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4.15 离骚(节选)巩固提升(含解析)

时间:2019-05-13 08:11: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语文 4.15 离骚(节选)巩固提升(含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语文 4.15 离骚(节选)巩固提升(含解析)》。

第一篇:高中语文 4.15 离骚(节选)巩固提升(含解析)

4.15 离骚(节选)

一、基础考查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苗裔(yì)

孟陬(zōu)..庚寅(yín)

揆度(kuí)..B.肇锡(zhào)

扈从(hù)..驰骋(chěnɡ)

搴旗(qiān)..C.骐骥(jì)

蕙茝(chén)..桀纣(zhîu)

惮殃(dàn)..D.窘步(jiǒnɡ)

踵武(zhǒnɡ)..遁逃(dùn)

齌怒(jì)..解析:选C。“蕙茝”的“茝”读chǎi。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摄提贞于孟陬兮

.B.日月忽其不淹兮

.C.唯草木之零落兮

.D.纫秋兰以为佩

贞:正好,正巧 淹:没有 唯:想 纫:连结

解析:选B。“淹”的意思是“久留”。

3.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肇锡余以嘉名

②纫秋兰以为佩 ..③乘骐骥以驰骋兮

④路幽昧以险隘 ..A.①和②句中的两个“以”字相同。③和④句中的两个“以”字不相同。B.①和②句中的两个“以”字不相同。③和④句中的两个“以”字相同。

C.①和②句中的两个“以”字不相同。③和④句中的两个“以”字不相同。D.①和②句中的两个“以”字相同。③和④句中的两个“以”字相同。

解析:选C。①介词“用”;②介词,把;③连词,表顺承;④连词,表并列。4.下列语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时光忽然就变得昏暗,春夏秋冬四季一点也不停留。

B.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骑上骏马而奔驰,来吧,我愿在前引导带路!C.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夏桀王和商纣王是多么猖狂放肆,又走邪路以致难以举步。

D.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我本来就知道正直敢言会成为祸患,但是宁可忍受祸患也不能停止忠谏。

解析:选A。应翻译为“时光匆匆而过不久留,春去秋来更替时序”。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

屈原庙赋

苏 轼

①②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览江上之重山兮,曰惟子之故乡。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

③徘徊江上欲去而未决兮,俯千仞之惊湍。赋《怀沙》以自伤兮,嗟子独何以为心。忽终章.⑤⑥之惨烈兮,逝将去此而沉吟。

⑦“吾岂不能高举而远游兮,又岂不能退默而深居?独嗷嗷其怨慕兮,恐君臣之愈疏。.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苟宗国之颠覆兮,吾亦独何爱于久生。托江

⑧神以告冤兮,冯夷(传说中的黄河之神,即河伯)教之以上诉。历九关而见帝兮,帝亦悲伤

⑨而不能救。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

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

自子之逝今千载兮,世愈狭而难存。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黾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又或为之臣佐。变丹青于玉莹兮,彼乃谓子为非智。.“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违国去俗死而不顾兮,岂不足免于后世?” 呜呼!君子之道,岂必全兮。全身远害,亦或然兮。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

虽不⑩适中,要以为贤兮。夫我何悲?子所安兮。

【注】 ①曰惟:句首语气助词。②伊:助词。③处死:处理死的方式。④惊湍:惊人的急流。⑤逝:发语词。⑥沉吟:犹豫不决。⑦退默:引退隐居。⑧九关:九重天门。⑨中浦:水滨。⑩要:总结。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浮扁舟以适楚兮

.B.去家千里兮

.C.又或为之臣佐

.D.黾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

适:到 去:离开 佐:辅佐 勉:鼓励

④解析:选D。勉:努力。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自伤兮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A.{赋《怀沙》以..怨慕兮其如土石何

B.{独嗷嗷其..遗宫帝高阳之苗裔兮

C.{过屈原之..不能去兮不抚壮而弃秽兮

D.{黾勉于乱世而..解析:选C。C项,两个“之”都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项,连词“来”和介词“把”;B项,助词和语气副词,表反问语气;D项,连词,分别表转折和表顺承。

7.下列句子的句式结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子孙散兮安在 B.宜夫人之不吾与 C.曰惟子之故乡

D.句读之不知 解析:选C。C项为判断句,A、B、D三项为宾语前置句。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的《屈原庙赋》是采取“骚体赋”的形式写成的,是为了纪念“骚体赋”的创始人屈原,其词气与屈原有暗合之处。

