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道路沿线景观风貌规划研究

时间:2019-05-13 07:2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村旅游道路沿线景观风貌规划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村旅游道路沿线景观风貌规划研究》。

第一篇:乡村旅游道路沿线景观风貌规划研究

2014年第4期(总198期)

安徽建筑

乡村旅游道路沿线景观风貌规划研究

heuralourismoadStudy on Landscape Planning Along t R T R

锚。火广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安徽合肥230001)

—■一 ●II—●—●_●一 摘要:乡村旅游是依托农村区域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 l I——_

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争升级转型,发展起来的新兴旅游方式。乡村 — II2.3地域性

乡村旅游道路兼有旅游功能和道路交通功能,乡村旅游应

旅游道路是沟通乡村旅游各景点的重要联系纽带,同时也是乡村景观 的重要体现,对乡村旅游道路沿线景观风貌的规划控制研究非常有必 要。文章拟以庐江县汤池镇汤果路沿线景观风貌规划为例,研究乡村 旅游道路沿线景观空间特性、规划方法以及控制措施等内容。

关键词:乡村旅游道路;线性景观;景观风貌;分区分类控制

中图分类号:TU一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59(201 4)04—0022—02

1 乡村旅游道路沿线景观风貌规划的重要性

通价值、景观价值、游憩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自然价值、风景道是旅游与交通功能相结合的特殊景观道路,具有交

建 文物价值等多重功能。乡村旅游道路实际上属于风景道的一

筑 种,其主要空间特质体现乡村景观,沿线的资源与环境在开发

思 建设过程中同样需要很好的保护与控制。随着国家大力支持旅 想 理 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以及现代农业发展和美好乡村建设的需 论 要,应运而生的乡村旅游是新兴的旅游产业;乡村旅游也是符

究 合人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旅游需求。加强对乡村旅游道

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控制引导,整合沿线的乡村旅游资

源,串联沿线旅游景点,协调沿线的建筑景观风貌、村落环境、道路交通组织、标识系统、慢行系统等景观元素,促进乡村旅游

道路沿线景观风貌品质提升和有序发展。

2乡村旅游道路沿线景观空间特性分析

2.1连续性

乡村旅游道路是一种线性空间,通过不同的道路形式和道

路线型,将沿线丰富的景观资源,随着道路的联系而整合成连

续的空间景观特征。由于乡村旅游道路所处的区位特征,沿线

分布着各种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等各种景观资源和景观元素,其景观特征具有空间的连续性特征。

2.2动态性

在乡村旅游道路上行驶、步行或者骑行是一个动态的过

程,根据行驶(走)的速度决定了沿线风景的变化,随着速度的

快慢以及游人欣赏的角度不同,展现出来的景观特征也各异。安 因此沿线的景观是动态的四维景观特性,而不是静止的三维景 徽 观特性。

建 筑

收稿日期:2014—04—24

I作者简介:徐从广(1982一),男,安徽合肥人,毕业于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硕士;工程师,国家注册规划师,主要从事城乡规划设计研究工作。

万方数据

体现当地的地域文化特征,体现乡土性;乡村旅游道路沿线的

景观空间同样需要体现地域文化,体现乡土气息。

2.4多样性

乡村旅游道路沿线景观丰富多样,沿线包括自然景观、人

工景观、人文景观。多样性的景观可满足多种旅游审美的需求 和旅游体验。

3乡村旅游道路沿线景观风貌规划方法

3.1庐江汤池镇汤果路沿线现状分析

庐江县汤池镇是合肥市的东大门,距县城23km,与桐城、舒城接壤,面积80km2。省道军(埠)二(坝)公路穿镇东西,合安

公路、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均临镇而过。汤池镇是2000年 10月被批准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镇,合肥市重要的特色旅游 小城镇。

汤果路是汤池镇南北贯通的村镇主要道路,联系金孔雀度 假村、大塘村、金汤湖、马槽村、果树老街、白云禅寺等镇内重要 乡村旅游景点。3.2规划原则 3.2.1全局性原则

汤果路两侧建设项目的规划布局应当符合绿色通道规定 的要求,尤其是新建道路两侧的项目,必须按照道路绿线控制 规定建设,符合整体全局性的控制要求。3.2.2协调性原则

注重与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沿线村庄布局及美好乡

村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协调。

3.2.3实用、美观、经济的原则

乡村旅游道路沿线首先满足乡村人居空间环境的需求,以

实用为主,主干道两侧的建筑既要能满足农民的生活需要,也 要满足农民生产需要。3.2.4特色性原则

道路沿线景观资源较好,规划应充分体现自然资源特色,将汤果路打造成为汤池旅游景观大道。3.3分析与定位

通过对汤池镇总体规划及城市设计的研究与解读,分析区

域内外部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条件,将汤果路整体定位为:悠悠

汤果路、养生禅茶谷。

围绕主题定位,传承禅茶文化、养生文化,以松迎宾客、百 药仙谷、潜川山庄、九福茶田、春毫百里、国轩影视、金汤湖、民 俗园、相思林、搓耳石美景、槽韵古乡、白云下院、果树老街、宋 瓷窑址、白云禅寺、古茶落霞、张良隐园、二姑尖峰、慢行休闲道

安徽建筑

2014年第4期(总198期)

路等项目为载体。

3.4分区控制

根据汤果路沿线自然风貌及结构特点将沿线划分四个主 题段落进行控制引导,分别为:景观门户;绿林乡村;乡野田园; 古村魅影。3.5分类控制

规划根据道路的远近、是否有视线遮挡、行车速度等因素,使用当地本土植物,充分乡土气息,形成“四季常绿,春季

有花,秋季有果”的村庄绿化格局。针对沿线实际情况提出绿化

树种配置指引。乔木:旁柳、水杉、香樟、广玉兰、女贞、银杏;果

树:橘子、枇杷、石榴、桃树、柿子;花木:紫薇、栀子、木槿;灌木: 大右黄杨、红花继木、红右石楠;花卉:杜鹃、月季、蜀葵、合欢; 水生植物:美人蕉、菖蒲、荷花;爬墙花卉:蔷薇、金银花、紫藤。4.6沿线标识系统规划导则

沿线标识系统分为车行导向系统和人行导向系统。车行导 将沿线村庄分成三类进行控制。

①清晰可见:距离道路较近和道路交叉口等缓行区域内,沿线两侧约50m范围内的村庄。

向系统控制要求:①整体设计及安放位置要醒目;②可作为独 立标识牌,更可以依附在灯柱和建筑物上,效果更佳。

人行导向系统控制要求:①标识应布置于主要目的地及公 共景观处;②标志设计应从行人方便使用的角度考虑;③标识

应为行人提供各类相关的服务、活动及公共通告信息。4.7沿线慢行系统规划导则

结合汤果路沿线现有的地势、水体、农林景观优势,利用慢 ②一般可见:距离道路较远,沿线两侧50m~200m范围内

U■——●—●-I_—●-●一 ●■■ln—●●的村庄,能看到建筑物门、窗等构件。

③轮廓可见:距离道路有一定距离,沿线两侧200m以外

范围内的村庄,只能看到村庄的建筑轮廓和概貌。

4乡村旅游道路沿线景观风貌规划内容

4.1总体布局

松迎宾客:以入口处形似迎客松的古树为基础,打造入口

形象。

金尾屏风:以孔雀开屏作为设计构思,完善金尾屏风景点。金池炫舞:以金汤湖淹没区湿地自然形态的变换为媒介,建设金汤湖湿地景观。

行系统串联各个景观节点,形成汤果路整体形象。松迎宾客:汤 果路第一个景观节点,依据当地古树名木的保护措施,在其对

面地势平坦区域围和空间形态,加之彩色树种的种植,使之成

为汤果路的第一门户形象。金尾屏风:汤果路大塘村重要景观 节点,慢行道的密集区。金池炫舞:沿金汤湖设置慢行系统及主

要滨水空间,利用金汤湖不同时期的淹没区呈现的自然岛屿形 象,打造特色炫舞金汤湖的湿地公园。田园风光:利用现状红豆 杉种植基地,以远山为背景,错落的村庄为活力色彩,慢行系统 沿马槽河分布,形成沿线特色田园景观风貌。古村魅影:汤果路

