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桥诗境
古桥诗境
术品。中国古桥不仅自身很美,而且还和周围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又一幅美不胜收的图画。诗词是点亮中国历史长空的璀璨星光,在诗词的国度里,自然也少不了桥梁的美丽倩影。
关键字:古桥 诗词 描景抒情
当一棵大树被风吹倒,横跨在河上,此岸和彼岸就不再遥远,大自然造了简易的桥,而我们把桥架过长河,架上高山,架过大海。毛主席诗云:“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茅以升先生在《桥话》中说:“桥梁是这样一种建筑物,它或者跨过惊涛骇浪的汹涌河流,或者在悬崖断壁间横越深渊险谷,但在克服困难、改造了大自然以后,它便利了两岸的往来,又不阻挡山间水上的原有交通。
桥是为了与人方便而把困难留给自己的。人们正当在路上走得痛快时,忽然看到前面大河挡路,而河上正好有一座桥,这时该暗自庆幸,果然路是走对了。”
从古到今,中国的桥总是不仅仅作为一种建筑而存在。它是具有装饰性和社会性的艺术品。中国桥梁本身千变万化的形态就具有高度艺术性,“苍龙卧波”是梁桥,“长虹横空”是索桥,“新月出世”“玉环半沉”是拱桥;而桥身各种装饰如文字、图画、雕刻、建筑等,都和桥梁结合起来,而且各种装饰也常寄寓了人们的美好意愿,或富哲理的禅思。中国古桥不仅自身很美,而且还和周围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又一幅美不胜收的图画。北京卢沟桥的卢沟晓月,西湖断桥的断桥残雪,古都西安的灞桥柳雪。桥、人、自然山水结合得如此和谐,如此巧妙,正好应合了中国“天人合一”的哲思。
诗词是点亮中国历史的璀璨星光,在诗词的国度里,自然也少不了桥梁的美丽倩影。出自《诗经》的“造舟为梁,不显其光”是我国诗歌中出现的最早的咏桥诗。自此,桥的诗多种多样,有描摹景色的。“雁齿小虹桥,垂檐低白屋”是小虹桥的小巧精致,“天下风光数会稽,灵汜桥前百里镜”是灵汜桥的绝美风光,“若耶北与镜湖通,缥缈飞桥跨半空 的五云桥的飘渺仙境”,“山横玉海苍茫外,人在水壶缥缈中。茅舍灯青闻吠犬,苹汀烟淡见惊鸿”月下泛舟三桥所见的静谧景色,“露萤合散自成阵,水鸟飞鸣如觅群。枫落河疏秋渐老,河倾斗转夜将分”是秋夕所见的虹桥景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夕阳下流水江南水镇桥乡的如画景色,“临水人家花夹岸,笛声吹月满红桥”是一家人月夜近泛霞川所见的繁华夜景,“西跨湖桥雨到时,四山烟景碧参差。白云忽过青林出,一角斜阳贺监祠”是在微雨中过湖塘所见的氤氲桥景。还有抒发感情的,“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桥名情尽,自是伤感,过桥折柳,亲友分别却是更加心伤,那难尽之情犹如洪流淹过桥头,顺势将“情尽桥”三字冲刷而去。“题诗笑问桑干水,曾有闲人过此桥”,卢沟桥上高歌一曲,豪情满怀。
古桥的丽影,今天依旧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道别样风景。那千年的古桥,沉默着,俯首看映在水中的千年不变的月,用自己那承载了千年风霜的身躯继续去联通此岸和彼岸,连接着历史和未来。
用一首现代诗作结:这唐宋的诗行/漫邪路于水乡的河道/ 岁月之掌/抚去青石的沟沟坎坎/只把一种暖意/悠悠注入/丝绸的光辉/ 映亮暗淡的文字/工匠的姓名/早随流水逝去/而他们的遗作/一年复一年,一日复一日/ 在无数深情的目光和双脚下/亲切,动人/石拱桥风度翩翩/一头倚在古典的水域/一头倚在现代的爱情。
参考文献:茅以升《桥话》及网络资源。
摘要:从古到今,中国的桥总是不仅仅作为一种建筑而存在。它是具有装饰性和社会性的艺
第二篇:置身诗境教案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教学设计(秦龙)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置身诗境,发挥想象,品味诗歌的意境。
2、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与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诗歌的意境。教学重点:
1、让学生掌握意象、意境两个概念和两者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赏析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3、引导学生根据诗歌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诗境中景、理、情。
教学难点:提高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提升古典文学修养。教学方法:举例分析法。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第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深切感受其中所包孕的意蕴美和情感美,在这一个单元,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蕴美——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二、简介诗歌术语
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古代诗歌了,那么什么是诗歌的形象?什么叫意象?意境又是什么呢?
