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英雄

时间:2019-05-13 06:31: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悲剧英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悲剧英雄》。

第一篇:悲剧英雄

中国的鲁迅说长歌当哭势必在痛定之后;西方的巴恩森说“悲剧是世界法则”;舍勒说“悲剧性事件始终以一种世界结构为基础”,“悲剧英雄„将‟在无罪的行动中„变为有罪…,“高贵的个人在不太高贵的个人严格履行„义务‟的行动下化为齑粉”——这也就是雅斯贝斯所曾陈述过的“历史生存定理”。在人类生存发展的祭坛上,被献祭的不是羔羊,而是英雄的生命;在人类进化的历史长河中,大浪淘尽的不是狂沙,反尽是英雄风流人物。在大自然的“丛林法则”下最先倒下的都是弱者;而在人类社会生活的法则下,最先倒下的却几乎全是强者,且都要被加以罪名,这就是英雄的悲剧。

是的,悲剧本来就是人类无法规避的一个“世界法则”,英雄也原本是牛命本质原始冲动向上的代表,而悲剧英雄则更是人类生存困境中的前卫突破者。但他们的命运却个个是悲剧的结局,悲剧也值得歌颂吗?本来为了讴歌而擎笔,却在笔间发现人类中问原来竞有那么多的卑劣丑陋与不公正需要诅咒。而在所有该诅咒的事物中最应受到诅咒的却似乎首推“政治”这个人类无法摆脱的魔鬼。在以往政治的房间里可以藏污纳秽,可以容忍弱者容忍卑鄙容忍丑陋容忍阴谋容忍奸佞,可就是不容忍强者不容忍英雄不容忍忠谠。人类的绞刑架上吊起的多是被冠以罪名的„„基督”;政治的断头台上斫削的多是英雄的头颅;正义与真理的代表们似乎总以失败而告终。似乎人类已失却了希望,但恰恰是这些英雄仁人志士的头颅和鲜血的溅洗与喂饲,在人类进化的血腥原野上培植起了一片片希望之花,这正是人类的高贵之处。尽管这个世界的这部历史中有许多该诅咒的东西,但我们正是为

了诅咒,也应该去讴歌。因为所有对美的讴歌的本身,就是对卑鄙、丑陋的最好诅咒。

从东方远古洪荒中走来的盘古、夸父、羿和鲧;从西方奥林匹斯圣山上走来的普罗米修斯;从古爱琴海边走来的梭伦、苏格拉底、柏拉图;从荒蛮的三楚吴中走来的伍子胥、屈原、项羽;从马其顿巴比伦尼罗河畔一路走来的亚历山大;从古罗马大道走来的格拉古兄弟与恺撒;从古约旦河谷走来的耶稣;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的欧罗巴走来的莫尔、但丁、马基雅维里;从封建一统的大中华保家卫国与历代兴替的战阵中走来的诸葛亮、杨业、岳飞、文天祥、袁崇焕、谭嗣同;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炮火硝烟中走来的克伦威尔、弥尔顿、卢梭、罗伯斯庇尔与拿破仑;从美利坚南北战争的血雨腥风中走来的林肯和布朗;从二战中屈辱不堪而重新崛起的法兰西走来的戴高乐;从人类苦难的荒原上一群群前仆后继悲歌走来的无数先烈与无名英雄……他们就像是人类历史的天幕上缀满了的灿烂群星虽然各有各的光彩,但都闪烁着人类高贵的生命自觉的同一光芒。尽管在历史的天宇中飘来的是一声声幽怨千古的伤感悲叹,但留给我们的却是永不消歇的生存努力的激励和感动。他们虽然不可能独自地创造历史,但却是人类精神的“世界屋脊”高大山原,且高大得足以令芸芸众生驻足仰视泪飞神往,并照耀着人类在艰难困苦的生存境遇中不断地舍死向前,向着人类应有的形象,向着人类应有的生存高度。所以,在人类的历史上才有如许的激动人心与可歌可泣。

悲剧英雄人物之所以能够超越历史的时空而感动后世震古烁今。

在于他们是不惜以生命为代价的人类生存困境的突破者、奋斗者、担当者、牺牲者、拯救者。他们永远站在苦难的众生前头去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冲决苦难突破重围而不计生死,并用自己的才智与勇力、生命与鲜血为众生卑微无助的灵魂不断地灌注着人类本应具有的“神性”。从而给人类以抵抗生命痛苦与艰难生存的信心和勇力。

第一章 从原始悲剧到人类的生命悲歌

人生:我要你,你值得结识一番。这是一个梦,我要把它梦下去!渴望!渴望!垂死时我还在渴望,因为渴望而不肯死去!苍生啊,你们颓然倒下了吗?宇宙啊,你预感到那创造者了吗?这就是你的世界!这就叫做世界!看啊!仔细看啊!这就是你们的生活!这就是你们生存之钟上的时针!

——[德]尼采

悲剧这一概念显然具有两种不同的涵盖。一个是指作为戏剧的一种形式,它是美学研究的一个对象,是与正剧、喜剧相对而言的;一个是指人生的一种命运一种结局,它是生存哲学的一个研究对象。但这两个不同的对象都没有超越哲学的范畴。

作为戏剧形式也好,作为美学研究对象也好,悲剧都无法摆脱人

生的纠缠。而传统美学多去研究它的艺术形式,这是它的学科规定,本无可非议。但二者却具有天然的联系。即使是最原始的悲剧形式也无法规避人生的主题,且独与生命的价值、生存方式、人生的命运等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尤其与英雄人物的命运更有密切的相关性。悲剧正是通过人物的命运,使其进入了“一个高踞于浮生朝生暮死之路上的境界”。它多以神话传说英雄史诗为素材。但这些人类意象性的产品所反映的在本质上却是人的生命境界生存状态与生存的愿望。神仙佛祖都是人造的,所以神话本是“人话”;传说本是在“说人”;史诗则反映一个民族文化性格的比具体历史事件本身更具典型性真实性的历史。所以,悲剧从一开始就进入了人类的生存领域。而人类中的悲剧英雄人物的进入则使悲剧奏响了一曲千古悲叹的生存颂歌,激励着人们在走向死亡的进程中对生的不断肯定对死的抵抗和对生存困境的寻求突破。正是人类的生存困境、生死困惑、生命的困窘在召唤着悲剧“进入生命”,也在召唤着悲剧英雄人物……

在我的所有著述中,本书是我最想写也是写得最为沉重的。在写作每一章时,仿佛都听到了从历史深处飘来的一声声悲愤的叹息。

中国的鲁迅说长歌当哭势必在痛定之后;西方的巴恩森说“悲剧是世界法则”;舍勒说“悲剧性事件始终以一种世界结构为基础”,“悲剧英雄„将‟在无罪的行动中„变为有罪‟”,“高贵的个人在不太高贵的个人严格履行„义务‟的行动下化为齑粉”——这也就是雅斯贝斯所曾陈述过的“历史生存定理”。在人类生存发展的祭坛上,被献祭的不是羔羊,而是英雄的生命;在人类进化的历史长河中,大浪淘尽的不是狂沙,反尽是英雄风流人物。在大自然的“丛林法则”下最先倒下的都是弱者;而在人类社会生活的法则下,最先倒下的却几乎全是强者,且都要被加以罪名,这就是英雄的悲剧。

是的,悲剧本来就是人类无法规避的一个“世界法则”,英雄也原本是生命本质原始冲动向上的代表,而悲剧英雄则更是人类生存困境中的前卫突破者。但他们的命运却个个是悲剧的结局,悲剧也值得歌颂吗?本来为了讴歌而擎笔,却在笔间发现人类中间原来竟有那么多的卑劣丑陋与不公正需要诅咒。而在所有该诅咒的事物中最应受到诅咒的却似乎首推“政治 ”这个人类无法摆脱的魔鬼。在以往政治的房间里可以藏污纳秽,可以容忍弱者容忍卑鄙容忍丑陋容忍阴谋容忍奸佞,可就是不容忍强者不容忍英雄不容忍忠谠。人类的绞刑架上吊起的多是被冠以罪名的“基督”;政治的断头台上斫削的多是英雄的头颅;正义与真理的代表们似乎总以失败而告终。似乎人类已失却了希望,但恰恰是这些英雄仁人志士的头颅和鲜血的溅洗与喂饲,在人类进化的血腥原野上培植起了一片片希望之花,这正是人类的高贵之处。尽管这个世界的这部历史中有许多该诅咒的东西,但我们正是为了诅咒,也应该去讴歌。因为所有对美的讴歌的本身,就是对卑鄙、丑陋的最好诅咒。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政治家以开创者的襟怀勇略与美政盛世得以名垂青史;军事家以捍卫者的忠诚与开疆拓土的武功战绩得以彪炳简册;思想家以智慧者认识世界的深刻能力与真理的烛照而高踞

