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届江西省赣县中学高三适应性考试理科语文
1.根据课文默写(8分)
【小题1】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杜牧)【小题2】但愿人长久。(《水调歌头》苏轼)【小题3】门前流水尚能西。(《浣溪沙》苏轼)【小题4】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王建)【小题5】海纳百川,有容乃大;__________,无欲则刚。(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小题6】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王湾)【小题7】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纸船》冰心)
【小题8】淡黑的起伏的连山,__________,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社戏》鲁迅)
2.默写古诗文名句。(10分)【小题1】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毛泽东《七律长征》)【小题2】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小题3】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小题4】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小题5】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小题6】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__。(毛泽东《七律长征》)
【小题7】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晏子使楚》)
【小题8】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定一《老山界》)
1.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乙】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观 月(有删改)张孝祥)【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天山共色____________(2)天下独绝_______________(3)窥谷忘反____________(4)临水之观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2)当亦如是而止耳。
【小题3】甲文中作者描绘奇山异水时,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乙文中作者缩写的四美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小题4】试具体分析[甲][乙]两文作者所表达的感情的异同。(4分)2.文言阅读(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①阡陌交通()②悉如外人()
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④自恨不如远甚也()
【小题2】下列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固以怪之矣B.余顾而慕之马之千里者C.见四野禾苗油油然然足下卜之鬼乎D.甫②行数里卒数万人【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6分)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③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小题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1.阅读蒋士铨的《岁暮
2.农家望晴(4分)(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①西风雨②,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翁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注:①秦地:指今陕西关中一带,古属秦。②西风雨:刮西风就下雨。【小题1】对上面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首句“尝闻”二字开篇造成紧迫感,有烘托气氛的作用。B.“早晚回”即何时回,这一问表现的心情是无可奈何的。C.“望”字含义深刻,可以使读者联想到农家一年半载的辛勤,也可以使读者想到嗷嗷待哺的农家儿孙。D.这首诗选取收割时节西风已至大雨将来时的一个农家生活片段,通过近似于绘画的语言来表述,较之直接的叙写,更为含蓄、有力。【小题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白发老翁如鹤立”这句诗。(2分)
3.阅读范成大的《田舍》,完成后面小题。(6分)田 舍①
【宋】范成大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②忙。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烟火村声远,林菁③野气香。乐哉今岁事,天末④稻云黄。
【注释】①田舍:农家。②筑圃:修筑打谷场。③菁:水草。④天末:天边。这里是指稻田一望无际。
【小题1】下列诗文中所描写的人物活动和本诗相似的一项是(2分)A.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D.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小题2】综观全诗,诗中到处洋溢着一种“”的气息。(请用原诗中的一个词语回答)(2分)
【小题3】结合全诗分析“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一联的作用。(2分)
1.表达 ? 交流(50分)
下面两题,请任选一题作文,作文中不得出现涉嫌泄密的人名、校名、地名。
(1)不知不觉中,半学期过去了。我想,这半个学期在你的学生生涯里也许是最不寻常的。你的家庭、你的学习、你的生活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也许使你快乐、使你兴奋、使你充满信心,也许使你困惑、使你忧虑、使你不知所措。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让我们觉得自己好象突然长大了许多,成熟了许多。成长的收获来自老师、亲友的关爱、理解和鼓励,来自书籍的启迪,来自环境的熏陶。请把你上中学后最深切的感受告诉我,请相信,你的快乐和成长是我们的期待,你的困难更是我们努力改进的方向。题目:上了中学以后 要求:A字数不少于5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B写真事,诉真情,内容完整,字迹清晰。(2)当你带着羡慕欣赏别人时,当你怀着责备批评别人时,朋友,你意识到没有,我们常常忽略的是对自我的欣赏与批评。其实在人生道路上,他视或自视都不可缺少,请以“自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可以记述经历,抒写感受,也可以发表议论。为了内容充实,不少于600字。
第二篇:2014江西省普通高中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8月)分析报告 语文
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学科小结及复习建议
语文学科命题组
由恩博公司组织的全省2014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已顺利落下帷幕。酝酿举办适应性考试之事,始于2013年暑期高考结束之后。依据“恩博名师工作室”全体组成人员讨论通过的考试实施方案,语文学科命题组统筹拟制了《五次适应性考试内容安排表》,并拟订了《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属性表》,对考试内容和试题难度作了具体规定。在命题人员分头精心命制出试题之后,又经过反复的审题、修改,最后确定了考试用题。现在,经过全省各地参加考试的学校的实践检验,证明考题面貌新颖、选材恰当、难度适中,能贴近新一届高三师生的教学与学习实际,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现实指导意义。考前预计这次考试的难度值为0.57(平均分约为85.5分),绝大多数学校的考试结果都接近、达到或是超越了这个基准分数线,使大多数同学对高三一年语文学科的学习更有信心。以下,结合命题意图及其达成情况,针对考试中暴露出的薄弱环节与存在问题,命题组特提出以下复习建议:
1.重视教材,加强对教材与提升考生高考应试能力关系的研究。
江西语文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回归教材,回归语文能力本位;导向读书,丰富人文积淀”。这种命题思想与新课程精神高度吻合,也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与实践指导意义。仅就教材而言,高考命题人对其重视与深入研究的程度,远远高于许多一线语文教师。所以,他们的命题便既能坚持“以本为本”,又能不断有所创新。仅以2013年为例,除了在语言运用题和文言阅读题中使用教材语言素材之外,又有语言综合运用题(介绍选修教材《先秦诸子散文选读》)和科技文阅读(命题材料《病毒》取自人教版必修第五册读本《珍贵的尘土》中《病毒——吃完饭赖着不走的客人》一文)完全从教材中选材。所以,我们的高考复习也要高度重视教材,从对教材的把握与钻研起步,把握教材的知识、能力体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考测资源。在适应性考试的命题中,我们也同样会高度关注教材,以形成良好的复习导向。
2.各个击破,逐一攻克语文考试的难点。
