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5.1.2 《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与评析人教课标版
5.1.2 《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与评析人教课
标版
5.1.2 《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与评析|人教课标版使用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70一71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千米慨念的建立。教具学具: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课前活动:量出到l00米的实践活动,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从新贾桥沿方塔街走到华联,再到娱乐中心,沿操场走1圈(200米),看看用了多少时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进行了测量。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米)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米 分米 厘米 毫米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1)测量铅笔的长度。(厘米)(2)测量硬币的厚度。(毫米)(3)测量课桌的高。(分米)(4)测量教室的长。(米)师:如果要测量常熟到苏州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常熟到苏州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学习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提出学习目标: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2.千米的应用。[评:从测量本地两个城市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目标进一步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1.师:老师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长,用这把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板书:1000米)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作单位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板书: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2.请看屏幕: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板书:10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3.(屏幕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一圈200米)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板书:沿操场(一圈200米)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圆大约用了几分钟?(3分钟)那么沿这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15分钟)。板书: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4.小朋友,方培街你们一定很熟悉吧,请看屏幕:从万丰商厦到丹凤银楼、方塔商场、新华书店、华联、商业大楼再过十字路口到娱乐中心,约1千米。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在脑海里沿方塔街走一走,感受一下1千米的实际长度。万丰商厦一一丹凤银楼一一方塔商场-一新华书店一一华联一一商业大楼一一十字路口--娱乐中心小结:1千米=1000米[评:利用多媒体唤起对行走本地区主要街道实践活动的回忆,以情激情,既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又助于抽象?quot;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l(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师:千米也称公里,在上面的板书上添上(公里),有时也用Km表示。5.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71页例1和例2,重点看一看是怎么想的。完成71页做一做1,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评: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卒,即引导学生自学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活用教材,节时高效。]
三、千米的应用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屏幕显示)请看老师星期天在常熟到苏州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1.公路边的里程碑2.指路标志3.限速标志4.摩托车的速度表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评:通过观察里程碑、指路标志、速度表、限速标志,让学生体会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练习:72页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起来。
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4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办法证实?生:利用摩托车的里程表测量、走一走是否15分钟。师:还可以这样证实:(结合屏幕)(1)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2)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00步)师:1千米,我们大约走2000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
五、巩固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汽车每小时行40米。电线杆高6千米。小李身高135厘米。飞机每小时飞行1800千米。教室黑板长3分米。一支铅笔长2千米。2.72页3、4。3.综合练习。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国庆五十周年阅兵式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段。边看边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17个官兵方阵和25个车辆方阵共长2______。(千米)1万多名官兵过检阅区时每步都走75______(厘米),踢腿高度都是30______。(千米)你知道阅兵式上的官兵为什么走得这么整齐吗?在阅兵村,他们平均每天要走3亿___(千米)整个训练过程,他们平均每人走了10000多_______(千米)师:辛勤的汗水、刻苦的训练换来了祖国的荣誉。|[评:再现庆祝建国五十周年阅兵场面,进行新知识综合训练,以景激情自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六、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同学们学得很好。学校组织同学秋游,现在想请小朋友们帮助设计一条路线,要求:1.从学校出发到游玩的最后一处景点之间的路程不超过10千米;2.游玩的景点要尽可能多。四人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组设计得最好。(图略)[评:创设设计秋游最佳路线的情景,激活学生思维,再次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往意识和创新意识。][总评:”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学生生活中很少接触,显得比较抽象,教材内容单
一、简要,增加了教学难度。徐老师课前作了大量的准备,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联系乡土实际,教”书"育人。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关系融洽
第二篇:认识整时 人教课标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认识整时。
2.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页练习十六的第1、2、3题。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大钟面、小钟面、钟面头饰。
教学设计
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瞧,他来了!(课件演示,教师描述:天亮了,太阳公公早早就起来了&&)
2.这就是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的新朋友──嘟嘟。
3.嘟嘟的床头放着什么呀(课件展示闹钟)?
4.今天我们和嘟嘟一起认识钟表(教师出示课题,学生读课题)。
认识钟面
1.做钟面。
a.(课件中闹钟放大,展示出钟面)多漂亮的钟面呀!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
b.请参照屏幕上钟面的样子,四人一组,分组做一个钟面。比一比,哪一组做得最好看。谁愿意帮老师做一个?(让一组同学上讲台制作)
c.(教师出示大钟面)谁来说一说钟面上有些什么?
◆又短又粗的针叫时针,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
◆还有12个数,我们来数一数。
◆数字的旁边还有什么?再来数一数有多少格?
(课件中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分别闪动。)
2.说钟面。
a.四人一组,拿着你们做好的小闹钟,互相说一说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b.(教师小结)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它们组成了一个漂亮的钟面。
c.哪一组同学认为你们做的钟面最漂亮?举起你们的钟面给老师欣赏一下。
认识整时
1.认识。
a.嘟嘟的小闹钟响了很长时间了,你能说说现在是几时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长长的分针指着几?
◆短短的时针指着几?
◆教师小结: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7就7时(学生跟着说,教师在黑板上贴7时的钟面)
b.7时了,嘟嘟还在睡懒觉,再睡下去,他会迟到的!快告诉他现在几时了。
c.(课件演示嘟嘟起床上学,上课迟到,学校教学楼上大钟是8时。)
唉!嘟嘟迟到了,他是什么时候到学校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d.(课件演示嘟嘟迟到,老师皱眉)嘟嘟因为睡懒觉迟到了,老师批评了他。我们可不能学习嘟嘟,我们要做一个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1234&&&2.巩固。
a.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时,老师要考考大家。(课件出示10时、6时、2时。)
b.教师拨钟,学生说几时(5时、12时)。
c.教师说几时,学生拨钟(1时、11时)。
d.学生说几时,学生拨钟。
e.四人一组,说几时,拨钟。
3.总结。
a.认识了这么多时间,你能说说怎样认识整时吗?
b.教师小结: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几时。
4.认识电子钟
a.嘟嘟现在改掉了不遵守时间的坏习惯,我们再去嘟嘟家看看,好吗?
b.(课件演示早晨,嘟嘟的房间)看,桌子上放着什么?
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钟?
c.电子钟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在黑板上贴7:00)
d.小结:小圆点后面是两个零,前面是几就是几时。
e.嘟嘟去哪儿了?(课件演示嘟嘟背着书包上学去)嘟嘟确实改正了缺点,我们也要向他学习,做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
练习
1.练习一:找朋友。
a.嘟嘟想邀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去游乐场玩,大家快去瞧瞧吧!(课件演示嘟嘟来到游乐场)
b.我们在游乐场的大草坪上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教师发钟面头饰,课件演示嘟嘟带着1时的头饰。)
c.头饰上时间相同的才是好朋友,可千万不要找错呀。(教师带学生唱找朋友)
d.时间相同的小朋友,握握手做个好朋友吧。
e.问:1:00,你的好朋友呢?
f.同学们真聪明,去海洋馆看表演吧。(课件演示海狮顶球)
2.练习二:老爷爷出难题。
a.这儿是游乐场的聪明屋,也有精彩的表演,可是老爷爷不让嘟嘟进去,他给嘟嘟出了道难题。
b.(课件演示:过一小时是几时)请大家举起小手,用手势告诉老师。
3.老爷爷让我们进去看表演了。(课件演示动物表演:小狗做算术)
总结
1.互相说一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我们今天认识了钟面,知道了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开放题
1.(教师出示缺少时针的钟面,分针指向6)这是几时?少了根针,你能看出是几时吗?
