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说明文本阅读讲解文本
说明文本阅读 知识储备
文体常识
(一)、说明文概念: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事物或说明事理的文章。
(二)、说明对象:指说明文中被介绍、说明的事物或事理。
(三)、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对象区别于其他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抽象事理,包括事理的本质、性质、规律、内在联系等。
(四)、说明文的分类:
1、根据说明对象的性质: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2、根据语言风格:分平实型说明文和生动型说明文。
3、根据写作目的:分实用性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
(五)、说明顺序:
(六)、说明方法
(七)、说明文的结构:
1、时间结构:依照时间先后为顺序安排。
2、空间结构:依地点(空间方位)转换安排。
3、逻辑结构:总分式(总分总、分总、总分)和递进式。
(八)、说明文的语言:
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最重要的特点。说明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出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的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的特点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考点类解
考点题型一
概括主要内容
(1)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概括全文或语段的主要说明内容或要点;(2)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方法思路:
(1)概括说明内容
①概括全文的说明内容
可从三方面入手:一看题目——分析题目中的有效信息;二看全文的文首段和文尾端——提炼关键信息;三看重点语段的首尾句——提炼关键信息,加以综合。
答题模式:说明对象+说明内容。
②拟定说明标题
此类题目实际上是概括说明内容的另一种形式。拟题方式一般有三种:一是直接以说明对象为题,二是“说明对象+特征”式,三是设疑式:说明对象+疑问+特征。③分析全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准确把握说明对象:首先要弄明白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还是抽象事理(原理)。其次,分析说明的角度或方面。一般来说,事物说明文从形状、性质、方位、构造、类别、功能等方面进行说明,说明内容“聚焦”的事物即是说明对象。同样,事理说明文从概念、原理、成因、规律、联系等方面进行说明,说明内容“聚焦”的事理即是说明对象。注意:很多说明文的题目中就包含有说明对象。
准确把握对象特征:一是从标题中修饰语中寻找,二是从文首段和文尾段中提炼,三是从文中关键词句(重点段的段首句、段尾句和过渡句)中概括。
2、典题例解:
(1)2007年·广东题:请给本文加一个标题。
例文此略
【解题思路】
此题要求拟标题。借用上述方法,根据文章内容,我们很容易判断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头发”,说明内容是变白的“过程”和“原因”,以“原因”为主,把二者整合起来就是文章的标题:“头发变白的原因”或“头发为什么会变白”。
考点题型二
筛选信息,概括要点:从文中筛选、概括指定的信息或要点。
1、方法思路:
(1)从找关键句(中心句)入手:特别关注文首句和文尾句、段首句和段尾句、过渡句等。说明文大多采用总分式的结构,整篇文章和主要段落都可能如此。一般会有“总领(起)句”或“总结句”或段落,另外进行内容转换时还会有过渡句。它们在文章中或概括内容,或总结规律,或直接点明被说明对象的本质……应尽量把它们找出来,根据题目要求概括、归纳。
(2)从分析每个句子入手:如果语段没有总起句和总结句,就逐一分析每个句子,提炼主要信息,加以综合。
(3)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价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逐一归纳概括。
2、典题例解:
(1)2005年·广东题:根据③④段,把文中空缺的内容补出来。A、鼻行动物最大的特征是();B、鼻行动物另一特征是()。
《奇特的鼻行动物》节选 „„
③鼻行动物的最大特征是 ______。有的只有1个奇怪的鼻子,有的有4个鼻子或更多的鼻子。它们的鼻子千姿百态,有的像根柱子,有的像个喇叭,有的像只蜗牛。其鼻子也有多种功能,不但可用鼻子爬行、跳跃,甚至能用鼻子捕捉虫子:鼻子在它们的生活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动物学家给它们的鼻子起个名字叫“鼻子步行器官”,简称“鼻器”。所谓“鼻器”,只是一种功能性概念,而不是形态学上的概念。它们的鼻子决不可与象、猪或其他动物的鼻子同日而语。
【解题思路】
此题要求填写说明对象的特征。从分析第③段入手,第二句说明鼻子数量,第三句说明鼻子的形状,第四句说明鼻子的功能,第五、六句说明鼻子的命名,第七句运用比较法说明鼻子特殊。每一句都说明鼻行动物鼻子的特殊或与众不同,由此得出第一空的答案:鼻子极为特殊。依照此法可概括出第二空的答案。
考点题型三
分析说明顺序
1、方法思路:
依据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的特点分析,常用方法有以下两种:
①看内容,辨顺序。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功用等,一般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一般用空间顺序。
②找重点词句辨顺序。空间顺序一般用方位词;时间顺序一般用时间名词;逻辑顺序一般用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总之、综上所述等词语。
2、典题例解:
(1)2010年·临沂题:本文最突出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
③山东展馆具体展示内容分为3个板块:“过去—— 文明礼仪的齐鲁”、“现在—— 科学发展的山东”、“未来—— 和谐美好的家园”。在定位的把握上,历史文化部分重在文化,现代城市部分重在城市,未来发展部分重在家园;在展馆设计的空间布局上设置“一廊”、“一厅”、“一家园”。
④第一板块为“智慧长廊”,承担展馆的序厅功能。这一部分重点展示山东古代城市文明,展示山东人对城市文明进步所贡献的智慧。观众进入该区域,将感受“文化山东”。
⑸第二板块为“城市窗口”,承担展馆的主展厅功能,将给观众展现一个继承了传统的齐风鲁韵,开放进取、科学发展的山东。这一部分重点展示当代山东城市发展的成果,展现城市发展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该区域将给观众留下“魅力山东”的印象。
⑥第三板块为“齐鲁家园”,承担展馆的尾厅功能。这一部分重点展示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展望,和对未来生活、未来家庭的追求。该区域主要以互动方式使观众切身体验“好客山东”。……
【解题思路】
此题要求分析说明顺序。从文章可以看出,第③自然段先总体介绍山东展馆所包括的三个展示板块,第④⑸⑥自然段再逐一介绍各板块所承担的功能和主要展示内容,属于典型的先总后分的结构,由此可知本文采用的是逻辑顺序。
考点题型四
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
1)、方法思路:
1、根据说明方法的特点判断所用的说明方法,避免张冠李戴。
2、根据语言标志判断说明方法。
(见本节第II级——“
六、说明方法”中的表格)
