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英评论性文章的写作风格的对比分析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马丁•伊登》 2 接受理论视角下英文商标名汉译研究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恋爱中的女人》中女性的形象 A Comparative Study of Jane Eyre and Vanity Fair——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ess in Victorian Age 5 论黑暗中的光明在《八月之光》中的体现 6 解析《爱玛》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On the Disposal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lation 8 一个为追求自我挣扎的灵魂——看凯特•肖邦的《觉醒》 Gothic Romanc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Medieval Romance-- A Case Study of The Castle of Otranto 10 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翻译 11 英语词汇的语境意义分析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and Influences 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13 目的论视角下的公司简介汉英翻译 A Cross-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Interpersonal Culture and Psychological Culture 15 英汉基本颜色文化内涵对比 16 《喜福会》中的象征主义 17 论被动句的翻译 分析《宠儿》中塞丝的创伤与愈合 19 论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我不能与你一起生活》的多重主题研究 21 从中美商务谈判语言看中美文化差异 22 浅析《飘》中斯嘉丽的女权主义 从《厄舍古屋的倒塌》看爱伦坡写作的哥特式风格 24 论英语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技巧 浅谈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地方特色 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适者生存”在《热爱生命》中的运用 27 论莱辛作品《又来了,爱情》中妇女失爱的原因 28 战后美国对伊拉克娱乐文化的影响 29 浅谈《圣经》故事与英语学习On English Film Title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theorie 31 网络英语对汉语词汇的影响研究
现代爱情的另类表述—解读《暮光之城》主人公爱德华和贝拉的爱情 33 当爱遇见不爱——浅析《马可百万》中的三对情爱关系
Research on the Re-cre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Trademarks in Different Cultures 35 报刊广告英语的文体特色分析 36 商务合同中短语的翻译技巧
怎样结束诗歌:罗伯特•洛威尔的结尾 38 对“老人与海”中人物的分析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论《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漫画式的艺术魅力 40 《了不起的盖茨比》与美国梦的破灭 41 对《老人与海》中突显的生态意识的探讨 42 《阿甘正传》——美国传统价值观的回归
浅析D.H.劳伦斯的作品《儿子与情人》中的俄狄浦斯情结 44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策略 45 试析《宠儿》中的象征手法
论疯女人形象对小说简爱所作贡献
侠客精神和骑士精神折射出的文化差异—《七侠五义》和《亚瑟王之死》之比较 48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on Politeness 49 论科技英语翻译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50 论《宠儿》中的象征意象
观春潮:浅析“戏仿”背后海明威性格阴暗面 52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形象——以好莱坞电影为例 53 英语网络语言特点研究
On the Absurdity in Waiting for Godot 55 影响英语阅读理解效率的非语言因素 56 如何有效地扩展大学生英语词汇 57 语用模糊及语用功能
英语专业学生语音学习中的问题
从《劝导》看简•奥斯汀创作思想的发展 60 英汉禁忌语的文化差异
从文化无意识的角度分析《喜福会》中的边缘人 62 本哈德•施林克小说《朗读者》“平庸的恶”现象研究
Sino-American Business Negotiations:A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 64 剖析希腊神话中的爱情观
二元对立模型在伍尔夫《达洛卫夫人》中的应用
从违反合作原则看电影语言的会话含义——以《最后的武士》为例 67 Self-improving English Proficiency by Reading English Classics 68 论文化差异在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中的表现 69 从礼貌原则看中英委婉语的差异 70 从标记理论看英语词汇性别歧视现象 71 《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成因探析 72 从《美国的悲剧》解析美国梦 73 情态人际意义的跨文化研究 74 《冰与火之歌》的人文主义分析
An Analysis of Youth Subculture through the Movie--Trainspotting 76 《喜福会》中母爱主题的文化阐释
The Conflict between Desire and Surroundings:an Analysis of Clyde in An American Tragedy 78 乔伊斯的生活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他是怎样刻画人物的 79 论欧•亨利的写作风格
试析邓恩《别离辞•节哀》中圆规与圆的意象
英汉禁忌语对比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及翻译策略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On Carl’s Personality in Titanic
肯克西《飞越疯人院》的女性主义批评
论伍尔夫《到灯塔去》女权主义主题思想及对中国女性文学之影响 85 论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走出精神的困境:论托尼.莫里森小说《爵士乐》中维奥莱特的自我救赎 87 跨文化视角视阈下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研究 88 汉语语速性别对比研究
《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的悲剧成因分析
On the Violation of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in Advertising English 91 从《认真的重要性》中的布雷克耐尔夫人看维多利亚时代贵族女性特点 92 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 93 “红”、“黄”汉英联想意义对比研究 94 论翻译的艺术
电影字幕英汉翻译中网络流行语的现象研究 96
中式英语形成的原因以及在英语学习中克服中式英语的对策 98 浅析儿童自然英语教学法的心理学优势
爱默生超验主义对世纪美国人生观的影响——以《论自助》为例 100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赶”的英译 101 英语报刊中的新词浅析
从“俄狄浦斯情结”的角度解析《儿子与情人》 103 从文化角度看英汉习语翻译
从合作原则角度简要分析《老友记》中乔伊的性格特征 105 从主述位理论看奥巴马就职演讲的连贯性 106 礼貌原则在口译中的应用
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际 108 中学英语教师素质提高的途径探索 109 解读《爱玛》中的女性主体意识 110 勃朗特两姐妹创作风格差异探究 111 浅析艾米丽•迪金森诗歌的主题思想
美国犹太文化与传统犹太文化的冲突——浅析《再见吧,哥伦布》 113 A Research on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Ghost‖in Anil’s Ghost 114 中国旅游指南的中译英研究(开题报告+论)115 美国个人主义与中国集体主义的比较
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哈佛校长德鲁•福斯特的演说词 117 《呼啸山庄》的悲剧分析
从玛氏公司看英美文化对广告的影响 119 论中美商务谈判风格的差异
Oscar Wilde’s Aestheticism o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121 语法翻译法视角下的中学生英语家教辅导 122 浅析唐诗翻译的难点和策略(开题报告+论)
爱情,悲剧和战争——《永别了武器》关键元素的分析 124 道林格雷——《道林格雷的画像》中华丽外表下的丑恶心灵
丽塔.海华丝和肖申克监狱的救赎》与《肖申克的救赎》接受比较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英语词汇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不同的阅读任务对高中生英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 128 从合作原则看卡尔登的性格特点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Teaching 130 论《奥兰多》中双性同体观
埃德加•爱伦•坡恐怖小说的哥特式特征分析 132 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 133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反叛精神 134 从释意派理论看英语习语的翻译策略
A Comparative and Contrastive Study of Family Education in China and America 136 英汉习语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论人性自私在《呼啸山庄》中的体现
英语专业学生语音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英语新词特点研究——词汇学习和了解文化的有效途径 140 英汉音节结构对比 141 麦当劳的制胜之道
从翻译目的论角度分析商务广告翻译 143 《红字》的悲剧成因分析
从自然主义角度解读《苔丝》的悲观主义 145 浅析《野性的呼唤》中的人性 146
言语幽默的功能对等翻译
从体育舞蹈看中西方社会的审美文化差异
On the Effects of Reading Aloud in English Lear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150 《嘉莉妹妹》中嘉莉的女性主义形象分析 151 论伊恩•麦克尤恩作品《赎罪》中的道德观 152 中美餐桌文化差异比较研究
153 The Study of Chinese Body Language 154 浅议英语语言中的委婉及其应用 155 《青春》中的孤独主题分析
156 尼斯湖和西湖—中西方旅游性格差异研究 157 论英语谚语翻译
158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友谊观对比 159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英汉音译研究
160 文类、历史与受众心态——论小说《红字》的电影改编 161 浅析《七个尖角阁的房子》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162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分析--以xx学校初一学生为例 163 《老人与海》和《白鲸》的生态意识对比 164 《简爱》和《吕贝卡》中女权意识的对比
165 A Study on the Motivations of Korean Students in China: Impact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Korean Higher Education 166 通过象征主义、梭罗的自然思想和梭罗的个人主义析《瓦尔登湖》 167 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礼貌现象研究 168 论《喜福会》中女性的反抗精神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169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Red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170 英汉文化差异对英语俚语汉译的影响 171 浅析《飘》中女性主义的萌发
172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Spatial Language in Business Negotiation 173 矛盾的女性意识: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汀的婚恋观 174 On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Needs from Harry Potter 175 论《女巫》中的成人形象
176 商业意识对美国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
177 解读《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俄狄浦斯的影响 178 从文化角度探析中英基本颜色词的比较和翻译 179 《傲慢与偏见》中的对立与统一 180 论功能对等原则下的商标翻译
181 A Research on 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Employed by Non-English Majors in the CALL Environment 182 善与恶二元关系的整合与分离——试分析《厄舍古屋的倒塌》的道德内涵 183 浅析儿童自然英语教学法的心理学优势 184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185 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看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翻译
186 《德伯家的苔丝》苔丝和《红字》海斯特的悲剧命运的比较 187 从功能翻译理论浅谈公示语翻译 188 浅析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
189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苍蝇》反映的人性创伤分析 190 论《汤姆琼斯》中流浪汉模式的继承与创新
191 The Features of Classic-literature-based Movies Showed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92 人格、环境与命运——以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分析《还乡》中的主要人物命运 193 Women in the Roaring Twenti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emale Characters in The Great Gatsby and The Sun Also Rises 194 中英语言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含义对比 195 《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性格分析 196 英语幽默的认知语用分析
197 《傲慢与偏见》中的三种不同婚姻的分析 198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词性转换翻译研究 199 中英评论性文章的写作风格的对比分析
200 从目的论角度研究法国香水网络广告语的汉译本的语言特征
第二篇:评论性文章
评论性文章
主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近,“金庸茶馆”网站上出现的一则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位笔名为“步非烟”的北大女研究生,在一次武侠作品的颁奖活动中放言“要革金庸们的命”,写出新时代的武侠小说。尽管这位获奖的女作家后来作了解释,称“革命”不是打倒,不是背叛,只是希望超越的意思,但这句话还是掀起了轩然大波。有人批评步非烟“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也有人认为她勇气可嘉,狂妄得可爱。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厚积方能薄发(仿写)
最近科学确实昌明多了,社会似乎在一日千里,人们的“胃口”也越来越大,不提“赶英超美”,但“上天揽月”已俨然实现。远的先不说罢,近的就有步非烟要“革金庸们的命”。
众所周知,金庸作为一个武侠大师,他的地位是用十四部优秀作品(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换回来的,而这十四部作品少说也耗费了他数十年精力。在金庸的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强大深厚的文化“内力”。老庄,孔孟之道,他信手拈来;佛陀、安拉之说,他为我所用。这种沉淀,亦必耗费了他数十年心力。武侠大师又岂易为?
