻,从心里认同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珍贵动物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从而增进保护动物的情感。让学生在体验中明理,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再如,学生对“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缺乏感性认识,我编辑了“汶川大地震后救援活动”的录像资料,展示广大军民的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风采,体现了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 “身边的诱惑”这一课的学习中,通过大屏幕展示一组漫画:某少年从看不健康书刊开始,发展为打架斗殴、持刀抢劫,最终落入法网。学生看后可以领悟其中蕴涵的道理:许多违法犯罪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青少年要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这样形象化、具体化把具体事例呈献在学生面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
2、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关键,是要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影响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两者关系达到和谐统一,其中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应当是在主体意识支配下的自觉行动。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特有的形象逼真的画面,富有情感的声音,再加上教师适时的恰当讲解,能充分借助视听优势,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不断探求,并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地球的叹息》时,我给学生搜集了许多资料图片和事例材料,让学生去了解、体会,学生在这种形式下通过了解和体会各种情景材料,质疑旧观点,提出新观点,使已有知识和新生知识逐步融会贯通,思维能力得到了增强。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3、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思想品德课理论性强,也比较抽象,单凭课堂上教师讲,很难达到教学效果。而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能够把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易于学生接受;同时借助多媒体传递信息,可以节约教师讲解、板书、做图的时间,大大增加单位时间内的有效信息量,使学生能在同样多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功效。
例如:在学习“小康家园”这一课时,单凭教师讲“这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这一理论观点,学生很难理解和接受。这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可以用图片,文字资料,数据等展示给学生,并做出前后对比这样可以使教学内容由间接变直接,由抽象变具体,由枯燥变有趣,有助于学生记忆,理解知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增大课堂容量,从而提高教学功效。而传统的教学法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是不可能的。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理解能力,从而节省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参加课外活动,有更多的时间去自由发挥,做他们自己 爱做的事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生动有趣的画面,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激活学生思维,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有没有遇到过那样的事情。如果遇到了这种事情应该如怎么办? 例如:讲《生命之源》这一部分时,围绕教学目的,创设情境,把画面放大.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在学生共同互动,共同分析问题的途中,让学生探究矛盾,寻觅新的解决途径,进而形成对知识吸收的过程变为一个充满理性思维的知识解决问题的高级学习过程。通过多媒体展示水在工农业、渔业、医疗事业、科技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展示生活中节约用水和浪费水的对比的小镜头,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水的作用之大,有的还联想到了家里断水后的诸多不便。因为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感触特深,思维特活跃。除了书本上讲到的节约用的方法外,学生能提出许多好的建议,有的说,今后再也不玩水了;有的说,可以利用淘米水浇花„„这样的教学真正做到了学生思维空间的开
