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清三中11-12学年高二语文必修四教学案:4.14 秋声赋(苏教版必修4)

时间:2019-05-13 06:34: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东省临清三中11-12学年高二语文必修四教学案:4.14 秋声赋(苏教版必修4)》,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东省临清三中11-12学年高二语文必修四教学案:4.14 秋声赋(苏教版必修4)》。

第一篇:山东省临清三中11-12学年高二语文必修四教学案:4.14 秋声赋(苏教版必修4)

学校:临清二中 学科:语文 编写人:孙东云 审核人:赵贵友 《秋声赋》教案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秋天声音的赋文。赋是讲究句式整齐、对仗排比而又押韵的文体。唐宋古文家们改造,行文中增加了散文的成分,使它更自由灵活一些。欧阳修的这篇赋,是这种创新的成功之作。全文紧扣“秋声”之“声”,多角度描写秋的悲切肃杀,可谓淋漓尽致。文章用第一人称的笔法来写。一开始作者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从静到动,令人悚惊的秋夜奇声,营造了一种悲凉气氛。作者用风声,波涛,金铁,行军四个比喻,从多方面和不同角度,由小到大,由远及近地形象地描绘了秋声状态接着作者引出与童子对话,从浮想联翩,又回到现实,增强了艺术真实感作者接着寻根溯源,探究秋声所以形成的缘由?接着,社会和自然两个方面,对秋声进行了剖析和议论作者仍然抓住秋声的主题,通过无情的草木与万物中最有感情最有灵性的人的对比,抒发议论。绝大部分学生还是不感兴趣,学习只停留在重点实词虚词的积累上,背诵成为文言文学习的一大难题,至于感悟鉴赏方面,更为薄弱。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古今异义及词类活用,掌握文言句式。

本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请大家进行分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

讨论后明确,这篇散文,先写秋声,再写“秋之为状”,再论“何恨乎秋声”,概括而言,即摹秋声、绘秋状、论秋害三个部分。第二段写秋之为状,为什么会有如此之状貌?因为秋意味着刑、阴、兵、伤、杀„„。因而,2、3两段可以合为一部分。最后一行写童子沉睡,虫声唧唧,是文章的尾声,也可列为一段。明确:文章第一段“初淅沥以萧飒”至“但闻人马之行声”。②、这几句话向来为人称道,把一个无形的秋声写的惟妙惟肖。大家快速朗读,前后位组成一个小组比赛背诵。(形成一个互相竞争的局面,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③、思考一下,这几个句子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对于表现秋声有什么好处呢? 明确:运用比喻手法,声色渲染,为我们营造了一幅令人“悚然”,令人感到“异哉”的动人心魄的秋声图(可以让学生按照原文翻译来描绘一下这幅画面:这秋声刚开始像淅沥萧飒的细雨,忽然变得像澎湃的波涛,让人想象到大雨急至的场面。又把它比喻成衔枚疾走的赴敌之兵,让人想象到行军队伍那种虽无号令却又急骤前行的场面,似乎能听到行军脚步的“唰唰”声。)2 文本第二段 ①、第二段有没有写到“秋声”呢?快速阅读,并回答描写秋声的语句 明确: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②、这段文字在具体写到这句有关秋声的特点以前,先写了什么?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明确:先写“秋之状”; 色,容,气,意四个方面。③、大家再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没有直接写秋之声,而运用这么多的笔墨来写秋之状呢,是不是离题了?(学生读课文,分组讨论并回答)明确:不是离题。理由如下: A.为写秋声做一个铺垫,使写秋声的笔触不至于太突兀。B.是烘托,使“秋之声”更为形象而有声势,是通过写秋天的悲凉,来表现秋声的悲,是烘托的写法。古人云:“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④、下面的一小段文字,似乎是对秋之状的再次引申写到春夏之交的草木之色,然后有些秋风过后的草木萧条之色,这里前后草色之变,又是运用的什么手法呢? 明确:对比。用前后色差之大来显示秋风的萧杀之力度。⑤、文章写至此,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秋天的凄凄切切和秋之萧条。但是作者还嫌不够。大家来看,接下来作者又从哪几方面来写秋的?这里讲到“五行”“时令”“乐音”,看起来非常杂乱,但是最终呢却都能归结到秋声上面,这种看似漫无目的,类似于意识流的写法,我们称之为什么修辞手法呢? 明确:“夫秋”至“物过剩而当杀”。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分别从几个方面来阐述秋萧条、伤夷的本质属性――“常以肃杀而为心”“物过剩而当杀”。小结:这样,作者就运用了正面比喻手法,铺垫烘托手法,联想想象以及对比的手法,从秋之声、秋之状、秋之性几个方面来描绘了秋的肃杀。而“秋之声”始终是描写的核心。探究二:文章主题思想(第三段)宋人写文章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特点那就是:由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得到感悟、得出哲理。那么欧阳修会不会只是为写秋声而写秋声呢?他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人生感悟呢?(分小组自行翻译讨论,最后老师总结)明确: A、人生的忧虑烦恼、劳顿困乏会耗损人的经历。B、力所不及、智所不能的事会使人快速老去。C、人应该知足常乐,不要与人争荣。这一段,作者联系人生,抒情言志,由秋声及草木,由草木及人生,其伤感悲秋之情溢于言表。