不但是武侠大师难为,现在人们的很多“美好愿望”其实也难为。中国改革开放才二十几年,很多人却以为中国在走上盛世之路了。实在是幼稚啊!英国称雄用了两百多年,美国崛起也用了不下一百年。很多人可能以为日本的复兴才用了三十年,中国应该也可以,这些人却没有看见日本复兴期间他们的“厚积”!2017年新公布的全球大学的排名中,东京大学位列第44位,而北大、清华等中国名校则仅分别位列第53位和57位,至于国人眼中的那些名校,诸如复旦,交大和浙大,则全排在100名开外,还不如日本的京都大学,跟不谈和美国的常青藤盟校相比了。我们中国的学术浮夸风是世界闻名的,教育经费的投资占政府开支还不够五分之一。日本人却不是这样的,他们复兴第一步就是搞好教育,积累人才。我们倒也积累“人才”,但我们的“人才”都好高骛远,浮夸成风,还没出一个能几十年如一日搞研究的人,却已在想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实在是可悲啊!
我倒不是认为中国难以重现汉唐盛世。只是汉唐盛世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汉初刘邦甚至要看匈奴王颜色做皇帝,吕后也屡次受辱于胡人而忍气吞声。可他们经过几代人的休养生息,文、景二帝励精图治,终于强大起来。我们要扬眉吐气亦须如此,求真务实,韬光养晦才是我们的所为,至于说什么“万国来朝”(指中非论坛)恐为时过早。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厚积又何以薄发?所有怀着美好愿望的“步非烟”们,先走好积累的这一步吧!
附录(搜集的10篇相关评论)
1.授人以渔,不妨先授人以鱼
把原始积累比喻为“鱼”,把治学之道比喻为“渔”,“授人以渔”固然正确,但如果他根本不知道鱼的滋味,还会有打鱼的热情吗?近日读新闻,提到北京市中小学将改革多种学科教材,其中语文等教材内容增加了古诗词、京剧唱段等传统文化内容,以及近现代名家的作品,包括梁实秋、林语堂等人的文章。这种改革的确反映出在信息技术愈发普及的今天,即使看上去很“现代”的学习以及教育方法都面临不得不寻求变化的局面。
自古以来,我们的学习方式都是从幼时“开蒙”便大量读书,由浅入深,哪怕是囫囵吞枣,也要把尽可能多的书本装到肚子里。古时没有公共图书馆,没有方便的资料查询系统,掌握知识的唯一方法就是死记硬背。至于从前人的著作中领会奥妙,靠自身悟性掌握治学要义,则是以后成长过程中的事了。这样做的好处是童年便打下一个基础,用时可以俯拾即来,便于融会贯通。所以韩愈会说:“我之获见,实自童蒙”,你可以理解成童年的记忆对成年后的成就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古代的蒙学已经逐渐为现代教育方式所取代,古人注重背诵和练习的方法变成了看上去更先进更具引导性的启发式教育。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变得越来越有说服力:我不会简单地让你通读和背诵很多书,我更注重教给你学习的方法,让你学会利用材料,驾驭材料,能够举一反三更好。比较古代有些私塾的八股教学,的确是一种进步。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歪解一下,把原始积累比喻为“鱼”,把治学之道比喻为“渔”,“授人以渔”固然正确,但如果他根本不知道鱼的滋味,还会有打鱼的热情吗?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人们对一些具备传播性或特征鲜明便于检索的知识能够迅速掌握,对如何快速达成目的更感兴趣。借助信息网络的帮助,一个本科学生也可以快速学习到克雷斯威尔的五步文献综述法,借用教科书式的框架结构和快速检索到的基本资料搭建起毕业论文的架构。这其实都是按部就班发展而来的——中学时候的学习就是为了上大学的目标,反复地做模拟题也是一种寻找捷径的方式。与此同时,却对原本是必须的基础练习变得不那么在意了。这一切都让学习越来越具有明确的功利性,人生的启蒙反而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清朝人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写道:“有毕生之酝酿者,有一时之酝酿者。少壮之时兼收并蓄,凡材之堪为吾用者,尽力取之,惟恐或后,惟恐不多,若少缓焉其难免失时之叹。”现在看,适当地拣起古人注重背诵练习的习惯,先积累再求善用,也未尝不是好事。北京市在中小学教材中增加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们更广泛地接触到多种文化形式,固然有扩充学习内容的作用,也是“授人以鱼”,让学生们从很小就感受古典文化的美,间接地达到一个点滴积累的效果。
在我受教育的各个阶段,不止一位老师曾教导说,读的书是你自己的,读得多则受用多。可惜,一是赶上了一段无书可读的特殊年代,二是本人也确实懒散,自觉有些辜负师长的教诲;但是对长期积累和偶尔得之的关系还是始终清楚的。古人云:“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这个道理不仅在读书上如此,推及很多领域也是同样:企业要练“内功”,运动员要练基本功。科比是NBA最伟大的球星之一,同时他也是训练最刻苦的球员:经常晚上11点离开球馆,第二天凌晨4点又出现在训练场上。教练杰克逊说过,十年前科比就是湖人队中最勤奋的球员,十年过去了,仍然没有人能比科比训练得更苦。我承认,人是有天分的,做事情是有机遇的,但如果积累更多一些,把基础夯实一些,天分和机遇能够带来的帮助就会更大。(经济日报 何不器)
2.4D打印技术军事应用前景广阔
3D打印技术正方兴未艾,4D打印已经走入现实。电影《变形金刚》中,一辆汽车瞬间变换成为巨型机器人的场景令人惊叹,借助4D打印技术,这一科学幻想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实现。2013年2月在洛杉矶TED年会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员Skylar Tabbis将一根含有吸水性智能材料的复合材料管放入水中后,这根管子自动扭曲变形,最后显示为一个“MIT”字样的形状。这是4D打印技术的首次公开展示,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性影响。
4D打印技术是对3D技术的改进完善。3D打印技术是一种增材制造技术,它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与3D打印相比,4D打印技术增加了一个维度“变化”,其核心技术是材料自组装,即在3D打印过程中在预先设定的部位臵入某些智能材料,打印完成后将产品放在特定的环境中,智能材料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导致产品整体形状、强度等要素发生变化。
如今,4D打印技术在经济生活中的广阔应用吸引了大量研究,在军事领域中也存在巨大的潜在应用前景。
一是打通武器装备制造到使用的链路 4D打印技术将颠覆武器装备传统的制造—部署—使用—报废的流程,可能使之优化为半成品制造—部署—现场塑造—使用—回收—再部署。武器装备将可以在部署现场,根据周围环境和作战目标的不同,优化调整设计参数,快速塑造成型,甚至实现环境自适应,从而大大提高武器装备的环境适应能力和作战效能。例如,通过4D打印技术有可能实现根据外界光照的变化自动变换形状和颜色的伪装网,与周围地貌融为一体,提升伪装效果。
二是促进大型装备构件的现场制造尽管3D打印前景广阔,但是受限于3D打印机的尺寸,目前还只能实现中小尺寸材料构件的现场打印制造。利用4D打印技术,可以预先设计大型结构的折叠状态,以及展开所需的关键部位和敏感材料,然后利用3D打印机打印出半成品,通过特殊的物理场控制实现成品的自动展开。典型的应用是卫星太阳能帆板和天线等大型结构的空间自组装,将大大减少所需的机械部件数量和重量,降低卫星发射所需的体积和重量。
三是推动微小型军用机器人的发展微小型机器人将在未来战场执行大量侦察或打击任务,体积、重量和能耗很大程度上与机器人运动与变形所需的齿轮、链条等机械部件有关。4D打印技术将为微小型机器人的运动与变形提供新的技术路线,通过敏感材料的精确设计和控制有望取代齿轮等传统机械部件实现机器人运动,从而显著减小机器人的重量和能耗需求。
四是变革军事后勤保障流程通过4D打印技术,可将更多武器装备制造成折叠状态,减小装备体积,方便远程机动,减少长途运输中可能发生的不必要损坏。4D打印出的半成品将有更强的可塑造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也有望减少装备器材的种类和库存数量,提高后勤效率,发挥更强的作战效能。
3.企业减负增效需用合力
融资难、融资贵是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作为经济活动的基本细胞,企业能否健康发展,关系着经济的未来。仅凭企业自身力量实现转型发展较为困难,只有多方合力帮助企业减负增效,才能实现长远发展。
企业要发展,资金链不能断。大中型企业可通过发债、发行股票等直接融资方式获得成本较低的资金,或以抵押、担保等方式从银行获取贷款。一些规模较大、有境外子公司的企业,还可借人民币国际化机遇,从境外获取成本更为低廉的资金。相对而言,大中型规模企业在资金的可获得性上要强于小微企业。
对于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来说,银行的一笔贷款往往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生存难题。可是,面对部分小微企业财务不规范、缺少抵质押品等问题,银行出于风险和自身成本考虑,容易拒绝他们的融资申请,使得这些企业只能寻求民间借贷等更高成本的资金,财务负担进一步加剧。
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应当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要实现经济行稳致远,需要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金融机构不能因为看到企业表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就完全否定其未来的发展。
对于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当主动走进企业内部,了解企业是如何运转的,未来的前景在哪里,帮助有潜力的小微企业成长壮大。对于一些产能过剩的大型企业,金融机构也要看到他们的转型努力,比如是否已经开始引进或研发先进技术,转变高污染、高能耗的模式;是否已经开始扩展海外市场,将产品推向有需求的国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臵等。在与这类企业接触过程中,尤其不能急于下判断,看见一家银行抽贷,其他银行全部跟着抽贷,最终让一家奋力转型的“亚健康”企业,活生生因为资金链断裂而死亡。要帮助企业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还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今年以来,国务院已多次对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进行研究,8月提出10条意见,合力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10个方面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只有让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形成合力,才能从根本上减企业负担、增经济效率,实现经济长远发展。(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秦 倪)
