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2014学年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文科语文试卷H
1.古诗文默写(8分)
⑴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一项是()(2分)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雁啄春泥。B.塑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C.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D.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⑵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五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
①正入万山圈子里。(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②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③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④__________,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⑤鸟向檐上飞。(吴均《山中杂诗》)⑶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2分,本题有2分为附加分。第7题分数累加不超过8分。)
伤春悲秋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主题,但其实春秋各有情趣。春天,我们可以像赵师秀在《约客》里一样,约上朋友一起欣赏①“__________,”;秋季,我们可以像孟浩然在《过故人庄》里一般和朋友约定②“__________,”。
2.默写(每句1分,共10分)(1)__________,天山共色。(《与朱元思书》)(2)不戚戚于贫贱。(《五柳先生传》)(3)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__________,明灭可见。(《小石潭记》)(5)山行六七里,__________,酿泉也。(《醉翁亭记》)(6)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7)__________,二十三年弃置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8)人生自古谁无死?。(《过零丁洋》)
(9)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
1.阅读竺可桢 宛敏渭的《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一文,完成小题。
①唐宋许多大诗人,善于领悟鸟语花香的暗示,把大自然的变化写进诗篇。其中许多诗句,经过千百年的考验,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至今还脍炙人口。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这就是说,只有对大自然感悟很深的人,才能领悟它的语言,和它亲密对话。
②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从物候学角度来说,这首在当年就很轰动的诗,表现了两个重要规律:第一,;第二。
③春天来临的信息是什么呢?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可以找到答案。李白诗曰:“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洪迈《荣斋随笔》中指出:这首诗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几经推敲,改了几次才定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这是符合物候学的规律的。王安石这句诗还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它改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挟带黄沙比吹绿草叶更有代表性,所以,李白《扶风豪士歌》中,有“洛阳三月飞胡沙”之句。虽则句中“胡沙”是暗指安史之乱,但河南春天风沙很大也是事实。【小题1】根据要求解答下列两小题。(1)完成第②小节填空:第一,;第二。
(2)从文章内容看,本文作者认为江南春天来临的信息是什么? 答:
【小题2】“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诗人几经推敲才改定的,本文作者认为用“绿”字的好处是什么? 答:。
【小题3】
文章引用李白《扶风豪士歌》中的诗句目的是什么? 答:。
2.阅读阅读谢大光的《落花枝头》一文,完成小题。①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还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院子中,一些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②咦,已是春花红褪的初夏,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 ③循着被雨水润白的碎石小路走去,我猛地记起了杨万里的《初夏即事》:“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近前一看,果然是石榴花。这是四株石榴树,分列在窄窄的甬道两侧,枝丫交错,搭起了一座花红叶绿的天然门楼。树只有一人高,花却开得十分繁茂。低头钻进树丛,真像是上元之夜徜徉于灯市之中,前后左右,俯仰四顾,都是火苗一般燃烧着的石榴花。④早就听说石榴树是边开花边结果,花与子并生枝头,十分壮观。如今看去,果真如此。这满树密密层层的花果,真像是一个姊妹比肩的大家庭。有的亭亭玉立,含苞待放;有的翩然怒放,喷红流彩;有的花瓣已落,子实新萌;也有花萼圆鼓鼓地胀起,果实已初具规模,挺在枝头随风摇曳。⑤啊,这些正在开放的花朵、正在成熟的果实,多像一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子。可是,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到点点水珠洒落下来。这是花儿果儿们的泪水吗?水珠洒落地上,地上是一片落花的世界。是了,花果洒泪是在向落花依依惜别,是在感激花落的深情。落花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那么坦然,那么安宁,火红的花瓣在雨水中浸得发胀,将黑黑的泥土染成一片绯色。我第一次注意到落花景象是这般壮丽,一种内在的美好情操震颤着我的心。昨天,它也许还在枝头上为花蕊挡风遮雨,那艳丽的容貌、芬芳的呼吸,引来蜂蝶,传送花粉,孕育新生。今天,新的生命开始生长了,为了让果实得到更多的阳光和养料,它毫不留恋枝头的繁华,毫不夸耀自己的功绩,在斜风细雨中翩然飘落。躺在地上,它还翘望枝头,看到萌生的果实代替了它原来的位置,依然显示着生命的美好。它放心了,落而无憾。它放心了,却没有忘记自己的归宿,将自己和朴实的大地融为一体,又在准备滋养明年的花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的心和落花可谓相通。人常说:开花结果。殊不知,花落了,果实才能成熟。据说有一种火石榴树,开起花来复瓣繁英,十分好看,却是从来不结果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落花正是新生的标志,实在值得大书特书。
⑥然而,千百年来,关于落花的诗却多是伤感的,哀婉的。黑暗的时代,狂暴的风雨常令未果之花备受挫磨而夭谢,于是,流水落花春去也、乱红飞过秋千去就成了千古名句。它们的作者,或是伤春怨女,红颜薄命,或是落魄文人,怀才不遇,只好将花喻己,抒解愁肠。君不见,《红楼梦》中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黛玉小姐的一首葬花词,哭痴了多少人的心。对于摧残人才、践踏新生的社会,这是一个曲折的控诉和抗争。⑦细微的簌簌声打断了我的遐想,又是几片飞红飘落下来。“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黄鹂告诉春”,多情的落花在委托黄鹂向春天嘱咐什么呢?请明年再向枝头上看吧,那满树的繁花硕果就是答案。
(选自《课外美文》,有改动)
【小题1】文章开头对江南梅雨的描写有什么作用?从两个角度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章③④两段,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石榴花果满枝的景象,而文章的标题却是“落花枝头”,请从内容上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根据要求解答下列两小题。说说你对第⑥段“未果之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同是落花,今天作者的感受是“壮丽”,而旧时文人怨女的感受却是“伤感、哀惋”,这两个时代的人为什么会有这不同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甲】【乙】两个片段同写石榴,请从写法和情感的角度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甲】这满树密密层层的花果,真像是一个姊妹比肩的大家庭。有的亭亭玉立,含苞待放;有的翩然怒放,喷红流彩;有的花瓣已落,子实新萌;也有花萼圆鼓鼓地胀起,果实已初具规模,挺在枝头随风摇曳。
【乙】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丽,那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10分)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今余之游金沙堆(1),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2)童隶(3)而登焉。沙之色正黄(4),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5),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张孝祥《观月记》 注释:(1)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2)尽却:全部退去。(3)童隶:书僮仆役。(4)正黄:纯黄。(5)阆(làng)风、瑶台、广寒之宫: 古代传说中的仙境。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念无与为乐者(2)于是为备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去国怀乡去人远者又胜也B.今余之游金沙堆中秋之月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如玉盘D.尽却童隶而登焉独往而远人【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②天无纤云,月白如昼。【小题4】甲乙两文均采用了等表达方式,都用了修辞手法,甲文点染出了一个的美妙境界,乙文月下之景,恍惚中如使人进入。(4分)
2.将上面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的翻译成现代汉语。(共4分)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
1.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报携玉龙为君死。【小题1】、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2分)【小题2】、“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2分)
2.(浙江省衢州201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共4分)(一)(4分)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小题1】、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____的特点。(2分)【小题2】、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3.诗歌鉴赏。阅读《浣溪沙》完成小题。(6分)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小题1】.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3分)A.首句七字既点出了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了兰溪之名的由来。B.次句写漫步溪边,“松间沙路净无泥”化用了白居易的“沙路润无泥”。苏轼将“润”改为“净”,更加突出了兰溪的洁净和一尘不染。C.“潇潇暮雨子规啼”点出了净无泥的原因,同时又烘托出自己贬官黄州期间的凄凉环境和沉郁、悲凉的羁旅之情。D.尾句反用白居易《醉歌》“黄鸡催晓丑时鸣”“镜里朱颜看已失”的诗意,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小题2】.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A.上片只是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B.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作者说的人生之“再少”,就是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还童”。C.全诗用浅俗的语言,但“浅浅语亦觉不凡”,充分体现了作者善于驾驭语意,并使其蕴含韵味的能力,而句中折射的哲理、积极和高亢的情调,千百年来更是感动了无数的读者。D.全词的特点是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
4.浅层次阅读理解(共35分)
【诗歌天地】请你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15-16题。(共7分)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小题1】颈联中“”“”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春的妩媚动人;“”“”描绘出春的发展变化,突出早春的勃勃生机。(4分)
【小题2】诗的尾联中有一个词语直抒作者胸臆,请找出来并说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惬意,是满意,是舒服,是一种愉悦的感受。一道难题的破解,一次意外的表扬,一份期待的礼貌,一个小小的发现„„都会让你欣喜。一丝惬意心中来,心情好了,花会格外地艳,草会格外地绿,水会格外地清,阳光也会特别地温暖„„请以“一丝惬意心中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第二篇:2011年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N
1.用课文原句填空。
(1)__________,在河之洲。(《诗经》)(2)浮光跃金。《与朱元思书》(3)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5)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引用宋代词人柳永的词句“__________,”,来形容学习的第二层境界——勤奋。
(6)《岳阳楼记》中“进亦忧,退亦忧”具体指:“__________。”
2.根据课文默写。①晓战随金鼓。李白《塞下曲》
② 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③ __________,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④天时不如地利。《孟子》 ⑤__________,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
⑥《曹刿论战》曹刿对“三鼓”作了精辟的分析,其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⑦古诗文中有许多描写落花的句子。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__________,”造词工丽,随手拈来;晏殊《浣溪沙》中的“__________,”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
3.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lín xún()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象,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件。这种奇景,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画师,想要用诗句、用彩笔描绘出来,到底谁又能描绘得出那山水的精suǐ()?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为人生准备“压舱石” 赵畅
①在犹太民族,母亲要在《圣经》上抹蜂蜜让孩子去舔书本上的蜜,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让孩子从小树立观念:书本是甜的,而且书中有智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项调查,犹太民族人均每年阅读65本书。读书兴趣浓厚,犹太人将读书视作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才造就了如此令人羡慕的读书风景。②的确,读书有了热情,持之以恒才能顺理成章。但是,单单有兴趣,读书未必一定有收获,关键得读好书。按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的说法,读书是要为自己准备“压舱石”——诚如空船航行时,为防翻船须备“压舱石”一样。读书该选择怎样的“压舱石”呢?或许各有各的说法,但文学、史学、哲学、宗教、伦理、艺术等人文学的经典必是“压舱石”的精髓。因为古往今来的文化精神、人格理想和思想艺术的原创性,大都蕴含在经典作品之中。如果说,读书使人渐由遮蔽走向澄明的话,那么阅读经典便可有效缩短这中间的距离。比如阅读历史,不仅让读书人获取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历史学看问题的方法,从而使之转变成改造世界的现实力量。唯有常读经典,多读经典,才能驱使人们培养理想情怀,树立凌云之志。这便是经典的“压舱石”效应。
③阅读经典,还需与经典的阅读方法相匹配。约翰·罗斯金在《芝麻与百合》里有这样一段话:“当你去读一本好书时,你必须问问自己,‘我能像一位澳大利亚的矿工那样适于自己的工作么?我的十字镐和铲子都就绪了么?我自己准备妥帖了么?我的袖子是否已经卷到双肘,我的呼吸是否匀称,我的心情是否正常?’„„这样多问问极有好处,因为既然你所要寻求的金属就是作者的心灵与深意,那么他的语言便是你要获得金属前必须敲碎和冶炼的岩石。你的十字镐是你自己的专心、机智与学问;你的熔矿炉是你自己的善于思考的灵魂。”是啊,有好的书籍相伴,有好的态度相生,有好的思考相随,又何愁不能在开掘的矿渣中拣到“纯净的宝石”呢?
