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教学实录:叙述一个曲折的故事
叙述一个曲折的故事
执教者:郑桂华
整理:李玲娇
师:同学们,我们初三了,特别希望把自己的文章写的一波三折,有这样的愿望吗?
生:有愿望
师:平时你的文章能不能写得一波三折啊? 生:不能
师:全都不能?怎么这么难呢? 生:语言功底不够。
师:语言功底不够,你觉得你语言不够生动,还有什么原因吗? 生:情节设置不够好。
师:情节设置不够好,还有其他的吗?科学课代表。生:好词好句积累不够。
师:你们俩意见一样,是吧。那么,我们今天要学的是怎么把我们的故事讲得一波三折,主要不是靠语言,故事的一波三折主要靠的是什么?情节的起伏。那么今天我们试图来知道怎样是一波三折,然后今年我们中考作文上稍许提高那么一两分。师:什么是一波三折呢?什么是这样一个波澜起伏、曲折的故事呢?这首诗很熟悉吧?有人熟悉有人不熟悉。那么看这首《祝寿诗》我们是有什么样的心理期待?心理会想什么?
(屏显)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
儿女个个都是贼,偷得蟠桃献母亲。
生:对自己表达美好的祝愿。
师:美好的祝愿。做笔记,同学们。
师:但是第一句话是美好的祝愿吗?是什么? 生:感觉像骂人的话。
师:不是感觉像骂人的话,把什么词去掉?“感觉”,本身是什么?“这个婆娘不是人”也就是第一句跟我们期待的发生了方向上的逆转。是不是?本来是期待一种美好的祝愿,没想到第一句看到的是骂人的,是不是发生了明确的转向。第二句呢?第二句是什么?“九天仙女下凡尘”,这句话是一句什么样的话? 生:赞美的话。
师:赞美的,那么这个地方显然又发生了转向。第三次又来了啥? 生:骂人。师:骂人的话跟刚刚骂人的话相比呢?骂得程度如何?谁来说说看,这回骂得怎么样?
生:骂得更深了?
师:凭什么这样说?凭什么说骂得更深了、更厉害了。生:因为他骂的是她的子孙。
师:是的,骂子孙怎么就更凶了呢,更深了呢,更厉害了呢? 生:因为从“个个”可以看出来。
师:每一个是吧?骂的一个群体,而且我们知道,中国人对子孙是什么态度? 生:是满怀期望的。
师:个个子孙呢,是不是骂得更厉害了。而最后一次呢,肯定是赞美了,赞美的程度又怎么样呢?
生:赞美也更厉害了。因为他说“仙桃”,仙桃是仙人才能有的东西。他偷得蟠桃说明她的子孙也很有本事。而且他献母亲,说明子孙很孝顺。
师:请坐,看见这是叫一波三折了吗?画好了没有,同学们,笔记记好了吗?你看,本来期待他讲美好的祝愿,没想到是一句骂人的话,而且骂得还挺厉害的,“不是人”。又反面呢,赞美。没想到,接下来,不是骂她,换了个方向,骂谁了?骂子孙了。赞美子孙这么孝顺,这么能干的孩子是不是间接的赞美了?这就是一波三折的情节。虽然这是一首诗,其实故事里的一波三折也很多的,我们很熟悉的故事好多都是一波三折的。我们来看一下,他是怎么来发生方向的转变,然后造成一波三折的。这个故事熟悉吗? 生:太熟悉了。
师:太熟悉了。自己在听课笔记上你把这个一波三折的这个《三顾茅庐》的故事画出来,自己画好了,初三了,马上要走上考场了,自己画画看,你看有哪些关键点故事的一个曲折是怎么呈现出来的。
师:好了吗?有同学确实画得很快。我把前面的都擦掉了,笔记做好了吗?画好了同学可以左右看一下,现在可以交流一下了。看看你们画的一样吗,不一样,希望哪一种更好一点,讨论一下,看黑板,有两位同学画的作品。有没有第三种画法,那么阳光的班级,那么现在投票,你赞成1号同学还是2号同学,赞成1号同学画法的请举手,不要觉得我的眼神充满期待,你只看你自己。三位同学、四位同学,怎么回事,我好像期待的时间长一点举手就多一点。最好是这个答案,坚定一些,大概是七位同学,后面有三位同学举手了,那么,剩下的都是赞成2号同学的吗?赞成2号同学画法的请举手,好像举得非常快。那请说,请说明。生:因为我感觉他把故事中主人公的心理写得非常清楚,而第一个同学只是写出了整个故事大致的梗概。我觉得第二个比较好。师:第二个心情写得好。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我觉得第一位同学他只是大概的讲一下故事情节。
师:有没有不同理由赞成1、2号的话不同的理由,除了这个我们男生写出心情的变化之外,其实从情节上来写,我觉得女孩子写得更明确,请人不在,这更好吗?对不对,我们要教的是要怎么去写一个情节有曲折的故事,对不对。你写得1号还是2号? 生:1号
师:对的,你不就挺好吗?那为什么?
生:因为我觉得1号的他是更好的、更准确地写出了整个故事的情节,而2号的话只是单纯地写出一个人的感觉,而且我们讲述的是一个故事,而不是一种感情。师:当感情表达出来也好的,但首先是要表达出什么? 生:情节。师:情节故事,对不对,故事情节我们高中的时候还会处理的。请坐。我也赞成呀。那为什么那么多人都选2号?但是让我投票我还是会投给谁啊,同学们猜猜? 生:2号
师:2号对不对?这个语境在这噢,那我为什么会投给2号呢。我并不因为2号的心情写得清楚,而是因为什么?谁来说说看?画的曲线再描一下吗?你们看得清楚吗?其实我希望你们有第三种画法,这是2号同学的画法,1号同学的画法,那看得见吗?看到什么了?你发现了吗?
生:我觉得2号相比我的画多了一种曲折感。
师:你明明比他多一个,你怎么说他比你多曲折感呢?但是我们1号同学和2号同学的区别,从走势图上看区别在哪里啊?最后一个,最后一个这样画合适吗?
生:不合适。
师:为什么不合适,现在异口同声说不合适了,为什么?
生:1号的画,我觉得最后的那个请到的话不应该往下的,请到应该是很高兴,可以那个。不过2号的话,他那个希望在后面,我感觉2号会合理些。
师:是不是,所以大家的那种感觉是很好的,但是因为刚刚开始学,觉得故事不是那么明确的一句话,对不对,但是为什么我说这样的画我还不是最满意啊。怎么改一下更好,才是画得最准确的呈现出故事曲折来,有没有人想出办法来,怎么改一下?
生:把1号和2号结合起来,比如说是刚是请人满怀希望,然后是不再失望。师:这是一种,文字的表述上更清楚。但是单是的这个曲线图呢?2号这样的画是不是非常精准的表达了意思呢?不要忘记了,刚我让你们画的时候,同学们做笔记我已经发现了你们做笔记的问题。明明《祝寿诗》我让大家在黑板上画的时候线段是有长有短的,左右检查一下,有几个人画到这个位置了,科学课代表微笑了,惭愧地微笑了。赶紧拿红笔调整一下,你看做笔记的时候我忘了提醒你们,你做笔记做成什么样后面画的时候你可能有些参照的、有些启发,同学们,赶紧拿红笔修正一下。故事的一波三折是不是波澜越来越大才更吸引人,是不是,对不对,都在改,赶紧改过来,同学们,做笔记要做到位,现在,那么马上有同学改下面了,我看男同学已经在改了。可以怎么改呢?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第一个比第二个怎么样? 生:第二个更长? 师:为什么?
