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中的困惑和解决思路(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07:51: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言文教学中的困惑和解决思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言文教学中的困惑和解决思路》。

第一篇:文言文教学中的困惑和解决思路

文言文教学中的困惑和解决思路

要想真正改善文言文教学,必须要弄清楚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当前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是:那就是文言文学不明白,对于一些特殊的文言句法更是手足无措,即使课堂上老师讲了一遍又一遍。当然,由于文言文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再加上和现代汉语语法的差异,学生有这样的生活比较远,再加上和现代汉语语法的差异,学生有这样的困惑很正常。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一点是随着语文课程的改革,我们注重于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语法知识的讲解,特别是现在初中阶段基本上不学语法。初中的文言文相对简单,学生语法知识的缺失还不明显。到了高中阶段,随着文言文学习的数量和难度的增加,语法的薄弱就很严重了。你可以说学生理解能力增强了,自然就会明白文言文的意思了。但是语法的不通,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课本的注解以及一些参考资料,可以做课内文言知识题,但如果一旦拿到课外文章便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迁移能力差。最终还是会造成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厌烦。

由于我们现在的教学基本上是为了高考而设置的,在文言文的教学上,侧重于传授与高考相关的知识,基本上是一些文言字词和句式,因此教学方法往往采用串讲法,老师讲的乐在其中,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师生的互动,学习的乐趣,在课堂上全无体现,语文教学失却了其原来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的特质。这种在高考压力下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的陈旧,是影响文言文教学的重要因素。

那么该如何改变文言文教学面临的现状呢?我觉得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无法摆脱高考的束缚,但可以通过其他的努力引导学生,让学生喜欢上文言文。

首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今天段老师在讲《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时候就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前提下积极地参与文本的解读,使课堂显得活泼有趣,不在沉闷。学生的理解得以表达,也增强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其次,指导方法,授之以渔。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知识的机械学习只能让学生走进学习的死胡同,而让他们学会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那么如何将这种方法教给学生呢?文言文阅读,作为一种能力,它的养成需要主体“多读”的实践,在感性经验不断积累、丰厚的基础上,经独立思考后自己“悟”出来。因此学习文言文必须要求学生认真的去读。这种读,不仅仅是早自习上为了高考默写的苦苦朗读,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与古人的一种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文言文语言生动凝练,节奏富于变化,最适宜于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除了要语音准桷,句读准确,字正腔圆外,还要掌握音调、语气、停顿、重音等诵读技巧,尤其是读出文章的内在节奏,感知文章的“气、味、声、色”。

课内的文言文篇目有限,学生在学习了必修的文本后,必须能够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否则就是文言教学的失败。

第二篇:数学教学中困惑及解决对策

数学教学中的困惑及解决对策

移风中学

数学组

一、数学教学中的困惑

1、家庭因素。现在农村家庭,很大一部分父母都外出务工,子女多靠爷爷奶奶隔代管教。学生直接缺乏有效的家庭监管、辅导及习惯养成教育,导致学生学习数学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课后在家对数学拓展练习不够,缺少必要的监管和辅导,作业习惯养成差,“在校紧回家松”现象已成为数学教学的最大绊脚石。

2、教师因素。现在农村中学数学教师普遍缺乏危机感和创新意识,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不够,认为教好教差一个样。教师在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时,不能做到深钻教材,理会教学大纲要求,编制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案,课堂效率不高;课后不能及时反思教学工作中的得与失,做好教学反馈工作;课后辅导工作不到位。教师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创新意识不够;学生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依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此外教师不能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及现代化教学设备(如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展台的合理运用)。

3、学生因素。农村中学普遍存在学生生源基础差,底子薄;学生学习目标不太明确;学习主动性不够;学习求知欲不强;学习方法落后,效率不高;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农村中学的学生学习知识较死板,缺乏对所学知识的有效运用,常常是老师讲过的题才会做,遇到一些稍加变化的题就不加思索,等待老师讲解。课前大部分学生不会主动预习新课内容,课后更不能及时复习与反思。以上学生存在的种种问题,大大阻碍了数学教学进程的步伐。

