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古诗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点

时间:2019-05-13 05:0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寻找古诗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寻找古诗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点》。

第一篇:寻找古诗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点

寻找古诗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点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不同在于既要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又要学习如何理解、运用语言文字。而在语文课上古诗教学中寻找并抓住语言训练的“点”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找“搜集点”,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等资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明确规定:“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而对于非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搜集资料的学习任务就只能放在课前完成了。

例如,我在教学《乞巧》一文时,让学生搜集了林杰的简介、“乞巧”、牛郎织女的故事、牛郎星和织女星、乞巧节的古今过法等资料。在板书课题“乞巧”后,指名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解释课题“乞巧”是古代节日,也称为“七夕”,在农历七月初七,人们会在节日当天采用多种形式向织女乞取智巧。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颇受中国人的喜爱。板书作者之后,再指名学生介绍作者的基本情况:林杰,唐朝人,字智周,福建人,是一位精通书法棋艺的诗人,而且非常聪明,六岁的时候就能作诗写文章了。在引导学生理解讨论古诗内容时,交流牛郎织女的故事,以及乞巧节的古代过法,有效地补充了古诗的内容。

选择恰当的时机让学生把课前搜集的资料展示出来,既调动了学生搜集语言文字的积极性,又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找“读点”,理解内容,把握感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明确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教学中我总结了一套阅读古诗的方法: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出节奏;三读,品出感情;四读,熟读成诵。

“读准字音”这一步骤,要求学生先自由读再指名读、齐读。小学教材上的古诗多为五言或七言,二年级以上的学生完全可以把握这些古诗的节奏规律,所以“读出节奏”这一步骤可以在“读准字音”之后利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来完成。而第四个步骤“熟读成诵”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很容易的,完全可以在课上通过反复诵读来完成。四个环节中,第三个环节用的时间较长,也是最难的。品读古诗的过程中,要理解古诗的内容,并联系写作背景品味古诗表达的情感,从而达到“读出感情”的深度。

《乞巧》这首古诗中“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前两句叙述的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了,唤起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这首诗浅显易懂,教学时学生结合书上的插图、注释和课前搜集的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乞巧节的古今过法等资料,就可以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把握诗歌的情感了。当学生读到教师给的资料“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等韵调十足的乞巧歌的时候,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达到了整节课的高潮。

古诗“读点”的四个步骤,一般5到10分钟内就可以完成。而读的内容以古诗本身为主,以插图、注释、搜集的资料、教材上的“资料袋”为辅。

三、找“说点”,填补语言表达的空白

古诗的语言是简洁凝练的,教师应引导学生捕捉文本中言虽尽意无穷的空白点进行想象说话练习。

例如,古诗《乞巧》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你认为“牵牛织女渡河桥”是怎样的场景时,一个学生是这样讲述的:

2012年的七夕到了,牛郎和织女的孩子金哥和欢妹早早就起床了,他们吃了爸爸做的早饭,就认真地打扮起自己来了。金哥穿上了校服,还戴上了红领巾,打扮得十分精神。他把自己喜欢的杨红樱写的《笑猫日记》选了两本装进了书包,又把自己一年来得的奖状装进去,就去催欢妹了。欢妹穿上了爸爸给买的花裙子、红皮鞋,又去理发店梳了一个最流行的丫丫辫,这才满意地收拾起自己要带给妈妈的东西。她东挑挑西选选,没有满意的礼物送给妈妈,索性放下所有的东西,拿起自己的画笔,轻描淡写,几下就画出了一幅全家福,画面上爸爸抱着哥哥,妈妈抱着自己,一家人别提多高兴了。

这时,牛郎出去锻炼回来了,见金哥和欢妹都准备好了,就叫上他们俩出门了。一群喜鹊正等在他家门口,见他们都出来了,叽叽喳喳地叫了起来。他们热热闹闹地上路了。

晚上八九点钟,他们终于赶到了银河边,只见成千上万只喜鹊有序地搭成了一座鹊桥,牛郎左手拉着金哥,右手拉着欢妹,三步并作两步向前走去。金哥、欢妹老远就大声喊着:“妈妈――妈妈――”鹊桥的那一边,织女带着一个大包袱缓慢地向他们走来。大约还有二十米远的时候,四个人快速地向对方跑去,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金哥赶快让妈妈看自己的校服和红领巾,迫不及待地讲述着自己上小学以来的有趣的事。欢妹把自己的画拿了出来送给妈妈,妈妈接过全家福,不觉伤心起来。欢妹轻轻地给妈妈擦了擦眼泪,说:“妈妈不哭,要是妈妈想欢妹了,就看看天上的星星,那就是欢妹的眼睛,欢妹每天晚上都会陪着妈妈的。”过了一会儿,孩子们去看妈妈为他们准备的一年四季的新衣服了,牛郎就向织女诉说着一年来家里的变化和自己的相思……

