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开题报告(共)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教育承担着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要,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精神以及人生规划能力的重要任务。这种具有鲜明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定位,要求教育必须超越传统的工具化倾向,对当前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进行大范围的调整和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课堂。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当前语文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教师问题意识偏弱,反思意识有待强化。在一种取向于功利,止步于文化的教学生态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机制仍然缺失,语文学科的特色难以凸现。
广东省2006年秋季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可高中语文课堂仍然滞留于传统语文教学的框架之内,未能摆脱服务于高考的惯性思维。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新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任务,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还不太清晰。在新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面对大量的矛盾和困惑,没有形成科学的共识,没有达成实施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因此我们提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探讨不同类型的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形态,以期达成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二、课题重要概念的界定
1、“有效教学”:是指为了提高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现代教学理念与行为,本课题所讨论的“有效教学”侧重于教学行为的范畴。所谓“有效”侧重指单位时间内学生素养在课程标准意义上获得的发展与进步。其相关标准如下:
●.有效教师:师德高尚;理念先进;知识丰富;能力全面;管理高超;善于反思;勤于研究。
●有效教学行为: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教学行为,是高效率的行为。●有效学习行为:不但使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又给予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指在语文学科基本素养形成的基础上,使学生汉语言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优良精神建模的形成,有利于优良阅读生态的改善,有利于学生适应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高考。
3、“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以语文课程标准为观照,促进高中语文课堂效益提升的一切教学行为与策略。本课题着重讨论在对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教学处理的过程中,如何以新课标为基石,确立教学的方向和原则,正确回答课堂文本教学中“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以形成区域内课堂文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和规范。
三、课题研究的现状及目标
课题研究的现状:本课题在国内外的教育科研部门和一些富有探究精神的教师已在进行相关研究,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指导的教育论坛里也有不少老师在探讨课堂有效教学的问题,如,课堂如何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在线研讨,陈敬文老师的《教学全程新论》和他的专题研究:评课实效性研究等等。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研究,初步形成区域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准备策略、实施策略、评价策略;生成一批实施有效教学的典型课例,发表一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研文章,培养一支能够适应新课程发展要求的新型语文教师队伍。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基于使用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之背景,主要研究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角度的科学选择和实施策略选择。前者具体包括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取舍。后者主要指课堂基本教学策略的确立和方法的选择,如平等对话、探究学习等;课堂主要教学行为、辅导教学行为和课堂管理行为的确立,如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等;还包括教学准备策略和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
本课题研究不求“面”上全面展开,力求在“点”上有所探究。研究内容如下:
1、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和内容最优化选择研究;
2、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关键行为研究;
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研究;
4、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对话策略研究;
5、高中语文课堂专题教学研究;
6、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评价向度研究。
五、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预定用二年时间完成。研究分为课题准备阶段、前期实施阶段、后期实施阶段和总结鉴定阶段。
1.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3月):成立课题组,对本课题进行论证,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2.前期实施阶段(2012年4月—2013年1月):分解课题研究任务,举行开题论证会。展开第一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完成中期研究报告,及时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思路。
3.后期实施阶段(2013年2月—2013年6月):对课题研究内容进行检查验收,对前期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及时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工作,并进行验证性研究。
