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邯郸诗旅

时间:2019-05-13 06:55: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白的邯郸诗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白的邯郸诗旅》。

第一篇:李白的邯郸诗旅

李白的邯郸诗旅

盛唐伟大诗人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三年,被馋而“赐金放还”以后,“自是浮游四方,北抵赵、魏、燕、晋,西涉汾、岐,历商於,至洛阳,南游淮、泗,再入会稽,而家寓鲁中,故时往来齐鲁间,前后十年中唯游梁宋最久”(王琦《李太白年谱》)。在此期间,他于天宝十一载(752年),“春游广平、邯郸等地。北游蓟门,秋抵幽州,„„,曾在边地游猎。第二年,“春归魏郡(河北大名县东)。再游太原”。(郭沫若《李白杜甫年表》,见《李白与杜甫》1971年11月北京第一版)。李白两年间两次游历现在的邯郸地区一带,写下了十余首诗歌。这些诗歌不仅反映了李白当时的境遇和思想,是研究李白的主要史料,而且歌颂了邯郸的历史及其英雄人物,描写唐代邯郸现实,有的篇章不啻是邯郸的“诗史”,对我们研究邯郸历史是弥足珍贵的。李白的邯郸之行堪称是一次“诗旅”,在历代到过邯郸且留下诗篇的诗人中是独一无二的。

一、诗旅寻踪

要探寻李白的邯郸诗旅,必须先弄清李白是什么时候到的邯郸,为了什么事来的?来过几次,住了多久?都去过一些什么地方?

李白到邯郸的时间,一般都认为是天宝十一载(752年)。如前引郭沫若的《李白杜甫年表》,还有詹@铁《李白诗文录年》等均持此说。但是,瞿蜕园,朱金城的《李白集校注》,在《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篇后按语中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又按:储光羲集有诗题云:次天元十载,华阴发兵作,时肖郎官点发。诗云:‘鬼方生猃猊,时寇卢龙营。帝念霍嫖姚,诏发咸林兵’”。据《旧唐书·契丹传》,天宝十年,安禄山诬其长欲叛,请举兵讨之。八月,以幽州、云中、平卢之众数万人,就潢水南契丹衙与之战。与此诗正为一时之事。之‘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者,同年亦有发兵征云南之事也。得此可证李之游燕赵正在天宝十载。《詹氏录年》以之属十一载,微不合”。应该说,这是有道理的。

李白为什么来邯郸一带?我认为主要是探亲,同时也顺道浏览他向往已久的邯郸。因为他有两个亲戚在邯郸地区为官。一是他的侄子李聿,在清漳(今曲周)当县令(明府))。他见了以后,曾有《赠清漳明府聿》一诗相赠。二是其弟一李皓,在临名(今永年)当县令。此时李皓遇到一些麻烦。据王琦本《赠临 名县令皓弟》,题下有“原注:时被讼停官”。因此,特去看望并劝慰,因为有这二个亲戚的关系,来了之后在邯郸畅游一番也就自然了。李皓虽被“停官”,似并无其他处分,只是等待诉讼结果。拿今天的话说,就是停职反省,正好有时间陪他游玩。何况李白又是名人,虽已“赐金放还”,盛名尤在,所到之处少不了有人招待。至于第二年又“春归魏郡”看来是投奔或应邀去拜访当时在贵乡(今大名县东)当地方官的韦良宰。多年以后,李白在《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抒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一诗中,曾回忆自己“赐金放还”后经历。这时韦良宰已升迁江夏太守。他在诗中说当年离开长安时,韦良宰与一班好友设宴饯行。“临到欲去时,慷慨泪沾襟。叹君倜傥才,标举冠群英。开筵引祖帐,慰此远 征。鞍马如浮云,送余骠骑亭。歌钟不尽意,白日落昆明”。十年后,他“蹉跎不得意,驱马过贵乡。逢君听弦歌,肃穆坐华堂”,又得到了韦良宰的盛情款待,为什么要这时候去呢?因为韦良宰将“秩满归咸阳”。按现在的话说,就是我要调走了,你快来贵乡玩玩吧。李白因此前去,并亲眼见到了官民送别韦良宰的盛况“祖道拥万人,供帐遥相望”。尽管这里不无吹捧、夸张之意,但韦良宰在贵乡官声还不错,有不少人前来送别当是实情。这样李白在贵乡也才风光,呆得下去。果然,他在送别韦良宰后,又与县令苏因结交,在再游太原前写了《魏君别苏明府因北游》一诗。

李白在邯郸住了多久?李白是春天到的邯郸。这有诗为证。一是《春日游罗敷潭》的题目就标明了季节。二是《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抒怀》一诗中,有“扬鞭动柳色,写@春风生”二句,明指春天。按此诗后面有“日落把烛归,凌晨向燕京”二句,看来李白原来是打算第二天就北游幽燕的。可能因为友人的挽留没有走成,八月有《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事和诗。此诗北京图书馆藏宋刊本,陆心源@宋楼藏本(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静嘉堂藏宋刊本)和清康熙缪@日艺刊本《李太白文集》题下俱注云:“燕赵,时将游蓟门”。到了初秋才“十月到幽州”(前引“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这样看来,李白春到邯郸,九、十月间才离开,住了约半年。第二年,李白“春归魏郡”,只到过郡治和贵乡,因邀请他的主人韦良宰不久就到咸阳上任了,不会逗留太久就“再游太原”去了。

