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共5则)

时间:2019-05-13 08:5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学理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学理念?》。

第一篇:教师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学理念?

教师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学理念?

城关镇陈家寨小学:杨庆凤

每次说到理念都有一点拽的感觉,好像不说这样的词就没有水平。教育理念好像用许多新词堆积而成,“以学生为本”“自主发展”“建构主义”等教育理念或理论,让人眼花缭乱。说来说去,其实最突出一个信念就是学生的发展。那么现代教学理念应该树立什么教学理念呢?

一、学生发展为本。我们教学是为什么?最终还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应有的认知和学习方法。那么教育又有什么作用呢?那就是指导、引领和帮助,教师就是承载这一使命的人。我们不难发现宗教团体中都会有如牧师、阿訇等人员,他们其实就是教民的老师,他们的职责便是让教民们信教,相信有神的存在。如果老师也有神职人们的能力,我想教育的功能一定会提高很多。

二、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利。允许学生不一样,不追求一样。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说到这一点比较难,在上海学习期间,我们曾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老师们面对的问题是怎样教不同层次的学生?

我想人虽然都有一张脸,但长相却千差万别,那就是个性,是父母所带给你的个性。那么学习是不是个性呢?当然也一样。有些人在某些方面就是有先天的才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我国古代人民就能知道这一道理了。尊重差异的前提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不同的学生取得的进步也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三、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愿意上课是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教孩子学会学习,提高阅读习惯、思维能力。小学生模仿能力强,老师对教学有着浓厚兴趣,他们也会耳睹目染。培养兴趣还要帮助孩子自信,差生差在自信心上,那是老师和家长一次次打击后造成的结果。从培养他某一方面的兴趣爱好,逐渐迁移到学习方面。如一个孩子跑步很快,老师完全可以大加赞扬他的跑步本领,提高他的自信心,让他知道自己的长处,继而使他的学习也能向着老师的方向发展。“亲其师,信其道”有充分自信学生的老师,一定也是受学生爱戴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课,那是一种幸福,是有效教学的极致,是教师职业的最高境界。

四、由“关注学生所学习的知识”转向“关注学习知识的学生”。过去我们课堂教学主要是“满堂灌”,教师一言堂,学生没有发言思考的机会,在教师面前只有知识没有学生,无论面对多少人,也无论学生是农村的还是城市的都一样,甚至天南地北的课堂都一样,没有什么区别。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关注学习知识的学生,不同年龄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学生所处地域不同学习方面的表现也不相同。拿上海与我校学生而言,上海学生非常大方,无论是上课还是课下,都表现非常积极,而且非常健谈,上课回答问题直言不讳。

关注学习知识的学生,是把“死”知识“活”起来,怎样活?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到知识的生活原形,比如语文的作文,为什么学生写得都是假大空,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自己中最有兴趣的生活原形来写。生活体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或者说把知识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贴近他们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兴趣点。

第二篇:教师应该树立的四个意识

教师应该树立的四个意识

四个意识之一———主责意识

首先要说明,我是一个教育实践工作者。

教育理论家们是从理论层面上研究教育,我们则是在教育实践中理解教育、感悟教育,所以我们也有自己的局限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一对矛盾,我觉得从实践来看,教与学这对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还是在教师,这一点旡论是理论界还是教师中认识应该是一致的。在教改中我们强调“学生是主体”,从本质说是在“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而我们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生“学”,所以才呌教“学”,就是说,我们课堂上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会那些知识,更重要的目的是通过日积月累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学会“学”,这才是最基本的目标。总之,上面所说,概括起来就是:在教和学这对矛盾中,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学”,而在教会学生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这是別人替代不了的。由此,我认为,做为教师应该树立以下四个意识,即:主责意识、导思意识、规律意识和创新意识。

(一)主责意识。教师主责,天经地义。现在都在提教师主导,这是对的,但我认为首先要强调教师主责,这样才更有利于落实教师主导。强调学生主体,但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这也是我要强调“主责”的基本思考。因为,既然承认在教学过程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教师,即课上的好不好,学生学的好不好,主要责任是在教师,客观事实是这样、,广大家长也明白这个道理,现在择校风很盛,择校的实质是择师,因为只有好教师才能出好质量。办学校,校长很重要,可是好校长抓谁呢,还是要抓出一支好的队伍,好的教师,因为,教师队伍是立校之基。所以强调教师主责意识,首先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内容的把握,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主要是教师的责任,这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基础条件,如果忽略了这一点,有些课中只是让学生自己学习,理解多深是多深,那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是正确的,但这必须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而非成年人的自学话动,因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这一点决不能动摇。隨然,有些情况下,可能出现学生的理解高出教师的水平,但从总体看,千万个课堂加在一起,即从总的规律来看,学生理解的深度,学习的质量,还是决定于教师的水平。我们说某些经验好,重要之点,还是课程资源开发、整合的好,课堂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调动、把握的好,这是教师的工夫,也包括课前集体教研好,这就像一桌好的宴席,效果表现在桌面上,其实工夫在后厨,根本在厨师的技能和素质,教学工作也是如此,质量产在课堂、出在课堂,“向课堂要质量”是对的,但教师的功底和工夫在课外、在课前,没有功底、不下功夫的教师是上不出高质量的课来的。所以学校必须重视教研,重视教师提高,发挥集体智慧,促使教师岗位提高,我曾经给老师们一幅对联,上联是专透教材无止境,下联是读懂学生有学问,横批是做“研究型教师”,如果要给出一个公式的话,那就是:专透教材+读懂学生+科学方法=教学高质量。