筑 思 想 理 田园风光:袅袅炊烟、茶林细流,体味田园风光。古村魅影:千年古银杏、千年古村落、千年的回忆。芭园洼角:结合芭洼村美好乡村建设,配置乡土植物,形成

富有乡土味的景观节点。4.2分区规划导则

根据沿线自然特征和风貌特色划分出的四个分区,针对每 个分区的主题和现状条件,提出每个分区的景观风貌特色、道

果树老街区域,自然景观、人文古迹较多,结合千年古银杏、数 百年古山茶花、宋瓷窑址、天鹅抱蛋、母子龟、璧上挂灯等景点。统筹规划慢行系统。芭园洼角:汤果路西南端节点芭洼村,自然 景观独特,通过园路、水体、老年活动中心、建筑小品等进行空

间营造。

论 研

路断面控制、景点设置、建筑风格、公共设施的配置、开敞空间

等控制指引。

5结语

乡村旅游道路沿线景观有着其特殊的连续性、动态性、地 域性和多样性的特征,沿线的景观风貌塑造既要符合乡村特 征、体现乡村特色,又要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追求统一。

本次研究重点把握乡村旅游道路的特性,从分类控制和分区控 4.3沿线建筑风貌整治规划

通过对现状建筑特征以及存在问题分析,结合整体风貌控

制的要求以及沿线分类控制的措施,对沿线建筑的屋顶、墙面、门窗、地面、附属设施等进行整治和更新。

针对清晰可见的建筑,主要进行以下措施:①屋顶修补、统

制两个层面,探讨对乡村旅游道路沿线景观进行规划和控制。

一屋顶色调;②修复、粉刷墙面,增加墙线、窗线、墙裙等;③拆 除乱搭乱建、乱堆乱放;④清理场地、河道垃圾;⑤补植绿化,整

治水系驳岸。

参考文献

„1 余青,樊欣,刘志敏,胡晓冉,任静,杜鑫坤.国外风景道的理论与实践

叨.旅游学刊,2006(5). 华南理工大学,2012. 针对一般可见的建筑,主要进行以下措施:①统一屋顶色 调;②复、粉刷墙面;③修拆除乱搭乱建、乱堆乱放;④清理垃

圾;⑤补植绿化。

【2]许姝.基于视觉特性的高速铁路沿线动态景观控制研究【D】.广州:

【3】3 贾秉玺.基于视觉特性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D】.北京:北京林业大

学,2010.

针对轮廓可见的建筑,主要进行以下措施:①统一屋顶色 调;②粉刷墙面;③拆除乱搭乱建;④补植绿化。

4.4沿线村庄环境整治规划

分类型进行梳理,杂物应按照规划指引堆放,不应堆放在 主要道路及景观视线区域,堆放形式应按照规划指引进行安 排,可利用杂物应尽量就地利用;对影响景观风貌的广告、招 牌、露天粪坑应进行整治,并按照设施建设指引设置。4.5沿线景观绿化规划导则

【4]杨芳绒,杜佳,任娟,刘欣婷.河南省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初探

安 徽 建

筑——以漯河舞阳冯河村为例【J】.陕西农业科学,201 1(2). [5]刘子锟,詹先来,许先升.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景观规划设计的解读【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10). 【6】6 陈娟,戴文远,包战雄,林惠花.福州郊区乡村景观的特色与空间分

异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 1(4).

控制规划【Z】.2013.

[71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庐江县汤池镇汤果路沿线景观风貌

万方数据

U————

第二篇:基于乡村景观旅游规划研究的文献综述

基于乡村景观旅游规划研究的文献综述

(园林与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方向)

安 琪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建筑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5)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城市居民开始关注乡村生活,感悟乡村风趣。为了了解乡村景观旅游规划研究的发展现状,本文通过对相关论文期刊的梳理,提出了乡村景观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和应该继承发扬的成功经验,并做了简单的总结分析。

关键词:乡村景观;旅游规划;乡村旅游;文献综述

1.前言

乡村景观旅游规划研究是我国景观科学、景观规划设计学、旅游规划学和乡村发展研究中共同的新兴领域,是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乡村景观研究和乡村景观旅游规划成为重要的研究前沿。基于此,本文希望通过文献综述的写作,来完成相关理论研究的整理,促进乡村景观旅游规划理论研究的发展。

2.乡村景观和乡村旅游

乡村景观是指乡村地区范围内人类因生产、生活的需要, 在地表之上叠加人类活动形成的人文景观以及自然景观的综合表现。乡村景观区别于其他景观的关键在于乡村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景观和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观以及乡村特有的田园文化和田园生活[1]。王云才认为,乡村景观是具有特定景观行为、形态和内涵的景观类型,是聚落形态由分散的农舍到能够提供生产和生活服务功能的集镇所代表的地区,是上地利用粗放,人口密度较小,具有明显田园特征的地区[2]。

乡村旅游是指以农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体验农耕文化和乡土传统为特色的旅游方式,它是以乡村景观的多重性特征为基础,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乡村景观为乡村旅游提供必要的观赏和体验的环境,乡村旅游为乡村景观提供新的发展格局[3]。乡村旅游的特点包括:活动对象上的独特性、时空结构上的可变分散性、主体行为上的参与性和文

化层次上的高品位性[4]。

3.乡村旅游开发的必要性

乡村作为人类最初的聚居地,它荷载着集镇与城市人群的生长基因,对乡村景观的赏析实际是对自己的家乡的回归尽管。这个家并不一定是自己的初始出生地或祖籍地,但它的功能却是相通的。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论述到中国人在长期的农业社会中形成了一定的缘份关系,这种缘分除了血缘、亲缘以外更多的是由此行生出的地缘、业缘关系。这里的地缘旨的就是由乡村地域衍生的类似亲缘关系,每个城里人都与乡村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地域联系并且时时有意或无意地在维持保护着,如古代社会中的会馆现象。现代社会中的老乡会、同乡会现象都是这一体现。乡村旅游实际上是对地域、亲缘、血缘关系的维系或重续[5]。