邯郸诗旅之行李白到过哪些地方?只要把他写的诗题连缀起来就明白了。他到过清漳(曲周)、广平(永年)探亲,曾到邯郸城楼览古,上洪波台观发兵,并游览了罗敷潭,还在邯郸南亭观妓(歌舞)。第二年春天又到魏郡、贵乡访友。

二、诗旅诗心

李白的邯郸诗旅可以说是每到一处都有诗,每遇一事必吟唱。他在邯郸写的诗,一类是赠送亲友的诗,即赠其侄儿李聿、弟弟李皓和友人苏因的诗。这三人都是县令,但亲疏和个人处境不同,笔触自然不一。对其侄是满篇夸张的歌颂:说他是“天开青云器,日为苍生忧”,在他治理下的清漳县“牛羊散阡陌,夜寝不扃户”,“噪丝鸣机杼,百里声相闻”。而他自己呢,则“弦歌咏《唐尧》,脱俗隐簪组”,“讼息鸟下阶,高卧披道帙”。他的心如同“白玉壶冰水,壶中见底清”。它的德政“雷声动@回境,惠与清漳流”,“赵北美嘉政,燕南擂高名”,“问此何以然?贤人宰吾土”,“过客览行谣,因之诵德声”。这是多少美妙的极乐世界呀!看来是有点言过其实了。当时的唐朝社会已经危机四伏,清漳县也不可能是世外桃源。是不是李白此行有求于他什么呢?尚待考证,不敢妄断。对于遇上麻烦的弟弟,则劝他向陶渊明学习:“陶令去彭泽,茫然太古心。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钓水路非遥,连鳌意何深!终期龙伯国,与尔相招寻”。最后两句,透露了李白的内心真思。《列子》载:“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连六鳌”。学陶是不得已而为之,最终还是希望能象龙伯国的巨人那样大显身手的。对于朋友,则以苏秦和司马相如自比,说自己“只印虽未佩”,但也是曾经“轩车若飞龙。黄金数百镒,白璧有几双”。而现在呢?“散尽空掉臂,高歌赋还邛。落魄乃如此,何人不相从”?虽然与苏因“游此忽相逢”,却又要“远别隔两河,云山杳万重。何时更杯酒,再得论心胸?”尽管李白与苏因结识时间不长,但已可以“论心胸”了。看来,他们还是意气相投的。这种感情与他和弟、侄辈的感情是不一样的。

李白在邯郸写的诗的另一类,也是大部分则是他游览邯郸名胜的诗。其中最突出的是《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抒怀》一诗。他在诗中怀念和歌颂了赵国历史上的英雄忠义之士及其壮举功业:蔺相如完璧归赵、廉颇负荆请罪、程婴和公孙杵臼搜孤救孤(赵武)、平原君赵胜交接贤士、毛遂自荐和赵国的奠基者赵简子。他感慨他们“皆为黄泉土,使我涕纵横”,“深宫翳绿草,万事伤人情”。但他并不消沉,而是认为“伤哉何足道,感激仰空名”。他从“赵俗爱长剑,文儒少逢迎。闲从@博徒游,畅饮雪朝醒。歌酣易水动,鼓震丛台倾”的豪气中得以振奋,表示要“日落把烛归,凌晨向燕京。方陈五饵策,一扫胡尘清”的豪情壮志。因为当时安禄山已蠢蠢欲动,国家**危象已现,李白的这种豪情充分表达了他“志在经世”的思想。尽管他已被“赐金放还”日久,心中为国立功的火焰并未熄灭。

这种思想在《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兵》一诗中表露无余。前面已说过,这首诗是当年八月李白将离邯去蓟门前写的。当时朝廷兵去征讨契丹。李白能参加这样的出征仪式,看来是受到了当地军政长官的器重和邀请。因此他意气风发:

我把两赤羽,来游燕赵间。天狼正可射,感激无时闲。观兵洪波台,倚剑望玉关。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风引龙虎旗,歌钟共追攀。击筑落高月,投壶破愁颜。遥知百战胜,定扫鬼方还。

这是多少豪迈的气概啊!只要能请缨破敌,李白就“投壶破愁颜”,而且“遥知百战胜,定扫鬼方还”,这与前引“方陈五饵策,一扫胡尘清”不是一脉相承么?可见李白“志在经世”,为国立功的愿望之深切。

