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巴金《繁星》课堂教学实录(共2课时)
《繁星》课堂实录
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王玉华
第 一 课 时
师:同学们,有人说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你喜欢天上的繁星吗?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你的心情怎样?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想?我们先看一组关于星空的图片,然后请同学们说说。
(教师播放图片)
(学生思考片刻后,纷纷举手)
生:我想到的是牛郎织女。(有生笑)
生:我想起了女娲补天的神话。
生:我想起了钢琴奏鸣曲《星空》
„„
师:(高兴地)同学们的想像太丰富了,懂得也很多。你们知道吗?著名作家巴金也是一个特别喜欢看天上繁星的人,想听听他的感受吗?
生:(齐)想。
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随巴金先生去看繁星,并听听他的感受。
(生兴致很高)
我们先听一遍朗读录音,请同学们边听边划出难读难写的词语。
(教师放朗读录音)
(学生边听边划词语。教师巡视)
师:(出示加点字)录音听完了,请哪位同学读一读这样几个字:摇摇欲坠 半明半昧 模糊 霎眼
生:老师,我来读。zhuì mèi(停了一下)mú shà
生:老师,第三个字应该读mó
师:对,这是一个多音字,“模样”的“模”读mú。再请大家讨论一个问题:课文几次描写繁星美景的?又是怎样安排的?
(学生议论,纷纷有同学举手)
生:我觉得是三次描写。一次是“从前”,一次是“三年前”,一次是“如今”,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的。
生:老师,我认为是四次描写,还有一次是“有一夜”。
师:(故作思考)嗯,两种意见,哪一种正确呢?
(学生议论,片刻有同学举手)
生:老师,“如今”“有一夜”都是作者在赴法国留学的邮船上看星空的情景,可以看作是一次描写。
师:有道理。那这两段内容算不算重复?
生:不重复。一个是看整个星空,一个是看巨人星座。
师:你说得很好,很善于动脑筋,这在写作上就叫“泛写”与“特写”。(边说边板书)现在大家自由地读一遍课文,再作深入地思考:作者三次写看星的情况和感受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读课文。有学生边读边用勾画圈点法标示关键词句。教师巡视)
师:好,课文读完了,每个小组再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
(小组热烈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指导、答疑)
生:我来说说我们小组的意见。作者“从前”在家乡,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星”;“三年前”在南京的“一个静寂的夜”,作者看到的是“星群密布的蓝天”,并且“认识了一些星星”;而如今,作者看到的是“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把它们认得很熟了”。
生:老师,我想补充他们小组的意见。
师:当然可以。你说。
生:我们要注意作者特写看巨人星座的情况。“我”“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师:补充得很好。那么作者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呢?
生:“从前”,“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三年前”,“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如今”,“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师:你能发现这些感受变化的特点吗?
生:„„
师:同桌之间可以探讨一下。
(同桌议论,一会儿有学生举手发言)
生:作者第一次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第二次想像成和朋友谈话,第三次想像成睡在母亲的怀里。
师:嗯,那这些变化有什么特点呢?
生:我觉得感受越来越细致,越来越深入。
师:回答得很好。那为什么会这样?哪位同学谈谈。
生:老师,我想会不会跟年龄有关系?
(有学生笑)
师:(鼓励的目光)没关系,声音大一点,自信一点,把你的观点表达出来。
生:(继续)因为年龄大了,他懂得就多,观察、思考就深入一些了。
师:同学们说有没有道理?
生:(齐)有。
师:给点掌声,鼓励他一下。
(掌声响起,学生显得更兴奋)
那么,除了年龄原因还有其他吗?
