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时间:2019-05-13 06:22: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篇: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十三、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听写词语:

1.沙漠 2.海湾 3.健康 4.三峡 5.泰山 6.懂得 7.宏伟 8.褐色 9.沼泽 10.摩天 11.诸多 12.五岳 13.征帆 14.壮观 15.盛年

十四、陈嘉庚办学

听写词语:

1.领袖 2.跋涉 3.兴隆 4.城镇 5.犹豫 6.赚钱 7.师范 8.欺侮 9.华侨 10.耽误 11.经营 12.源源不断

十五、舞动的北京

听写词语:

1.舞动 2.会徽 3.揭开 4.通讯 5.面纱 6.协调 7.乃至 8.别致 9.主旨 10.韵味 11.一届 12.媒体 13.期盼 14.诞生 15.浑然一体

十六、大使馆妈妈

1.驻足 2.逗留 3.厨师 4.鞠躬 5.由衷 6.安顿 7.举目无亲

语文百花园四

1.“甘甜、湖泊、宽阔、浑浊”,我发现这几个词语的相同点:组成词语的两个字意思相近,我还知道这样的词语有:疼痛、黑暗、缠绕、破旧、拉扯、挖掘、柔软、明亮、微小、捕捉。

2.“好歹、忘记、动静、虚实”,我发现这几个词语的相同点:组成词语的两个字意思相反,我还知道这样的词语有:生死、是非、往来、开关、多少、高低、长短、远近、好坏、深浅。

十三、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1.《我站在中国地图前》赞美了祖国土地的辽阔、山河的壮丽、展望了祖国的美好前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祖国比作妈妈,表达了作者真挚的爱国心。

十四、陈嘉庚办学

1.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的大实业家。

2.陈嘉庚办学的原因是:由于村里穷,很多孩子交不起学费,私塾办不下去了。

3.“拼命工作”“源源不断”“又用自己的全部积蓄”等词语,表现了陈嘉庚强烈的爱国精神,说明了他为家乡办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4.“要想让祖国立足世界,不受外国欺侮,必须从兴办教育开始”,可以看出他这样做的动机源于对祖国的爱,希望祖国强大起来,不受外国欺侮。

十五、舞动的北京

1.《舞动的北京》是采用记叙与说明相结合的方法,来介绍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

2.课文是采用“总——分——总”的顺序来介绍会徽的图案的。先总的说会徽由两部分组成。然后分别介绍会徽上、下两部分的图案和象征意义。

十六、大使馆妈妈

1.《大使馆妈妈》一文中,陈小龙在信中主要写了三个意思:一是对大使馆的感激;二是由中国大使馆的爱真正体会到祖国的爱;三是决心报效祖国,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大使馆妈妈》表现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依恋。教育我们要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3.陈小龙心情的变化:在布拉格机场,举目无亲,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陈小龙非常恐惧;得到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的安慰后,心情平静下来;大使馆热情地帮助他,离开大使馆时,他深深地鞠了一躬,万分感激;到了荷兰后,他回想起一路上的经历,深深体会到了祖国的爱,也使他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情感。

第二篇:五年级第四单元知识点

※为重点课文

16、世界儿童和平条约

体现了全世界儿童渴望幸福、向往和平的真切愿望。刘玉玲代表中国儿童签署的1986年9月25日世界各国儿童代表集聚美国纽约,共同签署了《世界儿童和平条约》。以诗歌的形式。以儿童的视角,儿童的情感,呼唤世界和平,祈祷人类幸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和平美好的画卷,为在战争的人们,指明了一条充满和平的希望之路。

第一小节对和平的强烈渴望,第二小节对世界和平的向往,第三小节对全人类的呼吁。

17、相片——孙犁

理解词语抗属、良民证、验讫、呆板 《相片》、叙述了一位农村妇女给战火的丈夫寄相片、写信的事情,借以表达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对幸福和自由的渴望与追求。

18、将军与孤女——刘铁生

感受聂荣臻将军的慈善心肠和宽广的胸襟,认识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们的共同愿望。

本文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是故事,文章真切而生动的叙述了聂将军指示照顾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他们送往日本的经过。

分为四部分:抢救、照料、送归、重逢。

19、阳光下的皮肤——南非多列尔—汤姆

本文主要写了赖斯小节要求全班来自三十二个国家的五十四个孩子各自介绍自己的国家,从他们的介绍中反映了人们对平等、和平、发展的渴望。

※20、地球万岁——薛为民

它是一首献给地球的诗歌。表达了诗人企盼世界和平,人类享有平等与自由,保护生态环境,让地球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情感。词句积累

