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测试卷

时间:2019-05-13 07:00: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3单元测试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3单元测试卷》。

第一篇:第3单元测试卷

语文综合检测试题

(二)学号:_______ 姓名:_______

一、学好习惯(本大题5分)

1、亲爱的同学们,请你用钢笔做题,做到全卷书写行款整齐,力求卷面整洁、美观,用最漂亮的书写成就自己美好的人生。

二、学识字与写字(共25)

2、用拼音识字。读拼音写词语。(12分)

xī zhōu jiā yáo líng chén fèi qǐn wàng shí

shāng bā xī gài shǒu bì pí bâi bù kān

táo cí dǎi tú jiāo juǎn xǔ xǔ rú shēng

3、记字用字,按要求组词、填空。(共13分)

(1)给下面的多音字和形近字组词。(8分)

hē chà

____________ 淹______

谍______

喝 刹 hâ______ shā______ 掩______

碟______

(2)“举”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向上抬,向上托。②动作行为。③推选,推荐。④提出。⑤全。下面句子中的“举”分别是什么意思,把序号写在括号里。(5分)

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请你举个例子来说明。(). 我们一致推举小明当我们的班长。().

三、学语言积累与运用。(25分)

4、学词语,做题。(共10分)

(1)照样子,写成语。例:气喘吁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意思写出成语。(4分)

①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②形容人多口杂。()

③身旁好像没有人。形容态度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④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⑤馋得连口水都要滴下来了。形容十分贪婪的样子。()

(3)选词填空。(4分)【填序号】

A、鄙视 B、歧视 C、藐视 D、重视

①不要轻易()任何一个貌似弱小的竞争对手。②学校要()学生的品德教育。

③南丁格尔从小勤奋好学,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是她()无所事事 的贵族生活。

④残疾人总是会受到某些人的(),我们要保护残疾人。

5、学句子,做题,(共15分)

(1)学会积累、品味句子。(6分)

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这便是成语“划粥割齑”的由来。然而,范仲淹对这_________。他发愤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据说,他曾五年未_________。种清苦生活

(2)学用关联词,请用下面的关联词语造句。(3分)① 请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成语。

② 用横线画出“划粥割齑”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有……才……

(3)学按要求改句。(6分)

① 火光照亮了战士们前进的道路。(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乖巧的小松鼠总是用爪子和牙齿梳理身上灰褐色的毛。(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居里夫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怎能不让我们感动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作文写好后,我们要学会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男主人感慨地说:“正是一个男人,刚才给我们做出了从容不迫、镇定自若的榜样。”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学阅读。(25分)

6、在课外阅读中,如果遇到了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你会用什么方法去深入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经典诗词和名言警句要多背诵,请填一填。(5分)

_______________。(2)不惜千金买宝刀,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洒去犹能化碧涛。(4)母亲的宝贝是子女,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矛面前没有戳不穿的顽石。(1)停车坐爱枫林晚,8、读下面的短文做题。(15分)

秋瑾虽是女子,但自幼身带豪气,喜好习武。那年,秋瑾15岁,终于如愿到了浙江萧山舅舅家,向舅舅和表兄学习刀剑棍棒。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习武非常不易,因为秋瑾也和其他女子一样从小缠了脚。每次习武下来,裹脚布上渗满了鲜血,疼痛难忍,但她想到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便咬紧牙并坚持下来,从不叫疼叫苦。还是刚学骑马的时候,秋瑾由于心切求胜,一不小心,两腿一夹马肚子,那马向前猛一蹿,秋瑾就从马背上摔下来,来了一个前滚翻。虽然疼痛难忍,倔强的秋瑾害怕舅舅再不让她骑马,就咬着牙关连声说“一点不疼”。回到家里,秋瑾每天闻鸡习武,挥刀舞剑,骑马驰骋于山野之间。后来,在革命活动中,她练就的本领,还真派上了用场。(1)学会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驰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倔强:

(2)在下面横线上写出选文的中心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文是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表现秋瑾的豪气的。(4分)