专透教材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核心是对课程资源、教学内容把握的水平和深度,这确是一个无限的过程,即通常所说的“学无止境”,也许你教了十几年、二十几年的学,但对所教内容每一次都应该有新的理解,例如:唐后主李煜《虞羙人》词中有一句话,呌做:“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许有人教过多少遍,讲过、说过旡数次,但当我有一次听课后问老师:为什么说恰似一江“春”水呢?怎么不用“秋”水、“夏”水呢?他一下楞住了,过一会回答说:“没想过。”这里,我想问一下大家,“你想过吗?”我也是在一次听某老师讲到这一课时,老师觧释为,“当时,李煜被关在嶽中,心潮蓬湃,如波涛滾滚一般”之后,感到这种讲法欠妥,而想到这一问题的。春水和秋水、夏水的根本不同之点,在于春水源于冰雪消螎加上“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而成,因而,临近南京的长江春水,其流势一定是状濶而平缓,绵绵流长,旡尽无休,这正符合愁绪的特点,发愁的人总是感慨时光的漫长,无休无止,连打唉声都是长出气,这样理解才能把“恰似”讲得恰到好处要不你怎么讲“恰似”啊?用一江秋水行吗?显然不行,秋水是“牤牛水”,来得急,去得快,和愁绪不贴边,不可能"恰似愁绪。由此,我们就应该思考,为什么这样的千古流傅的“名句”,讲了、说了多少遍,却仍然会“熟视无睹”,熟讲无思呢?难道就这一句如此吗?决不是,它说明,在许多人那里,类似这种熟视无睹、熟讲无思、特别是熟讲无深思的情况绝非偶然和个别現象。我也曾类似的问过不少人,大家常讲“打破砂锅问(纹)到底”那么为什么要说打破砂锅问到底,而不说打破鉄锅问到底呢?令人吃惊的是多数人的回答仍然是“没想过”,由此可见,从课标要求的高度,深入把握教学内容,探循規律性的认识,仍然是我们教师在教学实际中需要进一步重视的突出问题,因为,钻透教材确是无止境的。

再说读懂学生有学问。千万不要以为天天和学生在一起,就什么都了解了,只有那些用心“读”的人才有可能逐步懂学生,不但教师,就是家长也是如此,他们总以为自己的孩子,从小看着长的,就什么都掌握了,其实并非真懂孩子,由此造成许多家庭教育的失误,我在省实验当校长时,有一个学生,是学生干部、优秀学生,但就是和家长对立,妈妈和我诉苦,说她如何如何疼爱孩子,可到头来,孩子和她连话都说不到一块,星期天到家吃完飯就想回学校(寄宿生),这使她十分疼心,而我和学生交谈,她问我:“老师,你说,没有理解还有爱吗?”可见,懂孩子、理解孩子该有多么重要,又多么不易!做教师的更是如此。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发生碰撞的情况,许多是由于教师不懂孩子的原因,(碰撞不是教育)。我们说读懂学生,不只是说一般的了解孩子的家庭、自然情况、学习基础、性格脾气等等,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惩等。而还包括个体意义上、即刻发生着的心理、情绪、兴趣、願望、需求等,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更具针对性,真正做到有对象的教育、教学,真正“有对象的教育、教学”才会是有高效的。特别是学生的“学习心理”,是影响学生接受教育和提高学习质量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做教师的必须认真研究把握。(不只学生有学习心理,教师也有教学心理,甚至吃饭时也有就歺心理,有人半开玩笑的说:有一次开会吃自助歺,突然跑到领导桌上去了,结果这顿饭吃的什么味我都不知道,你看,这不是“吃饭心理”起作用了吗?)

其次是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是教师的责任。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哪里呢?除了上面说的,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能不能成为学习的主体,关键在教师,在教师的水平、教师的调动。可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导作用发挥的如何,其标志主要就是学生主体地位能否得到落实。有的老师总是瞒怨学生,可是你看魏书生却什么学生都能且都能教得好,他全国到处讲课,无论到哪里,无论是什么的学生,他一上课很快就能把学生征服过来、调动起来学生都能很快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魏书生的水平,就在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好的教师,一上课教师和全每一个学生都建立起了一条心理联系渠道,好比几十根无形的线,在课堂中的每一个即时时刻,这几十根线的联通程度、松紧度,教师都心中有数,有哪根断了,想法接上,哪几根松了,拽一拽,用各种有效方法,尽量使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时刻,都处于积极和兴奋的思考状态中,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从而达到髙效教学的目的。相比之下,在有些老师的课堂上虽然形式上是在教师的撑控下,但仔细观察,在一些学生那里,“教学过程”已经仃止,即学生已经辍课,这样的课,日积月累,怎么会有高质量?由此可见,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的落实,责任在于教师。

三、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教学质量的好差,责任根本在教师。本来,这应是很正常的事,但现实中,有的教师总是把质量不高,归于学生的原因,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以考试耒看,一般来说凡是集中失分点(或严重失分点),一定是教师在教学中出了问题,一定要从教师的教学上去找原因,教师应养成这样的意识。可有的教师不是这样,考试成绩一出来,成绩一低,他们就怨学生,“怎搞的,这些学生,这道题我都讲过好几遍了,还不会真没办法!”这不是优秀教师的语言,好的教师也许只教一遍,学生就掌握了,你讲了好几遍,没打上烙印,学生还不会是教师的问题。教师主责---这是规律。这样认识和把握,不只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也有利于教师自我的发展,因为这样的老师,才会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改进,不断的提高。凡是好的老师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不瞒怨学生,瞒怨学生的老师不是好老师(当然,对学生的准确评价是需要的,它和瞒怨是两回事),好老师还有一点,就是什么样的学生他都能教,教什么样的学生都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试想,靠学生出质量的老师,能算好老师吗?要用増值评价来衡量老师,才是准确的、合理的、科学的。我在省教委工作时,到学校去,一般来说,那些老师夸学生,校长夸老师的学校基本都是处和谐发展的状态,良性循环。所以,教师树立主责意识,是正确师生关系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是促进教师自我发展的保证。