4.研究现状

面对新世纪乡村发展的新趋势和发展机遇,乡村景观已逐步成为综合研究乡村产业发展与乡村人居环境改善、乡村社会进步的综合研究课题,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乡村景观旅游规划理论研究正是基于对乡村旅游发展而进行的。3.1 国外乡村景观旅游规划理论研究的现状

近年西方乡村景观研究具有三大特点:重视生态环境研究、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对景观进行阐述、关注景观中人的行为。在全球生态保护呼声日甚的背景下,乡村的生态功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加之城市扩张和土地过度使用带来的潜在威胁,乡村生态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但值得注意的是,欧美学者在乡村景观生态的研究中溶入经济、社会和文化的阐释,很好地体现出乡村景观的人文内涵,这与近年来地理研究中的社会和文化转型有着紧密联系。在研究理论与方法上,除地理学与生态学,还融合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历史学、人类学、美学等众多学科,并采用最新的科技手段与方法,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6]。3.2 我国乡村景观旅游规划理论研究的现状

我国对乡村景观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较多的研究还集中在交叉学科领域,或者是学者们结合自己作过的具体案例提出相应的规划原则及途径,因此若要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还需要较长的时间[7]。冯淑华分析了乡村景观体系中聚落空间、经济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的旅游价值,提出了乡村旅游开发模

式,并以婺源为案例从旅游实践角度进一步研究了乡村景观的旅游开发[8]。梅燕对乡村景观旅游开发条件进行了研究,并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提出了乡村景观旅游开发建议[9]。王云才提出在我国城市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乡村景观研究和乡村景观旅游规划成为重要的研究前沿[10]。

我国当前的旅游现状是一线城市已具有成熟的度假经济,二、三线城市旅游需求则是爆发性增长。旅游需求正在向城郊混合地带发展,近年来一、二线城郊地带已不断在开发乡村旅游项目[11]。

同济大学的刘滨谊教授多年来从事景观旅游理论的研究,率先开辟了景观规划设计学学科领域的理论研究与高技术应用、专业教育以及工程实践,创立了《风景景观工程体系》、提出了《CQE人类聚居环境工程体系》以及《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景观与旅游AVC三力理论,最新研究理论:旅游规划3S+3L理论。

5.三元论和AVC理论

“三元论”是刘滨谊教授在文章“三元论——人类聚居环境学的哲学基础”中首次提出并就聚居环境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三元论是“中国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理论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论基础。刘滨谊教授在其“现代风景旅游规划设计三元论”一文中提出了需求与内容的三元;观念与目标的三元;操作方法论的三元。同时,刘滨谊教授还提出了景观与旅游区AVC评价理论。

AVC理论的核心是“三力”。“三力”特指景观与旅游区域的吸引力(Attraction),生命力(Vitality)和承载力(Capacity),简称AVC,AVC理论首次由刘滨谊于2002年1月在《厦门鼓浪屿发展概念规划国际咨询》项目实践中提出,其实践意义在于:增加客源与资金注入;增强发展的高速性与可持续性;以景区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的各种容量扩大[12]。

“三元论”和“AVC理论”对乡村景观旅游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维护好需求与内容、观念与目标和操作方法上的三元的同时,乡村景观还需要要有吸引力、生命力和承载力这三力,才能在发展中不断向好的方面发展,不会对乡村景观、乡村资源和乡村生态等造成破坏,才能建立一份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景观模式。

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已成为先进全社会所共同面对的社会公害。如覆盖大半个中国的雾霾天气,使得人们开始对城市生活现状不满,向往去乡村呼吸相对清新的空气。而大量的乡村旅游必然对乡村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乡村景观资源和生态环境都会形成较大的冲击。乡村景观资源具有效用性和稀缺性的两重特征,能够被广泛利用,但是稀

缺性则需要在景观利用与预定目标之间建立协调的作用机制。依据乡村自然景观特征,结合地方文化景观河经济景观的发展过程,将乡村景观视为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三大系统高度统一的复合景观系统,根据自然景观适宜性、功能性、生态特征;经济景的合理性、社会景观的文化性和继承性,以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为出发点,以景观保护为前提,合理规划和设计乡村景观区内的各种行为体系,在景观保护与发展之间建立可持续的发展模式[13]。

6.乡村景观分类

在地理学上从乡村不同地域的地理景观特征的角度对乡村景观进行分类,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山地型乡村景观、平原型乡村景观、山麓河谷型乡村景观;而从乡村可利用的景观资源上进行分类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14]。以陕西省为例,陕西省地形结构复杂。陕北的山麓河谷型乡村景观,如榆林市的郭家沟村;关中的平原型乡村景观,如咸阳的袁家村;陕南的山地型乡村景观,如安康的柞水镇。而且陕西省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自然景观,对于发展各类乡村景观旅游事业有着先天优势。

7.乡村景观旅游的新模式

7.1 以风景区为依托的生态旅游模式

从开发乡村生态旅游的实践表明,乡村生态旅游不仅能满足都市人返璞归真的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丰富了旅游业内容,而且繁荣了农村经济和文化,带动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广泛就业机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化[15]。7.2 以历史文化为依托的乡村文化旅游模式

深入挖掘当地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突出乡村文化特色,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关键所在。从整体看,我国的乡村旅游产品主要集中于观光类,文化类旅游资源还没有得到较好的整合与开发。深度开发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不但可以大力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而且也有利于提高我国旅游产品的竞争一力,实现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6]。如陕西礼泉县的袁家村、凤凰古镇等。7.3 以城市为依托的“农家乐”模式

乡村旅游是一项以城市居民为市场目标的旅游,因此,一大批距离城市较近的乡村聚落景观被率先开发成乡村旅游产品,并形成了“环城市乡村旅游观光休闲带”,并随

着交通工具的变化和道路条件的改善,这一范围将逐渐扩大[17]。例如,翠华山农家乐,翠华山那边四面环山,有山有水,可以玩自助烧烤,可以玩真人CS,可以KTV,带有自动麻将机,可以玩篝火,可以钓鱼,可以采摘,柿子、板栗等农家产品。让城市居民在空闲时间可以很方便的去这些地方体验乡村生活的同时修身养性。7.4 乡村景观遗产地旅游开发模式

乡村景观遗产是在乡村现代化过程中极易遭受破坏并且被生活逐步抛弃后不可复得的景观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旅游价值,因此对于乡村景观遗产地的旅游开发必须采取谨慎的态度[18]。

遗产景观的保护与开发一直是遗产管理中的一对主要矛盾,而对遗产进行旅游开发则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乡村景观遗产的濒危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对乡村景观遗产进行恰当的、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旅游开发,一方面可以为遗产资源的保护获得资金支持,促进遗产资源得到及时

一、有效的保护与管理;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遗产资源的历史和人文价值,增进公众对历史遗产的了解与珍视[19]。

8.乡村景观旅游的价值

乡村景观是一个完整的景观体系包含了生态、生产和生活三个层面,即自然生态景观、生产性景观和乡村聚落景观,它们既相互区别,表现出不同的旅游价值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现实中通过联合体现综合的旅游价值[20]。8.1 乡村自然生态景观的旅游价值

乡村选址根据传统风水理论,大多依山伴水,寻找风景优美之地,有着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而城市中的居民长期居住在高楼林立,特别是近几年来严重的雾霾天气,是的城市中的居民更加期望去乡村体验美好的自然生态景观。这就使乡村生态景观的发展有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创造丰厚的价值的同时,为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提供了良好的去处。