(4)秋瑾和花木兰有哪些相似的地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学口语交际与语文实践(10分)(5)请想象一下秋瑾从马上摔下来后的心理活动。(3分)

秋瑾就从马背上摔下来了,她想:“

9、人们常说“男生女生不一样”,那么,个性差异与性别差异在为人处事及学习上都有什么 表现呢?让我们根据自身的体验和观察,说说你的意见吧!(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认为

10、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五位伟大的女性,你还知道课文以外的其他伟大女性的 故事吗?请你用简要的语言展示一则。并说说这则伟大女性的故事你是怎样收集到的?(1)我收集到的伟大女性的故事:(4分)

示例:穆桂英,北宋名将,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生擒杨宗保并招之成亲,是杨门女将中 的杰出人物,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搜集这则伟大女性的故事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1分)

六、学写作文(30分)

你的身边一定有不少令你敬佩的男(女)同学吧!请你选择一位男(女)同学来写,要写出他(她)的可敬之处。题目:他(她)真

11、按要求写作文。

__________ 提示:先选择性别(他或者她),再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选择典型事例来写,中心要突出。

第二篇:第19周测试卷第一单元测试卷

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学高二第十九周周测政治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该选项填到后面的答卷上)

1.2012年,自然灾害频发,全球经济“伤不起”。自然界再次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依据是()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②人类社会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③自然界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运动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根本出发点A.①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深圳特区报》报道,由于在非洲相继出土了被认为是最早的人类遗骸化石,人类“走出非洲”说一度占了上风。最近几年,亚洲和欧洲考古所发现的人类化石的年代并不晚于在非洲发现的那些化石。大量化石和文化遗物证明,人类起源于动物界,人类的进化演变是从古猿、直立人、智人到现代人。这表明()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依存B.人类产生前的自然界才具有客观性

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有区别的D.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曾激励了无数南开学子。下列校训所蕴含的哲理与之相一致的是()

A.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B.悉尼大学:繁星纵变,智慧永恒

C.麻省理工学院:理论与实践并重D.华盛顿大学:力量借助于真理

4.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句诗不仅道尽千古兴亡,也形象地说明了()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主体

C.城市是社会运动的主体D.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5.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毕尔生认为,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两种说法都是()

A.离开静止谈运动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D.离开物质谈运动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3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①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②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无条件的 ③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④运动是静止的一种特殊状态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嫦娥二号”发射后,经过一系列姿态调整,用自己身上携带的一部监视相机拍下它的第一幅摄影作品,即“地月成像”中的对地成像。这说明()

A.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们能够认识规律

B.人能够认识规律、改造规律,并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

C.技术的进步,使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D.人的正确认识来自实践,错误认识来自科学思维

8.“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这句名言蕴涵的哲

1学道理是()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意识的产生受客观条件的制约D.矛盾双方的统一是暂时的9.物质、运动、规律三者之间的联系是()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C.世界是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规律是客观的 D.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_,固有属性是________()

A.联系 运动B.运动 客观实在性 C.客观实在性 联系D.客观实在性 运动

11.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

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

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②地址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

律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2.有研究表明,“江南style”之所以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并风靡世界,原因之一是与一种叫做

耳朵虫的大脑神经运动有关。耳朵虫是一种认知瘙痒,“江南style”中那种不断重复的旋律

会激发人脑某个部位的非常规反应,使人不断注意这些音乐。这表明()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13.据研究证实,人类大脑中存在着一个具有早期预警作用的特殊区域——这个区域可以监

控外界环境线索,同时衡量环境变化可能会给人体带来的后果,并调节人们的行为以避免危

险情况的发生。这表明()

①人脑为人们行动提供选择依据 ②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③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

理基础 ④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

14.2012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这片“树叶”

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

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

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

自身需要加以利用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

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5.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她说:“当

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

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A.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C.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16.“比”、“从”、“北”、“化”四个字由“人”字以不同结构构成(右图为甲

骨文),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在逻辑

体系。我们可以体会到,与人“比”后,总会模仿学习他人的优点,即

“从”;之后会产生叛逆,即“北”;最后,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一

切为我所用,进入“化”的阶段。上述材料说明()