4.以改革实现向新常态平稳过渡
新常态意味着一系列新的机遇,但进入新常态并不会一帆风顺,一些潜在风险正渐渐浮出水面。在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的关口,要紧紧抓住新常态带来的新机遇,化解新问题、新矛盾和新风险。实现向新常态顺利过渡的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
近日,总书记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点、机遇和对策做了深入系统的阐述,澄清了很多对新常态的模糊认识,指明了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政策着力的重点,意味着中央已明确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意味着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新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意味着宏观经济政策将不再走过度刺激的老路,而是要尊重规律,保持定力,顺势而为;意味着改革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是由一组新常态构成的画卷,包括:一是增长速度的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的新常态,“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比重不断上升,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比重不断下降,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三是经济增长动力的新常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主要依靠需求边“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向主要依靠供给边“三大发动机”—全面改革、创新驱动和结构优化转变,从主要依靠外需向主要依靠内需转变,从主要依靠投资向主要依靠消费转变,从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向主要依靠社会投资转变。四是财富分配的新常态,“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即实现财富分配结构从偏重国富向偏重民富转型,从少数行业和少数人富裕向各个行业和广大民众共同富裕转型。
新常态意味着一系列新的机遇。由于中国经济总量已很大,基数已很高,即使保持中高速增长,也将为全球经济创造很可观的增量,带来巨大的市场和投资机会。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绿色低碳产业将呈现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中西部地区和一些新兴城镇、新兴农村地区将产生越来越多的机会。随着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多元化,中国经济的活力将进一步增强,效率将进一步提高,制度环境将进一步规范。随着财富分配更多惠及广大民众,中国内需潜力将进一步提高,民众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进一步迸发。
进入新常态并不会一帆风顺,一些潜在风险正渐渐浮出水面。经济发展模式存在惯性,企业、民众和政府对高速增长有“路径依赖”,当经济速度换挡、结构调整时,难免会出现阵痛,引发一些问题、矛盾和风险。特别是多年来积累的高房价、地方政府债务偏高、影子银行、产能过剩等,在进入新常态过程中会使一些潜在风险暴露出来。对此,必须高度重视,通过改革、转型、创新和科学的宏观调控予以防范和化解。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的关口,要紧紧抓住新常态带来的新机遇,化解新问题、新矛盾和新风险。实现向新常态顺利过渡的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
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使经济尽快从“速度效益型”转向“质量效益型”,避免经济增速下降过程中企业效益、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下降,才能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压力和动力,促进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绿色低碳产业、中西部地区和新兴城镇农村地区的发展,才能在传统动力退出过程中及时补上新动力,才能实现财富分配结构的合理转型。深化改革之所以可以达到这些效果,是因为改革可以优化责、权、利配臵,调动各个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市场活力;改革可以优化配臵资源,提高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改革可以改善投资者和消费者的预期,增加经济增长的动力。
“知易行难”,深化改革的关键在于行动和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决定已描绘了未来改革的蓝图,现在更需抓紧逐项落实改革举措,向积存多年的顽疾开刀,为向新常态平稳过渡创造良好制度环境。
5.金融中心为何不是创新中心
当你想到纽约与洛杉矶,上海与深圳,法兰克福与慕尼黑。你会怎样定义这些城市?没错,一个是金融中心,一个是科技创新中心。金融中心聚集了高质量的资本,有着丰富的资金和活跃的交易来支持创新活动,为什么金融中心不是创新中心呢?
在刚刚召开的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2014年年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研究员赵昌文发言时提出,金融应该在技术创新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科技金融主要的方向和目标就是促进创新。为什么全球的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都不是同一座城市呢?
找到创新型国家的技术金融范式
尽管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技术进步有目共睹,我国的专利申请和科研论文的数量也仅次于美国,但至今我国目前科技的原创性还比较低,对世界科技的贡献还比较小。
对此,赵昌文认为,技术革命中心会不断地发生转移,而且在不同的国家之间更替,中国未来有没有可能成为技术革命的中心?虽然这个疑问的提出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历史是一面现实的镜子,有许多经验和教训让我们汲取。一个国家大并不等于强,或者说中国为什么在这么多年来没有能够跟上世界科技创新的脚步?他认为金融模式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为此,赵昌文举了一个例子:著名的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研究中提出了金融机构对创新起到的作用。熊彼特认为,金融机构具有选择企业家的功能。因为金融机构天然的要把风险控制放在很重要的视角来看待,而风险控制对企业家来说其实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创新企业不能很好地控制风险的话,它其实已经很难构成金融家或者资本家所关注的对象。
关于熊彼特的观点,赵昌文认为这对我国现在的创新有很好的参考意义。他说:“虽然目前我国金融体系已经极大的丰富,不再是商业银行一枝独秀,但是我们看到在中国商业银行的地位、在金融资源的配臵里面仍然有80%多是由商业银行间接配臵的格局。所以,熊彼特的观点很值得借鉴。”
在1987年有一个学术研究中曾提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之所以发展不如德国,主要是因为创新没有跟上。而创新没有跟上的原因,是因为英国的金融机构不能像德国那样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即两国间的金融模式不同。赵昌文将一个时代的技术革命,最能够推动创新、技术进步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金融模式,称为技术金融范式。而它就是那把解开“李约瑟之谜”的金钥匙。
赵昌文解释说,这个技术金融的范式实际上是包括了政府部门、金融部门乃至全社会所共有的关于金融如何促进技术进步和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些基础性的共识。“如果我们要把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纳入到战略目标的话,其实是否能够找到一套为我们所共同接受的技术金融范式,直接决定了这个目标能否实现,这就是它的现实性所在。”赵昌文说,在创新型科技金融体系里,每一个金融的组成部分都要给予充分关注,而非仅有银行。就是像美国前金融协会主席讲过,从创新的角度来说,银行似乎并不比资本市场更有效率,甚至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更没有效率。当然,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源资产占据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既要把那块做好,同时又要找到具有生产属性的创业投资,为中小型创新型企业提供融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这些也至关重要。
在赵昌文看来,新的技术金融范式能否及时确立是一个国家在新技术革命中能否实现赶超或者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之一。而这种技术金融的范式也可以解释在过去为什么技术革命的中心在不断的转移,中国如果想实现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政策的立足点应该是推动科技金融的创新,建立和完善适合相应技术革命的技术金融范式。
金融和创新是一对互相帮助的好兄弟?