生:还有作者的人生经历。作者写这篇文章已离开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祖国,心里充满着留恋,作者这时已不仅仅是对大自然的热爱,更有对祖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说到这,不由得生掌声再次响起)
师:说得太好了,老师都被你们的理解感动了,原来作者的感受里包含了这么深刻的思想。
请同学们将这些句子齐读一遍,再次体会一下其中的情感。
(生齐读)
师:作者随着自己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有了对星空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我们每位同学的阅历都不相同,当你在某个夜晚面对星空时,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请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师再次放映星星闪烁的夜空,设置情境)
(生开始写。教师巡视直至下课,并布置下堂课交流所写内容)
第 二 课 时
(上课,师生互相致礼)
师:同学们,上一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巴金三次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还让大家写了自己望星空后的感想。现在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三分钟,开始。
(小组内,同学们热烈地交流自己的作品。老师参与小组的交流并发表看法)
师:好,时间到。现在请三个小组各推荐一篇在全班交流。
生:我们小组先来。
(生读)小时侯,我总喜欢独自一人看星星。星星看上去像钻石,一闪一闪的,我便认为星星就是钻石,人们所用的钻石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因此我好想把自己变成一只小鸟,每天晚上飞上天啄一颗钻石。长大后,我才知道,星星并不是钻石,而是亿万颗恒星。至于星星会眨眼,是因为星星发出光进入地球村时,被大气层给折射了。
(同学们给以热烈的掌声)
生:(读)思绪总爱流浪,穿过时间的界限,来到茫茫的海上,飞越群山峻岭,奔向心灵的故乡,偎依在明月的身旁——
假若让我祈祷,我祈求做一颗微不足道的恒星,探索人间的大好风光。
假若让我祝福,我祝福天下所有人都如夜间的繁星一样,散发出迷人的光芒。
假若让我选择,我将把人间的美好写在天空中,展示人性的美。
„„
朦胧中,一切都在梦境,星的脸又是那么的近,那么的让人动心。好怕梦醒,就剩星星的那串余音„„
(学生掌声)
生:(读)仰望星空,享受黛蓝色。那种美丽不可用言语来形容。瞧,那是一种高层次感的黛蓝色,像舞女的水袖裙,飘渺轻逸。忽然间,带动宝石的光泽,裙角飞扬,飞向无限的远方。有时候,也会感觉那是立体的空间,虽然没有实在的触摸得到的具体感受,但那一双双忽近忽远,忽闪忽灭的眼睛,似乎在行走,似乎在寻找着它们的归宿,似乎也要将你带到它们中间飞行,自由翔驰,去探索无限的可能性。那真像一群探险家在无边无际的宇宙里挖掘宝藏„„
(学生掌声)
师:好,三个小组都汇报完了,我们请同学们作评价。哪位同学勇于发言?
生:我认为三位同学都写到了自己看星空的感受,第三位同学想得比较奇,像什么“像舞女的水袖裙,飘渺轻逸”“立体的空间”,比喻比较新,但整个内容听不懂,太朦胧了。
生:第二位同学写得比较虚幻,不过语言还是很美的。结尾好像有点悲观。
生:第一位同学写长大后对星星的认识与小时侯不同了,说明他的知识增多了。听起来像童话,还告诉我们知识。
„„
师:同学们都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说得很有道理。现在请同学们将自己的描写与巴金的描写作个比较,看看我们与作家有没有共同的地方,或者看看我们还缺少点什么。
请同学们在比较之前先读一读巴金看星空的三个片段,然后可以交流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片段,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师巡视)
师:好,同学们刚才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比较了自己和巴金的描写,那么,你们有哪些发现呢?请同学们来谈谈。
生:巴金在描写星空时,不仅仅写眼前景,还由眼前景想到其他的东西。
师:能不能具体地说说?
生:比如作者写海上看繁星的时候,就产生了种种奇妙的感受:星空越来越低,星星越来越近,它们正对“我”友好地眨眼,同“我”小声地说话,于是,“我”回到了童年,成为一个小孩子,睡在母亲的怀里,微笑着,沉睡着„„
师:说得很好,你知道这是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吗?
生:„„
生:(抢着)老师,这是用了联想。
师:对,但你说得还不够全面。作者由实写到虚,运用了联想和想像写景状物。(老师边说边板书)(同学做笔记)你们的描写里有这种手法吗?
(有许多同学摇头)
好,同学们将这些句子多读几遍。
(生自由朗读)
生:老师,我们这一组在比较之后还有一个发现。
师:(饶有兴味地)嗯,说说看。
生:巴金在描写时还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所以他的语言比我们更形象、生动,更有情趣。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这个观点吗?