4.总结鉴定阶段(2013年7月—2013年10月):召开课题成果总结会议,撰写研究 2 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汇编研究论文集和典型课例,出台本校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和优质课评定标准。
六、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本课题人员精干,结构合理。有教学业务副校长的直接参与,有市教研室教研员的全程指导和参与,有课题组全体人员的通力合作,我们有理由相信,该课题研究有充足的人力资源。
课题组长是高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高州市名教师,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机智、课堂教学心理和课堂教学评价等方面有较长时间的思考,03年起就作为学校核心成员参与六个省市级课题研究,有二十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地市级以上教育学会论文一等奖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是先后参加过“省培”、“国培”的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并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有较广泛的信息源,资料准备充分。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兼用综合调查法、文献检索法、个案研究法等。而且课题研究经费有保障。
七、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题组组长:邱桂平
课题组成员:邓春江、吴先文、梁冠华、张良、邓巧、邓雄超、徐永朝、陈彩琼。具体分工如下:
1、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和内容最优化选择研究(邓春江、张良);
2、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关键行为研究(邓巧、邱桂平);
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研究(吴先文、陈彩琼);
4、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对话策略研究(邱桂平、邓雄超);
5、高中语文课堂专题教学研究(全体成员);
6、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评价向度研究(、梁冠华、徐永朝)。
八、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一份。
2、相关教学论文集一本。
3、实施有效教学的典型课例若干(光盘)。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组
2012年2月29日
第二篇: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工作报定稿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工作报告
课题名称:《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 课题类别:立项课题
课题编号: 负 责 人:王忠
单
位:平泉一中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教育的本质是提升人的精神品质、促进人的发展的理念的进一步阐扬,语文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更为明确。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确立正确的课堂教学价值观,探索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已愈来愈为同行重视。如何改变以往粗放,低效的教学状况而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效率进而提高教学成绩,是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课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近年来,河北平泉中学语文组的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反思传统的语文教学,力求在发扬语文传统教学模式的长处,创新语文教学形式上作一些切实可行的探索,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境界。本课题就学习高中语文新课标、如何确立新的教学理念,构建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模式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思考与教学策略。
一、我们课题组在2010年3月申请承担了承德市“十二五” 教 育 科 学 规 划 课 题《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2010年12月正式开题研究。经过近一年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我校在这一年中按照课题研究方案,对照研究计划,已经较好的完成了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的研究工作,并开始进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下面对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和课题研究的一些工作进行回顾。
一、加强舆论宣传,提高课题研究意识
自2010午3月开始申报课题,我们就把课题研究工作列入了教学工作的议事日程。从课题研究的选题、申报,到课题报告的撰写,论证,都进行了周密的准备计划,并利用业务学习等机会动员教师们了解课题,参与课题,实践课题。
我们通过开题会以及业务学习等机会,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有关《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使全体教师增强了对课题研究工作的认识,提高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在这一年中,我们以采用新课标的高一年级为主力,吸纳了其他年级的青年骨干教师,不论是组内的教研——汇报课、公开课、示范课,还是外出学习——观摩、研讨,我们始终把课题研究作为中心工作,紧紧围绕着“有效性”展究的基本开讨论研究,切实提高每一个组员的课题研究意识。
二、落实措施,保证课题研究的进程
1、制度保障
⑴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此项课题研究由年级主任亲自抓,定期组织研讨,监管研究的进程及结果,每个成员都有具体的任务。⑵课题研究例会制度。定时间、定内容进行课题的研讨活动,及时总结实验工作,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部署下阶段工作。
2、加大专题理论学习的力度。
⑴倡导自学。教师工作是一项个体性很强的工作。各个人工作的时间和重心都不相同。因此,自学永远是教师汲取理论营养的最佳方式。我校的教师阅览室全天候对外开放,教师可以自主学习;学期中我们定期进行课题研究碰头会,理论知识更新交流会,实现教师间理论资源的共享。
