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把握小学习作中的“真实”
如何把握小学习作中的“真实”
东山小学
叶盛武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要说实话、写实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和叶老的话都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小学生的作文必须要写真人、记真事、抒真情,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人之初,性本善”,其实每个人一开始都是只会说真话的,即使是错误的观点也是他当时当地真实的想法,但在经过了种种“诱惑”和“否定”之后,才慢慢学会了说一些谎言(包括善意的谎言),写作做为生活的反映,更主要是为了某些命题考试,本来最富有个性的作文变成虚假、机械的应试练习。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真话真情。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使学生谈真话,抒真情。我认为作文应从真实的生活情境出发,不以成人的条条框框束缚学生的天性,放飞他们梦想,即使其心愿、理想并不崇高远大,只要合情合理就行。
如何真正恢复作文思想表达、感情抒发的功能,使之成为小学生生命活动的一部分呢?“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老先生这句话虽然不是特别针对作文讲的,但文如其人,作文与做人在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编造的作文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小学生记实作文就是实话实说,不打诳语。它记录的是曾经真实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生活。记实作文不真实,就失去存在的意义。
写作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写真实的作文,表达真实的情感呢?我以为:
一、增强信心,创造写“真”的氛围
信心是做好任何事情必备的内因,它是事情成败的精神支柱。有了信心,任何困难、障碍都不在话下。对于望“文”生畏的学生,教师要想打开他们心里的“结”,让学生想写、乐写、好写,就必须从增强他们自信心入手。增强学生的自信,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创造良好的写作氛围。“玩”是一条重要的途径。玩不仅使学生放松身心,也给写作提供了素材。因为作文来源于生活,只有多看多观察,才能获取更多写作素材。所以,不能将学生禁锢于教室小天地,也不能局限于语文课本。每周除了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外,最好定期举行趣味性的课外活动,如“警察抓小偷”、“红绿灯”、“贴膏药”、“斗牛”、“推手”„„这样既丰富了学习生活,又可以使学生的精神负担得到释放,学习的信心得到增强,还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写“真”氛围,让学生所言之物,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
二、激发兴趣,积累写“真”的素材
兴趣是学生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一旦培养起来就会自觉地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多读书、多积累。积累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法宝,如何引导学生积累写“真”的素材呢? 经常听到一些小学生这么说:又是作文,没东西好写,怎么写啊!是不是真的如此呢?当然不是!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这么一句话:“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有了一双慧眼,才能发现生活中采撷不尽的题材。
1、观察谈话法。
鲁迅先生说过:“如果创作,第一须观察。”学会观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可以先让学生随便看,随时注意周围世界中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事物。柳树发芽,蚂蚁搬家,看电视,犯了错误等等。这是一个没有压力的作业,学生自然十分乐意去做。当然,光这样看看可不行,教师每天要定时安排十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交流当天看到的事。这种交流,既可以相互启发,又增加了材料,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它符合了学生爱说爱动的年龄特点,大受学生欢迎。如果说学生最初的观察较为盲目的话,那么时间一长,当观察变成一种习惯时,学生的观察能力也会提高到一定水平。学生在经验积累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筛选”——即在众多杂乱无章的生活现象中挑选出一些较为有价值的题材。只要能持之以恒,作文就再也不愁没东西可写了。
2、全班交流法。
同学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纠纷,很多教师为此头疼不已,其实,这也是一个写作契机。对一个事件孰是孰非,亲历者、目击者都有各自的看法,因此往往引发争论,为的就是说清各自认为的事实,讨一个说法。课堂上组织学生大胆“揭发”、评判,力求还愿事情的本来面目,既解决了纠纷,又为写作铺路,可谓一举两得。
