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体验式教学,让孩子们享受数学学习的幸福[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3 04:01: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运用体验式教学,让孩子们享受数学学习的幸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运用体验式教学,让孩子们享受数学学习的幸福》。

第一篇:如何运用体验式教学,让孩子们享受数学学习的幸福

浅谈如何运用“体验式教学” 让孩子们享受数学学习的幸福

双流县九江小学

鄢学彬

数学课堂中,体验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经历,获得对数学事实和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有效地开展体验式教学?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乐中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虚拟或真实的情境中,形成认识冲突,激起探究欲望,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获取知识。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根据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创设问题情境:“握手言和”后的灰太狼与喜羊羊打算共建“狼羊友好花坛”,因两块花坛的面积大小再次发生争论。为了避免狼羊大战的再次上演,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帮助它们解决问题,有的根据目测,有的通过猜想,有的拿着尺子在大屏幕上测量„„在验证的过程中他们都遭遇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会算。这一矛盾冲突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他们在急切的期盼中进入新课的学习。这样的学习就不再是枯燥的、被动的接受,而是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地愉快地获取知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做中学”

“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会记住,亲身体验的才会真正地理解。”这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更是如此。课余,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责备:“昨天才把你教会,今天你怎么又忘记了?”在抱怨“孺子不可教”的同时,试想我们或许几年甚至几十年没骑自行车了,但只要短短的几分钟我们就能驾轻就熟了,这是为什么?这就是因为骑自行车的过程就是一个动手操作、用心感悟的过程。我们的教学亦是如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历经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结论的过程,才能准确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整合并灵活运用。

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我用两张“大耳朵图图”的照片引入(一张照片长4分米,宽3分米;另一张片长6分米、宽2分米),让学生猜想两张照片的面积谁大,然后用以前学过的数方格的方法得出两张照片一样大,同学们激情高涨。当学生猜想出长方形的面积有可能等于长×宽时,我把验证的过程留给了学生,要求小组合作,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出长方形,验证刚才的猜想。在小组汇报时,有的小组画出了简单的表格,有的小组一边利用多媒体摆长方形一边汇报,同学们畅所欲言,教师认真聆听并及时板书。根据板书引导学生发现:每排摆的个数=长方形的长;摆的排数=长方形的宽。因为每排摆的个数×摆的排数=长方形的面积,所以学生轻松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在验证猜想的同时,也亲身经历了长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三、尊重个性,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学习的幸福 每个孩子的家庭背景、知识积累、思考方式都不相同,他们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这种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在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教学中,我先放手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收集信息,再分组讨论:“350个同学来听课,能坐下吗?”汇报时,有同学提议把“两个因数都看作整十数”,这样既准确又简便。比如,“把18看作20,因为22×20=440,所以350人能坐下”。就在这一方法即将得到全班同学一致通过时,却有一些同学站起来反对:“因为只有18排,你看作20排,不一定能坐下。”“是呀,这样就多看了两排!”同学们就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辩论,“我们只是多看了2排,也就是多看了44个,从440里减去44再与350比,你们觉得能坐下吗?”“正方”一位同学的一番话让“反方”茅塞顿开,教师顺势表扬了“反方”的大胆质疑,也肯定了“正方”的认真探究。在最后的小结中,同学们各抒已见、取长补短,既加深了对估算过程的理解,又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了成功的愉悦,幸福之感溢于孩子们的脸上。

教学中,只要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以探究性的数学活动为载体,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向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和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就一定乐意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在体验中学习,发展自我,享受学习数学的幸福。

第二篇:学习传统文化享受人生幸福

宝丰一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公益讲座

总 结

为期三天的弘扬传统文化公益讲座于11月5日至11月7日在我校隆重举行。田秀英、牛文荣、周程程、程志杰、罗一鸣、张国堂、王卫东等几位优秀中华经典文化传播者和践行者通过自己的切身经历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给全体师生进行了伦理道德、孝道感恩、积德行善、诚信和谐、礼仪荣辱、爱国爱家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次活动不仅是宝丰一高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化盛会,更是全校上下努力推进“三名(名师、名生、名校)工程”的工作切入点和系列活动之一。

