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单元说课稿(招教面试实用)

时间:2019-05-13 08:39: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语文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单元说课稿(招教面试实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语文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单元说课稿(招教面试实用)》。

第一篇:高中语文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单元说课稿(招教面试实用)

《兰亭集序》说课稿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

《兰亭集序》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属于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但这类散文一般不只是对山水的客观描绘,它往往包含着抒情和说理的成分,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兰亭集序》叙事写景,感悟抒怀,从一次宴游谈到生死观,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虚无主义的思想倾向,同时,语言清新质朴、自然流畅,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学习本课,对于学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价值观都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文言文教学,要以“读”为本,并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采用探究、交流的方式挖掘文本的深层内涵。

1、积累重点文言基础知识,提升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2、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

3、理清文章脉络,理解作者从乐到悲再到痛的情感变化,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蕴含的珍惜时光,热爱生命的积极思想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从乐到悲再到痛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教学难点:认识作者在深沉的感叹中蕴含的积极情绪。

二、说教法学法

1.反复诵读和圈点批注法。帮助学生熟悉并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情感。

2.问题探究和教师点拨法。展开教师、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互动,从而深刻领会作者所阐发的人生哲理。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大仁大智者都愿寄情山水,青山可以沉淀人的思想,绿水可以洗涤人的心灵。千年前的兰亭盛会便是一次文人与山水结合的人生乐事,也是一次人格与精神境界的升华。我们的“书圣”王羲之从这次盛会中有什么感悟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学艺术和书法艺术珠联璧合的《兰亭集序》吧!

(2)三读三求(以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a.一读求识

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由朗读,识音解字,疏通文意,并帮助学生梳理相关文言知识,要求学生了解“序”这一文体。“序”也叫“序言”、“前言”,属于实用类文体。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可分为书序和赠序。书序一般是介绍作家生平或成书的过程和写作宗旨,为读者阅读提供一定的参考,如《兰亭集序》;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多是表达离别之际勉励、赞许等感情,或阐明某一观点,类似于议论性散文,如《东阳马生序》。

b.二读求品

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作者“乐--痛--悲”的情感变化,并分析作者为何而乐?为何而痛?又为何而悲?

◆为何而乐?

兰亭集会,群贤高乐,仰观俯察之乐。1环境优美,天气清朗:“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天朗气清,惠风和畅”;2聚会的人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3活动雅致有趣:“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为何而痛?为何而悲?

兴尽悲来,不由感慨。人不管是归隐山林还是以放浪形骸的方式活着,生命都会在不知不觉中逝去,往日的美好和欢愉都会成为旧迹,况且寿命的长短只能听凭造化,最后归于终结。实在是令人痛惜。

但作者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生就是生,死就是死,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后一切皆无,“死生亦大矣”,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批判了“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思想。

c.三读求悟

思考作者的情绪由乐转悲是否就意味着消极懈怠?引发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对这个问题的探究,要抓住“故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一个关键性的句子。“一死生”、“其彭殇”出自《庄子·齐物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意思是没有谁比殇子更长寿,而活了八百岁的彭祖是短命的。庄子目睹时代战乱,而天道恒常,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因此就消弭了生死的界限。王羲之所处的魏晋之际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动荡黑暗的时期,很多士阶层感到人生无常,丢弃了自西汉以来笃信的儒家学说,而信仰道家,谈玄论道,纵情山水,不问世事。所以“一死生”、“其彭殇”在当时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死观,也是王羲之所批判的。

(3)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文章最后说:“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你作为“后之览者”,这篇文章对你有什么感触?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生死观。

四、说板书设计

乐(1、2)集会盛况 良辰美景,乐事赏心 痛(3)人生感慨 生命短暂,世事无常 悲(4)写序缘由 生死问题,古今同慨

《赤 壁 赋》说课稿

一、说 教材(1)教材地位

《赤壁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3单元第二篇文章, 属于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古代的山水游记一般不只是对山水的客观描绘,它往往包含着抒情和说理的成分,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苏轼写作此文时,无辜被贬,谪居黄州已有四年之久。他在这篇赋中自言其愁,而又自解其愁,表现了出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感悟,见出作者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胸襟和气度。学习本文,对于学生学会在逆境中保持豁达乐观的心态,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2)教学目标、积累重点文言基础知识,提升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以及由此营造出来的意境。

3、了解 “赋”这一文体的有关知识,赏析本文“景”、“情”、“理”结合的写法。、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和文章的深刻内涵,体会作者虽屡经磨难却仍豁达乐观的精神情怀。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和文章的深刻内涵。

2、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并学习作者虽处逆境却豁达乐观的精神情怀。

三、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赤壁古战场山水浩淼壮观的图片,让学生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历史遗迹,产生出一种深沉、慷慨之感,以便进入特定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走进作者

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1、(虽然)才高八斗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书法:列“苏黄米蔡”之首

2、(但是)仕途坎坷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因反对新法而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徐、湖州知州。元丰二年因讽刺新法的诗句而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筑室于东坡而自号东坡居士。哲宗继位,一度被召回朝,哲宗亲政后,苏轼再一次遭贬到惠州,后又到琼州。徽宗即位后,遇赦北还,途中在常州病逝。

3、(却仍)豁达乐观

苏堤(工程师)、东坡肉(美食家)、荔枝(贪吃者)、竹子(心高洁)

杭州西湖有“苏堤春晓”,苏东坡发明了“东坡肉”,曾自言“日啖荔枝三百颗”,但他更关注精神的需要,曾写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

(三)三读三求(一读求“识”、二读求“品”、三读求“悟”)(1)一读求识(识音、识字、识文赋)

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由朗读,识音解字,疏通文意,并帮助学生梳理重要文言知识,要求学生了解“赋”这一文体。《赤壁赋》是一篇杰出的文赋作品。文赋是中唐以后出现的一种文体,兼有诗歌和散文的特点,不受骈赋、律赋那些框框的限制,较多地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形成了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

(2)二读求品(品词、品句、品写法)

1、品词句

探究活动:让学生群答“哪些词用的精妙?为什么?” 根据回答,总结出若干有代表性的词,师生探究,加以分析。

a从“泛”字我们好像看到了小船漂浮在江面上,自由自在的样子。

b“徘徊”一词用的是拟人手法,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缓缓升起的动态,更重要的是,“徘徊”一词还透露出了作者对月夜美景的眷恋之情。

c白茫茫的雾气“横”在水面上,是从近处看;月光下水光遥“接”天边,是往远处望。一“横”一“接”,就像中国画的写意,准确、简洁而又传神地描绘出一个静谧的夜景。

d从“纵”字我们又好像看到了小船已经放开,毫无拘束地冲向前去;“凌”字又让我们体会小船在波峰浪尖飞快掠过的动态,衬托了愉快的心情。

2、品写法(景、情、理的交融)(重点:第一、三、四段)

逐层设疑:

a(景)第一段作者写的 是什么样的景?

看到这样的景会有什么样的心情?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东山,徘徊斗牛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教师点拨:此一乐也。为第二段(过渡段)铺垫。

b(情)第三段中歌声和箫声引发了悲情悲意,悲的是什么? 悲:无枝可依 英雄安在 人生无常

c.(理)第四段作者是怎样来排遣这种悲苦郁闷之情呢?盈虚有数 物我无尽

清风明月 与子共适

d 教师明确: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作者先写月夜泛舟大江,饮酒赋诗,使人沉浸在美好的景物之中而忘怀了世俗的欢乐心情;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申述人类和万物同样是永久的存在,表达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e师生探究:那么,前后两“乐”相同吗?为什么?

