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实用型人才与创新教育的思考——基于孔子的教学方法

时间:2019-05-13 04:0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现实用型人才与创新教育的思考——基于孔子的教学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现实用型人才与创新教育的思考——基于孔子的教学方法》。

第一篇:实现实用型人才与创新教育的思考——基于孔子的教学方法

实现应用型人才与创新教育的思考

——基于孔子的教学方法

摘要:在大学生资源市场日趋上升的情势下,用人市场挑剔的眼光也随之趋升;没有市场价值就无法在这市场站立。而这价值在于你是否是个实践性、实用型人才;再归咎起来这就是现代教育的一大弊端。本文将要阐述的就是基于孔子的教学方法去思考如何实现应用型人才与创新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教育;孔子;实用型人才

随着我国飞速的发展,人才的急需也日益上升;一大批一大批的大学生被迅速的“生产”出来,而这样的生产模式却造成了大学生的“质量”下降。成批的大学生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一毕业就面临着失业的窘境。这迫切的提醒着我们去思考中国现状的教育模式到底出现了什么样的困境?提醒着我们该抛弃现今模式的不足,去寻求更适合在时下发展体系中能生存的创新教育模式。创新的教育模式应该重视教与学两者关系互动,使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强调学生为主体地位的作用。使之二者达到和谐、互动才能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而其实,这样的一种模式早已经两千多年前的《论语》中淋漓尽致的得到了体现。

一、普遍高校教育模式的现状

1、以教为主,通篇读文。目前的高校教育方法仍然处于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家长式的教育方法。而这样的模式让学生感到乏味无趣,产生不喜欢听课的心理。而教师看到学生都不听课,更是大受打击,应付式的将课文内容按本照宣,草草了事。形成一个死循环,越陷越深。

2、背文成疾,应试教育。通过卷面考试的形式对考察学生是否学有所成。绝大部分的学科通过课本的背诵记忆填写答卷,形成了是在考察学生的背诵记忆力而非学科成就的认识程度。导致一大批学生毕业出去面试对考官技术上的问题感到陌生、茫然失措。

3、课堂传教,生硬死板。缺乏实践性和启发式的教育。长期的在课堂上传教,没能走出课堂,放下课本去亲身的实践和感受所学内容。对所学的内容没能更深、更清楚的了解掌握。重头到尾仅只是文字上的认识而已。缺乏探讨研究,忽视培养学生的分析、发现以及解决事情的能力。

二、创新教育中教的方法

1、注重言传身教。身为一名教师应做到不厌其烦、不辞辛苦地传授给予学生正确的知识,并以自身的正确言行去感染以及激励学生,以身作则。《论语》中孔子就有多次强调了身为教师就必须以身作则、先身为范、正己正人的言传身教的重要意义。通过教师自身的正确行为去影响和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知识道路。在学生的生活当中教师是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对象,而教师的言行深刻的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要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以自身的正能量,自身的经历去领导学生学习。

2、适当因材施教。孔子教育方法的一大特点就是因材施教,虽然目前的被授课群体基本上以大班级的形式出现。实施全布及的因材施教不大可能实现,但也不能全部抛弃。应当适当的了解以及深入到学生群体当中,去留意和发掘学生群体中个性特点较为突出的对象,进行有分析和针对性教育教学,避免出现视群体为一类的一概而论现象。对于学生群体中个体差异突出的,要正确对待,扬长避短。不要让学生学习环境中的身心成长收到负面性的影响,使其失去学习的兴趣,导致厌学、避学。

3、引导启发式教育。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在研究探讨过程中更深刻的学习到知识,激起学习求知的一个过程。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当中,对某项学习内容先行对学生指定或者是进行提问,先让学生有意识的去阅读和思考课本内容,使得其在脑袋对于学习内容形成一个大概的轮廓,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掌握程度,却又不是特别的清晰明白。而这时教师在对学习内容进行详细的点拨和指导。理清学生头绪,补充自身思考的缺漏,延续自身的思路。这样一步一步的递进,由浅到深,这样使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到提高,学习效果更为突出,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将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得到提升且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思维得到发散,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掌握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4、实践教学培养兴趣。孔子思想中认为在学生对学问的兴趣浓厚时,他们会对学问自觉自发的进行研究,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在心理学上人是一类感情动物容易在真实情感中被所打动。在教学中渗透入情感教学能达到培养兴趣的效果。使学生在情感的带动中积聚对学问知识相关的内容感到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的透露自身的热情和对学生的关怀,和学生建议深厚的友谊,使学生达到一种爱戴、喜欢之情。从而形成浓厚的兴趣氛围。

5、走出课堂丰富实践。课堂上的文字和讲述对于学生或许看来较为生硬死板,走出课堂,亲身去实践更能去培养学生认知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之余要多开展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从而去丰富学生的思想见识范畴。

三、创新教学中学的方法

1、学而不厌,温故知新。要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就必须得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去勤奋刻苦的钻研学习,这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反复积累漫长的过程。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要不断地温习重复学习,又在温习的过程中重新提炼获得新的知识。学习学问的道路上是浩瀚无际的,我们无法去全面覆盖的学习,所学的知识一部分。所以在学习的选择范畴内要有一个统领全局的思想和一个明确的目标。当把我们所限的能力范围运用到明确的目的当中,就能最佳的达到学习效果。