2.(教师在1和2间贴上时针)现在是几时?我们下节课再来和嘟嘟一起认识它。
<<<1234&&&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是认识钟表的第一课时,要求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和实际操作,让学生认识钟面、直观认识整时,初步体验时间的含义。在教学设计时我把教学内容分成认识钟面与认识整时两大部分。
一、课的结构与教学流程。
二、设计思路。
认识整时一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抓住他们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是设计教学的前提。因此,我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采用情境教学法,用统一的一个动画形象和一个完整的童话故事将教学的几个环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故事情境中学习。
另外,在设计时,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课件创设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早晨起床、睡懒觉、上学迟到等,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新知。
三、各部分的设计说明。
导入部分:抓住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天亮了,太阳公公早早就起来了&&看动画,听故事,创设情境。
2.小猪嘟嘟还在睡觉,他的桌上放着什么&&引出闹钟。
3.我们一起来看看嘟嘟的小闹钟出示钟面。
新授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通过合作制作钟面,说钟面两个环节,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讨论,解决第一个知识点。
由于每个学生的经验不同,为使学生的理解更加全面和丰富,数学教学要增进师生或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学生了解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通过合作制作钟面、说钟面活动,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暴露自己的想法。借此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同时,学生通过外部的表述与交流也必然会促进主体的自我意识与自我反省。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与协作,能够帮助学生对不同观念作出比较,对正确观念的认识会更深刻,对错误观念的纠正会更彻底。因为合作为学生所提供的范围是多方面的,而且这些范例来自学生自身,这样学生就会自觉地去选择与判断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最佳的观念与做法了。
<<<1234&&&新授二:故事继续发展,学习逐渐深入,让学生投入到情境中去,在兴趣的激发下,在情境中观察、思考、口说、眼看、脑想。
1.&&嘟嘟的闹钟响了很久,我们看看是几时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所创设的故事情境中引出知识点,激发学习兴趣。
2.长长的分针指向几?短短的时针指向几?引导学生观察、交流讨论。
3.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几时共同小结,知识点以儿歌形式出现,易记易懂。
4.告诉嘟嘟都几时了,他要迟到了(课件动画演示起床、上学、8时进入校园、迟到、老师批评)他到校都几时啦?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是要将他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活动规范化,常识经验系统化,因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这些经验是学生的数学现实;同时,正是通过经验,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活动的过程。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过程,课件中所出现的一些生活情境,学生是有经验的。这对他们了解时间观念、更好的认识整时有很大帮助。8时的认识及时巩固了新知。
5.通过教师拨钟,学生说几时;教师说几时,学生拨钟;学生说,学生拨钟几个环节巩固新知。
6.去看看嘟嘟今天迟到了吗?在情境中学习电子钟。
练习部分:找朋友老爷爷出难题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乐中巩固知识。
专家评析
整个这节课的教学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童话故事情境中学得饶有兴趣,学得积极主动。
1.学生在完整的故事情境中学习。
本节课教师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活动氛围。很好地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课的一开始就一下子抓住了学生,采用童话故事的情节,以小猪嘟嘟一天的生活为主线,采用情境教学将做钟面、说钟面、学整时、说整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了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数学活动情境。
2.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别是要将他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活动规范化、常识经验系统化,因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这些经验是学生的数学现实;同时,正是通过经验,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活动的过程。
时间和刻度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而这节课在情境中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的各个环节都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早晨睡懒觉7时起床而迟到,8时到校,老师批评等等。这些环节的设计达到了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将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的经验进行类比、分析、归纳,加以总结,从而逐渐建立起较为规范化、系统化的数学知识。
3.设计环节,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学习者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以自己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即每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自己的头脑创建的,因此数学学习也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起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虽然学生要学的数学都是已知的知识,但对学生来说仍是未知的,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活动,从实践和交流讨论中获得体验,理解数学知识。
<<<1234&&&
第三篇:人教课标版一年级下册《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下册“认识时间”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读、写几时几分的钟面时刻,知道时间单位的进率1时=60分,初步建立时和分的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能正确读写几时几分时刻;了解1时=60分。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的读写时刻的方法,了解时、分间的进率。教学具准备:课件、钟表模型。教学程序设计: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出示钟面(无分针):这个钟面有什么问题?
2、出示10:10钟面,这是我们第二节课下课的时间,你会认读这个时刻吗?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二、认识时分,学会读写。
1、认识钟面。(1)了解钟面。
观察钟面,你有什么发现?(钟面上有时针、分针和12个数;有大格,还有小格。)
点拨:每一大格里有几个小格?(5个小格。)(2)认识时、分。
①时针用来记时,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分针用来记分,分针走1小格是1分。
分针从12走到1,走了一大格是几分?为什么?(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比较:时针指着刻度1和分针指着刻度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刻度1有两种含义,当它表示时针的刻度时是“1时”,当它表示分针的刻度时是“5分”。)
分针从12走到3,是几分?为什么?
你还能说出分针走到几时表示多少分吗?自已试着填一填书81页。汇报:你是怎么想的?(5个5个的数)②师: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60分)
2、了解时、分的关系。
师:在钟表里还藏着个小秘密呢。(课件:分针走一圈,时针刚好走一格。)(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有什么变化? 点拨1:分针走时,时针怎样了?
点拨2:当分针走到到一圈时,时针走了多少?
(2)时针走一大格是几时?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呢? 点拨:1时和60分是什么关系? 板书:1时=60分
3、读写时刻。
(1)张老师的一天
我们每天都要工作、学习、休息、锻炼,怎样合理安排时间呢?先看看张师的一天。
①
老师几点钟起床?(6:30)记录下来。(6时30分,6时半、6:30)为什么既是6时30分又是6时半?(分针指向6表示30分,分针正好走了一圈的一半。)
小结:时间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用文字写时分。一种可以用两个小圆点把时和分隔开。因为分有几十分,所以表示分的部分要有两个位置。② 老师到校是几时?(8:05)
你能不能把这个时刻记录下来。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小结:电子表形式,当分钟数不满10时,要在前面加一个“0”,起占位作用。
③ 老师正在和小朋友一起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这什么时刻?
你是怎么看出是9时45分的?(①5格5格数,因为分针走到9就是45分;②从6那里是30分接着5个5个地数,数到9就是35分。)
④课件出示两个错误读法,学生讨论。
(3:55读成4:55,11:20读成11:4)(2)怎样认读时间?(读出一个时间,要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共同确定)
点拨1:怎样确定是几时? 点拨2:怎样确定是几分。
(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分针指向几就数几个5分。)
三、巩固练习,学会运用。
(一)基础练习:
1、练习十五第一题。这是小红一天的时间安排,请把时间用两种方法写下来。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拨钟练习:出示时间(5:
15、11:40)学生拨钟。
(二)延伸练习:(下课铃响了)一节课40分钟结束了。现在是几时几分?再过几分是11时?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希望大家今后要珍惜时间,能合理的安排时间,作时间的小主人!
第四篇:《比尾巴》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比尾巴》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比尾巴》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比尾巴》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1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朗读问句。
3、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和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好文中的问句。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出课题。
师:现在咱们做个游戏,我说你摸(摸摸你的头……摸摸你的尾巴)
2、指名读课题,提示“巴”是轻声。
1、初读课文,找出参赛的小选手。
师:到底有哪些小动物要参加比尾巴大赛呢?它们就藏在咱们的课文里面,现在,我们就读一读、找一找,划一划吧!
2、学生自读课文。
3、引导学生说出六种小动物,认识小动物名称。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比 尾 巴 谁 长 短 把 伞 兔 最 公
2、小老师带读。
3、开火车读。
4、交流识字方法。
5、读去拼音的生字。
6、读词语。
四、细读文本,学习问句。
(一)学习一、二节
师:小动物们马上要进行第一场比赛了。这一场他们比赛什么项目呢?我们一起看看。
1、出示三个问句,生读三个问句,认识问号。
师:小朋友们,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一句的后面都有一个同样的问号。
师:哦,这个像小耳朵一样的符号叫问号,这种有问号的句子,我们把它叫做问句。
2、说问句训练
如:今天早上你吃饭了吗?你好吗?你上班了吗?
3、指导朗读。在读这种句子的时候声音就要扬起来。
4、读一读这三个问句。
5、现在比赛项目知道了,那比赛结果怎样呢?同学们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请同学们快速找一找,读一读。
6、交流讨论:松鼠的尾巴像什么伞?
7、小结:看了第一场比赛,我们知道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像一把伞
8、师生一问一答,朗读课文一、二节。
(二)学习第三、四节
第一场比赛真精彩,我们再来看看第二场比赛。第二场比什么呢?(出示第三节内容)
1、生读第三节问句。
2、出示指名读第四节。
3、读第四节
五、读中感悟,培养语感。
1、两场比赛都结束了,小动物们可高兴啦!我们带着高兴地语气把课文读一读。女同学来问,男同学答。(男女读)
2、边拍手边读读课文。
3、一问一答读课文。
六、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把、巴”,引导观察。
2、师范写生书空。
3、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4、点评。
《比尾巴》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2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6个生字,尾、巴、的、长、把、子。认识3个偏旁“尸”“白”“扌”认识8个生字“比短 好 像 猴 兔 看 鸭”
2.能正确流利地读短文,学习朗读问话的句子,会背诵课文
3.认识图上的动物,了解它们尾巴的特点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观察插图再读课文,训练学生读书、说话能力
二、重点、难点
学习句子词语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认识图上动物,了解它们尾巴的特点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学习朗读问话的语句
3.利用汉语拼音学习生字词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认读音节shu0 ch4ng du3n sh(s3n w1n bi3n zu@
(二)指导看图揭示课题
1.图上有哪些动物?说出它们的名称
2.这些动物的尾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9课,比尾巴,强调“巴”的笔顺,看教师写,齐读课题,认识“尾巴”这两个字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指名读,随时正音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词
(四)学习句子,词语
1.指读课文,学习前6句话
2.齐读第一句,认识问号,哪句话是问它的?理解“长”和猴子的尾巴长比起来,兔子的尾巴怎么样?理解“短”可点一下图。(松鼠的尾巴经常翘起来,毛绒绒的好像打开的伞,理解“好像”)
3.指导学生用对话的语气读,读问句时,语气要上扬,读答句时语气要平缓肯定。
4.用一问一答形式读书或做拍手游戏
(五)自学后六句话
1.熟读,说出写了几种动物,认读公鸡、鸭子
2.这三种动物的尾巴什么样?
3.为什么说孔雀的尾巴最好看,理解“最”看图比较
4.讨论交流
(六)朗读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六种小动物的尾巴取下来再找同学给贴上,边贴边说尾巴的特点。
2.用对话的形式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读课文要求会背
2.读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用对话的形式读课文
(二)认读生字词
尾巴、长、一把、的、子
(三)认记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识三个新偏旁尸→尾
扌→把
白→的2.重点指导长、长 书空
巴。注意最后一笔,不要写成“ ”
(四)找朋友游戏
一个同学手拿“尸”说,我的朋友在哪里?拿毛的同学说,你的朋友在这里,齐读“尾”。尾巴的尾,齐读对对对,请四位,用同样的方法,读“的”、“把”
(五)书写生字
学生在田字格上写字每三个写,并组一个词
《比尾巴》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3教学目标:
1.了解小壁虎尾巴易断、可以再生的特点,及小鱼、燕子、老牛等尾巴的特点。
2.在语感训练和表演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会认9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壁虎尾巴的功能以及可以再生的特点。
教具准备:图片、生字卡。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份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通过谈话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然后听读课文,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情景。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
1、借助图画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想办法认识。
2、同桌互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最通顺。
3、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先带拼音认读,再去掉拼音认读)学生先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借到了吗?请大家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2、指名回答。板书:小鱼、老牛、燕子。
小壁虎为什么借不到尾巴呢?让我们跟着小壁虎一起去看看吧!