4、教材因素。现在农村数学教学体系经常变化,部分教师不能适应教材的变化,也严重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原华东师范版是八年级上册学习《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八年级下册才学习《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而现华东师范版在八年级下册先学习《平行四边形》,而后紧跟着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诸多章节的变化使一些教师不能顺应教材体系的变化而及时改变教学策略。现在的数学教材注重学生探索、归纳、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于农村初中的学生,在这些方面更为缺乏,而教师几乎不会让学生多加思考,按部就班的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的数学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解决数学教学困惑的有效策略。

1、加强家校联系,明确家长的职责,共同教育学生积极学好数学。家庭教育是第二教育课堂,教师应及时有效的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相互了解学生近段时间的数学学习情况,家长在家要起到监督作用,及时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督促学生认真独立完成家庭作业;教师在做好思想教育的同时,做好双差生的转化工作。

2、丰富教师的教学教学理论知识,大力提升教师自身的数学教学能力。首先,教师要提高认识,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览与数学教学有关的教学专刊及辅导资料,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其次,要充分利用课题研究、各类培训及校本研修途径,让教师多参加或听取教学示范课、观摩课,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对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进行深入探讨,共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第三,有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展台辅助教学条件的学校,数学教师应尽快的熟练的掌握相关的现代信息教学技术,充分发挥电子白板辅助教学的优势,大大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此外,还应做好教学后的反思工作,善于总结教学工作中的得与失,为改进今后的教学提供有力条件和保证。

3、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其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学生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而双差生的兴趣培养则显得更为重要。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那怕是学习上的一点点进步,我们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多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吸引学生,让学生从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培养数学能力。从快乐学习的氛围中逐步化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以达到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传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我们教师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和基础,但还要注重有效的学习方法,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认为应做好以下五方面:(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及时检查落实;(2)做好课前预习,提高课堂听课效率;(3)扎实加强复习,减少知识遗忘;(4)强化习题练习,巩固知识结构;(5)有效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5、做好分层教学及“第二课堂”教学。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应遵循由易入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注意知识点间的纵横衔接。充分考虑中差生的吸收能力,对于课堂上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我们要针对不同学生存在的数学问题进行课后个别辅导,有效解决学生在课堂上遗留的问题。特别是针对中差生自觉性不够,我们应采取积极主动耐心的态度认真对待,力争不落下每一个学生。

总之,虽然农村初中生源基础差,教学条件相对较落后,教学资源较缺乏,但只要我们多动脑,针对问题对症下药,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逐步改进数学教学中的不足,能让农村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第三篇: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的困惑和解决的思路

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的困惑和解决的思路

一、当前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困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小学生的思想也变得复杂了,学校的德育工作令教师们普遍哀声叹气,甚至出现素手无策的现象。我认为就现在来说,小学德育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困惑。

(一)对小学德育地位评价的困惑

1.对小学德育地位的困惑。理论上要把学生德育工作放在教育的首要地位,但事实上是可抓可不抓,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好坏主要还是看学生成绩,它是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都普遍关心的重要内容。因此,它也成了一个长时期以来一直争辩不休的话题。在对德育地位的认识上,出现了一种“理论上越辩越明白,实践中越做越迷茫”的奇怪现象。

2﹒对当前德育评价的困惑。小学德育工作的评价问题是一个让教育界,乃至于整个社会困惑已久的老问题,它严重阻碍了小学德育的健康发展。其困惑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品德评定系统如何确定。近年来,不少地区都在探索“学生政治思想品德评定”的研究与实践。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研究力量,也难以形成在较大范围内具有推广价值的评价方案。