生:(齐)同意。
师:那我们看看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生:比喻的修辞手法,如“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我”眼睛模糊了,看星星就好像萤火虫在飞舞,很生动有趣。
师:分析得很细致,你的描写有比喻手法吗?
生:有。(给大家深情地朗读)“我托着下巴,凝望着星空。星儿闪烁着,眨着眼,好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蓝蓝的天幕上,为宁静的夜晚又增添了几份神韵。”
(生鼓掌,老师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师:写得同样出色。哪位同学再说说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用了拟人,如“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把星星当作人来写。
师:说得对,在作者的眼里,星星有了眼睛,有嘴巴,有思想,好像走近了“我”,同“我”交谈,“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你也这样写了吗?
生:没有。
师:(微笑着鼓励)没关系,下一次可以尝试。还有一种修辞手法,大家发现没有?
(生纷纷举手,师指名一同学回答)
生:作者还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如“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师:对。我们来分析这句话的特点。
(同学之间议论)
生:我觉得这句话有气势有感染力。
生:这句话写了多种感觉,有触觉、听觉、幻觉。
生:这句话能表现出海上夜的柔美、宁静。
„„
师:同学们分析问题很全面,很善于动脑筋,老师真为你们高兴。我也有一个发现:刚才大家的分析基本都集中在课文第三段,看来这一段的表达最丰富、最精彩。我们是不是尝试背诵这一段?
(生要求准备一下)
师:好,我给同学们三分钟时间。
(生自由准备三分钟后,齐背)
师:同学们,我们和作家巴金一同体验了看星星后的感受,我们还从作家那儿学到了许多方法,收获真不小。其实,我们看过自然界许多事物,像太阳、月亮、大海等等,看了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情,这样那样的感受。现在我们就用刚学到的作家写事物的方法再进行一次语文活动,“看大海(月亮、太阳、蓝天„„)”看谁写得快,写得精彩。
(生纷纷动笔,师巡视)
(下课收上所有同学的练笔)
教后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因此,我们与学生一起阅读课文,研习课文,就是要通过听、说、读、写方式,训练学生形成终身受用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通过感知作家在文中的情感世界,来调动学生的经验世界、想像世界,激活学生的思维。这样,语文教学便真正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遵循这样的思想,在教学时我把握住了作家感受自然时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引导学生去认知,去感悟,并在语文活动中作积极、有效地实践;学生在体验文本和自我体验的实践中,既有独立学习的意识和行为,又有合作探究的行为。课堂教学始终在自由、民主、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
附“看大海(月亮、太阳、蓝天„„)”语文活动小练笔。
(一)瀑布的联想
滔滔汹涌之水从悬崖之巅飞泻而下,像一柄柄寒光闪闪的利剑从千仞之上直插水潭,激起的一团团白色水雾,像腾空而起的蘑菇云,裹着似玉的水珠飞向天空,尔后向下徐徐飘洒。这瀑布的雄伟姿态给我更多的是一种启迪:与其庸庸碌碌的苟且偷生,不如像瀑布那样在大千世界里闯荡,在逆境中拼搏奋起,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化作珠粉玉末撒向大地,把瞬间的光彩留在人间。
(二)残雪
初五的广场上,雪已零落成泥,留着深浅不一的脚印。在广场周围,背阳的树杈上,还有残留的雪,像是披着破棉絮的叫花子。是的,残雪并不美丽。
一阵微风吹来,我能感觉到我睫毛、眼瞳甚至血液里,都注满了雪的英华,注满了天空与森林的气息,仿佛这就是身体的一部分。我想此时此刻,所有的生灵都将感受到雪气的清爽,都有了雪聪灵的气质,都有了天空的襟怀和森林般永驻的青春。