四个意识之二———导思意识

教师应该树立的四个意识,笫二个就是导思意识。是引导思维的思,不是培养硕士、博士的那个导师,不过我想,就是那些帯研究生的导师,其重要作用之一也在于“导思”。

从教学耒说,除了知识学习,很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个能力主要是学习的能力,包括知识学习和实践学习,要培养学习的能力,很重要的就是要学生会思考、会思维,就是为学生造就一个强状的头脑,即智力素质。我认为人的思维能力或思维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问题观察的角度和深度上,钻牛角尖的人,常常只在一个角度上看问题,还常常在一个不适当的角度上,高明的人则善于变換角度、选择角度看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以灵活的角度看问题,高度决定深度、多角度易于全面,从而有利抓住问题的本质,形成正确的认识,要使学生懂得,每一个事务都有多个角度,“一句话有一百个说法”,要学生能够多角度或选择最佳角度、利用最隹方法去观察事物,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应该说,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的本质体现是引导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和指导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要懂得,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想明白或者是悟明白的东西,要比听老师讲明白的,要深刻的多,“自己悟明白的,才是真明白”,这就是我曾经说过的,“教授之道,思为至重”,这是有道理的,准确的说,我们不是笼统的反对“讲”,而是反对“灌”。“讲”在许多情况下是必要的,精彩的讲,啓发式的讲或者点拨是课堂中重要的环节,“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晝”,当然需要,但我们也必须看到,讲虽然不注定是,但讲却很容易导至灌,很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主动思考,因此,过多的讲确是不应提倡的,教师的讲应该是精讲,一定要留有相应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和互动。因为,对学生说来,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能力的形成,最终都是通过学生自身的智力和实践活动来完成的,这是旡可替代的,这其中主要是学生自身思维活动,因此,好的课堂,老师总是会引导学生“在琢磨状态下”学习,教师在研究气氛中教,学生在琢磨状态学———这是优秀课的理想状态。我曾打比方:食物的消化器官是胃腸,知识的消化器官是大脑,胃腸消化食物需要蠕动,如果,胃蠕动的动力不足,还要吃一种呌吗叮林的药物,用以増强胃动力,知识要消化吸收,就必须动脑思考,否则也会消化不良,吸收不了。“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世间一切“高招”最终都是人“想”出来的,所以动脑思考的習惯和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教学中有些什么办法易于引导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呢?一是好的问题,有利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精心设计富有啓发性、针对性的问题,是教师在备课中最重要的任务。二是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实践(包括社会实践),引发其感悟,提高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水平,通过实践的反思和感悟———包括学生自身学习实践中出现错误的反思,都会是保贵的资源。三是学习中的交流、互动,特别是讨论和爭论即学习过程中的“议”,“议”的好处很多:简而言之,“议”可生疑、可促思、可练讲,可谓一举多得,不可不用,课堂教学中应该尽量避免的是,老师总是喜欢呌第一个举手的学生发言,在一般情况下,这种做法不利全体学生的思考,因为,当你呌起第一个举手(很快)的学生时,其他同学的思考就已经终断了,当然,也不是第一个举手的人不能呌,问题是老师提出问题后,常常并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把思维快的第一个学生呌起来,其它学生的思考就被阻断了。其实,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办法很多,仅述三例,供参考。

四个意识之三———规律意识

所谓规律即客观事物发展中本质的、必然的内在联系,世间万事万物都具有自身的规律。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从根本上讲,其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认识、掌握和运用规律,形成認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自己就必须具有较强的规律意识。就学科教学来说,尤应如此,课堂教学的过程,最根本的就是教给学生掌握思路、方法和规律,如果教师树立了较强的规律意识,渗透到每一节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日积月累,我们的学生就会逐步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有的学校的经验就是"只要学生掌握了规律,想学不好都难。举一小例:初中物理讲杠杆,杠杆的定义是:“围绕一个支点旋转的硬棒就是杠杆”,利用杠杆做功可以省力的原理是,应用公式“动力矩X动力=阻力距x阻力”,人为的加大动力距的长度,就可以以较小的动力去克服较大的阻力,从而实现省力的目标,在实践中,由于杠杆的种类繁多,形状各异,各种题目,花样翻新,弄不好,让学生眼花僚乱,做题越多,反倒糊涂起来了,究其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缺乏规律意识,没有把握万变不离其宗的原则,这个宗就是解题的思路、方法和规律,后来,我引导对解这类题的思路做了一个概括,呌做“两找一画”,两找:一是找支点,二是找力的方向,一画就是画岀由支点到力的方向线的埀线。这样,解杠杆题的思路就明确了、简化了,不管题型如何千变万化,总有一个支点———就是那根硬棒囲繞它旋转的点,然后再找出动力和阻力的方向,至于做埀线是谁都会做的事,这样力距就出来了(即埀足到支点的长度),有了力距和给出的力的大小,就可以利用公式计算出未知量了。有了“两找一画”的解题思路,再遇到杠杆类题,就心中有数了,知道如何下手,怎样去解题了。这样就心里有底:任你千変万化,我有一定之规!所以,许多时候,学生在考场被并不十分困难的题憋住了,就是没有解题思路,你要告诉他,有些题憋住了是堵墻,捅开了就是张纸!关键是找到規律,即解题方法,多少人出来就拍大腿了:原来这题并不难呀!这就好比醫疗,针扎准了穴位,就治病,也好像开门,只要选好钥匙,插进锁眼门就开了,并不用多少力气,你要找不到销眼,到处乱捅,它就是堵墻!世间事物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规律,在教学中就体现在思路和方法上,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给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规律,要让学生懂得,我们做这道题的目的不只是会做这道题,而是为了会做这“类”题,这就是要探索、总结、概括解这类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寻找解题规律。如果教师将这种意识渗透到每一课中,融入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日积月累,学生就会掌握和学会找方法、找规律,从而形成能力,学会学习。我们不赞成题战术,反对一味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主张教师要树立规律意识,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四个意识之四———创造意识

国外同行曾和我说:你们中国学生在课堂发言前的思维模式和我们那里有本质区别,你们的学生是“想好了再说”而我们那里则是“站起来再想”!好傢伙,一个是“想好了再说”,一个是“站起来再想”,这该是多大的差别呀!我们的学生为什么要"想好了再说"?因为他有顾虑、有朿缚,他发言前,思前想后、顾虑重重,又怕同学哄笑、又怕老师批评,而国外一些学生发言是不存在什么思想负担和顾虑的,只要我想发言我就站起来讲,不存在把,“想好了”做为发言前提条件的束缚。面对这样巨大的反差,我们应该反思,我们这样长期的教育模式形成了学生的思维模式,久而久之,日积月积,就束缚了学生的思想,抺刹了学生的创造力。这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敝端!

