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21、22、23、24

时间:2019-05-13 06:4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语文上册21、22、23、24》,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语文上册21、22、23、24》。

第一篇:三年级语文上册21、22、23、24

21、古诗两首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①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预习学案

①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②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三、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望天门山》 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①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②检查交流。

a.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 楚 孤 帆 亦 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b.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③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a.学生个人读悟。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②默写《望天门山》。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①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②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①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教师重点指导:潋liàn yàn 空蒙kōn gméng 淡妆浓抹dàn zhuāng nóng mǒ 相宜xiāng yí

③读通课文:如果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诗中,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④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①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②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③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④学生自由背诵。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①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②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四、课堂检测 望天门山

-----------------------------,------------------。------------------,------------------。

五、课后作业 把古诗两首背过

六、板书设计

22富饶的西沙群岛导学案

东侯佐小学刘排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本课1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四自然段。

2、能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本课词语。3.了解本课主要内容。学习重点: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能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本课词语。结合词句训练,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学习方法指导: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1、借助拼音会读会认本课生字。

2、能从课文的描述初步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教学建议:

1、在课文中画出本课的生字词,读一读。

2、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小组间交流,借助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

3、找出自己觉得美的句子读一读,抄一抄。

达标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fù ráo

duī jī

fēng jǐng yōu měi

()

()

()féi liào

shì yè

hǎi fáng qián shào

()

()

()

2、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

五()十()有()有()成()结()

千()百()各()各()四()朝()

课后反思:学生们对这篇课文很感兴趣,并能借助字典和词典来解决疑问。以后应多让学生发挥动手能力解决疑问。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四自然段。

2、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3、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学习重点:

1、结合词句训练,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学习方法指导:在读中体会,在练习中掌握 知识链接: 学习过程: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能通过课文描述,想象和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教学建议:

1、找出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

2、分组将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读一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3、找出文中的夸张句。

4、画出文中的排比句。

5、分组交流:谈一谈学了这篇课文的感受。

达标检测:

1、按原文内容填空。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有(),(),(),()。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有(),有(),海水(),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2、用“有的……有的……有的……”来说一句话。

3、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种小动物。

课后反思:学生们能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采取不同的讨论形式并交流总结,汇报。23 美丽的小兴安岭导学案

东侯佐小学张志梅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抽出、欣赏、浓雾、献出、酸甜可口、又香又脆、密密层层、严严实实、人参、又肥又厚、松鼠、飞舞、宝库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4.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预习学案

1、预习课文及课文生字。

2、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三、导学案

(一)导入

今天继续学习第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上节课我们自学了课文的生字新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美丽、物产丰富。那么,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第一自然段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2.集体交流。

明确: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小兴安岭的树木非常多,也非常美丽,然后抓住“数不清”“几百里连成一片”“绿色的海洋”等词语来理解,突出小兴安岭森林广阔无垠,一片绿色,非常美丽的特点。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①你觉得小兴安岭的春天怎么样?②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的?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谈谈你的理解。

2.集体交流。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并明确:小兴安岭的春天很美丽,作者抓住了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原木等景物来写,学生抓住“抽出”“像一支舰队”等词语来理解,突出春天刚刚到来时,小兴安岭景色美丽,生机勃勃的特点。

设问:“树木抽出新的枝条。”这句话里“抽出”还可以换成哪些词,比较哪个词用的准确,为什么?

明确:“抽出”还可以换成“长出”,“抽出”准确,“抽出”虽然也是长出的意思,但用“抽出”就把枝条快速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形象生动,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4.小结读书方法。

(1)先读课文,感受到了小兴安岭的春天很美丽。

(2)抓住了作者所描写的词句进行理解。

(3)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小兴安岭春天的美丽。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自己思考并理解下列问题:

(1)小兴安岭夏天的景色怎样?

(2)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的?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的?谈谈你的理解?