正因为如此,即便是歌舞娱乐之时,李白的心情也不平静。请看其《邯郸南亭观妓》: 歌鼓燕赵儿,魏姝弄鸣丝。粉色艳目彩,舞袖拂花枝。把酒领美人,清歌邯郸词。清筝何缭绕,度曲绿云重。平原安在哉,科斗生古池,座客三千人,于今知有谁?我辈不作乐,但为后人悲。

前八句极尽浓歌艳舞的场面,以至于情不自禁的与美人一起歌舞。但一当“邯郸词”唱起平原君的故事,就触动了他心灵深处那敏感的神经。他虽然感喟“平原君安在,科斗生古池,座客三千人,于今知有谁?”并由此而发出“我辈不作乐,但为后人悲”的及时行乐思想,其内心实际上是很痛苦的。李白之所以要“清歌邯郸词”,正是要象平原君及其门客如王遂那样能够为国立功啊!他自己的忧国之心却无人理解,能不悲愤叹息么!

李白在邯郸还写了两首乐府诗,一首是《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 妾本丛台女,扬蛾入丹阙。自倚颜如花,宁知有彫歇?一辞玉阶下,去若朝云没。每忆邯郸城,深官梦秋月。君王不可见,惆怅至明发。

这首诗写了一个过了花季因色衰而下嫁给厮养卒的赵王才人遭遇和痛苦。胡震亨@说:“薪仆曰厮,炊仆曰养”,厮养卒就是打柴做饭的仆人。萧士斌说:“《乐府遗声》佳丽四十八,曲有《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盖古有是事也”。谢朓也有此题之诗。看来,赵王宫中或许真曾有过这样一个才人。她“自倚颜如花”,“扬蛾入丹阙”,还真洋洋得意呢!可是一当花“彫歇”,就“去若朝云没”了。难怪萧士斌说:“此诗太白既黜之作也。特借此发兴叙其睽遇之始末耳。”这与“(谢)朓设言其事,寓臣妾论掷之感”(胡震亨语)不完全一样。谢诗前四句:“生平宫阙里,出入侍丹墀。开笥方罗毂,窥镜比蛾眉”,完全是一副满足的姿态,只是到了“久日生悲”,虽然“憔悴不自识”,但自信“娇羞余故姿”,所以“梦中忽仿佛,犹言承宴私”。完全是充满东山再起希望的神态。而李白诗中“自倚颜如花,宁知有彫歇”?一个“倚”,一个“宁”,细微地写出才人的自责心态,对自己过去倚仗美色邀宠而洋洋得意是悔恨的。结尾四句已表明了对君王的彻底失望。这与李白当时的心境是相通的。只不过李白过去是以才邀宠罢了,也曾洋洋得意。但结局与才人一样。一个因色衰,一个因谗言,一个下嫁,一个赐还。经过几年的磨难,李白也有了一些自省,对君王绝望了。并不象萧士斌所说:“然其辞意顾宗国,系心君王,亦得骚之遗意欤?” “顾宗国”希望为国王立功不假,但“系心君王”只是偶然梦中想起而不可见,徒增惆怅而已。

对于这首乐府诗,还有一个厮养卒是谁的问题。“杨用修以为此卒即御赵王武臣归者”,胡震亨对此批驳说:“果此卒也,才人也不枉矣!何诗为!正杨辩之未及,此总固哉说诗者”。难道才人嫁给为赵王驾车的仆人就不枉吗?驾车、砍柴、做饭是一样的,本质上都是仆人,都是受奴役的。李白恐怕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才要写诗为才人也为自己明志。不过,胡震亨的后两句话还是有道理的。我们大可不必费神去考证厮养卒是谁,才人又叫什么芳之类。

此诗的艺术特色,@马位说得很透彻:“妙在不说目前之苦,只追想宫中乐处。文章于虚里摹神,所以超凡入圣耳。”(《秋窗随笔》)。这确实比谢朓写才人“憔悴不自识”,还想以“娇羞余故资”去“犹言承宴私”胜出一筹。但李白最胜谢朓之处,还在于李白写出了一个有自省精神的才人。她已认识到了自己年轻时以色邀宠的错误,因而不再存非分之想,这是难能可贵的。

李白写的另一首诗是《陌上桑》。

美女缃绮衣,春还事蚕作。王马如飞龙,青丝结金络。不知谁家子,调笑来相谑。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绿条映素手,采桑向城隅。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寒将爱碧草,鸣凤栖青梧,托心自有处,但怪旁人愚,徒令白日暮,高驾空踯躅。

