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花木兰》与《功夫熊猫》给中国动漫带来的启迪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花木兰》与《功夫熊猫》给中国动漫带
来的启迪
学生姓名: ******* 学 号: ******* 专 业: *******
班 级: ******* 指导教师: *******
完成日期: 2012 年 5 月 20日
The enlightenment that “Mulan ”And “kungfu panda” bring
to the Chinese animation
Abstract
In 1998, the Walt Disney Company produced the animated comedy film “Mulan” which is based on chinese traditional folk story, since then this wise and beautiful heroine mulan began to spread from china to all over the world.Meanwhile,the 3D animation film kung fu panda taken in July,2008 by America has caused repercussions nationwide.One bold and confident heroine as well as a charmingly naive panda has attracted a lot of audience in both eastern and western countries,which made these two films great success.This article aims to study the problems and the prospects of chinese cartoon’s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n chinese cartoon created by the cultural integration and collision from the films Mulan and Kung Fu Panda.Key words:Hua Mulan
Kung Fu Panda
Chinese Animation
I
《花木兰》与《功夫熊猫》给中国动漫带来的启迪
内 容 摘 要
1998年迪士尼公司根据中国古代传统民间故事出品了动画影片《花木兰》,由此,在中国人民心目中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的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走向了国际,而2008年由美国拍摄的三维动漫电影《功夫熊猫》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一只憨态可掬的熊猫,吸引了东西方的大批观众,使得这两部动漫影片取得巨大的成功。本文试对《花木兰》和《功夫熊猫》这两部动漫电影对中国传统解构的分析,以及中西文化的融合与碰撞对中国动漫事业的影响的分析,从而研究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和它的发展前景。
关键字:花木兰 功夫熊猫 中国动漫
II
目 录
序言 ············································································································· 1
一、《花木兰》与《功夫熊猫》对中国传统的解构与重建 ·················· 1
(一)幽默诙谐的叙事方式和表现手法 ·········································· 1
(二)《花木兰》与《功夫熊猫》中人物形象的巧妙设计 ············ 2
(三)精致画面和唯美声音的完美结合给与感官的强烈刺激 ······ 2
二、中西文化融合与碰撞的动漫世界 ···················································· 3
(一)无处不在的中国元素 ······························································ 3
(二)中西合璧的动画电影 ······························································ 4
三、从电影看中国动漫出现的问题与前景 ············································ 6
(一)中国动漫电影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6
(二)中国动漫电影发展的出路 ······················································ 7
四、结语 ····································································································· 7 参考文献 ····································································································· 8
III
序 言
1998年迪斯尼一手打造富含中国元素的动画电影《花木兰》一炮而红,当时位居“全美电影票房排列榜”的冠军,十年后依旧是充满中国传统元素的《功夫熊猫》也是大紫大红,是什么促使这两部影片造成为万人空巷的局面?除了精湛高超的动画技术外,在人物的选用上都不失可爱与童真,颜色上也极力用中国喜欢的的藏青、黑灰等,从而奠定了影片充满东方气息的视觉基调,再加之西式的幽默与诙谐都给人酣畅淋漓的痛快。在中国动漫界精品难求的当下,看着西方玩转中国东方元素时,不禁让人对中国动漫世界扼腕叹息,中国动漫产业该何去何从?在进行技术与质量创新的同时,中国人应该从自身找原因,做出让人耳目一新的高质量片子。
一《花木兰》与《功夫熊猫》对中国传统的解构与重建
(一)幽默诙谐的叙事方式和表现手法
一部电影想要取得巨大的成功,首先剧本环节的设计和叙事表现手法应该跟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花木兰》的故事是迪士尼原原本本的从中国照搬到世界舞台的,故事情节基本上忠于原来的面貌,故事还是那个故事,可以说是老套的,然而被迪士尼一经加工,即使是对这个故事烂熟于心的中国观众在看到这部新版《花木兰》时,有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关键就是制作者在原来故事的基础上突破了中国人对于这个故事的传统叙事模式,使影片整体的气氛和感觉变得活跃和轻松,去除中国人表达情感固有的含蓄又无奈的方式,同时淡化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家破人亡与生存的沉重。用夸张幽默又不失原则的喜剧形式将一段原本悲壮的从军记改写成一个巾帼英雄的智慧与勇敢的展示舞台。在国际上,人们更喜欢看一些新奇又跌宕起伏的奇旅,像木须和蟋蟀的设置,这种国际市场的创作方式,迎合了观众的口味,只要观众发自内腑的笑,过足了当英雄的瘾,这部影片也就有了意义。
再来看《功夫熊猫》,比起《花木兰》的老套故事模式,这是一个完全凭空想象的故事。先有一只又肥又笨又贪吃只会做面条的熊猫阿宝,误打误撞成为了万众瞩目的龙骑士,得以和自己崇拜的有“盖世五侠”之称的虎、猴、蛇、仙鹤、螳螂成为了同门师兄弟,在乌龟大师的点拨和浣熊师傅的严格教导下,练就了一身好功夫,得到了功夫界至高无上荣耀的龙之卷轴,最终战胜了凶猛邪恶的雪豹太郎,保护了和平谷人民的安全。这是一部情节最为简单
明了思维不用拐弯的动画片,奇怪的是影片让人从头到尾对着荧幕没有一刻的走神,投入的是比以往看动画片时二十分的专注。去除一般老套沉闷的叙事结构,设定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吊足了观众的胃口。简单中不乏幽默再结合中国元素的故事和绘画,典型的以美国人的视角讲述中国的故事,剧本情节的流畅加之风趣的展示手法恐怕不想成功都难。
(二)《花木兰》与《功夫熊猫》中人物形象的巧妙设计
对于一部影片,首先抓住眼球的是人物形象,《花木兰》中大大借鉴了国画中对人物刻画的那种随意和洒脱。几笔勾勒就将人物的神情,心情和内在的性格准确表现出来。影片采用了大量写意式的水墨画作为背景。山水,花草,庭院,田野。色彩并不是迪士尼通常的那种浓重,而是完全模仿了水墨画中的清淡。木兰、木须、花家老少甚至单于的造型都尊重了中国传统人物形象,极力彰显古老东方的情韵。有想象力才有动画,于是木须龙和蟋蟀这两个角色应运而生,成为影片中的一对活宝。木须龙和蟋蟀,两个原本毫无关联的个体出现在了剧中,成了影片的一大看点。他们极尽搞笑之能事,木须龙活跃万分,蟋蟀则低调行事,但两者结合在一起则闹出了很多笑料,使得影片也是别出心裁。