B.本赋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叙写了江峡的崔嵬山峰、峭壁惊湍、江畔荒凉寂寞的屈原故居和屈原徘徊江上、怨慕楚王、思念故国的矛盾心情,抒发了作者追慕屈原高洁的人品,渴望匡时济世的情感。

C.苏轼认为在艰难的人生旅途中,要同邪恶势力巧妙灵活地周旋,劝诫世人不要像屈原那样为保全生命而远离祸害。

D.本文同《离骚》一样,大量运用句尾助词“兮”字,使文章唱叹有致,哀婉缠绵而又悲壮遒劲,读来使人有荡气回肠之感。

解析:选C。“劝诫世人不要像屈原那样为保全生命而远离祸害”说法错误,应是“哀叹孤独的个人面对社会压力和人生必死的脆弱性,也是他流放后的理性思索”。

9.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1)注意重点词语“争”“谏”“冀”“改行”的意思。(2)“怀”,名词作动词,怀揣;“归”,容身;还要注意“独”“茕茕”的意思。(3)注意重点词语“畏讥”“改度”“斫”“以为”的正确意思。

答案:(1)生前既不能奋力争辩直谏忠言,死后仍期望君王受到感发改变行为。(2)我怀揣美玉、身佩香草而无处容身,只能在水滨孤独忧伤。

(3)贤良的人忧谗畏讥而改变做人的准则,随世俗之风顺应变化,摒弃方正而使他变圆滑。

参考译文:

乘小船浮波顺流来到了楚地,经过屈原大夫生活过的遗居。我放眼眺望江上重叠的山峦,这便是你魂牵梦萦的故里。想当年,你再次被放逐南荒之地,曾渡过大江的汹涌巨浪。你离开家园跋涉千里,生无归宿啊死无墓地。悲哀啊!人当然都不免一死,可是决定怎样死却很不容易。你独自在江边徘徊不已,想离开人间又未拿定主意。你俯首千丈峭壁,江中的激流让人心惊胆悸。你吟成《怀沙》自伤怀抱,令人叹息你为什么独抱着自沉的心意。诗的结尾陡然惨烈之极,你决心离开人世却沉吟犹豫。

“难道我不能远走高飞到国外游历?难道我不能急流勇退、洁身隐居?我独自嗷嗷不停地倾诉对君王的怨慕,只恐怕君臣的关系更加疏离。生前既不能奋力争辩直谏忠言,死后仍期望君王受到感发改变行为。如果我的祖国已遭到颠覆,我也决心不吝惜生命而苟活下去。我拜托江神代我告怨,黄河神却叫我向玉帝申诉。我一连闯过九重天门去见玉帝,玉帝也为我悲伤却不能救助。我怀揣美玉、身佩香草而无处容身,只能在水滨孤独忧伤。”

江峡上的山峰巍峨高大,屈原故居荒废使行人悲哀。你的子孙后代都散失在哪里?何况我又见到你故居残败的高台。你离开人世迄今已过千年,世道更加褊狭,人生更加艰难。贤良的人忧谗畏讥而改变做人的准则,随世俗之风顺应变化,摒弃方正而使他变圆滑。人们在乱世中竭力挣扎,却舍不得洁身退隐。有的竟然做了助纣为虐的大臣。你想把一幅色彩脏乱的图画改成美玉般洁白,人们就说你太不明智。

“只有高尚的节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那些小人当然不是我的同类。告别祖国,抛弃人世,义无反顾地赴死,难道这就不足以免受后人的非议指责?”

啊!君子之道,难道一定要这样追求完美吗?保全生命,远离祸害,或许也是正确的吧!我叹息你专心一意,独自去努力做力所能及的事。尽管你的言行过于激烈不够适中,但要紧的是,你不愧是一位高尚贤良的君子。那么,我还悲伤什么?屈子啊,愿你的灵魂安息吧!

三、语言表达

10.请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另写一句话。要求:以屈原为开头,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用满腔忧国之情凸显了生命的价值;文天祥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用一片赤子之心诠释了生命的价值!我们终于明白:生命总归会结束,价值永存世间。

解析:此题要求十分明确,以“屈原”开头,也就是要运用屈原的事例,写屈原的事迹;句式上按照后面的形式即可。

答案:(示例)屈原沉吟江畔,九死不悔,用满怀高洁之志彰显了生命的价值 11.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花朵与蜜蜂的对话。蜜蜂在田野、花圃里忙碌。

花朵指责蜜蜂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个字)蜜蜂意味深长地回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个字)花朵沉默了。因为它这才明白,给予蜜蜂花蜜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爱,才结出了新生命的果实。

