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初中生物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的实施方案(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3 04:3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题《初中生物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的实施方案(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题《初中生物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的实施方案(小编推荐)》。

第一篇:课题《初中生物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的实施方案(小编推荐)

课题《初中生物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的实施方案

广河一中 生物组

一、研究背景与任务

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都赋予生物教育新的内涵,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标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通过实验探究生物的规律,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途径,也是养成探究性学习习惯的重要载体。因此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纵观现在的高中生物学实验,多是以学生被动地完成整个实验。实验目的,实验器材,以及实验方法,教材都事先做了具体的规定。这固然对于培养学生实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创新能力上必然会受到限制。初中教材上的探究性实验很多,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时间和实验费用以及一个班学生人数多的限制也不尽人意。因此,作为处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有意识地采取“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大有必要。让学生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生物实验主题,根据多种思路和方案自行设计、组织和展开实验。这样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现在的高考中考生物试题中,探究性实验试题占有很大的比重,因为这类试题思维量大,信息和情境新颖,设问角度多样,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并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提高其思维能力,也更能体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探究性实验学习在我校乃至全县是比较薄弱的,而高中新课改已经启动,对于实验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探究性实验,对于习惯于应试教育的老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此作为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有必要对实验教学和学生学习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出一条比较好的程序和思路来,让学生在解决探究性实验试题的能力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鉴于以上背景和认识,确定了“初中生物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

二、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探究性实验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

(2)对学生探究性实验学习过程的指导策略的研究。(3)探究性实验学习的组织与管理的研究。(4)探究性实验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整合策略。(5)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运用和实验解题能力。

三、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及预计的研究突破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 由于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标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初中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10年,很多老师对探究性实验教学理论基础、实施方法和评价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成果显著。探究性实验在生物教学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供学生认知的学习情境

3、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4、培养学生的初步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把书上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对生物知识学习的热情。2004年7月在人民教育出版网上广东深圳张海银老师在《生物学探究性实验设计的探讨》中着重讨论探究性实验设计教学中的2个问题:1 如何引导做出实验假说2 探究性实验设计的原则。2009年12月《中国校外教育》周桂洪老师在《浅谈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简单的介绍了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方法和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课的教学环节。2007年第5期《中学生物学》浙江省温州潘建勋老师在《试论生物探究性实验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认为生物学知识学习课和实验课有机整合在一起,才能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才能有利于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广东佛山陈冬丽老师在《浅议生物探究性实验的分层教学》提出针对不同的探究层次,教学应采取不同的模式。广州市吴琼老师在《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有效性初探》认为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主导的有效性和学生主体参与有效性的有机结合。以上观点对开展本课题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生物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生物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经历科学、体验科学、理解科学”去做一个个有典型意义的探究活动。为此,许多的教学方法相继推出,如启发式教学、发现式教学、探索法教学等。在这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探究性学习方式正被人们愈加重视。它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显现学生的学,强调学生的探究和创新。其目标指向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精神、问题意识、人际交往能力、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以及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而不是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掌握。

(二)、本课题预计的研究突破

1、改变教师传统生物实验教学的模式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改变生物实验教学过去那种循规蹈矩的传统实验方法,推动学生向主动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和创新思维习惯。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通过学生参与实验探究过程,体验到主动学习的乐趣,能改变过去那种懒散被动的学习习惯,建立起主动学习的氛围,自觉提高学习成绩。

3、对现行教材实验的改进,希望找到更能适合我校教学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实验内容。包括有关实验材料探究;有关实验器材、实验方法的探究等。

4、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对我校我区学生中高考的生物实验成绩有明显的提升。

四、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现实意义

在初中课改不断深化的今天,该课题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1、对我校教师来说,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几乎是全新的,没有任何套路可依。本课题试图总结出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一般模式,为各位同行提供参考;同时,我组生物教师一起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也是对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了解不断深入的过程,即经验内化的过程,这是任何讲座和培训都替代不了的。