2.集体交流。

(1)小兴安岭的夏天很美丽,作者抓住树木,晨雾,太阳,草地,野花这些景物来写的。

(2)抓住“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封”“挡”“遮”等重点词语理解小兴安岭夏天树木葱茏,枝叶茂密,抓住了“浸、穿”来理解晨雾、阳光、野花的美丽。

设问:“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带点的词还可以换成哪些词?哪个词用的准确?为什么?

明确:“密密层层”可换成“密密麻麻”,“封”可换成“盖”。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你觉得小兴安岭的秋天怎么样?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的?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你是怎么理解的?

2.分小组讨论学习。

3.集体交流,明确:

(1)小兴安岭的秋天很美丽,很富饶,作者抓住了树木、落叶、山葡萄、木耳、人参等景物来写。

(2)抓住:“飞舞”“献”等重点词语来理解,突出了小兴安岭的秋天不但景色美丽,而且物产丰富。

设问:“落叶在林间飞舞。”,“飞舞”还可以换成哪个词?比较用哪个词更准确?

明确:“飞舞”还可换成“飘落”。用“飞舞”而不用“飘落”,表现了落叶随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使我们体会到秋天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的用词准确。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六)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按照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五自然段。

2.集体交流:

(1)小兴安岭的冬天美丽,富饶,作者抓住了树木、积雪、西北风、紫貂、松鼠等来写。

(2)学生们抓住“飞舞”“刮”“只好”“散步”等重点词语来理解,使学生们体会到小兴安岭冬天的美丽和富饶。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七)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第六自然段。

2.想一想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明确:宝库,是指物产丰富。花园,是指一年四季美丽。因为小兴安岭物产丰富,其中还有很多珍贵的动植物,而且一年四季景色美丽,所以说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八)总结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我们还掌握了学习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自己学习,非常成功。

四、课堂检测 1.组词

融()汇()献()脆()肥()

溪()封()酸()靠()库()

2.理解词语

密密层层:

苍翠:

3.抄写喜欢的一个段落

五、课后作业

感情朗读课文,注意体会小兴安岭的景色优美和物产丰富。

六、板书设计 香港,璀璨的明珠导学案

东侯佐小学张志梅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香港的。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在语言的品味中感受香港的繁荣与美丽。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预习学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

三、导学案 课前谈话导入

一、揭题质疑 激发兴趣

1、孩子们,我们的祖国以地域辽阔、风景迷人矗立于世界的东方。其中在我国南海之滨有一座城市却是中国这条巨龙头上璀璨的明珠。素有“东方之珠”的美誉。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同走近¬——香港(板书),来了解这颗令世人瞩目的“东方之珠”。(板书:璀璨的明珠)齐读课题。谁知道“璀璨”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怀着赞赏的语气读一读。

2、香港面积只有一千一百平方公里,只有宁波市的八分之一那么大,可人们却称她为闪耀在世界东方的一颗明珠,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文章读通读顺读正确。

2、出示文中优美的词语,指导学生读一读:

3、把这些词语送回课文再读一读,边读边思考:出示: 香港的市场是一个()人们把香港称作()香港还是一个()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香港就成了()

4、①指名说②分组读③连上开头齐读④齐读结尾

5、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叫大家这么读(引导得出课文的结构总——分——总)

6、小结过渡:是啊,其实段落提纲就是课文的缩影和精华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先去领略香港,璀璨无比的夜景。

三、细读课文 自主探究 第五段(璀璨的夜景)

重点品读:出示句子“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洒落人间。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高楼大厦的霓虹灯光彩夺目热情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①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②一盏灯能称为灯的海洋吗?十盏呢?教室里的灯都亮起来呢?出示图片,这就是灯的海洋。国庆盛典上,天安门前人如潮,我们把他称为——;花如海,我们把她称为——;举国上下,人们沉浸在欢乐之中,我们把他称为—— ③围绕着灯的海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具体写出来的。

出示句子: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洒落人间。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高楼大厦的霓虹灯光彩夺目,热情欢迎来自五洲四海的游客。

A、把几种灯光用一句话写出来了,对比读一读,你更喜欢哪句? B、引导发现比喻句比喻词像、如同(换词)

