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李白的酒诗
试论李白的酒诗
【内容摘要】
中国酒文化悠久博大,诗与酒的关系更是源远流长。中国古代诗人中能做到诗酒一体,以鲜明独特的诗酒形象流芳百世的唯有李白。他的魅力在于才华横溢,在于他的放荡不羁,在于他的豪放豁达,在于他的真诚自然。虽然他怒放的生命历程中有不少矛盾与愁苦,但他仍是万世心目中的“诗仙”、“酒仙”、“醉圣”。诗与酒是李白生命的两个支点,酒是灵,诗是魂,两者相得益彰,共同诠释了李白光辉的一生。本文将尝试通过分析李白酒诗的思想内容,来深入认识其思想性情,并分析其爱酒的原因及写诗与饮酒的关系。【关键词】
李白
酒诗
思想性情
爱酒原因
中国是世界三大酒文化古国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的关系源远流长,从《诗经》、《楚辞》到当代的郭小川的《祝酒歌》、艾青的《酒》等,我们都能从诗句中看到酒的影子。我国自古就有“酒文一家”、“酒文天地之缘”之说,酒在中国文学理论上作为永恒主题之一极大地丰富了文学题材。文学作品中多有涉及酒的篇章,而历来著名酒人中,也以文学艺术家居多。酒以其独特的风格神韵令众多文人骚客为之陶醉,为之吟咏。诗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像太白举杯邀明月、东坡把酒问青天、陶潜独酌东篱下、孟德对酒当歌、韦庄醉倒花丛,放翁亦有“一饮五百年,一醉三千秋”,王维饯行送客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抒离别之愁,„„他们不但爱酒,而且以酒入诗,借酒抒怀,表现诗人的思想与性情。陶渊明的“得酒当作乐,斗酒聚比邻”表现了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清高志趣;“醉中拂剑光射月,往往悲歌独流涕”,是酒使陆游激起了豪情和悲愤。同时,酒亦因诗而贵,如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使得杜康酒名扬四海;杜牧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使得杏花村酒身价倍增;苏轼的《泗州除久雪中成章使君送酌酒》中的双沟酒在今天也是名扬天下;李白更是如此,李白大量的饮酒诗名篇使他酒名满天下,如今四川的“酒仙太白酒”也借李白的酒名而享誉海内外。李白的形象和饮酒名句成了被商家广为借用的广告,“醉太白”、“太白楼”或“太白遗风”之类的标志招牌至今仍遍布城乡的酒馆。李白以酒助诗,诗美酒名,美酒成了他创作灵感的诱发剂,并孕育出大量好诗。可见,好诗是文学的美酒,酒与诗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一、李白酒诗的数量和比重:
李白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刘熙载《艺概》将李白的诗分为:“言侠、言仙、言女、言酒”四类,这样概括虽不免偏颇,但酒诗数量很多确属不
③
②
①
虚。根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1月出版的《李白全集》和中华书局出版社的《全唐诗外编》统计,现存诗(词)约1070余首,其中写饮酒和关涉到酒的诗,《李白酒诗注》一书收达251首之多,占其现存诗作约1/4,我们由此可见李白酒诗数量之多,比重之大。
李白一生喜爱饮酒,他不但从中得到物质享受,而且在精神上也得到满足。他的一生经历了不少的风雨坎坷和喜怒哀乐,酒伴随了他一生,是他平生最知心的“朋友”。在酒面前,他真诚倾吐,他的情趣、志向、人生观都在其酒诗中体现出来。仔细品味李白的酒诗,我们会进入一个丰富多姿的酒世界。我们不仅能从李白酒诗数量和比例了解李白与酒的关联程度,还可以从李白酒诗的思想内容来研究李白的个性特征,体会诗人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
二、李白酒诗的思想内容:
(一)在李白酒诗中赠别送行之作所占比重很大,李白饮酒作诗、以诗会友,来倾诉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和浓厚友谊。如《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弟子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描写诗人与金陵子弟分别时,临别强饮酒,把离别之情与东流的长江比长短,这是借酒冲淡浓郁的离别情绪,借酒表达对友人真情厚意的感激,表现了与挚友的深厚感情与友谊。“龙泉解锦带,为尔倾千觞”(《夜别张五》)以夸饰之法写借酒话别之情态;“劝尔一杯酒,拂尔裘上霜”(《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寒垣》),以及“劝此一杯酒,岂唯道路长”(《留别贾舍人至》),这是写临别时遥想前程,进酒相祝的情形;“相看不忍别,更进手中杯”(《送殷淑》之二),“取醉不辞留夜月,雁行中断惜离群”(《别中都明府兄》),借助比喻表达酒浇离怀之情;“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白剑,落日明珠袍。叱咤万战场,匈奴尽奔逃”写愿友人赴边关报国杀敌,建功立业;“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广陵赠别》);“何时更杯酒,再得论心胸”(《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诗人在真诚的嘱托中使友情更加崇高。与乡亲会面,有时也会满怀悲辛。在《门有车马客行》中,李白说到:“门有车马客,金鞍曜朱轮。谓从丹霄落,乃是故乡亲。呼儿扫中堂,坐客万里游。对酒两不饮,停觞泪盈巾。叹我万里游,飘飘三十春。空谈帝王略,紫绶不挂身。雄剑藏玉匣,阴符生素尘。寥落无所合,流离湘水滨。借问宗党间,多为泉下人。生若百战役,死托万鬼邻。北风揭胡沙,埋翳周与秦。大运且如此,苍穹宁匪仁?恻怆意何道,存亡任大钧。”面对老乡,想到自己,才华未得施展,功业未建,感慨命运乖舛,老天不仁。这首诗以“车马客”自述岁月蹉跎,壮志未酬,心情难以平静。《山中与友人对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酒逢知己千杯少的画面,且看:“两
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两人的友情直率而真诚。《客中作》更是将美酒、酒具和友情融为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居他乡的李白在主人的热情招待下,陶醉在美酒之中,有点乐不思蜀了。
与友人相别,有劝慰,有离愁,有思念,更有联想到自己才华未得施展反遭厄运被流放的悲愤,错综复杂的心情,使李白的送别诗中,有对酒难饮,也有宾散独醉。“送尔难为别,衔杯惜未倾”(《送楚邕之武东》);“相别凌烟楼,贤豪满行舟。暝投永华寺,宾散于独醉”(《流夜郎永华寺寄浔阳群官》);“解我紫绮裘,且换金陵酒。酒来笑复歌,兴酣乐事多。水影弄月色,清光奈愁何。明晨挂帆席,离恨满沧波”(《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写与朋友不期而遇,短聚即别,聚时饮酒作乐,别时愁恨苦多,惜别之情尤如沧海波涛。
在一些思念朋友的诗作中,也多以酒寄相思。如:“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流夜郎赠辛判官》),是回忆以往与饮酒欢乐之景;“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早春寄王汉阳》)是以酒相招,预期痛饮竟日之乐;“同饮万斛酒,未足解相思”(《宣城送刘副使入秦》),以夸张的笔触来表现对友人的思恋之情;“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沙丘城下寄杜甫》)则是说,醇厚的鲁酒,悠扬的齐歌,都不足以表示自己对杜甫的怀念。李白好酒,喜与酿酒者交往,《哭宣称善酿纪叟》:“纪叟黄泉下,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悼念言语质朴却满念深情,凄恻悲怆之情溢于言表,催人泪下。这说明他与平民有浓厚的交情和友谊。又如《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汪伦虽是一村民,但却以美酒招待李白,结下深挚友情。
事实上,诗人漫游所到之处都有许多真诚朋友,特别是知己杜甫,追访李白三千里的后辈魏万,即使被困浔阳狱中,也有人伸出援救之手。上至朝廷命官宋若思、郭子仪、贺知章,下至平民百姓桃花潭的汪伦、五松山下的荀媪、酿老春酒的纪里,都在李白心中留下深深印象,难以忘怀。李白说:“提壶莫辞贫,取酒会四邻。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拟古三》),又说:“酒来笑复歌,兴酣乐事多”(《金陵江上遇蓬池饮者》),从这些酒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梦中醒,醉中真,真中乐,他们间的真情厚意至今仍传为佳话。