于浮生之上;艺术家以创作者再现历史与开掘生活的伟大作品而传世不朽;科学家以发现者划时代的新成就在人类文明的苦旅中为自己竖起了一座座里程碑 ……。他们都用生命之笔为自己在历史的资料库中留下了一张鲜红的人生记录卡,得以令后来的查阅者们望卡景仰兴叹不已。但在历史的万层空间中他们都不过是各领风骚雄长一方的元首领袖泰山北斗,随着岁月的流逝,大多会被尘封在历史的烟霾中渐被忘却。而悲剧英雄人物则以一种悲壮的人类生存精神感动后世流誉民间,人们不仅史志之、咏颂之,且世代心仪之、口碑之,从而在人类的精神王国中建构起巍峨的神性殿堂,并由此得以成为八纺一宇亘古如一的人类生存精神的帝王。在本书中出现的古今中外的60余位主要传主,便都是这样一些足称伟大的英雄人物。他们之中没有一个是平庸者、低贱者。正因为这不甘平庸、不肯低贱他们才成其为英雄;也正因为他们的伟大与高尚,所以又没有一个不遭历到被毁灭的悲剧命运。人类与人生的悲剧之大莫此为甚。这也许正是许多人甘于平庸甘于低贱的一个原因吧!从东方远古洪荒中走来的盘古、夸父、羿和鲧;从西方奥林匹斯圣山上走来的普罗米修斯;从古爱琴海边走来的梭伦、苏格拉底、柏拉图;从荒蛮的三楚吴中走来的伍子胥、屈原、项羽;从马其顿巴比伦尼罗河畔一路走来的亚历山大;从古罗马大道走来的格拉古兄弟与恺撒;从古约旦河谷走来的耶稣;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的欧罗巴走来的莫尔、但丁、马基雅维里;从封建一统的大中华保家卫国与历代兴替的战阵中走来的诸葛亮、杨业、岳飞、文天祥、袁崇焕、谭嗣同;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炮火硝烟中走来的克伦威尔、弥尔顿、卢梭、罗伯斯庇尔与拿破仑;从美利坚南北战争的血雨腥风中走来的林肯和布朗;从二战中屈辱不堪而重新崛起的法兰西走来的戴高乐;从人类苦难的荒原上一群群前仆后继悲歌走来的无数先烈与无名英雄……他们就像是人类历史的天幕上缀满了的灿烂群星虽然各有各的光彩,但都闪烁着人类高贵的生命自觉的同一光芒。尽管在历史的天宇中飘来的是一声声幽怨千古的伤感悲叹,但留给我们的却是永不消歇的生存努力的激励和感动。他们虽然不可能独自地创造历史,但却是人类精神的“世界屋脊”高大山原,且高大得足以令芸芸众生驻足仰视泪飞神往,并照耀着人类在艰难困苦的生存境遇中不断地舍死向前,向着人类应有的形象,向着人类应有的生存高度。所以,在人类的历史上才有如许的激动人心与可歌可泣。

悲剧英雄人物之所以能够超越历史的时空而感动后世震古烁今。在于他们是不惜以生命为代价的人类生存困境的突破者、奋斗者、担当者、牺牲者、拯救者。他们永远站在苦难的众生前头去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冲决苦难突破重围而不计生死,并用自己的才智与勇力、生命与鲜血为众生卑微无助的灵魂不断地灌注着人类本应具有的“神性”。从而给人类以抵抗生命痛苦与艰难生存的信心和勇力。

他们就像是黄河岸边的纤夫,一边呼喊着“为了生存可以舍弃生存” 的另一种悲怆的“黄河号子”,一边用他们筋肉条条的臂膀拉着巨大而沉重的人类生存之筏,抵抗着汹涌的逆流浊浪一步步从本能的荒原上把这巨筏拖向文明的上游。他们一代代地倒下化为这生存之岸的尘土,但在这河边却深镌下了他们永不磨灭的足迹,让我们知道人类怎

样艰难地一路走来。

他们又像是天上的流星雨。尽管它们是天父的逐子弃儿,但却从不抱怨而是用自己悲壮的生命流程为人类划破黑暗的夜空,从远古到如今一路照耀着人类去涉渡迷惘困惑的原野河津,走过艰难险阻的森林山谷,超越自我的卑微沼泽与死亡渊薮的黑色恐惧,使我们虽百历苦难磨劫却不曾退而沉沦。

他们也像是天空中的一道道闪电,叱咤冲突着一次次向四合的阴云发起攻击,为我们撕裂开从苦难阴郁与黑暗中突围的突破口。且哪里有阴云聚拢哪里就有闪电在突破,并带我们到那历历晴川上放流自由的生命之舟。

他们更像是从橄榄山走向骷髅地的基督耶稣。一路上顶戴着滴血的荆冠,拖着沉重的十字架,为了“作万人的赎价”而担当起一切苦难,还要负起世俗的种种罪名,于是善良的人们便让他死而复生。

尽管人不能两次渡过同一河流,但他们是唯一能得两次生存的人。这是他们的殊荣也是他们的悲哀。他们得以在“第二次生存”中不朽,但在他们第一次生存的世界里却只有被毁灭的命运。

高踞于浮生与诸神之上的命运女神们似乎在决定一切,可是她们却常常把人间的命运之线纺错。也许她们真的错了,也许她们根本就没错,也许错与不错都不是她们的给定;也许她们从来就不给定公正,也许这不公正就是公正,也许公正不公正与她们本无关系。夸父以超人的勇力追上了太阳,命运却赐予他以死亡,又为他留下了一片光照人间的桃林;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天火被称为人类的文化英雄,但却被

主神锁在高加索悬崖上饱受了三万年的苦难才获得解放;为了赎救万人的耶稣不惜牺牲自己,但他在十字架上呻吟着“我渴了”的时候,在所有围观的被拯救者中,竞没有一个人为他送上爱斯米拉达送给卡西莫多的那杯耻辱柱前的清水。辉煌而悲凉的古雅典从梭伦革命始所有的伟大人物,几乎没有一个不被“民主”流放判决或赶下了台;台伯河畔十字路口的古罗马从格拉古兄弟开始的土地与公民权的改革,直到恺撒企图走向帝制的100余年间,所有改革者几乎都被砍下了头颅,而凶残渴血的苏拉却得以独享天年。其实用不着悲哀什么、抱怨什么、慨叹什么。这就是所有的革命者、改革者、先知先觉者、理想主义者、英雄主义者、追求真理、正义、公平者的必然结局,在那些个邪恶的只允许干坏事的时代。当命运的摩天轮把英雄人物们一个个运转到峰巅时,不管他们想止步还是向前走。都一定会把他们摔到脚下辗得粉碎。从来就没有宿命,但却早就规定好了必然的铁律。所以,便有许多人在进退维谷之前就一定去抽身退步,所以,命运之轮愈显猖獗。

一切如果仅仅到此止步,那么人类便只剩下了屈从命运的悲哀。但人类天生就比神更高贵,也许因为这世上所有的神原本都是人创造的吧。能造神的便一定比神高明。尽管主神宙斯都不能染指于命运女神的权力疆界,可是人类的英雄们却敢于毫不犹豫、毫不妥协地去向她们挑战,且义无反顾地抗争到底。他们明知自己正在走向毁灭,可是宁赴死也不会放弃,也不肯改变自己。命运之神像凶猛的鱼鹰一次次地展开巨大有力的翅膀扑打着弱小的水禽一样,想把他们迫降直到击落水面踩在脚下,胁迫他们去服从本能的驱使,像畜牲一样地去生存,从而把人拉回到动物的水平线下。尽管命运如鹰可是英雄本不是鸥鹭,即使他们面对着屠刀绞架却高喊着履践着不自由毋宁死的口号,以维持捍卫着人的尊严而不肯低下高贵的头颅。

然而,纵使英雄们从不畏惧命运之神的强权,却常常不得不在同类的屠刀绞架下去饮血捐躯。而人类最大的悲哀则在于,许多人非但不去倾力铲除自己同类中的败类,反而向邪恶俯首称奴却总喜欢而且善于为自己的英雄人物打造西西里的灼热铜牛,且把英雄的痛苦呻吟当成音乐来助酒赏玩。人类善良人类也有渴血之徒,人类伟大人类也有卑鄙之众。所以尼采说世界没有心,你不用去抱怨。更何况英雄本色原本只在“甘愿”二字? 所有的悲剧英雄人物都值得我们去尊崇,也同样值得我们去镜鉴。他们多是时代与社会心理的牺牲品,真理的殉难者。在这方面也许思想家们看得更清楚更深刻。古希腊的历史学家普鲁塔克曾说过:对伟大人物的忘恩负义,是强大民族的特点。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之父马基雅维里说过:人们忘记父亲之死比忘记遗产的丧失要来得快。德国的哲学家雅斯贝斯说过:“历史生存定理告诉我们新原则的第一个常胜形象同时也是在时代分界上的牺牲者。悲剧的主人公,即抬高了的人,无论他本人是善是恶,是满怀善心还是渺小丑陋,作为生存两次都由于坚定不移而失败。”而舍勒先生告诉我们的是:“人性格结构中的同一本质特征既是他行善积德的功臣,同时又是招来灾难的祸首,„悲剧性‟之大,莫此为甚。”密尔说:善与恶同样令人讨厌。而基托则干脆说:美的邻居是危险与死亡。卡莱尔的社会“万有引力规律”告诉我们的是由于面包的缺少可以引发一场革命。马克

