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举一动总关情》主题写作课教学实录
《一举一动总关情》主题写作课教学实录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板书:动作)
一、名家引路,品文悟法
师:老师出示3个句子,每个句子里藏着一种描写人物动作的方法。同学们通过回答句子后面的问题,思考、分析、归纳这一方法。(屏展活动要求)
师:我们来看第一个句子。
我到了自家的房门外,我的母亲早已经迎着出来了,接着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鲁迅《故乡》
问题:“迎”和“飞”两个动词能不能互换位置?试着说明理由。
(生默读,小组交流)
师:我们刚刚把这两个动词换了位置,显然不行。这就告诉我们要选用最恰当、最准确的动词。我们在描写人物动作的时候,首要的一点就要做到精心选词,准确表达,这就是我们找到的第一个方法。
A.爸爸气急了,打了我。
B.爸爸气急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
问题:A与B两个句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生默读,展示)
师:对,动作要连贯,过程要详细。第二种方法又被我们找到了。再看第三个句子。
C.少女害羞地低下了头……
D.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徐志摩《沙扬娜拉》
问题:C和D两个句子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在表达效果上又有什么差异?
(生自由读并小组交流)
师: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化平淡为美丽,化抽象为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师:世间万物皆有道,写诗作文皆有法。祝贺同学们从名家那里找到了描写人物动作的方法。只要掌握了人物动作描写的金钥匙,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就不再是一件难事。
师:同学们,一、三两句描写人物的动作各用了一个动词,一字传神,这属于单一动作描写;第二句则用了多个动词把人物的一连串动作描摹出来,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属于连续动作描写。(板书:单一 连续)在描写人物动作的时候,主要运用的就是这两种方式:单一动作描写和连续动作描写。至于具体到文章中,究竟该用哪种方式,则完全取决于文章内容表达的需要。
二、主题阅读,按图索骥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运用圈点批注读书法自主阅读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四篇文章:《金岳霖先生》《我的一位国文老师》《绝盗》《面王》,并批注了描写人物动作的段落、句子。现在,请大家找出这些段落、句子,按图索骥,来印证我们学到的三种人物描写的方法。可以尝试用下列句式来表达:
我找的是 一课中的“ ”这段(句)话,这段(句)话运用了 的动作描写的方法,抓住 动词,写出(表现)了(人物)(性格特点或内心世界)。
(小组交流讨论)
师:同学们精彩的展示,让老师欣赏到了你们出色的模仿与赏析语言的能力。英雄所见略同,老师也找到了四个句子。
1.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
――汪曾祺《金岳霖先生》
2.他在讲台上来回地踱着,吸溜一下鼻涕,骂我一句,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
――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3.再说那老头子怒火正旺,人像过年放的火炮,一个劲儿往上蹿,谁拦他,他准和谁玩命。
――冯骥才《绝盗》
4.只见他不慌不忙地坐上板凳,脱去鞋子,让伙计挽起裤管,洗净双脚,然后就在脚上洒了一层薄薄的面粉,从面盆里夹起一块面团,双脚在面板上一沾,飞快地揉搓起来,时而双足并踩,时而虎步拉抻,一块面团转眼之间就被他的双脚拉成了裤带形状的面条。
――翟丙军《面王》
师:请同学们从中任选一个句子,将它从原文中删除再读读原文,感受是否对人物性格的表现有影响?
(生读,思考,展示)
三、学以致用,小试牛刀
请同学们续写下面的文字,让人物用自己的行动表明自己的性格特点。
那日,骄阳似火,唐僧师徒一行四人在大山中跋涉,从日出到日中,粒米未进,滴水未沾,当真是又饥又渴。忽然,一阵淙淙的流水声传来,前面出现了一条小河……
(生小组交流)
师:想必师徒四人的一举一动已经活化在了你的眼前,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心中生动的故事。
(生动笔写,师巡视)
评改要点:
能否表现人物的性格;能否写出人物的连贯动作,细化过程;能否准确用词;能否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语言是否通顺富有文采情趣。
(组内交流、评改,师巡视)(学生展示)
师:一举一动总关情,一处成功的动作描写往往胜过千言万语的表白。今天,我们学习了动作描写的方法,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课后继续修改我们的文章;同时,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关注动作描写,并结合其他描写手法,写活人物个性,让作文越写越棒!