三、小结:文章到此才在童子的瞌睡状态下结束,作者以对话开始,又以对话结尾,中间作者极力描写渲染了秋风的萧瑟,万物的凋零,并且联系人生,发出了世事艰难、人生易老的沉重感慨。无形的秋声,在作者的笔下却形态可掬。

四、课后作业:

1、完成导学案中“巩固与提高”部分

2、学习作者欧阳修的写作手法,写一篇描写夏日之景的文章。学校:临清二中 学科:语文 编写人:孙东云 审核人:赵贵友 《秋声赋》导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知人论世,回忆有关欧阳修的内容,了解本文写作背景。学习文章用各种手法,将无形的秋声写的具体可感的写作特点 预习内容

1、走进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四岁丧父,家境贫困,读书刻苦,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后以右正言(谏官)充任知制诰(主管给皇帝起草诏令)。由于上疏为先后被排挤出朝的杜衍、范仲淹、韩琦、富弼等名臣分辩,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又知扬州、颍州,再回朝廷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晚年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副宰相 等高官,死后追赠太子太师、谥文忠。欧阳修继承唐代韩愈“文以载道”的精神,发扬唐代古文运动传统,被公认为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散文、诗词、史传等方面都有较高成就,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尤以散文对后世影响最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秋声赋》作于嘉

第二篇:山东省临清一中高中政治 3.1时代精神的精华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教学设计】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一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

上的精华》

一、教材分析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3章第1框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哲学是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理解哲学与时代的关系。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哲学理论观察、分析、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时代感。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让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现实、关注生活,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

本框题的内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教师指导学生借助历史知识进行理解。

五、教学方法

1.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课前预习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全班分为四组,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 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是对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它来源于社会实践、反映人们的实践,也必然对社会实践活动产生重大影响。下面我们就探究哲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6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分组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与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现状是分不开的,是当时的用心

爱心

专心 政治、经济现状的反映和体现。(多媒体展示知识要点)

1、哲学与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

(1)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2)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3)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4)任何哲学都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产生重大影响。

2、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6页内容,并思考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分组讨论问题,代表发言。

教师点评:面对着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诸多内容,哲学家可以反映这一方面,也可以反映那一方面,可能正确或比较正确地进行反映,也可能不那么正确乃至错误和歪曲地进行反映。因而,哲学家可能是真理的发现者,也可能是谬误的制造者。

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就是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能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理解哲学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所处的时代。这时进一步提出问题:哲学离不开时代,时代能不能没有哲学? 探究二:社会变革的先导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7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教师点评:一定时期的哲学思想总为一定时代的社会变革提供思想指导。(多媒体展示知识要点)