⑵组织进修。即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形式有新课标学习、叶圣陶教育思想学习、教科研问题研讨、校内外各种示范课观摩课等,我们还“走出去”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学习,“请进来”——请资深教师,对我校教师进行培训,以此来进一步保证教师理论学习,拓展教师理论学习的空间。当然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也大大地激发了教师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一年来,我们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心理学知识,了解了国外一些有效教学模式的理论,如加涅的教学设计,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以及艾伦•C•奥斯丁(Allan C.Ornstein,1990)所著的《有效教学策略》等,学习了厉复东主编《高中语文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巢宗祺的《当前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等。
3、立足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科研的主阵地,特别是基础教育的科研,一线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更具推广的价值和意义,它的功效更具内涵,主要做好:
⑴ 集体备课。备课时采用个人分单元负责制,在一个学期开学时,根据教材内容及教师的强项,分配主备的单元,这一部分的教案由这位教师先写出自己的教学设计,并在组内先说课,分析自己的备课思路,讲明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再由全组共同探讨,使教案渐趋完善。然后,在统一基本思路的情况下,全组教师均以此教案为蓝本,进行教学活动,并及时进行教学后的反馈交流,对此教案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⑵ 公开教学。上好汇报课、观摩课、示范课,重点探究在新观念、新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⑶ 评课。以有效性为终极目标来评价一堂课,在评课中从宏观把握,细
节入手,发现亮点,及时总结推广,辐射运用;指出不足,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借他人的课堂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⑷专题研究。重点研究落实课堂教学以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变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角度研究问题。
(5)研究方法。我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认真学习有效教学的理论,提出研究的目标和具体研究方法;其次,收集有关文献进行系统学习,反思过去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分析导致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第三,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语文课堂的现状,运用统计技术描述出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情况;第四,运用行动研究法等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以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优化学生认知结构,加强学习策略,形成研究成果。在课堂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如下4种方法来完成。1.文献研究法 2.个案研究法 3.调查研究法 4.行动研究法
三、课题研究所带来的影响和改变
1、加快了教师专业成长进程。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教师吸纳现代教育思想,积极参与研究探索,经常交流反思教学,教师的观念明显得到更新,正逐渐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努力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 “自主合作探究 ”的教学模式。不断反思我的教学是否有效?谁的教学比我更有效?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研究,教师的观念不断更新,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现在,原有教学固定不变的模式被打破了,“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不再是一句空话,正逐渐成为课堂的主旋律。教师由课程知识体系的灌输者成了教育意义上的组织者、对话者,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实践、灵感、兴趣参与课堂活动。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等。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由形式主义的“自主合作探究”正在转变为在生成中学习、探究。
四、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经过近三年的课题实验研究,我们在理论、模式以及课堂教学的策略等方面进行一些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
1、由于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范围较宽,研讨问题太散,缺乏有序性。有些方面重复研究,有些问题出现空白。这是下一阶段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形式上变得热闹,但不够务实,还不能把握好自主探究精髓。
3、由于语文学科的特点,有效性的评价与检测是长效性的,因而短期内不容易客观评价,给研究带来困难。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本课题组多数成员参加的课题《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研究》已经结题,促进了现课题的研究。
论文:赵毓文论文《列写作提纲》 发表于《现代教育教学导刊》并获一等奖
丁丽洁论文《我的心中每天都开出一朵花》发表于《新课程》杂志
丁丽洁论文《浅谈语文的思维教学》发表在《现代教育教学导刊》并获一等奖
高靖杰论文《浅谈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发表于《现代基础教育研究》杂志
常桂梅参加市组织的语文学科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评优课《再别康桥》获一等奖。
常桂梅 论文《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思考》获中国移动校训通杯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承德赛区二等奖
六、关于课题研究的困惑和思考
本课题历时三年,行将告一段落,但本课题的研究远没有结束。我们在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总结出来的教训,同样是本课题重要的成果之一。1.课题组在学校调研的时候,个别化、选择性地走进课堂,对课堂的实际教学生态知之仍然不够多。在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中,我们预设“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问卷、座谈等),有计划、分阶段地展开课堂教学效益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征求良好的课堂教学策略”,这一点实际上落实得不够,从而致使研究的规范性和针对性有了折扣。
