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双基限时练及答案
双基限时练(二)祝福
一、基础测试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监生(jiàn)
.蹙缩(suō).B.抟弄(tuán).谬种(niù).C.洞穴(xué).门槛(kǎn).D.怪讶(yà).歆享(xīn).答案 C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瘦削 暴冷门 走投无路 成群结对 B.寒暄 白蓬船 伶牙俐齿 不落窠臼 C.清闲 尘芥堆 唉声叹气 事过境迁 D.诡秘 腊梅花 安份耐劳 屋舍俨然
解析 A.暴冷门—爆,成群结对—队;B.白蓬船—篷;D.安份耐劳—分。....答案 C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我很________,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
②“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________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③晚饭摆出来了,四叔________的陪着。
④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________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A.淡然 俨然 坦然 悚然 B.悚然 淡然 俨然 坦然 C.坦然 悚然 淡然 俨然 D.俨然 坦然 悚然 淡然
解析 淡然:漠不关心的样子;俨然:十分庄重的样子;坦然:内心平静,无顾虑的样
唾弃(tuò).
间或(jiān).朱拓(tà).炮烙(páo).
踝骨(huái).咀嚼(jué).形骸(hái).夹袄(jiā).解析 A.间或jiàn;B.谬种miù;D.夹袄jiá。...
子;悚然:吃惊的样子。
答案 B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 ....B.在破对方球门。
C.直到指手画脚的将她和男人反关在新房里,还是骂,啊呀呀,这真是„„ ....D.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参赛歌手的水平参差不齐,引发了全国观众的热烈讨论。....解析 “指手画脚”指说话时手脚做出各种动作,后比喻对别人的行为乱加干涉。应该为“七手八脚”。
答案 C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封建礼教吃人的时代,祥林嫂难逃一般个体生命的悲剧结局,她的每一个生命阶段都是在苦水中泡大的,充满了人生的悲苦。
B.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有关部门进行了第一次全国性的调查阅读,在被提名的170位现当代作家中,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鲁迅位居榜首。
C.成功的小说都力图借助文字来反映真实的社会面貌,例如沈从文的《边城》就通过质朴、清新的语言表现出高尚、纯真的人性与庸俗、堕落的现代文明的冲突。
D.那只鸟儿开始唱一段急奏,突然,在唱到第二节的中间部分时戛然而止,似乎那儿应该有一组复杂的和声。
解析 A项,“阶段是„„泡大的”搭配不当;B项,“调查阅读”改为“阅读调查”;D项,删除“突然”。
答案 C 6.下面是对《祝福》中几个句子的解说,选出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可恶!然而„„。”四叔说。——这是鲁四老爷听到祥林嫂被婆家抢走时的反应。“可恶”是说祥林嫂婆家竟敢到他家抢人,伤了他的脸面;“然而”,是说按礼教婆家抢回自家外出的媳妇,也情有可原。
B.“可恶!”四叔说。——这是午饭后鲁四老爷见到卫老婆子之后的反应,这里的“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因为卫老婆子背着祥林嫂婆家,把祥林嫂荐到鲁家,违背了礼教,也让鲁家伤了颜面。
C.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这句话就表达方式而言属描写,它表现了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揭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
D.“你放着吧,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这是祥林嫂捐完门槛后,自以为得 落后的情况下,山东鲁能队的主力前锋韩鹏不负众望,利用身高优势头球攻....
到了解脱,满怀热情地在鲁家冬至祭祖,坦然地拿酒杯和筷子时,四婶的一声断喝。这声断喝采用了主谓倒装的句式,一方面显示四婶的慌忙,一方面也显示出四婶的严厉,正是这一声断喝,摧垮了祥林嫂的精神世界。
解析 C项的句子应属议论。答案 C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0题。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上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花,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7.第一段文字开头写雪夜的寂静,其含义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现祥林嫂的死没有引起人们的任何反应,突出了社会环境的冷漠。8.对文中“总算”一词怎样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是“我”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的角度来想的,意思是祥林嫂本来就不该存在,现在终于不存在了。用这个词隐含着“我”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9.第一段文字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凡是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到他,这样对别人或对他自己,也都还不错。这是激愤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10.从上面两段文字看,“我”是怎样一个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是一个有同情心但又软弱、冷漠的知识分子形象。“我”对祥林嫂的死是同情并愤慨的,但对社会的黑暗和丑恶又是无可奈何、听之任之的,是一个“苟活者”的状态。第一段所写的“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和第二段所写的“懒散而且舒适”等,正表现这一点。
三、能力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一位母亲,白天在富人家里做女佣,晚上回家与4岁的儿子相依为命。主人得知女佣的情况后,曾邀请她和孩子一起住过来,给她们腾出一个房间,一切免费。母亲谢绝了。其实母亲知道,主人家,光洗手间就十几个,最小的洗手间,也比她家的房子大,她不知道在贫穷与富有的巨大落差前,对一个4岁的孩子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有一天,主人要在家里请好多客人。就与女佣商量说,今天您能不能晚点回家,我这里缺人手,现找来不及,只好麻烦您了。
女佣说,行啊,就是有点担心我的儿子,他晚上一个人见不到我会害怕的。主人说,这好办,您现在就去把他接过来,晚饭和客人一起吃就行了。
女佣把儿子接过来时,客人正陆续抵达,她没领儿子从正门进来,走侧门把他藏在一间主人不大光顾的洗手间里。她从主人厨房里拿来一个盘子,从自己口袋里掏出香肠和面包,这是她在回家路上特意给儿子买的。
孩子从来没见过这么气派和华丽的房间,他不认识抽水马桶,不认识大理石洗漱台上摆放的那些色彩斑斓、晶莹剔透的瓶瓶罐罐,屋里好闻的气味让他幸福到简直要晕倒了。女佣告诉儿子说,妈妈带你来参加宴会,你是小孩,不能和大人一起吃,这是宴会主人特意为你一个人准备的单间。
孩子想把餐盘放到洗漱台上,但他个头太矮,够不着,只好放到了马桶盖上,他坐在漂亮瓷砖铺就的地面上,一边唱歌,一边吃着这些平时很难吃到的美味佳肴。
很快,在富丽堂皇的宴会大厅里,主人没发现孩子的身影,就去问女佣。女佣支支吾吾地说,我一直在忙着,没时间照看他,也许,他是在外面的草坪上自己玩吧。
主人似乎明白了什么,他离开宴会大厅,把整幢房子的所有房间都找遍了,最后在一个位于角落的洗手间里,找到了孩子。
主人问,你怎么能在这里吃东西呀,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孩子答,妈妈说,这是宴会主人特意为我准备的单间,今天的香肠太好吃了,我好久没吃过了,对了,你是谁呀,你愿意陪我在这里吃这些美味吗?