(请学生说说对此的理解,然后教师举例总结)
1、形象: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花、草、虫、鱼等自然景物。
诗歌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
如:
咏雪
唐•张打油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问:这首诗歌中出现了哪些形象?这些形象带有作者的感情吗?
明确:这首诗写的是下雪后大地一片雪白的情景。“江山”、“井”、“黄狗”、“白狗”这些都是形象,而非融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意象。
2、意象: ①什么是意象? 先看一首诗: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中写了那些形象?这些形象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分析:首先想到的是:
啼鸟:早上起来,到处听到小鸟的啼唱„„ 风雨:昨晚风雨交加„„
落花:花都凋谢了,落了一地„„ 其次想到的是:
啼鸟:欢快的气氛 风雨:无情的风雨 落花:实让人惋惜 总结: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啼鸟写出自己的高兴的心情,借风雨、落花写出诗人的感伤之情,将喜春、惜春之情表现得贴切自然。这里的啼鸟、风雨、落花就是意象。
从刚才的诗歌中,可以归纳两点:
有些形象可引发我们的丰富联想。形象是意象的根。
这种联想以我们的生活底蕴、人生阅历为资本,又与诗歌具体语境有关。意象是读者与作者共同完成的。
要由“落花”产生 “让人惋惜” 的联想,首先,读者要有一定生活体验,其次,作者有明显的语言暗示(“知多少”)。最后,给意象下个定义: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意”和“象”的统一。※※※为什么要从意象入手?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的营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也是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的重点。
意象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意象的共性与个性 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如“折柳” 寓“惜别怀远”之意
在把握意象的时候,既要了解意象的约定,即其共性,又要唤醒个人的生活底蕴、人生阅历,深入分析诗歌语境,以便了解意象在诗中的寓意,即意象的个性。
如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当中的“柳”就是一种个性,它代表的不是“惜别怀远”,而是表现烂漫的春光。
一些物象由于自身某一特性,而成为人类的情感或品格的载体,从而形成具有特定寓意的常见意象。
熟记这些意象,应从其特性入手,揣摩这一特性与寓意之间的关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3、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促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它是物与我、情与景、形与神、情与理相互交融、相互统一所达到的艺术境界。简言之,就是一系列意象构成的艺术境界。
如: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这首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明确:空山、明月、清泉、松、竹、浣女、渔民,这些都是意象。
这些意象有机地构成了一幅明丽的图画:山中秋雨过后,一片清新,洗衣女笑语喧哗着回家了,而渔民们则趁着月色打渔去了。这里既有自然的美景,又有勤劳的山民,多么清幽宁静啊!这就是作者所展现的意境。
——整首诗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如何能体会意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4、意象与意境
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主要有两种情况: 其一,由一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中只有一个意象——墨梅。但这梅已非自然界之梅,而是作者心中之梅,一树带着墨色的有个性的梅。营造出一种狂放不羁,特立独行,安然自适的艺术境界。
其二,意象组合形成意境,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意境。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洲。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由一系列单个的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组合起来,美丽而感伤,辽阔而迷茫,情藏景中,更显情深意浓。
反过来,意象又离不开意境,“梅”离开全诗意境,就失去了其在诗中的独特涵义,“孤帆”脱离原诗意境,也与眷眷离情无关。 简而言之,意象与意境是点与面的关系。
5、怎样进行联想和想象?
