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在“新闻采访”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在“新闻采访”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教学用时多、成效差的弊端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的忧虑,乘着课程教材改革的东风,大家都在思考和探索着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我校在高一年级开设了一门“新闻采访”活动课,经过语文高级教师顾申予老师的精心指导和组织,一年来,这门课已显示出它的无限的生命力。学生在活动课中人人动脑动口动手,他们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创造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从而有力地促进了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教、学、做”合一,“教”为“学”“做”的基础,“做”为“学”“教”的中心,而“学”,贯穿在“教”“做”的全过程。活动课起始阶段,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传授一些基础的、实用的新闻采访知识,剖析一些报刊杂志上好的报道文章,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录像,如《纪录片编辑室》《名人访谈》等,使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加深理解。整个活动课程围绕“做”这个中心展开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习、在“做”中提高。围绕“做”设计了2个环节:一是指导学生学习现场采访;二是指导学生自编报纸。为配合宣传上海市民“七不”规范,建设文明学校,形成文明校风,新闻采访组以“让世界清洁起来,使校园美丽起来”为主题组织活动,广泛采访学生、教师。采访活动针对农村学生胆小怯尝不善言辞的状况,分两步走,先在教室内练兵,教师示范指导,学生学习模仿;然后四、五个学生组成一个采访组,走出教室,走进校园、走进办公室、走进校长室,广泛展开采访活动,采访提问从开始时写在纸上读,到围绕采访主题当场发挥,采访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在采访活动中也不断地培养起了交际能力、听说能力、应变能力、速记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学生深有体会他说:“平时见到老师就脸红,如今竟敢面向老师采访,让老师回答问题,采访活动真是锻炼人。”
学生的新闻采访成果,需要一定的形式展示出来,要让学生有一个展现自己劳动成果,发表自己文章的阵地来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和成功感。我们设讨的第二 环节是指导学生自办小报,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体会、采访成果,通过自己准备材料、自己排版设计、自己插图美化、自己设计各种字体的标题,编成各具个性的小报。学生在编报活动中,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提高。
我校的“新闻采访”活动课经过一年的实践,收获是很大的。
首先,“新闻采访”活动课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一活动课的两个教学设计,无论是现场采访还是自编小报,都是实践性极强的学习活动,学生置身于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一改过去语文学习时的被动状态,面对着一个个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采访对象,面对一大堆丰富的采访素材,学生那种沉睡多年的学习兴趣被激活了,确定采访主题,编列采访提纲,现场机敏的问答,采访素材整理,小报的设计编排,都得由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学习的自主性大力增强。
第二,“新闻采访”活动课落实了语文的实用功能,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具有极大的实用功能,而语文教学的低效率的弊端之一,便是课堂教学中的那种旷日持久的架空分析,老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吃力,读了十多年的语文,还是张口辞不达意,提笔难成文章。
“新闻采访”活动课的整体设计具有极大的针对性,教、学、做合一,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极强的实践环境中,“逼”着学生动脑动口动手,采访的过程强化了“听”“说”能力的培养,自编小报的过程强化了“读”“写”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活动课中,学得活泼,学得主动,学得有用,“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一年来,活动小组的同学在社交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速记能力、文字书写能力、应变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第三,“新闻采访”活动课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在活动课教学中重视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教师的教育观念制约着教师教学方法的变革,我们的“新闻采访”活动课是教师探索现代语文教学的一个成功尝试,从过去那种纯知识传授转变到时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上,通过教学的全过程,来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教会学生自己去获得经验和知识。很多同学在活动课的实践中一改过去那种胆小怯尝不善言辞的状况,采访中“请”字开头,“谢”字收尾,说话大方得体。我们的“新闻采访”活动课大大地激活了学生的需要动机,提高了学生的认知素质,强化了学生在追求真谛中的自我探索意识,在活动课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第二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感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感
所谓美感,就是对于美的感受和体会。当一个人作为审美主体面对一个审美对象时,无论它是一道风景,一个美人,还是一篇散文,一支妙曲,都会引起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而产生这些心理活动的过程,除了审美对象这一客体条件外,还必须有一定的主观条件,主客体共同作用而形成美感。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就是生活。”的确,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美。语文是教学内容极为丰富,美育因素较多的一门学科。通过语文教学,学生能感受到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美,语言特色的美,说理抒情的美,提高学生辨别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激发他们去感受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美感呢?