(二)李白的酒诗中,还有许多表现诗人傲岸自负、倔强自信个性,抒写理想抱负的佳作。李白生于盛唐,夙有“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抱负,渴望建功立业,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他写到:“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希望实现“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描写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鲜明表
现了李白狂傲自负的个性特征。“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流夜郎赠辛判官》),从诗中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在权势贵族面前无所忌惮,戏谑玩笑的诗人,他的浪漫狂放、倨傲达观的精神风貌足以让诗人目空一切,物我两忘:“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诗人自比为藏身市井酒楼的神仙,这种自我肯定、自我标榜非同凡人,体现出其狂放不羁的性格。再来看《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中虽有消极的怨叹和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但在诗人的内心深处却是对自己才能的高度自信和由自信深化而来的积极用世之志,整诗的格调高迈豪放,汹涌澎湃,追求的是适情快意、痛饮狂欢,洋溢着挣脱束缚、抨击昏庸、蔑视礼教、冲破罗网的反抗意识和自由精神。又如《行路难》之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饮,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在感慨世路维艰之后,仍能有十足的信心憧憬未来,突出表现了李白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在他饮酒诗中,无论是变现对理想的追求,还是表现对压迫的反抗,都有火一样燃烧的激情。“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他受重视时的狂喜;仕途受挫时,他则陷入悲愤之中,却不甘沉沦,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这些极其豪迈地表现了诗人藐视一切、傲岸不羁的精神。即使在诗人的晚年,诗作中仍保持着飞扬豪迈的气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尽管诗人在精神上受着苦闷的重压,但豪迈慷慨的情怀、积极乐观的人身态度依旧熠熠生辉。
(三)李白一生虽有至老未衰的伟大抱负,但一方面由于朝廷腐败,官场黑暗,另一方面由于李白自身性格的缺陷—─恃才傲物、酗酒疏狂,他在仕途上是很不得意的,他的两次重要政治活动均以失败告终□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深刻地反映在他的酒诗中,酒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李白心中成了抒发、豁达胸襟、消除愁苦的手段。《行路难(其一)》是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时的作品。世界之大,诗人却无地容身,前途渺茫,多歧路,不禁悲叹世途维艰,面对美酒佳肴亦无心饮食。诗人借酒抒怀,排遣愤懑,最终重拾自信,唱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诗句。《江夏赠韦南陵冰》是李白在受冤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放还,在江夏遇好友时所作。他乡遇故知,又同是遭遇不幸的断肠人,酒宴之上,李白将自己满腔悲愤尽情诉说:
“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我倒却鹦鹉洲。„„”。再看《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划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这是被赦还的李白仍不能见用于朝廷赴岳州与被贬至岭南的族叔李晔同游洞庭所作。诗句想象奇特,怨气冲天,抱怨世事不平,阻碍有才之人施展才华。诗人醉眼观物,幻想洞庭湖全变为酒,让万物在沉醉中忘却忧愁。
《月下独酌》虽全篇不着一个“愁”字,却句句藏愁。“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了额度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诗人在花好月圆的良宵,酒兴大发,却无亲朋好友共饮,只好邀天上月亮和月下身影共饮,且饮且歌且舞直至酩酊大醉,酒醒后月影与诗人分别,诗人是多么孤独,多么寂寞。多么凄凉!此时此境,多情善感的太白能不愁吗?在“春日醉起言志”中,借酒浇愁被表达的更明白透彻:“处世若大梦,胡为老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月明,曲尽已忘情。”胸怀济世之志的李白怀才不遇,又遭谗逐,一生坎坷,不禁产生“醉酒当歌,人生几何”之感,不如及时行乐,醉生梦死,前四句在消极颓废中可以想见李白内心的愁苦。
李白的独酌诗中还有许多借酒浇愁,表达诗人忧愁、愤懑、孤独的诗,如:“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洞庭破秋月,纵酒开愁容”(《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杲流澧州》)写诗人借酒浇愁,凭杯酒长精神;“悲来不吟还不笑,天下无人知我心。„„悲来乎,悲来乎!天虽长,地虽久,金玉满堂应不守。富贵百年能几何!死生一度人皆有。孤猿坐啼坟上月,且须一尽杯中酒。”(《悲歌行》)诗人借酒消愁,排遣悲伤,令人心情沉重。“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之一),“彼物皆有托,吾生皆无依。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春日独酌》之一);“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月下独酌》之四);“独酌劝孤影,闲歌向放林。长松尔何知,萧瑟为谁吟„„过此一壶外,悠悠非我心。”(《独酌》)。正因深感孤独,才出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之一)的情景。然而,“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留给诗人的仍是无法排解的孤独。用酒解愁并非时时有用,有时可能适得其反,会“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钱别较书叔云》)。他在《上崔相百忧章》一诗就说:“金瑟玉壶,尽为愁媒。举酒太息,泣血盈杯。”这时的美酒、音乐反而成了“愁媒”。
四、李白酒诗中还有血多讽喻时政世事的作品。李白生活的时代,正是一个空前繁荣强盛却又潜伏着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的时代;是唐王朝由极盛而逐渐衰弱 的转折点。玄宗已经没有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他陶醉于政治成功、纵欲享乐,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以及宦官,权力旁落。玄宗个人的纵欲奢侈测验对下臣的赏赐无度,带动整个官僚阶层奢侈成风,享乐无度。李林甫、杨国忠长期把持朝政任人唯亲,排斥异己,残害忠良。李白是一个正直、进步怀有远大抱负又桀骜不驯的诗人,他必然为自己的才智不得施展而感到忧愁;为建立“济苍生”、“安黎元”的功业不能实现而感到痛苦。为了解脱这忧愁和痛苦,他在饮酒诗中无情揭露和抨击黑暗政治,蔑视富贵权势。他豪饮之时大发怒火:“一谈一笑失顔色,苍蝇贝锦喧谤声。孔圣犹闻伤凤麟,董龙更是何鸡狗。韩信羞将绛灌比,祢衡耻逐屠沽儿”(《答王寒夜独酌有怀》)。骂李林甫、杨国忠奸佞之辈是苍蝇、鸡狗、屠沽儿,愤怒 到了极点。《玉壶吟》:“君王虽爱娥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表现了自己不被当权者所认可的现实。如:“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乌栖曲》),怀古抒情,讽刺古代帝王的骄奢淫逸,纵情酒色的生活;“日暮醉酒归,白马骄且驰”(《古诗》其八),表面上写历史上汉武帝时凭借武帝姑母长陶公主而得宠的董偃,实际上咏史讽世,揭露与鞭笞当时受宠得势而骄纵放荡的外戚,为反映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而作。