生:因为第一次去没有请到,失望会比较小一些,他第二次又没有请到,所以会更加失望。
师:好,这是从期待上,还有没有原因第二次肯定比第一次要线再长,你是从心里推测上,推测得很好。还有没有故事直接告诉我们第二次肯定比第一次更失望。谁来说,旁边男孩子。
生:我感觉,第一次的话是天气很好,第二次去的话冒着大风雪去,如果顶着这种恶劣的天气去,结果还是失败的话,应该会更加的伤心。师:是不是这样的啊,好,这个失望可真厉害,那么第三次为什么要更长一点呢,第三次除了冒大风雪这样一个客观情况他没提了,诸葛亮在休息这一点跟前面的难度系数降低了,是不是。但是还有什么难度,什么困难,大家把他看作什么,要对付关羽和张飞这两个人对于刘备的一个重要性不要说了吧,明白没有,第一次他满怀希望,因为他不在,他再怀希望去,结果又不在,大家发现没有,故事发生转向的几个因素,知道吗?除了这一点,第三次为什么还要再高一点,除了诸葛亮在休息,刘备要说服关羽、张飞,还有什么,第三次表明它还要长一些的,刘备还做了什么? 生:斋戒了三天。
师:斋戒了三天,同学们可以来说一下,如果第一次,诸葛亮就在了,诸葛亮就答应了这个故事还有一波三折吗?没有《三顾茅庐》噢,只因为他为了完成一个任务,满怀希望的过程中遇到了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障碍,要请的人没在,这是发生了转向的一个根本的一个原因是遇到了一个很大的一个根本上的障碍与困难,做笔记。结果这个最根本的困难没法克服请的人不在,只好回去第二次再去请,没想到这个障碍这个困难依旧还在,但是如果一模一样的困难和障碍,第二次写有什么意义吗?意义就不大变化,不能给读者有新的感觉,还有加了一个什么?冒着大风雪这样一个客观的因素。所以故事的转向源于什么?你在完成这个任务中遇到的障碍,遇到困难,是不是,这是一种。而刘备斋戒了三天算不算障碍困难?算不算?这个不算呀?这个是他包括一直再到他睡醒过来,这是他的一个努力,他为这个完成任务做了什么样的事情也能够让故事有一点波澜,但这个波澜就响一点,是不是。就关键看这个障碍和困难的大小,障碍困难越大故事转向的就越厉害,那么波折就凸显出来。有没有感觉了? 生:有
师:有,那我们就来写一篇作文。他都笑了,有没有养过小动物?养过没有?小动物养过没有?兔子什么的,养过没有? 生:有
(屏显材料:记得言言刚来到我家的时候,它才是一个刚出生的小兔子。白白的毛十分柔软,一个短短的尾巴,在加上那个标志性的红眼睛,让我一看到言言就十分喜欢它。并主动对爸爸妈妈说要照顾言言的生活。
因为有了言言的存在,发现生活中充满新鲜与开心。每天看到这个白色的小家伙,就会觉得每天都会有新的开始,而且它也教会了我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有一天放学回家,找不到言言,急得差点哭出来
从那以后,我买了一个小铃铛,挂在它的脖子上,每天照顾言言就成了我生活中最开心的事情了。因为言言喜欢吃萝卜和青菜,每天我会为言言准备青菜和胡萝卜。时间过得很快,转眼过去了两年,言言也发生了许多变化。言言的尾巴也变长了,身体也变得大了,可依旧是那么地可爱,那么地讨人喜欢。
可是可怕的事情也一天天地靠近了。在一天早晨,刚刚睡醒的我打算去喂言言吃早饭,可是今天的言言却一直在睡觉,怎么叫也叫不醒,身体也变得很硬。有一种可怕的气息向我袭来,我不禁大哭起来。妈妈一听到我的哭声,就跑到我的身边,看着言言对我说,言言离开我们了。那时的我对死亡还没有什么概念,可就在那天我接触到了死亡这个词。我的泪水不停地流下来。)
师:有养过的是吧?好,这是我们实验学校一个同学写的《我流泪了》,初三的学生写的。而且是十一月份,他们多学两个月的。《我流泪了》一个命题作文,前面写他搬家了寂寞,然后妈妈给他养兔子,他给兔子取名叫言言,这是前面的一段情景。下面写的是啥呢?每天照顾言言就是我生活中最开心的事情,看得清楚吗?同学们,最后是大概是言言死了,他特别伤心流泪,那么我们知道,如果言言死掉特别伤心流泪的,一定要把什么内容写得丰富曲折啊?就是他养兔子,是不是。这段养兔子比较少,只有一小段文字,我们需要把养兔子写得一波三折。可以吧,这是一个任务,也就是养过小动物。没有养过小动物的,大家一定都有一个感觉初三的日子不好过,有吗?如果有同学觉得初三日子很好过,不太多噢。那么就是《我初三了》以这样为一个命题,我初三了,讲讲你初三了,从初二升初三有三个月了吧七月、八月、九月嘛,对不对,有三个月了,这三个月里,你初三了,你遇到了哪些困难哪些障碍,你为此付出了什么样的努力,也可以围绕着这个话题来,可以两两讨论,可以独立的来思考,先不要想着怎么个波折起伏,先想想你遇到的困难障碍有哪些,列出来好吗?你做的努力有哪些,同学们明白没有?先不忙着布篇组成文章,就想想初三了我遇到什么障碍和什么困难,我为此做了什么样的努力,或者是养兔子我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什么样的麻烦,然后我做了什么样的努力,可以吗?好,讨论一下。我把黑板擦掉了,你们修改好了吧。讨论下。
(写作过程中提醒)不写的话,脑子里也理一理。养仓鼠什么的这种经历都可以,回忆起来。
好了,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独立作战,我还是希望你们彼此交流一下,前后左右四个人一起交流一下,把你们写的东西跟同学们分享下,虽然你们写的话题不完全一样,可是可以讨论一下。然后想想,他想到了这一类,我为什么没想到,赶紧要想一想,下次你怎么想办法可以想到,前后左右可以分享。好,我们同学还是喜欢独立作战,没关系,来,养兔子的养仓鼠的就是养小动物的选这个话题的举手,8位同学。好,我们从哪开始
师:你觉得你想得起你养小动物有哪些困难,哪些障碍,好,说说看。
生:小时候养了母鸡,每天都要很早起来把鸡窝开了,有时候都会忘掉把鸡窝开了,然后鸡在里边,有时候还要给它喂食,喂食总有时早上喂了,中午、晚上忘了喂。有时候鸡蛋在里面,鸡进去了都忘了拿 师:你养了多久了? 生:那是很早养了。
师:养了多久养了几只鸡
生:养了也忘了,半年差不多。
师:半年的鸡,鸡蛋都忘了。好,旁边的同学,养小动物的同学。养仓鼠的那个同学。
生:因为自己养仓鼠的时候不知道仓鼠的习性,就把它放在太阳底下晒,晒起来取暖,结果发现仓鼠是不能晒太阳的,那只仓鼠就生病了,然后就去买那些爆花、食物给它,想把它养养再恢复起来,然后后来把它放在那边,然后用爆花把它的窝塞起来,过了一天一夜就好了,然后身子还是很虚弱的感觉,然后那天我出去了,把它放家里,被我妹放在桌子上,从桌子上摔下来就死了。师:很好,看来你养仓鼠也是一波三折的。前面的还有吗?
生:就是有一次暑假的时候养兔子,经常出去偷吃菜叶的,每次都让我拖回来,它又会跑出去啃,然后有一次它在草丛里面挖,被院子里的有只狗给咬了,有一段时间都不敢出门,夏天的时候有一次喂它吃西瓜,然后拉肚子,而且尿了一地。师:还有吗?举手的同学。养小动物的
生:我小时候养了只兔子,刚开始,刚拿到兔子的时候十分惊喜,因为小时候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接着就发现我对养小兔子毫无办法,就感到非常无奈,然后妈妈就慢慢地教我如何养兔子,在学习喂养的过程中非常愉快的,但在有一次小兔子它突然不见了,我就到它经常玩耍的草丛中寻找,可是找也找不到,最后自己的脚还划伤了,然后就休息了一会,最后小兔子自己蹦蹦跳跳的来到自己的身边,我感觉比较兴奋,找到了兔子。
师:刚刚你讲的不见了印象很深,但是你说刚开始养很无奈,你讲到了,有什么无奈呢?还想得起来吗?
生:因为小时候我对兔子不是很了解的,对于它吃什么,生活习性都不太了解,它有时候随地大小便,把家搞得很不卫生,有时候经常它什么东西也不吃,感觉它会好像会很饿,快要饿死了差不多才给它吃东西,就是非常不了解。
师:好的,喂食的量、时间对不对,卫生。你们好像是养小动物的。是吧。生:在今年三月的时候养了四只小仓鼠,小仓鼠它们都是晚上开始活动的,人睡觉的时候就在啃外面的那个栏杆,有一天早上起来发现它们不见了,栏杆被它们啃了,啃出了一个洞,然后钻出去了,结果去找它们的时候,家里的钟点工正在洗地,一个拖把扔过去,它就毙命了。
师:一个吧?其他的逃走了吧。你也是养小动物的吧?要补充吗? 生:没什么补充。
师:没什么补充,养小动物的还想不想补充。
生:我以前兔子也养过,乌龟也养了两年,乌龟虽然说比别的动物都安静很多,不会随地大小便,但是乌龟那个吃就是很麻烦,因为不知道它该吃肥肉还是瘦肉,给它吃瘦肉,乌龟的冬眠问题很难解决,因为它冬天的话都要爬沙地,但是我们家一般没有沙子,所以说每个冬天都要跑到建筑工地和路边去淘一些沙子,灌上水,把它埋进去。师:要埋多久?
生:它自己会出来的 师:大概多长时间? 生:大概好几个月吧。
师:可能忘记具体的时间了是吧。好,同学们,养小动物的还有没有愿意交流一下的?你遇到的困难,你做的努力,还有吗?没有,那我们来看一看,你们做笔记了吗?你看,很多同学点头了,也有同学没有做,以为这个跟我没关系,我做的是我初三的,跟他们这个没关系,同学们记住,凡是老师要在黑板上写的,总是重要的。他遇到哪些困难,我给分分类好吧,比如说,乌龟要冬眠,乌龟要吃瘦肉,这属于乌龟的什么?天性,也就是一个很客观的因素,对不对,那么这些也就是它外在的对象有个困难在哪,你不了解,这是一类吧,它是客观存在的,客观存在懂吗,还记得《三顾茅庐》里什么是客观存在的因素啊?暴风雪。对不对,有些客观的因素,比如说,吃瘦肉这一类情况还有哪些啊?还有哪些,我们前面同学都交流过的,比如说小仓鼠不能晒太阳,是不是?结果你让它晒太阳了,你遇到了麻烦,出现了波折。像更为严重的是,吃西瓜;还有严重的是,摔下来摔死了,被妹妹。这是它不能高处往下扔吧。好,这是一种,跟客观因素对应的是主观上的,主观上的又很多,客观因素有这些具体的习性啊、环境啊,这个对象本身的还有环境上的,还有主观上的,我们人为的,比如说忘记给母鸡开门了、鸡窝忘记打开了,这是主观上的,当然是因为他有客观上的一个要求,你没有做到,带来了麻烦,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找到这些困难,当然喽,这些困难大家老记,我刚才一个女同学急着要把它写成一篇文章,主观这些好多因素,有的是自己的,有的是妹妹的,还记得吗?是家里的其他人的,那就产生了变化吧,如果都是你自己的,这次是忘记开鸡窝门了,下次是给它忘记给它应该吃什么了,那当你有变化,那变化相对小了,那吸引人哪就降低一点,对不对,好,这是大家要一定要注意的噢,比如说你一个忘记开鸡窝,忘记拿鸡蛋,这两个就有点差不多,对不对,当然忘记开鸡窝门、忘记拿鸡蛋哪个难度系数,哪个问题被你用啊更严重啊?开鸡窝门更严重,如果两件事同时要写的话,哪个先写那个后写?先写哪个?