作者简介:山东省寿光市洛城二中语文教师。
【点评】
这是赵翠玉老师在“寿光、昌乐、安丘三县市教研联合体初中‘语文主题学习’研讨会”上的示范课,这节课受到与会者的高度评价,以下几点值得学习借鉴。
第一,针对写作训练点,重组阅读材料
教材是例子,“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也是极好的例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五篇课文和第四单元的第二十课《俗世奇人》都是以写人为主的名篇佳作,而与之相对应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第一册《在阳光下奔跑》的第一模块“照亮生命的星辰”和第四册《俗世画卷》的第五模块“俗世奇人”中的大部分文章也都是以写人为主的优秀作品,而且,每篇文章当中都有一两处极为传神的动作细节描写,这些都是教会学生运用动作描写写活人物的极佳的例子。赵老师巧妙地抓住了“人物动作描写”这个训练点,结合语文教材的学习情况和丛书的阅读情况,选取了两本书中的四篇文章:《金岳霖先生》《我的一位国文老师》《绝盗》《面王》和课外名著的阅读整合而成了这节以动作描写为主题的写作课。
赵老师这种针对写作训练点,重组阅读材料的做法,在当前“语文主题学习”的大背景之下,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她在组织阅读材料的时候,不是局限于一个单元、一本书,而是站在主题学习的制高点,从课内到课外,从教材到“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再到广阔的课外经典名著的阅读,只要是有利于我的课堂教学的,皆拿来为我所用。这种大视野、多渠道组织阅读材料的做法,对主题学习课堂的建设,极具借鉴意义。
第二,课堂设计思路清晰,读悟结合,层层推进
作为一节在“语文主题学习”背景下的写作指导课,遵循“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悟结合”的基本原则,赵老师主要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一是名家引路,品文悟法,选取课内外名家描写人物动作的三个经典片段,通过回答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总结出三种描写人物动作的方法。二是主题阅读,按图索骥,让学生到课前预习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四篇文章中找出描写人物动作的段落、句子,并运用刚刚总结出的三种方法进行简单的赏析,这样,在印证方法的过程中,不知不觉间,方法就内化成了学生自己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引入了第三个环节:学以致用,小试牛刀。在此环节,她设计的情境片段练习,仍然是借经典引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课堂生成。《西游记》作为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里面的角色都早已深入人心,学生对师徒四人不仅非常熟悉而且非常喜欢。在此基础上,设置情境,让学生做一个人物动作描写的片段作文训练,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而且篇幅短小,学生有说的欲望,不会有畏难情绪。学生最后精彩的作品展示也证明了这一点。这样,由读悟到印证再到运用,三个环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让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学习情境之中,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展示活动引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着眼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在这堂课上,赵老师通过三个活动展示――方法探究展示、方法验证展示、方法运用展示――来引领学生步步深入地掌握方法,内化方法,运用方法,并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说,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与主动性。
第四,选点训练,提供了作文教学序列化的新思路
这节写作课,赵老师选取“人物的动作描写”作为训练点,由浅入深,指导学生写活人物。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进行作文教学序列化训练的新思路。
“选点突破,一课一得”,不但适用于阅读教学,也适用于作文教学。以“刻画传神的人物形象”为例,就可以将它分解为以下四个点来进行训练: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这四个点训练完成以后,再将它们统一到细节描写中进行综合训练。这样,一套序列化的训练进行下来,学生刻画人物形象的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
当然,这节课也还存在着不足之处。赵老师对第二个环节“主题阅读,按图索骥”的处理略显拖沓,以致费时较多,导致第三个环节学生展示得不够充分。
点评者:潘继云,山东省寿光市教科研中心。