放,增强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以其显著的优势为素质教育拓宽了新的天地,它以声、形、色等表现形式刺激感官,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从而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形成兴奋的优势中心,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为培养学生素质创造条件。同时,它通过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等多种表现手法,调动一切非智力因素参与教学,帮助学生更真实、生动、具体、形象地感知、理解教材,启迪学生的思维。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电教媒体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将会更多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为常规教学开辟更广阔的前景,但如何实现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从而能更加有效地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有待于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第二篇: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
1、教学生会“说”
大家知道,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要说就要去想。课堂上抓住要学生尽量多说这一环,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细心看。从“说”这一点来突破,就得让学生在数学课练说,从近十多天的练习来看,还是有效果的(尽管爱说的孩子现在发展还不到一半,还是有信心的)。
在课堂上,我着力让学生习惯于“说想法”,说想法就是说思路,说思维的过程。课上要给每个学生说自己想法的机会,可以个人独自小声说,同桌之间练习说,四人小组互相说,等等。这样训练,学生就会习惯于说想法。说想法的过程就是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通过说想法,培养了学生语言的条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
在说想法的过程中,要训练学生使用数学语言。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后,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出来,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的训练主要用在个体展示上,不管抽谁,只要上来大胆地讲,讲得对与错,都要给予鼓励和表扬。通过表扬树立榜样,带动大家敢想敢说。比如:在看图观察时,老师让学生说说图中几只蝴蝶为一份时(图中是五个蝴蝶被一个圆圈在一起),爱说笑的邵静说:五只蝴蝶在一起飞走了,其他有学生在笑,我很认真说:“她说得好,每次5只蝴蝶一起飞,要飞几次?”通过的这样的鼓励,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勇于去想、去说。
2、利用教材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之处理问题办法的掌握的培养
信息技术四年级第2课,是该年级初上信息技术课的第二节课。老师在引导学生预习时,提出一个问题:大家对计算机比较熟悉,谁能说说计算机各部件的名称?同学们纷纷用手指出。我接着说它们都是有名字的,大家可以看看课本第2课。生快速翻阅课本,积极举手回答。在生回答过后,我重点表扬了学生知道了学习的方法——从课本中找答案。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总的教学目的是:初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其一包括处理问题方法的掌握。比如,在老师的预习题中,要知道通过教材去找答案或操作方法。
3、与生活结合,体验文件夹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在讲“文件夹”一课时,我引用了大量的生活实例作比喻,来说明文件夹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从而培养了和引导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在课堂上,我通过2种不同风格的图片:凌乱的书桌、衣柜、笔筒和整齐的书架、衣柜、笔筒作对比,通过这2个极端的图片,刺激学生视觉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将学生引入本节课堂教学,初步引导学生了解分类存放的重要性。紧接着我将一盒粉笔散在桌子上,另一盒刚完好地放在盒子里。我让2组学生分别把2盒粉笔从教室前面放到后面,比一比,哪组快?用笔筒,衣柜,书架、粉笔等生活中常见物品反映文件夹的用途,使得知识点通俗易懂,让学生初步了解文件夹的用途,体检到分类存放物品的便利性,刺激学生视觉,产生初步记忆,让学生形成分类存放的概念,进而老师引入在计算机中,存放文件要用到的文件夹,引导学生在生活和使用计算机中要养成建立文件夹存放文件的习惯。
4、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分类存放文件的习惯
本周学习了建立文件夹和文件夹的重命名。在学生掌握了文件夹建立的方法后,我问学生想不想拥有自己独有的计算机,学生开始愣住了,个别学生反应快,高兴地回答“想”,我说:“在平时的生活中,给大家每人独有一台计算机是不实现的,机房的计算机是大家共用的。”但是,我话锋一转,说:“大家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文件夹,用来保存自己的文件”。接着,我给出一个任务:建立一个自己的文件夹,并将自己的文件分类存放其中。让学生带着任务看书,尝试动手;让成功新建文件夹的学生演示。通过小组互助和在老师的辅导下完成任务。通过学生展示的存放文件分类来看,比较单一。比如:大部分学生在自己的文件夹只建立了一个“图片”文件夹,有个别学生以加了一个“动画片”文件夹,还有学生建立了一个“游戏”文件夹,这个学生在看到老师时,还觉得不好意思。但我并没批评他,反而表扬了他,引导其理解这是他平时生活中使用计算机的真实情况,帮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的学习。
这2节课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并能够新建文件夹,重在培养学生养成分类存放文件的良好习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习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着重强调了分类存放文件的便利性。
5、从“生活化”的角度寻找素材