3、学习第3小节(出示小鱼图及第3段的文字)
小壁虎是怎么说的,找出小壁虎说的话,读一读。
哪位小朋友也能很有礼貌地替小壁虎向小鱼姐姐借借尾巴呢?
小壁虎这么有礼貌,为什么小鱼姐姐还不把尾巴借给它呢?教师相机板书:用尾巴拨水。
是呀,小鱼的尾巴是用来拨水的,如果没有了尾巴,小鱼就不能游来游去了,所以小鱼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4、分角色朗读小壁虎与小鱼的对话。
①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要求记住对白。
②带上头饰上台加上动作表演对话。
小壁虎从小鱼那儿借不到尾巴,它又去向老牛和燕子借。(出示老牛图和燕子图)出示自学要求:1、有礼貌地读第4小节和第5小节。2、找一找,老牛和燕子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呢?
学生自学第四第五段
指名朗读第4小节,为什么老牛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用尾巴赶蝇子。
指名有礼貌地朗读小壁虎与老牛的对话。
(4)指名朗读第5小节,燕子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用尾巴掌握方向。
指名有礼貌地朗读小壁虎与燕子的对话。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3、4、5小节。
(四、总结全文。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呢?
第二课时
一、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指名读、分组读、开火车读)
二、分析记忆字形
1.利用识字方法记忆字形。
(1)熟字带生字。
(2)熟字加偏旁或换偏旁。
2.指名读字扩词。
三、指导书写
1.教师在田字格里示范写字。
2.学生书空仿写,然后在书本上练习写字。
3.展示交流。
四、作业设计
1.读读说说
游来游去 飞来飞去 跑来跑去 跳来跳去
来 去 来 去 来 去
2.写出下列汉字的笔顺。
姐:___________________ 呢:___________________
呀:___________________ 哪: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合适的词语,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小鱼 小山羊 燕子 小鸭子 老鹰 小牛
(1)()和()在水里游来游去。
(2)()和()在空中飞来飞去。
(3)()和()在草地上吃青草。
五、全文总结
六、作业:
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个爸爸妈妈听。
《比尾巴》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4【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通过学习课文,是学生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3、指导学生读好问句的语气,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本课生字,并在此基础上读好课文。
【教学难点】
读好本课出现的问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游戏导入(指尾巴)。人没有尾巴,可是有好多动物有尾巴,谁来说说哪些动物有尾巴?
今天,森林里有好多动物聚到一起,他们要举行一个特殊的比赛?你们猜他们要比什么?(板书:比尾巴)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谁;比什么;结果)
二、初读课文
学习1、3小节
过渡:书上P83也就有答案,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
1、有谁来参加比赛了?哪位同学愿意充当来宣布一下参赛选手的名字?其他同学听他的发音正确洪亮吗?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
带音指名读。不带音读。全班读。
2、谁能把选手的名字完整的播报一遍,说时用上有有还有)
3、全班齐说。
三、细读理解
过渡:运动员们就要入场了,谁愿意做小领队把运动员带入场。(放音乐,学生贴小动物图片。)
比赛就要开始了,想不想当评委?现在我宣布:我是这次比赛的主裁判,请各位评委保持安静。我来宣布第一个比赛项目,他们要比什么呢?
出示:谁的尾巴长?
1、这是什么句?范读,学生读。这只是其中一个项目,还有五个呢?谁愿意接着宣布?
随机处理:长──短
一把:还有什么能用一把?弯弯:
扁扁:
2、谁能把这六个项目完整的播报一遍。其他同学做手势。
3、学习2、4小节
过渡:比赛进行了一段时间,评委们看看比赛结果怎么样?快读读。
那位评委先来播报比赛结果?边播报边贴上比赛结果。(学生贴)
师生:指黑板;生生:看书;分组
四、拓展
1、其他小动物也来参加比赛了,如果你认识他就大声喊出它的名字。
2、用谁的尾巴像什么说一句话。
3、也可说说其他动物。
4、用谁的尾巴怎么样提问,并做出相应的回答。
《比尾巴》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5[教材简析]: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掉进陷阱里的狼,三次想蒙骗路过的老山羊,都被聪
明清醒的老山羊识破,最后终于露出本相的故事,说明像狼一样的坏人他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一定要象老山羊那样头脑清醒地对待。
课文按照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从狼掉进陷阱的起因开始引入;接着写狼先后三次欺骗老山羊,分别说自己是狗,是狼狗,会摇尾巴,而老山羊分别通过长相、语言和那条摇起来硬邦邦的尾巴判断出它不像狗,不是狗,最终判断出它是狼;最后,狼终露出了它的本性,老山羊却轻蔑的走开了。文章结构完整,脉络清晰。
课文最主要的写作特色是抓住了狼与老山羊的神态与对话,语言形象生动,用词准确到位。通过描写,一匹狡猾又本性不改的狼和一只聪明清醒的老山羊跃然纸上,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也清清楚楚。教学本文时,一定要抓住描写神态的词语:“又老实又可怜”“看了几眼”、“半闭着眼睛”、“着急 ”、“使劲摇”、“露处凶相”、“轻蔑”以及描写语言的句子,辅之于投影、电脑画面,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
[教法与学法设计] :
1、以故事入手,激发兴趣,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贯穿语言文字训练,渗透 思想教育。
2、运用电脑软件、投影等多媒体手段,采用对比、引导、迁移运用等多样化的方法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归纳学习步骤,并让学生运用学法进行学习。
3、学生的学习按带问题读、理解词句、感情朗读的步骤进行。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我们曾经学过一篇关于狼和羊的故事的课文,是什么课文?(《狼和小羊》)请一名学生简单说说这个故事。
在《狼和小羊》这个故事里,凶恶的狼把善良的小羊吃了。而今天我们要学的关于狼和羊的故事,它的结局是怎样的呢?我们学完以后就知道了。在学之前,老师可以透露一点,这个故事里的羊是一只老山羊,而不是一只刚生下来不久的小羊,结局当然是不一的!这个故事的题目叫做《会摇尾巴的狼》。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
1、借助部分注音,自由小声读课文。
2、圈出课文里的生字词,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字音难点:
前鼻音:善、烦
后鼻音:良
翘舌音:善
字形难点:善:善 善 善 善
3、准确地齐读课文,简单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一只掉进陷阱里的狼,装出一副又老实又可怜的模样,说自己是一条又忠诚又善良的狗,哀求老老山羊救它。老山羊从它的硬尾巴认出它是一只凶恶的狼,没有受他的骗。(只要大致能说出来就行了。)
三、运用媒体,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了解起因。
1、自由小声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它们是因为什么原因走到一起的?
2、理解“陷阱”。
3、对比句子:a、怎么爬也爬不上来。
b、爬不上来。
4、狼是怎样和老山羊打招呼的?理解“连忙”,说明狼着急的心情。
5、指导朗读。狼和羊不是好朋友,狼对老山羊说的话是套近乎的话,要读出这种虚伪的套近乎的语气。教师范读,学生练读,齐读。
6、指导读老山羊对狼的问话。个别读,齐读。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归纳学法。
1、狼一共几次蒙骗老山羊?板书“狼”、“老山羊”。
2、第一次蒙骗是那几个自然段?(三四自然段)
3、出示投影片,根据问题小声读课文,找出答案,用“——”划出来。
小声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狼说话时神态是怎样的?它为什么这样做?
2、狼说自己是谁?
3、老山羊是通过什么,怎样判断的?
4、汇报自学情况。
a、狼装出一副又老实又可怜的模样,它这样做是为了博得老山羊的同情。
b、狼说自己是狗,板书:“装狗”
c、老山羊通过它的长相,判断它不是狗的。板书:“通过”“长相”“判断”“不是狗”。
5、理解“毫不犹豫”,体会狼为了博得老山羊的同情,把自己说成是见义勇为的英雄,请两名同学造句。强调:要说清这件事发生的原因。
6、指导朗读。
a、指导:在读狼的话时要读出狼的虚伪,读羊的`话时要读出羊的坦率。“狗”、“毫不犹豫”、“跳”、“再”、“不像”、“狼”要读重音,“我”字要上扬,“唉”字要读出无奈的语气。请学生做好记号。
b、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c、请个别读,学生评议。
d、齐读。
7、归纳学法。
a、回忆刚才学习三四自然段的学习步骤。
b、贴出已写好的板书;
1、带问题读;
2、理解词句;
3、感情朗读。
三)、学习五到九自然段,运用学法。
提出要求:下面我们分两组来自学第二次和第三次蒙骗的过程,注意按照三个步骤来学习。投影出示与第一次蒙骗同样的问题,学生用五到七分钟的时间自学。
1、学习五六自然段,第一组汇报学习第二次蒙骗过程的情况。
a、第二次狼半闭着眼睛,为了使自己更像狗。(狼睁大眼睛时露出凶光)
b、这次狼又把自己装成是狼狗。板书:“装狼狗”,解释“狼狗”。
c、老山羊通过它的语言判断它不是狗。板书:“语言”“不是狗”
d、理解词语:“性情”,指性格,“得救”,课文指可以从陷阱中出来,“花言巧语”是指说虚假而动听的话。这里可以看出老山羊头脑非常清醒,没有被狼的话所蒙骗。“狡猾”是指用虚假的言行来欺骗别人。
e、“……”的讲解:省略号说明狼的话还没有说完,既说明狼还想继续说一些花言巧语,又说明老山羊头脑清醒理智,不由它再说下去。
f、指导朗读。读狼的话时要读出语言的虚假和动听,读羊的话时要读出坚决的语气。重读词语:“连忙”、“狼狗”、“特别”、“只要”、“好好”、“别”、“骗”、“老老实实”、“你”、“狡猾”,“舔毛”、“咬虱子”两个词要读轻一点,拖长一点。范读,学生齐读,男女同学分角色朗读。
2、学习七八九自然段,第二组汇报学习第三次蒙骗过程的情况。
a、第三次狼着急了,因为他担心老山羊不救它。
b、这次狼说它的的确确是狗,并想用摇尾巴来证明。板书:“摇尾巴”
c、羊是通过它的硬尾巴来判断它是狼的。板书:“硬尾巴”、“是狼”
d、电脑动画出现狼摇尾巴的样子,思考:为什么老山羊一看到狼摇尾巴的样子,心里就完全明白了呢?(因为狼摇尾巴时把陷阱里的尘土都扫了起来,说明他的尾巴很硬,而狗的尾巴是很松软的,所以老山羊判断它是狼。)
e、理解“的的确确”,提醒多音字“的”,用“的的确确”说一句话。
f、投影出示训练题:
读下面的句子,思考:去掉括号里的词,意思有什么不同?