思恩格斯则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马克斯·韦伯向我们揭示的则是一些领袖人物由于具备了为贵族所不能容忍的优秀素质而“致使其政治生涯成了一场悲剧”。而美国的工人们则希望“让那些我们可以向他吐唾沫的人当官”。伟大的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则发出过如此惨烈的呐喊:“人必得死于真理吗?真理就是死亡吗?”伟大领袖与英雄人物的永远樊篱是,大众不管你是真善美还是假丑恶,他们只以个人眼前的利益得失为取舍;而旧势力只有在吃饱了喝足了新生代的头颅和鲜血后才会寿终正寝。这是千古不易的铁律定理。

死亡固然是人生的大悲剧,但为了真善美而死的人们所上演的悲剧则是英雄的悲剧。死亡与毁灭并不是悲剧英雄人物不可忍受的,不可忍受的是凡被毁灭者都要被冠以种种莫须有的罪名,甚至以他们的功业来定罪名。而回首人类苍茫而至汗漫的来路,不正是这些悲剧英雄们用头颅支起了人类的高度,用鲜血浇灌出自由平等富饶美丽的文明之花吗? 是的,历史固然不是英雄人物单独创造的,他们再英雄了得,再伟大无上,也终归是人类中的一个层面,但他们毕竟代表着生命的尊严、生活的真理、人类应有的生存高度。就像是地平线托举着高大山原,高大山原托举着喜玛拉雅,喜马拉雅托举着珠穆朗玛一样。这些悲剧英雄人物就是生长于人类地平线上的珠穆朗玛,他们值得人类去崇拜。人类不也曾崇拜过木头石头、星星月亮吗?我们崇拜一下自己的英雄又有何不可呢?然而,他们却常常被许多实用的人们所忘记。这些伟大的英雄人物自有史册留名,更可悲哀的是那些无名的英雄、民间的英雄们。即使是和他们共同生存于同一隅土地上的后人们也常常漠视了他们的牺牲与奉献,就连给他们留下一块墓地仿佛都影响了自己的生存空间。人们竞真的如此善于忘恩负义吗?人类中还真的就有那些数典忘祖的人们。即使就是英雄无悔先人不知也是来不得如此浇薄寡情的。

是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可是崇拜他人也未必就会失去了自我。我们也不希望总有英雄人物的救助,因为那会显得我们自己的无能。可是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群体在面临危亡关头,连一个挺身而出的人物都没有,那么这里便真正是没有希望了。他们便只配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任人宰割的命运。更何况回首来路,人类不正是在崇拜中走过来的吗?人类不经历了对石头、星星的崇拜,就无以发现自身原本就拥有“神性”;不经历了神灵崇拜,就无以支撑起人类在苦难时代的生存希望,就无以去抵抗生存困境中痛苦与死亡的胁迫;而人类不经历了英雄崇拜的时代,人世间不知会缺失多少伟大与高尚。中国没有对文圣孔子的崇拜,就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没有对智圣孔明与武圣关羽的崇拜,在中国的历史上就会缺少许多勤政忠勇的文臣武将。没有亚历山大对阿喀琉斯与赫剌克勒斯的崇拜,就没有那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没有恺撒对亚历山大的崇拜,就没有古罗马的世界性征服;没有拿破仑对恺撒的崇拜,就没有法兰西称雄欧洲四分之一世纪;没有对拿破仑的崇拜,就会缺少许多出色的元帅和士兵。而没有林肯对恺撒与华盛顿的崇拜,美国的第十六任总统也许就是另一个名字。这也许有一点形而上但却都是史实。也许这种崇

拜未必完全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总胜似自我崇拜与无信仰无目标的人生。

人们总具有向上的本能与冲动,但需要有积极目标的引导。越是物质昌明的时代往往越是缺乏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越是需要伟大与高尚。而伟大的悲剧英雄人物不正是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为我们不断灌注人类高贵神性的人生楷模吗?当然这绝非是要求人们都去做牺牲者、担当者,也不是要人们把他们的局限性与弱点也都去做效仿,而是讲不管何等发达文明的社会形态都需要一种伟大与高尚、无私与无畏。这也许正是悲剧英雄精神得以流传不泯处。

人类有史以来走过了几千年的文明进化的历程,打造了人间的无比绚丽与辉煌,我们不能否认其间凝结着千百万年来劳苦大众智慧与血汗的成就,但同样不可以否认和忘记伟大英雄人物的作用和力量。尽管本书中所载的伟大英雄人物也并非完人,也有许许多多人性的弱点,也有许许多多个人的、阶级的、时代的、历史的局限性,但他们中的每一个至少都在他们曾经走过的这个世界上付出过最大限度的生存努力和改造外物的尝试,并用自己的生命为刀斧,在人类生存的大地上刻下了不可磨灭的生命履痕。且这履痕至今仍能透过层层的历史沉积岩与岁月的千古尘封而进发出万丈光焰,至今仍旧激励着许多优秀人物和先进分子自觉地去为人类的进步、社会的繁荣、民族的昌盛而奋斗而献身。

他们是“地狱之门而不能攻胜”的战群,他们是在炼狱之火中涅槃的火凤凰。尽管时代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尽管英国的卡莱尔曾经悲叹英国

1500年的历史只有一个克伦威尔;尽管美国的爱默生也曾悲叹一个世纪里只有一两个真正的人,而在市井中他们见到的都是被肢解了的残缺的人,但我们相信悲剧英雄人物的精神仍将引领着在动物性本能曾经统治过的大地上栖居着的人们,向着人的“神性”天空不断地飞升。正赖此我们才无需为悲剧英雄们的不幸而悲观,这本是人类的希望所在。

尼采不早就说过吗,从遥远的历史山谷深处飘来的一声声“千古悲叹 ”,不都化为了一支支昂扬激越催人奋进的“生存颂歌”了吗?这也许正是本书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或许书中悲剧英雄人物的命运与先哲们的思想更能为我们昭示一些生命的意义、生存的经验、生活的真理,从而不断地引领着我们走出自我迷失的森林和困惑的沼泽,使我们得以更理智地生存发展。

忽然间又想起了我国明朝人徐渭的一句话:“世界原称缺陷,人情自古刁钻。”为此曾和一位朋友戏谑地慨叹:既然“世界原称缺陷”,小小的个人又何必去追求完美?既然“人情自古刁钻”,你又何必去为他人的眼睛和嘴巴活着?其实,仔细想来,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渺小的存在,也就无以显现伟大之所以伟大之处;没有卑鄙就没有崇高存在的意义;没有丑陋就没有美好存在的价值。所以,我们似乎用不着为了那些个渺小、卑微、鄙陋、丑恶的存在而不平而诅咒了,还是让我们去讴歌吧!讴歌这人之子的痛苦而又诱人的魔鬼城般不凡的生活之路,讴歌这城中那些足以代表人的高度,足以引领着各个时代前

进的英雄们的生存精神。

作者 2007年11月4日于长春

2、悲剧英雄是人类族群中一个杰出的层面,是人类丛林中那颗拔萃的英雄树上最为光彩照人激动人心的一枝.悲剧英雄人物大多是理想主义和勇敢的实践精神的结合;是知难而进奋发有为的典型;是世人心目中理想人格的化身,是以不完满和自我牺牲为结局的.而在 悲剧英雄中又不是可以一而论之的.悲剧英雄注定是悲剧人物,但悲剧英雄决非都是英雄,悲剧英雄大体可以为以下几类:

_理想主义的悲剧英雄,这一类人大多拥有自己既定的政治理想远大抱负,心怀天下,志在高远,并可为这一目标的实现不惜奋斗牺牲."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名言与诸葛亮生前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便是这类人物的精神写照,也是他们共有特征,而在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上,诸葛亮则是这一类人物的的典型代表.

_爱国主义的悲剧英雄,这一类人物虽不具有前一种人物那样高远的政治抱负,但相差无几,同样拥有忧国忧民思想,同样具有为自己的国家的生死存亡而不

惜喋血沙场,牺牲自我的英雄气概与民族情怀.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岳飞.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如"位卑未敢忘忧国"至死"尚思为国戊轮台"的陆游.“却将万字平戊策,换取东家种树书"的辛弃疾等都是这类人物的代表.

-忠义附属类的悲剧英雄,这一类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个相当大的层面,这类人不仅忠心报国,而且忠心报主.虽无个人的政治理想,但却肝胆照人,忠义可嘉,是"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古训的忠实执行者.如春秋时代忠于赵氏的公孙仵曰,程婴等人.如秦汉时代忠于田横的五百壮士.如三国时代的关羽,张飞等人,无不以忠义无比,义薄云天,生死不逾而感人肺腑,名播千古!

-个人英雄主义的悲剧英雄,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的典型代表当推西楚霸王项羽,此人不乏政治目标.自始便目秦王,而思取代之,单他所注重的却不是这个目标的实践,而是过程中的自我,在、尽管他为了这个目标奋斗过,但他对自己的名声看的比目标更重要.他所凭恃的不过是个人的武力与英勇,直到临死前还耀武扬威的杀死了好多汉兵,以证明失败了"非战之罪"不是由于自己的无能,而在于天意.如此至死不

悟,因而也只能自刎乌江.他与美利坚第十六任总统林肯相比就差远了,林肯生前虽然被攻击可耻政治娼妇,但正由于其能屈善伸的伟大牺牲,而实现了统一南北的目标,因而在历史的高山上铭刻着他英雄的头颅.