然而,雪终究要消逝。但她已作好赴死的准备,当云破日出的时候,雪就微笑着坐化了,她要去感化沙漠,灌溉农田。
太阳步步高,我分明听见了雪的声音:“我不悲伤。”
第二篇:《巴金繁星》读后感
《巴金繁星》读后感范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巴金繁星》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如果说巴金在一生中只有过一次“动情”的经历,那么惟一的对象就是曾经陪伴他走过大半人生旅途的妻子——萧珊。每当有人问起巴老与萧珊的相识经历,他就会回忆说:“我们是1936年第一次见面的。那时我们已经通信半年之久了,萧珊写信给我,说有些事情要找我谈一谈,约我到新雅饭店见面。怕我不认识,会闹出笑话,便在信里附了张照片给我…”
曾经的新雅饭店现在已经更名为“南新雅粤菜馆”了,当记者昨天冒雨来到这家三四十年代文人名流们最常光顾的饭店时,发现它已经被改造一新,装修得金碧辉煌了。南新雅粤菜馆的李钰主任特地帮我找出当年茶室的`图片,泛黄的照片里,几张铺着纯白桌布的圆形茶桌上各自摆放着一瓶鲜花,擦得锃亮的红木椅子下是打扫得一尘不染的柚木地板,比起如今的豪华,当年的茶室更多一些韵致。
李主任介绍说,当时的新雅饭店三层楼,双开间,餐厅高雅洁净,室内装潢考究而不张扬。新雅的这种风格博得了一大批文人墨客的喜爱,不仅是巴金常来,当时蜚声文坛的鲁迅、戴望舒和林徽音等人也是这里的常客。整个饭店布局非常合理:三楼分大、中、小共28间房间;而二楼则专营散座小吃,中间是小圆台,两旁是火车座;底层为三开门面,东侧设立外卖,西侧在扶梯旁设立三张小太子公映苏打方凳。中间进门宽敞的扶梯能够直上二楼。
可以想像,在二楼那间正对着楼梯口的厢房里,33岁的巴金坐在小圆桌旁静静地喝着茶,看着当时的报纸,等着他素未谋面的笔友出现。突然,一阵轻盈的脚步声从木楼梯那头传来,巴金抬起头,照片上那个有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梳着童花头,穿着校服的女生就在眼前出现了。她一眼认出了巴金,快活地笑着,好像见了熟人似的从厢房门口走了过来:“李先生,您早来了!”那一刹那,巴金心里的某根弦被拨动了…后来,那个女生改笔名为“萧珊”。八年后,他们以最普通的方式完成了他们的婚礼。
萧珊是第一个走进巴金内心的少女,在她之后,巴金再也不曾动情过。当我离开新雅的时候,雨仍然下着,我回望雨里的“南新雅粤菜馆”,眼前又依稀浮现出那对年轻人初次相见时略带羞涩的笑脸…
第三篇:巴金《繁星》公开课教案
《繁星》教案
【教学目的】
1、学生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训练学生学会表达自己观察后的感受。学会景物描
3、自学本文的生字新词,会用“柔和”、“静寂”造句。有表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三段。【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课前:自学生字,理解生词的意思;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第一教时
1、出示课题:
《繁星》的“繁”是什么意思?形容很多星星的词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2、你知道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记叙文?你曾读过哪些写景物的文章?
3、先看看课后练习一,带着这个问题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用„„划出有关写在什么时间、在哪些地方看星天的词语。
4、(放幻灯①)让学生看着画面描述。板书:月夜
5、(放幻灯②)让学生看着画面描述。板书:星天
6、读文章的第一句,看看这句话中用了哪些词把这两幅画面连接起来了,哪个词用得最妙? 板书:爱 但也爱
7、朗读总起句
8、接着文章写“我”在什么时间、在哪些地方看星天? 板书:(从前)家乡庭院(三年前)南京菜园(如今)海上舱面 9.学习第一段:
(1)从前,作者在家乡庭院,在七、八月的夜晚纳凉的时候看星天,星天是什么样儿的?(用„„点出有关的词语)他有什么感受?(2)(放幻灯②)“密密麻麻”是什么样子?
(3)望着这样的星天,作者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小结:„„觉得星天有母亲般的温柔、亲切。板书:亲切
10.学习第二段:
(1)三年前(1924年)作者在南京菜园里看星天,星天又是什么样儿的?(点出有关的词语)又有怎样的感受?
