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预习古诗阅读题

时间:2019-05-13 05:18: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上预习古诗阅读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上预习古诗阅读题》。

第一篇:七年级上预习古诗阅读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2分)

(2)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参考答案:

(1)杨花,子规(2分,如果答“杨花纷纷,子规悲鸣”等只可得1分)(2)抒发了诗人对远行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答到一点得1分,答到两点或两点以上可得2分)

3、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 悲苦哀怨 的心情。

4、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案: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C)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6、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 答案:“明月”除了有普天同照、能够把心儿带给朋友外,更能表现友谊的纯洁,表明王昌龄人格的高洁。

7、古人在诗词中描写情境用来营造气氛的鸟儿很多,为什么李白独选“子规啼”来入诗呢?

答案:子归鸟叫声凄凉,有“不如归去”之意,古人用来作为悲情之鸟,李白用“子规啼”表示对朋友悲惨命运的忧虑,对朋友的挽留不舍之情。

8、王昌龄被贬龙标是什么季节?为什么?

暮春 从“杨花落尽子规啼”可以看出,“杨花落尽”是暮春的景象,“子规啼”是暮春的气象。

9、从诗中发出的情感信息,揣摩李白写此诗时的心理活动。忧虑和愤懑。表想了真挚、纯洁的友谊。

10.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

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11.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3分)

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12.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朋友离别之际的深情,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作者要把情谊寄与明月一直追随朋友而去,此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两句意境相近。

15.“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____,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____季节的一种_____气氛。答案:(离散、漂泊;暮春;哀伤、惆怅)前一问2分,后两问各1分。16.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答:(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2分)

17.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2分)答:杨花、子规、明月、风(两个即可)

18.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2分)答:示例①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③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19、“杨花落尽子规啼,”除了暗示“王昌龄左迁”的时令,还有什么表达效果?结合意象“杨花”、“子规”说说你的理解。

作者撷取“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景象,更包含了飘零之感和离别之思。2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诗人对朋友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心,以及因朋友要去的地方偏僻荒凉而充满了深深的担忧之情。

21、李白有很多写友情的诗作,请你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并指明是写给哪个友人的。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给汪伦。(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别孟浩然

[诗意]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赏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诗作。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

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7.“秋”字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两次写“巴山夜雨”,它们的内涵有什么不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7.“秋”字点明了季节。而且秋天容易勾起人们的愁思,渲染出一种孤单、悲凉的气氛。

8.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

8.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内画“√”错误的画“×”。(3分)

⑴ 本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他与诗圣杜甫齐名,被后人称为“小李杜”。„【 】

⑵ 李商隐的诗多以词采“华艳”著称,本诗却朴素无华,明朗清新,没有起兴,没有典故,也不用象征,这在诗人的作品里并不多见。„„„„„„„„【 】

⑶ 这首诗两次写“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巴山夜雨情景;作者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自己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8.3分,每题1分。

⑴× ⑵√

⑶√

(1)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为什么重复“巴山夜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9.(1)时间: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夫妻团聚的北方(长安)。(2)突出思亲念归,寂寞凄凉的感情;将现在和将来,自己和妻子,巴蜀和北方(长安)联结起来。

1.“秋”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两个“期”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点名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漂泊在外的寂寞。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2.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3.全诗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历代文人为了抒发“悲秋之情”,常借助那些事物?(4分)答:落叶、悲鸿、衰草、枯木、银霜。3.本诗作者表达了对秋的什么迥异态度?(6分)

答:借“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直上,矫健凌厉,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

4.你认为这首诗最可贵的是什么?(8分)答:这两首诗最可贵的是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5.你是如何理解第一首诗中的“鹤”的?(8分)

答: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

6.诗的一、二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用的是什么手法?(8分)

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来表现的。

7.结合具体形象简要说说最后两句诗对你人生态度的影响。(8分)

答:属主观题,可从虽遭遇人生坎坷,仍要不屈不饶,具备奋斗精神这个角度阐述。

8.赏析“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诗句。(8分)

答 :自古以来文人笔下的秋天,往往是肃杀、冷清,令人伤感凄凉。而在我看来秋天远胜初春。诗人一反常情,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抒发了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情感。

10.“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8分)

答:秋天天高云淡,爽朗明快,在诗人看来更易激发灵感和激情,使人产生积极奋发,昂扬向上的精神气概。诗中蕴含着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11.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句。(8分)

答:诗人抓“鹤飞冲天”的景观加以描绘,展现出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似乎也载着诗人的一缕诗情,直冲霄汉。在诗人看来“鹤”是不屈的化身,它给于读者的感受,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色彩,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12.“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8分)

答:一个“排”字,“推开”的意思,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这正是诗人虽遭贬谪,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13.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10分)

答: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①此诗是欧阳修此时因在朝中受到排挤而被贬到滁州而作。

(1)请描述第一二句所形成的画面?你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出一种表现手法并分析或答出两种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①作者来到树林里,看到画眉鸟在开满红红紫紫山花的枝头自由自在地飞翔,听到它们在高高低低的树梢上尽情愉快地唱歌。

②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意思对即可)

(2)借物咏怀(借歌咏画眉鸟千啼百啭,一高一低舞姿翩翩来抒发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比手法(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答出一种表现手法并分析或答出两种表现手法即可)作者来到树林里,看到画眉鸟在开满红红紫紫山花的枝头自由自在地飞翔,听到它们在高高低低的树梢上尽情愉快地唱歌,不由得感慨到 :如果把它们锁起来,即使是锁在金笼里,它们也不会唱出这样美妙的歌声了。因为自由是生活愉快的先决条件。鸟是这样,人不也是这 样吗?