一、课程精彩,影响深远

几位义务授课老师、专家以深厚的文化功底,丰富的阅历和独特的视角深入诠释,全面解读传统文化精髓。如田秀英老师的笑对人生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她所经历的苦与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她能坚持并乐观的生活又是常人难以做到的。被称为“抠门”老师的罗一鸣,拾荒13年,资助70余名贫困生。他生活非常简朴,用坚守和爱向我们诠释了教师的伟大,让我们为自己日常的浪费行为感到羞愧,更让我们意识到勤俭节约的重要性。

生命是丰富的,爱是多彩的。在学习中给大家感触最深的就是“孝”的学习,百善孝为先。传统文化教育引导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为人处事。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老师、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这种孝心在学校就表现为对老师的恭敬心,对老师恭敬,认真听讲,按老师的教导去思考、行动,学习自然进步。我校赵邦华老师真心的感受到:“学完三天的课程,听完这么多老师的分享,真的觉得自己做得不够,从今天开始要努力去改变自己,从而去影响我身边的人,特别是要做好孩子们的榜样,让他们活得比我更阳光,更快乐!”

作为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是我们的本职。学了传统文化,我们更明白了自己肩上背负的重大责任,学习传统文化要扎实的落实在我们处事待人接物当中,这才是真实的智慧。讲座前,我校学生刚参加完本学期的期中考试。考完后各班班主任第一时间关注学生情绪的变化,并找学生谈心。刘继成老师看到班上有学生考后较浮躁,就找到他们说:“今天,假如你是第一名,而你马上觉得我很了不起,1你们都不如我,那么你已经被打败了,你考零分。因为你傲慢,你退步了,这个傲慢会影响你一辈子,走到哪都没人缘。今天你考那么好,假如有其它同学不懂、不会的,你要主动去帮助同学,这时候你才是真正的一百分,不只是你的分数是一百分,你的心地也是一百分。”考的不理想的同学会有些气馁,老师就会在耳边告诉他们“勿自暴,勿自弃”,让他们找找原因,反省一下近段学习的情况,帮助他们走出心情低谷。

二、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强力推进

1、学习目标更明确了。

很多学生参加传统文化讲座之前,学习没有目标、没有动力。经过学习,心灵之门打开了,知道了人活着的意义,明白了学习的真正目的。学生范巧云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我们伟大的周恩来总理说的勉励自己的话,正是因为这句话造就了他不平凡的一生。我以前总是沉溺于自己的世界里,认为学习只是为了养活自己,学完传统文化以后我才明白,我错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应是所有人的追求,而不只是属于那些卓越的人,因为态度决定高度,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理想。我们应以大爱之心要求自己做好每一件事,让我们大声说‘为中华之飞跃而读书’”!

2、打破了自我,开阔了胸襟,明白了生命的真正意义。

不少学生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人生的意义,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学生打破了自我,开阔了胸襟,明白了生命的真正意义。学生张兵说:“曾经的我会因别人的小小过失耿耿于怀,斤斤计较;会因别人对自己的轻视而自卑和痛苦,在做某件事时我会因没有毅力而半途而废。总之,过去的我心情起伏不定,不能正确对待生活和学习,总是在心中埋怨周围的一切。这一切都随着我接触传统文化而逐渐消失了。我不再埋怨,而是心中充满了感恩。”

3、以俭养德。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教37年的罗一鸣老师拾荒13年期间以自己的微薄之力资助了70余名贫困学生,他以欲除烦恼需忘我,历尽艰辛好做人为座右铭,以知足、惜福、感恩、奉献、快乐为人生观,罗老师为人师表、不求回报的付出让同学们深受感动,同学们说:“听过罗一鸣老师的报告后,我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世界因你的存在而使更多的人生活得精彩!我懂得了‘把节俭留给自己,把慷慨留给别人的无私精神’”。连日来,学生餐厅的剩饭剩菜现象奇迹

2般消失了,勤俭节约、文明就餐似乎一夜之间成为全体同学们的普遍共识。

4、感恩的心升起来了。

学生从三天的学习中深刻的体悟着感恩,更是学会了感恩,学会了表达感恩的心。学生王智勇说:“感恩不需要完全用嘴去说,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只要你心存感恩,就会给你回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世界,你会发现许多美好的事物”。

5、孝亲尊师的心升起来了。

传统文化的学习,老师励志演讲中讲到尊师,讲得学生感激涕零,升起了或者说唤醒了同学们孝亲尊师之情,升起了孝亲尊师之心。王梦雅同学说:“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老师给了我们慧命。作为学生,要用一颗恭敬感恩的心去面对老师。学习了传统文化,我改变了许多,曾经的我,在校园内见到老师,匆忙的连头都不抬地从老师面前走过,现在当我见到老师时,会微笑地向老师问好。”