熊猫?一直深受中国人喜爱的动物,选择中国国宝的熊猫来作为片中主角形象大抵源于外国人对熊猫的稀奇,阿宝这个角色在造型上基本遵循了大熊猫憨态可掬的形态,只是稍显臃肿,也只是为了剧情服务。丰富的表情、夸张的肢体、幽默的武功在视觉上留下了憨态可掬、轻松愉悦的视觉效果。在配角的设置上,迪士尼可谓花尽心思,以智者形象出现在片中的龟仙人,这个角色的设定相对熊猫和浣熊师傅这样的随意为之而言更加贴近中国文化。在传统的中国文化当中乌龟一直是长寿的标志。以这样的动物来塑造一个智者的形象无疑是贴切的;其次片中代表一流功夫的盖世五侠的设定也是沿用中国功夫之名,蛇、螳螂、猴、鹤都是有名的拳法代表,而老虎则不用说是中国文化中的威武王者形象。再加上无厘头的鸭子爸爸使整场动画下来,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痛快。
①
(三)精致画面和唯美声音的完美结合给与感官的强烈刺激
影视作品中所传达出来的各种信息,都要通过视觉形象和声音形象加以转化。由此可见画面的质感与音乐的美感是影片能够卖座的一大原因。如果声音和画面同步,它们之间产生了对应关系,那么银幕的真实感就会大大增强,影片就会更加生动,看来迪士尼很精通此道。
在美版动画片《花木兰》中,出征的战士们唱着欢快的“梦中的姑娘”,“我可爱的姑——”戛然而止,万籁俱寂。蔓延着肃杀与凄冷的战场使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绝望。从神韵上捕捉到了中国文化的厚重与含蓄之美,而不是象以往的诸多同类作品那样充斥着好莱坞想象中的中国味儿怪调调。对于动画影片来说,受众主要是活力四射的孩子和年轻人,所以歌舞的加入一定要满足他们的审美趣味同时又能和情节完美结合。在歌曲的加入这方面,《花 ①飞鹰.动画片《花木兰》影评[EB/OL].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4833/reviews.2010年2月16日.木兰》这部影片选择了具有流行潜力的几首歌,尤其是主人公花木兰在祠堂里唱的那首《倒影》,更是成为世人传唱的经典。试问,在1997年的中国动漫界,有几个人运用这种形式穿插在作品中,将流行音乐与电影情节联合起来?精良的制作和充满想像力的画面外,还真正做到了深刻的思想性和鲜明的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影片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也颇具中国特色,画面上的人物造型以及服饰兼顾古风而不失现代感,其线条柔和,构画均匀,情景转换自然流畅,融入了中国水墨画的特色和意蕴,因而能够在中国观众的心目中激起强烈的感应和共鸣。
在《功夫熊猫》中,光看着那恢宏的场景画面,无比强大的配音阵容就已经足够了。印象比较深刻两个精彩片段:一是太郎越狱,画面效果真有点功夫大片的感觉,给人以视觉上的强大震撼;二是乌龟大师圆寂那段,乌龟师傅在风中化做桃花,片片飘落,这是只有在中国人的传统审美观念里才会出现的片段,所以看的时候很有亲切感,也可以看出导演真的花了不少心思。《功夫熊猫》的场景音乐,具有十足十的中国风,然后便是嘻哈十足的“PAUL”(中文翻译“阿宝”)。美国是个商业味浓厚的国家,好莱坞也不例外。《功夫熊猫》制作一丝不苟,各方面均力求完美,在音响效果一环就请来奥斯卡级大师Van der Ryn来负责。电影配乐也邀来奥斯卡级音乐大师汉斯·季默(Hans Zimmer)操刀,谱写别具中国色彩的史诗式弦乐,令《功夫熊猫》成为一部真正有声有色的动画巨制。《功夫熊猫》的票房大红,就是最好的说明。
对剧情的巧妙解构,人物形象选择的恰到好处和画面剪辑的流畅精致使得这两部动画大红大紫外,画面色彩的和谐搭配以及精湛考究的动画处理技术和津津乐道的中国传统元素都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在这就不一一赘述。
二 中西文化融合与碰撞的动漫世界
(一)无处不在的中国元素
《花木兰》与《功夫熊猫》能取得这么好的票房,除了设计精巧的剧本情节,考究的人物设定外,其另外一个最主要的因素是迪士尼善于抓住时代的潮流,在中国逐渐崛起时将中国元素大量的融合于其中,在增强了亲和力的同时,又增加了一层异域色彩。
动画的形象是一部动画的名片,这样看来,“衣”作为形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1997年,迪士尼在制作《花木兰》时,人物的服饰设计不仅可以看到汉晋时期匈奴时样式,同时杂糅了唐朝服饰与仕女装,但这都是初试牛刀的在整体上进行渲染,在细节尚未做大的突破。到2008年梦工厂出品《功夫熊猫》的时候,由于人物造型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在服饰方面反倒比《花木兰》更加费心力。为了使得衣服与人物相得益彰,动画师在设计上融入了许多中国清朝元素,像长袍、马褂、马蹄袖子以及头顶的花翎均有出现。3
团队在制作螳螂时特意借鉴了中国文化中的汉字,在螳螂背上写了一个圆形的“寿”字;阿宝的行头看似简单,实则不然,细心的人会发现设计师专门为他保留了清朝士兵的绑腿。
民以食为天,动画片也不例外,所以吃是拍摄中国题材怎么绕都绕不开的话题。在《花木兰》中,吃只被粗略的表现。花木兰为父亲、奶奶敬茶,一家人吃米饭等场面中出现的茶、米饭,均为外国人对中国食物最粗略的了解,盛器也是基本款的瓷碗而已。到了《功夫熊猫》,食物承担的重量几乎和角色一样重,可以说是进化了很多。在种类上除了米饭,还有担担面、豆腐、包子、杏仁饼干,真可谓是花样繁多。工具使用的是中国传统的筷子,在剧情设计上,吃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关键性作用,阿宝是以吃而发现的学武潜力,以吃使得功力百增的。
从场景配置上,《花木兰》在画面表现时大量的采用了中国水墨画的形式,巍巍雪山,万箭齐发;茫茫雪海,战马奔腾;滔滔大河,呼啸而来,奔流而去,技术让水墨人物流畅的运动在水墨山水之间,水墨人物和水墨山水则赋予了画面以灵动的气息和浩瀚的气势。当中也不乏一些地标性建筑物,比如长城、紫禁城等等。但当时该片主要面对的是北美和其他西方观众,并未打算突出地域性,中国味道只是浅尝辄止。而《功夫熊猫》可以说是更上一层楼。仙境一般的中国山水,丽江的小桥流水、黄山的云海、桂林的山峦、群山翠竹、亭台楼阁都不在话下„„加之轻快悦耳的中国传统音乐,以及在外国人眼中神秘的书法和针灸,甚至发音字正腔圆的功夫、豆腐、师傅等在影片里都有着熨帖的体现。影片中出现的虎鹤双形、猴拳、螳螂拳,却深得中国功夫的精髓,让人几乎无可挑剔。角色设定上无论是木须龙、熊猫还是“盖世五侠”都基本符合中国传统文化,难怪给人无论视觉还是心灵上的契合感和亲切感。
(二)中西合璧的动画电影
每个地域都有其不同的文化底蕴也就决定了其不同的价值取向。中西方迥然不同的文化差异塑造了人们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观念。可以看出,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决定了人们接受事物的态度与程度,正是由于不同的文化差异使得影片更加有内涵。在影片中中西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方面:忠孝至上与个人自由。
自古以来中国都是忠孝两不渝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国传统道德基础与核心。《花木兰》中木兰不忍让年迈且残疾的父亲征战沙场于是代父从军,给父亲送茶水;木兰遵从父母之命去见媒婆、木兰还乡等都体现了家庭的重要性和父权制的封建思想。女子无才便是德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功夫熊猫》中阿宝做的梦明明与面条没有一点关系但不忍父亲伤心就编谎骗父亲,他孝敬父母,忠于职守,他是面店老板的儿子,虽然他不是很情愿,却能够顺服父亲,支撑面店。这都大大小小的体现了忠孝的观念,但影片一直这样发展下去就会索然无味了,影片并没有一成不变的照搬中国传统模式,而是选择性地保留了部分中国元素并引入了西方的家庭观念。于是在电影里出现了好几个颇具美国特色幽默的场景。例如:木兰还乡 4
后,木兰的祖母竟然说“真是的,她只带回一把剑,她应该带回一个男人。”见到英俊潇洒的男主角来到木兰家寻找木兰时,竟然脱口而出“下次我也要上战场”,而且希望男主角“永远留下来”。试想,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即使允许发生也不可能发生在一个家庭中最年长的祖母身上,作为封建礼教的执行着与维护者他是无论如何都说不出来这些话的。中西文化的重装、融合之后,迪斯尼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内涵更加丰富,仅体现出不同民族的文化认知能力和女性性别意识和女性文化而且也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反映出中西文化的冲突和相容。①再比如阿宝违抗父命去学习武术,这种自由主义与遵从父命行事的东方孝道就是大相违背的;然而这种个人自由主义的观点恰恰是中国青年所乐于接受的,中美文化差异可见一斑。2.礼教观念:规矩守礼与自由开放。