生:忘记拿鸡蛋。
师:忘记拿鸡蛋,然后才写什么?开鸡窝门,是不是?为什么呢?难度系数要越来越大,这样的挑战性就越来越大,然后吸引人就会越来越高,看得见吗?同学们,我们在材料组织的顺序上,记住噢,我们把这个打两颗星,把这个打一颗星,你的顺序安排上,得要有技巧,虽然可能事情发生也许是跟我们男孩子回忆的时候,先回忆起哪一件事来,忘记开鸡窝,对不对,后回忆忘记拿鸡蛋,生活中也许真的是先忘了开鸡窝,对不对,后忘记拿鸡蛋,但是我们写文章就是不是一定要把握住生活中的这样一个变化过程来写?不一定,明白没有,作文可以将生活过的东西重新排列组织,包括写仓鼠,这个晚上啃栏杆,接下来不要忘记了,啃栏杆之后三只仓鼠跑掉了,一只仓鼠被搓衣板给压死了,那么可能啃栏杆这个前面要写一下后面的事情,它不是,一次性一个晚上啃断的吧,没有吧,就是小仓鼠没有那本事一个晚上就啃断了,可能一开始你没当心这栏杆被啃了点,你觉得还完好啊,有这样的感觉吧。好,同学们,现在来根据我们刚刚找到的客观上可能印象很深,比如说我们初三了,我刚刚看到,有同学写到体育考试,男孩子,我说这么棒的男孩子体育是难题,这就是你遇到的学习内容、考试内容好多同学都有的噢,考试难度增加了,这些都是我们初三,我初三了的一些客观上的东西,你主观上的你有没有表现你个人的因素、家里因素,包含一些困难一些挑战。好了,你们讨论一下反思一下,独立看一下也可以,彼此看一下也可以,你涉及到哪些方面,如果涉及到因素种类越多,你的文章越有可能丰富吧,明白没有?反思一下,看能不能增加一点,或者说谁写到我没写到,然后想一想如果要排列顺序,你打算怎么样排列材料顺序,有没有难度系数越来越大,挑战性越来越强,你的努力越来越多,好吧,有感觉吗?有没有感觉?好了,今天上到这,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一波三折是怎么回事知道了吗?故事发生了转向,什么事情,什么样的带来转向呢?障碍、困难或者意外、误会都有,我们今天要学的是什么,困难和障碍是不是?好,回去能不能尝试一下修改你的作文,不改今天学完了就还给我了,真的能改个两三天出来,你就真的能够提高一两分可能吧,没问题吧,好,修改个两三天并且尝试写一篇《我初三了》,可以吗?肯定对明年的中考有用的,相信不相信?好,下课。
第二篇:作文 叙述一个曲折的故事 教学实录
《叙述一个曲折的故事》教学实录
执教者:郑桂华
师:同学们,我们准备上课可以吗?同学们对我还想了解吗? 生:你在哪教的?
师:我在哪教的,我在上海教的,这答案够不够? 生:够了。师:还想问啥?
生:你觉得6班怎么样?
师:你的集体荣誉感太强了,我第一感觉就是6班很团结,有这种感觉吗?因为涉及这个问题,马上很多人都在呼应,这是我最大的一个感觉;第二个感觉很阳光,到现在为止,五分之四以上的什么表情?你们知道吗? 上课,师生问好
师:我发现问题了,没带笔记本的同学赶紧问其他同学借听课的记录的纸头。没有的前后左右借一下。以此关心一下我们这么团结的集体。
师:同学们,我们初三了,特别希望把自己的文章写的一波三折,有这样的愿望吗?
生:有愿望
师:你看,有点头有微笑的。平时你的文章能不能写得一波三折啊? 生:不能
师:全都不能?怎么这么难呢? 生:语言功底不够。
师:语言功底不够,你觉得你语言不够生动,还有什么原因吗? 生:情节设置不够好。
师:情节设置不够好,还有其他的吗?科学课代表。生:好词好句积累不够。
师:你们俩意见一样,是吧。那么,我们今天要学的是怎么把我们的故事讲得一波三折,主要不是靠语言,故事的一波三折主要靠的是什么?情节的起伏。那么今天我们试图来知道怎样是一波三折,然后今年我们中考作文上稍许提高那么一两分。
/ 11 师:什么是一波三折呢?什么是这样一个波澜起伏、曲折的故事呢?这首诗很熟悉吧?有人熟悉有人不熟悉。那么看这首《祝寿诗》我们是有什么样的心理期待?心理会想什么?
(屏显)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
儿女个个都说贼,偷得蟠桃献母亲。
生:对自己表达美好的祝愿。
师:美好的祝愿。做笔记,同学们。
师:但是第一句话是美好的祝愿吗?是什么? 生:感觉像骂人的话。
师:不是感觉像骂人的话,把什么词去掉?“感觉”,本身是什么?“这个婆娘不是人”也就是第一句跟我们期待的发生了方向上的逆转。是不是?本来是期待一种美好的祝愿,没想到第一句看到的是骂人的,是不是发生了明确的转向。第二句呢?第二句是什么?“九天仙女下凡尘”,这句话是一句什么样的话? 生:赞美的话。
师:赞美的,那么这个地方显然又发生了转向。第三次又来了啥? 生:骂人。
师:骂人的话跟刚刚骂人的话相比呢?骂得程度如何?谁来说说看,这回骂得怎么样?
生:骂得更深了?
师:凭什么这样说?凭什么说骂得更深了、更厉害了。生:因为他骂的是她的子孙。
师:是的,骂子孙怎么就更凶了呢,更深了呢,更厉害了呢? 生:因为从“个个”可以看出来。
师:每一个是吧?骂的一个群体,而且我们知道,中国人对子孙是什么态度? 生:是满怀期望的。
师:个个子孙呢,是不是骂得更厉害了。而最后一次呢,肯定是赞美了,赞美的程度又怎么样呢?
/ 11 生:赞美也更厉害了。因为他说“仙桃”,仙桃是仙人才能有的东西。他偷得蟠桃说明她的子孙也很有本事。而且他献母亲,说明子孙很孝顺。
师:请坐,看见这是叫一波三折了吗?画好了没有,同学们,笔记记好了吗?你看,本来期待他讲美好的祝愿,没想到是一句骂人的话,而且骂得还挺厉害的,“不是人”。又反面呢,赞美。没想到,接下来,不是骂她,换了个方向,骂谁了?骂子孙了。赞美子孙这么孝顺,这么能干的孩子是不是间接的赞美了?这就是一波三折的情节。虽然这是一首诗,其实故事里的一波三折也很多的,我们很熟悉的故事好多都是一波三折的。我们来看一下,他是怎么来发生方向的转变,然后造成一波三折的。这个故事熟悉吗? 生:太熟悉了。
师:太熟悉了。自己在听课笔记上你把这个一波三折的这个《三顾茅庐》的故事画出来,自己画好了,初三了,马上要走上考场了,自己画画看,你看有哪些关键点故事的一个曲折是怎么呈现出来的。
师:好了吗?有同学确实画得很快。我把前面的都擦掉了,笔记做好了吗?画好了同学可以左右看一下,现在可以交流一下了。看看你们画的一样吗,不一样,希望哪一种更好一点,讨论一下,看黑板,有两位同学画的作品。有没有第三种画法,那么阳光的班级,那么现在投票,你赞成1号同学还是2号同学,赞成1号同学画法的请举手,不要觉得我的眼神充满期待,你只看你自己。三位同学、四位同学,怎么回事,我好像期待的时间长一点举手就多一点。最好是这个答案,坚定一些,大概是七位同学,后面有三位同学举手了,那么,剩下的都是赞成2号同学的吗?赞成2号同学画法的请举手,好像举得非常快。那请说,请说明。生:因为我感觉他把故事中主人公的心理写得非常清楚,而第一个同学只是写出了整个故事大致的梗概。我觉得第二个比较好。师:第二个心情写得好。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我觉得第一位同学他只是大概的讲一下故事情节。
师:有没有不同理由赞成1、2号的话不同的理由,除了这个我们男生写出心情的变化之外,其实从情节上来写,我觉得女孩子写得更明确,请人不在,这更好吗?
/ 11 对不对,我们要教的是要怎么去写一个情节有曲折的故事,对不对。你写得1号还是2号? 生:1号
师:对的,你不就挺好吗?那为什么?