多么细腻的语言表达,多么丰富的想象啊!这样的想象说话,既能促进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又能训练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让语文课更加丰富多彩。

四、找“写点”,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

学习古诗,我们可以练写生字,抄写古诗全文,默写名句,扩写全文,仿写、补写某个情节等,教学中教师选择一个恰当的“写点”作为本节课的小练笔,以便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题西林壁》一诗时,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感受:“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呢?”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我引导学生扩写李白和孟浩然分别时的场景。

每节课课上小练笔的坚持,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拉近了学生与古诗之间的距离。

抓住了以上语言文字的四点,古诗教学就可以准确地落实“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责编 金 东)

第二篇:语言训练点

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早在1963年发表的《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一文中谈到:“撇开语言文字训练进行语文教学,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这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语言文字训练的目标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语言文字理解内容,懂得课文“写了什么”“为什么写”;二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再认识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规律和方法,懂得课文是“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教学中,教师整体把握教材内容,确立训练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语言文字训练的的形式多种多样,在确立训练点时,要考虑到学段的要求,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还要考虑到课文的重点、难点、特点。教师要有训练的意识,现在的课文文质兼美,课课都有训练的素材。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训练:

一、积累词语。如《槐乡五月》一课中,“白生生”等ABB形式的词较多,教学中,让学生找出来,读一读,说一说,这些词好在什么地方,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上这些词语,现举出几个这样的词语。通过体会课文语言积累词语,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再如

二、课外阅读课上,在学生自读了文章之后,通过填空练习来引导学生积累课文中描写月亮的优美词

句。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故乡的明月是那样的(),那样的(),那样的()„„她(),像()。”这个练习让学生又积累了许多描写月亮美丽的词句:晶莹剔透、纯洁无瑕、明亮、如银如水、迷人„„

玩味重点词语。对课文有了整体感悟之后,进行深层次理解,这时要善于指导学生抓住和玩味重点词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教学《军神》一课时,我是这样训练的:(1)边读课文边划出描写刘伯承动作、神态的词语,并讲讲这些词语的意思。学生抓住这几个词语,初步体会到刘伯承的坚强。(2)思考课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如有的学生认为“一声不吭”、“泪如雨下”两个词语用得好,因为它们写出了刘伯承的坚强。(3)引导学生把课文中这两个词去掉,让他们揣摩表达效果的不同。这样,不仅进行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和推敲,还在其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思想教育。

三、积累并运用课文语言。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语言积累的意识。课文里的语言是经过加工、提炼的,合乎规范的,背诵若干这样的文章,对于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会有不少帮助的。我们要适当地安排具有创造性积累的训练,如复述课文、改写等。复述课文时,不必要求学生非要用自己的语言,如果能将范文语言放在口头上来练,使其意皆若出于我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我之口,那实际上已是学生在初步内化范文的语言了。如教学《新型玻璃》一课,学生学完课文,了解了各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之后,教师安排了一个改写练习:选择一种玻璃,用第一人称的形式作自我介绍。这种训练,不仅巩固了课文内容,又有力地促进了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

四、结合课文内容,训练思维表达。如教学《小露珠》一课,写小动物对小露珠的赞美――这几个自然段写什么?它们是怎样赞美小露珠的?课文又是怎么写这些小动物的?在理解了内容,领会了课文的写作形式后,启发学生想象:清晨,还会有哪些小动物会赞美小露珠?它们会怎样赞美小露珠?能像课文这样说一段话吗?这种训练,不仅加深了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的方式不胜枚举,关键是老师要能把握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找准训练点,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训练,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语文能力。