中国古代具有严格的等级尊卑观念。女子要“三从四德”,所以木兰按规矩温习四德,由媒人说媒,木兰从军后花家列祖列宗召开紧急会议都说明在那个年代女子的作用不是在战场而是在家。然而在《花木兰》中木兰将“四德”写在胳膊上,骑马去见媒婆以及戏弄媒婆,劝诫父亲不要从军打仗的情节都体现了美国文化中人人自由平等的观念。老奶奶也不再是中国奶奶的形象。她似乎比花木兰还自由自在、任性妄为,可以不负一切重担,可以有一方小辈们不敢指责的小小天地。中国的奶奶通常是忍辱负重、身先全家的,以身作则,老美设置的奶奶透着超脱的可爱。尤其喜欢片末她说了一句:“她还该带个男人来——下次再打仗,我也去。”那么老还希望有个爱人在身边。这是中国老人不敢期待、中国女人不会说出来的话。这是老美们提醒我们可以放宽心,勇敢地去追寻。在阿宝放弃继承面馆追寻自己的梦想时也体现了这种自由开放的观点。3.阶层方面:等级严明与人人平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皇帝的统治神圣不可侵犯,所谓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君让臣亡,臣不得不亡,正是君臣等级的森严的标志。美国人认为,“在社会提供相对平等机遇的情况下,个人有追求与之能力相匹配的自由。”中国传统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按礼制,男女不能自由选择恋爱对象,讲究门当户对,社会严格禁止未婚男女私相往来。影片中木兰尊父之命去相亲,目的是找到一个好婆家,侍奉公婆,伺候丈夫,光宗耀祖。然而,木兰见到男主人公李翔后顿生爱慕之情。在经历了生死的考验后,木兰终于冲破传统的藩篱,大胆地追求浪漫自由的爱情生活,向传统等级发起了挑战。这是美国人的思想,在木兰拯救了国家后,皇帝竟挡着臣民的面对木兰鞠躬,这是中国封建体制也不允许的。在《功夫熊猫》中,浣熊师傅——盖世五侠——阿宝之间的师徒关系也都体现出严格的尊卑上下等级关系。4.武侠文化与英雄主义。
武侠文化是中国流行文化,以侠客为主角以神乎其神的武术技巧为特点,刻画宣扬侠客的精神。战争,从古至今,什么时候都不能避免。在战场上需要的是坚强,需要的是冷漠和 ①李书影.花木兰:“做自己”的传奇女子——文化解读《木兰诗》与迪斯尼《花木兰》[M].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134—135.残忍,学的一句真理“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花木兰这部取材于乐府诗的题材,一个女子的成长,爱家、爱国、爱兄弟,舍小利为大义,成全国家,然后功成身退,女子的精神值得赞叹。花木兰自始至终是整个战争的主角,她个人的作用被无限夸大了,而这些都是美国个人英雄主义淋漓精致的表现。个人英雄主义可以说是美国文化的重要部分,他们崇尚个人的存在和发展,给予人无限的自由空间。这种个人理想和英雄品质完美重合的人在现实中不存在,所以就需要虚构一个完美的形象给予自己心灵的抚慰,而美国人正是把这种模式根深蒂固地反映在他们缔造的电影王国上。美国人塑造了好莱坞电影王国,也塑造了“美国式”英雄,里面透露着英雄文化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在《功夫熊猫》中,观众可以看到,熊猫阿宝原本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小人物,一直以好吃懒做而闻名,误打误撞地成了龙斗士的候选人,这就充分体现了西方典型的宿命主义观念,在西方,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英雄,但是英雄往往是命中注定的,这正是我国文化中强烈批判的“英雄注定论”。中国武侠文化更多的是表现成长过程,如菜鸟历经磨难成为武功高强的大侠。西方英雄超能力的获得是即时的,大多是与生俱来或者一场科学变故后突然获得,不需要如中国功夫花十数年的逐渐苦修的积累过程。熊猫阿宝成为英雄主要是通过战胜黑豹太郎来完成的,这正是美国“英雄主义”的精神内核。美国的“英雄主义”就是在邪恶与正义的二元对立中,正义的一方会取的最终胜利而成为英雄,供大家膜拜。这与我国的武侠精神的精髓大相径庭。我国的武侠之灵魂是仁、义、忠、孝等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中国侠士的认同与崇拜主要是源于其高尚的品德,他视人间万物为尘土,有着至善至美的品德。这绝不是像《功夫熊猫》中所展示的那样,人们对英雄的崇拜是拜倒在其超强的实力面前。
②
①三 从电影看中国动漫出现的问题与前景
(一)中国动漫电影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科技发展异常迅猛的今天,电影产业异军突起已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动漫作为后起之军,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中国的动漫之路着实让人揪心。想要做出成功的有影响力的动漫作品,我们最大的问题是意识观念上没有转变。但愿中国人民本着一种娱乐大众娱乐身心的目的,在作品中反观历史,提取所谓的精华文化,然后放眼世界,大大方方的进行自我否定与革新,玩出点新花样。就拿动画电影来说,有一个花木兰已经够了,我们自己的故事还是我们自己玩,只要玩出自己的特点与风格,就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可是令我担忧的是,口号上我们总说看了学了,却总是停留在模仿的层面上无法突破。早在一百多年前,“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就已经在祖国大地喊响了,可是到今天为止,我们倒是的确“师 ①华静,顾烨文.从《花木兰》到《功夫熊猫》看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正确解读.电影评介.2009年第24期.②陈恒.浅谈Detective、Marvel漫画公司超能英雄角色的特性与发展[M].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夷长技”了,但并没有制住“夷”。当然,这样的问题就不仅仅是值得动漫从业者和文化人所深思的问题了。
中国动漫市场总不如人意的另一个原因是故事架构和编剧方面的明显不足。故事架构、编剧人才的严重短缺成为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瓶颈。中国人总是好高骛远,放不开手来大搞特搞,被传统束缚的畏首畏尾作品中也就没有那种可以天马行空的豪迈与霸气,更没有世人追求的娱乐精神。在动画和艺术创作以及其他以求新求奇的领域,以前保守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在这样的现状下,我们要打破思想上的束缚,进行各种努力和尝试,对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才能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的。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动漫产业来说,只有把最基本最核心的动漫作品创作好了,吸引住大家的目光和兴趣,才能进行下一步的附加文化产品的开发与经营,否则,其他的都是无稽之谈。
(二)中国动漫电影发展的出路
想象力是动画的本质,有想象力的动画永远会有观众。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有幽默、风趣的风格的动画电影才能抓住眼球,吸引更多的观众这样看起来才能给人酣畅淋漓的感觉,达到轻松愉悦的效果。所以中国动画在强调教育功能性的同时,也同时要提高和丰富动画的娱乐性,努力去吸引成人的眼球,影响中国人的思想,从而改变动画的发展方向,为动画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中国的历史文化非常丰富,世界动漫将会在人们面前展现更多的中国元素,中国也应当抓住自己所拥有的优势在世界动漫中占得一地席位,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把中国自己的东西用的如鱼得水。孔子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他所指出的就是娱乐性的艺术与人类心性的关系,而中国动漫也必须将此结合,利用“中国元素”来探求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动漫之路。
四 结 语