C、像字前面部分和后面部分有什么不一样(是啊,有了想象,世界会变得更多采,生活会变得更美好。)D、指导朗读,男女生分读

E、谁愿意来读中心句?其余的同学来读分述的句子。(1)男同学读中心句,女同学读分述的句子。(2)老师读中心句,同学们读分述的句子。

F、让我们一起荡漾在碧蓝的维多利亚港湾,享受香港流金溢彩的夜!背诵这一段落。

齐读:香港,真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

欣赏了香港的迷人夜,孩子们你们赶快三个一群,五个一组去游览其他的景点吧!第四段(海洋公园):

去逛过海洋公园的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吗?

重点研读:出示句子“在清澈的池水里,它们一会儿钻圈,一会儿顶球。有时趁你不注意,会突然跃出水面,向你点头,有时还会喷你一身水呢。”

1、你觉得海豚和海狮的哪些动作特别有趣,让你觉得开心?自己读一读,圈出有关的词语。

2、交流体会。

3、指导朗读。

第二、三段(万国市场和美食天堂)

去逛了万国市场和美食的同学,你们又有什么收获?哪些地方写出东西很多并且很美

出示词 琳琅满目 应有尽有 一应俱全 物美价廉 大饱口福 ① 找出一对近义词,这对好朋友有一个多音字 ② 还有一个词代表玉的意思 ③ 完成填空练习

万国市场里,既有价格昂贵的高级产品,也有()的大众消费品;货色品种(),各级档次();香港还云集了世界各地的美食,让人(),被称作“美食天堂” `

四、总结提升 体会自豪

1、美丽迷人的香港正以她独特的风采欢迎来自五洲四海的朋友。你能结合这节课的收获,为香港写一段欢迎辞吗(可以用上书上的语句)?

2、香港的购物、美食、海洋公园和美丽的夜景给我们留下了那么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无比自豪无比骄傲地告诉世界——(引读)“香港,真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

四、课堂检测

1、读准词语注音:

贸易 佳肴 璀璨 清澈

2、读一读,再填空。琳琅()()()有()有()()价廉()饱()福()幕()临

五、课后作业

搜集有关香港的图片

六、板书设计 香港 璀璨的明珠

美食天堂

海洋公园

璀璨夜景 一应()()举世()()()颜()色 一应俱全 举世闻名 灯的海洋

第二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1掌声》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1.掌声》说课稿 首先说教材

这是一个感人至深、耐人寻味的温情故事。掌声既是题目,也是文眼,还是主线。小英是一个腿部落有残疾的女孩,她鼓起勇气,走上讲台,赢得掌声。在这之前,她是一个忧郁自卑的女孩,她需要掌声。在赢得掌声之后,她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活泼开朗,难忘掌声。文章启示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

这篇课文与本册教材中先后出现的《第八次》《卧薪尝胆》《军神》《金子》《孙中山破陋习》等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文章,这些课文组合搭配,构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的人物专题。要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启发和教育。

二、说学情

三年级是小学语文的中间学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已经形成了基本的识字写字能力和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受到心智水平的制约,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往往会在不经意间从文本表面滑过去。特别是对于课文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还缺乏深刻细致的理解。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分析。

小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特别喜读故事。特别是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都具有生动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和真挚的情感,最能打动孩子的心灵。故事中的人物和学生同龄,最容易产生情感共鸣。这是对学生认知心理水平的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年段目标的要求,以及文本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如下学习目标。

1、识字学词。会认11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困境愿意持久”等由生字组词的词语。

2、朗读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和掌声的妙处,受到相互关爱、尊重的教育。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内容,感受形象,体会情感。

难点是: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的含义。

五、说教法学法

我认为,教法和学法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要以学法为中心,教法要服务于学法。

本课教学,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为主线,以感悟为主旨”的设计理念,主要采取情境教学、以读促悟、角色体验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和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因此,设计这些方法的出发点是学生,是学生的心智水平,落脚点还是学生,是学生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要让学生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逐步习得和掌握这些方法。