[今译] 这才知道把画眉鸟锁在金笼里听它啼叫,远不如让它在树林里自由地歌唱。

[赏析] 本篇借咏画眉以抒发自己的性灵,诗题一作《郡斋闻百舌》。画眉、百舌,都是声音婉转的鸣禽,诗人在《啼鸟》诗中也写过“南窗睡多春正美,百舌未晓催天明。黄鹂颜色已可爱,舌端哑咤如娇婴。”可见他对“林间自在啼”多么欣赏,这儿以“锁向金笼”与之对比,更见出诗人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心理。诗人本在朝为官,后因党争牵连,贬为知州知县,此两句大概有所寄托。

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离别时,不由生出无限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你认为首联中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寓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颔联中诗人是怎样劝慰友人的?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这两句诗好在哪里?请作赏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 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感情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则全无悲伤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怎样理解尾联?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1分)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 任选一个角度进 行赏析。(2分)

【答案】(1)(1分)仍怜故乡水,万 里送行舟。(2)(2分)答题示例: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④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12.诗的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3.展开想象,写出“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示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2、对故乡山水的眷恋之情

13、示例:俯视江面,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飞下来一面镜子,明亮耀眼;仰望天空、云气簇拥而来,就像海上结成了一座座楼阁,新奇美妙 ①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0.(4分)①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能清楚地描绘景象,语言通顺得2分)

② “送”字直接点题(扣题),(1分)“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1分)

渡荆门送别①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②。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杜甫晚年过江峡作《旅夜书怀》诗云:“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后人常将此二诗颔联加以比较,或称“李虽壮而杜骨力过之”,或称“未容优劣,二者皆有兴会”。

【注】①渡荆门送别:开元十四年,李白由三峡初次出蜀,作此诗。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自此以东,地势平坦。送别,意指江水速自己离别蜀中。②海楼:海市蜃楼。

14.李白与杜甫,世称,代表了唐代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1分)

15.请从情景关系角度赏析李诗画线句。(3分)

16.后人对李、杜诗颔联有两种评价,你的看法如何?请说说理由。(4分)

14.李杜(1分)

15.要点:运用比喻手法,描绘了满月映入江水、云霞绚烂多姿的奇丽景象,表达了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和喜悦感。(3分)

16.要点:(1)两诗颔联都写大江和原野,景象雄浑,境界阔大。(2)李句简练明快,于苍茫中见少年豪迈之气;杜句精严沉郁,于宏阔中见志士垂暮之态。两人风格各擅胜场。(4分)

《黄鹤楼》阅读题 班级 姓名

崔颢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州城西南隅()(2)遂以名楼()..(3)高标巃嵸()(4)观其耸构巍峨()...(5)尝驾黄鹤返憩于此()(6)遂以名楼()..(7)上倚河汉。()(8)四闼霞敞。()..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重檐翼馆,四闼霞敞。

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3.历史上,人们将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在江西南昌,岳阳楼在湖南岳阳,请你根据“荆吴形胜之最”指出黄鹤楼修建的大致地点?

4.“费祎登仙”本属虚无,但作者却旁征博引《神仙传》《述异记》证明事实不虚,请说明作者这样写的目的。5.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上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两文都提到“仙人乘鹤”这个美丽的传说,但抒发的情结却不同,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本文的描写,请至少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黄鹤楼的主要特点。(不可直接用原文词语)

7、这篇文章句式多变,多用对偶。强调黄鹤楼名称由来之根据充足,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组对偶。为了突出黄鹤楼的高大雄伟,又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组对偶。

8、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先交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紧接着交代黄鹤楼命名的由来。B.文章的重点是写黄鹤楼的巍峨高大和登楼所见所感。

C.作者对黄鹤楼的形态以及登楼所见所感已描写尽致了,所以最后四句可有可无,甚至有画蛇添足之嫌。

D.这篇文章介绍黄鹤楼因仙而得名,因“上倚河汉”而成仙境,因“会集灵仙”而成名楼,以“仙”字贯穿全文。答案

1.(1)角落(2)动词,命名。(3)高耸的样子(4)它,指黄鹤楼。(5)休息(6)用

(7)靠着(8)门

2.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屋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

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3.湖北武汉市武昌,(或湖北,或长江中下游地区)

4.增强黄鹤楼命名由来的说服力,给这座楼涂上一层神秘的色彩,突出它的不同寻常之处。5.阎伯理的《黄鹤楼记》借“仙人乘鹤”突出黄鹤楼这座名楼的地位和价值,表达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神仙的思想感情;崔颢《黄鹤楼》则通过描写诗人登楼,发现仙人已去,只留下一座楼宇,天地间也只有漂渺无依的浮云,在这种清廖孤寂中抒发岁月悠悠,世事茫茫之感,为下文抒发诗人的思乡愁绪作了铺垫。

6、不设统一答案。(如:高耸入云、云烟缭绕、气势恢弘、神奇壮观等。)

7、事列《神仙》之传,迹有《述异》之志 耸构巍峨,高标

8、C(为了侧面写黄鹤楼的地位、价值。)

杜牧《泊秦淮》鉴赏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泊秦淮》鉴赏

1.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3.诗的首句写了轻轻的暮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