由此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教育者必须首先树立创造意识。创造意识的树立,必须摆脱传统的束缚,首先要让人敢想、敢说、敢于突破。要使人们认识到,人们的意识常常被某种东西束缚着、局限着而并不自觉,所以必须提倡要敢于突破。包括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思维和观念也被一些习惯的东西所束缚,比如:说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家的电话号码已经用一种习惯的念法说惯了,如果突然有人用另一种读法说出这个号码,你都不一定听出是谁的电话,你信不信?我就遇上过,我家过去的电话是86845368,我的习惯读法一直是868,45,368,突然有一天来电话了,有人喊8684,5368,谁的?我竟楞了半天,硬是没反映过来是我家的电话。所谓观念,一般来说,就是一种相对固化了的思维模式,这种东西是旡形的,但其作用是巨大的,甚至是不可逾越的,你形成了一种观念,要你去做与这种观念相背的事,不可能是自觉的,更不可能是持久的,所以,观念的突破是十分重要的。

以教育为例,传统教育的许多落后观念是需要突破的。诸如:《把上学视为“念书”》的观念,《教学和考试内容越深越难就越有水平》的观念,《学生回答问题必须是标准答案》的观念,《批评才是爱护》的观念等等,正是由于这些观念和习惯,在我们的教育中,教师多是挑毛病和批评,学生体验的多是“失败感”而非“成功感”,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理负担逐渐加重,自信心受到伤害,部分学生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这样的教育模式,何谈对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由此,中国的教育要成功的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教育者首先必须克服传统教育中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陈旧观念,树立创造意识,特别要注重学生自信心和成功感的体验,这是学生一生发展的两大精神支柱。

第三篇:树立服务理念

树立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竞争已经由产品及价格逐渐转移到对客户的争夺,客户服务已经成为主宰企业生死存亡的重要指标。服务是全公司的事,不是个人或一个部门的事。

我们必须建立这样的观念:人人都是服务员,行行都是服务业,环环都是服务链。服务是未来市场的利润,服务是树立品牌的捷径;服务是企业诚信的表现,服务是竞争优势的体现。

如果从服务业的层面去理解,服务也是产品。全员服务,就是全员参与到给他人提供帮助的统一行为中,消除服务环节中的盲点和脱节,实现企业价值的转化。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和接受服务的理念,相应的人们不再满足于基本的生活需要,而是更加注重具有个性化和人情味的产品和服务,对服务的体验要求越来越强烈。

目前市场营销的型态已经从大众市场营销转化为了一对一的市场营销。因此市场竞争的制胜因素也从数量、质量、价格的竞争转化为服务价值的竞争。以客户为本的理念不能成为口头的承诺,要转变成心的承诺和践行。就是要通过优质的服务使客户满意地使用产品,从而使每位客户变成忠实客户。

一、如何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

1.正确认识服务意识

服务意识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与一切企业利益相关的人或企业的交往中所体现的为其提供热情、周到、主动的服务的欲望和意识。即自觉主动做好服务工作的一种观念和愿望,它发自服务人员的内心。

服务意识有强烈与淡漠之分,有主动与被动之分。这是认识程度问题,认识深刻就会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有了强烈展现个人才华、体现人生价值的观念,就会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有了以公司为家、热爱集体、无私奉献的风格和精神,就会有强烈的服务意识。

服务意识的内涵是:它是发自服务人员内心的;它是服务人员的一种本能和习惯;它是可以通过培养、教育训练形成的。

2、正确认识所从事的工作,不断更新观念,做到敬岗爱业。

3、树立对客户服务意识,提高对客户服务技巧是成功的万能钥

匙,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人与人之间总是在不断地进行价值交换。

顾客可以广义地定义为和他人进行价值交换的人

对客户服务意识的树立和对客户服务技巧的养成、运用并不难。关键在于态度

4、正确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情绪、误解。

服从,是服务业员工的天职,所谓“有理是训练,无理是磨练”,无理之前都能接受,有理之前怎么会不服从呢?服从,更是一种社会秩序的建立,是一种伦理道德的展现。

准确的角色定位:服务人员永远不可能与顾客“平等”!

为了提高服务水平,我们的员工应提高自己的角色认知能力。角色指的是某个人在某个场合中的身份。角色定位指的是一个人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准确的定好自己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扮演的角色。角色认知是指每个员工在服务这个大舞台上,都在充当一定的角色,员工是什么角色就唱什么调,绝不能反串。然后,根据社会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常规要求、限制和看法,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适当的自我约束。

三、如何全面的认识服务对象

1、我们所服务的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绝大多数是通情达理的,蓄意胡搅蛮缠的客人毕竟是极少数。

2、服务对象因为维护自己、企业的利益,对政策法规不熟悉等原因,总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前来投诉或做其它的客户,他们不是供你议论或与你较量智力的人,他们是我们应该以礼貌和端正的态度给予服务的人。他们不是一个代码也不是一件物品,他们是和我们自己一样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我们为他们服务,不是我们给他们一种恩惠,而是我们应该履行的职责,并且通过给予他们服务的机会使我们的价值得以体现。