3、掌握说明方法的作用,结合语境分析,运用答题模式回答:
2、典题例解:
(1)2011年·江西题:文中以“打喷嚏”“感冒”来说明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
太阳每隔11年就会进入一次活动高峰年,会向外面抛出很多物质,就像“打喷嚏”一样,这让离它1.5亿万千米的地球也“感冒”。其实太阳风暴对人类的影响一直存在,只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建立的高科技系统规模越来越大,对这些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运用效果。根据说明方法的特点和语境判断,以“打喷嚏”“感冒”来说明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运用的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再对照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就能组织出答案: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地球“向外面抛出很多物质”比喻成“打喷嚏”“感冒”,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使人易于理解,也增添了情趣。
考点题型五
品味说明语言:①根据语境,分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②根据语境,理解代词的指代意义或内容;③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1、方法思路:
(1)品味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类型1: 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性这一特点答题。格式:该词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事理)“……”的特征。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①表态:可以或不可以。②解释原词的意思或作用。③解释所换词语的意思或作用。④结合语境分析换后语意发生的变化。⑤说明与实际是否相符,说明是否准确。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①表态:能删还是不能删。②结合语境分析该词的作用。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③分析删去后,语意发生的变化和后果(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太绝对,是否准确)。④说明该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句,并分析。
①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找能体现准确性的词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找表示数据的词;②找表示限制性词语的词,如主要、一般等。
②结合语境分析所选词语的作用:该词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事理)……的特征。(2)理解代词的指代意义或内容
一般在代词所在句的本身或前后语句中查找,由前到后、由近到远。值得注意的是:代词指代内容,有时可能不是整句话,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也可能不在一个完整句子中,而是“零散”地隐蔽在整个几个句子,甚至语段中,比较复杂……要根据题目要求分析、归纳、改编、整合,最后再“代入验证”。
(3)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根据语境理解(解释)词语:①理解语境;②抓关键词语组合。
给指定概念下定义:①理解语境,理解概念的内涵;②运用下定义的格式表述:概念+是+种差(与临近概念的区别)+种属概念。
(4)品味整篇文章的语言特点(风格)
①着眼全文语言风格;②明确一般说明文语言特点:具体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③列举原文例子说明;④运用答题模式表述:这篇文章语言具体准确或生动形或简明平实。例如“……”就具体准确或生动形或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事理)的……特点(特征)。
2、典题例解:
(1)2011年·资阳题: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得非常准确,为什么?
它们(蜻蜓)在飞行中捕食活的昆虫,主要是虻、苍蝇、蚊子,也吃蝴蝶。
【解题思路】
此题属“类型1”。解答方法:根据语境,直接分析即可。示例:“主要”一词准确地说明了蜻蜓的食谱中这些昆虫占绝大多数,也不排除捕食其他昆虫。
考点题型六
判断文中观点:根据题干要求判断文中观点(说法)对错,并发表看法。
1、方法思路:紧扣文本,仔细分析,确定对错,发表看法或阐明理由。
2、典题例解:
2011年·重庆题:第①段中写到:“害羞者似乎就成了异类。”他们真的是异类吗?为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例文《揭开害羞之谜》(此略)
【解题思路】
此题要求对文中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首先,仔细研究文本,搞清楚作者的观点;然后,作出判断,并依据作者观点发表看法。答案示例:从文中的2—5自然段可以看出,害羞是一种先天的复杂的心理状态;从第6自然段可以知道,害羞是可以改变的;从第7自然段可以看出,害羞者有很多优势能强烈地体验积极的情绪,比如成就感,能帮助他们走向成功,它们更容易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他们涉及暴力犯罪或团伙犯罪的几率也更低。综上所述,我们不能将害羞者看成异类。
考点题型七
知识运用:运用文本说明的知识或理论(观点)解决实际问题,谈认识或提建议、方案。
1、方法思路:
①先从文本中归纳出与解决题干中要求解决的问题的知识或理论。
②运用文本中的这些知识解决题干中的实际问题。
③根据文意谈认识,实际上是归纳文本中说明的观点(内容、知识、理论等)。
④所提建议和方案与文本介绍的内容有关,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
★温馨提示:此类题目,和记叙文、议论文中的“谈认识或启示”之类的题目不同,答题时要区别开。
2、典题例解:
(1)2011年·义乌题:读了本文后,你在日常生活中会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例文《我们身边的辐射》节选(此略)
【解题思路】
此题要求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篇文章虽然没有提到具体防止辐射的有效措施,但文章写了各种辐射源及危害——转换思维:远离“这些”辐射源就是防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的有效措施——再结合平常自己积累的防辐射知识,就可以找到答案:不佩带异常光彩的或廉价合成的首饰,房屋装修后不马上入住,不在燃煤污染严重的地方停留,劝诫吸烟者戒烟,不随便做CT检查,少看电视,少用电脑等。
考点题型八
选择题:涉及的考点面广,几乎涵盖所有考点,但都可以运用本部分列举的方法解决,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1、方法思路:
(1)牢记顺口溜: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题干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
(2)具体方法和步骤:
①阅读题干,明确要求:选择指向?选对错?选几项?