3、日记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时间一长,很多材料容易忘记。所以,针对小学中高段,每天晚上要让学生把当天看到的听到的、和同学交流的记下来。第一个月,只要求作提纲式的记录,三言两语把大致的事情写下来就行。第二个月起,逐渐增加字数。第三个月,要求较清楚地记录一件事。第四个月起,每篇日记要有一定的中心。对特别困难的学生,则可适当降低要求。由于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们都能慢慢适应。一个学期下来,写得好的学生至少用掉两本练习簿。选材也极广,人、事、景、物面面俱到。其中不乏令人赏心悦目的优秀作品。
三、开拓题源,运用真实写作教学法
(一)“即写”训练法
“即写”训练法首先从班集体事件、班级新闻、学校新闻入手,引导学生及时、如实地描绘事件全过程。而后,可以让学生把事情的概况和个人的想法写下来,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及教育意义等具体要求不作硬性规定。这种“即写”作文,材料新鲜、现实,学生会写,而且乐于去写。
(二)因势利导法
经常因势利导地鼓励学生动手写自己的事,身边的事,写真人真事,不限时空、内容和篇幅,可以写自己的喜怒哀乐、利害得失和自己对某些事情的观察、看法、体会,描摹自己的心理变化等。这样的“顺水推舟”既尊重学生的意愿,随学生心之所欲,又可以让学生不加拘束地自由发挥。定期在班级交流、评比,优秀的或有进步的就贴在教室“作文园地”内,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三)自由写“真”法
作文应是习作者思想感情的真实流露,应是“以我的自由之笔,写我的自得之见,打我自然之情,显我自在之趣”。以往的作文教学在很多方面不是给学生更大、更多精神创造的自由,而是强行命题,框死文体,规定写作。而且往往用格式化的形式去规范学生活泼舒展、风格迥异的作文,无视或压制写作者的思想感情,导致学生不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不敢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纯真的心灵。
四、授予技巧,妙用“艺术真实”
很多“怕”写作文的学生其实是非常纯真的,在他们看来,作文就必须写得跟生活一模一样,可写记实作文一般是事后的回忆,而他们对当时的情景已经模糊了,无论是人们的动作、神态,还是语言、心理。于是,一到作文,往往是“任时光飞逝,我自岿然不动”,在这种情况下,必要的写作技巧应让学生知晓:作文的真实不可能跟录像机摄像似的,只要基本符合这人的特点,其中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是可以适当地虚构的,一些场景应根据主题的需要有所选择,有所详略,同时运用必要的修辞手法强调突出与主题有关的内容。
总而言之,真实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是一项富有艺术性的工作。真实是文章的生命,“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只有这样,才能让作文有血有肉,富有生命活力。写作中,应引导小学生关注现实,观察和审视生活,饱蘸真情,再现生命的真切体验,才能使文章体现着生命的思考。真实,写作的灵魂!
第二篇:浅谈把握证人心理获取真实证据
文章标题:浅谈把握证人心理获取真实证据
在案件检查工作中,调查取证是关键。由于种种原因,取证难已成为查处党内违纪案件的“三难”之一。在证人与被检查人之间关系复杂,有的是上下级关系,证人怕冒犯领导,被打击报复穿“小鞋”;有的是朋友关系,证人怕撕破情面,得罪朋友,伤感情;有的是业务关系,证人怕“自设障碍”少业务;有的虽不沾
亲带故,但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明哲保身”。在多年的办案实践中,笔者认为,运用政策法规和心理学方法,根据证人的思想动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是取得真实可靠证据的保证。
一、摸准证人的心理特点,采用适当方法引导证人自觉作证
为了摸准证人的心理特点,首先要了解证人的性格、职业、家庭环境、社会地位、一贯表现以及与被检查人的关系等方面情况;其次是对证人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推测、摸准证人作证的动机,然后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取证方法,促使证人向组织部上讲真话,主动作证。例如:在查处某乡原宣传委员王某(化名,已婚)违反社会主义道德,与未婚女青年通奸一案中,一开始,找王某谈话,他矢口否认。后了解到该乡政府青年干部曾某(化名)是王某的好朋友,他们之间无话不说,不但工作经常在一起,连8小时以外和节假日也常常是一起度过。于是找到曾某,曾某开始沉默不语,我们认真分析了曾某的心理,一边是组织,一边是朋友,说还是不说,肯定会很矛盾。我们就同他一起学习党纪条规中关于案件知情人的责任和义务的章节,要他摆正位置,配合组织。曾某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讲述了他所知道此事的事实真相。从曾某处,我们找到了突破口,查清了王某的错误事实。
二、分析证人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对策,消除证人的心理障碍