生:因为我觉得1号的他是更好的、更准确地写出了整个故事的情节,而2号的话只是单纯地写出一个人的感觉,而且我们讲述的是一个故事,而不是一种感情。师:当感情表达出来也好的,但首先是要表达出什么? 生:情节。
师:情节故事,对不对,故事情节我们高中的时候还会处理的。请坐。我也赞成呀。那为什么那么多人都选2号?但是让我投票我还是会投给谁啊,同学们猜猜? 生:2号
师:2号对不对?这个语境在这噢,那我为什么会投给2号呢。我并不因为2号的心情写得清楚,而是因为什么?谁来说说看?画的曲线再描一下吗?你们看得清楚吗?其实我希望你们有第三种画法,这是2号同学的画法,1号同学的画法,那看得见吗?看到什么了?你发现了吗?
生:我觉得2号相比我的画多了一种曲折感。
师:你明明比他多一个,你怎么说他比你多曲折感呢?但是我们1号同学和2号同学的区别,从走势图上看区别在哪里啊?最后一个,最后一个这样画合适吗? 生:不合适。
师:为什么不合适,现在异口同声说不合适了,为什么?
生:1号的画,我觉得最后的那个请到的话不应该往下的,请到应该是很高兴,可以那个。不过2号的话,他那个希望在后面,我感觉2号会合理些。
师:是不是,所以大家的那种感觉是很好的,但是因为刚刚开始学,觉得故事不是那么明确的一句话,对不对,但是为什么我说这样的画我还不是最满意啊。怎么改一下更好,才是画得最准确的呈现出故事曲折来,有没有人想出办法来,怎么改一下?
生:把1号和2号结合起来,比如说是刚是请人满怀希望,然后是不再失望。师:这是一种,文字的表述上更清楚。但是单是的这个曲线图呢?2号这样的画是不是非常精准的表达了意思呢?不要忘记了,刚我让你们画的时候,同学们做笔
/ 11 记我已经发现了你们做笔记的问题。明明《祝寿诗》我让大家在黑板上画的时候线段是有长有短的,左右检查一下,有几个人画到这个位置了,科学课代表微笑了,惭愧地微笑了。赶紧拿红笔调整一下,你看做笔记的时候我忘了提醒你们,你做笔记做成什么样后面画的时候你可能有些参照的、有些启发,同学们,赶紧拿红笔修正一下。故事的一波三折是不是波澜越来越大才更吸引人,是不是,对不对,都在改,赶紧改过来,同学们,做笔记要做到位,现在,那么马上有同学改下面了,我看男同学已经在改了。可以怎么改呢?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第一个比第二个怎么样? 生:第二个更长? 师:为什么?
生:因为第一次去没有请到,失望会比较小一些,他第二次又没有请到,所以会更加失望。
师:好,这是从期待上,还有没有原因第二次肯定比第一次要线再长,你是从心里推测上,推测得很好。还有没有故事直接告诉我们第二次肯定比第一次更失望。谁来说,旁边男孩子。
生:我感觉,第一次的话是天气很好,第二次去的话冒着大风雪去,如果顶着这种恶劣的天气去,结果还是失败的话,应该会更加的伤心。
师:是不是这样的啊,好,这个失望可真厉害,那么第三次为什么要更长一点呢,第三次除了冒大风雪这样一个客观情况他没提了,诸葛亮在休息这一点跟前面的难度系数降低了,是不是。但是还有什么难度,什么困难,大家把他看作什么,要对付关羽和张飞这两个人对于刘备的一个重要性不要说了吧,明白没有,第一次他满怀希望,因为他不在,他再怀希望去,结果又不在,大家发现没有,故事发生转向的几个因素,知道吗?除了这一点,第三次为什么还要再高一点,除了诸葛亮在休息,刘备要说服关羽、张飞,还有什么,第三次表明它还要长一些的,刘备还做了什么? 生:斋戒了三天。
师:斋戒了三天,同学们可以来说一下,如果第一次,诸葛亮就在了,诸葛亮就答应了这个故事还有一波三折吗?没有《三顾茅庐》噢,只因为他为了完成一个任务,满怀希望的过程中遇到了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障碍,要请的人没在,这是发
/ 11 生了转向的一个根本的一个原因是遇到了一个很大的一个根本上的障碍与困难,做笔记。结果这个最根本的困难没法克服请的人不在,只好回去第二次再去请,没想到这个障碍这个困难依旧还在,但是如果一模一样的困难和障碍,第二次写有什么意义吗?意义就不大变化,不能给读者有新的感觉,还有加了一个什么?冒着大风雪这样一个客观的因素。所以故事的转向源于什么?你在完成这个任务中遇到的障碍,遇到困难,是不是,这是一种。而刘备斋戒了三天算不算障碍困难?算不算?这个不算呀?这个是他包括一直再到他睡醒过来,这是他的一个努力,他为这个完成任务做了什么样的事情也能够让故事有一点波澜,但这个波澜就响一点,是不是。就关键看这个障碍和困难的大小,障碍困难越大故事转向的就越厉害,那么波折就凸显出来。有没有感觉了? 生:有
师:有,那我们就来写一篇作文。他都笑了,有没有养过小动物?养过没有?小动物养过没有?兔子什么的,养过没有? 生:有
(屏显材料:记得言言刚来到我家的时候,它才是一个刚出生的小兔子。白白的毛十分柔软,一个短短的尾巴,在加上那个标志性的红眼睛,让我一看到言言就十分喜欢它。并主动对爸爸妈妈说要照顾言言的生活。
因为有了言言的存在,发现生活中充满新鲜与开心。每天看到这个白色的小家伙,就会觉得每天都会有新的开始,而且它也教会了我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有一天放学回家,找不到言言,急得差点哭出来
从那以后,我买了一个小铃铛,挂在它的脖子上,每天照顾言言就成了我生活中最开心的事情了。因为言言喜欢吃萝卜和青菜,每天我会为言言准备青菜和胡萝卜。时间过得很快,转眼过去了两年,言言也发生了许多变化。言言的尾巴也变长了,身体也变得大了,可依旧是那么地可爱,那么地讨人喜欢。
可是可怕的事情也一天天地靠近了。在一天早晨,刚刚睡醒的我打算去喂言言吃早饭,可是今天的言言却一直在睡觉,怎么叫也叫不醒,身体也变得很硬。有一种可怕的气息向我袭来,我不禁大哭起来。妈妈一听到我的哭声,就跑到我 6 / 11 的身边,看着言言对我说,言言离开我们了。那时的我对死亡还没有什么概念,可就在那天我接触到了死亡这个词。我的泪水不停地流下来。)
师:有养过的是吧?好,这是我们实验学校一个同学写的《我流泪了》,初三的学生写的。而且是十一月份,他们多学两个月的。《我流泪了》一个命题作文,前面写他搬家了寂寞,然后妈妈给他养兔子,他给兔子取名叫言言,这是前面的一段情景。下面写的是啥呢?每天照顾言言就是我生活中最开心的事情,看得清楚吗?同学们,最后是大概是言言死了,他特别伤心流泪,那么我们知道,如果言言死掉特别伤心流泪的,一定要把什么内容写得丰富曲折啊?就是他养兔子,是不是。这段养兔子比较少,只有一小段文字,我们需要把养兔子写得一波三折。可以吧,这是一个任务,也就是养过小动物。没有养过小动物的,大家一定都有一个感觉初三的日子不好过,有吗?如果有同学觉得初三日子很好过,不太多噢。那么就是《我初三了》以这样为一个命题,我初三了,讲讲你初三了,从初二升初三有三个月了吧七月、八月、九月嘛,对不对,有三个月了,这三个月里,你初三了,你遇到了哪些困难哪些障碍,你为此付出了什么样的努力,也可以围绕着这个话题来,可以两两讨论,可以独立的来思考,先不要想着怎么个波折起伏,先想想你遇到的困难障碍有哪些,列出来好吗?你做的努力有哪些,同学们明白没有?先不忙着布篇组成文章,就想想初三了我遇到什么障碍和什么困难,我为此做了什么样的努力,或者是养兔子我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什么样的麻烦,然后我做了什么样的努力,可以吗?好,讨论一下。我把黑板擦掉了,你们修改好了吧。讨论下。
(写作过程中提醒)不写的话,脑子里也理一理。养仓鼠什么的这种经历都可以,回忆起来。
好了,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独立作战,我还是希望你们彼此交流一下,前后左右四个人一起交流一下,把你们写的东西跟同学们分享下,虽然你们写的话题不完全一样,可是可以讨论一下。然后想想,他想到了这一类,我为什么没想到,赶紧要想一想,下次你怎么想办法可以想到,前后左右可以分享。好,我们同学还是喜欢独立作战,没关系,来,养兔子的养仓鼠的就是养小动物的选这个话题的举手,8位同学。好,我们从哪开始
师:你觉得你想得起你养小动物有哪些困难,哪些障碍,好,说说看。
/ 11 生:小时候养了母鸡,每天都要很早起来把鸡窝开了,有时候都会忘掉把鸡窝开了,然后鸡在里边,有时候还要给它喂食,喂食总有时早上喂了,中午、晚上忘了喂。有时候鸡蛋在里面,鸡进去了都忘了拿 师:你养了多久了? 生:那是很早养了。师:养了多久养了几只鸡
生:养了也忘了,半年差不多。
师:半年的鸡,鸡蛋都忘了。好,旁边的同学,养小动物的同学。养仓鼠的那个同学。
生:因为自己养仓鼠的时候不知道仓鼠的习性,就把它放在太阳底下晒,晒起来取暖,结果发现仓鼠是不能晒太阳的,那只仓鼠就生病了,然后就去买那些爆花、食物给它,想把它养养再恢复起来,然后后来把它放在那边,然后用爆花把它的窝塞起来,过了一天一夜就好了,然后身子还是很虚弱的感觉,然后那天我出去了,把它放家里,被我妹放在桌子上,从桌子上摔下来就死了。师:很好,看来你养仓鼠也是一波三折的。前面的还有吗?