1、狼把尾巴(使劲)摇了几下,(扑扑扑,)把陷阱里的尘土都扫了起来。
2、老山羊看到这条硬尾巴,心里(完全)明白了。
3、你(再)会摇尾巴,也还是凶恶的狼。
g、指导句子的朗读,括号里的词语读重音,多音字“扫”要读准。
h、指导段的朗读,狼的话要读出狼着急的心情来,老山羊的话要读出强烈肯定的语气来。叫一生试读,讲评,再叫一生试读。齐读,分角色朗读。
3、小结。
刚才我们按照带问题读,理解词语,感情朗读的步骤学习了第五至九自然段,我们知道狼一次又一次想蒙骗老山羊,老山羊没有上它的当,终于识破了它的真面目。
四)、学习最后两自然段,知道结果。
1、请两生分别读最后两自然段,思考:
a、狼看到老山羊识破了自己,最后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
b、老山羊最后怎样做的?怎样说的?
板书:“露凶相”、“走开了”
c、用多音字“相”的两种读音组词。
2、指导朗读:用恶狠狠的语气读狼的话,用平静轻蔑的语气读老山羊的话,“终于”“恶狠狠”、“该死”、“吃掉”要读重音。
a、同学自由朗读。
b、请两生分别读狼和老山羊的话。
c、师范读。
d、齐读。
五)、通读全文,分角色朗读。
男女同学分别扮演狼和老山羊的角色,老师读作者叙述的话,朗读一遍课文。
四、总结全文,明白道理。
1、对照板书,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我们学习了狼通过装狗,装狼狗,摇尾巴一次一次想蒙骗老山羊,老山羊通过它的样子,语言和硬邦邦的尾巴最终识破了狼。从狼装狗,装狼狗,摇尾巴到最终露出凶相,我们可以看出像狼一样的坏人,凶恶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板书:“本性不变”从老山羊一次一次识破狼,我们又可以看出老山羊聪明清醒。板书 “聪明”“清醒”
2、学生自己总结道理,不必强求答案一致。参考:像狼一样的坏人本性是不会改变的,我们要像老山羊那样清醒理智的对待他。
五、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会摇尾巴的狼
狼 老山羊 通过 判断 学习方法
装 狗 长相------不像狗 1、带问题读;
装狼狗 语言------不是狗 2、理解词句;
摇尾巴 硬尾巴-----是 狼 3、感情朗读。
露凶相 走开了
本性不改 聪明清醒
《比尾巴》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6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云,公,车”三个字。认识一个笔画撇折,和三个偏旁“矢,八,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朗读问句。
3、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喜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能正确朗读问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小朋友,今天森林里特别热闹。原来森林里的小动物正在举行一场特殊的比赛,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件)它们这是在进行什么比赛呢?(出示课题:比尾巴)学生拼读课题。
二、识动物,学习生字。
1、同学们想不想知道都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比赛呢?看,小动物们出场。课件出示动物图片和带拼音的生字。
2、学生拼读生字,学习猴、松、鼠、公、鸭,想想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生字。认识偏旁“八、鸟”。
3、去掉拼音认读动物名称。(课件出示)看,这就是比赛的名单,谁能做播音员来广播一下参加比赛的小动物。指导说话:参加比赛的动物有()、()、()、()、()和()。
三、学习课文。
1、这些动物都参加了哪些项目的比赛呢,我们赶快来读读课文吧。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一想这次比赛的项目有哪些?你能找出课文中的话来读一读吗?
3、学习问句。出示问句:(课件出示)
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
学习“短、把、扁、最”这几个生字。用什么方法可以记住这些生字?
(1)你能来读一读这些句子吗?
(2)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发现都有一个问号(?)这样的句子叫问句,读的时候最后一个字音是上仰的,像读第二声一样。
(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4)学生自己再次试读──比读──齐读。
4、小朋友比赛开始了,小动物请我们当评委,帮它们仔细评评。(教师示范:我认为猴子的尾巴长)
出示动物图片,用上“我认为……”的句式说话,再说说它们的尾巴有什么用?
5、经过我们的评比,结果终于出来了。谁能来宣布比赛的结果?(课件出示)(教师示范:猴子的尾巴长)指名学生说。齐说。
四、朗读课文。
1、小动物们的比赛结束了,小朋友们想不想来一场比赛啊!比什么呢?
2、先让我们来进行朗读擂台赛吧!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同桌对读——指名同桌读,比比哪一组读得好。
3、识字擂台赛:课件出示小猴吃香蕉,指名学生读生字。
这些小动物比尾巴的比赛吸引了好多动物参加,请小朋友回去后去找找看其它动物的尾巴还有什么特点,让我们再来比比。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做摘苹果的游戏认读生字。
二、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以分组对读、男女生对读的方式朗读全文。
2、尝试背诵。
3、课件出示牛、马、鱼、猫、猪的尾巴,说说它们的尾巴像什么?学着编几句儿歌。
4、完成课后“读读画画”练习。并说说这些尾巴的特点。
5、课后延伸:大自然很奇妙,有兴趣再找找还有哪些动物的有它自己的特点。
三、指导书写“云、公、车”。
1、学生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引导学生发现写好这三个字的关键,教师范写。
3、学生描红,练写,看谁写的正确美观,写几个不限,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及时展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
《比尾巴》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7【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问句。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练习朗读和认字是本课教学重点。
2、读好问句是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小朋友们喜欢动物吗?你喜欢哪些小动物?
学生回答,要求说完整的话,带表情。
今天,动物园里可热闹了,有6个小动物要比赛,哪6个小动物呢?老师贴画,学生认,说出动物名称。
它们要比什么呢?板书课题。
学生读课题,老师指导轻声的读法。这6个小动物想让小朋友去做裁判,谁愿意做?小动物说做裁判有个条件,那就是谁能借助拼音朋友以最快的速度读一读,记一记这一课的生字,就让谁做小裁判。小朋友们快行动吧!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创设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参与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舞台上发挥自已的优势。)
1、学生借助拼音自学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认字。
3、(出示课件)生字检查。(带拼音认读;去掉拼音认读,指导难认字,易错字。)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生字,把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因为重点是借助生字学课文,所以生字只要求会认即可。)
过渡:小动物说你们真棒!可以做小裁判了。
1、指导疑问语气的读法小裁判们来看一看都有哪些比赛的项目吧?师贴出带拼音的六句问话:
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谁的尾巴弯 ?
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 ?
学生拼读。个别学生读。
认识问号。指导疑问句的读法。
2、观察动物尾巴的特点。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评委了。要当好评委首先要对评判的动物有所了解。所以我们现在要带着这六个问题仔细观察一下这六个动物,看一看它们的尾巴有哪些特点。(学生观察对比,小组内讨论)哪位代表先发言。(学生说尾巴的特点,形状、颜色。老师及时指导,肯定个别学生的不同思维。)
3、贴图游戏比赛结果出来了,选六个代表当小裁判,把动物图片贴在相应的问句后面。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思考从而解决问题。同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观察后训练,使语言能力在说练中得以提高。)
4、朗读课文:个别读。一问一答。
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
(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
1、小鱼、小牛、老鼠、燕子、袋鼠、壁虎、大象等尾巴的特点。
2、仿课文说句子总结:每个动物的尾巴都有自己的特点,只要小朋友细心观察,你便能发现动物的尾巴不仅各有各的形状,而且各有不同的用处。
孩子们,现在你们就是评委了。我们来仔细瞧瞧动物们尾巴的特点,哪位代表先发言。(学生说尾巴的特点)
《比尾巴》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8一、联系旧知,揭示课题
1、回忆上学期学的《比尾巴》一课,知道动物的尾巴各不相同。
2、那么,动物的尾巴各有什么不同的用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动物尾巴作用的课文。这种动物你们看看是什么?对了,同学们,小壁虎生下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可是有一条小壁虎还要去借尾巴,这是怎么回事呢 ?让我们一起到《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二、情景导入,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
小壁虎借尾巴。
解释“借”:
有礼貌地向人家要。
谁能用“借”说一个句子。
2、你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向谁借──怎样借──借到没有。
师板书。
3、带着思考题听录音:
看谁听得最认真。
4、听完录音后,你们知道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吗?
(从哪里知道,自由读第一,二段)
汇报为什么要借?