诗不象散文那样直说,以含蓄蕴藉见长,诗有空白,需读者自己去想象和填补,这就必须发挥联想和想象,借助已有的阅读经验和生活感受,沿着文字通道,进入诗人描绘的意境,从而体会诗句的“言外之意,象外之旨”。联想的渠道有“相关”“因果”“相似”“对比”“相近”,想象,是一种有目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想象是利用我们头脑仓库中所存储的已有的信息构筑新的形象的心理活动。当读《长恨歌》时,为贵妃的命运唏嘘,为爱情的挫折惋惜;当读《湘夫人》时,为湘君的望眼欲穿,如痴若狂而心动神摇,流连扼腕,和诗句共振,与诗人 共鸣,是因为读者在头脑中联想和想像了当时的背景和现实的情景,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自己融了进去而不自知。就象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林黛玉在梨香院墙角上听《牡丹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如果在读诗的过程中,能进行联想和想象,调动个人感受和体验,把文字作为媒介和通道,还原诗人所处之境,体会诗人所抒之情,再假以各种方法,如改写、仿写、续写等,玩味把玩诗句的妙处,鉴赏水平、审美能力、会逐步提高,审美体验会逐步丰富。
三、置身诗境
古典诗歌,富有诗情画意,意境优美。欣赏时,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将意象再现。
审美想象的过程有三种方法:
1、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和什么经验,和诗人取得共鸣。
2、通过联想,想象,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我们未经历过的境界,获得新奇的审美体验。
3、对于某些想象奇特的作品,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借助联想和类比,尽量构想出诗人为我们描绘的奇幻的世界。
例如:李白《蜀道难》中写蜀道的难行,山势的高危,通过神奇的传说和瑰丽的想象,并非生活中现存之物、实有之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借助联想和类比尽量构想出那个奇幻的世界,天马行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李贺素有“诗鬼”之称,她在七言歌行的创作上,追求意象怪诞、构思奇特、词才华艳、结构跳跃、境界奇幻,形成一种光怪陆离的意境。李贺《李凭箜篌引》是一首描写音乐的歌行体。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直接描写了音乐的音色和表情。“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等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把诉诸听觉的音乐充分形象化、视觉化,化无形为有形,还通过天上人间的想象描摹音乐带来的感受,间接地描写音乐。悲凄的音乐“石破天惊”、“逗秋雨”,使得音乐本身也和乐曲一样具
四、缘景明情
什么是“缘景明情”呢?教材中说,所谓缘景明情就是要“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
简单说“缘”就是根据、依照,“景”就是意象或组合意象;“情”就是意境。“缘景明情”就是从意象找意境,或者是抓住意象特征,去感受作者的情感。
举一个例子:运用缘景明情的方法,赏析王维《竹里馆》诗中所蕴之情。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从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呢?