六、说教学准备和教学时间

教学准备包括两个方面。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要按照四步法预习

课文。一读(读课文,读字词)二查(查资料、查字典)三思(理解课文内容)四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为学习新知做准备。重点是读熟课文。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首先要在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上,熟读文本,吃透教材。于永正老师说,在挖掘教材上,下多大气力,都不足为过。只有这样,才能居高临下、游刃有余。其次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这里要说的是第一课时。

七、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主要包括以下环节,一是情趣导入,扣题质疑——二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是突出重点、精读感悟——四是总结积累,拓展延伸。

第一步,情趣导入,扣题质疑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富有情趣的导入,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上课伊始,我会安排一个小游戏,请同学们张开双手,掌心相对,做一个击掌动作。再来,加速、再加速(掌声响起)感谢同学们热情的掌声,我要送给大家一句话:屏幕出示: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范读——齐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掌声的故事。板书课题,指导书写,掌的上边是党字头,要从中间起笔,第一笔是竖。齐读,有什么问题?(掌声来自哪里?掌声?送给谁?有什么作用?)

学贵有疑,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二步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从阅读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作为读者,拿到一篇文章,总有先睹为快的心理。特别是在扣题质疑的过程中学生已经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期待。因此,要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通读文本,整体感知。)读书之前,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整体感知以后,进行学情反馈。

首先出示本课生词,采取指名读、领读、齐读等方式,检查指导。重点指导“经久不息和渐渐平息”这两四字词语。比较特点,都有“息”,什么意思?(停止)都是写什么的?(掌声)意思一样吗?该怎样理解。用掌声告诉我,首先是经久不息,然后渐渐平息。(这两个词语与两次掌声密切关联,在比较中理解,在情景中体验,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为理解课文做好了铺垫。)

然后交流读书的收获: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引导学生充分发言,在交流中理清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先讲了小英犹豫自卑,需要掌声——再讲小英走上讲台,赢得掌声——后来小英活泼开朗,难忘掌声)(课标要求,从三年级开始要初步培养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这一环节向学生渗透了列标题把握内容的方法。)

第三步 突出重点、精读感悟

有的学者曾用“模模糊糊一大片,简简单单一条线”来形容语文教学和数学教学的差别。这话很是让我们感到汗颜和尴尬。的确,语

文既要考虑字词句段篇,又要兼顾听说读写练。但是,一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根据文本和学生的特点,精心选择教学的着力点。通过扎实细致的教学,达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的目的。具体到这一环节,要抓住表情达意的关键句段,引导学生披文入境,以境促读,以读传情,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启发教育。

版块一:抓住变化,质疑导学

出示第5自然段,指名读,思考,小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可能会说,小英很忧郁,眼睛真亮,抓住关键词对理解人物很有帮助。这是以前的小英,后来呢?学生可能会说,(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变成一个词,(活泼)概括是一项很重要的语文能力。(板书)

指着板书,以前忧郁的小英,变成了活泼的孩子,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原因)(板书?)

板块二:感受鼓励的掌声

1、出示:描写第一次掌声的语句。“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地流下了眼泪。”

2、听老师读,故意漏掉“终于”和“一摇一晃”这两个词。细心的学生会敏锐的指出来。我会故作困惑的说,没有“终于、一摇一晃”读着也很通顺,少了不行吗?

3、先来看看,为什么不能去掉“一摇一晃”?(准确地写出了

小英走路的姿势)小英走路为什么“一摇一晃”?学生会联系第一自然段,说出落下了残疾。我会及时鼓励:读书就要这样,要前后联系读,理解得才深刻!

