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开设劳动课的必要性
论开设劳动课的必要性
老舍的《养花》一文曾经说道:“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老舍的这句话不但说明了劳动的重要性,还揭示了为人做事的真理。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出美好的生活。试问,不劳动又哪来什么作为呢?所以,我认为,高校开设劳动实践课是必要的。
在八荣八耻中,有这样一句话:“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看看那些社会上光荣的劳动模范们,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辛勤劳动,赢得了荣光,赢得了尊敬!可也有人不懂得辛勤劳动的重要性,整天游手好闲,甚至在路边当起了乞丐,他们,不但是物质上的乞丐,更是精神上的乞丐。这难道就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追求的吗?答案是否定无疑。那么,这也就充分证明,开设劳动实践课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了。
在现代,一个时代的进步,是依附在劳动之上的。农民们通过劳动,获得大量的粮食,使得全国的同胞们能够解决温饱,进而使整个国家的命运得以延续,就像一条汹涌澎湃的河流奔腾不息。科学家们通过劳动,发明了许多新科技产品,增强了我国的军事力量,使农民增加了粮食产量,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劳动,人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舒适了。生活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劳动着,城市中的高楼大厦,并不是凭空而起,而是由建筑工们一砖一瓦堆砌起来的。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的一个个栋梁之才,是由教师们的辛勤培育而产生的。花园中绽放得灿烂鲜艳的花儿,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人们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美好,这由辛勤的园丁在认真修剪、爱护之下出现的。一座干净、明亮的房子,溢满了温暖之情,使人们忘却了工作的烦恼与疲惫,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爱,这是由家庭主妇劳动创造的。
对于我们学校开设农场劳动课这一做法,我是非常赞同的。校园农场的开展打破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和亲身实践结合起来,从“学什么”转变为“怎样学”,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更加轻松、愉悦。举个例子来说,中学时生物课上会学到花的结构,书上配有图片和注解,这样安排比单纯的文字说明更加容易记住知识。然而图片毕竟是平面的,学生在头脑中缺乏更为明晰的感知。这时候如果把学生带到校园农场去,让学生一边劳动,一边观察农场的花,同时老师利用农场里的自然课程资源来讲解知识点,学生既锻炼了身体,又将知识记得牢固,教学气氛亦和谐,使所学的知识“活”了起来。校园农场的开展可以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学生在校园农场的劳动中会无形之中获得一种自己动手、自我生活的能力,这种能力也会在生活过程中逐渐显现其重要性。
劳动劳动实践课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它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和能力的养成,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它能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生活,懂得劳动的重要性,正视劳动价值观,它能强化学生劳动观念,提升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它还能让学生劳逸结合,在学习之余通过农场劳动来放松心情。所以,高校开设劳动实践课在多方面来说都是意义非凡的。
第二篇:论小学开设游泳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论小学开设游泳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游泳是一种凭借自身肢体动作和水的作用力,在水中活动或前进的技能活动。它一直与人类生存、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着,在其不断发展中,逐渐成为重要的体育运动项目。游泳是仅次于田径的第二大竞技运动项目,游泳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在世界体坛的地位。
有资料显示:游泳运动是世界上最受人们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因其除了有很强的竞技和欣赏功能外,它的实用价值非常高,同时对于强身健体以及培养人的意志品德有独特的作用。在随着素质教育及能力教育的全面推进的现代教育中,在小学阶段开展游泳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掌握这一基本生存技能的重要渠道,而且还顺应了素质教育、能力教育以及体育改革的要求。在许多发达国家为了保证少年儿童的生命安全,各级中小学都把游泳列为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
一、游泳的实用价值
(一)生产建设价值
人类的游泳活动源远流长,从古代开始,人们为了生存,依山打猎,傍水捕鱼。后来随着人类的进步,游泳在生产建设上的价值就越来越高,许多水上作业,如水利建设、防洪抢险、渔业等等。这些都是要掌握游泳技能,才能更好的完成生产建设任务。而高中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普及游泳教学,使他们掌握这一技能,对其在以后的生产作业中起到一定作用。
(二)军事价值