(责任编辑:杨志芳)
第二篇:演讲态势语:一举一动总关情
演讲时的身姿应挺胸抬头,身体的重心平稳,双脚略微分开,既要做到挺拔,又不显得过于僵硬。面前有演讲桌时,双手交叉自然放在身体的前面,切忌在胸前抱膀或把手背在后面,前者对听众有失敬意,后者给人以受训的感觉。另外要注意的是像心神不定、慌里慌张、站着纹丝不动、装腔作势、仰脸朝天、双手插兜、手撑在演讲桌上、身体靠着演讲桌等动作都会影响听众的情绪。最后你要注意在演讲中的一些细小的动作,诸如摇头、晃腿、摸脸、摆弄领带、笔等等,也会降低你的演讲效果。
二、丰富的表情
演讲者要直面听众。听众最先看到的是演讲者的脸,继而通过演讲者的表情来确认演讲内容是否真实。故作镇静、毫无表情是不行的。独自嬉笑又容易引起听众的反感。整个演讲过程中应面带轻松、自然、柔和的微笑,因为这种微笑会紧紧抓住听众的心。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内心世界的各种活动都能通过眼睛表现出来,因此,表情的中心就是眼睛。将你和听众的视线连接在一起这是将你和听众连接在一起的秘诀。像眼睛向下盯着演讲桌、看着天棚的一角或不停地看提示稿,这些只能将你和听众隔离开来。而且,如果你不看听众,就不知道他们对你的演讲做何反应。视线要撒向所有观众特别要注意照顾到那些坐得较远的听众。总是看着在场的领导或主办者的话,你就会失去其他的听众,因为谁也不愿意听忽视自己的人的演讲。
注意眼睛的转动方式对于听众来说,只转动眼睛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当你想看什么地方时,最好头随眼睛一同转动,这样显得自然协调。视线在该停的地方就要停下在你的演讲中出现类似像“高山”等词时,可以自然向上看,但到一定的角度就要停下,否则会显得过于夸张。演讲词和视线要统一
比如在你的演讲中出现a、b两人对话的场面,当你扮做a说话时,略微向右看,扮做b说话时,再略微向左看,这样做会产生戏剧效果,抓住听众。
三、恰当地使用手势和肩膀下面介绍几种任何场面都适用的基本手势
手和手指的动作 说到“这么大的一条鱼”时,用双手适当地比量一下;说到“有两个理由”时,竖起两个手指头;说到“身形高大的男人”时,右手自然向上,比画出大致的高度就可以了。肩的动作大家都知道缩着肩膀表示恐怖、害怕的意思,耷拉着肩膀表示疲劳、无精打采的意思,肩膀高耸向前表示傲慢的意思。因此,在你的演讲中,可酌情配合各种不同的动作。最后还有两点请大家注意:一是手势与演讲内容在时间上必须一致。话说完了,动作也必须结束;二是无论多好的手势也不能太多,以免让听众感到眼花缭乱。另外,动作不要做得过于夸张,特别是在告别式等比较严肃的场合,程度适当就可以了。
第三篇:一字一句总关情
一字一句总关情
山东成武第二中学翟文姗
新版《红楼梦》播出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圆满的大结局总让人觉得有些缺憾,感觉是对纯情的一种亵渎。
老版《红楼梦》的结局虽是以悲剧收场,虽不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但总觉得很完满,断臂的维纳斯也是别样的美,因为它自然、真实。
一字一句总关情,猎奇只能满足某些人的刺激追求,只有真情实感才能与观众产生共鸣,打动观众。
一部《世上只有妈妈好》可谓赚足了观众的眼泪,那声嘶力竭的呼唤不知喊哭了多少母亲的心,不知喊酸了多少观众的心,因为它是发自内心的流露,与人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一曲《常回家看看》唱出了多少人的心声。天下子女的孝心,父母的盼归吟唱得淋漓尽致,因为它唱出了人之常情,唱出了人埋在心底的萌动。
小说《唢呐》吹得荡气回肠,令围观的人为之动容。
作文也是如此,它也要求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这样方能打动阅卷老师的心。
记得一次评讲作文,学生的一篇习作《爷爷,我们下辈子还去晒太阳》,读后让人潸然泪下。它讲述的是爷爷生前的事,爷爷在世时,喜欢和我这个孙女在冬天晴天时去晒太阳,爷孙那其乐融融的场面让人感动。后来爷爷病重,还一直想与我去晒太阳,可直到病逝都未能实现这个愿望,变成了永远的遗憾,也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所以我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爷爷,我们下辈子还去晒太阳”的呼喊。
我当时读得眼圈发红,同学们听得是一片唏嘘。
生活中有太多的感动,出门前的一声叮嘱,回家后的一杯热茶,胆怯时的一句鼓励,失意时的一阵安慰,种种的场景足以让我们感动得泪流满面。
记得有一次,母亲躺在床上扇着风扇,我躺在沙发上,蚊虫叮咬的我辗转反侧,这时母亲关上了风扇,我感到很疑惑,母亲只是很平淡地说了句“关上风扇,蚊子就不向你那儿飞了”这么一句不经意的话语却使我哽咽良久。
可见,话在真,而不在多。写作文不要只注重华丽的外表,而忽视了实在的内容。要做到“文质彬彬”,才能称为上乘之作。
所以,我们作文时要做到发自内心的自然流露,而不要做刻意的无病呻吟,是情不自禁的真情,而不是虚假的矫情。
一字一句总关情,我辈一定要切记,切记!
第四篇:《一枝一叶总关情》
一枝一叶总关情
2020年的春节如约而至。可是今年的新春却与往年的截然不同。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如阴云般笼罩荆楚大地,迅速蔓延至整个中国。面对严峻疫情,全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战中,许多英雄挺身而出,冲在战“疫”斗争最前线。