8.2 乡村生产景观的旅游价值

乡村作为社会粮食生产的主要基地,是城市居民生活所不能忽视的地方。城市居民饮食的同时,自然会对生产粮食的乡村产生向往之情,想亲身感受田园风光,甚至亲自参与农业生产活动,来调节生活节奏。这就使得具有特色生产活动的乡村在旅游开发发

面具有了一定的优势来创造价值。8.3 乡村聚落景观的旅游价值

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城市化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而城市化所带来的大面积的硬质景观和千篇一律的建筑景观使的城市居民开始厌倦这种生硬的城市生活环境。而乡村聚落环境的那种主要依据山水地形布置的格局特色的形态为城市居民改善生活面貌和丰富视野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这就使得古老的乡村聚落景观拥有了良好的旅游价值。

9.乡村景观旅游的资源分类与开发的原则

9.1 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乡村生态环境相当脆弱,尤其是西部地区。目前一些旅游地的生态不够理想,人与白然环境也不够协调,因此发展乡村旅游时应千万注意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增强策划者必管理者必开发者必旅游者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建立相应的保护措施。9.2 整体开发原则

乡村旅游资源既是形式多样必丰富多彩,又是区域旅游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把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纳入区域旅游开发的系统工程中去,从区域旅游的角度出发,进行统筹安排必全面规划,形成统一的区域旅游路线,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9.3 当地居民参与旅游活动的原则

人是组成乡村旅游资源的最活跃因素,在发展乡村旅游时一定要组织当地居民参加旅游服务,安排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项目,使外来游客感受到原汁

原味的乡村文化氛围。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熟悉旅游业务必学习行为规范必遵守旅游法规必提高服务质量必树立品牌意识和精品意识,吸收国内外发展乡村旅游的成功经验,建设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乡村旅游基地,并逐步推广[21]。

10.我国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的实践

以生祠镇乡村旅游景点规划设计为例。10.1 总体规划思路

以当地生态资源优势及文化条件作为旅游开发的基础,充分发挥本区域的区位、交通、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体闲度假旅游等高层次高品质的旅游产品,着力打造长三角地区著名的体闲度假和会议旅游中心。结合农村农(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林)业和观光农(林)业。以岳工庙为该旅游区的一大旅游资源,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开展特色观光旅游,适当增加游客参与的旅游项目。同周边的旅游景区错位发展,形成互补,合力促进整个靖江市的旅游发展[22]。10.2 功能分区设计

包括生祠堂文化区、农业观赏区、接待中心、饮食服务区和综合服务区。对于村中的建筑在高度上进行了控制来完善乡村景观。

11.我国在乡村景观旅游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景观的开发正处于初级阶段,乡村旅游的开发一方面改变传统的景观,另一方面又创造新的景观,在景观的改变和创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诸多矛盾。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和系统的规划导致我国乡村旅游地的景观开发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23]。包括缺乏整体规划,旅游内容千篇一律;旅游产品深度挖掘不够;乡村景观遗产缺失,缺乏乡土特色;季节性明显,经营周期短;旅游服务设施不完善。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的政府应当推出相应的政策法规来是的乡村景观旅游规划时能有一个严格的控制。这样才能够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为乡村创造收益的同时满足了游客的休闲需要,也为生态保护和文化继承做了有效的贡献。

12.小结

乡村景观旅游作为一个新型的旅游产业,虽然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是很久,但是今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和空气质量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们将会选择区乡村进行旅游。

这既满足快速生活节奏背景下人们做短期旅游的需求,又可以使人们充分亲近自然,得到心灵的释放。而在乡村景观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又必然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这就需要在景观规划的初期做好相应的安排,来应对旅游对景观、生态、乡村生活、文化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同时,乡村居民还应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坚持乡村特色,避免以为的追随城市生活方式,而失去乡村自己的风貌,对乡村旅游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刘莉文,程道品,王力峰.中国乡村景观旅游开发与建设[J].安徽农业科学,2008,05:1819-1820.[2]王云才,刘滨谊.论中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J].中国园林,2003,01:56-59.[3]王崑,王超,张金丽.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初探[J].北方园艺,2010,08:107-109.[4]熊凯.乡村意象与乡村旅游开发刍议[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3:47-50.[5]范春.论乡村旅游的开发[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5:20-23.[6]周心琴.西方国家乡村景观研究新进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03:85-90.[7]郭焕成.中国旅游发展笔谈——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的乡村旅游(一):发展乡村旅游业,支援新农村建设[J].旅游学刊,2006,21(3):6-7.[8]冯淑华.乡村景观旅游开发[[J].国上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1):69-70.[9]刘莉文,程道品,王力峰.中国乡村景观旅游开发与建设[J].安徽农业科学,2008,05:1819-1820.[10]王云才.现代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3.[11]杨柳.乡村景观旅游开发新模式探讨[J].现代园艺,2013,07:99-100.[12]刘滨谊,杨铭祺.景观与旅游区AVC评价量化模型——以玄武湖景观区总体规划为例[J].中国园林,2003,06:63-64+69-70.[13]王云才.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4]常玺强,武继欣,王崑.论乡村景观的旅游价值[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01:30-32.[15]谢花林,刘黎明,李蕾.开发乡村生态旅游探析[J].生态经济,2002,12:69-71.[16]韩振华,王崧.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9,09:91-93.[17]冯淑华.乡村景观旅游开发[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01:69-71.[18]孙艺惠,陈田,张萌.乡村景观遗产地保护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浙江龙门古镇为例[J].地理科学,2009,06:840-845.[19]邹芳芳,胡敏杰,郑耀星.创意视阈下的乡村景观遗产地旅游模式研究——以福建邵武和平镇为

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72-76.[20]常玺强,武继欣,王崑.论乡村景观的旅游价值[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01:30-32.[21]高曾伟,高晖.乡村旅游资源的特点、分类及开发利用[J].金陵职业大学学报,2002,03:60-64.[22]孙馨,陈士惠,路雪梅,徐鹏飞,李海芯,何淼.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3,10:4458+4515.[23]王崑,王超,张金丽.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初探[J].北方园艺,2010,08:107-109.A Literature Review Based On A Rural Landscape Tourism

Planning Studies

An Qi(School of Architecture,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710055)Abstract: By the growing of social and economic prosperity,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re improving, the number of urban residents began to focus on rural life.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landscape planning studies.This paper journals sort of related papers presented rural landscape tourism problems and successes what should be inherited and carried forward.In the last,this paper made a brief summary of the analysis.Keywords: Rural landscape;Tourism planning;Rural tourism;Literature review

个人简介:我叫安琪,建筑学院风景林专业13级全日制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本科专业:园林。

联系方式:***。

第三篇:乡村聚落景观与乡村旅游规划

乡村聚落景观与乡村旅游规划

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保留乡村聚落景观是我们近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乡村旅游规划发展的方向,探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与乡村聚落景观保护的关系。

一、乡村聚落景观的特质

1、田园山水:由田园景观、气候、水体、生物等要素有机组合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其中田园景观是乡村聚落景观的本底,是乡村聚落景观的基本特质。

2、乡村聚落:乡村总体布局形式以及街巷、民居、水系等物质要素构成的多功能的空间活动网络,是容纳人们居住生活、邻里交往和游憩活动的场所。乡村聚落与田园山水是营造乡村意境的主体元素。

3、乡土建筑:这些建筑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种元素,正是这些幸存的乡土建筑弥补了当今普遍存在的建筑形式过于单调的缺陷。

4、民俗文化:以语言、礼仪、仪容、服饰、节日庆典等形态出现的行为景观,涉及乡村的社会、经济、宗教、政治等各方面,是乡村聚落景观中重要的文化特质。

二、农民新村建设与乡村旅游规划

1、现代农民新村或传统聚落与乡土建筑?