本诗抓住了“幽篁”“深林”“明月”还有一个“独坐”“弹琴”“长啸”的人这些意象,营造出幽静、空明的意境。在这样一个幽静、空明的场所,一人独坐,明月相伴,弹琴、长啸,悠闲自得,可见此人必是一位 隐士高人,他此时的心情当是淡远宁静,尘虑皆空。
“缘景明情”的赏析方法
1、篇幅短小,意象常见,且通篇基调基本一致,意境浑成的诗歌,欣赏时只需将意象连缀起来,就可以在一个简约。明净的画面中,体会的作者的诗思。举例:参见课本P22-23页的例子。
2、意象之间跳跃性大,且色彩不一,情绪起伏,出语新警,诗思奇妙,要根据诗中的关键点,用自己的想象来补充、连缀,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然后再体会作者的思路和情感。• 举例:P23
3、有些作品的精妙之处,在于一联、一句、一字之美,对这类作品,应重点从“炼字”“炼句”方面多加玩味,感悟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不为常人所注意的瞬间之美、新奇之美。• 举例:P23 •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 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 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4、某些诗歌的意境和韵味,全靠结尾出的以景言情之句,方显出其言有尽而意无穷,应揣摩,感悟其中蕴含的诗情。• 举例:P23
五、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方法小结
反复吟诵——→意象——→想象与联想——→意境——→明情
第三篇:描写古桥
描写古桥
1、词语
二字词:
桥洞桥头桥身桥墩桥梁桥孔石桥
木桥铁桥拱桥吊桥竹桥栈桥浮桥
彩虹桥栏弧形雄伟横卧横跨
三字词:
玉带桥石拱桥独木桥铁索桥赵州桥卢沟桥
四字词:
雄伟壮观小桥流水彩虹飞架姿态各异
造形美观设计新颖四通八达
2、句子
展现在眼前的是纵横交错、呈龙形的河道和凌加于河面上的大小不
一、姿态各异的桥。
一个个巨大的桥墩,恰似一个个巨龙的爪子,深深地插进急流之中,稳稳地托住了这条钢铁巨龙。
在这条河的上游,有一座摇摇欲坠的木桥跨过这条小河。
横跨在水面的三个弧形桥洞,倒映在水里,像是用圆规画的一样,滚圆、精巧,月宫般的迷人!
那银灰色的古桥像一条宽宽的腰带,束在蜿蜒曲折的小河上,给汹涌的黄河增添了风采。
远远望去,石桥像一条白玉腰带,系在河水柔软的腰间。
桥拱像一个单峰骆驼的背,从正中突然向空中隆起,像一个山尖,给人一种险峻的印象。
桥成“八”字形,架在小河上;人走上桥,它会吱吱嘎嘎地响,仿佛是承受不了人体的重量似的在叫。
3、段落
【普济桥】
普济桥位于山塘河上,是座明朝建的三孔石拱桥,桥的楹柱上有一副“东望鸿城水绕山塘连七里,西落虎阜云岩塔影立春秋”的对联,这副对联,不仅写了桥的地理位置,还描绘了四周的自然景色。游人站立桥头,东望碧水蜿蜒,西眺虎丘拥翠,西岸粉墙黑瓦的房舍临河而立,看到这美丽的景色,真令人流连忘返
【木桥】
那木桥的桥脚由粗粗的圆木组成;桥面是条木拼合起来的,条木之间留有明显的缝隙,一眼就看见桥下清清的河水。
【赵州桥】
在我国河北省赵县淆河上,有一座赵州桥,相传是隋朝一位普通的石匠李春建造的。桥长50多米,宽约10米,整体设计为单孔圆弧拱桥。
4、范文
先说说周庄的桥。那儿的桥有古老的,也有新建的,种类繁多,式样不一。桥可真多啊!走上个百八十米便是一座。我数了一下,大约走过了一百余座桥。每座桥都各不相同:有的很直,搭在河岸上;有的拱起很高,走上去颇觉吃力;有的好似大海中的浪涛,起伏绵延很长;有的十分平坦,走起来挺舒服。最有趣的是用木板搭在几艘船上的浮桥,走上去吱呀吱呀地响„„奇怪的是,每一座桥身上都精雕细琢了几个兽头,有龙、虎、豹、麒麟„„雕刻精美细致,栩栩如生。问了导游才知道,原来这是用来拴船的。古代人民真是巧夺天工啊!能做出既能观赏又很实用的工艺品,令人叹为观止!