6、学生变得更加坚强了。

全国十大道德模范田秀英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书写了一曲绝不向命运低头、坚强不屈守护生命的伟大母爱之歌,那一种坚守,那一种笑对人生的顽强毅力,激励着多少在学习的困难中跋涉前行的学子。学生王少飞写到:“我的心彻底震撼了,我将死死地抱住我的梦想不放„„”

心存感恩,成就未来。公益讲座结束后,学校及时采取有力的跟进措施,通过一周的“共同分享收获,团结一致进步”后续活动,在老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年级内部以及不同年级之间交叉进行分享,共同激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高三年级主任康华侨说“高三正处在全力备战高考的关键时期,公益讲座给我们高三师生送来了最美的心灵鸡汤,激发起了高三师生内心深处最持久的工作和学习动力,必将引领全体师生为2014年的高考目标而拼搏奋斗,必将有力推进县委刘书记提出的宝丰一高‘三名工程’建设”。如今的学校,“艰苦实干、敬业奉献”的风气已经明显凸显出来。全体一高师生决心以此次公益讲座的成功举办为契机,继续深化日常感恩教育、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深度,引导学生用实践,用行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努力学习、发奋拼搏,用实际行动为一高的再创辉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宝丰一高

2013年11月17日3

第三篇:初中数学体验式教学

初中数学体验式教学

撰稿人:杨林海

QQ: 251202517 手机号码:***

用心的服务为您换来绝对的信心!预祝合作愉快!

课题研究申报方案------“初中数学体验式教学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更为紧迫的现实内容。但是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只限于教室和书本,内容以书本、教材为准,偏离儿童的生活、教学形式单调,与儿童所要求的生动活泼相去甚远。绝大多数的教师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依赖性、被动性、模仿性十足,社会适应能力差,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不强。众所周知:“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抽象的数学知识只有和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才是活的知识,才有生命力,才能体现知识学习的价值”、“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社会、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而当今社会迅速发展、知识量激增,在这充满激烈竞争和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学生一旦掌握了必要的能力,他们才能更有效地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并进行知识创新。初中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如何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呢?一直在思考、探索数学体验式教学方法,体验式是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实在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数学体验式是指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体验式。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继而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可以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数学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所以改革传统的数学教学,以“体验式”呈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从身边知识入手,主动探究知识,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主要课题。为此,我们提出了从课堂教学入手以“体验式”呈现教学内容,把生活经验数学化,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实验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解决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封闭,脱离学生生活、教学方式单一,忽视学生学习需要的状况,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解决原有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被动、单一,学习主动性难以发挥的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唤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数学教师以本为本,被动施教的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师真正成为教材的再设计者和课堂生活的创新者。要让教师努力研究改进传统的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并要在解放教师教学思想、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把数学学习和生活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学会在学习中与人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形成获取数学知识的技能,促进数学素养的提高,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好素质基础,让数学学习在生活中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改革课堂教学单

一、封闭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焕发数学课堂的生命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探索出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机结合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构建“生活—数学—生活”的学习体系和“学生的数学素养”的评价体系。为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指导理论。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本课题的研究实施将会探索出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机结合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将会探索出数学教学体验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找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最佳切入点,具有可操作性和应用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广,使所有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去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热爱数学,最终也会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每一个学生都获得自己所必需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会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知识技能素养、逻辑思维素养、运用数学素养、唯物辩证素养得到提高。为当地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实践依据。如果我们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时收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再把这些问题移进课堂,通过对现行教材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使数学教学内容源于学生现实生活,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手段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学生学习活动应用、验证于日常生活,不断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长此以往,不断深化,就能逐步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去解释得出的答案或结论,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协同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和完善学生的数学素养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赋予个人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积极稳定的学习态度的研究通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相关背景从多种渠道中加以发掘,凸现出该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历史与现实背景,呈现知识的产生、发展、变化过程,揭示该知识的发展规律和本质,认识对人类社会生活的现实影响和真实意义,从而增强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知识点赋予个人的现实意义,促使学生形成端正、稳定的学习态度。