现代化农民新村构造了以小区家庭为单位的居住生活格局。通过统一规划和建设的农村社区,改变了人畜共处、房屋破旧、垃圾乱放的“脏、乱、差”的居住环境,完善的公共设施提供了便捷的社区服务。但在农民新村规划中,往往只强调了社区的功能,而忽视了乡村社区的景观规划与乡村风貌塑造,导致了“千村一面”的社区建设,破坏了具有特色的乡村聚落景观。因此我们认为,乡村景观规划与风貌塑造应该保持乡村的传统聚落与乡土建筑,坚持景观乡土性与建筑功能现代性的统一。对于传统的乡村聚落塑造,应按地脉肌理合理布置,依林就势,宜藏忌显,错落有致,与环境有机融合。在乡土建筑风貌的塑造中,建筑风格应结合当地乡土建筑特色,宜少忌多,遵循小体量、分散化的原则。在建筑材料上应充分体现自然、休闲、朴素、简洁的风格,用料突出环保化和生态化。

2、保留乡村意境,还是城镇意境?

由于城镇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积累程度、产业复杂程度等方面比乡村发展高,因此在城镇意境中更多渗透了城市景观要素。目前的农民新村规划建设,已出现城镇化小区的倾向,这不利于营造乡村旅游中应有的景观环境。

而乡村意境的规划以自然意趣、诗化田园为灵魂,挖掘农耕文化所承载的“以农为本”思想及人与自然和谐、政治秩序与自然规律和谐的思想,将“天人合一”的观念物化到规划之中。乡村旅游规划中应该保留自然和谐的乡村意境。其总体格局应该呈现出田园聚落分散式的居民点体系布局、适度面积的农业耕地、林地、草地等自然景观体系布局,同时有河流、湖泊、湿地等乡村典型的景观要素镶嵌在景区中,以保持生态的多样性,达到自然循环的稳定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细部处理上,应充分挖掘田畴、林盘、农舍、篱笆、沟渠、湿地、河塘、水磨、水车等众多乡村景观要素,从多层面、多角度共同维护农村生态的自然环境,保留传统的耕作技术,保护人与自然接触过程中形成的优美独特田园风光,营造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和宁静祥和的生活氛围。

三、乡村旅游规划的方向

1、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

根据乡村旅游特点,统筹规划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在规划的过程中,要根据农业的地域性、自然性、专业性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发独特的农业旅游项目,把旅游产品贯穿在具有高科技含量,高环境质量,高价值效益的“三高”农业生产中,使传统粗放型农业转变为集精致性、系统性、集约性、教育性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这对于吸引城镇游客到农村观光,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的再分配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的收入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2、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乡村人居环境

乡村人居环境是整个乡村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综合体现,是乡村社区的成长性和可持续能力的综合标志。以乡村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合理的乡村旅游规划,保证乡村人居环境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保证人居环境空间布局的高效性和合理性、保证人居环境的功能设施建设的便捷性和全面性,以营造出和谐、自然、优美的乡村整体人文景观生态系统。

3、提供乡村体验式旅游模式

购回空间是城市人自然本性的需求,是城市人对近远郊乡村的用地、环境、乡土文化的空间重组,通过购回乡村空间,城市人在乡村中找到了真正的度假方式。购回空间理念为游客提供两种乡村旅游的体验方式:第一是租赁方式,城市人到乡村租赁农户开设的乡村旅馆,与农民一起生活,体验乡村感觉。第二是买回空间,政府出台相应的法规,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将乡村土地统一集中,出让土地使用权,吸引城市人在乡村中建自己的别墅、小院落等,作为城市住所的补充,城市人可以定期返回乡村的“第二个家”居住。对于在乡村发展“第二个家”,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法规,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和相应的土地配套政策,方便土地的适度集中。通过适当引入城里人参与乡村旅游的经营,与劳动力本地化共同构成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此外,通过开展一系列参与性的农事项目,让游客真正体验农村生活、生产,感受“乡村农夫”生活。

第四篇:基于文化旅游视角的徽州乡村景观研究[范文]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结课论文

基于文化旅游视角的徽州乡村景观研究

3014206105陈梦香规划乙班

指导老师:郝卫国 2017年1月11日

基于文化旅游视角的徽州乡村景观研究

摘要:乡村景观具有生态、生产、游憩和美学功能,在旅游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本文着眼于作者的家乡——安徽,立足于源远流长的徽州文化,从文化旅游的视角对安徽乡村文化进行分析探究,为日后安徽乡村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安徽,乡村景观,乡村旅游,徽州文化

Abstract:Rural landscape has ecological, productive, recreational and aesthetic functions.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tourism,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author's hometown, Anhui, based on the long history of Huizhou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tourism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rural culture of Anhui,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of rur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n Anhui.Keywords: Anhui, rural landscape, rural tourism, Huizhou culture

第一章 引言

乡村景观具有生态、生产、游憩和美学功能,乡村地区以其良好的环境、独特的景观和悠闲的氛围吸引了众多旅游者,乡村旅游发展快速。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也是乡村旅游持续深入发展的重要前提。快速发展的乡村旅游业导致不和谐的乡村景观变化倾向,如景观的无序化、城市化与商业化倾向。

首先,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不和谐的景观风貌,如旅游设施和当地建筑风格及自然环境不协调,不科学的旅游布局与景观设计。旅游业的发展还加速了传统乡村旅游地的城市化倾向,传统古镇的生活失去了原来的安静纯朴。旅游业发展所引发的商业化现象侵蚀了传统文化,造成传统建筑的形式、节庆、礼仪、语言、服饰、信仰、传统手工艺以及民间艺术的消亡和改变。因此,如何建设乡村景观和引进文化旅游十分关键。

第二章 概念限定 2.1乡村景观

对乡村景观的概念界定之前首先须明确“乡村”与“景观”各自涵义。“乡村”不仅仅是农业的生产之地,更代表着一种生活活方式、一种与城市完全不同的生态、环境与文化氛围。广义的乡村是“非城市化区域”,狭义的乡村是城市外的人类聚居的地区,不包括没有人类活动或人类活动较少的荒野和无人区[陈威,2007]。欧洲景观条约将景观定义为被当地居民和参观者所感知的区域,其外在特征由自然与人文因素所造成[肖笃宁和曹宇,2000]。