①哲学智慧概括了人们的生活与实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④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7.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先生有句投资名言:我与其他人不同,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当众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以下哲学道理最能体现巴菲特这一观点的是()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B.意识活动具有选择性、预见性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18.“2012年12月21日的黑暗降临后,12月22日的黎明永远不

会到来。”这是电影《2012》的台词,它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

难电影,讲述由于自然环境和资源长期遭受掠夺性破坏,人类即

将面临空前的自然灾害,最后在“方舟”中度过了这一全球性的灾

害,获得了继续繁衍和发展的希望。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A.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B.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D.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造规律

19.漫画《贫困县建中国馆》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B.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C.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D.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

20.在某报社“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总结会上,与会人员分享了“接地气抓活鱼”、“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等心得体会。这集中反映了()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要求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③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过程④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A.①④B.①②C.③④D.②③21、2013年12月2日凌晨,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由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组成的嫦娥三号探测器送入轨道。2013年12月15日4时35分,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玉兔号”巡视器顺利驶抵月球表面。12月15日23时45分完成玉兔号围绕嫦娥三号旋转拍照,并传回照片。

请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玉兔号”顺利运行的原因(13分)。

22、2012年8月,台风“达维”、“海葵”和“布拉万”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危害。面对那颦鼓动地、翻江倒海般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的台风,人们曾试图削弱、消灭它,但最终都不得不放弃。开始总结经验实施抗台防灾,逐步转变抗台防灾的观念,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科学防御的抗台防灾工作思路。一方面,利用气象卫星,使用先进的卫星遥感技术观测和预报台风,运用动力学方法和统计学方法预测、预报台风的路径和强度,及时掌握和分析灾害的实时信息,做到预报准确,决策科学。另一方面,高度重视防汛水利工作,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夯实水利防灾减灾基础,提高了抗御台风灾害的能力;建立一整套诸如人员避险转移等内容的预案和处置制度。

请简要说明人们在防台抗台中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12分)

23、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着新的奋斗目标迈进,文化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西强我弱”的国际文化和舆论格局尚未根本扭转。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时代要求与战略全局出发,提出“文化兴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全会强调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全会要求,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根据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合理性。(15分)

参考答案:

21、(1)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又是普遍的,这要求我们要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玉兔号”顺利运行正是我国航天人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7分

(2)在规律面前,人们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玉兔号”的顺利运行既是我国航天人正确利用规律的结果,同时也是推动探月二期工程顺利运行的客观要求。6分

22、(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防台抗台要以台风运动的规律为依据,而不能人为割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防台抗台中,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4)在防台抗台中要反对那种试图消灭台风等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错误观点。每点3分

23、(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十七届六中全会从当代中国的实际出发,从时代要求与战略全局出发,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5分

(2)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为我们进行文化建设描绘了宏伟蓝图。5分

(3)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奋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提出,必将促进我国文化、经济、政治、社会的全面进步。5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第三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卷

一、看拼音写汉字。(8分)

xuàn rǎn yū huí xiū sè xīn jiāng

()()()()

sǎ tuō suō yī shà sí fáng ài

()()()()

二、把词语补写完整,并选择填入句中。(12分)

()()覆去 不翼()()严()以()

始()()及()()素裹 杯()()薪

()寝()食()()美奂 襟()()舞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好一派_________的世界。

2.大敌进犯,我军_________,决一死战。

3.一进实验室,爸爸就_________地忙工作,我和妈妈看在眼里,疼在心了。

三、给带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7分)

熟:A.熟练 B.熟悉 C. 程度深 D. 成熟

瓜熟蒂落()熟能生巧()

熟门熟路()深思熟虑()

破:A.开支、花费 B.劈开、毁坏 C.揭穿、剖析

D.冲开、攻下 E.突破、撤除 F.耗伤、破败

势如破竹()破格提拔()大破晋军()

一语道破()破费()

会:A.理解懂得 B.熟悉、通晓 C.表示有可能实现

D.表示懂得怎样做或有能力做 E.擅长

心领神会()会英语()能说会道()