生:就是有一次暑假的时候养兔子,经常出去偷吃菜叶的,每次都让我拖回来,它又会跑出去啃,然后有一次它在草丛里面挖,被院子里的有只狗给咬了,有一段时间都不敢出门,夏天的时候有一次喂它吃西瓜,然后拉肚子,而且尿了一地。师:还有吗?举手的同学。养小动物的
生:我小时候养了只兔子,刚开始,刚拿到兔子的时候十分惊喜,因为小时候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接着就发现我对养小兔子毫无办法,就感到非常无奈,然后妈妈就慢慢地教我如何养兔子,在学习喂养的过程中非常愉快的,但在有一次小兔子它突然不见了,我就到它经常玩耍的草丛中寻找,可是找也找不到,最后自己的脚还划伤了,然后就休息了一会,最后小兔子自己蹦蹦跳跳的来到自己的身边,我感觉比较兴奋,找到了兔子。
师:刚刚你讲的不见了印象很深,但是你说刚开始养很无奈,你讲到了,有什么无奈呢?还想得起来吗?
/ 11 生:因为小时候我对兔子不是很了解的,对于它吃什么,生活习性都不太了解,它有时候随地大小便,把家搞得很不卫生,有时候经常它什么东西也不吃,感觉它会好像会很饿,快要饿死了差不多才给它吃东西,就是非常不了解。师:好的,喂食的量、时间对不对,卫生。你们好像是养小动物的。是吧。生:在今年三月的时候养了四只小仓鼠,小仓鼠它们都是晚上开始活动的,人睡觉的时候就在啃外面的那个栏杆,有一天早上起来发现它们不见了,栏杆被它们啃了,啃出了一个洞,然后钻出去了,结果去找它们的时候,家里的钟点工正在洗地,一个拖把扔过去,它就毙命了。
师:一个吧?其他的逃走了吧。你也是养小动物的吧?要补充吗? 生:没什么补充。
师:没什么补充,养小动物的还想不想补充。
生:我以前兔子也养过,乌龟也养了两年,乌龟虽然说比别的动物都安静很多,不会随地大小便,但是乌龟那个吃就是很麻烦,因为不知道它该吃肥肉还是瘦肉,给它吃瘦肉,乌龟的冬眠问题很难解决,因为它冬天的话都要爬沙地,但是我们家一般没有沙子,所以说每个冬天都要跑到建筑工地和路边去淘一些沙子,灌上水,把它埋进去。师:要埋多久? 生:它自己会出来的 师:大概多长时间? 生:大概好几个月吧。
师:可能忘记具体的时间了是吧。好,同学们,养小动物的还有没有愿意交流一下的?你遇到的困难,你做的努力,还有吗?没有,那我们来看一看,你们做笔记了吗?你看,很多同学点头了,也有同学没有做,以为这个跟我没关系,我做的是我初三的,跟他们这个没关系,同学们记住,凡是老师要在黑板上写的,总是重要的。他遇到哪些困难,我给分分类好吧,比如说,乌龟要冬眠,乌龟要吃瘦肉,这属于乌龟的什么?天性,也就是一个很客观的因素,对不对,那么这些也就是它外在的对象有个困难在哪,你不了解,这是一类吧,它是客观存在的,客观存在懂吗,还记得《三顾茅庐》里什么是客观存在的因素啊?暴风雪。对不对,有些客观的因素,比如说,吃瘦肉这一类情况还有哪些啊?还有哪些,我们
/ 11 前面同学都交流过的,比如说小仓鼠不能晒太阳,是不是?结果你让它晒太阳了,你遇到了麻烦,出现了波折。像更为严重的是,吃西瓜;还有严重的是,摔下来摔死了,被妹妹。这是它不能高处往下扔吧。好,这是一种,跟客观因素对应的是主观上的,主观上的又很多,客观因素有这些具体的习性啊、环境啊,这个对象本身的还有环境上的,还有主观上的,我们人为的,比如说忘记给母鸡开门了、鸡窝忘记打开了,这是主观上的,当然是因为他有客观上的一个要求,你没有做到,带来了麻烦,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找到这些困难,当然喽,这些困难大家老记,我刚才一个女同学急着要把它写成一篇文章,主观这些好多因素,有的是自己的,有的是妹妹的,还记得吗?是家里的其他人的,那就产生了变化吧,如果都是你自己的,这次是忘记开鸡窝门了,下次是给它忘记给它应该吃什么了,那当你有变化,那变化相对小了,那吸引人哪就降低一点,对不对,好,这是大家要一定要注意的噢,比如说你一个忘记开鸡窝,忘记拿鸡蛋,这两个就有点差不多,对不对,当然忘记开鸡窝门、忘记拿鸡蛋哪个难度系数,哪个问题被你用啊更严重啊?开鸡窝门更严重,如果两件事同时要写的话,哪个先写那个后写?先写哪个?
生:忘记拿鸡蛋。
师:忘记拿鸡蛋,然后才写什么?开鸡窝门,是不是?为什么呢?难度系数要越来越大,这样的挑战性就越来越大,然后吸引人就会越来越高,看得见吗?同学们,我们在材料组织的顺序上,记住噢,我们把这个打两颗星,把这个打一颗星,你的顺序安排上,得要有技巧,虽然可能事情发生也许是跟我们男孩子回忆的时候,先回忆起哪一件事来,忘记开鸡窝,对不对,后回忆忘记拿鸡蛋,生活中也许真的是先忘了开鸡窝,对不对,后忘记拿鸡蛋,但是我们写文章就是不是一定要把握住生活中的这样一个变化过程来写?不一定,明白没有,作文可以将生活过的东西重新排列组织,包括写仓鼠,这个晚上啃栏杆,接下来不要忘记了,啃栏杆之后三只仓鼠跑掉了,一只仓鼠被搓衣板给压死了,那么可能啃栏杆这个前面要写一下后面的事情,它不是,一次性一个晚上啃断的吧,没有吧,就是小仓鼠没有那本事一个晚上就啃断了,可能一开始你没当心这栏杆被啃了点,你觉得还完好啊,有这样的感觉吧。好,同学们,现在来根据我们刚刚找到的客观上可能印象很深,比如说我们初三了,我刚刚看到,有同学写到体育考试,男孩子,10 / 11 我说这么棒的男孩子体育是难题,这就是你遇到的学习内容、考试内容好多同学都有的噢,考试难度增加了,这些都是我们初三,我初三了的一些客观上的东西,你主观上的你有没有表现你个人的因素、家里因素,包含一些困难一些挑战。好了,你们讨论一下反思一下,独立看一下也可以,彼此看一下也可以,你涉及到哪些方面,如果涉及到因素种类越多,你的文章越有可能丰富吧,明白没有?反思一下,看能不能增加一点,或者说谁写到我没写到,然后想一想如果要排列顺序,你打算怎么样排列材料顺序,有没有难度系数越来越大,挑战性越来越强,你的努力越来越多,好吧,有感觉吗?有没有感觉?好了,今天上到这,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一波三折是怎么回事知道了吗?故事发生了转向,什么事情,什么样的带来转向呢?障碍、困难或者意外、误会都有,我们今天要学的是什么,困难和障碍是不是?好,回去能不能尝试一下修改你的作文,不改今天学完了就还给我了,真的能改个两三天出来,你就真的能够提高一两分可能吧,没问题吧,好,修改个两三天并且尝试写一篇《我初三了》,可以吗?肯定对明年的中考有用的,相信不相信?好,下课。
/ 11
第三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实录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实录之二
【教学说明】
2006年10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和北京东方北师培训中心,联合在北京航天二院礼堂举行“贾志敏、支玉恒、于永正、靳家彦四大名师教学艺术观摩研讨活动”,四位在全国教坛德高望重的小学语文教学名师将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一千多位教师交流语文教育艺术、回味语文教育人生。这时,我的师傅靳先生却因肾病病情加剧而卧床在家,不能出席这次活动。为了保证活动照常进行,总策划庞玉先生和靳先生商定,由我代先生在活动中做课,还是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而且要我重新设计。这样安排,一是因为这是靳先生的代表课,二是因为要体现靳先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正在弟子继承和发展,三是体现我与靳先生十余年的师徒情谊。我知道,这样安排,不仅是先生对我的鼓励,也包含先生对我的信任。
我根据“感悟式教学”的理念和引导实践、指导练习、诱发感悟相结合的教学过程,重新设计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教学。因为是代师傅上课,所以我选取的教材版本仍是人教版九义教材第十册综合复习材料中的版本。10月21日这一天上午,活动如期举行,简短的开幕式之后,我走上台,对着台下一千多位教师深深地鞠一躬,说:“老师们,今天,本来应该由我的师傅靳家彦先生做课,可是靳先生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出席这次活动。先生要求我代他做一堂课,而且就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现在我谨尊师命。”随后,我就做了这堂课。也因为是代师傅上课,所以这个课我仅上这一次,此后再也没上过。
上午的活动结束时,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周一贯等均对我的课给予肯定。支玉恒老师认真地对我说:“课上得好,有你师傅的影子,也有你自己的东西。”四位名师之间的关系非常好,三位师伯对我也是爱护有加,我向他们问课时,他们会毫不客气地提出修改意见,就像对自己的弟子一样。我觉得,支老师这句话既是评我,也是评我的师傅。
【教材原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有过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
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家家都有一两把很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
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8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教学现场】
一、初读全文,练习朗读,了解故事结构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课书,(板书课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我们读一读课文,一边了解这个故事,一边练习朗读。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
生:一共六个自然段。
师:围绕着这个小村庄,故事开头是怎样讲的?