(挣 断 难看 看图一)
5、表演读第二段:
体会小壁虎没有尾巴的心情怎样?
6、小壁虎决定去借尾巴?它向谁借呢?那些段讲了借尾巴的经过?
(自由读,找好朋友读第3~5段,读完后回到座位)
7、找出小鱼、老牛、燕子(指名学生贴)。
8、那小壁虎是怎样借的?
(先看第3段)
指名读。
9、读后,出示思考题:
(同座位讨论)
同座位读,男女分开读体会小壁虎说话很有礼貌。
10、小壁虎除了向小鱼借尾巴之外,还向老牛和燕子借尾巴的,那他是怎样借尾巴的?
(自学第4~5段)
11、汇报结果(发练习纸)表演读:
理解甩、摇,掌握方向,生活中还有那些也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12、尾巴有这么多的用处,谁能介绍其他动物的尾巴的作用呢?
13、想象一下,小壁虎还会向谁借呢?
14、多可怜啊!小壁虎还是借不到尾巴?他的心情怎样?
(齐读,个别读)
15、后来,小壁虎发现了什么?
(用什么语气来读)
你们觉得奇怪吗?
(看图,随着时间的变化,尾巴长出来了)
16、那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用呢?
(再生,脱离危险掩护自己)
三、小结
每种动物的尾巴都有不同的用途,只要我们多看课外书,仔细观察生活,一定回掌握更多有趣的课外知识呢!
《比尾巴》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9【教材分析】
小壁虎的尾巴断了,是被蛇咬住以后为了逃命挣断的。没有尾巴多难看呀,可是,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都不肯把尾巴借给它,它可伤心了,还是壁虎妈妈聪明,让小壁虎发现自己的尾巴已经长出来了。通过这个故事,小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分别有不同的作用,从而也了解了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
本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课文中没有注音,连生字也没加注音,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或阅读。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认字、朗读。
【学习目标】
1、会认“壁、虎”等9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3、初步了解动物尾巴的一些作用。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教学难点: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动物头饰、一些动物尾巴的功能和特点、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出示壁虎投影片,问:
小朋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个小动物,你看他是谁呀吗?
(随机板书:壁虎)
你能带大家读准这个词吗?
指名读,跟读。
2、你看它身上少了点什么?
(随机板书:尾巴)
3、是呀,这只小壁虎没有了尾巴,他要向别人去借尾巴。
把课题板书完整,学生借助拼音读题。
指名读,齐读。
4、看题目,你能提出问题吗?
(引导学生想:为什么借?向谁借?它借到了吗?)
请打开书看课文是怎么讲的。
1、借助图画独立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同桌相互交流。注意读准字音。
2、分小组互助读书,把课文读通顺。
3、全班交流:
在学习过程中你认识了哪些生字,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学生没说到的生字,教师可以直接提出,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
4、学习词语:
小壁虎、借尾巴、蚊子、一条蛇、逃走、难过、姐姐、新尾巴
(先指名读,再去掉拼音读)
5、出示生字卡片:
开火车认读生字。
1、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向谁借尾巴了?借到了吗?请大家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2、指名回答,找到课文中相应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教师随机贴示学生说到的小动物的图片。
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断了,它的心情怎样?你在什么时候也会这么难过?让我们都来当一回小壁虎,带着那非常难过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吧!
(指名读、齐读)
1、指导学生认读要求写的字:
河、借、姐、呢、呀、哪。
2、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并说一说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你觉得哪几个字最难写,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练写,评议。
第二课时
1、复习生字:
虫+文=()虫+它=()又+隹=()
女+且=()亲+斤=()
2、你还记得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吗?他向哪些小动物去借尾巴了?
1、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让我们先来看看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那一段吧!自由读,他借到尾巴了吗?
⑵ 是不是他借尾巴时没有礼貌,所以小鱼不借他?他借尾巴时是怎么说的?找出那句话来读一读,从哪里看出他有礼貌?
⑶ 指导学生朗读小壁虎说的话。指名读,齐读。
⑷ 多有礼貌的小壁虎啊,那为什么小鱼姐姐不把尾巴借给他呢?让学生说说小鱼尾巴的作用。
⑸ 读读小鱼姐姐的话,读出小鱼姐姐的为难心情。
⑹ 分角色朗读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时的对话。同桌自由练习,指名读。
2、自主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⑴ 自由读四、五段,学生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⑵ 想一想,老黄牛和小燕子为什么不肯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⑶ 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的尾巴要用来()。
⑷ 你们想想看,黄牛和燕子的话应该怎么读?谁来试一试?
⑸ 分角色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鼓励学生加上动作试试。
3、仿照课文,练习说话:
⑴ 小壁虎还会向谁去借尾巴?你能根据自己对其他动物尾巴的了解,再编一两个自然段吗?
同桌交流。
⑵ 指名说。
评议。
4、学习第六、七自然段:
⑴ 小壁虎最后借到尾巴了吗?它的尾巴是从哪里来的?
⑵ 小壁虎又得到了一条新尾巴,这时它的心情是怎样的?它的话应该怎样读?指导朗读,体会小壁虎高兴的心情。
1、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全文。小组长分配角色,学生进行表演。
2、指名小组佩戴头饰上台表演,全班评议。
1、集体分角色朗读全文。
2、布置课后作业,回家编一个新的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给爸爸妈妈听。
《比尾巴》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10活动目标
1、通过一问一答的儿歌形式,巩固幼儿对事物特征的认识。
2、了解问答歌的特点,体验问答歌的趣味性、知识性。
3、了解几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培养幼儿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动物头部、尾部配对图片。狮子图片、指偶,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
幼:狮子。(教师出示第一幅狮子坐在草地上的图片)
师:狮子大王和小朋友们打招呼说:“你们好,中二班的小朋友们,我要考考你们,看看谁观察的最仔细,你们看一看,我的身体的哪部分藏了起来?”
幼:狮子的尾巴藏了起来。
师:狮子大王说:“你们观察真仔细,现在我站起来了你们看到我的尾巴了吗?”(教师出示第二幅狮子站起来露出尾巴的图片)
师:我们在小班的时候学过狮子找尾巴的故事,你们有尾巴吗?你们知道都谁有尾巴?
引导幼儿说一说有尾巴的动物。
师:小动物们有尾巴可高兴了,今天它们要举行一次特别的比赛—比尾巴大赛。”狮子大王想请中二班的小朋友们来做裁判,这些小动物们进行了两场比赛。
1、第一场比赛:
师:第一场比赛,有哪些小动物参加呢?
教师先出示没有尾巴的猴子、兔子、松鼠。引导幼儿从黑板上找出它们的尾巴,观察它们尾巴的特点。
狮子大王提问: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像把伞?
幼儿分别回答: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像把伞。
幼儿观看课件,教师引导幼儿说说猴子、兔子、松鼠的尾巴各自的用途。
将第一场比赛结果编成一段儿歌,教师提问,幼儿回答。
2、第二场比赛:教师分别出示三种动物的尾巴
师:小朋友们你们猜一猜它们分别是谁的尾巴?
幼:鸭子、公鸡、孔雀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三种动物尾巴的特征。
狮子大王提问: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像把扇?
幼儿分别回答:鸭子的尾巴扁,公鸡的尾巴弯,孔雀的尾巴像把扇。
看课件引导幼儿了解鸭子、公鸡、孔雀的尾巴各自的用途。
将第二场比赛结果编成一段儿歌,教师提问,幼儿回答。
师:狮子大王说:中二班的小朋友你们观察真仔细!
幼儿跟教师一起朗诵问答歌《比尾巴》
在朗诵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根据内容联系实际自由的表演,展现小动物尾巴的不同特点。
1、教师提问,幼儿回答。
2、幼儿分组,男孩组拍手问,女孩组回答,两组互换。
3、教师和幼儿一起编动作,边表演边朗诵问答歌。
师:除了这几种小动物,还有一些小动物的尾巴也很有特点,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尾巴也很有特点?
教师出示燕子、牛、大象、金鱼的尾巴课件,让幼儿观察它们的尾巴,仿编问答歌。
师:小动物的尾巴都有它们各自的用处,所以我们要爱护它们,更不要伤害它们的尾巴。
引导幼儿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的知识,自由的编儿歌,并把自己编好的儿歌说给其他小朋友听。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比尾巴》这首问答歌,回家以后把这首问答歌边表演边说给爸爸妈妈听,我们还可以按照这样的问答形式,和爸爸妈妈一起编一首《比耳朵》的儿歌,等明天上课时把你编的儿歌说
教学目标
1、自由读悟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图文结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课堂的口语和说话训练。
4、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1、理解课文,学习生字和相关二类字的音节,指导“?”“反义词”“打比方句子”“好看”等的学习。
2、了解各动物尾巴的特征,并与图对应连线。
3、练习给书中的六种动物画尾巴。
4、有感情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各动物尾巴的特征,并与图对应连线;有感情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学习生字和相关二类字的音节,指导“?”“反义词”“打比方句子”“好看”等的学习;练习给书中的六种动物画尾巴。
教具准备
文中的六种动物及尾巴模型、彩色笔、小作业本纸一张、师画的其它无尾动物图及空白方框、彩色粉笔、音乐录音磁带及录音机、师画简笔画(空地、树木、小草及野花)、课题板书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现在请大家听老师讲一个故事,你们边听边想:?猴子叫大家干什么?