2、学思并用,择优从之。学和思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存在,学是思的基础。对思考能力的发展要得到重视,要勤于思考。学思应当达到交修并进,不仅要学还要思。仅思不学,将会把自己封闭起来。仅学不思,将迷失自己。在学思的范畴中去寻找善与优,则优从之。时刻向优良看齐,以学问渊博、道德高善的人为标准;以不学无术、质量低劣的人为镜子,看一看自己是否有同样的缺点。由此可见,不管做学问还是做人,这种通过比较来获得学习榜样的方法,是孔子教学方法的一大特色。

3、提倡不耻下问。有些经历、方法和教训并不是每个人都知晓的,因此,在求知的过程上问是一个重要方法。问既能表现出自己的知礼,更重要是在通过问的过程我们将加以确认自己已知的东,把未知变成已知。从而获取学问、经验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论语》,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2] 郝慧芳,从《论语》看孔子的教学方法[M],船山学刊,2007 [3] 梁可任,述评孔子的教学方法论[J],中学理科(综合版),2008,(9)

第二篇:小学数学如何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

小学数学如何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

摘要: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考虑到小学数学学科的重要地位,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做好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有利于提高数学学科活力,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让教学水平在整体上得以提高。积极进行教学理念的转变及教学方法的创新,会让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创新性更强,也会让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强。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方法

创新要求

创新措施

引言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制定创新的教学目标,做好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教学的创新挖掘,才能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满足小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在教育事业改革过程中,小学生面临的改革任务还是较艰巨的。只有密切关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课程改革的要求,才能让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方法得以有效开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要求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创造能力是当代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数学课堂是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阵地。数学,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科。学生的思维能力及逻辑能力都会在数学学习的思考中得到培养。教育事业的改革,更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将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生作为教学目标。创新能力,是学生开展数学学习的基础,学生具有创造能力,才能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在进行教学方法创新时,教师要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方法改革的指向。

(二)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都具有数学知识的影子。在某种程度上讲,我们的日常生活与数字是不可分离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当代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更好地联系在一起,在生活中开发小学数学教学的素材,引导小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让现实生活为教学服务,让教学活动服务于生活,做好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路。

(三)做好教学与育人的结合

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让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教学活动对于学生成长的作用。这种成长,不仅是学生知识能力上的成长,更是学生做人方面的成长。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性格与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乐于听取引导者的意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要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有利于教学改革的实施。

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措施

(一)发挥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将课堂主体位置还给学生,让小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学习,会让小学生的学习行为更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及真实开放的学习环境,给小学生更多的积极引导,会让小学生乐于学习。数学学习的内容虽然抽象,但教师对小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肯定,给小学生以舒适感,更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愉悦性,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让小学生主动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结合多媒体设备配合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小学数学课堂良好氛围的营造。

比如在讲解《找规律》的时候,教师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能够促进小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给小学生展示一个图形类的找规律题目,不给学生思考角度的提示,让学生自主思考、发现与分享规律。在相对自由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受到教师个人主观思维的影响,开放性地思考问题,有利于数学能力的提高,也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创新元素。

(二)采取针对性创新教学方法教学

教学改革要求当代教育工作者认可学生的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先对数学基本内容进行讲解,再给学生一些知识复习之前所学内容,以结组的方式互帮互助。通过学生支架的建立,让小学生更快提高,让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基础差的学生。这样的因材施教,会让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也会让小学生学习独立性增强。教师要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传授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得到满足。

比如在讲解《统计与可能性》的时候,教师要让小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及统计结果的表示方法。教师要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强弱组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分组。给小学生时间讨论,确定统计的主题,两人共同完成一个调查统计小项目。这不仅创新了数学学习任务形式,增强了教学活动的实践性,而且让因材施教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落实。

(三)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培养,是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重点。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目标。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小学生学习情感的重要时期。情境教学法,具有化抽象为具体的神奇作用。利用情境的创设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会给小学生不同的数学学习体验,促进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情境教学法可以应用于问题探究及知识点归纳等不同的环节。

比如在讲解《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小学生播放一个万花筒的动画,让小学生在欣赏万化筒变化的时候发现其中图形的特点。万花筒动画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在观察之后,提出对称、平移与旋转这些概念,更便于小学生理解。

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教学面临更大的教学任务。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向学生有效传递数学基础知识,更要关注小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要实现全面教育与发展的目标,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当代小学数学教师要关注最新的教学动态,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创新教学,促进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梦辉.小学数学如何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2,08:51.[2]王新波.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4,29:126.

第三篇: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付永德

一、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法国著名教育学家卢梭曾提出了这样一个教学观点:“学生中心论。”该观点指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来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学生自己的主导,一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另一方面也通过自觉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自愿融于语文教学中,顺利延续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此外,还要通过开展一些教学实践活动来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真正实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育理念。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时,首先通过检查预习,学生知道这是一篇科普文,然后不断地引发学生质疑,比如:为什么地球只有一个呢?地球有没有什么“亲戚伙伴”呢?地球上存在哪些生物呢?通过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探求知识奥秘的兴趣。以此为契机让学生自主阅读这篇课文,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流自己的看法以及合作解决遇到的问题,最后以小组的形式汇报。在此过程中教师做好及时的引导与鼓励,并对相关的问题做好及时的补充与点评。这样的教学方法,充分给予了学生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对自己所感兴趣的段落有着更深切的体悟。大家一起合作探究,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小学语文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学生不断地积累,这就需要不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这也极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提高课堂效率。该教学方法的使用,既实现了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成功而有效的创新。