④读书绝无止境。以智慧闻名于世的苏格拉底,在70岁时还自认什么都不知道。这固然是他的谦逊,却更是他的智慧。不论是谁,若想懂得自己生活的世界,哪怕一点点,就请您保持永不枯竭的读书兴趣,保护好属于自己的“压舱石”。不断充实自己的大脑。
⑤让心灵俯就经典,让经典滋养灵魂,积累底蕴,振奋精神,修身明理,洞悉人生。这样,我们的精神世界就能领悟时代使命,并进而笃行之。(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05月06日 有删改)
【小题1】阅读全文,人生的“压舱石”指的是 【小题2】请概述本文的三个分论点。
【小题3】第③段除引证外,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4】下列哪个材料可以用作第④段的理论论据?为什么?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②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2.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下题 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虽是晴明得好,只是酷热难行。杨志这一行人,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只得在路上趱行。自离了这北京五七日,端的只是起五更,趁早凉便行,日中热时便歇。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那十一个厢禁军,担子又重,无有一个稍轻;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要去歇息。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两个虞候虽只背些包裹行李,也气喘了行不上。杨志也嗔道:“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这路上不是耍处!”那虞候道:“不是我两个要慢走,其实热了行不动,因此落后。前日只是趁早凉走,如今怎地正热里要行?正是好歹不均匀!”杨志道:“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两个虞候口里不道,肚中寻思:“这厮不直得便骂人!” 【小题1】上文选自古典名著《》,作者是元末明初人。
【小题2】划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小题3】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杨志的性格特点。
1.文言文阅读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沈复《童趣》)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①项为之强:②徐喷以烟: ③与友期行:④入门不顾:
【小题2】下面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下车引之”中“之”字的用法不同的是()A.昂首观之B.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C.项为之强D.使之冲烟飞鸣【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譀,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唐]柳宗元《黔之驴》)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尽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①,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②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③患耶?([清]纪昀《狼子野心》)注:俟(sì):等待。遁逸:原指逃跑,这里有“隐藏”之意。贻(yí):这里是“遗留”的意思。
【小题1】解释下列加线的字。(4分)⑴以为神()⑵技止此耳()⑶再就枕,将寐()⑷乃杀而取其革()【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⑵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小题3】读了柳宗元的《黔之驴》这篇寓言,你有哪些收获?(3分)
【小题4】乙文中划线句子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从主人方面来理解)
(3分)
1.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小题(4分)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上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小题1】“翩翩两骑来是谁”“骑”应解释为。(2分)【小题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心理刻画,表现了卖炭翁吃苦耐劳的精神。B.“把”、“称”、“叱”、“牵”四个动词,描绘出宫使的蛮横。C.“惜不得”写出了卖炭翁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悲愤心情。D.用“半匹红绡一丈绫”换一车炭,揭露了当时宫市掠夺的本质。
2.古诗赏析(7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小题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3分 【小题2】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4分
3.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小题(4分)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小题1】由本诗衍化出的成语有、。【小题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唐代诗人常见游历破山寺所写的一首题壁诗。B.全诗描写了古寺凄清、寂寥、荒凉的环境特点。C.全诗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D.尾联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来映衬山寺宁静的气氛。
4.阅读下列古诗文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小题1】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的景象,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的情态。(4分)【小题2】说说诗人偏爱菊的原因(3分)
1.任选一文题按要求作文。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幸福意味着拥有财富;有人认为,幸福意味着获得地位;有人认为,幸福意味着享有声誉;„„也有人认为,拥有财富并不意味着幸福;也有人认为,获得地位并不意味着幸福;也有人认为,享有声誉并不意味着幸福;„„ 请以“《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幸福》”为题写一篇作文。
(二)《给自己一些》(自己补充完整题目)。
第三篇: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下期开学考试高二政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文化是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文化的理解正确的是()A.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文化不具有意识形态性质
D.文化是人类全部活动及其产品 【答案】B 【解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C、D是错误的。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A是错误的;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B是正确的,适合题意。
2.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新增“洋插队、新能源、电子污染、北漂、贪腐”等词语3000个,真实记录了当代的社会生活。这表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
②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考点:文化的特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名师点睛】正确理解文化的特点。
(1)从文化的实质来看,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具有意识形态文化和非意识形态文化之分。
(2)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3)从文化与人类个体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的一种素养。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4)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一个时代的文化产品,往往是这个时代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
3.2017年7月30日,我国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盛大阅兵活动。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全景式直播,阅兵仪式威武雄壮令人热血沸腾,使人深受震撼。这表明()
①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③大众传媒具有选择、传递、创造的功能
④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全景式直播,阅兵仪式威武雄壮令人热血沸腾,使人深受震撼。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④适合题意;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①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区分“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潜移默化”是指每时每刻、不知不觉地受到文化的影响,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过程来看的,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深远持久”是指经年累月、难以抹去,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结果上说的,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4.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去世,享年89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故乡》久久的萦绕在我们的脑海中不能散去,对于故乡是很多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这说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B.优秀文学作品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C.不同地域的文化渐趋融合 D.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答案】A 【解析】《故乡》久久的萦绕在我们的脑海中不能散去,对于故乡是很多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难于抹去,A项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B项与题意不符;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强调文化影响人的特点,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持久的。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5.吉祥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在许多中国的民间器物——首饰、绣品、木雕、瓷器上,都可以看到吉祥符号。中国的吉祥文化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也丰富了世界文化。这告诉我们()①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②各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 ③中华文化对别国的渗透能力增强
④中国吉祥文化被世界各国所认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吉祥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也丰富了世界文化。这告诉我们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各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①②项符合题意;③项是文化霸权主义的表现,错误;④项说法过于绝对;正确选项为A。
【点睛】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它们反映了世界文化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的辩证关系。6.这些年,大批优秀的国外绘本和儿童文学作品被引进国内,中国的孩子和国外的孩子一样,都能看到最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但是当王子与公主、巫婆与精灵从小就深入孩子们的心灵时,又有多少孩子知道我们曾经拥有过这么多经典的老故事呢?盘古开天、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田螺姑娘、牛郎织女、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在月光如水的夜晚,这些故事曾陪伴一代代人走过温暖的童年。由材料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学习外来文化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根基
②借鉴、融合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要不断排除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障碍和文化竞争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我们认同世界各国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得出学习外来文化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根基,借鉴、融合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故①②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③中的“排除”说法错误,排除;④说法错误,我们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考点:文化创新
7.在中国的传统文学和艺术创作中,梅、兰竹、菊常被作为托物言志的题材,承载作者对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人格境界的追求。如今,在一些人这广告中,它们仍然被赋予廉洁自律等内涵,这说明()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蕴涵着传统思想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
D.中华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 【答案】A 【解析】在中国的传统文学和艺术创作中,梅、兰、竹、菊常被作为托物言志的题材。如今,在一些公益广告中,它们仍然被赋予廉洁自律等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 因时而变。A项符合题意;BC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点睛】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 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8.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重视教育是因为()
①教育是影响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②教育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④发展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教育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该题需要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之所以要优先发展教育是基于,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是推动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故②③符合题意;教育是影响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不是手段,故①错误;培育四有新人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故④错误。故选C。
9.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启示我们()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书本是知识的源泉