四、树立全员服务意识

就物业服务工作而言,要提高服务质量,首先要有服务意识。也就是说,先要能想到,才能做到;先有意识,才有行动。这一点说起来很简单,但要每一位物业服务人员都能做到,也是很不容易的。对内,要做到上级为下级服务,尽而使员工以良好的状态面向业主,为业主提供优质的服务。对外,要不断强化员工“把业主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让业主和物业服务公司成为一家人,让每一位业主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物业服务企业是在为他们服务。既然是服务,就要有服务意识,就要求物业服务人员都必须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要从思想和认识上明确知道自己所从事的这个行业的特点和要求。那就是: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最大的便捷;为客户想的更多,做的更好;用我们的服务和效率去创造企业和自身的价值;用心去创造完美。这既是物业服务企业的质量方针和服务宗旨,也是物业服务人员应当具有的基本素质。

有了服务意识后,还要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使服务质量得到提高。总结经验不仅可增强企业与业主之间的关系,而且可为物业服务企业提高服务质量提供极为重要的信息。物业服务人员应充分利用这些信息,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找出物业服务产生差错的根本原因。服务差错通常表明服务体系中存在严重的缺陷,物业企业管理者应尽力找出差错产生的根本原因,解决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而不能就事论事地纠正具体的差错。其次改进服务过程检查工作。系统地记录、分析各种服务差错,以便服务人员发现服务过程质量检查工作中的不足之处,采取必要的措施,改进服务质量检查工作。对经常出现差错的服务工作,物业企业管理者更应加强服务质量检查工作,制定服务差错记录制度。物业服务企业应建立计算机管理信息体系,记录业主投诉的问题。服务人员可直接检索有关信息,例如投诉者从前经历过的服务质量问题,就能更好地做好善后服务工作。物业企业管理者则可以根据服务质量问题的类别和频率,研究具体的改进措施,提高整个小区的物业服务质量。

五、服务理念的创新

1、在长期的物业服务实践的基础上,要不断地总结、发掘、提炼全体员工的智慧与思想结晶,并将其升华至企业的思想理念,潜移默化地成为全体员工的思想意识和行动指南。如在企业经营理念方面,形成“诚信为本,客户第一”、“全

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服务理念;在服务质量理念方面,形成以“追求完美、真诚服务”、“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以人为本、精品服务”为核心的价值观念、道德与行为准则;在管理服务理念方面,形成“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用户的满意是我们永恒的最高追求”、“用心服务、唯精唯美”的基本理念;在企业憧憬上,追求“一流的物业服务品牌企业”等等。

2、在有限资源的现实条件下,通过挖掘内部潜力、提高服务标准、催生服务理念,高标准的要求和严格的、人性化的企业内部管理,往往是创新服务理念的孵化器。随着物业服务行业的繁荣与崛起,新的物业类型将不断推向物业服务市场。高端物业的不断涌现、客户新的要求在呼唤更新服务理念和提高服务标准。高标准的服务需求与相对落后的服务和收费标准将形成新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之一是变更服务方式与服务理念。

3、物业服务企业应着重从四方面创新服务理念:一是物业的本质是服务,无论是对人的服务,还是对“物”的管理,其本质都是为业主提供一种与物业相关的服务;二是整合社会资源提供综合服务的理念。随着社会的进步,客户的需要越来越广泛,如数码小区提供现代智能化生活、信息资讯的广泛需求以及特殊类型的家政服务和金钥匙服务等,所有这些以前认为非物业服务的内容,都将进一步纳入日常服务范畴,并逐步为人们所接受;三是向科技要效益的理念,物业管理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随着用人成本的增长,仅靠增加人员来提高服务质量已难以承受,也非最佳途径,实践证明通过更新服务理念、改良服务手段与装备,可大大提高服务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稳定性;四是大力倡导诚信意识,把诚信理念贯穿到整个物业服务过程;五是延伸“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通过实施一些服务项目来获取客户体验资料,并将顾客的需求写入所有管理会议的议事日程,树立“内部顾客”的概念。

六、加强服务意识重要在于行动

加强服务意识,我们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变思想为行动,把服务体现在具体的措施上。比如我们对小区各业主们开展的入户维修及其它服务,还有针对春季易发生火灾对每位员工进行消防知识的培训并以张贴宣传画的方式让广大业主更好的了解消防常识;夏季即将到来要主动为广大业主清洗空调滤网,以确保供冷时空调能够正常的使用等肯定会受到业主好评的,像这样实实在在的服务我们还要不断的开展下去,全心全意给广大业主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

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把优质的服务提供给每一个需要服务的业主。服务工作本身不是大事,但每一项服务都不是小事,细小的疏漏都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我们要不断反思提高我们的服务意识,不断修正和完善我们的服务流程,不断加强和提升我们的服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树立公司的质量方针,贯彻以业主为关注焦点的企业文化,为公司更好的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七、发自内心地为客户服务

一个员工若是为了怕被客户投诉,或是害怕领导追查,再或者为了更高的薪水和职位,甚至只是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从而有优秀的业绩,那么他所做的并不叫真正的服务,也更谈不上有良好的服务意识。

真正的服务意识应该是在排除了遵守规章制度、满足领导考核标准和提高薪水三个目的之后,完全发自内心地为客人自觉服务的心理取向。由这种意识支配的服务,才是真正的服务。

虽然每个人都有不顺心的时候,但不能把烦恼带到工作中,要记住:微笑是工作的一部分,微笑是你的责任。有人说一个员工就是一个窗口,这

话很有见地。员工的一言一行不只代表他自己,还代表一个单位的文明程度和服务水平。优质服务,必须从个人抓起,要把文明意识、服务意识“吃”进肚子里,融化到血液中,并自觉地表现在一言一行上。

我们还要有感性服务意识

感性服务是一种体验;感性服务是一种情感;

感性服务是一种身份确认(尊重),他让我们通过服务让客户感受到自我角色(身份)的肯定,同时,享受到精神满足的愉悦过程。物业服务是一种亲切感,从关注客户感受开始,用客户最喜欢的方式提供