在调查中,有的证人因怕得罪人和牵连自己而不愿陈述自己了解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一是要因人而异,采取单刀直入或旁敲侧击策略;二是要陈明利害,使其认识到自己既牵连了此案,就非讲清楚此问题不可,消除心理障碍。例如:在查处某单位负责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超生一胎案件中,发现其两个孩子凭一乡卫生院开具的双胞胎出生证上了户口,根据出生证上接产医生的签名,我找到了该医生。该医生说,她在乡医院工作时没有接过双胞胎,也没有出具过双胞胎出生证明。我让她签名对出生证上的签名笔迹后,她不得不承认是她签发的,但又不愿讲清开具出生证的全过程。我分析一定有其它原因,就给她讲办案的原则、方针,及她该承担的责任。她看到我们以诚相待,终于说出,她不认识超生夫妇,该证明是某领导让开的。一件超生案牵出了弄虚作假、失职渎职案,违纪者同时受到处理。
三、观察证人的心理变化,掌握攻心“火侯”,注意适时取证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取证环境变化,有的证人会出尔反尔,出现“翻口供”现象,遇到这种情况,取证人切忌暴躁训人,而应稳住阵脚,首先应选择僻静、庄严的谈话场所,找证人推心置腹的交谈;二是调整办案人员本身的心理素质,在掌握证人的心理前提下,努力做到与证人心理相容。例如:在查处某局长,利用发包工程接受包工头壹万元贿赂款案件中,包工头在第一次谈话中,证实送了壹万元给该局长,几天后他拿着一张该局长写的借款壹万元的借条找到办案人员称这壹万元是借款。我们分析他是受人旨意,一方面想为该局长开脱、逃避纪律追究,二方面想通过这张借据要回点钱。我们就耐心细致地给他讲政策、法律、讲作伪证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最后,他痛快地在谈话笔录上签了名并将假借条一并交组织存入案卷。
《浅谈把握证人心理获取真实证据》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浅谈把握证人心理获取真实证据。
第三篇:小学习作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小学习作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扎扎实实落实小学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任务,经过多年的语文实践,我认为习作指导要把握好尺度,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也并非一件难事,我感悟到习作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重视读写结合。
以单元训练为支点,打好学生写作的基本功。课文既是体现阅读训练重点的好材料,也是学生写作的范文。读写结合则是提高学生写作基本功的渠道。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这篇文章文质兼美,是积累词语训练的好文章。在教学完课文,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我布置学生也尝试写一写家乡的白桦林,学生运用积累的好词好句写出白桦林的特点,如:一进桦林公园,只见白桦树真多呀,多得一眼望不到边;白桦树真高呀,高得直插云霄;白桦树真白呀,像是涂满了白色油漆。又写出“林间小河。。。
感叹出:“人在桦林间,如在画中行。”的诗句,这是将课文中优美诗句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用一定方式进行表达,使学生读和写产生共鸣,取得了良好效果。所以,在教学中不可忽视抓住读和写的共同点进行随文练笔。
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打开写作思路。
学生怕作文是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一大现象,我想,只有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给自由表达的空间,只有喜欢了作文,才会觉得作文没什么可怕,因此我们应把作文教学与学生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创作热情,活动中,学生的身心往往得到放松,活动过程和心灵感受往往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时创作起来会更加得心应手。在生活中,带领学生参观双拥公园后写下参观记;春天来了,组织学生看春天;写夸家乡时,让学生分头向父母朋友了解家乡,准备活动为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素材,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 趣。如写“记一次活动”,我带领孩子们在操场上进行一次男女对决拔河赛,在活动前教给学生要善于观察参赛同学们的表现,又要注意观众的反应,活动结束后,在课堂上进行了一次语言交流,学生们说得眉飞色舞,并从中指导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法,此时下笔写文章就不成问题了。
新课标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要想打开写作思路,作文中需淡化教师指令,强调描写真情,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写真事,写自己了解的事,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但教师的指导不要过于具体,以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小学生很容易受老师的影响,反而影响自己表达的意思。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求,以及自身能力要求,欣赏五彩缤纷的生活。
三、鼓励写作中的点滴进步。