(一生读第一自然段,但落掉了一个字。)
师:你可能是因为紧张落掉了一个字,这次你再读,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
(一生读第一自然段,全班读第一自然段。)
师:开头讲“有过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板书:很像样),对应着这个“有过„„”,课文最后讲了这个小村庄哪去了?第几自然段讲的?
生:(读第五、六自然段。)小村庄被河水冲走了。
师:课文可没有说“冲”走了,而是用了一个什么词?
生:“卷”。
师:被谁卷走了?
生:咆哮的洪水。
师:“咆哮”是口字旁。从哪儿发声?(从嘴里。)从谁的嘴里?(猛兽。)从猛兽嘴里发出声音,我们就说猛兽在咆哮。课文里可不是说猛兽,是说什么?
生:(齐)洪水。
师:洪水发出的声音非常可怕,像猛兽叫一样。所以我们也说洪水在咆哮。有一个成语形容非常可怕的事物叫洪水猛兽。
师:这里还剩下什么?什么都没有了。(板书:什么都没有了)你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这里有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课文的第五、六自然段说这里什么都没有了。那么很自然,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会写什么?
生:会写这个小村庄是怎么没有的。
师:好我们读课文的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生读第二自然段。教师指导“裸露”一词的读音。出示投影片讲解“犁”的意思。)
(生读第三自然段。教师范读“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一句,指导如何断句。学生练习。)
(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谁能用村民的一个动作来概括小村庄是怎么没有的?
生:砍树。
师:(板书:
1、有过,很像样——2、3、4、砍树——
5、6、什么都没有了)这样读课文,一边读一遍思考归纳,课文读完了,课文的结构就在脑子里清晰的呈现出来。
二、细读课文,感受村庄的美丽和毁灭
1.出示小村庄图片,学生欣赏并描述小村庄的景色。
师:被卷走的小村庄到底是什么样的,课文没有具体描绘,只有一个词语说他是“很像样。”能想象出来吗?我们看一看。(出示小村庄图片,配乐请学生欣赏描述小村庄的景色)哪儿美,用心去体会。小村庄的前面是什么?一条小河,看看河水是什么样的;村庄的后面是什么?一片山坡,看看山坡上的树林是什么样的;你再去感受,这里的空气是什么样的,如果你置身其中,一定会心旷神怡。
师:这个小村庄美吗?请你用三五句话描绘一下你感受到的小村庄,山坡上的树林,村前的河水,这里的天空,这里的空气,还可以写一写你感受到的其他的景物,给你三五分钟,好,写吧。
(学生听着音乐写话三分钟。教师纠正学生写字的姿势。)
生:早先的小村庄,河水清澈见底,山坡上的树木很多,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那里的空气很新鲜。
生:村前有一条小河,河面碧波粼粼,河堤上的绿树荫在了水面上,美丽极了。村后有一片山坡,山坡上是一片片茂密的树木,放眼望去,一片绿树红花的好景象。
生:早先的小村庄,河水清澈,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天空晴朗,使人心旷神怡。
2.深入品读,感受村庄被毁的原因
师:这样美的小村庄。最后被毁灭了。你们概括的原因,是村民们砍树。可是我有些困惑:村民们要在这里生存,要种庄稼养活自己,上山去砍一棵树,制作一些农具,不行吗?村民们要在这里居住,上山砍几棵树给自己盖一间房子,不可以吗?要生活好,需要几件必要的家具,砍一棵树造家具,可以理解吧?你看,不砍树,村民们就没法生存,砍树本身有错吗?
生:没有。
师:那“砍树”的行为怎么会把小村庄毁了呢?这不矛盾吗?
生:大家都去砍树,就把小村庄毁了。
生:砍得越来越多了,就把小村庄毁了。
师:砍树造房造农具本身是没有错的,我们要生存就要利用自然资源,但是砍树确实又毁了这个小村庄。这个矛盾我们通过阅读课文来解决。现在我们就来品读课文,看看小村庄的村民是怎么砍树的,是一种怎样的砍伐才把整个村庄毁掉?(板书:品读)品读,就是像喝茶一样,喝一口品一品滋味再咽下去,你读一句也要细细地品一品,重点的地方画一画,体会它的意思。这样去读课文的第二至四自然段,一句一句地去品,看看小村庄的村民们是怎么砍树的。朗读、默读、思考,也可以画下来你认为重要的句子、重点词语,同学们之间可以讨论,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开始。
(学生独自或三五人组成小组研讨、读书。持续五分钟。)
师:很多同学向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生:我找的是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我的理解是,树木不断地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地扩大,这个“不断”说明村民们是一年到头不停地砍树,世世代代,从没有间断过。
(生齐读这句话。)
师:你从“不断”一词品味出小村庄毁掉的原因,请你把原因写到黑板上。
(生板书:不间断地砍树。)
生:“一年年,一代代”,说明他们砍树的时间很长,每一年都要砍,每一代都要砍。
师:时间很长。用一个词语来说,叫什么?“世世代代”。(学生板书:世世代代。)
生:我找的也是第三自然段中的:“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我觉得他们砍树看得很过分,因为他们想要的是应有尽有的家具,您刚才说的做家具是做必备的家具,而他们是必备的要做,没必要作的也去做,只要想到的就去做,“应有尽有”,这就很过分。
师:你抓住“应有尽有”这个词语品味出村民们砍树很过分。那么你总结的原因就是什么?
生:很过分。(生板书:很过分。)
(教师出示这段文字,全班齐读。)
生:我也是找的这句话,我读到“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我想,山上的应该有上亿棵树,而小村庄只有几十户人家,一家盖一栋房子根本不会砍掉那么多树木,他们肯定是没完没了地盖了很多房子,才毁掉了整个山坡上的树木。
生:我从“一间间、一栋栋”感受到村民们不是每家盖一间房,而是每家盖三间五间很多的房子。
师:你的语感也很敏锐,感受到村民们盖房子也很过分。
生:我说的是这段话的最后一句:“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我感到,柴烟消失得很快,树木也跟着柴烟快速地消失。
生:这里“大量”这个词说明他们不是适量地砍,而是砍的树木很多,当成柴火烧掉,太过分了。(学生板书:大量)
生:我从“一间间、一栋栋”感受到,每间房子都要烧柴火,房子越多,冒出的柴烟越多,砍的树也就越多。
师:你把前后两个分句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去感受,真好。
师:(出示文字投影片:①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②还有大量的树木被当作柴火烧掉了。)同学们的语感很敏锐,你对比着读,想象一下第一句话描绘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大量的树木被当作柴火烧掉,太可惜了。
师:为了烧火做饭烧掉大量的树木,太不值得了。
生:我对比着读发现,上面的句子让我感受到那个柴烟消失的样子,觉得很可惜;而下面的句子就没有这种感觉。
师:对了,下面的句子只是叙述,上面的句子是形象地去描写,你读起来感受就很强烈。这个句子还写出砍树是天天进行,因为生火做饭是每天都要进行的。我们一起来读一下上面的句子,感受小村庄的村民是怎么砍树的。
(生齐读这段话。)
生:我找的是第四自然段:“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靠着锋利的斧头生活,就是靠着砍树来生活,就是他们生活中总要砍树。
师:砍树已经成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生:我补充一点。“锋利的斧头”这个词语,让我感到他们砍树时,对树木毫不留情,以砍树就倒下了。我读这心里就特别难受。
师:看到“锋利”一词,你有这种感受,这是多么的可贵。
生:我也补充,他们每天都大量的砍树,就靠这个,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师:(出示文字:“不管„„,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想一想:人们只管砍树过日子,有哪些现象人们视而不见?
生:山坡上出现裸露的土地,他们根本不在乎。
师:土地裸露,他们根本不管。你来造这个句子:“不管„„,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生:不管山坡上裸露的土地有多少,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生:不管柴烟怎么污染天空,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生:不管山坡上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幸福安康。
师:是幸福安康吗?看课文原句“日子过得还都不错”,体户体会,怎么理解?
生:天空被污染,土地被裸露,树木被砍伐,这不可能是很好的生活,只能说是还可以。
师:对,课文没说他们日子过得不错,而是在不错前面加了一个字“还”,你再读,味道就不一样了。表示什么?
生:还都不错,表示他们的日子一般般。
师:你再读这句,体会体会。
生齐:“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生:我觉得,村民只管砍树,不去种树,毁掉了小村庄。
师:说得好。我们在看课文的三四两段。(出示课文三四自然段文字)刚才,我们把这两段联系起来体会。发现,看到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他们管吗?(不管)看到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他们管吗?(不管)看到柴烟污染天空,他们管吗?(不管)他们只管什么?
生:只管过自己的日子。
师:这样联系起来阅读思考叫“品读”。还有什么感受,继续说。
生:我读第二自然段:“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我觉得,他们砍树很随便,很随意,一点不觉得可惜。(学生板书:很随意。)
生:我体会,“谁家想盖房”,谁愿意盖房就可以去砍树,谁愿意造犁就可以去砍棵树,很随便,乱砍树。
师:随意砍伐,一点计划都没有,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生:叫“乱砍滥伐”。(学生板书:乱砍滥伐)
生:我该他们补充,我觉得,他们感到砍树是毫不犹豫的。
师:体会得好。你体会这个句子,“想盖房、想造犁”和“就拎起斧头”中间有没有空隙,又没有犹豫?