五、饱尝人生艰辛的李白有时也显得那样无奈和落寞。失意时,不免会有消极情绪发泄,不少诗作便表现了他阅尽世态炎凉、淡泊功名的思想。在《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诗中,李白描写了一位“少年不得意,落魄无安居”,“常时饮酒逐风景,壮心遂与功名疏,兰生谷底人不锄。”有朝一日,“龙颜一解四海春”,少年“承恩初入银台门,著书独在金銮殿。龙钩雕镫白玉鞍。象床绮席黄金盘。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一朝谢病游江海,畴昔相知几人在。前门长揖后门关,今日结交明日改。”一番描述,极写世态炎凉。诗中没有交代“少年”是谁,但是从李白的自身经历来看,确有几分像是自述。又如“功名富贵若常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江上吟》),“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笑歌行》),“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行路难》),“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月下独酌》)。“且对一壶酒,澹然万事闲。”(《春日独酌二首》之二)“白发对绿酒,强歌心已催。”(《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曲尽酒已倾,北窗醉如泥。人生且行乐,何必组与珪。”(《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
六、李白虽然一生不得志,但他毕竟是一位心胸豁达、性情豪放的诗人。在他的酒诗中又有许多以酒会友、纵酒行乐的诗作。《襄阳歌》就是一首典型的醉汉逍遥歌。在诗中,李白像当年的豪饮之士山简一样烂醉如泥地日暮归来,反戴白帽在花丛中胡乱穿行。他如同重获童心,加入拦截他的孩子们的歌唱队,唱着流行的童谣,引起满街的喧笑。此时他醉眼朦胧,放眼望去襄阳城外碧绿的汉水醇如葡萄美酒,自己醉骑骏马,哼着《梅花落》的曲调,跟在身后的车子上挂着酒
壶,载着乐队,奏着劝酒的乐曲,他觉得自己比历史上的帝王还要快乐。诗人的精神意志完全撞碎了世俗、礼教、政治的樊篱,真纯地游弋于想象世界。我们可以从他的醉酒中领受诗人飞扬的神采和无拘无束的个性,获得一种舒展精神的乐趣。《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一首饮酒的华章:“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诗人在与高士的痛饮狂歌中,找到一种随心所欲的对酌乐趣:酣畅淋漓、意气飞扬,尽显诗人豪放洒脱、率真质朴的酒仙之风,描绘了一幅“酒逢知己千杯少”的生动画面。诗人在与朋友的开怀畅饮中,找到了快乐放纵了心情。在他移家东鲁时,一首《客中作》表明了他好酒交友的人生态度:“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很快,他的名声传遍齐鲁大地,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在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又如他在拜访好友陆调时所写的《叙旧赠江阳宰陆调》:“挂席候海色,当风下长洲。多沽新丰酒,满载剡溪船。中途不遇人,直到尔门前。大笑同一醉,取乐平生年”。“昔日绣衣何足荣,今日贯酒于君倾。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送韩侍御之广德》)”“风落吴江雪,纷纷入酒杯。山翁今已醉,舞袖为君开。”(《对酒醉题屈突明府》)“玉壶纱青丝,沽酒何来迟。山花向我笑,正好衔杯时。晚酌东窗下,流萤复在兹。春风与醉客,今日乃相宜。”(《待酒不至》)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至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星河稀。”(《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这些诗作中的酒,已经超越了酒本身的物质内涵,而变成了一种美好感情的寄托,正是中国传统酒文化的一个真实写照。
七、李白漂泊一生,游历名山大川,拜访农家田园,在山水田园中诗人暂时忘却种种烦恼、愤懑,自然自由的真性情得以放纵。在他的许多酒诗中,有许多纵情山水的诗作。“明湖长秋月,独泛巴陵西。过憩裴逸人,岩居陵丹梯。抱琴出深林,为我弹鹍鸡。曲尽酒已倾,北窗醉如泥。人生且行乐,何必组与珪”(《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旦离开城市深入乡村山野人家,感受到真诚与清新。“山童荐珍果,野老开芳樽。上陈樵渔事,下叙农圃言。„„一笑复一歌,不知夕景昏。醉罢同所乐,此情难具论。”(答《弟幼成过四园见赠》)“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至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星河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忧。”(《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预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南陵别儿童入京》)在这些诗歌中,淳朴的民风、好客的主人、活泼的村童、优美的田园山野风景、尝不到的山中珍果、听不到的农渔轶事„„都让诗人感到耳目一新,情趣盎然,如上新酿农家酒,诗人乐以忘忧,于是从白天开始饮酒,“不知夕景昏”;从日暮开始饮酒,直至“河星稀”,天将晓,宾主“同所乐”,“共忘忧”。
八、李白爱月爱酒,写饮酒赏月的作品不在少数。明月是他最亲密的朋友,它的明净高洁和诗人飘逸潇洒的性格暗暗相合。“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湮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抒写对人生哲理的探求、对宇宙奥秘的遐想;“昨晚西城月,青天垂玉钩。朝沽金陵酒,歌吹孙楚楼”(《玩月金陵城》);“欲别心不忍,临行情更亲。酒倾无限月,客醉几重月”(《江夏送张丞》);“瓮中几斛金陵春„„月夜醉远客”(《寄韦南陵兵,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上书,笑有此赠》);“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之一);“手舞石上月,膝横花间琴。过此一壶外,悠悠非我心”(《独酌》);“长风送月度海来,遥劝仙人一杯酒”(《鲁郡尧问送竇明府薄华还西京》);“且将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洞庭》之二),这些诗句在神奇浪漫的想象中表现了诗人喜酒爱月的情怀,展现了诗人灵动活泼的生命世界。
古人云:“酒之载情,几乎无情不载。”酒在文人眼中,是感情的载体,是寄托精神宣泄情感的手段,是灵感的诱发剂。李白一生中,有过欢乐、理想、抱负,但也有过忧愁、不幸、失落和坎坷,爱酒的他在各种情境下都通过酒将这些情绪表现在作品中。人生得意时,他畅抒理想抱负;政治失意时,他借酒消愁;朋友相聚时,他以酒会友,畅叙友情;感慨年华易逝时,他纵酒行乐;对月独酌时,他深沉忧思。李白在饮酒中,不仅得到了物质上的享受,更在精神上得以愉悦,酒成了李白人生中难以割舍的组成部分,酒对于李白的诗歌创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饮酒激发了李白的灵感,点燃了他的诗情,使他的作品神采飞扬,豪情万丈。诗圣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阐明了李白写诗与饮酒的关系:“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酒入诗肠便诗兴大发,佳句连珠,妙语惊人。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惟有李白人以酒名,诗因酒贵。正像余光中的那首《寻李白》中说的:“酒入愁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总之,作为盛唐文化的巨人,他的饮酒诗充分反映了诗人别具一格的人格魅力,自由狂放的思想情感,洒脱奔放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敏捷诗
千首,飘零酒一杯”,这是杜甫对李白一生的概括。在中国封建社会那种个体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之下,李白的饮酒诗中所表现出的这种可贵精神,更显得独树一帜,并深深影响着一代代的文人士大夫。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巨大成就和推动酒文化的发展上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可以说是“不废江河万古流”!