无论是《花木兰》还是《功夫熊猫》都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选择性吸收,动画电影的确以其独特的一种美丽和浪漫品格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和精神慰藉,近些年来,随着大众文艺娱乐日趋多元化以及数码特效技术的不断创新,动漫文化得以新的繁荣与飞跃,动画产业作为一种朝阳产业,其发展有着广阔的空间和前景。中国动画想要在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则改革势在必行。分析中西方的差异,除了历史的原因和一些技术方面的原因是不可避免的。想要在此方面做出可喜的成绩就要与时俱进懂得创新,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人们审美情趣相结合,以中国文化为载本,融入多元化文化因素,打破急于求成的心态,精益求精才行。在科技不断创新的今天,发扬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兼容并蓄情怀发展动画产业链,发展优秀的原创动画在整个产业链中的龙头地位。才能走出低谷,绽放中国特色的独具魅力。
参考文献
[1]移星.从《花木兰》、《功夫熊猫》看好莱坞眼中的中国文化.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J].2009年第1期.[2]左亚男,高昂.《功夫熊猫》:中国元素的戏仿与美国精神的构建.电影文学[J].2010年第3期.[3]刘瑞.《花木兰》的动画创作艺术对中国动画片的影响.电影文学[J].2011年第16期.[4]华静.文化差异、文化误读与误读创造性价值——兼析动画片《花木兰》与《功夫熊猫》的中美文化差异与误读现象.兰州学刊[J].2010年第1期.[5]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6][蔓]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M].胡尧之等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年第54期.[7]娃娃鱼.评《功夫熊猫》[EB/OL].http://movie.mtime.com/44740/comment.html.[8]邹娜娜.从迪斯尼的《花木兰》透视中国的动画产业.神州民俗[J].2011年156期.[9]王宇.动画电影《花木兰》的视听语言结构.电影文学[J].2010年第24期.[10]高莉.试析《木兰辞》与美国电影《Mulan》中的中美文化差异.怀化学院学报.2006年第25期.
第二篇:从《花木兰》和《功夫熊猫》看中国文化
从《花木兰》和《功夫熊猫》看中国文化
10年前,一部中国题材的好莱坞动画大片《花木兰》在全球推出,取得了当年票房排行第13的成绩。这部影片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引发了国人的热议。10年后,《功夫熊猫》使这一局面再次上演。“熊猫”来了,许多人不禁惊呼:“谁的熊猫,谁的文化?”梦工厂对中国文化的发掘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试图从文化研究的四个模式出发,以《花木兰》、《功夫熊猫》为例,简单分析为什么我们的文化会被好莱坞利用,他们是如何利用中国文化的,中国受众的态度以及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一文化现象等几个问题。
文化研究有四个基本模式:“研究文化产品生产(者)的模式,研究文化产品接受(者)的模式,研究文化产品„文本‟自身特征的模式,以及研究文化产品生产的环境之状况的模式”。本文试图从这四个角度出发,以《花木兰》、《功夫熊猫》为例,简单分析为什么我们的文化会被好莱坞利用,他们是如何利用中国文化的,中国受众的态度以及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一文化现象等几个问题。
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从北朝民歌《木兰辞》开始,木兰这一艺术形象便一直活跃在戏曲、说书等各种艺术形式中。迪斯尼电影公司拍摄的《花木兰》则将木兰带到了大洋彼岸,让她在动画形式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影片《花木兰》直接取材于中国故事,《功夫熊猫》更进一步,利用熊猫、功夫这些在外国人眼中早已被贴上了中国标签的东西,用好莱坞式的方式和眼光自编自导了又一部富含中国元素的动画大片。然而好莱坞为什么要将目光投向中国呢?在被问到这个问题时,《功夫熊猫》的导演斯蒂文森说:“十多年前我们就有这个计划了,为了它,我们准备了十五年之久。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过支持弱者和战胜恶魔的情节,而我又是一个中国功夫和中国文化的爱好者,所以《功夫熊猫》的主意就是这样出来的。可以说,这部动画片是一封写给中国的情书。”_2]斯蒂文森的话里透露出拍片是表达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敬意。这可看作是理由之一,但并非真正目的。“好莱坞电影师史蒂芬·斯皮尔伯格自己就曾坦率的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题材创新成了好莱坞目前最大的难题。‟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1996年就来华创建了艺玛电影公司的好莱坞知名独立制片人⋯ ⋯彼得·罗异也说过:„上百年来好莱坞电影人几乎已经穷尽了所有的本土题材。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把目光投向世界市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 他说:„中国丰富的题材、众多电影人才和低廉的制作成本,将吸引国际电影资本流向中国。”大众文化要不断地迎合大众的口味,就需要不断创新。题材的穷尽无疑限制了这一点。因此好莱坞不得不从全球范围内寻求可利用的文化资源,重新编码,推出经过文化转换的新产品,以期获得观众的认可。如《埃及王子》就取材于《圣经》旧约中“出埃及记”的故事,《美女与野兽》则是由法国民间传说改编的。
要想让自己的文化传出去,就需要先图解自己,与别人的文化进行协商。好莱坞动画片加入中国元素,正是这样一个举措。《功夫熊猫》不仅在情节上取材于中国文化,在动画制作过程中,中国的动画设计师也参与了其中。这部影片有25%的前期制作是由深圳一家动画公司完成的。中国影星成龙也受邀对这部影片提了意见及音。事实证明,这一举措获得了成功。美联社对《功夫熊猫》评价道:“夏季大片耗资越来越多,却经常令观众感觉越来越无趣。简单而风格轻松的《功夫熊猫》是个例外。” 把中国有丰富的电影题材以及在电影制作方面具有优势条件这些理由归结起来,我们可以得出好莱坞生产中国题材动画大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打开中国市场,进人中国市场,继而满足自己的利益所需,这些需要包括商业的以及娱乐的追求。既然《花木兰》、《功夫熊猫》取材中国文化,那么在生产过程中就会涉及到中国文化与美国大众文化相冲突的问题。毕竟,两种文化间有着太多的不同。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好莱坞也下足了功夫。首先,在态度上表明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的敬意。好莱坞对中国元素的运用既没有生搬硬套,也没有肆意改动。有人拿《怪物史莱克》和《功夫熊猫》进行了对比,认为取材于欧洲古老故事的前者在被好莱坞改编时,运用了恶搞无极限的方法,但在对于中国题材的动画片进行制作时,却显得小心翼翼,充分考虑到了受众的接受限度。因为他们认为中国观众在这方面十分敏感,随意恶搞的结果必然会遭到排斥,所以在制作时只是在一些无关痛痒的地方进行改动,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令人一笑而过,尽量做到不触动中国观众的情绪。而《功夫熊猫》的首映式一度计划在大熊猫的故乡四川卧龙举行,后来因地震取消了这个计划,并于2008年6月18日在上海举行了一场特别放映暨首映活动,把当天的票房全部捐给四川I地震灾区。这一切都是在某种意义上向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主动示好。