2.课题组对语文有效教学相关因素的认识还不充分。语文是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五四以来,百年演进,流派众多,理论更迭较快,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及其习得的规律,至今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怎样学语文?如何推进语文教学的高效运转?其中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不言而喻。本课题研究的范畴虽然仅仅局限于高中语文,且是课堂教学,但关于语文学科所涉及的矛盾一个也无法回避。因此,研究的内容仍然偏多,面仍然偏大,对某些具体环节的深挖也不充分,如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问题、课堂中预设和动态生成问题、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相辅相成问题等等,因此,成果还不丰富。
3.高度应试教育背景下,贯彻新课程理念,需要践行者的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尝试的步伐再迈开一点。相对于此,课题组显然还缩手缩脚,推进的策略和措施,整合、验证别人的理论偏多,原创观点并大胆付于实践的还相对偏少,一些看法还未经过时间的充分证明,正确与否还要进一步认证。但我们坚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我们以语文学科抱有深厚的热爱之心与探究之情,坚持不懈地在这块园地里继续辛勤耕耘,我们的事业就会不断深入,广大语文教师“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终究会成为历史。
七、本课题的后续研究
根据调查发现,新课程下的备课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形式单一,方法陈旧,甚至发现不少老师对备课的认识失之偏颇,存在着诸多的误区,如过于依赖教参,缺少对文本的个性解读;过于关注教法,缺少对目标的准确把握;盲目拓展延伸,忽视教材自身资源的挖掘等,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低下。
为此,我们又提出“高中语文有效备课研究”课题研究与实验,探讨不同类型高中语文有效备课的基本理论、形态、模式,以期达成实施语文课堂有效备课、有效教学的路径和方法。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备课模式的研究》作为本课题的后续研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第三篇: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新课程阶段性总结
我们将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与日常教研统整为一体,从更新观念、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有效反思几方面,针对教师日常的真实课堂针对性地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探索出多种行之有效的途径与方法,现简要回顾总结如下:
一、更新观念
实施“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高二语文备课组全员参与。课题组首先廓清对有效教学的认识。课题组认真学习教研室提供的“有效教学”资料,通过开展读书心得体会和学习札记交流等活动组织教师深入研读学习,同时,要求全体成员广泛浏览报刊以及其它专著中对有效教学的论述,学习、借鉴有益经验,形成并不断加深对有效教学的理性认识,备课组定期组织教师研读语文学科《课程标准》,学习有效教学理论。
通过认真的学习,老师们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有了清晰的认识: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不仅是指学生接受知识、发展能力、传承文化,更是指心智的启迪、性情的陶冶、态度的养成、兴趣的培养、品格的锻造。有效教学不是强制、训练和灌输,而是引导、体验和唤醒,是让学生感动、领悟和审美。同时,老师们也对开展此项课题的必要性有了新的认识:
(1)开展“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课题研究是和谐师生关系从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需要。师生关系是学校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端,师生关系和谐是校园和谐的保证。实施有效教学有利于师生在有效的教学场中传递知识、提高能力、生成智慧,从而达成和谐。
(2)开展“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专业生命的需要。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学生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关键保障,实施“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是造就优秀教师群体的重要平台,是教师从平凡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必由之路。
(3)开展“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课题研究是改进课堂教学、培育优秀学生的需要。课堂是学生习得知识、锻炼能力、启迪智慧的主阵地,学生的发展主要依靠课堂。课堂教学没有效益,学生发展就不可能得到落实。只有保证课堂的有效,才能保证学生发展的有效。只有高效课堂,才能培育优秀学生。
总之,行之有效的学习活动,使课题组成员消除了对课题的排斥心理,保持了思想认识上的一致,树立了正确的教学效益观,为深入实施有效教学奠定了认识基础、理论基础。
二、有效备课
1、专家引领 备好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我们课题组积极参加省市教研院组织的“面对新教材,教师如何备课”的专题讲座。专家们的讲座理论联系实际,从备课的意义、备课的理念谈到了具体的备课方法,指出教师要树立终生备课的思想,要更加注重隐性备课,教师要通过不断的读书、学习、实践,丰富自身内涵,从而提升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精彩而实用的讲座,使大家感到受益匪浅。
2、集体备课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如何有效备课,课题组组织了专项研讨和实践,从行动上给老师们以引领和锤炼。例如:新课程古代诗歌散文教学实验。课题组老师每个人先独立备课,在经历诵读课文、研读教材的深入思考后再撰写教学设计。之后,课题组成员授课录像,自我反思、组内讨论,得出备课组内合案,通过课堂修改、完善设计。然后选拔,参加全校、全市的展示交流。这次备课研讨活动,让我们真正体验到了该如何备课,领会到了备课的重要性,懂得了备课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的研读把握能力,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集体合作的力量和快乐。以后,我们真的应该把抄教案的时间真正用于备课。
三、有效课堂
1、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是一个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实践,通过教学实践反思、消化、吸收新课程理念,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于一体的最终形成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课例的不断反思过程。设计课例、实施课例、反思课例的课例研究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直接而有效的载体。课题组从成立起一直将课例研究作为重要的研究载体,在有针对性的研究中让老师得到课堂教学技能的提升。