2、加强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积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的研究通过引导学生从日常所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周围生活环境中,有目的地发现和收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加以认真观察和详细记录,鼓励学生主动以多种途径去寻求问题的情景,并尝试运用数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讨论和解释,引导学生用准确、严格、简练的数学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得出不同形式的结论。

3、创设数学体验式教学情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研究通过教师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理解,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组织学习材料,使新知识呈现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即教学内容体验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游戏活动、多媒体教学、实践活动教学等方法和手段来模拟、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寓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于教学全过程,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即教学过程体验式。通过设置开放性、实践性等作业形式,使学生及时将数学知识应用、验证于日常生活,并将此过程中再次积累的新经验反复验证于课堂与生活之间,即作业形式体验式。

4、丰富学生数学生活实践体验,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研究通过对课内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以多种途径、形式的数学生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已有数学经验,留心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多方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应用、验证数学知识,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

5、挖掘学生现实生活教育资源,培养学生自我拓展的意识及学习品质的研究通过对学生所处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等现实环境的关注,从中挖掘与学生数学学习密切相关的生活要素,结合学生个体或者群体的实际认知水平,加以开发、提炼、加工和整合,使之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生活教育资源而进行合理的利用,引导学生在对知识经验的积累、验证、巩固、应用等过程中,不断自我拓展、自我完善其数学意识及数学学习品质。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措施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国文教学体验式、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2、问卷调查法: 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的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3、行动研究法: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4、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使用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组全体人员要领会教学大纲精神,把握《新数学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组织学习讨论陶行之生活即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思想、活动教学等理论,努力把握这些理论的精髓和实质,用以指导课题研究实践。同时,及时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发展动态和信息,不断调整本课题实验的研究工作。

2、认真分析现状 通过各种途径的调查了解现行教材、教学基本方法和手段、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等诸多方面存在各种问题,加以认真详细的分析,从而针对性制订工作策略。

3、关注学生生活 从学生所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现实生活中,有目的地收集和挖掘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把这些问题移进课堂,通过对现行教材资源合理利用,使数学教学活动并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保证学生的数学知识及时在日常生活得到应用和验证。

4、联系生活实际重组教材 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力求将新知的呈现方式寓于生活现象,贴近学生生活经验,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5、创设体验式的教学情境 创设体验式的课堂情境。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创设课堂的生活情景,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以更便捷的方式沟通书本知识与数学现象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创造实践时空,注重实践活动 有目的地开展与生活实际联系的课外活动,既深化所学的课内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形成“(积累)生活经验——(发现)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验证)生活经验”的教学模式。在逼真的问题情境中展开自主探究的过程,充分展示学生的数学才华,促进学生的应用数学技能得以提高。以实践课为阵地,用有趣的内容吸引学生,寓教于乐,增强学生数学学习欲望;用实践的形式锻炼学生,寓教于动,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才能;用数学的思想熏陶学生,寓教于思,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水平。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方法去实践生活,感受生活的数学与数学的生活,沟通数学解题方法与生活问题解决策略之间的联系。

五.课题实施的步骤

1、准备阶段(时间段)

(1)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分析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进行专题座谈。

(3)进行相关的实践研究活动。

(4)组织对师生的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全面调查学生数学素养发展水平,分析整理。

(5)撰写课题方案。

2、实施阶段(时间段)

(1)分组,明确各组实验内容与要求。

(2)严格控制实验变量,做好观察记录。

(3)实验数据收集、整理。

(4)分阶段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对实验操作及时调控,定期请专家指导课题的研究。

(5)撰写课题研究阶段报告。

3、汇总阶段(时间段)

(1)归类收集实验过程中各种资料、统计分析。

(2)进行全面分析,撰写实验研究总报告。

(3)整理汇编实验成果。

第四篇:让教师享受学校生活的幸福

让教师享受学校生活的幸福

万荣县城镇中学校长 董笃信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人,即教师。做为一名中学校长,如何才能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让教师们真正热爱教育,不断创新,最大程度地发展自己呢?我认为关键是能否让教师享受学校生活的幸福。教师的很多生命时光都在学校度过,我们必须关注这段生命时光的质量,特别是学校生活的丰富性和教师精神的愉悦性。只有让教师体验到学校生活的幸福,学校才会成为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学校整个生命系统才会充满生机活力。我们尽可能让城镇中学成为全体教师理想的精神家园,努力把学校办成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绿洲。