其次,通过各种方式了解中国文化,寻找两种文化之间的可接合点。在中国人心目中,木兰身上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忠孝思想。而在影片《花木兰》中这些都得到了肯定,但在这个基础上又加入了一些内容,如木兰是为正义、家庭荣誉、保卫国家而去从军,显然这与忠孝观念并不相违背。影片中木兰是一个女英雄,通过她表现出“一个勇士有时就可以决定一切”的观点。木兰在剧中说:“也许并不是为了爹爹,也许是为了我自己。”这又表现出女性的独立意识。这些思想,中国观众也是可以接受的。这样,在这部影片里,木兰身上既承载了中国文化的忠孝观念,又反映了西方文化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女权主义思想。对好莱坞来说,通过不同文化间的协商,它实现了将外来文化本土化继而全球化的目的。从《花木兰》到《功夫熊猫》,好莱坞对中国文化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这一点通过简单分析《功夫熊猫》的文本就可以看出来。这里表现了儒冢思想:和平谷里和平安宁,居住的都是善良的居民(兔子、猪、鸭子)。所有的居民都遵从上天的安排,相信上天会选出龙斗士来为他们维护和平。徒弟们尊敬浣熊师傅,浣熊师傅对乌龟大师景仰。他们有着“善最终会战胜恶”的观念,有着积极乐天的人生态度。这里蕴含着道家思想:龙之典的秘诀是“无”。最厉害的武功招数“无极拈花指”,以无招胜有招。龟仙人貌似颤颤巍巍,实则高深莫测。阿宝貌似无用实有大用。这里有禅宗的思想:龙之典的秘诀是靠阿宝顿悟而得,只有阿宝能心领神会。而一心想得到龙之典的豹子,用尽所有招数,终是强求。如果没有这些作支撑,那么《功夫熊猫》就只剩一副干架子:一个平庸的无名小辈,某一天突然成为上天选定的“救世主”,在各种极其巧合的情况下获得了秘笈与功夫,最终拯救了苍生,成为大侠。这是许多武侠片里惯用的情节。这样的故事如果不赋予它深层文化内涵,换以新的面貌出现,估计不会大受欢迎。相比之下,围产武侠动画片《虹猫蓝兔七侠传》在文化内涵上的发掘上似乎就显得欠缺了。以至于我们打开这部动画片,不看画面,就只听得一片打打杀杀之声。所以很多人感慨,为什么迪斯尼一拍就是全世界,而我们拍了这么多功夫的片子,却似乎没有很好地做到让人了解功夫背后的文化层面的东西。
在洪美恩的经典受众研究《看达拉斯》中,分析了受众对《达拉斯》这部当时风行欧美的美国电视剧的不同态度。《功夫熊猫》在中国上映后,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三种不同的态度来。
第一种是完全肯定的态度。这类受众的主要理由如下:搞笑的情节、丰富的中国元素、精湛的动画制作技术、良好的视觉效果。大众文化是一种快感文化,具有娱乐价值。《功夫熊猫》每隔几分钟就会有一个笑料抖出,令观众笑个不停。观众在观看影片时将日常积累起来的压抑感释放掉了。大众快感主要以两种方式运作:~ 是躲避的快感,一是生产的快感。大众文化要躲避正统的、主流的、官方的东西。传统的动画片中,尤其是在中国动画片里,好人好到极点,坏人坏到极点,脱离了生活,且多为说教,看多了会产生逆反心理,令人不想再看到这种动画片,反而会去认同那些有着丰富性格特征、甚至有种种缺点的形象。《功夫熊猫》正是迎合了人们的这种躲避心理,影片没有严肃的说教,风格是活泼轻松的。阿宝一改传统荧屏中独行江湖、高人一等大侠形象。侠与现实的距离拉近,变得非常富有人情味,贴近了观众。阿宝他很胖,他性格温和,容易相处,他和普通人一样爱幻想、贪吃⋯⋯完全没有了往日大侠的风范。阿宝既是英雄,也是普通人。许多人豁然发现原来大侠也有和我们普通人一样的一面,他们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们从中生产出了意义,得到了快感。当然,一片赞扬之声中也不乏明显过了头的。如网络上流传的“一部《功夫熊猫》就胜过《论语》”以及“别人的一切都好,我们的一无是处”之类的论调。这不是面对差距的正确态度,倒反映了我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不自信感。
第二种态度是抵制。这部分受众的主要理由如下:《功夫熊猫》是一种文化侵略,是纯商业性的、无价值的,是对中国文化的不敬。抵制《功夫熊猫》最出名的人莫过于所谓的“熊猫”艺术家赵半狄。他将抵制的横幅拉到了放映现场,又拉到了广电总局门口,还在博客上、视频里到处发表抵制言论。赵半狄认为,《功夫熊猫》伤害了国人的感情。灾后的中国处于悲痛中,好莱坞来到中国放映徒具中国元素外衣的美式俗套无聊的电影以捞钱,这是不能容忍的。赵半狄在忧虑什么,忧虑我们的钱被骗走了?可是其他好莱坞大片来中国上映时,他为什么没有出来抵制。忧虑我们受到精神伤害?可事实上或许只有他自己觉得受到了伤害。恐怕他真正忧虑的是中国的熊猫会变成美国的熊猫,即中国文化的丧失。好莱坞电影是一种文化侵略,这是许多人都持有的一种观点。“当全球化处在以强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优势为主导力量的后殖民背景中时,好莱坞电影便成为了文化帝国主义大军的一支生力之师,它用《泰坦尼克号》、《星球大战前传》等重磅炸弹轰炸全球,几乎将全世界变成了美国电影的超级市场,它不仅在获得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吞噬着他国家的本土电影工业,而且还因为其对美国式的时尚、风格、意识形态价值、文化理念的传播而深刻地影响着其他国家的民族想象和文化认同,因而,以经济、政治、文化力量为驱动的全球化过程往往不可避免地呈现一种„单向性‟,一种单向的„同质化‟和„同步化‟。这一点,也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在好莱坞电影对中国所产生的影响中。”l5 在这种观点指导下,抵制者认为《功夫熊猫》反映出好莱坞正在拿走我们的文化,经过加工,再转手推到世界观众的面前。表面上看是被中国文化吸引了,实际上是以这个外表来推行自己的文化。但是在对待《功夫熊猫》时人们似乎并不是这样认为的。许多主流文化代表者和大众都持第三种态度——要进行反思。他们既承认《功夫熊猫》拍得好,又不盲目赞同,也不将其上升到文化侵略的高度。当赵半狄出来抵制时,盲从他的人并不多,人们认为与其抵制,不如反思一下自己的不足,想想如何应对。他们呼吁中国电影业能够快点发展进步,迎头赶上。
2008年6月27日,第四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产业博览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在此期间,召开了“2008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委员富的文化资源,我们自己却利用得不好,国产原创动漫何时才能突围?政协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们也讨论了这个话题。从多个角度提出了我们应当如何利用文化资源拍出优秀的影片来。在承认《功夫熊猫》拍得好的前提下,人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我们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却拍不出《功夫熊猫》这样的片子。在对待抵制事件上,广电总局也保持了客观理智的态度,进行了妥善处理。
声称反思的人中间还有一种论调惊人地一致,就是在承认《功夫熊猫》拍得好,要进行反思之后,使用了“耻辱”、“羞愧”、“扇耳光”之类格外刺眼的词。正视现实,进行反思,是我们应有的态度,但问题是这些人为什么会感到是耻辱呢?这是因为这些人觉得我们在弘扬自己文化方面做得太差了。我们本可以做得更好,但是我们没有做好,所以导致了今天的结果。我们觉得自己的文化正在被他人利用。我们白白浪费了自己优秀而丰富的文化资源。我们害怕自己的文化被他者侵害,我们感到不能容忍。这折射出一种民族文化自恋的心态。我们迷恋于自己的文化,坚定地认为我们的文化非常好,并且认为我们的文化只能由我们自己阐释,别人不可以改动。当他者的文化与我们的文化相交往,对我们的文化进行阐释时,我们把这视作对自己文化的破坏。因此这些人虽然在表面上承认《功夫熊猫》好,说自己要反思,但内心实际上是排斥《功夫熊猫》的。通过分析,还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注意到,就是从《花木兰》到《功夫熊猫》,好莱坞利用的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这里面诚然有将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产生陌生化效果,实现创新的原因。但是,吸引好莱坞目光的为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呢?在他们眼中,中国文化是不是就等同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根深蒂固的属(下转第56页)性标志。别人对我们文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是因为在电影输出方面,我们对外展示的也多是传统文化。进军好莱坞的中国电影《英雄》、《十面埋伏》、《功夫》、《无极》等无不说明此。因此全面展示中国文化是很有必要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对中国文化的传统与现代完美的阐释,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好莱坞在世界范围内寻找电影题材,也表明了全球化的趋势。罗兰·罗伯森说:“从特定的意义七说,全球化是指不同的生活形式之间常有争议的结合。” ‟这意味着全球化是文化之间有争议的结合,是文化的过程。霍尔也说:“全球化绝不能视为一个文化同质化的简单过程;它总是地方的、特殊的和全球的东西的一种结合。” ‟所以《花木兰》、《功夫熊猫》可以被看作是全球化的产物。我们在这些影片中看到了中西文化相交融,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之间也有消弭了界限的趋势。但是这些并不是天衣无缝地存在于影片中的,这样的影片是混合体而不是统一体。我们依然可以很轻易地从中分离出不同的文化来,并且很有可能读出隐藏于其中的真正意义和目的来。