解析:①处表达出指责批评的意味即可,②处要从花朵和蜜蜂两方面去说,不可只写一方面。

答案:(示例)①你整天“嗡嗡嗡”,就知道汲取我们的花粉,榨取我们的血汗。②我们汲取你们的花粉不只是为了自己的生命所需,也传递了你们的生命。

第二篇:高中语文 2.8 歌词四首巩固提升(含解析)

2.8 歌词四首

[学生用书单独成册]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塑成/上溯 泱泱/怏怏

静脉/脉脉 ......B.奔走/投奔 煎熬/熬粥 牛拉水磨/打磨 ......C.荡涤/丝绦 灌溉/愤慨 磅礴/滂沱 ......D.飘扬/剽悍 流淌/徜徉 朗诵/书声琅琅 ......解析:选C。A项,分别读sù,yānɡ/yànɡ,mài/mò;B项,分别读bēn/bân,áo,mò/mó;C项,分别读dí/tāo,ɡài/kǎi,pánɡ/pānɡ;D项,分别读piāo,tǎnɡ/chánɡ,lǎnɡ/lánɡ。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美国与欧洲虽然很团结,但是美国与欧洲之间隔着浩瀚的大西洋。一旦在俄罗斯家门口爆发大的冲突,美国也只能是________,望洋兴叹。

②虽然美国和中国在对亚洲13国(除中国外)的出口都有所增长,但中国已经冲到了美国的前面,中国正让美国明白,什么是________。

③在烟波浩渺的全球汽车百年历史进程中,卖得最多的单一车型和卖得最多的环保车均由丰田创造,两项世界纪录让业界难以________。

A.望尘莫及

鞭长莫及

望其项背 B.鞭长莫及 望尘莫及 望其项背 C.鞭长莫及 望其项背 望尘莫及 D.望其项背 鞭长莫及 望尘莫及

解析:选B。鞭长莫及:原意是虽然鞭子长,但是打不到马肚子上,后来借指力量达不到。望尘莫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现在多用于形容在某些事物上明显比不过别人。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年来,许多国际品牌成为发展中国家消费者追捧的对象,可面对纠纷时采取的“双重标准”与“傲慢态度”让消费者很受伤。

B.解禁不能只算“环保账”,“经济账”更要算,在解决降解技术难题和建立完整回收体系之前,解禁会让“白色污染”更严重。

C.足球界要抓住时机,大胆改革,大胆探索,不仅要为我国足球发展振兴探索新体制,而且要趟出一条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路来。

D.空气净化器的净化原理主要有两种办法,即高压静电除尘和通过活性炭吸附空气中的污染物,但两种办法都不能完全清除甲醛。

解析:选C。A项,成分残缺,后半句的主语应该是“公司”; B项,语序不当,“经济账”“环保账”互换位置;D项,结构混乱,“净化原理主要有两种”与“净化主要有两种办法”杂糅。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城市不是乡愁的产地,城市只是埋葬乡愁的坟场。我们周游在后现代的工业城市,难觅经典永恒的乡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乡愁生发在辽阔的原野 ②那它一定是逃离了都市 ③因为乡愁萌芽在朴素的地方

④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令人一见倾心的乡愁

⑤偷偷生长在被现代人遗忘的高山之巅的乡舍与内陆深处的村庄 A.④②⑤③① B.③①④②⑤ C.①③⑤④② D.①⑤③④②

解析:选A。五句话分为两层:④②⑤为一层,承接上文的“难觅”,表示一种假设的情况,应在前;③①为一层,解释其原因,应在后。在④②⑤这个组合中,根据关联词“如 果„„那„„”,可以推知④在前,②在后;再根据从“逃离了都市”到“偷偷生长在„„乡舍与„„村庄”的事理逻辑顺序,可以推知②在前,⑤在后。在③①这个组合中,根据从“萌芽”到“生发”的事理逻辑顺序,可以推知③在前,①在后。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

隐形的翅膀

王雅君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

不去想他们拥有美丽的太阳,我看见每天的夕阳也会有变化。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

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追逐的年轻歌声多嘹亮。我终于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哪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

不去想他们拥有美丽的太阳,我看见每天的夕阳也会有变化。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

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追逐的年轻歌声多嘹亮。我终于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哪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隐形的翅膀让梦恒久比天长,留一个愿望让自己想象。