在讲授“插入艺术字”一课时,我先是让学生输入我校的学校名称——安阳特殊教育学校,然后展示我校校名图片,让学生对比,看看哪个更好?好在哪儿?通过对比,引出艺术字,原来这个字进行“包装”以后还有这样的效果啊!我们把经过加工,修饰以后的文字称作“艺术字”。
艺术字生动、醒目,具有欣赏价值,很吸引人。接下来我说同学们都是爱观察生活的人,来说说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地方有艺术字。同学们兴趣很高,说了很多:信息技术课本的名字、易园、黑板报、大街上的商店名称等等。
从同学们熟悉的生活化场景作为切入点寻找素材,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主动参与的意识。意在通过两组字体的对比,对艺术字和非艺术字的差别有一个直观的体会。可以说这样的设计是花了一番心思的。然而课后反思时,我又在想如果把搜集到的生活中的艺术字素材直接呈现给学生,是不是会更具视觉冲击力、更能直达主题。从“生活化”的角度寻找的素材,要用得新、用得巧,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切实为学生的学服务,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6、以“生活化”的任务组织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信息技术课堂中常用的教法之一,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与生活有关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与生活有关的任务学习。
在讲授“制作表格”一课时,我给学生一个学习任务。如果给你50元钱,你准备用它来买什么东西?让制作一个表格来回答。表格内容包括标题、所购买物品名称、单价和总消费。在设计的表格里,有的要买吃的,有的要买生活用品,有的买学习用品,还有的要买游戏充值卡等,在这些设计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表格的制作技能。
再比如,在“我是小画家”一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画一幅画。学生兴趣很高,有的画了升旗台、宿舍楼;有的画了坦克和汽车;还有的画了教室里多媒体的大屏幕等,通过画学生身边的人与物,提高了操作技能。
在教学中,设计“生活化”的任务既要使学生感兴趣,又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轻松快乐的收获新知。
7、尊重学生实际生活需求
大家都知道,当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兴趣产生关系时,是最能提高学习效率的。
比如,在课堂上经常不能完成下载安装任务的同学,却会下载安装QQ程序和网络小游戏等;一些指法很乱、打简单的几个字都会手忙脚乱的学生,他在上网聊天的时候却能百般认真,打字速度也比以前快得多……,我想,这应该就是学生生活上的需求,当一个学生因为自己的需求而真正想学一样知识和技能时,就会想方设法去得到自己的结果。
所以,在平时的上课中,我会尽可能去了解学生的内心所想,教学设计更贴近学生的生活需求。这样做的效果在课堂上会现出一种现象,经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因为自己的太投入而不由自主地离开自己的座位去看别人是怎样操作的。我想,这应该是激发或触动了学生的生活需求,而自动地学习。
8、注重创设生活情境 让学生获得真实体验
在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创设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景,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新鲜事物的兴趣,点燃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求知欲。例如学生学习、掌握了上网浏览的方法后,教师可提出一些倡议性的题目:快调休了?你能从网上找一找回家的路线吗?学校提倡节约用水用电,你知道外校是如何节约用水用电?再如在学习“艺术字”时,也可提这样一些挑战性的题目:你能根据校报电子版的版式设计一个合理、美观的小报标题吗?你能为老师制作一个我们班级的课程表吗?在以上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需要查找、获取信息,并对他们进行分析、处理、运用,与老师一起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同学共同分析、探索。此时,学生不是在学电脑,而是用电脑;不是在复习电脑知识,而是在帮助别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并不断的获得生活的成就感。大大激发了求知欲望,逐步培养出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9、设计生活化教学内容 让学生感悟知识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教育源自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最终归宿。关注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生活的联系是构建生活化信息技术课堂的关键所在。教师应有意识的将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赋予生活化的背景,把知识的学习放入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也就是选择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出的学习内容,把相关的操作技能教学渗透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去,使学生能够从日常的生活中敏锐的搜索到自己的信息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制作贺卡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节假日的庆祝等,通过和学生交流,从而引导学生利用画图、word软件去制作一张生活中需要的贺卡。如在儿童节,老师给学生的贺卡;母亲节,学生节给妈妈的贺卡等,学生自然会投入自己的情感去完成,利用制作的贺卡来表达自己的心愿。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目标,并将自己制作出的贺卡送出去表达了自己的祝愿,使学生不仅得到了成功的体验,而且还学会了用信息技术来美化自己的生活,学生就能体验到信息技术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明白信息技术是能够为学习和生活服务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理念。