1、批判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文艺复兴运动打击了封建教会的神学统治和精神独裁,使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实现了由面向神到面向人和自然的转化。它培养了人们面向现世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唤起了人们积极进取的创造意识和科学实验精神,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2、预见未来,指明方向,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7页“相关链接”内容,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学生活动:自主阅读,积极思考讨论。教师点评:略。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怎样产生的呢?它对于时

用心

爱心

专心 代的发展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一、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1、哲学与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

(1)、(2)、(3)、(4)

2、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二、社会变革的先导

1、批判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预见未来,指明方向,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的知识是学习第二框的基础,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教学重点内容。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合作探究10分钟,教师归纳讲解10分钟,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其余环节10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

【导学案】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三课第一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二、预习内容

1、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________和_________在精神上的反映。

②.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__________。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_______,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2、社会变革的先导

③.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___________,更新人的________,解放人的_______。

④.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________,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___________。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识记哲学是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理解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学习重难点: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二、学习过程

探究一: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局面? 思想文化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政治变革之间是什么关系?

探究二: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起了什么作用? 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谈谈18实际法国战斗的唯物主义和 无神论思想对 法国大革命产生的影响。

三、反思总结

用心

爱心

专心

四、当堂检测

战国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异常复杂,不同阶级和阶层在是否建立新的封建制度、如何建立封建制度等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论争,形成了儒、墨、道、法诸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局面。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充分说明()

①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②哲学的内容是客观的

③哲学的内容虽是虚幻的东西,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④哲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这是因为它()

①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②正确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③正确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 ④正确概括了时代的认识成果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恩格斯把思维着的精神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据此回答3~4题: 3.哲学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A 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B 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反封建反神权

C 为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武器 D 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4.能够充分体现哲学思想上述作用的典型事件有()

①百家争鸣催生了新的封建制度

②文艺复兴运动开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③启蒙运动迎来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5.对社会生活中所说的“真正的哲学”,我们应该如何看待()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②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③真正的哲学将会取代具体科学

④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脉搏的一次跳动,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一段最强的音符。哲学作为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观念形态的重要内容()A 源于哲学家的主观想象

B 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C 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 D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用心

爱心

专心 7.恩格斯指出:“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这说明()A 哲学推动时代步伐,决定历史进程 B 任何哲学都对社会变革起积极作用

C 反映本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巨大作用 D 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8.被推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经哀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 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指导社会变革 B 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C 启蒙运动使欧洲文化发展达到了顶峰,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D 哲学为社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课后练习与提高

1.真正的哲学是指()

A.将一切具体科学包括在内的哲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正确反映时代本质要求的哲学 D.德国古典哲学

2.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界要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急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研究。这告诉我们()A.哲学要为现实问题提供解决的方法

B.哲学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C、哲学要成为时代的精华,必须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D.从现实出发进行哲学研究,就能使哲学成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3.哲学推动时代的步伐和进程,意味着()①哲学是时代变革的先导因素 ②哲学是历史发展的精神动力 ③哲学是社会实践的根本目的 ④哲学是进步阶级的思想武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恩格斯说:“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B.哲学的产生与当时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

C.哲学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D.任何哲学都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5.哲学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就是说()A.哲学是经济政治的体现 B.哲学是政治斗争的核心 C.哲学是经济工作的重点 D.哲学是思想文化的灵魂 6.哲学和时代的关系是()A.哲学超越时代

B.哲学不受时代的制约 C.时代依赖于哲学

D.任何哲学只不过是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

7.下列对“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认识不正确的是()

A.哲学具有时代性

B.哲学都是自己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

用心

爱心

专心 C.任何哲学都是精神上的精华 D.哲学属于精神的范畴

8.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要求,这种任务和要求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就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以及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观点和理论。哲学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来概括自己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凝聚自己时代最精致、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从而成为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上述事实说明()

A.一定形态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政治 B.一定形态的文化决定一定形态的经济政治

C.哲学既属于思想文化范畴又属于经济和社会范畴 D.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9.马克思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践中产生的,也是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服务的。这充分体现了()①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②一定形态的文化对一定形态的经济政治有反作用 ③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④哲学理论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因而,哲学家都是真理的发现者。这一观点 A.正确地反映了哲学和哲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B.错误地认为哲学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C.对哲学的认识是正确的,对哲学家的认识具有片面性