二是如何看待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对于小学校长来说。如何评价一所学校的德育工作比思考和规划学校的德育工作更难。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校艰苦努力一年甚至于数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某一学生偶发事件,“一票否决”、“一落到底”、“前功尽弃”;三是学校、社会“两重天”。比如,为什么“学校里的好学生”,到了社会并未能成为好公民?一些“好学生”在课堂上口若悬河,有理想、有觉悟,但在公交车上老弱病残我不让、在家里“自己的事情父母做”、社区里他人困难别找我。教师困惑,怎么好好的学生到了社会上就“变坏”了呢?社会困惑,这些起码的事都做不到,学校是怎么教育孩子?为此,小学德育工作经历种种挑战和困惑。

(二)德育教学在各个环节存在的困惑

学校德育工作应是学校、社会、家长共同完成的过程,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目标。但我们在实践中往往达不到这种配合的过程。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德育工作未能走近生活,深入学生心灵。在学校德育教育中,无论是思想品德教材还是小学生守则,无论是校纪还是班规,无论是课堂上的讲解还是各种场合的训练,无论是花草丛中的告示还是校园及教室墙壁上的名人名言,以及教师在教给学生怎么做,应该怎么做或不应该怎么做等等的各种教育,效果总是让人不满意,给人的印象往往是说归说做归做,在学校能说也能做,走出校门及回到家里则不说也不做或很少去做。因为,在学校里说教式的东西太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东西太少,不准学生去做的事情很具体,如:不准在墙上乱涂乱画,不准随地吐谈等,而准许学生做的事情却很模糊,如:在家孝敬父母长辈,在学校团结同学等。学校教学中,德育课程长由班主任教,大多数教师认为德育工作是班主任的事,与科任教师无关。任课教师若发现学生有不道德的行为,往往只是简单的斥责两句话后告诉班主任,班主任有空就批评、教育,没空就算的现象非常突出。上德育课时,前半节课匆匆讲完大道理,把大道理抄在黑板上,后半节课为了考试就让学生去背、去记。所以,现在的德育往往集中灌输多,启发诱导少;理论讲得多,投身实践少;消极应付多,解决实际问题少;政治教育多,品德内化少。所以,德育工作未能深入学生心灵深处解决实际问题。

2.德育工作受应试教育和德育教师素质偏低的影响,使德育工作达不到目的。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数学习成为教学安排的重中之重,德、体、美只是一纸空文,一句空话。为了升学一切均得让步,德育也不例外,德育教育成了名副其实的丑角、配角。据调查,有些学校为了升学考试比高低,拿名次,到了六年级下学期,居然把德、体、美等副课全砍掉了,干脆不上,只上语文和数学两科。因而,应试考试、分数、升学,这一系列耀眼的字眼无形中束缚着小学教育,使得我们的孩子一入学便瞄准了考试、升学这一目标,学校及教师也被考试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价制度牵着鼻子走,造成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优势遥远?老师讲的例子,我怎么在现实生活中从来没有碰到过?有些时候甚至出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脱离的现象,得不到家长的配合,如老师在学校里讲先人后己的道理,回到家里家长却把它说成是“憨包”的行为。因此,学生做人的道理难以得到提高,道德情感难以培养,良好行为习惯难以养成。

二、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建设的思路

学校教育历来是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接班人的主要途径。但是,我们应当充分意识到;一方面学校并非独立于社会,学校德育工作,也必然要受到社会各种因素和来自方方面面的影响;另一方面,脱离社会现象,脱离学生实际的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也不可能取得积极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成为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加强教师德育队伍建设、更新观念、合理考评 1.切实加强教师德育队伍建设。邓小平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①因此,广大教职工都负有育人职责,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努力提高师德和业务水平,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