C.文化的创新需要想象
D.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不断积累文化知识 【答案】A 【解析】这首诗是对惠崇春江晚景的生动写照和艺术再现。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启示我们,文化来源于生活,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A项符合题意;学习书本知识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但一切知识都来源于实践,B项说法错误;文化的创新需要想象,但更需要深入实践体验生活,D项与题意不符; C项与题意不符;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启示我们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正确选项为A。【点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为什么?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新的文化形态的诞生。旧的文化形态的消亡、先进文化的发展,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
10.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从下边汉字“马”的不同字体中,我们能感悟到()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我国文学艺术的巨大成就 ③中华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④汉字的内涵会因时而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材料中“汉字‘马’从古至今的的演进”,论证了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也说明了中华文在继承中不断发展,①③适合题意;我国文学艺术的巨大成就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②不适合题意;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③ 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点睛】①汉字是文字的一种。汉字内容丰富,为中华各族人民所认同、通用,但不能说汉字为世界各国人民所认同、通用,也不能说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②文字与汉字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文字的一种,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1.“天眼之父”南仁东,扎根贵州铜仁山区几十年,主持“天眼”选址、立项和可行性研究,把国际同行认为的“痴人说梦”变成了现实。从南仁东身上我们看到()
A.团结统一精神迸发出强大的力量 B.爱好和平精神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C.勤劳勇敢精神是鼓舞人民的旗帜 D.自强不息精神创造出辉煌的成就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天眼之父”南仁东,扎根贵州铜仁山区几十年,主持“天眼”选址、立项和可行性研究,体现了自强不息精神创造出辉煌的成就,D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团结统一精神,爱好和平精神和勤劳勇敢精神,排除ABC,故选D。
12.近年来,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各大媒体,专门开辟出“点赞中国”“德耀中华”“志愿服务进行时”“对话核心价值观”等栏目,讲述一个个真实的故事,点赞凡人善举,褒奖美好、鞭挞丑陋、推介经验。这些栏目的开辟有利于()
①传递真善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奏响主旋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③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 ④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点睛】文化激荡看主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13.把“尽善尽美”改为“晋善晋美”,把“刻不容缓”改为“咳不容缓”…….针对一些媒体中存在的语言文字不规范问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严格按照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上述要求()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②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确保文化安全的具体举措 ③动摒弃传媒商业性、不断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的表现 ④自觉抵御腐朽文化、展现中华文化精神和语言魅力的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针对一些媒体中存在的语言文字不规范问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严格按照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这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是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确保文化安全的具体举措,①②项符合题意;对于传媒的商业性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而不是一味摒弃,③项说法错误;一些媒体中存在的语言文字不规范问题并非是腐朽文化,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14.神话故事常常反映人类童年时期对自然界、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思考。下列古代神话中,反映了我国原始人类对世界本原问题的思考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世界的本原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的问题。盘古开山是我国先民对世界的本原的思考的表现,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由盘古等古神创造的,是错误的,但确是对世界本原的思考,故C符合题意;选项ABD都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强调世界的本原问题,故A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15.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要和周围的事物发生千丝万缕的关系。学生要处理好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处理好教学理念和学生情况之间的关系,医生要考虑处方和病情之间的关系。从哲学上归纳,就是要处理好()
A.哲学和科学的关系 B.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C.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D.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答案】B 【解析】学习计划、教学理念、医生的处方属于意识范畴,学习实际、学生情况、病情属于客观实在,处理这些关系,从哲学上看,就是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故B符合题意;选项ACD与题意无关,故A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点睛】1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16.“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望梅止渴;心灵手巧”,“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上述的观点各体现了()
A.形而上学的观点,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客观唯心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 B.形而上学的观点,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运动具有绝对性,客观唯心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观点,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运动具有绝对性 D.客观唯心主义,运动具有绝对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案】D 【解析】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体现了运动具有绝对性;“望梅止渴;心灵手巧”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上述的观点各体现了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属于名言名句选择题,做好这类题目,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阅读理解题好题干所表达的意思,同时也需要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排查,从中抽取出符合题意的知识点加以分析对照可见,这类型题目在高考中是算难度较高的题型,但通过同学们有意识的去整理、储备以往书本练习考试中出现的同类型题目也能做到熟能生巧,提高答题正确率。
17.有两个人在沙滩上散步,海风吹过,一块石头从沙子中凸显出来。一个人说:“多么神奇的石头啊!它一直在这儿,而我们今天才发现它。”另一个人说:“我们无数次走过这里,从没看见它,它以前从来就不存在!今天发现了它,从此它就在这儿了!”两人就此开始了长久的争论。两人的争论涉及到()①决定各种哲学基本性质和方向的问题
②世界观与方法论相互关系的问题 ③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划分标准的问题
④人与世界相互关系中的首要问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研究和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核心。两人的争论涉及到世界的本源问题,这是人与世界相互关系中的首要问题,对这问题的回答决定各种哲学基本性质和方向,①④适合题意;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②不符合题意;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划分标准是世界怎么样的问题,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18.数学家怀特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书的序言中说:“时代思潮是由社会的有教养阶层中实际占统治地位的宇宙观所产生的。人类活动中如科学、美学、伦理学都可能产生宇宙观,而又受宇宙观的影响……哲学具有批判宇宙观的功用……哲学的功用是缓慢的。思想往往要潜伏好几个世纪,然后人类几乎是突然间发现它们已经在习惯中体现出来了。”这一段话体现了()①各门具体科学要以哲学为基础,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对研究各门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③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④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③ 【答案】B 【解析】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不是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①错误;材料表明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对研究各门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②正确;哲学并不是具体科学的总和,③错误;材料表明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
【点睛】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19.历史上关于形神之辩(形体与精神的关系)有诸多不同的观点, 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 犹火之然(燃)烛矣, 烛无, 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 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下列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①前者属于唯物主义派别, 认为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 ②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有一定的合理性 ③前者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是科学的 ④后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认为意识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前者认为精神离不开形体,这是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派别,①正确;后者的观点认为精神是上帝创造的,这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不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②错误;前者只是谈到了物质决定意识,但没有说明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故没有描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③不选;后者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正确,④应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考点定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方法指导】如何判断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凡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凡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都是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天道)的外化和表现的观点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20.在西方哲学史上记载着这样一件事情:有人说水变成了酒,怎样鉴别其真假呢?大家去请教一位哲学家。这位哲学家回答:“如果在座的各位都感觉到是酒,并一致地认为是酒,那就不应怀疑酒的存在了。”下列观点与这位哲学家观点一致的有()①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②意志是一切存在和运动的根源 ③万物皆备于我 ④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原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如果在座的各位都感觉到是酒,并一致地认为是酒,那就不应怀疑酒的存在了。”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②③项与其观点一致;①④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点睛】唯心主义分为两种,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东西,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如王阳明“心外无物”、贝莱克“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如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黑格尔的“绝对精神”。21.哲学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两个对子”对应正确的是()①理在事先——断章取义
②形存神存——心外无物 ③掩耳盗铃——削足适履
④沧海桑田——刻舟求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①体现的是客观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的观点,③中两个成语都体现的是唯心主义世界观,都是从主观出发的行为,均没有体现两个对子的对立,排除。②体现的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④体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由此可知②④符合题意。
22.被推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经哀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A.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指导社会变革 B.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C.启蒙运动使欧洲文化发展达到了顶峰,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D.哲学为社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答案】A 【解析】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A适合题意。B夸大了哲学的作用,排除;C中的达到顶峰说法错误;真正的哲学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D说法错误。