D.肯定了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的作用,否认了哲学在改造世界中的作用 11.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群星璀璨的思想繁荣局面。这说明()A.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B.哲学推动社会变革

C.战争越多,文化越繁荣 D.政治决定文化

12.“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这表明()A.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 B.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C.哲学革命与政治变革始终联系在一起 D.欧洲哲学史就是一部社会变革史

13.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是中国转折时期的三大伟人。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中国社会逐步走向光明。这表明()A.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B.哲学推动社会变革 C.英雄创造历史 D.历史创造英雄 14.中国的百家争鸣、西方的文艺复兴,共同说明了()①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的精华 ②哲学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用心

爱心

专心 ③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④先有哲学变革后有社会发展 A.①②⑧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下列材料中能充分体现哲学上述作用的典型事件是()①百家争鸣催生了新的封建制度

②文艺复兴运动开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③启蒙运动迎来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材料一: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材料二:14—15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反封建反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孕育了一大批思想先锋和文化巨匠,促进了欧洲文化的空前繁荣,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1)谈谈你对哲学与时代关系的理解。

(2)结合材料说明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参考答案

【当堂检测】

1.A 2.D 3.A 4.D 5.B 6.B 7.C 8.A 【课后练习与提高】

1.C 2.C 3.C 4.B 5.A 6.D 7.C 8.D 9.A 10.C 11.A 12.B 13.B 14.A 15.D 16.答:(1)①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②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作用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变革。(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①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对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③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变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三篇:历史必修2课时教学案

历史必修2课时教学案 编号:5 编制者:王秀娟 使用时间:09年2月

日 班级:

姓名: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 课程标准: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知识重点: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成就  旧课复习:

 新课学习――先预习,再学习,后巩固

一、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学习要求:列举中国古代金属冶炼技术的主要成就)

1、青铜冶炼:(1)青铜时代:(2)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特点:

2、冶铁业和炼钢业:(1)主要成就:(2)钢铁应用的影响

(3)冶炼燃料的变化(按时间顺序列举)

二、纺织业的发展

1、丝织业:(1)按时间顺序列举中国古代丝织业的主要成就。

(2)汉代的中外贸易之路被称为“丝绸之路”说明了什么?

2、棉纺织业:

(1)棉纺织业何时在中国内地兴起?黄道婆为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作出了什么贡献?

(2)棉纺织业的出现和发展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有什么影响?

三、陶瓷制造业地(根据了解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1、制陶业:了解中国古代制陶业的主要成就

2、制瓷业:按时间顺序列举中国古代陶瓷业的主要成就,概括每个阶段的特点(1)东汉南朝时期:

(2)唐代:

(3)宋代:

(4)元以后:

四、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

1、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有哪些方式?

2、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有何特点?其长期存在对我车古代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3、中国古代私营手工业是怎样产生的?在发展过程中其经营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4、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经历了一个由官营手工业为主到私营手工业为主的变化过程。你认为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 巩固练习

1、我国古代用煤冶铁的时代出现在()

A 春秋

B 战国

C 西汉

D 唐朝

2、我国古代从何时起获得“丝国”的称号()A 西周 B 春秋

C 战国

D 汉代

3、元代黄道婆革新的技术是()

A 丝织技术

B 麻织技术

C 毛织技术

D 棉纺织技术

4、古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的手工业生产部门始于()A 战国

B 汉代

C 南北朝

D 唐朝

5、士农工商并称为国家的“四民”始于()

A 西周B 春秋战国

C 秦汉

D 南北朝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礼记

曲礼》 材料二

(官府工匠)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

——《管子 小匡》 材料三

(豪强)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盐,一家聚众或千余人。

——《汉书 盐铁论 复古》 请回答:上述三则材料各反映了什么问题?