从地域范围来看,乡村景观是泛指城市景观以外的,具有人类聚居及其相关行为的景观空间。从景观构成上来看,乡村景观是由聚落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和自然环境景观构成的景观环境综合体[王云才和刘滨谊,2003]。从景观功能来看,乡村景观具有生态、生产和游憩功能。我国乡村景观总体上具有景观类型的多样性、地域差异明显、景观功能的多样化、景观的相对稳定性等特征[李振鹏,2004]。

2.2乡村旅游

综合国内外诸多学者理论[1],乡村旅游可定义为是以乡村地域为活动场所,以城镇居民为主要客源市场,以各种类型的田园风光、乡村遗产、乡村生活、乡村活动、乡村聚落、乡村民俗、生态环境等为载体,集观光、休闲、度假、考察、学习、娱乐以及购物等为一体的旅游形式。

第三章 徽州乡村景观及文化现状

徽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以徽州地缘为纽带,以程朱“理学”思想为核心内容,产生于徽州,以明、清最为鼎盛和典型的影响遍及全国并流传于今且保存较为完整的中国历史文化。它以徽商的发展为经济基础,涵盖思想学术、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体系极为完整,具有全方位、多领域的成就,而明清时期更曾有“无徽不成镇”的谚语。研究徽文化的徽学,被称为是与敦煌学、藏学比肩而立的中国三大地方学之一,影响甚广。随着中国的大国文化复兴,国学热的兴起,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徽文化定将传承悠远,继往开来,世界影响日益扩大。徽文化的实质是保存完好的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文化---儒学浸润深厚的农耕文化。它既有古代农业社会的儒雅素朴,又兼有商业时代的务实圆通,对现今建设和谐社会和发展经济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从本质上说,乡村旅游是一种文化活动,是对优美的山水田园环境和浓郁的地域文化韵味结合的乡村文化的审美追求。乡村文化集中展现了一个乡村的审美思维、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和生存智慧,是乡村旅游不可缺少的底蕴和灵魂,也是乡村旅游保持自身特色、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挖掘文化内涵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灵魂[2],通过明确乡村旅游发展所依托的人文内涵,从徽文化的角度来审视该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并据此提出产业升级策略,这对安徽范围内探索传统的地域文化促进为乡村景观建设和旅游发展显示出其重要的价值。

皖南古村落景观分析

皖南古村落,小桥流水,灰墙黛瓦,山水一体,天地融合,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统一,平淡、恰静与和谐的社会效果。从村落、民居的规划布局来看,由于皖南古村落人多地少,所多数民居内很少有开阔的庭院,相比其他地域的古村落,皖南古村落的公共活动空间相对发达,街巷与广场成为居民日常活动与社会交往的主要空间场所。皖南古村落的空间布局因此有出下方面的两个特点:第一,点、线、面的构成形式来组合空间。第二,将开放式的空间与封闭式的空间构成的形式并存。从室内的私密性空间到街巷的半私密性空间,再到广场等开放性空间,都是尺度符合人性化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彼时环境里人们的行为活动。

皖南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之乡,商业文化的思想也渗透到了村落的环境营造方面,发达的村落公共活动空间正体现了积极开放的处世态度。另外,徽商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所以皖南古村落的文化氛围浓郁,富有情趣,充满了诗情画意,和谐幸福,画里乡村的田园意境。

图1图2

第四章 徽州乡村景观营造方法

实现生产、生活功能协调的景观设计

生产中能方便的生活,在生巧中方便的生产,要求我们在乡村建设中如何汲取皖南古村落的田园意境,天人合一的景观设计是非常必要,如何认识保护与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必要,因此美丽乡村的生态景观设计应符合现实资源的实际,因势利导,充分利用自然、建筑、人文等实际因素来制造景观结构。

美丽乡村的建设景观设计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所在空间设计上采用动态的、序列化的、有节奏的形式是首先要遵从的基本原则。这就要求乡村景观空间必须此为依据,最合理的方法安排社区居住人群的参观流线,使观众在流动中,完整地、经济地介入活动,尽可能不走或少走重复的路线,在空间处理上做到尤如音乐旋律般的流畅,抑扬顿挫分明有致,使整个设计顺理成章。在满足功能的同时,让人感受到空间变化的魅力和巧计的无限趣味。在空间序列上讲究启承转合,明暗开合;路线上讲究移步换景,情景交融。

乡村景观设计要满足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需求,人们应该是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进行活动,必须创造一个给人从心理上亲近温暖感觉的空间,一个充满人性化的景观空间才是一个合情、合理的景观设计。

满足“乡村”人群需求的景观设计

乡村建设是为乡村特定人群的生产、生活所服务的,其景观设计也是如此。要牢牢把握其特定的物质及精神追求,这样才能贴近其生活、生产,才能满足其需求,才能实现和谐生态的美丽乡村的景观设计。如乡村人群的心理需求表现出与城市人群的居民不尽相同之处,对安全感、归属感、邻里感、家庭感、私密感、舒适感包括地方风俗有更强烈的要求。随着自然年齡的增长,他们受原来村落的形态的影响较为强烈,对外界环境的变化适应性较慢,使其在心理上会有不适宜感和孤独感。正是由于乡村人群这种生理和也理上的变化,应注重他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充分考虑环境的弥补性,弥补他们适应新环境的压力和精神层面的需求对他们的生理行为特征而进行的全方位的考虑是非常必要的[3]。

满足城市游客游览需求的景观设计

喧嚣的声音、拥挤的人口、恶化的环境、超负荷的工作方式日益影响着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迫使他们去城市之外寻求解脱。而乡村文化特有的古朴正是他们追寻的意象。这种古朴,主要表现为古老的民间艺术、古典的乡村建筑及古淳的民风、民俗。乡村蕴藏着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如阜阳剪纸、芜湖铁画、徽州盆景,池州目连戏、宿州泗州戏、亳州二夹弦、当涂民歌、潜山弹腔、东至花灯等。乡村农舍保持着传统的民居风貌,渗透出独特的文化意味。如皖南徽派民居的黛瓦、粉壁、马头墙,砖、木、石三雕,黑白相间的建筑色调,皖北区古民居常见的青砖小瓦和山墙等。要充分发挥乡村中的古弄堂、祠堂及牌坊等的文化功能,尽量保留其原有韵味。同时,在乡村民居室内设计上,也应考虑与当地的传统建材相结合,家具的选用与摆放均要体现地域文化风味,让游客住进去真正有农家人的感觉。最后,乡村旅游的文化建设要以徽商的“仁、义、礼、智、信”为意旨,发扬“以义为利、崇儒兴教、恤贫济困、诚信友善、爱乡爱国”的优良传统,把乡村打造成为“崇礼教、正名分、安生业、敦正道、敦睦邻”的“乐土”,让来此旅游的人们真正感受到乡村民风的淳朴,真正体验到身心回归后的自在。

第五章 未来展望

徽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皖南古村落传承几百年延续至今,其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对我们现代乡村景观建设有很大的借鉴意义[4]。皖南古村落的小桥流水,灰墙黛瓦人家,构成了一幅幅动态的水墨丹青,既有小品的点缀又有鸿篇巨制的大手笔。无论春夏秋冬四季如何变巧,呈现出来的依然是美不胜收的,让人流连忘返的绝世景观。山水一体,天地融合,人在其中,从而烘托出大自然的魅力,不经意间表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统一,平淡、恰静与和谐的社会效果它那天人合一、和谐至极的景观设计思想,更加影响着我们的乡村景观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尊重人、自然、社会,珍视资源、地方文化、人文风俗等,目的就是为了创造更加和谐的社会,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同时,在徽文化影响下营造的乡村景观,既满足了村民生产生活需求,又蕴含了民俗风情,从而发展以徽州文化为引的乡村旅游。