主人强忍泪水点了点头。此刻,他想起了当初随父母来纽约的经历,那时他们也很贫寒,也经历过十分艰辛的时期。
回到宴会大厅,主人对客人们说,很抱歉,朋友们,我现在必须得去陪一位特殊的客人,请大家慢慢享用吧,我不能和你们共进晚餐了。说完,他装了满满两大盘子孩子爱吃的佳肴,端到洗手间里,他模仿孩子的样子,也把餐盘放到马桶盖上,也坐在地上,然后对孩子说,这么好的一个单间和美食,你一个人独享就可惜了,来来来,让我们一起吃晚餐。
主人和孩子一边吃着东西一边唱歌,也聊了很多话题,他让这个4岁的孩子坚信,他的母亲是世界上最勤劳、最伟大的母亲,他不但应该为她感到骄傲,长大以后还要为她做些事情,而孩子直到现在也不知道他的母亲是佣人。
客人们发现主人端走两大盘子食物后,再也没回来,觉得蹊跷,便去寻找,当他们看到情同父子的两个人坐在地上,围着马桶盖吃东西的场面,被深深震撼了。大家纷纷端着酒杯和美味赶过来,很快把洗手间挤满了,大家给孩子唱了好多好听的歌曲,表达了太多美好的祝愿,这些都让这个孩子确信,他的母亲是最令人尊敬的母亲,而他,则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很多年后,这个孩子不但拥有了自己的事业,也买下了拥有几间洗手间的大房子,进入上流社会。每年,他都会以匿名的方式捐很多钱给穷人,但从不举行捐赠仪式或接受采访,他对始终不理解的朋友们说,我永远忘不了在很多年前的某一天,有一位富人和太多的富人,用他们的诚恳与良知,维护了一个4岁孩子的自尊。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这篇小说前半部分以女佣为主,后半部分以主人为主,但他们都围绕着孩子。这样的结构安排,对主题的表现起着微妙的作用。
B.文章开头写女佣谢绝了主人的邀请,没有和孩子住在主人家里,是因为女佣嫌主人家的洗手间太多了也太大了。
C.女佣把孩子藏在洗手间里,为了让孩子不乱跑影响主人宴客,就从主人厨房里拿来餐盘、香肠和面包让孩子吃。
D.主人在洗手间里和孩子吃东西唱歌,还聊了许多话题。那些话,都是主人编述的善意的谎言,包括对孩子母亲的评价。
E.这篇小说虽然在语言叙述上较为平实朴质,但读来却很感人,甚至叫人心酸落泪,细究来,叫人感动不已的是女佣那颗做母亲的心。
答案 AE 12.“洗手间”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洗手间在小说中,贯穿全文始终,起着暗线的作用。
给人物的活动、情节的展开和发展提供着一个场所。象征着富贵和成功,对主题起着很好的彰显作用。对人物的形象的刻化、结构上的完整都起着重要的作用。13.小说中的女佣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是一位在贫寒和艰辛中用爱呵护孩子的母亲形象。
自尊自强:不随便接受别人帮助,不私占别人财物,不给别人添麻烦。谢绝主人邀请,自己给儿子买食物,将儿子从侧门带入藏在洗手间。
爱护孩子:不让孩子独处,和孩子相依不离;给孩子营造快乐的环境,不让孩子心灵受到伤害,维护孩子的自尊。
勤劳善良:别人有困难就帮助别人。
14.孩子在多年后成为了一个成功人士,有事业有房子进入上流社会。请探究一下孩子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中孩子的成功,原因有如下:
其一是母亲和家庭的爱,要使孩子自尊自信自强,给孩子一个快乐健康的成长环境。其二是全社会的爱,给贫寒家庭的孩子一个平等、友爱和尊重的社会环境。
这样的两种爱,激励孩子的上进心、拼搏精神,同时传递给孩子爱他人的善良和爱心。不仅使孩子在事业上成功,在做人上也富有爱心。
文中孩子的成长和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不管是家庭还是全社会,都应该给贫寒家庭中的幼小的孩子一个友爱温暖快乐的成长环境,不仅要激励孩子在逆境中发愤图强成功成名,造就一番事业;而且还要给孩子一个感恩助人的美好心灵善良人格。
四、语言表达
15.在交际语言中,有禁忌语,也有其变通的说法——委婉语。如鲁迅小说《祝福》中短工把祥林嫂“死了”说成“老了”,这里的“死了”就是禁忌语,“老了”就是委婉语。请你结合生活的实际,举出两个禁忌语变委婉语的例子,并加以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在有些地方,人们把“舌头”称为“赚头”。这里的“舌”谐音“蚀”,不吉利,所以人们改称它为“赚头”,意为有利可赚。
②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身体有病”称为“不舒服”。疾病是人们避讳的,所以婉言为“不舒服”。
16.根据鲁迅的同名小说《祝福》改编的电影《祝福》里有这样一幅画面——祥林嫂再次来到鲁镇时,见人就说逢人就讲“我真傻,真的„„”,大家围拢着聆听。请你为这幅画面配上一段画外音,不得超过100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这个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第二篇:【名师一号】2015高中语文(必修五)双基限时练7 陈情表]
双基限时练(七)陈情表
一、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tónɡ 僮仆 瞳孔 憧憬 人影幢幢 ....B.yǔn
殒命 陨落 吮吸 用词允当 ....C.zuò
福祚 践阼 柞树 自增惭怍 ....D.zhào 诏告 召见 招手 天理昭彰 ....解析 A.憧chōnɡ,幢chuánɡ;B.吮shǔn;D.招zhāo,昭zhāo。答案 C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说起张飞张翼德,人人都知他是一个武艺高强,威猛无比,脾气暴躁,急于星火的莽汉;其实这只是《三国演义》中的文学形象,....历史现实中的张飞却是一个胆大心细的饱学之士。
B.四川芦山这场地震,摧毁了她的房屋,埋没了她的家产,吞噬了她的亲人,只剩下她和怀中的幼子,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是党........和政府帮她走出困境。
C.这座掩映在苍松翠柏中的古庙,处处显露着它的老气横秋,....庙门的颜色早已剥落,四周的墙垣也已倾颓;簇簇的瓦菲在屋顶招摇,声声鸦鸣在空中流过,侧面四周的松柏,苍者愈苍,翠者愈翠。
D.前两年,那些产品单一,工艺落后,缺乏创新,而几乎陷入朝不虑夕境地的企业,如今在政府创新基金的支持下,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科技含量,终于起死回生。
解析 A.急于星火:形容十万火急;B.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形容孤老无依靠,不适用于两个人;C.老气横秋:多用来形容年轻人缺乏朝气;D.朝不虑夕: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答案 D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外无期功强近之亲(穿满一年孝服)..而刘夙婴疾病(从小的时候).B.沐浴清化(清明的教化)..臣以供养无主(没有主人)..C.辞不赴命(致辞).当侍东宫(太子)..D.责臣逋慢(逃脱,怠慢)..则刘病日笃(病重).解析 A.“婴”应为“绕”;B.“无主”应为“没人主持”;C.“辞”应为“辞谢”。