5.歌词中的“隐形的翅膀”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个比喻,从“带我飞,给我希望”等句中不难发现其含义。答案:“隐形的翅膀”比喻信仰、理想和为理想而付出的努力。6.《隐形的翅膀》这首歌,经张韶涵演唱,成了耳熟能详的一首歌曲,除去优美的旋律外,这首歌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欣赏?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可以从歌词的内容、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的思想情感等角度加以赏析。

答案:①这首歌的歌词思想健康向上,表现了演唱者充满理想、积极阳光的心态。②这首歌的歌词语言优美,隐形的翅膀能给人以联想,含蓄而耐人品味。(意思能符合这首歌的内容、手法即可)(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

烛光里的妈妈 妈妈,我想对您说,话到嘴边又咽下,妈妈,我想对您笑,眼里却点点泪花。

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脸颊印着这么多牵挂。

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眼睛为何失去了光华?

妈妈呀,女儿已长大,不愿意牵着您的衣襟走过春秋冬夏,噢,妈妈,相信我,女儿自有女儿的报答。

7.对下面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话到嘴边又咽下”——面对母亲的白发,“我”觉得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B.母亲为了儿女的成长花费了许多心血,“腰身倦得不再挺拔”,眼睛“失去了光华”是这种心血的具体表现。

C.“不愿意牵着您的衣襟走过春秋冬夏”——“我”已经长大,不想再让母亲为“我”操劳。

D.“女儿自有女儿的报答”——没有说出如何报答母亲,明显是女儿的敷衍之词。解析:选D。D项,没有具体说出报答行动,一是歌词篇幅所限;二是可以激起听众的感情共鸣,增加抒情效果。

8.“烛光里”三个字很有诗意,谈谈你对这个意象的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意象对诗歌的意境氛围有很好的暗示作用,“烛光”有给人带来光明的作用,同时能营造出一种温馨古典的美。

答案:暗示母亲是孩子心灵的依靠,烘托出母亲的纯朴和美丽。

三、语言表达

9.在“沙砾”“星星”“蜡烛”中任选一个,仿照下面《溪流》的格式,写一组句子。

溪 流

没有江河奔腾的浪花,也没有大海壮阔的波澜,但山石间的那点叮咚,是你欢快的旋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示例中运用了对比和比喻的手法,仿写时要扣住这一点,抒发赞美之情。答案:(示例1)

沙 砾

没有长城如虹的气势,也没有泰山巍峨的崇高,但大地上的每一处,是你坚守的岗位。

(示例2)

蜡 烛

没有太阳耀眼的光芒,也没有月亮柔和的银辉,但黑夜里的不屈的跳动,是你升华的生命。

10.《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是颇受孩子们欢迎的台湾歌星任贤齐的歌曲,在昆明白马幼儿园,这首流行歌曲被改成了儿歌:

“对面的兔子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不要被我的样子吓坏,其实我,很可爱„„”扮成大灰狼的男孩子们边跳边唱,向对面由女孩子扮演的兔子发出“邀请”。女孩子们唱道:“我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看来看去你都是个大坏蛋,我想了又想,猜了又猜,做朋友的事情可真难办„„”孩子们戴着头饰,完全投入到大灰狼和小白兔的角色之中。

对昆明白马幼儿园的做法你是怎么看的?请谈谈你的观点,并阐明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为探究题,观点并不唯一。解答本题可从对孩子的有益作用,或对孩子的不利影响方面入手;要有观点,有论据。

答案:(示例)赞成。寓教于乐,采用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教材中的一些老歌曲说教意味太强,不受孩子们的欢迎等。

反对。间接将情歌引入课堂,对孩子们会产生负面影响。

第三篇:离骚(节选)高中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并朗读和串讲课文;

2.理解诗中所表现出的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教学难点:

对其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们刚刚学习了《诗经》三首,从中感受到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些特点,例如,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现状;在形式上四言一句,琅琅上口,又广泛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等等。而今,我们将要学习的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诗作《离骚》,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与《诗经》相比,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变化还是很大的。另外,屈原有两句脍炙人口的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恰恰是出自《离骚》之中。下面就让我们在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去发现和归纳这些变化、体会诗人的那种“上下求索”的精神吧!

二、学习有关文学常识

(一)引导学生阅读课前、课下、课后的提示、注释、资料等文字。

设计三个问题帮助学生快速阅读

1.诗人屈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2.《离骚》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它与诗人的经历有什么关系?