《陌上桑》是《乐府相和歌》的名篇,又名《艳歌罗敷行》、《采桑曲》、《日出东南隅行》、《日出行》等。李白此诗比古辞《陌上桑》的罗敷形象更进了一步。古辞中称“罗敷采桑陌上,为使君所邀,罗敷盛夸其夫为侍中郎以拒之”(崔豹《古今注》)。罗敷这样做虽然可以“自明不从”,但如果使君(赵王)真的“欲夺”之,又怎么能阻止得了?而李白此诗中,罗敷进一步表达了自己不从的原因:“寒将爱碧草,鸣凤栖@青梧。托心自有处”。因此,“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清乾隆年间的邯郸县令郑方坤在其《清平乐·陌上桑》中,发展了李白的思想,把这一层意思说得更加明白:“漫言夫婿堪夸,青丝马尾交加。就使嫁为厮养,随风肯逐飞花”?这样,罗敷的形象就更可信可爱了。她是一个美丽勤劳又不贪图富贵的采桑女。古乐府中别有《秋胡行》,是说鲁国人秋胡子娶妻五日而离家到陈国当官,五年后才归。快到家时见路旁采桑妇美貌,@而下车以金子勾引被拒而去,待归家奉金于母,见采桑妇即其妻,怒斥其不孝投河而死。事见《列女传·节妇传》。因秋胡子妻亦采桑,以致后人有的混为一谈,如王简《陌上桑》即为“秋胡始停马,罗敷未满筐”句,把罗敷强为秋胡子妻了。李白此诗引用秋胡故事,以衬托罗敷的忠贞,为后面三句作了铺垫,实为别出心裁。罗敷的形象比秋胡子妻机智聪明,高大多了。

这两首乐府诗,李白集中没有系年。我把它定为写于李白邯郸诗旅之时,是基于李白既游罗敷潭,不会不联想起罗敷故事并因此写下《陌上桑》。他在邯郸南亭观妓,拉着赵国美女歌舞时,既然联想到平原君及其门客,也会很自然的引发对赵宫才人嫁为厮养卒妇的慨叹,并以诗咏之。我想,这样推理不会太出格吧!

李白在邯郸写的唯一一首风景诗或称山水诗是《春(日)游罗敷潭》。行歌入谷口,路尽无人跻。攀崖度绝壑,弄水寻回溪。云从石上起,客到花间迷。淹留未尽兴,日落群峰西。

罗敷潭在邯郸县西北部三陵乡姜窑村西,又名卧龙潭、龙池。因传美女罗敷曾在此浣衣而得名。《邯郸县志》则说,罗敷因赵王逼迫,在此投潭而死,故名。王琦引阮亭话说:“罗敷谷水在华州”。这是望文生义。我们不能因诗中有“入谷口”句,就认为是游罗敷谷水。因为其题明标罗敷潭。此诗应与《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抒怀》写于同一时间,即当年春天。李白一边歌唱,一边游玩,看来心情还是不错的。他一直深入到人际罕至的绝壑,在溪水边徘徊,迷恋山花,以至到了“日落群峰西”,尚觉“未尽兴”。诗的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形象生动,恰切地描绘了罗敷潭的美景。《邯郸县志》即载:“相传夏春季,每有白气起于潭中,上达云际,历久不散,如龙之吸水。”潭因之原名卧龙潭。另据地质专家考证,因水流的向源侵蚀与深切作用,切穿含水的破碎地层,形成多处泉眼,常年于山石间倏忽穿行,往来撞击,叮咚有声,这与诗中的崖、壑、回溪是一致的。不过,有人以诗中的对仗等而判此诗为五律,似欠妥。这实际上是一首古风。全诗只用了两种句式,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循环反复,平仄上不粘不对,而且用了“三平”或“三仄”尾,这都与律诗诗律不合。但正是这种单纯句式的四次反复,构成了回环美,细微恰切地描绘了罗敷潭山泉美景,使人回味无穷,且心向往之。

除了在邯郸写的诗外,李白还写了不少有关邯郸和赵国历史、人物典故的诗。他的古风五十九首中,就有八首写了或引用了邯郸典故,几占七分之一。此外,尚有《侠客行》、《寒女吟》等篇。他赞扬鲁仲连是“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耀。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未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古风之十)。认为“鲁连与柱史,可以蹑清芬”(古风三十六)。他歌颂信陵君窃符救赵,称侯羸与朱亥为“千秋二壮士”,“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侠客行》)。他悲叹“赵倚两虎斗,晋为六卿分”(古风五十三)。他感喟“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古风十四)。他指出“赵璧无缁磷,燕石非贞真。流俗多错误,岂知玉与珉”?(古风五十)。他嘲笑“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古风三十五)。他羡慕“燕昭延郭槐,遂作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古风十五)。他厌恶“香风行赵舞,清管随齐讴”的生活,向往“何如鸥夷子,散发棹扁舟”!(古风十八)。他赞美“燕赵有秀色,绮树青云端。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希望她们“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鸾”!(古风二十七)。再加上前引的程婴、公孙杵臼、平原君、廉颇、蔺相如等,几乎把赵国历史上的人物写遍了。李白为什么对这些人物情有独钟,反复吟咏呢?这是因为他认为“吾亦淡荡人,拂衣可同调”(古风之十),而他却生不逢时“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古风十五)但愿“纵使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侠客行》)。有意思的是,李白写了那么多赵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包括美女,却未写英武天纵的赵武灵王。也许这正是他不敢自比帝王,而只仰慕豪杰的反映吧!可见其忠君之根深蒂固。