这一次的适应性考试,各校学生的语文学科平均分尚差强人意,但得分在120分以上的高分学生实属凤毛麟角。这与学生刚刚进入高三,还未进行系统的复习训练有关。根据历史经验和本次考试反映的现状,语文学科考试的确存在若干难点,其中包括语言运用的成语、病句及古代诗文阅读中的文言句子翻译、诗歌鉴赏,还有文学作品阅读题等。针对这种现状,除了在每次考后讲评中讲清文本思路、相关知识及解题答题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通筹兼顾的复习安排,每一个复习时间段(可以以两次适应性考试之间、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为一个阶段)重点突破一两个难点。这样,经过系统的复习指导和不断进行的适应性考试的锤炼,学生的应试能力必然会发生质的飞跃,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3全面复习,走出猜题押题的误区。
每一年的高考复习,许多人都热衷于抓信息、搞猜题押题,最后多半是吃力不讨好。高考命题组早已声明:考点的正常轮替不属于命题创新的范围。比如第一大题的“语言运用”题各考点,包括字音、字形、词语(含实词与虚词)、成语、病句辨析、标点、语句的连贯等,每年都有一两个考点会轮空,但却完全没有必要去猜测那个会考哪个不考。因为,猜错了未免尴尬,猜对了也未必见得就有多大本事;更何况,各考点之间的能力要求是相互贯通的,即便花了一点时间复习当年轮空的考点,也并非是徒劳无功。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依据考纲进行全面的复习,如此便可以不变应万变,立于不败之地。此外,比如古文是考二十四史还是考其他古代散文,大阅读是考小说还是考散文,古诗是考唐诗、宋词抑或其他年代的诗词,都不必反应过激,只要复习时做好了应对准备就一切“OK”。我们拟定的五次“适应性考试”的学科考试内容,就是着眼于全面复习、全面覆盖各考点来安排的,该《安排表》已经在举行第一次考试之前下发,大家在每次考试之前不妨关心一下,甚至也可以将其公之于众(告诉将参加考试的学生),让他们有更充分的心理准备来面对考试,不断增强“适应”能力。
4.注重实践,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进入高三,就意味着即将进入高考前的临战状态,总是离不开学科知识的梳理、介绍,解题方法的归纳、传授,离不开做题与考试。但对于语文学科而言,这却并不等于我们复习内容、复习工作的全部。因为,从根本上说,语文考的就是母语的阅读、写作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形成,又并不是仅仅依赖教师的课堂知识传授就能完成的,更主要的,是要靠学习者在读写实践中的习得与体悟。“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命制任何一份面向一步步走向思想成熟的高中生的语文试题(其中当然也包括高考真题和我们的适应性考试的考题),除了以教材为基本的命题材料与依据之外,我们往往不得不面对历史与现实世界的方方面面,要从古今中外的思想文化结晶中去撷取材料,获得灵感,触发联想。命题者是如此,对于助考者(教师)和应试者(学生)来说也同样是如此。所以,作茧自缚式的自我封闭是大为失策的。比如,写好高考作文,一是需要对于考题的解读分析能力,二是要有与考题相适应的信息输入(即对对应生活面的了解与认知,这往往是学生最困难、最缺乏的),三是知道基本的写作方法(如写作议论文的“为什么,怎么样;正面说,反面议;找证明,驳异议”要领),四是要有合乎文从字顺要求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四方面,都是实打实的能力与素养,具备了这些,也就不需要那些“非但无益,其实害之”的“范文”与套押方术了。
5.开阔视野,积极探索,避免复习模式与复习内容的固化。
关于这一方面的广义的意思,前一点中已经说及。这里只是想从进行适应性考试命题的角度再做一点说明。所谓“适应性考试”,就是与高三第一轮复习相配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以便最后实现对高考的完全适应的考试。在这里,固然离不开对近年来的高考题,尤其是本省市高考题的分析与研究,但这并不意味着仅仅跟在上一年的高考题后面亦步亦趋。因为,一方面,过去的高考题已成历史,下一年的考题不可能是对以往的简单重复,必然在内容、题型上有新的变化;亦步亦趋,虽然简单便捷,未免有郑人买履、楚人刻舟之嫌。另一方面,上一年的一张试卷不可能覆盖下一年高考复习的全部内容,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也不可能一步到位满足高考的要求;我们的高考复习,必须面对学科知识、能力结构和学生实际,探索帮助他们提高应试水平的有效方法。即以第一次适应性考试中引起较大反响的名著阅读题(五次考试中,我们安排为主观题的2次,安排为客观选择题的3次)为例,我们命制了两小题占分共6分的简答题,也是试图提醒师生更加关注这一考点,有效突破“名著阅读”这一薄弱环节。进入新课程高考以来,这一考点连续三年的考生得分都不理想,2012、2013两年得分更低。究其原因,不外是学生没有读过、或没有认真读过作品,答题(选择题)时就靠连估带猜“撞大运”。而用主观题考,从判断他人表述的对错变为自己独立表述,在督促检查学生认真阅读、复习作品方面自然更直接、更真实。而且,这次的第一小题提供了文言教材的原文,考的是理解而不是识记;第二小题考测内容在教材(必修第二册)对《巴黎圣母院》的导读中也已涉及,即便未读原作而只读了导读文章也应有所了解。所以,这道考题是既不偏、也不怪,完全合情合理的。在此,我们不妨看一看兄弟省市的试题:2013年福建卷名著阅读题占16分,江苏卷(附加题)占15分,题型都是客观题、主观题相结合,以主观题为主。我们只是在以检测复习效果为目的的适应性考试中对他们做了一点借鉴,走了小小的一步,是不值得大惊小怪的。至于这一考点在2014年高考真题中如何考,占多少分,自有2014年的《考试说明》来规定,我们既不必担心,也不用着急。
命制每月一次的适应性考试的考题,时间紧,任务重,环节多,压力也比较大。限于水平与人力,试题中的疏漏乃至讹误都难以完全避免。在此,我们诚挚地希望得到使用这份试卷的师生的支持、爱护,希望听到大家真诚的批评意见,我们将不断改进命题工作,以满足广大师生的教学与学习需要。
2013年9月7日
第三篇:江西省横峰中学2014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政治
江西省横峰中学2014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
文综试题(政治部分)
12.下图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准价的走势图
2014年2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化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下列理解正 确的是
①增强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②适合中国居民境外旅游
③进口商品的价格降低④适宜外商在中国境内投资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13.2013年甲企业生产M商品的价值量和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分别为24元和240万元。假
设2014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甲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20%,2014 年该国通货膨胀率为2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年甲企业生产M商品的价值量和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分别是
A.25元300万元B.25元360万元
C.20元240万元D.27元324万元
14.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
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这一新提法意在①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②增强公有制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③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
④使非公有制企业提高效率、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需要
①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②完善由市场决定价格的价格形成机制
③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④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取消政府直接配置资源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6.2014年2月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居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一变化说明
①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水平的差距缩小 ②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1③我国的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④我国政府积极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能
A.①④B.③④C.①②D.②③
17.泼粪、鸣枪、放藏獒„„为对抗广场舞,各地奇招频出。浙江温州市区新国光商住广场
业主不堪广场舞之扰,在多次交涉无果后,花26万元买来“高音炮”和广场舞音乐同时播放,“以噪制噪”,广场舞大妈被“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立即停止违法行为!”的警告声逼退。这启示我们