第二篇:李白酒中的豪情
酒是一种古老而文明的饮料,是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种特殊食品。它给人们的作用很多,其中用来传载感情、媒介友谊抒发豪情壮志,从古至今都是人们经常性的行为。
翻阅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有许多著名作家写有不少脍炙人口的饮酒诗篇,其中曹操的《对酒当歌》、陶渊明的《饮酒诗》二十首、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醉时歌》、陆游的《楼上醉歌》、苏轼的《水调歌头》等,都是流传后世的不朽之作。但要讲他们酒诗的文化内涵之深、积极意义之广,豪迈风情,应首推唐代诗人李白.李白借酒传情,以诗赠友,让人一看到李白的诗就歌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酒味,李白一生写了大量以酒为题材的诗作。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中统计出李白的饮酒诗占他作品总数16%,而赠别送行之作在他饮酒诗中的比重很大。李白饮酒为诗、以诗赠友,这些诗大都表现了他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和浓厚友谊。如《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此诗描写了诗人与金陵子弟分别时饮酒的情境,作者把他与朋友分别的感情来与东比长短,表现了诗人对金陵子弟深厚的感情和友谊。《题戴老酒店》云:“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悼念一位平凡的酿酒师傅,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深挚的感情,十分感人,同时也显示了李白对友谊的珍视。李白蔑视王候公卿,对市井平发亲近热爱。杜甫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街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诗人喝醉了酒就在街上市民家睡觉,天子叫他也不理睬,这说明他与平民有浓厚的交情和友谊,要不然他怎么会如此呢。《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赠王伦》也是此类作品。
通过以上略作分析,李白对朋友的情,对平民的饮酒诗里表现得特别突出。酒成了他缔结感情和友谊的纽带,诗人浓郁的“酒情”一直为后人所欣赏。
第三篇:李荷诗作文
“关爱生命 文明交通 和谐校园我参与”
征 文
宾川县大营中学 初一年级 102班 李荷诗
辅导老师:叶建斌 联系电话:***
关爱生命文明交通,共创美好家园
交通是人类的进步,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工具各式各样。车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但交通工具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危害。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车祸死亡的人数已经达到了10万人,而因车祸受伤的达到来了250万人,这听起来多么恐怖呀。
记得那一次,天气很热,我和一个朋友在路边的阴凉处闲。不远处传来一阵“嗡嗡”的声音,我们立刻回头一看。啊,原来是一个小伙子骑着一辆摩托车,只见车上坐着4个们都是已经没有读书的人,头发是红色,着装极不清秀。
突然车子来到小卖部时停了下来,他们去小卖部买完东西,又上车了。那个开车的人边开车边吃着一根烟,速度极快。刚出去不远,这辆摩托车便和一辆三轮车撞到了一起。顿时,开车的那个人昏了过去,头上血流不止。另外的三人。车子左偏右摇,吓得周围的人都急忙躲开。有一个人还把裤子挂掉了,腿上挂开了许多小口子,流出了血。这时,好心的一位老伯拨打了120叫了救护车。今天这件事吓到我了,因为它就发生在我的眼前。由这件事可知,我们在骑车的时候速度不能太快,不能超载行驶。不然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
我有一个好朋友,她十分的可怜,她两个月的时候父母吵架,母亲就吃农药死了。后来一场交通事故夺去了他父亲的生命。想起这件令人痛心的往事,我忍不住泪水连连。那天是端午节王丽和爸爸一起吃完饭,她爸爸正准带她去看葡萄树,谁知他接力一个电话便对王丽说他不去了,有要紧的事。说完便骑着摩托车走了。可这一去就永远回不来了……
王丽的爸爸是和朋友喝酒去了,王丽打了电话给爸爸,可是却没有人接。他很担心爸爸,因为她只有这么一个亲人了,如果爸爸再出点什么事,那她就无依无靠了。王丽等啊等啊,爸爸喝啊喝啊。王丽的父亲喝醉了还坚持开车,不幸终究还是发生了。当他爸爸去到一段转弯地带时,因酒后驾车撞到了一根电线杆上,加上没有戴头盔当场死亡。王丽爸爸的死亡在这个原本就伤痕累累的家庭上又划上了一刀。所以我们要遵守身边的交通规则,不能违法行事。记住 遵纪守法就是尊重生命.尊重自我。但我们能做到这一切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变向文明的披岸又靠近了一步,重视交通安全,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让我们携起手来,呵护这文明之花,让我们远离伤痛,珍爱彼此的生命吧,让我们每个人都为文明交通的遵守者,让安全幸福伴随着我们每个人!