4那“终于”能去掉吗?为什么?(学生会说,她不是马上走上去的,经过了较长时间的等待。)(课标要求,要理解关键词语及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以上环节抓住“一摇一晃、终于”两个词语,较深刻地理解了关键词语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是啊,小英的腿有残疾,走上讲台,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请同学们继续联系上文,默读第2、3自然段,想一想,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小英能走上讲台,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可以把有关的词句画下来,也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读完以后,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合作探究之后,进行班级汇报。这一环节的教学具有很大的生成性,我会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相机指导。

预设

1、体会犹豫的心理。

学生会找到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小英犹豫了一会儿。小英在犹豫什么?(该不该上去)她愿意上去吗?为什么?(学生会找到第二自然段的——“小英离开把头低下了头”,说明英子很自卑,想逃避。)听其言,观其行。透过动作,能反映一个人的心理。既然不愿意上去就不去好了,为什么还要上去呢?(老师不了解情况,怕辜负

了老师的期望。)多么懂事的孩子呀!

一方面,自己不愿去,另一方面,由不能不上去。这两种心理交织在一起,这就是——就是犹豫。

预设2:观察焦灼的神情

学生会找到表现神情的语句——(小英眼圈儿红了)说明了什么?说明他心里很着急,记得都要哭了。真会读书,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我们看到了小英内心的痛苦!

预设3.感受迟疑的动作

学生会找到描写动作的语句——最后慢吞吞地站起来。对呀!为什么不是一下子站了起来?(学生可能会说,说明他很不情愿,还可能说,说明他缺乏信心)说的都有道理。

透过小英的心理、神情和动作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凝聚成一个词——终于。一个词语的背后有多么丰富的内涵呀!带上感受,再读这段话。

(课标要求,要理解关键词语及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以上环节抓住“一摇一晃、终于”两个词语,较深刻地理解了关键词语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板块三:反思感悟,在语境中复沓朗读中心句

1,当看到小英一摇一晃地、艰难地走向讲台的时候,想不想帮她一把?可以怎样做?有没有比掌声更好的办法?(如果我是同位,我想把她扶上去行不行?为什么?)(小英最需要的是不是同情,而是鼓励!)那女生接读上台——鼓掌的内容。

是啊,难道还有比掌声更好的办法吗?出示:中心句——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齐读。)

2、出示:后半段,描写第二次掌声的语句。男女生接读。

3、两次掌声一样吗?含义相同吗?(鼓励、赞美)作用一样吗?(感动、自信。)

4、看看小英是怎么说的?出示第6自然段。齐读。小英的话最有说服力,她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

5、这还是那个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的小英?这还是那个低着头、眼圈红红的犹豫不决小英吗?从小英的变化中,我们不得不说,引导学生再次复沓朗读——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

(这一环节,根据文本内容,创设了4个层次的朗读语境,使学生在复沓中加深了理解,产生了共鸣。)

第四步 总结积累、拓展延伸

1、文章是照亮灵魂的一面镜子,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受到了什么启发,请写下来。(按照读写结合、以读带写的语文学习规律,促进学生实现情感和能力迁移。)

2、推荐阅读《心灵的暖阳》。(因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课堂无非是个窗口。要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实现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目的。)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粗浅设想。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板书: 21掌声

犹豫

掌声

活泼

第三篇:三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1、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4、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学习重点: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美景及特点,并动手画一画。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

2.简介作者李白(著名诗人),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明确日标,尝试学习。

1.“扶”学生学习第一句。

(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断、开、回、出、来”这几个难懂词的意思。(注:“断、开、回、出、来”“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学生根据词语的意思串讲句意)

(3)最后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学些什么呢?

2.“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先指导学生看教学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这个难点。

再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浅显易懂,况且通过一、二句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大多数同学能自己学懂。

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

4.让学生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紧扣词句”。

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

2.“想象画面法”。

在舟中望天门山。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创造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

四、指导诵读诗句。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

(读出节奏感。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扮演角色读)板书: 碧水:开、回 望天门山 青山:中断 孤帆:日边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学生背诵《望天门山》

师:我们上节课学了《望天门山》,这首诗写的是(天门山的景色),现在我们来看看另外一个地方的美景是什么样的?(读全诗)

二、学习新课

1、解决生字(学生自己解决)

潋滟: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亦:也。西子:西施。相宜:合适。

2、介绍作者

3、师:生字、词你们都懂了,现在自己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下,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说。

4、举手发言(大概意思:天晴的时候,湖中波光粼粼,很美丽;下雨的时候水雾迷茫,山色奇妙。我要把西湖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

5、引导学生理解题目(饮:喝酒。湖:西湖。初晴后雨:雨过天晴)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

6、师:这首诗是写作者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这四句诗都写了西湖的美景(学生纠正:不是)

师:同学们怎么说不是呢?