【点评】作者先总写周庄桥的特点,“种类繁多,式样不一”,然后用一长串的排比句式,写出了不同形状的桥的特点。
5、古诗、歇后语
古诗: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毛泽东《水调歌头》
歇后语:
独木桥上睡觉——翻不了身过河拆桥——不留后路
九曲桥上拖毛竹——转弯抹角送人过河拆桥板——断人后路
6、小知识
重庆是我国的“桥都”,重庆桥梁数量最多、桥型种类最齐全,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重庆有桥梁4400多座,有拱桥、斜拉桥、悬索桥、连续钢构桥、t型钢构桥等桥型,并拥有几个世界第一:万县长江大桥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混凝土拱桥,巫山长江公路大桥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管混凝土中承式拱桥,菜园坝长江大桥是世界上公路和轨道交通两用拱桥中跨度最大的。
第四篇:古桥古塔教案
《古桥古塔》
一、教材分析 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明说不尽北京卢沟桥石狮子的千姿百态,道不完大雁塔玄奘取经的故事传说,在古老的中国大地,到处是美丽的风景,古桥古塔皆在图画中。课文中,首先通过展开桥和塔的历史、人文、艺术等方面的探索,激发对古桥、古塔知识的探索热情、了解建筑与生态的密切关系、环保意识、对桥、塔外观的审美意识,进而用绘画的形式勾画桥与塔的结构特征,再来引导学生寻找合适的材料,试着动手做一做。以达到循序渐进,深入浅出,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的效果。
教学活动定位:学习的历史,桥、塔的种类、起源、作用、外观与基本结构;学习收集资料,总结学习结果;理解建筑艺术与环境的和谐美的重要性,建立环保意识;利用纸材进行立体的桥和塔的制作。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收集有关古桥、古塔的资料:
2.能力目标:尝试制作和绘画出一座有创意的桥或塔的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体验创造的快乐。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桥、古塔知识的探索热情,以及对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喜爱之前。
教学重难点:动手制作桥或塔
三、课前准备
学生:1.查询桥和塔建筑资料或有关的历史,故事等等(可从过去学过的课文中、图书馆、网上查找)。
2.常规绘画用具、剪刀、胶水等。
教师:1.查找古桥、古塔建筑资料,做相关的课件。2.纸质梁折叠尝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姿多彩的古桥古塔点缀着祖国的美好山河,成为旅游胜地的人文景观。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我们脚下每一寸土地都是美的风景,古桥古塔皆在图画中。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认识一下我国一些有名的古桥古塔。(板书课题)
二、欣赏
1、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中国的四大古桥
河北的赵州桥,北京的卢沟桥,广东的广济桥,广西的风雨桥。(出示图片介绍)
2、认识颐和园十七孔桥(出示图片介绍)
3、归纳出桥的结构:桥基、桥身、桥墩、桥洞、栏杆等组成;桥的类型:廊桥、拱桥、吊桥、九曲桥等。
4、认识中国一些有名的古塔(出示图片介绍)开封的铁塔
河北正定城广惠寺花塔
北京八大处灵光寺佛牙舍利塔
5、认识开封的铁塔, 河北正定城广惠寺花塔, 北京八大处灵光寺佛牙舍利
6、归纳出塔的建造材料分木塔、石塔、金属塔等。
三、制作:
1、小组讨论,分工。
2、小组合作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3、作品展示,说说自己的制作特点。
4、评奖
四、小结
5、动手做一做:折叠简易的纸质古桥和古塔。(1)教师示范讲解折叠桥、塔的基本方法。