第四篇:李贺-马诗
李贺-马诗
篇一:论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创作中的荒原意识
学科分类号
750.24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题
姓
名 学 号院(系)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年级 2010级
指导教师 刘海涛职 称 副教授
二○一四年五月
贵州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科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目录
摘要.............................................................................................................................................1 ABSTRACT....................................................................................................................................1 绪论.................................................................................................................................................2
一、李贺《马诗》中荒原意识的成因.........................................................................................3(一)荒原意识的内涵....................................................................................................................3
(二)李贺《马诗》创作产生荒原意识的原因.........................................................................3
二、荒原意识在《马诗》中的体现.............................................................................................6
(一)对自我困境的消解...............................................................................................................6
(二)对传统君主的颠覆.............................................................................................................9
(三)荒原中的希望之光...........................................................................................................14 结语...............................................................................................................................................16 参考文献.......................................................................................................................................17 致
谢...........................................................................................................................................18
摘要
关于李贺《马诗》的研究,学术界主要关注的是诗中的悲剧意蕴、思想内涵以及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对马这一意象的探讨。在本文中主要论述李贺的生活状态,荒凉的朝代使他对社会、人生产生深深的失望,以致李贺的作品中呈现出荒原的迹象。对于李贺而言,无论是荒诞时代的压迫,还是梦想淹没的孤独和失落,还是社会环境的荒凉,对于一个觉醒的诗人所直面的人生始终是一种极端性的拷问和思索,这一切无疑都成为李贺的《马诗》创作意识中“荒原意识”生发的起点。因为洞悉了生命的意识和生存的观念,李贺于绝望中走进荒原,在这个过渡的区域里,始终不渝的找寻着走荒原中的出路。
关键词:李贺;《马诗》;荒原意识
Abstract Research on Li He “horse poem” twenty-three songs, the main concern of the academic circles of the poem is tragedy, the meaning of thinking and artistic features of poetry and the image of ma.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Li He's life in the desolate dynasties, to the society, life, time of deep disappointment show wasteland consciousness Li's works.Whether it is absurd era of oppression, or the dream of submerged lonely and lost, or the social environment of desolation as.“horse poem” twenty-three songs of consciousness “wasteland consciousness” germinal point.Knowing the life consciousness and the survival of the concept, Li He in despair went into the wilderness, in this transition region always persist firmly in search of wasteland way.Keywords: Li He ;Horse poem;Wasteland consciousness 绪论
对于李贺《马诗》二十三首的研究,学术界主要关注的是诗中的悲剧意蕴、思想内涵及诗歌的艺术特色以及对马这一意象的具体探讨。
李海娟在《不幸人生的诗意书写——<李贺马诗二十三首>》一文中认为诗人对马情有独钟,马是诗人命运的化身和人格心灵的寄托。《马诗》中生动的表现诗人对世事的热情、却遭遇生活的凄惨和生命的痛苦体验。与前人写咏马佳作相比,《马诗》二十三首中以马比喻作者自身境况的意味更为鲜明,由于诗人人生遭遇了不幸,使得他的咏马诗中渗透了浓浓的悲剧意蕴。①胡淑娟在《马诗廿三首的整体思想意涵》一文中,突出了诗人“入世的心灵轨迹”,即借马的困境窘态,表现诗人不平遭遇;借企盼伯乐识马,一展雄风,表现出强烈的入世求仕施展才华立志报国的志向;借“肉马”受宠,鞭挞时世,道出“千里马”生不逢时的慨叹;借“千里马”的典故,讽喻君王不识人才的现实,进而抨击时弊。②樊矫在《论李贺<马诗>二十三首的艺术特色》中强调“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是一组颇有特色的咏物诗 ,具有寓意精警、寄托遥深 ,构思奇巧、用典灵活 ,炼字炼意、深沉执着等艺术特色。” ③虽然学术界对《马诗》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笔者认为还可以对《马诗》的创作意识进行深入研究,从而能使人们对李贺马诗的创作进一步了解,能够完善对李贺马诗创作意识的研究,探究荒原意识在古代文人诗歌创作中的表现,能够横向、纵向以及整体把握好李贺诗歌《马诗》的研究。
① 李海娟.不幸人生的诗意书写——李贺《马诗》二十三首的悲剧意蕴[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9,(03):9. ② 胡淑娟.李贺马诗廿三首的整体思想意涵 [J].北方论丛,2008,(06):8.
③ 樊矫.论李贺马诗二十三首的艺术特色 [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03):68. 篇二:马诗的阅读答案
篇一:马诗的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2题。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注释】①〔钩〕一种弯刀。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1.-七年级语文-魔方格【注释】①〔钩〕一种弯刀。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1.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意象中可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由大漠、燕山、钩、马等意象可看。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2题。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主要考查你对古诗词鉴赏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考点名称:古诗词鉴赏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当代学生更要学习、汲取古代智慧,加强自身修养,达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内涵,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古诗词鉴赏也成为一门必修的能力,它直接或间接培养一个人的思想底蕴,因此在语文科目中占有的比重比较大,当然学习古诗词鉴赏更需要把握其核心的时代背景与表达感情,循序渐进地学好古诗词鉴赏。古诗分类: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律诗:首联(1,2)、颔联(3,4)、颈联(5,6)、尾联(7,8)
方法指导:
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
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
4、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 静结合 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田园: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陶渊明、王维、孟浩然)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陆游、杜甫(沉郁顿挫)、辛弃疾、文天祥、)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张养浩、)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李白、王勃、)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马致远、崔颢、苏轼、)咏(物)志: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志向、心愿,抒发愤慨、不满。(曹操、李白、韩愈、)写景: 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叙事: 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之情)。(白居易《观刈麦》、杜甫《石壕吏》)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温庭筠、李商隐、李清照)怀古:对古人、物、事发出感慨,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不满,或对。。寄予。.的愿望。
古诗歌题材分类: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常见的题材如下:
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3、哲理诗:这
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7、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
8、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咏怀诗: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10、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古诗歌鉴赏常见考点及技巧:古诗词的鉴赏中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考察重点。古诗词的考察包括诗眼、炼字以及意象等。“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古诗词鉴赏技巧:
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感悟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社会意义。
1、意象的色彩(字面和暗示)。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暖色—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 冷色—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欣的心情。
2、通过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开
拓诗境,传达情感。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诗中“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又突出显示了“春涧” 的幽静。