①要在法制的轨道上行使自己的权利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③公民权利的行使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④要用法律的手段维护公民的一切利益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8.2014年3月2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德国柏林发表演讲:中国对周边国家坚持亲、诚、惠、容的理念。我们主张通过协商和对话妥善解决争议。在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坚决捍卫中国的正当合法权益。“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说明了
①我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了我国的外交政策②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③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尊重他国的正当权益
④我国捍卫主权的能力提高,在国际社会中居主导地位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9.2014年3月22日,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出访荷兰。习主席身穿在中山装基础上改
良的中华立领,上衣口袋的“席巾”是西服里面的设计,领子等细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彭丽媛身着带有中国元素的绣花斗篷,里配粉绿色的立领长礼服。二人出访穿出“中国 范儿”。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②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我在这里祈祷,也在这里迷惘;我在这里寻找,也在这里失去;我在这里活着,也在这里死去。”歌手汪峰的一曲《北京 北京》,令无数北漂潸然泪下,同时也激励着他们追逐梦想。这体现了
①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和相对独立性②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④文学作品是对人民群众生活的真实再现
A.②③B.①②C.①④D.③④
21.2013年3月14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在大型强子对撞机里发现的新粒子确系希
格斯玻色子;4月3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探测到多余的正电子;11月21日,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首次发现了源自太阳系外的超高能中微子。这些科学发现共同佐证了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②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③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④科学实验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2.由于经常遭受地震袭击,智利深知大地震的破坏力无法抵抗,所以建筑设计师们广泛采
用“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它的设计理念不是像传统那样建造坚不可摧的建筑,而是尽可能地缓冲、释放地震能量,并最大限度地保全建筑物,从而最大限度上减少伤亡。上述材料与下列选项反映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明察秋毫,不见舆薪②倾国宜统体,谁来独赏眉
③妒长,则已终是短;护短,则已终不长
④遇到难题时,要力求寻找巧妙的思路,出奇制胜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要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之所以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因为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②它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促进作用
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②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材料一我国是世界煤炭资源大国,也是煤炭生产、消费大国。煤炭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平均高达60%—70%。我国大矿区煤炭回采率均值为30%—40%,而发达国家煤炭回采率均值都在65%以上。我国煤矸石、煤矿瓦斯、矿井水综合利用率仅为60%,吨煤产值仅仅相当于先进国家的40%—53%。在焦化、气化、液化和合成化学品四类煤炭消费行业,其消费量约占煤炭总消费量的70%以上,对新能源的消费比例偏低,单位产值能耗高。同时,由于用煤品质低,导致煤炭燃烧不充分,排放出大量污染物。燃煤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煤炭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就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化建议。(14分)
材料二,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态能不能突围,能不能闯关?事关社会各界对未来中国经济和改革的信心。马云这些天就有点像被摸成惊弓之鸟,他前阵在一个论坛吐槽说,“有时候,打败你的不是技术,可能只是一份文件。”李克强总理2014年3月28日在沈阳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谈到:“要相信市场,相信老百姓有无穷的创造力”,“新兴业态我们没有经验,你别上来一棒子给它打死”,“有时候它们是惊弓之鸟”,“不要让人家说,政府的手闲不住。只要哪儿出现个新东西,你都要去摸摸它”。政府压根就无权摸!必须明确告诉官员,他想摸也无权摸,把官员的弓收了,老百姓才不会老像惊弓之鸟!也就是说,对市场主体,是“法无禁止即可为”;而对政府,则是“法无授权不可为”。
(2)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二体现的政治学道理。(12分)
39.材料一,漫游浩瀚太空、探索宇宙奥秘,是全人类的梦想,更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航天人敢于直面困难和挫折,不畏风险.同时立足国情,制定了发射载人飞船、实现交会对接、建造空间站的“三步走”战略和深空探测发展路线图,形成了“定位准确、机理清楚、故障复现、措施有效、举一反三”的“归零”五原则,做到了对方案严谨的设计、对计划科学的论证、对质量“苛刻”的标准„„化解了一次次风险,创造了一次次的腾飞奇迹,我国朝着建设独立自主的载人空间站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探月工程进入到了新的阶段。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航天人是如何发挥意识作用创造一次次腾飞奇迹的?(8分)
材料二,20 14年3月31日,中宣部授予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原党支部书记朱彦夫“时代楷模”称号,并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了他的先进事迹。
朱彦夫同志14岁参军入伍投身革命,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他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创造了人生一个又一个奇迹。在和平建设时期,他主动放弃荣军休养所的特护待遇,回到家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长达25年,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成远近闻名的先进村。退休后,他用嘴衔笔、残肢抱笔,创作完成了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他的先进事迹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日前,山东省委作出决定,要求在全省广泛开展向朱彦夫同志学习的活动。
(2)请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角度,谈谈学习朱彦夫先进事迹的价值所在。(12分)
(3)联系实际,请你为开展好向朱彦夫同志学习的活动提两条建议,并分别说明其唯物辩证法依据。(6分)
政治答案
第四篇:高三语文适应性测试题范文
高三语文适应性测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世博会,倾听人类文明进步的足音
每届世博会都留给我们非凡的惊喜。翻阅l50多年的世博史,犹如品读一本经济史、文化史、科技史,人类文明进步的足音清晰传来……
150多年来,美国曾先后l3次举办世博会。‚举办世博会的过程,几乎就是美国实现工业化并成为世界强国的过程。‛上海世博美国馆副总代表俞天睦表示,‚l893年芝加哥世博会被认为是‘改
变了美国的一届世博会’,美国从此走上了世界强国路。‛而1933年的芝加哥世博会对于世界经济来
说,也具有历史意义,它被称为一届‚希望的盛会‛。从福特、克莱斯勒等灵活的筹资参展方式,到