二、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培养学习习惯

语文是一门极强的综合性学科,它将语言和文字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因此,它也是一门极强的实践性学科。在增长学生知识的同时,也是一种语言的学习,从而在语言能力的运用方面不断得到提高,也更好地适应生活中的语言交往,更好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用生活中的经验来解答书本知识中的疑虑,用生活中的乐趣来化解课本的枯燥,让课本上的静态文字活跃为生活动画,让教学更生活化、形象化,也在生活化的学习中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学习《华北明珠白洋淀》这篇游记文时,在上课初始教师播放课件激趣引入:有人去过白洋淀吗?请到过此处的学生给大家介绍美景和感受,随后老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学习。品字、品词感悟语言,从不同方面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特点:美丽的荷花,绿色的芦苇、碧绿的荷叶,感悟作者从一年四季设喻的妙处。学习作者由远及近、一年四季的描写顺序的写法,为以后写作做好铺垫。节假日期间,孩子们跟随家人去了白洋淀等旅游胜地,学生在游览中用课堂上所学习的方法,对景点的景物有所观察。游玩后安排他们完成一篇“配画习作”。学生不仅画出了自己心仪的美景,兴高采烈地交流了自己的游赏感受,而且他们带着独特的体验,应用移步换景法描述了所见景物,饱含真情地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在交流课上,学生将自己的习作与课文作比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真实理解。这样将生活活动与语文学习相结合,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习作能力。与此同时,在学生真切的体验中,使他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也是教学情感目标上的实现。而且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更符合小学生学习上的认知水平,更能满足他们的认知需要。同时,也让语文知识的学习转化成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知识,也享受了生活,并对生活产生了热爱之情。

三、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培养注意力

在时代的日益发展下,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所以,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已逐渐走进了课堂,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辅助教材,它完美地将文字、声音以及图像融合成一个画面,图文并茂地展现出来,将学生从黑白的书本世界带到一个多彩的动态乐园,通过多媒体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来呈现给学生,并通过图像的视觉效果、声音的听觉效果等来刺激学生不同的感官,以此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也使课堂效率得以提高。以《鲁滨孙漂流记》为例。这是一部外国名著,文章涉及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比较陌生的,这就需要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文章中涉及的内容以课件的形式展示,并结合地图为学生讲解文章涉及的地理知识,从而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以及提高学生对外国名著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选取与其相关的影片来播放给学生观看。这样的名著教学在多媒体的应用下,不仅让学生看了一个喜爱的视频动画,也将名著梗概放大化,让小学生完整地看到一个名著故事,既学到了知识,又学得有趣。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也化解了阅读名著的困难,增加对名著阅读的喜爱。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教育学科,它的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也因为这样,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更适合小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一个好的教学方法既能体现出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也能在丰富小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第四篇:孔子教育智慧简介及孔子的教学方法

孔子教育智慧简介及孔子的教学方法 闫合作

孔子教育智慧可用“一二三四五”五个数字来简单概括。

“一”是一个教育目标:仁。就是以培养一个没有缺点的完人为目标。这样的教育目标具有可操作性,使学生有计划地每天进步一点点。

“二”是指两种认识观:孔子的教育观和孔子的教师观。

孔子的教育观主要是:教育是改变人们行为、移风易俗的社会活动。求学不是为做官,而是为开启智慧、提升能力,使每一个人生活得更快乐、更幸福。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教育可以使每一个学生学有所成。

孔子的教师主要是:教师不能只是教授“记问之学”,而要对知识追根溯源,还原生活,使学生学到活知识而不是死知识;教师应具备“知”(会说)和“愚”(会不说)两种语言能力;教师教的是孩子而不是知识,要目中有人、尊重学生。

“三四”是指三个四:四种教学方式、四种教学方法、四种学习方法。四种教学方式分别是:个别教学,无为教学,随机教学,说记教学。四种教学方法分别是:喻,诲,言,教。四种学习方法分别是:问、说、见、习。

“五”是指教师应像孔子那样具备五种品格:自信乐观、积极进取、敢说敢为、重名重利、心怀天下。

运用这些理念和方法,老师可以轻松地教,学生可以快乐地学,把教学变成一件轻松愉快的事,真正落实“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成。

孔子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借助不同的教学方法,使老师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受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制约。传统的教学方法有讲授、谈话、演示、实验、练习等方法。

传统的教育是“遗传”式的,即传承人类文化,是以传授知识为基础的。而新课改使现在的教育功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渐成为教育的主题。

新目标必然要求有新的教学方法。人们总是向外找,移植国外的教育教学理念。其实,要解决我们的教育问题,只有从我们的文化中去找药方。从中国古典的教育思想中借鉴,比照搬国外的教育理念,更能适应中国的教育。

据《论语》中的记载,孔子针对不同的施教对象和施教内容,主要运用四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就是:喻、诲、言、教。

喻是通过打比方、举例子、讲故事等方法来讲清知识;诲是直接告诉学生知识;言是交谈,即师生对话;教是做出示范,使人仿效。

朱熹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孔子非常注重讲授方法,“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教学中根据讲授内容和教育对象不同,分别采用喻、诲、言、教四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我们没有把“讲解”“讲授”单列为教学方法,一是因为几十年的教育现实已经证明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这一种教法,不能保障大部分学生取得优秀成绩,而是造就了大批的差生。希望老师在课堂上少讲,少用这种无效的教学方法。