3、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我们在鉴赏时要优先考虑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特殊意象。特殊意象:“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鸿雁——思乡,信使;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鹧鸪——思乡,凄情;东篱——山尘脱俗之境;菊花——高洁品质;杨柳——依依离别;岁寒三友(松、竹、梅)——傲骨;桃花——美人;鸟——自由。分析诗歌形象应注意景和情、物与 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a.借景抒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b.托物言志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c.感物伤怀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杜甫《孤雁》)d.情景交融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1、熟记常用术语,如: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
2、注意“诗眼”(“炼字”)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用字新鲜,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
3、注意 “炼句”。由于诗歌篇幅、韵脚的约束或修辞的需要,诗人往往会对诗句进行特殊的处理,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古诗词的语法知识,才能读懂诗歌,进而鉴赏诗歌。a.词类活用:如: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悦,使??欢快;空,使??空明。b.互文见义: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烟月笼罩着寒水,烟月笼罩着沙。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花径不曾缘客扫而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而今始为君开。c.倒装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杜甫《秋兴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杜甫在这里主要写京城长安的风物之美,强调那里的稻米和梧桐的非同寻常。d.省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寓理于事: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2、修辞手法: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巧用典故: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修辞中有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即反衬。专用术语“以静衬动”,“以响衬静”。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正衬(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对比——(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与最后 一句)通感——感觉器官的沟通。(李白“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此时的雪花仿佛是春风中盛开的梨花,香飘万里。视觉与嗅觉沟通,诗人的情意饱含其中。)
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四、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评价是鉴赏的最后一步:由对诗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概括。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中肯,既不贬低也不拔高。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从字面上看,此诗似在指责酒家卖唱女的无知和无心。但商女所唱得由听者来点,可见这不过是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该是座中的豪绅、贵族、上层官僚。他们才是作者实际抨击的对象。)古诗词鉴赏其他必备的知识和能力:
1、诗词流派——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词有豪放派、婉约派。
2、诗歌的个人风格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陶渊明—朴素自然、李白—豪迈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杜牧—清健俊爽、王维—诗画一体、王昌龄—雄健高昂、李商隐—朦胧隐晦、苏轼—旷达豪放、柳永—柔美婉丽、陆游—悲壮爱国。
3、鉴赏诗歌应懂得“知人论世”。“知人论世”最早由孟子提出,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
4、鉴赏诗歌应善于联想、想象表面上,读者阅读诗歌时似乎跟着诗的形象走,处于被动地位。事实上,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审美习惯和美学理想等,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给诗的形象和诗人意到而笔未到的艺术空白加以补充和丰富。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不仅使读者看到杏花盛开的情状,而且还可想象出花丛中鸟儿的嬉闹,鸟语花香,有声有色,把春的意境写活了。以上内容为魔方格学习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与“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2题。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考查相似的试题有:篇二:马诗的阅读答案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写()的景象,后两句写诗人所()。-“此马非凡马,房星是本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1.本诗把“此马”比作();“瘦骨”写出“此马”()。2.这首诗写出了作者____(恃才傲物、怀才不遇、妒才忌能、庸才当道)的忧郁。(选词填空)谢谢~!我有更好的答案-“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写(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的景象,后两句写诗人所(热切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不遇于时的感慨。)。-“此马非凡马,房星是本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1.本诗把“此马”比作(天上的星宿);“瘦骨”写出“此马”(马的处境)。这首诗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忧郁。篇三:马诗的阅读答案
篇四:马诗的阅读答案
马诗 李贺阅读答案时间:2015-02-02 来源:谜语大全|脑筋急转弯 作者:诗句大全 点击:马诗 李贺阅读答案,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李贺,这首诗写马,表达了诗人意图立功疆场的强烈感情,是马诗二十三中最著名的一首,下面是此诗的原文以及翻译赏析、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品读~!【原文】:马诗作者:李贺此马非凡马,房星是本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马诗注音:cǐ mǎ fēi f n mǎ,f ng xīng sh běn xīng。xi ng qi n qiāo sh u gǔ,y u z d i t ng shēng。马诗阅读答案:(1)请你用三个词语概括诗中马的形象特征。(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马的形象特征:①出身高贵或非同寻常(非凡马房星)②怀才不遇或境遇不好(瘦骨)③素质一流(铜声)。(2)①托物言志。借素质一流却境遇不好的马的形象来抒发自己才华超群却不被重用的怨愤之情。(托物言志答成婉曲象征借物抒情拟物之中的一个,如有合理解释,也可以得分。)②虚实结合。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化虚为实,将内在的东西外现为可闻、可见、可感、可知的物象,形象描绘出诗人恰似这匹瘦马般虽才情卓绝却景况凄凉的现状。③夸张。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一句中,马虽瘦骨却带铜声,用夸张的手法着力表现马的剽悍无比,素质超群。这匹马也是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的诗人的写照。马诗翻译:广阔的沙漠在月的映照下如铺上了一层霜雪,燕山之上悬挂着一轮如银钩(兵器)的弯月。何时能配上金饰的络头,在清爽的秋季里奔驰在沙场上。马诗字词解释:①李贺,祖先为唐皇室后裔,后家道衰落。因避家讳,不得应进士科考。②房星:天马之星,是天上的星宿。马诗背景:李贺的二十三首咏马诗,全都写马,以短小的篇幅,勾勒了马的形象。例如其二,写马在腊月雪天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表现马的吃苦精神,其三写项羽自杀后他的乌锥马对英雄的思念: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其四 千里马在遭遇很坏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其美好的素质: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其二十三则嘲讽封建统治者弃置好马,而只养一些无用的肉马。这些马诗,其实都是托物咏志,写物抒怀之作,通过对马的吟咏,或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或讽刺封建统治阶级不爱惜人才,或寄寓自己希望得遇明主的情思。马诗赏析: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如同运用赋的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785年-805年)、元和(806年-820年)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有兴起的意义。
三、四句,诗人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龙脊贴连钱》里说: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其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这是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这首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十三首》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显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之意,而且富有唱叹的意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清秋的时候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李贺人物轶事:李贺的小布袋究能装得下多少好诗。明代著名思想家李卓吾在评论《水浒传》时曾指出:非世上先有是事,即令文人面壁九年,呕血十石,亦何能至此哉!①这里所说呕血一事,跟晋代大名士阮籍因他母亲丧逝而喝酒二斗后,便大哭起来并因吐血之事大为不同。②李卓吾所用的典故,正是唐人李商隐所写《李长吉传》里的李贺少年写诗故事。李贺天才早熟,他在七岁时便写得一手好诗文,而且当即就名动京城。其时担任吏部员外郎的大文豪韩愈及侍郎皇甫湜听说有这种奇事后,开始还不大相信,说:要是古人,那还罢了;而今天居然有这样的奇人,那我们怎么能失之交臂呢?说罢,二人便联袂着要去探访个究竟了。见到李贺还是个小不点儿的孩子时,两位大人当即遂出题让他写作,以便验证李贺到底有无真才实学。这李贺却也并不惊慌,向两位大人深施一礼,然后便援笔写了一首在文学史足以流传的名作《高轩过》,这首古诗说的是: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二十八宿罗心胸,元精耿耿贯当中。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韩愈他们见李贺诗中所展现出来的那种自信和渊博,谦虚和恭敬,是他们很久都没有见到过的,当即便惊喜万 篇三:《马诗》教学设计 《马诗》教学设计 张颖 课前: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好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一、导入:
1.师:今天张老师和同学们共同上一节语文课,高兴吗?看到大家这么精神,老师决定给大家画一幅画,想知道是什么吗?(师画马)认真看黑板,对了是马。没等老师画完,就看出来了,好眼力。喜欢马吗?你们对马有哪些了解?谁来说说?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
2师:马是六畜之首。是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古代战马的唐诗,板书《马诗》让我们有气势地读一遍题目。
二、初读古诗,感悟大意
1.师:诗人李贺被称作“诗鬼”,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却遭小人迫害,只当过九品小官。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63页,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并标出节奏。(生自由读)师板书全诗。
2.师:因为这是一首五言诗,所以节奏应为二三停顿,谁愿意来读一读.3.想听听老师读吗?端好书:范读。
4.谁还愿意读一读?让我们有气势的读一遍吧!