阅读连接——

圆明园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1860-10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掠走了宝藏,并烧毁了圆明园。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 描绘了这件事。综合学习四

采蜜集——2005.9.2二战老兵签署了《北京和平宣言》

和平宣言内容:宣言以中 英 俄法 西 五种语言镌刻在北京和平墙表面。

读读背背——

_————————————————————————————— ※为重点课文

16、世界儿童和平条约

体现了全世界儿童渴望幸福、向往和平的真切愿望。刘玉玲代表中国儿童签署的1986年9月25日世界各国儿童代表集聚美国纽约,共同签署了《世界儿童和平条约》。以诗歌的形式。以儿童的视角,儿童的情感,呼唤世界和平,祈祷人类幸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和平美好的画卷,为在战争的人们,指明了一条充满和平的希望之路。

第一小节对和平的强烈渴望,第二小节对世界和平的向往,第三小节对全人类的呼吁。

19、相片——孙犁

理解词语抗属、良民证、验讫、呆板 《相片》、叙述了一位农村妇女给战火的丈夫寄相片、写信的事情,借以表达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对幸福和自由的渴望与追求。20、将军与孤女——刘铁生

感受聂荣臻将军的慈善心肠和宽广的胸襟,认识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们的共同愿望。

本文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是故事,文章真切而生动的叙述了聂将军指示照顾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他们送往日本的经过。

分为四部分:抢救、照料、送归、重逢。

19、阳光下的皮肤——南非多列尔—汤姆

本文主要写了赖斯小节要求全班来自三十二个国家的五十四个孩子各自介绍自己的国家,从他们的介绍中反映了人们对平等、和平、发展的渴望。

※20、地球万岁——薛为民

它是一首献给地球的诗歌。表达了诗人企盼世界和平,人类享有平等与自由,保护生态环境,让地球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情感。词句积累

阅读连接——

圆明园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1860-10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掠走了宝藏,并烧毁了圆明园。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 描绘了这件事。综合学习四

采蜜集——2005.9.2二战老兵签署了《北京和平宣言》

和平宣言内容:宣言以中 英 俄法 西 五种语言镌刻在北京和平墙表面。

读读背背—— ※为重点课文

16、世界儿童和平条约

体现了全世界儿童渴望幸福、向往和平的真切愿望。刘玉玲代表中国儿童签署的1986年9月25日世界各国儿童代表集聚美国纽约,共同签署了《世界儿童和平条约》。以诗歌的形式。以儿童的视角,儿童的情感,呼唤世界和平,祈祷人类幸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和平美好的画卷,为在战争的人们,指明了一条充满和平的希望之路。

第一小节对和平的强烈渴望,第二小节对世界和平的向往,第三小节对全人类的呼吁。

21、相片——孙犁

理解词语抗属、良民证、验讫、呆板 《相片》、叙述了一位农村妇女给战火的丈夫寄相片、写信的事情,借以表达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对幸福和自由的渴望与追求。

22、将军与孤女——刘铁生

感受聂荣臻将军的慈善心肠和宽广的胸襟,认识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们的共同愿望。

本文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是故事,文章真切而生动的叙述了聂将军指示照顾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他们送往日本的经过。

分为四部分:抢救、照料、送归、重逢。

19、阳光下的皮肤——南非多列尔—汤姆

本文主要写了赖斯小节要求全班来自三十二个国家的五十四个孩子各自介绍自己的国家,从他们的介绍中反映了人们对平等、和平、发展的渴望。

※20、地球万岁——薛为民

它是一首献给地球的诗歌。表达了诗人企盼世界和平,人类享有平等与自由,保护生态环境,让地球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情感。词句积累

阅读连接——

圆明园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1860-10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掠走了宝藏,并烧毁了圆明园。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 描绘了这件事。综合学习四

采蜜集——2005.9.2二战老兵签署了《北京和平宣言》

和平宣言内容:宣言以中 英 俄法 西 五种语言镌刻在北京和平墙表面。

读读背背——

_————————————————————————————— ※为重点课文

16、世界儿童和平条约

体现了全世界儿童渴望幸福、向往和平的真切愿望。刘玉玲代表中国儿童签署的1986年9月25日世界各国儿童代表集聚美国纽约,共同签署了《世界儿童和平条约》。以诗歌的形式。以儿童的视角,儿童的情感,呼唤世界和平,祈祷人类幸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和平美好的画卷,为在战争的人们,指明了一条充满和平的希望之路。