二是因为很多教师的讲解,其实只是“诲”知识,而不是“喻”知识。也就是说不是在讲课,而只是在重复教材知识。而且有的老师的重复,不是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而是把简单的知识变得更复杂。老师不讲,学生看看书还能明白;老师一讲,学生反而更糊涂了。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把重复知识当作讲解,却不知“喻”才是最好的讲解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太注重重复知识,仿佛不如此重复,无以表现教师的渊博。

一些本属“教”的知识,不去用身教,让学生模仿,也是靠讲解。如一些实践课、实验课、学习的方法、做题的技巧等。现在教育缺乏的是“喻”、“诲”、“言”、“教”,而把教学方法一味地禁固在讲解——复述教材知识上。

那么老师在课堂上还讲不讲?讲,这里说的“讲”不是重复教材知识,而是把“讲”变成 “喻”、“诲”、“言”、“教”等不同方法来使学生明白。

这四种最基本有效的方法,老师们平日也在用,只是没有明确意识,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不能理性地运用罢了。

我们要像孔子教学一样,有教无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最佳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目标,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而孔子的教学方法,正是适应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方法。

一、喻

讲解是说明、解释事实和论证原理。传统的讲解法,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讲解,只是将教材上的知识重复而已。如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教学中,传统的讲解方法实质上就是重复知识。

真正的课堂讲解应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理性的知识感性化,使学生易知易懂。讲解最主要的方法是“喻”,而在现代教学中,老师却很少有意识地运用。

《礼记·学记》说:“君子之教,喻也。”“喻”是先秦最主要的讲授方法,也是最好的教学方法。而在现代教学方法中,最缺乏的正是这种教学方法。

《礼记·文世子》载:“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先秦时期对教师教法的要求,是“喻”而不是“传”“授”。

“教之以事”,就是举事例来阐述,让学生体会到需要学习遵守的各种知识、品德。我们把这种教法叫“喻教法”。也就是说,教师的教法主要是“喻”,而不是“传”和“授”。

最好的教学方法是什么?就是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繁杂的知识简单化,运用举例子,打比方,说故事,使学生领悟得更深刻。

而“喻”,就是这样的教学方法。

1.何谓喻

“喻”是什么意思呢?喻就是不明言,而暗示之,“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使学生心领神会,理解得更深刻,知道得更确切,明白得更清晰。

“喻”和“谕”不同,“喻”是不明言而暗示之;“谕”则是明确地告诉,直言而使人知道。

《广韵》解“喻”为“譬谕也”,意思就是打个比方来告诉对方,而不直接告诉对方。譬,譬如,打比方。

喻,是打比方来说明,能使人理解得更深刻,更清晰,因此,古代把“喻”做为最重要的教学方法。

《礼记·学记》:“君子之教,喻也。”——君子教学,用的方法就是“喻”。“喻”是最重要的一种讲课方式。

“喻”,更容易使人接收。

想让学生知道的知识,不要明确地讲说,而是通过举例子,打比方,讲故事等,创设情境,提供条件,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使学生自己领悟到该学的知识,这样学生就会有一种兴奋感,对自己感悟和发现的知识,就会记忆深刻——因为是自己感悟出来的的东西嘛。这些知识,他会积极主动地去掌握和运用。“敝帚自珍”,也可用来解释这种现象。

“喻”,更容易使人明白。

抽象的道理打个比方,使之形象生动;难解的习题,举个例子,使之容易理解。

比如在小学数学中有这样的文字题:6乘8加上4的和,积是多少?学生往往列式为6×8+4。

如果这样给小学生讲解:“6应该乘一个和,应该是最后求一个积,我们可以用缩句的方法来理解:6乘和,积是多少?所以正确的列式应该是6×(8+4)。”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这种玩文字游戏式地给学生讲解,只是重复题意,很多小学生仍很茫然,无法理解,如果打个与小学生生活有联系的形象直观的比方来说明,就容易使学生明白。

“比如说‘弟弟吃了哥哥的苹果’,这句话中弟弟吃的是‘哥哥的苹果’,并不是‘哥哥’,所以不能因为上面的8离6最近,就用6×8。”

儿童思考问题,主要取决于儿童生活经验的逻辑性,而不在于事物本身的逻辑。这个比方与学生的生活比较贴近,容易使学生理解,可以使学生有直接的感觉。碰到这样的题,也不敢吃“哥哥”了,就会吃“哥哥的苹果”。(储冬生:《“数学现实”与生活经验》,《教书育人》2004.4)

这种打比方来讲的方式,就是“喻”。

4.现代教育如何运用“喻”教

现代教师讲授知识,最缺乏的就是“喻”这种讲授方式。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不是不用“喻”这种教学方法,而是没有明确意识到这种教学方法的优越,没有将这种教学方法明确化、经常化。

有的老师讲课,往往只是重复教材,将教材上的知识重复说给学生就算是讲课了,而不是用“喻”来阐述教材上的道理。道理只是几句话,而要学生学透学深,则需要来“喻”教材。就是打比方,举事例,深入浅出地以喻教学,才能使学生学得更明白,掌握的更扎实,学到的是活知识,而不是死知识。

讲课不是重复知识而是“喻”知识。

知识可以“传授”,而能力是不能传授的。现代教师,不但要具有传授知识的艺术,更要具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传授”,可以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但这种方式是以泯灭和牺牲学生学习兴趣、创新能力为代价的。

教材一般是用严谨的、学术的语言来说明理论、公式、定理。而老师讲课,不是重复这样的语言,而应该将这些理性知识用感性知识来阐释,用举例子、打比方等方式来“喻”这些理论。教材一般是用严谨的、学术的语言来说明理论、公式、定理。而老师讲课,不是重复这样的语言,而应该举例子来说明这些理论、公式、定理是如何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该如何运用于生活。将这些理性知识用生活中的感性知识来阐释。