三、理解诗句,体会情感
(一)前两句诗
1.师:我们先来看古诗的第前两句,(幻灯)谁愿意来读一读。
2.出示幻灯,师:知道感悟故事的几种方法吗?(借助注释、插图、查找资料。反复诵读)
3.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一种你们喜欢的方法理解一下这两句诗的大意?(生汇报)
4.师:同学们在汇报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加强,能基本弄懂古诗的诗面含义,但还需更深的挖掘课本,理解诗意。
5.幻灯
师:(幻灯片)是啊,这默默旷野,沙石像雪一样的晶莹洁白,燕山顶托着一弯金钩似的新月。
6.师画 7.:“沙如雪”“月似钩”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边画)比喻的修辞手法,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8.出示图
师:“大漠”“燕山”是古时候边塞之地,那里曾有过无数的战争,也曾有过无数征人的生命与鲜血在这里挥洒。所以这行诗给人一种清冷而且悲凉的感觉,你能通过朗读读出这种感觉吗?(找六名学生)指导朗读
(二)后两句诗
1.师:如果有一匹矫健的骏马能在这样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腾跃,那该多么威武豪迈。可是却恰恰相反。我们来读一读古诗的后两句。
2.幻灯诗
3.下面同学们细细品读着两句诗,采用你喜欢感悟古诗的方法和同桌之间讨论这两句诗的含义?
4.生汇报
师:(幻灯片)骏马啊什么时候,才能戴上镶金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辽阔原野上,任意驰骋。
5.师:这是一匹怎样的马?通过那个词看出来的?金络脑“快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师:这匹马真的受到重用了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何当“这是作者的希望,你从那个词体会到的?(,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感慨,期盼希望这样的骏马早日驰骋沙场,同时想到自己,希望施展自身的才华,不仅只当九品小官,建功立业。
所以他才发出感叹:谁来读读这两句?
四、李贺生平升华全诗结构
1师:现在大家理解这首诗的含义了(点击幻灯)让我们带着对古诗的感悟,齐读古诗
2.学到这,老师不禁要问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真的是在写马吗?马能发出这样的呼唤吗?
实际上,这首诗是在借马自喻(板书托物言志),那作者是要抒发什么样的情感呢?(怀才不遇,渴望有所作为)
2.师:李贺在唐代是非常重要的诗人,年少时便极富才名,他为何会发出如此感叹呢?在这里,老师一定要向大家介绍李贺的一生。(看幻灯)
3.师:作者在这漠漠狂野中,想到自己的才华不能得以施展,怎能不焦急?因此他感叹:师指黑板上的古诗:“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作者想到昏庸腐败的朝廷,怎能不忧虑,因此他感叹:“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作者想到之被小人迫害,英雄无用武之地他怎能不愤慨,因此他感叹:“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四、总结结构.1.师:让我们再次回顾全诗,上下两部分,两两相对,前两句是在写什么?后两句又是在写什么呢?上两句写景,下两句抒情(板书)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写景有什么作用呢?
师:写景是为后面抒发感概做铺垫。尤其是这些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如果说哪些汉唐战争史历史的正剧,那么这景色就是其舞台背景。唐代的边塞使人们,正是连同这背景一齐摄入笔下,写出了许多豪壮的诗章。例如求不久我们学过的《出塞》《凉州词》前两行都是情景描写,可谓传神之笔。
5.师:其实《马诗》是一首组诗,共有23首组成,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⑤,老师这里也搜集到了其他的二十二首,感兴趣的同学下课可以到我这进行摘抄。
五、诵读全诗。
最后让我们再次怀着对李贺才华的钦佩,对其命运的哀叹,齐读这首诗。
第五篇:李杜诗赏析
「李杜诗篇万口传」,李白和杜甫是我们最熟悉的两位诗人了,最近又重温了大家们的杰作,其艺术成就之高不禁让人叹服。李白的浪漫和潇洒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欣羡,受其影响的年轻人到今天也有相当的数量。而杜甫对天下民生的关注,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凝聚成的结晶到了现如今也仍然有非常大的价值和意义。
记得以前有人提出李白是胡人的观点,更有甚者,根据李白出生地在国外这一事实进而推测其为外国人。不难理解为何人们更愿意相信李白为胡人,因为在人们的影印象中,胡人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而李白正有这样豪放的一面,况且李白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游历的过程中行侠仗义,替天行道,杀过一些恶人,且风流倜傥,处处留情。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陆小凤,李寻欢,他们的生命中充满了义气,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虽处在艰难困苦的重重压力和挑战之中,心中常存一份正气,将世界看得更淡,摆得更平,而这是多少人所向往的人生境界啊!