中国、捷克斯洛伐克等众多国家争设独立展馆,无一不显示出‚越是艰难时刻,越显合作珍贵‛。回
望历史,俞天睦感慨地说:‚l876年的费城世博会,正是美国建国l00周年,那是世博会第一次在欧
洲之外举办。当时美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而今,世博在发展中国家举办,无疑对未来发展具有历史意义。‛
作为世博会的发源地,英国用一朵盛开的蒲公英,向世界诉说一个老工业国对未来、自然、城市的探寻。1851年的伦敦世博会曾给世界带来太多震撼,人们在‚水晶宫‛里目瞪口呆地看着各
种机器和工业品:高效的农业机械、印刷机械、自动链式精纺机、大功率蒸汽机……决定举办这一盛
事的维多利亚女王在日记中按捺不住骄傲和自豪:‚每个人都会热爱这一切……把地球上所有国家的工业联合了起来,确实让人感动,永远值得纪念。‛然而,陶醉于第一次世博会的人还远远不能想象
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另一面。严重污染的河流、日渐减少的绿色让人们从对机器的狂热中清醒,开始反思工业化的弊病。‚从对物的崇拜转向对人的关怀、从征服自然转向尊重自然、从追求增长转向
推崇可持续发展‛,世博带给英国的不仅是工业的突飞猛进,更是一场思想与理念的变革。
1970年3月15日,世博会第一次来到亚洲,并且在日本大阪取得了空前成功。欧美尖端技术以及时髦的生活方式的披露,让进入‚小康‛时代的日本国民大开眼界,其中展出的便携式传呼机、无线电话、视像电话、电动轿车、磁悬浮列车以及罐头饮料、快速食品,迅速商业化和普及化,风靡日本。大阪世博会成功的举办成为日本国家现代化到来的标志。
上海世博会,是世博会首次在中国举办。它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报名参加的国家和国际组
织为历届之最,志愿者人数最多,世博会园区面积最大……
回望l59年的世博史,中国从‚参与者‛到成为‚东道主‛,从一个侧面叙述了一个国家与世界的故事。l894年春,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办世博会的主张;1910年,出版家张元济在参观同年的布鲁塞尔世博会后对中国简陋的展厅陈设、偏僻的展位深表痛心。回国后,他‚掌舵‛的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大量有关世博会的书籍。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世博梦想一步步走进现实:2002年,中国郑重申办世博会;经过几代中国人的努力,世博东道主之梦终于成真。当充满中国元素的‚东方之冠‛中国馆拔地而起时,也将一个中国的富强梦嵌入了世博会新纪元的扉页。当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中国这个古老而焕发生机的国度,我们坚信:中国在世博历史上将续写新的传奇!(摘自《光明日报》2010年4月21日,有删改)
1、关于世博会的解说,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A、世博会起源于英国,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从世博会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类文明的进步。B、世博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它既展现了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也包含着人类对思想与理念的变革。C、世博会对每一个举办国来讲,都是一次难得的发展契机,举办国可以借此机会增强本国的实力。
D、世博会移至中国举办,创造了新的世界记录:报名参加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最多,志愿者人数最多,园区面积最大,中国首次参加。
2、关于世博会对世界各国发展的影响,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13次世博会在美国的成功举办,对美国由发展中国家向世界强国迈进具有重要历史作用。B、伦敦世博会带给英国的不仅是工业的突飞猛进,更是一场思想与理念的变革,它让人们从对机器的狂热中清醒,开始反思工业化的弊病。C、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让日本国民进入了“小康”时代,它成为日本国家现代化到来的标志。
D、通过举办上海世博会,古老的中国将焕发出生机,并将逐步实现自己的富强之梦。
3、下列各项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1876的美国费城世博会启示我们,世博会在中国举办,无疑将对中国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B、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被称为一届“希望的盛会”,它彰显了各国在艰难时刻合作精神的珍贵。C、1851年的伦敦世博会给世界带来了工业革命,l933年在芝加哥举办的世博会对当时的世界经济也具有历史意义。
D、早期的中国人曾有过举办世博会的梦想,但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梦想才一步步走进现实。
二、(3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少孤,鞠于外家,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厉读书。袖所著文谒戚纶,纶器重之。举进士,为濠州定远尉,再调海盐令。县东南旧有港,导海水至邑
下,岁久湮塞。宗道发乡丁疏治之,人号‚鲁公浦‛。天禧元年,始诏两省臵谏官六员,考所言为殿最,首擢宗道与刘烨为右正言。谏章由阁门始得进而不赐对①,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宗道风闻,多所论列,帝意颇厌其数。后因对,自讼曰:
‚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帝抚谕良久,他日书殿壁曰‚鲁直‛,盖思念之也。章献太后临朝,问宗道曰:‚唐武后何如主?‛对曰:‚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后默然。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帝、太后将同幸慈孝寺,欲以大安辇先帝行,宗道曰:
‚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太后遽命辇后乘舆。时执政多任子于馆阁读书。宗道曰:
‚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邪?‛枢密使曹利用恃1
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再迁尚书礼部侍郎、祥源观使。疾剧,帝临问,赐白金三千两。既卒,皇太后临奠之,赠兵部尚书。
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遇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之。‛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宗道,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
帝以为忠实可大用,尝以语太后。太后临朝,遂大用之。(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五》)[注]①不赐对:不能跟皇帝当面谈意见。②章献太后:姓刘,是宋真宗的皇后。真宗去世后,[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8、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6分)
答:
9、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5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雄飞雌从绕林间。,愁空山。仁宗即位时年幼,章献太后遂垂帘听政。后归政仁宗,卒谥“章献明肃。”③七庙:历代帝王为进行宗治统治,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七庙只有天子才能设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少孤.,鞠于外家孤:幼年丧父 B、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易:轻视,看不起 C、宗道屡于帝前折.之折:指责 D、尝以语.
太后语:话语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鲁宗道敢于直言进谏的一组是(3分)()
①袖所著文谒戚纶,纶器重之②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③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④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⑤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邪⑥然则公当得罪
A.①②④B.①⑤⑥
第五篇:江苏省海门中学2014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试卷(模版)
江苏省海门中学2014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试卷
语 文
2014年5月29日
(本卷满分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A.殷富/ 内怀殷忧 稽首/ 稽查 辟邪/ 开辟 ......B.埋单/ 互相埋怨 躯壳/ 脑壳 颤栗/ 打颤 ......C.缱绻/卷土重来 揩油/ 楷书 旗帜/ 炽热 ......D.挑剔/ 踢踢踏踏
纰缪/ 包庇 桎梏/诰命 ......