第三篇:活化信息技术教材 灵活进行教学设计
活化信息技术教材 灵活进行教学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已经深入人心。目前,许多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的原则也都以普及信息技术为主,同时兼顾不同层次的教学需要。而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课程要根据自己学校计算机的配置、学生的操作能力、学生的认知能力等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这就使得我们在教学中既要遵循教材,但又不能囿于教材。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浓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多了、新了,师生间的氛围和谐了、轻松了,教学效果才必然会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才能走向成熟,走向完善。
顺应潮流,更新教材
随着时代发展,信息技术教学也要顺应发展的需求,不断更新内容,让我们的学生学以致用。教材中《信息与信息处理工具》一课所讲到的信息传播、处理的工具还局限在编写教材年代的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于是在实际教学时,我将课堂的教学过程用数码摄像机录下来,再播放;将MP3、MP4、PDA、遥控机器人等带进课堂,让学生感受到了新时代的信息技术。在学习《操作系统》时,教材上是Windows 98,而学生机房使用的却是Windows XP,我先让学生学习了XP的操作方法,再让学生去读教材,在边读边练中体会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优越性和时代性。
紧扣实际,用活教材
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避免设置单纯的计算机教学任务。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更多的创造空间。实践证明,一个联系实际而富有创造性的学习任务,学生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例如,在Word“插入艺术字”的教学中,可以事先到学生生活过的地方用DV拍一些素材,如学校门牌、公共广告牌、饭店名称、名人警句等。课上为学生播放,使学生感觉到艺术字就在身边,激发学习欲望与热情。又如在学习《初识Internet》(小学三年级)时,我没有特意去讲解为什么要上网、什么是Internet等,而是让学生先浏览了一个专题学习网站《恐龙》,因为《恐龙》是他们语文教材中的一课,学生已学过课文,再让他们在专题网站上自由点击、自由阅读,学生就会在有意无意中学会打开链接、网上看影片、网上发表讨论等。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才对学生讲Internet的概念,地址栏、链接、网址等抽象名词。这样的设计既对原有教材进行了合理的创新,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学到知识。
边玩边学,淡化教材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适当运用游戏的先进理念,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绚丽多彩的画面、悦耳的音乐、活泼可爱的角色、紧张刺激的游戏和竞赛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兴趣。让单调的课堂变成欢乐的教学活动,使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轻松完成教与学的任务,让教与学达到和谐的理想境界。“鼠标拖动”的学习是我让学生在玩七巧板拼图游戏中完成的。刚开始,我并没有说明这节课我们要学会什么,而是告诉学生我们玩一个以前用纸片、木块等玩的游戏――七巧板,学生一听兴趣盎然。游戏开始后,学生们玩得津津有味,过了一关又是一关,大多学生在下课前基本能过通关。这时,我才让学生试着总结这一节课我们用了鼠标的哪些操作。“单击、双击、拖动”,虽然学生说出的鼠标操作不是专业的名词,但事实证明他们已掌握这节课所应掌握的内容。
巧妙比喻,趣化教材
在课上运用恰当的比喻,可以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更能营造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学习《文件小屋》时,我首先调查学生有没有自己的房间,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在电脑上建立自己的房间――文件夹。接着,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房间的名字,即文件夹的取名。当学生都给自己文件夹取好名后,由学生交流,激发学生重新给房间取名的欲望,这就很顺利地让学生学会了给文件夹重命名。当讲到文件名的时候,我又将文件名比喻成人名。文件的主名就是这个文件的主要名字,而它的扩展名主要是用来说明文件的类型的,就像人的名字一样,有姓又有名。在介绍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时,学生对Internet这一英语单词既陌生又好奇,因此讲述本部分时,我首先从Internet讲起。讲到Internet上网友都自称是“网虫”,称网络中女孩子为“美眉”,称计算机高手为“大虾”(大侠),电子邮件被称为“伊妹儿”(e-mail)……学生们都不由自主地笑起来,接着讲述网络中可以在www(全球信息网)漫游,可以足不出户地在网上进行浏览、查询、购物甚至于工作时,学生们兴趣盎然。