李白的诗也有多种风格,而卧更愿意谈谈他对友人的深深情意。开元十四年,李白在蜀地游历的时候,给一位友人寄去了一首《峨眉山月歌》,前两句回忆了两人共同赏月时所见之景,峨眉山上,被高峻的山峰挡住了一半的月亮倒映在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月亮和群山的形状发生着变化,似乎也在跟着流动,瞬间变得层次分明。这种景色多么震撼,眼界何其开阔,而此时的夜晚,李白从清溪向三峡进发,而友人会在渝州那里吗?古人之间的情感可能比我们现代人更简单,似乎能非常贴切地理解李白当时的感受,那种对可能即将见到的人的那种期待与惊慌,就像马上要上台和全国人民作报告一样。而我们今天再也不会有那种疑虑,友人是否在渝州呢,也许我们只需一个电话便可知晓,但这样也少了一份哀思,多了一份惆怅。
《赠汪伦》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相对比较容易理解作者的感情表达,却感人至深,短短四行诗,铺排有序,最后点睛,我们现在也偶尔有类似的情况,那个时候性情中人怕是早已吟起了这几句诗,一样的朋友分别,一样的忧思相托从古至今历经千年而不退色,直到今天仍为人所膜拜,推崇。
杜甫的作品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石壕吏》。记得小的时候第一次在课堂上学到这篇文章,我还很疑惑当时官兵为什么不把杜甫这个青壮年劳动力抓去做苦力,服兵役。而高中再到现在重温,心里别有另一番滋味。文中最光辉的人物是“老妪”,我能想象但是让人心酸的情形:深夜,平静的村庄突然火光四起,恶吏疯狂地踹着院门,闻声,全家惊慌不已,乱作一团,六神无主,常年的战乱已让这家穷苦人心力交瘁,无力应对,在匆忙将自己的老丈夫推上围墙,助其逃走后,老妪惊恐地开了门,恶吏大声呵斥,要找出能打战的人来,老妪在噪杂中慌忙解释:自己三个被派去守城的儿子已死了两个,屋里只剩一对孤儿寡母,我虽衰老,还是愿意跟您回去,连夜赶到河阳还能来得及给战士们做早饭。古代百姓的生活是多么辛酸,多么让人无奈啊!社会最底层的人在对最基本得生活条件的索取上都身不由己。而悲情人物“老妪”更是让人感动落泪,帮助若上战场即必死无疑的丈夫逃走后,有为保全儿媳和孙子献出了自己,年老的她在当时又有什么办法呢,劳苦一生,三个儿子却被战争夺去两个,最后的一个也时刻在凶险之中,随时可能接到其战死沙场的噩耗。自己最后的希望就是能够保全孙子,给家族留下一苗香火,将来能健健康康长大成人。而自己,就听天由命,想怎样就怎样吧,生活已由不得她了。其中也能看出一些老妪为国家献身的精神,自己到军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希望能帮助军队大赢战争,早日结束纷争的天下,是后来人过上平静安定的生活。这样就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老妪的性格,和形象:原本只想过上平凡安定的生活,赶上了天下大乱,战火纷飞,实属无奈,被乱世抽掉了生活的根本,却仍存希望,努力地保全这个残存的家庭,最终,一半为了国,一半为了家,将自己也推上了战场。
文中有两句意味深长的点睛之笔,“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用心体会这两句,心里的感觉,一下就涌上来了,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绝妙之处,神来之笔,算是为无奈世事的一种怅然吧!
「李杜诗篇万口传」,李白和杜甫是我们最熟悉的两位诗人了,最近又重温 了大家们的杰作,其艺术成就之高不禁让人叹服。李白的浪漫和潇洒为历代文人 墨客所欣羡,受其影响的年轻人到今天也有相当的数量。而杜甫对天下民生的关 注,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凝聚成的结晶到了现如今也仍然有非常大的价值和意义。
记得以前有人提出李白是胡人的观点,更有甚者,根据李白出生地在国外这 一事实进而推测其为外国人。不难理解为何人们更愿意相信李白为胡人,因为在 人们的影印象中,胡人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而李白正有这样豪放的一面,况且 李白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游历的过程中行侠仗义,替天行道,杀过一些恶人,且风 流倜傥,处处留情。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陆小凤,李寻欢,他们的生命中充满了义 气,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虽处在艰难困苦的重重压力和挑战之中,心中常存一 份正气,将世界看得更淡,摆得更平,而这是多少人所向往的人生境界啊!
李白的诗也有多种风格,而卧更愿意谈谈他对友人的深深情意。开元十四年,李白在蜀地游历的时候,给一位友人寄去了一首《峨眉山月歌》,前两句回忆了 两人共同赏月时所见之景,峨眉山上,被高峻的山峰挡住了一半的月亮倒映在水 中,随着江水的流动,月亮和群山的形状发生着变化,似乎也在跟着流动,瞬间 变得层次分明。这种景色多么震撼,眼界何其开阔,而此时的夜晚,李白从清溪 向三峡进发,而友人会在渝州那里吗?古人之间的情感可能比我们现代人更简单,似乎能非常贴切地理解李白当时的感受,那种对可能即将见到的人的那种期待与 惊慌,就像马上要上台和全国人民作报告一样。而我们今天再也不会有那种疑虑,友人是否在渝州呢,也许我们只需一个电话便可知晓,但这样也少了一份哀思,多了一份惆怅。
《赠汪伦》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相对比较容易理解作者的感情 表达,却感人至深,短短四行诗,铺排有序,最后点睛,我们现在也偶尔有类似 的情况,那个时候性情中人怕是早已吟起了这几句诗,一样的朋友分别,一样的 忧思相托从古至今历经千年而不退色,直到今天仍为人所膜拜,推崇。
杜甫的作品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石壕吏》。记得小的时候第一次在课堂上 学到这篇文章,我还很疑惑当时官兵为什么不把杜甫这个青壮年劳动力抓去做苦 力,服兵役。而高中再到现在重温,心里别有另一番滋味。文中最光辉的人物是 “老妪”,我能想象但是让人心酸的情形:深夜,平静的村庄突然火光四起,恶 吏疯狂地踹着院门,闻声,全家惊慌不已,乱作一团,六神无主,常年的战乱已 让这家穷苦人心力交瘁,无力应对,在匆忙将自己的老丈夫推上围墙,助其逃走 后,老妪惊恐地开了门,恶吏大声呵斥,要找出能打战的人来,老妪在噪杂中 慌忙解释:自己三个被派去守城的儿子已死了两个,屋里只剩一对孤儿寡母,我 虽衰老,还是愿意跟您回去,连夜赶到河阳还能来得及给战士们做早饭。古代百 姓的生活是多么辛酸,多么让人无奈啊!社会最底层的人在对最基本得生活条件 的索取上都身不由己。而悲情人物“老妪”更是让人感动落泪,帮助若上战场即 必死无疑的丈夫逃走后,有为保全儿媳和孙子献出了自己,年老的她在当时又有 什么办法呢,劳苦一生,三个儿子却被战争夺去两个,最后的一个也时刻在凶险 之中,随时可能接到其战死沙场的噩耗。自己最后的希望就是能够保全孙子,给 家族留下一苗香火,将来能健健康康长大成人。而自己,就听天由命,想怎样就 怎样吧,生活已由不得她了。其中也能看出一些老妪为国家献身的精神,自己到 军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希望能帮助军队大赢战争,早日结束纷争的天下,是后来人过上平静安定的生活。这样就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老妪的性格,和 形象:原本只想过上平凡安定的生活,赶上了天下大乱,战火纷飞,实属无奈,被乱世抽掉了生活的根本,却仍存希望,努力地保全这个残存的家庭,最终,一 半为了国,一半为了家,将自己也推上了战场。
文中有两句意味深长的点睛之笔,「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夜久语 声绝,如闻泣幽咽」,用心体会这两句,心里的感觉,一下就涌上来了,不得不 佩服作者的绝妙之处,神来之笔,算是为无奈世事的一种怅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