4.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杜牧《泊秦淮》。

1.“烟笼寒水月笼沙”首句写景。笼,即笼罩的意思,两个“笼”将轻烟, , 寒水、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 , 的画面,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说说两个“笼”字写景的妙处。]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试品析。

5.“夜泊秦淮近酒家”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6、下面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的是社会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B、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7.重点字词理解: 泊: bó 动词。pō 名词。笼:。犹:。

商女:。《后庭花》:歌曲 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终日沉溺于声色,不务国事,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至亡国,所以后人以此曲为。

【答案三】1.淡月、细沙 朦胧(迷茫)冷寂(悲凉)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3.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

4、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正重蹈覆辙,走向亡国之路的情形;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像中的未来串成一线;表明诗人对现实的痛心,对国家命运的忧虑。5.承上启下的枢钮作用,“夜泊秦淮”表明上句景物的时间、地点,且照应题目,“近酒家”引出下文。6.D 7.停船靠岸; 湖泊 ; 笼罩 还,仍然 ; 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玉树后庭花》 亡国之音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3、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全诗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的愿望。(3分)

24、诗中“僵”、“孤村”点明了诗人怎样的处境?诗人“不自哀”的原因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23、南宋王朝岌岌可危,摇摇欲坠 收复失地,统一祖国。

24、“僵”、“孤”点明了诗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的处境。“不自哀”的原因是诗人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2分)

(1)诗中表现诗人晚年生活十分凄凉的一句是:“ ”。(1分)

(2)诗中第三句所写内容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了,全诗抒发了强烈的。(2分)1.解释词语。

⑴不自哀:

⑵尚:

⑶戍:

⑷夜阑:

2.诗歌前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说明了什么?

3.“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语意双关,应怎样理解?

4.“铁马冰河”进入了诗人的梦境,这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1.⑴自己不感到悲哀。

⑵还

⑶守卫

⑷深夜

2.前两句运用对比的写法,将“僵卧孤村”的衰老之状与“卫国戍边”的不减壮志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了诗人的爱国热情是终其一生的。

3.一方面交代了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境,另一方面这种特定的时间和环境又象征着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的海上孤舟,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

4.说明诗人始终有着一颗抗金杀敌、保家卫国的爱国心。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①

杜甫

去郭轩楹②敞,无村眺望赊③。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期。

②轩:长廊。楹:柱子。

③赊:远。⑴填空:

这是一首描写歌咏自然景物的诗歌,根据景物描写可以判断,诗人写的是 时令的美丽景物。作者通过这些景物描写,写出了

的草堂环境;表现了诗人的心情。⑵中间两联是写景的典范,请具体分析其艺术手法。(3分)

参考答案:zx98.com(1)春天;开阔幽静;优游闲适(热爱大自然春天)[每空1分,3分] 附:作者写到了澄澈的江水,郁郁葱葱的树木,姹紫嫣红的花朵,细雨中的游鱼,微风中的燕子。这些景物描写让人看到了春天的美丽。而头尾两联的呼应,写出的是开阔幽静的草堂环境,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是诗人优游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2)中间四句承“眺望”而写景物。视角由远而近,由下而上,描写动静相宜。写浩荡的江水是远景,描树木花朵是近景。如果说颈联是写静景,那么颔联就是写动景了:鱼儿在细雨中欢欣地畅游,燕子在微风里倾斜地掠过。“出”、“斜”二字,传神的描绘出了微风细雨中鱼和燕子的动态,是逼肖生动的细节描写,传达出的是诗人热爱春天的喜悦心情。[加波浪线的要点“由远而近,由下而上”、“动静相宜”、“细节描写”,任意答对两处得3分,答对一处得1分。]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杜 甫

去郭轩槛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水槛:江边的栏杆,可供垂钓、眺望。在杜甫成都草堂附近。赊:远。这首诗的第五、六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请你谈谈这两句诗的“妙”处,并结合全诗说说作者作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这两句诗,写细雨轻洒,鱼儿嬉戏于水面;微风吹拂,燕子斜掠过天空。(若雨猛,则鱼潜水底;风急,则燕子不能禁受)“出”,写鱼儿的欢欣,“斜”,写燕子的轻盈。(2分)诗人观察细致入微,遣词自然平易而又精巧生动。(2分)诗歌描绘草堂的自然环境,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和优游闲适的心情。(2分)(意思对就可以)淮上与友人别

郑 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21.找出体现情感基调的词语及与友人握别后各奔前程的诗句。(3 分)

答:

22.结合诗句简析本诗抒情手法上的特点。(3 分)

答:

1.(3 分)词语:愁(愁杀)诗句:君向潇湘我向秦

22.(3 分)本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如一、二句使用“杨柳„ 杨花”等词,借“柳”、“留”谐音,抒写了诗人与友人握别时的满怀愁绪。

9.你能看出诗人与友人离别的时间和地点吗?(2分)

答:⑴时间:

⑵地点:

10.这首诗通过那些景物,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分)

答: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9.①春天 ②扬子江边的渡口 10.通过“扬花”“风笛”“离亭”的描写,抒发了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1、诗中第①②句写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题思路】第一问解释诗句的字面意义,第二问的答题思路是:①为了抒发感情,②为了突出主旨,③为了渲染气氛„„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结合诗句简析本诗抒情手法上的特点。