语文教学由“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把语文课上成分析课”到“把语文课上成训练课”,由“满堂灌”到“满堂问”到“满堂练”。使人不免发生怀疑:命运多舛的语文教学是否又是从一个误区走向另一个误区?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正如语文教学上的讲解法本身是切实可行的,但偏激地理解和运用讲解法使教学掉进了“满堂灌”的泥潭;同样如此,不顾及提问设计法的教学特点就会使教学误入“满堂问”的深渊。如今,如果我们对语言文字训练的加强偏激地理解,练之过极,就很可能使语文教学顾此失彼,走向一个新的误区。所以,准确把握语言文字训练的特点,是搞好语言训练的有力保证。

特点之一:语言文字训练是指对语言的训练。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正因如此,人们赋予了语言丰富的感情,因而就有新鲜活泼的丰富的语言。而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这些语言,训练这些语言就不是机械的了,而应是充满感情的训导和练习。因此,要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首先要掌握语言的特点,训练要讲究一种情境,一种氛围,这有别于其它专业(如体育)单纯的技能练习。

特点之二:语言文字训练是情中训,趣中练。语言文字训练究竟是什么样的训练?语文课是集思想性、情感性于一体的工具学科,语言是外壳,表情达意才是语言的内涵。如果说数学课中通过知识的讲解,再通过练习解题达到知识的迁移以求熟练,这一过程是晓之以理的认知过程,那么语文课则是一种动之以情、授之以趣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所以,语文教学离不开情,离不开趣,情中训,趣中练应是语言文字训练的一大特点。

特点之三:语言文字训练是练中有训,训中有练。语文教学中满堂灌,不对!满堂问,不对!满堂练,也不对!因为语言文字的训练绝不是练习。但是如果这样说,满堂地灌、问、练,对不对?不难理解,将讲解式灌输、启发式诱问、指导性练习有机地应用于一堂语文课中是切实可行的,问题是要“有机”。而这里对“灌”、“问”的理解不就与“训”的意义相关吗?所以说,语文训练是练中有训,训中有练。指导与练习是相辅相承的。

一、语文课姓“语”。

叶圣陶对“语文”二字的解释是“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口语表达与书面语的表达重视起来。通过学习,积累语言,并且能运用和表达。但这种表达不应该是机械地重复,而应该有自身的情感。有人说情感是不能训练的,但我认为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可以通过训练形成的。比如朗读,如果没有长时间的训练,学生是不可能从会读达到表达情感的。这又印证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书读百变”就是训练的过程,而结果就是“其义自见”的感悟和理解。

二、语言文字训练和人文素质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

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也就是通过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基本功。

并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对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及民族精神进行薪火传承,在学习中激发求知欲和培养兴趣。

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领悟、意会、揣摩、体验乃至于顿悟、灵感等非逻辑的认知活动,并要注意形象的再现,意境的体验,韵味的品评,情绪的感染等思维和情感活动。但这些人文素养的培养,要通过一篇篇文学作品的熏陶,一次次语言文字的训练来实现并巩固。反过来,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的人必然对语文学科会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大量的阅读在潜移默化或者有意识的品读中进语言文字功底的提升和巩固。

三、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是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以写字为例,如果不训练,就不可能把字写得美观、漂亮,如果训练程度不够,还可能连字都不会写;再以作文为例,如果没有一定量的训练,就不能很好地表达,“熟能生巧”说的就是这个理。因此,该让学生读的就要读,该背的就要背,该练的就要练,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处理“训练”的方式与艺术。

四、语言文字训练一定要落实到位。

训练是否落实到位,直接关系到语言文字训练的成功与否。所以要真正做到落实到位,要注意以下几点:

1.精心的预设可以促成灵动的生成。一篇课文的语言文字训练有哪些内容?要达到怎样的要求?通过怎样的形式训练?教师怎样进行指导?这些都是需要课前精心预设的。现代课堂教学虽说是生成的教学,但对一堂好课来说,成功的因素不仅仅是生成,还有教学的提前设计。教师多一份艺术性的预设,学生就多一份生动的生成。因此我们要注意对训练进行精心的预设。

2.训练应该是有重点突出。

语文可需要达到的目标有很多,我们不能通过一堂课就把这些目标全部涉及。在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应该有步骤,分阶段,有重点的进行。我一直反对那种所谓的“堂堂清”的课堂,这种课堂是虚无缥缈的。课文各有特色,各有长处,只要在教学中将这些重点的东西给学生进行训练,我觉得就是成功的课堂。突出重点在能达成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否则都只是浮在表皮的训练,达不到效果。

3.积累也是一种训练。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积累在语言文字能力的形成中是多么重要啊。

记得苏教版教材的主编张庆老师曾经把积累比作“布云”,把表达比作“下雨”,我觉得这个比喻十分的恰当,没有大量的原料输入,哪里会有运用和输出呢?