在讲授《李清照诗二首》时,进行了一次课例研究。执教的老师经历了独立备课的三个阶段:“独立钻研,走进文本—→博采众长,为我所用—→认识自我,确定教案”。经历了四次试教:经历了全组教师“吹毛求疵”、群策群力、精益求精的多次“临床会诊”。而上课老师本人和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反思贯穿整个教研活动的始终。从最初对课堂结构的反思“课堂容量太大”、“拖堂现象明显”、“媒体使用不当”;到对教学方式的反思“老师讲的多”、“与学生的互动少”、“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到对教学情感的反思“以情感带动教学”、“没有让学生去体会诗人孤独凄凉的情感”;然后是教师对自身素质的反思“课堂语言力求精练、准确、优美”、“板书要能体现文章的脉络和上课的思路”、“评价方式比较单一”;最后研课成功,老师们感悟到语文教学的真谛“让学生在语文天地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功,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应更多地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语文课堂不能仅停留在知识点上,更多的应是塑造人格上”。执教老师在活动之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在这段历时近一个月的‘磨课’过程中,我看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感到了自己的成长,也切切实实地领悟到了一些新课程理念的精髓。”
2、互相听课互相评课 合作是课题研究深入开展的大势所趋,更是课题研究突破重围、获得质的提升的必由之路。但是,怎样合作才是有效的?我们充分利用备课组在师资方面的优势,进行教师有效合作的探索。把高教以上教师组织起来建立,在各项教研活动中,以一个强有力的整体,重拳出击,将每项教研工作做细、做精。同时,制定较详细的实施方案,改变教师以往那种自发的、零散的协作,落实为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团队合作,使全备课组教师都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学研究中,在研究中获得专业能力的提升,在研究中成长。课题组参照“三阶段、两反思”的案例研究模式,着重帮助年轻教师完善课堂教学,提升教学专业化水平。遵循以下操作流程:
研究课执教老师:第一次备课(“闭门造车”,强调教师个人研读文本,加深对课程资源的理解)——第二次备课(“东张西望”,强调兼收并蓄,吸纳别人的研究智慧)——第一次上课(“敞开你的课堂”,敢于暴露问题)——反思总结(分析成败原因,集思广益)——第二次上课(解决问题,展示研究成果,追求精品)——再反思(全过程的反思,再提高)„„
课题组同伴:研究教材(与执教老师同时备课,不做“局外人”)——听课(发现问题)——研讨(群策群力,提出改进方案)——再听课(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案)——反思总结(个人总结,同时换位思考“我会怎么办?”)„„
老师们在参加研讨的活动后,这样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次活动虽只是研一个课例,但绝不只是着眼于这一节课的改进,而是通过这样一种反复的备课、上课、研究的研课过程的循环,发展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
3、专题攻关
课题组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有效教学专题研究,如按课型展开的有效教学研究:新授课有效教学研究、习题课有效教学研究、复习课有效教学研究、试卷讲评课有效教学研究、实验课有效教学研究等;按教学内容展开的研究:现代文教学研究、文言文教学研究、写作教学研究等,系统建构具有特色的课堂有效教学模式。
四、有效反思
本课题组除了在日常管理中注重引导老师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之外,我们根据教研室的要求,结合教研的实际,设计了教师成长记录档案。分别从日常教案、大考试题及质量分析、平时练习题、教研成果等方面,以便于分类、便于收集、整理为原则进行栏目设置。在每个栏目下,都有必放材料和选放材料,兼顾共性与个性。
哈六中高二语文备课组
第四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有效教学”这个概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自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展以来,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在教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就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全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价值分析,主要从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现状和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二部分阐述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内在原理,分别介绍相关的概念,及相关的理论依据。第三部分阐述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这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分别从“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目标整合策略”“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内容取舍策略”“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选择策略”“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学情驾驭策略”“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教师素质调控策略”这五个方面加以阐述。本文通过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力图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通过总结教学中的成熟经验,力图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文中论述结合了教学实践中的大量鲜活有力的实例,可操作性强,富于针对性,现实意义显著。总之,本文力图在理论上钩玄提要,实践上针对时弊地阐述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这一学校和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以期引起国内外高中语文教育界的重视,进而加快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社会要求、国家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素质教育为鲜明旗帜,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发生了变化,当我们把课堂关注的重点转到学生有效学习活动后,评价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准是学生能否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是否学会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完成语文知识的自我建构、言语能力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生成。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一直是语文教学研究的核心。可以说,所有教学改革都是围绕提高教学效率而进行的。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最高利益就是最大化提高教学效率。