万有引力是理性知识,教材是用抽象枯燥的语言来阐释的。如果老师只是照着教材来讲,学生很难理解,即便理解了,也只是作为知识来掌握,只是为了做题。如何来讲解这个知识?国外的老师就用故事来讲解。说有一天,牛顿坐在树下,有一个苹果掉下来,砸在牛顿的头上。牛顿想,苹果为什么往下掉,而不往天上掉?牛顿就去研究这个问题,发现物与物之间相互有吸引力,苹果往下掉,是由于地球的引力的缘故。

这个故事,很生活地说明了理论,又可以让学生感觉到,知识的发现是很简单的事,如果“苹果”砸的是我的头,我也可以发现这个伟大的理论。使学生知道,这个“苹果”,就是一种念头,一种对生活的观察。

教材讲的是理论知识,教师讲课是将理论通俗化,知识生活化。不能只是把知识从书本传到学生的大脑,再让学生从大脑搬到试卷,而学生却不知这些知识与生活有什么关系。哲学本来是与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而在我们所学的教材中,“哲学”是一门学术,是一门知识,学习它,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为了在工作和生活中应用。学生记记背背,并不了解哲学是怎样来的,也不知如何指导自己的生活与工作。因为老师的讲解只是照本宣科地将教材上的内容重说一遍而已。我问过许多大学生,许多教师,甚至政府官员,他们对哲学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这是一门课程的认识上。问是否有意识地运用哲学来指导自己的生活与工作,他们很茫然,觉得不可思议。“能指导吗?没有用过。”

你有这样的感叹吗?自己学十多年,学了几十门课,发现自己工作、生活很少主动用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知识是用来改变自己的思维、见识、能力的,而我们学的知识,只是用来考试,几乎完全与生活脱节。这是我们老师只是重复知识的教学方法造成的,难道我们老师没有责任吗?

艾思奇在《大众哲学》里是怎样讲哲学的?“用照相作比喻”形象地阐述了“反映论”;“追论雷峰塔的倒塌”来说明“质和量互相转变的规律”;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来说明现象和本质;一句“天晓得”,就点明了“不可知论”的真正内涵„„

读过这本书的人,就会真正知道哲学是什么,就会知道怎样用哲学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针对《哲学》这门教材,语言是枯燥和抽象的,教师给学生讲解时,如果只是将教材内容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述一遍,还是用那种抽象的、学术性的语言来表述,不是讲课,只是重复教材。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不重复教材而能讲好教材呢?

像艾思奇写《大众哲学》那样以“喻”来阐释理论,这才是老师真正的讲课方式。

教材所讲的都是理性知识,是在人类无数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人类理性思维的产物,是对事实和材料进行的理论概括和总结。而教师的讲课,就是把这些理性知识还原为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感性知识。

教育是为了传播理性知识,而教学过程,决不能是传授理性知识,教学过程是用感性知识来阐释理性知识的过程,是知识被发现和被总结的过程。

艾思奇在《大众哲学》里谈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时说:“科学著作中的理论知识,也是从极丰富的感性知识基础上辛苦研究出来的,我们自己如果不多少有一些同类的感性知识,就不可能真正了解这些著作。例如我们要了解毛泽东同志的著作,要了解其中的许多深刻的理论,我们就必须同时学习一下中国近代的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要有这些历史的感性知识作基础,才有可能了解毛泽东同志的革命理论著作。”

打个比方,如果教材是讲毛泽东的理论,教师讲课,就要讲中国近代的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用感性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性的知识。

讲故事是最好的“喻”方式,而很多老师几乎忘记了这种形式。并不是只有孩子才喜欢听故事,初中生,高中生,甚至大学生都喜欢听故事,用故事来说服人,最容易使是相信接受。把说教的内容编成故事,把要传授的知识融于故事,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诲

诲,《说文解字》:“晓教也。”——就是用直接告诉的方法来教育别人。

告诉对方怎样做,使对方知晓。诲是直接告诉的意思。诲的内容一般较明白,直言于人,使人知道。

“诲”与现代的“讲述法”相近而又不同。讲述法是教师向学生传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讲述是传述、描绘事实。

“诲”,就是直接告诉对方,使学生知道而去遵守,无需做过多的解释。

(一)孔子的“诲”教

《论语》记载孔子用到“诲”的句子共五处,而在回答学生问题中,用“诲”这种教学方法的却比比皆是。

如《先进篇》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在子路与冉求问“闻斯行诸”时,孔子只是告诉其该做的行为,而不做解释。如果解释原因,告诉子路你有兼人的毛病,所以说要问问父兄;告诉冉求有固执己见的毛病,所以要“闻斯行之”。子路与冉求还会接受老师的建议吗?