游泳在军事上的价值历来被兵家所重视,古希腊人,斯巴达人,雅典人,都把游泳作为青少年军训练的类内容。我国古代兵书《六韬•奇书》中就称“奇技者,所以越深水,渡江河者也”。甚至在《管子》《孙子》等古兵书中都把游泳列入军事训练项目。一直发展到现在,游泳更是成为国防建设上军事训练必不可少的项目之一,也是民兵训练的主要内容。现在各国都建有蛙人特种部队,执行一些绝密任务。由此可见,从古至今,游泳在军事上都是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游泳的功能
(一)健身功能
游泳的健身功能颇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呼吸系机能:经常进行游泳锻炼,可以增强呼吸肌的力量。有研究表明,儿童在经过两年系统游泳锻炼后,肺活量可提升74%,而仅进行路上锻炼的儿童,肺活量只提高了23%。可见,游泳是提高呼吸系统机能的一项很有效的运动。
2.提高血液循环系统的机能:经常进行游泳锻炼,心脏会出现明显的运动性增大现象,表现为心脏容积扩大,心肌纤维增粗,心脏收缩强而有力,每博输出量增多。血液循环系统机能的提高,使心脏的机能活动出现节省化现象,表现为人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徐缓。研究表明,经常参加游泳锻炼的儿童,其心率也可以降至62~64次/分钟。
3.改善体温调节机能:经常进行游泳锻炼,可以改善人体的体温调节机能,使大脑皮质对热的产生及散热的调节形成条件反射,提高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性,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尤其是坚持冬泳的人,对寒冷刺激的适应能力增强,不容易感染呼吸道传染病。
4.促进体格匀称发展:游泳能全面均衡地锻练全身的肌肉。人在水中为了克服水的阻力,需要消耗一定的热量,所以游泳可以使多余的脂肪,渐渐减少,并有效地锻练人体的胸背和四肢肌肉。游泳可称得上是一种水上健美操,可以使人保持健美的身材。
5.培养酿好的心理品质:初学者由于身体失去固定支撑呈漂浮状态,呛水或溺水等情况,往往会产生怕水心里。通过学习游泳,可以熟悉水性,消除怕谁心理,进而掌握游泳技能。经常进行游泳锻炼,一方面可以激发人们为保持健康而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良好愿望和要求,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意志,培养自信、果敢、坚毅、临危不惧等优良心理品质。
(二)防病治病功能
游泳也是防病治病的有效手段。由于游泳是在水环境下进行的运动,因此在冷水的刺激下能增强体质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从而可以抵御寒冷,以防疾病。同时,由于水的浮力作用和身体平卧水面,脊柱充分伸展对防止脊柱侧弯颇有益处。据报道:经常游泳,对于慢性肠胃炎、神经衰弱、习惯性便秘、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有明显的疗效。很多康复中心都将游泳运动当做治疗慢性病和身体恢复的重要手段。在疾病发生率极高的现代社会中,普及游泳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锻炼身体的途径,而且还能在锻炼中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三)娱乐功能
游泳活动能得以不断发展,游泳本身的娱乐功能也是重要原因。其实在我国古代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水上娱乐活动了,当时的“天池”就是专供帝王娱乐的场所。甚至在隋唐时期专门设立了可以进行跳水、游泳、抛球的“水殿”。这足见当时游泳娱乐活动比较盛行的。在其发展到现代,盛行程度有增无减,游泳娱乐活动逐渐演变成大众化。在盛夏,人们以家庭或集体到泳池、水上娱乐场所进行游泳、娱乐。其实各种体育项目都具有娱乐性,但是娱乐性越高就越能使人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娱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学生对感兴趣的活动,往往心驰神往。
(四)教育功能
游泳有明显的教育作用,它娱乐性强,能够调动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参加学习和锻炼从而增强体质。并且通过游泳教学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游泳是项竞技性很高的运动,通过比赛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拼搏进取、勇敢顽强、奋发向上的精神。
三、普及游泳教学的意义
(一)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游泳运动被益为21世纪最佳运动。它历史最为悠久,群众性最为广泛,而且具有很强的健身性、娱乐性和社交性,与其他项目相比同时劳损和损伤率最低,并且适合于任何年龄阶段的特点。因此,在小学阶段进行游泳教学为学生奠定终身体育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二)使学生掌握生存技能
据有关资料显示:暑假期间是发生溺水事故的高峰期,而且其中不少是学生。无论造成这些事故的最初原因有那些,归根到底都是由于他们不会游泳而造成后来的溺水。由此可见游泳不但是一项单纯的体育运动,它还是一项生存技能。世界上不少国家将游泳列为青少年必修的运动项目,要求每个学生从小掌握游泳技能,目的就是为了保障生命的安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与水打交道,无论是水上作业还是进行水上健身、娱乐,都避免不了要与水接触,这时会游泳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我们在小学阶段应该普及游泳教学,让学生能掌握这一求生技能,这也是普及游泳教学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
(三)游泳运动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发育特征
小学时期,学生具有心脏收缩能力提高、心血管功能不断增强,心率逐步下降、胸围、胸腔扩大,肺活量较大增加等生理特征,这意味着学生已经充分具备了发展耐力的生理基础,而这时让学生进行游泳锻炼是发展学生有氧耐力素质的有效途径。
(四)开展游泳教学顺应学生的兴趣
为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个性,很多小学在体育教学中采用选项课教学模式,但由于场地或器材的限制,普遍开展的只有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毽球、健美操、田径等,相对开展游泳的比较少。其实很多学生对游泳是非常有兴趣的,开展游泳教学是有必要的。