一、从生命视角去审视教师

教师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要分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成功欲望是人的生命本能之一,教师在这方面尤为突出。他们期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期望获得他人的关爱,期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一个教师如果终身从教,那么他(她)的人生旅程是由一天天日常的教育职业生活连接起来的。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活感受到的是痛苦,那么其人生显然是暗淡无光的。当教职工受到信任和理解时,他们才会每一天都充满爱心地去工作、创造,并从中获得成长、自尊和职业生命的欢乐。

所以作为一名校长,我尽可能地发现每个教师身上的亮点,努力去读懂教师,读懂他们教学行为背后的东西,如教育观念、思想方法等。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能动性着手,采取多种激励手段,如目标激励、荣誉激励、信任激励、情感激励等。为教职工的成长创造更为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如改善教师办公条件,给每个办公室安装方正电脑并联网,鼓励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拓宽教学视野,加强教研交流,建博客,上QQ,在数字化教研环境中,教师紧跟全国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步伐,获得不断的进步。每年暑假组织教师旅游,让教师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脱出来,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中放松心情,互相交流,丰富了教师的暑期生活,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增强了教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建立教育科研制度(积极鼓励教师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朝专家型的方向健康发展)、改进教育教学评价制度(以教育教学工作的创造性程度、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及教师自身的成长状态为核心内容)等。多为教职工提供实现志向和发挥才能的机会,学校制定各种奖励制度,对于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取得的各种成果,学校予以奖励。教师的辛勤劳动和爱心智慧得到肯定,同时从不断的进步和创新中实现个人的专业成长,有了工作成就,教师也就有了职业幸福感。

二、以平民思想去博爱教师

学校不同于行政单位,我们不能把校长当作官来作。“胸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以博大的胸怀、包容的心态对待每一位教师,宽容缺点,发扬优点,鼓励个性,让不同特点的人都能得到发展。走到教师、学生中间去,让校园里到处是老师与孩子们的声音,而非校长一个人的声音。站在教师立场上思考与行事,教师当然就会对校长有认同感,而且还会由此生成一种亲近感。

激励每一个教师,赏识每一个教师。在工作的安排上,尽可能地寻找到与每一位教师的能力、兴趣与工作任务的最佳契合点,把教师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使他们具有胜任感和成就感。我校注重创设氛围,搭好舞台,让教师登台亮相,一显身手。对于能力出众,教育、教学以及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师,隆重表彰,大胆使用,创造环境和机会让其施展才华。2009、2010、2011年三年的元旦,我们分别在全校推选出城镇中学“十大魅力教师”、“十大明星教师”、“十大师德标兵”,在全校师生大会上,授以奖牌,隆重表彰,这在师生和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教师们在发挥自己长处为学校做贡献的同时,内心还获得一种巨大的成功感,产生幸福的体验,这种感觉和体验往往又会化为前进的动力和工作的积极性。

三、以人性管理来激励教师

学校管理是“三分管理七分情”。作为一校之长,需要用真挚、丰富的情感去感化、激励教师,通过自己的情感与智慧作用于教师,营造出富有浓郁的人情味和有利于保持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外在环境,激发被管理者的潜能,让教师不断地进行自我调适,享受到来自工作环境、工作过程中的快乐。

为此,学校注重对教师的“人文关怀”。诸如老教师,大病初愈的教师,怀孕临产的教师,在工作上学校相应地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同事间也给予一定的帮助。又如教师家有喜事,大家前往祝贺;教师家有丧事,大家前往吊唁;教师有困难,大家给予帮助。每年教师节,全体教师自编自演文艺节目,以教研组为单位展开比赛,把自己的节日过得红红火火。连续三年元旦,学校在全体教职工中分别开展了“阳光体育千米赛跑”、“趣味运动会”、“羽毛球、乒乓球、跳绳比赛”。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赋予各种活动以全新的内涵,以陶冶情操,沟通交流,集体娱乐,共度佳节。如此,形成了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校园也越来越和谐了。

四、让教师在专业发展中收获自信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苦的过程,需要自己默默耕耘,同时也需要他人引导。对教师来说.借用平台,成长自我,不亦乐乎?成长是一种历程,是一种思索,更是一种幸福。

为教师创建和谐学习的氛围。对于一个教师而言,实现专业发展,首先要有学习精神,要有一个理想的学习氛围。有学习,才有提高:有反思,才有进步。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努力构建一个学习型的教学阵地。