_江湖式的悲剧英雄,这类人物大多没什么高尚的政治理想目标,或为仗义执言,或为一诺千金,或为义气名分,或为感恩戴德而不惜杀身取义,舍死忘生的英雄人物.如春秋时代的豫让,秦汉时代的游侠荆轲之流和东汉的戚洪等人便是这类人物的不同层次的典型代表.此种人物虽有所不取不值之处,但绝胜于贰臣,汉奸叛徒.

这些人物基本的共有特征就是讲忠义而忘我,或忠于理想,或忠于国家,忠于民族,忠于君主,忠于主人,而不惜奋斗牺牲,在这些人物身上集中体现了传统文化规范中的忠义,诚信,勇敢无畏,忘我的精神,尽管这些人的身上可能有许多不足之处,甚至有些痴傻苯呆般的迂腐愚忠,但是人们照旧为之感动不已,而世代怀念簪颂,并为之洒下同情的泪水.甚至出现了世界上都罕见的以诸葛亮,关羽为代表的悲剧英雄崇拜现象.

悲剧英雄为什么能这样感人至深呢?悲

剧英雄之所以受到最高的崇拜,首先在于人类经历了实在太多的苦难与不平,而这些英雄人物不畏黑暗,不畏强暴,不畏艰险,不畏牺牲的气节和行为正喊出了人们千百万年来压抑在心中的呼唤.尽管我们不需要神仙和皇帝,一旦那些孤立无助的人们无力自拔于苦难的时候.是多么希望有人拔刀相助啊?靠了英雄之力,无法全部铲除人间的苦难,但没有英雄人物,人间的苦难也许会更多更深,当一个群体,一个民族面临灭顶之灾时候,如果连一个挺身而出的英雄都没有,那么,就什么希望也没有了.南京大屠杀杀死了三十万人,而且其中有相当多的国民党正规军的军人.就那样逆来顺受地被人刀劈,被人坑埋,被人枪毙,这不仅是一大悲剧,同时也是一个大悲哀,揭露日本侵略者南京大屠杀罪行的铁证汗牛充栋,却找不到一人振臂而呼,万众舍死向前的资料.可为长歌当哭者不惟外辱之凶残,更在于"三十万人齐懈甲,宁无一个是

男儿"的由殖民地文化所造成织贫织弱的懦弱性.死既死矣宁如挺胸向前来一个壮烈?,安知三十万人齐振臂无一人得出?这就是在殖民文化奴役下和国民党缺少英雄的结果.这也正是人们赞美崇敬那些悲剧英雄的所在,在中国***一举起抵抗的大旗,剑子手们不都一个个地被打倒被打败了吗?曾经被欺负得瑟瑟发抖的中国不又英雄起来了吗? 红尘滚滚,物欲横流,英雄主义别来久矣.君不见石榴裙下,黄金屋里,红灯酒绿下的行尸走肉吗?

人们对悲剧英雄的推崇,也有一种心理的作用,同情心这几乎是人类所共有的一种特性,项羽在打得三秦猛将跳火自焚,打得章邯数十万大军递降书顺表.打得刘邦落荒而逃时人们甚至有点忌妒项羽的强霸了,可是当他众叛亲离,被围困在亥下,四面楚歌声声的时候,人们便开始同情他了.而当他自刎乌江后,人们便不仅是同情他了,而且开始回忆起了他的许多英雄气概.如果他当了皇

帝,那么杜牧绝不会写下"卷土重来未可知,"的诗句来为他惋惜,李清照也绝不会有"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佳联名句来悼颂他了.诸葛亮若把刘禅成功地扶上了洛阳宫中的宝座,一统了天下,那我们无论如何也读不到"至今忍诵出师文""常使英雄泪满襟""万古云霄一羽毛"之类的诗句了.岳飞如果和郭子仪,李光弼一样中兴功成,壮志得酬,那么高启注定无法写出,"大树无枝向北风,千年遗恨泣英雄"的句子.这也许是人类的一种同情不幸,伤感残缺的找补心理吧,天道忌ling,而遗憾和残缺往往构成另一种美学境界.魏紫桃黄任你国色天香,却无法调动起人们抗争的神经,长江大桥也绝对没有断桥残雪更具诗情画意.当然人们绝不会为此而去专门制造残缺遗恨.去希望月缺花飞,或为了这种残缺美而去故意当一个悲剧人物,但这种心理却足可为成功者戒,"高处不胜寒"也许有这种道理的底蕴吧!

但是,悲剧英雄的感人至深,根本还在于悲剧二字,在于主人公的人格感召,无论是传统文化心理的定势,还是现代心理学的研究都证明了这样一条道理:当一个人尤其是领导者拥有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和行为时,便会对他人产生最强烈的感召力,临敌陷战,有一将冲锋便有万夫拼命.而悲剧英雄人物无论其地位高低,品味高下,但几乎具备了这种牺牲精神.

自古有"盖棺论定"之说,今人也时常发出为什么"死了才算英雄"的感叹.其实这并不足以为奇,实在是生命太宝贵,每个人只能来这世界一次,而能舍弃生命者非但需大彻大悟,尤其需要超越常人的勇气,因而,当一个人能够为国家为群体为民族为他人而奉献生命时,那便是最高人生境界了.正因为每一个悲剧英雄人物几乎少寿终正寝者.大多是以生命被残暴地剥夺为终结,它所弹奏出的生命之歌既不是人间"玉树后庭花"也不是天上"羽衣li裳曲"

而是一曲令人凄然不可复闻的"广陵散"因而这个休止符便分外昂杨激越,具有强大的历史穿越力.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人们心中引起强烈的共鸣与共振.因而也便愈令人感动,并足以令后人起而敬之.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他的悲剧英雄精神不仅借助于官方的民间的,文学的形式得以代代传递,而且他的人格屐践.影响激励着一代代的文武将相和仁人志士.王安石,苏拭,朱熹,文天祥,岳飞,曾国藩,左宗棠,这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几乎无不受到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的感召.

3朴素的人文主义精神。这种人文主义精神又体现在他们在文化中对理性,自由,以及美的自觉追求之中。

首先,理性追求是希腊文化的重要精神。在非理性起着重要作用的人类上古时期,希腊知识分子作为崇尚理性的先驱者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希腊理性精神的深入是彻底的反思和怀疑,他们上天入地寻求事物的终极真理,就是这种彻底求真的精神孕育了希腊哲学、文学以及自然科学。也就是这种反思精神让希腊人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了死亡。希腊人把死亡看成一场美丽的梦幻,死亡对他们来说不是可怕又可悲的,所以他们像个孩子一样无忧无虑的生活。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曾说:“我相信只有一种真正的不幸,那就是作恶,也只有一种真正的幸福那就是行善”。后来,苏格拉底被人告发,罪名是他不承认希腊之神,并企图用新的神祗取而代之,从而使青年人堕落。结果他被微弱多数定为有罪,他拒绝了那些劝他逃走的建议,认为

那是违法的,于是他以哲学的安详喝下了那杯毒芹酒。苏格拉底之死不仅让我们领略了一位希腊哲士对死亡的深刻理解与认识,更让我们看到了他身上那种可贵的理性主义精神:法律尊严不可侵犯,即使它不是完全合理的。

我还想到了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不论是夏洛克的恶毒阴谋还是鲍西娅最后运用机智救出安东尼奥,他们的行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界限。再比如“欧洲历史小说之父”斯格特的小说《爱丁堡监狱》:妹妹的命就掌握在姐姐手里,只要姐姐在法庭上一个小小的谎言妹妹便可免除死刑。是姐妹情深还是法律尊严?庄严的法庭上,姐姐毅然道出了实情。所有这些,我们不难看出:法律一旦形成便具有了无上的尊严,任何人都不可侵犯。希腊人这种对法律尊严的维护其实贯注着一种强烈的理性精神:不以感情作为个人行动的标准。而文艺复兴中的理性主义精神正是在古希腊那里找到了源头。

另一方面,希腊文化中的理性精神还表现在他们客观冷静地对待人生中的一场场悲剧。悲剧总在发生,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面对。可以说,就是这种理性精神成就了希腊悲剧前无古人后鲜来者的成就。

希腊悲剧作品所描写或表现的悲剧冲突非常激烈、尖锐。不仅表现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外部冲突,而且深入到人物内心世界的冲突,这样激烈尖锐的冲突使人往往处于无法摆脱、毫无选择余地的困境之中。《伊利亚特》中地阿喀琉斯面对两个选择:为勇士慷慨赴死还是苟且偷生,两个选择对他都是毁灭性的打击;欧里庇得斯笔下的美狄亚背叛了父亲和宗族,协助伊阿宋偷到了金羊毛,但是伊阿宋喜新厌旧,美狄亚面临两种选择,忍受被遗弃的痛苦,或者为了自己抗争,杀掉自己的亲生骨肉来报复伊阿宋。这些悲剧人物面对的冲突都是互相对立的,这样的激烈冲突便是希腊悲剧普遍的冲突方式。然而,另一方面,希腊悲剧中的人物都具有很强烈的悲剧精神,希腊悲剧的悲剧性因此格外强烈集中。这些人物有一种强烈的悲剧抗争精神,不管命运让他们承受多大的不幸,他们都敢于抗争,殊死搏斗,敢于为自己的行为后果承担责任,他们较之常人更具有独立自主和超越死亡的气魄,符合了悲剧审美的主题。