学生作文需要鼓励和帮助,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作文能力。首先教师批改作文遵循多就少改的原则,尊重小作者的原意,评价学生作文应以表扬为主,多肯定少批评,如果小学生费劲写的作文得不到老师的肯定,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抓住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写一些鼓励性评语,如:“这句话写的真精彩”,有时对一个运用好的词、句、段来一个“好”“妙”,不时时机地来个表扬,让学生体验到进步,扬起学习的风帆,写作一旦由被动变为主动,进步就会很快。其次,给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把学生的好作文选送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广播,在习作园地展览,编写到班级优秀作文集中,或推荐到校报,选优秀习作向区内外报刊发表,学生有了展示的能力的机会,尝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如本班学生白梦真的习作<<迎着风的白桦树>>,立意新颖,文辞优美,发表在地区报刊上,这位学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佳作连连不断。
总之,习作是一项极具艰辛的教学工作,我们要以信任的目光看待学生,让学生以羡慕的心态贴近生活,拓展阅读空间,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我们努力做到边教边学。
联系地址:新疆哈巴河县第一小学 电话:0906-6823511 邮编836700
杨静兰
第四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几点心得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心得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但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疼,就害怕,根本不原意去好好地去写,因此,习作能力无法得到提高。在教学中,通过实践,我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了几点心得:
1、通过教学内容,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习作能力最好途径。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完文章后,进行多种教学环节,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从中找到作文的乐趣。《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主要是教会学生留心观察事物,才能写好习作。那天上完课恰好下大雨。于是,我带同学们在走道上观察下雨时的情景。同学们通过观察,写出了许多好的句子。如“雨打在窗户上,就像用鞭子狠命地抽打着窗户。”“雨落在球场上,立刻溅起一朵朵喇叭花。”“有的同学脱下衣服顶着,有的老师跑到屋檐下躲雨,有几个调皮的小同学,干脆在球场上玩水……”就这样,一句句生动有趣的句子从同学们的笔尖下流出来。还有的同学通过观察后,是这描写芦荟的,“芦荟的叶子长得厚厚的,上面有许多白色的斑点,叶子边上长着小刺。用小刀轻轻地割一片叶子,上面立刻会渗出许多汁水。涂在手上凉凉的,很舒服。”这样,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习作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把写作与阅读、积累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方法。
2、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训练 课堂作文限制了学生的写作动机,这样容易使学生失去写作兴趣。而课外练笔则相对不受限制,学生可以自由地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抒发自己的情感,比较灵活。学生只要有了材料、有了写作动机,就可以提起笔来自由写作。这样就能全方位、多方面地发展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有的学生在观看了放礼花后写道:“有的礼花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飘落下来。”“有的像流星一样拖着长长的白尾巴掉下来。”有的同学去了建水燕子洞后写道:“最让我惊心动魄的是攀岩绝技表演。表演者从地上,沿着峭壁往上爬。他有时手脚并用,有时先伸手抓住岩石,再伸脚踩稳,奋力向上攀。稍不小心掉下来,就会粉身碎骨。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擎天玉柱。那棵钟乳石就像东海龙王的定海神针高高耸立在那里。”有的同学在荧屏看到个旧的夜景后写道:“每当夜幕降临,个旧灯光点点,像一颗颗闪亮的小星星。彩灯勾画出的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学生每到之处都可以灵活习作,记录自己的见闻,谈论自己的感受。