引导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探究如何使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集体备课,旨在通过群体合作,变传统的抄教案为实质意义上的备课,互伴互助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同事互助观课,这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互助活动,不含有自上而下的考核成分,和权威指导成分,提高了教师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真正把教学理念内化为认识,外化为教学行为。我校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参加各类继续教育活动,并在时间和条件上给予必要的支持。我们引领教师一起追求幸福的教育实践,体味和品尝职业的幸福,展示自身的美丽与绚烂,享受着教育的快乐和幸福。

我们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以校本培训来促进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经过多年的引导和磨合,我校逐步形成了“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的教师校本培训制度,校本培训主要内容有师德培训、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新课程后续培训、教学能力和教育行为培训、教育科研能力培训、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培训等。同时,我们从多方面创造条件,加强实践与交流。如通过组织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育叙事等途径进行反思性研究,积极探究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合理性,并不断改进教育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我们发挥十几位高级教师的作用,开展“传帮带徒”活动,促进青年教师不断成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脱颖而出。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生命质量,促成教师工作的成就感,从而荡起教师幸福的涟漪。

城镇中学作为省级示范初中,在实现生动活泼办学和一流教学成绩的同时,致力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让教师享受学校生活的幸福。我们将会继续努力,不断美化校园环境,改善教学工作条件,力求关注每一个教师的发展,为他们创设展示能力的载体和平台,用实际行动践行学校“为学生成长引路,为教师成功铺路”的人性化办学理念。

第五篇:让教师享受教育幸福 让学生体验幸福教育

让教师享受教育幸福 让学生体验幸福教育

江苏省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以下简称青山高中)创始于半个世纪前,几易校名,数迁校址,伴随着新中国的步伐,不断发展。1980年该校以“思想美、仪表美、语言美”的“三美教育”轰动全国,成为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的发祥地。学校历来重视素质教育,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全国红十字模范校等。作为首批承办内地新疆高中班学校之一,出色的民族教育管理使学校获得国务院授予的“全国民族团级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近年来,学校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己任,通过开展“幸福教育”,坚持“让教师享受教育幸福,让学生体验幸福教育”,走出一条“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打造品牌、全速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所好的学校需要一个好的领导集体,一个好的领导集体能打造出一所好的学校”的科学发展观。在当地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学校领导开拓、创新、务实、勤政,依靠全体教职员工积极进取,共同努力,办学绩效显著,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教育到底为了什么?这是很多人都思考过的问题。江苏省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校长高惠洪一直对此进行着不懈的探究。他从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到学科带头人,再到校长,亲眼目睹了几十年教育的变迁。尽管2005年高中就已进入新课程改革,但应试教育的惯性,唯分数论的根深蒂固,仍然把考试看成目的,教育偏离了应有的本意。学生成为知识的附庸,学生个性不断泯灭,学生尊严在消失,人际关系在异化。同时,教师的压力日益加重,职业倦怠越加严重,教师职业幸福感普遍下降,学校生活的幸福正在校园中不断失落。

对于这样一所有着五十多年文化底蕴,正处于高原期的中学来讲,必须要有新的理念来引导,才能向着更高的目标攀登。青山高级中学校长高惠洪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的生活,人生活的目的就是幸福。正如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一命题的实现,正是一个校长的使命和个体价值所在。

青山高中有许多老教师都是从大学毕业就一直在这里教学,也有相当数量的年轻教师当初就是这里的学生,他们都有一种“青山”情结,携手为青山的腾飞贡献青春。高惠洪校长也是其中之一,从大学毕业到青山高级中学担任一名普通教师,再到走出该校后的四年又公选竞聘青山高级中学的校长,带着这样一种信念走上领导岗位后,提出了“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开始了“幸福教育观下的高中教育行动研究”的课题探究,旨在以课题研究促进师生对办学理念的深化理解,引领整个学校的发展。把青山高中建成一个和谐、幸福的大家庭。“幸福教育”课题顺应了全体青山人的愿望,也顺应了素质教育核心的时代发展需要,得到了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高度重视,被立项为教育部重点课题,同时也为学校鼎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探索了新路。学校教育中的幸福