最后,希腊悲剧的结局几乎都是以冲突的一方或双方的生命毁灭的残酷方式作为结束,给人的美感是崇高型的美,因为富于生命力和激情,给人震撼的程度无以复加。他们在从抗争到毁灭,对生命执著不休的过程中,人格力量得以高度的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得以升华,人的价值得以最充分的显示,而使人恐惧、镇静、叹服、敬仰他们。希腊悲剧从始至终都贯穿着高昂的英雄悲情主义精神。

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另一表现就是对个体与精神自由的追求,对命运的反抗。俄狄浦斯的悲剧正在于他用自由意志为命运的决定论开道,尽管他最终也难逃命运的魔掌,但他敢于同命运作斗争的精神却从未泯灭。正是希腊人这种爱自由的天性人给了他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与命运作斗争的勇气。

不论是埃斯库洛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还是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或者是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他们所传达的都是一种不屈的抗争精神以及对人性自由的不懈追求。当理想遭遇现实,他们都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破灭感,然而,这种破灭感不但没有阻止他们前行,反而激起他们对自由与理想更强烈的渴望。

以索福克勒斯的另一部著作《安提戈涅》为例,它进一步强调了人虽然没有选择命运的自由,却有向命运挑战的自由,也就是说,人有完全独立的自由意志,它就掌握在自己手里。安提戈涅公主跌入一个命运为她安排的悖论陷阱:要么掩埋亲人,但这违反“人律”,将被处以极刑,要么袖手旁观,但这违反“神律”,何去何从必须抉择。安戈涅公主是富有自由意志的坚强女性,她选择了为手足情谊而做自我牺牲,这不能不说是自由意志战胜了命运安排。

尼采说:“悲剧恰好证明,希腊人不是悲观主义者。”他还说:“肯定生命,哪怕是在它最异样最艰难的问题上,生命意志在其最高类型的牺牲中,为自身的不可穷遏而欢心鼓舞--我称这为酒神精神,我把这看作是通往悲剧诗人心里的桥梁。”

当不可避免的毁灭来临时刻的抗争态度和为坚持为自由意志的献身精神,充分体现了希腊人身上那种不可磨灭的自由主义精神。正是希腊民族精神中这种自由独立的意志,才促成对不可避免的,不合理的毁灭或者死亡的强烈抗争,也才有了希腊悲剧中震撼人心的英雄主义基调。

总之,正是希腊人这种对自由与理性的自觉追求的人文主义精神让希腊文化显示出一种高贵的静穆之态,犹如将诗神阿波罗摆在蔚蓝的山巅,俯瞰众生扰攘,而眉宇间却常如做甜蜜梦,不露一丝被扰动的神色。也正是这种人文主义精神使我们在希腊文化中看到了希望与爱,看到了生命与存在,也许,这才是希腊文化最终要告诉我们的。

正如希腊德尔斐神庙上所示--认识你自己。

第二篇:悲剧英雄——哈姆雷特

悲剧英雄——哈姆雷特

一、悲剧产生

身为王子的哈姆雷特被莎翁塑造为生命之美的典型,他热爱生命,认为:“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他年轻英俊,坚毅勇敢,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父王和母后,有着心爱的恋人奥菲利亚,可以说,他的生命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时刻。

然而,这美好的生命时光瞬息之间又消失了。宫廷一片混乱,父王奇怪地驾崩,母后改嫁新王,国外敌军压境,国内群情激愤、一触即发,而宫中却在通宵达旦地酗酒取乐,一切的一切,都在哈姆雷特年轻美好的生命中投下了巨大的阴影,从而使他郁郁寡欢,认为人间不过是“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长满了恶毒的莠草”,这些,已经为王子年轻的生命注入了悲剧的因素。随着老王鬼魂的出现,宫廷内幕的揭开,谋杀罪行的暴露,王子心中烈火的燃起,悲剧的帷幕拉开了„„面对阴险奸诈的新国王,哈姆雷特开始了孤身复仇的行动:为了复仇,他杀死了恋人的父亲;为了复仇,他失去了深爱的情人;为了复仇,他对软弱的母亲冷言相向;为了复仇,他忍受着失去友情的痛苦。最后,在一场血淋淋的宫廷决斗中,他虽然杀死了阴险狡诈的新王,但自己的生命也结束在这“牢狱”般的宫廷中。

二、悲剧根源

(一)悲剧性格

哈姆雷特的性格充满着复杂性,多面性和矛盾性。他拥有世俗的一切光辉的品质,如爱人奥菲利亚的赞誉“一个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的娇子;时尚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瞩目的中心”。还没有说服力的话,国王和波各涅斯对他的忌惮则可显示民众对这位英武的王子的拥戴;直到变故发生前,他还有一位拥有“太阳神的毛发、天神的前额、阿波罗的身躯”“完善卓越的仪表”的堪称“世间男子汉的典范”的父亲;他还拥有一位美丽贞洁的母亲,父亲的英勇让国人骄傲,让自己自豪;父亲和母亲的爱情在他看来是那么的完美无暇; 作为丹麦的王子,他继承的不仅是丹麦的国土和臣民,还有父母的美德和国人的赞颂。这是一个完美的人。然而父亲被害,凶手竟是叔父; 母亲变节,元凶还是叔父。只要是一个正常人,就不能夸口自己还能在这样的变故中保留自己一贯的优秀品质,即使他是一个像哈姆雷特这样完美的王子———三十岁的拥有智慧的青年。

1.多疑

哈姆雷特自幼生活在一帆风顺的环境中:身份尊贵,家庭和睦美满,国家强盛。他所经历过的处境无一不是平顺的。但是在一夜之间,他所拥有的一切都遭到了全盘颠覆:父王猝死,母后改嫁,王权旁落,国外大军压境。对于一个从来不曾遭遇过什么重大挫折与坎坷境遇的年轻王子来说,没有什么比这突如其来的巨变更打击的事了。也正因为如此,哈姆雷特的忧郁本性愈发得明显了,而他性格中多疑的一面也被激发了出来,并愈演愈烈。

2.嫉恶如仇

嫉恶如仇的性格也是推动哈姆雷特人生轨迹的重要动力。在第一幕中,他气愤于母亲的朝三暮四,痛斥:“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在母亲的寝室中,他愤怒地辱骂他的叔叔是“一个杀人犯,一个恶徒,一个庸奴,一个冒充国王的丑角,一个盗国窃位的扒手。”对叔父的奢侈以及国家的陋习,他都表现得痛心疾首。他向往光明,痛恨邪恶,将所有的国仇家恨都绑在自己一个人身上,忍受所有苦难,不断挣扎前进。

3.优柔寡断

哈姆雷特虽然善于思索,但却优柔寡断,这也是他的复仇成为悲剧的原因。面对着父亲被毒杀,母亲被占有,王权被窃取,国家被觊觎的家恨国仇,哈姆雷特有强烈的复仇愿望。/

3一个复仇计划就这样演绎成了一次痛苦的思想突围。他的犹豫不只是他找不到复仇的方法时产生的心理,而且也是他感悟到人的渺小、人的不完美、人生的虚无时那迷茫和忧虑心态的外观。

4.双重矛盾性

哈姆雷特心怀理想又对现实的丑恶感到失望甚至悲观;向往人性的善又深信人自身有恶的深渊;想重整乾坤又因人性之恶的深重而感到回天无力;觉得人生无意义又对死后世界充满恐惧;爱奥菲利亚和自己的母亲,又怨恨她们的脆弱。

哈姆雷特的矛盾心理使他不得不细心考虑自己的处境,尽量用完美的方法解决。但思考太过详细继而又使他陷入矛盾之中,形成恶性循环。哈姆雷特在自己的思想怪圈中走来走去,他面对的是国仇家恨,他希望用年轻人的热血去报仇,但他作为王子,更想为了拥戴他的子民,夺回王位,创造一个太平盛世。而后者,似乎是历史给予他的使命。剧中写到“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哎,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由他的矛盾心理可见,他的复仇已经不再是武器能够解决的,他需要用政治手段夺回他的荣耀。

(二)社会环境

哈姆雷特心目中理想化的君主——老哈姆雷特突然亡故,猥琐而卑鄙的叔父克劳狄斯却登上王位;他的母亲的爱情理想又为改嫁的母亲所玷污;盛大的结婚笙乐使哈姆雷特看到了民族的致命缺陷,而老臣新贵们向新王的献媚邀宠更使哈姆雷特感受到了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仅仅这些生活的不幸、人世的苦难就已经使哈姆雷特深深地陷入悲凉、忧郁中,谁知还有更加残酷的谋杀阴谋,使哈姆雷特的信念受到致命一击。哈姆雷特的生活和思维一下子被搅乱了,曾经的生活模式和习以为常的平静生活完全被颠覆了。巨大的震惊和愤怒,使忧郁的王子从个人的痛苦中转到了更加深广的范围,使他意识到了“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这一系列社会环境都是这悲剧的根源。