服务,让客户感觉特别亲切。

感性服务是一种神秘感,用最有创意的方式满足客户的需求,总是给客户带来无穷的惊喜。

感性服务是一种口碑,用客户体验创造口碑故事,让客户口碑相传,赞不绝口。

感性服务是一种互动。通过多元化的渠道与客户有效沟通,运用各种形式建立客户联盟,持续与客户互动,用最快的方式响应客户需求的变化。

第四篇:教师应该树立什么样的道德形象

教师应该树立什么样的道德形象

老师的呵护让我的人生如此美丽。

■把教师视为圣人,表面上是给予了教师很高的地位,但用无人可及的圣人之德要求教师,映衬出来的是教师的平凡、平庸。

■把教师视为凡人,淹没了教师平凡工作的不平凡之处,也就消解了尊师重教的必要性。

■把教师视为好人,显现的是教师平凡工作的伟大和独特之处,因而可以为社会各界尊师重教提供合理的情感依据。

■王本陆

现代教师究竟是普通人,还是道德完善的圣人?如何合理定位现代教师的道德形象?这些是广大教师最困惑的问题,也是当前讨论师德话题需要明确的基础性问题。

新加坡南洋大学严元章先生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些行家对于“人之模范”这个为师的概念,根本就不肯接受。二十多年前,曾经有一位数学教授突然来看我,带有忿忿不平的语气对我说:“师者,人之模范?我教数学,教完就了——哪管他什么模范不模范!”当时这位教授,看来是想让我支持他的议论;然而,我只是对着他微笑,没有表示意见。

不知您是否同意那位数学教授的观点,但我相信,有不少教师会把这位数学教授视为知音。的确,在社会上,人们关于教师道德形象的定位问题,存在明显分歧。不少人把教师视为传承文明、教人向善的精神导师,因而倡导教师必须具有圣人之德,强调教师处处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而在许多教师心目中,自己只是做份工作挣份工资的普通人,凭什么要处处为人师表?这是关于教师工作和师德修养的两种不同认识和定位,我们不妨把前者称为“圣人观”,后者称为“凡人观”。

“圣人观”是中国古代教师素养的总纲

“师者,人之模范”这个命题,可谓“圣人观”的集中表达。这句话出自汉代学者扬雄笔下,是我国古代教师观的经典表述。从先秦时期起,我国就一直不断地探讨着择师的标准问题。择师大抵有两方面的标准,一是道德修养高,二是业务能力强。例如,战国时期我国著名教育家荀子在《荀子·大略》中就明确提出了做教师的四个条件:“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凌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其中,前两条侧重德性,后两条侧重才干。《学记》从业务方面提出了做教师应该具备的条件,如知兴废、能博喻等。到了汉代,扬雄在《法言·学行》中更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命题:“师者,人之模范也。”何谓人之模范?对此,他提出了多方面的具体要求,包括知识渊博、乐教不厌、教学有法、以身作则等。按照现在的理解,这是一个关于教师素质结构的综合标准,内容涉及道德水平、知识水平、教育精神和教育能力等各方面。由此可见,“师者,人之模范”这一命题,是我国古代教师素养的总纲,是择师的核心标准,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

中国古代特别强调“师者,人之模范”这一命题,有其具体的历史背景。从社会结构来分析,中国古代社会是家国同构的伦理—政治型社会,皇权是社会权力的中心,皇权的合法性源自“以德配天”的逻辑,道德教化是社会治理的关键环节,是维持文化大一统的根基。道德教化是依靠教师来实施的,教师就是代圣人言而教化万民的人,在这种背景下,便形成了尊师重教的传统,与此相对应,对作为代圣人言的教师,也提出了很高的道德和业务要求。这一点,和西方大多数国家有明显差异。西方古代社会更多是宗教—政治型社会,精神世界更多被教会控制,僧侣教士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并承担教化社会的责任。相对来说,世俗的教师就只是教人读书识字的“经师”罢了,因而,对其也没有特别高的要求。由此可见,在我国古代社会,强调“师者,人之模范”这一标准,强调教师做一个真正的“人师”,即青年人的精神导师,是有其历史合理性的。

在现代社会,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起码有两点非常明显的变化:一方面,古代社会是等级社会而现代社会是平等社会。古代社会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在我国古代,士(读书人)处在三教九流的首位,被赋予很高的道德优越感和社会地位,而培养士阶层的教师,无疑更是道德文章的象征和表率,处在道德金字塔的尖端。但是,现代社会推崇众生平等观念,主张没有任何一个阶层(职业)具有先天的道德优越性,在社会法制体系中,不承认任何特权公民的存在。这就是说,现代社会不再是依圣人言而生活的时代,读书人更不是高高在上的特权阶层,再像古代那样赋予现代教师代圣人言的角色并用圣人之德要求现代教师,恐怕早已不合时宜。另一方面,师德标准重心古今有异。古代社会只有少数人受教育,没有专门培养教师的社会机构,教师群体总量比较有限,因而更多采用从社会成员中择优选用的办法。这就是古代社会关注择师标准的原因。古代社会的师德要求,更多是一种择师标准的表述。现代社会建立了庞大的国民教育体系,推行普及教育,师资需求量极大,于是,便有了专门的教师培养机构,青年人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训练和资格认定后,就去当教师。这样,教师有了稳定来源,择师问题就自然解决了,而教师如何工作,则需要建立专业标准,其中就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现代社会的教师职业道德,是规范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纪律,是关于教师做事的要求。