3、用心去体验生活,激发写作动机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只有真正的去感受生活,有了写作的原材料,才会觉得写作也是一件趣事。因此,我将习作指导融入在学生喜爱的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去活动中体验,丰富自己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因此,为了让学生写好一次活动,我特地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篮球比赛来进行指导。我先让学生观察同学们打球时的动作、神态,特别要留意那让人欢呼一刻。然后再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要求将自己打球时的动作、心情和想法记在脑里。随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加工整理,鼓励他们说自己的真实想法,将心中的感受一吐为快。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习作自然是水到渠成。
4、在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过程中,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是很重要的。在给学生评语中,要多表扬学生,才能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去发现学生作文中那一两个形象生动的词语,那一两句鲜活的句子,给予他们表扬和肯定。如:“你的习作把我带进了一个油画世界,太美了!”、“读你的文章是一种享受!”、“小姑娘,你得文章写得好极,祝贺你!”再画上一个笑脸。学生看到老师对他的肯定评价,心里一定会冲满喜悦,对写作也就充满了信心。
总之,我们只有找出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让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增强自信心,真正的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真正的让学生喜欢上习作。
第五篇:写作中的真实情感
写作中的真实情感
娄豪进 力洋初中 31560
2摘要: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文字是来自心灵的东西,写文章犹如抽茧剥丝,没有强烈的创作欲望,没有丰实的积淀和收藏,就不必强求!但是,应试作文只能在考场中短时间内完成,给学生的创作带来巨大的牵制力,造作、矫情、滥调陈词者更是比比皆是。学生不想写,阅卷老师看不下去,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呢?应该让学生有东西可写有话可说,学生在作文中流露的都是自己的真实情感。
关键字:语文教学作文情感
学生年代,写作文时经常有老师们给我们附加条件——“感情真挚”。那个时候的自己似乎也云里雾里,不知所丛,只是信手拈来,随意任性。教学至今,方知感情表露在作文写作的重要性。何谓“感情真挚”?“感情真挚”即感情真诚恳切。“真”即真诚,真切;“挚”即诚恳,恳挚。“感情真挚”是指文章中所表达的对社会、人生、生活的发自内心的真实自然的感情,不是人云亦云,也不是无病呻吟。教学中,我渐渐的发现学生在写作中的情感流露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空喊口号,情感空泛
在写作中,如果要写出人物之间的情感,没有具体的事例是无法做到的。在平时的教学写作中,学生们普遍存在切入角度太大的问题。在以“我与奥运”为话题的作文中,不少同学只是空喊口号,强调要“关注奥运”、“热爱奥运”,却没有选取一些细小的事情来写开,那又怎能表达自己与奥运的情结呢?
二、滥调陈词,情感普通
俗话说:“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桃一筐。”作文也是这个道理。内容平平淡淡,人云亦云,会缺少吸引力。如在以《感动》为话题的月考作文中,大部分同学写的是生病时,同学、老师或家长对自己的照顾。千篇一律的题材,自然难以写出情感,即使写出了情感,也难以写出新意。
三、材料贪多,情感平淡
人物的情感往往要通过言语、动作、肖像、心理等来表现,我们不对事件详细地记叙,不对人物进行入微地刻划,是无法写出人物的情感的。但是如果对材料贪多求全,只会造成内容平淡、主旨分散。如在以《感动》为话题的月考作文中,个别篇目虽然写了妈妈等在思想上对自己的教育,在学习上、生活上对自己的关心,从表面上看似乎内容充实,其实每一件事都是浮光掠影,根本没有交代感动的原因,没写出自己对母爱的真切感受。
四、胡编乱造,情感造作
作文贵在情真,只有真挚的情感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一些同学不从生活中去仔细地思考,细心地回忆,选取最让自己感动的事情来展开,却随意胡编乱造,出现了内容虚假、矫情横生的局面。如在以《感动》为话题的月考作文中:教室里传来一阵敲打桌子的声音。这么晚了,谁还在教室里呢?我怀着好奇心走进去,只见班长满头大汗,修理着破桌子。啊!我的心在激动地跳荡,热泪也涌出来了!多好的班长啊,你那么爱护公物,关心集体,你为了教育损坏公物的同学,以身作则,埋头苦干,你的心灵是最美的!你是我们班里的活雷锋!对做好事的班长抒发赞美之情,本来无可厚非,但这段文字小题大做,感情过火。毕竟只是修修桌子,又何至于“心在激动地跳荡,热泪也涌出来了”,更何至于用“你的心灵是最美的”、“你是我们班里的活雷锋”这种溢美之词来形容。感情失度,就给人以矫揉造作之感。
在作文创作中,作文风格可以多种多样,文采风流者,可以气吞山河,谈笑风生,也可以多愁善感,幽默风趣„„但能打动人心的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真切、诚恳。“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动而辞发”。情感是连接作者与读者的桥梁,是碰撞出读者心灵火花的电石。学生只有在自己的作文中用真情去拨动读者喜、怒、哀、乐的琴弦,才能获得共鸣,才能打动读者溢出眼眶中的泪水。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平时的习作中写出真情实感呢?