答案 D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B.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C.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D.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解析 A.沐浴,此为“蒙受”,今为“洗澡”;B.上报,此为“报答”,今为“向上级报告”;C.秀才,此为“优秀人才”,今为“泛指读书人”;D.与现代同。
答案 D 5.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感君区区怀 ..C.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D.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上堂拜舅姑 .解析 A.前“又”,后“尽”;B.前“私情”,后“诚挚”;C.均为偏指一方“我”;D.前“舅父”,后“公公”。
答案 C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①臣以供养无主 .②臣具以表闻 .③猥以微贱 .④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⑤但以刘日薄西山 .⑥谨拜表以闻 .⑦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A.②③④
C.①⑤⑦
B.⑤⑥⑦ D.②④⑥
解析 ①③⑤⑦介词“因”,②④介词“用”,⑥连词,表目的。答案 C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节选,完成7~10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故老:故土的老人 ..B.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职:担任 .C.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答案 A 8.下列语句能分别表明李密想“报答祖母养育之恩”与想“尽心效忠晋武帝”的一项是()①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A. ②亡国贱俘,至微至陋①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B. ②本图宦达,不矜名节①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C. ②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优渥:优厚 庶:或许
解析 A.“故老”应指“年长而有功德的旧臣”。
①乌鸟私情,愿乞终养D. ②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解析 A.②不能表达尽心效忠;B.②不能表达尽心孝忠;C.①②都在表达想报答祖母之恩。
答案 D 9.下列对节选部分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先高举“以孝治天下”的大旗,说自己应当得到同情;再转到自陈宦历、称颂君恩上来,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得皇帝的谅解。
B.自陈宦历一节写得委婉动人,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为起点,表达了至为恳切的感情。说刘病一节,语语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C.最后一段开头就亮出具体的时限,清楚地陈述“报国恩”跟“徇私情”只有为时极短的矛盾,是为了进一步请求晋武帝的恩准。
D.李密在《陈情表》中不是一味地同晋武帝讲道理,而是充分地摆事实,以具体的实情说服晋武帝体谅他的苦衷。
解析 B.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为起点错误,文中看,这是一总结性句子。
答案 B 10.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正是因为这种感情让我实在不忍心废止奉养祖母而远离。
(2)我的辛酸悲苦,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看到和了解,连天地神明实在也都看得清清楚楚。
(3)我活着当不惜以牺牲生命相报,死了也要像结草老人那样来报答陛下的恩情。
三、能力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奉命。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阙,..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
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选自《晋书·李密传》)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祖母刘氏,躬自抚养
躬自:亲自 ..B.数使吴,有才辩
.C.服阙,复以洗马征至洛
..D.华善之
.答案 D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孝谨闻密奉事以.A.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迁汉中太守乃.B. 乃上疏曰:臣以险衅.涕泣侧息刘氏有疾,则.C. 讲学忘疲有暇则.霸齐桓得管仲而.D. 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
数:多次 服阙:服丧期满 善:好
解析 D项“善”应为“认为„„好”。
解析 A项均为“因为”;B项均为“于是,就”;C项均为“就”;D项前表结果,后表转折。
答案 D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李密几岁大的时候就成了孤儿,是祖母刘氏把他抚养成人,他曾拜谯周为师,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B.李密因为孝敬祖母而闻名,也因祖母年老,无人奉养,上疏《陈情表》“辞不就职”;皇帝看后,停止征召他为太子洗马。
C.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被迫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夙愿。
D.李密做温县县令时,讨厌下属官吏,因给人写信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而被上告,司隶因为他在温县做官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解析 C项中“实现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夙愿”错,“尽忠”非其夙愿。
答案 C 14.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个)读书人高雅的名声,一点都不假啊!