选定主题,贯通教材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果严格按照教材进行教学或练习,有时针对性不强,提不起学生的兴趣,难以让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因此,我对一学期或一组教学内容进行通盘考虑,制订出详细的操作步骤,这样的训练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PowerPoint 2000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方案:从第一节课开始在学生欣赏了教师的个人简介后,便叫学生一边学演示文稿的制作,一边试写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后每节课学一些技法,当学完一学期,一个活灵活现的个人电子日记便水到渠成,期末时,把完成的个人电子日记在全班进行交流,为师生评价、生生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这样的设计既避免了学生会觉得学习枯燥的可能,也很好地与作文教学、美术教学、音乐教学等进行了整合,他们可以把自己平时的作文录入进去,也可现场写文章,还可以把自己的绘画作品、摄影作品插入其中,或录制自己的旁白和自己唱的歌。
融入生活,整合教材
信息技术传统教学忽视了其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意义,忽视了其对于人的精神世界构建的价值。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形式,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电话、铅笔、橡皮那样自然。在学习《认识电脑》时,我设计导语:“电脑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好伙伴。画画、学英语、写作文、做数学题是它的绝活;听音乐、看影片是它的拿手好戏!”在学习“附件的使用”时,我让学生用计算器算一组算式,再找出其中的规律。在“记事本”中,写下当天的日记。在“画图”中,让学生先在纸上画一幅美丽的图,再画到电脑中……这些正是把数学的思维、文字的表达、美术的审美等能力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这样在学习的同时,学生不只产生了兴趣,更懂得了运用。
适当分割,细化教材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将学习的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学习《给生日蛋糕插上蜡烛》时,我主要以教会学生在“画图”中的复制与剪切操作为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我先将教学的内容细化为“选蛋糕、插蜡烛、移蜡烛、写祝语”几个任务,在学生完成一个个小任务的过程中复习了“打开”操作,学会了在“画图”中运用选中、复制、剪切、粘贴等操作,另外也为下节课学习“画图”中的“字符输入”打下基础。
合理重组,创新教材
在目前的教材中,有些课内容偏少,有些内容学生在以前已经学过,有些根本不需要教师讲,学生自己已经会了。因此,适当调整教材的顺序、按照知识的自然逻辑来编排内容,可以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对于刚刚开课的三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初步状态,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根据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开设的计算机课就以鼠标游戏练习、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以及益智教学软件这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知识为主要内容。为此,凡是新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我总是不着急先讲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作用、计算机的组成,而是把教材中最容易的内容,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用计算机画图》提到最前面教授。我也教学生玩玩“扫雷”、“纸牌”、“拼七巧板”等益智教学游戏,既激发和调动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又在学习娱乐之余练习了鼠标的操作,省去了特地练习的过程。只有当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之后,我才去讲解计算机的基础常识,这样学生也就更容易接受了。
有删有增,丰富教材
由于教材没有及时改版,所以目前的有些内容已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删除一些内容、增添一些内容。苏教版《信息技术》教材中《走进因特网》主要讲了建立“我的连接”和拨号上网。再看看现实生活,学校用的网络基本上是光纤接入,校园内部是局域网,家用网络的接入方式也多种多样,如有线通、电信宽带、无线上网等,而教材上使用的调制解调器拨号已基本淘汰,再者小学生学习建立拨号方式也不切实际,故我将这一节教学内容删去不讲。
随着网络日志的盛行,Blog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事物。我们对高年级信息技术教材进行了延伸,给每个学生开通了博客。Blog平台的建立既可以将学生日记与计算机运用相结合,又能让学生在互联网上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网络日志”,学生就有了更多创作和创造的冲动,甚至有了一种小小的“成就感”,在不觉中学会将自己是怎样行动、怎样思考的经历说给更多的人听,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身边的故事。我们还尝试着在高年级教学中渗透计算机组装原理,以及常用软件的下载、安装、使用(如Foxmail、QQ、KuGoo),等等。
教有教法,但教无定法。我相信每一个教师只要抱着对教育事业的一颗执著之心,时刻做个有心人,仔细去研究教材、分析学情,不断学习、不断探究,就必然能够找到一条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
第四篇: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思想品德学科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思想品德学科