板书:星群密布光明无处不在好像(2)(放幻灯③)“星群密布”是什么意思与“密密麻麻”比较,有什么不同?(3)“无处不在”是什么意思?(读句子:„„然而„„)在句中除了表示星光灿烂、到处有星光外,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4)小结:虽然身处黑暗的旧社会,但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信心,他向往光明,追求光明,望着星天就感到光明处处都存在。这时,他爱星天的感情比从前更深了。(5)表情朗读“„„虽然„„然而„„”句中不用“然而”,换个词还可以怎么说?(6)这段中还有哪一句表达了作者爱星天的感情比从前更深了?(7)“好像同朋友在促膝谈心一样”,你想一下,他们可能在谈些什么?(8)小结:这时,作者觉得星天更加亲切 板书:更亲切
11.如今(1927年)在海上看星天感受又如何呢?你能自学领会吗?先回忆一下老师是怎样教你们学习第一、二段的?你打算怎样自学第三段? 第二教时
(一)要点:自学第三段,汇报、总结全文。
(二)过程:
(1)(幻灯④)——听朗读。经过充分的自学、讨论,说说如今在海上看星天,看到的星星是什么样儿的?感受又如何?
(2)提出在自学中不理解的问题。
(3)对同学提出的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这一段写得好吗?哪些地方写得好,谈谈自己的体会(结合课后练习2、3、4题加以解决)。
(4)这时作者巴金陶醉了。(板书:陶醉)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背下来。
(5)看着板书,同桌互说。无论是“从前”、“三年前”,还是“如今”,作者看星空都表达了自己的一种什么感情?而这种感受又是如何加深的?
(6)小结:作者流露出对星天的爱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一层比一层深:爱着(亲切)→交朋友(更亲切)→老朋友(陶醉了)。在作者笔下的星天,带有母亲般的温柔和亲切,作者爱月夜,爱星天,归根结底是爱大自然。
(7)你能划出本文的中心句吗?
(8)小组讨论:这节课自己学到什么?
(9)汇报、小结。
“
第四篇:巴金《繁星》教学反思(通用)
巴金《繁星》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巴金《繁星》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巴金《繁星》教学反思1我们现在学习的《繁星》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是巴金先生,这篇文章通过对作者看到的不同的繁星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的热爱,因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针对自读课文的教学要点我在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因为对于星空来说,每个学生都能够天天看到,在日常的生活中对星体也有一个大略的认识,但是学生们对于星空又不是很清楚,它离我们还是太远了,而且现代的人们对星空的认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我在课前就上学生在夜间观看一下星空,认真的看看我们平时以为很熟悉的星空有什么奇妙的地方,在正式上课的时候我先让学生们自读课文,对这篇文章的描写有一个印象,在随后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的优势,播放在网络上找到的有关星空的画面以及对星空中一些现象的科学的解释,学生们对这些知识充满了兴趣。
在播放多媒体之后我引导学生们对于课文的内容进行讨论,找出文章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几种,都是什么,作者在文章中运用的比喻、拟人句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你认为文章中那些句子写的最美,等等,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的高,我因势利导又让学生模仿该文的写作方式,以虚实结合的手法写一篇小文章,学生们的学习得以了巩固。不过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把握上还有些要改进的地方,因为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把时间安排的比较紧的,留给学生们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的时间并不太长,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一定负面的影响,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合理的分配时间保证学生自主学习及思考的时间,让学生们学习效果更好,同时也使自己能够具有更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巴金《繁星》教学反思2《繁星》描写了巴金先生在三个不同时期,不同的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达了作者热爱星天的思想感情。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上课前,我让学生畅谈每当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的心情怎样?会产生了怎样的遐想?并由此引至课文中作者看星星的感受,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思考都踊跃的畅谈自己的感想,这样的导入对激发学生联想和创造思维,唤起情感体验,都具有积极作用。
二、整体感知课文。
我让学生带着问题整体感知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作者几次观察繁星?“我”在什么时间、在哪些地方看星天?(学生阅读课文完后,老师引导提示:可以从时间地点上寻找答案,让学生找出相应答案的句子。)
思考1:作者三次写看星的情况和感受有什么不同?(指引学生从文中划出相关的句子并提示。)
思考2:谁能概括这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而后利用表格理清课文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此环节紧紧相扣,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品味感悟。
首先找出优美的句子,反复的朗读,读出感情并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然后揣摩语言,作者的感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并对揣摩的语言进行比较阅读,最后找出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加以品味,体会这些语句的精妙之处,并说说其表达的作用。(明确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不足之处:
一、时间上没有充分把握好,刚开始讲得太细,花的时间多,后面由于时间的关系就赶着把课文讲完。
二、内容讲的过多过细,太面面俱到了,造成学生不易消化,应每节课挑一到两个知识点作为重点讲解。
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会不断反思,争取做到最好!