【答题模式】写法+效果 写法,这里指的是古代诗歌常用的一些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叙事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情等。答题步骤: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诗句说明为什么或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②这种写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

1、交代了握别的时间和地点,美好的春光。朋友分手的离情别绪,恰好与这大好的春光形成鲜明的反差,烘托了离人的特殊的情境。

2、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如一、二句使用“杨柳、杨花”等词,借“柳”“留”谐音,抒写了诗人与友人握别时的满怀愁绪。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⑴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请做简要概括。(4分)

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⑴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请做简要概括。(4分)

答:⑵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请做简要分析。(4分)

答:参考答案:

12.⑴上片写眼前送别之景。下片写朋友将去之地。(各两分)

⑵以每人的眉眼来写山水的清秀;又想象送走的美丽春光和友人在江南同住。把山水景物写得清新秀丽如佳人。

三、诗词品读(8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7.“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个比喻句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4分)

8.词的下片抒发了哪几种情感?请概括作答。(4分)

答案:7.(4分)词人把流水喻为美人流转的眼波,把山峦喻为美人蹙集的眉峰,将无情的山水化作有情,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一点1分,共4分)8.(4分)惜春之情和送别之情以及对朋友的祝福之情。(前两点任意回答一点2分,最后一点2分,共4分)

【注释】

①眼波横:形容眼神流动如横流的水波。

②眉峰:形容眉弯如山峰。聚:指双眉蹙皱状如双峰相并。这两句说水是横流的眼波,山是蹙皱的眉峰。③盈盈:脉脉含情。两句是说先问行人到哪里去?回答是要到山水明秀的地方去。

译文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cu)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赏析: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北宋词人王观创作的词,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此词送别友人,构思新颖。没有送别情境的刻画和别情依依的渲染,开头便着眼于山、水。水是横着的眼波,山是皱着的眉头,将离人的形象放得无穷大,以眉眼盈盈喻山川之美,故乡山河之美。将人之眉眼与自然山水两组意象重复叠加,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形象、情感)

(2)比喻修辞用得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把明澈的水流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想象别致,意蕴生动。“才始送春归”,点明这里春刚逝去,说明词人心中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心情就更痛苦了。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洗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用语绮丽生动。(判断技巧、具体解释技巧、表达效果)

【全词赏析】

从标题看,这是一首送别词,然而落笔却有别一般送别诗的伤感情调,显得轻松活泼、俏皮风趣。上片虽是明写朋友归途山山水水的艳丽景色,但也暗扣朋友的家人日夜盼望丈夫归家的情景。由此设想“眉如远山”、“眼如秋水”,“眉眼盈盈处”更是把游子归家和妻盼郎归那种望穿秋水的情感表达得活灵活现。朋友归家所历经的山山水水都拟人化了,于是,路上的一山一水,清澈明亮的江水就是家人的流动眼波,群峰回旋的山峦就是家人的眉峰了。

上片写了归途的景,下片便转而写归家的情。两个“送”字和两个“归”字,把季节同人关联上了。朋友前往的浙东地区,尚是春光明媚,更有明秀的山容水色,奉劝朋友既然赶上了美好春色,就不要辜负这大好春光,一定要与它同住了。与上片同样,明写了江南的“春色”,暗扣与家人团聚这一家庭生活中的“春色”,一语双关,俏皮风趣。

通看整首词,几处巧比喻,轻松活泼;几句俏皮话,雅而不俗。

【解题思路】

看到标题,可以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词,同时朋友前往的是江南的浙东地区;再读全篇,可以看出词人的语言风格。从第2题的“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还可以得到一些启示,进而领悟词句的双关义,领悟了这一点,理解全词和回答问题都不困难了。

第1题上片抓住比喻和双关,从对山水的描写中读出人的情感;下片抓住“千万和春住”的奉劝,读出送别的情意。

第2题,王灼的“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的观点分“新丽”与“轻狂”两个方面,理解“新丽”的特点主要从巧妙的比喻入手,理解“轻狂”的特点主要从形象的双关入手。题目只要求回答“新丽”,指出比喻的本体和喻体,稍加评析即可。

第二篇:古诗、复习、预习单

总复习——古诗、日积月累预习、整理单

【一年级上册】画 唐

王维 静夜思 唐 李白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年级下册】春晓 唐 孟浩然

村居 清 高鼎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 清 袁枚 小池

宋 杨万里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二年级上册】赠刘景文 宋 苏轼

山行 唐 杜牧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赠汪伦 唐 李白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二年级下册】草 唐 白居易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绝句 唐 杜甫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三年级下册】 咏柳 唐 贺知章 春日 宋 朱熹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 林杰 嫦娥 李商隐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四年级下册】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五年级上册】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秋思 张籍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五年级下册】 牧童 吕岩 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yuè)·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六年级上册】 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净沙·秋 元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六年级下册】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浣溪沙 宋.苏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其他: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

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1933年夏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夏日田园杂兴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人教版小学课本“日积月累”集锦 第四册: 1.读读背背(写景对联)

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

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3.读读背背(互相帮助格言)

花要叶扶,人要人帮。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诚心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

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4.《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5.读读背背(勤学格言)知识是我们飞向天空的翅膀。科学的未来,只能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年轻一代。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