【点睛】不是所有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才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23.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A.机械力学
B.地质学和胚胎学
C.天文学和数学
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从哲学上概括自然科学的成就,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唯物辩证性质的条件已经成熟,D适合题意;其他选项不适合题意,排除。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24.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标志马克思哲学基本特征的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答案】C 【解析】“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改造世界的科学,这主要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C项正确;阶级性、革命性、科学性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强调的,A、B、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苹果种植户过去种植“随大流”、销售“靠运气”,生产经营难以为继。后来,他参加了当地政府举办的互联网知识培训,学习掌握了许多新知识。他根据网上订单来安排生产、管理、销售,当苹果才开花时,销售已经结束了;他又通过互联网展示自己的果园,吸引人们前来观赏、采摘,享受田园之美、体验动手之乐,带动当地“农家乐”旅游的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互联网+”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意义。
(2)互联网也有风险,坑农、骗农事件时有发生,请你为网农如何防范互联网风险提出两条条建议。【答案】(1)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推动经济发展(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互联网+”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平台,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产品生产销售和 农村经济发展。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互联网+”改变了农民的思维(认识)方式和生产经营方式,开拓了市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互联网+”使农民增长知识,带动旅游发展,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
(2)答案示例:网农要增强防范意识,在进行网上交易和浏览信息时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解析】本题以某苹果种植户借助互联网实现新发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影响人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1)“互联网+”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意义,考生可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推动经济发展,“互联网+”可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发展;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互联网+”改变了农民的思维(认识)方式和生产经营方式;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互联网+”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等角度进行说明。
(2)回答本题,考生可从网农要增强防范意识,在进行网上交易和浏览信息时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等角度提出相关建议。【点睛】文化对人影响的答题要素: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A市在文化强市建设过程中,结合本地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积极推进中央提出的简政放权、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改革,向社会力量购买了大量公共文化服务,从而使该市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同时,A市结合“宽带中国”、“智慧城市”等国家重大信息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数字化建设。通过数字图书馆博物馆建设、数字农家书屋、城乡电子阅报屏建设等,提升了文化资源的供给能力,实现了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使该市文化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结合材料,运用“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的有关知识,说明A市在文化强市建设中具体做法的依据。【答案】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社会制度的变化,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A市通过改革处理好了政府与市场关系,把民营经济和社会力量整合到公共文化服务中,有利于推动A市文化的发展。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A市结合“宽带中国”、“智慧城市”等国家重大信息工程建设,依托数字化技术,使收集、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变革,有利于推动A市文化的发展。【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一道文化生活综合题目。本题目在设计上尊重书本。考查的是学生的获取信息和解读材料的能力。本题意图是了解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答案的组织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的有关知识,说明A市在文化强市建设中具体做法的依据。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是A市在文化强市建设中具体做法的依据。本题中着重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社会制度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等对文化的影响。考生从这几个方面结合材料进行整体分析即可。点睛: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中,考生需要知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这是一个根本性质的因素。其次才是科技、制度以及思想因素等。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指出,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离不开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是当代中国文艺工作者的崇高使命。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是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说明强调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的依据。
【答案】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不竭力量之源。弘扬中华文化,在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耕耘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永远的精神火炬。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
③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在文艺创作中,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
【解析】本题为综合性问答题。试题立足能力考查,紧扣时政热点;试题考查的主体知识、阅读容量、题目类型、设问表述和难易程度都凸显考纲精神。这启示考生在复习过程中既要做到常练基础知识、积累答题技巧,还要做到主干知识系统化,特殊考点加以巧记。同时考生也要关注社会,熟知时政热点、紧跟时代步伐。试题以“《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为背景依托,考查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点。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说明强调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的依据,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本题答题知识范围明确,即中华文化。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文化的知识主要包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特有的包容性、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植根和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在于繁荣文化事业和中华文化。从中华文化的角度看,之所以强调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是因为中华文化的特点与力量、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和爱国主义的重要。
点睛: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答案组织要求注意“六个化”:(1)解题过程程序化:每答一题都要遵循上面六部曲来进行;(2)答案组织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3)答案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
(4)答案结构逻辑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宏观等逻辑关系
(5)答案编写完整化:各要点要支持原理+方法论、观点+材料、基础分+提高分等三个方面的统一(提高分是指要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最新时政精辟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
(6)字迹书写整洁化:要注意该卷老师的心理,以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和印象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无信而不立,诚信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然而,在我国当代社会转型时期,诚信缺失现象严重。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倡,要健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相结合的戒指,使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通过宣传推广诚信道德模范、优秀志愿者等诚信典型事迹,积极推介诚信典型;把诚信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同时将诚信教育贯穿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营造“守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得社会氛围。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我们继承中华传统诚信美德对今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
【答案】①继承中华传统诚信美德,有利于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迈进。②继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③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继承中华传统诚信美德有利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整个社会诚信建设。④继承中华传统诚信美德,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有利于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时代新风。
⑤继承中华传统诚信美德有利于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做到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搞好个人诚信建设。
【解析】本题以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回答本题,考生可从继承中华传统诚信美德,有利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利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整个社会诚信建设;有利于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搞好个人诚信建设等角度说明继承中华传统诚信美德对今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
第四篇:2015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10月月考文科语文试卷L
1.古诗文背诵。(10分)① 俱往矣,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② 足蒸暑土气。(白居易《观刈麦》)
③__________,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④今夜偏知春气暖。(刘方平《月夜》)⑤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⑥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之中与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构思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
⑦请你再写出两句描写春雨的诗句__________。⑧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古人借登山观海而抒怀的诗词名句很多,请你就“登山”或“观海”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文默写及赏析填空。(共10分,每空2分)(1)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2)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3)处于两难的境地时,人们通常用《孟子》中的名句“二者不可得兼,____”作为做出抉择的标准。
(4)曹操《龟虽寿》中有名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句中“烈士”指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
3.默写《长歌行》
1.(10分)刀之爱
⑴明媚的三月三如期来临。然而,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风筝飘飞的轻盈和艳丽,而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⑵“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⑶“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执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 ⑷“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⑸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庆幸。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⑹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⑺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千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致,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细心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⑻“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⑼“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⑽“那有什么不好呢?”