2①.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A.四合院是中国封建社会血缘制度的产物,在其背后反应的是社会、艺术与家庭结构的文化现象,并与世俗化的宗教和民俗有着藕断丝连的联系。....B.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轼和辛弃疾是别开生面的大家。他们的创作实践,极大地提....高了词的地位,使之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一朵奇葩。
C.卡夫卡的尸体被运回布拉格的时候,那里的人们还不清楚,运回来的是一位与但丁、莎士比亚、歌德一样举足轻重的划时代的作家。....D.在2月的《廊坊共识》、4月的“北京高层论坛”,以及6月的环渤海地区合作机制会议上,各方坐而论道,这说明环渤海经济圈的区域规划已经引起有关各方的高度重视,....并进入实质性阶段。
2②.下列各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尽管警方表示泰国红衫军首领坦白该组织手中已经没有了毒气,但是谁也不敢保证这一坦白是真是假。
B.美国驻日大使贝克在于东京举行的国内外形势调查会全国例行恳谈会上向朝鲜发出了警告,摆出了不惜采取武力解决问题的姿态。
C.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首开不用侧翼掩护,不顾后勤支持,利用高科技向前狂飙突进的作战先例,取得惊人战果,改变了传统作战观念。
D.腐败现象不是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造成的,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恰恰是由于尚未真正建立起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
3.下面的文字就国家为何调整法定节假日做了说明,请分两条概括。(4分)
对为何要调整现行的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现行放假制度也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长期的历史积淀已经形成了一批历代相传、富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传 统节日,但目前我国的法定节假日中只有春节一个传统节日,法定节假日安排缺乏中国特色。三个“黄金周”中,人员流动数量逐步增加,交通拥挤,旅游安全隐患增大;居民大规模集中出游导致旅游产品短期内供给不足,旅游景区人满为患,破坏现象时有发生;长假期间消费过于集中,也给旅游及相关企业经营活动安排带来较大困难。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完成题目。(5分)
2010年参观上海世博会的游客预计达7000万,这对上海旅游接待力是巨大的考验。为此,上海市旅游局等单位启动了“世博人家”计划,上海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了《世博人家服务质量要求》,对“世博人家”的住宿空间、生活设施、服务、安全、卫生等都作了相应规定。凡符合标准的家庭须自愿申报,由街道办统一申请,经审核后成为“世博人家”。政府将给予这些家庭一定的补贴。
目前,上海首个“世博人家”试点社区闸北区临汾路街道已有47户“世博人家”。这些居民家里基本设施齐全,家庭成员热情好客,擅长烹饪、茶艺、插花、书法、绘画、摄影、歌舞等。为了接待好游客,“世博人家”的居民们作了充分细致的准备,他们要让客人在“世博人家”体验原汁原味的上海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
现在,你家要申报“世博人家”,请写一份简要的申请表达这一愿望。正文部分不超过60字(含标点)。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书左仲甫事 张惠言
霍丘知县阳湖左君,治霍丘既一载,其冬有年。父老数十人,来自下乡,盛米于筐,有稻有稉,豚蹄鸭鸡,伛偻提携,造于县门。君呼之入,曰:‚父老良苦,曷为来哉?‛顿首曰:‚边界之乡,尤扰益偷。自耶之至,吾民无事,得耕种吾田。吾田幸熟,有此新谷,皆耶之赐,以为耶尝。‛君曰:‚天降吾民丰年,乐与父老食之;且彼家畜,胡以来?‛则又顿首曰:‚往耶未来,吾民之猪鸡鹅鸭,率用供吏,余者盗又取之。今视吾圈栅,数吾所育,终岁不一失,是耶为吾民畜也,是耶物非民物也。‛君笑而受之,劳以酒食。皆欢舞而去,曰:‚本以奉耶,反为耶费焉。‛士民相与谋曰:‚吾耶无所取于民,而禄不足以自给,其谓百姓何?请分乡为四,各以月入米若薪。‛众曰:‚善。‛则请于君,君笑曰:‚百姓所以厚我,以我不妄取也,我资米若薪于百姓,后之人必尔乎索之,是我之妄取无..穷期也。‛不可。亳州之民,有诉于府者曰:‚亳旧寡盗,今而多,其来自霍丘。霍丘左耶不容盗,以祸亳,愿左耶兼治之。‛嘉庆四年十二月,霍丘有吴生在京师,为余说如此。
余同年友仁和汤吉士金钊告余曰:‚往岁北来,道凤、颍间,往往询其民人繇俗。有 刑狱不当、赋役无节者,民曰:‘非霍丘左耶来,谁与辨之?’有风俗乖忤、水旱冤抑者,又曰:‘非霍丘左耶来,吾属不安乐矣。’曰:‘霍丘左耶能为河南省治狱。’吾不识左君何如人也。‛余曰:‚吾友左君二十余年,其为人守规矩,质重不可徙,非有超绝不可及之才,特以其忠诚悱愉之心,推所学于古者而施之,治效遂如此。今之为治者,辄曰儒者迂阔,.患才不任事。以吾观左君,迂阔人也,如其才,如其才!‛
左君名辅,字仲甫,以进士分发安徽为知县。初为南陵,调霍丘。嘉庆三年,坐征南.陵钱粮不如期,落职。入见,仍用知县。未补,又坐征霍丘钱粮不如期,落职。巡抚为请,天子知其名,特许补合肥县云。吴生,名书常,亦笃实君子人也。
(选自《茗柯文三编》,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之人必尔乎索之 尔:这样 .B.我资米若薪于百姓 若:或者 .C.特以其忠诚悱愉之心 特:特别 .D.坐征南陵钱粮不如期 坐:因„„而犯罪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均为说明百姓“厚”左仲甫的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得耕种吾田 ②是耶为吾民畜也 ③各以月入米若薪 ④往往询其民人繇俗 ⑤推所学于古者而施之 ⑥征霍丘钱粮不如期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①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仲甫治理霍丘,受到百姓的欢迎。在获得丰收以后,大家带着食物来感谢左仲甫,他也欣然接受了大家馈赠的食物。
B.左仲甫善政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南陵、霍丘一带,亳州的百姓也希望他来治理,而且在凤阳、颍川一带依旧能感受到那样的影响。
C.在文中,百姓称呼左仲甫为“耶”,“耶”是主人得意思,这称呼表达来人民对他的爱戴之情;作者称其为“君”,流露了作者对左君的尊重。
D.张惠言通过文章塑造了一位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的清官形象,在对左仲甫赞不绝口的同时,流露了“以儒者治天下”的政治心声。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伛偻提携,造于县门。(3分)