什么是幸福?教育的幸福是什么?青山高级中学人认为:幸福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得到满足的一种状态。幸福是人的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和伦理幸福的辩证统一,是人性得到肯定时的主观感受。教育学作为面向整体人性的学科,教育观照下的幸福无疑与哲学的幸福概念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又有自己的倾向性。首先,教育学的幸福是针对个人的,对各个年龄阶段的个人予以同等的尊重,相信他们都是完整意义的人;对个人的各个层次的情感感受予以同等的尊重,相信它们都是幸福人生的重要内容;相信个人的幸福主要不是看它是否符合别人的、成熟了的、标准的、成年人的幸福标准,而是看它是否与他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其次,在教育学的幸福中,所谓的“社会伦理标准”是相对的、多层次的、能够被学生理解的“群体”标准。再有,最为特殊的是教育更注意幸福的发展意义,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

常言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不仅要自问:“我们一辈子都在吃苦,我们现在幸福吗?”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或许每一个人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在青山高级中学却有了统一的认识:教育的结果是为了人的幸福,教育的过程是人体验幸福的过程。换句话说,为了学生的明天,意味着教育为学生未来的幸福生活做准备;为了学生的今天,意味着学生正在接受的教育过程本身应当是幸福的。

青山高中开展“幸福教育”,就是以人的幸福情感为目的的教育,它要培养能够创造幸福、享用幸福的人。幸福教育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把幸福作为一种有待于教、有待于学的情感内容,这样“幸福教育”就是“教幸福,学幸福”;二是把幸福当作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情感体验,把教育当作一件幸福的事情来做,这样“幸福教育”就是“幸福地教、幸福地学”。两者的有机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教育”。幸福教育的建构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谈到叶老的这句话时,青山高中人从幸福教育的角度进行了解释:“教育是为了不需要教育,这在幸福教育上表现为对幸福能力的重视,幸福能力表现为发现、创造幸福和享用幸福的能力。教师的幸福能力比学生强,教育就是以承认这种差异为前提,以改变这种差异为任务。幸福教育无非就是把教师这种相对较强的幸福能力转变成学生的内在素质。”在实施幸福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有其独特的做法:

一是让教师享受教育幸福。没有教师的幸福就没有学生的幸福。教师的幸福生活就是教育幸福。为做到这一点,学校为教师每人买了《积极心理学》、《哈佛大学的幸福课》等书籍加强理论学习,邀请各地幸福教育的专家教授来校作报告,组织教师开展了“幸福教育需要智慧”、“构建幸福的班集体”等主题的教师论坛及专题研讨活动。这些活动提升了教师的幸福观和感知幸福、享受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进一步使广大教师明确了教师的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是教育的必需。实践证明,幸福教育的建构离不开教师的幸福,学生的幸福是以教师的幸福为前提的,没有教师的职业幸福就没有学生的幸福可言;教师幸福来源于教师与学生生命的对话,并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实现。可以说,教师的幸福来源于学生幸福,没有学生的幸福同样也不存在教师的幸福。教师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感受那种从职业中获得的创造感、尊重感与艺术感。

二是让学生体验幸福教育。首先,建构自我扩展的德育。让学生理解幸福的真谛,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是帮助他们学会体验幸福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幸福的生活应该是道德的生活。只有通过道德教育,才能帮助学生认识到物质享乐不等于幸福、损人利己不是幸福,真正的幸福是个性化德性的幸福,是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统一。基于这种认识,青山高中的主要做法:一是以德育为首,引导学生过一种道德的幸福生活。学校加强德育工作网络建设,确立全员都是德育工作者思想,把德育工作渗透于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二是通过优化德育途径,提高德育实效。学校坚持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学生,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和文化典籍中的德育资源,赋予“仁、义、礼、智、信”现代内涵。2008年11月,学校成立了慈善志愿者协会,以培养学生慈善意识为主开展各项慈善志愿者活动。2009年,学校又在高

一、高二年级开设“幸福课”,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学会感恩、懂得如何获得身心健康、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等等,让学生感悟幸福的“秘密”。