(2)学生做一做 :运用各种方法,折叠纸质桥。步骤:折纸;成型;装饰。(3)师适时评价指导。
六、课后拓展
1.注意观察我们平时所遇到的桥与塔,继续收集古桥、古塔资料。2.折或画一新型现代桥(独立或自由组合小组完成)。3.展示所有作品、资料
4.风雨桥:坐落在广西三江县的程阳村边的林溪河上,全桥为石墩木面瓦顶结合而成。桥上建有五座宝塔形状的楼亭,可避风雨。整座桥无一铁钉,全用桁槽衔接,它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十分精致牢固。
三、课前准备
学生:1.查询桥和塔建筑资料或有关的历史,故事等等(可从过去学过的课文中、图书馆、网上查找)。
2.常规绘画用具、剪刀、胶水等。
教师:1.查找古桥、古塔建筑资料,做相关的课件。2.纸质梁折叠尝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姿多彩的古桥古塔点缀着祖国的美好山河,成为旅游胜地的人文景观。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我们脚下每一寸土地都是美的风景,古桥古塔皆在图画中。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认识一下我国一些有名的古桥古塔。(板书课题)
二、欣赏
1、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中国的四大古桥
河北的赵州桥,北京的卢沟桥,广东的广济桥,广西的风雨桥。(出示图片介绍)
2、认识颐和园十七孔桥(出示图片介绍)
3、归纳出桥的结构:桥基、桥身、桥墩、桥洞、栏杆等组成;桥的类型:廊桥、拱桥、吊桥、九曲桥等。
4、认识中国一些有名的古塔(出示图片介绍)开封的铁塔
河北正定城广惠寺花塔
北京八大处灵光寺佛牙舍利塔
5、认识开封的铁塔, 河北正定城广惠寺花塔, 北京八大处灵光寺佛牙舍利
6、归纳出塔的建造材料分木塔、石塔、金属塔等。
三、制作:
1、小组讨论,分工。
2、小组合作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3、作品展示,说说自己的制作特点。
4、评奖
四、小结
5、动手做一做:折叠简易的纸质古桥和古塔。(1)教师示范讲解折叠桥、塔的基本方法。
(2)学生做一做 :运用各种方法,折叠纸质桥。步骤:折纸;成型;装饰。(3)师适时评价指导。
六、课后拓展
1.注意观察我们平时所遇到的桥与塔,继续收集古桥、古塔资料。2.折或画一新型现代桥(独立或自由组合小组完成)。3.展示所有作品、资料
4.风雨桥:坐落在广西三江县的程阳村边的林溪河上,全桥为石墩木面瓦顶结合而成。桥上建有五座宝塔形状的楼亭,可避风雨。整座桥无一铁钉,全用桁槽衔接,它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十分精致牢固。
第五篇:乡下的古桥作文
乡下的古桥作文
乡下的古桥
作者:504 朱正阳
乡下老家不远处,耸立着一座高高的古桥,说它“耸”,是因为桥有点高,两边平坦,远远望去十分突出。古桥名叫聚宝桥,又称元宝桥(因两边石栏上刻有四只石元宝而得名),也有人称它为三洞环桥,桥下面的那条河也因此称它为三洞环桥港。
据老人说,桥的历史十分悠久,它已经静静地躺在河面上有500多年了。聚宝桥是三孔石拱桥,桥长61米,中间孔宽7米,两边孔宽各4米,两边各有31级台阶。这样又长又高的古桥在桐乡是很难见到的,它是桐乡境内唯一一座三孔石拱桥,也是桐乡市的重要文物之一。
说起桥的历史,跟我们家还有着许许多多的联系。爷爷说,他年轻时运输主要靠水路,而三洞环桥港又是通向杭州的重要通道,每年的秋冬时分,爷爷都会约上两三个人,摇着一条木船,船上载着满满一船黄芽菜,船慢悠悠地从聚宝桥大孔中穿过,仿佛希望之门已被打开„„那种感觉,听起来都觉得过瘾,我多想乘着爷爷的船到杭州去啊!
而到了爸爸去杭州读书的时候,义马集镇还没有去杭州的班车,爸爸只能骑着自行车去读书。爸爸说:每次去时,推着自行车上了桥顶,站着望去仿佛能看见杭城的高楼。而回来时,远远地看见高耸的古桥,就知道快要到家了。
而到了现在,古桥是我们家长假时的好去处。爸爸、妈妈坐在桥头的石凳上钓鱼,悠闲地享受着河面吹来的微风,而我却无心钓鱼,沿着古桥两边的石阶快乐地来回跑着,一直跑到远处的夕阳淹没在稻田里,连河里的鱼儿也想回家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