综上所述,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并将其落到实处。在语言文字训练中,融入集思想性、情感性、意趣性,做到练中有思想,练中有情感,练中有意趣。使少年儿童在有着纯正的思想、高尚的情操和浓厚的志趣的基础上更深刻、更进一步地去理解、学习、运用祖国的语言。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那么如何利用教材、挖掘教材,在教学中找准读写训练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呢?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一个关键,八个策略,与大家分享。

一、一个关键

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入研究、挖掘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何谓兴奋点?即文本中的描写动情处、词句优美处、生动有趣处、思维创新处。这些兴奋处可以成为读写训练点。简而言之,即:情动笔动——品美写美——妙趣横生——别出“新”裁。

二、八个策略

我在实践中注意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训练点,在广泛的生活中进行有效的读写结合训练,形成了一些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课外的有效读写结合策略,现与大家共享。

(一)、策略1:读前先写,赏文作比。

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先把习作内容布置下去,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水平先试作。教师根据学生练笔完成情况,结合读写训练点,在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语言文字,在切身的对比中感受作者语言的表现力。这样做既合理地使用了教材,又联系了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够科学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一种任务驱动下的读写结合。如在学习《理想的翅膀》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预习作业:请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教材插图中的各式风筝。因为有了课前的写,学生们带着审视、对比、欣赏、迫切学习的心态深入语言文字,感悟更深刻。

(二)、策略2:课前读后感

读后感是读写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在平时教学中,运用得较保守。老师们总是把读后感变成课后感,老师进行全批详改。如此一来,对学生而言是个负担,他们不愿写;对老师批改而言也是—种负担。我们完全可以把写读后感更灵活地布置成课前预习作业,随意地让学生自由写感受和想法。老师用划览的方式阅读,重在留意文中的“思”。写课前读后感,对于学生而言是以写促读,以读促写,真正把预习落到实处;对于教师亦有摸清学情,以学定教的帮助。这种策略适用于易使学生产生不同观点的文章,教师可以从多元观点的交织中导入新课,也可以让生成的矛盾思想贯穿教学过程,顺学而导,最后达成对文字本真的认识。

如:在了解了学生对《美丽的小兴安岭》的初读感受后,以学生初读所感受到的小兴安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巨大的宝库”作为话题,深入文本展开讨论:你是从哪些描写感受到的?还有不同的理解吗等等。

再由句子深入重点词,联系前后内容进行对比,在步步深入的理解中有感情地读,最终感悟到文本的真正内涵。

(三)、策略3:课中仿写

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句式、立意、构思、结构或写法等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仿写有两个层次:

1、从仿起步——模仿阶段

学习了《松鼠》后,马上让学生练习用总分式写一段话,并学习按一定的观察顺序,描写小动物的外形

特点。学习了《大自然的语言》这首诗,马上让学生仿写两个小节,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发现。

2、从仿到创——创新阶段

如果说低年级的模仿是读写结合的基点的话,那么,中年级就应该把“创新”作为读写结合的支点。培养学生写作上的创造意识,是使读写结合从根本上得以实现和超越的一个转折点。

读写结合的创造,主要是指内容的创造,就是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形式的基础上选择新颖的、独具特色的内容写,鼓励学生在写作内容上的求异思维,从而力求在写作训练中反映出学生的个性色彩和创造精神,也指形式上的创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学创作形式,有推理故事、新闻写作、课本剧、童话、探险故事,给学生建构了一个广泛的想象、练笔空间。如学习了《田忌赛马》后,学生们设想了第二次赛马后,田忌与孙膑又见面的情景,续写了故事。

(四)、策略4:续写

课文中,有些句子后面留有空白,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填补,在后面续写,同时对学生的理解也是一个考察。有的文章结尾余意未尽,留有想象续写空间,如《炮手》,可续写德军被赶走后,士兵的生活(回到家乡后得到的待遇、如何重建家园等)。