(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

师:有些同学知道了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现在小组交流,每句诗各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呢?

(后两句诗写了拿西湖来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西湖的景色很美,西施也很美。)

师:作者每见过西施,西施当时也没有站在湖边给作者作比较,那作者怎么对他们进行比较呢?

这样想象和比喻,西湖就(显得更美了)

师:西湖就显得更美了,那现在同学们自己想象西湖的美,这么美的景色,我们一起来体验。

学生根据自己想象的“美”来读诗句,体验美。老师指导和范读。

7、背诵全诗。(自由背诵然后检查)

板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山水

晴——方好

(比西子)

总相宜

(美)

雨——亦奇

第四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2《富饶的西沙群岛》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2《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我会认。

富饶 岛屿 山崖 威武 懒洋洋 千奇百怪

渔业 鸟粪 栖息 产卵 圆溜溜 瑰丽无比

2、我会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西沙群岛的?

二、合作交流

(一)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说说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

(配录像,教师解说“看,多么迷人的画面,美丽的小岛,迷人的风光,海水在阳光的照

射下,波光粼粼,这到底是什么地方?”教师试图通过一幅幅海岛风光图,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仿佛来到了海边,这时在学生头脑中可能会产生种种遐想,正当学生想通过画面的信息找到答案时,屏幕中出现了最后一幅带有文字资料的画面,学生可以从中找到答案。尤其是黄色字体的文字资料,实际就是课文中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这时,有的同学可能就会脱口说出“这里是西沙群岛”,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追问“你怎么知道的?读一读。?”那么,第一自然段的分析在导入中就自然地展开了。)

2、学生借助地图找到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

3、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学生质疑)

(二)交流字词

1、检查词语认读情况。(教师出示词语)a、学生自由练读

b、教师指名读 ,是强调“瑰”的读音 c、生自主汇报课前了解的词语意思

(三)交流读书收获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围绕哪几方面描写西沙群岛可爱的呢?

a.明确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边读边想刚才提出的问题,在读懂的地方可以用笔注一注。b.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3、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4、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两方面的?

三、品读体验

1、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两方面的?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轻声读一读,把自己特别喜欢的语句画下来,仔细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

2、小组内相互交流,相互指点。

3、合作探究。

探究一:(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上看,色彩就不同了。

a.你读到这段话时,有什么样的感觉?(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海面 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你能把海水的美读出来吗?

b.海水真美呀!说说瞃,为什么这么美?(学生读──)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c.这么美的海水,让人一看,就觉得西沙群岛是个──(教师指板书)风景优美的地方。探究二:(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a.你为什么喜欢这两段话?(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海底 珊瑚各种各样 海参到处都是 大龙虾样子威武 鱼多得数不清)

b.教师小结:海底真是个大宝库,有谁喜欢珊瑚的,请举手;有谁喜欢海参的,请举手……请把你们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c.学生朗读体验。重点理解“蠕动”“威武”;重点体会“有的……有的……有的”句式。

课堂总结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游览了西沙群岛的海面,知道了──(学生齐读);走进了海底,欣赏了──西沙群岛的海滩上怎样呢?海岛上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游览。

四、布置作业

①练习朗读第一至四自然段。②抄写生字,每个字写两遍。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西沙群岛的海面和海底,请几位同学当一次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介绍。

2、学生自由介绍。

3、大家也可以考考小导游,有什么问题尽管提。例如: a.西沙群岛的海面为什么五光十色?

b.为什么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二、品读体验

1、过渡:西沙群岛的海滩、海岛又是怎样的呢?有哪些同学比较感兴趣?