2、(师配乐讲述)从前,在一个美丽的大树林里,居住着一群动物。有一天,动物们都聚到了一块空地里。它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树木,边上长满了青青的小草和五颜六色野花。动物们在空地上玩耍、嬉戏,快乐极了。这时,倒挂在树枝上的猴大哥发话了:“喂,大家停下来,我提个建议,咱们来比赛比赛吧。”哟,小兔妹妹的耳朵最灵,马上停住,趴在地上喊:“猴大哥,我们比赛什么呀?”猴子往下一瞧,看见了兔子的尾巴,再抬头一瞅,望见了自己的尾巴,眼珠子骨绿绿一转,有主意啦:“我们就来比尾巴吧!”
3、故事讲完了。小朋友,刚才的故事里,空地周围有什么?(抽生答:绿树、青草、各色野花。师画黑板上)猴子叫大家在空地上准备干什么?(抽生答:比尾巴)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尾巴”这一课。(板书:比尾巴)请大家看课题的拼音,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抽生说:两个三声的变调、轻声)
5、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大家翻开书,看着课文,自由练习朗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然后,在书上作好记号。开始。(师进行个别学生的自学指导)
2、现在,请小朋友交流:你读懂些什么?(全班学生边说边互相补充)(略)(师根据学生说的顺序,把无尾的插图中的动物图,贴在黑板上)(或用多媒体演示)
三、图文结合,了解各尾巴的特点
1、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动物,它们都少了什么?(抽生答:尾巴)
2、请看猴子,它的尾巴有什么特点?(抽生答:长)(师出示“长”,并连线)
3、现在大家边听音乐静息,边看老师写。(师板书:短、伞、弯、扁、好看)
4、坐好,你们看拼音,黑板上这几个字的拼音要注意些什么?齐认读三遍。(抽生说后齐认读)
5、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照着前面“猴子——长”的样子,给另外的图和字连线,大家会吗?(会)(抽生上台连线)
猴子——长公鸡——弯
兔子——短鸭子——扁
松鼠——伞孔雀——好看(扇)
6、我们来检查,看连得对不对?(师指“长”字问:谁的尾巴长?生齐答:猴子的尾巴长)(后面略)鼓励一下。
四、画尾巴
1、观察书中动物们的尾巴,请大家用纸蒙在图上,临摹动物的尾巴,还可涂上颜色。(生自由临摹,师观察指导:略)
2、现在,我们抽六个小朋友为黑板上的动物们画出尾巴。老师这有彩色粉笔,你们自己上来,选出最喜欢的颜色粉笔画尾巴。(抽生)
3、老师讲桌上有这些动物尾巴的模型,请一个同学上台找出猴子的尾巴模型,与黑板上画的尾巴比一比,说说同学画得怎样?(抽生说:哪点像,哪点不像?)最后贴上尾巴。(依次完成:略)
五、巩固练习
1、动物们比尾巴,比出了各尾巴的特征。想一想,学了这一课,你认为“比尾巴”有结果吗?小组讨论。
2、认为“没结果”的同学站起来,说说你们的理由,老师看你们说得对不对?(抽生答后师表态)
3、认为“有结果”的同学站起来,也说说你们的理由,老师看你们说得有没有道理?(抽生答后老师表态)
4、现在老师告诉你们:语文的答案很灵活,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你们开动脑筋,答得有道理,就一定对。但如果答不出道理来,就是错的。
六、有感情朗读课文
我们学完了这课,现在请同学们看到课文,有感情朗读一遍。(齐读)
七、布置作业
1、这大树林里,除了我们刚才学习的六种动物,还有哪些动物?它们的尾巴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回家去想一想,下节课告诉老师,好吗?
2、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努力,老师准备奖励大家一幅动物画。但由于老师粗心,忘记了给这些动物们画上尾巴和涂颜色,你们今天回家去帮老师画上,好吗?
3、你们画好后,吴老师希望你们把它保存好,留作纪念。今后,只要看见这幅画,你们就会想起老师,想起老师为你们上的《比尾巴》这堂课。(发《动物画》奖品)
八、板书设计
猴子——长 公鸡——弯
兔子——短 鸭子——扁
松鼠——伞 孔雀——好看(扇)
《比尾巴》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12一、引言板书课题
1、师:今天动物园的动物要开展“比尾巴”的活动,你们愿意参加吗?
生:愿意。
2、看图,出示图,师:谁能叫出这些动物的名字?
师:我们想知道动物们怎样比尾巴就要认真读课文,板书课题《比尾巴》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识字,积累语言。
师提示:第一次读课文应注意什么。
1、借助拼音读课文。
2、用A找出课文中的三拼音节读读。用“一”找出课文中我们要认识的字,找出后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字的、。
3、检查自学情况
1把自己记字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听。
2看看谁的火车开得快。“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3做找“朋友”游戏把找对的朋友卡片挂到黑板上同学齐读一遍。
4、指导书写“云、公、车”这三个字。
1、认识“ㄙ”笔画。
2、观察要写的三个字有什么相同处。
3、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4、积累词语,用生字组词。
三、再读课文
1、读通课文、,练习读问句。
2、理解句子意思。读懂课文。了解书中动物尾巴的特点。
3、知道“长”和“短”是一对反义词。积累反义词
4、了解比喻句…………练习用比喻词“像”说话。
四、赏读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读问答句。
3、自编动作读课文
4、根据动作背读课文。
5、虚心学习,互相学习别人比自己读的好的句子。再试读读。
6、自我表现,学生把自己认为读得好的句子读给伙伴听。
7、师生一问一答读。
指导读问句,学生体验哪儿重读,哪儿轻读。
指名学生读,读后再评一评,谁读得好。
再指一男生读问句,一女生读回答的句子。
教师边板书:
比尾巴
猴子、长
兔子、短
松鼠、好像、伞
公鸡、弯
鸭子、扁
孔雀、最好看
学生看板书说说这些动物的尾巴各是什么特点。你还知道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吗?
做动作读课文
五、开展想象
过渡:你们想当作家吗?我们也来编几句让老师来欣赏好吗?
提示:
谁的尾巴细?
谁的尾巴翘?
谁的尾巴像剪刀?
老鼠的尾巴细。
老虎的尾巴翘。
燕子的尾巴像剪刀。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这篇课文,你们了解到了什么?哦,同学们学得不错,从课文学到了不少知识,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做个细心人就能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
《比尾巴》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13教学目标
1、会认“壁、借”等15个生字,会写“孩、爬、姐”等10个生字。
2、学会新的偏旁,理解词语,会准确运用,并认识多音字。
3、进一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重点:识字和写字。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孩子们,上节课你们已学习了《小壁虎借尾巴》的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小壁虎借尾巴》。请你们伸出小手和我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这是一篇很有趣的童话,请你们快速把书翻到103页,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生读)
从你们的表情上,我看出你们很喜欢这篇童话,那谁愿意说说,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真会读书)
读了课文知道了这么多动物尾巴的用处,那你们还知道其他动物尾巴的用处吗?懂得的知识可真多,看得出你们很爱学习。
孩子们,学习了课文,你们一定认识了许多的字宝宝,不知道有没有和它们交手朋友?一起来看看谁交的朋友多。
(一)检查识字情况
1、(出示词语)字宝宝和它的伙伴来了,看认识它们吗?齐声叫出它们的名字好吗?
2、了不起,交上了这么多朋友,我们男女生比赛读一读,看哪组读得更准确?
3、字宝宝送走了伙伴,要和你们单独见面了,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出示认识的字)齐读
4、字音准确,你们已经是朋友了。接下来开火车领读,读时给字组个词。看谁读得流利,说得准确?
5、真聪明。孩子们,知道吗?在这些字宝宝中,“角、尾、转”字有两个音,“吗”字有三个音。像这样的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音的字,我们把它叫多音字。我们再来认识认识它们。(出示)齐读
“尾、吗”这两个字的其它音我们不常用,今天先不认识了,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课后回家查字典学习。
这些字隐藏到两句话中了,还能记得请,读得准吗?(轻声读,指名读)
6、你们真棒!交了这么多的朋友,结交新朋友,别忘老朋友。课文中还有一些朋友,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课件出示字)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会写的字。轻声读读,齐读
读得准确,接下来开火车读,边读边组词,选字说话。
(二)识记生字
1、知道它们的名字,很了不起。但怎样记住这些字呢?我们先仔细观察这些字,看看它们的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给它们分分类。(指名分类)
2、归好类,便于我们观察。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吗?快说给大家听听。你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字?
(换偏旁熟字组合歌诀)指名汇报
你们的方法可真多,是善于动脑的孩子,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记住它们吧。
(三)指导书写
既然交了新朋友,那我们给它们照个像,留个影吧。看谁的摄影水平高?
(出示要写的字“爬、姐、孩”)先给这几个照照吧。
1、先认识一个新偏旁“子”字旁。
(课件出示“子”与“孩”)请认真观察,“子”字做偏旁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汇报,师强调(“子”独体字,占田字格中间写,做偏旁时在左半格,横变成了提)
看“子”字旁怎么写,认真观察笔顺,一起书空。在本子上描写后再写一个。
2、再请大家认真观察“孩”字笔顺,说说在书写时还应注意什么?
汇报师强调(左右结构的字,写时左窄右宽,左右要紧密些。右面对横撇收笔在横中线上,下面两撇写时,之间的距离不能太近)
和老师一起写“孩”字,师范写,生书空写。看后在本子上描写,再在第一格写一个。
3、学习“姐”字。
“子”字旁写时发生了变化,“女”字做偏旁也发生了变化。(出示“女”和“姐”)谁了说说有什么变化?
再看“姐”的笔顺,说说这个字在写时还要注意什么?