【摘要】 “有效”这个概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在教学界己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就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全文分五部分。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概述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理论依据和国内外有效教学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列举现今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分析原因。第三部分“探索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准备策略”,主要从确定与叙写教学目标、设计与编写教学方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三个层面来探索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第四部分“探索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着重探讨提高高中语文古诗教学、文言文教学、现代文教学等阅读教学以及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可操作性策略。第五部分“探索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策略”,基于“发展性教学评价”理论,倡导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注重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坚持全面开放的评价内容,强调发展性的评价目的,提高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重点是第三、第四、第五部分。主要是围绕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这一学校和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准备策略、实施策略、评价策略三个方面进行阐述,通过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总结出教学中的成熟经验,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更多还原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教学策略;
第五篇: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初中教育承担着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要,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精神以及人生规划能力的重要任务。这种具有鲜明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定位,要求教育必须超越传统的工具化倾向,对当前初中阶段的课程设置进行大范围的调整和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课堂。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当前语文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语文教学少慢差、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教师问题意识偏弱,反思意识有待强化。在一种取向于功利,止步于文化的教学生态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机制仍然缺失,语文学科的特色难以凸现。
广东省2002年进入初中新课程实验,可初中语文课堂仍然滞留于传统语文教学的框架之内,未能摆脱服务于中考的惯性思维。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新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任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还不太清晰。在新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面对大量的矛盾和困惑,没有形成科学的共识,没有达成实施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因此我们提出“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在宪梓中学(重点初中)、高级中学(重点初中)、梅北中学(普通初中)、白渡中学(普通初中)等四所学校开展实验研究,探讨不同类型学校的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形态,以期达成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二、课题重要概念的界定
1、“教学”:一般意义上,教学是指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统一活动,它包含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本课题所讨论的“教学”主要是指教师课堂教学中引起、维持或者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2、“有效教学”:是指为了提高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现代教学理念与行为,本课题所讨论的“有效教学”侧重于教学行为的范畴。所谓“有效”侧重指单位时间内学生素养在课程标准意义上获得的发展与进步。其相
关标准如下:
●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目中有“人”,教学有对象意识,能因材施教;有“全人”概念,教学旨在努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和谐发展。●关注教学效益,教学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学目标尽可能具体明确,其达成度力求能够检测,以体现教学效益的优劣;反对简单的量化和过于量化。●关注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反思品质。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持续追问“什么内容是学生素养形成最基础的因素”、“什么样的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同一教学内容的处理在众多的选择中是否有最佳路径”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地域教学形成基本的准备、实施、评价策略。
3、“课堂有效教学”:上述内容和要求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集中呈现和完美体验。
4、“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本课题所强调的“有效语文课堂教学”要求课堂教学行为能够体现正确的学科价值取向和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力求在课堂上构建学生完满的精神世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品质,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同步协调发展。