(五)、策略5:改写

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可改写文体,如把《村居》改写成一篇记事的文章,将放学的孩童开心放风筝的场面描写出来。学习了《信》后,将2、3、4小节改写成书信的形式,换种格式,换种语气来写,进一步巩固了书信的格式,还可练习变换人称。另外可改情节,如《和式献璧》,可改写假设卞和不再那么执着会怎么样。改写往往要对教材进行假设变动,启发学生思维,使读写训练深刻化。

(六)、策略6:用心灵去观察

我们提倡写得真实,孩子们笔下的应该是“个性化的、自然的,是充满特点的真情和情趣,沉浸着美语和泪珠”的东西。真实的美从哪里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如何观察生活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学生从阅读课文中去学习、借鉴。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学习、掌握句式和文章结构,更应明白文章来源于生活体验。作文和生活是不分家的,没有平时的悉心观察、体验,就写不出有真情实感和鲜活的、有灵性的文章。否则,作文过程只会成为呆板的、模式化的拼装过程。

如:为孩子们设计了一次“呵护小生命诞生”的体验活动,每个孩子领养数只蚕宝宝,在多天的照料和期盼后,也许会目睹蚕宝宝吃食,活动,蜕皮长大、吐丝结茧、成蛾破破茧而出的动人时刻,感受生命的伟大;也许付出与希望会成为泡影,见证的是生命的消失......不管怎样,孩子们用眼睛、更是用心灵在关注、在观察。最后将自己的体验过程和感受写下来。从孩子们的作品里,你能感受到一种真实、一颗真心、一份真情......

从这里我们看到,阅读过程是—个还原生活情境的过程,仿写过程是个先体验生活情境,再表达的过程。只有写作形式和所写内容有效结合,才能真正实现阅读向写作的迁移内化。

(七)、策略7:课外读写天天练

读写结合应以自能为目标。因此,必须把课文教学引伸到课外,与相关的生活和课外阅读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用自己的课外阅读、生活经历来充实课文教学,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更加灵动而丰满。我们设计了“天天做”的家庭作业,内容固定为“阅读摘抄”和“每日感想”。让学生每天都能主动去阅读去积累,同时把每天生活中的点滴感受和点滴发现及时记下了,随时练笔,将写作变成一种习惯。

期末大家合作制成一本班级作品集——《阅读与习作》,那是学生的“作品”集、“读书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积累兴趣、写作兴趣。实践证明,这种亦读亦写的结合,能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

(八)、策略8:假期读写

寒暑假的作业,我们总要布置学生看几本书,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作。读写结合,提高了阅读、习作训练的有效性,也让师生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因此,我们主张以“读写结合”为突破口,以学生的课外阅读为主径,以课外实践为载体,拓展“读写结合”的形式,丰富“读写结合”的内容,创造性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

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何谓兴奋点?即文本中的描写动情处、词句优美处、生动有趣处、思维创新处。这些兴奋处可以成为读写训练点。简而言之,即:情动笔动——品美写美——妙趣横生——别出“新”裁。

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板块构建

第一板块: 景物描写

(一)教学内容:

3.《观潮》《火烧云》(自读课文)《雨》(网上文章)《庐山的云雾》《美丽的南沙群岛》(苏教版)

写景的古诗:《咏柳》《春日》《城东早春》《山亭夏日》,宋词两首

板块训练主题: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介绍一处景物,重点片段描写,学习课文中拟人、比喻的写法。

第二板块:事物的静和动

教学内容:

1.《燕子》4.《鸟的天堂》《荷花》《珍珠泉》(学习乐园)

板块训练主题:抓住动词体会事物的动态特点

展开想象表现事物静态特点

第三板块:观察和发现

教学内容:

5.《爬山虎的脚》6.《蜜蜂》7.《玩出了名堂》8.《找骆驼》

背诵《中庸》

3、4段,古诗4首。

板块训练主题:学习细致观察,具体描写的方法。观察动物或者植物,写观察日记。

第四板块:人物的语言

教学内容:

《花瓣飘香》(苏教版)《炮手》(北师版)《放飞蜻蜓》《菩萨兵》(苏教版)

板块训练主题:抓住人物语言及提示语,体会人物的想法及表达的情感。

第五板块:人物的神态动作

教学内容:10.《一面五星红旗》27.《跨越海峡的生命桥》11.《卖木雕的少年》28.《卡罗纳》12.《中国国际救援

队,真棒!》《搭石》

板块训练主题:继续学习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展现人物品质

经典背诵:《太阳是大家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等送别诗,宋词两首 推荐阅读《爱的教育》