参考文献

[1]邹宏霞,长沙城郊乡村体验旅游开发初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 国家旅游局,挖掘文化内涵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灵魂[J],新华网,2007,08~28 [3]刘阳,意象图形与徽州古村落布局形态[J],新美术,2010,22~24 [4]刘阳,徽州古村落园林化探析[J],江淮论坛,2010

图片来源

[1]图1,安徽省黄山市宏村镇,微博作者零一601拍摄,2011 [2]图2,安徽省黄山市宏村镇,微博作者零一601拍摄,2011

第五篇:乡村旅游规划

乡村旅游规划,是旅游规划的一种。从资源的角度而言,是以村落、郊野、田园等环境为依托,通过对资源的分析、对比,形成一种具有特色的发展方向。近期,乡村旅游往往和新农村建设联系在一起。乡村旅游发展是乡村创新经济学理论下的一个成功实践。在我国广大的乡村地区存在着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和生态自然资源,乡村旅游开发和发展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和市场。根据乡村创新经济学理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依据特有的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是乡村发展的有效模

式之一,因为乡村是比较容易培养出特色经济的。目录 编辑本段乡村旅游规划内容包括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开发策划、规划与设计经验,对行业动态和相关政策法规,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乡村特色休闲及景观建筑设计、乡村游乐项目策划、农家乐升级、民俗村度假开发、古村落文化休闲开发、农业生态园打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休闲农业园区策划、特色农业观光主题园区、休闲农业博览园、特色采摘度假区、新农村整体规划设计、新农村风貌设计、乡村旅游景区规划、乡村主题度假区规划、乡村会所、温室建筑设计等等。

编辑本段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本底

优秀的环境:有山,有水,有农田; 突出的产业:农林牧副渔; 悠久的历史:有文化、有遗迹; 良好的区位:临近大城市、临近景区; 其它特色:旺盛的需求、独特的发展优势 乡村旅游核心吸引力?

1、丰富多彩的乡村风俗民情

我国民族众多;各地自然条件差异悬殊,各地乡村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民情风俗、宗教信仰、经济状况各不相同。就民族而言,我国有56个民族,如云南的傣乡、贵州的苗乡、广西的壮乡、湖南的瑶乡、海南的黎乡、新疆的维乡、浙江的畲乡、西藏的藏乡等都具有引人入胜的民俗风情景观。这些少数民族,或能歌、或善舞、或热情奔放、或含蓄内在,或以种植为主,或以游牧为生,或过着原始的渔猎采集生活,或以独特的生活习惯世代繁衍生存。这些为旅游者深入领略中华风情,探索人类社会的进化历程,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源泉。再以盛行于我国乡村传统的节日为例,汉族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重阳节,藏族有浴佛节、雪顿节,苗族有“赶秋”,彝族有火把节,壮族有歌墟,傣族有泼水节;伊斯兰教有开端节、古尔邦节等,五彩纷呈,令人神往。传统的云南大理白族三月街,景洪族泼水节,贵阳苗族四月八,内蒙古蒙族的“那达慕”,丽江的龙王庙会等都是深受中外游客欢迎的乡村民情风俗旅游资源。另外,盛行于我国农村的游春踏青、龙舟竞渡、摔跤、赛马、射箭、斗牛、荡秋千、赶歌、阿西跳月等各种民俗活动都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2、各具特色的乡村自然风光

由于乡村所处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我国的乡村具有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山乡云缠雾绕,梯田重叠,山清水秀林美;水乡平畴沃野、水网交错,棉海稻浪菜花飘香;海乡依陆临海、海阔天高,阳光海浪沙滩迷人;内蒙古草原的牧乡,地势坦荡,羊群如云;大小兴安岭的林乡,莽莽林海、茫茫雪原,气魄宏大„„另外,我国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在乡村自然景观表现上亦更加丰富,如广东、四川盆地的蔗乡,山东半岛及辽东半岛的果乡,长江中、下游的竹乡,江、浙、皖、闽的茶乡,华北平原的棉乡,新疆吐鲁番的瓜果之乡等无不以其乡村风光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中外游人。

3、充满情趣的乡土文化艺术

我国的乡土文化艺术古老、朴实、神奇,深受中外游人的欢迎。如盛行于我国乡村的舞龙灯、舞狮子,陕北农村的大秧歌,东北的二人转,西南的芦笙盛会,广西的“唱哈”会,里下河水乡的“荡湖船”等脍炙人口。我国广大乡村出产的各种民间工艺品倍受游客的青睐,如天津乡间的杨柳青年画、潍坊年画,贵州的腊染,南通的扎染,常熟的花边,以及各种刺绣、草编、竹编、木雕、石雕、泥人、面人等,无不因其浓郁的乡土特色而深受游人欢迎。我国乡村自古以来流传有各种史诗、神话、传说、故事、笑话、轶闻,引人入胜,耐人回味。流传于云南民间的阿诗玛、壮乡的刘三姐、内蒙古草原上的江格尔、苏南水乡的沈七哥,都能使游客听之动情,如醉如痴。另外,乡村烹食风味独特。四川的麻婆豆腐以辣闻名,湖南的臭豆腐以臭著称,内蒙古草原上的涮羊肉味美肉嫩,新疆的羊肉串香气扑鼻,这些乡村烹饪文化对广大的外国旅游者尤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4、风格迥异乡村民居建筑

乡村民居建筑,不但能给游人以奇趣,而且还可为游客提借憩息的场所。不同风格的民居,给游客以不同的精神感受。由于受地形、气候、建筑材料、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乡村民居可谓千姿百态,风格迥异。青藏高原上的碉房,内蒙古草原上的毡包,喀什乡村的“阿以旺”,云南农村的“干阑”,苗乡的“吊脚楼”,纳西族的“井干”,黄土高原的窑洞,东北林区的板屋等可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使游客耳目一新。另外,我国乡村中还有众多古代民居与建筑,如安徽黔县西递村有清代民居120多幢,深宅大院,栋宇鳞次,布局精巧,砖石木雕琳琅满目,堪称乡村古代民居之宝库,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价值。我国农村还有许多古代工程、古老庄院、桥梁古道、古代河道等,如纵贯苏北江淮之间的古邗沟为吴王夫差所开,沿河阡陌纵横、风车摇转、相映成趣;四川秦汉时所辟的蜀道,穿行于川北山乡崇岭,广植松柏,称“翠云廊”,壮观而幽美;广西侗乡有一风雨桥,桥上建亭,形态奇特,也是乡民贸易聚会之所,富有民族特色,为侗乡一胜景。这些民居与乡村建筑等体现了当地的文化艺术特点,乡韵无穷,令人叫绝。