从《花木兰》到《功夫熊猫》历经10年,人们已逐渐接受了好莱坞对中国文化的改编。在这种语境下,更多人有了思考空间,更愿意站在理性思考的高度看问题。“熊猫”来了,如何应对?或许还是引用《功夫熊猫》中的一句话比较合适:战胜你自己,才能战胜别人。参考文献: [1]刘志友.文化研究的四个研究模式[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 [2]阎云飞.新闻晨报:《功夫熊猫》是写给中国的情书[DB/OL].http://ent.QQeom.2008—5—26. [3]白彩霞.好莱坞勾兑中国故事的若干方法—— 以迪士尼经典动画片《花木兰》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4).
第三篇:功夫熊猫中国元素英语影评
08临床七年二系二班彭雪峰2008210047
There is no secret at all
_____kongfu panda
Some lines layman’s language film.A reflection of the light of wisdom and philosophy of color.Especially the wise turtle master, he says many things are full of meaning, under the peach tree he says to the raccoon ” When I can not force the peach blossom, when the results, I can only wait for it to mature, As if to tell us ”
Everything has its natural growth cycle, we can not change nature, it can be carefully and patiently cultivated and cared for, to make it better quality, do not to pull up the seedlings in order to help them grow faster philosophy quite mean haste makes waste.And the word” Your mind is like water, when agitated, it is difficult to see, but when it calmed down, the answer becomes clear” It shows the Chinese pursuit the spiritual realm: Looking hard gas rather the sea.” 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mystery, and today is a gift.”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present reality, only to seize the day to see the history, we can see the future.At the end of the film, those words said by the raccoon are also full of meaning.“You are the Dragon Warrior, you bring peace to this valley "" I'm not dead, I just enjoy the peace” This points to the essence of Chinese martial artsthe embodiment of Tai Chi were, stress is allelopathy, going to the system properties object, Other things such as wonderland general of the Chinese landscape, light and sweet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the most foo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mysterious and interesting in the eyes of foreigners calligraphy and acupuncture, in the film have a manifestation of apt.As long as you believe, anything is possible
第四篇:从《花木兰》和《功夫熊猫》看西方人对中国文化解读
从《花木兰》和《功夫熊猫》看西方人对中国文化解读
十多年前,好莱坞出品的动画片《花木兰》起了一股中国风刮遍了全球,极大的满足了世界人民对中国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国度的好奇心。而去年,同样的一部具有浓浓中国味的《功夫熊猫))}巴憨态可掬的国宝大熊猫搬上了银幕,获得了一致的好评。两部影片正好隔了十年,那么这十年美国的电影人在解读中国文化时理解是否更加的到位了呢? 动画片《花木兰》与《功夫熊猫》是由生活在美国文化中的华裔或纯粹美国人所表现创作的以中国丈化为背景的中国故事,然而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这其中必然有误读的成分。相比 花木兰》的对于深层文化的严重误读,好莱坞梦3-场在 功夫熊猫 中向中国人展现了美国人对中国精神文化精髓的深层正确解读,这正说明文化的不断交流与融合的结果。
中国人在观赏《花木兰》时往往会觉得影片中的中国和自己所知道的中国不能完全对上号,讲述的故事也只是包装着古代中国外表的美国励志片。的确,影片中很多地方都只是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并不符合实际。就拿花家来说吧,偌大的一处宅邸竟然只住了四个人,连一个仆人都没有,扫地做饭洗衣都是亲自动手,这哪是大户人家啊?还有,院子里有凉亭很正常,可是凉亭居然就是花家的祠堂这就过于荒唐了,而且从后面祖宗出来开会可以看出里面供奉的祖宗牌位里有女性,这在男尊女卑的古代中国社会必然是不可想象的。像这样的漏洞还有很多,最为明显的就是木须龙假扮将军的使者给宰相送信时胯下的坐骑竟然是大熊猫。众所周知,大熊猫只生活在四川,跟《花木兰》所描述的地方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而影片所表现的精神,则与我们所熟知的《木兰辞》有着很大的出入。《木兰辞》的重点主要是放在了木兰决心替父从军和凯旋归来两个部分。“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表现的是木兰的孝顺、贤德,是对木兰的“孝”的褒扬。而美国文化以人为本,注重个人人格和尊严,强调个体的力量,注重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影片《花木兰》突出的是木兰强烈的个人意识和实现其个人价值的渴望,而中国的“忠孝”观念和集体意识被大大淡化了。木兰被发现是女儿身后,被大军遗弃在冰天雪地中,这时的她异常沮丧,木须龙劝她毕竟她是为了救父亲才到这种地步的,而她的回答则是“或许我并不是为了我的父亲来的,或许我只是想证明我能行。所以当我拿起镜子的时候,我看到的是一个„有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通过木兰的这几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木兰替父出征的一个潜意识,就是在相亲失败之后想证明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强烈希望可以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而原作中“孝”的内核已经完全被取代了。