2、对于学生来说,如果能够引导学生走上自主探究、自主实验的道路上,对于学生的一生的影响无疑是极其深远的。传统的实验教学只是让学生验证一下实验结果而已,学生最多只是学会操作一个实验而已;然而探究性实验学习教会学生的是一种科学思维的方法、一种实际的探究能力。这正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啊。

3、对于我校来说,如果以探究性实验教学为突破口,那么就意味着我们在自然科学的教育中,抓住了主流,从而使得我们可能在新课改的挑战中,抓住机遇,脱颖而出。

4、对于新课改来说,一旦在探究性实验教学方面获得突破,必将引起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从初中几年课改成效来看,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原因何在?任何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转变为前提的。初中教师的教学模式依然是传统应试教育的一套,又何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呢?所以,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我组生物教师的教学模式得以转变,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也正是新课改所期盼的。

(二)理论价值

现代教育学深刻揭示了教育必须构建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必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为探究性实验学习提供了教育学的依据。为此,进行“中学生物探究性实验能力培养研究”对丰富和发展科学观、科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科学的哲学观点与人文价值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性实验学习应成为师生,生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彼此平等交流情感、经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经历生物探究是生物教学的手段,就是让学生去做一个个有典型意义的探究活动;体验生物探究是生物教学的重点,要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生物科学的奥秘和趣味,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就是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最终让学生用科学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上是价值观层面的体现。在经历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心理体验,只有亲身经历了过程,才能有真切的体验。因此生物课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经历科学家们曾经经历过的、曾经体验过的那个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生物科学。

五、研究目标

1、掌握一些生物实验最基本的技能,提升学生的生物实验与探究能力。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从事科学研究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3、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案例的收集与整理。

4、教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探究性实验学习指导策略的研究。

5、提高学生在解答探究性实验试题方面的解题技巧和实验成绩。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利用教材提供的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研究。2.利用教科书没有提供材料、方法等具体指导的实验,需要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的研究。

3.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小课题,培养学生独立的基本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材料的能力、观察能力、对实验结论分析和推断能力。

4.如何使学生在探究性实验学习中体验到科学研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一般思维方法的研究。即生物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设计、实施实验、结果分析、交流讨论等。

5.教师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实验学习指导策略的研究。这个内容也是这次课题研究的重点。

这只所以成为重点,是因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同时也是与初中几年新课改后的现状分不开的:课改最终将落实到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来,但初中课改效果不尽人意,这固然有着多方面的因素,但最关键的一点,即要通过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需要从教师行为,尤其是教师的具体的教学策略上下功夫。只有当教师有具体的确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时,学生的探究性活动才可能步入正轨,富有成效,也才能提高实验课质量。通过动手、动脑、入心的实验设计和实施过程,也才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实验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应特别重视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结论的实用性。

七、预期创新点

1.真正让学生、老师参与到探究性实验学习中。

2.整理出一套关于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案例;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适宜的改进。3.总结出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关于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一般模式; 4.总结出富有成效的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的策略;

5.争取在探究性实验教学理论上有所创建,将探究性实验学习与学生自主性学习有机结合。

八、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我校是完中校,所以面向的学生群体既包括初中学生也包括高中学生。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上图书馆或校园网查阅资料,及时把握相关课题的研究动态,跟踪学生怎样进行探究性实验的热点问题。

2、行动研究法: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与实验设计技巧,完善教学设计方案,总结教学案例。

3、实验研究法:通过设立比较严格的实验方案,得出相关结论。

4、问卷调查法:学生对通过实验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了解现状调查;实验教学方案实施后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查。

九、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从2013年2月起,到2013年6月止,划分为三个研究阶段 1、2013年2月—2010年3月为课题的准备阶段。在进行广泛调查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制定课题实验方案;确立、申报课题研究方向;成立课题组;收集相关活动资料;查阅近年相关研究资料,完成查新报告;培训参与的老师。2、2013年4月—2013年5月为课题实施阶段。①.研读有关理论书籍并写出读书笔记。②完成实验设计教学案例及案例分析。

③.对学生进行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训。④.对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方法进行培训。⑤.针对相关的实验课题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