3.被后世称为“楚辞体”或“骚体”的诗歌有那些特点? 教师明确:

1.屈原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作为当时楚国的左徒和三闾大夫是负有内政、外交重任的。所谓“联齐抗秦”的主张恰恰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他的政治理想就是要使祖国独立富强,以至统一长期分裂的中国,达到所谓唐虞三代之治。其具体主张就是举贤授能和修明法度。上述思想便是所说的“美政”的具体含义。

2.参见教材第33页资料的结尾那句话(从“诗中通过这样的抒写”到完),而“离骚”这个词的解释就是“遭遇忧患”。此诗的写作时间又正是在诗人因受到谗言第一次被放逐,诗人是被迫远离故土的,因此,其忧国忧民的思想随处可感亦在情理之中。

3.楚辞是具有地方色彩的文学样式,是屈原、宋玉等诗人创造出的一种诗歌形式。尤其应注意到诗中所大量使用的虚词“兮”,可视为一种重要的标志。

(二)教师补充介绍:

1.屈原一生中曾遭到两次罢官以及随之而来的两次被流放。第一次是在楚怀王时期,被放逐于汉北;第二次是在顷襄王时期,被放逐于江南。原高中教材中所选的出自《九章》篇的《涉江》一诗,就是在这次流放中写的。也正是在这次流放中,诗人自投汨罗江而亡的。

2.与《诗经》所体现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相比,《离骚》则是一篇具有积极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被视为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而所谓浪漫主义的含义则是“它在反映现实上,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摘自《辞海·文学分册》)。我们应在鉴赏《离骚》的过程中,好好体会一下这种创作风格的特点。

三、导读全诗,了解基本内容

(一)教师先结合课文提示介绍一下《离骚》节选文字的基本内容。从提示文字中看,前七节,即从首句到“固前圣所厚”重在叙述,而后六节则重于抒情。

(二)教师范读(或放录音、或放多媒体)

1.学生注意给生字注音。

2.体会朗读的技巧,如读出分句的节拍,上分句末字“兮”读音要稍长,压韵的字要重读等。

四、学生自读全诗,重在掌握文字的读音并搞懂其含义(可按“教材提示”分层情况,将全诗分为两步自读)。

可设计如下思考题,帮助学生尽快了解诗意:

五、结合上述思考题,组织学生讨论,教师简单串讲、归纳、小结。

教师归纳、小结诗句参考:

①受屈遭贬的原因:“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②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以及整个第六节内容。

③追求“美政”、九死无悔的高尚情操:“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④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难”;(注:此乃第一层中的文字)“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六、布置作业:

1.熟读全诗。

2.找出诗中最能体现浪漫主义风格的诗句来。

板书设计:

《诗经》(春秋)——《 离骚》(战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离骚:遭遇忧患

《诗经》现实主义——《 离骚》浪漫主义 课文内容:

①受屈遭贬的原因

②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

③追求“美政”、九死无悔的高尚情操

④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精神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点,并组织学生翻译原诗。教学难点:

将原诗翻译成具有浪漫主义特点的文字。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由此导入新课)

1.了解学生对诗歌文字掌握的熟练程度。

2.检查一下学生对所谓浪漫主义的理解是否正确(通过了解他们找出的诗句)。

二、教师对检查内容进行归纳、小结

1.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点

①思想内容可以用“导语”中提到那两句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加以概括:“路漫漫其修远兮”恰恰表明诗人在政治上的坎坷经历;“吾将上下而求索”又恰恰证明诗人不屈不挠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精神。

②艺术特点我们重点分析诗中所体现的浪漫主义风格。首先让我们重温一下有关浪漫主义的含义:“它在反映现实上,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根据这一标准再来检测我们在作业中所找出的诗句是否正确。(教师提出自己找到的诗句)如“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蕙:即兰蕙,草本植物,开淡绿色花,气味很香;茝:古书上说是一种香草,即白芷。在此均是用来比喻一种高尚的品德。从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其中的那种联想力和想象力)再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亦是如此;而“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和“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则体现出了夸张的手法和热情奔放的语言。这与《诗经》中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等诗句相比,在风格上的不同点是显而易见的。

三、组织学生逐句翻译课文

注意“课文提示”最后一段对朗读时的要求。

四、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教案点评:

学习此诗,主要使学生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现出的追求理想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情怀,体会诗中运用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另外,在翻译古诗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能力。为此,将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介绍与本诗相关的内容,并基本搞懂全诗的内容;第二课时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点,并组织学生翻译原诗。探究活动比较阅读

将《诗经》与《离骚》中的(或者使用课外读本中《涉江》一课作例更好)诗句进行对比,组织和启发学生探究文学创作中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大流派的同异处,以便使学生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能够有意识地去体味和体验它们各自的艺术魅力。