2.更新德育观念。当前德育观念的转变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德育工作要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小学德育工作不仅是广大教职工的事,还要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与家长的配合,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这样,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才有待提高;二是德育的质量观,要由单纯地看分数转变为主要看品德的素质,德育的能力,德育知、信、行的统一;三是德育的功能观,要坚持辩证法,即要符合社会需要,同时又要贴近少年儿童的内心世界,将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政治方向的社会功能,与进行个性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少年儿童精神发展的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3.应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估制度。学校应根据不同的年级特点,分别制定评估细则,把它与教育教学组合成综合评估制度,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循序渐进,实现德育内容的序列化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遵循小学生心里发展基本规律,运用生动感人的题材,形象化的方式进行教育。按不同的年级,把各序列分解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又由若干个教育单元组成,形成目标明确、阶段特征突出、循序渐进,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德育内容序列,扎实有效地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关键在于:

1.突出德育工作的阶段特征,做到目标明确具体,以“爱国主义”这一贯穿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要点”为例,小学一年级德育目标是党和祖国的好苗苗,德育内容是认识国旗、国徽、国歌、祖国版图、首都等;小学五年级德育目标是做祖国的好少年,德育内容是知道四大发明、长城、长江、黄河等中华民族的象征,了解祖国建设的突出成就。这样形成了随年级从低到高、目标由小到大、内容由浅入深的体系,有序而扎实地推进了德育工作。

2.德育单元实施过程中,突出两个“统一”,即讲道理和实践相统一,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统一。以“爱学校”教育单元为例,其理想目标是“爱学校”;道德内容是向学生讲述爱校与爱家、爱国的关系,以及如何做一个“爱校如家的好学生”;其纪律要求是做到不损坏学校财物、维护学校荣誉等;教育活动是举行“我爱校园”征文活动,组织“我为学校添光彩”等活动。“两个”统一突出了教育单元的特点,有了“两个”统一,学生接受教育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寓德育于各种教学之中 学校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因此,不仅要高度重视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教学,也应该发挥德育在各种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各学科的教学,即要实现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又不失信一定的德育目标。语文课要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数学课要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维的习惯﹔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爱科学、讲科学、信科学和用科学的教育;音乐、美术课则要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性格;体育课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组织纪律性,以及团结合作、朝气蓬勃、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精神;劳动课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工作的责任心。

因此,要在全部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格,促使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要根据各科教学课程中关于思想品德要求和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按各科自身的教学特点,自觉地、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四)创新德育方法

1.正面导向,积极鼓励,树立楷模。小学生可塑性很强,而且较为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同时也容易受周围环境和榜样的影响,因此,应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地、正面地引导学生,热情地鼓励学生,以身边的楷模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情操。

德育着眼于素质教育,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人,向做人的楷模学习是最有效的途径。当年的雷锋,今天的杨立伟、许振超、任长霞等,在社会和少年儿童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充分说明树立人生楷模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可以为小学生选择若干个认识楷模有计划地开展学习。人生楷模的选择要侧重当代,侧重少年,侧重具备做人的教育的内容。

2.开展德育活动课。变教师讲授为主,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传统德育转变为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三个结合的德育模式。德育活动课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其特点是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在积极的活动过程之中,获得知、情、意、行的德育熏陶,得到思想道德品质的全面发展。

德育活动课形式多种多样,如穿插在日常教学中的生动活泼的小品及各种文艺表演;围绕某一主题或中心的专题教育活动;德育竞赛系列活动,涉及德育内容的知识竞赛,读书征文、书画比赛等;结合实际,走向社会的德育实践活动,如远离毒品,不让艾滋病进我家等。相互学习,重在鼓励,体验成功的德育评优系列活动等等。德育活动课,既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广泛地用于思想品德课和各科教学之中。

总之,学校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极为重要。强调德育在各科教育环节的渗透,各门课程要结合自身特点,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教育。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德育工作不再是单一的班主任工作,而是学校、社会、家庭共同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只有齐抓共管,才能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第四篇:文言文教学的困惑

摘要:文言文典雅、简洁、内涵丰富,虽年代久远,却香如陈酒。新课标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本文探讨了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文言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 教学 问题 策略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等来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而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则是传承民族文化,吸取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应定位在疏通文意、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上,通过文言文的学习,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中重翻译,忽视学生理解能力以及感悟能力的培养