另外,无论是第一次大战单于,还是将皇上从单于手中救出,花木兰都是整个战争的主角,她个人的作用被无限夸大了,而这样的安排恰恰是淋漓尽致的表现了美国个人英雄主义。个人英雄主义可以说是美国文化的重要部分,他们崇尚个人的存在和发展以及自由空间。而英雄主义说来是源于我们对自身的生存环境,人文理念的忧虑和畏惧,这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对于未知世界和生存危机的感应,所以期待那些拥有绝对好的品质、过人的能力,于是总是能在最危险的关头给予最有利的支持和保护。只是个人理想和英雄品质完美重合的人在现实中不存在,所以就需要虚构一个完美的形象给予自己心灵的抚慰,而美国人正是把这种模式根深蒂固地反映在他们缔造的电影王国好莱坞上。美国人塑造了好莱坞电影王国,也塑造了“美国式”英雄,里面透露着英雄文化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在美国,基督教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和《独立宣言》中的“一切人都生而平等”等观念,使平等思想在美国人的头脑之中根深蒂固。因此,在他们的日常交往中,等级观念非常淡薄,但是男女之间的地位差异是依然存在的。然而,20世纪6o年代,美国的女权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女性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这个平等的权利有丁更深刻地体现。女权主义的思想在影片中也得到了l:变芏清楚地展现。就如我们刚才所说,乐府诗中的花木兰在参军过程中没有被发现是女儿身,但是在影片中为了突出女性的地位和作用,这一情节被修改了。第一次战争中木兰受伤就已经被发现是女儿身但她却未受到任何惩罚,反而还在后来的战争中发挥了领导的作用,这是美国人对女性能力的肯定。这跟中国传统的等级观念是不符的。另外,在木兰杀死单于,拯救了皇上和国家后,皇上在全城百姓的面前。向木兰鞠躬致谢,紧接着朝中大小官员以及全城百姓都给木兰跪下了,这在传统的男尊女卑的中国社会是不可理喻的。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对立了奇功的大将,他只会采取各种各样的赏赐措施,而不可能向一个他鞠躬:在男权社会,那些朝中的官员也不会向一个女子屈膝。整个这部分的演绎完全当代化了,融会了美国当代的平等思想和女权主义,与中国的等级思想相去甚远。相比十年前的《花木兰》,好莱坞放弃了改编中国传统故事,转而制作了一部全新的动画片《功夫熊猫》,讲述了怀揣武侠梦想的贪吃熊猫阿宝的成长故事。闪亮出场的侠客熊猫阿宝,不仅戴斗笠、挂披风,拿着筷子吃包子,更有一句经典的中国侠客台词“侠骨柔情无需回报”,塑造了经典的中国侠客形象:功夫熊猫》讲述的故事不像我国武侠小说那样以男主角跌落山谷,偶遇神功,练就神功,终成高手,为民除害的五部曲作为模板了,体现了好莱坞电影的创作思路。故事是以阿宝做的传统武侠梦开始的,然后编剧并没有让熊猫经历正统的中国侠客磨练而变成一个真正的“功夫熊猫”,反派豹子太郎的迅速到来催熟了熊猫阿宝,虽然熊猫对师父说他希望自己能够接受正统的训练,但剧情逻辑让这种意义上的“训练”既不可能也不必要。中国功夫在电影中虽然显得博大精深、魅力无穷,但五大高手都被太郎打败,说明用美轮美奂的“功夫”来对抗邪恶已是不可能的,熊猫
必须运用另一套更有效的方式来拯救大家。此时传统的中国功夫神话被瓦解了,取而代之的是美式平民英雄的成长神话,也意味着美国文化的主导文化模式个人主义对中国侠客的重新解构。“神龙宝典”是一卷无字经,但是在武侠小说中经常会有一个宝藏或神功秘笈类的东西让人们去抢夺,这传说中的“香饽饽”可能确有其物,也可能什么都没有。问题在于在我们的武侠中,秘笈或宝藏被证明为“无”的时候,大侠已经功成名就,秘笈是否有效已经不重要了。这里梦工厂稳准狠地抓住了中国武侠神话的“命门”,将“师父”与“秘笈”成功地搞笑了一番,因为当阿宝打开宝典大叫“没有字”的时候,不但师父傻了眼,我们也傻了眼,“神龙宝典”也不灵光传统功夫片里十拿九稳的保障全不管用,这下子怎么办?故事在美国人的文化主导式下再次峰回路转,阿宝通过“宝典”的反射对自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再次肯定了自己的能力,最终打败了太郎。在这里,阿宝的成长是对美国文化、美国精神的一种折射,它体现了美国人祟尚自由,追求个性解放与个人英雄主义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不过片中有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浣熊师傅和乌龟大师在桃树下谈论关于阿宝是否能成为神龙大侠拯救大家的对话中处处透露着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乌龟大师说到的自己不能控制桃树的开花结果这恰恰体现了道家老子的“自然而然”“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思想。“道”化生万物,养育万物,但是“生而不有”“长而不宰”,这就是“无为”。这并不是一种消极的不为,而是有为,并不是无所作为 而是有“功”。也即是要“道法自然”,顺其自然,不妄作为 只有遵循自然的原则,才能把握“道”。在电影里,乌龟大师就说过,我不能影响桃树的开花结果,尽管我能将桃核种人土里,但桃核只会长成结桃子的桃树而不是苹果树橘子树,这一点我无能为力。看到这里我们不禁惊叹从《花木兰 《功夫熊猫》,好莱坞对中国文化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这一点通过简单分析《功夫熊猫》的文本就可以看出来。影片场景的设定表现了儒家思想:和平谷里和平安宁,居住的都是善良的居民(兔子、猪、鸭子)。所有的居民都遵从上天的安排,相信上天会选出神龙侠来为他们维护和平。徒弟们尊敬浣熊师傅,浣熊师傅敬仰乌龟大师。他们有着“善最终会战胜恶”的观念,有着积极乐天的人生态度。而故事的高潮暗含道家思想:龙之典的秘诀是“无”。最厉害的武功招数“无极拈花指”,以无招胜有招。阿宝貌似无用实有大用。最终阿宝取得胜利彰显了禅宗的思想:龙之典的秘诀是靠阿宝顿悟而得,只有阿宝能心领神会。而一心想得到龙之典的豹子,用尽所有招教,终是强求。另外影片设计成功夫片,其中的武打场面也是可圈可点的。片中许多建筑的设计都严格遵循中国武侠片中的样本,比如在红瓦屋顶上奔跑飞翔,备司其职的虎、猴、鹤、蛇和螳螂五侠代表标志性的中国功夫,而师傅和阿宝抢食的场面很有成龙嬉笑武侠之风,到了反派大龙与阿宝决斗的地方,其上天落地夸张的天马行空又应该是以周星驰的《功夫》为范本,其他如不倒翁沙袋、掌劲灭烛、夜幕飞檐这些情节也都是来自香港动作片。这些对我们看惯功夫片的中国人来说十分亲切。影片运用的也十分到位,不 花木兰》照搬的很生硬,使人觉得别扭。两部电影都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因为这是一个民族文化根深蒂固的属性标志。别人对我们文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在电影输出方面,我们对外展示的也多是传统文化。进军好莱坞的中国电影《英雄》、《十面埋伏》、《功夫》、《无极》等无不说明此。因此全面展示中国文化是很有必要的。2 0 0 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对中国文化的传统与现代完美的阐释,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而《功夫熊猫》在表现传统文化方面下的功夫比《花木兰》要多得多,许多人评论后者只是披上了中国传统故事,骨子里表现的净是美国的东西,个人英雄主义、女权主义,误导了其他国家对古代中国的看法。而前者就好很多,具有相当神秘色彩的中国古代哲学在全世界都学习孔子的儒家思想后也逐渐被人所认识、接受,影片中表现的也十分到位。