首先,学生应该了解感情的触发点
动情点:感人 感染 感伤 感愤 感召 感化 感奋 感恩 感谢 感激 感念 感触 感悟 感慨 感喟 感叹 感怀
非动情点::感觉 感受 感知 感想 感应
其次,学生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动情点。例如:
奶奶念慈求佛保佑一家平安的虔诚态度
爷爷修油纸伞寄托对奶奶的深深怀念
外婆照料中风的外公喂饭时的感人镜头
看不同时期的相片回忆一家人浓浓的亲情
妈妈不时打开我的房门似是监督实是想要我早点睡的矛盾心情
抢在妈妈前为自己整理被子时的满足喜悦
陪妈妈看病挂水时自己的成熟举动
重新和疏远已久的父亲并排走在街上时的亲切
由街头那替孩子乞讨的父亲想到自己的父亲时的感动
陪害怕孤独的奶奶过夜时心情的变化
父母闹意见时我用计调解了矛盾后的窃喜
奶奶因经济困难拒绝父亲为其治病后产生的矛盾及互相体贴之情
春节团聚被逼干杯后产生亲情如酒的感慨
在新房装修寻求和谐中感受到家人和谐的重要
发现父母为不影响我的学习将电视音量调小甚至静音时的感动
不善表达感情的爷爷为有情调的奶奶放烟火时的情景描写
妈妈为有怨气的我到校送早餐的情景
爷爷三十晚上认真包饺子寄托对家人关爱
„„„„
最后,学生应该在写作中注意感情流露的真实点
如何做到在文章的写作中情感的表述真实准确呢。首先,必须对生活,对客观对象充满热情。对人事景物淡然漠然的人,或不热爱生活的人,他就不可能有深刻的情感体验。所以要写好文章,必须关心时代,投身社会,热爱生活,调动自己的真情对待身边的一切。同时,要注意调动起多种心理功能。观察外物时,注意体验;深入感受时,展开联想。把感情充分激发起来,只有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其次,情感既要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又要高度提炼浓缩。只有生活味的情感,才能打动人,但决不意味着生活原生态的情感一定能打动人。一篇只是表达肤浅的、粗糙的、庸俗的情感作文,是无法打动人的。情感生活味应是对生活的提炼,是富有表现力和艺术张力的情感。它是有原则的,一是不夸张。写作时对情节不夸大或缩小而导致内容变形失真;二是不失实。内容要经得起推敲,即使细节也应合乎情理,给人真实感;三是不矫情。感情自然流露,合乎生活之情,人之常情,而不是牵强和外加的。晚清著名学者王国维曾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又说:“与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也。”说的就是以情动人这个道理。
第三,文章要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如果作文连自己都不能打动,要打动别人,肯定是自欺欺人的。我们中学阶段学过丘迟的《与陈伯之书》,文章除了讲述当前形势之外,就是把一腔对江南风景的热爱化为“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区区十六个字便将一派江南春景的勃勃生机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悠然神往,起到了很强的艺术效果,感情的清泉滋润自己同时也感染了别人。
总之,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应该注意作文写作中情感流露的真实性,感情真挚。不论文章中的情感是汹涌澎湃的大江瀑布,还是细腻深沉的涓涓细流,只要文章中洋溢着一片真诚,再加上有助于情感抒发的句式,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对于学生来说,即使是在考场里,写出千古绝唱也是不难的。
参考文献:
1、《邓泽棠小学情境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理论》邓泽棠、戴汝潜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2、《创新作文大课堂》曹韧、师钦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