第五册: 1.读读背背P32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列宁)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2.读读背背P49《笠翁对韵》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秋月白,晚霞红,水绕对云横。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3.读读背背P64 正月菠菜才吐绿,二月栽下羊角葱; 三月韭菜长得旺,四月竹笋雨后生; 五月黄瓜大街卖,六月葫芦弯似弓; 七月茄子头朝下,八月辣椒个个红; 九月柿子红似火,十月萝卜上秤称; 冬月白菜家家有,腊月蒜苗正泛青。4.《论语》(选段)P69

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5.读读背背P98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前山后处处梅。(王安石)6.读读背背P114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7.读读背背P131《三字经》(选段)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第六册

1.读读背背(诗句)P32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建)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2.读读背背(谚语)P49 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

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3.读读背背(时间格言)P55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4.读读背背(气象谚语)P104 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

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晴。

今夜露水重,明天太阳红。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5.读读背背(友谊格言)P120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汪洙)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无名氏)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邢俊臣)

第七册

1.日积月累P19(对偶)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2.日积月累P38

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三月桃花连十里,四月蔷薇靠短墙,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七月栀子头上戴,八月丹桂满枝黄,九月菊花初开放,十月芙蓉正上妆,十一月水仙供上案,十二月腊梅雪里藏。3.日积月累(对联)P98 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北京颐和园月波楼)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四川青城山真武殿)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山东济南大明湖)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江苏苏州沧浪亭)4.日积月累(名人警句)P141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刘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第八册

1.日积月累P16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禛)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2.日积月累P33 言必行,行必果。《论语.子路》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3.日积月累(气象谚语)P50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5.日积月累(古诗词)P117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王驾)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6.日积月累(歇后语)P161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早开的红梅——一支独秀 砌墙的石头——后来居上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第九册

1.日积月累(名人名言——读书)P18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2.日积月累(思乡诗句)P37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袁枚)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卢纶)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

3.日积月累(四季之风)P55-56(春)春风能解冻,和煦催耕种。裙裾微动摇,花气时相送。(夏)夏风草木熏,生机自欣欣。小立池塘侧,荷香隔岸闻。(秋)秋风杂秋雨,夜凉添几许。飕飕不绝声,落叶悠悠舞。(冬)冬风似虎狂,书斋皆掩窗。整日呼呼响,鸟雀尽潜藏。4.日积月累(格言——刻苦)P74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5.日积月累(歇后语——谐音)P79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6.日积月累(名言警句)P112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7.日积月累(诗词)P154【作品】《卜算子.咏梅》【作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第十册: 1.日积月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传家宝》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偶成》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2.日积月累(经典对联)

地满红花红满地,天连碧水碧连天。(回文联)

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数字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叠字联)

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顶针)3.日积月累(歇后语)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11.描写春天的成语:草长莺飞 春光明媚 春暖花开 春和景明 春晖寸草 满园春色

大地回春

春雨如油 春色满园 春意盎然 雨后春笋 春暖花开 阳春三月 春光灿烂

12.描写夏天的成语:烈日炎炎 酷热难耐 骄阳似火 热浪滚滚 暑气逼人 烈日当空 13.描写秋天的成语: 秋风送爽 天高云淡 秋高气爽 红叶似火 秋风习习

落叶纷纷

14.描写冬天的成语:银装素裹 万里雪飘 千里冰封 白雪皑皑 冰天雪地 寒气袭人

寒冬腊月

冰清玉洁 滴水成冰 冰封雪盖 漫天飞雪 朔风凛冽 寒气逼人 秋收冬藏 诗中“山”: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诗中“水”: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诗中“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中“鸟”: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 王维《鸟鸣涧》

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 孟浩然《春晓》

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 柳宗元《江雪》

4.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 贾岛《题李凝幽居》

诗中“长江”: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诗中“黄河”: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4.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诗中“春”: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

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 朱熹《春日》

诗中“夏”: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诗中“秋”: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志远《天净沙-秋思》)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4、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诗中“冬”: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第三篇:古诗7预习单

五年级第二学期古诗诵读7

享受语文生活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同学们积累了不少古诗词了。学习古诗词也要温故而知新。我们可以把故事内容或表达情感相近的古诗放在一起复习,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等什么呀,赶紧行动吧!

背一背

1.和我们要学习的古诗《晚春》在写作内容上相似的古诗,我们学了不少,来背背吧!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惠崇春江晚景春日

唐·韩愈宋·苏轼宋·朱 熹

天街小雨润如酥,竹外桃花三两枝,胜日寻芳泗水滨,草色遥看近却无。春江水暖鸭先知。无边光景一时新。最是一年春好处,蒌蒿满地芦芽短,等闲识得东风面,绝胜烟柳满皇都。正是河豚欲上时。万紫千红总是春。(五年级第二学期)(三年级第二学期)(三年级第二学期)

江畔独步寻花咏柳春夜喜雨

唐·杜甫唐·贺知章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碧玉妆成一树高,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千朵万朵压枝低。万条垂下绿丝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留连戏蝶时时舞,不知细叶谁裁出,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自在娇莺恰恰啼。二月春风似剪刀。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三年级第二学期)(三年级第一学期)(三年级第二学期)

2.和我们要学习的古诗《游山西村》在写作内容上相似的古诗,我们也学了不少,来背背吧!