教师总结: 景(乐—山水之乐)理(乐—达观之乐)

全文融景、情、理于一炉。景则水月流光,情则哀乐相生,理则物我相适。其间杂以呜呜箫音,悠悠古事。体物写志,不离眼前景;议论、抒情又不囿于眼前景。真是情因景生,景以情显,移情于理。

(3)三读求悟(悟客、悟苏、悟精神)

探究活动:你认为当时真的有这样一场主客答问吗?

教师明确: 主客答问是赋的传统手法; 苏轼借此抒怀,有无真正的客人并不重要。进一步细化问题:(让课题组内讨论作答)歌是欢乐的,而箫声却如此哀怨,从行文看,“主乐客悲”是很明显的,而各种资料却说作者“力求排遣苦闷”,这个矛盾应该怎样解决?请大家认真思考之后讨论,用简洁的语句表达出来。

(假如有难度,可用曾提示过的“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这一句话思考。)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到客的苦闷就是苏子的苦闷,问答的过程其实就是苏轼自身思考、排遣的过程。就在此处,作者的心情由乐转悲。“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积极和消极的心态。表达了他解决自己矛盾痛苦,最终乐观旷达的精神状态。

四、课后探究

梯级作文:对一处自然或人文景观,写一篇300字内游记。可以选择a纯粹写景;b写景兼抒情; c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当中任意一个类型进行写作,成文后在课题组内探讨体会这三类文章之间的不同之处,然后选择出一致评价较高的文章2—3篇,作为下次课堂素材,以备展示。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

《游褒禅山记》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3单元中的课文,本单元为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此类散文多以描写景物、记述游览经历为主,但在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绘中,往往融入了抒情、说理的内容;在记游览胜的同时,常常倾注了作者个人的志趣和感慨。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游褒禅山记》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学人治学的道理。学习本文,要使学生领悟到,只有通过不屈不挠的深入探索,才能有所精进,获得成功。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大有裨益。

(2)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基础知识,提升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2.梳理文章脉络结构,学习文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

3.把握作者治学处事“尽吾志”和“深思而慎取”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文章叙议结合,环环相扣的写作手法,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2.教学难点:通过对文章的学习,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观、人生观。

三、说教学过程(1)环节一

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现褒禅山的秀美奇绝的景象,创造一种情景感,让学生真的感觉自己置身于褒禅山、置身于深远幽暗的洞穴,去思考接下来将发生的问题。

(2)环节二

三读三求 a.一读求识

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由朗读,识音解字,疏通文意,并帮助学生梳理相关文言知识。梳理文章脉络,明确文章可分为三部分:(1-2)段属于记叙性文字,介绍了游山经过。(3-4)段是议论性文字,由游山阐释治学处事的道理。(5)段是 记叙的结尾,补叙同游者。

b.二读求品

1、第一段写仆碑时,为什么要特别提及仆碑上的文字? 为文章后面的议论“深思慎取”提供依据。

2、第二段描写了什么内容?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为何如此安排?

记游华山洞经过。作者略写前洞,详写后洞,指出“不得极夫游之乐”而后悔的原因是“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为第二部分的议论作铺垫。

3、第三段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 ?是如何论述的?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层次划分:①用一“叹”字紧承上文,领起全段。②以古人作为立论的标准,从“求思”的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分析了古人“往往有得”的原因。③提出了到达险远之地的三个条件:志、力、物。④强调只要尽了自己的努力,即使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

4、第四段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是 怎样演绎而来的? “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与第一段相照应。

仆碑—其文漫灭—音谬—古书之不存—谬其传——何可胜道者哉。

由华山读音的以讹传讹,联想到古籍的以讹传讹,提醒人们对于学问必须“深思而慎取”,学会去伪存真,保持认真严谨的态度。

(1、2小题难度较小,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3、4 主要是针对本文的重点提出,相对有一些难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合作探究中讨论解疑,把握中心观点。)

c.三读求悟,进一步探讨志、力、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作者在文中提出完成一件事情,需要志、力、物,即坚强的意志、足够的力量和可凭借的物质三个条件。让学生联系实际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白,不论研求高深学问,还是创建宏伟的事业都要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坚持,做到“尽吾志”,最后即使没有成功也没有遗憾了。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3)环节三

布置作业,拓展 延伸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巧妙运用了三首描写男女爱情诗句来阐释治学做事的三境界,即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课下请同学们查找资料,写一篇随笔,浅谈你对着三境界的理解。

第二篇: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中国古代山水游记以描山画水、传达山川神貌为主;同时在描写见闻中又包含着作者的独特感受,常常熔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让人叹为观止,对现代游记散文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1游东山记

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袅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吠。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岗,田畴平洐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皆来,遂共酌。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营乐丘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参考译文】

洪武二十八年,我旅居武昌。武昌有位蒋隐溪先生,祖上也是我们庐陵人,已经八十多岁,爱读道家书。儿子立恭会写诗。父子二人都是气度旷达的人,平日深居简出,隐藏自己的和才气,不随便与人来往,只和我情投意合。

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人带着四五个童仆,携带酒食,出门远游。天海每有亮,朝东走,走过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约十里,穿松林,趟水过山涧。涧水清澈,伸出可以泛小舟。溪边一块大圆石,能坐十几个人。古松翠竹,绿阴掩映,十分茂密。这时风和日丽,野草与树木的花朵盛开,香气飘拂沾染衣裳袭人,百鸟争鸣。因此动手清扫石面,坐在上面。

坐了许久,听见鸡叫声。我招呼立恭起身,向东走了几十步,翻过了一道山冈,只见田野平坦广阔,近处有十几间茅舍。因此前去拜访。一位约有七十多岁的老者,长常的头发像雪一样白,披落在双肩,面容红润光泽,好像是会饮酒的人。老者邀请我们老人坐下。窗下有几套书。立恭抽出一册《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都想把书带走却不便开口索取。老人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这两部书我没有用处。”因此,我们两人各自将书揣在怀里,告辞离开。

回到石上坐下,分派童子摘来芋叶当盘子,把肉放在上面。立恭举起葫芦酌酒,传递就被依次喝了几轮,立恭乘兴写了一首七言近体诗,我和了一首。酒喝到一半,有一个骑马经过的人,竟是我的老朋友无偿左护卫李千户。他先是感到惊讶,相视一笑,却并不停留,径直驱马离开。不久,便备办了丰盛的酒菜,带着一位五言古诗。立恭不写,只一味地向道士敬酒。道士不能经受,躬身告饶,引起众人捧腹大笑。李千户取出琵琶连弹数曲。立恭谒折断了一根竹子,钻了几个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般悦耳的声音。隐溪老先生谒忍不住唱了一阕费无隐的《苏武慢》。道士翩翩起舞,两个童仆谒跟在他后面拍着手跳了起来。之后,道士再次拱手行礼问立恭:“先生为什么不肯为贫道赋诗?”立恭提笔写了几首绝句,诗句更加新奇。因此重新喝酒,我喝立恭酒量不大,都有些醉意。

不久太阳西下,距离溪边山峰只剩一丈多了,隐溪先生唤回我俩,说:“玩乐难道没有止境嘛?”因此,我们和李千户、道士拱手作别。途中,隐溪先生指着道旁山冈脚下,回头对我说:“这里就是我修建坟墓的地方。”又指着路边的桃树嘱咐我:“明年赏桃花时就到这里来找我吧。”