第六板块:动物描写

教学内容:13.《猫》(老舍)《猫》(丰子恺散文集)14.《白鹅》16.《白公鹅》14.《松鼠》 推荐阅读 《促织》周而复的猫的片段 夏丏尊的猫

板块训练主题:观察一种小动物,在描写中重点写出外形、性格、活动。

经典背诵:《中庸》

1、2段,宋词两首

第六板块:说明文

《太阳》《飞向蓝天的恐龙》《恐龙》(苏教版)《月球之谜》《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推荐阅读:《鲸》、《黄河象》

板块训练主题: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学习说明方法

经典背诵:《中庸》5、6段

第八板块:景物描写

(二)《长城》、《颐和园》、《梅雨潭》(同步阅读)《九寨沟》、《秦兵马俑》。

推荐阅读:《春日游湖上》《襄邑道中》《初见嵩山》《宿甘露僧舍》

板块训练主题:按照移步换景的方法,游览一处景物。

经典背诵:宋词四首

第九板块:神话故事和寓言故事

《女娲补天》《普罗米修斯》《夸父追日》《女娲造人》(人教版)《扁鹊治病》《螳螂捕蝉》《黔驴技穷》《杯弓蛇影》

板块训练主题:概括主要内容 学习写批注

推荐阅读:中外神话故事

经典背诵:背诵《夸父追日》的古文,《中庸》

7、8段

第三篇:英语语言点自主训练

英语语言点自主训练“四步曲”

英语语言点训练是属于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般情况下,都是由老师来设计和组织训练的。但对于一个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是完全可以通过自主设计和训练来完成的。下面通过一段文章来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四步曲”来实现自我训练。这“四步曲”就是一划、二挖、三填、四读。

一划:在原文中就某些知识点划线。划线部分通常是动词时态、语态、语气、主谓一致、非谓语动词(to do/doing/done)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中的连词、定语从句中的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动词短语、介词、某些重点句型结构中的关键词(见下文划线部分)However,it was not until the eightteen and nineteenth centuries that the exploration of the botanical world began on a large scale.Europe had become interested in scientific discovery and the European middle classes took great interest in collecting new plants.This attraction to exotic

plants grew as European nations,like the Netherlands,Britain and Spain,moved into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like Asia and Australia.Brave young men took the great opportunity of going on botanical expeditions,often facing many dangers including disease,near-stavation,severe environments and conflicts with the local people.二挖:把划线部分挖空变成填空题

However,it_____ was not _until___the eightteen and nineteenth centuries that the exploration of the botanical world began on a large scale.Europe had

become_interested__(interest)in scientific discovery and the European middle classes _took___great interest in collecting new plants.This

attraction _to__exotic plants grew _as_European nations,like____ the Netherlands,Britain and Spain,_moved____(move)into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like____ Asia and Australia.Brave young men ___took__the great opportunity of going on botanical expeditions,oftenfacing_____(face)many dangers including disease,near-stavation,severe environments and conflicts with___ the local people.三填:在原文基础上还原填空

四读:在还原填空后,反复朗读原文,形成语感,直到脱口而出。

这种自主设计练习模式适用于高中各个年级,而且原材料就直接取自于教材,所以是一种实用而又有效的练习方式。如果能坚持用这种方法来训练的话,对完形填空特别有帮助。另外,对书面表达也有重要的迁移作用。

第四篇:探古诗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人之所以称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有高度发达的思维能力。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性的认识正日益加深。记得教育专家许汉先生曾经说过:教学思想的提高,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质量的评价,都必须抓住思维能力这个核心。由此可见,培养思维,发展智力是教学的核心。因此,思维的训练必须有始有终,时时刻刻贯穿在各科的教学过程之中。