游园不值钱塘湖春行

宋·叶绍翁唐·白居易

应怜屐齿印苍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小扣柴扉久不开。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春色满园关不住,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一枝红杏出墙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二年级第二学期)(五年级第二学期)

说一说

说说这学过的8首诗每行诗句的意思。每首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读一读

反复朗读我们将要学习的古诗《晚春》和《游山西村(节选)》,达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的要求。

查一查

上网搜集或查阅资料,完成两个任务:1.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2.理解每行诗句的意思并写在课本上诗句的旁边。

第四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古诗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课外古诗词背诵》填空整理

一《龟虽寿》

①以高亢的语句,后人常用来励志的名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②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③表达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④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句是: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⑤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句子是: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⑥比喻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时,常用的成语是:⑥老骥伏枥

⑦表现了英雄人物老当益壮的胸怀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⑧配乐所加与内容无关的句子是: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⑨表现出人虽到暮年但雄心壮志尤存的诗句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⑩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的诗句是: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⑾抒发诗人年老雄心在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⑿最能体现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采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⒀表现诗人越到晚年越思进取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⒁表现曹操要老当益壮,积极进取,完成统一大业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⒂流露出诗人要利用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的想法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⒃我们比喻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时,常用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二《过故人庄》

① 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②借树、山来表现夏景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③描写乡村秀丽景色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④写出农家劳动生活的句子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⑤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三《题破山寺后禅院》

①描绘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深邃的诗句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②以动显静,因情生景、含蓄隽永的诗句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③写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启示的句子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④比喻探寻幽远盛景乐趣的句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⑤被誉为千古名联的句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⑥写景的句子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⑦表明入寺时间的句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①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②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③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五《夜雨寄北》

① 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② 表达诗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③ 设想未来相逢景象,表达深沉离情的句子是:巴山夜雨

④后来成为离情的代用语的词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⑤盼望有朝一日与友人相聚的欢快场景的语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⑥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⑦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六《泊秦淮》

①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

②鞭打沉溺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告诉他们将重蹈南朝亡国覆辙的诗句是:

③讽刺上层人物不顾国家艰难,只顾吃喝玩乐的语句是:

④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一句是:

⑤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七《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① 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②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 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③给人以哲理性启迪的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④构成“新”与“旧”“来”与“去”对比的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⑤追忆难忘欢聚,感叹流光易逝的句子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⑥表现诗人沉思形象的句子:小园香径独徘徊。

⑦时光流逝,不能倒流,人们无力挽回,经常用晏殊的“ ”这两句诗表示慨叹。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八《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① 登山、下山这一日常生活现象中总结哲理的句子是: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②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九《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① 写瞬间美的享受的句子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② 表现对往事的回忆的句子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③ 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④ 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⑤起承上启下的诗句是:兴尽晚回舟。

十《观书有感》

①表现作者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

②借水之清澈是因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的句子是:

③我们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时,常引用《观书有感》中的句子是: ④成语“源头活水”的源出句是:

⑤运用比喻的方法作比书及书中内容的句子是:

⑥形象地描述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的句子是:

⑦富有哲理的句子是:

⑧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表现作者这种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

⑨蕴含“想要学问深,必须不断努力,常学才能常新新境界”的名句是:

⑩表达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的句子:

①-⑩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次北固山下》一诗的颔联是①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颈联是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最能突出地表达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之情的句子是③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描写江上景色的句子是⑤_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运用对偶的名句是: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运用设问的名句是:⑦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既写出了实景之美,又表现了虚景的壮阔的句子:⑧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西江月》的名句是①。侧面烘托表现农村丰收景象和人们喜悦心情的句子是②。以动写静的句子是 ③。从视觉、听觉、嗅觉、听觉角度描写乡间月夜的句子有④。运用“互文”的诗句:⑤。运用对偶的句子是:⑥。运用夸张的句子是⑦。预示丰收的喜悦的句子是:⑧。

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②(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④(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⑤(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⑦(明月别枝惊鹊,)

⑧(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3《<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态度,告诉人们不要不懂装懂的名句是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生活中表示既要善于学习他人好的东西,又要善于从不好的方面吸取教训句子是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面对着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大连。”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作为终身遵守的准则的句子是。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⑥人不知而不愠。论述学与思想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 ⑧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⑨任重而道远。

“重”和“远”分别表现在⑩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化为成语“择善而从”的一则是⑿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一句来表示。作者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依据是:⒁温故而知新。

现实生活中,表明自己周围随时都有值得学习的人,常引用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孔子的话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要求人们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是⒅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①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能侧面表现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诗句是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词的主旨句是③_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从正面衬托游子的悲秋思乡之情的句子是④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程远远在异乡,面对晚霞中森林的奇异风光,心想:加拿大的景色确实迷人,但远离故土的滋味实在是不好受。感慨之中,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 ⑤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不觉脱口而出。

5《观沧海》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句子是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展现大海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孕星辰的雄浑景象的诗句是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④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诗中描写想象的句子是: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互文的句子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与诗歌正文内容无关的句子:⑦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统领全诗的句子:⑧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6《钱塘湖春行》中颌联是: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颈联是②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名句是 ③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描写西湖花草美景的句子是④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描写初春景象的句子是⑤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诗中描写莺歌燕舞的名句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又表达诗人赞美之情的诗句:⑦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表明观景处所的诗句是:⑧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请写一句诗,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著春泥”的修辞一样的句子:⑨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以对偶、拟人写出西湖早春生机蓬勃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的句子:⑩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诗人出游的季节是早春。从文中的句子中⑾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可以看出来。