②细读选项,弄清观点(说明内容):例如先读选项A,弄清观点,进入下一步③,再到下一步④……
再回到选项B。注意:不是把选项从A到D全部读一遍,再依次进行。
③回到文本,找到出题点(与选项内容相关的句段),分析观点;
④认真比照,判断对错:把选项说明内容和出题点说明内容进行仔细比对,找出相同或不同点,判断对错。
⑤综合结论,作出选择。
2、典题例解:
2011年·广东题: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
B.如果人类消灭了沙尘暴及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一切物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C.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沙尘暴带人海洋中的营养物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D.沙尘暴之所以会被妖魔化,主要是因为人们只看到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而忽略了它有利的一面。
选文见本节下文第IV级“典题评改”部分:2011年广东省题《被妖魔化的沙尘暴》 【解题思路】
此题为选择题,可这样选择:①读题干明要求:选择“不符合原文意”的“一项”;→②读选项A,弄清说明内容;→③回到文本找到出题点,弄清说明内容:“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④认真比照,作出判断:选项内容和出题点内容完全一致,不符合提干要求,可排除。→⑤以此类推,综合判断,选出答案B。
第二篇:户外广告牌申请说明讲解
关于在xxxxxxxx段 设立跨街广告牌申请报告 市公路局: 位于xxxxxxxx段,是连接西至xxxxxxxx,东至xxxxxxxx的重要交通枢纽,是市中心车流、人流的主要通道。因此,公司申请在xxxxxxxxxx平面跨街广告牌,作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交通法律法规和宣传创建文明城市的窗口,以及商家展示企业产品与形象的平台。其超大的广告传播面和色彩鲜艳的视觉冲击力,将改变目前xxxxxxxxx周边陈旧呆板的形象,使xxxxxxxx成为xxxxxxxx又一新的亮点。
我公司认为,在xxxxxxxx处设立广告牌后,不仅不影响目前的车辆限高作用和交通,而且会进一步的提升限高的视觉效果及新密的精神文明宣传!广告牌具体规格如下;广告位置:xxxxxxxx 广告规格:长20米×高5米
如能获得贵局批准,在广告牌的施工过程中,我公司一定会在贵局领导下,精心设计,精工制作,真正使之成为展示新密精神文明形象的又一重要载体。
特此报告,请批示!谢!申请单位:xxxxxxxx 法人代表:xxxxx 2015年3月18日
第三篇:小学语文说明文说明方法讲解
小学语文说明文说明方法讲解
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1、列数字:从数字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又说服力的依据。作用:使说明准确、科学,有说服力。(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例如: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赵州桥》
黄河在近2000间来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候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作用:使说明具体、容易理解,有说服力(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例如: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只有一个地球》
3、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作用: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 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例如: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火球。——《太阳》
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长城》
4、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作用:突出强调事物的不同特点,使事物的特点更鲜明、更清晰。例如:
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鲸》 兵马俑规模宏大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秦兵马俑》
5、引用资料:引用一些古籍资料、寓言、典故等、习俗。
作用:使说明更可信、更有说服力(引用古诗文还可增添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例如:
一项研究结果说,月球曾经有过火山活动。——《月球之谜》 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下列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1、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不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处理。
2、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
3、“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4、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5、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第四篇:2018年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填写说明讲解
-范文最新推荐-----------------------
2018年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填写说明讲解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填写说明如下,小伙伴赶紧来领取福利吧。
一、开题报告撰写格式按照学校规定模版填写,所有页面的页边距设置为上:3cm、下:2.5cm、左:3cm、右:2.5cm,装订线在左侧,开题报告正文的行距为20磅。
二、开题报告封面上的一些栏目内容如果为空,可以不填,但不能将空栏删去。
三、对于开题报告封面上协助指导/联系教师一栏,若填写协助指导教师姓名,将该栏改成协助指导教师若填写联系教师姓名,将该栏改成联系教师,并且将宽度调整为与上一行指导教师对齐。
四、开题报告封面上的日期用阿拉伯数字填写,数字字体为times new roman,例如xx年12月31日,字号为小三号。
五、开题报告封面上填写学院名称时,学院名称前后各空一个汉字符。
七、本填写说明只供学生撰写开题报告时使用,不要装订在开题报告或毕业设计中。模版中红色字是对字体、格式和填写内容的说明,开题报告撰写完毕后,应将红色字删去。
学生姓名:xxxxxxx / 7 学号:xxxxxxxxxx 所在院(系):xxxxxxxxx 专业:xxxxxxxx 指导教师:xxxxx 职称:xxxxxx 论文题目: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一、英文题目: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and english vocabulary acquisition
二、国内外关于本选题的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词汇习得能力是外语学者最重要的语言能力之一。语言研究者提出多种词汇习得理论。从传统的翻译语法教学法到结构主义指导下的词汇习得方法,比如根据构词法学习词汇、组块法学习短语与习语,再到语境理论指导下的词汇习得方法。在这些方法的指导下,国内大多数英语教师只注重词的音、形、义的介绍和分析,却忽视对词语认知理据的考察与讲解,从而导致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学习词汇,事倍功半。因此只有少数学习者能够恰当的运用所学单词,用地道的英文表达思想。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国内外不少学者认为大部分词汇都是通过隐喻方式获得学习者的单词量有了很大提高。
关于隐喻的研究: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隐喻这一概念。传统的隐喻理论普遍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修辞手段,主要用在文学作品中。浪漫主义诗人认为隐喻是诗歌的灵魂。长期以来人们主要研究隐喻的诗学功能与修辞功能。lakoff和johnson在-范文最新推荐-----------------------
1980年发表的隐喻学专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了隐喻研究的认知论。lakoff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无处不在,语言在本质上是隐喻性的,我们借以思维和行动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基本是隐喻的。lakoff运用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映射以及意象图式来解释隐喻现象。束定芳和汤本庆指出:语言教师可以利用隐喻理论来解释语言意义的变化发展过程,解释词汇意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还可以利用概念隐喻理论来解释语言中各种不同形式的隐喻之间的系统性和相互关系。蔡龙权认为:隐喻过程中的语义转移为语词的意义扩展提供了平台。隐喻、认知和语言的这一密切关系为词汇学习等外语学习找到了依据,这为我们研究词汇习得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关注隐喻的应用语言学研究,包括隐喻的实际应用研究以及隐喻与语言教学之间关系的研究。隐喻理论研究将继续进行理论探讨,随着隐喻研究与运用的不断深入,人类对隐喻的认识不断加深;结合人类学、神经理论等学科进行隐喻研究。隐喻研究历史的研究;传统文化的隐喻学研究;隐喻的跨文化对比研究;隐喻理论的应用研究。
三、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词汇习得理论及概念隐喻理论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及前景的分析,发现以往的词汇习得理论有其不足之处。而概念隐喻理论为我们研究词汇习得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鉴于此论文将研究概念隐喻理/ 7
论在词汇习得中的应用,以期对英语词汇习得与教学有所启示,提高学习效率。
四、研究的理论和依据