幼儿园语言活动的目的在于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实验证明,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是辨证统一的。我们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密切结合语言训练特点进行思维的训练。但在这一点上,老师们往往使出浑身解数,或是设计精妙的导语,或是进行优美的范读,也或是竭尽语言表述之能事作详尽透彻的分析,却往往收效甚微,事倍而功半。那么如何在古诗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呢?下面我就来谈一谈自己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直观感知 培养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运用直观形象和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它具有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学前教育阶段,孩子的思维都带有很大的具体性,直观形象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如教学古诗《鹅》时,教师可先出示“鹅”的插图,让孩子说说鹅的样子,增加对鹅的感性认识,为理解诗意打下基础。在讲解诗句过程中又可采取图文对照的方法。为了帮助幼儿记住诗句,牢固记忆,教师可以让孩子依照插图或诗的内容进行绘画。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形象感知,孩子们就能深刻地牢记《鹅》中的诗句及诗中的意思,还发展了孩子的形象思维。

2、串解诗意 培养逻辑思维。古诗是古人写的,所使用的是古代文言,其中的一些文言词语的意思与用法和现代词语差别很大,只有弄懂这些词语的意思,孩子才能弄懂各诗句乃至整首诗的意思。例如《夜宿山寺》中的第一句“危楼高百尺”的“危”就不是指“危险”,而是指“高”;“百尺”也不是指真有一百尺。实际意思都是说明楼高,而第三句“不敢高声语”中的“语”是指说话。其中的“高”的意思与第一句的“高”又有区别,在这里是指“大声”的意思。至于第二句与第四句的词语较第一、三句浅显,老师略为点拨,孩子就会明白。诗中的重点词语弄懂后,就可让孩子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必须说明的是,幼儿园的孩子毕竟还小,理解诗句意思有一定的难度,只要孩子围绕主要意思说通顺、说明白大概意思就行了,不能强求千篇一律。在串解诗句的过程中所用到的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实际上就是对孩子进行了逻辑思维的训练。

3、诱发想象 培养想象思维。想象,也是一种形象化的富于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我们都知道,古诗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诗中有画,以逼真画面增强直观,感悟鲜明主题。古诗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不仅是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更是对社会生活的高度、集中概括。一般地讲,诗人总是选取生活中最有特征、最典型的事物,将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高度浓缩后,集中概括在这些事物之中,通过描写这典型事物的形象特征,表现更广泛的社会生活和更具普遍性的思想意义。因此在引导孩子理解诗意后,诱导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诗人所描绘的画面,能使孩子更好地理解诗中的内容和诗人的感情。而让孩子想象画面的方法是多样的,如让孩子用自己的话把画面直接描绘出来,请一个孩子描绘画面,其他孩子闭上眼睛根据描绘想象画面,配置适应诗中情景气氛的音乐,老师朗诵古诗,孩子想象画面;让孩子出来表演当时情景等等。

4、讨论质疑 培养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一种具有新颖性、创造性的思维。古诗教学中,这种思维的训练可在组织孩子讨论及质疑问难中得到落实。例如《舟夜书所见》这首诗,可设计这些问题让孩子讨论:(1)一盏渔灯闪现在河面上,诗人为什么要强调是没有月亮,漆黑一片的夜晚?有什么作用?(2)诗人为什么把那盏渔灯的光比作萤火虫的光?(3)“满河星”指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为什么有这种景象出现呢?围绕以上问题,孩子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展开激烈的讨论,在讨论中发展思维。另外,大胆质疑问难是孩子主动、自觉参与学习的体现,同时也是训练孩子求异思维的好途径。长期鼓励孩子大胆质疑,解决疑难,必然能使他们更能积极主动地获得更多的知识。

综上所述,以此类推,随着现代社会对用人质量的不断提高,思维训练较之传统教学的优越性日益明显。作为现代语言教学的一个新课题,思维训练的运用及作用还有待在实践中潜心研究,不断探索,为语言教学改革发挥其真正不容忽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语言教学这块阵地上显示其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加深对思维训练的重要性的认识,注意结合教材,孩子实际,在调动孩子积极性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各种类型的思维训练,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必定能得到发展,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就可得到落实。

第五篇:古诗教学中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不仅历史悠久,作者众多,而且作品丰富,题材广泛,技巧高超,在世界文学史上堪称一绝。古诗以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韵律优美而著称,是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一座宝库。古诗自然成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那么,作为蕴涵着丰富中华文化传统的古诗在教学中该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呢?下面浅谈四点:

一、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团结和经久不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应做好以下几点:

1、热爱祖国的教育。“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王昌龄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都抒写出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后做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自己的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2、热爱家乡的教育。古人言:“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足见对家乡的热爱。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恋恋不舍。教学时,我们可抓住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