第四篇:人教版高中语文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纟襄)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注释】 ①太息:叹气。

②民:人。民生:即人生,作者自谓。

③好:喜欢。一说为衍文(见姜亮珍《屈原赋校注》引臧庸《拜经日记》)。④谇(suì):谏。

⑤蕙纕(xiānɡ):以蕙草编缀的带子。⑥申:加上。⑦九死:极言其后果严重。

⑧浩荡:本义是大水横流的样子,比喻怀王骄横放纵。⑨民心:人心。

⑩蛾眉:喻指美好的品德。谣诼(zhuó):楚方言,造谣诽谤。

规矩:木匠使用的工具。规,用以定圆,矩,用以定方,这里指法度。

绳墨:工匠用以取直的工具,这里比喻法度。竞:争相。周容:苟合取容。度:法则。忳(tún):忧愁、烦闷,副词,作“郁邑”的状语。溘死:忽然死去。

鸷鸟:鹰隼一类性情刚猛的鸟。圜:同“圆”。攘诟:遭到耻辱。伏:通“服”,保持。【译文】

止不住的叹息擦不干的泪水啊,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不顺利。我虽然爱好高洁又严于律己啊,但早上进献忠言晚上就被废弃。既然因为我佩戴美蕙而遭斥退啊,但我还要加上芳香的白芷。爱慕芳草是我内心的信念啊,虽九死也绝不悔恨停止。怨只怨君王是这般放荡糊涂啊,始终不理解人家的心意。众美女嫉妒我的娇容丰姿啊,说我善淫大肆散布流言飞语。本来时俗之人就善于取巧啊,违背法度把政令改变抛弃。他们背弃正道而追求邪曲啊,争相把苟合求容当做法则规律。忧愁、抑郁、烦恼我是这样失意啊,只有我被困厄在这不幸的世纪。宁愿立即死去变成游魂孤鬼啊,我也不忍心以媚态立足人世。凶猛的鹰隼不与众鸟同群啊,自古以来就是如此。方和圆怎能互相配合啊,不同道的人怎能相安相处? 暂且委屈压抑一下自己的情怀啊,忍受承担起那耻辱和编造的罪过。怀抱清白之志为正义而死啊,本来就是前代圣贤所嘉许的。【原文】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注释】

①相:看;观察。②延伫:长久站立。

③皋:水边之地。兰皋:生有兰草的水边之地。④椒丘:长有椒树的山丘。⑤进:指仕进。

⑥初服:未入仕前的服饰,喻指自己原来的志趣。⑦芰(jì):菱叶。⑧集:聚集。芙蓉:荷花。⑨已:罢了;算了。⑩信芳:真正芳洁。岌岌:高耸的样子。陆离:长长的样子。杂糅:掺杂集合。昭质:光明纯洁的品质。游目:纵目眺望。四荒:四方极远之地。缤纷:非常美好的样子。

弥章:更加显著。章:同“彰”,显著。体解:肢解,犹言粉身碎骨。惩:悔戒。【译文】

悔恨当初没有把道路看清楚啊,现在停下来我准备往回返。掉转我的马头把车赶上原路啊,趁在迷途上还没走出太远。让马儿在长满兰草的水边漫步啊,再奔向椒丘暂且在那儿休息。入仕为官不被信用反获罪过啊,只好退身重整我当年的旧衣。用芳洁的荷叶裁制上衣啊,用芬芳的荷花缝制裙裳。没有人理解我也就算了吧,只要我的内心真正高尚。头上戴着高高的高山冠啊,长长的佩带我系在腰上。芳草和美玉聚集我一身啊,峻洁的美质无一丝损伤。忽然回过头来纵目四望啊,我打算去周游天下四方。佩戴着五彩缤纷的佩饰啊,香气阵阵分外浓郁幽香。人们都各有自己的爱好啊,我独爱好修饰习以为常。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啊,我的心岂能因害怕而改样!