值得一提的是,李白还有一首《寒女吟》,也与邯郸有关:

昔日布衣时,与妾同辛苦。一拜五官郎,便索邯郸女。妾欲辞君去,君心便相许。妾读《蘼芜》书,悲歌泪如雨。忆昔嫁君时,曾无一夜乐。不是妾无堪,君家妇难做。起来强歌舞,纵好君嫌恶。下堂辞君去,去后悔遮莫。

看来,邯郸美女,人见人爱,招来的是非也不少。但这能怪她们美吗?怪只怪那些不安分的男子。如此篇中的男主人。“一拜五官郎,便索邯郸女”。李白在诗中塑造的寒女比《秋胡行》中的秋胡子妻有志气多了。他决不为无情无意的丈夫殉节,而是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毅然主动离去。“下堂辞君去,去后悔@遮莫”。你后悔去吧!这种敢于冲破礼教纲常罗网的行为,在夫为妻纲的封建社会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她比汉乐府《蘼芜》中被动休去,犹存思念的女主人公更进了一层。从她以“读《蘼芜》”来劝说丈夫看,寒女无寒,却是知书识字之人。也许正是从《蘼芜》的悲剧中,她吸取了教训,才下决心冲破罗网,自主去追求新的生活呢!这样刚烈的妇女形象,在唐以前的诗歌中几乎没有,在唐以后也不多见。可是,几乎所有的唐诗选本或李白诗选中均不选录此诗,是不是李白的好诗太多,看花了眼呢?

四、旅诗辨析

李白的邯郸诗旅中尚有两首诗需要辨析。一首是七绝《照眉池》,近来有关邯郸的一些诗选中多收录,有的注明“此诗或谓明人曹瓒作”,有的未注。那么,此诗到底是不是李白在邯郸时写的呢?照眉池遗址至今尚存。“在城西北三里许,赵王宫中遗址。其池方十数亩,今为@耕地点。世传,赵宫人曾照眉于此,故名”(《邯郸县志》康熙本,余本类同)。李白游览邯郸城时,到此一游倒也不是不可能。可是,李白诗集或全集里都不收此诗,《全唐诗》(含日本上毛河世宁《全唐诗逸》)及今人编的《全唐诗补编》也未见收录。此诗最早见于《邯郸县志》清康熙十二年癸丑(1673年)本,署名(唐)李白。但雍正八年庚戌(1730年)年和乾隆二十一年丙子(1756年)年均改署:(明)曹瓒。后者还加了“邑教谕”三字。光绪元年乙亥(1875年)本照录,但从《艺文志》移至《舆地志·古迹》“照眉池”条下。此后,民国和日伪时期本均已删除此诗。我认为,《全唐诗》编刻于康熙四十二年至四十五年。此时,《邯郸县志》康熙本已成书三十余年,预修诸家文誉卓著,除清初季振宜《唐诗》、明胡震亨《唐音佳篇》、明吴@《唐诗纪》等唐人总集、别集外,“又旁@秉残碑断碣、稗史杂书之所载,补葺所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不会未见到,之所以未收,看来是有其道理的。这正体现了编撰者的审谨态度。因为《全唐诗》未收此诗,《邯郸县志》雍正、乾隆本的编篡者复究其由,重予考证而改署也是合情合理的。因为明曹瓒,宣城(今属安徽人),举人出身。明成化年间曾任邯郸县教谕。这是康熙本《邯郸县志》中明确记载的,且说他能诗,“所至多题咏,至今传之。”并收录了他的《市桥诗》和《酒务泉》两诗。既然这样,把他其余“至今传之”的诗拿出来一一对照,就很容易纠正康熙本之笔误或刻误。民国和日伪本之不收,一是与这二个版本所收的诗歌篇目大大削减有关。二是前几志记载不一,当时“至今传之”的曹诗怕也不得见了,无法考证,存疑而删也未可知。综上所述,我认为该诗当为明曹瓒诗。这也可从诗的体裁、风格上证之。李白两次游览邯郸一带,所写十余首诗均是五古,没有律诗,更没有七律或七绝。尽管李白集中有不少写得很好的七绝,但他此时之兴趣不在七绝,是完全可能的。而此诗与曹瓒的七绝《酒务泉》和七律《市桥诗》的风格都非常一致。试比较:

照眉池:

清虚一鉴湛无光,曾照邯郸宫女妆。

回首丛台尽荆棘,翠蛾无影乱寒圹。

酒务泉:

一脉甘泉艳玉肥,酿成佳酝世应稀。

当时鲁酒皆言@簿,省是邯郸反见闺?