“凡人观”忽略了教师超越凡人的必要性

“凡人观”主张教师工作是现代社会分工体系中的一个工种,是付出劳动提供社会服务换得社会报酬的一种职业活动。总体来说,这是符合实际的。从社会结构来看,在全世界,广大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只是现代社会的普通一员,有较高文化但很少被认为是真正专家,工作付出不少,劳动收入不高,社会地位一般,还要养家糊口,生儿育女。这的确是很平凡的人生。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能从平凡人的视角去理解我国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大家就会多一份宽容和认同。试想,寒窗苦读十几载,却拿着农民工兄弟那样微薄的薪水;做完家务、安顿好老人孩子,三更半夜还得批改作业、读书备课,日复一日,常年如此。请问,有几个人能无怨无悔地过这种生活呢?但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这就是平常的生活状况。作为平常人,教师们有时对这种生活状况有所抱怨、有些不满,是可以理解的。希望过一种幸福的、体面的生活,是每个平常人的正常心态。在社会层面,我们的确需要呼吁更多人能体会、理解教师作为平凡人的生存状况,并为改善教师生存状况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

教师的确是平凡人,却不能以凡人之心任性而为。教师和警察、公务员一样,所从事的是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核心事务,社会责任重大,对于社会安定、国家富强、文明进步和个体幸福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教师担负着培养教育儿童的社会使命,关系国家未来,关系千家万户,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儿童身心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因而必须谨言慎行。我们作为从业者虽然都是凡人,但所作所为必须符合行业特性和社会期许,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社会信任和职业尊严。试想,如果一个人言行放荡不羁,谁放心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他教育呢?谁愿意追随这样的教师读书学习呢?可以说,如果一个教师完全按照凡人标准行事做人,他一定不是一位好教师。由此可见,教师虽然是凡人,却需要不断超越凡人的局限性而追求自我完善,这是教师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凡人观”只强调教师本是凡人的现实性,却忽略了教师超越凡人的必要性,因而也有很大局限。

现代教师道德形象的新定位

教师不是圣人,从古至今也没有几位真正的圣人。教师是凡人,但不能满足于做凡人。那么,如何定位现代教师的道德形象呢?对于这个问题,大家不妨多做些讨论。对此,我们提出一个粗略意见:现代教师是一个好人!

我们理解,在现代社会众多职业中自觉选择做教师的人,一般是那些天性善良、热心助人、淡泊名利的人,可以统称为社会上的好人。教师天天与孩子打交道,把全部精力用于培养别人孩子,这种慈爱之心,是人格的伟大表现。爱自己的孩子,其基础是动物本能,虽然人们常把它上升为伟大的母爱、父爱。而对别人的孩子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爱护、教导,是一种心灵的超越和理性的选择,是人类道德自觉的体现。这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只有真正慈悲为怀的人,才能长期坚持下去,“俯首甘为孺子牛”。曲靖市第二中学-云南省一级达标中学而且,教师天天用心培养孩子,自己究竟又得到多少回报呢?教师行业一直是一个相对清贫的行业,社会上很早就有“家有三斗米,不做孩子王”的说法。相对于官场的飞黄腾达、商场的日进斗金,教师走着基本与富贵无缘的人生道路。那些善于钻营、怀揣富贵梦想的人,是不会选择做教师的,即使不小心进入了教师队伍,最终也会想方设法离开这个行业。能长期奋斗在三尺讲台上的人,大概早就放弃了众多国人孜孜以求的大富大贵幻想,心甘情愿做一个淡泊名利的孩子王。这也只有实诚之人才能真正做到。因而,在我们的心目中,每位兢兢业业教书育人的教师,都是值得众人敬佩的好人。至于那些师德楷模的高尚情操,则堪称时代的道德灵魂。

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教师的社会形象大不如前。在一些人心目中,教师甚至成了坏人的代名词。对此,该如何认识和对待呢?我们认为,需要辩证分析这一现象。第一,当前教师队伍里有没有违法犯罪的坏人?当然有。校园性侵就是一种犯罪行为,干这种事情的教师无疑是极大损害教师队伍形象的坏人。第二,当前教师队伍的主流是好的还是坏的?毫无疑问,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教师是好人。不讲师德、违法犯罪的只是个别教师。第三,在人们心目中,当前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为什么会下降?应该说,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整个社会道德大滑坡的背景下,教育界也存在道德滑坡现象,这是必须承认的客观事实。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负面新闻的敏感和对正面新闻的漠然,则主观扭曲了对整个行业的道德认知。此外,千丝万缕的利益瓜葛和教育的“替罪羊”效应,强化了人们对教育的负面情绪。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自然就会使普通大众对教师形象打上大大的问号。第四,当前如何重建教师队伍的好人形象?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教育系统加强危机管理,改善社会公关活动,更需要每所学校、每位教师严格执行教育政策法规,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创造教书育人新业绩。我们相信,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教师的正面道德形象最终会重新树立起来。

在当前,积极宣传教师是好人这一基本理念,很有现实意义。这是重建社会各界尊师重教情感基础的关键环节。把教师视为圣人,表面上是给予了教师很高的地位,但用无人可及的圣人之德要求教师,映衬出来的是教师的平凡、平庸,对教师的尊敬之情从何而来?把教师视为凡人,淹没了教师平凡工作的不平凡之处,也就消解了尊师重教的必要性。把教师视为好人,显现的是教师平凡工作的伟大和独特之处,因而可以为社会各界尊师重教提供合理的情感依据。从教师队伍内部来说,强调教师是好人,可以化解长期以来圣人观带来的沉重道德压力,同时又能彰显教师工作的大爱与奉献品质,从而为师德规范提供合理的自我定位。

第五篇:教师应该如何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教师应该如何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十年树木,百 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良好师德的养成,对教师树立高 尚的人格形象,对教书育人,对成为一名好教师,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应该有一种忘我无私的精神。教师良 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记得有一名初三毕业 班的女教师,她的体质很差,医院给她开假条让她在家休息,她把假 条偷偷藏起来,仍然坚持上课。以至几次晕倒在讲台上。学生看着她 苍白的脸色、虚弱的样子,都感动得落泪。而她却充满深情地说: “我 的身体可以调养,而你们将面临人生第一个转折点。我怎么可以置你 们的前途于不顾呢?”多么朴实而又多么无私啊!她不但为自己树立 了良好的形象,也为所有教师树立了榜样。在她的感召下,学生更加 努力,老师们更是无偿地加班加点,那届初三,我校考取重点高中的 人数居全县第一位。赢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作为一名教师,她默默 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 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自己的事业,献给自己的学生。这样忘我 的老师能不是好老师吗?这样无私的老师能不被学生和家长尊敬 吗?