第五篇:高中语文 4_18 逍遥游(节选)巩固提升(含解析)粤教版必修2

4.18 逍遥游(节选)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北冥(míng)鲲鹏(kūn)..坳堂(ào)抟扶摇(chuán)..B.夭阏(â)蜩鸠(tiáo)..决起(juã)榆枋(fāng)..C.舂粮(chōng)朝菌(cháo)..蟪蛄(huì)大椿(chūn)..D.斥(yàn)蓬蒿(hāo).泠然(líng)数数然(shuî)..解析:选D。A项,抟扶摇(tuán);B项,决起(xuâ);C项,朝菌(zhāo)。...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最相近的一项是()A.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C.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D.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解析:选A。B项的意思是“很饱的样子”,今义为“副词,表示所料与事实相符,果真这样”。C项的意思是“这之后”,今义为“表顺承关系的连词”。D项的意思是“一般人”,今义为“大家”。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②其翼若垂天之云 .③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④彼且恶乎待哉 .A.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B.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解析:选C。①②“其”都是代词,它的;③为“况且”,表递进;④为“还”。4.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和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水之积也不厚..③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④汤之问棘也是已..⑤鹏之徙于南冥也 ⑥楚之南有冥灵者..⑦众人匹之 ⑧之二虫又何知..⑨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⑩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A.①③⑥/②⑤/④⑦⑩/⑧/⑨

B.①③⑥/②④⑤/⑦⑨/⑧/⑩ C.①②③/④⑥⑩/⑤⑦⑨/⑧ D.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⑩

解析:选B。①③⑥结构助词“的”;②④⑤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⑨人称代词;⑧代词,这;⑩动词“到”。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①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节选自《庄子·养生主》)【注】 ①秦失(yì):人名,姓秦名失,老聃的朋友。②蕲(qí):古同“祈”,祈求。③帝:天帝或自然。④县(xuán)解:悬解,道家对生死、得失等都持无所谓的态度。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也吾以为其人也

始:以前 .B.必有不蕲言而言 言:说 .C.是遁天倍情 遁:遵循 .D.古者谓之遁天之刑 刑:过错 .解析:选C。C项,“遁”,意思是“违背”。6.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则吊焉若此可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句是反问句,翻译时要注意语气和“然”“焉”等词的含义;第(2)句从内容上是对比,要注意补充完整,特别是“其”的意思;第(3)句要注意“安时而处顺”的含义。

答案:(1)那么像这样吊唁,行吗?

(2)以前我认为你们都是得道之人,现在看来并非如此。(3)应时而生而又顺乎自然而死,那么哀乐就不能进入身心。

7.秦失对老聃的死具有怎样的态度?你赞同他的这种态度吗?谈谈你的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秦失对老聃死亡的态度可以从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中体会。对秦失的这种吊丧方式,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秦失对老聃的死抱有一种淡然的态度,并不是十分悲伤。他认为老聃安时处顺,不应为之过分悲痛。对于秦失的这种态度,我认为可以理解,因为人的生死都是十分自然的事,有生必有死,只要是寿终正寝,过分悲伤没有实质的意义。(不同意这种说法,能自圆其说亦可)参考译文:

老聃去世,秦失吊唁他,哭一阵就出来了。老聃的弟子说:“你不是我们老师的朋友吗?”秦失说:“是的。”“那么像这样吊唁,行吗?”秦失说:“行。以前我认为你们都是得道之人,现在看来并非如此。刚才我进去吊唁时,看见有年长的哭他,像哭自己的孩子;有年轻的人哭他,像哭自己的父母。你们之所以聚集在这里,必定有不想说的话而说了,不

②想哭而哭了。这是违反天性增加俗情的,忘记了人是秉承于自然、受命于天的道理,古人称之为违反天性的过错。应该出生时出生了,是你们老师的应时;应该死去时死去了,是你们老师的顺乎自然。应时而生而又顺乎自然而死,那么哀乐就不能进入身心,古人称这是自然的悬解。”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①②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选自《庄子·外物》)【注】 ①监河侯:监理河道的官。②邑金:一邑租赋的收入。③波臣:波荡之臣,波荡冲来而失水的水族臣仆。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周忿然作色曰 作色:改变脸色 ..B.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顾视:回头看 ..C.激西江之水而迎子 激:激荡起 .D.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 常与:常常给 ..解析:选D。“常与”,恒常共处,指水。9.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翻译文言文要注意特殊句式以及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第(1)句是介词结构后置句;第(2)句是疑问句,同时要注意“游”“激”“迎”的意思;第(3)句要注意“乃”的意思是“竟然”。

答案:(1)庄周家庭贫穷,所以向监河侯借粮。

(2)等我游历吴越说服两国的国王,请他们激荡起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可以吗?(3)你竟然这样说,还不如早点到干鱼市场去找我!