⑥.通过有关实验的操作或设计,考查评价学生探究性实验学习的能力。3、2013年5月—2013年6月为课题总结阶段。①.总结归纳研究成果。②.完成结题报告,准备结题。

2013年3月10日

第二篇:小学生探究能力培养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策武中心校(本部)

小 学 生 探 究 能 力 培 养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012.2

策武中心校本部

“小学生探究能力培养”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1、时代呼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其实质是创新能力的竞争,而创新能力的关键就是探究能力。人类的进步在于不断地提出新的科学理念,发明创造新的生产工具,形成新的生产方式,而这一切无一不是人们不断探究的结果。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新一轮课程改革从适应时代需要出发,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2、小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现状不容乐观

新课程虽然实施了很多年,但小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在一些学校的课堂中,学生仍在被动地接受学习,很少有自主探究的机会。有些教师由于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不强,他们不知道如何有效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有些教师觉得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费时费力,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否得到培养很少考查,不如不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还有些教师则担心小学生不会探究,无法探究,在教学中不敢安排探究活动,或者虽然安排了探究活动,但学生是在教师的指令下一步一步机械被动地进行“探究”的,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探究,为什么这样探究,其探究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培养。

3、国内外对小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研究较为薄弱

从国内外教育教学研究的情况来看,专门针对小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研究还很薄弱。英国伦敦大学亚瑟•莫里斯•路卡斯教授研究的“探索式”教学以及国内一些学校如华东师范大学教科所研究的“引导——探究”教学模式等,研究的侧重点多放在中学理科;江苏省一些学校开展的“研究性”学习研究,其研究则着眼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而针对小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研究,尤其是理科之外课程小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课堂有限时间如何开展探究学习活动,以及集体教学与个体探究能力培养等方面,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课题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①心理学研究表明:探求未知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方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在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中获得的。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②“认知一发现”理论认为:学习的本质就是主动发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与其指示学生如何做,不如让学生自己试着做。所谓“发现”,当然不只限于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动,而是包括用自己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就是依靠发现“。他要求学生利用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主动地进行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我思考、探究和发现规律,而不是消极地“接受”知识。

③遵循了人的需要原则。罗杰斯认为每个人生来就有学习的动力,并能确定自己的学习需要,能够影响一个人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们自己发现并加以同化的知识。“探究学习”的核心就是“发现”和“建构”。让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产生更多新的问题。④美国探究教学专家萨奇曼坚信:学生本能地对一切新奇的事物感兴趣,他们会想方设法弄清这些新奇的事物的背后空间发生了什么,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指导他们如何提问、如何搜集资料,教给他们发现事物变化规律的一般的思维方式,教给他们探究的方法以及随时发现新事物的习惯。

通过本课题研究,可充分验证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学习理念的正确性,坚定教师彻底转变教学方式的信心和决心。

2、实践意义:

本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可以使我校教师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有效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掌握小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途径、方法和策略,实现教学方式的彻底转变;同时,通过研究活动的实施,可使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为他们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通过“大阅读活动与小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研究,可以有效促进我校“大阅读”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大大提升我校的办学内涵和品位。

三、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试图以小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为切入口,通过研究努力实现以下目标:一是探寻小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途径、方法和策略;二是构建适应小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各课程教学活动模式;三是探索有效促进小学生课外自主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发展的途径和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课题研究内容

1、各门课程教学活动中学生探究品质和能力形成策略的研究。

2、适应小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各门课程教学活动模式研究。

3、集体教学环境下小学生个体探究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4、大阅读活动与小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研究。

5、促进小学生探究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评价策略研究。

五、课题研究预期创新点

1.摸索出适应 “小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各门课程教学活动模式。

2.摸索出集体教学环境下小学生个体探究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3.摸索出在课堂教学有限时间内,有效培养小学生探究能力的基本策略。

4.摸索出小学生课外活动中探究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

六、课题实施思路、操作原则

1、实施思路

本校教师人人参与研究,先学习教学教研刊物、影像资料、网络上相关经验与理论,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教学上实践,发现小学生探究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然后提出解决的办法,进行验证,得出自己的经验与理论。如此进行研究,做到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2、实施原则