文言文教学既要注重文言词汇、句式的积累,又要注重文章结构内容、艺术形式的赏析。如果只是把文章从字、词、句上做分解讲授,最终把具有文理质感的课文分成了零零碎碎的古代汉语语言知识,而学生成了笔记、背诵的机器,就毫无美感可言了。很多老师都习惯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采用串讲的方法,读一句讲一句,并要求学生理解字字句句,从词语到句子,再以段落以及最终的整篇课文,由细节到整体,有的老师还会在讲课前就给学生翻译。其实这种文言文的教学方法过分地关注词句的翻译,过分侧重于知识学习全过程理性分析以及掌握知识,却不关注学生自我领悟能力的培养。

2.脱离课本,过于重视艺术欣赏的传授

在文言文作品中,人物丰富的思想性格、情感、追求以及人生态度,对于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以至于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的发展都有着很大的影响。老师要引导学生对文言作品做一定深度的评析与鉴赏,帮助学生认识到文言作品的美感,感受文之雅、文之道以及文之情,这本是无可厚非,但是有些教师脱离课本,大讲特讲其艺术特色、人物形象,学生虽听得很有兴趣,但是收获不大。

3.只重教师的教学,忽视学生的参与

文言文的教学跟现代文的教学相比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现代文对学生来说易于理解,便于参与。由于学生现有的文言知识储存有限,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确实可能难以对文言作品有一个整体的直观的把握,但这并不是说学生完全不能参与。在以往乃至现今的文言文教学中,不少教师都是采取教师讲学生记的方式进行文言文的教学活动,这是典型的“单边活动”,这是“文言文工具论”的典型衍生物。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1.调动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什么都不能学好,因而要学好文言文,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可在文言文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参与的快感,缺乏积极地期待,没有兴趣的学习,不可能是成功的学习。

1)讲清学习意义,引起学习兴趣

在中考和高考高压下的学生非常现实,没用的不能提高自己学习成绩的东西一概没有兴趣。首先告诉学生,学好文言文能够提高语文考试成绩,特别是文言文考试内容的成绩。其次,我们作文中使用的很多成语,都是从古代汉语中演化而来,现代汉语中的很多语言现象都来自于古代文言作品。学好文言文,可以积累更多的文言词汇,可以加深理解,便于在写作中的运用。第三,好的文言文的基本功底,有助于对现代文阅读的理解,有利于提高现代文阅读部分的得分,从而形成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穿插历史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处在成长阶段,意志力比较薄弱,不具有恒久性;还有些学生一旦遇到困难就会畏缩不前。所以,在学生形成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后,教师不能认为一劳永逸,必须在适当的机会进行兴趣的强化。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讲解文言文的时候,可以将课文中的某些知识以故事的形式进行精彩的艺术讲解。“学生都喜欢听故事”,这是与生俱来的喜好,故事的吸引力强过知识吸引力的百倍千倍。在故事中,学生不仅享受了故事的精彩纷呈,同时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

2.范读激趣,多读成诵

诵读文言文是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古人对此也有很多论述:“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熟读乃至背诵,把那些经典精美的名篇烂熟于心,做到“腹中贮书一万卷”。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经验的积累、思想的深刻,不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不断丰富审美体验,不断得到写作上的借鉴,使读、写、听、说相辅相成。语文教材所选的文言文,都是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佳作,脍炙人口,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强,优美动听。教学时,教师有感情的诵读,不仅为课堂教学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直接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师法效仿的榜样。

3.温故知新,融会贯通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终身学习的观念也使学习者对关于方法的知识更为重视。古文确有难学的一面,惟其如此,“指点迷津”,掌握文言文学习方法尤为重要。所谓“授之以渔”,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1)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尤其是《古汉语常用字词典》在预习新课初读课文时,参看注释,查阅工具书,推断词义,学会在课本上进行圈点勾注的传统方法。

2)教会学生积累知识的方法,做知识卡片。整理归纳常见多义词,搞清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之间联系。