回来之后,立恭对我说:“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可是当时我没有闲暇写作此文。

这年冬天,隐溪先生竟黯然长逝。我痛苦哀悼。第二年寒食节,与立恭相约去给老人家扫墓。没想到哪时我又闹了一场病,未能追记东山之行。过了不久,我将要返回庐陵,临行特地到立恭府上留宿话别,这才动手追记东山之行。没有写完,立恭拿去读,边读边哭,我也忍不住潸然泪下,因此再次搁笔。但是相对奥自己往日与蒋氏父子交好深厚,而且在武昌逗留期送给立恭。

东山春游的第二年,八月初三日记

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2游丰乐醉翁亭记

(明)王思任

是时辛丑觐还,以为两亭馆我而宇之矣。有檄,趣令视事,风流一阻。癸卯入觐,必游之。突骑而上丰乐亭,门生孙教孝廉养冲氏亟觞之。看东坡书记,遒峻耸洁可爱。登保丰堂,谒五贤祠,然不如门额之豁。上醒心亭,读曾子固①记,望去古木层槎,有邃可讨,而予之意不欲傍及,乃步过薛老桥,上酿泉之槛,酌酿泉。寻入欧门,上醉翁亭。又游意在亭,经见梅亭,阅玻璃亭,而止于老梅亭,梅是东坡手植。予意两亭即胜,此外断不可亭。一官一亭,一亭一扁,然则何时而已?欲与欧公斗力耶?而或又作一解酲亭,以效翻驳之局,腐鄙可厌。还访智仙庵,欲进开化寺,放于琅玡,从者暮之,遂去。

滁阳诸山,视吾家岩壑,不啻数坡垞②耳,有欧、苏二老足目其间,遂与海内争千古,岂非人哉?读永叔亭记,白发太守与老稚辈欢游,几有灵台华胥之意,是必有所以乐之而后能乐之也。先生谪茶陵时,索《史记》,不得读,深恨谳辞之非,则其所以守滁者,必不在陶然兀然之内也。一进士左官,写以为蘧舍③,其贤者诗酒于烟云水石之前,然叫骂怨咨耳热之后,终当介介。先生以馆阁暂麾,淡然忘所处,若制其家圃然者,此其得失物我之际,襟度何似耶?且夫誉其民以丰乐,是见任官自立碑也。醉翁可亭乎?扁墨初干,而浮躁至矣。先生岂不能正名方号,而顾乐之不嫌、醉之不忌也。其所为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犹议及之,以为不教民莳种,而导之饮。嗟呼!先生有知,岂不笑脱颐也哉?子瞻得其解,特书大书,明已为先生门下士,不可辞书。座主④门生,古心远矣。予与君其憬然存斯游也。

(选自《明代散文名篇集粹》,有删节)

【参考译文】

辛丑那年面君回来,由于两亭(丰乐亭、醉翁亭)官员接待我,让我住下来(游玩)。适逢有公文,命令催促我尽快赴任,我洒脱放逸的兴致全被阻断了。我打算趁癸卯年入朝见君的机会,定要游玩一下丰乐醉翁亭。我们骑快马登上丰乐亭,门生孙教、举人养冲氏反复地请我饮酒。观赏苏东坡书写的“丰乐亭记”,笔力雄健超拔飘逸可爱。登保丰堂,拜谒五贤祠,却不如门额之开阔。登上醒心亭,读曾子固《醒心亭记》,放眼望去庭外古树枝丫层层叠叠,倒也深邃值得探看,而我内心并不想旁及其它景点,因此走过薛老桥,登上酿泉井台,品尝酿泉之水。不一会儿直入欧门,登上醉翁亭。又游玩了意在亭,途中观看了梅亭,观赏玻璃亭,而最后到了老梅亭,梅是东坡亲手栽植的。我认为丰乐亭醉翁亭两亭是名胜古迹,此外断不可以再建亭子。一个官员就建一座亭子,一座亭子就有一个牌匾,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是想和欧阳修争高下吗?如果有人又建一座解酲亭,来效仿古代反驳文章成名的圈套,就迂腐鄙陋令人厌恶了。返程时拜访了智仙庵,想拜进开化寺,在琅玡纵情游玩,随行的人认为天色已暗,就离开了。

滁水北岸的群山,跟我家乡的山崖沟壑相比,只不过是几处小土丘而已,(然而)有欧阳修、苏东坡二老涉足骋目其间,就可以与天下胜景比千古价值,难道不是名人效应吗?读欧阳修《醉翁亭记》,白发太守与老人孩童一起高兴游玩,差不多就是上古理想之国的风采,这定是有欢乐游玩的原因而后才能欢乐游玩的啊。先生贬谪到茶陵的时候,寻找《史记》,不能读下去,非常怨恨议罪之辞的荒唐,所以先生用来治理滁州的理念,定不在闲适欢乐昏然无知之内啊。全部升官或者降职,都把它当做转换旅舍(写:移置),那些(所谓)贤能的人在烟云水石前作诗饮酒,然而叫骂怨恨叹息酒酣耳热之后,最终还是不能忘怀。先生以中央大臣身份暂时治理滁州,淡然忘记自身处境,好像是管理自己的家园那样,这种忘怀得失没有物我区分的表现,襟怀气度哪像被贬之人?再说用丰乐夸赞他的老百姓,这是现任官为自己立碑啊。醉翁可修建亭子吗?亭匾墨迹初干,可是轻浮急躁的议论已经到来矣。先生难道不可以(为自己)辨正名分(正、方:使动用法)吗,(题名)却反而不嫌“乐”、不忌讳“醉”。他修筑的亭子的原因,不是为了超越别人,不是为了敛名,所以他给亭子命名就不嫌弃不忌讳了。而崔文敏还议论这些,认为是不教育百姓栽种,却诱导他们喝酒。哎!先生地下有知,岂不是要笑脱了下巴?苏东坡领悟了欧先生的见解,所以特书大书,表明自己是先生门下的学生,不可以推辞题写亭名。他们师生双方,不同凡俗的古人的思想太深远了啊。我与养冲君在这次游玩中终于醒悟了这些道理。

第三篇:阅读之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最终版)

文言文阅读之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考点解读】

新课标《语文科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要求就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其中传记类文言文仍为首选,但山水游记类文言文也渐入人们视野。

中国古代山水游记以描山画水、传达山川神貌为主;同时在描写见闻中又包含着作者的独特感受,常常熔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让人叹为观止,对现代游记散文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对山水游记文言文的考查,和传记类文言文阅读一样,有两个能力层面的要求:理解和分析综合。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包含着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实词是中学生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二是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上下文的字典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的概念。常见的文言实词,主要包括常见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虚词的用法是中学生在古文学习中常见的,而不是生僻晦涩的;二是这些文言虚词的用法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三是对于这些文言虚词用法的基本要求是了解,而不是识记。此考点涉及到18个文言虚词。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试说明》规定了五种,即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并翻译文句是文言文阅读中的一种综合能力,其考查内容,既涉及到语言形式的把握,又涉及到文段内容的理解。其考查形式,一是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把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三是断句。

(5)筛选文中信息。“筛选文中 的信息”是建立在对文句理解基础之上的,它要求站在对原文整体认知的高度,从若干个备选分项中排除干扰因素,选取与试题要求相适应的信息。这需要我们静心阅读,细心比对。