汇报,师强调(左右紧密,右面的且下横要长,两边出头)
师范写,生说笔顺。看后描写,再在第一格写一个。师巡视,提醒重点笔画的写法和位置。再写一个,看有没有进步。
4、学习“爬”
认真观察这个字的笔顺,一起书空。说说这个字写时,哪笔最重要?
汇报,师强调(这是左下包围的字,写时“爪”的一捺要长一些,托住“巴”字,“巴”字收笔写在横中线)
和老师一起写,师范写,生说笔顺。看后描写,再在第一格写。师巡视。指名板前写,生写后观察、评价。师帮助修改后,生再写一个。
5、其他的字指导
说说字需要注意到部分,再让学生自己写一个。
你们为字宝宝留下美丽的照片,它们可高兴了。你们高兴吗?
看你们学得高兴,小壁虎又推着自选车来了,要你们把这篇文章里的好词语都装在这车里带回家。快行动吧,看谁的收获大。
找后读一读
这节课的学习快乐吗?说说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1、、回家后把要求写的生字回家写,一个音,两个字,两个词。
《比尾巴》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14教学目标:
1、认识“壁”、“虎”等9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3、初步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读好对话语气。
教学难点:
借助图画或其它手段自主识字和阅读。
德育目标:
美育目标:
初步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借助图画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设计目标:探究合作,掌握识字方法,用各种方式识字的能力,培养写字能力)
(一)初读。
1、分小组互助读书,把课文读通顺;全班交流,你们组新认识了什么字?说说用什么方法认识的?针对学生汇报,随时指正;
2、画出课题和第一幅图中的生字;说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些生字的;指出学生没有说到的生字,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认识。
3、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二)认读生字。
1、板书课题、出示第一幅图的文字;
3、
重点指导:“蛇、蚊、难、虎”的读音。
书写生字。
1、范写;
2、偏旁归类指导
3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如:“呢、呀、哪”的写法,及女字旁的写法;
4、巡视检查、个别指导;
5、展示写得认真、正确,美观的作业。
扩词。
1、仔细观察字形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先描红;再自己练写;同桌互相指正;
3、注意书写姿势。
(三)练习设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识记生字;查阅资料,看动物的尾巴都有什么作用?
第二课时
1、认读生字;
2、交流查阅的资料。自由读课文,力求做到正确流利。
二、指名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检查时,有重点有选择的领读范读;梳理问题。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通读课文回答问题;分角色朗读小鱼和壁虎的对话;小组合作学习第四、五自然段,先给自己提要求,再开始学习。
从这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你知道了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小壁虎都向谁借尾巴了?重点指
指
读文想象,续说课文。
根据自己知道的动物尾巴的知识,仿照课文第三至五自然段的写法再续说一两个自然段。
小组内说,互相补充,指正;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在班上发言,互相
自主学习,主动质疑
合作探究学习,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练习设计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继续续说故事,调查动物尾巴的作用,回到班里交流。
《比尾巴》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15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汉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壁、墙、蚊、咬、断、您、拨、甩、赶、房、傻、转”12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捉、条、爬、姐、您、草、房”7个汉字。
3、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小鱼、老牛、燕子的尾巴有什么用处,明白壁虎的尾巴具有再生功能。
4、通过了解科学常识,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了解各种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进行课本剧的表演。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3、大致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1、师生交流谈话:生说说自己平时都向别人借过哪些东西。
2、师过渡:你们听说过向别人借尾巴的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只向别人借尾巴的小壁虎。
3、师板书课题,指名生认读,相机出示壁虎图片,引导生观察并交流有关壁虎的资料。
二、初读故事,识字学词
1、师过渡:这篇课文和上一篇课文一样,只有一小部分汉字有注音,如果你们再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汉字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结合句子和词语来猜一猜汉字的读音和意思。)
2、生自主阅读课文,师巡视了解阅读情况。
3、检查生的学习情况,识字学词。
(1)指名生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在这一段中猜出了哪些字的读音,是怎么猜出来的,师予以鼓励和指导。相机出示词语卡片:墙角、捉蚊子、咬住、挣断,指名生认读并正音:“捉”是翘舌音,“挣”既是翘舌音又是后鼻音,读第四声“zhèng”,正音后再次指名生认读。
(2)指名生朗读第2自然段。
① 出示词语卡片:难看、一条尾巴,指名生认读,强调“难”是鼻音。
② 鼓励生说说除了“一条尾巴”,还可以说一条什么(如:一条鱼、一条毛巾、一条小河)。
③ 再次指名生朗读第2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出小壁虎思考的感觉。
(3)指名生朗读第3自然段。
① 出示词语卡片:爬呀爬、姐姐、您、拨水,指名生认读,强调“姐姐”的第二个字读轻声,“您”是前鼻音,“拨”不能读成了“bá”。正音后再次指名生认读。
② 理解“您”的意思:引导学生说说在哪些情况下会说到“您”,理解“您”表示对长辈的尊敬。
③ 再次指名生朗读第3自然段,注意强调读好小壁虎和小鱼之间的对话。
(4)指名生朗读第4自然段。
① 出示词语卡片:甩着、吃草、赶蝇子,指名生认读,相机正音:“蝇”是后鼻音,明确“蝇子”就是“苍蝇”。
② 引导学生区别“甩”和“用”这一组形近字。
(5)指名生朗读第5自然段。
① 出示词语卡片:房檐、阿姨、掌握,指名生认读。
② 再次指名生朗读第5自然段,指导读好小壁虎和燕子阿姨的对话。
(6)指名生朗读第6、7自然段。
① 出示词语卡片:爬呀爬、傻孩子、转过身子,指名生认读,注意正音:“傻”是翘舌音,“转”在这里读第三声。
② 再次指名生朗读第7自然段,读好壁虎妈妈和小壁虎的话。
4、生再次自由练习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师提醒学生重点读好人物的对话。
5、巩固识字。
(1)师随机出示本课的词语,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巩固学生的认读成果。
(2)单独出示本课的12个生字,指名生认读并口头组词。
(3)生自主观察字形,交流生字识记方法。师指导学生借助汉字的偏旁来理解意思,如“壁、墙、蚊、咬、您、拨”都是形声字,可以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来加以记忆。“甩”的最后一笔竖弯钩就好像是老牛的尾巴。
三、再读故事,把握内容
1、师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知道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向谁借了尾巴以及结果怎么样了吗?请你们再次捧起课本,读一读这个故事,从故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吧!
2、生自主读书,在读中思考,抓住关键信息。
3、指名生交流,师在生交流的基础上适当小结。(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断了,他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课时都没有借到,最后小壁虎发现自己长出了一条新尾巴。)
4、鼓励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把句子说完整说通顺,抓住重点的内容,语言表达尽量简洁。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师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捉、条、爬、姐、您、草、房。
2、再次指名生认读,口头组词,在具体的词语中进一步理解字义。
3、生自主观察汉字的字形,交流书写要领。
4、师适当指导:“捉、姐”是左右结构的汉字,书写时要注意左宽右窄,“爬”的第四笔捺画略长,要托住上方的“巴”;“房”是左上包围结构的汉字,下方的“方”要写得半藏半露。
5、师范写,生观察书空。
6、生自主描红、仿写,师巡视进行指导,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很多的汉字,还认识了一只断尾巴的小壁虎,他到处去借尾巴,最终他借到尾巴了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动物世界的探究兴趣。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课本剧表演呢。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故事,创设情境。
1、师出示断尾巴的小壁虎的图片,指名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在生交流的过程中师适时出示小鱼、老牛、燕子的图片并张贴在黑板上。
2、师创设情境: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这只断尾巴的小壁虎,一起踏上他的借尾巴之旅,在他借尾巴的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吧!
二、学习故事,了解知识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生朗读第1、2自然段,指名生交流小壁虎尾巴断掉的原因(被蛇咬住尾巴后使劲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
(2)体会小壁虎的心理活动:出示“没有尾巴多难看哪”这句话,指名生朗读,抓住“多难看哪”体会小壁虎的心情。师相机出示有尾巴的壁虎和没有尾巴的壁虎的图片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难看”。
(3)指导朗读:再次指名生朗读第2自然段,读好“向谁去借一条尾巴呢”这个问句。
2、学习第3-5自然段。
(1)师出示学习要求:结合课文插图,自主朗读第3-5自然段,看看小壁虎都向谁借了尾巴,是怎么说的,结果怎么样。
(2)生自主朗读第3-5自然段,与同位轻声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3)指名生交流,师适当小结:小壁虎分别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可是都没有借到,因为小鱼的尾巴要用来拨水,老牛的尾巴要用来赶蝇子,燕子的尾巴要用来掌握方向。
(4)在生交流的过程中师重点指导以下几点。
① 引导学生观察小鱼、老牛、燕子的尾巴是怎么动的,画出“摇尾巴”“甩尾巴”“摆着尾巴”,鼓励生说说为什么同样是晃动尾巴,动作和作用也不同,同时,师适时出示这三种动物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体会。
② 引导学生关注小壁虎的问话,从“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的称呼、“您”“行吗”这些词语中体会小壁虎的文明礼貌,同时适当进行品德教育。
③ 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指名生分角色练习朗读小壁虎和三种动物的对话,指导读好小壁虎的文明有礼和三种动物委婉拒绝的口气。
3、学习第6、7自然段。
(1)指名生朗读第6自然段,鼓励生拓展想象小壁虎“难过”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2)练习转述。
① 出示“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鼓励学生把自己当成小壁虎,想想回怎么对妈妈吗说。
② 指名生进行表述,师适当指导指导学生要把自己当成小壁虎,说清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并注意人称代词的转换。(示例:“妈妈,我的尾巴被蛇咬断了,我向小鱼姐姐借尾巴,她不借给我,因为她的尾巴要用来拨水;我又向老牛伯伯借尾巴,他也不借给我,因为他的尾巴要用来赶蝇子;最后我向燕子阿姨借尾巴,燕子阿姨也不借给我,说她的尾巴要用来掌握方向。我没有了尾巴,好难看啊!”)