特别是两首诗的后两句,不是都很风趣幽默而又富含哲理呢?总之,曹瓒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县教谕,仅存几首好诗不该被埋没;李白是闻名世界的诗仙,不必再为他锦上添花。

另一首存疑之诗是乐府《日出东南隅》: 秦楼出佳丽,正值朝日光。

陌头能驻马,花处复添香。

《日出东南隅》本来是从乐府古词《陌上桑》而来,可以说是同题乐府。此诗《全唐诗补编》之《全唐诗续补遗》卷三“李白”条下收录,且注明:“《文苑英华》一九三载李白此诗,注示:‘集无此诗’。郭茂倩《乐府诗集》以为殷谋诗。”诗后又注:“《乐府诗集》卷二八署殷谋诗,《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陈诗》卷九据以收入。”《四库全书总目·乐府诗集》称郭茂倩的题解“征引洗博,援据精审,宋以来考乐府者无能出其范围。”如此看来,他把此诗改署殷谋诗,当自有据。由于《日出东南隅》的本事涉及邯郸,所以《邯郸县志》康熙本、雍正本、乾隆本、光绪本等均收录此诗及其他人有关此题的诗多首。此诗均署(陈)殷谋。此诗之不为李白诗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考察。李白游了罗敷潭写了一首游记式的诗,又追念罗敷本事写了一首《陌上桑》(上述《邯郸县志》均载),我想他不会也不必再去写这样一首诗的。因为该诗李白的《陌上桑》相比,无论从思想性,还是从艺术性讲都差之甚远。今人当然也不必以此诗去为李白狗尾续貂了。不过,这首诗虽然从思想性、艺术性上均非常一般,但因诗存人,我们从而知道南北朝时陈朝有过殷谋这样一个会写写诗的人。尽管他的里籍生平均已难考了。正象郭茂倩自己以《乐府诗集》传世,而生平却湮没难考一样。殷谋九泉有知,是应该感谢他的。

第二篇:李白初中必备诗

《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行路难 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第三篇:李白饮酒诗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自遣

【内容】:

对酒不觉瞑[1],落花盈我衣。

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月下独酌

【内容】:

花间一壶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内容】: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行路难

【内容】: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拨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内容】: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送别

【内容】:

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山中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

【内容】: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再一杯。

我醉欲眠卿可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前有樽酒行二首 【内容】:(其一)

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樽渌酒生微波。

落花纷纷稍觉多,美人欲醉朱颜酡。

青轩桃李能几何!流光欺人忽磋砣。

君起舞,日西夕。

当年意气不肯倾,白发如丝叹何益。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南陵别儿童入京

【内容】: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客中行

【内容】: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金陵酒肆留别

【内容】: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广陵赠别

【内容】:

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

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

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把酒问月

【内容】: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第四篇:李白的诗

早发白帝城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羁旅】 分享到: 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注解】:

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县。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韵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评析】:

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 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 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 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 雨而泣鬼神矣!”--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故诗题一作“下江陵”。此诗抒写了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不写白帝城之极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之速、行期之短、耳(猿声)目(万重山)之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冥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暂作悬殊对比,自是一望而知;其妙处却在那个“还”字上—“还”,归来也。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俨如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细细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然而又何以“啼不住”了呢?我们不妨可以联想乘了飞快的汽车于盛夏的长昼行驶在林荫路上,耳听两旁树间鸣蝉的经验。夫蝉非一,树非一,鸣声亦非一,而因车行人速,却使蝉声树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大抵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是何等畅快而又 兴奋啊!清人桂馥读诗至此,不禁赞叹道:“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

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自然是笨伯;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其快速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重履康庄的快感,亦自不言而喻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姿之骏利,尚不能得其圜中。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欢悦。快船快意,使人神远。后人赞此篇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杨慎《升庵诗话》)。千百年来一直为人视若珍品。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作韵脚,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吴小如)

(部分诗词没有注释,我们正在完善,请谅解!)

【出处】

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卷181_13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

【其他作品赏析】(查看李白的所有作品)

莹禅师房观山海图 句 越女词其三 南奔书怀 古意 梦游天姥吟留别 古风其二十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 江上寄元六林宗 寻雍尊师隐居 赠钱徵君少阳(一作送赵云卿)远别离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时凝弟在席 古风其二 送贺宾客归越 过汪氏别业其一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幽涧泉 登瓦官阁 太华观

本文来自: 八斗诗词

大库

poem.8dou.net)

文参

:http://poem.8dou.net/html/poem/0/poem_66.shtml

行路难 其一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类别:【】 分享到: 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释】

《行路难》:古乐府《杂曲歌辞》名其内容多叙写社会道途艰难和离别悲伤。垂钓碧溪:《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吕尚年老垂钓于渭水边,后遇西伯姬昌(即周文王)而得重用。梦日:传说伊尹在将受到成汤的征聘时,梦见乘船经过日月边。长风破浪:《宋书·宗悫传》说,宗悫的叔父问他志向是什么,宗悫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人用“乘风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负。

【简析】:

《行路难》李白原作三首,这是第一首,作于天宝三年(744),李白遭受谗毁而被排挤出长安时写的。诗中抒写了他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愤激情绪;但仍盼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余恕诚)

(部分诗词没有注释,我们正在完善,请谅解!)