1.亲情理想的破灭。

父亲死了,叔父克劳狄斯登上王位。可哈姆雷特没想到叔父竟是杀害父亲的人。父亲高贵,令人崇拜,可叔父为了王位竟谋害了他。克劳狄斯制造了老哈姆莱特被蛇螫死的假象,就此来掩盖他杀兄娶嫂的罪恶事实。这让他对所谓的亲情产生怀疑,不再相信曾经的亲人。他开始变得多疑,企图装疯逃过叔父的迫害,连带着对自己的好友也不信任。

2.爱情理想的幻灭

他无法接受母亲的背叛。父亲是一个好国王和丈夫,他深爱自己的妻子,甚至“不愿让天风吹痛了她的脸”;母亲整天小鸟依人般依偎着父亲,显得十分满足和幸福,父亲死后,她哭得像个泪人一样为父亲送葬。可是刚过了一个多月,“那流着虚伪之泪的眼睛还没有消去红肿”,她就迫不及待地“钻进乱伦的衾被”。为此,哈姆雷特愤怒地诅咒:“那不是好事,也不会有好结果”。母亲这样的爱情也影响到了哈姆雷特与奥菲利亚的爱情,他开始怀疑自己对奥菲利亚的爱情,并对奥菲利亚的爱情充满了怀疑和不信任。

这样的爱情观也摧残着他的世界观,哈姆雷特开始变得只有复仇和历史责任,没有了爱的人生同时也导致了悲剧的命运的结局。

三、悲剧英雄

虽然,哈姆雷特的性格是矛盾的是双重的,但是在我心中,哈姆雷特依然是那个才智过人,内心深处的善良未曾泯灭的高贵的王子!对于那些奉命想从他口中套出他癫狂的真相的侍卫,他采取的是智斗,用亦真亦假的话混乱他们的视听。对于奥菲利亚,虽然他残忍的利用奥菲利亚的爱情,使它成为自己装疯的工具; 而在奥菲利亚的葬礼上,意识到爱情的失去的哈姆雷特抑制不住不禁的悲伤而泄漏了自己的行踪。他的感情并非作假,只是他身上/ 3

背负的仇恨不允许他去爱吧。他勇敢,卤莽,却单纯得让人感动。母亲的变节甚至比父亲的死亡还让他难过,母亲的容颜和话语,在他看来,是为了掩藏里面那个丑陋和恐惧的灵魂; 但是他宁愿“用利剑一般的词语刺伤她的心”,也“不愿伤了她的一根发毛”。

哈姆雷特是一个悲剧英雄,不仅仅是因为他最后的悲剧命运——死亡,更是因为他的一生似乎没有为自己而活。当然不是否认他人生的价值,只是觉得不值。为了父亲,为了王室,他放弃了爱情,失去了最爱的人;他放弃了自己原先快乐的生活,陷入了生死不知的危险境地;他放弃了自我,装疯卖傻„„这一切我不知道他会不会后悔,只是觉得他不能后悔,也无法后悔。/ 3

第三篇:论文——悲剧英雄哈姆雷特(范文模版)

悲剧英雄

——读《哈姆雷特》有感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也为评论界一致认为是莎士比亚戏剧的高峰。当我利用课余时间认真读完这部戏剧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尤其是被里面的主人公——哈姆雷特所震撼。

剧中,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美好前途被彻底打破了:国家发生宫廷政变;国王被害;王位被叔父窃取;王后改嫁;满朝臣子趋炎附势。父亲的亡灵向其告知克劳狄斯毒死先王,篡位盗嫂的真相,并要他复仇雪恨,现实社会逼他不得不装疯卖傻,进行除奸复仇。就这样,在莎士比亚的笔下,一代悲剧英雄诞生了。

有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这个悲剧英雄,有人认为他年轻英俊,坚毅勇敢;有人认为他理想崇高,思想深刻;也有人认为他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父王、母后和恋人。而我读《哈姆雷特》,我不只看到了他身上具备整顿局势、治理国家、报仇雪恨的能力,还看到了一个不完美的王子形象,他身上集中体现着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者的优点和特点,及他们的迷矛盾和痛苦,反映着16~17世纪人文主义思想的危机。

当他得知父亲被害后,复仇成为他生活的重心,他精神阴郁、犹疑,他的生活充满了矛盾。一方面是现实的悲剧,他孤身回国,自身力量薄弱;另一方面,他偏激且悲观的认识人生,认为每个人都有恶的潜质,“复仇”使他否定人性中的美、善的一面,于是他想到了逃避——死,却无此勇气,内心矛盾而激烈的碰撞把剧情推向了高潮,使哈姆莱特存活于每个人矛盾的内心之中。复仇的外在冲突让位于哈姆莱特的内心冲突,是奋起与命运抗争,还是选择最终的逃离?他追怀理想,又对现实的丑恶感到失望,甚至悲观;向往人性的善又深信人自身有恶的渊蔽;想重整乾坤,又因人性之恶的深重而感到回天无力,觉得人生无意义又对死后世界充满恐惧,深爱母亲和恋人,又怨恨她们的“软弱”。

在复仇过程中,很多人觉得他是勇敢的,每当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他都勇敢的做出抉择,然后坦然地面对结果。但我却觉得他是有勇无谋,他虽然受到人民的爱戴,却不相信人民,他不懂得如何收买人心,不懂得如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作为一个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他始终把这种和人民紧密相连的事业看做个人的仇恨而孤军奋战,于是装疯卖傻,生活在孤苦寂寞的生活之中。

在铲除奸王的机会来临时,他不懂得把握机会,优柔寡断,没有一丝男子汉的魄力。当然,他有时候还是善于思考的,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他击破了叔父设下的一个又一个圈套:先是戳穿了波罗涅思和诺森克兰等人进行刺探和监视的把戏;接着又采用“调包计”除掉了奸王的两个走卒,把奸王“借刀杀人”的阴谋击得粉碎;最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毒酒和毒剑还给了奸王。但是他一次又一次错过手刃仇人的机会,最终与仇人同归于尽这一点,我认为是很不值得的。

哈姆莱特形象之所以具有强烈的悲剧美,关键在于构成这一切的矛盾冲突,悲剧正是通过对冲突必然性的揭示,通过对有价值东西的毁灭,表达了对真善美的肯定。哈姆莱特以自己的死赢得了对旧制度、旧势力道义上的胜利,悲壮而不悲观,使人们透过悲剧,从主人公的身上感受到一种新的生命,看到了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

总之,我喜欢读《哈姆雷特》,更欣赏哈姆雷特这一悲剧英雄形象。

第四篇:悲剧英雄的内心独白

悲剧英雄的内心独白

——读司马迁《报任安书》陆精康

(一)什么是人生的悲剧?“悲剧是人底伟大的痛苦或伟大人物的死亡”,“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⑴“百世奇人悬日月,千秋孤愤诉晨昏。”⑵读司马迁《报任安书》,激荡心灵而挥之难去的,首先是这种“伟大的痛苦”、悲情的人生。

人生旅途有种种屈辱和不幸。司马迁那个时代,“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垂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然而,这种种耻辱比起宫刑,算得了什么!“最下腐刑,极矣!”⑶一个“最”字,一个“极”字,将人生的悲剧命运推向了极致!

“恨为弄臣,寄心楮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⑷受宫刑六年之后,司马迁“泪洒书函”回复故友任安之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煌煌巨著《史记》已在磨难中草成。他以“大质亏缺”“身残处秽”为代价,成就了“功追尼父”的千秋伟业,在民族文化史上构筑了一尊悲剧英雄高高耸立的雕像,令后人高山仰止。而我们从《报任安书》中读到的,则是这位悲剧英雄饱含血泪的内心独白,其间浸透着崇高绚丽的悲剧精神。

(二)奇耻大辱——司马迁清晰记起天汉四年(前97)密不透风的蚕室中刻骨铭心的一幕。那是在修撰国史的中途。罪囚司马迁接受了这一生命的重新选择,也开始了人生的一大转捩。

“诟莫大于宫刑。”“中材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丧气”,何况司马迁这样的慷慨之士!卫国的雍渠、秦国的景监、本朝的赵谈„„君子不耻。这些故事,司马迁是太熟稔了——这更是作为史家的司马迁的不幸。

传统理念是:“士可杀不可侮。”不甘受辱视死如归是一种可歌可泣的壮举。司 1

马迁绝非畏死之人,对他而言,活着,实在比死沉重万分!司马迁对自己生命的存在和归宿有着与传统理念未必完全相同的价值判断:“人固有一死,或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功成名就,壮怀激烈从容赴死,固然是“重于泰山”,事业未竟,陷入绝境无谓丧生,则“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司马迁之所以“减死一等”自请宫刑,甘心受辱隐忍不死,是为着“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这是司马迁的生死观:人生事业,超越死生。这一选择,无疑是比死更加艰难的“伟大的痛苦”。这种超越精神的伟大之处在于,绝境中怀有希望,黑暗中憧憬光明,毁灭和失败中迸发出奋斗的勇气和毅力,屈辱和痛楚中保持进取的自信和尊严。不甘受辱而终于蒙诟,常思自裁而终不引决,为的是“退而论书策”“曼辞以自饰”。这种超越死生超越时空的理念,是人的灵魂的净化、人的思想的升华、人的价值的实现。鲁迅早就说过,《史记》“背《春秋》之义”⑸。这种超越死生的悲剧精神,是对传统理念的一种反拨。读《报任安书》,不难明白司马迁对悲剧人物生死名节的评判:“向令任子胥从奢而死,何异于蝼蚁?”“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

哉!”⑹也不难理解司马迁对悲剧人物死生去就的质疑:“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⑺可以说,司马迁对生死荣辱的看法,极大地丰富了民族悲剧精神的哲学内涵。

壮哉,悲剧英雄超越死生的理念!读《报任安书》,谁能不为司马迁作出的这一意义非同寻常的生死抉择而倍感欣慰!