⑾“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
⑿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⒀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⒁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
⒂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所能做的,也许就是在有刀的时候,去承受,去积蓄;在没有刀的时候,去寻找,去打造。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
【小题1】第⑺段中作者用“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比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2】第⑻段中有“谜底”一词,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谜”指的是什么?“底”指的是什么?(每句话不超过10个字)(4分)
答: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请你找出并用“”划出文中由记叙转入议论抒情的过渡句。(2分)【小题4】根据文意理解”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一句,并将你的理解写在下面。(2分)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7分)生命与秋一次次邂逅,便一次次目睹叶落的状态。飘零的叶子,总会让人油然产生一种曲终人散,那份离散会在一段时间萦绕而不得释怀。片片落叶,曾鲜活地与枝干相守,迈过一季繁盛葱茏,终萧sè()离去,爱到无言,痛到无声。捡一片叶子,虔诚的托在掌心,仿佛看到了一种无奈,一种果敢,一种涅槃„„ ⑴根据拼音写汉字和给加点字注音(2分)萦()绕萧sè()
⑵文中加横线句子是个病句,请予以修改(将正确句子写在答题卷上)(2分)
病句:飘零的叶子,总会让人油然产生一种曲终人散,那份离散会在一段时间萦绕而不得释怀。
⑶仿照例句在答题卷上再写一句话(3分)
捡一片叶子,虔诚地托在掌心,仿佛看到了一种无奈,一种果敢,一种涅槃。
1.杨自惩为吏 袁了凡 鄞人杨自惩,初为县吏,存心仁厚。时一人偷窃,县宰①鞭之,血流满面,而怒犹未息。杨跪而宽解之。宰曰:“怎奈此人越法悖理,不由人不怒。”自惩叩首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哀矜勿喜,喜且不可而况怒乎?”宰为之霁②颜。
家甚贫,为吏,人皆友之。或遗之钱财,一无所取。遇囚人乏粮,常多方以济之。一日,有新囚数人待哺,家又缺米。给囚则家人无食。自顾则囚人堪悯,与其妇商之。妇曰:“囚从何来?”曰:“自杭而来。沿路忍饥,菜色可掬。”乃撤③己之米。(选自《了凡四训·积善之方》)【注释】①县宰:县令。②霁:怒气消散。③撤:拿出。【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县宰鞭之()(2)怒犹未息()(3)人皆友之()(4)或遗之钱财()【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遇囚人乏粮,常多方以济之。
【小题3】联系文章内容,说说杨自惩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一)纪昌者,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①。三年之后,虽锥末到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氂②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③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④:“汝得之矣!”
(二)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⑤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⑥矣。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注①牵挺:织机上的牵引机。②氂(máo):牛尾毛。③浸:渐渐。④高蹈:跳起来。拊(fǔ):拍。⑤小奚:小书童。⑥牡下:关门。牡:门闩。【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贯虱之心,而悬不绝(悬挂)B.以目承牵挺(盯着看)C.及半,小奚仆(摔倒)D.速进,则阖(关门)【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天下之以躁急自败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B.南面而望之人不知而不愠C.学射于飞卫每假借于藏书之家D.汝得之矣没当余之从师也【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①三年之后,虽锥末到眦,而不瞬也。
②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
【小题4】这两则故事所包含的道理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1.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题目。赋得春雨送李曹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时。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注释:①海门:长江入海处。今江苏省海门县。②浦树:水边的树。③含滋:湿润,带着水汽。④散丝:雨丝。这里比喻流泪。
【小题1】全诗描写了暮雨中的哪些景物?(2分)【小题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分)
2.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小题1】阅读上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1)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2分)
【小题2】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2分)
3.(一)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4.阅读《宿江边阁》,完成文后各题。宿江边阁杜甫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注]①大历元年(766)春离开成都的杜甫来到夔州,同年秋寓居夔州的西阁。江边阁、高斋,皆指西阁。②暝色:暮色③次水门:位于水门。高斋,即江边阁。水门,指瞿塘峡口 【小题1】交代诗人宿江边阁所闻的诗句是:。(2分)【小题2】试析颔联中“宿”“翻”两字的精妙之处。(4分)【小题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分)
1.作文(42分,含卷面2分)
成长需要(请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③文中如涉及真实姓名、校名、人名时,请用英文字母代替; ④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
第五篇: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上期期中考试
初一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本堂考试120分钟,满分15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卖弄蓄zhù .lîng 应和.hâ 酝酿.niàng 贮.B.着落zháo 粗犷啬lìn ..guǎng 高邈.miǎo 吝.C.豌豆wān 捶打chuí 菡萏hàn 咄咄逼人duō .....D.徘徊食zhuï 倜傥.huái 啄..dǎng 搓捻.niǎ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感慨 云宵 朗润 混为一谈 B.蝉蜕 书塾 瞭亮 花团锦簇 C.珊瑚 祷告 淅沥 花枝招展 D.鉴赏 分歧 决别 人声鼎沸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看着他在烈日下仍然一丝不苟地工作,我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B.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C.几乎所有的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D.我们班的语文科代表学写散文一举便成功,他已在校刊上发表了好几篇散文,真是妙手 ..偶得啊!..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不能把课堂上的认真听讲、合作交流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品德好坏的标准。
B.现在,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友谊已基本解决。
C.首届国际最高科学技术获奖者吴文俊年轻时致力于拓扑学研究,有新的发现,年老时开创了全新的数学机械化水平,推动了科学发展。D.即将召开的第十三届全运会增设了围棋、攀岩、龙舟等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 时:按时 .B.人不堪其忧堪:不能忍受 .C.三十而立立:立身,指有所成就 .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以„„为快乐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思而不学则殆 ..B.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于我如浮云 ..7.下列对文中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七十岁我就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越出规矩。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意思是——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C、“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选择其中好的人跟从学习,不好的人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意思是——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故与知新并非并列的两件事,关键是要知新,强调了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谈的是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知之”只是一般的了解,“好之”则会有更大热情投入,而“乐之”才能全身心的置身其中。