5、富有特色的乡村传统劳作

乡村传统劳作是乡村人文景观中精彩的一笔,尤其是在边远偏僻的乡村,仍保留有古老的耕作、劳动方式,有些地区甚至还处于原始劳作阶段。正因为如此,它们会使当今现代文明影响下的旅游者产生新奇感,并为之吸引。这些劳作诸如水车灌溉、驴马拉磨、老牛碾谷、木机织布、手推小车、石臼舂米、渔鹰捕鱼、摘新茶、采菱藕、做豆腐、捉螃蟹、赶鸭群、牧牛羊等等,充满了生活气息,富有诗情画意,使人陶醉留连。编辑本段乡村旅游规划的特点

第一,需求量很大。旅游者寻求差旱。随着国内旅游的兴盛,乡村游的市场需求逐步增长。城里人希望摆脱高楼峡谷、水泥森林,缓解工作高负荷的压力,荫足怀旧和对自然的向往的需求。

第二,与休闲度假旅游具有类似的特点。注重休闲和娱乐、健康身心等需求,同时,乡村游很大程度上也存在重复消费的特点。

第三,与一般性的度假旅游有不同之处。一般认为,休闲度假旅游是较观光游更为成熟的旅游类型。一些休闲度假者的可支配收入水平较高,对休闲度假的价格不太敏感,而且度假旅游者偏向于距离较远、时间较长的度假。相比一般性的度假旅游,乡村游具有如下特点:乡村游针对的主要是周边的城镇市场,因此旅行的距离较短,不同于一般性的中长线休闲度假;乡村游的旅游者对旅游的价格比较敏感(相对于散客游和家庭游,单位集体出游的对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这一点可能与现在乡村游市场还不是太成熟,没有形成旅游者可信赖的品牌效应有关;乡村游一般距离近,旅游时间短。魏小安在《中国三农旅游的发展》一文中认为,乡村游的市场层次比较分明:市民活动和农民活动基本是大众化的旅游,属于比较低档的消费;部门活动属于中档消费;企业活动层次较高,属于高档消费。因此可以说,乡村游的需求市场是一个差异化的市场。

且采取这两种形式的旅游者不在少数。旅行社应关注这两种形式的市场开发,在一定意义上需要旅行社转变角色,适应市场需求。

具体地讲,针对乡村游散客,旅行社需要在产品设计、代理服务、咨询服务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来满足乡村游散客的需求。比如,进一步提高产品组合的灵活度,为游客提供专业的线路设计的意见;提供一些代理服务,而不一定是包价旅行服务;提供方便快捷的专业化咨询服务等等。针对单位团体乡村游,则应该加强与单位的联系,完善客户管理,根据单位情况量身定做产品,并且通过优质服务吸引回头客。

编辑本段乡村旅游规划模式

一、城乡统筹规划与乡村旅游规划的联系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2007年初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贯彻十六大精神,按照城乡统筹的思路对“三农”工作做出了战略部署,城乡统筹是加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需要,是探索构建和谐社会体制的需要,也是探索乡村旅游规划和发展模式的需要。

(一)城乡一体化与城乡总体规划。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其重点和难度是在农村,如果“三农”问题不能合理有效的解决,全面小康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一项大思路、大举措,是解决城乡发展问题的一个重大创新,它把城乡一体化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新的战略地位。城乡一体化的实质就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按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去研究和解决我国的发展问题,把城市和乡村结合为一体,联系城市研究农村,联系农村研究城市。

城乡总体规划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方式。要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解决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扭转地区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问题,就必须重视城乡总体规划,使城乡健康持续地发展。城乡统筹发展是城乡一体化的实质,而城乡一体化是城乡总体规划的战略部署。

(二)乡村可持续发展与乡村发展规划。乡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以乡村为载体努力寻找出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至于对后代人的发展需求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道路。乡村是我国建制最小的行政地域单元的群体,它既接受周围城

镇的辐射,又对乡村居民产生直接的辐射作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是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基本原则。乡村发展规划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过程和手段。在乡村发展规划的过程中,要考虑环境、生态和资源的相互协调性,考虑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能力,不能盲目扩大乡村的规模,也不能让乡村以城市为模板进行复制。规划的重点是考虑如何有效节约用地,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如何提高乡村规划设计水平,改变千镇一面的状态等,改变乡村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促进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变。乡村发展规划恰恰是乡村可持续发展实现的途径,乡村可持续发展是乡村发展规划的目的和指导,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乡村创新经济学与乡村旅游规划。乡村创新经济学是瑞典延雪平大学商学院维尔特教授等在总结欧洲农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乡村创新经济学理论推崇区域社会资本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依据乡村特有的资源,通过资源整合、城乡合作发展特色产业。乡村创新经济学立足于乡村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居民点分布及规模等不同特点,按照不同的发展模式和要求,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对乡村发展进行有区别的规划,坚持产业发展与居民点体系建设互动协调的理念,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统筹的原则,研究乡村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合理安排生产用地,促进乡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乡村可以根据本身特点挖掘本土文化特色,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创造具有时代气息的新文化,或根据乡村建筑风格塑造自己的产业发展模式。如,江南乡村小巧玲珑的民居、北方乡村厚实的四合院、华中乡村封闭的天井和马头墙、西南乡村的木楼竹楼、西北乡村的窑洞等都直接和形象的烘托出乡村的特色,乡村规划可以根据特有的资源和特色发展旅游业,这是乡村创新经济学理论的应用和实践。

下载乡村旅游道路沿线景观风貌规划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村旅游道路沿线景观风貌规划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诏安县城景观风貌专项规划·规划简本(推荐五篇)

    诏安县城景观风貌专项规划·规划简本1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与《诏安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12-2030)》中远景设想的主城区范围一致,具体为:东至桥东镇东大门,西至沿324国道......

    乡村旅游安全研究

    乡村旅游安全研究 (一)乡村旅游安全问题表现形态分析 由于乡村旅游具有活动区域和活动对象的乡村性以及旅游活动的季节性与地域性等特点,乡村旅游安全问题的表现形态与一般......

    浅谈乡村旅游中的景观探讨(共5则范文)

    浅谈乡村旅游中的景观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为更好的享受生活,多会选择通过旅游愉悦身心,旅游市场因此得到发展壮大。乡村......

    乡村旅游扶贫规划方案

    乡村旅游扶贫规划方案 乡村旅游扶贫规划方案怎么写?小编为大家带来乡村旅游扶贫规划方案,欢迎阅读! 乡村旅游扶贫规划方案(一) 为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制定本方案。一、......

    乡村旅游规划,赢利点分析

    北京创行合一旅游规划设计院 乡村旅游规划,赢利点分析 地产、餐饮、住宿、娱乐活动等等都可以作为乡村旅游的赢利点···许多旅游投资商现在都在投资景区,但对于景区的投资模......

    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一、前言 改革以来,浙江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新的进展。但是,城乡差距依然明显,发展极不平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较......

    乡村旅游者旅游动机研究

    乡村旅游者旅游动机研究 发布时间:2011-8-3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胡绿俊 文军 摘要:不同的乡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是有差异的。乡村旅游动机由主到次可归结为“缓解压力......

    乐山乡村旅游市场研究

    乐山乡村旅游市场研究 延安大学管理学院朱小洪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发展迅速。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中,乡村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通过乐山地区乡村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