⑵霍丘左耶不容盗,以祸亳,愿左耶兼治之。(3分)
⑶今之为治者,辄曰儒者迂阔,患才不任事。(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 归
杜 甫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注】。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注】 鼙:pí 军鼓。
(1)在这首诗中,除自然景色外,写“秋暮”的词语还有哪几个?(2分)
(2)请对本诗的颔联中的两处叠字作简要赏析。(4分)
(3)清人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评价此诗时说:“结语见去志。”有人认为此评不正确,请结合《暮归》一诗的相关内容,试说说你的理解。(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氓《诗经》)
(2)吾师道也,?(韩愈《师说》)
(3)不过数仞而下,此亦飞之至也,(庄子《逍遥游》)(4)西当太白有鸟道。(李白《蜀道难》)(5)。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6)子夏曰:“,;仁在其中矣。”(《论语》)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山乡的五月 金 光
天刚蒙蒙亮,根西就听见父亲窸窸窣窣地起了床,他翻了一个身又睡着了。这一觉他睡得好香,醒来已经是上午10点了,他洗了把脸,就坐在屋檐下看书。妈从灶房出来时说:“根西,去窑场地叫你大回来吃饭。”根西放下手中的书,朝窑场地走去。
五月的山乡,到处都是金灿灿的颜色,田里熟透了的小麦散发出醉人的芳香。根西走 在田埂上,看到了他童年的影子。18岁那年,在父亲的奔忙中,他从这里走出去,上了市技校,毕业后就到市一家化工厂当了一名化验员。根西走着走着,禁不住随手掐了一颗麦穗在手中揉搓起来,然后展开手掌用嘴一吹,留下一把嫩嫩的青麦,嘴一张嚼将起来。
父亲正弯着腰在那里割麦,他的身后,已倒下去大片的麦子,裸露的地面上摆着整齐的麦铺。父亲手上的镰刀飞舞着,弄得周围一片呼呼啦啦的声响。
“大,回家吃饭。”根西喊了一声。
父亲根本没有听见,仍然在飞舞着镰刀割麦子,白色的汗衫已变得昏黄且湿漉漉地贴在了他的脊背上。
“大,回去吃饭哩。”根西又叫了一声,嗓门比刚才高了些。
“啊,喔,饭熟了?”父亲终于醒悟过来,缓缓地站起身,用肩膀上的毛巾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
根西上前接下镰刀,父亲用极快的速度将两铺麦合在一起,扎了一捆就要往肩上扛。根西说:“我来拿吧。”
父亲说:“还是让我扛,小心弄脏了衣服。”说完扛起麦捆就走。根西用手拈掉沾在衣服上的一根麦芒,拿着镰刀跟在父亲的后面。
饭桌上,根西对父亲说:“大,我看不如把咱那几亩地让给别人种去。” “为啥?”父亲有点吃惊。
根西木木地说:“不为啥,种田不划算,一年忙到头,一亩地就说打700斤麦子,6毛钱一斤才420块,抵不上在外干一个月的收入。”
父亲没有说话。根西又说:“你把地包出去,我到我们厂里给你找个临时活,一月能开500多块,行不?”
父亲这才说:“娃,大是庄稼汉,一辈子跟土坷垃打交道,习惯了,没觉着受罪,我跟你妈在一起挺好,想家了你就回来看看我们。”
根西在家停了一周,父亲不让他沾庄稼的边儿,他是眼看着父亲割了麦再脱粒,然后扬麦、晒场,一点点将麦子弄回家里的。临走时,他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世上的事就这么不如意,两年后,根西所在的那家化工厂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困境:化工原料价格猛增,化工产品却销不出去,全厂1000多名职工几个月发不下工资。厂里实在抵挡不住了,便痛下了改革的决心,决定减员增效,第一批减员百分之二十,根西首当其冲。
下岗了,根西好几天不吃不喝躺在床上,他毕竟已跳出农门了哇,现在怎么办?想来想去想不出个好法子来,根西只好爬起来狠狠地抽烟,但烟抽了一支又一支,还是没有好法子,根西就回到了家。父子俩静静地对坐着,良久,父亲终于开口了:“娃,土地是人的根啊,不行咱回来,只要有地就饿不死!”
根西掐灭了手中的烟,无奈地点了点头。
根西上地了,起初,那双稚嫩的手打出了许多血泡,他咬牙挺了过来。一年时间,他重新跟着父亲学会了种麦子,种玉米,种大豆,种各种蔬菜,根西成了种庄稼的好把式。
第二年,根西和父亲商量,说要种地就要种出名堂来,小打小闹不行。父亲赞许地点了点头。根西就承包了村里的60亩红土坡地,他雇了两个帮手在上面栽上烟苗,一天到 晚忙碌起来。秋后,除了交清承包费、付清雇工的工资外,净挣两万元。根西成了当地有名的种田大户,当上了县里的劳动模范。
又是五月,山乡的小麦一片金黄,根西家的窑场地里,一条大汉正挥舞着镰刀在割麦,身后的空地上,码放着一排排整齐的麦铺。上午10点多,根西父亲来到地头,喊:“娃,回去吃饭。”
根西仍然弯着腰在那里割麦,他根本没听见父亲在叫他。父亲提高嗓门又喊了一声。“啊,喔,饭熟了?”根西这才醒悟过来,缓缓地站起身,用肩膀上的手巾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
父亲上前接下镰刀,用极快的速度将两铺麦合在一起,扎了一捆就要往肩上扛。根西抢过说:“我来拿。”然后手一提将麦捆放在了肩膀上。
五月的田埂上,走着一老一小两个庄稼汉。
(选自《语文世界》2009年第6期)
11.小说前后两次设置了割麦的情节,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5分)
12.概括小说中根西父子这两个人物形象。(6分)
13.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分)
(1)文章第二段划线的句子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概述。(3分)
(2)文章写根西“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又“无奈地点了点头”,“摇头”和“点头”的含义是否相同?请简析。(3分)
14.小说结尾写道:“五月的田埂上,走着一老一小两个庄稼汉。”这一剪影式的描写给人无尽的想象,其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全文加以探究。(6分)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5—17题。
《南京!南京!》的日本感觉
陈冲
对于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事实,日本政府和相当多的日本人,采取的态度是不认账、不认错、不道歉、不反省、不忏悔。这五个“不”,是“日本可以说不”的典型实例。东京审判的时候,他们还不敢这样说,到了“日本可以说不”的时候,就说出来了,而且说得很“坚决”,从而形成了他们对那段历史事实的历史判断。作为一种立场,这个历史判断从来没有改变过。看起来,这让编导陆川先生很着急,就在影片里设置了一个日本兵,让他在一群兽性发作的日本兵中间罕见地玩了一个“人性的觉醒”,并最终以自杀来表示——表示了什么呢?这就算是“谢罪”了吗?