7《童趣》详细叙述了两件自以为有“物外之趣”的事情:一是“戏蚊于帐中”看到①“鹤唳云端 ”的景象;二是“观虫斗草间”遇到②“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的经过。作者时有物外之趣,关键原因是:③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第三段的“林”“兽”“丘”“壑”俱全一妙境完全源于作者敏锐的童心,它们分别指的是:④丛草、虫蚊、凹者。

四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⑤癞虾蟆

所拔的“山”指的是:⑥土砾凸者

所倒之“树”指的是:⑦丛草。用比喻、夸张手法写蚊子的诗句是⑧夏蚊成雷。

第五篇:七年级上期中考试古诗赏析

《望岳》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①远望泰山.②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且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绵延不绝、参天耸地的形象。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①“钟”:聚集的意思。拟人的修辞。生动地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借虚写大自然对泰山偏爱,表现了作者对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虚写)

②“割”: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阳光切断。山南向阳,故明亮;山北背阴,故昏暗。同一时刻,却分割为两个世界。“割”突出泰山的高大巍峨(遮天蔽日)的特点。(实写)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心主旨句)

①如何理解这句话?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思想感情)

②品词:“小”在此处是“矮小”的意思。它不仅形象地写出泰山高大巍峨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4.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同答。

一是“齐鲁青未了”,写远望苍翠的山峦在齐鲁大地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借齐鲁两地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二是“阴阳割昏晓”,写出泰山像硕大无比的刀将阳光切割,同一时刻,山北山南,一明一暗,两个世界,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三是“荡胸生层云”,写细望泰山腰间的团团云气,表现泰山的高峻;四是“一览众山小”,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一个个都显得那么矮小,虚写泰山之高。

《春望》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望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草到花。

2.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示例一: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示例二:“深”字用得好。一个“深”字,虽然春天已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乱草丛生的景色,令人满目凄然,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3.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丛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的社会现状。

4.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作者因感伤国家时局,看见春花开放也会落泪,怨恨别离,听见鸟儿鸣叫也会心惊。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触景生情,感时伤别。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抵万金”写出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

6.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诗句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的情感。7.请对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诗人头发花白,稀疏到“不胜簪”。其外表苍老,内心悲凉。满怀忧国伤时、思家悲己之情。

《送友人》赏析题

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1.首联写景有特色,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答: “青山”“白水”从色彩角度写景;动静结合,“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描绘了一幅青山白水的图景,点出送别地点,烘托了作者的送别之情。2.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地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描绘了一幅青山白水的图景,点出送别地点,烘托了作者的送别之情。3.赏析“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答:“别”照应诗题中的“送”,“孤蓬”是比喻手法,照应诗题中的“友人”。“蓬”之前用“孤”来限制,准确而生动地描摹出朋友的孤单无依,行迹无定。4.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中的“浮云”、“落日”的意象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 颈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5.颈联情景交融,试分析。

答:“浮云”“落日”之景与“游子”之“意”、“故人”之“情”交融,拓展意境。

6.这首诗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李白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7.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试作赏析。

答: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犹作离别之声,衬托了离情别绪。

8.怎样理解“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中“孤蓬”这一意象?

答:“孤蓬”比喻“远行的友人,形象的写出了此地一别后友人就要像篷草那样万里漂泊的命运,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9.“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答:诗人巧妙的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10.这首诗是如何借助“孤蓬”“浮云”“班马”这些物象来表现“游子意”的?请简要分析。

答:飞蓬离根后随风而去,不知何处落脚,写出游子旅途漫漫,前途未定;浮云飘忽不定,写出游子行踪不定;班马为离群之马,分手之际,萧萧长鸣,写出游子离别友人的孤独和惆怅。

11.这首诗寄寓了怎样的“故人情”?

答: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对友人漫长孤独旅程和未来命运深切关怀。

12.文学常识填空。

李白:庸朝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著有《李太白全集》、《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名篇。

13.理解性默写。

(1)《送友人》中写送别地景色的是青山郭外斜,白水绕东城。

(2)以浮云孤飞,喻游子之心;以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的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3)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的诗句是: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4.选择题。

(1)对这首诗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D)

A.“送”字统领了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情感。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中的“孤蓬”比喻诗人眼中离别的友人。C.“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既点出告别的地点,又饱含着绵绵的离情。D.这首诗将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块,其感情基调是哀伤情调。

(D选项“其感情基调是哀伤情调”改成“其感情基调是浓浓的依恋不舍之情”。)(2)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整首诗通过对送别环境的刻画及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点明了诗的主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无限伤感之情。C.“蓬”之前用“孤”来限制,准确而生动地描摹出朋友的孤单无依,行迹无定。D.“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关切之情。(B选项“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无限伤感之情。”改成“抒发了诗人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和依恋不舍之情”。)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理解选择: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崔颢。

B.诗的首联借传说落笔,“空余”二字,令人心生遐思。c.颔联中“空悠悠”的“空”字写的是黄鹤楼。

D.这首诗的前四句与后四句相互映衬又联成一体,既烘托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愁绪,使全诗波澜起伏而又一气贯通.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3.对《黄鹤楼》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颢的诗风历来雄浑奔放,风骨凛然。

B、诗中最后一句运用倒装的句式,使之读起来更显气势。

C、这首诗情景交融,气势恢宏,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思念故乡的情怀。

4.下列关于诗歌《黄鹤楼》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吊古怀乡的诗歌,流露出作者对故乡的向往之情。

B、据说李白为此诗折服,当时发出这样的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C、诗中“萋”与“凄”意思相近,说的是凋零的草木叫人伤心。