第一小节对和平的强烈渴望,第二小节对世界和平的向往,第三小节对全人类的呼吁。

23、相片——孙犁

理解词语抗属、良民证、验讫、呆板 《相片》、叙述了一位农村妇女给战火的丈夫寄相片、写信的事情,借以表达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对幸福和自由的渴望与追求。

24、将军与孤女——刘铁生

感受聂荣臻将军的慈善心肠和宽广的胸襟,认识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们的共同愿望。

本文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是故事,文章真切而生动的叙述了聂将军指示照顾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他们送往日本的经过。

分为四部分:抢救、照料、送归、重逢。

19、阳光下的皮肤——南非多列尔—汤姆

本文主要写了赖斯小节要求全班来自三十二个国家的五十四个孩子各自介绍自己的国家,从他们的介绍中反映了人们对平等、和平、发展的渴望。

※20、地球万岁——薛为民

它是一首献给地球的诗歌。表达了诗人企盼世界和平,人类享有平等与自由,保护生态环境,让地球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情感。词句积累

阅读连接——

圆明园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1860-10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掠走了宝藏,并烧毁了圆明园。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 描绘了这件事。综合学习四

采蜜集——2005.9.2二战老兵签署了《北京和平宣言》

和平宣言内容:宣言以中 英 俄法 西 五种语言镌刻在北京和平墙表面。

读读背背——

第三篇: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中华文化的特征

(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穿越历史长河,世代相传,绵延不断。重要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②文字的发明使得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③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民族文化异彩纷呈——表现为“三性”

①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A、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B、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②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原因:A、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B、不同区域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有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③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A中华文化的构成中体现了多种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异彩纷呈。B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C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铸就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D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包容性的含义:即求同有异和兼收并蓄。

①所谓“求同有异”就是能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②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2)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3)包容性的意义: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同时这种包容性,也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①汉字记载、史书典籍保存; ②中华文化所独有的包容性;

注:在当代为什么要努力繁荣和发展我们中华文化?

A、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的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困难、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B、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振奋我国民族精神,促进社会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为进一步发展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C、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适应当代国际的需要。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三、中华民族精神

1、基本内涵: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生存和发展的保证)、爱好和平(赢得世界赞誉)、勤劳勇敢(立业根基)、自强不息(内在气质精神力量)。

2、核心:爱国主义

(1)爱国主义的作用: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形成的一种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的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的精神?

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②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③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促进民族发展)的必然要求。

④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要求。⑤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抵制外来思想文化影响,防止西方敌对势力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策略)的需要。

⑥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强基固本,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和根本。

七、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⑤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⑥我们人人都应当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共同叙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注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注2: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1)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例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都是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体现。

(3)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一、文化生活现状:

1、特点及原因:

(1)色彩斑斓(类型、风格、形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产品的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与流通成为可能,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色彩斑斓,(2)喜忧并存(影响);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许多可喜的变化。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结果)引发了令人的忧虑现象。(3)有阳光有阴影(良莠不齐(性质);现阶段依然存在的原因: ①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

②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③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2.如何看待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1)落后文化。

①含义:指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②表现: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看相、算命等,是文化糟粕。③处理方法: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2)腐朽文化。

①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

②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③处理方法:必须依法取缔,坚决抵制。

二、面对文化生活的现状,应该怎样做?

(国家角度)①要对文化市场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②要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弘扬主旋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③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民角度)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②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践,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社会角度)从事文化生产和创作者应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加强行业自律,增强社会责任感.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为什么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和个人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优秀文化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能够塑造人生。

②面对文化生活喜忧并存、良莠不齐的现状,必须奏响主旋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并以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④只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3、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保持文化发展的先进方向)?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⑤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⑥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⑦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目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地位: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2、意义:这一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3、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五、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什么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①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决定的,②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③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④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3)怎样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双为方向、双百方针、三贴近原则、重社会效益、重改革)

②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③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六、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是什么? ①内涵: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②表现: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2)为什么?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3)如何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①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②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七、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是什么?

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迈进,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2)为什么?

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②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3)怎样做?

①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②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优先发展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③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十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八、思想道德建设

1、是什么? ①核心:为人民服务 ②原则:集体主义 ③重点:诚信建设

2、为什么?