有些知识,只要明白地告诉就行,过多的解释,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孔子弟子请教孔子的问题,孔子大都是针对其缺点而谈自己对学生的要求,解释只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孔子往往采用“诲”这种教学方法。

(二)“诲”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绝大多数老师在教学中的讲课既不是“喻”,也不是“诲”,而是一种对教材知识的重复。将课本上的例题给学生在黑板上再重复讲述一遍,或把教参上的内容复述一遍,就算是完成了自己的讲课内容。

其实,那不叫讲课。老师上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记忆,课本上的例题学生可以看,老师的职责是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重复教材知识,是帮助学生理解的方式,但不是最好的方式。

“诲”是是用肯定句式,最简洁、最直接告诉学生的方式。这不是老师偷懒,而是一种教学艺术。有的老师一上课就是“讲”,说了很多,学生不知该掌握什么,好象都理解,却又抓不住重点,不知所云。

道理只有一句或几句,而要阐明这个道理,却需要无数的事例,需要数十句或数百句语言。说道理叫“诲”,而要讲清道理,就需要“喻”。在讲课中,说明讲课内容,用“诲”;而讲课,不能是重复知识,而要用事例来喻。

课堂上哪些知识该用“诲”,什么时候用“诲”呢?

1.出示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简洁明白,使学生一目了然。出示课堂教学目标时用“诲”,直接展示给学生,告诉学生今天学什么,使学生上课学习的目标明确。

2.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一定要采用“诲”的形式,明白地表述,使学生知道这节课学的内容是什么,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

学生应该注意的知识点,需要老师强调的,要直接点出,让学生有明确的意识。

3.批评学生的时候

老师在批评的学生的时候,要用肯定式的句子,直接明了地告诉学生错在哪,应该如何做。不要用反问的句式。反问语气有一种挖苦、嘲笑的意味。

一般的错误,直接指出就行,只要不是品行问题,不要长篇大论地说教。

4.回答学生的问题

在学生发问时,老师要用“诲”这种教学方法,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而不要频繁地针对学生发问。很多老师在学生来问问题的时候,总是反问学生许多问题,还美其名曰“启发式”教育。

学生来问某个问题,说明某个问题的有关知识并没有掌握,老师此时的发问,只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打击学生发问的勇气,使学生不敢再问。因为学生可能只是问你一个问题,而你要反问学生几个问题,如果学生回答不出,你可能发脾气,责问学生。学生为了避免与老师间的这种自找的尴尬,就会减少自己发问的次数直至不问。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大者则大鸣。”(《礼记·学记》)我们老师在回答学生问题时,往往是小叩而大鸣,效果适得其反。

该“诲”的时候要“诲”,这不是老师偷懒,而是一种教学艺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大胆提问,勇于提问。

三、言

“言”的意思就是“言谈”,“谈论”,用现在的话就是“课堂对话”。是《论语》记载中运用最多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意义上的谈话法有很大不同。

传统的课堂对话,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问学生,并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课堂对话,只是少数学生与老师有对话过程,也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没有真正的对话。

这里所说的“言”,不是传统理解的问答式教学方法。不是老师提问学生,更多的是学生询问老师,或由老师引出话题,师生各抒己意,共同讨论。在对话中深化学生的思维。

这种对话式的讲课方法,将教师从独霸课堂的“独奏者”角色转变为“伴奏者”角色,从传递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将学生的独自学习变成了合作学习,由被动性的接受变为主动性的学习。

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也主张对话式教学,认为教育是对话不断展开的过程,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师生共同寻求真理。

真正的教学过程,应当是老师主体与学生主体交互作用的过程,教师要保持坦诚、平等的心态,与学生展开对话,进行交流与沟通,使学生在锻炼自己表达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一)言谈式教学法的形式

1.讨论式

这种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是在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认识,有了自己的理解时,师生共同讨论,互相提高认识。

如《学而篇》15章: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在这里,“始可与言《诗》已矣”,就是说可以与子贡一起讨论《诗》了。因为子贡可以有自己的见解了。

《八佾篇》第8章: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夏有了自己的见解,因此“始可与言诗已矣”。2.各抒胸意式

《公冶长篇》第26章: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在这章,孔子提出一个各言其志的话题,师生各自表明自己的心志。言谈法的运用,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做到师生平等,不是居高临下式的。

《论语》中记载的另外一次学生谈志章,孔子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就是要学生以平等的心态与自己交流。

3.答问式

答问式,是老师回答学生的提问,而不是老师对学生穷追滥问。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发问的欲望,使学生针对自己的问题进行发问,这样老师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因材施教。

孔子在教学中,更注重的是学生发问能力培养,而不是知识的传授。只要培养了学生的发问能力,不愁学生掌握不了知识。

教师提问,只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而学生提问,除了掌握知识外,更多的是培养发问能力。发问能力就是创新能力。

(二)言谈式教学的对话方式

现代课堂教育,真正的课堂对话太少,缺乏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也缺乏生生之间的自由对话。而课堂对话,可以梳理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交际交流能力。

“言”是一种教学方法,也可以算是学习方法,做为学习方法我们叫“说”。“言”是一种对话式的交流。

课堂教学不是“个体活动”,而是“群体活动”,课堂对话的主体可以分为三种:教师个体、学生个体及学生群体。言谈式教学的对话方式可以分为几下几种:

1.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的对话。

这种对话方式多表现为提问与应答中。传统的这种对话,往往是教师占主体地位,主导问题。新课堂要求让学生占主导地位,来主导问题,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对话,只有形成一种平等的交流,对学生的成长才更有益。

此时教师最好不要站在讲台上,而要走近学生,便于与学生的交流。

2.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的对话 这种对话多发生在组织教学、课堂讲授、课堂评价等教学过程中。这时教师是主体,其行为不是指向某一个学生,而是指向学生群体。

3.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的对话

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对话交流,一般在相邻座位的学生之间进行。这种对话交流,可以保障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

4.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对话

这种交流方式一般发生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个体最好不要与全班学生进行这种个体与群体的对话交流。