————教学整合的探索
当今信息化的社会,电教媒体已经进入了课堂,它具有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多变化的演示特点,可以使许多难以用语言、文字等在传统教学方式中表达的内容,得到形象化的演示。在思想品德教材的使用中,较好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配合教学,可以将教材内容形象化,学生易于理解,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整合不等于混合,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思想品德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融为一体,极大地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巧妙利用多媒体直观、生动、形象、灵活的特点,在情境中导入新课,学文明理,辨析导行,归纳延伸,可以达到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思想品德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融为一体,极大地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1、利用信息技术呈现教育内容能扩充认知空间。利用信息技术呈现教育内容,扩充了认知空间,变单一教师讲授为教师和媒体共同对学生的作用。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除了教师的语言以外,还有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多种信号对学生形成刺激,如:学习《我爱首都北京》一课,我从课外找了大量的图片和文字介绍,把它们融为一体做成课件,制作成热区,让学生上课时通过鼠标点击,查看图片和简单的文字资料自主学习,并要求学生通过游览北京,说说北京与其它城市有什么不同?进而使学生在了解北京的同时激发他们热爱北京的情感,从而更好地深化了教学目标,提高了道德认识,课堂教学得到了优化,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随时生动地再现图片和文字,使课件成为学生的学件。再如:学习《爱惜粮食》一课,我从搜集资料中经过剪辑重组了几组镜头,然后按粮食生产过程将其制作成课件,并配上背景音乐和解说。当声形融合的粮食生产过程呈现于学生面前时,深深地感染了学生,使他们感受到粮食的来之不易,从中受到启发,克服了学生感官上的局限性,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
2、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教学走进课堂,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课上,老师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又如:学习《我爱首都北京》一课,我将明理的部分做成具有交互功能的课件。让学生自由点击课件中的版图,当箭头变成手型时,轻轻一按,就会出现对北京风光、成就等的图文并茂的说明。课内外信息交互作用,产生了强烈的信息场效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对知识进行补充。同时,在课程整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
二、运用信息技术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学习的动力”,“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兴趣是一种情感性质的因素,它是能力发生的最早征兆,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能源,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一种动力。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智慧的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利用电教媒体,创设能唤起学生认知、情感、兴趣的情境,能使教学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学生通过刺激——疑惑——探究——思维等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和情境的渲染,展开思维,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有利于新课的导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第二册《我爱爸爸妈妈》一文,我让学生把自己从小到大的照片拿来,从中筛选代表不同年龄段的三张输入电脑中,以猜一猜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成长的变化。由于照片取材于学生,因此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如:第一册《爱惜学习用品》,为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课文中“学习用品对王平的夸奖”和“请你告诉他”栏目进行比较,以拟人动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学习用品你选谁做你的小主人?为什么?由于有了画面形象的提示,使学生带着极高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的学习。就是这样,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运用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道德情感。