本论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理论根据,以词汇习得理论的历史研究及其不足之处为依据来探讨概念隐喻理论在词汇习得中的应用。
五、选题的特色及创新点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本论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概念隐喻理论在词汇习得中的运用作进一步的研究。本论文不仅研究了概念隐喻理论在多义词、习语习得等中的应用,而且还深入研究了词的理据与概念隐喻的关系。
六、拟解决的问题
对概念隐喻的工作机制及词的理据作了更深层次的分析以及通过这些分析来表现二者之间的一致关系。深入分析了概念隐喻理论在多义词、习语习得等中的应用,以期对词汇习得与教学有所启示。
基本说明
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及其顺序:论文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论文拟撰写的主要内容(提纲);论文计划进度;其它。
内容撰写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范文最新推荐-----------------------
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1、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2、立论依据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② 国内外研究现状,即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与问题无关则流散无穷;过于局限又违背了学科交叉、渗透原则,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一个明显的错误。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
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方面可以反映/ 7
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
3、研究方案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研究的过程。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②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条件分析突出仪器设备等物质条件的优势。明确协作单位及分工,分工要合理,明确各自的工作及职责,同时又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密切合作。提倡成立导师组,导师组成员的选择要充分考虑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要以知识结构的互补为依据。
报告研究
1、研究方法
我们首先要弄清的是哪些是我们科研中科学的研究方法,在的中小学教研中,运用比较广泛的是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访谈法等;我们在介绍自己的论文方法时,不是对方法概念的解释,而是要介绍你如何使用的研究方法,比如问卷调查法,你就要阐述清楚你的问卷是自制的呢?还是沿用的前人的呢?我们在研究用,不要罗列一大堆的研究方法,主要提炼一两种研究方法,侧重研究就可以了。
2、研究价值
就这个部分,不能空而大或罗列许多我们根本解决不了的,比如有-范文最新推荐-----------------------的老师说他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某某地区的教育质量等等,别人一看提高这个词就不相信,最多是改善。教育质量的不是一项科研就可提高的,另就本土文化的研究,是否具有良好的推广性,还有待实证;研究的创新是相对别人这方面的研究,别人没有的,你自己总结提炼出来的新亮点,也是你文章的亮点。研究的价值与创新应立足于自己的本研究,不能把自己无关的或自己根本解决不了的罗列上去。
3、研究阶段
研究阶段主要是指我们选题从思考阶段到论文成熟,这个部分我们一定要细化,各个阶段干什么,目的明确且应呈现什么样的成果;阶段分工要明确,在各个阶段具体由谁负责、由谁处理相关事项;阶段时间分配要合理,有步骤、有计划的实行。/ 7
第五篇:说明文之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讲解
说明文阅读训练(一
————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内容 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说明内容,准确判断并概括说明对象及特征。
一、知识导航: 说明对象:就是说明了什么。
说明特征:就是说明对象的特点,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说明内容:就是说明了什么,什么怎么样。例如:《中国石拱桥》 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
说明特征: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说明内容: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对象 +特征 这个知识点一般有以下几种提问方式: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说明的?
3、找出中心句。
4、概括说明全文或局部段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例如:《苏州园林》
说明对象:苏州园林
说明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从哪些方面具体说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 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 来具体说明。
注意:“说明的对象”不同于“说明的主要内容” ,前者是具体事物,而后者则是对象加上 特征。
二、方法引领:(一 如何找准说明对象
方法一: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
方法二:抓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反之,如果要求为说明文加一个题目,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题目。
(二 怎样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首先看标题,特别是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其次,抓住文段中的段落和层次, 从中心句抓住关键词语加以整理。(从文中概括、提炼出事物 的基本物征。采取逐层逐段地加以归纳概括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的最后一句往往说明了对象的 特点。
不少课文中有集中陈述说明对象特征的语句,阅读时必须抓住它。
另外,也有在过渡的句子中有具体的概括,一般用“不但,而且”这样递进关系的句子。(三 如何概括说明内容
抓住说明对象,找准说明特征;对说明内容的概括,概括前要重点看开头和结尾,找中心句和关键句;当然,对于非“总分” 式的文段,要逐段提取、分析、综合再作概括。
三、实战演练: ★ 1(1生物学家预言, 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2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 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 仅需要 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 每小时消耗 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 转发电。这是一种术会污染环境的“绿色” ’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 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现在,各个发达 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 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
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海啸是一种频率介于潮波和涌浪之间的重力长波。海啸浪的波长达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 周期范围比较大,为 2-200分钟,因此海啸发生时,往往第一个浪头涌来时,海面上升了,过 了一段时间,潮水出现回降,又过了一段时间,第二个浪头涌来。海啸常见的周期
为 40分钟以内。据科学家推算,当大洋深度为 4000米时所发生的海啸,其大浪的周期为 40分钟。海啸波的传播速度为 713公里 /小时, 波长为 475公里。海啸震源的水面最初升高幅度为 1-2米。因此,海啸在深海大洋传播时,由于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周期较长,往往一时难以 察觉到。只有快接近岸时,才会形成有破坏力的巨浪。因而,有经验的船长在遇到海啸时,都 会把船迅速驶离海岸,离岸越远越好。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__________,从文段分析,它具有哪些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凡有侗族居住的地方,村前寨后的交通要道上都建有桥。它们结构别致,具有独特的民族 风格。有石拱桥、石板桥、竹筏桥等。侗族擅长于建筑,特别是桥梁建筑尤为突出。其中一种 长廊式的“风雨桥” ,以它独特的造型艺术和高超的建筑技巧久负盛名。
风雨桥,不仅连接交通,而且可避风雨,因而得名。它是一种木石结构的桥。著名的广西 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程阳风雨桥, 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桥长 165米, 桥面宽 10米, 桥高 15~ 20采。桥墩以青石砌成,桥面铺设成排的杉木,上面建有长廊,覆以瓦顶,还有楼亭五座。楼 亭成方形,多角重檐,共有房檐五层,层层而上,形似宝塔,气势宏伟。桥面通道两侧有栏杆, 长廊两侧有长凳,宛如游廊,供人观赏和休憩。长廊和楼亭的瓦檐、柱头都雕花刻画,龙凤花 草,秀丽玲珑,蔚为壮观。
风雨桥在建筑结构上更为独特。建桥时不用一颗铁钉,只在柱子上凿通无数大小不同的孔 眼,以榫(s(n,器物两部分之间的凸出部分衔接,斜穿直套,纵横交错,结构极为精密。其 坚固程度,不亚于铁、石桥,可延二三百年而不损。这是侗族建筑艺术的特色,也是侗族人民 劳动智慧的结晶。
1.本选段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它的特征是什么?选段中着重介绍的杰作是什么?