一、语文教师要具备较高的美育素质、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语言素养
要培养学生的美感,语文教师首先要具备较高的美育素质,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具有良好的语言素养,积极丰富的美感经验,能感知课文中所展示的各种美。在讲课中能运用恰当得体的语言,绘声绘色的讲述,声情并茂的朗读,去感染学生,让学生能感悟到语文中存在着美。
二、驱动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趣,用心灵去感受课文、力求达到教师、学生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相互沟通
联想是培养美感的重要手段。审美的直觉能力或许会受自身阅历及情志所限,但联想是可以用意志控制的,学会有意识地联想有益于美感的提升。唤起联想的原因有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和对比联想。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特点,引导学生练习联想的心理活动,进而提升审美能力。
由于事物之间性质、状态等方面相类似而形成的联想就是相似联想。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引起联想之物的契合点。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可能是中国儿童最早习诵的唐诗之一。孩子们为什么喜欢朗诵这首诗?除了诗句明白如话、音韵流畅外,还在于诗中的形象和意境给孩子们带来直觉的美感。这种美感的产生即源于相似联想。诗人因月和霜在颜色上相似形成联想,又由月和霜给人的冷寂感相似而形成联想,继而又由月冷霜寒与游子的孤寂冷清构成相似联想,巧妙地烘托了游子思乡的情怀。要使学生体验到这首诗的美感,就要引导他们跟上诗人的联想,进而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引起学生的联想。作者的心境传达给了读者,就会在读者心中产生浓郁的审美效果。
苏霍姆林期基说过:“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语文教学也必须渗透美育,否则也是不完全的。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感能力。
用心爱心专心 1
第三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论文
在小学教育中,仅仅依靠《自然》学科的力量,显然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应该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科学的教育。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也要在教学中担负起责任来,为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助一臂之力,使学生从小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终能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以达到推动科学技术和世界文明的和谐共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曾作过这方面的尝试。我认为我们可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巧设问题,激发科学的兴趣。
兴趣往往能诱导孩子探索知识的奥秘,对科学产生热情和向往,并能使孩子在科学实践中得到乐趣。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在搞好语文教学的基础上,结合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有关科技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和思考,从中得到探索的乐趣和满足,以此增加对科学的兴趣。如《观潮》(本文所举课例均出自于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钱塘潮这一天下奇观,但并没有直接告诉读者,它是如何形成的。学完本课后,我们就可以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总结:为什么钱塘江会形成天下奇观的钱塘潮?学生通过认真地阅读课文和课后查阅资料,就会概括归纳出钱塘潮形成的原因,并从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通过《蝙蝠与雷达》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科学家做的实验是分别蒙住蝙蝠的眼睛和嘴巴,塞住它的耳朵,得到的结论是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科学家为什么不做有关蝙蝠鼻子的实验?是蝙蝠没有鼻子呢,抑或是科学家的疏忽?鼓励学生去观察,让他们在实际的观察中寻找答案,增加探索的乐趣。科学家根据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制造出了雷达,造福于人类。针对这一发明,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你能根据自然界的哪些启示进行创造发明,为人类作出贡献等等,以此扩展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之情,让他们感受到科学的创造的价值,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类似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学生的解答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科学知识,而且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去学习.
2.积极引导,授予科学的方法。
科学的思维方法可以使学生更迅速地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更准确、更透彻地理解科学知识,它一经内化就能使智力得到发展,从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如抽象、概括、归纳、比较、对比、分类等思维的方法就非常必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字、词、句、篇的分析,对文章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写作方法的归纳概括,对课文的分类等,逐步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使他们能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分类等方法,独立地梳理所学知识,并能把这些方法用于日常生活中,在口头和文字表达中更有条理,更符合逻辑。如《太阳》这一课的课后有这么一道练习题:要求学生先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第(1)题是:太阳离我们有()……如果日夜不停地步行,差不多要走();就是坐飞机也要飞()。(要是把填上的数字换成“很远”、“很多”好不好,为什么?)在这里的括号里,应分别填上:“一亿五千万公里远”、“三千五百年”和“二十几年”,用上这些数字进行说明可以使文章具体、通俗、说服力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它们比“很”、“很多”显然要好,这样把词语进行比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本课的第5、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的语言说明了太阳和雨、雪、风的联系,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就要积极引导学生注意事物间的联系,培养他们思维的系统化。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太阳和雨、雪、风的关系,加深印象,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说一说他们之间的联系。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我们身边的事物,有的表面看来并没有什么关联,其实并不是这样,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一定联系的。这对于学生来说,既动手、动脑、动口,又加强了思维的训练。可以说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素材。
3.升华思想,培养科学的品德。
求实、创新、协作、奉献的科学品德是从事科学活动的灵魂。使小学生从小了解科学并从事科学活动,从而培养他们客观求实的态度和对科学的献身精神至关重要。这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学不能忽视这方面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课文中出现的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来进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是介绍十七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所做的一次著名的实验。伽利略是意大利著名的物理学家,他一生精心研究数学、物理和天文。他不仅有顽强的事业心,而且勇于向宗教迷信和错误思想作斗争。他25岁时,用求实精神批判了当时已经在科学界统治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在教授本课时,我们可以在揭题时,较为详细地介绍这位著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在讲授课文时,引导学生对内容进行分析的同时,体会伽利略当时面对的种种困难及他为了验证亚里斯多德的话是错误的,反复实验,最后才决定向世人公布的严谨求实创新的精神,使学生对他勇于质疑、大胆地向权威挑战、坚持真理、勇于献身科学的伟大的精神有深刻的了解,对他产生敬仰,并受到感染,得到教育,使他们以后不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能够不盲目迷信权威,顽强奋斗,不断进取。
4.课外延伸,传授科学的知识。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几乎每一册都有几篇课文是向学生普及科学知识的科普文章。科学知识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的结晶,科学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以使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认识和探索更加积极,更加深刻,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爱好更为直接。在教学中我们不要只限于向学生介绍科普文章中的科学知识,而应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查阅及交流,有的放矢地把有关知识传授于学生。如在教授《冬眠》这一课时,我们可在预习时布置学生去查阅资料,解决以下问题:
①动物为什么要冬眠?