(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考查在理解文意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难点所在。这种归纳概括,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和推理的一个思维过程,要求考生根据文中的信息,正确把握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某个观点成立的根据等。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是除了利用自己已掌握的文言知识疏通文字外,还要依据游记文体的特征,梳理作者的游踪,即弄清作者的游览过程和顺序,他先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一些什么,再到什么地方,又看到了一些什么。整个移步换景的过程梳理清楚了,也就知道了作者的整个游览情况。“遵路识斯真”,在此基础上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就比较容易了。如《石钟山记》,依据文本,我们不难发现其思路为,以“疑”为线索,先叙后议:质疑—探疑—评疑。

(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它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作为山水游记散文,这一点尤为重要,我们在具体的阅读理解时,一定要思考分析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由看到的景和物想到了一些什么,感悟到了一些什么,即弄清作者写这篇游记的目的意图是什么,作者通过写景状物想要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如我们读完《石钟山记》,可发现是作者借记游石钟山,表达“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事不目见耳闻,不可臆断其有无)这个观点。【例题精析】

游东山记(据2009年安徽高考卷改编)

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袅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吠。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岗,田畴平洐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皆来,遂共酌。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营乐丘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阅读提示】这篇游记主要不是写东山的景胜,而是把笔墨放在记游历者的访村舍、饮酒、赋诗、歌舞、戏鱼等文人雅士的活动上,显示了杨士奇文章叙事平正纡徐的特色。林纾曾说:“此篇在游记中似过涉烦碎,然能纬之以深情,虽琐琐屑屑,皆觉有致。”其评论颇得其神。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 B.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 C.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 D.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中的断句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首先通读句子,尽量理解句子意思,根据句子意思,抓住主宾和句中的重要虚词,寻找规律,进行断句。文言断句的基础是读懂句意,然后才是技巧,主要的技巧注意一些经常用在句苜和句尾的词和句式的对称,但主要好要明白陈述对象的变化和事件的变化,所以断句时看人称的变化,尤其是省略的人称,还要关注动词,往往动词变化意味着事件的变化本题为断句选择题,句子中的名字、称谓、地名、连词等一般为断句标志,根据句子中意思,应为“余归庐陵”我回到庐陵这个地方,排除A两项;B、D项中,“始命笔追记之未毕”应该为两句话意思为“这才动手追记东山之行,没有写完”;故答案为C。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乙亥指的是乙亥年,这是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法,60年一个循环,如丙戊年。B.朔指每月农历初一,“朔”也可引申为“开头”。如“朔”可指清晨,这是一天的开头。C.传觞是宴饮中传递酒杯劝酒。古人喝酒很有讲究,也衍生了很多游戏,如“流觞曲水”。D.寒食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理解文中涉及的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这是一道文化常识的考核的题目,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以后还会坚持。文言的选文是人物传记,那主要的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理解、朝廷的官职、礼仪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A选项是关于干支纪年法的,而“丙”、“戊”都属于天干,故不可能出现“丙戊”年。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实物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文章主要记叙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伤感。【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做题时要注意人物、事件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既要注重比照原文,又要注重归纳分析。答题时注意“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差别和重点词语的翻译,又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C项中的“是游宜有记”的意思是“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作者一直未能写成,不仅仅是事务繁忙,还因为“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4分)(2)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3分)

(3)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3分)

【参考答案】(1)老人直到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们)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识、无用、怀、句意)

(2)立恭折断一根竹子,凿出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一样的声音。(窍、作)(3)一会儿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礼说:“为什么不能给我诗呢?”(揖、奈何、与)【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文言翻译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信”“达”“雅”。注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六字诀:留、对、换、增、删、调。本题有三个句子,共10分,它会在句子当中各选10个知识点,或实词或虚词或句式,这些重点必须要翻对,除了意思对了之外还要明确词性,如第一句中的“识”、“无用”、“怀”,第二句中的“窍”、“作”,第三句中的“揖”、“奈何”、“与”,当然还要关注句意是否通顺。【参考译文】

洪武二十八年,我旅居武昌。武昌有位蒋隐溪先生,祖上也是我们庐陵人,已经八十多岁,爱读道家书。儿子立恭会写诗。父子二人都是气度旷达的人,平日深居简出,隐藏自己的和才气,不随便与人来往,只和我情投意合。

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人带着四五个童仆,携带酒食,出门远游。天海每有亮,朝东走,走过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约十里,穿松林,趟水过山涧。涧水清澈,伸出可以泛小舟。溪边一块大圆石,能坐十几个人。古松翠竹,绿阴掩映,十分茂密。这时风和日丽,野草与树木的花朵盛开,香气飘拂沾染衣裳袭人,百鸟争鸣。于是动手清扫石面,坐在上面。

坐了许久,听见鸡叫声。我招呼立恭起身,向东走了几十步,翻过了一道山冈,只见田野平坦广阔,近处有十几间茅舍。于是前去拜访。一位约有七十多岁的老者,长常的头发像雪一样白,披落在双肩,面容红润光泽,好像是会饮酒的人。老者邀请我们老人坐下。窗下有几套书。立恭抽出一册《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都想把书带走却不便开口索取。老人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这两部书我没有用处。”于是,我们两人各自将书揣在怀里,告辞离开。

回到石上坐下,分派童子摘来芋叶当盘子,把肉放在上面。立恭举起葫芦酌酒,传递就被依次喝了几轮,立恭乘兴写了一首七言近体诗,我和了一首。酒喝到一半,有一个骑马经过的人,竟是我的老朋友无偿左护卫李千户。他先是感到惊讶,相视一笑,却并不停留,径直驱马离开。不久,便备办了丰盛的酒菜,带着一位五言古诗。立恭不写,只一味地向道士敬酒。道士不能承受,躬身告饶,引起众人捧腹大笑。李千户取出琵琶连弹数曲。立恭谒折断了一根竹子,钻了几个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般悦耳的声音。隐溪老先生谒忍不住唱了一阕费无隐的《苏武慢》。道士翩翩起舞,两个童仆谒跟在他后面拍着手跳了起来。之后,道士再次拱手行礼问立恭:“先生为什么不肯为贫道赋诗?”立恭提笔写了几首绝句,诗句更加新奇。于是重新喝酒,我喝立恭酒量不大,都有些醉意。

不久太阳西下,距离溪边山峰只剩一丈多了,隐溪先生唤回我俩,说:“玩乐难道没有止境嘛?”于是,我们和李千户、道士拱手作别。途中,隐溪先生指着道旁山冈脚下,回头对我说:“这里就是我修建坟墓的地方。”又指着路边的桃树嘱咐我:“明年赏桃花时就到这里来找我吧。”

回来之后,立恭对我说:“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可是当时我没有闲暇写作此文。这年冬天,隐溪先生竟黯然长逝。我痛苦哀悼。第二年寒食节,与立恭相约去给老人家扫墓。没想到哪时我又闹了一场病,未能追记东山之行。过了不久,我将要返回庐陵,临行特地到立恭府上留宿话别,这才动手追记东山之行。没有写完,立恭拿去读,边读边哭,我也忍不住潸然泪下,于是再次搁笔。但是相对奥自己往日与蒋氏父子交好深厚,而且在武昌逗留期送给立恭。

东山春游的第二年,八月初三日记。

【方法指导】

古代山水游记,是一种以描写山川胜景和自然风物为主要题材的文章,在多情作者的笔下,诸多地方的胜景尽收眼底。《围炉夜话》中说得好:“观朱霞,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舒卷;观山岳,悟得灵奇;观江海,悟其浩瀚,则俯仰皆文章也。”不错,大自然是我们人类情感的源泉,是人类心灵的最好寄托载体。

由于山水游记内容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使得山水游记文本成为近几年高考文言文青睐的对象之一,这也就改变了以往单一的选择人物传记文本的局面。