5.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的对话

这种交流一般是小组对小组,或持相同观点的学生形成的群体之间的争论。

第三至第五这三种学生之间进行对话交流时,教师一定要走下讲台,在学生中巡视,一来便于掌控组织课堂,随时发现问题,二来便于学生发问。

这种言谈式的教学,增加了学生表达知识的机会,可以使学生理解更明确,记忆更深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人际交流等能力,是现代教育最需要的教学方法。

四、教

教,与演示法有相同之处,却又不完全一样。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教”指教师做出示范来,让学生跟着模仿做。

“教学”的内涵应该是教师做出示范来,让学生跟着学。而现在的“教”,严重缺乏示范性。教师对“教”的理解,已完全偏离了其原义,成了讲课,而不是“教”课。

“教”的内容一般是实践性强的,多指行为。

在《论语》中用到“教”字的句子共七处,而且 “教”的对象主要是民,只需“使由之”就行。

“困而不学,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泰伯篇》)。不学,只能使他照着做,不能使他们知晓其中的道理。故针对百姓,一般提倡教化,使用“教”,而不用“喻”、“诲”、“言”。

当传授使人遵循的行为内容,形象直观的知识时,用的方法是“教”,让人仿效。

“言传身教”,很好地体现了“言”、“教”的本意。

现代教学中的演示法、参观法、实验实习法都是“教”。

实际上,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用到“教”这种教学方法,只是不是自觉行为罢了。

例如,我们在给学生讲一道例题时,对其解法的重复也是一种“教”,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做。只是我们把这种“教”当作了讲解,而没有当成一种示范。强调的是学生的听,而没有强调学生的模仿。学生运用最好的学习能力不是听而是模仿。“教”和讲只相差一点点,而效果却有天壤之别。

如果我们明确“教”这种教学方法的概念,在教学中就可以自觉地运用,使之产生更好的效果。

当学生问问题时,教师若将自己如何思考的过程,再现给学生,尽量做得能让学生模仿,这是让学生掌握方法、提高能力最有效的方法。

很多知识的学习其实都是一种模仿,老师写一篇下水作文,使学生仿写,这是“教”;如果讲写作的技巧,一二三四五地罗列写法,这是“传”。知识可以“传授”,而能力不可以“传授”。

老师范读课文,是“教”,而如果讲朗读的方法列出一二三四条,就是“诲”知识或“传”知识。只是“诲”或“传”知识,是不可以培养出能力的,“教”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最佳方法,它使学生有了可模仿的对象,模仿是能力养成的最重要方法,也是人类最擅长的学习方法。

在现代信息社会,教育的功能已经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培养能力。”

匠人与艺术家区别在哪?能传授的是匠人技能,而匠心是无法传授的,只有让学生多参与,在实践中摸索,才能体悟。

科学研究表明,孩子最早最本能的学习方式就是模仿。孩子最初的学习就是模仿,他们从一出生,就会将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东西贮存在大脑中,每天都在不自觉地加以仿效。

而孩子上学后,老师却不用孩子最擅长的学习方法教育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就发挥了学生这种本能的学习能力,可以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篇:中职教育教学方法思考初稿

中职教育教学方法思考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要求的,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要求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现代职业教学体系应该以教师作为引导,学生作为行为主体,以实践为主要教学方式,去培养更多的综合素质能力较高的人才,使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关键词】:中职教育;教学方法;学生

所谓教学方式主要是指教师在某项教学过程中使用和采取的措施与手法。职业学校的教学方法首先要顺应其学校性质与特点的要求,适应学校的教学原则与规律。职业能力是一个人从事一项职业应具备的本领,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科学技术的需要。具体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

一、中职学生的特点与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从事中职教育及班主任工作中,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发现中职学生存在以下特点:一是思想上总认为自己是学习不优异的学生。中职的学生大部分在中学学习中没有夯实的学习基底,成绩不算优异,所以他们一般都有些不自信,这对他们在校的学习起到负面影响。在中职学校的教育中,教育是为就业开展、做准备的,所以注重于实践行为能力和相关掌握能力的培养与教育,要求学生主动参加各种社会性或者学校性的团体,给自己更多的学习和锻炼的空间与机会,这有利于锻炼他们的社会能力。二是很容易丧失对学习的动力与信心。中职学校的特点以及其相应的教学取向,使学生特别注重与就业有关的能力与知识的学习,他们往往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充实。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对学习缺少恒心与毅力。三是容易随波逐流,没有坚定的意志。中职学校的学生有很多在中学时期便形成了诸多不好的习惯和行为,由于他们年龄较小,所以一般分辨能力较差,容易盲从。四是急切希望得到表扬与认可。所有在校的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大家的认同,希望能与同学和老师有更多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中职学校的学生同样如此。他们同样渴望得到家人、老师以及朋友的尊重与赞扬。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应达到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提出了具明确要求,而实现目标,则需要有与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知识目标的实现,适合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等;如果是形成和完善技能、技巧,比较适合用实验法、角色扮演法等。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起到制约作用。在一些知识性学科教学活动中,选择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比较有效。即便在同一学科里,教学内容也有不同的特点。因而,针对这些具体的、特定的教学内容时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根据其教育对象的不同,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因材施教,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和适应性,适合学生个性特质,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认知结构,选择能促进学生知识、品性和技能发展的教学方法。如低年级的职校生形象思维比较活跃,高年级职校生抽象思维发展快,注意力比较稳定,在教学中,对低年级学生教师一般采用直观性教学法,比如演示、视听、参观等;同一年级或同一班级学生之间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可选择适合个别需要的教学方法,如单独辅导、个别谈话等。如对于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或认识不够充分的学生,就必须结合直观演示法以加深理解;如果学生处于对知识的学习阶段,采用情境教学法就比较适宜;如学生处于迁移与运用知识阶段,采用活动教学法比较有效。面对师资及教学设施设备的参差不齐,现代教学的发展与教学技术手段的广泛运用,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熟练应用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在教学实践中,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选用与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水平、教学能力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方法只有能被教师理解和掌握,才能发挥良好的效果。一个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能灵活选择和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设备、时间充足与否决定了教师选择和应用不同教学方法的可能性。如果教学设备充足,电化教学条件好,就可以采用多媒体演示,进行直观教学。如果实训车间完善,则可以进行实验实习,现场教学,实现技能、能力目标。