(2)孔明和对话的人水平不相等,他的言论教导因此具体琐碎。(3)庆父这种人不死,鲁国的灾难就不会停止。【参考译文】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省彭山县)。他的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
之情愈来愈深,于是因为思念而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在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后才让祖母用。有空闲的时候就讲学忘记疲劳,并且像对待老师一样侍奉谯周。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子夏并列(被认为是很有才华的人)。
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下诏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
皇帝看了(《陈情表》)以后说:“(这个)读书人高雅的名声,一点都不假啊。”于是就停止征召(他)。后来(他的祖母)刘去世了,(他)服完丧,又以洗马的身份被征召到洛阳。当时(有个叫)张华的司空问他说:“(你认为)安乐公这个人怎么样?”李密说:“可以与齐桓公相并列。”张华问其中的原因,他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的辅助)而称霸,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的帮助而能抵抗魏国,任用黄皓而亡国,从这可知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又问:“孔明的规劝提醒的话为什么那么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在一起谈话,所以能够简洁高雅;《大诰》是说给普通人听的,应该具体琐碎一点。孔明和对话的人水平不相等,他的言论教导因此具体琐碎。”张华认为他的道理很好。
(后来)到温县做县令,很讨厌下属官吏,曾经给人写信说:“庆父这种人不死,鲁国的灾难就不会停止。”下属官吏把他的信上报给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可是朝廷中无人做后盾,于是被调到汉中升做太守,他自己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等到皇帝在东堂赏赐酒席,让李密作诗时,他在诗的末尾说:“我这人也有心里话,说来话长。
做官却朝中无人,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皇帝高高在上,(我的)这番话哪会正确啊!”武帝对此很生气,(识相的)都官从事马上奏请罢免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死于自己家中。
四、语言表达
15.下面是两则有关孝道的故事,我们已为第一则拟出上联,请据第二则拟出下联。
(1)刘恒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个儿子。生母薄太后患病三年,汉文帝处理完政务后,便陪在太后床边,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服用的汤药,亲口尝过后才让母亲服用。
(2)身患尿毒症的田世国的母亲,在手术后一分钟顺利排尿。只是她至今也不知道,那个肾来自于她做律师的大儿子。“她是我老娘,我这么大块头给她捐个肾怎么不行?我也咨询了专家,手术对我的健康不会有大的影响。”田世国说。
上联:汉文帝尝汤侍药,心系太后,功行天下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田世国捐肾救母,情在老娘,德感世人
16.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观点鲜明,语言准确、生动,不超过40个字。
2月22日,南京一老汉在公交站台下车时,不慎跌倒在地,跟在身后的乘客没人上前扶他,老汉大喊:“是我自己跌的,你们不用担心。”听了这话,五六名乘客上前将老汉扶起,并拨打了110报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1)春来了,天还冷;遇到这种事情,我们不应迟疑,上前帮忙是一种美德。
(2)出手相救可能被讹诈的阴云笼罩在人们心头,但社会需要美
德的支撑,扶危济困应是一种责任。
(3)救人反被诬告,确实带来了负面效应,但乌云遮不住阳光,帮一把就会温暖人心。
第三篇:【名师一号】2014-2015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 双基限时练4]
双基限时练(四)鸟啼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A.老饕(tiān)
.笨拙(zhuó)
.B.苍穹(qiónɡ).喷涌(pēn)
.C.间断(jiān)
.崭新(zhǎn)
.D.潺潺(chán)
.窒息(zhì)
.读jiàn;D.“悄”读qiǎo。
答案 B 2.下列各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顷刻 跌宕 如愿以偿 风靡一时 B.丰饶 蔚蓝 神彩飞扬 前车之鉴 C.骇人 潺潺 出类拔粹 雷励风行 D.攫住 残骸 首曲一指 通宵达旦
解析 B.彩—采;C.粹—萃,励—厉;D.曲—屈。答案 A 3.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那些破碎不堪的毁灭了的生命,意味着冬天疲倦而残缺不全的队伍的________。
②阅读文学作品,对作家的观点、情感应该认真________,这样
炽烈(zhì).束缚(fù).跌宕(dànɡ).摇曳(yè).隐遁(dùn).滞留(zhì).悄然(qiāo).昊天(hào).解析 A.“饕”读tāo,“炽”读chì,“拙”读zhuō;C.“间”
才能体会文章的妙处。
③知识经济是一个全新的思想概念,对传统理论是一种________突破。
A.撤退 捉摸 抛弃
C.消褪 捉摸 抛弃
B.撤退 琢磨 扬弃 D.消褪 琢磨 扬弃
解析 ①句“队伍”应“撤退”。②句的“捉摸”指猜测,多用于否定;“琢磨”指思考、考虑。③句的“扬弃”指抛弃其中消极的部分。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底层出身的女孩玛格丽特是在没有显赫门第的庇荫下,依靠自己的不断努力和顽强奋斗脱颖而出,并最终入主唐宁街10号,登上权....力之巅的。
B.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秀色..可餐,那么“舌尖上的浪费”,则呈现了一种丑陋的饮食观,这是对..食物的亵渎。
C.合并之初,土豆网高管向对口的优酷网高管汇报,而日前的优酷、土豆高管调整,更是让优酷网高层全体高升,土豆网则走向逆水..行舟。..D.《我是歌手》决赛当天,助唱嘉宾邓超身穿黄色西服登上舞台,他肆无忌惮地展示着自己的歌艺、舞技,全场观众都为邓超的表演而....倾倒。
解析 A.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使用恰当。B.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此处望文生义。C.逆水行舟:比喻学习或做事好像逆水行船,不努力就要退步,有劝
人努力之意。此处应指处境不佳。D.肆无忌惮:任意妄为,没有一点顾忌,贬义词。此处褒贬失当。
答案 A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对于中国足球未来改革的方向,郎效农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改革足协管理体制,改变足管中心少数领导脱离实际、闭门决策。
B.去年11月29日,中国空军查证并识别了进入中国防空识别区的外国军机,实现了对防空识别区内空中目标的常态化有效监控。
C.高校开展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工作的初衷是扩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让少数考分不够但某一方面拔尖的专才能够进入高校深造。
D.省政府为减轻流通企业的税收负担,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将扩大到部分鲜活肉蛋类产品,从而调动流通企业的积极性。
解析 A.成分残缺,改变少宾语,结尾应加上“„„的管理体制”。B.语序不当,应为“识别并查证”。D.成分残缺,“省政府”少谓语。
答案 C 6.以“鸟啼”为重点,将下面的四个词语扩展成一段话。至少要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得少于50个字。
蓝天 白云 轻风 鸟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躺在草地上,看着蓝天白云。轻风柔和地抚摸着我的脸颊。一阵鸟啼声传来,原来那是黄莺在歌唱,它像一位熟练的女高音,唱出婉转柔和的曲子,令人不能不拍手叫好。
7.“不必再注视那些暴露四野的破碎的鸟尸,也无须再回忆严寒中沉闷的响雷,以及重压在我们身上的酷冷。冬天走开了,不管怎样,我们的心会放出歌声。”
这是《鸟啼》中写得很精彩的几句话。请模仿“不必„„也无须„„不管怎样„„”的句式结构,写几句话,表达要“战胜挫折”的中心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必在意曾经的梦已经破灭,也无须后悔难得的机会和我擦肩而过。新的希望在向我招手,不管怎样,明天升起的又是一轮崭新的太阳。
二、课内阅读
8.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当冬天抑制一切时,深埋着的春天的生机一片寂寞,只等着旧秩序沉重的阻碍退去。冰消雪化之后,顷刻间现出银光闪烁的王国。在毁灭一切的冬天巨浪之下,蛰伏着的是宝贵的百花吐艳的潜力。有一天,黑色的浪潮精力耗尽,缓缓后移,番红花就会突然间显现,胜利地摇曳。于是我们知道,规律变了,这是一片新的天地,喊出了崭新的生活!生活!