对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特别是金融发展和创新之间有很多研究,绝大多数的研究者都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包括熊彼特、希克斯、戈德史密斯等等,他们都认为如果金融发展得好的话,一定会有利于经济发展,一定会有利于创新。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赵昌文觉得,金融和创新之间是一种竞合的关系。所谓竞合的关系其实就是说它有时候是一致的,有时候是矛盾的。
“金融竞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对创新要素的竞争,比如说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部门和创新部门,他们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会在获取人才、资本、企业家等稀缺的创新要素方面展开竞争。第二是政策的竞争,通过不同的利益集团对决策施加影响。这是很显然的,每一个发展的利益集团都会追求自身发展的最好环境。第三就是对实体经济收益的分配。第四是公司金融机制。”赵昌文说,金融对创新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虹吸效应,包括人才、资本、企业家错配的事情。包括侵蚀效应,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实际是一种实力的竞争。
在全球科技金融主导型的金融体系和非科技金融主导型的金融体系最明显的就是美国金融体系属于科技金融主导型,英国金融体系属于非科技金融主导型。由此可以看出,金融和创新这对兄弟有的时候也不是互帮互助的关系。
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真的难以兼容?
美国的金融中心在纽约,华尔街上的银行比比皆是,美国的创新中心在硅谷,谷歌、苹果等科技公司都是在那里发展壮大。英国的金融中心在伦敦,创新中心在剑桥、牛津地区,印度的金融中心在孟买,创新中心在班加罗尔。德国的金融中心在法兰克福,创新中心在慕尼黑……
似乎所有的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都相距很远,难道金融中心不能和创新中心兼容吗?
赵昌文觉得按照熊彼特等一些金融学家的研究,银行家和企业家的职能并没有天然矛盾。除了熊彼特之外,其实很多历史的经验也现实,金融机构、金融要素、金融人才的集聚之地往往是创新的活跃之地,理论上并非不能兼得。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我觉得金融中心在上海,创新中心在深圳。”赵昌文说,根据数据现实,2013年,上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产值接近3000亿,增长速度7%,比金融业的增加值低一倍,也比GDP增速要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占GDP13.9%。深圳的新兴产业增加值是5000亿,首先绝对值比上海多了2000亿,其次它的增长速度是20.5%,比GDP快了10个点,比金融业增加值高6.3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4.5%。在深圳有一大批创新型企业。
正是经济组织结构和社会文化背景在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之间是不完全一致的,才造成了金融中心不是创新中心的现象。缘于金融是有异质性的。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的金融都能够促进创新,并不是所有的金融中心都是创新中心,并不是金融产业越发达,创新的事业就可以越好。另一方面,如果要找到一种适应创新的技术金融范式,就需要找到的是一种适应创新的金融,也就是科技金融。
对于科技金融,赵昌文认为,首先它需要一种比传统金融更扁平化、更自由轻松的组织结构和文化氛围。其次,它需要有大量的资本、大量的创新要素源源不断地到科技企业中去,即创业投资。最后,创业投资作为长期的战略投资者,它的风险收益结构比创新型企业是更适合的,更能创造出经济价值。
金融并不是必然促进创新,它是异质的。政府的职能主要是通过完善科技金融基础设施和以公共金融为主的金融范式。判断金融制度合适与否的标准在于金融言派是否与产业风险属性相匹配。对此,赵昌文表示,我国如何找到适应创新的技术金融范式关键在于改革,通过金融改革推动科技金融的发展,一是在准入方面,二是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三是强化银行体系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之间的竞争。
“过去我们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体系某种程度上是相对隔离的,它有不同的监管部门,有不同的游戏规则,其实如果说这两个体系之间没有竞争的话,一定是不利于创新的,也是科技金融的一个很大的缺憾,所以将来要让它们之间竞争起来,要让上市公司大银行不能既占有银行的资源,又占有上市的资源,一定要不断地来改变这样一种格局,它们之间的竞争是有理由要创新的。”赵昌文说。
6.深化改革 加快发展 奋力提升南宁首位
度
——科技日报社总编辑刘亚东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余远辉对话录
南宁,一座高速崛起的活力之城,一座拥抱未来的魅力之城。这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正加快打造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全市各项经济指标领跑广西,在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的路上步履铿锵,赶超跨越。
这座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城市,正不断开拓开放合作新境界,区域性国际城市形象日益深入人心,在打造面向东盟开放合作桥头堡城市的路上迎潮而上,昂首阔步。
这座“半城绿树半城楼”的绿色之城,正加快建设现代生态宜居城市,整座城市变得更大、更绿、更美、更宜居,在打造生态宜居典范的路上绽放异彩,令人神往。
精彩跨越 蓄势崛起
放眼邕江两岸,一座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宜居的壮乡首府和具有亚热带风情的生态园林城市正在蓄势前行,快速崛起!11月11日,围绕南宁市的改革发展,科技日报社总编辑刘亚东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余远辉进行了对话。
准确把握城市发展方向奋力提升南宁首位度
刘亚东:每一次到南宁来,我的感受都很深,南宁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的门户城市,处处充满了生机活力。从“全国文明城”到“联合国人居奖”,从连续11年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到成功举办第四十五届世界体操锦标赛,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从容自信、更加宜人宜居、更加开放包容的南宁。首先能不能请您介绍一下南宁当前的发展形势?
余远辉:南宁是广西首府,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心。作为首府城市,南宁的发展不仅是自己的事情,而且关系到广西发展的大局,关系到全区人民的福祉,直接影响到广西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两个建成”目标的实现。作为首府城市,南宁在广西加快实现“两个建成”目标中,责无旁贷地承担着更重的义务;在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中,理所当然地承担着更大的责任。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南宁要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及为广西“两个建成”目标的实现作出更大的贡献,任务重、压力大。2013年2月,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在深入南宁考察调研后,明确了南宁的城市发展定位:建设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宜居的壮乡首府和具有亚热带风情的生态园林城市,大幅提升首府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贡献力和辐射力。这一城市发展定位符合南宁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环境等特点,全面综合考虑了南宁的城市功能、历史沿革和区域角色,符合经济全球化和多区域协作发展大势,切合实际,为南宁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南宁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为此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提升南宁首位度的决定》,作出了奋力提升南宁首位度的战略部署。
南宁首位度是衡量南宁在广西乃至更大区域发展中发挥主导性作用的程度和指标。南宁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首位度越高,集聚功能就越强,带动区域发展的能力就越大。南宁市要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使南宁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引领打造广西经济升级版;成为现代产业聚集的高地,牵引全区现代产业扩量提质;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龙头,带动区域城市群的腾飞;成为开放合作的前沿中心,支撑广西建成开放发展新支点;成为深化改革的先锋,勇当全区创新发展的排头兵;成为生态宜居的典范,使翠绿之色成为城市的海洋,“绿城”“水城”“花城”享誉全国;成为文明有序的示范,文明城市品牌唱响神州;成为安定和谐的模范,全民共享幸福生活。
今年以来,南宁市坚持主题主线,以奋力提升南宁首位度为总目标,锁定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两大重点,紧抓改革开放和招商引资两大关键,夯实社会稳定和队伍建设两大保障,全力推进经济发展各项工作,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长8%,全市经济运行总体良好,呈现出增长质量、发展后劲、产业结构和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四个提升”。当前,国家大力推进沿边开放开发、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将广西建设成为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南宁市带来了政策、资金、土地方面的叠加支持,也拓展了对外开放合作的空间。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发展是硬道理,发展不足依然是南宁市面临的最大问题,加快发展是解决当前南宁市一切问题的关键。要想加快发展,实现赶超跨越,我们必须时刻保持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大胆解放思想,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工作举措,勇于改革创新抓发展,敢于无中生有抓发展,善于精益求精抓发展,甘于久久为功抓发展,以思想的大解放、理念的大提升、措施的大转变,切实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关于提升南宁首位度的目标要求,全力以赴推动南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勇当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
刘亚东: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释放了我国各领域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巨大的经济发展动力,也为各地带来了难能可贵的大好发展机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指出,今年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要真枪真刀推进改革,为今后几年改革开好头。立足南宁的市情和工作实际,如何通过改革为提升南宁首位度注入强大活力?