10.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谈谈你的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则故事的寓意比较显豁,可以从结尾处鲋鱼的话中加以分析理解。

答案: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援救别人要及时,要切合实际,不能只说没有用的话。(或:远水不解近渴。)参考译文:

庄周家庭贫穷,所以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行。等我得到一邑的租赋金,借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周不高兴地改变脸色说:“我昨天来时,在中途有喊叫我的,我回头向车辙中一看,里面有条鲫鱼。我问它说:‘鲫鱼呀,你在这里做什么?’它回答说:“我是东海波荡冲来而失水的水族臣仆。你难道不能用升斗的水来救活我吗?’我说:‘行,等我

③游历吴越说服两国的国王,请他们激荡起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可以吗?’鲫鱼不高兴地改变脸色说:‘我失去与我常处的水,我没有容身的处所。我得到升斗的一点水就可活命。你竟然这样说,还不如早点到干鱼市场去找我!’”

三、语言表达

11.根据文段内容,在画横线处各补写一句话,使蛹与蝶的对话相互吻合,自然衔接。蛹看着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非常羡慕,就问:“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蝴蝶告诉它:“第一,你必须渴望飞翔;第二,你必须有脱离你那非常安全、非常温暖的巢穴的勇气。”

蛹就又问蝶:“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蝶告诉它:“从蛹的意义上说,你已经死亡了;从蝴蝶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又获得了新生。”

解析:补写时要仔细揣摩问话的语境和蝴蝶答话的内容。第①处要注意蛹对“飞舞”的“非常羡慕”;第②处要注意蝴蝶回答的生与死的问题。符合这个意思即可。

答案:①我能不能像你一样在阳光下自由地飞翔呢 ②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死亡(或是不是这样我会死掉)12.阅读下面一则故事,写出它的寓意。

鲁哀公对庄子说:“我们鲁国儒士很多,唯独缺少像先生这样从事道术的人才。”庄子不以为然地说:“别说从事道术的人才少,就是儒士也很缺。”鲁哀公反问庄子:“你看全鲁国的臣民几乎都穿戴儒者服装,能说鲁国少儒士吗?”庄子说:“我听说在儒士中,头戴圆形礼帽的通晓天文;穿方形鞋的精通地理;佩戴五彩丝带系玉玦的,遇事清醒果断。但造诣很深的儒士平日不一定穿儒服,着儒装的人未必就有真才实学。您如果认为我判断得不正确,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发布命令,身穿儒服却没有真才实学的冒牌儒士一律问斩!”鲁哀公采纳了庄子的谏言,在全国张贴命令。不过5天,鲁国上上下下再也看不见穿儒服的“儒士”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个故事可以给人多种启示:从鲁国穿儒服前后的情况可以看出附庸风雅的人很多,鲁哀公以衣着判断鲁国儒生多,庄子则说“着儒装的人未必就有真才实学”。

答案:(示例)①真才实学不是靠衣着来装扮的,形式不能取代实质。②一种思想、学说或职业吃香或流行后,就会有人弄虚作假,附庸风雅,牟取私利。③当权者应有明辨真伪的眼光,不能只满足于表面的繁荣。

下载高中语文 4.15 离骚(节选)巩固提升(含解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语文 4.15 离骚(节选)巩固提升(含解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语文 1_1 论雅俗共赏巩固提升(含解析)语文版必修5(推荐五篇)

    1.1 论雅俗共赏同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蜕变(duì)李翊(yì)寒碜(chen) ...B.迁就(qiān).柳耆卿(qí)两橛(jué) ..C.有同嗜焉(shì)譬如(......

    高中语文 离骚 情景默写及答案

    《离骚》默写训练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所描写的“初服”是......

    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注音版

    lísāo 离骚【高中语文必修二课文注音】 chánɡtàixīyǐyǎntìxī āimínshēnɡzhīduōjiān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yúsuīhǎoxiūhùyǐjījīxī jiǎ......

    2018高中语文练案10离骚2.

    练案10 离骚 本练案共2页,满分40分,时间40分钟。 一、根据提示默写原文语句。(7分)导学号 30994058 1. 《离骚》中写屈原宁死也不愿和小人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宁溘死以流亡兮......

    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知识点整理《离骚》

    《离骚》知识整理 《离骚》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错:偭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 .2.邑:忳郁邑余侘傺兮(通“悒”,忧愁苦闷) .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 .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

    高中语文:记叙文解析

    高中语文:记叙文解析 记叙文在高考作文中越来越受到青睐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相对于议论文来说,记叙文有其自身的优势,因为考生受思维能力和阅历的限制,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有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5离骚学案

    5离骚【知识链接】1.题解:《离骚》是《楚辞》篇名,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在文学史上,常以“风”(代表《诗经》),“骚”(代表《楚辞》)并称,成为我国传统诗歌两大源头。“离骚”就是......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教案1

    四川省宣汉县第二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