不必再注视那些暴露四野的破碎的鸟尸,也无须再回忆严寒中沉闷的响雷,以及重压在我们身上的酷冷。冬天走开了,不管怎样,我们的心会放出歌声。
即使当我们凝视那些散落遍地、尸身不整的鸟儿腐烂而可怕的景象时,屋外也会飘来一阵阵鸽子的咕咕声,那从灌木丛中发出的微弱的啼鸣。那些破碎不堪的毁灭了的生命,意味着冬天疲倦而残缺不全的队伍的撤退。我们耳中充塞的,是新生的造物清明而生动的号音,那造物从身后追赶上来,我们听到了鸟儿们发出的轻柔而欢快的隆隆鼓声。
世界不能选择。我们用眼睛跟随极端的严冬那沾满血迹的骇人的行列,直到它走过去。春天不能抑制,任何力量都不能使鸟儿悄然,不能阻止大野鸽的沸腾,不能滞留美好世界中丰饶的创造,它们不可阻挡地振作自己,来到我们身边。无论人们情愿与否,月桂树总要飘出花香,绵羊总要站立舞蹈,白屈菜总要遍地闪烁,那就是新的天堂和新的大地。
那些强者将跟随冬天从大地上隐遁。春天来到我们中间,银色的泉流在心底奔涌,这喜悦,我们禁不住。在这一时刻,我们将这喜悦接受了!变化的时节,啼唱起不平凡的颂歌,这是极度的苦难所禁不住的,是无数残损的死亡所禁不住的。
(1)文中“冬天”和“春天”分别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画线语句的含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文末段反复出现“禁不住”,请结合语境给予合理的解释。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描写“鸟啼”与“鸟尸”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信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冬天”象征抑制一切,可以毁灭一切的黑暗而沉重的旧秩序。“春天”指深埋着生机,蛰伏着潜力,摇曳着胜利的新的天地、新的生活。
(2)两句话相对出现,富含生命的哲理;生命无法选择世界,即使是充满苦难的世界,我们也要等待、坚持、忍受。但是生命又是极度美好的,它充满生机、活力。要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生命。
(3)“禁不住”有两个义项:①承受不住;②抑制不住。结合语境可以看出,这里的三处都应理解为“抑制不住”,可分别理解为控制不住、抑制不住、阻挡不住等。
(4)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鸟啼”象征新生命,“鸟尸”象征死亡,两者在文中起到了强烈的对比效果,肯定了生命冲动力量的不可阻挡。
三、能力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鸟
语 耿林莽
①我听过一次鸟语。
②那里是一条山野间的河谷。河床低低的,塞满了石头。只剩下一点浅浅的水了,却清洌见底。流淌着的水声唤起许多歌声的记忆。又如弦,诱引着那些鸟儿们飞来飞去。
③河谷的上方,远山低垭成一条弓的背了。上面长着绿的短松和野樱桃林。密叶低垭,想那樱桃果子红了的时候,圆圆的透明,如鸟的歌声滚出河谷。
④而现在,色彩是寂寞的。雾像一件尚未睡醒的衣衫,覆盖着如梦的沉睡。
⑤这时候我听见了鸟语。只有在这时候我才听见了鸟语,却看不
见她们的飞翔。这是真正的鸟语。她们是被泉水洗净了的。她们躲在那些高高的树枝密集的叶丛中间,经过苍翠的绿色的过滤,一滴滴垂挂着,淡淡地淌下了山壁。这便是鸟语,这才是鸟语。只有在无人倾听的时候,只有在无忧无虑的山野,有一点野花的香气,有雾,有流水从石间穿过,只有在这样的时候,她们才开口说话,自由自在,说她们想说的,人是听不懂的。但是却有人要冒充她们的知音。每天我都看见养鸟人提着他们的笼子到公园里去“放风”。一位驼背的老者,挑着两只高大的鸟笼,笼子边上还围着深蓝色的幛帷,他将鸟笼子挂在树上,揭去幛帷,这时阳光照进笼里,鸟儿却盲目似的并不睁开眼睛。有水,有沙子,有金黄的粟米,甚至还有一两只主人特意抓来的小虫子。驯养者给鸟的待遇是优越的。
⑥然而她们并不歌唱,不想说一句话。
⑦那个驼背老人眯细了眼睛,在打盹。他想听鸟语吗?囚者的告白、供认、诅咒,还是喃喃自语呢?