人们歌颂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赞美奔赴疫区的武警官兵,称道平安护航的警察。。。然而,我要讴歌的是和爸爸一样奋战在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
大年初一下午,爸爸接了一通电话就匆匆忙忙地出门了,天色很晚了仍没回家吃饭。我从妈妈那儿了解到:我们**市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全市各镇街、村居都要立即行动起来。爸爸先是参加紧急会议去了,接着回到村委会进行工作部署,要对外来车辆、人员采取设卡检查、登记信息、入户宣传摸排等措施。后来爸爸回来了,他叮嘱我:“接下来爸爸工作会比较忙。你要乖乖地和妈妈呆在家里。没有事情就别出门!呆在家里,就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我恳求爸爸:“电视新闻报道说病毒传染性很强,出去很危险,您就不要出去了。”爸爸却语重心长地回答道:“爸爸是一名党员,面对疫情,就得迎难而上,冲锋在前。作为一名村干部,爸爸得为全村村民负责,确保大伙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守护好咱们溪头村的美好家园。”
从那天起,爸爸总是早出晚归。从爸爸和妈妈的谈话中我得知,爸爸带领其他村干部进行防控知识宣传和摸排的同时,在村的各个路口设卡,安排人员每天24小时值守,筑起防控疫情屏障。当我们在家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时,卡口上的值班人员却在冷风之中就着方便
面、八宝粥,啃着干粮。当我们躺在暖和的被窝中做着甜蜜的美梦时,他们却瑟瑟发抖地在寒风中坚守岗位。
在我心中,爸爸和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是疫情面前最美的“逆行者”。他们没有隔离衣,只有一只普通的口罩;他们没有执法证,只有一张村民百姓都熟悉的面孔;他们没有想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只想看好自己的村民百姓,守好自己的家园;他们没有请战书,一个通知就得马上到岗;他们告诫所有人都要居家不出门,自己却义无反顾地去排查、宣传。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致敬这些“最美逆行者”,危急关头,是他们攻坚克难,用自身辛苦换群众心安。我们要用行动为他们点赞。
第五篇:一草一木总关情教案
一草一木总关情
——咏物诗鉴赏(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教学重点】
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条理性。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入
回顾以某一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歌。
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瀑布联句(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蝉(虞世南)
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白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卜算子 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菊(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题竹石画(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二、明确咏物诗的相关概念
1.定义: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事物的描写中。
2.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思想上往往是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形神兼备,不即不离。(重点)
3.主要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4.其它手法: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
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探讨有关咏物诗的鉴赏。
三、明确鉴赏咏物诗的基本步骤
(一)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
环境特点
外在特征
内在品性 【试一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思考:诗人笔下的“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天气严寒、傲然独立、幽香四溢、素艳芳洁、不畏严寒、性格顽强。(环境特点+外在特征+内在品性)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思考:诗中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进行描写?