 反思总结

附答案:选择:CDDDD 材料题: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官营手工业内部分工细致;材料二反映了战国时期齐国官营手工业具有技术人才的优势,且工匠们在一起相互促进提高;材料三反映了汉代一度出现私营手工业发展的局面。

历史必修2课时教学案 编号:6 编制者:刘金花

使用时间:09年2月 日 班级:

姓名:

第5 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 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 重点:商业发展的特点  难点:重农抑商  旧课复习:

 新课学习――先预习,再学习,后巩固

一、商业的发展:

1、思考:与商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不同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1)商朝时期:(2)周朝:

(3)春秋战国时期:

(4)隋唐时期:

这一时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5)宋代:(6)元代:

(7)明清时期商业的新特点有哪些?

二、城市的繁荣

1、商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如何?

2、自周秦迄唐代城市的特点有哪些?

3、与唐代长安城相比,宋代城市有哪些特点?

4、唐宋时期沿海港口城市的发展情况如何?

5、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

三、“重农抑商”

1、王朝政策与商业的重要性

2、重农抑商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3、不同时期商业政策的变化: 商周时期: 战国: 汉朝:

中唐以来:

明清时期:

4、如何评价重农抑商政策:

 巩固练习:

1、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是在()

A 西周B 春秋战国

C 西汉

D 唐朝

2、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包括()①商业市镇兴起 ②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 ③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④ 烟草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成为商品化的组成部分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下列关于城市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周到唐代的市与居民区分开

B 县城以下禁止设置市的规定在唐朝被打破 C 宋朝的市取消了时间的限制 D 明清出现了大批工商业市镇

4、自战国至明清,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然而,某一朝代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这一朝代是()

A 隋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5、下列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限制了商业的发展 ②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的劳动力 ③避免了逃避生产劳动的现象 ④后期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A 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故诸侯挠其弱,乘其衰,„„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商君书•农战》

材料二

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 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根据材料,结合商鞅、晁错所处的时代背景,从目的和结果两方面评述两人的重农主张。

 反思总结

附答案:选择:BABBB 材料题:(1)商鞅处于战国兼并战争时代,认为只有发展农业,国家才能强大;百姓从事农业,则易于治理驱使。这是赢得兼并战争的保证。这种主张的实行,为日后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2)晁错处于西汉初年经济凋敝时期,主张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满足人民基本生活,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统治秩序,恢复社会经济。这种主张的实行,为“文景之治”的出现奠

历史必修2课时教学案 编号:7 编制者:葛美玉 使用时间:09年3月 日 班级:

姓名:

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 课程标准: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知识重点:重农抑商、海禁、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 旧课复习:

 新课学习――先预习,再学习,后巩固

一、近代前夜的发展

(一)传统经济: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简单了解)

1、农业的发展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明清国力强盛

(二)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

1、产生的时间和地点:

2、原因:

3、含义:(从中概括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三个要素)

4、萌芽的典型表现:

5、阻碍萌芽发展的因素(1)

(2)

(3)

(4)

二、近代前夜的危机

1、危机的原因(结合教材和课后阅读与思考)

2、危机的表现:

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明清农业发展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A 水稻的种植南北比较普遍

B 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引进)C 粮食产量减少,经济作物增多 D 耕地面积日益缩小

2、明清时期商业和手工业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

A 造成货币制度的变化

B 促进了对外贸易的繁荣

C 促进了城镇集市的发展

D 促成了雇佣劳动关系的产生

3、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

A 出现了不少工商业繁荣的城市

B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 制瓷业中出项很细的技术分工

D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4、体现江西景德镇制瓷业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史实是()

A 官办手工工场

B 民间小手工作坊

C 分散的雇工集中起来的民营劳动组合 D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5、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①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 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 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④ 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 反思总结

答案:BDDCD

第四篇:【2012暑期自学】2012高二语文:秋声赋教案1(苏教版必修五)

《秋声赋》教案

一导入课文一年四季中春天是美的春光灿烂艳丽动人夏天也是美的热情奔放令人回味无穷那么秋天呢更是令人难忘的在中国的诗句中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有哪些诗句是描写秋的比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座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再比如马致远的《秋思》当然还远不止这些大家一起看屏幕这些都是描写秋的佳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同样是描写秋天的却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讨论一下不同在什么地方