⑧什么也没有。鸟儿保持沉默。
⑨我忽然想起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在那阴森的百万亡灵蒙难的牢狱,毒气室与焚尸房前面,一个人在拉提琴。这个不幸的囚者得以幸存下来,是由于杀人的屠夫和刽子手要他为死亡涂抹那发黑的嘴唇。
⑩这个不幸的囚者奏出了魔鬼的音乐。
⑪我在想:关在笼子里的鸟儿能唱出什么好听的歌儿来呢? ⑫成了游手好闲的绅士们之宠物的哈巴狗除了摇摇尾巴还会干什么呢?
⑬假如每一个人都提一只金丝鸟笼,假如每一只鸟笼里都关一只沉默的鸟,假如世上所有的鸟儿全从山林进入了市场„„
⑭我还能听到一次真正的鸟语吗?
(选自《中国散文精选·鸡鸣鸟语》)9.文章②③段描写了鸟语的背景,请概括这个背景的特点。(不超过10个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重要的是拥有自由。答案 环境优美,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10.作者用“放风”一词表现了鸟儿什么样的生存状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放风”本是使用在监牢里的犯人身上的,这里用在生活在笼子里的鸟儿身上是再形象不过了。再联系一下小说的主旨以及“放风”一词的上下文,答案就出来了。
答案 生活在如同监狱的鸟笼中,没有一点自由。
11.解释“这个不幸的囚者得以幸存下来,是由于杀人的屠夫和刽子手要他为死亡涂抹那发黑的嘴唇”这句话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注意这是个形象的说法,要把它改换成直接的表达,拉提琴的人为死亡涂抹“发黑的嘴唇”,无非是掩盖死亡的恐怖,粉饰太平。
答案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杀人者需要拉提琴的囚者为他们掩饰杀人的罪恶,粉饰太平。
12.请概括《鸟语》这篇散文的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文章用对比的手法写了两种不同情况下的鸟鸣情况。在自由自在时才开口说话,笼子里发出的鸟鸣不是真正的鸟语!明白了这个,寓意也就不难理解了。
答案 只有享受着充分的自由,生命才能显示意义,生命才能有创造。
第四篇:【名师一号】2014-2015高中语文 苏武传双基限时练 苏教版必修4
双基限时练(十二)苏武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单于(chán).姊妹(zǐ).B.阏氏(yān).廪食(bǐnɡ).C.缑王(hóu).弹劾(hé).D.秩訾(zī).喟然(kuì).答案 D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愿大王少假借之 .B.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C.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D.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其言不让,故哂之 .解析 A项,前:临时充任,后:宽容;B项,前:希望,后:幸亏;C项,均是“台阶”;D项,前:责备,后:谦让。
答案 C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犯乃死,重负国见.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煴火(yūn).
且鞮侯(qiě).啮雪(niè).
昆邪王(yé).穹庐(qiónɡ).
浞野侯(cù).游弋(yì)..於靬王(wū).解析 A项,且jū;B项,廪lǐn;C项,缑ɡōu,浞zhuó。
见何以汝为.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至匈奴,置币遗单于既.C.既克,公问其故.
此时降武欲因.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解析 A项,“见”均表被动;B项,“为”均为语气词,表反问语气;C项,“既”,均为“已经„„之后”;D项,“因”前:趁;后:通过。
答案 D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A.惠等哭,舆归营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B.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C.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D.其一人夜亡,告之 .天雨雪,武卧啮雪 .解析 A项,均为名词作动词,舆:抬、扛,杖:拄、持;B项,均为意动用法,壮:认为„„壮烈,乐:认为„„快乐;C项,均为使动用法,斗:使„„争斗,归:使„„归;D项,“夜”是名词作状语,在夜间,“雨”是名词作动词,下雪。
答案 D 5.下面是对句中词语的解说,选出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丈人,是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与“荷蓧丈人”中的“丈人”....同,另外,“丈”也是对年长者的敬称,如《报刘一丈书》中的“丈”便是如此。
B.来时太夫人已不幸——太夫人,是对苏武母亲的敬称,与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中...的“先大母”不同,“先大母”是对“逝去的祖母”的尊称。
C.且陛下春秋高——春秋,这里指人的年纪,与“春秋鼎盛”,“富于春秋”,“虚..度春秋”中的“春秋”同。
D.位列将,爵通侯——通侯,爵位名,秦时置爵二十级,最高级别叫彻侯,汉时,因..汉武帝叫刘彻,避讳其名,改为通侯。避讳属于委婉修辞,如“太夫人不幸”中的“不幸”是对“死”的一种避讳说法。
解析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文化常识,C项中的“虚度春秋”中的“春秋”指的是“时光”,与句中“春秋”不同。
答案 C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班固(32~92),西汉史学家和文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历二十余年基本修成《汉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四史。
B.《汉书》是《史记》以后又一部重要的纪传体史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记载自汉高祖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共二百二十九年的历史。
C.《汉书》把《史记》中的“书”改为“志”,记述典章制度;废弃“世家”,并入“列传”。全书计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
D.《汉书》在文学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它的语言严谨、整齐,带有骈偶成分,在描写人物、叙述史事方面也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解析 A项中“西汉”应为“东汉”。答案 A
二、课内阅读
阅读文本节选,完成7~10题。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7.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素与副张胜相知 .B.幸蒙其赏赐 .C.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D.见犯乃死,重负国 .答案 D 8.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能成为“汉使与刺杀事件有关”的依据的一项是()①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②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 ③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④虞常果引张胜 ⑤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⑥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
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有余,神爵二年病卒。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 ..坐死:因犯罪被处死 B.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寝:未睡醒
C.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 ..故事:典章制度 D.子前坐事死,上闵之 .闵:同情,怜惜
解析 B项,“寝”应为“搁置不理”。答案 B 12.下列句子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令(燕王)上书告之 C.上以(通国)为郎 解析 D项,应是“宣帝”。答案 D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武回国后,虽然他受燕王谋反事件的牵连而被捕,但是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B.因为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所以宣帝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宠他。
C.因为卫将军张安世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也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所以宣帝又让苏武做了右曹典属国。
D.皇帝很思念那些辅佐得力的臣子,就让人仿照他们的相貌画像,并题写上他们的官爵姓名,苏武就是其中的一位。
解析 A项,“苏武„„被捕”有误,原文是“廷尉奏请逮捕武”没有说苏武被捕。答案 A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握杖挥鞭 云边雁断 塞草烟 塞外雪 陇上羊归 饮雪吞旃 胡天月 中原心 联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对联知识,做题时本着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韵脚一般为平声韵的原则进行整合。
答案 联一:云边雁断胡天月 陇上羊归塞草烟 联二:握杖挥鞭塞外雪 饮雪吞旃中原心
16.下面是歌曲《苏武牧羊》的第一部分《序歌·一个古老的故事》中的一段歌词,请你根据歌词的意境,为苏武设计一段心灵独白,字数在60~90字之间。
歌词: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心恸酸。
心灵独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要抓住歌词的意境,运用环境描写和心理的刻画,渲染出环境的悲凉,通过心灵独白,展示生存环境的恶劣,反映苏武的赤胆忠心。
答案 唉!茫茫草原,不见其边,梦中汉家何时还?不畏风刀霜剑,甘愿饮雪吞毡,我苏武宁死不屈,挺立天地间!闻家母归天,妻离子散,谁知我在此尝尽辛酸!塞上寒风起,笳声令心酸。忠心如可鉴,我命不足怜,敢筑孤冢向中原!