答:春天到来,柳枝倚仗东风吹拂飘忽摇摆、气势猖狂。(环境特点+外在特征+内在品性)
(二)联系诗人身世 社会环境
自身经历
个人性情 【试一试】
蝉 虞世南①
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释:
①虞世南:原为隋朝旧臣,被唐太宗李世民留用后,由于才高学广,为人正直,深得器重。太宗称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
②垂緌: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请说出这首诗中“蝉”的形象特点。
答:生活在树上,蝉“啜饮清露”“居高声远”,可知蝉生性高洁,出众。(高官)
咏 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这首诗作于高宗仪凤三年(678)。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
请说出这首诗中“蝉”的形象特点。
答:蝉因露水太重而不能飞起,因风声太多而鸣唱声被淹没。虽高洁却无人相信。(囚徒)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释:年轻时以文才受令狐楚赏识,可李商隐却与泾源节度使王茂远之女结婚。当时牛李党争正在尖锐时期,令狐楚是牛党,王茂远则与李党有关。宣宗即位以后,牛党掌权,令狐楚儿子当了宰相,打击一切与李党有关的人,从此李商隐一直被压抑而抬不起头。几次到长安活动,只补得了一个太常博士。
请说出这首诗中“蝉”的形象特点。
答:栖于高树之蝉吸风饮露,饥而难饱,日夜哀鸣,然而碧树无情,仍然清翠依旧。(落拓士人)
(三)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物与人的契合点 物-------------人
环境特点---------社会环境
外在特征---------自身经历
内在品性---------个人性情
【试一试】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陆游早年因爱国议论触犯秦桧被黜,后来又因“力说张浚用兵” 免职。他在南宋苟且偷安的环境中,一直颇遭时忌,但爱国斗志始终不衰,甚至老而弥笃。
物(梅)的特点:
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寒冷荒凉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芳香如故。
人的身世:
遭遇不幸,前途坎坷
寄托的感情:
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即使粉身碎骨而矢志不渝 的斗争精神。(物与人的契合点)
四、总结归纳
(一)读懂诗歌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环境特点、外在特征和内在品性。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4.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赏析时要重点把握:
什么物,有什么特征;什么人,有什么身世;寄托什么感情。
(二)规范答题
形象特点:环境特点+自身特点+内在品性
所言之志:所托之物+形象特点+所言之志(所抒之情)
五、直击高考
(一)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2012天津卷)
野菊 宋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答:野菊生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新。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尾联化用了陶渊明哪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旨趣?
答:采菊东篱下。率性自然、超凡脱俗。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2011山东卷)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山泉”这一艺术形象。
答:这首诗表现山泉在寂静的深山里,不为人知,映照天地,填满溪涧池塘,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释:王安石从1070年(熙宁三年)到1076年(熙宁九年),两次拜相,又两次罢相,最后退居江宁,寄情于半山。罢相之后,他虽被迫退出政治舞台,但仍然坚持自己原有的改革信念与立场,积极倡言“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杏花这一艺术形象。
答:春水环绕,风姿绰约、妖娆美丽,宁可飘零天涯,也不愿忍受屈辱践踏。
揣摩这首诗的寓意。
答: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坚守节操和见解,坚持变法改革的志向。抒发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课时作业十一 2、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