四、开展游泳教学面临的问题与措施
游泳是一项很好的运动,但同时也是一项比较容易出事故的运动,因此开展游泳教学最令人困扰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针对此问题,特提出几点安全防范措施供参考:
(一)强化安全教育
首先,教师要认真的备课,要强调游泳安全意义,树立安全意识,克服麻痹细想。其次,要加强组织纪律教育,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有关纪律和制度,一切行动听指挥,做到令行禁止。
(二)加强游泳活动的组织工作
1.上课前要做好准备活动,让身体更好更快地适应游泳运动的需要,防止游泳时抽筋、拉伤而造成溺水。
2.设立安全救护小组,由安全观念强认真负责具有较高游泳技能的人员组成,并准备好必要的安全救护器材。
3.在游泳活动过程中,安全救护人员必须全面仔细地观察情况,如果发现险情,应立即发出救援信号并组织抢救。
4.进行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编组,一般每组10~15认为宜。编组时对水平高低要进行搭配,可选择责任感强,水性好的人员担任组长。
5.每个小组要坚持做到“三个一”,即一起下水,一起活动,一起上岸。小组成员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绝对禁止个人单独活动。
6.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全面观察与重点照顾相结合,对水性差或个性强的学生要多加注意。
7.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一定要做好人数的检查。下水前要准确清点人数,活动过程中应适时进行检查,起水后要再次认真清点人数。发现人数少时应迅速查找不可马虎了事。
8.学生中途离开游泳场所一定要向教师请假并得到准许,不得私自离开;归队时也必须向教师报告。
9.应提出严格的纪律要求,一切行动听指挥,学生应在指定的区域内活动,不要再岸边或水中打闹嬉水,不要在水中横冲直撞,不搞恶作剧。
10.严禁学生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乱跳水和潜水,以消除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避免外伤和溺水事故。
11.下课后学生必必须全部离开游泳场。
综合所有的因素考虑,我认为在小学阶段开设游泳课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也让他们学会了一项求生的本领,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篇:特殊教育学校开设劳动课的意义和策略
特殊教育学校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特殊学校的课堂教育理念和方法也要不断改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本文对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劳动课的意义以及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学的综合实践能力。
特殊教育学校的主体是身体有一定缺陷或者心理有缺陷的儿童,特殊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对特殊学校的认识也有一定较深,使得那些有缺陷的儿童也能有更好的接受教育的条件。在特殊学校,劳动课程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课程,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从劳动课中发觉更多的乐趣,从而更好地融入到其他课程中。在进行劳动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要做到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特殊学校开设劳动课程的意义
在特殊学校教育过程中不断拓展课程范围,可以使得学生接受到更多的知识。一方面,可以激发特殊学校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得学生在劳动课上以游戏玩乐的方式学习到一些基础的手工知识,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进行劳动课的各种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劳动技能的提升。劳动课与其他类型的课程不相同,其趣味性更高,理论性不高,因此可以让学生很好地集中注意力。
开设劳动课程,可以很好地化解学生心中的不良情绪,特殊学校劳动课教学过程的易行性和娱乐性可以让学生放下心中的戒备,真正融入到劳动课程中来。另外,劳动课程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劳动课程往往是要求以分组的方式进行,每个学生都成为一个小团体的组成部分,在特殊学校劳动课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锻炼特殊学校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特殊学校劳动课程教学策略
特殊学校劳动课教学过程中,趣味性较强,受到很多学生的喜欢。在特殊学校劳动课教学中,应该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量身定制的教学方法,使得特殊学校生在游戏教学法的过程中爱上劳动课。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特殊学校劳动课程教育是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由于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在特殊学校劳动课程教育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改革,从而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强对素质教育以及以学生文本的教育理念的应用,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角色,明确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明确自己作为榜样的角色定位。并且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从而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积极发挥学生在劳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真正爱上劳动课程。