巴金《繁星》教学反思3语文中阅读的教学不仅仅是掌握文章的语句,学习写作的技巧,阅读教学的过程必然也是学生情感体验积极内化的过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由衷地感到把我们祖国美好的语言文字传授给学生,把名家名篇推荐给学生,尤其是从小在他们心中撒下对美的文字、真的情感的热爱与认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要做到这些,光读读教科书、教学参考,光学习一些讲课技巧,光会在讲课时“炫技”是远远不够的,扎实的语文功底、文化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才是支撑课堂教学的支柱。
1.夯实基础,打好扎实的语文功底。
《繁星》是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早期作品。文章语言流畅优美,情感洋溢,将叙事、写景和抒情融合在一起,流淌着真挚热烈的情感,向读者传达了强烈的内心感受,是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学生时代的我就非常熟悉、喜欢这篇文章,所以在教学时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好文章的内容和内涵。这篇文章最动人之处在于它语言的美、意境的美,而朗读是最直接也最能体现这种美的。因此教学时教师的范读必不可少,通过反复的练习以及平时积累的基础,在课堂上我的范读比较成功地引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教师→作者一下子产生了共鸣。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中的范读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巴金深沉的感情在叙述中回荡,有实有虚,挥洒自如:有对母亲的甜蜜回忆之情,有对未来充满坚定乐观之情,有对故土深切的怀念之情,有对人生理想的献身之情。有了对文章透彻的理解,我才能很好地把握了文章的基调,用心灵的声音缓缓道来。可见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语文基础,只有这样才能领会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内在情感,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予以再现和还原。
2.积淀底蕴,融入宽泛的文化元素。
通常在教学诸如《繁星》这样的.散文时为了烘托气氛、带动情感往往会配上一段乐曲,但并不是什么乐曲都适用的。我考虑到《繁星》所描写的内容是星空,所营造的氛围是温馨而又神奇的,全文的节奏较为舒缓,于是我选择了一段钢琴曲《海边的星空》为教师的全文范读配乐。这段钢琴曲曲调明朗,节奏舒缓,听觉上给人宁静宽广的感觉,一曲终了,效果极好。而文章最后一节描写海上情景的段落请学生朗读,我考虑到当时的时间是夜里,周围环境是大海,气氛是安谧而又充满着神秘,于是我想到了《小夜曲》。但《小夜曲》有多首,有舒曼的、舒伯特的、萧邦的……最后我选择了托塞里的《小夜曲》,它悠扬中不失明快,轻盈中流露着深沉,整个曲调洋溢着夜的静谧、柔和与宽广,和文章最后一节文字有异曲同工之处。果然在教学时这段配乐带动了学生的情绪,引导他们深情地朗读了文章,带领他们走进了美的境界。
从这个教学案例及反思中,我真切地感到要上好一堂课,当好一名教师,真正的功夫在课外,文学、音乐、美术、艺术、历史、文艺理论……一切都应该有所涉猎,有的更需要潜心钻研琢磨。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业务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站在讲台上胸有成竹,指点驰骋间才不失为一名为师者。
巴金《繁星》教学反思4《繁星》是巴金先生的一篇散文,描写了巴金先生在三个不同时期,不同的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达了作者热爱星天的思想感情。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整体感知,运用对比,理清结构
上课伊始,我就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星空,把学生带进了一个新奇梦幻的世界。接着,借助媒体展示了作者巴金的照片及作品等,很好地填补了学生的知识空白,使学生对巴金的生平及其作品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在了解了本课的一些背景知识后,我要求学生通读课文,思考:课文有几小节,写了作者几次看繁星?而后通过对比,使学生了解到:作者在写这三处的星天时,三小节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都写了四方面的内容,利用表格理清课文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品味语言,理解感悟,注重朗读
本文语言优美,因而在教学中,我从朗读着手:
1、找出文中你觉得写的最美的句子,读出感情。