①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②道德典范具有时代性,道德评判具有差异性。

3、怎样做?

①要发挥思想道德模范的作用,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

②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

③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④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九、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是什么? ①基本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②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为什么?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

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3)怎样做?

①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④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1、为什么?

①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②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2.怎样做?(如何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①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一、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1)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①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③加强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真正有知识文化涵养的人,也应该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一个真正有知识文化涵养的人,也应该是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

(2)如何才能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1)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3)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第四单元知识点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1.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3.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4.内容:①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新青年》发表了大量的文章,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封建旧道德和旧文化。代表作: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②提倡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提出并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

③文学革命。(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主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白话文逐渐普及。)

5.评价:①进步性: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②局限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③性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6.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与时俱进。

7.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时间

19世纪60到90年代中期

19世纪末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从1915年开始

口号或指导思想

自强,求富

变法图强

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

领导阶级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激进派

性质

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特点:从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

由此体现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特点。

第13课

五四运动

一、导火线: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德国在山东特权转给日本)

二、经过:

1.五四运动爆发

(1)

时间:1919年5月4日

(2)

地点:北京

(3)

主力:学生

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的性质)、“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3.扩大:

(1)号召:陈独秀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2)标志: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

(3)结果: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三、意义:

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特点: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2020年中考)

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四、五四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名称

相同点

不同点

社会性质

革命任务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发展前途

旧民主主义革命

(1840—1919)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反帝

反封建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1949)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实现社会主义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背景: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

2.1919年,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条件:

①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③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2.诞生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时间、地点

1921年7月,上海——嘉兴南湖游船

代  表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主要内容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

3.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新”在哪里:①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②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③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4.中共二大:

(1)主要内容: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制定党的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意义:中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1.领导机构:设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

2.全国工人运动高潮的顶峰: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口号:“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结果:失败。(军阀吴佩孚镇压)

失败的教训: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第五篇:知识点复习第四、五单元

3、纠“左”举措

(1)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核心内容是“调整”——调整工农业和轻重工业的比例和经济发展速度

(2)结果: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开始好转(3)实质;纠正“左”倾错误

(三)文化大革命

1、时间:1966——1976年

2、原因:“左”倾错误恶性膨胀的结果

3、表现:严重干扰和破坏国民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经济体制改革:

(1)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2)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78年12月(2)内容:实行改革开放、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

3、改革的实行:农村率先进行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①开始:安徽、四川②前提:土地公有制③特征:包产到户④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乡镇企业的发展:作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国有企业改革

(1)背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目标——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结果: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引进来)

1、特区的设立

(1)五大特区:1980年起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2)原因:对外交通的重要通道或港口;离港、澳、台较近著名侨乡;历史上与海外联系密切

(3)目的:吸收和利用外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4)特点: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

(5)作用:促进经济发展,为进一步开放提供了重要借鉴

2、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沿海经济开放区:珠三角、长三角和闽南三角区;1990年开放浦东

4、内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科技园区等

(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2001.11.11.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世贸组织的性质: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

3、历程:关贸总协定创始国、中止/1981年/1986年/ 2001年

4、意义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 对中国机遇与挑战并存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四、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1、含义:

2、变化情况(1)建国初:不及一些发展中国家(2)1978年前:仍位居很多发展中国家之后(3)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增长

3、影响:大大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提高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4、目标:2002年中共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含义: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模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和趋势

2、进程:改革开放前:十分缓慢;改革开放后:大大加快;21世纪以来:高速发展

3、动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乡镇企业的突起;进城务工经商人数的增加

4、模式:发展小城镇

5、类型:出现城市区域化倾向,形成城市群的雏形。

6、三大城市群(1)长三角城市群:以沪(上海)宁(南京)杭(杭州)为中心(2)珠三角城市群: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3)大北京城市群:以京(北京)津(天津)为中心

7、目标:2002年政府提出实施积极的城镇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

8、发展迅速的原因:政府大力支持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

(三)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

1、表现: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上网计算机总数和上网用户总数迅速增加

2、影响:改变着传统社会生活;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及认识世界、思考思考问题的观点和方法

(四)时尚中国

1、原因: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2、表现(1)思想观念: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市场意识、开放观念等影响中国人(2)服饰方面:注重衣服的面料、质地、花色、款式和品位(3)居住方面:居住面积扩大和装修热(4)语言方面:流行语的变化、词语的创新