2、探究体验。

探究一:(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

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最有趣的……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a.喜欢这些美丽的贝壳吗?想一想,贝壳有哪些颜色,形状到底怎样奇,怎样怪? b.这些贝壳真是美丽,真是奇特,让我们把它的“美”和“奇”读出来吧!c.有谁能把海龟的“趣”读出来?

d.西沙群岛的海滩真是神奇有趣,让我们再回头深情地看一眼吧!学生自由地入情入境地朗读。

探究二(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这是非常宝贵的服料。

a.读完后,西沙群岛的鸟给你留下怎样的感觉呢?学生从“鸟的天下”“各种”“遍地”“厚厚”等词语体会到“鸟多”。谁能把鸟的多“读”出来?

b.西沙群岛真是鸟的乐园。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小鸟,你能把众鸟齐鸣的场面向大家描述一下吗?

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先个人练说,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三、巩固延伸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画西沙;读西沙;赞西沙;导游介绍西沙……

四、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西沙群岛真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老师相信祖国的西沙群岛必将在你们的手中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五、布置作业

①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②课后搜集描绘祖国风光的谚语、诗句。

第五篇: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22)

灌云县东王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

第二课时 上课时间 2012年2月8日

总课时数:2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课内.外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2.培养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教学准备:积木一套.白纸.信封.书法用纸一张.优秀作业若干。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汇报预习本课情况,相机提出为什么要认真完成作业。

2.“认真完成作业”既是我们的学习任务,更是一种好习惯,它可以检验我们知识掌握的情况,可以巩固我们所学知识,增强我们的学习能力。每个同学都要养成这个好习惯,你才能成为真正的成功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培养良好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

(明确“认真完成作业” 既是我们的学习任务,更是一种好习惯,养成这个好习惯,才能成为真正的成功者。)

二、交流展示

1.学生看书上第4页的下图。2.指名说说看后的感受。

3.集体评议本班认真完成寒假作业的同学,加以表扬。(通过欣赏同学认真完成的寒假作业,让学生受到教育和激励)

三、自主探究

1.学生观察第5页的图片,弄清图画的意思。2.小组讨论:应该怎样认真完成作业? 3.集体交流:

(1)书面作业:书写工整.字迹漂亮。认真思考后,再动笔。还可从态度.坐姿.执笔.练习本摆放等方面评议(2)口头作业:认真对待,反复朗读。

(3)拓展作业:广泛搜集资料,扩大视野。(进一步明确应该怎样认真完成作业)

四.运用提升

认真完成作业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写好每项作业,我们可以有效地灌云县东王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应该持之以恒。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 认真预习——语文学习的基本目标 认真作业——学好语文的基本方法

反思

通过两年半的习惯篇的学习和平时习惯的培养,学生已经养成了一些较好的学习.作业的习惯。在此基础上,老师启发学生将已经养成的习惯和学习方法告诉别人,然后布置一个反馈作业,当堂检查他们的情况。事实证明这样的效果很好。

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巨大支撑。习惯的培养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协同作用,经常抓,反复抓。老师应分阶段.分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下载三年级语文上册21、22、23、24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语文上册21、22、23、24.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上册 21,寓言两则教案

    21寓言两则 教材说明: 这篇精度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故事,一个是《亡羊补牢》,一个是《南辕北辙》。这两则寓言都出自《战国策》。《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丢了羊,第一次没听别......

    三年级上册语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 一、第五册必背内容:(包括词、句、段、篇) 一、古诗: 1、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2、九月九日忆山东......

    三年级上册语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 主备人:夏雪娟 复备人:王琴芝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第4课。 2、学会本单元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

    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语文学科后21

    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学科后20%学生帮扶计划 执教者:汪政要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两个班 共有学生84人,平均分六十分左右。成绩不是很理想。男生相对数学基础好一......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21、古诗两首(写写帮推荐)

    21、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①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

    语文22

    1.把下面句子规范、工整地抄写在方框里,请注意布局。(3分)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高尔基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⑴人一辈子都在高......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1风筝

    21、风筝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3.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风筝

    21、《风筝》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引导学生体味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