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特征。运用图形、文字、声音相结和的课件,效果很好。它通过鲜明的画面构图、逼真的形态色彩、美妙的音响效果,把抽象的道德概念转化为具体感人的道德情境,展示了教学内容,像磁石一样强烈地吸引着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安排的情景中,不知不觉地身临其境,心入其情,全神贯注地进入角色,达到陶情冶性的目的。如第一册《我是中国人》一课,我用多媒体课件在大屏幕上显示“世界地图”上红色的地方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使学生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接着展示出“中国地图”,解说:“我们13亿中国人民就生长在这片土地上,她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利用动画效果,使学生仿佛乘坐着飞机到祖国各地去旅游,当讲到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时,大屏幕上出现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的景象;当讲到天安门时,大屏幕上出现喜庆的天安门;当讲到布达拉宫时,大屏幕上又出现布达拉宫的景象……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此时此刻,学生们虽然好多地方没有去过,但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学生们对祖国的这些壮丽山河赞叹不已,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由此可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教学整合,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生动形象,学中有乐,乐中有得。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这样,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教学整合,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生动形象,然而,巧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思品课教学情境,使“明理——激情——导行”这一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使问题在情境中得以解决,不仅改进了教学方法,而且使课堂结构模式发生了变化。用音画交融、声情并茂的手段以情激学,寓教于乐,打破了机械分割、平面运动、岸上学泳的松散结构,更注意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创造能力,更重视课堂教学向课外的扩展和延伸,学生也在情境中大有收益,同时,也会比较有力地促进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总之,信息技术的使用给思想品德教学带来生机,给课堂教学的改革开辟新的天地,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对促进和推进学科素质教育的优化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五篇:如何借助信息技术落实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有三大原则:1,注重细节;2,立足专业;3,科学量化。
精:精益求精、不断优化
准:数据的准确性,信息的有用性
细:细化到最小数据单元,建立企业元数据、是数据能真正反映变化或业务趋势。严:利用信息系统的对流程执行的严格,制度流程的执行力,自动提醒促进
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各部门及客户。不但要满足生产作业、还要满足管理、客户服务的需求
工作重心向应用系统建设,公司发展向管理要效益,对细节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但可以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也就是将重视细节的理念变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程序。精细的管理是标准化的管理、是程序化的管理。科学管理就是力图使每一个管理环节都数据化和信息化,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说:“管理好的企业总是单调无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那是因为凡是可能发生的危机早已被预见,并已将它们转化为例行作业了。”
制定一套企业数据标准手册
只有收集规则化的数据才能成为信息,再产生知识,产生真正有用价值。而这个规则必须是基于对业务的分析与管理的需求。
我们不只是简单提供报表,要熟悉了解数据来源,反映的问题与趋势,只有这样才能利用IT、技术提升。集中整合一个企业数据库,数据中心
有了集中整合的数据中心库,才能确保数据的正确性与一致性,才能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商业智能提供基础 整合一个信息共享门户
信息共享、流程化管理、数据集中与层次化组织才能为精细化提供有力支持。复杂事情简单化,简单事情流程化,流程化事情定量化,定量化事情信息化。减轻管理成本与难度。
实现随时随地找到他有权得到的信息,并能与发送协助者信息,今年是我们IT基础建设年,主要是软件体系的架构建设,我们有7个项目,其中三个是关于基础建设的,这些项目的成果不是太明显,大家看不到直接的显现成果,主要对我们IT内部,我们甘愿坐坐冷板凳,也希望领导支持,得到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建立比较抓实的基础架构。
只有建设好基础架构,才能避免或减少走弯路或重复路,才能更好的支持业务与管理需求,真正才能做到随需应变,快速反应,为精细化的管理与精细化数据分析提供支撑。要实现精细化,首先我们IT系统的业务需求分析必须精细化,业务梳理、流程梳理必须精细化,数据组织、采集、存储、清洗、维度建设、分析建模必须精细化,也就是数据在组织设计阶段必须精细化,既要考虑业务需求、更要考虑管理决策分析的需求。
一个巩固(巩固现有成绩);
继续保持核心系统稳定安全高效,对外网站查询、数据接口服务系统的稳定性 二个追求(内部精细化管理、外部个性化服务);
在IT内部继续深入整合现有的MOSS应用,基于流程化与ITIL框架体系,实现十大流程的全面应用,量化的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优化与完善。并逐步推广到其他部门。