【出处】

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卷162_12

【其他作品赏析】(查看李白的所有作品)

秋夕旅怀 凤台曲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游南阳白水登石激作 赠崔咨议 哭宣城善酿纪叟 代佳人寄翁参枢先辈 上李邕(此诗萧士□云是伪作)【上斌下 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 山在南陵铜井西五里 拟古其一 答从弟幼成过西园见赠 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 白头吟 赠崔侍郎(郎一作御)送王孝廉觐省 句 赠新平少年 北上行 结袜子 舍利弗

本文来自: 八斗诗词大库 poem.8dou.net)详文参考:http://poem.8dou.net/html/poem/0/poem_299.shtml

战城南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类别:【】 分享到: 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

去年战,桑乾源。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秦家筑城避胡处,[1] 汉家还有烽火燃。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2]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鸟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3]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注释】

[1]“避”一作“备”

[2]“征战”一作“长征” [3]一作“衔飞上枯枝”

这首诗是抨击封建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萧士赟说:“开元、天宝中,上好边功,征伐无时,此诗盖以讽也。”所评颇中肯綮。

天宝年间,唐玄宗轻动干戈,逞威边远,而又几经失败,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一宗宗严酷的事实,汇聚到诗人胸中,同他忧国悯民的情怀产生激烈的矛盾。他沉思,悲愤,内心的呼喊倾泻而出,铸成这一名篇。

整首诗大体可分为三段和一个结语。

第一段共八句,先从征伐的频繁和广远方面落笔。前四句写征伐的频繁。以两组对称的句式出现,不仅音韵铿锵,而且诗句复沓的重叠和鲜明的对举,给人以东征西讨、转旆不息的强烈印象,有力地表达了主题。“洗兵”二句写征行的广远。左思《魏都赋》描写曹操讨灭群雄、威震寰宇的气势时说:“洗兵海岛,刷马江洲。”此二句用其意。洗兵,洗去兵器上的污秽;放马,牧放战马,在条支海上洗兵,天山草中牧马,其征行之广远自见。由战伐频繁进至征行广远,境界扩大了,内容更深厚了,是善于铺排点染的笔墨。“万里”二句是本段的结语。“万里长征战”,是征伐频繁和广远的总括,“三军尽衰老”是长年远征的必然结果,广大士兵在无谓的战争中耗尽了青春的年华和壮盛的精力。有了前面的描写,这一声慨叹水到渠成,自然坚实,没有一点矫情的喧呶叫嚣之感。

“匈奴”以下六句是第二段,进一步从历史方面着墨。如果说第一段从横的方面写,那么,这一段便是从纵的方面写。西汉王褒《四子讲德论》说,匈奴“业在攻伐,事在射猎”,“其耒耜则弓矢鞍马,播种则扞弦掌拊,收秋则奔狐驰兔,获刈则颠倒殪仆。”以耕作为喻,生动地刻画出匈奴人的生活与习性。李白将这段妙文熔冶成“匈奴”两句诗。耕作的结果会是禾黍盈畴,杀戮的结果却只能是白骨黄沙。语浅意深,含蓄隽永。并且很自然地引出“秦家”二句。秦筑长城防御胡人的地方,汉时仍然烽火高举。二句背后含有深刻的历史教训和诗人深邃的观察与认识,成为诗中警策之句。没有正确的政策,争斗便不可能停息。“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这深沉的叹息是以丰富的历史事实为背景的。

“野战”以下六句为第三段,集中从战争的残酷性上揭露不义战争的罪恶。“野战”二句着重勾画战场的悲凉气氛,“乌鸢”二句着重描写战场的凄惨景象,二者相互映发,交织成一幅色彩强烈的画面。战马独存犹感不足,加以号鸣思主,更增强物在人亡的悲凄;乌啄人肠犹以不足,又加以衔挂枯枝,更见出情景的惨酷,都是带有夸张色彩的浓重的笔墨。“士卒”二句以感叹结束本段。士卒作了无谓的牺牲,将军呢?也只能一无所获。

《六韬》说:“圣人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全诗以此语意作结,点明主题。这一断语属于理语的范围,而非形象的描写。运用不当,易生抽象之弊。这里不同。有了前三段的具体描写,这个断语是从历史和现实的惨痛经验中提炼出来,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全诗意旨豁然。有人怀疑这一句是批注语误入正文,可备一说,实际未必然。

这是一首叙事诗,却带有浓厚的抒情性,事与情交织成一片。三段的末尾各以两句感叹语作结,每一段是叙事的一个自然段落,也是感情旋律的一个自然起伏。事和情配合得如此和谐,使全诗具有鲜明的节奏感,有“一唱三叹”之妙。

《战城南》是汉乐府旧题,属《鼓吹曲辞》,为汉《饶歌》十八曲之一。汉古辞主要是写战争的残酷,相当于李白这首诗的第三段。李白不拘泥于古辞,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表现出很大的创造性。内容上发展出一、二两段,使战争性质一目了然,又以全诗结语表明自己的主张。艺术上则揉合唐诗发展的成就,由质朴无华变为逸宕流美。如古辞“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和“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本诗锤炼为两组整齐的对称句,显得更加凝炼精工,更富有歌行奔放的气势,显示出李白的独特风格。

(孙静)

(部分诗词没有注释,我们正在完善,请谅解!)