日本对南京大屠杀采取的这种“五不”态度,确实让人着急——不过应该是替他们着急,不是我们自己着急。对于中国政府来说,这是与日本政府之间的一个重要的外交问题。但是对于中国、中国人来说,这个并不重要。这个问题只对日本人重要。对日本人重要的事,应该让日本人去想,什么时候他们想明白了,真心地认账了,认错了,道歉了,反省了,忏悔了,我们宽容地予以接受就行了。从同一个南京大屠杀事件中,加害者和受害者所应记取的教训是不同的。对于日本、日本人来说,重要的是不要再发生把原子弹投到广岛的美国飞行员蒂贝兹所说的“当年一模一样的情景”,而他们的“五不”态度,危险性正在这里。我们也要防止再出现“当年一模一样的情景”,但这个“情景”对我们和对他们是截然不同的——他们是杀人!我们是被杀!我们要想的,是怎样才不会再次陷入这种任人宰割的境地,不会再次成为别人兽性发作时的宰割对象,不会成为“百人斩竞赛”的目标物。我们希望他们“不来”;但究竟来不来,最终取决于他们而不是我们,我们要做的,是“来了也不怕”。他们自己不反省,倒由我们先假装变成了他们再代他们反省,算数吗?管用吗?
据说《南京!南京!》有两项“突破”,一个叫“人性”,一个叫“反战”。虽然这两个词语很时髦,但硬要拿南京大屠杀来说这俩事儿,太离谱了吧?什么叫南京大屠杀?就是从1937年12月至1938年5月,在南京城内外,有30万个中国人的生命被毁灭。发生于此前的南京保卫战,是另一个历史事件。那倒是战争。在那场战争中阵亡的中国抗日将士,是不算在这30万人之内的。这30万被屠杀的中国人,绝大多数是平民,包括大量的老人、妇女和儿童。这是真正的屠杀,根本不是战争!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儿只有抗战不抗战的问题,根本没有反战不反战的问题。我为鱼肉,人为刀俎,还去跟人家讲反战,讲人性,讲得下来吗?在南京大屠杀这个特定的事件中,这两个话题,只有“为刀俎”者才可以讲,“为鱼肉”者是没资格讲的。
面对30万失去抵抗能力的中国人被恣意杀戮奸淫,一个中国人应该是什么感觉?面对30万这个巨大的、让人无比震撼的数字,一个中国人最痛心的应该是什么?不错,我们的国家积贫积弱,我们打不过人家,我们今后要努力富民强国。但是这就完了吗?国有强弱,战有胜败,在世界历史中,一个国家弄到保护不了自己子民百姓的程度,南京大屠杀并非孤例,但是被杀害了那么多人,实属罕见。日军的极端残暴是一方面,在我们这一面,除了人口密度的因素外,还有没有别的原因?我们能不能少让人家杀掉一点?显然,这不能靠杀人者的“人性觉醒”,只能靠让杀人者付出更高的代价。代价高到一定程度,他就不得不少杀一点了。在南京大屠杀中,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显示,出现过有组织的、有效的抵抗——退一步,哪怕是出现过有组织的、有效的逃离——再退一步,出现过哪怕是无效的、但毕竟是有组织的抵抗或逃离。我上学的时候,老师们教导我们要记取中国被侵略、中国人被杀戮的种种教训,其中之一,就是中国人像“一盘散沙”。老师们也讲了 为什么会这样的原因。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没人再说这个话了。然而,这是进步吗?
不想中国人该想的事,却替日本人去想他们该想的事,是荒唐。拿日本人该想的事,来遮蔽中国人该想的事,是罪过。
(选自《文学自由谈》2009年第4期,有删改)
15.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对于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事实,日本政府采取的是“五不”态度,这也形成了他们对那段历史的判断立场。
B.作者认为《南京!南京!》中那个自杀的日本兵,虽然体现了人性的觉醒,但仅以此向中国人民“谢罪”还不够。
C.南京大屠杀这个事件中,关于“人性”与“反战”两个话题,我们是没有资格讲的。
D.美国飞行员蒂贝兹所说的“当年一模一样的情景”中的“情景”对于日本和我们是不同的,因为日本是杀人,我们是被杀。
16.根据文意,“加害者和受害者” 所应记取的教训有什么不同?(6分)
17.根据文意,作者认为我们应怎样做才能做到即使侵略者“来了也不怕”?(6分)
七.作文(70分)
18.视野的意思是“眼睛看到的空间范围”或“眼界”,然而人们总喜欢在“视野”前加一个“新”字,如“新视野作文”“新视野英语”“新视野杂志”“新视野音像”“新视野图文网”等,你是怎样理解“新视野”的?又有怎样的体验和感受?