四、能力提升:(一谁来拯救我们的湖泊
(1湖泊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的淡水资源,可是随着人类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和无节制 的生活污水的排放,湖泊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例如,由于传统的洗衣方式的改变,大量含磷洗 涤剂的使用,造成含磷有机污水直接排入大小河道,大部分磷最终进入湖泊。在农村,传统的 农家肥被各种化肥所代替,加上各种农药的大量使用,随着雨水
和灌溉的冲刷,年复一年地给 湖泊带来了越来越“浓”的多余的“养分”。湖水的富营养化造成了湖中各种浮游藻类的过度 繁殖,水色变绿、水质恶化,严重抑制了湖泊中其他生物的繁衍和生长。当藻类繁殖过度时, 会使湖水发生“水华”,随着藻类的大量死亡造成局部湖泊或小湖泊中大部分水生物死亡。死 亡的水生物腐败后又加重了水质的污染程度,使水质进一步恶化,形成湖泊生态的恶性循环。
(2为保护地球有限的淡水湖资源,各国政府和科学家高度重视,采取了各种措施。
(3最近,英国科学家依靠一种非常普通的小生物,奇迹般地使一个原来绿色混沌的小 湖泊的湖水变得清澈见底。
(4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这句话虽然不够准确,但却形象 地表达了自然界水中生物食物链的状况。在水中,鱼类吃虾类、鱼苗、鱼虫等小型水生动物, 也吃水草和部分水藻等水生植物。而小型水生动物一般以水生植物为食。大量的有机污水使水 质富营养化,促使水中藻类大量繁殖。水藻太多,使小型水生动物和鱼类无法及时“享用”, 反而“为食所嗌”,被水藻夺走水中的氧气而失去了生存空间。而且,水藻的种类很多,许多 游离水藻根本不能被鱼类所食,况且并不是所有的鱼都是吃水藻生存的。
(5显然,恢复水中生态平衡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吃藻类的能手,即要加强在鱼类和藻 类之间的一个生态环节。英国科学家认为,在鱼类和藻类之间确实存在着这种重要的食物链环 节,以往,在治理营养化水质污染时,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个环节,因而效果不理想。所以,如 果能在湖泊中大量繁殖专吃藻类的小生物 , 那么就能使湖泊的水生态环境恢复到良性循环之中。
(6那么,这个小生物是“谁”呢?(7是鱼虫,俗称水蚤,是你十分熟悉的。每天从宠物市场买来或者亲自从小湖中捞来 喂鱼的那种跳蚤大小的水生物。
(8鱼虫属“枝角类”,体积小,长圆形,侧扁。除头部外,身体其余部分包在介形壳 瓣内。头部有两对触角,第二对特别发达,能在水中划动,为运动器官。它是吞食藻类的能手。(9可是,问题又来了。显然,鱼虫是鱼类最爱食的美食。往湖中投放的大量鱼虫来不 及吃尽藻类,就会被鱼儿吃光。
(10于是,英国科学家先把湖中的鱼类捕走,然后投放大量的鱼虫。这样就把食物链只 “缩小到了两节”:鱼虫和藻类。
(11在没有天敌——鱼类,只有大量食物——藻类的“天堂”里,鱼虫自然无忧无虑地 大吃大喝,“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产生成倍的鱼虫大军加快食藻速度。
(12 两个星期以后 , 令人激动的事情发生了 :藻类基本被消灭干净 , 湖水变得十分清澈。原来因藻类浑水遮住阳光,被藻类夺走氧气而变得枯萎的水生植物又开始茂盛地生长起来,产 生氧气,加速了水质的改善。
(13 虽然实验取得成功 , 但还不是最终的结果。因为湖中不能无鱼 , 最后还要放鱼归湖。
对此,英国科学家说,他们还不打算马上往湖中放鱼,以便继续观察和巩固目前的实验结果。
(14英国科学家的这个实验结果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因为,面对全球越来越严重的湖
泊富营养污染问题,人类除了花大量资金用于污水净化外,在生物学上几乎束手无策。如今, 人类终于第一次找到了拯救湖泊的好帮手——鱼虫。(选自《语文课外阅读》九年级下册
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本文看,造成湖泊水污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质的“富营养化”带来了哪些严重的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 ,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本文,依据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谈谈我们应该具体采取怎样的行动来拯救人
类赖以生存的湖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沙尘暴还是尘暴
①沙尘暴是个由来已久的事物。“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入黄天”, “黄沙幕南起,白
日隐西隅”。这些形象的诗句以及这种看待风沙的观念早已深深根植于中国人心中。所以一旦
出现强烈的沙尘天气,大家就自然而然地认为沙尘暴来了。
② 2006年 4月 16日下午,突如其来的沙尘暴又一次降临北京地区。第二天清早,人们发
现嫩绿的柳叶全被浮尘覆盖, 黄色的天空中弥漫着浓重的土腥味,真可谓 “满城尽带黄金甲”。
两天之内, 北京共降下 33万吨浮尘。昏天黑地的气象刺痛了北京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平民百姓的
心,更激刺了新闻记者敏感的神经。于是,一批批记者来到河北省怀来县的一片名叫“天漠” 的沙漠。他们拍照片、拍录相,急切而郑重地告知北京民众:沙漠距离北京已经很近很近,离
天安门的直线距离不到 80千米,防沙治沙已迫在眉睫。③然而,北京地区沙尘暴的主要源头果真是沙漠吗 ? 非也。
④“ 4.16尘暴”还引起北京一些科学家的深思:我国斥巨资自 1978年启动的号称世界上
“最大的植树造林工程”的三北防护林工程为何不见效果呢 ? 我们治理沙尘暴的理论是否正确 ?