他会不会来()学会()

四、按要求写成语。(8分)

(1)写出带“鼎”的成语四个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写出四个表示颜色的成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描写春天景象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用另一个成语解释下列成语(写出一个意思相同的成语)。

画蛇添足()有条不紊()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句和“高瞻远瞩”的成语可以互为解释,请你根据下列诗句的意思各写出一个含有相同道理或意境的成语。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五、根据要求变换句子。(4分)

(1)反问句和陈述句变换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孩掉河里,我们不能见死不救。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缩句

戴着红领巾的王艳一片片地拾起地上的纸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扩句

小艇成了工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病句

我们迈着轻松的步子和愉快的心情来到公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单元测试卷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7、农家书屋工程是党中央实施的文化惠民五大重点工程之一。截至2012年8月底,全国共投入资金180多亿元,建成达到统一规定标准的农家书屋600449家。文化惠民是基于 ①保障人民更好地享有基本文化权益②直接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③培养与传统道德相承接的现代农民④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18、张艺谋团队打造的“印象武隆”即将在武隆仙女山实景公演。武隆仙女山著名的风景将被演绎得活灵活现,使人们对仙女山的印象更深刻,将带动当地旅游产业蓬勃发展。这告诉我们:()

A.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健康文化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C.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D.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19、下列活动具有文化传播功能的是:()

①商贸活动②网络互动③教育④人口迁徙⑤红色旅游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⑤

20、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A.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B.自然科学知识

C.社会科学知识D.语言和 文字水平

21、人创造了文化,文化 也在塑造人,主要表现为()

①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优秀的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文化定能使人走向成功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22、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中央高度关注文化是因为()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物质力量

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③

23、每年在庄稼黄熟、准备开镰之前,藏族农民总是身着节日服装,手捧预示五谷丰登的“切玛”(五谷斗)和青稞酒,来到农田载歌载舞,欢庆—年一度预祝丰收的“望果节”,这在全国其他地方是很少见到的。这说明

A.必须在全国各地发展先进文化B.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生活

C.文化只有地域之别,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D.文化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24、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下列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C.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5、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困难的当头,中华文化的力量就会突显出来。在外寇入侵时中华民族就会团结一致,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在遭受巨大洪涝等巨大自然灾害时,中华民族就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并最终夺取胜利。这表明

A、文化是人所创造的B、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力量决定综合国力

D、文化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6、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B.文化是人们的社会实践产物

C.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天生的D.文化包括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两部分

127、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近年来,社会诚信的缺失导致食品安全事件接连发生,这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尤其是进行诚信教育。这是因为:

①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②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

③文化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④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A.①②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8、2500多年前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纵横家等“诸子百家”的经典箴言,至今仍影响着

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A.潜移默化的特点B.具体深刻的特点

C.深远持久的特点D.相对独立的特点

29、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雪莱这一名言体现了什么道理:

A.优秀文化能影响人的思维方式B.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C.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0、英国著名艺术理论家罗金斯说:人的思想是可塑的。一个人如果每天观赏一幅好画,阅读某部

佳作中的一页,聆听一支妙曲,就会变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这说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②欣赏高质量的艺术作品是修身养性的最佳途径

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修养的核心和标志

④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31、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河南省继龙门石窟、安阳殷墟之后的第三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的确定,既能促进中

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能大大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B.文化与经济发展同步前进

C.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D.文化与经济相互决定、相互影响

32、下列不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A.红色旅游B.参观历史博物馆C.看电视、听音乐D.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33、英国发布新版2012年伦敦奥运会待客指南举例:初次与印度人会面,身体接触或靠近都构成侵犯,即使你完全出于善意。阿拉伯人不喜欢接受指挥,如果你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客人发号施令

会让他们感到受到冒犯。都是禁止的。这反映了()

① 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② 各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不同的;

③ 各个民族具有优秀的民族精神;④ 各民族文化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

A.③④B.②③C.①④D.①②

34、上高二中校训是“学无止境,气有浩然”,许多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把校训、育人目标等都书