(三)“名山”事业——司马迁清晰记起元封六年(前110)洛阳诀别的一幕,司马迁的事业发轫于此。想不到的是,这一事业竟要以“隐忍苟合,幽于粪土之中”的悲剧人生相许。

出使巴蜀匆匆返归的郎中司马迁满面烟尘,拜倒在太史司马谈榻下。弥留之际的父亲执手洒泪留下遗言:“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⑻这是千钧重托,也是时代的召唤。司马迁俯首涕泣立下誓言:“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⑼三年后,司马迁承袭父

职。五年后,司马迁始修国史。

一场飞来横祸,差点断送了旷代奇才,夭折了宏伟工程。也许想起了“苦心焦思,终灭强吴”⑽的勾践,也许想起了“受辱不羞,欲有所用”⑾的季布,“刑余之人”重新操起了那支如椽巨笔。面对比死更难堪的耻辱,为了实现父亲的理想,完成时代的使命,体现人生的价值,司马迁的回答只有8个字: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可以说,惨痛的际遇和险恶的处境,反而激起了司马迁负重前行的毅力,才产生出震撼历史的鸿篇巨制!

司马迁与笔下那些叱咤风云的悲剧人物心心相印。乞食吴市的伍员、蜷曲茅厕的范雎、服刑骊山的黥布、受辱淮阴的韩信„„此时,毕生心血“藏之名山,传之其人”,司马迁复书任安,那些垂范后世的悲剧人物又一个个向司马迁走来。厄于陈蔡的孔子,双目失明的左氏,断去双足的孙膑,流放沅湘的屈原,死于非命的韩非„„“弃小义,雪大耻”⑿,忍辱负重自奋立名,真正实现人的价值,司马迁无愧于父亲的嘱托和时代的召唤。《史记》这座丰碑,建立在司马迁忍辱负重的身躯之上。

壮哉,悲剧英雄忍辱负重的毅力!读《报任安书》,谁能不对司马迁直面逆境的坚韧不拔由衷钦

佩!

(四)面折廷争——司马迁又清晰记起天汉二年(前99)长安宫廷负屈衔冤的一幕。郁结心头多年的愤懑,流淌笔下,如滚滚波涛涌动而来。

李陵兵败。太史令司马迁见汉武帝“惨怆怛悼”,怀着“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的良好愿望,为李陵辩护。龙颜震怒。汉武帝竟以“沮贰师”——诋毁那个寸功

未建的天子宠臣贰师将军李广利——为由,诏令下狱。司马迁与李陵本“趋舍异路”并无私交,只是出于公心,方挺身而出。呜呼!怀抱忠诚谏言无忌,换得的却是“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垂,幽于圜墙之中”的严厉处罚!

“款款之愚”“拳拳之忠”而“明主不晓”:这是对制造冤狱的“明主”的愤怒抨击!“公卿王侯”闻李陵连战克捷,“皆奉觞上寿”,悉李陵战败陷没,则“媒蘖其短”:这是对落井下石的朝臣的愤怒揭露!司马迁“深幽囹圄”“交游莫相救,左右亲近莫为一言”:这是对炎凉世态浇薄人情的愤怒控诉!

一个“愤”字,司马迁久蓄于心,如今,再无顾忌,泼墨写出。一生“与汉武帝相终始”⒀的司马迁,在与帝王的关系中演绎着他的悲剧人生。作为一个不虚美不隐恶的良史,司马迁充分肯定过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班固“微文讥刺,贬损当世”⒁的评判是失之公允的。汉武帝之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执迷方术笃信鬼神、制造冤狱刻薄寡恩,司马迁的评价是实事求是的。汉武帝之遇司马迁,其实不过是“以倡优蓄之”。史家的良心和责任终究触动了逆鳞:“汉武帝闻其述《史记》,取孝景及己本纪览之,于是大怒,削而去之。于今此两纪有录无书。”⒂“削而去之”的文字埋入了历史的烟尘,而今,司马迁奋笔疾书,冲决“为尊者讳”的藩篱,拂去“明主”头上的光环,又一次将汉武帝刻薄寡恩制造冤狱的形象公诸于世,发出了惊世骇俗不平则鸣的愤怒呐喊!

这是当年抗争的延续。汉武帝是否继续滥施专制的淫威,司马迁是否因《报任安书》“有怨言,下狱死”⒃,历史的记载相当含糊。然作书次年,即征和三年(前

90),司马迁的行踪从历史上消失,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的确是一桩难以破译的历史疑案,这桩疑案自然又加浓了司马迁人生的悲剧色彩。

壮哉,悲剧英雄愤激抗争的勇气!读《报任安书》,谁能不为司马迁面对专制暴虐的英勇无畏击节赞叹!

(五)泪洒书函。现在——征和二年(前91)仲冬的一天,中书令司马迁正把他

一生的血泪化作浓浓墨迹书写在青青竹简之上。原本为回绝任安“推贤进士”请托的一封信,不意竟一气呵成三千余言。

完全是借题发挥。郁结多年的情感——哀、怨、怒、愤,司马迁诉诸笔端倾泻无遗。“其文疏荡,颇有奇气”⒄,的确,《报任安书》中回荡着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奇气。这股奇气,源于蓄积已久的内心感受,弥散于字里行间,其幽怨、其郁悒、其激愤、其慷慨,种种情感,如天风海雨,向读者袭来。

“感人之文,莫先乎情。”⒅“动而见尤,欲益反损”,“谁为为之?孰令听之?”——何其幽怨!“亏形为扫除之隶”,“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哉!”——何其郁悒!“如今朝廷虽乏人,奈何以刀踞之余荐天下之豪杰!”——何其激愤!“偿前辱之责,虽被万戮,岂有悔哉!”——又何其慷慨!蘸血带泪的郁悒慷慨之情,滋生于黑暗现实,郁积于肺腑胸腹,一经触动,泻如江河,读之令人荡气回肠,泪湿衣襟!

冥冥中驱动司马迁那支健笔的,是悲剧英雄屈原。屈原“正道直行”,却“忠而见疑,信而被谤”,屈原“怀瑾握瑜”,却放逐沅湘“行吟泽畔”:一篇《屈原贾生列传》,就是沟通他们精神世界的桥梁!“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⒆《报任安书》又何尝不是“自怨”的产物,“罹忧”的产物!前人评此书:“其感慨啸歌,大有燕赵烈士之风;忧愁幽思,则又直与《离骚》对垒。文情至此极矣!”⒇评得何其准啊!

壮哉,悲剧英雄郁悒慷慨的情感!读《报任安书》,谁不掬同情之泪!谁不生激昂之情!

(六)这是《报任安书》中惟一的一段描写。描写的是李陵及其将士喋血沙场的最后一战:“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自流涕,沫血饮泣,更张空,冒白刃,北向争死敌者。”司马迁为什么要以浓墨重笔极力描写陷入绝境的汉军将士的殊死拼斗?为着展示悲剧人物的崇高美。

其实,一部《史记》,悲剧英雄何止百数。伯夷绝食首阳的潇洒,荆轲诀别易水的悲壮,伍员头悬吴门的凄烈,屈原纵身江流的瑰丽,项羽自刎乌江的从容,李广转斗大漠的雄迈„„司马迁将自己全部的爱、怜、愤、怨、恨,以至满腔的血全部的泪融注笔端,谱写出一曲曲英雄悲歌。

《报任安书》昭示人们,这些悲剧英雄,是司马迁生命情结和客观历史交融渗透的结晶。一方面,在这些悲剧人物身上,司马迁倾注了自己的满腔血泪生命情感,另一方面,司马迁又从他们身上汲取

了英雄气质悲剧精神。

而且,司马迁留给读者的,是“通过‘悲’反衬出美,通过‘苦难’显示出崇高,通过‘毁灭’展示出希望。从而歌颂光明,鞭笞黑暗,扫除污秽,预见将来”。(21)因此,《报任安书》体现的悲剧精神——超越死生的理念,忍辱负重的毅力,愤激抗争的勇气,郁悒慷慨的情感,是民族精神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证明自己的人格尊严,净化自己的心灵世界,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化逆境为动力,引磨难向奋斗,转悲创至崇高,这,就是我们从悲剧英雄司马迁的内心独白中读出的人生意义。