为保证该研究的顺利进行,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自主性原则

教师应根据课题方案和自身实际自主选择研究内容,创造性地开展研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活动、体验乃至创造。

(2)差异性原则

受教育者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造成的原因有先天条件差异,有环境影响的不同,也有教育条件的不同。这些差异决定了教育工作不能只是要求有差异的个体都要达到统一的教育目标,而应当按照这种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受教育者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师生合作原则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据此,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4)整体发展原则

要把课堂教学与学生身心素质各方面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发展整体,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形成一个相互协同的整体。教学力求面向学生整体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5)反思性原则

反思是回顾已经做过的工作,把握既定的目标、进展,提出改进的方案,应用从教学中或从他人身上所学到的知识的一种能力。实验中,教师要具备反思的意识,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研究行为。

七、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研究前制定计划,研究中实践计划,观察学生反应,研究后观察效果,反思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活动。

2、案例研究法

教师记录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反思。

3、经验筛选法。搜集、整理课题研究材料,筛选有用的,剔除无用的,然后把有用的材料集中起来进行总结、提炼。

4、调查法

运用采访、座谈、问卷、一般统计等方法了解、掌握课题研究情况。此外还可用“文献学习法”、“课堂实验法”、“观察法”、“比较法”、“测验法”、“ 统计分析法”等。

八、实施的步骤

1、成立组织机构(2012.2~2012.3)

成立校本部课题研究实施领导小组与指导小组: 组长:丘春仁

副组长:梁水金、黄生科、黄启豹 组员:黄建荣、蒋小梅、林玲

实施小组:

语文组:组长梁水金,组员王秀荣、张六荣、陈雪琴、范秀红、林传辉、黄金凤、黄建荣。

数学组:组长黄启豹,组员黄冬华、黄和玲、钟观福、黄马木生、黄生科、包建桥、蒋小梅。

综合组:由音乐教师林玲任组长,组员英语教师兰丽丽、体育教师谢家炳、刘银燕、美术教师江树永、科学教师黄则尧等。

以上人员如遇工作调动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制订实施方案(2012.3)(1)撰写校本部课题研究实施方案(2)各小组选择确定研究的子课题

文科组:子课题为“小学语文教学暨大阅读活动中探究能力研究”

理科组:子课题为“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能力研究”

综合科组:各教师根据自己所任学科进行个人专科探究能力研究(3)制订各小组课题研究实施计划(4)制订个人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3、开展研究活动(2012.3~2014.5)

全面启动课题研究,开展各项课题实验,剖析典型课例,进行经验交流,并进行定性分析,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在阶段小结中不断调控、修正研究思路,推动课题研究的顺利展开。

(1)、本课题研究过程分四个阶段,每学期为一个阶段,每个阶段研究的重点如下:

第一阶段:(2012.3~2012.6)小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在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模式

第二阶段:(2012.9~2013.1)在课堂教学有限时间内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研究 第三阶段:(2013.2~2013.6)集体教学与个体探究能力培养的策略的研究

第四阶段:(2013.9~2014.1)对前三个阶段的成果进行提炼、深化、升华

(2)、每个阶段的研究活动可按以下步骤循环进行 ①.课题研究专项学习:

A.集中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他人已有的经验,信息,科研方法,组内布置每月工作重点,提出有关要求每月至少一次,用专用本记录,搜集,编辑学习资料 B.个人自学:同上内容,专用本记录

②.尝试构建自己的方法、模式:提出自己的观点

③.个人实践:按自己学习后构建的方法模式设计教学方案,写说课稿,实施课堂教学,进行课后反思

④.小组交流:定期定人上课题研究交流课,观摩课(注意区别于常规公开课),开展说课听课反思评课活动

⑤.阶段小结:汇报实验情况,提出问题,研究解决方法

⑥.按上面①~⑤的步骤进入下一个循环(每学期进行2~3次循环)⑦.学期小结:课题组工作总结,个人小结,撰写教学论文

4、总结阶段(2014.6)

进行课题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形成终结性成果,申请课题成果鉴定,将成果以常规的形式汇编成集。