C、“饭疏食„„于我如浮云”一章是孔子的自我表白,将他在“富贵”和“义”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而坚守“义”。表明孔子绝对排斥富贵,仁者、君子都不应该追求富贵。D、《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第Ⅱ卷
(其他类型题 共126分)
三、默写(6分)9.默写课文中的名句。(任选其中两句默写,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共2分)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乡书何处达。(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9.(2)请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和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3题。
一根善的拐杖 朱成玉
①14岁那年,我正在上初中,父亲在工地不小心摔断了右腿。医生说至少得休养一年半载才能好,这可愁坏了父亲,全家人都指望着他挣钱呢。
②父亲是个呆不住的人,刚刚休养了半个月,就让母亲给他弄了一副拐杖。他说家里太闷,要出去溜达溜达。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靠拐杖支撑着走路的父亲,晚上回来的时候,照样神奇地给我们挣回了钱,尽管只有十几元。原来,父亲在步行街那里,找了一份发广告单的活儿。想着父亲右腿上绑着厚厚的石膏,拄着拐杖,在那里一站就是一天,我的心里,仿佛飞进去一只凶恶的马蜂,不停地扎着我。
③周末的时候,我要替他去发广告单,他不允,狠狠训斥了我:“没出息的孩子才去发广告单,你只管给我好好读书!”而我头一次没听他的话,偷偷地跟着他。
④此时虽是上午九点多,但太阳已在尽情地释放她的热情,调皮的风儿也不见一丝踪影,路旁的几棵梧桐树也是无精打采的。来往的人们都将自己的脸儿躲在五颜六色的遮阳帽或太阳伞下。汗水在父亲的脸上肆意地流淌,可他两只胳膊还要架着拐杖,手里还拿着厚厚的一摞广告单,没办法去擦。我想过去帮父亲擦擦汗,又担心他责骂我,只好在那里暗自替父亲难受着。
⑤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摇摇晃晃走过父亲的身边,忽然晕倒在地上。一瞬间,呼啦啦地围上来一帮人,却没有一个去扶的。我听见有人小声议论,说前几天有个年轻人救了一个老人,却被老人讹上了,最后那个年轻人在医院花了近千元的冤枉钱,真是叫人寒心。这大概就是一大帮人没有一个肯施以援手的原因吧。
⑥这是一群麻木的人。我从人群中那一张张脸望过去,每一张都分明写着冷漠。不,有一张脸是个例外,如同万千枯藤上唯一鲜活的叶子,上面写着焦急。
⑦我看得真切,那是父亲的脸!粗糙的脸,此刻却光滑得如一面镜子,映照了人的良心。⑧父亲拄着拐杖,费力地拨开人群,蹲下来,按住了老人的人中穴。原来老人中暑了。当他醒过来的时候,一再向父亲道谢,而父亲只是擦擦脸上的汗水,轻描淡写地笑笑。老人颤颤巍巍地站起来,像在风中摇曳的蜡烛,随时都有被吹灭的危险。父亲赶忙递给老人一根拐杖,轻声说:“老人家,拄着点儿走吧,能稳当些。”
⑨“谢谢,那你怎么办?”“没啥,我这不是还有一根吗,我只是断了一条腿,一根拐杖足够了。”父亲笑着说。
⑩人群出奇地安静。
⑪没了拐杖,我本以为父亲会摔倒,可他站在那里却像一棵参天大树。因为他的脚下有根,很深很深的根。
⑫人群并没有散去,开始有人伸出手来,一双,两双,十双„„枯藤开始发出了新芽儿 ⑬我们太习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各扫门前雪,整天一副麻木不仁的模样。灾难来临时的呆若木鸡,邪恶当道时的熟视无睹,都会令你的灵魂左右飘忽,摇摇欲坠。⑭父亲让我懂得,每个人都需要一根善的拐杖,使自己的灵魂不至于在风雨飘摇的尘世摇摇晃晃。
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 分)
11.选文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3分)
12.选文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五、作文(60分)
13.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遇到挫折、迷茫、孤独、困窘,只要我们不忘梦想,不放希望,不丢勇气,不停脚步,努力前行,那么我们总能收获属于自己的美好。以“带着____前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4分)
晚春江晴寄友人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注】韩琮,字成封,长庆进士。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后历中书舍人、湖南观察使等职。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的画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文言文(共12分)
孟浩然传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
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
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病疽背卒。
(节选自《新唐书》)
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喜振人患难()(2)约浩然偕至京师()..(3)君与韩公有期()(4)辟置于府()..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1)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会故人至,剧饮欢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但一生仕途坎坷。从本文看,他仕途坎坷的原因有哪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任选两幅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2分)
①
②
③
捕鸟
旧时孩子们常玩的“吹嘟嘟”
活无常
选择
和
,篇名分别是《
》和《
》。7.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根据与图片相关的文章,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18分)
享受春雨
①也许是刚经历了冬天太多的郁闷和压抑,也许是寒风、残雪在记忆的底片上留下太多的沧桑与悲凉,万物掐灭生命的色彩与声音,孤独地萧条着沉默着。一夜微风,唤醒早春三月的晨曦,也吹来了北方第一场春雨。山川、河流、乡村、房屋、树林、花草、庄稼、庄稼人,都在翘首春的惠风拂面,享受春雨的滋润,感觉春天那年轻的心跳„„
②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悄悄落下来,一滴一滴,淅淅沥沥,飘飘洒洒,缠缠绵绵。恰似烟雾迷蒙、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水墨画,朦胧且迷人。春雨婀娜多姿,巧笑倩兮,步履轻盈,委婉含蓄,率性天然,没有夏雨的暴烈,没有秋雨的忧愁,没有冬雨的冷酷,像位清纯、含蓄待嫁的新娘,充满对生命、对世间万物的爱恋„„为了履行前世约定,悄无声息地把睡梦中的大地山川抚摩一遍,湿润着每一个角落、每一棵小草。令人悄然想起“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美妙佳句。一会儿工夫,雨点越来越大,越来越急,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在干燥的土地上留下密密匝匝的雨窝。春雨从不埋怨和选择土地肥沃或贫瘠,总是执着地投入,迅速渗进地下,形不成水流,只让土地守候和感动,让世人留恋和感叹。
③走在乡间小路上,任细细的雨丝自由地落在脸上,痒酥酥的,滑到嘴里,甜丝丝的。此时可以真正感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惬意与舒畅。我记得在老家院中赏雨的情景。雨点劈里啪啦掉下来了,洒在头上,落在脸上,说不清道不明的舒爽。我忘情地站在雨里,虽然衣服被打湿,可心里高兴,脸上绽放着笑容,享受着那份难得的清凉和惬意。院里的梧桐树耸立雨中,紫红的小芽芽摇曳着甜美的心事。枝杈上被雨淋过的喜鹊窝颜色更加凝重,淘气的小喜鹊躲在老喜鹊的翅膀下,时而从窝里探出小脑袋,新奇地瞥一眼外面的风景,又唧唧喳喳地把头缩回去。树下有一群相互依偎的鸭子,时而用嘴巴梳理着羽毛,呱呱地交流着什么。那鸟鸣声、鸭叫声,伴随风声雨声,滋润,清雅,恬淡,宁静„„
④春雨贵如油,老天爷也十分小气。雨刚下了一会儿,就停了。雨虽然不大,却滋润着乡间万物,悄然改变了山乡的颜色,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姿的图画,点燃了生命的期待与呼唤!„„草儿绿了,花儿开了,土地松软了,生命以最简单、最自然的方式在繁衍、传承、轮回。前两天还光秃秃的山冈,奇迹般地罩上了新绿。真可谓浓妆淡抹总相宜。大地是藏梦、长梦的地方!萌生绿色的地方就舒展生命,就有开花的渴望,就有歌声在酝酿!每人都种植一份鲜嫩的心境,收获一缕成长的愿望。
⑤春雨是会说会笑的精灵,是律动生命的音乐。春雨会跟随着气候幻化不同姿态、不同神情,也会随听雨者心情演绎不同的内涵。或嫣然,或惆怅,或温柔,或冷寂,或清丽,或婉约„„可谓千种心情,万种雨境。
(原载《 人民日报 》,有删改)
8.请根据示例分析春雨的其他特点。(4分)
示例:第②语段让我们感受到春雨的朦胧,多姿,无私奉献。第③语段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④语段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结合选文内容或个人生活体验,说说你对第⑤语段“春雨是会说会笑的精灵,是律动生命的音乐”这个句子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选文中的“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和朱自清的《春》一文中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两个句子,你更喜欢哪一句?请说出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文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感受,请运用排比写一段话,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你对“夏雨”或“秋雨”的感受,60字左右。(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运用(共12分)