其次,建构知情统一的智育。智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场景,是学生校园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打造“幸福课堂”、“魅力课堂”作为“幸福教育研究”的切入点,这是青山高中幸福教育研讨的主要立脚点。学生正是在课堂生活求真、求善和求美的过程中感受到幸福,师生自我发展的需求才最终得以实现。几年来,青山高中一直致力于探索有效的课堂就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相对成熟的问题教学、案例教学、网络教学等课堂教学模式,并通过“现代媒体技术与学科整合”、“学科公平与效率”等课题的研究,极大促进了教学效益的稳步提升,师生在“相同的起点更大的提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再次,建构身心统一的体育。现代体育已经由手段论转向目的论,即把体育运动的目的放在参与者自身满足的目标上。身心统一的体育不仅使学生充分感受运动所带来的愉悦,而且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幸福生活具有重要影响。为此,学校积极探索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行选课制度,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体育课程,健美操、乒乓球、篮球、足球、国际象棋、羽毛球、排球等课程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幸福教育的行动保障

几年来,青山高中以课题研究来促进幸福教育的实施,推动了“幸福教育”的深入开展。为此,学校确立了课题研究专家指导保障系统,通过专家指导下的行动研究提高幸福教育的有效性,增强师生教育生活中的幸福体验,提高师生的幸福能力。研究中,学校取得江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无锡高等师范学院、无锡市教科所等大力支持,邀请了江南大学副校长、博导冯教授担任课题研究的名誉顾问,《幸福教育论》作者、上海师大的刘次林教授为课题理论顾问,无锡市教科所的胡麟祥所长为课题研究指导顾问。另外,学校还聘请教育学院的副院长沈贵鹏教授和王树洲教授等7人担任课题专家组成员指导学校的课题研究。这是促进学校发展、实践幸福教育理念不可缺少的条件。专家进校活动带来了新的教育视野以及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外力引入打破了学校原有的封闭状态,实现了外来因素和内在因素的重构,为学校的“幸福教育”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总之,青山高中开展的幸福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作为教育本身又是一项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密切相关的事业,幸福教育作为一项关系整个民族未来的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首先,幸福教育需要政府的支持,这种支持主要表现在法律政策方面,表现在财政的支持力度和监督保证上。其次,幸福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家庭教育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素质教育;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要鼓励孩子学会生存,教育孩子学会做人,要让孩子在挫折和选择中,培养幸福的品质。再有,幸福教育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特别是学校的周边文化、社区以及媒体等,都应为幸福教育的实施创造重要条件。

令人欣喜的是:青山高中所开展的幸福教育研讨和课题开题活动,受到各界的关注和支持,这也印证了当前人们对幸福追求的普遍渴望,也预示着青山高中探索“幸福教育”的道路一定会走得更远。

高惠洪校长说:“‘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是学校不懈的追求,我们开展幸福教育旨在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实施‘幸福教育’,形成特有的校园文化,引领学校的全面发展,让教育回归于幸福的终极追求。为此,值得我们用毕生的精力去努力!”正是出于这种责任与使命,全体“青山”人齐心协力,带着极大的热情和勇气,为了创建幸福的校园,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而不断去努力、去实践、去奋斗!(宏火张武伟海霞)

下载如何运用体验式教学,让孩子们享受数学学习的幸福[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运用体验式教学,让孩子们享受数学学习的幸福[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教师享受工作幸福(共五则)

    让学生体验学习快乐,让教师享受教育幸福 ——永安路小学“轻负担、高质量”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潍城区永安路小学现有3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294人,招生学区涵盖55个居民小区,地域横......

    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合作式学习方式和体验式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合作式学习方式和体验式学习方式 贵州省思南县三道水小学刘天华 崔峦老师在宁夏会议上说“要和课文内容分析说再见”,实现阅读教学的“美丽转身”,其实不光是......

    体验式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国家新课改之后,各学科也在不断地开发新的教学模式。本文结合初中美术教学中体验式学习的基本思想,对体验式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

    体验式学习小学数学(推荐五篇)

    “体验式学习”小学数学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体验式学习的内涵和意义教学是学生生活的主要时空。教学目标的确定,师生关系的构建,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的设计,都与学生发展具有内......

    让儿童享受“智趣数学”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让儿童享受“智趣数学” 作者: 来源:《江苏教育》2014年第03期 主持人语 智,从“知”从“日”,知为知晓,触类旁通;日为阳光,明察秋毫。知者自明,引申为智慧、......

    享受数学-教学教案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民主和谐的气氛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条件。1.确立民主平等的师......

    让数学悄悄走进孩子们的生活

    让数学悄悄走进孩子们的生活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

    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一、注重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兴趣是指学生渴望获取新知,并着力去研究、探索的一种意愿,常伴有积极、愉悦、满足的情绪体验。学习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