第五篇:拿破仑 梦幻传奇的悲剧英雄 公元1769年

拿破仑 梦幻传奇的悲剧英雄 公元1769年,法国科西嘉法兰西帝国的缔造者,欧洲大陆不可一世的霸主,出身没落地位低微,年仅30岁就成为法兰西的最高统治者。中国人从洋务运动一道考试题(项羽与拿破仑)科西嘉地中海第四大岛,生产红木,母亲拉蒂西亚,父亲卡诺.波拿巴 没落的贵族。西方家族血统,个人奋斗,中方将论证执政合法性拿破仑的性格特征,1、善于思考,乐于学习。在看海浪时说:我喜欢海浪,爸爸,因为他蕴藏着的威力实在是太大了,瞧他可以吞掉无数细小的沙粒,可以用软的唇吻碎坚硬的岩石,爸爸,我要做海浪,把世界踏在脚下。自信,具有创造力,2、性格倔强,自主力强。拒绝学法语。

3、自律执着,多张少驰。刻意吃苦

4、崇拜英雄,支配欲强。崇拜欧几米的,普鲁塔克传记作家,古代西方四大战略家,亚历山大,汉尼拔,凯撒,拿破仑

法王路易十六帮助拿破仑实现当兵的梦想,他的父亲卡洛波拿巴,头脑灵活。曾经东征西讨后来受招安。带着大儿子约瑟夫和拿破仑去土伦把科西嘉贵族改为法国贵族,同时把孩子送到贵族读书给了三个名额大儿子去教会读书,二儿子去军校。法王路易十六是波旁王朝唯一被斩首的皇帝,不理朝政会修锁。约瑟夫随遇而安,拿破仑不高兴,那是才10岁,去布里埃纳少年黄家军校读书,法国事儿贵族军校之一,贵族子弟进入军队的必经之地,只招收120人左右。曾将不学法语突击三个月顺利通过入学考试,1、生活关,2、学习关,贵族分公侯伯子男,贵族子弟谈论女人,反感到给校长写信,课程多,基础扎实,追求素质教育,名利前茅,放弃休息时间,3、奚落关,大家瞧不起他,孤立他,但他却不自暴自弃。五年之后,巴黎皇家军事学院继续深造。想当海军,因为孝心,放弃。老波拿巴胃癌去世,1784年正在巴黎读书,9000法郎债务,8个孩子。入不敷出。“母亲的声音不是在喉咙,而是圣灵的呼唤,我没有办法,也不会拒绝”海军5年毕业,陆军3年毕业,于是选择炮兵,学分制,可以提前毕业,用一年读完,16岁毕业。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攻占巴士底狱,封建等级君主制。神职人员,国王贵族,平民。大革命思想彰显,自由,平等,博爱,请假回家,不辞职,总给自己留条后路,梦想成为科西嘉的解放者,可家乡的人却将他狠狠抛弃,他想在巴黎扎根立足,可生活却让她成为流浪汉,他要为共和国建功立业,可他的上司却对他不屑一顾,面对一次次排山倒海的打击,他究竟如何绝地反击。1792他回到科西嘉,遭到家乡人们的唾弃,甚至被抄家。回家赶自卫队军官的选举。“我友好谦恭地面对来访的朋友,和每一个人亲切交谈,拜访能对我有用的人,并寻求每一个人的支持”贿选,暴选,科西嘉的自卫军的副司令,攻打法国城堡,顿作鸟兽散,后果一严查拿破仑二与波利反目,科西嘉独立运动领袖,法国晋升他为中尉,被抄家逃跑“波利,如果你不愿意和我同心协力,那我就要给你点颜色看看!等着瞧吧,我将火速赶往巴黎,发展我的事业,那正是干革命的好地方,科西嘉,我一定会回来,成为你的主人。”失败不可怕,关键是失败之后怎么做。资产阶级与保王当人斗争,很多名人都有流浪汉的经历,在巴黎日子苦,借债,军火商,专栏作家,生活中记录地形,观察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变化。1793年如同拿破仑在自己书中假象的一样,位于法国南部重要海港城市土伦,一场大叛乱不期而至,土伦成立的保王当人,为恢复往常统治,居然引狼入室,允许西班牙,英国舰队入住土伦港,并且把拥有30多只舰队的舰团地中海舰队拱手让给联军,这场巨变影响法国政坛。让卡尔托收复土伦港,炮击土伦计划,已惊人的精力,找到100多门的炮,由于卡尔托不支持他,他告状。小罗伯斯庇尔“如果你需要一个镇得住巴黎居民的钢铁战士,他必须是一个年轻的新人,我向你推荐波拿巴”大罗伯斯庇尔批准,撤换主管又是一个医生,从青年志愿者身上做文章,多普取代,一夜之间政治新星,炮兵准将军衔,25岁,寻找识别抓住机会。

1792年9月,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简历深深触动了欧洲其他丰建筑的利益,于是简历犯法同盟,战争是什么,美国名将乔治巴顿说“战争就是流血,战争就是杀人,你不杀死他他就杀死你,你不戳穿德国狗仔的肚皮,他就戳穿你的肚皮,当你倒下去,爬起来看看脸上沾的不是泥土,而是你士兵的肠油和鲜血,你就知道怎么干了,用德国人的肠油和鲜血润滑我们坦克的履带吧”一切为了战是拿破仑军队建设的宗旨,1、首先训练军队,“军队的力量与力学中的能量相似,是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快速行军增高军队的士气,同时加大其胜利机会”波拿巴

2、不玩花架子,世界三大军事名校:美国西点,英国桑格斯特,法国圣西尔。

3、思想自由换取行动自由,改变横队队形成攻击纵队加散兵线,耶拿会战,普鲁士大败,拿破仑的兵打出一个时代,意大利远征前说不要人渣,意大利抱怨越来越大,由于法军抢掠,解决供给

1、无助或村镇供应,2、军队强征,3、正规征收。严明军纪。一生打了60多长场战役,作战数量最多的战略家,胜多负少,以少胜多,使它成为举世瞩目的战神。在世界公认的四大战略家中,他一人的作战数量超过其他三人总和,亚历山大,凯撒,汉尼拔。他所指挥的战争被列为教材。决胜之道

1、把握目标-灭敌比夺城重要。“在欧洲,有许多好的将领,他们一下子期望的东西太多,我看讲的只有一个-敌军的兵力,我全力去消灭它,因为我确信,随着敌军兵力的被歼灭,其他一切也随之而土崩瓦解”拿破仑总结,例如耶拿战役后继续向东推进,企图把与普鲁士结盟的俄军打败,对手本尼格森,他率领7万俄军,8千普鲁士军队,本地作战有优势。弗里德兰大会战,包围战,大胜。

2、攻势作战-先下手为强。“番石榴在战壕中的人,是一定会被击败的——这是战争的一条公理”拿破仑1814年,由于连年战争国力大不如从前,再加上拿破仑连吃败仗,法国国民厌战情绪高涨,而欧洲各国结成联盟逼迫拿破仑进行和谈,然而即使在这种被动的情况下,拿破仑主动发动出击,八天发动四次大会战,而且大获全胜,歼敌五万多人,3、集中兵力-以大吃小。1796年意大利战场,把土地让出去,分敌人兵力,三天歼敌四万五千人,4、出奇制胜,奥斯特里茨大会战,1快速机动、2骗敌调敌

下载悲剧英雄word格式文档
下载悲剧英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水浒传》读后感之梁山英雄的悲剧结局(推荐五篇)

    《水浒传》读后感之梁山英雄的悲剧结局 《水浒传》中所描绘的108位英雄好汉,虽说是曾经盛极一时,可由于他们分别来自各种不同的阶层,彼此上梁山的目的和动机也各有不同,加上梁山......

    浅析水浒英雄从诏安到走向悲剧的缘由(精选合集)

    浅析水浒英雄从诏安到走向悲剧的缘由 【摘要】:忠于朝廷, 让起义军接受朝廷的招安, 是《水浒传》所揭示的部分内涵。“水浒”文化的历史源头乃是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但在其后......

    悲剧英雄的内心独白——读报任安书(共五则范文)

    悲剧英雄的内心独白 ——读司马迁《报任安书》 陆精康 (一)什么是人生的悲剧?“悲剧是人底伟大的痛苦或伟大人物的死亡”,“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⑴“百世奇......

    《幽径悲剧》

    幽径悲剧 教学设想: 本课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五单元三课,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内涵丰富而深邃,语言精练、通俗而又雅致。本课所处单元......

    谁是史上最伟大悲剧英雄:孔子一生抗拒天命(推荐5篇)

    谁是史上最伟大悲剧英雄:孔子一生抗拒天命 [导读]尽管孔子深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一个命定的现实,但他终身不息地去抗拒命运,想通过教化让蒙昧无知之民也能够变成彬彬......

    英雄

    成亦英雄,败亦英雄。你永远是我们心目中真正的英雄,第一个冲过终点的人当然是我们的偶像,而尚在跑道上为了奥林匹克精神奋力拼搏的,更值得我们敬崇、永不放弃,永不服输、终点并不......

    学英雄

    他燃尽生命写忠诚,巴山渠水为之垂泪;他呕心沥血铸党魂,迎得万民口碑。从他的身上看到了“态度决定一切”,他对党忠诚、对事业负责、为民服务、淡泊名利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的感......

    学英雄

    向英雄学习做四有新人 沙城实验小学四年级七班王子瑜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四川汶川地震震惊世界,巨大的灾难让人揪心,惨烈的现场催人泪下。在灾难面前,那些小英雄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