②你知道哪些动物有冬眠的特征?
③冬眠的益处何在?
在授课时,对于有关知识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针对有关段落相机渗透,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有关资料,互相交流。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坚持这样做的话,那么通过四年级语文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小狮子、蝙蝠、刺猬、猫、麻雀等动物的生活习性,皂荚树、爬山虎、旅行家树等植物的生长特点,五彩池、钱塘潮、趵突泉等自然景观的形成原因,加深对太阳、冬眠、浮力等自然现象的认识和了解,以及新型玻璃等科学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巨大作用。
当然,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要灵活。它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中,而应向课后延伸,通过学生课外查阅与交流达到更好的效果。切忌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第四篇: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人格
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人格
摘要:在新的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下要求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应具备健全高尚的人格。这样才能实现“中国梦”,在社会发展中不被掉队。学校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而初中语文在人格教育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初中语文教学经验通过师生关系,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作文教学以及语文实践活动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人格,从而为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语文教学
人格教育方法
“语文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只因为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学生学习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科,作为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科学技术、发展相应能力的基础。语文学科在学校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基础地位,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语文学科的这些性质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中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学生人格培养呢?
第一,通过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来培养学生人格
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榜样作用而习得的,个体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会形成怎样从事某些新行为的观念,并在以后用这种编码信息指导行动”。因此,他的这种学习理论又称“观察学习”理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在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反馈中,学生通过在一边观察教师和同伴的一言
一行,进行着“观察学习”,促进着自身的心理品质与人格发展,不断完善自我。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人格和同伴人格的发展引导着学生同化,因为学生在人际交往互动学习中时刻都将他人发出的信息拉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规模中进行同化,加强和完善自己原有的认知规模结构,以适应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一位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一个班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要增强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人格,必须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第二,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开发教材资源培养学生人格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大部分课文的内容提及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人生遭遇和挫折、如何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范例。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课堂活动开展培养学生人格是实施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学习的重要环节,是构建信息技术教育条件下的合作交流的学习的平台,语文教学课堂中不但蕴含着许多培养学生良好素质、高尚人格的因素,而且结合当今新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的“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培养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每位学生的心理素质,突破学生的心理障碍,从而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格。只因为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所以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应积极创新、充分开发,培养学生高尚人格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现在新的中学语文教材当中很多课文呈现给学生们的,除了基本理论知识、社会价值观等问题,还有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如何采取良好的心态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本领知识。只有一个健康自信的心理,刻苦认真的学习态度,那么学生将会全面发展。所以,语文教
师一定要循循善诱,耐心引导点拨学生融入课文,进入作者心灵,品读感悟,滋补大脑,热衷于祖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使他们深深地爱上语文课。通过介绍名家名著,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树立榜样,培养学生人格。
第三,利用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点评来培养学生的人格。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点评,不但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在具体的作文训练指导点评中能促进培养健全学生人格。其实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框架中,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写作能力,培养出全面健康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均具非常重要的意义。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扣住“文如其人”这一点,就会在写作教学中进行人格培养方面具有鲜明的优势。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塑能力.这说明是塑造培养健全人格的关键人是自己,每个人都具有认识自己、解释自己、完善自己、创造自己、改变自己等能力。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式塑造着自己本身,塑造着自己良好的人格素质特征。在作文习作点评时促进学生人格的培养,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也非常重要.