山水游记类文言文考查的知识内容和传记类文言文别无二致:常见文言实(虚)词,文言特殊句式和用法,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其中,实词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文言倒装句式及理解概括能力需重点训练。

一、熟悉山水游记类相关常识

游记的分类:记事描景《登泰山记》、抒情类《小石潭记》、言志类《醉翁亭记》、说理类《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等。

景物描写:1.角度:(1)形状、声音、色彩(2)远近、俯仰(高低)、内外(3)动静、虚实(4)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2.作用:(1)交代游览的背景(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2)介绍游览的进程;(3)渲染气氛;(4)突出人物思想;(5)衬托人物心情。

二、掌握四步阅读法

筛选——概括——比较——揣摩

首先,略读全文,了解文段所叙述的事情:何人游何景点,标明游踪; 其次,在阅读过程中,找到文段所描写的景物:看景物的特点、景物的变化; 再次,画出注意文段所表现的人物:性格、思想、行为、态度、品德、命运、影响; 最后,通过阅读,领悟文段所蕴含的情理:对人、事、景的态度、情感;作者的人生态度、生活情趣;人生哲理。【针对训练】

游丰乐醉翁亭记

(明)王思任

是时辛丑觐还,以为两亭馆我而宇之矣。有檄,趣令视事,风流一阻。癸卯入觐,必游..之。突骑而上丰乐亭,门生孙教孝廉养冲氏亟觞之。看东坡书记,遒峻耸洁可爱。登保丰堂,谒五贤祠,然不如门额之豁。上醒心亭,读曾子固记,望去古木层槎,有邃可讨,而予之意不欲傍及,乃步过薛老桥,上酿泉之槛,酌酿泉。寻入欧门,上醉翁亭。又游意在亭,经见梅亭,阅玻璃亭,而止于老梅亭,梅是东坡手植。予意两亭即胜,此外断不可亭。一官一亭,一亭一扁,然则何时而已?欲与欧公斗力耶?而或又作一解酲亭,以效翻驳之局,腐鄙可厌。还访智仙庵,欲进开化寺,放于瑯玡,从者暮之,遂去。

滁阳诸山,视吾家岩壑,不啻数坡垞耳,有欧、苏二老足目其间,遂与海内争千古,岂非人哉?读永叔亭记,白发太守与老稚辈欢游,几有灵台华胥之意,是必有所以乐之而后..能乐之也。先生谪茶陵时,索《史记》,不得读,深恨谳辞之非,则其所以守滁者,必不在..陶然兀然之内也。一进士左官,写以为蘧舍,其贤者诗酒于烟云水石之前,然叫骂怨咨耳热之后,终当介介。先生以馆阁暂麾,淡然忘所处,若制其家圃然者,此其得失物我之际,③②

①襟度何似耶?且夫誉其民以丰乐,是见任官自立碑也。醉翁可亭乎?扁墨初干,而浮躁至矣。先生岂不能正名方号,而顾乐之不嫌、醉之不忌也。其所为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犹议及之,以为不教民蒔种,而导之饮。嗟呼!先生有知,岂不笑脱颐也哉?子瞻得其解,特书大书,明已为先生门下士,不可辞书。座主门生,古心远矣。予..与君其憬然存斯游也。

(选自《明代散文名篇集粹》,有删节)

注:①曾子固:曾巩,字子固。②垞(chá):土丘。③蘧(qú)舍:旅舍。④座主:古代进士称主考官座主。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所为/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犹议及之/以为不教民蒔种/而导之饮

B.其所为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犹议及之/以为不教民蒔种/而导之饮

C.其所为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犹议及之/以为不教/民蒔种而导之饮

D.其所为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犹议/及之以为不教民蒔种/而导之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B.永叔即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并倡导了“古文运动”。

C.《史记》是司马迁所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D.子瞻是苏轼的字,古人所取之字往往是名的补充解释,是和名相表里的,故也叫“表字”。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于辛丑年面君回来时,因为丰乐亭、醉翁亭的官员接待,本来有机会游玩两亭,但催促自己尽快赴任的公文阻断了自己游玩的兴致,作者就打算趁着癸卯年入朝见君的机会,游玩一下两亭。

B.文章第一段以游踪为线索,写了作者观赏了登上醉翁亭、意在亭、梅亭、玻璃亭、老梅亭等返程时还拜访了智仙庵、开化寺,并表达了作者的看法:丰乐亭醉翁亭两亭是名胜古迹,此外断不可以再建亭子。

C.本文传达了山川是借助人的作用而流传千古的思想,如滁阳诸山景色平庸,但一旦有了名人的足迹,有了名人(欧阳修、苏东坡)的垂青,便显现了其游玩的价值,这也就是所谓的名人效应。

④D.欧阳修修筑的亭子的原因,不是为了超越别人,不是为了敛名,所以他给亭子命名就不嫌弃乐不忌讳醉。苏东坡领悟了欧阳修的见解,他们师生双方,思想不同凡俗,作者也在这次游玩中醒悟了一些道理。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一官一亭,一亭一扁,然则何时而已?欲与欧公斗力耶?(5分)

②其贤者诗酒于烟云水石之前,然叫骂怨咨耳热之后,终当介介。(5分)

【参考答案】 1.B 2.A(“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应为了韩愈、柳宗元 3.B 返程时还拜访了智仙庵,但并未拜访开化寺

4.①(4分)一个官员就建一座亭子,一座亭子就有一个牌匾,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是想和欧阳修争高下吗?

评分建议:“扁”、“然则”、“已”、“斗力”、语句通顺,各1分。

②(5分)那些(所谓)贤能的人在烟云水石前作诗饮酒,然而叫骂怨恨叹息酒酣耳热之后,最终还是不能忘怀。

评分建议:状语后置句、“诗酒”、“咨”各1分,语句通顺,2分。【参考译文】

辛丑那年面君回来,因为两亭(丰乐亭、醉翁亭)官员接待我,让我住下来(游玩)。适逢有公文,催促命令我尽快赴任,我洒脱放逸的兴致全被阻断了。我打算趁癸卯年入朝见君的机会,一定要游玩一下丰乐醉翁亭。我们骑快马登上丰乐亭,门生孙教、举人养冲氏反复地请我饮酒。观赏苏东坡书写的“丰乐亭记”,笔力雄健超拔飘逸可爱。登保丰堂,拜谒五贤祠,却不如门额之开阔。登上醒心亭,读曾子固《醒心亭记》,放眼望去庭外古树枝丫层层叠叠,倒也深邃值得探看,而我内心并不想旁及其它景点,于是走过薛老桥,登上酿泉井台,品尝酿泉之水。不一会儿直入欧门,登上醉翁亭。又游玩了意在亭,途中观看了梅亭,观赏玻璃亭,而最后到了老梅亭,梅是东坡亲手栽植的。我认为丰乐亭醉翁亭两亭是名胜古迹,此外断不可以再建亭子。一个官员就建一座亭 子,一座亭子就有一个牌匾,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是想和欧阳修争高下吗?如果有人又建一座解酲亭,来效仿古代反驳文章成名的圈套,就迂腐鄙陋令人厌恶了。返程时拜访了智仙庵,想拜进开化寺,在瑯玡纵情游玩,随行的人认为天色已暗,就离开了。