思路是否对头 ? 方法是否恰当 ? 同时 , 有的专家还对 4.16降尘做了粒度分析。通过检测 , 他们得到
了令人意外的结果 :降尘中所含小于 0.074毫米的粉尘物质占 96%以上。这一结果普通人不甚了
了 , 但专家却做出了北京 4.16沙尘暴实质上是尘暴 , 而不是沙尘暴的结论。⑤为什么仅凭这一结果就可以做出新的结论 , 从而否定我们的固有观念呢 ? ⑥地质科学告诉我们 , 砾、沙、尘和粘土都有截然不同的尺寸规定性 :直径大于 4.76毫米的 叫砾 ,4.76~0.074毫米之间的是沙 ,0.074毫米以下的是尘。由于直径大小和重量的不同 , 它们在 空气(“风”就是运动中的空气 中各自的表现也截然不同。
⑦风是吹不动砾石的 , 风只能把沙和尘吹走。没有了沙和尘的地方 , 是戈壁滩。
⑧风能吹起沙 , 但扬起的高度有限。沙在空中下降的速度一般为每秒 1米 , 比乒乓球落地的 速度还要快。他们在空中停留的时间也不长 , 离开地面后又会很快回落到地面。所以 , 强风搬运 沙粒 , 高度不过数米 , 距离一般不超过数米或数十米。活动沙丘沿地面移动的距离每年不过几米。⑨风作用于尘的情况就大大不同了。由于尘的体积小、重量轻 , 稍有“风吹草动” , 尘埃就 会从地面浮起。又由此原因 , 尘埃颗粒会长时间地悬浮在空气中。实际的数据表明 :尘可以飞到 万米以上的高空 , 可以飞至数百、数千千米之外。
⑩有了这些基本常识 , 我们自己都能够做出这样的判断 :长城以外的沙(包括 “天漠” 的沙漠 在短期内(几十年或几百年之内 是不可能刮到北京来的。长城以外被风带到北京等地的只能是 “尘”而不是“沙”。“沙尘暴”席卷北京的认识是不对的。当然 , 这种认识上的错误不能怪罪 于记者。不是记者不懂科学 , 而是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是科学的东西其实并不科学 , 他们没有把沙 和尘仔细地区分开来。
但不论是沙尘暴还是尘暴, 我们都应注意防范, 并想办法减少出现的次数, 直至它们完全消失。
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 2006年 4月 16日袭击北京的是“尘暴”而不是“沙尘暴”?
3、第③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是按照 ___ ___顺序进行说明的.。
5、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风能吹起沙 , 但扬起的高度有限。沙在空中下降的速度一般为每秒 1米 , 比乒乓球落地的速 度还要快。
6、加线句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结合语境,说说使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6、随着环境的恶化,保护环境也成了人们的心声,请结合文意拟一条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要求语言简洁,有创意。(2分
(三 黑森林的猫
①从小我们受到的教育就告诉我们中国地大物博, 但是我们要知道中国有 13亿人口, 这些 资源如果平均到我们每一个人头上就远远低于世界人均值。
②同样是创造 1万美元的价值, 中国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 2.5倍, 是日本的 11倍多。近
些年来石油价格不断上涨, 多次突破 60美元大关。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不断
冲高的油价必定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长期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数量扩张型的粗放增长方
式,呈现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低回报、低效益的局面。针对现状,政府指出“必须切实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节约型经济”。这说明节能已刻不容缓!③这让我想起以前曾经听到过的一个故事。据说日本人煮鸡蛋用的锅非常讲究,煮一个鸡
蛋,用煮一个鸡蛋的锅,煮三个鸡蛋用煮三个鸡蛋的锅。而且煮鸡蛋的水刚好没过鸡蛋,不多
不少。假设煮鸡蛋九成熟最好,日本人会在七八成熟的时候,将燃气关掉,用开水的余温将鸡
蛋继续煮熟。既节省了燃气、节约了水,鸡蛋煮得又恰到好处。我还听到过这样一件怪事。在
德国黑森林地区的家猫很多都没有尾巴,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黑森林地区的德国人是出了名的
抠门
..。由于黑森林地区冬季很寒冷,每家都要开暖气。猫出来进去都要开门,而猫的尾巴很长, 开门的时间也就长了,暖气就会流失,最终就浪费了能源。所以抠门的黑森林人就把猫的尾巴
截了下来。这些人的做法的确有些极端,但从一个侧面也已显出了德国人的节能意识已经深入
到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④我们经常能够在水龙头边看到“节约每一滴水”,在电灯开关边看到“节约每一度电” 的宣传口号,但是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口号而是实际行动。我有时会看到有的房间开着空调却
同时开着大门,以及人去而灯不灭的现象,这都是生活的细节。这些看似渺小,但是如果全国
13亿人都这样做,你还敢忽视它吗 ? 我们粗放豪爽、大手大脚的习惯该改改了!⑤如果我们注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不经意间既省了钱又节约
了能源。省的钱是有限的,但节能的意义是无限的。我们不应该因为是公家付费还是私人付费
而有所区别。因为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
1、从全文内容看,点明中心的句子是 ____ ___________
2、第③段举了日本、德国的两个事例,意在说明: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解释第⑶段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抠门:_____ __________
4、政府向全民发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你一定积极参与其中了吧!请举出一种发生在
你身边的浪费资源的现象(文中提到的浪费资源的例子除外,写出一个节约资源的好办法,拟出一条有关节约资源的公益广告语。
(1 浪费资源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节约资源好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节约资源公益广告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 1.说明的对象是侗族风雨桥。它的特征是结构别致、造型独特、建筑技巧高超,具有浓 厚的民族风格,它既连接交通,又可供人休憩娱乐,是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
2.程阳风雨桥 《黑森林的猫》 1.节约能源已刻不容缓!2.在有些国家,节能意识已经深入到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意思对即可 3.节约
4.(1示例许多餐馆使用一次性筷子 , 浪费了木材资源。(2示例少用纸巾多用手帕。(3示例 节约能源,功在当代,利泽千秋。(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一 1.说明的对象是侗族风雨桥。它的特征是结构别致、造型独特、建筑技巧高超,具有浓 厚的民族风格,它既连接交通,又可供人休憩娱乐,是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
2.程阳风雨桥 《黑森林的猫》 1.节约能源已刻不容缓!