左边的诗句描写的秋天的哪些景象枫叶排云直上蓝天的鹤这些景物充满了生计和活力右边的诗句描写的秋天景物凋零一片萧条的景象同样是写秋天的却体现出了不同的美那么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又是怎样来写秋天的呢

二自由朗读课文

下面我们先从头至尾把文章朗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同时思考一下文章哪些自然段是直接描写秋天的

三研读课文1-2小节

先一起回答哪些自然段是直接描写秋天的 1-2 第一自然段是描写的什么秋声 先一起把这一段齐读一遍

找找看在这一段中哪些词是描写秋天的 谁给我解释一下如赴敌之兵 这些词写出了秋声的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再把这些句子读一读看看作者是用哪些方法来写出秋声的这些特点的

比喻 本体是秋声喻体是

如果说第一段是写的秋之声那么第二段写的又是什么呢讨论一下如何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这一段从表达方法上看又可分为两部分哪两部分 从秋之为状---余烈是描写后面是议论

从字面上看第一部分是写秋之状怎样来写秋之状的呢色 容 气 意

这四个字里面又体现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秋之意是什么神韵 由形到神的过程

读到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在写秋之状接下去作者写道故其为声 我们先来翻译一下

可见作者写秋状其实是为了写秋声的由来写出了秋声什么样的特点悲

下面把摧败 翻译一下 注意气应该怎么理解----肃杀 古代杀人犯处斩大都放在秋季称之为秋后处斩如果说第二段前半部分是在写秋之状那么后半部分就是在议秋之心突出秋心的肃杀

再一起把第二段朗读一遍

小结第一段写秋之声突出其悲的特点第二段写秋之声交代悲切的原因后半部分议秋之心突出肃杀之气 那么第三段写的又是什么呢 朗读下面听我把这一段翻译一遍

先看

写的是什么--议人生 发表了作

样的人生感叹

感叹为追逐一时的功名而落得心力交瘁华发早生联系一下欧阳修的生平

从百忧--------星星再齐读一遍 板书

角 度 特 征 主观感受 秋 声 淅沥萧飒 如风雨骤

奔腾砰湃 如波涛夜惊 鏦鏦铮铮 如军队夜行 凄切悲凉 秋 状 惨淡 清明 栗冽 萧条 丰草色变 佳树叶脱 肃杀寂寥

对于自然之秋的这种肃杀之气古人也有种种说法如《礼记》天地严凝之气始于西南而盛于西北此天地之尊严气也此天地之义气也 称秋气为义气《礼记》云孟秋之月征不义戮有罪严断刑天地始肃可见在古人心目中早已把秋与杀戮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所以在接下来的内容中作者又列举了哪些跟秋有关的例子

秋 义 刑官 兵象 阴阳五行

五声六律 肃杀寂寥 六 研读课文第三小节 面对充满肃杀之气的自然之秋作者又会产生怎样的人生感悟呢下面我们一起来齐读文章第三小节

对于这篇文章的主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这是一篇典型的悲秋之作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所说的这是一篇以悲秋为主题的赋体散文抒发了作者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的郁闷心情另一种认为同以往的许多悲秋之作相比本文既无失意的惆怅又无身世的感伤体现了作者豁达超然的情怀

你认为哪一种观点能够成立也可以结合我们以前学过的欧阳修的作品来谈一谈讨论三分钟然后告诉我你的观点和理由

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谈得都非常好那么大家想不想听听我的看法呢

我从这篇文章中读到的是欧阳修的一种超然情怀但这种超然不同于那种从容地面对现实襟怀旷达的人生态度而是历尽沧桑之后的一种透悟一种淡泊的心境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欧阳修的生平

投影欧阳修为人刚正敢于直言但他的一生历尽艰辛宦海升沉20多年29岁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主张被贬夷陵39岁再度因参与庆历新政被贬滁州48岁那一年又被宦官诬陷几乎出知同州他本来体弱多病40岁就白发萧疏了虽然自至和元年开始结束贬谪外放的生活重新获得朝廷重用官职也一路升迁但长年的政治斗争使他感到心力交瘁所以在这篇53岁时写成的《秋声赋》流露出了这种希望与世无争修身养性的思想