D、“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写出了诗人对岁月不再的遗憾和世事茫茫的感慨。

5.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引述有关黄鹤楼的传说,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潜在的铺垫。

B.颔联描绘黄鹤楼高耸的雄姿,也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C.颈联采用叠词描画江上美景,让诗作的思想品位显得更为高远。

D.尾联展现朦胧的江上暮色,表达出作者漠然无奈的思乡之情。

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写出了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怅然若失之情。

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将历史传说与眼前景色相映衬,流露出物在人非、鹤去楼空之感,表达出诗人心中的悠悠乡情。

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写了眼前所见的江上美景:阳光、树木、芳草、汉水、沙洲,借景抒情,使诗的意境更为高远。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词语“乡关”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思念故乡之情。

二.名句赏析:

1.赏析“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2.赏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三.理解作答:

1.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2.这首诗的前四句中,“黄鹤”三见,“突”字重出,是否有重复之嫌,为什么?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诗歌的一、二两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5.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四.内容解析:

1.首联两句话是仙人骑鹤的传说,令人浮想联翩,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为乡愁情结的抒发做了铺垫。是虚写。

2.颔联这里也既含有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也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

3.颈联写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致,却反衬出清冷的思乡之情,是以荣景显伤情。传达出诗人深刻的漂泊感和对归宿的向往。这一联的景物描写不但烘托出登楼远眺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波澜起伏。是实写。

4.尾联既表现了作者丰富复杂的内心感受,又展示出黄鹤楼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面对着沉沉暮色,浩淼烟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烟波与愁绪交融在一起,使这首诗又回到开头渺茫的境界。

答案:

一.1.C 2.B 3.二.1.末句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使这首诗又回到开头渺茫的境界。2.内容:天气晴好,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

三.1.“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2.不重复。由于气势贯通,自然天成,读来并不感到重复。

3.本联描绘了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观之景: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2分),展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2分)。

4.一、二两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5.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8.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 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

答: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

7.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言外之意是.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6.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想为国出仕,渴望得到引荐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 和 的特点。雄浑壮阔,气势博大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景象极其壮阔。

4、品味蒸与撼。

蒸字意思是蒸腾,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这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凸现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

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____(1分),诗歌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

2、全诗最后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了一成语,它是___________,现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谈谈你对颔联的理解。(2分)

4、这首诗的写景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联系全诗看,作者在欲济无舟楫一句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五言律诗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临渊羡鱼 比喻只有愿望不做实际的工作,就达不到目的。

3、颔联从视觉,听觉,触觉几方面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极富艺术感染力,尤其蒸字显示出了洞庭湖丰富的积蓄,撼字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

4、夸张。想渡过洞庭湖却没有舟楫,想出仕却无人引荐,暗示作者想得到对方的援引。(1)解释加粗的字。

①焜黄华叶衰(花)②老大徒伤悲(徒然,白白地)

(2)“百川东到海”是说成百上千的河流向东流向大海,我们曾学过一首词,就表明了河水是向西流的,请你写出这是哪首词,并写出这句话。苏轼的《浣溪沙》;门前流水尚能西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请你再列举一句这样的名句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D)A.“朝露待日晞”中的“晞”可理解为“晒干”;“昆黄华叶衰”中的“衰”可理解为“衰败”。

B.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云人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自然景物的盛衰规律来警示我们要珍惜时光,及时努力。

C.诗的最后两句堪称点睛之笔,它精炼醒目,与岳飞的《满江红》中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有异曲同工之妙,均是千古名句。

D.作者的目的是通过描写冬葵,百川,赞美万物的勃勃生机。2.诗中勉励少壮要抓紧时间,及时努力,趋少壮年华有所作为的句子是:少壮不努力,老大独伤悲

下载七年级上预习古诗阅读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上预习古诗阅读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上古诗默写测试

    七年级(上)语文期末古诗词复习题(一) 1、东临碣石, 。 2、水何澹澹, 。 3、树木丛生, 。 4、秋风萧瑟, 。 5、日月之行, 。 6、星汉灿烂, 。 7、潮平两岸阔, 。 8、海日生残夜, 。 9、乡......

    七年级古诗默写比赛题答案

    镇江市索普实验学校七年级古诗词默写比赛试题 班级:姓名:1.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20.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21.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五年级语文(上)沪教版-古诗预习汇总

    五年级语文(上) 沪教版 P 9 乡村四月 [宋] 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作者介绍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南宋诗人,......

    古诗题

    六、连线题。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描写山水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歌颂情谊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蕴含哲理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古诗题(定稿)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 ); 2、小命成天心思在打游戏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勉他:( ) 3、当我们吃饭时,米粒掉在桌上,家长经常用( )朝( )的( )教育我们;( )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

    人教版七年级上课外古诗十首

    雪 宋.陆游 一夕山阴道,真成白玉京。 衰残失壮观,拥被听窗声。 【注释】①山阴道,是一条石板铺砌的驿道。在会稽城(今绍兴)山阴县郊外,是通向诸暨枫桥的一条官道(过古博岭,也称为干......

    20 古诗两首 预习清单

    20 古诗两首 导语:人间最难舍的情就是“别情”。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临别时,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

    10.古诗三首—预习案

    课文直通车1.我已读了遍课文,我能把课文读的(选一选);正确流利有感情2.我能尝试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竹石»。字词通关1.结合课文注释或查阅工具书,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何当: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