请以“新视野”为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江苏省海门中学2014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
1.C(A.yīn qǐ/jī bì/pì B.mái/ mán qiào /ké zhàn
c.quǎn/ juǎn kāi/kǎi zhì/chì D.tī pī/bì gù/gào)2①.B(B、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或创造新的形式。A、“藕断丝连”:藕已断开,但丝还连着。比喻表面上断了关系,实际上还有牵连。改为“千丝万缕”。C、举足轻重:指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作家的创作从世界文学发展的角度看,有重要位置;但不是他们个人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D、坐而论道:坐着空谈大道理。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望文生义。)2②.B(A不合事理。去掉“是假”。C 项“首开”与“先例”重复累赘。D杂糅。改为“而恰恰是尚未真正建立起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造成的”。)3. ①现行的国家法定节假日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②黄金周期间交通、旅游、消费等存在诸多问题。4.参考答案: ××街道办:
本家庭自愿申报“世博人家”。家中各项条件符合相关条件,家人热情好客,家庭文化氛围浓郁,保证让客人舒适满意。恳请审批。
申请人:×××
××年××月××日
[5分。称谓1分,诉求1分,理由(条件、人文)每点1分。落款1分。“恳请审批”不作为给分点。]
5.C(特:只是)6.B(③是百姓厚待左君的表现 ④是汤吉士的举动 ⑥从文章看,“征钱粮不如期”无法证明这是对百姓有利的举动)7.B(在南陵有影响的说法没有依据)
8. ⑴老老少少,来到县衙门。(“伛偻”“提携”“造”各1分)
⑵霍丘左君不能容忍盗贼,因而害了亳州,希望左君同时治理亳州。(“容”、“祸”、“兼”各1分)
⑶如今的治理国家的人,往往说儒者不切合实际,担忧其才能不能委以职事。(“为治者”、“辄”、“迂阔”、“患”各1分)【参考译文】
霍丘的知县阳湖人左君,治理霍丘已满一年,那一年冬天收成不错。父老乡亲几十人,从下面的乡里来到府衙,筐里装满了大米,还有猪蹄鸡鸭,老老少少,来到县衙门。左君叫他们进来,说:“父老乡亲实在辛苦了,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呢?”父老叩头说:“我们所生活的边界地区,多侵扰、盗窃之事。从您来到这里,我们百姓没有不快之事,能够耕种自己的田地。我们的田地幸亏您而能丰收,有这新米,都是您赐予的,我们带来给您尝尝。”左君曰:“上天赐予百姓丰年,乐意给予百姓东西让大家吃;再说那些家畜,凭什么而来呢?”父老就又叩头说:“往年您没有来的时候,我们的猪鸡鹅鸭,都用来提供给 官吏了,剩下的又被偷走。如今看看我们饲养牲口的圈栏,点点我们所豢养的牲口,一年到头没有丢失一只牲口,这是您为我们蓄养的牲口啊,这些都是您的东西不是我们的东西。”左君微笑着而接受了这些东西,用酒食犒劳了送东西来的父老乡亲。大家都欢欣鼓舞地离开,说道:“本来想把这些东西奉送给县令,反而让县令破费了。”士民一起商量说:“我们县令不拿取百姓的东西,而俸禄又不足以供养自己,让百姓怎么办呢?请把乡邑一分为四,各自按月份送大米或柴火。”大家说:“好。”大家就向左君请求,左君笑着说:“百姓厚待我的原因,是因为我不胡乱拿取百姓的东西,我向百姓求取大米或柴火,后来的人必然依照这个惯例来索取薪米,这样我胡乱拿取百姓的东西就变得没完没了了。”没有答应。亳州有百姓向官府诉讼:“亳州以前没有偷盗之事,如今多了,那些盗贼来自霍丘。霍丘左君不能容忍盗贼,因而害了亳州,希望左君同时治理亳州。”嘉庆四年十二月,京城有个来自霍丘的姓吴的读书人,对我讲了这些话。
我同科好友仁和人汤金钊(吉士:明清时庶吉士的简称)告诉我说:“往年到北方来,取道凤阳、颍州一带,我常常询问当地百姓那里的民风。如果遇见案件处置不当的、赋税徭役没有节制的,百姓就说:‘如果不是霍丘的左君到来,谁会给我们分辨事实呢?’如有风俗相抵触、水旱灾害以及冤屈的情况,人们又会说:‘如果不是霍丘的左君到来,我们不会快乐啊。’又说:‘霍丘的左君能替河南省治审理案子。’吾不了解左君是个什么样的人。”余曰:“我和左君结交二十多年了,他为人守规矩,诚朴敦厚不可改变志向,没有超出常人、不可企及的才能,只是凭借着忠诚而洞达的心,推广实施从古人那里学来的东西,于是达到了这样的治理效果。如今的治理国家的人,往往说儒者不切合实际,担忧其才能不能委以职事。依据我观察到的左君,是个不切合实际的人,这就是他的才能,这就是他的才能!”
左君名叫辅,字仲甫,凭进士的身份被分发到安徽担任知县。起初担任南陵知县,后来调任霍丘知县。嘉庆三年,因为不能如期征收南陵应上缴的钱粮而获罪,被罢免了官职。入朝觐见,仍被起用为知县。未补受职务,又因为不能如期征收霍丘应上缴的钱粮而获罪,被罢免了官职。巡抚替他向朝廷请罪,天子知道他的名声,特别允许补授合肥知县。吴生,名叫书常,也是个纯厚朴实的君子。
9.(1)击柝、捣练(2分)
(2)明月,凄风引起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1分)。“月皎皎”写出了诗人明月之夜客居他乡的惆怅与无奈(1分);“风凄凄”则形象地表达了晚风中传送来的捣衣声,引起游子心中对母亲、妻子的思念,于是风也变得“凄凄”了(1分)。“月皎皎”“风凄凄”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客子胸中的悠悠乡愁(1分)。
(3)示例:此评不正确。应该说第三联见去志,“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抒发了作者想要渡桂水而南行,可没有船;想要北归长安,路上还多兵戎,都是去不得的感慨。结句所表现的并不是去志,而是寂寞无聊。(观点1分,理由2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开放性试题,判定此评不正确或正确都可以,言之成理即可)10.(1)言笑晏晏(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翱翔蓬蒿之间(4)可以横绝峨眉颠(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6)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11.第一次写的是父亲割麦,儿子不屑;第二次写的是儿子主动割麦;前后对比中突出根西情感的变化,体现了两代农民对土地的不同(价值观)态度。
12.根西父亲:老一代农民形象,他勤劳朴实,对土地有着深挚的感情。根西:新一代农村青年形象,他有文化,有理想,对土地由漠视到热爱。13.(1)用插叙的手法交代人物身份,为刻画人物形象作铺垫。
(2)在文字上看似矛盾,其实都是表现他不热爱(不屑)种田的心理。
14.欣赏、赞美、热爱。对这一老一小父子俩的欣赏,因为他们是最朴实的劳动者;用“庄稼汉”一词来形容根西,则是对他的赞美;这其中也包含着作者本人对农村、农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答案不限上面所列,言之有理、有据即可。)
15. B【解析】B“人性的觉醒”不是作者的观点,作者也不承认这是“谢罪”。
16.(6分)①加害者要改变自己错误的历史判断,对自己在“南京大屠杀”事件中所犯下的罪行真心认账、认错、道歉、反省,要真正做到“人性觉醒”,抛弃极端残暴的一面,不再制造这样的惨案。(3分)②受害者要多想想怎样才不会再次陷入这种任人宰割的境地,不会再次成为别人兽性发作时的宰割对象,不会成为“百人斩竞赛”的目标物。(3分)
17.(6分)①要想办法富民强国,让自己不再处于落后挨打的局面。(2分)②在思想认识上不能靠杀人者的“人性觉醒”,要靠让杀人者付出更高的代价。(2分)③中国人要团结,加强民族凝聚力,有组织地抵抗外来的侵略。(2分)18.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