(3)意义:揭开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二)城镇化进程

1、背景:(1)必要性:战争的惨痛教训和二战后的美苏两极格局(2)可能性: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战后欧洲各国经济联系加强;地理上同处欧洲大陆

2、过程:(1)开始: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2)里程碑:1957年六国首脑签署《罗马条约》——提出欧共体的基本目标:创造“一个欧洲各国人民间日益密切的联盟”(3)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在布鲁塞尔成立(4)正式形成:1967年,三个共同体正式合并为欧共体

(二)欧共体经济一体化建设

(1)表现:成员国间取消各种关税,实现贸易自由化,对外建立起共同的关税率

(2)影响:成员间经济联系加强,1980年成为世界最大贸易集

1、关税同盟(1968年)

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

中的问题。

(1)问题(影响):利: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弊: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2)发达国家:最大受益者。

(3)发展中国家:①机遇—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 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②挑战—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③对策—保持清醒的头脑,指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

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约》(2)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

1995年,成员国增至15个;2002年,欧盟成员国共有25个

3、性质: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2002年1月1日,正式启用

5、影响:(1)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里程碑;有利于欧洲经济稳定发展(2)符合欧洲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利益,改变了世界格局,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三、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一)东盟

1、背景:消除内部矛盾,促进区域发展的必要性;欧洲一体化成功的影响

2、形成:(1)成立标志:1967年,曼谷五国外长会议签署《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2)新阶段:1976年,印尼巴厘岛第一次首脑会议(签署两个文件)(3)进程:1999年,东南亚10个国家全部加入,2002年,自由贸易区启动

3、性质:政治、经济合作组织

4、作用:促进了东盟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地区的稳定;扩大了东盟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上的影响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1、背景:(1)在全球化和经济区域一体化趋势下,美国经济面临挑战(2)美、加、墨有发展各自经济的共同需要

2、过程:1992年,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

3、性质:单一的经济组织

4、影响:三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大大加强;对发展中国家造成负面影响;

(三)亚太经合组织

1、背景: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经济区域化的推动

2、过程:1989年,堪培拉12国外长会议,宣告亚太经合组织正式成立

加大(2)各国经济过于依赖导致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增加(3)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2、展望:(1)对待全球化的态度: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各国经济的发展(3)只要建立起新的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对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达到共同繁荣

4、欧元的诞生(1)1995年,将欧洲统一货币定名为欧元(2)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2)从长远来看:全球化有利于世界

3、扩大:1991年,中国、中国台北和香港加入该组织

4、性质:论坛性经济组织

5、影响:亚太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与作用大大提高;开创了新的合作模式

四、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一)原因

1、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

2、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3、两极格局的结束为全球化发展消除了政治障碍

4、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全球化疏通了流通渠道

(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1、表现:国际贸易的增加、世界市场的扩大、国际分工日趋成熟、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加

2、积极作用:能有效的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极大的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三)问题与展望

1、问题:(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

下载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四单元过关知识点[推荐5篇]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2册第四单元过关知识点 一、生字词。 拜祭乃翁涕泪洛阳蓟北襄阳巫峡 头涔涔 泪潸潸 伶伶俐俐空虚挪移旋转遮挽掩面叹息徘徊薄雾痕迹蒸融赤裸裸 童稚......

    新版文化生活第四单元主观题常用知识点

    8.1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8.1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第四单元 面对市场经济知识点

    第四单元 面对市场经济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55、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臵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156、市场是怎样配置资源的?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配臵资源主要......

    四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第四单元知识点

    四上第四单元整理 《白鹅》 一|课文理解: 1、 作者:丰子恺 2、 作者从三方面描写白鹅的高傲:叫声、步态、吃相 叫的特点:严肃郑重、厉声呵斥,用狗的“狂吠”做对比 步态:步调从容......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 一、字词 蹲踞dūnjù 酬和hâ 熹xī微 淳chún朴 引经据典 腌yān 门楣mãi 顾名思义 蔫niān 苋xiàn菜 籍jí贯 钹bï......

    新版八年级英语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新版八年级英语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你为什么不和你打父母谈谈呢? 【解析】Why don......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知识点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4-16课)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1、“九一八”事变 爆发原因: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时间: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 结果:蒋......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四单元 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 第九课 我们崇尚公平1、公平的重要性: 当今时代,公平问题更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公平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公平是维系良好合作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