17.根据下文的文意,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每句话不超过25字。要求:①以高中教材中的一个人物为素材;②表达连贯。
蔺相如在和秦王的争斗中为赵国赢得了尊严,圣地亚哥在和鲨鱼的搏斗中超越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苏武在与匈奴单于及劝降者的对抗中彰显了民族气节。对手虽带给我们磨难,但同时也成就了我们自己。
第五篇:【名师一号】2014-2015高中语文 五人墓碑记双基限时练 苏教版必修3
双基限时练(六)五人墓碑记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蓼洲(liǎo)逆阉(yān)
废祠(sì)...湮没(yān).莫夜月明(mù).C.赀财(zī)缇骑(tí)溷藩(huàn)...翼然(yì).D.逡巡(qūn)投缳(huán)佯狂(yánɡ)...赠谥褒美(yì).“暴”在此应读pù ;D项中的“谥”应读shì。
答案 B 2.下列括号中的词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既而(中丞)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B.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钩党)不敢复有株治 C.且(大阉)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D.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于)墓道
解析 B项中“不敢复有株治”的施事者应是“大阉”而非“钩党”。答案 B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把他们打倒在地上 ....B.吴之民方痛心焉——正感到很痛苦 ....C.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终于同尸身合在一起 ....D.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径 ....解析 B项中“方”为副词,“正”之意,另外“痛心”与现代汉语中的“痛心”不同,是“痛恨”之意,“焉”作代词,“他”,故此句正确意义为:正痛恨他。故选B项。
答案 B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B.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C.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D.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
旌其所为(jīnɡ).
汝识之乎(zhì).暴于朝廷(bào).
户牖之下(yǒu).B.皦皦(jiǎo)亦曷故哉(hé)十有一月(yîu)...解析 A项中的“废祠”的“祠”应读cí ;C项中的“溷藩”的“溷”应读hùn,解析 B项,古今同义。“非常”古义指不同寻常,今义指很、特别,作副词;“颜色”古义指脸色,今义指色彩;“首领”古义指头和脖子,今义指某些集团的领导者或为首的人。
答案 B 5.对下面两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葬之①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送其行②敛赀财以.
寓舍③夜则以兵围所.④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解析 ①②都是连词,表示目的关系;③是所字结构的标志;④与“为”构成被动句的标志。
答案 A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教材的难易程度是评判教材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水平,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
B.打击和防范暴恐活动,必须标本兼治:一方面要全面加强社会的整体防控,打一场反暴恐的人民战争;另一方面要高举法治旗帜,保持严打高压态势。
C.在组织今年科技周活动过程中,在展览内容、活动形式和宣传推广等多方面都力求出新出彩,以充分体现科技创新对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推力。
D.智联网近日发布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以上的用人企业不会优先录用“海归”,用人成本太高、容易跳槽是用人者拒绝“海归”的主要原因。
解析 B项,语序不当,“打击和防范”应为“防范和打击”;“高举法治旗帜,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宜放在前面,“全面加强社会的整体防控,打一场反暴恐的人民战争”宜放在后面;C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D项,句式杂糅,超过„„以上,删去其一。
答案 A 7.在张溥故居里,有胡厥文撰题的对联,对张溥一生作了高度的概括与评价。上联赞张溥的文学成就,请你试着对出下联。
上联:承弇州,启梅村,一代文章在娄水 下联: 答案 下联:继东林,匹几社,千秋山斗仰天如
8.清代文人李玉写过剧本《清忠谱》,纪念苏州五人,其中《吊墓》一折有诗一首:
奸祠一旦已成灰,义骨常存万古堆。
人生自古谁无死?路上行人口似碑!
你能从《五人墓碑记》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吗?