滁水北岸的群山,跟我家乡的山崖沟壑相比,只不过是几处小土丘而已,(然而)有欧阳修、苏东坡二老涉足骋目其间,就可 以与天下胜景比千古价值,难道不是名人效应吗?读欧阳修《醉翁亭记》,白发太守与老人孩童一起高兴游玩,差不多就是上古理想之国的风采,这一定是有欢乐游玩的原因而后才能欢乐游玩 的啊。先生贬谪到茶陵的时候,寻找《史记》,不能读下去,非常怨恨议罪之辞的荒唐,所以先生用来治理滁州的理念,一定不在闲适欢乐昏然无知之内啊。全部升官或者降职,都把它当做转换旅舍(写:移置),那些(所谓)贤能的人在烟云水石前作诗饮酒,然而叫骂怨恨叹息酒酣耳热之后,最终还是不能忘怀。先生以中央大臣身份暂时治理滁州,淡然忘记自身处境,好像是管理自己的家园那样,这种忘怀得失没有物我区分的表现,襟怀气度哪像被贬之人?再说用丰乐夸赞他的老百姓,这是现任官为自己立碑啊。醉翁可修建亭子吗?亭匾墨迹初干,可是轻浮急躁的议论已经到来矣。先生难道不能(为自己)辨正名分(正、方:使动用法)吗,(题名)却反而不嫌弃“乐”、不忌讳“醉”。他修筑的亭子的原因,不是为了超越别人,不是为了敛名,所以他给亭子命名就不嫌弃不忌讳了。而崔文敏还议论这些,认为是不教育百姓栽种,却诱导他们喝酒。哎!先生地下有知,岂不是要笑脱了下巴?苏东坡领悟了欧先生的见解,所以特书大书,表明自己是先生门下的学生,不可以推辞题写亭名。他们师生双方,不同凡俗的古人的思想太深远了啊。我与养冲君在这次游玩中终于醒悟了这些道理。

第四篇:古代山水游记散文

《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这两篇散文的异同

《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苏轼的代表作。两赋写于同一年,中间相距三个月,是各有千秋的姊妹篇。珠联璧合,浑然一体。为了寻找苏轼的散文《赤壁赋》和《后赤壁赋》的异同点,我把两篇作品联系起来阅读,互为参照。两篇文章通过一样的赤壁景色,一样的方式,一样的题材,反映了不同的时令季节,描绘了不同的大自然景色,抒发了不同的情趣,表达了不同的主题。然而又都具诗情画意。

前后《赤壁赋》都以秋江夜月为景,前赋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意在借景抒怀,阐发哲理。主要是谈玄说理,后赤壁赋重在游、状景,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时间也移至孟冬,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以叙事写景为主而前赤壁赋意在借景抒怀,阐发哲理。

前赋以情感浸润景物,浸透着喜悦,相思,失落,超然,具有诗的抒情性。即言愁到解愁,悲愤到超然。后赋的山石高峻怪异之景,既是对立、压迫着他的自然力量,又象征了他积郁难消的苦闷之情。

前赋以哲理升华境界,其人生虚幻,抱负成空之感慨,始终紧扣写景自然生发,因像得意,具有诗之理趣。后赋展现政治上屡屡失意的苏轼很想从山水之乐中寻求超脱,结果却在结尾更深的内涵却是苏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负的不知所踪。我认为,《后赤壁赋》中的孤鹤形象,说明了苏轼对苦难并非麻木不仁,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以一种坚 毅精神、超越态度,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让我们知道为什么苏轼在逆境中能够依然保持着生活情趣和创作活力

苏轼文风的绮丽华美,挥洒自如,更深切地感受到作者面对逆境时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出了自己心中无限的感慨。人生的风风雨雨,官场仕途的黑暗和坎坷,让人感觉人世间的无常,但是苏轼的心态是坦然的,谁怕?一蓑烟雨便笑看风云了。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人生如浮萍,漂泊...——听完这一曲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你已然胸纳须弥,意满乾坤。文章留名千古,岁月遗芳,不仅仅是苏轼的文笔,还有他文章中深含的思想和人生哲理。3.王羲之陶渊明和苏轼三人的不同处世风格 王羲之,16岁时,被太尉郗鉴相中为“东床快婿”。初为秘书郎,后由征西将军庾亮荐为宁远将军,改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有矛盾,辞官不再出任。王是个性格极具魅力的人,堪称亦儒亦道的中华文化继承较为完美的人。是个沉稳、敦厚又不失潇洒超脱的人,对人对己都很有分寸,理性大于情感,是个既懂生活有懂艺术的人,具有战略眼光也不失战术的人,站得高看得远,个性寓在时代的共性中,办事周全,是个实至名归的群体领袖。对人对事果敢、有魄力,待人热情,思想活跃,富感染力,敢作敢为,为人正直、忠贞,胸纳百川,很有城府,很有耐心,能言善变,胆大心细,能动也能静的人。顺应自然,崇尚自由,对人对事不刻意,较喜欢散淡的生活,不老于世故,感情丰富但较为内敛,家庭生活幸福。克己,不会感情用事,行为达观而不斤斤计较。内心较为和谐,人生态度积极,行间距较宽,很能慎独,胸怀宽广。缺点:性格倔强不圆滑,考虑事情过于周密,内心矛盾来自自己是个完美主义者,当遇到挫折时,反抗意识不强,容易随遇而安。

王羲之的家族是晋代屈指可数的豪门大士族。无论是王羲之的祖上,还是其子孙、亲戚朋友,都是虔诚的道教信仰者。同时,王氏家族还是名门望族,素来重视对家族成员文化素养的培植。王羲之置身其中,耳濡目染,自然不外其

陶渊明是寂寞的,这寂寞就在一个真字,真性情,真言语,真行为。一位老者,在落英缤纷的桃源深处,用人生舞着一曲淡泊,却在进退间遗万世芬芳。“采橘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的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晋陶渊明,大家是顶熟悉的了,他就是出淤泥而不染,近墨而不黑的代表,在官场腐朽,民怨载道的封建社会里,陶渊明能自守清节,出而不染,实在不是易事。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与菊花茶、相枕相依,乐在其中。陶渊明的确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处处洋溢着与众不同的清闲与旷达!是那个“采橘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是那个“晨兴理荒,戴月荷锄归’的农夫,对!是他,是这享誉文坛百千年的陶渊明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田园。他忘记了官场的失意,忘却了仕途的不达,却记住了世人的愿望,写出了心中的圣地——陶渊明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你寒窗苦读,考取功名,本想凭借自己的才华,在黑暗凸现一缕光芒,却终不得愿。心被困住了,衷心被阻挡在大墙之外。官场中,你被谗言所绕,最终你抛弃了高管厚禄,选择了归隐田园豆南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一把锄头打破那堵世俗之墙。于是有了五柳先生,以柳为宅,与菊为侣,南山为伴卧五柳之下,吸菊中清气,你是那个时代的“叛徒”,魏晋五百年,你以品格突围,征服了一个时代,一束光穿破了官场的围墙。这墙是官场的黑暗。

他来了,带来了一阵阵菊香,带来了与自然相合的阔达心境。面对官厥,他选择了归园,选择了自然的那份恬适。他追求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他有着“阡陌交通,落英缤纷”的理想,他绽放了压在心底的那份“自然”。他的丰碑永远树立在田园郊野之上。

苏轼,他的出现,是偶然也是必然,他的才华,是凡人而又是超人,他的思想,出于瞬间而又影响深远,他的性格,既洒脱而又有常人的一面。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谈笑风生,而真正带给赤壁完美壮烈的是苏轼。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贬的赦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你是否羡慕过东坡的人生?是啊,他乐游赤壁,醉饮山林,写下光照千秋的激昂文字。然而,你是否看到他内心的累累伤痕?作为一个人,他肩负着出将入相,封妻萌子的期许,却接连惨遭贬。他的不平,他的郁闷,他的痛苦,他的无奈,你看到了吗?苏东坡,豪气冲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也曾面临过弯道,从仕途的高峰跌落到低谷,从皇帝,太后都欣赏的才子变成倒霉的贬往黄州的迁客。但黄州这个弯道,这个在众人眼中的 荒凉小镇,给苏轼带来人生的坦途。在黄州,他感到难言的孤独,正是这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浮华。他勇敢面对,开始寻找人世间的大美——山水,开始寻找人世间的大哲——先贤。所有这一切不顺与苦难,反而使他彻底脱胎换骨,使他真正走向成熟。于是千古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诞生了。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行啸且徐行”的行者么?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诗人么?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在黄州“倚仗听江声”,在黄州写下“大江东去”。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他总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丽。不然,何来“亲煮东坡肉”,何来“日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旷达也豪迈?