《秋声赋》作于嘉佑四年 1059 欧阳修时年53岁是他继《醉翁亭记》后的又一名篇它骈散结合铺陈渲染词采讲究是宋代文赋的典范

文章第一段写作者夜读时听到秋声从而展开了对秋声的描绘文章开头作者简捷直人地描画了一幅生动的图景欧阳修晚上正在读书被一种奇特的声音所搅动这简捷的开头实际上并不简单灯下夜读是一幅静态的图画也可以说作者正处于一处凝神的状态中声音的出现是以动破静引起了作者的注意不禁去倾听它同时也就惹动了文思这样由伏到起在动静的对比中文势便蓄成了有了这种文势下面的文章便仿佛是泉水涌出自然流泻接下来是作者对秋声一连串的比喻把难以捉摸的东西变得具体可感作者通过由初到忽再到触于物写出了由远而近由小到大凭虚而来的撞击物体的秋声夜至的动态过程突出了秋声变化的急剧和来势的猛烈这也就回答了作者闻声惊惧和感叹的原因

第二段是对秋声的描绘和对秋气的议论首先作者概括了平日观察所得运用骈偶句式和铺张渲染的赋的传统手法抓住烟云天日寒气山川等景物分别就秋的色容气意描绘出了秋状的四幅具有不同特征的鲜明图画而对秋状的描绘正是为了烘托秋声的凄凄切切呼号愤发然后是对秋气的议论丰草四句作者把草木在夏天和秋季作对比通过对比指出草木之所以摧败零落是秋气施加强大威力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议论又进一步展开夫秋刑官也到这一段结束作者吸收前人种种说法又运用骈偶句把秋与官制阴阳五行音律等配属起来甚至用伤解释商用戮解释夷极力铺张突出秋对万物的强大摧残力量说明万物盛衰的自然之理这是宇宙生成的哲学思考写出了秋声中永恒的悲伤为下文进入本文主题起了铺垫作用

第三段是全文的题旨所在作者由感慨自然而叹人生百感交集黯然神伤这一段作者在极力渲染秋气对自然界植物摧残的基础上着力指出对于人来说人事忧劳的伤害比秋气对植物的摧残更为严重

第四段是全篇的结束作者从这些沉思冥想中清醒过来重新面对静夜只有秋虫和呜衬托着作者悲凉的心境结尾处秋虫的和鸣更衬出作者的感慨与孤独戛然而止的结尾给文章增添了不少的感染力在秋虫唧唧中读者似乎也要同声一叹j 欧阳修在宋仁宗嘉佑占四年 1059 春天辞去开封府尹的职务专心著述这时的欧阳修在政治上早已经历了多次贬官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

人生短暂大化无情感伤于怀正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在《秋声赋》中作者以无形的秋声作为描写和议论的对象采用赋的形式抒写秋感极尽渲染铺陈之能事实际上融人了作者对宦海沉浮人生苦短深沉的感慨 《秋声赋》写秋以立意新颖著称从题材上讲悲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永恒题材但欧阳修选择了新的角度人手虽然承袭了写秋天肃杀萧条的传统但却烘托出人事忧劳更甚于秋的肃杀这一主题这就使文章在立意上有所创新

更应该提到的应是《秋声赋》在文体上的贡献注重骈偶铺排以及声律的赋到了宋代以后由于内容的空乏和形式上的矫揉造作已经走向没落欧阳修深明其中之弊当他的散文革新取得了成功之后回过头来又为赋体打开了一条新的出路即赋的散文化使赋的形式活泼起来既部分保留了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骈词俪句及设为问答的形式特征又呈现出活泼流动的散体倾向且增加了赋体的抒情意味这些特点也使《秋声赋》在散文发展史上占有了一席很重要的地位

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

第五篇:物理:5.1 《曲线运动》教学案(必修2).