第三篇:初中生物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初中生物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课题的提出: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启动与深入,对课程设置、课程目标体系等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变革,给课程的内涵和外延都赋予了新的内容。强调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诠释课程的教育功能和目标。并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平台和结构成分来支持这场深刻的教育变革。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鉴于此,我把“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作为研究的课题。

研究对象:八年级学段学生

研究内容:

1.通过调查研究,来确定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关键因素。

2.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生物课堂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的情境。

3.如何恰当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高效、优质课堂。

4.通过开展信息技术媒体组合实验教学实现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

5.通过实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

6.在教学论理论视野下探索以适应新课程和现行教育的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教学整合 的实践方案。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以初中生心理学为理论依据: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研究理念,借鉴先进的 课题研究成果。

2.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建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可有效的改善学习态度、促进技能和在新情境下概念的应用与创造性能力。

3.利用成功教育的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指导: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加深概念理解学习,再建认知结构的新途径;能够减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中的挫折和困难,体会到学习的成功和喜悦感,会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生物学,今后选择生物学作为职业。

4.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背景下的抛锚式教学作为理论指导:重视有效地设计学习情境和 学习途径来促进概念的学习与转化。借助多媒体手段开展有效的实验教学,促进了学生的观察、实践和分析能力。

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应该在教学论思想的指导下,对学科 教学特征、探究学习所需的情境与过程进行理论与文献分析。

2.案例研究法 通过对教学中一些滥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现象或不能正确有效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的课堂个案进行整理和分析,由现象得出结论,为实验操作提供参照。

3.调查法 在教学中选择不同的班级就同一课题进行不同方式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调查学生的学习感受、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分析事实情况,得出结论,证实某种问题,以便改进工作(包括改进研究方法)。

4.经验总结法 组织生物教研组的教师对自己平时在生物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的经验与教训进行座谈、讨论。即在课题研究中,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在研究中反思、总结、提升。

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4-3——4)1.查阅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分析 2.调查目前学生对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的意见和建议

(二)具体实施阶段:(2014-5——2014-11)

第一阶段:2014-5——6 1.针对现状策划出干预措施 2.设计出 3 个符合整合措施的教学案例 第二阶段: 2014-9——10 1.再次调查经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后学生的学习状况 2.收集相关数据第三阶段: 2014-11 1.对数据整理、分析 2.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三)课题总结阶段2013-11第一阶段:2013-4——11 1.准备结题材料,完成实验工作报告、研究报告 2.编汇《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课题研究材料 第二阶段:2014-12 整理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上传教科所,准备结题。

(四)申请课题结题(2014-7——9)

预期研究成果:

1.撰写系列实验论文汇编成册

2.形成个案研究案例

第四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研究》课题总结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自《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以来,在课题组成员及领导的帮助和努力下,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背景

1、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课改的显著特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我们课改研究的主攻方向。改变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2、目前在农村学校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意识仍占主流。学校教育还存在着一些弊端:如满堂灌、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等,学生纯粹是被动接受知识,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独立性,不利于对学生创造潜能的激发。

二、课题界定

在本课题研究中,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而合作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与“竞争学习”。探究学习则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我们所指的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原有的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1、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主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自主选择学习目标等有困难,教师应加强辅导力度,逐步过渡到中高年级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我否定、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反思,发展自身的主体性的过程。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2、探究性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它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已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研究目标:

1、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探索一条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形成的有效的教学样式。

2、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个性,让学生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整理分析材料、表达和交流研究成果的能力,形成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

四、研究内容

学科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各学科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会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尝试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操作样式:创设情境,有效质疑——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互动双赢——反思回顾,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创新实践。

五、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明确目标的操作通常做法是:①让学生把情境中发生的问题提出来;②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问题进行筛选、整理,或删除次要的,或将问题整理成几个有序的有内在联系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目标就逐渐明确。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学习水平的把握,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六、反思回顾,总结归纳