3、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包括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毛泽东说过:“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可见人民群众在历史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他们身上闪烁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芒。热爱劳动人民是学生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唐代李绅在《锄禾》一诗中写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教学时,我们应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热爱劳动人民,热爱他们的劳动成果,做一个爱人民的好孩子。

二、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谊教育。

1、亲情教育。亲情是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亲情教育是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一个重点。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极。孟郊的《游子吟》歌颂了伟大的母爱。魏朝曹植的《七步诗》则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之间不可互相迫害,应和睦相处。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感受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努力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品质,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亲情关系,使学生有一个和谐的亲情网。

2、友情教育。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学生来说,与朋友的交往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朋友的学生,不仅会孤陋寡闻,而且心理是不健康的。因而友情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古人一向重视朋友的间交情,如李白的《赠汪伦》,表现了诗人和汪伦之间纯朴而深厚的感情。高适的《别董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别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都是为朋友而作,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要珍惜朋友之间的感情。

三、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观的教育。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课题。在注意环境保护的同时,我们可结合古诗教学,着重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1、热爱水资源的教育。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十分必要。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幅壮丽的瀑布图,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赞叹之余,我们不禁要反思:假如没有了水,还会有瀑布吗?大自然的许多与水相连的神奇景观还会存在吗?

2、热爱鸟类等动物的教育。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动物的生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在古诗中,涉及写鸟的比比皆是。如孟浩然在《春晓》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处处鸟语,使春天显得有了气息。杜甫在《绝句》中也写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的鸣唱和白鹭的飞翔,充满了一派生机,从侧面反映出自然环境的美好。此外,骆宾王的《咏鹅》,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等诗都是环境教育的良好素材。如果恣意破坏鸟类等动物的生存环境,那么绝不会有“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诗)的动人美景。

3、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的教育。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中写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出墙来的一枝红杏赞美了满园春色。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荷花的美来衬托西湖的美。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仅描写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小草的深切赞美。贺知章在《咏柳》中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两句将柳树、柳条描写得非常美,既写出动人的形态,又写了碧绿逗人的色彩。杜牧的《山行》、《江南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等诗均有相关的描写。这些用来教育学生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具体直观,具有很强的教育性。

4、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赞美了西湖美丽宜人的风景。李白的《望天门山》写出了天门山的巍峨险峻;刘禹锡的《望洞庭》写出了秋夜月色下的洞庭美景;张继的《枫桥夜泊》则描绘了枫桥一带的夜景„„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强调了以自然为友,以山水为师。是向学生介绍祖国壮丽山河的生动、凝练的语言。它们不仅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

四、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学生成才的基础。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注意挖掘内容,进行全面的教育。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体现了诗人积极进取,不断开拓的精神。明代诗人于谦《石灰吟》则表现了作者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甘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高尚精神。王安石《梅花》一诗中的“凌寒独自开”歌颂了梅花不屈不挠的精神。诗中的梅花,其实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元代画家王冕在《墨梅》中也写道:“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不仅写出了墨梅的高雅气质,而且反映了他的人品和贞操。在教学这些优美的诗句中,融入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其效果自然好于枯燥无味的说教。

诗歌教学自身不仅是审美性的,还兼有伦理、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正如《论语•阳货》中所提到的:“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诗的思想感情,使之受到感染,进而对学生进行中华文化传统教育,让古诗这一颗璀璨的历史明珠放射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芒。

下载寻找古诗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寻找古诗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语言训练((推荐)

    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语言训练 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徐国英 《语文课程标准》科学地阐明了培养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小学语文的特殊任务,是其他任何学科也代替......

    找准语言训练点-----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汇编)

    找准语言训练点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双潭小学 张敏 2017年10月进行了为期15天的重庆市小学语文特岗教师跟岗研修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收获颇多,学习了诸多理论知识;聆听了著名专家的......

    找准语言训练点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找准语言训练点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黄陂前川五小陈秋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一个重......

    阅读教学中的习作训练点大全

    小学课文阅读教学中的习作训练点 说话写话练习: 人教版二年级上: 3《植物妈妈有办法》说话:我还知道别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6《我选我》说话: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 》 中明确指出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 ,“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 【摘 要】语文,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新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训练。”小学低年级是学生语言发展的......

    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语言训练[推荐五篇]

    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语言训练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言训练;综合学习能力【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8―0094―01 当学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