经历了少年的意气风发,锋芒毕现与青年时的思考,人,终于要真正成熟起来了,他不再像年少时那样刺目得不可接近;他开始散射出圆润柔和的清辉。他渐圆满。黄州的苏东坡不再是那个傲视的才子,或高高在上的官员,他回归成了“寂寞东坡一病翁”,他只是一个纯朴真挚的文人。他在赤壁怀古,在林间穿行:他不再计较仕途上的得失,他的眼界已经由平面的当下扩展到立体的古今。他的内核充实了。他敢于吟出“竹仗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坦然地在山路上行走。他的前后赤壁赋,成为中华文化中不朽的篇章,被一代代的传诵。这便是真正的成熟。不是抵抗,不是愤怒,不是锋芒相对,而是如山间的朗月,月满无缺,向世间洒下清朗的光芒,却自生自落,不因外物随波逐流,这就是人生的大境界。

现代处世,重视交往情感,本性的回归,看重思想的解放,人的解放,处世已成为生存的重要手段。让你的生活更丰富更美丽。生活的一杯水,可以是平平淡淡;生活中是一碗浓汤,可以是酸甜苦咸,无论生活是什么,都在于你自己调理和掌握。我们要做到不在叹息中丧失勇气,不在活得太累。要知道,不利之事可以转化为有利,用妙法让人活得逞心如意。

第五篇:现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山水是美丽的,也是很多人喜欢去游玩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现代山水游记类的散文,欢迎大家的阅读。

现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一

俗话说的好:“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山水之国——桂林,欣赏美丽的桂林风光。

我们来到了阳朔的漓江旁,看见了许许多多的竹筏荡漾在漓江上。我们坐着竹筏顺江而行。桂林的水真清啊!清得能看见水中的自己;桂林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桂林的水真凉啊!用脚轻轻地触摸着水,一股沁人心脾的凉意涌遍全身。师傅一边给我们划船,一边为我们介绍美丽的漓江的风景。你瞧,那就是九马画山,顾名思义就是九匹马构成了一座山的风景。还有形态各异的山,如猪八戒背老婆、青蛙看江、乌龟爬山……最有名气的一道风景是二十元人民币反面的风景。看完后,让我不尽想起一句“阳朔山水甲桂林。”

“快点、快点!”原来,我们来到了龙脊梯田。欣赏梯田风景秀丽,景色宜人,一排排、一列列的像楼梯一样,真有趣!一开始,天气雾蒙蒙的,只能看见隐隐约约的一点红瑶族的村庄,还能看见隐隐约约的梯田轮廓。中午,当阳光穿过云雾,金灿灿的梯田出现在我眼前。我情不自禁的赞叹起来,“红瑶族人智慧的结晶!能开垦出如此秀丽的梯田,真让我流连忘返。

象鼻山屹立在漓江和桃花江之间。我们先从象尾拾级而上,来到了象头,站在观景台上,能看见桂林的全景。远看象鼻山像一头无比巨大的象拖着它那长长的鼻子垂到了水中,正在水中嬉戏。在象鼻山前,我还做了一回渔民,坐在竹筏上,掌控着鱼鹰。

随着的课本的脚步,我们游览了桂林象鼻山,参观了刘三姐故居,荡漾在阳朔的山水之中,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感觉。

现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二

寒假里,我们一家和伯伯他们到福建武夷山旅游。

一路上,老爸开着车,我一边欣赏风景,一边吃着零食,老爸说还有四五个小时才到,叫我先睡一下,我正好也熬不住了,就服从了“命令”。一觉醒来以后,就到武夷山了。我们到了早已预定的宾馆,休息一晚再出发。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跟着导游坐大巴车到武夷山景区,导游一边走,一边介绍武夷山天游峰的美景,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征服”的山峰。还特别吩咐了一句:“爬山不观景,观景不爬山”意思是说天游峰非常的陡峭,在爬山的时候不能观赏风景,在观赏风景的时候不能爬山,否则有可能会掉下山去。听了导游的话,刚开始我不敢上山,可最终还是鼓起了勇气向上爬。

当爬到半山腰的时候,我简直不敢往下面看。下面云雾缭绕,让我有种腾云驾雾的感觉。天游峰有的石梯因为太陡了,我要手脚并用才爬了上去。

到了山顶,我已经累得满头大汗,站在山顶,往山下望去,只见远处的山峰有的像一头大象在吸水,有的像一只苍鹰在展翅翱翔,而有的却像一只乌龟在爬。加上群峰之间云雾飘渺,仿佛自己处身在仙境当中。

后来,我们从后山回到原地,看着陡峭的阶梯,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真的“征服”了这座山,总之,我成功了。

这真是一次让我既快乐又难忘的旅游。

现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三

昨天晚上,老妈告诉我一个好消息——明天我们要去千岛湖旅游!乐得我一晚上没睡着。

今天早上,我们一家早早地起了床,打算先去接萧山的潘叔叔一家。潘叔叔是老爸的大学同学,他的女儿叫昕艺,比我小两岁,长得很可爱。潘叔叔一家上车后,我们又去闻堰与赵叔叔一家会合。赵叔叔也是我老爸大学的同学,他的儿子比我小三岁,长得虎头虎脑的,叫欢喜。

驱车大约三个小时,我们终于到了千岛湖镇上。老爸的大学同学程叔叔带着他的儿子陈默早就等在那儿了。吃过中饭,他便带我们去入住的宾馆。车子大约开了十分钟,目的地——开心农庄便到了。哇,这个地方真美呀!依山傍水,门口就是千岛湖。农庄周围到处都是果树,有挂满了红彤彤的“小灯笼”的石榴树,有结满了绿油油的“小圆球”的桔了树,还有许多我从没见过的果树。我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

小睡了一会儿后,老爸提议去门口的千岛湖游泳。耶!我们四个孩子以最快的速度穿上泳衣,带上救生圈,冲向千岛湖。下去的陡坡长满了青苔,我们尖叫着滑了下去。啊,千岛湖的水真清啊,热乎乎地,舒服极了。我们开心地打起了水仗。

太阳下山了,老妈们催着我们上岸。我们只好依依不舍地起来了。

今天真是快乐的一天!