(二)加强教学情境的设置
在劳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新媒体等加强劳动课程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将学生引入到相应的劳动课程环境中,也可以设置一些表演场景,并且尽量结合生活设置场景,让学生能够从熟悉的场景中更好地融入到劳动课教学过程中。比如可以设置相应的表演环节,让学生根据情景进行表演,在学生已掌握相应的劳动技能基础上,劳动课上可以创设《模拟超市》、《模拟家庭》、《模拟餐厅》等场景,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参与各种劳动。
(三)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应用
在劳动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要被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内成员要加强合作,才能共同完成任务,因此劳动课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使得学生能够在小组内都得到锻炼,能够在小组内发挥出积极性和自主性。在学生群体中成立学习小组,首先应该要做到对小组成员的合理分配,要对全班的学生进行合理地分配,从而使得各个小组的能力均衡,各个小组中的成员都能够发挥作用。
首先是在小组的人数上要进行合理地分配,一个小组的人数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一般5个人左右为宜,要根据班级的实际人数对小组人数进行确定。在对小组的成员进行确定的时候,教师应该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明白学生的优势和弱势所在,从而能够进行合理地搭配,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组合在一起,防止小组内出现水平严重不均衡现象,尽量让兴趣相似的同学容聚集在一起,使得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帮助学生能够对具体的教学进行完成。
其次,要加强合理的劳动任务的设计。劳动任务设计是小组合作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劳动任务应该要包括各种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各种基本的劳动技能,要借助各种劳动任务,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爱好,使得学生在劳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积木做一个帆船模型,但是学生手中没有材料,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找到材料、研究、制作等过程,最终各个小组会交出自己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机会较多,也能极大地锻炼到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四)加强课后实践教育
课堂上的时间有限,为了给学生更多实践练习的机会,应该要将劳动课程应用到课后,在课后加强劳动课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加放松、自在。比如在课后教师可以设置固定的时间,开展劳动课实践,使得学生在课后也能有机会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尤其是对于一些智障儿童,通过课后的各种循序渐进的操作活动,可以对人体的手、脑等进行锻炼,使得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有效地学习,减少学习的障碍,并且还能挖掘出他们的内在潜力,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课后的活动开展过程中,也要融入一些游戏成分,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进行游戏的选择,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观察和评价,从而能够积极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整个班级的学生的劳动水平有一定了解,才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方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劳动技能进行培训,对学生比较薄弱的部分进行加强,提高学生的劳动课实践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特殊学校教育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劳动课是特殊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动脑能力等进行锻炼,从而使得在某些方面有缺陷的学生可以对自己的综合实践水平进行提升,并且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水平。
第四篇:特殊教育学校开设劳动课的意义和目的
特殊教育学校开设劳动课的意义和目的