3)引导前后联系,融会贯通。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利用已知去获取新知是教学的最高技巧所在。”对新学内容可联系已知,经常反复,点化旧知,沟通新知,与高中阶段文言文学习衔接起来。

三、结语

语言文化是民族的生命和血液,古老的文言文负载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蕴含独特的魅力。文言文的教学应该改革现状,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接受传统文化精华的滋养。

第五篇:作文教学中的困惑和解决

作文教学中的困惑和解决

我在作文教学中碰到最大的难题是学生怕写作文、烦写作文、写不好作文。作文写不好主要表现在:立意不深刻;选材不感人,不新鲜;内容空泛,缺乏文采,没有真情实感,中心不突出;写法不新颖。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源于兴趣。需要热情,而这种热情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因此,作文的命题要围绕学生最关心的内容来确定,这样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命题要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就必须把准当代学生思想的脉搏,把触角伸进学生的心灵中去,捕捉他们生活的热点和兴奋点,看他们每天是怎么想的,想些什么,喜欢什么,厌烦什么。把题命在他们心里,写他们想说、想写的东西,作文命题具有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可以拨动他们的心弦,激起他们写作的冲动,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去写,所以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因此,作文命题要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让学生有话可说。

我们还须蹲下来拿放大镜去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势和特长,对学生的习作要多挑大拇指,多褒奖。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文章也是夸出来的。如“小荷才露尖尖角”“你是才女” “你的文笔犹如一股清新的小溪奔流而下”“文如其人,你的文字是那么机灵睿智”„„来调动学生写作兴趣。

而写作兴趣的持久浓厚又依赖于写作成功感的获得。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优秀习作,可在班上开展作文展览,交流写作经验念,可编成集子传阅,让大家阅读作文内容,学习写作技巧,从而达到学生对作文教学的自觉参与与借鉴,增强写作能力。可推荐到报刊发表等,达到激励效应,激发中学生写作热情。

二、广泛阅读积累词汇

学生作文水平不高还往往因为语言不生动,缺乏个性,没有穿透力。北大教授王尚文先生说:“人在语言中发展,人在语言中提升,人在语言中创造。”阅读和写作是不可分割的,教师应想方设法鼓励和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有意识地摘抄积累、感悟和运用,指导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使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都得到相应提高。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数量,就能形成语感,积累了丰厚的词汇,为以后写作打下基础。我们可有计划地训练学生在习作中选词炼句,如运用修辞,变换句式,运用格言警句等。

开学初我就要求学生拓展阅读范围,向学生推荐阅读中外名著、《青年文摘》《读者》等报刊杂志,每周写《文集》(摘记格言警句句 摘记精彩中外经典名著语句片断 写阅读感悟 精彩片断的仿写 编写童话寓言 写生活札记等。)每节课用三分钟让学生讲一个寓言、童话故事、名著精彩片断、人物介绍、人物故事。提高学生阅读写作兴趣。

三、走进生活搜索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因此实际的生活体验才是作文的源泉。可是一些学生不注意观察积累,因此缺乏生活体验,无法下笔行文。现在的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温室长大, 生活圈子比较小,生活面太窄,不会关注社会。没有了夏天下河洗澡的乐趣,没有了冬天打雪仗的经历,没有了感受邻居关心的体验,而这些又恰恰是喜怒哀乐最鲜活的体验。既然脑袋空空如也,他们只能胡拼乱凑,苦思冥想,瞎弄一篇应付了之。因此,鼓励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尤为重要。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一切手段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要组织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生动的具体事例。在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要让学生有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变化、同学苦读、集体劳动、名胜古迹、虫鱼鸟兽、花草树木、春雨秋风,这些都是我们观察的范围。同时还要注意在观察时,不能只是纯客观地搜集材料,而应该亲身加以体验,即陶冶、净化,融进自己的深切感受。我就让学生在《文集》中写《生活札记》要求学生:从日常的普通现象中悟出生活的哲理。从多彩的自然现象联想到纷繁的社会生活。积累感悟生活。学生只有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处处留意,才能搜索到写作的素材,学生有了积累,有了材料,写作时就会情到文至,思到章出。