一年一度秋风劲,最是成外好风景。10月17日上午,成都外国语学校第29届田径运动会隆重开幕。同学们充分发扬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竞技精神,团结协作、不畏强手、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学生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时代风采。12.仿照划线句子,再续写两句。
第二天下午初一年级举行了4×100m接力赛,初一·5班男子、女子4×100m接力赛都获得了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小王在周记本里写到:“一根小小的木棒,连接的是团结和友爱;一根小小的木棒,传递的是勇气和力量;
,;,; 加油吧!让这激动人心的时刻,一直回荡在我们心中!” 13.请为这次运动会设计一条宣传标语。(4分)
14.班上小李是跳高能手,这次比赛很有希望获得金牌,在跳跃的过程中,不慎摔伤膝盖。在大家都以为他们会放弃比赛的时候,小李只经过5分钟的短暂处理就重新回到赛场上,忍着伤痛进行着最后一轮比赛,最终获得了银牌。
请你根据以上情境,对小李说一段赞美的话。要求说话连贯、得体,语言有文采。不超过60字。
你对小李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上期期中考试
初一语文试卷
命题人:龚渝春 郭 静 审题人:谢策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本堂考试120分钟,满分15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
二、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
A.卖弄蓄zhù .lîng 应和.hâ 酝酿.niàng 贮.B.着落zháo 粗犷啬lìn ..guǎng 高邈.miǎo 吝.C.豌豆wān 捶打chuí 菡萏hàn 咄咄逼人duō .....D.徘徊食zhuï 倜傥.huái 啄..dǎng 搓捻.niǎn 3.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
A.感慨 云宵 朗润 混为一谈 B.蝉蜕 书塾 瞭亮 花团锦簇 C.珊瑚 祷告 淅沥 花枝招展 D.鉴赏 分歧 决别 人声鼎沸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A.看着他在烈日下仍然一丝不苟地工作,我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B.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C.几乎所有的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D.我们班的语文科代表学写散文一举便成功,他已在校刊上发表了好几篇散文,真是妙手 ..偶得啊!..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A.我们不能把课堂上的认真听讲、合作交流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品德好坏的标准。(一面对两面)
B现在,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友谊已基本解决。(搭配不当,只能解决矛盾,不能解决友谊)C.首届国际最高科学技术获奖者吴文俊年轻时致力于拓扑学研究,有新的发现,年老时开创了全新的数学机械化水平,推动了科学发展。(“水平”改为“学科”)
D.即将召开的第十三届全运会增设了围棋、攀岩、龙舟等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A.学而时习之 时:按时 .B.人不堪其忧堪:不能忍受 .C.三十而立立:立身,指有所成就 .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以„„为快乐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A.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思而不学则殆 ..B.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于我如浮云 ..7.下列对文中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七十岁我就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越出规矩。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意思是——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C、“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选择其中好的人跟从学习,不好的人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意思是——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温故与知新并非并列的两件事,关键是要知新,强调了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谈的是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知之”只是一般的了解,“好之”则会有更大热情投入,而“乐之”才能全身心的置身其中。
C、“饭疏食„„于我如浮云”一章是孔子的自我表白,将他在“富贵”和“义”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而坚守“义”。表明孔子绝对排斥富贵,仁者、君子都不应该追求富贵。D、《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第Ⅱ卷
(其他类型题 共126分)
四、默写(6分)
10.默写课文中的名句。(任选其中两句默写,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共2分)(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9.(2)请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和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3题。
一根善的拐杖 朱成玉
①14岁那年,我正在上初中,父亲在工地不小心摔断了右腿。医生说至少得休养一年半载才能好,这可愁坏了父亲,全家人都指望着他挣钱呢。
②父亲是个呆不住的人,刚刚休养了半个月,就让母亲给他弄了一副拐杖。他说家里太闷,要出去溜达溜达。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靠拐杖支撑着走路的父亲,晚上回来的时候,照样神奇地给我们挣回了钱,尽管只有十几元。原来,父亲在步行街那里,找了一份发广告单的活儿。想着父亲右腿上绑着厚厚的石膏,拄着拐杖,在那里一站就是一天,我的心里,仿佛飞进去一只凶恶的马蜂,不停地扎着我。
③周末的时候,我要替他去发广告单,他不允,狠狠训斥了我:“没出息的孩子才去发广告单,你只管给我好好读书!”而我头一次没听他的话,偷偷地跟着他。
④此时虽是上午九点多,但太阳已在尽情地释放她的热情,调皮的风儿也不见一丝踪影,路旁的几棵梧桐树也是无精打采的。来往的人们都将自己的脸儿躲在五颜六色的遮阳帽或太阳伞下。汗水在父亲的脸上肆意地流淌,可他两只胳膊还要架着拐杖,手里还拿着厚厚的一摞广告单,没办法去擦。我想过去帮父亲擦擦汗,又担心他责骂我,只好在那里暗自替父亲难受着。
⑤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摇摇晃晃走过父亲的身边,忽然晕倒在地上。一瞬间,呼啦啦地围上来一帮人,却没有一个去扶的。我听见有人小声议论,说前几天有个年轻人救了一个老人,却被老人讹上了,最后那个年轻人在医院花了近千元的冤枉钱,真是叫人寒心。这大概就是一大帮人没有一个肯施以援手的原因吧。
⑥这是一群麻木的人。我从人群中那一张张脸望过去,每一张都分明写着冷漠。不,有一张脸是个例外,如同万千枯藤上唯一鲜活的叶子,上面写着焦急。
⑦我看得真切,那是父亲的脸!粗糙的脸,此刻却光滑得如一面镜子,映照了人的良心。⑧父亲拄着拐杖,费力地拨开人群,蹲下来,按住了老人的人中穴。原来老人中暑了。当他醒过来的时候,一再向父亲道谢,而父亲只是擦擦脸上的汗水,轻描淡写地笑笑。老人颤颤巍巍地站起来,像在风中摇曳的蜡烛,随时都有被吹灭的危险。父亲赶忙递给老人一根拐杖,轻声说:“老人家,拄着点儿走吧,能稳当些。” ⑨“谢谢,那你怎么办?”“没啥,我这不是还有一根吗,我只是断了一条腿,一根拐杖足够了。”父亲笑着说。
⑩人群出奇地安静。
⑪没了拐杖,我本以为父亲会摔倒,可他站在那里却像一棵参天大树。因为他的脚下有根,很深很深的根。
⑫人群并没有散去,开始有人伸出手来,一双,两双,十双„„枯藤开始发出了新芽儿 ⑬我们太习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各扫门前雪,整天一副麻木不仁的模样。灾难来临时的呆若木鸡,邪恶当道时的熟视无睹,都会令你的灵魂左右飘忽,摇摇欲坠。
⑭父亲让我懂得,每个人都需要一根善的拐杖,使自己的灵魂不至于在风雨飘摇的尘世摇摇晃晃。
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 分)
受伤拄了拐杖仍坚持工作的父亲(1分),在旁人冷漠的注视下帮助了一位摔倒的老人(1分),“我”从中受到了“人心向善‛的启发(1分)。
11.选文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3分)对比(衬托)(1分),将父亲的焦急与众人的冷漠形成对比(用众人的冷漠反衬出父亲的焦急),突出表现了(衬托出)父亲善良的品质(1分),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敬佩(赞美)之情(1分)。
12.选文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自然环境描写(1分)。渲染了天气的炎热(1分),表现了父亲发广告单的不易(1分),为后文老人中暑摔倒的情节做了铺垫(1分)。
五、作文(60分)