【出处】

全唐诗:卷17_7,全唐诗:卷162_7 【其他作品赏析】(查看李白的所有作品)

越女词其一 宣城青溪(一作入清溪山)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 金陵望汉江 句 襄阳曲 公无渡河 郢门秋怀 钓滩 登峨嵋山 江夏行 拟古其十一 南都行 东山吟 蜀道难 上清宝鼎诗 玉真仙人词 效古其二 越女词其二 泾川送族弟□ 【金享】

本文来自: 八斗诗词大库 poem.8dou.net)详文参http://poem.8dou.net/html/poem/0/poem_3976.shtml 秋浦歌十七首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五古】 类别:【】 分享到: 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

其一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其二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其三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其四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其五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其六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其七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其八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其九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其十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其十一

逻人横鸟道,[1]江祖出鱼梁。水急客舟疾,[2]山花拂面香。

其十二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其十三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其十六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其十七

祧波一步地,[3]了了语声闻。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注释】

[1]人一作叉 [2]舟一作行

[3]波一作陂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大约天宝十二年(753),李白漫游到此,写了组诗《秋浦歌》。本篇是其中第十四首。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天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

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赧郎”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赧”,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他们唱的什么歌?诗人未加明点,读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样的补充和联想;歌声果真把寒川激荡了么?当然不会,这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如果说,“赧郎”句只是描绘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部肖象,那么,这一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情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赞美歌颂之情。

这是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注释](1)秋浦:唐时属池州郡。故址在今安徽省贵池西。(2)个:如此,这般。(3)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

[译文]满头白发呀有三千丈,只因为我的忧愁有如此之长。不明白(照镜时)在明亮的镜子里,是什么忧愁使自己白发如秋霜一般。

这是一首抒愤诗。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宣泄出来,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箇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箇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

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尤为新奇”,“兴中有比,意味更长”(同上)。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及白发的长短,是因为照镜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就明白写出: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诗眼就在下句的一个“得”字上。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亲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怎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

(张秉戍 陈长明)

(部分诗词没有注释,我们正在完善,请谅解!)

【出处】

全唐诗:卷167_1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

【其他作品赏析】(查看李白的所有作品)

咏苎萝山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 赠韦秘书子春 赠张公洲革处士 句 古风其十五 结客少年场行 题元丹丘山居 赠从孙义兴宰铭 古风其三十六 送别 思边 古风其十七 嘲鲁儒 梁甫吟 湖边采莲妇 战城南 别鲁颂 金陵其一 赠临□县令皓弟 时被讼停官 【名水旁】 关于我们|用户服务|合作联系|网站导航|网络广告服务|友情连接

八斗版权所有

感谢诗词总汇提供部分资料

备案号:沪ICP备05001932号

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1999-2011 www.8dou.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文来自: 八斗诗词大库 poem.8dou.net)http://poem.8dou.net/html/poem/0/poem_678.shtml

详文参考:

第五篇:李白的诗

李白的诗

李白(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又称为“诗仙”。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苏轼的诗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 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写西湖的古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题临安邸[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下载李白的邯郸诗旅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白的邯郸诗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李白求职诗

    《与韩荆州书》——李白 1. 原文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

    李白写酒诗

    月下独酌其四 穷愁千万端。 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 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 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 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 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 糟丘......

    诗魂——写给李白

    诗魂——写给李白 梦中,你向我走来。 你身着一袭青衫走来。你的头高高地扬着,似扬着你那不屈的灵魂;瘦削的肩膀似无法承受苦难之重,却又坚强地挺着;夜色黯淡了你俊秀的面孔,却更显......

    李白的送别诗[本站推荐]

    李白的送别诗送二季之江东[唐]李白初发强中作,题诗与惠连。多惭一日长,不及二龙贤。西塞当中路,南风欲进船。云峰出远海,帆影挂清川。禹穴藏书地,匡山种杏田。此行俱有适,迟尔早归......

    浅论李白的送别诗

    目 录 内容摘要及关键词……………………………………………………………………………2 一、送别是我国古典文学艺术的永恒母题…………………………………………………2 二......

    李白的诗千古流传

    李白的诗千古流传,你能再写出李白的一首表现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诗来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的诗酒情

    李白的诗酒情 一提起李白,人们就自然地把他的酒和诗联系在一起,李白既是诗仙又是酒仙,每日必饮,没饮必醉,醉时常吟,妙语横生,你看,“李白斗酒诗百篇”可不就是证据么。 李白的《将......

    李白写的关于月亮的诗

    李白写的关于月亮的诗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倏忽城西月,青天悬玉钩。”(《挂席西江上待月有怀》) “秋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