2、揣摩语言并交流:这句话美在何处?感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3、通过对语句的揣摩,进行比较阅读,明确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作用,找出文中运用这些修辞的语句,加以品味。让学生深刻理会这些拟人句、比喻句体现了作者的感情。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读指导上,而并不是简单的理解分析。
三、积累运用,进行仿写。
小练笔:模仿课文虚实结合的写法,按照“渐渐地……我仿佛看见………我仿佛听见……我觉得……”这样的句式写一段面对碧海蓝天,你产生的联想和想像,字数在50字左右。
回过头来看整堂课教学,自己感觉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整堂课的教学出现了前紧后松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自己是新教师生怕教学时间不够,所以在前面的课文分析时,留给学生读中品味的时间不足,以至于对文本的把握欠缺。
在两个班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通常都是后上课的班级的教学效果比较好,这可能是新教师对教材以及教学过程不够熟悉的原因。另外,在设计教学时,我总是生怕遗漏知识点,所以每次上课都会把许多的内容放到一节课中讲。这就导致了我的课像是在走马观花一样,只是填鸭式的讲授。这样短短45分钟,学生是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学懂学透的。因此,我觉得每节课可以挑选一到两个知识点作为重点讲解,要舍得留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自主思考学习。
也许缺憾本身就是美的,这里的缺憾是为了弥补下次的完美。这次的语文组内研究课,让我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作为一名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需要有扎实厚重的文学功底,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就的;要认真地钻研教材,剖析文本,广泛阅读;同时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
巴金《繁星》教学反思5这篇课文是巴金先生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巴金先生在三个不同时期;不同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繁星》是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早期作品。文章语言流畅优美,情感洋溢,将叙事、写景和抒情融合在一起。教学时比较准确地把握好文章的内容和内涵,教学时教师的范读必不可少,通过反复的练习以及平时积累的基础,在课堂上我的范读比较成功地引发了学生的情感、。
2、《繁星》所描写的内容是星空,所营造的氛围是温馨而又神奇的,全文的节奏较为舒缓,除了教师的范读,想象画面也是本单元需要掌握的语文要素,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关键词画出来,比如“密密麻麻群星散布……”让学生想象画面,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再结合图片补充学生们的画面,引导他们借助关键词把画面说的更加完整。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学生能够掌握课文结构和课文描写顺序;能够借助表格梳理课文主要内容:“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巩固了修辞手法的运用,养成了摘抄的好习惯。通过总结让学生明白,要想写出美文,就要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学会观察,在观察中学会思考,写下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三、不足之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想象力不丰富,不能利用关键词把画面说清楚,说完整,需要在平时教学中多指导学生多读,多看,多思考。
教师可以收集几篇美文,练习抓关键词,借助关键词说画面,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对文本有更好的理解。课堂上多提问,多鼓励,让同学能大胆地说话,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敢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我,对自己充满信心。
第五篇:巴金的繁星_读书笔记50字
星星,总是显示简单的美。
结构简单:四段,三层,一个字在开头,没有结尾。文本简:单词的标题,全文,包括标点符号超过五百字,比小学生的组成短。内容简:三件,写星星-一次在他的家乡,三年前在南京,现在在海上。三种经验,三种感受,思维清晰,线索明。语言简单:每一个单词,每一个单词,什么是说,简单,明白如果单词,真实的感觉。
没有长句,没有淡淡的语言,没有晦涩,自然,简单,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