5、“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指在语文学科基本素养形成的基础上,使学生汉语言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优良精神建模的形成,有利于优良阅读生态的改善,有利于学生适应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高考。
6、“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以语文课程标准为观照,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效益提升的一切教学行为与策略。本课题着重讨论在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教学处理的过程中,如何以新课标为基石,确立教学的方向和原则,正确回答课堂文本教学中“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以形成区域内课堂文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和规范。
三、课题研究的现状及目标
课题研究的现状:本课题在我国的广东、江苏等首批课改实验省有教育科研部门和一些富有探究精神的教师在进行相关研究。在我省全面实施了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该课题的研究具有前瞻性,更具现实性。预计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课堂有效教学行为和有效对话策略及模块教学研究方面会有所突破。
本课题原来想采用总课题组负责、不同层次实验学校或实验教师以子课题研究具体参与的方式展开。总课题组负责课题的设计规划、申报、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各参与学校及教师根据自身的实际选取相关的研究内容,在总课题组制定的目标框架中展开实验性研究。各子课题组可以现研究内容为核心,单独申报新的省、市规划课题或课改课题。但是,在实际研究中,由于研究面广而人员太少,我们感觉不便于成立子课题组。为了节约人力资源,我们把研究任务分到具体的人员头上,而且为了减少人力消耗,我们不再申报新的课题,而是集中精力做好这个课题。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研究,初步形成区域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准备策略、实施策略、评价策略;生成一批实施有效教学的典型课例,发表一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研文章,培养一支能够适应新课程发展要求的新型语文教师队伍。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基于使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之背景,主要研究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角度的科学选择和实施策略选择。前者具体包括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取舍。后者主要指课堂基本教学策略的确立和方法的选择,如平等对话、探究学习等;课堂主要教学行为、辅导教学行为和课堂管理行为的确立,如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等;还包括教学准备策略和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本课题研究不求“面”上全面展开,力求在“点”上有所探究。研究内容如下: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和内容最优化选择研究;
2、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关键行为研究;
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研究;
4、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对话策略研究;
5、初中语文课堂专题教学研究;
6、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评价向度研究。
五、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预定用二年时间完成。研究分为课题准备阶段、前期实施阶段、后期实施阶段和总结鉴定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8月):成立课题组,对本课题进行论证,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前期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2年2月):分解课题研究任务,举行开题论证会。展开第一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完成中期研究报告,及时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思路。
后期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2年7月):对课题研究内容进行检查验收,对前期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及时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工作,并进行验证性研究。
总结鉴定阶段(2012年8月—2012年12月):召开课题成果总结会议,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汇编研究论文集和典型课例,出台梅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和优质课评定标准。
六、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本课题人员精干,结构合理。有校长、业务校长的直接参与,有县教研室教研员的全程指导和参与,有课题组全体人员的通力合作,我们有理由相信,该课题研究有充足的人力资源。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兼用综合调查法、文献检索法、个案研究法等。而且课题研究经费有保障。
七、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题组组长:曹
课题组成员:郑、钟、蔡、谢、范、张
具体分工如下: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和内容最优化选择研究(曹、张);
2、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关键行为研究(钟、张);
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研究(郑、范);
4、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对话策略研究(蔡、曹);
5、初中语文课堂专题教学研究(全体成员);
6、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评价向度研究(范、钟)。
八、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一份。
2、相关教学论文集一本。
3、实施有效教学的典型课例若干(光盘)。
4、梅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和优质课评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