写在墙壁等醒目位置,让墙壁“说话”,而且这种教育方式有时是“无声胜有声”。这主要是因为

①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可以创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无形中发挥教育作用④这种强制性的方式更有成效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35、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一次演讲中提出:“衡量我们国家强大

与否,不是有几颗核弹,不是GDP,不是最高大楼在不在中国、最大的广场在不在中国,而是最完

美、不断前进、最吸引人的文化在不在中国。”上述材料说明

A.文化决定经济、政治的发展

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文化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

D.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36、下列能够体现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的现象有:()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发展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7、截至2012年12月24日24时,《泰囧》票房正式突破7亿元累计至7.21亿,打破了《画皮

Ⅱ》创造的7.02亿华语片票房纪录。《泰囧》上映13天便刷新了华语片票房纪录。电影市场全面

繁荣有利于

①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②提高文化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

③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要④抵御外来文化,更好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8、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穿衣讲“服饰文化”,吃饭讲“饮食文化”,住房讲“建筑文化”人们的文化品位逐步提高。由此可见()

A.文化消费日益成为人们最重要的消费

B.文化现象无处不在C.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39、2014南京青奥会吉祥物阿福、阿禧是江苏最具代表与典型意义的城市独特元素,其亲和朴拙、对称和谐的造型,诠释了江苏文化的时代价值。不少商家及时推出了体现江苏文化特色的青奥会吉

祥物产品,这些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这说明()

A.文化创造力是综合国力的首要标志B.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C.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40、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变现在两个方面,即文化影响人们的()

①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②经济生活③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活动 ④身体健康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

41、人们发现许多海外华裔,尽管在异国他乡已经定居了几十年,但还仍然保持着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如喜欢用筷子,喜欢喝绿茶,见到家乡人仍讲地道的家乡话等。这说明()

A.文化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B.文化对人的影响,一经形成就不会改变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42、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下列现象:兄弟两人,一个与父母生活在城市,一个与爷爷奶奶在乡下长大,结果兄弟两人在思想、性格、接人待物方面会有很大差异。这表明()

A.生活中存在各具特色的文化现象B.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创造文化

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43、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体现的道理与漫画寓意一

致的是()

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③耳濡目染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44、“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

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这是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坚守雪域高

原12年的义务支教者”胡忠、谢晓君夫妇的颁奖词,这对夫妇的事迹深深感动着观众。这表明

()

A.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B.先进文化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C.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参考答案

1-10CBDCA BCDBA11-20BCAAC AABCA21-30CABBD CDCBC31-40ADCCD ACBDC41-44 DDCA

第五篇: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卷

一、默写

(1)它没有__________的姿态,没有__________________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但是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2)在《纪念白求恩》中毛泽东号召中国共产党人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

(3)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园渺何处?________。淮南秋雨夜,________。

(5)翅湿沾微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伴过年华。(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

(8)《池鹤》中表现诗人对仕宦生活厌倦和无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青少年要敢于像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所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满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10)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高尚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二、阅读

《海燕》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了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子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1.开头第一段对海面景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除了对海燕进行了正面描写外,还有侧面描写的语句,请找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燕在文中象征什么?海鸥、海鸭和企鹅在文中又象征什么? 海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鸥、海鸭和企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海鸥、海鸭和企鹅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除了文中的象征意义,你认为现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人与海燕精神有共同之处? 1.题目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2.“我不由停住了脚步”有什么作用?

3.文章把紫藤萝称作瀑布,描写瀑布,使用的三个既形象又贴切的动词是?

4.“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我为何加快了脚步?

《白杨礼赞》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人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那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1、文段中第一句与后四句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后四句是写白杨树的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结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果把“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改为“这是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表达效果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画横线的字词。

(1)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

(3)可以调素琴

(4)无丝竹之乱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孔子云:何陋之有?