进行劳动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开设劳动课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新时期合格人才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特教学校开设劳动课,对残障儿童未来的生活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劳动课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及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劳动技能打下基础,提高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还有助于矫正和补偿他们的心理、生理缺陷,是他们的肢体得到锻炼,促使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为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劳动者打好基础。
在劳动课中,学生不仅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而且要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劳动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本身对残障儿童适应未来的生活是十分必要的,学习过程中的训练对锻炼他们的体魄、训练他们的思维都有很大的好处。
特殊教育学校的劳动课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他不仅能够使残障儿童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更能改变他们由于认知缺陷所引起的对周围世界的冷漠态度,以及胆怯、孤僻等不健康的心理,促使学生向往生活、积极向上的心理和愿望的形成。通过设计、组织好劳动,学生能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爱护及互相帮助与合作的关系,使他们变得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集体、不怕苦、不怕累,从而走出原有的狭窄生活圈子,进入更广阔的天地。通过劳动课的教育,使学生能够逐渐正确的约束自己的行为,明确奋斗与追求的目标,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使个人适应能力
得到充分锻炼,有助于他们克服自卑情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特教学校的劳动课的特点是,在全部教学内容中,学生实际动手训练的时间应占三分之二以上。要密切协调劳动课上说和做的关系,在做之前让学生说;做之后让学生用语言讲述劳动过程,这有助于矫正由于他们的言语误差导致的思维问题,形成正确认识和表达的正反馈系统,促进其心智活动的发展。
XX市特教中心 2009年3月10日
第五篇:浅议聋校开设学前班的必要性
浅议聋校开设学前班的必要性
浅议聋校开设学前班的必要性
在聋校工作十余年,担任一年级班主任就有一半的时间。经过这些年的教学工作实践,我有一种很深的感触:聋哑学校应该开设学前班,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紧迫的。而开设了学前班,不仅使刚入校的聋哑孩子有了对学校的适应过程,开设简单重要又实用的基础性课程,也会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一、开设学前班有助于学校管理
我校由于条件有限,所以现在的管理模式是领导带班、教师轮流值班。每个值班教师从第一天早上八点接班,值到次天早上八点共计二十四小时。在这段时间里,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教研工作要保质保量的完成,还要管理好早操、课间操和课外活动以及晚自习时间学生的活动。而一年级的学生大多数由于刚入校,课堂的纪律已经使他们觉得倍感约束,课余的时间都会尽情的玩,很多孩子晚自习时间仍把作业抛之脑后,尽管教师一直在巡视,还有值日同学的监督,仍然有的孩子不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进度,也给值班教师的管理造成困难。我也和许多外校的同行交流过这样的困惑。大家都是同样的情况。由于经济紧张,许多学校都没有经济实力聘请专职的生活老师,所以都是教师值班。如果开设了学前班,把他们的学习休息时间做适当的调整,刚入校的孩子们会有更加适应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活动,这样也会有助于学校的管理。
二、开设学前班有助于教师教学
聋生入学的情况不是像健全学校一样可以预计。学生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年龄参差不齐,掌握知识的情况多少不一,甚至有的学生还有智力障碍。而家长由于对孩子不能正常交流有些情况也不太清楚。教师刚开始教学不能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情况,但是教学进度也不能耽误,会在一段时间里才发现学生的情况。尽管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培优补差等各种手段尽量缩小每个学生之间的差距,但是结果仍不免让人心生遗憾:“如果这些年龄小的孩子经过学前班的训练,学习程度肯定不会只止这样!”但是由于时间有限、精力有限,许多时候都顾此失彼、无能为力。如果开学时让学生统一进学前班,经过学前班的学习及了解,教师的教学工作会更加有的放矢,教起来会更加得心应手。学生掌握的知识也会更加系统连贯。
三、开设学前班有助于家长辅导
不但学生会有学习上的困惑,家长也会有同样的困惑。学生在学校里掌握的知识不够系统,甚至有的孩子在课堂上学习时掌握了学习内容,下课了由于没有及时练习而忘记。在学校里学习了五天,回家休息的两天老师布置了作业,孩子记的不是太牢固,家长由于工作太忙也无从顾及,辅导起来家长也会觉得无所适从。而孩子上了学前班,家长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把孩子学习的知识重温了一遍,辅导起来会更加得心应手。
四、开设学前班的课程浅显建议
首先关于学前班的课程,我是这样想的:开设语言训练课,专门的拼音教学、和数字认知教学,品德、卫生教学,体育教学和日常学校常规教学。其次学前班的时间:我觉得学生上学前班的时间可也定在一年和两年之间,依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有的学生适应能力强年龄大,那么用一年的时间上学前班。而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的同学可以上两年的学前班。这样,学生打牢了学习的基础,有了对学校生活的良好适应能力,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都会更加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