(1)奸祠一旦已成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义骨常存万古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路上行人口似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2)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3)(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4)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9.清明时节,学校要在“五人墓”旧址组织一次扫墓活动。请你写一段简短的致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又是一年清明节。伴随着浓浓的春意,我们来缅怀这片黄土下那正义的灵魂。站在这里,我们心中感慨万千。并不是为他们生命的消亡而悲叹,而是被那伟大的生命价值深深震撼。
(示例二)那“激于义”的奋争,是我们永远的追思;那遥远的献身,是我们永远的国殇。几百年的风雨后,已经不见他们的遗骸,但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不畏强暴的英雄主义气概和为正义“蹈死不顾”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示例三)放眼中国五千年的沧桑,凝结了多少岁月不朽的痕迹。今天我们所享有的光明和幸福是一代代追求光明和自由的英雄们用鲜血换来的。立足今天,放眼未来,让我们学习他们的伟大精神和英雄气概,让自己的青春在生命的协奏曲中奏出时代的最强音!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0~14题。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敛赀财以送其行
.B.抶而仆之 .C.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D.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解析 C.请:申告。答案 C 11.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凡富贵之子 ..C.吴之民方痛心焉 ..脸色。
答案 A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①敛赀财以送其行 ②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 ..B.①慷慨得志之徒 ②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C.①则噪而相逐 ②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D.①死而湮没不足道者 ②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解析 A.①以:来,②以:凭借;B.①之:的,②之:主谓之间,不译;C.①而:表并列,②而:表转折。
答案 D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句是()A.去今之墓而葬焉 .B.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C.人皆得以隶使之 .D.缇骑按剑而前 .解析 C.隶: 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隶一样。A.墓:名词用作动词,修墓;B.函:名词用作动词,用匣子装;D.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答案 C 1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译文:(2)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
译文:
赀:同“资”,钱财 抶:笞打,鞭打 请:请求 詈:斥骂
B.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D.颜色不少变 ..解析 B.行为:古义,行,品行;为,作为。C.痛心:古义,痛恨。D.颜色:古义,答案(1)何况乡间没有声名的人呢?唯独这五个人声名光荣显耀,为什么呢?(2)差役们按着剑柄上前,问:“在为谁悲痛?”
三、能力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
士民素德顺昌,闻其逮,不胜冤愤。吴令陈文瑞,顺昌所拔士也。夜半叩户求见,抚床.为恸。公曰:“吾固知诏使必至,此特意中事耳。毋效楚囚对泣!”颜色不变。语良久,令..请顺昌入治装,举家号恸。顺昌笑曰:“无事乱人怀也!”顾案上有素牓,徐曰:“此龙树庵僧属我书者,我向许之,今日不了,亦一负心事。”乃题“小云栖”三字,后识年月,投笔而起,改囚服出门。士民拥送者不下数千人。顺昌出赴使署开读,巡抚毛一鹭至署,诸生五六百人,王节、杨廷枢、刘羽仪、文震亭等遮中丞,恳其疏救,一鹭流汗不能出一语。.缇骑见议久不决,手掷锒铛于地,厉声曰:“东厂逮人,鼠辈何敢置喙!”于是市人颜佩韦..等前问曰:“旨出朝廷,乃东厂耶?”缇骑曰:“旨不出东厂,将谁出?”众怒,閧然而登,丛殴缇骑,立毙一人,诸司不复相顾。
——《明史·纪事本末·魏忠贤乱政》
注 ①牓:bǎnɡ,匾额。②閧:hōnɡ,同“哄”。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士民素德顺昌 .B.颜色不变 ..C.恳其疏救 .D.鼠辈何敢置喙 ..解析 D项,置喙:插嘴说话。答案 D 16.下列加点的字与“此龙树庵僧属我书者”中“属”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有良田美竹之属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佛印)神情与苏、黄不属 .D.属予作文以记之 .解析 D项与例句同,“属”,嘱托。A项,类;B项,类;C项,类似。答案 D 17.下列各句与“将谁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士民拥送者不下数千人 B.谁为哀者 C.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D.不能容于远近
②
①
德:感激
颜色:脸色 疏:给皇帝上奏议 置喙:说无用的话 解析 B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A项,定语后置句;C项,状语后置句;D项,被动句。
答案 B 18.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选段与《五人墓碑记》都记叙了明天启六年魏忠贤作乱,苏州市民暴动的情况。课文重在赞扬五人“激于义而死”的精神,批判某些缙绅的卑劣行径,从而阐述生死的价值问题。
B.选段重在赞颂周顺昌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品质。
C.课文选取苏州市民斗争的一般情况,突出五人的事迹,点面结合;选段选取周顺昌被逮时的语言神态以及苏州市民斗争的情况。
D.课文和选段都采用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式,使得事、理、情交融并茂,不仅有说服力,而且有强烈的感染力。
解析 选段没有议论、抒情,只是记叙。答案 D 1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特意中事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旨出朝廷,乃东厂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只不过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罢了。(2)谕旨应该出自朝廷,怎么竟出自东厂呢? 参考译文
百姓向来感激顺昌,听说他被逮捕,替他感到非常冤屈又愤恨。苏州县令陈文瑞,是周顺昌提拔的士子。他半夜敲门求见,(见到周顺昌后)手按床榻为他感到极其悲痛。周顺昌说:“我本就知道皇帝的特使一定会来,这只不过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罢了。我们不要像被押解到晋国的楚囚那样相对而哭吧(‘楚囚对泣’此处意为悲观发愁)!”他神色不变。两人说了许久之后,陈文瑞请周顺昌进屋打点行装,全家人一起悲哭起来。周顺昌笑着说:“没必要搅乱人的情绪啊!”回头看到书案上有一块没有刻字的匾额,慢慢地说:“这是龙树庵的和尚嘱咐我写的,我从前答应了他,今天不写完的话,也就变成一件背弃情谊的事情了。”于是写下“小云栖”三个字,后面又标记年月,放下笔站起身,换上囚服出门而去。百姓簇拥送行的不下几千人。周顺昌前往使馆准备听特使宣读皇帝的诏书,巡抚毛一鹭来到使馆,儒生到场的有五六百人,王节、杨廷枢、刘羽仪、文震亭等人拦住毛一鹭,恳请他上疏解救周顺昌,毛一鹭直冒汗一句话也说不出。缇骑看议罪之事久久不下决断,就一手把铁锁链扔在地上,厉声说:“东厂要抓人,哪有你们这些鼠辈插嘴说话的份!”于是市民颜佩韦等人上前 质问:“谕旨应该出自朝廷,怎么竟出自东厂呢?”缇骑说:“谕旨不从东厂出,还能从哪里出?”众人愤怒,大闹着踩踢缇骑,一起殴打缇骑,当下就打死其中一个,各官员也不能彼此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