在课堂教学中,还需及时地指导学生反思与回顾。反思与回顾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对知识本身的小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内化,促进新知识结构的形成与加固。如指导全体学生默想学了哪些知识以及知识是怎样形成的,指名学生初步总结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习情况如何,由学生对个体小组情况做出评价,教师进行必要的总结,提出希望;另一方面则对学习方法进行反思与回顾,让学生画知识结构图或画学习流程图。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我反思中,不断总结经验,归纳学法,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获取一次次心理上的愉悦,为新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奠定自信的基础。

七、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而开发实施的。它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而对学生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对学科的逻辑体系的超越。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的自主选择,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帮助学生完善其自主选择意识和能力方面,而不是代替学生选择。

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篇: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评价研究

初中生物学评价体系改革的尝试

任小贝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学大纲》和《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基本要求,结合我区生物教学的实际,2001学年开始,我们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初中生物学多元评价改革的试点工作,历时两年,逐步构建了一套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较好地促进各层次学生的发展。

一、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促进学生多项潜能的发展

依据当前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学大纲》中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结合各学期教学内容,我们制定初中生物学综合能力多元评价方案。该方案在评价内容方面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实践与创新能力、特长发展等四方面内容,比例分别为50:20:20:10。教学大纲中对学生知识和各项能力培养的要求,分别体现在各学期的考查项目中。1.对生物学知识的考查,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设计一定的题目,以笔试方式进行考查,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2.考查基本技能,含操作技能、识别技能、收集和应用信息的技能、标本与模型制作技能等,渗透到各学期的考核项目中,每学期根据教材内容着重考查一项或两项技能,以集中操作的方式进行考查。3.实践与创新能力考查,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进行探究性实验,写观察日记,收集和整理相关的生物学资料等等。4.考查特长发展,结合各学期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自主选择考查内容和方式,以作品或成果形式进行展示或交流,以发展学生的多项潜能。另设附加分,对爱好生物学或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必修教材之外,鼓励自学,内容和形式不限,教师给予适当指导,期末以报告会或成果形式进行交流和展示。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一)评价内容的多元性,较好地促进学生多项能力的发展

过去单一的纸笔测试,只局限于认知领域的考查,只重视学生获得多少知识,不重视学生如何获得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很少考查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用单一的标准去衡量具有不同特征的学生,其结果既不客观也不真实,导致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看法产生偏差,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受到极大的影响。将单一的纸笔测试改为多项内容组合的开放性考查方式,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使学生从不同的考查项目中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为具有不同智力特征的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能更好地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在能力。

(二)评价内容的开放性和选择性,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

在考查项目中,既有基本的要求和规定,也有很多供选择的内容和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主选择考查内容和形式,决定活动的时间。既可以连续进行某一方面的研究,也可以进行不同的方式的尝试,如实践与创新能力考查。有的学生喜欢进行各项探究性试验,通过多次探索,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得到较大的发展。有的学生擅长调查研究,获取有价值的资料并进行分析,收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得到较大的发展。考查方式既可以小组合作也可以单独进行,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能力,学生还可以根据考查内容和学习情况,自主支配和控制完成的时间(在一定的范围内学生自主支配)。考查内容的多样性、开放性和可选择性,给学生更多自主的权力和发展空间,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

(三)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评价内容由重知识考查向重能力发展转化,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考查的重心由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转移,学生不光要记住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要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死记硬背教材内容的学习方式。如实验技能考核,着重考查学生实验技能掌握的情况以及运用相关技能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考查,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死记硬背转向主动探索,灵活应用。考查内容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如实记录实验现象,调查和收集相关数据,在活动中得到感悟与体验,总结一定的规律和方法,促进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一)将单一的笔试改为笔试、实验操作、社会活动、标本模型制作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查方式

改变只考查认知能力,忽视其他能力发展的倾向,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和特长,给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项潜能,促进学生高级智慧技能的发展。

(二)由注重结果评价改为注重过程评价,将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每学期初公布本学期评价的内容、形式与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要求和考查方式,结合各阶段教学内容,逐步完成各项考核。如初一上学期结合实验教学进行实验技能的考查,主要内容为:临时装片制作、显微镜使用、绘图技能和解剖技能,学生目标明确,平时比较重视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有问题及时提出,实验课能认真练习,力求熟练掌握,教师也能