生:没有。一想了马上就砍,而且没有想一想后果。
师:都形成了一种生活习惯了,形成了一种生活的方式了。你们这样读课文,品味出自己的感受,在读课文的时候,把我们的感受再放入课文中去,课文的内涵就丰富了,我们的课堂也就丰富了,是谁丰富了课文、丰富了课堂?是你们,是你们的品读。
小结:
师:(手指学生写下的板书)你们认为小村庄村民,世世代代不间断地砍树,很过分地砍树,随意砍树,乱砍滥伐,这样毁了小村庄。(看到学生讲“滥”字写错)“滥”字怎么写?谁来写给大家看。
(一生上来写下一个大大的“滥”字。)
师:(指导学生认识“滥”字,齐读“乱砍滥伐”一词。)
3.品读结尾,感受村庄被毁
师:这样的砍伐小村庄能不消失吗?我们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生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师:(出示文字:①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处。②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处。)读一读,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
生:第二句话“小村庄”后面有一个逗号。
师:有逗号一般就要停顿。听老师读。(范读这句话。)中间那个停顿,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起小村庄的村民,为他们担心。
(指导朗读这句话。)
师: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师:“什么都没有了”后面一个破折号,解释都是什么没有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还有吗?(没有了。)各式各样的工具还有吗?(没有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吗?(没有了。)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师:老师有个问题,“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已经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了,可是后面还要写“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有必要吗?
生:没必要,这样写就重复了。
生:有必要,这是强调。强调就是因为这个锋利的斧头,所以小村庄被毁灭了。
师:这里的“锋利的斧头”代表了什么?
生:代表村民们的乱砍滥伐、只砍树不管种树的行为。
师:这是在告诉人们,小村庄被卷走了,村民们那种乱砍滥伐、只砍树不管种树的生活方式也宣告结束,这样生活只能管一时,不能持续长久。
(指导学生读好最后一段话。)
三、设置情境,表达认识
师:原先的那个美丽的小村庄没有了,河坡上空空荡荡。后人为纪念这件事,要在这片空旷的河坡上立一块木牌,上面要写一句话,让所有经过这里的人看到这句话,引发思考,为之震撼。这句话写什么?
生:不要乱砍滥伐,要多种树。
生:乱砍滥伐的后果就是这样。
生:你怎样对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怎样对待你。
生:如果你只知道向大自然索取,而不保护大自然,大自然会惩罚你的。
生: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棵树至少需要十年,这片森利有可能已经存活了百年、千年、甚至万年,但人类将它毁灭,却只是一瞬间的功夫。
生:要超越自然,必须爱护自然。(教师引导修改为:“要想拥有自然,必须爱护自然。”)
师:老师出个主意:从课文中找一句话写上去,找哪一句?
生:我选课文第一句话:“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有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我改为:“在这片河坡上,早先有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
师:好。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在一片空旷的河坡上立着一块木牌。你念这块木牌上的字。
生齐:“在这片河坡上,早先有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
四、拓展实践,进一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儿。老师留一个作业:过了一段时间,这片河坡上又来了一批村民,看到了木牌上的句子。他们在这里住了下来,他们会怎样在这里生活?请你写一篇小故事,设想一下这些村民应该怎样生活,篇幅与这篇课文相当就行。下课。
【教后浅说】
“小学语文感悟式教学”追求引导实践、指导练习、引发感悟三者结合的阅读教学过程。教师应多方设法引导学生用全部心智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文字的感情,去感受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本课教学中,我在引导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字词,品味句子,理解句段关系,学习品味咀嚼语言的技能和方法,感受故事展现的情景,领悟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习的字词包括:犁、裸露、咆哮等;品味的句子包括:“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重点)“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处”“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重点、难点);理解的句段关系包括:第三与第四自然段中的句子之间的关系等。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实践、指导练习、引发感悟三者充分结合,引导学生深入体味课文言语的内涵,培养学生的语感。
例如,原文没有描写小村庄的景色,而用一个“很像样”的词语一笔带过。在教学中,我抓住“很像样”这个词语进行补白,让学生想象、描写、朗读,融听说读写的训练于一炉,为后面感受乱砍滥伐给环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灾害进行铺垫。这种即兴的片段写作练习是学生当时感受的真实表达。
在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处理上,先提出问题,是什么毁灭了小村庄?合理地砍伐并没有什么错,那么错在哪里?引导学生深入地品读课文,用抓住重点词语、结合上下文等方式,揣摩、体会乱砍滥伐的行为和后果,走进课文言语,感知语文学习的过程、方法。
再比如,在对课文言语情味的品味中,我让学生比较:①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处。②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处。感受一下,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中间那个停顿,让你想到了什么?这样的比较性阅读,使课文言语中的情味充分展现出来,使学生的阅读技巧和经验得以提高和丰富。
第四篇:教育故事叙述
教育故事叙述
上砂一洲学校 庄雪辉
“教育无小事”,本义是在琐碎的工作中寻找教育契机,从每一件简单的事中挖掘出教育的意义。不过,从班主任的角度来看,从一个教育者的角度来说,我的理解是:教育中遇到的所有事,都不能等闲视之。再细微的事也该谨慎对待,如若处理不当,便可能会产生无法预测的恶果。就如这学期初湖北发生的校园事故,仅仅因为学生暑假作业没完成这么一件事,却引发了一死九伤的惨案。在我的教学经历中,也深深烙印着一件“小事”,这件事时刻敦促着我,激励着我----
那是我踏上讲坛的第二年,我担任五年级语文兼班任。有一节课上,我正激动地跟同学们讲着中国近代的屈辱史时,我发现坐在前排的“调皮王”小伟居然在吃零食,根本没有听课。我拼命地用眼神提醒他,让他停下来,可是他毫无察觉。我有点生气了,但是又不想中断课堂,便边讲着课边走到他身边,拿起他桌上的课本,轻轻地朝他嘴角拍过去。这时,他突然把脸一转,恰好,鼻子撞在我拿着的书角上,顿时,血从他的鼻子里流了出来……看到这种情形,我一时呆住了,直到旁边的同学闹哄了起来,我才清醒过来,赶紧带他到办公室处理。止血后回到教室,我无限愧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流着泪哽咽着跟小伟说:“对不起,是老师太不小心了,请你原谅!”班上安静得出奇,小伟也是眼圈红红的,一句话也没说。
放学后,我送小伟回家,准备跟他父母说清楚这事,但他父母出门干活了,没在家。我只好让小伟自己跟父母说明,有什么事直接到学校找我(那时他家没电话)。我也做好了接受一切处罚的心理准备。
第二天,我很早就到班上,看见小伟也来了,我问他:“昨晚鼻子还会流血吗?你父母来了么?”他说:“没事了,流点血算什么。我爸说没事了就好,叫我以后上课要用心听。”我心里的大石头落了下来,同时也很感激小伟父母的宽容、明理。从那以后,“调皮王”真的是乖了下来,每一节课都很安静很专心,尽管他确实听不懂多少。
那一学年结束,我专门找来小伟,跟他说起这件事,再次跟他道歉,并谢谢他的父母不计较,小伟说:“老师,其实那件事我根本没有告诉我爸妈。”说着,还顽皮地冲我一笑。我惊诧地问:“为什么不告诉他们呢?”他说:“老师已经跟我道歉了,我不能让老师更伤心。”瞬时,我的眼泪再次滑落……
这事虽然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对我的影响确实深远的,我从一个顽皮的学生中,学会了包含,学会了宽容。也是从那以后,我再也没带过教鞭进教室,没出手教训过学生,因为,我知道:再顽皮的孩子,也有熠熠发光的一面!同时也更明白,老师,也会有犯错的时候,但是犯错了,就必须勇敢面对。向学生道歉并非自毁尊严,相反的,更是提升自己的人格,更能赢取学生的信任与尊重。
第五篇:《一个苹果》教学实录
(课前播放《上甘岭》影视资料)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先让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播放电影《上甘岭》片段)
师:我发现同学们都被刚才的画面所吸引了,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这场战争,去看看它背后的动人故事。
师:上课
一、直接导入
师:同学们,刚才这段影视资料描述的就是抗美援朝战场上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个苹果》就是发生在这次战役中的一个故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一个苹果
师:非常响亮,干脆一点再来一次。
生:一个苹果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师:谁来说说通过课前预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战士们都非常渴了。
师:你读书很认真。
生:我知道了战士们都舍不得吃这个苹果,他们心里都想着别人。
师:你很会概括。
生:通过一个苹果我知道了战士们相互关心,互相爱护。
师:你领会到了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这就是同学们的读书收获。
2、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黄昏的防炮洞,看看当时的情况。
师: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投句子:说实在的,自从二十四日------)
师:说说吧!
生:我知道了战士们已经几天没喝一口水了。
师:这是战士们遇到的关键问题。
生:我知道了战士们已经渴得受不了了。
生:我知道了战士们此时非常干渴。(板书:渴)
师:你是通过哪个词具体感受到战士们的甘渴的?
生:我是通过烟熏火燎这个词感受到的。
师:烟熏火燎是说渴得怎么样了?
生:烟熏火燎是说嗓子干渴得快冒烟了。
生:烟熏火燎是形容嗓子好象用烟在熏,用火在烧一样。
生:烟熏火燎是说嗓子干得很疼,很难受的样子。
师:多么形象的干渴,请你读读这句话吧!