2.在有些国家,节能意识已经深入到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意思对即可 3.节约
4.(1示例许多餐馆使用一次性筷子 , 浪费了木材资源。(2示例少用纸巾多用手帕。(3示例 节约能源,功在当代,利泽千秋。(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一 1.说明的对象是侗族风雨桥。它的特征是结构别致、造型独特、建筑技巧高超,具有浓 厚的民族风格,它既连接交通,又可供人休憩娱乐,是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
2.程阳风雨桥 《黑森林的猫》 1.节约能源已刻不容缓!2.在有些国家,节能意识已经深入到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意思对即可 3.节约
4.(1示例许多餐馆使用一次性筷子 , 浪费了木材资源。(2示例少用纸巾多用手帕。(3示例 节约能源,功在当代,利泽千秋。(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一 1.说明的对象是侗族风雨桥。它的特征是结构别致、造型独特、建筑技巧高超,具有浓 厚的民族风格,它既连接交通,又可供人休憩娱乐,是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
2.程阳风雨桥 《黑森林的猫》 1.节约能源已刻不容缓!2.在有些国家,节能意识已经深入到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意思对即可 3.节约
4.(1示例许多餐馆使用一次性筷子 , 浪费了木材资源。(2示例少用纸巾多用手帕。(3示例 节约能源,功在当代,利泽千秋。(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说明文之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学习目标: 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理解说明中心 学习过程:
一、考点透视
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理解说明中心,要求准确抓住全文的中心,把握说明 的对象 以及对象 的特征。中考试题往往要求对说明对象的特点进行概括或诠释,理 解或概括全文的核心内容,从而进一步理解说明的中心,一篇说明文的中心往往是 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二、讲析典型题例,总结解题方法(一出示典型题例
非凡的蜻蜓(10分(2011·四川省资阳市
在昆虫中,蜻蜓的飞行别具一格。不仅飞快的速度令人惊叹,还有那悠闲、自 如的飞行姿态也常是变幻莫测,尤其是在变换方向时,仍可完成漂亮的飞行动作。它们可作短距离飞行;也可成群地自转飞行;时尔滑翔向前、回转, 时尔垂直向上, 去追捕具有相同飞速的苍蝇。
它们在飞行中交配,常作结伴飞行,而最值得惊诧的是它们的飞行耐力。一位 昆虫学家曾这样描述它们:在连续几个月内,每天,当太阳初放光芒之时,它们便 开始不停地飞,仅在晚上(天气不好时,偶尔也在白天作片刻休息。有些蜻蜓擅 长旅行,它们可飞越几千万公里,从某一大陆飞往另一大陆。
蜻蜓具有异常发达的翅肌和腹背面的气囊,囊内贮有空气,可调节体温,也是 使之毫不费力地停留在空中的奥妙所在。正如保罗·罗贝尔所说:“这就是为什么 昆虫能够轻松自如地在空中飞行如此长的时间,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总是在有阳光 时飞行的缘故吧!否则,一旦气温下降,它们的比重就会增加。”
蜻蜓发达的头部和那更为发达的眼睛构成了真正的头盔,使它们能观察周围的 一切。蜻蜓的复眼中有一二十个到三万个单眼, 每一个眼与 “脑” 的神经末梢连接。这就给我们解释了蜻蜓捕食的高超技能,以及其他捕食者难以接近它们的原因。另 外, 它们有连着前胸的细长的颈, 通常缩在头部后面, 所以蜻蜓的头部异常地灵活。蜻蜓凭着自己高超的飞行技能,有力的咀嚼口器和其他特点,无疑已成为一种 可与鸟类中的猛禽相比的可怕的捕食昆虫。那么,它们究竟以何为食呢?它们在飞 行中捕食活的昆虫,主要是虻、苍蝇、蚊子,也吃蝴蝶。它们似乎十分害怕具毒腺 的昆虫,如蜜蜂、金龟子等。蜻蜓也相互吞食,尽管这并不普遍,但毕竟存在着弱 肉强食的现象。
蜻蜓如此善于飞行,而它们的幼虫(称水虿却只能在水中成长:独特的“脸 盖”使这些水虿(chài 成为池塘中的一霸,腹部尽头的鳃是供其呼吸的器官。蜻蜓 由水虿变为成虫要经过多次蜕壳,少者七次,多者达十五次。此时,蜻蜓开始离开 水面,告别昨天的水栖生活,开始真正的空中生活。
在通常情况下,蜻蜓的生命周期为一年,成虫一般活到春末或夏季,而它们的 卵则可以度过秋冬,直到第二年的初春。欧洲地区的蜻蜓一般每年繁殖二代。有些 种类的蜻蜓的生命周期可长达三年四年,甚至五年。
那么,蜻蜓的天敌是谁呢?事实告诉我们:在生命的大千世界中,任何肉食者 对比它更强大的对手来说,终究只能是牺牲品。比如:鱼,尤其是鳊鱼、鳟鱼、鲈 鱼都捕食蜻蜓的幼体,而对于雌性成虫来说,它们到水中产卵的时候,也有可能遇
到这些剋星。
青蛙和鼩鼱(qúj īng 似乎也偏爱捕食蜻蜓,蹼足类、涉禽类也都把正在孵化中 的水虿作为主食,而成虫则常常遭到隼的追捕。
众所周知,鸣禽类中的翠鸟最善捕食蜻蜓幼体,保罗·罗贝尔写道:“我在翠 鸟的胃里,发现了八条正在羽化的幼体。这种漂亮的翠鸟也把蜻蜓的成虫带给自己 的孩子,在它们的鸟窝里经常可以发现不少的翅膜和家宴的剩餐。”
昆虫类中的斑蝥、水边蚂蚁、龙虱以及灰蝎蝽也会向蜻蜓发起进攻。在欧洲上空飞翔的蜻蜓有几百种,在热带地区,在亚马逊河源头,在喜马拉雅 山脚下,有成千种!除了南北极之外,蜻蜓几乎无处不飞翔!16.说明事物要善于抓住特征。选文中“蜻蜓”的飞行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 17.有人认为选文介绍蜻蜓的天敌部分可以删去,对此你怎么看?请用简略的话说 说理由。(3分
18.说说下面这句话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3分
此时,蜻蜓开始离开水面,告别昨天的水栖生活,开始真正的空中生活。1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得非常准确,为什么?(2分
它们在飞行中捕食活的昆虫,主要是虻、苍蝇、蚊子,也吃蝴蝶。(二学生阅读文章并答题,教师了解学生答题情况(三教师针对学生问题讲析典型题例(四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方法