13.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遇到挫折、迷茫、孤独、困窘,只要我们不忘梦想,不放希望,不丢勇气,不停脚步,努力前行,那么我们总能收获属于自己的美好。以“带着____前行”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B卷(共50分)
四、诗歌鉴赏(4分)
晚春江晴寄友人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注】韩琮,字成封,长庆进士。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后历中书舍人、湖南观察使等职。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的画面。(2分)
夕阳西下,含山欲坠,天边的云霞经夕阳映照,色彩斑斓(1分)。远处的青山一抹,就仿佛是美人的翠黛(1分)。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表达了作者怀念家乡(1分)、思念友人(1分)的感情
五、课外文言文(共12分)
孟浩然传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
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
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病疽背卒。
(节选自《新唐书》)
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2)喜振人患难(通“拯”,帮助)(2)约浩然偕至京师(一起)..(4)君与韩公有期(约定)(4)辟置于府(征召,征聘)..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3)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3分)
你不寻求做官,而我并不曾抛弃你,为什么要诬陷我呢?(落实“仕”、“奈何”)(4)会故人至,剧饮欢甚。(3分)
_恰逢(孟浩然)老朋友来了,一起喝了很多酒,非常高兴。(落实“会”“剧”)
5.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但一生仕途坎坷。从本文看,他仕途坎坷的原因有哪些?(2分)
①隐居山林;②40岁才到京城;③诗中语句不为帝王所喜;④率性而为,不喜约束。(每点0.5分)
六、阅读(共22分)
(三)名著阅读(4分)
7.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任选两幅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2分)
①
②
③
捕鸟
旧时孩子们常玩的“吹嘟嘟”
活无常
选择
和
,篇名分别是《
》和《
》。
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②五猖会 ③无常(任选2个,篇名每空1分)
8.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根据与图片相关的文章,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2分)
温馨的回忆:
【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示例二】《五猖会》一文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呲呲地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示例三】《无常》一文中无常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放她的儿子还阳半刻。
理性的批判:【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示例二】《五猖会》一文中去看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示例三】《无常》一文中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公理,反被要求到阴间寻求公正的裁判。
(四)现代文阅读(共18分)
享受春雨
①也许是刚经历了冬天太多的郁闷和压抑,也许是寒风、残雪在记忆的底片上留下太多的沧桑与悲凉,万物掐灭生命的色彩与声音,孤独地萧条着沉默着。一夜微风,唤醒早春三月的晨曦,也吹来了北方第一场春雨。山川、河流、乡村、房屋、树林、花草、庄稼、庄稼人,都在翘首春的惠风拂面,享受春雨的滋润,感觉春天那年轻的心跳„„
②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悄悄落下来,一滴一滴,淅淅沥沥,飘飘洒洒,缠缠绵绵。恰似烟雾迷蒙、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水墨画,朦胧且迷人。春雨婀娜多姿,巧笑倩兮,步履轻盈,委婉含蓄,率性天然,没有夏雨的暴烈,没有秋雨的忧愁,没有冬雨的冷酷,像位清纯、含蓄待嫁的新娘,充满对生命、对世间万物的爱恋„„为了履行前世约定,悄无声息地把睡梦中的大地山川抚摩一遍,湿润着每一个角落、每一棵小草。令人悄然想起“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美妙佳句。一会儿工夫,雨点越来越大,越来越急,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在干燥的土地上留下密密匝匝的雨窝。春雨从不埋怨和选择土地肥沃或贫瘠,总是执着地投入,迅速渗进地下,形不成水流,只让土地守候和感动,让世人留恋和感叹。
③走在乡间小路上,任细细的雨丝自由地落在脸上,痒酥酥的,滑到嘴里,甜丝丝的。此时可以真正感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惬意与舒畅。我记得在老家院中赏雨的情景。雨点劈里啪啦掉下来了,洒在头上,落在脸上,说不清道不明的舒爽。我忘情地站在雨里,虽然衣服被打湿,可心里高兴,脸上绽放着笑容,享受着那份难得的清凉和惬意。院里的梧桐树耸立雨中,紫红的小芽芽摇曳着甜美的心事。枝杈上被雨淋过的喜鹊窝颜色更加凝重,淘气的小喜鹊躲在老喜鹊的翅膀下,时而从窝里探出小脑袋,新奇地瞥一眼外面的风景,又唧唧喳喳地把头缩回去。树下有一群相互依偎的鸭子,时而用嘴巴梳理着羽毛,呱呱地交流着什么。那鸟鸣声、鸭叫声,伴随风声雨声,滋润,清雅,恬淡,宁静„„
④春雨贵如油,老天爷也十分小气。雨刚下了一会儿,就停了。雨虽然不大,却滋润着乡间万物,悄然改变了山乡的颜色,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姿的图画,点燃了生命的期待与呼唤!„„草儿绿了,花儿开了,土地松软了,生命以最简单、最自然的方式在繁衍、传承、轮回。前两天还光秃秃的山冈,奇迹般地罩上了新绿。真可谓浓妆淡抹总相宜。大地是藏梦、长梦的地方!萌生绿色的地方就舒展生命,就有开花的渴望,就有歌声在酝酿!每人都种植一份鲜嫩的心境,收获一缕成长的愿望。
⑤春雨是会说会笑的精灵,是律动生命的音乐。春雨会跟随着气候幻化不同姿态、不同神情,也会随听雨者心情演绎不同的内涵。或嫣然,或惆怅,或温柔,或冷寂,或清丽,或婉约„„可谓千种心情,万种雨境。
(原载《 人民日报 》,有删改)
8.请根据示例分析春雨的其他特点。(4分)
示例:第②语段让我们感受到春雨的朦胧,多姿,无私奉献。
第③语段让我们感受到_第③语段让我们感受到春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惬意与舒畅;(2分)
第④语段让我们感受到_第④语段让我们感受到春雨的宝贵,对乡间万物的滋润,生命的律动。(2分)
9.请结合选文内容或个人生活体验,说说你对第⑤语段“春雨是会说会笑的精灵,是律动生命的音乐”这个句子的理解。(6分)(每点2分)
①春雨随着气候变化不同姿态、不同神情,也会随听雨者心情,演绎不同内涵;②它滋润了万物,点燃生命的期待与呼唤;③春雨萌生了绿色,舒展了生命,让万物充满生机。10.选文中的“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和朱自清的《春》一文中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两个句子,你更喜欢哪一句?请说出理由。(4分)
示例1:我更喜欢选文的这个句子,它不仅形象地说出了春雨的轻柔细,并给人朦胧的梦幻感,有诗一般的意趣;(选择1分,理由3分)
示例2:我更喜欢《春》的这个句子,因为它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春雨的“细、密、多、闪亮”等特点。
11.选文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感受,请运用排比写一段话,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你对“夏雨”或“秋雨”的感受,60字左右。(4分)(排比句2分,语言优美1分,表达感受1分)
示例1: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奋斗的畅快;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胜利的喜悦;
示例2:瑟瑟的秋雨中,我回味那春雨的轻盈,夏雨的激越,冬雨的冷冽。
五、语言运用(共12分)
一年一度秋风劲,最是成外好风景。10月17日上午,成都外国语学校第29届田径运动会隆重开幕。同学们充分发扬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竞技精神,团结协作、不畏强手、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学生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时代风采。12.仿照划线句子,再续写两句。
第二天下午初一年级举行了4×100m接力赛,初一·5班男子、女子4×100m接力赛都获得了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小王在周记本里写到:“一根小小的木棒,连接的是团结和友爱;一根小小的木棒,传递的是勇气和力量;
,;,; 加油吧!让这激动人心的时刻,一直回荡在我们心中!”
一根小小的木棒,演绎的是奋斗和拼搏;一根小小的木棒,创造的是辉煌和奇迹。(每句2分)
13.请为这次运动会设计一条宣传标语。(4分)
示例一:体育如花绽放快乐校园,青春似火燃烧亮丽人生!示例二:运动赛场展雄姿,校运健儿竞风流!
14.班上小李是跳高能手,这次比赛很有希望获得金牌,在跳跃的过程中,不慎摔伤膝盖。在大家都以为他们会放弃比赛的时候,小李只经过5分钟的短暂处理就重新回到赛场上,忍着伤痛进行着最后一轮比赛,最终获得了银牌。
请你根据以上情境,对小李说一段赞美的话。要求说话连贯、得体,语言有文采。不超过60字。(称呼1分,围绕“虽然获银牌,但仍然是我们心目中的冠军”的内容2分,得体连贯有文采1分)你对小李说:
示例一:小李,你以高难度的动作挑战自我,以坚忍不拔的精神为班级争光。今天的历练是为了明天的腾飞,未来的鲜花将为你而绽放!
示例二:小李,敢于挑战自我的勇气,受挫而决不放弃的执著,是对奥运精神的完美诠释。你是赛场上翱翔的雄鹰,世界因你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