可以这样说,迪斯尼动画片从1998年的《花木兰J2008年的《功夫熊猫》,在两部电影中,给观众们展现的文化背景差异是显而易见的。由此可见,在这十年的世界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已经有所增加,特别是中国式物质特色吸引了很多西方学者的潜心研究(如中医学)以及普通外国友人的兴趣爱好(中国的美食、工艺品等等),在国外很多大城市都有中华城,当然中国制造的产品也已经走向了世界。西方已不再把所有的东方主义色彩(如日本特色)误认为中国也有这样的传统或文化。但是 这些都是物质文明,在精神文明上,应该说中国受西方的影响更多。虽说五千年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但是从奴隶制社会到封建制社会,到受外国列强入侵的灰暗历史,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口号,从来都是集体为先,个人为后,以社会本位论的观点贯彻精神文明,但是在现今的和平社会,经济发展是关键,人民安居乐业,西方所崇尚的个人主义已经逐渐渗入到我们群体中。改革开放以后,一直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人的位置放在了前面,更加尊重人的价值,个人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熊猫阿宝能够被中国人所喜爱的原因,表面谦和软弱的熊猫,他也有自己的理想,子承父业的传统已经不在。就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 常常是生性和善,喜欢中庸,但是我们有自己的理想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阿宝那样好运,成为英雄名人,但是我们愿意为理想去奋斗。不要以为个人主义精神的趋势会让我们忘记自己的精神文明,因为这本是没有冲突的。就拿儒家文化举例,在古代儒家思想就被理解为人类文明的核心,如今,在外国很多地方都设立了孔子学院,不仅可以让更多不能来到中国的外国朋友学习儒家文化,揭开中国文化的神秘面纱,也同样唤起我们中国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注意。相比于世界哲学史,儒家思想就是中国的哲学,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以及其包含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相应时代的变化做出改变。这就是汉武帝在思想文化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也是儒家思想能历经千年独领风骚的原因所在。
在全球传播时代,不同的文化相互影响,文化边界开始模糊化,也开始不断的被改写。许多人赞美这个时代全球化所带来的多元丰富与便利性,在全球化趋势下,全球性阅读潮流,已经无法抗拒其洪水般侵袭。好莱坞在世界范围内寻找电影题材,正表明了全球化的趋势。罗兰·罗伯森说:“从特定的意义上说,全球化是指不同的生活形式之间常有争议的结合。”这意味着全球化是文化之间有争议的结合,是文化的过程。霍尔也说:“全球化绝不能视为一个文化同质化的简单过程:它总是地方的、特殊的和全球的东西的一种结合。”所以《花木兰》、《功夫熊猫)可以被看作是全球化的产物,而我们在这些影片中看到了中西文化相互交融
参考文献
[1]移星,从《花木兰》、《功夫熊猫》看好莱坞眼中的中国文化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9《1). [2]张云云朱玉利,探析道家“自然而然”的生态伦理思想 皖西学院学报.2009.25(3)一28—30 [5]齐瑾,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安顺学院学报2009lJ 1(1)一22—23
第五篇: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金融危机——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伴随着这场正在席卷世界的金融风暴,各个国家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抵御着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常言道: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面对此次的金融危机,正值发展中的中国又面临着怎样的积极与消极影响?是机遇亦是挑战,使我们拭目以待中国会以怎样的一种姿态来应对这次金融危机。
一、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房产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
二、金融危机产生的影响
在全球金融风暴中,处于风口浪尖的进出口行业受到的冲击是最直接也最严重的。首先,危机从金融层面转向经济层面,直接影响出口;其次,次贷危机进一步强化了美元的弱势地位,加速了美元的贬值速度,从而降低了出口产品的优势。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出口呈现减速迹象,除了出口数量减少外,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海外企业的违约率也开始上升,出口企业的外部信用环境进一步恶化。由于危机波及的的范围广、强度大,使世界各国家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严重影响。
三、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1、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1)给投资于此的银行带来损失 2)使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加大
流入中国的热钱超过了1万亿美元,而且规模还在持续扩大,这样就会导致央行抑制流动性过剩的效果,并进一步推高中国股市和房市价格,资产泡沫化和通货膨胀形势会日趋严重,为更大的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
金融危机——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全球金融危机在客观上加速了西方国家制造业的不景气,有助于加速中国的“世界工厂”的形成,给中国制造业发展带来历史性发展契机。目前,尽管中国宏观经济同样面临周期性下滑趋势,但制造业的景气度还是保持在较高水平。因此,在金融危机后的产业格局调整中,中国将强化其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并在近期内很有可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
第二,产业升级机遇。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机会看,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国家经济在金融危机重创之后,2009年将陷入衰退或衰退的边缘,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势必向发展中国家加速转移,以对冲本土经济不景气带来的不利影响,这将对中国制造业的成长和升级带来历史性契机。特别是,我国以消费型增值税为代表的税制改革和一系列产业转型政策的实施,必将给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和自主创新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为中国产业升级和企业产品升级创造新的机会。
第三,中国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启动总投资超过4万亿元的一揽子建设和促进经济发展计划。中央的决策和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落实,一定会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无论是总的宏观经济面还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次危机同样是一次大的机遇。由于包括美国逼迫人民币快速升值以及对我国出口产品限制的措施,虽然很现实,但是只要外面环境允许中国以正常行为规则发展,中国是相当充裕的。
短期内初级性的加工产品出口会受到影响,但是这个时候反而可以逼迫我国出口结构进行升级。只要在这种外围市场情况下有这种趋势,相信国内中小企业,包括大企业肯定能做好产品的升级换代。当然可能需要时间的缓冲,这就引出第二块问题。从中央以及各方面,宏观决策层会很好的把握这个时机,同时争取给我国中小企业还有包括大型出口商,都会提供缓冲的时机。
面对金融危机,现在的中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的打击是明显的,进出口减少,通货紧缩的压力,但是危机可以使得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从劳动力密集型转向科技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同时全球金融风暴是对美国、欧盟、日本等资本主义强国的影响比中国严重,中国国际地位可以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