抓住说明文说明对象特点, 可通过看题目、在段首和段尾找、抓关键词句、标 志性词句(“首先,其次,还,也,此外” 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语句。事理 说明文要 特别找准文章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和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提取文本信息,不能只停留在事物的表象上,而要了解 事物内在的本质。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①从分析标题入手。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有 的标题用陈述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有的标题用生 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
②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 归纳小结。有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阅读时要找出这些 关键句;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关键句,阅读时须细心琢磨,从文中加以提炼。说明中心经常与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合一的,但有时不完全一致,也就是在说明 对象特征的基础上更多了思想性,体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三、课堂达标练习
(一学生当堂练习(2011·山东省聊城市 神奇的人体“天网”
①前不久,德国科学家在观察人体免疫系统对付细菌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在那 些被人体灭菌勇士白血球杀死的细菌周围,经常会看到一些丝体物质。起初,他们 以为这是显微镜的镜片不干净导致的观察错觉。但后来他们发现,这些丝状体物总 是在细菌进入人体后,很快就出现在细菌周围。它们相互缠绕,构成了网。这些网 就像蜘蛛网那样,能够迅速把细菌横七竖八地粘在上面,从而将细菌擒拿。随后, 这些网就密切配合人体白细胞里的其他物质,把被擒拿的细菌毒杀或者吞吃掉。②更为奇特的是,这种由丝状体物质构成的网还能对人体内健康的细胞起到保 护作用。实验发现,在对付病毒的战斗中,有一种细胞分泌出来的蛋白酶在同细菌 作战的时候,有时候会伤及无辜,给人体健康细胞造成伤害。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 伤害事件的发生,这个网凭借自身的粘性,主动把这些蛋白酶集中到病菌密集的局 部地方,帮助它们认准来犯之敌,同时避免误伤健康细胞。
③最让人感动的是, 这些由丝状体物质编成的网, 在发挥完杀敌和护体作用后;就自行化解,神秘地消失了。
④那么,人体内的“天网”是谁抛出的?它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 ⑤科学家对中性粒细胞已经了解得比较透彻了,知道它们是人体白血球中的主 力成员: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大约有白血球5000-10000个, 这其中, 中性粒细胞就占了55%-70%。他们也知道, 中性粒细胞具有追踪病菌和吞噬, 毒杀细菌的能力,是人体内抵御病毒最出色的勇士。但中性粒细胞究竟与“天网” 有没有关系,还是个未知数。
⑥在电子显微镜下, 德国科学家对一群中性粒细胞进行了追踪观察, 结果发现, 中性粒细胞在有细菌的环境里,会马上被唤醒并向细菌围拢。当它们靠近细菌后, 先前没有出现的“天网”不久便悄然出现了,但在没有细菌出现的环境里,则只有 中性粒细胞在自由活动,唯独不见“天网”的踪影。那么, “天网”究竟是中性粒 细胞抛出的呢,还是细菌抛出的呢?“天网”到底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呢? ⑦德国科学家通过细致观察和辨认,最后揭开了谜底。原来,白血球里的中性 粒细胞在发现细菌入侵的敌情后,会马上奔赴疆场,与细菌拼杀。这些投入到疆场 的中性粒细胞注定要成为烈士, 因为它们就像是过河的小卒, 从不知道退路在哪里, 而且它们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这些投入疆场的勇士,在与细菌拼杀到筋疲力尽的 时候,便自行“剖腹”解体,从体内抛出丝状体物质。众多勇士的丝状体物质缠绕 在一起,就构成了细菌难逃的“天网”。让人惊讶的是,构成“天网”的丝状体物 质,恰恰就是隐藏在中性粒细胞内部的DNA!⑧DNA竟然会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织“网”杀敌-这可是长久以来有关D NA的从未有过的重大发现!⑨人体内由DNA编织的“天网”被发现后,这种奇特现象立即触发了许多医 学家的联想和灵感。他们发现,过去许多非常难解的医学迷案,现在看来可能与人 体“天网”有关。
11.读①②段,概括什么是人体“天网”?人体“天网”的作用如何?(4分 12.人体“天网”是怎样形成的?(3分
13.第⑤段中,“比较” “大约” “勇士”各自的作用如何?(3 分)14.人体“天网”有哪些“神奇”之处?(4 分)
(二)教师检查、讲析
(三)学生小结自己对此类题型解法与规律的掌握情况。
四、课后反馈、提高 答案 16.速度快,姿态悠闲、自如,变幻莫测。(2 分)17.不能删。这是作者从蜻蜓的生存状况方面介绍蜻蜓的相关知识。(3 分)18.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的说明了蜻蜓成虫后的生活习性,收到了 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3 分。能抓住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的说明这一要点即可。)19. “主要”,准确地说明了蜻蜓的食谱中这些昆虫占绝大多数,也不排除捕食其 他昆虫。(2 分。结合语境紧扣“准确”阐释即可。)参考答案: 11.在人体内细菌周围,由一丝丝状物质互相缠绕而构成的“网”,叫人体“天网”,它能擒拿细菌并将细菌毒杀或吞吃掉,对人体内健康细胞起架护作用。12.人体内中性粒细胞在与细菌拼杀到筋疲力尽时,自行“剖腹”解体,从体内抛 出的丝状物质——DNA 缠绕在一起,便构成了细菌难逃的人体“天网”。13.“比较”,准确地说明了科学家对中性粒细胞了解的程度。“大约”,准确地说明了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中白血球大致的个数。“勇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中性粒细胞在人体内抵御病菌过程中,发挥的追踪病 菌,吞噬,杜莎病菌的作用。11 14.人体“天网”总在细菌进入人体后迅速出现在细菌周围;它能擒拿、毒杀、吞 吃细菌;它对人体内健康细胞起保护作用;它杀敌护体后神秘消失;它的丝状物质 是中性粒细胞内部的 DNA。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