生:说实在的,自从二十四日------
师:是啊,我的喉咙早就干得烟熏火燎似的,不用说,战士们也快受不住了,也就是说战士们再不喝水就会?
生:就会渴死。
师:就会------?
生:就会支撑不下去。
师:就会------?
生:就会死亡。
师:多么严重的渴啊!谁来读?
生:说实在的,自从二十四日------
师:这还是威胁到生命的渴啊!让我们一起来!
生:齐读。(说实在的,自从二十四日------)
3、师:通过读书,你还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战士们的干渴?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好吗?
生:我望着这个擦得很干净的苹果,------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这句话说明特别特别的干渴了。
师:不同寻常的渴。
生:这时,我身旁的步话机员小李正用沙哑的声音------从沙哑和干得裂了好几道口子可以看出小李很渴。
师:从这能看出。
生:小蓝是伤病员,------从他的嘴唇干得发紫中,我感觉到小蓝因缺水快受不住了。
师:从这我们也能感觉到。
4、那就让我们再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吧。(播放《上甘岭》片段)
三、再读课文
师:就在这种干渴的情况下,突然间有了一个可以缓解干渴的苹果,这时,战士们又是怎么做的呢?他们的哪些做法让你感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划出相关的句子,多读读,开始吧。
生:读课文
四、品读感悟
师:当这个苹果出现在战士们面前时,他们的哪些做法让你感动?
生:我觉得小李的做法让我感动,小李出神地
师:他为什么让你感动?
生:因为他自己很渴,他还要不停地说话,在这种情况下他却把苹果给了别人。
1、(投句子:小李出神地)
师:我们也来读一读,看哪儿最让你感动?
生:读句子。
师:哪儿最让你感动?可以是一个字,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
生:我觉得看字最让我感动,因为在自己这么渴的情况下,他还在看战友们是不是也有苹果。
师:还有哪儿最让你感动?
生:我觉得出神最让我感动,因为他在想别人是不是也有了。
师:你读懂了这么多,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好吗?
生:小李出神地------
师:在自己都渴得受不住了的情况下,小李接过苹果,却转手给了小兰。这一给,(板书:给)给出的仅仅是一个苹果吗?给出的还有什么?
生:他给出的不仅仅是一个苹果,他还给出了战友间的关怀。
师:一个给字,给出了战友间那浓浓的深情!谁来读?
生:小李出神地------
师:给出的还有什么?
生:还给出了他对战友的关心,他的心里想着的是别人。
师:一个给字,情深意浓,谁再来读?
生:小李出神地------
师:让我们带着这份情一起走进小李的内心。小李开始。
生:齐读。
2、师:还有谁的做法让你感动?
生:小蓝的做发也让我感动,小蓝拿起苹果,张开嘴因为小蓝是伤病员,这时他最需要这个苹果来解渴,可他为了让其他人吃,自己闭上了嘴巴,这时他放弃了这个苹果,可能也就意味着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投句子:小蓝拿起苹果,张开嘴)
师:大家也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句子。
师:他拿起苹果张开嘴就要吃说明?
生:说明他非常的渴,非常想吃这个苹果。
生:说明他太渴了,都迫不及待了。
师:从这细微的动作中你感受到了小蓝的干渴,你很会读书。
师:既然这么渴,这么想吃这个苹果,他为什么立刻把嘴闭住了呢?
生:因为他发现只有一个苹果。
师:是啊,原来只有一个苹果。谁来读?
生:小蓝拿起苹果,张开嘴
师:多么迅速的举动,一个闭字,(板书:闭)让你感受到小蓝?
生:让我感受到了小蓝的放弃。
生:让我感受到了小蓝在自己的生命都受到威胁的时候,心里依然想着别人。
生:让我感受到了小蓝的伟大。
生:我感受到了小蓝的无私。
师:你读懂了这个闭字所包含的情感,谁愿意带着自己的体会再来读一读?
生:小蓝拿起苹果,张开嘴
师:越在关键时刻越能体现出人间真情。
3、师:苹果在小李小蓝的手中是这样传递的,在战士们手中又是怎么传递的呢?
生:我把苹果递给了------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看哪儿让你感动了?:(我把苹果递给了司号员,)
生:齐读
师:哪儿让你感动了?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战士们你递给我,我递给你的做法让我感动了,因为他们谁都舍不得吃这个苹果。
师:就这样一个可以缓解干渴的苹果,却在战士们的中间不停地传递,你递给我,我递给你,到了最后,苹果又完好的回到连长的手里。从不停地传递中,(板书:递)你还感受到什么?
生:我感受了了他们传递的不仅仅是一个苹果,而是他们之间的关心。
师:情在瞬间中传递!谁来读?
生:我把苹果递给了司号员,------
生:我感受到了这一个苹果带着战士们之间的情谊。他们宁愿舍弃自己的机会,也要让别人能多一点机会。
师:情在传递中升腾!谁再来?
生:我把苹果递给了司号员,------
(播放音乐,背景渲染)
师:多么珍贵的一个苹果啊,尽管战士们都渴得受不住了,但他们的心中都想着别人,所以苹果转了一圈,又完好地回到连长手里,哪怕连长下达了命令,先带头咬了一口,战士们也只是轻轻地咬了一小口,所以,到了最后,苹果还剩下大半个。如果你是这些战士,你咬一小口是因为?
生:我想让其他人多吃一点。
师:多么高尚的战士。你咬一小口是因为?
生:我想让战友们多补充一点水分。
师:多么无私的情。你咬一小口是因为?
生:我想我要是咬一小口,其他人就能咬一大口了,剩给他们的就多了。
师:无私中透着伟大。你咬一小口是因为?
生:我觉得他们比我更需要这个苹果。
师:这一小口中包含了太多的东西,你看到了一群怎样的战士?
生:我看到了一群舍己为人的战士。
师:你还看到了一群怎样的战士?
生:我还看到了一群高尚的战士。
师:战友情深,深情动人。(板书:关爱)
4、师:在这么干渴的条件下,战士们却都舍不得吃这个苹果,即使面对着连长的命令,也只是轻轻地咬了一小口,这样的举动,我们听了都这么感动,连长看到发生的这一切,内心的感受又如何呢?请同学们读读最后一段。
生:我刚想命令大家------
师:说说看,连长此时的感受如何?
生:连长此时的内心波涛起伏,感受难以用文字来表达。
师:文中哪句话具体写出了这种感受?
生:一瞬间------
师:大家来读读这段话,想想:他的眼中为什么会迸出幸福的骄傲的泪花?
生:自读
师:连长为什么幸福?
生:他被战士们这种行为感动了。
师:多么动人的一幕。
生:他被战士们能在这样的环境中还都想着自己的战友而感到幸福。
师:又怎能不幸福。连长为什么而骄傲?
生:因为他看到战士们都能舍弃自己的生命而让他人有多一点的机会生存下去,他感到能拥有这样一群战士而骄傲。
师:心为所动。
生:在艰苦的条件下,战士们都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看到有着这样一群战士骄傲无比。
师:是啊,又怎能不流泪!
师:千言万语化作了这样一种情!(板书:情)此时心中的这份情又应该怎么去读呢?自己试一试吧!
生:自读
师:连长是多么的幸福啊!谁来读?
生:一瞬间------
师:连长又是多么的骄傲啊!谁来读?
生:一瞬间------
师:当这种幸福和骄傲一起涌上心头时,这又是怎样的感动啊?谁再来?
生:一瞬间------
师:这份情让我们感动,这份情让我们流泪,这份情让我们永远铭记!让我们一起来!
生:一瞬间------
四、拓展延伸
师:其实,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让我们感动的何止这些啊!
(播放课件)
师:还有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有用身体档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还有跳进冰窟窿里救人的罗盛教,是许许多多舍生忘死的英雄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换来了
祖国大地的安宁。让我们带着心中的感动再来读!
生:一瞬间------
师:这是我们从《一个苹果》中读出的情,希望同学们课下走进巍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出示字幕:书名)相信这本书会让你领会到更加丰富的人间真情!
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一个苹果》教学反思
《一个苹果》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水》单元的一片讲读课文,文章记叙了在抗美援朝时期,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防炮洞里,尽管干渴得很厉害,却都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的故事。文章虽然内容浅显,但感情真挚。对于现在的孩子很难理解这些可爱的战士,怎样通过文本让学生理解课文,了解这些可爱的战士的内心活动。让他们去体味战友间的深情厚谊是教学这篇课文的关键。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教学《一个苹果》时,倘若离开了积极的丰富的想象,就难于理解教材的内容,难以发展语文能力。所以,我几乎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其中,有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理解;有让学生抓句子,联系上下文想象;有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发散想象等等。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是激励其求异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学一开始,有意识地让学生各说各的,不求同一。这样,就能引导学生既善于从各个侧面去思考问题而又使自己的观点持之有效,言之有理。其中,师生间的、不断的评价和点拨,又使思维活动中不断地螺旋形上升。
由于在课堂上的调控能力还不强,因此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1、在开始理解战士们的干渴时应在充分谈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感情朗读,这样才能读出自己的感受与理解。而我在教学时,学生还没充分展开谈的时候,就让学生读,显得有些走形式,不厚实。
2、在让学生感受战士们的哪些做法让自己感动时也犯了类似的毛病:学生读完找的句子,没让学生谈谈为什么感动,就领着同学们一起来谈,有些流于形式。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学习,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不断提升,使教学、课堂实实在在地为学生们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