(3)指名生朗读小壁虎妈妈和小壁虎之间的对话,引导学生思考小壁虎妈妈为什么“笑着说小壁虎是傻孩子”。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行师适当小结:壁虎妈妈在知道了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之后,很心疼他,觉得小壁虎“傻”得可爱,这里的傻不是真的傻,而是一种疼爱的口气。
(4)再次指名生分角色朗读壁虎妈妈和小壁虎的对话,指导读出壁虎妈妈对小壁虎的疼爱之情和小壁虎的欣喜之情。
4、总结全文,适度拓展。
(1)生交流学了这篇课文后收获了哪些知识?
(2)鼓励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在生交流的基础上师出示相关图片,拓展学生的科学常识,激发学生对探究动物世界的兴趣。
三、熟读故事,情境表演
1、生再次自由练习朗读课文,重点读好人物的对话语气。
2、五人一组,分别扮演小壁虎、小鱼、老牛、燕子、小壁虎妈妈,在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
3、指名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4、鼓励生进行课本剧的表演,请留名同学上台进行表演(五名同学扮演小动物,另一生旁白),师生共同评议,在此过程中,师适当进行指导:表演中要根据情节配上一定的表情和动作,人物的对话要自然,不一定要和书上的句子一模一样,只要意思表达对即可。
5、再次指名六名同学上台进行表演。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动物的尾巴虽然样子各不相同,但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看来,动物世界真是充满了无穷的奥秘。课下,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在家人的帮助下搜集更多有关动物尾巴的知识,制作成资料卡,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板书设计
向小鱼借:用尾巴拨水
21.小壁虎借尾巴?? 向老牛借:用尾巴赶蝇子? 自己长出了新尾巴
向燕子借:用尾巴掌握方向
第五篇:英语人教课标必修2Unit1CulturalrelicsWarmingup&Reading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表 章节名称 英语人教课标必修2 Unit 1 Cultural relics Warming up &Reading 学科 英语 授课时数 1课时 设计者 所属学校 联系电话 邮箱 本课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话题是“文化遗产”。
Warming up部分首先让学生对文物的定义有所了解,然后让学生讨论文物所应具有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看几幅图片,进一步讨论“是不是只有像花瓶这样的东西才算是文物,建筑物算不算文物”这个问题。
Pre-reading部分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对琥珀进行初步的了解,然后快速浏览文章。
Reading部分主要介绍了有关俄罗斯遗失琥珀屋的轶闻。
依据标准 课程标准:
新课标提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
又是他们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社会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本课教学目标 1.Important words and phrases culture, state, look into, rare, vase, belong to, in search of, gift, ton, stone, melt, once, heat, design, fancy, style, jewel, king, artist, in return, reception, light, wonder, at war, remove, furniture, secretly, wooden, doubt, remain, mystery, apart, take apart 2.Ability goals Enable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 story of Amber Room.3.Learning ability goals Help the students learn how to talk about cultural relics and have the sense of protecting cultural relics.4.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Talk about cultural relics and what should be done with them 5.Teaching methods a.Learning to the tape b.Group discussion and presentation c.Multi-functional teaching equipment 6.Teaching aids A recorder, a projector, and some slides 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学了三年多的英语,已经非常熟悉英语课堂,对英语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英语的听读能力还有待于加强;
学生有过较多的小组合作经验,思维活跃,善于和同学交流,乐于表达自己,渴望达到同学和教师的赞许;
作为高一的孩子,他们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思维能力基本实现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I.Warming up 1.Do you know what a cultural relic is? It is any object, building or item that was made sometime in the past.It may be thousands of years old or may be a few hundred;It may or may not be valuable;It tells us something of the way people lived at the time it was made.This may be because of its method of manufacture or how the item was used.2.Look at the pictures below and discuss what they are and whether they are cultural relics or not.The Taj Mahal(In India)Ming Dynasty vase ivory dragon boat(in China)Mogao Caves(In China)3.Do you know heritage list? Can you tell me some examples ? I’ll show you some culture relics in the heritage list.I’d like you to guess what they are!Then think about what are culture relics.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World Heritage List 截止于2006年,全世界共有世界遗产830处,其中文化遗产644处(包括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自然遗产162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24处。
Speak it out loudly if you can!II.Pre-reading 1.Have you seen amber? What does it look like? Amber is a hard yellowish brown clear substance.It’s often used for jewels and decorative objects.2.What can amber be made into? 3.Can you imagine what a room made of amber looks like? magnificent;wonderful… III.Lead-in Now please look at the title and the video of the amber room, Please predict what it is about.How much does it cost? The amber room was first built in 1709.It is said that the amber room is worth 100-250 million(1亿-2.5亿)dollars.Suppose the Amber Room got lost.How would you feel? IV.Scanning Please scan the passage to find out characters, things, years, places, reasons and procedures(who, what, when, where, why and how)in the passage.1.Who are characters in the passage? Pass down and Catherine Ⅱhad completed the adding to the Amber room gave the amber room Peter the Great Czar as a gift;In return, sent him a troop o f his best soliers.pass down Peter the Great Czar CatherineⅡ FrederickⅠ Frederick WilliamⅠ stole Nazi ? 2.What did these people do to the Amber Room? 3.What happened to the amber room in the years below? 1709 Frederick I first had the amber room built.1716 Frederick WilliamⅠ gave the Amber Room to Peter the Great as a gift.1770 Catherine Ⅱhad completed the adding to the Amber room.1941 The Nazi German army stole the Amber Room.2003 The rebuilding of the Amber Room was completed.Prussia winter palace in St Petersburg summer palace outside St Petersburg Russia Germany Konigsberg on the Baltic sea the palace of Frederick Places IV.Skimming Read the text and discus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Paragraph 1: Creation of the Amber Room.Paragraph 2-3: History of the Amber Room.Paragraph 4: Disappearance of the Amber Room.Paragraph 5: Rebuilding of the Amber Room.V.Careful Reading 1.What was the Amber Room made of? 7,000 tons of amber were used to make it.It was also decorated with gold and jewels.2.The amber feels as hard as stone, how can it be made into a room? Once it is heated, the amber can be made into any shape.3.Please read paragraph2-5 and fill in the form below.Names of places What is it used for? Prussia As the palace of FrederickⅠ St.Petersburg(Winter Palace)As a small reception hall for important visitors.Summer Palace Catherine Ⅱ spent her summers there.Summer Palace 2003 For the people of St.Petersburg to celebrate the 300th birthday of the city.VI.Careful reading Q1:Read Para 1 to find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Amber Room Colour: Birthplace: Design: Material: Time to complete it: yellow-brown Prussia in the fancy style popular in those days seven thousand tons of amber;gold and jewels It took the country’s best artists about ten years to make it.Frederick William I(the king of Prussia)1.his winter Palace in St Petersburg 2.a small reception hall for important visitors.as a gift of friendship gave to in return to use for Peter the Great(the Czar)gave a troop of the his best soldiers Q2: What happened to the Amber Room in 1716? Para.4:
the missing of the Amber Room Time : Event: 1941 Russia(the Russians)Nazi Germany(the Nazis)at war stole the Amber Room the Nazis arrived sent it to Konisberg the Amber Room was missing The remove of the Amber Room Prussia Russia The winter palace in St Petersburg the summer palace outside St Petersburg German city on the Baltic Sea ? VII.Retelling A strange history 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 Amber Room was first built for ____ _____ _____ Frederick I.In 1716, Frederick William I gave it to Peter the Great ___ ___ ___ of friendship and ___ _____ he got the Czar’s 55 best soldiers.Thus the Amber Room became part of the Czar’s _______ _____ in St.Petersburg and ______ ___ a small reception hall for important visitors.Later, Catherine II told her artists to ____ more details ___ its design.Unfortunately, in September 1941, when Russia and Nazi Germany were ___ ___, the Amber Room was secretly _____ by the Nazis._____ ___ ___ ____ that the boxes were then put on a train for Konigsberg.After that, the Amber Room _____ ______.Recently, the Russians and Germans have built a new Amber Room which was ready for the people of St.Petersbrug to celebrate the _____ _________ of their city in the spring of 2003.The keys: the palace of;as a gift;in return;Winter Palace;served as;add;to;stolen;There is no doubt;at war;300th birthday VIII.Check According to the text, please put the sentences below in right order.1.Fredrick William Ⅰ gave the Amber Room to Peter the Great as a gift.2.The Czar gave Fredrick William Ⅰ55 soldiers.3.The Amber Room was made for FredrickⅠ.4.The Russians removed art objects from the Amber Room.5.More details were added to the room’s design.6.The Amber Room was taken apart and moved away.7.A New Amber Room was built.8.Catherine Ⅱmoved the Amber Room to the palace outside St Petersburg.The right order: 2-3-1-6-5-7-8-4 Homework 1.Please recite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passage.2.Find out the Attributive Clause in the passage.3.Please find out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he passage.The design of the blackboard(用投影仪和白板上课,黑板上就写框架)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 Can you imagine what a room made of amber looks like? characters, things, years, places, reasons and procedure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Paragraph 1: Creation of the Amber Room.Paragraph 2-3: History of the Amber Room.Paragraph 4: Disappearance of the Amber Room.Paragraph 5: Rebuilding of the Amber 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