第四,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人格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只有那些敢于挑战和改变自我的人才有可能适应于社会,则在失败和挫折中改变自己命运的这些人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真正实现自己的“中国梦”。现阶段我们语文教师必须适应社会快速的发展和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方向去努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如在进行人格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多组织
一些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拼搏意识。如语文知识竞赛、作文竞赛、主题辩论赛、演讲比赛等,通过类似活动,学生既可以体验到失败的滋味,也能让学生意识到什么是竞争什么是拼搏。在此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消除疑虑,引导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潜能和优势,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态,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完美人格的目的。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格除了语文教学课堂外,还要发挥社会家庭教育的作用。常言道:“父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家长给孩子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为孩子完美人格的塑造创造首要条件。现如今,国家为我们创造了有利于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和谐社会这个大环境,倡导公平竞争,形成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这就要求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了解社会竞争的客观现实,充分认识到将来不管做什么工作,只要有高尚完美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社会上一定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刘会霞.语文教学与人格培养[J].《才智》.2013(5);2.余志芳.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3);3.赵可云/薛庆文.教师的“博客观” [J] 《中小学电教》.2006(11).
第五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人格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人格
摘 要: 新的教育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具备健全高尚的人格。这样才能实现“中国梦”,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受到社会的欢迎。学校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初中语文在人格教育培养上与其他学科相比占有很大优势。作者结合多年来语文教学经验,提出只有发挥身先垂范的榜样作用,开发课堂教学资源,作文教学的指导点评,以及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人格,才能为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人格教育 培养方法
“语文是社会人类交际的工具,是人类生活文化的有机载体”。因为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学生学习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科,是学生学习和有效掌握专业知识水平、科学技术等的基础。语文学科在中学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基础地位,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语文学科的这些性质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怎样进行学生人格的教学培养呢?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的垂范作用来培养学生人格
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学得社会性行为,这些观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号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帮助他们模仿行为。”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在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反馈中,学生一边观察教师和同伴的一言一行,一边进行观察学习,促进自身的心理品质与人格发展,不断完善自我。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人格和同伴人格的发展引导着学生同化,因为学生在人际交往互动学习中时刻都将他人发出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规模中进行同化,加强和完善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一位教师的形象素质直接影响班级所有学生的综合形象素质。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格,必须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起到真正的垂范作用。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开发教材资源培养学生人格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大部分课文内容都提及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人生遭遇和挫折,与如何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范例。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课堂活动培养学生人格,是实施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学习的重要环节。语文课堂中不但蕴含许多培养学生良好素质、高尚人格的因素,而且结合当今新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培养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每位学生的心理素质,突破学生的心理障碍,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格。因为语文教材中蕴含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新,充分开发,培养学生高尚人格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新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呈现给学生的除了基本理论知识、社会价值观等,还包括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如何采取良好的心态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本领知识。只有有一个健康自信的心理,持刻苦认真的学习态度,学生才会全面发展。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循循善诱,耐心引导点拨学生融入课文,进入作者心灵,品读感悟,滋补大脑,热衷于祖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使他们深深地爱上语文课。通过介绍名家名著,联系学生个人实际生活,树立榜样,培养学生人格。
三、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作文点评培养学生人格
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点评,不但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在具体的作文训练指导点评中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中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通过作文教学培养学生人格魅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不管是对提高学生的实践写作能力,还是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均都必不可少。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如其人”这个切入点,在写作教学中的人格培养方面凸显优势。中学语文新课标提出在初中语文课堂作文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塑能力,这说明培养健全人格的关键人是学生自己,每个学生都具有认识自我、解释自我、完善自我、创造自我、改变自我的能力。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以各种方式方法,不同的速度塑造着自己,完善自我良好的人格素质特征。在作文习作点评时,促进学生人格培养,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也非常重要。
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人格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只有那些敢于挑战和改变自我的人才有可能适应社会,在失败和挫折中改变自己命运的人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真正实现“中国梦”。现阶段,语文教师必须适应社会快速的发展和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努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如在进行人格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多组织一些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拼搏意识。如语文知识竞赛、作文竞赛、主题辩论赛、演讲比赛等,通过类似活动,学生既可以体验到失败的滋味,又可以意识到,什么是竞争,什么是拼搏。与此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消除疑虑,引导学生充分开发潜能,发挥优势,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态,达到培养学生完美人格的目的。总之,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格,不仅要重视语文课堂教学,还要着重发挥社会家庭教育的作用。“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学生家长为孩子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是为孩子完美人格的塑造的首要条件。现如今,国家为我们创造了有利于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和谐社会大环境,倡导和谐公平竞争,形成公平合理的用人竞争机制,这就要求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了解社会竞争的客观现实,充分认识到将来不管做什么工作,只要有高尚完美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就一定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