四、要善于选取素材抒写真情实感

学生文章乏味内容空洞的主要原因往往是因为没有新鲜的感人的事情。学生写作要写真事。要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事,我手抒我情。要说心里话,说实话,说非说不可的话。这样,文章才会情真意切,才会感人。作文应该是描绘“我”眼中的生活,抒写“我”内心的世界。什么样的作文内容才能不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千人一腔,而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与众不同呢?应该是学生最熟悉,最擅长的内容。我们去引导学生发现独特的生活体验,与众不同的写作材料。教育部在2000年在对中、高考的作文考试指令中要求: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写真就好,有情更佳,扬善则美。

学生有了写作的材料,教师还应该指导他们怎样布局谋篇,合理地组织和安排材料。要求学生有朴实的文风努力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鼓励他们写真话、写实话。因为作文除了传播信息、说明事理、描述形象之外,还要以情动人。正确抒情,应该借助于文中的叙述或议论。只有带着情感反映的生活和写出的感受,才能动人。使文章产生强烈的抒情效果。只有这样才会领悟生活,陶冶性情,进而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

五、大胆展开想象创作。

想象是作文的翅膀,作文离不开想象。想象可以使作者文思泉涌,浮想联翩,使文章内容更充实,文章形式更多样,文章的主题更深刻,思路更广阔。因此,在写作训练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思维的形象性,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新,以此来指导作文。在启发学生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提几个这像什么呢?看着这些,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怎样的场景呢?促使学生从实际的事物出发,由此及彼,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创作。

六、改变批改方法,指导学生善于修改。

评改作文历来为众多教师所头痛。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敢于放手,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评改欲望,力争做到教师的面批、精批与师生互批、学生共批相结合,提倡写、评、改一次性处理。这样趁热打铁,学生就会兴致勃发,信息反馈快,评改质量高,批改费时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通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培养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我在作文教学中注重采用学生互评互议的方法,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在学生相互批改时,我不仅要求他们找别人作文里的病句和错别字,还要求参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给别人的作文评分和写上评语。通过修改自己或别人的文章,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是语文基础知识、思想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展示。作文水平的提高非一日之功,需要日积月累,由浅人深,由易到难逐步推进,逐层提升。

下载文言文教学中的困惑和解决思路(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言文教学中的困惑和解决思路(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及解决对策

    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及解决对策 困惑1:面对教材中的识字量之大,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教材中的识字量之大,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这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最突出的、最困......

    绩效考核中解决困惑的方法[范文]

    绩效考核中解决困惑的方法作者:绩效考核文章来源:相信很多企业在绩效考核中都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到企业绩效考核的进程。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先了解主要是哪些问......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困惑(合集五篇)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困惑 李荣文言文的实用性在哪里? 在目前的高中语文教材里,古代散文有10个单元,古诗词、古戏曲、古白话小说还有6个单元,占了近40%的内容,其份量之重,不言自明。......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困惑及策略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困惑及策略 一、创设氛围,激发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源于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方法很多,有时可以在教......

    教学中的困惑

    教学中的困惑 李红 随着课改的进行,课堂气氛活跃了,孩子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呈现出“万紫千红春满园”的景象。但是,我也留意到这样的现象,上课学生争抢发言,彼此听不到对方的声......

    文言文教学中

    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言"与"文"的关系 文言文传承着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然而,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是不喜欢文言文的。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想:更多的是由于我们的教学方......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困惑及其对策 文言文,是中华优秀的文学精粹,是我国古代文人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品味文言文独特的表达方式,也是一种走进经典的形式与过程。选入初中语文课......

    如何解决小学生异性交往中的情感困惑

    如何解决小学生异性交往中的情感困惑 随着生活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学生们接受各方面信息的渠道广泛又通畅,于是校园早恋现象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并出现了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