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学生独立操作能力普遍提高。又如,实践与创新能力考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与各项探究或实践活动,设计活动方案,参与活动过程,记录活动结果,得出相关结论等,授完新课时,学生基本上也完成了相关的活动报告,教师依据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给与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活动结果,更关注活动过程和参与程度。

(三)将一次性的终结评价变为结合教学过程进行的多次评价(生物科很少单元测试,也不强调期中测试)

一次期末考试很难反映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情况和多项能力的发展,同时期末考试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产生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将一次性的终结考试改为结合教学过程进行的多项考查,既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又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积极参与各项考查活动。例如,1学期的总体评价是由多项评价构成,每项评价只占一定的比例。2实验技能考查可以根据学生掌握速度的快慢分批进行考查,考查有明确的标准学生可以自己对照检查,对考核成绩不满意或不达标的学生,允许学生通过练习,重新考核,(学生通过考核可以了解自己的成功和不足之处)。3结合教学过程进行的分项考查,内容相对集中,难度降低,大部分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要求,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反映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每次考查只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检查与反馈,学生能通过考查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进度,寻求成功的途径,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构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复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将学生由被动接受评价到主动参与评价,将评价过程变成一种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通过参与评价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自我调控能力,明确发展方向。

(一)学生自评

在评价过程中先由学生自评。首先应使学生明确评价的意义在于客观地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成功与不足,促进自己今后更好地发展,不要纠缠于分数。其次是要学生掌握评价的方法,学会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评判,提高具体情景中的分析与判断能力。为了便于操作,先在技能考核项目中设置自评项目,学生对照评价表分项进行自评,再通过同学互评,进行对照与反思;进而推广到单元测试和作品评价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通过自评有助于调动其内在动机,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建立良好的反思与总结习惯,有利于其一生的发展。

(二)学生小组互评

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通过同学或小组互评,进行对照和反思,促进学生自我认识的提高,学生在互评过程中也会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和帮助,会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会有所感悟,在给他人帮助的同时也能促进自身的提高。一些不同看法和模糊认识,可以通过讨论和对照,达成共识,在互评中尽量以质性评价为主,淡化分数的作用,提倡多看他人的成功之处,相互学习和鼓励,共同提高。

(三)教师复评

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复评,其目的是增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着重在于帮助学生分析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给予具体指导,使评价真正成为教育的手段,成为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教师复评的另一个作用,还在于对学生自评或互评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评价的能力。在评价过程中师生应处于平等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情况,使评价过程成为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作者单位 黄埔区教育局教研室

本文学科编辑 邱才训)

下载课题《初中生物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的实施方案(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题《初中生物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的实施方案(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低年级语文如何培养学生探究发现能力策略研究

    浅谈低年级语文如何培养学生探究发现能力 文山市第三小学陈文锐 探究发现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中的一个方面,为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问题......

    初中生物实验课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物实验课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贵州省福泉市第一中学 屠伦丽 【摘要】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实验教学中,应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这是生物学科本身......

    (聂)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课题研究总结(定稿)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研究的 总结与反思 一直以来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始终困扰着每位数学教师,因此我们就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研究”作为我们年级组的小......

    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培养课题结题研究

    《小组合作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课题结题报告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1.生物教学传统的教育观念与现代素质教育观念上的矛盾。 2.初中生物被视为“副课”。学校领导......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与实验”课题实施方案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与实验”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名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

    初中生物小课题研究

    初中生物小课题研究 七年级生物组 杨岩岩崔淑华 一、选题的指导思想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版)对课标规定的内容标准进行了精心设计和合理整合,突破了多年来传统的植物、动......

    小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的探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推荐5篇]

    小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的探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商丘市睢阳区闫集镇雷庄小学语文课题组 【内容提要】 本课题是我组根据新课程教育理念:“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

    倾听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倾听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面坡中心小学胡志华 一、问题的提出 记得以前曾经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小孙子问爷爷:为什么人有两只眼睛、两个耳朵,两只手,却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