余远辉:改革是一个地方进步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解决各种问题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安排部署,充分体现了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对改革的高度重视和推进改革的坚定决心。特别是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提出的改革举措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改革步伐蹄疾步稳,抓改革、促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全国各地已进入一个向改革要效率、向改革要增长,用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新时期。我们要正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形势,结合南宁实际,解放思想,锐意创新,苦干实干,创造性地把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改革部署贯彻好、落实好,努力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工作,确保全市改革有特色、有亮点、见实效,奋力提升南宁首位度,勇当全区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
要勇于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到“敢放”,敢于冲破部门利益的藩篱;做好“减法”,最大限度地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做到“精简”,实现审批的标准化服务和各环节、流程的简化优化。要加快我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审批改革试点工作,实现审批大提速、审批不出开发区。要搭建好平台,推动电子政务云、公共数据中心、网上审批大厅等建设。
要大力推动城市治理改革创新。推动实施严管重罚的系列举措,使城市环境发生根本性转变,城市治理水平实现大提升,进而带动城市文明水平和城市品质的全面提升。重点要充分调动群众治理城市的积极性,健全城市整洁畅通有序管理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城市治理立法工作。要以改革创新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和成效。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决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继续发扬“钉钉子”精神和“蚂蟥”精神,招大商引强企,让小利赢大利;围绕重点产业招商,推进产业和产业链招商;强化园区招商,大力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总部型项目;切实抓好服务企业工作,完善对项目和企业的服务机制;建立完善市场化的企业考核、激励、约束、清退机制。
要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改进和完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在基层一线发现干部、识别干部、使用干部的有效管理、简便易行的机制;严格落实选派领导干部到重点企业挂职服务制度,探索实行市管干部行政级别与领导岗位分离管理模式;建立完善市管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办法,加强科级干部管理和乡镇干部队伍建设。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综合经济实力
刘亚东:西部地区特别是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各种条件和基础薄弱,加快发展仍是第一要务。从实际来看,您刚才也提到,综合实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是南宁经济社会发展当前面临的最大困境。对于南宁市来说,应该以什么为突破口,提升首位度?
余远辉:一座城市能否成为区域中心和龙头城市,首先要考虑她的经济实力和生产力发展状况。因此,在提升南宁首位度的实践中,必须把发展现代产业摆在首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增强对周边城市和地区的聚集力和带动力。当前我们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劲头,大力实施“工业强市、产业旺市”战略,重点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做大做强经济总量,全面提升综合经济实力,为提升南宁首位度提供坚强的产业支撑和项目保障。
要大抓狠抓工业。抓产业,关键还是要抓工业。只有工业做大做强了,财政增长才有保障,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才有强大实体支撑。从东部发达地区发展来看,经济实力强的城市都有强大的工业作为支撑。我们要牢固树立工业主导意识,千方百计做大做强南宁市现代工业,力争用5年时间工业赶超柳州,全部工业增加值接近2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40%以上,形成具有南宁特色的工业格局,以工业带动经济首位度大提升。特别要加快实施园区经济倍增跨越战略,突出抓好重点园区建设,使开发区成为重大项目投资的“主战场”,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强劲引擎。要瞄准行业龙头企业和知名企业,推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工业项目招商实现新的重大突破。
要提质提效服务业。三产历来是南宁的优势所在,是南宁市经济的半壁江山。我们要高度重视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向高端化、集聚化发展。就南宁来讲,发展服务业有四个产业是必须重点抓的:一是金融业、二是房地产业、三是商贸物流业、四是生态旅游业。下一步,我们要推动服务业高层次、高增值、强辐射发展,加快形成具有南宁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努力把南宁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旅游目的地和集散中心。
要做优做特农业。提高农业发展水平,事关南宁首位度的提升。与其他先进城市相比,南宁的一产占比偏高,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不强。下一步,我们要大力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加快推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快农村土地确权,加速土地流转,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奋力走出一条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要结合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南宁市综合示范村以及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提升南宁首位度提供支撑 刘亚东: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据我了解,南宁市在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一直走在西部地区城市的前列,是“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同时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七连冠。对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提升南宁首位度两者之间的关系,您怎么看?
余远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持久繁荣的不竭动力。总书记指出,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是形势所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做好科技工作事关提升南宁首位度全局,利在长远。南宁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科技进步与创新,始终把科学技术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臵,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推动科技创新与现代产业融合互动发展,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新提高,重大科技专项取得新成果,对外科技交流合作再上新台阶,科技事业的发展呈现新气象,创新型南宁建设迈出新步伐。多年来,南宁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稳居全区第一,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成功实现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七连冠。当前,南宁已经处于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要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提升南宁首位度,关键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依靠科技力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我们要坚持把科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抢占新的经济和发展的制高点,以形成发展新优势,赢得先机,赢得主动,赢得未来。下一步,在科技上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要加快科技创新,为提升南宁首位度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要紧紧围绕全市工作重心,把加快创新驱动与加快南宁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同步推进。要面向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提升“南宁制造”的品质和“南宁创造”的影响力,大力研发新产品、多出优质产品、打造精品。要着力推进社会公共领域科技创新,使科技成果惠及广大老百姓。要结合“美丽南宁〃整洁畅通”大行动和“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活动,重点面向生态建设和改善,综合运用各种生态新技术,促进环境保护、能源资源开发和高效清洁利用等,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供持久动力。
要深化科技改革,健全完善自主创新体制。惟有改革,才能破除阻碍创新的思想藩篱;惟有改革,才能冲破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完善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完善风险投资机制。集中建立政府科技经费投入、科研项目绩效评估、科技成果评价、社会公众监督监管等机制。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各类技术创新联合组织,促进“协同创新”。
要全面集中精力,推动科技关键领域实现突破。统筹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统筹各项创新主体和创新要素,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区市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大专院校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要选择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形成推动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从而带动整体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飞跃和提升。要在加大科技经费投入的同时,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机构,集中财力扶持重点科技事业和科技企业,把有限的科技经费放在扶持重点科技企业和奖励优秀科技人才上。
要加强人才培养,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人才的核心支撑作用。要加快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高水平管理人才、高技能实用人才,引进集聚更多领军型人才。要加快人才小高地建设,积极构筑有利于吸引人才聚集的创新、创业平台,增强人才集聚效应。鼓励人才自由流动组合,支持人才深入基层和企业开展服务。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加强人才政策创新,建立健全与贡献相匹配的创新收益制度。
要优化创新环境,加快促进全民创新创业。深入推进创新型南宁建设,积极争取、大胆推行更多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使创新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有力的保护。大力弘扬创新文化,提升全民素质,让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不断迸发、创新成果持续涌现。
增强各级干部的执行力和战斗力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干事创业 刘亚东:事在人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没有办不成的事,只有不办事的人。一支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对于实现各项发展目标尤为重要。围绕实现提升南宁首位度的目标,从干部作风等方面应该如何抓好南宁市的干部队伍建设?