§5.1 曲线运动

【教学目标】

1、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2、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重点难点】

1、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的判定.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3、理解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4、会根据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分析具体问题。【课前预习】

1、叫做曲线运动。

2、曲线运动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 方向。

3、曲线运动一定是 速运动。

【问题探究】 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1)在砂轮上磨刀具时,刀具与砂轮接触处有火星沿砂轮的切线方向飞出;

(2)撑开的带有水的伞绕着伞柄旋转,伞面上的水滴沿伞边各点所划圆周的切线方向飞出。提出问题: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该怎样确定物体的速度方向呢? 【典型例题】

例题

1、曲线滑梯如图所示,试标出人从滑梯上滑下时在A、B、C、D各点的速度方向.【跟踪训练】

1、关于质点做曲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大小一定在时刻变化 B、速度的方向一定在时刻变化 C、它一定在做变速运动 D、它可能是速率不变的运动

【问题探究】 做曲线运动速度的条件

给你一磁铁,如何使小钢球①加速仍做直线运动,②减速仍做直线运动,③做曲线运动? 步骤:(1)

(2)

(3)结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例题

2、如图所示,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沿曲线从A运动到B,这时突然使它所受的力 反向而大小不变(即由F变为—F),在此力作用下,物体以后的运动情况将()A.物体可能沿Ba曲线运动 B.物体可能沿Bb曲线运动 C.物体可能沿Bc曲线运动 D.物体可能沿原曲线由B返回A

【跟踪训练】

2、如图所示是标枪运动路线的示意图,请回答下面问题 ①画出它在各点的速度方向.②画出标枪在各点的受力方向(不计空气阻力).③说明标枪的运动轨迹为什么是曲线.④从作出的图中可看出,力的方向总是指向轨迹弯曲的内侧,这是否可作为一条规律.【巩固练习】

1、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合外力是变力;

B、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C、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与加速度方向不在一直线上; D、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突然受到一个与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恒力作用时,物体运动为

()A.继续做直线运动

B.一定做曲线运动

C.可能做直线运动,也可能做曲线运动 D.运动的形式不能确定

3、竖直下落的雨滴,突然遇到水平方向的一阵风,则关于雨滴运动的轨迹正确的是:()

4、下面情况下物体做曲线运动时轨迹与所受的

合外力F的情况如图,我们将力F分解得与V共

线的力F1、与V垂直的力F2,讨论其中F1、F2的作用。(1)与速度同向的力F1只改变速度的______;

(2)与速度垂直的力F2只改变速度的______(填大小方向)。

下载山东省临清三中11-12学年高二语文必修四教学案:4.14 秋声赋(苏教版必修4)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东省临清三中11-12学年高二语文必修四教学案:4.14 秋声赋(苏教版必修4).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4.15《劝学》学案(粤教版必修4)5篇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劝学》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 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3. 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必须......

    苏教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知识点整理

    1.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

    语文:第二单元测试(新人教必修2)

    高一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说明:本试题分为一、二两卷,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 90分钟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

    高二语文必修五人教新课标:表达交流

    表达交流·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 【学习目标】 1.训练学生运用以小见大、由表及里等方法对事例进行分析,探求隐藏在事例表象后的本质特征; 2.训练学生展开联想,找出与事例相......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专题一总结教学案

    枣庄一中教学案高二 语 文 高二语文必修五知能素养总结教学案(一) 【构建目标】 1.积累迁移语文基础知识(词语的音、形、义、用),形成语文基础能力。 2.重点句子和语段的赏析感评......

    高中语文《离骚》屈原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学案寄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高一语文教学案 课题:离骚 目标导航 一、知识与技能 1.积累相关的字词知识,了解楚辞及其作者。 2.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

    高中生物必修2 人类遗传病(第2课时) 教学案

    小榄中学高一生物必修2教学案 编制:曹美玲审核:潘新水 使用:2014年4月25日班别:姓名:第5章 第3节 人类遗传病(第2课时)教学案 【旧知检测】 1、人类遗传病中的唇裂、苯丙酮尿症、先......

    语文:2.4《毛泽东词两首》学案(粤教版必修2)

    4.毛泽东词两首 ◎课前自主 【走进作者】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 【基本解读】 《沁园春 长沙》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