二、培养中职学生能力的有效教育方法

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填鸭式的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应对日趋增大的就业压力和生存压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要体现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强化实践性和应用性,突出学生的探索性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合作探究法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学习过程遇到问题个体无法解决时,需要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在小组或团队中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责任意识,学会倾听、分享、综合他人的想法,汲取团队中健康积极的正能量,共享学习成果。教师巡回检查,督促所有小组能有效进行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畅所欲言,彼此交流,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学生互助协作能力和责任意识。

(二)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如就业指导课在进行“求职应聘”这个专题教学时,根据不同专业设置了相应的人才招聘情境,让学生在其中扮演应聘者的角色,从专业的角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缩短了理论学习与就业岗位的距离,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活动教学法

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采用比较自由、不拘形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其重点是让学生自己活动和思索去获得知识。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多种器官参加学习,兴趣浓厚,情绪激昂,思维积极,感知丰富,乐学易懂,是教师帮助学生越过思维障碍,突破知识难点,培养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既理解和掌握知识又发展能力。

(四)任务驱动法

适合于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学科或内容。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根据任务需求来学习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任务不宜模糊或过大,要明确,具有操作性,可将教学总目标分成若干个子目标,通过完成子任务来最终完成总体学习目标。其次,任务要切合学生的特点,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知识基础,认知水平等。教师要督促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在完成过程可通过团队协作等方式。通过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五)案例教学法

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事件的真实记录和客观叙述,或是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情景中会包含一个活多个疑难问题。案例的内容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具有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而不是实践中根本不会发生的案例。案例教学就是将学生置于现实生活或职场环境中,缩短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差距,使学生获得分析实际情况的能力,体现职业行为能力。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素质。

(六)行为导向法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即学即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让学生乐于去操作、掌握。如:教师在每一教学内容之前,首先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收集信息资料,预习所学内容。第二节课,让学生自己讲解、演示、纠正,教师再适当做补充。最后,让学生自我检查和评估,按照任务目的进行自我检查,写出书面总结报告,把实际的学习总结过程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七)角色扮演法

模仿或扮演某事件或情景中的人物角色,体验角色的情感和行为,合理处理所面对的人和事的教学方法。通过角色扮演,为学生提供和积累经验,获得形成价值观、态度、解决问题技能的机会,有利于学生职业行为的养成。教师可为学生创设不同的角色情景,学生通过实际演练进入角色,通过教师适当点拨,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既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又强化了职业素养,提高了从业能力。

三、培养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熟悉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了解各种教学法所适应的情境,能熟练应用教学方法,避免在教学资源及教学时间上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一)综合运用教学方法

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点和局限性,在教学中,由于专业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学生的情况不同等,因此,任何一种教学活动都应综合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合理运用、取长补短。教师对教学方法掌握得越多,就越能找到适合特定情景的教学方法,达到预期效果。例如:讲授、讨论、问答等教学方法,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抽象思维的发展非常有利,但不利于技能、技巧的形成;参观、演示等直观教学法形象、生动,但过多使用这类教学方法,又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逻辑判断能力的形成;实验、练习、实习等操作性教学方法,有助于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技能、技巧的培养。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有多样,虽然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某种具体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存在各种可能性的变化。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使用中要灵活,随时把握好不同方法的应用。根据教学中出现的特殊教学情境,巧妙地因势利导,灵活采取一些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下载实现实用型人才与创新教育的思考——基于孔子的教学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现实用型人才与创新教育的思考——基于孔子的教学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型人才与教育创新

    创新型人才与教育创新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徐小洲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今天我来到这个会场,和大家共同探讨什么是教育界的责任,我们肩负的使命是什么......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思考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思考 摘 要:现如今,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质量普遍较低,学生缺乏写作兴趣。为了解决此种教学问题,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完善......

    高校教师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考论文(大全)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高校教师教学方法创新的对策主要在于树立创新意识、提高教师知识与能力水平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等方。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 教学方法 创新在大学教育逐......

    关于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的思考与研究

    关于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的思考与研究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

    演讲稿人才与创新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人才与创新。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中国的教育一直都在强调创新,各种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创新大赛也层出不穷,比如前一段时间在座的很多人参加的“大挑......

    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作者:陈玲 单位:三阳镇小学邮政编码:431803 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 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

    人才与教育

    人才与教育: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关键 要全面实现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目标,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和各种条件的有力支撑。其中,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一 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表明,人......

    教育与人才

    教育与人才从古至今,名仕辈出。何谓人才?可以说,符合时代特点之人皆为人才:远古时期,会打猎、会种地就是人才;战国时期,能带兵打仗就是人才;唐宋时期,善舞文弄墨的就是人才;民国时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