余远辉:能否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提升南宁首位度的美好蓝图,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当前,提升南宁首位度的战略部署已定,城市建设发展的奋斗目标已明,迫切需要一支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我们要以对南宁历史、现在和将来高度负责的责任感、使命感,按照“行必责实、章必严循、事必明责”的要求,在其位、谋其事、尽其责,真正做到“知责任、敢担当、干为先、廉打底”,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以苦干实干的精神,团结带领全市700多万人民干事创业、再铸辉煌。
知责任。“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知责任就是要有明确的责任意识,担负起我们应该担负起的使命。全市广大干部不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每个人肩上都担负着责任,这个责任就是要率先垂范带领全市人民为加快南宁发展努力奋斗。当前,南宁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我们必须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理念,常怀“衣食父母”之心,恪守“民穷我愧”之念,竭尽“干事创业”之能,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取心,保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攻坚克难化解社会问题,激流勇进突破发展瓶颈,不畏艰险推动改革大业,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扎扎实实干出一番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
敢担当。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和格调。好干部敢于担当,就是要敢挑担子,在风险面前敢作敢为、敢担责任,敢于触及矛盾,善于解决问题;要敢探路子,遇河搭桥、逢山开路,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突破瓶颈、解决难题;要敢钉钉子,有一股锐气、一股干劲、一种能力、一种韧性,碰到困难、遇到挫折要以坚韧的作风矢志不移,一往无前,一抓到底,赢得成功。今后,我们要把敢于担当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导向,旗臶鲜明地选拔重用那些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干部,特别是重用那些擅于改革攻坚、在中心工作和重点项目推进中表现突出、敢抓敢管的“狮子型”干部。各级干部也要勤于担当、善于担当、精于担当,坚决克服“碰到问题就躲、见到困难就推、遇到矛盾就绕”的不良倾向。
干为先。一切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一切机遇,只有在实干中才能把握。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提升南宁首位度,任务十分繁重,实干抓落实显得尤为重要、尤为紧迫。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实绩论英雄、从实绩看德才、凭实绩用干部的用人标准,建立健全鼓励领导干部改革创新的容错机制,区分对待改革探索和执行政策中出现的失误、偏差,宽容和保护好那些想干事、真干事、敢干事的干部,充分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活力,引导干部想干事、会干事,打破“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怪圈。各级干部要把“实干”放在第一位,以实干统领各项工作,在干中比精神,在干中见高低,在干中看水平,在全市上下形成想干事、干实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廉打底。唯有清廉做人,才能清醒干事。一个干部不仅要能干事、干成事,更要不出事。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物质财富的日益增多,各种诱惑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给各级干部带来巨大考验。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反腐倡廉的极端重要性,时刻绷紧反腐倡廉这根弦,决不能发展上去了,干部倒下了。我们要不断巩固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狠抓干部作风建设,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保持严厉惩治腐败行为的高压态势,对违规违纪的干部,要严格问责,发现一个查处一个,决不姑息,决不手软;要加强警示教育,通过处理一个、教育一片,使广大干部深刻认识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各级干部要通过加强学习,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法纪防线、家庭防线,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守得住清贫,永葆清廉的政治本色,切实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7.稳健货币政策取向不变
11月22日起,央行事隔两年多首度降息,意在更有针对性地降低融资成本,同时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为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做好准备。
但是,降息并不意味着“大放水”,当前我国不需要对经济采取强刺激措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不会改变—。
在11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之后,11月21日,央行又用降息向市场传递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决心。
此次降息有别于以往,采用了非对称方式,即贷款基准利率的下调幅度大于存款基准利率,能够更有针对性地降低融资成本,引导市场利率下行。央行在公告中表示,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
同时,此次降息也与利率市场化改革相配合,央行决定,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其他各档次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并对基准利率期限档次作适当简并,即不再公布五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并将贷款基准利率简并为一年以内(含一年)、一至五年(含五年)和五年以上3个档次。
非对称降息为实体经济减负
“不调低利率锚,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难以下行。”兴业银行(601166,股吧)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降息是当前的必要举措,对小微企业的支持也最直接,这将降低年内新增贷款的利率,也有利于在明年初存量贷款重新定价时系统性地下调融资成本。
当前,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对融资成本的承受能力有所降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总体上仍比较突出,需要更多更有力度的措施引导社会融资成本下行。
此次较大幅度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将直接降低贷款定价基准,并带动债券等其他金融产品定价下调。央行在答记者问中表示,此次贷款基准利率的下调幅度大于存款基准利率,是对传统利率调整方式的改善,将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市场利率及社会融资成本下行,促进实际利率逐步回归合理水平,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目前,我国也具备降息的条件。“该不该降息要从实体经济考虑,能不能降息要从通胀条件分析。”交通银行(601328,股吧)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强调。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CPI同比上涨1.6%,涨幅与上月持平;PPI同比下降2.2%,已经连续32个月同比负增长。总体来看,当前物价继续保持低位,平稳运行在温和上涨的合理区间。此时降息,没有抬高通货膨胀的压力。
利率市场化更进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降息更与利率市场化举措相结合。
央行指出,存款基准利率的小幅下调与利率浮动区间的扩大相结合,有利于把正利率保持在适当水平上,维护存款人合理的实际收益,扩大居民消费,提振内需。此外,若商业银行用足上浮区间,则上浮后的存款利率与调整前水平相当。鲁政委认为,利率浮动上限的提高,也是为了在金融机构存款下降之时避免更进一步的吸储困难。
但从长远计,这是自2012年6月存款利率上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1倍后,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是在为完全放开存款利率作铺垫。央行表示,随着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逐步健全,金融机构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及其自主定价和风险控制能力明显提升,我国已基本具备将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向前推进的基础条件。
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极为重要。此次存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将进一步拓宽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空间,有利于促进其完善定价机制建设、增强自主定价能力、加快经营模式转型并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健全市场利率形成机制,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决定性作用。
下一步,央行将密切监测、跟踪评估各项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的实施效果,并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金融发展形势和改革所需基础条件的成熟程度,适时通过推进面向企业和个人发行大额存单等方式,继续有序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同时进一步完善市场化的利率体系和利率传导机制,不断增强央行利率调控能力和宏观调控有效性。
稳健货币政策取向不变
虽然此次降息或多或少有些出乎市场意料,但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认为,“降息不等同于大规模刺激,并不是改革的对立面。”
但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利率的上行与金融机构风险偏好的下行成为矛盾。随着各类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等受到热捧,银行存款流失严重,资金成本上升,导致其难以降低贷款利率。此外,随着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银行风险偏好的下降导致其需要提高风险溢价,贷款利率也就易上难下。在此情况下,降息能够降低银行负债成本,进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当前不需要对经济采取强刺激措施,稳健货币政策取向不会改变。”央行强调,此次利率调整仍属于中性操作,并不代表货币政策取向发生变化。央行在答记者问中表示,中央银行需要根据经济基本面的运行态势,灵活运用利率工具进行微调,保持适当的实际利率水平。总体来看,我国宏观经济仍保持中高速增长,物价涨幅回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增长正从要素、投资趋动转向创新驱动。因此,不需要对经济采取强刺激措施,稳健货币政策取向不会改变。(经济日报记者 陈果静)
8.永远做太平洋岛国人民的真诚朋友
斐济被中国人亲切地誉为“太平洋上的翡翠”。5年前,我曾经过境访问斐济,这里秀美如画的热带风光和热情好客的人民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和愉快的回忆。
5年后的今天,我将再次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我高兴地得知,斐济经济持续向好,社会事业稳定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际交往更加活跃,正在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不久前,斐济成功举行了大选。我衷心祝愿斐济人民在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事业中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斐济是最早同中国建交的太平洋岛国,中斐拥有深厚的传统友好基础。建交以来,两国各层级交往频繁,务实合作成果显著,在多边事务中相互支持。我期待着通过这次访问,增进政治互信,加强经贸、农林渔业、旅游等领域合作,扩大人文交流,深化多边协调和配合,把中斐传统友谊提升到新水平。
这次访问期间,我还有一项重要议程,就是邀请同中国建交的各太平洋岛国领导人在斐济相聚,共商中国同岛国关系发展大计,共绘双方友好交流和互利合作美好蓝图。
太平洋岛国是亚太大家庭重要成员,也是发展中国家重要组成部分。赢得独立后,各岛国在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事业中取得重要成就,在推进区域合作进程中迈出坚实步伐。
中国人民和太平洋岛国人民很早就开始了友好交流,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数十年来,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真诚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始终是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关系的主题词。作为岛国的真诚朋友,中国愿意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相待的基础上,深化双方互利合作,为支持岛国加快发展提供更多帮助,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我们要做同甘共苦、守望相助的好兄弟。“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中国一贯主张,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中国同太平洋岛国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有着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理想。
我们感谢岛国长期以来在涉及中国重大核心利益问题上给予的宝贵支持。中国也坚定支持岛国人民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支持岛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发展权益,支持岛国平等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
我们要做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好伙伴。“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当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人民正在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脚踏实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岛国人民也在努力振兴民族经济和推进区域合作。双方完全能够将彼此发展战略对接起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我们将继续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为岛国提供支持和帮助,鼓励更多中国企业参与岛国投资合作,帮助岛国解决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协助岛国把自身资源优势、环境优势、人力资源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共同繁荣之路。
我们要做相知相亲、常来常往的好朋友。历史上,许多华人来到岛国,同当地人民并肩劳作,和谐相处,播撒友谊和希望。新中国成立后,许多中国医生、教师、农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来到岛国,同岛国人民一道实施双方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带来了中国人民对岛国人民的深情厚谊。近年来,岛国的碧海银沙、椰林树影、独特的民俗民风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慕名而来。
我们欢迎更多太平洋岛国朋友到中国旅游观光、留学深造、投资经商、访问交流。我们愿同岛国不断扩大文化、教育、卫生、体育、青年、地方等领域交流合作,加深双方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让双方友好事业能够世代相传,更加兴旺发达。
太平洋岛国人民常说:“我们的世界本身就是一座岛屿。”浩瀚无垠的太平洋将中国和包括斐济在内的岛国紧紧联系在一起,也拉近了我们心灵的距离。中国将永远做太平洋岛国人民的真诚朋友,愿同太平洋岛国一道努力,携手开创双方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
9.敢与大师争高低
最近,一女大学生在一次活动中放言“要革了金庸们的命”,超越他们,写出新时代的武侠小说。网友对此议论纷纷,不少人对此持批评的态度。但我却以为这个“自不量力”的女学生敢与大师争高低,挑战权威,勇气可嘉,狂妄得可爱。
泰斗、专家、权威等等词汇都极容易和真理划上等号。于是人们便像供奉神灵一般将他们捧在天上,以致于每个人都要以敬仰的眼光膜拜他们。这时的我们是盲目的。我们听不见耳边的鸟语,嗅不到萦绕的花香,察觉不到脚边的蚂蚁早已越过千山万水,只是伫立在原地,继续仰望与幻想。
够了,别再让虚无的光环晃了眼睛,高呼一声“不唯上”,脚踏实地干活。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一声怒吼,摇动了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王权。“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达尔文淡然的话语,推倒了神殿里的谎言。这些或烈或淡的声音就是不畏权威,勇于突破的呼喊。每一字、每一句都铿锵有力,深刻地刻进了人类的进步史。
不敢想像没有李四光打破外国权威论断,开掘出中国自己的油田,中国的工业现在将会如何。不敢想像没有国家研究所人员打破国际惯用了包扎疗法而研发的暴露疗法,有多少烧伤病人还要在病床上痛苦地呻吟。看,这就是不畏权威,勇于突破的成果,沉甸甸的,每一颗都装进了开往美好境界的货车。
不畏权威,勇于突破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如同一颗种子要突破大地的禁锢。努力与汗水,认真与思辩等等都是必不可少。陈胜了解到王权一日不灭,人民一日没有好日子过。这是何等前瞻的目光,充满思辨的光芒;达尔文在实验室中苦读了一年,又在无数荒岛上留下了脚迹。其中包含了他多少次的尝试和为此挥洒的汗水。李四光、中国科研人员……他们都用实干创造了打破“神话”的神话。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相信金庸先生们将会乐于看到一本本具时代色彩的武侠小说出版,因为他们的旗帜不会倒下,武侠小说也有了生机。
敢与大师争高低,这初生牛犊般的勇气真叫人喜爱!