现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四

五一劳动节的第三天,我跟着老爸老妈几经跋涉,终于来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旅游景区——邢台大峡谷。

我们在景区门口坐上观光车,行驶两公里就到了一个小湖旁,湖水清澈,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又步行大约三公里就到了龙泉飞瀑。顾名思义,就是一股股清泉随着游客们的欢声笑语从石缝里涌了出来,岩石上很潮湿,我想是因为常年瀑布流下的泉水溅到岩石上的原因吧,流下的泉水形成了一座深水潭。这座深水潭跟其他的深水潭大不相同:在潭的正中央是墨绿色的,越往外绿色越淡,之后变成的银白色。我捧起那墨绿色的水,看见的却是清澈的白水色,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地层的原因。深潭水清澈见底,这奇观真是令我大吃一惊。

我们看完龙泉飞瀑,就和老爸老妈开始爬山。爬到了一个平地,我和老妈向上看,哎呦喂!我们连四分之一还没把上去呢!本来我不想爬了,想直接下山。可是,老爸老妈说不能轻易放弃,我就又有了精神。山顶上到处是鲜花,红的、黄的、紫的……好像彩虹一样耀眼。山上有核桃树、栗子树、槐树等各种叫不出名字的树木,还有蒲公英。我最喜欢的还是槐花,它是白色的,每一串都是由十几朵白珍珠似的小白花组成的,发出袅袅清香,沁人心脾。

我爱神奇美丽的邢台大峡谷,更爱邢台人送给我们这么如此美丽的旅游景区。

现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五

今天,我游了后山的风平山。

由于是山路,不能够骑车,所以我只好走着上山了。路上的风景很美的,到处都是红花绿草,树木遮天,非常凉快。

当我刚刚登上山以后,便看到了一个鱼池,只可惜我没有带上鱼竿,否则,我一定要好好地钓一会儿鱼。可看到里面的鱼欢腾着,有的还跃出了水面。并且还是在一个写着龙门的门前面。好像是想要越过龙门,成为龙呢。

这里还有很多人在钓鱼,我看的前几个人钓的鱼都很小,但后面有一个人,他钓到了很多大的。

之后,我继续往上走,发现了一个院子。只见旁边种满了柳树、桃树等,外面还有一个秋千。如果夏天的话,肯定非常凉快,非常悠闲。

我继续往上走了一点儿路程便看到了一个状似书的建筑。旁边还写着一首诗词,就刻在一个用石灰做成的书的上面,因为书体不一样,我只看懂了三个字,应该是题目——“逍遥翁”。只可惜没有看到诗是什么。

之后,我看到了一个塔,很是好看。

当我从门口进去以后,发现里面有楼梯。上去时,灯便亮了起来。每往上一层,就会感觉地方小了一点,但是空气确越来越清新。

当我上到了最顶端以后,便发现我们邢台的大部分景色都尽收眼底:有的地方是红花绿草,有的地方却有些烟雾弥漫,可想而知,肯定是我们不好好保护环境,才会这样。

这次游凤平山可真有意思。

现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六

去南沙的路上感觉天空就像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海,朵朵白云像一颗颗珍珠点缀着蔚蓝的天空,路边的花儿也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令人神清气爽,赏心悦目。

南沙终于到了,我像一只身手敏捷的兔子直奔到沙滩。

来到沙滩,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就是碧蓝色的大海,海水是多么的湛蓝,像一块璀璨的蓝宝石,又仿佛是一块刚熨烫过的蓝丝绒,平整的铺在那里。浪花打在我的脸上,冰冰的,凉凉的,就仿佛是浪花在给我洗脸呢!一阵风吹来,海浪像一个长发飘飘的少女舞动着一条玉带。

往右走去,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精美的沙雕,沙雕们雕刻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比如巨型海洋梦,梦的开始中的《一家人在沙滩上制作沙雕城堡》,这个沙雕把里面的人雕刻的像真人一般模样,充分流露出一家人在一起堆沙雕的快乐;黑暗深海,梦魇中的《海绵宝宝、派大星、章鱼哥、蟹阿金》这个沙雕作品在雕刻的时候一定花了不少心思,瞧!海绵宝宝……雕刻的十分可爱,海绵宝宝……房子也像真的一样。这些沙雕有的壮观雄伟,有的可爱极致,有的……看了大师们的沙雕作品情不自禁不禁也想来试试,我左推推右拍拍,忙活了半天总算堆好了一个小杰作——房子,可是不一会儿,就被浪花朋友们夷为平地了。

时光飞逝,我不得不离开这碧海金沙之地。

现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七

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个暑假,我和老妈去了黄山,一览她的真面目。

黄山的景色真美呀!坐在缆车向外望去,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山谷,陡峭的岩壁,全都笼罩在云海之中,犹如在仙境一般。清晨,走在竹海间的小道上,阵阵的知了声和鸟鸣声,给幽静的山谷平添了动感和生机。一阵阵清风拂过,竹叶上的晨露便像断了线的珍珠般散落下来。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一股夹杂着泥土和竹子的清香沁入我的心脾。

黄山的石可真奇呀!一座座山峰玲珑俊秀,姿态万千。有的像犀牛,有的像功夫熊猫,还有的像绽开的莲花……让人眼花缭乱。站在北海向远处瞭望,只见一块像猴子一样的石头,蹲坐在凸出的石头上,面向弥漫着云雾的万丈深渊,仿佛在思念着他的伙伴。这就是黄山著名的一景“猴子观海”。还有“飞来石”,“仙人晒靴”,“仙人指路”……都是大自然这个雕刻家的杰作。

黄山的天气变化可真快呀!刚才还烈日当空,不一会就乌云密布,如同三岁小孩的脸,说变就变。还没等我们穿上雨披,豆大的雨点就落了下来,我们都成了落汤鸡。雨中的黄山也别有一番滋味。隔着雨帘,望向远处干涸的山谷,潺潺的水流声,轰轰的雷鸣声,哗哗的雨声,仿佛在演奏一曲交响乐。山腰上那一条条银白色的一字瀑,像飞舞的丝带,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

黄山的美,就如同一幅活动的山水画,如不是身临其境,还以为真的是在画中。她的美让人痴迷,让人流连忘返。

现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八

我们乘火车,去往桂林。

到了桂林后,我们能看见天上碧空如洗,蓝天白云,非常美好。我们先去了“伏波山”,那里有一个雕像,雕刻的一个人骑着大马,拉弓射箭,显得非常威风。

我们去了一些地方后,最令我感兴趣的是爬叠彩山,我们用尽力气总算爬上了山顶。一看外面,哇,桂林的全景,真是太美了!远处的山峰一个接着一个,山外有山,还看到了璃江,江里的水是绿色的,真是太美了,我们看到山上有一块石雕,上面写着“登上叠彩山,活到一百三”这名话,于是,我们就去那里留了个影。

接着,我们又要乘好运滑道下山,我们要先把该穿的衣服穿好,然后,又戴好手套,乘滑道下山了。滑道里,我们一个个都非常兴奋,非常高兴,想滑快点就滑快点,想滑慢点就滑慢点,我们看见下面没人时,放松地向前滑,快极了,呀,来了个大转弯,“哗”,又向前冲了,我们又飞快的速度滑了下去,真是太有意思了,难怪要把这个滑道称之为“好动滑道”呢!

玩了一天,我们乘车去吃饭,到了旅馆,一进去,就看见了一辆红色的跑车,后面有一个木头制成的龙椅,车的左旁有一张古代人用的床,我想:哇,这个旅馆不错嘛。乘电梯上楼后,我们发现有一个大柜子,上面放着许多的坛子,上面有块牌,写着“请勿触摸”这四个字,说明应该很值钱吧。

到了我们的房间,我看见有些东东像古代的物品,比如灯之类的,看来这是旅馆还是有点豪华嘛!

今天真开心呀!

下载高中语文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单元说课稿(招教面试实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语文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单元说课稿(招教面试实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