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事,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表明本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特别提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②骈死于槽枥之间()()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①才美不外见 通______ 含义:_______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通___含义: ;___通___含义:

③其真无马邪 _____通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纳文章第2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板》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作者_____,是_____朝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本文选自他的《_____》。这是一部有关_____等各种知识的笔记。

2、你找出选文中的两个通假字,并写出通哪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翻译下列句子。

(1)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婆娑

屈曲盘旋

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

(2)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3)断肠人在天涯

(4)归思方悠哉

高斋闻雁来(5)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7)浊酒一杯家万里

(8)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9)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10)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二、阅读

《海燕》1.描绘海燕所处的环境,烘托海燕的形象2.乌云听出了欢乐;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3.海燕: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海鸥、海鸭、企鹅: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4.与海燕进行对比,突出海燕的战斗英姿。

《白杨礼赞》

1、总分

2、外形、并列

3、第一句

4、不好。因为原句中的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虽„„却„„”在句子中起强调作用,强调白杨树的倔强挺立,这样着重表现白杨树的精神,如果改了就去掉了关联词达不到强调的效果。

5、拟人

《紫藤萝瀑布》

1、题目用了比喻,予紫藤萝以动感,使它形象生动,吸引读者,同时也暗含了中心。

2、为下文作铺垫,暗示紫藤萝花的丰茂。

3、垂下、流动、迸溅。

4、照应开头,收束全文。面对紫藤萝,“我”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感悟到生命的永恒,心情轻松了,脚步自然会加快。

三、文言文阅读

《陋室铭》1.(1)本意是散发很远的香气,这里是指品德高尚(2)大(3)调弄,这里是弹奏的意思(4)指琴瑟之类的弦乐器和箫笙之类的管乐器。

2.(1)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自然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

4.前句从正面说,是实写,表现室主人的从容雅静;后句从反面写,是虚写,表现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5.惟吾德馨;“诸葛庐”和“子云亭”是当年诸葛亮与杨 隐居之所,作者一方面表示对两位古人的推崇,另一方面他也以此自诩,用“诸葛庐”和“子云亭”比“陋室”,暗示陋室不陋。《活板》

1、《活板》 沈括 宋 梦溪笔谈

历史

2、“板”通“版”;“止”通“只”

3、(1)用胶泥来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一个印,用火烧烤使它坚硬。(2)先准备好一块铁板,把松脂、蜡混合纸灰之类的东西铺在上面。

下载第3单元测试卷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3单元测试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八单元测试卷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八单元测试卷一、选择正确的字(用√表示)8%(顾雇)工(华哗)笑船(梢艄)保(母姆)(簇族)拥自(于如)桥(梁粱)(郊效)外二、按要求写词语(四个字)4%1.描写人......

    第7章《 分式》单元自我评价测试卷

    第7章《 分式》单元自我评价测试卷 姓名:班级:学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计24分) 1.下列各式中,分式的个数有() x+ 12 y, 1xy , 15a ,—4xy, x A.1个B.2个C.3个D.4个 2.下列各式正确的......

    小学语文第11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小学语文第11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kānchēngquán héngyìlìzhuànxiě dǎrǎojiāoshíbēimǐndǐng lǐ mó bài 二、把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划......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单元测试卷

    一、 看拼音写词语10分Yi li bao jing feng shuang qing xi mei li( )( ) ( ) ( )qiu ling jin bi hui huang dou ya qi hei bi jing( )( ) ( ) ( ) ( )二、在括号里选择正......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测试卷

    第一部分基础积累与运用(45分)一、我看拼音写词语。(12分)kūlonɡjiēfɑnɡbēicǎnxiànmù()()()()dàitìdīnɡzhǔshúxīfènnù()()()()yuánɡùqīpiànyùhéw......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25分)Xī shui fēn fāng piāo piāo yáo yáoHū huàn shì jiè wēi xiào yīng gāiDù juān huā gū duo tiān rán shui ta二、读好下面......

    第三单元测试卷

    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1、2010年9月8日,国际投资论坛在厦门举行。国务委员马凯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他强调,中国政府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继续为广大海外投资......

    第一单元测试卷

    拓展模块单元训练题 第一单元 基本篇目:《胡同文化》、《废墟的召唤》、《过万重山漫想》、《内蒙访古》、 一、选择题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召唤(zhāo) 迤逦(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