建立数据标准化体系,实现采集数据标准化、统计方式方法和统计口径的统一,建立企业级统一的中心数据库(EDB),才有基础建立统一的报表体系,真正做到数据的准确性与一致性,实现决策和管理依据的数字化与数据化。
参照软件行业标准(RUP)建立需求分析组、架构数据库设计组、外包代码开发测试组,并对每个小组产出物进行评审,对文档产出物进行标准化规范。进一步提高对外信息系统的友善性与用户体验的满意度的提高,积极采用新的WEB2.0技术,短信技术,加大用户信息订阅、有选择性的信息推送的能力。优化现有的数据采集同步技术,能进一步快速满足客户的变化要求。主要还是在软件体系架构与软件使用界面上努力。新的服务需要业务部门进一步的提出。
三个努力(队伍建设、文化建设、和谐企业建设);
IT人员重点向业务分析、软件需求分析、系统架构设计方向发展,对与基本运维尽量进行外包。加强团队建设、职业规划培训,专业IT技能(需求分析、软件架构、数据库等基础)培训的加强,四个优化(考核指标优化、组织架构优化、人力资源优化、外包管理优化)。
基于ITIL框架建立运维的十大流程,完善原有的四个维度打分的标准,实现量化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基本的项目管理制度与考核方案。加强软件研发人员的培养与内部小组的划分,逐步参照RUP标准建立三个小组(需求、设计、开发测试),建立评审制度,建立文档标准化体系。
加强与外部大学合作,建立与浙大软件学院的实习基地,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实习研究生资源,解决软件需求与业务模型分析的基础理论性难题。
争取实现基本维护的人员外包化,并加强外部维修的质量跟踪与监督,加大巡检力度,减少故障事件,整体减少维修量,为来年的外包维修费用降低做好基础。
对精细化管理要求,必定要求我们分析人员熟悉业务,与管理基础知识,知道所以然,而不仅仅只是按业务简单实现,个性化服务原则:满足直接与间接客户(拖车、代理、货主)需求、能降低客户直接或间接成本(网上业务开展、数据接口)、能产生直接或间接价值的服务。既能为整个价值产业链(物流)上的用户提供他们所需的信息化服务,并能融合到整个物流链的信息系统。
方向:提供统一的、标准化的、可定制化的、可交互的,具有安全认证、用户鉴别、日志记录、可追溯的的WEB服务(云计算服务)和特殊定制的接口服务。
重点:先满足客户当前基本信息化服务,逐步引导建立码头业对外WEB服务标准体系与接口标准并与主流大型物流企业或客户实现信息系对接。
内容:建立统一的基于Internet的对外信息门户,实现用户可定制化、交互的信息服务,实现可选择性的信息订阅与推送功能,紧跟IT最新技术,满足不同层级用户的不同使用体验与便捷性要求。实现在任何地点、通过任何方式、提供用户所需的正确信息。
措施:
首先保证现有的对外信息化服务的稳定性与高效性。及时开发接口满足客户当前需求。
选用先进的WEB平台(MOSS)统一规划现有客户的信息服务体系,分析客户需求,建立统一服务标准与内容。
积极与物流链上下游客户沟通,接触各个层面客户,制定服务标准手册与对外服务库。
细节:关注个性化服务不同层级用户体验,从客户角度积极挖掘能为客户产生直接或间接价值的服务,信息化服务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根据个性化服务要求与IT规划最近要实施项目有:
商务财务独立系统:参照电信移动计费模式,建立我们码头的灵活的可以组合的套餐化计费系统,并从tos业务系统分离,可以进行多批次,多模式的费用测算,实现客户收入与优惠等各种费用收入成分的比较分析。实现与企业关联的客户的精细化管理,实现后续的客户价值管理与忠诚度管理(关于客户价值模型与忠诚度模型请参加我后续发您的关于07年IT规划的PPT)。
精细化管理
我们IT一直在尝试精细化管理:基于MOSS信息平台的个人任务日常工作记录管理、9000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并从四个维度进行打分,合同预算付款管理、维修记录、IT设备资产管理等基础性管理。从几年的实践来看,精细化管理必须落实到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与任务,每一个处理对象,并要能记录关键过程信息,可以对结果进行一定程度的量化考核与追溯。比较理论化的描述:实现流程化管理,突出规范/规则化、可追溯、可控制、量化考核。
精细化管理必须要有精细化的考核体系支撑,才能真正落实到实处,才能实事求是,并要避免更多的人为干预考核指标的统计,减少人工考核指标的统计。因此需要建立公司层面的关键数据的标准化体系,统一数据采集标准、统计口径、统计方法。无序、无规则的数据不能成为有用的信息,只有按管理与业务要求组织的信息的集合才能产生真正对企业业务有用的知识,才能产生价值。
因此我们认为,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并加强信息化在各个层面的应用才能促进精细化管理的不断深入,才能产生真正实效落到实处。没有信息化应用将会增加管理成本与难度,也很难全面的实现精细化管理。
如何按精细化要求逐步建设信息化?首先必须要建设企业标准化体系,包括业务流程标准化、规则化,管理流程标准化、规则化,数据定义、采集、统计方法方式、统计口径的标准化,绩效考核的标准化。只有标准化的规则化的流程化的事物可以让信息系统来处理,避免更多的人工处理,减少人为因素,使之更客观化。
在标准化体系上,逐步建设一个集中的信息化门户,实现信息的集中整合与展示。实现三统一:统一数据源、统一平台、统一标准。
在去年下半年我们已经规划逐步需要实施与精细化管理相关的项目有:
1.数据标准化项目:建立企业统一标准的数据字典(定义、来源、标准、计算方法、应用场景、统计口径)
2.企业标准化核心数据库(EDB):基于数据标准化项目,建立各个系统采集、清洗、转换后的集中存储,依据企业管理与业务分析要求组织的中心数据库。再同步调整现有各个数据报表,做到标准统一,实现数据一致性与准确性
3.单船单箱主要变动成本分析模型建设:依据对生产作业的每一个指令周期与设备等待作业时间的比较与综合分析,建立主要核心变动成本的关联关系,以达到生产组织与费用成本利润的精确精准管理调整的数据化依据。4.收入构成分析报表体系:基于去年年底商务财务系统优化后的系统,可以实现按船公司、箱类型,按航线、箱类型进行收入细化分析,为进一步拓展精品航线提供精准的数据依据。可以进一步实现客户价值模型的分析与建立(最有价值客户与最忠诚度客户,在IT规划中有初步模型框架)5.MOSS平台建设:实现企业内信息共享门户,基本功能有流程化管理、公文审批、任务管理、日程会议管理与提醒、统一报表展示、文档管理、KPI管理、绩效管理。基本实现任何人可以及时快速找到他所需的关心的、可以得到的信息,并可以及时发送信息到他所希望协作的其他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