10.为死不瞑目的孩子树碑
童言本无忌。
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里,一个金发碧眼的孩子一语戳破弥天大谎,使裸体大巡游的皇上淹没在民众的一片哄笑声中,还不能对那孩子“龙颜大怒”。孩子赢了,赢得天真无邪——这是丹麦童话,听来却入情入理,折射出现实。而在山东,当一个法官夸口能游100米时,一个乌发黑眼的孩子一语戳破这小小的牛皮,不料法官竟“官颜大怒”,把孩子扔到水库里淹死了。孩子输了,输得死不瞑目——这是中国的现实,已见诸多家报纸的报道,然而怎么听也像童话。
我宁愿相信这篇新闻是假的,宁愿发布这假新闻的记者被推上被告席,宁愿他承认以毛骨悚然的童话冒充新闻,宁愿记者被判刑,报纸被查封……总之,我什么都肯相信就是不肯相信那天真无邪的山东娃真被淹死了,就是不肯相信童言无忌的年代一去不返了。
有先例可类比吗?有,然而比起来非常牵强。不错,日本鬼子和德国鬼子确实虐杀过无数儿童,但那是侵略战争,是法西斯匪徒才干得出来的呀!国民党特务确实在歌乐山下虐杀了小萝卜头,但那是白色恐怖,是灭绝人性和刽子才干得出来的呀!一位导演曾经对我说,“十年浩劫”中,他的一个孩子被坏人塞进下水道闷死了,但那是大人们的政治游戏导致兽性大发作,而且人面兽心的家伙也只敢偷偷摸摸虐杀孩子呀!近些年来,确有犯罪分子在拐卖儿童作人质时,因欲壑难填而虐杀过孩子,但那是财迷心窍而丧尽天良,而且也只敢偷偷摸摸虐杀呀!
而这山东娃儿的被杀害,一点背景也找不到。一无惨绝人寰的侵略战争,二无你死我活的政治游戏,三无谋财害命的动机,四无前冤今仇的伏笔,孩子就这样平白无故被杀害了——被一个不是法西斯匪徒、不是国民党特务、不是“文革中的禽兽、不是发儿童财的罪犯、也不是精神病人的法官扔进水库里,活活淹死了!而且杀害在光天化日之下!杀害在大庭广众之中!一切的一切,仅仅为一句童言——孩子认为法官游不了100米,笑嘻嘻对法官说:“你不行”。稍有良知的人们呵,谁肯相信这并非童话而是现实的呢?
如果非要在古今中外的悲剧中寻一事例来类比,恐怕只有中非帝国的皇帝博萨吃儿童肉一例了。然而,世上的山珍海味何其多,非要吃儿童肉才能“饱口福”吗?说穿了,这是寻求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一种“暴君快感”的满足。同样,那个法官在扔出孩子时所寻求的,除了这种“暴君快感”的满足,还能有什么?让他自己说,还能有什么?
有学者说,“权力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活剥一句,可以说,“权力滋生残暴,绝对的权力滋生绝对的残暴。”
有山东娃的冤魂为证,任你巧吞如簧,也抹杀不了铁的事实。按说,在我们这个法治国家里,谁也不是特殊公民,谁也没有不受制约的绝对权力,执法者犯法,更是罪加一等,实际上也如此。然而,为什么还是发生了上述惨剧呢?答案只有一个“在某些掌权者骨子深处,依然盘踞着早被历史唾弃的暴君的幽灵——生杀予夺,谁奈朕何!
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同样,法治的精神,也代替不了精神的法治。在这个意义上,应该为那死不瞑目的山东娃树碑,一则安魂,让一代代人牢记这旷古不闻的惨剧;二则驱鬼,驱散至今徘徊在中国大地上,而且钻进某些人骨子深处的暴君幽灵。
否则,我堂堂中华民族,还有何面目重温80年前鲁迅先生那振聋发聩的呐喊:
“救救孩子……”
第三篇:官员读书~评论性文章
背景材料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可以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性情、提升思维能力,等等。由于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承担着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重要职责,肩负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重要使命,多读书就显得尤为重要。
应当看到,当今的领导干部,大都受过高等教育,学习能力强,很多同志有自觉读书、勤于读书的习惯。然而不容乐观的是,一项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干部在一年中没有读过一本书。不少干部平时基本上不读书、不看报。究其原因,一些同志对读书抱有不正确的态度:有的认为自己现有的知识差不多了,不用读书也能应付工作;有的认为干比学重要,读不读书无所谓;有的认为工作太忙,顾不上读书;有的认为社会上潜规则太多,需要的是关系而不是知识,书读多了反而适应不了社会,照书上的道理做会吃亏。正是这些“差不多”、“无所谓”、“顾不上”、“会吃亏”的思想观念,影响了一些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
【习题】
当前形势下,关于领导干部阅读问题,值得我们深思。请联系给定资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数1000~1200字。
【范文】
领导干部要做全民阅读的模范
读书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旺与发达,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与未来。为了在全社会形成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各级领导干部要争当读书模范,引领社会风气,在阅读中提升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中起到表率和标兵作用。
在干部读书现状的调查中可以发现,领导干部在阅读和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因应酬和工作原因缺少阅读时间;读的书籍品位不高,甚至品位庸俗,趣味低下;受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不注意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对理论业务钻研不够,读书缺乏针对性与计划性,等等。产生这些现象,究其根本原因,一是全社会还未形成全民阅读的氛围;二是领导干部对读书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对提升个人思想觉悟、理论水平的热情不高。
领导干部好读书、读好书,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立身行正的基本前提,是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的重要保证;而不重视学习,不努力提高,就难以适应形势的变化对领导干部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很多惨痛的例子告诉我们,忽视对自身修养和觉悟的培养,往往是许多干部堕落的开始。
为了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首先,领导干部要提高思想觉悟,认识到读书对于干部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观念。各级领导部门要加强对干部阅读意识的思想教育工作,加快促进阅读风气的形成,使各级干部做到自愿读。
其次,各级党组织和机关单位,应该减少不必要的应酬活动,减少文山会海,繁文缛节,制定集体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时间,帮助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坚决抵制歪风邪气的侵染,少喝一杯酒,多读一本书,做到自觉读。
再次,有关部门要经常举办各种培训活动和讲座,使各级干部在读书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的指导,使各级干部有一个可以互相交流读书经验的平台。温总理的话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要多读能够给人的思想以启迪,同时了解大学问家的治学精神和风范的书,能够使人震撼灵魂、激动思考的书。领导干部要提高对书籍的认识,学会辨别书籍,学会如何读书,而且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知识、思想觉悟的提高与工作能力的提升统一起来,做到自主读。
最后,不仅要在领导干部中间,还要在社会中形成读书的氛围和风气,积极宣传组织读书活动,使读书成为时尚,使读书成为习惯,做到全民阅读,健康阅读。
读书是执政党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在当下提倡阅读更可以起到树立信心,凝聚力量的作用。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引领社会风气,起到表率作用,为全民阅读氛围的形成和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范文精讲】
点睛论点:
文章开篇由读书的重要意义引出“领导干部要做全民阅读的模范”的总论点,并对这一论点的主要问题、原因、影响进行了进一步地综合分析。然后提出四个分论点,从思想、活动、教育、宣传四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具体措施。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体现政府观点。文章点评:
文章开篇站在民族和国家的高度指出读书的重要性,无形当中提高了文章的高度,显示出作者高深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战略眼光。紧接着点出了领导干部在引领社会读书风气中的重要作用,为下文写作做铺垫。
文章第二段指出了领导干部在阅读和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根本上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对于增强文章的逻辑性有很大的帮助,这也显示出了作者较强的分析能力和洞察力。
文章第三段重点分析领导干部读书的重要性,第四、五、六、七段分别从树立学习观念;制定集体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时间;举办各种培训活动和讲座,为领导干部提供交流读书经验的平台;宣传组织读书活动等几个方面全面地论述了如何增强领导干部和全社会的读书意识和氛围。这对于增强文章的论证性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显示出作者缜密的思维和严谨的逻辑。
文章末尾再次点明读书的重要性,照应开头,增强了文章的主题。同时,把领导干部读书与全民读书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相联系提高了文章的高度,使文章主题得以升华。
从整体来看,本文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语言畅达,思维缜密,不失为一篇好的文章。妙言隽语:
1.为了在全社会形成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各级领导干部要争当读书模范,引领社会风气,在阅读中提升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中起到表率和标兵作用。
2.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引领社会风气,起到表率作用,为全民阅读氛围的形成和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第四篇:中英政治制度对比
中英政治制度对比
中英两国的政治制度非常鲜明地代表着中西文化的的特点,一个是社会主义,一个是资本主义;一个受着五千年中华文化的熏陶却又在近几十年引入了社会主义,一个是王室传统延续至今实质上却是统而不治。两个古老而又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催生了不同的政治制度。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两国的对比。
英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实行封建君主制度,这和中国非常相似。在封建君主时代,两国也都存在着漫长的征讨和吞并。然后英国是资产阶级的克伦威尔用战争的方式打破了封建王朝的统治,虽然国王最后又重新夺权,但权力却已经逐步削弱了。
而中国的变革却是等到了外国的入侵时被迫变革,君主制苟延残喘,然后在孙中山的革命下一举跃到了民主共和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然后是比较两国的近代制度。英国人喜欢延续传统,至今王室的许多风俗依然未变,如温莎城堡的士兵,女王的对其他国家(原殖民地)首领的任命,但是随着内阁势力的增强,王室逐渐成为一种象征,真正的国家管理人还是议会,这是一种很典型的代议制。议会选出首相,首相负责组阁,然后管理国家,对议会负责对女王负责。同时多政党存在也是其民主制的一大特征,工党、保守党、自由民主党,各有特色,相互竞争,推选执政党。
中国成立民国之后,对封建传统进行了大清扫,虽然是去除了不少封建残余,但是许多传统的东西被抹杀,而且在政治制度方面,是完全颠覆过去的一场变革。
然后到了后来,两党相争接着是抗日战争,抗战胜利后两党再继续内斗,最后共产党得民心得天下,开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样一个横空出世的政体,延续了苏联的传统,同时又具中国特色,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全民参与投票,层层选拔成为人民代表大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管理国家,此为一党执政。一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是中国政体的一个特色。
以上为英国与中国政体的对比。
第五篇:李清照词前后期风格对比分析
李清照词前后期风格对比分析
我们在赏析诗词时,经常要提到“知人论世”,也就是说要结合诗人本身的遭遇以及具体的创作背景来理解有关诗词的内容。因为,诗词作为文艺创作的一种形式,它必定也是来源于现实的,它所表达的情感也必定是作者在现世界中的生活的具体投射。故而,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对于更好的理解诗人,理解作品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也正是想从这一角度,来对李清照的有关词作作进一步的赏析。关键词:李清照
词
知人论世
李清照是宋代词坛上的一颗明星,在古代诗歌史上放射出灿烂夺目的光辉。然而,我们不难发现,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很明显地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南渡前,生活安逸幸福。其前期词的风格是细腻婉转的。而南渡后,国破家亡,丈夫离世更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故而后期词的风格却是苍凉凄楚的。前期词的主要内容及风格
李清照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文学气氛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使她幼年即通文墨,加上聪慧颖悟,才华过人,这些都为她后来从事词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清照在二十岁左右与山东诸城的一个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妻俩有着共同的趣味和爱好,精神生活十分和谐,使她沉醉在一种无尚的幸福里。她这一时期除了偶尔因为丈夫外出而感到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寂寞外,生活是平静而美好的。这就是她前期作品创作的生活基础,也是她后期作品所时时追忆的实际内容。A.出嫁前 a.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此词写少女初次萌芽的爱情。词的上片写玩秋千的精神状态。时间是在春天的早晨,地点是在花园.整个上片都是写人的神态,唯此以雨写景.然而也同时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它以精湛的笔墨描绘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大明大白的去见的微妙心理.然而最后她还是利用“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看他几眼。b.如梦令
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在这首词中,表现出一位活泼率真、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形象。这里没有丝毫的造作和粉饰,作者捕捉了闺阁生活中一次荡舟的活动,形象地描绘出女主人公欣欣然生气勃勃,多情地爱惜芳华的性格。B.出嫁后
告别了无拘无束、欢快活泼的少女时代,婚后,由于丈夫要经常外出游学、做官,短暂的离别,也给多情的词人带来悲愁和苦闷。于是,她在作品中表现真挚的夫妇之情的爱情词也是这一时期的内容。醉花阴。九日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细致地描摹难描的相思:重阳佳节,怀念远人的心更甚。却自始至终并未直接说明这一点,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周围的客观景物。最后两句,“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却突然地把主人公内心的秘密深刻的揭示出来,使读者理解到原来活动在这平淡环境里的人物,内心却隐藏着难以排遣的别离的苦闷。
二、后期词的主要内容及风格 A.孤苦及故土之思 a.《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此词写于作者晚年避难金华期间,时在绍兴四年(1134)金与伪齐合兵南犯以后.其时,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因而词情极为悲苦。
b.李清照南渡后的名篇《声声慢·秋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词的一开首就用了十四个叠字,紧紧抓住了人们的心灵,使人对一个孤苦无依的老人的凄凉处境产生了无限的同情,而“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仿佛每点雨滴都如钢针钉在词人头上,击中心灵痛处,激起一层层涟漪。令人悲痛欲绝。B.盼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和对南宋小朝廷偷安苟活的鞭挞和批判。《永遇乐·元宵》:“落日熔金,暮云和壁,人在何处!……”通过“元宵佳节”的今昔对比,对当年的“中州盛日”进行着亲切的,同时也是凄楚的回忆。C..孤雁儿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此词是悼念亡夫之作.通过日常生活中触景生情的描写,发抒悲凉凄苦的感情.香断炉寒与情怀如水,情景交融.梅花初放的景色,本应使人喜悦,但词人却用“惊破”,“多少春恨意”来发抒感情“惊破”.二字用得很妙,表面上是写惊破梅心,梅花初绽,实际上词人被轻快的笛声惊醒,笛声勾起她对往事的回忆.从以上的词作来看,前后不同的生活遭遇对李清照的词的创作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语言风格上。
其前期词的语言清新自然,欢快美满,偶尔有点闲愁点缀。如小词《如梦令》中绘了一幅夕阳、碧水、青草、藕花、鸥鹭动静结合,相映成趣的美景。一群少女游玩归来,“争渡,争渡”,写出了少女的顽皮,将人物当时的心情写得活灵活现。而后期的词以悲凉凄苦为主。其中愁苦与前期相比强烈沉重了许多。如“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等句无不描绘出一个消瘦,苍老,愁绪满怀的女人形象。
(二)对意象的选取上。
李清照的词中用了“酒”这个意象,但是前后期词中的“酒”并不相同。前期有“浓睡不消残酒”、“东篱把酒黄昏后”等,其中的酒意,不是欢愉的游兴诗意,就是闲处的无聊和散愁闲情。而后期则大大不同。“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等,其中的酒意再无以前之欢快的兴致,而是充满了愁情和悲苦,词人借酒浇愁,然而由于愁浓的得不到片刻的止息。
(三)选取的题材上。
前期词中多以少女闲游、少妇闲愁等作为题材,如《如梦令》、《醉花阴?九日》等都是如此。而后期词作题材有了明显的变化,例如她的名作《渔家傲》,这首词在题材上选用了自己走投无路、学无所用的心境,用“星河”、“帝所”、“天语”、“蓬舟”、“三山”等意象,以惊人的想象力把它们融合在一起,写出了词人的心情,词人前期作品中并无此类。
李清照的词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起过积极的作用,在后世某些具体情况下,也有它的社会效果。就是在今天,她的大部分词作,也还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对她的词作里表现的那些比较感伤的情绪,我们应该综合其出身和时代环境来理解。至于她的艺术技巧,那就更应当为我们所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