二、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还应该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1、学为人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苏霍姆林斯基在 《给 教师的建议》中谈到:“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讲 的东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 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出最重要的东西来讲。”这正是一碗水与一 桶水的道理。比如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使学生理解文中优美的意境、真挚的情感,就得用妙趣横生的形象讲解吸引学生,就必须具备高超 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技巧,为学生营造一个诱人的求知氛围。尤其现在 是信息时代,学生了解信息的渠道有多种多样。因而,问题也千差万 别,层出不穷。教师面对的是崭新的教育环境,是思维活跃的教育对 象。因此教师既要注重总结经验,多方搜集资料信息,又要熟谙教育 心理学知识,勤于向长者求教。惟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所谓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生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间的,并予以 效仿的。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2、行为世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跨上讲台,你就成了学 生们眼里的百科全书,成了他们心中的太阳。教师工作的“示范性

” 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 置。所以,教师要求学生努力学习,自己首先就应该刻苦钻研业务; 要求学生开动脑筋,自己首先就应该勤于思考;要求学生一丝不苟,

自己首先就应该兢兢业业。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人格言行在教育中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加里宁说:“教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 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 比如:学校禁止学生吸烟。而有些教师公然把烟头扔在楼道;一 些教师还偶有课上吸烟的习惯。更有甚者,一些教师语言粗俗、素质 低下,有时对学生骂骂咧咧。学生怎能不效仿呢?再有一些女教师穿 着打扮过于前卫。作为教师既不雅观,又潜移默化地在学生中起到了 一种引导时尚的作用。尤其是初高中及中职类学校,青春涌动的学生 怎能不暗中效仿呢?因此,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 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整 洁的仪表影响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 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业”。古人云:“士不可以不弘毅。” 而我却要说,师不可以不德高。没有高尚的品德,岂能安贫乐道?没 有高尚的品德,岂能“化作春泥更护花”?

三、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更应该关爱每位学生。热爱一个学生 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掉一个学生。前苏联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 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 其是那些性格孤僻,个性鲜明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真诚相待、热情 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对待他 们要“多一点和风细雨,少一点急风暴雨”,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 验中接受教育。也许老师不经意的关爱,就可以间接拯救学生的一生。记得我教初三时,有这样一位女生:性格孤僻,班里很少有同学 接近她。同学们都称她“神经病”。据他们说,她六年级时,因为家 里没答应她的什么要求,她居然一个人离家出走。家里人都急坏了,也没有找到她。最后还是她自己回来的。但是初中以来,她的学习还 算不错,头脑聪明。尤其是语文,功底很好。如果努力学习,就可以 考一个不错的高中。所以,我经常鼓励她,让她好好学习,将来考取 一中或二中。而她总是耍脾气,不按老师说的去做,我就经常找她聊 天,开导她、激励她。其他老

老师说我白费力气,将来肯定受累不讨好。因为,这个学生很怪的,不一定什么时候就翻脸。但我不相信,始终 坚持不懈的用我的热情感染她。慢慢地,她好了许多,并且主动做 《中 考总复习》,质量也很高。而且我发现在她冷酷的背后,其实也是很 脆弱的。我们师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了,她的学习也突飞猛进。为此,我还得到学校的好评!可是接近中考的一天,她又“犯病”了: 怎么也不肯学习,而且当着全班同学对我出言不逊。当时我那不争气 的泪水夺眶而出,所有的委屈、不满都化作泪水溢满我的面颊,我跑

出教室。同学们赶紧追到办公室解劝我。而她却幸灾乐祸没事儿一样。同学们都要去质问她,怎么会如此没有良心,还敢骂老师,我拦住了 冲动的学生们。几天后我找到她,想要问一问原因,而她表现出来的 那种挥之不去的“高傲、满不在乎”冰得我的心凉凉的。但“教师是 无私的”这句话却始终鼓励着我去开导她,询问她,观察她。最后她 还是没有告诉我原因。此后,她总是默默地一声不响。同学们更是疏 远她、冷淡她,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所以,课上我总是用热情的 眼神去激励她、安慰她,而她总是冷若冰霜。家长说,她就那样了,别再费心了。可是,我总觉得很可惜。因为就她的聪明,努力之后可 以考取不错的高中。所以,我一直没有放弃。每天我都用热情洋溢的 笑容去融化她那一脸冰霜,用真挚的眼神去鼓舞偶尔失魂落魄的她。希望有一天她能再次向我抱以阳光般的微笑。但始终没能如我所愿。然而,我的感觉告诉我:她在暗暗努力,也许是为了关爱她的我,或 是为了她自己。不管她是怎样想的,只要她知道努力学习就行了。所 有的复习资料,不知道她什么时候都作完了。基础知识越来越扎实,难理解的题目她都能解答。其他老师也反映她像变了一个人。唯一不 变的就是那阴沉沉的脸。但这我已经很满足了。后来,她考上了二中(这已经是很好的结局了)那年元旦,我收到她给我的贺卡和一封发 自肺腑的忏悔信。面对“不要再遇到我这样调皮的学生”的祝愿,我 感慨万千。那次,我又哭了,泪水中有辛酸、惆怅、失落、无奈,但 更多的是幸福!天底下还有比得到莘莘学子发自肺腑的感激和赞美更 叫人快乐的吗?一缕眷恋的柔情,一股燃烧的热情萦绕着、激荡着我 的心!也许,教育过程中由学生带来的酸甜苦辣在每一位教师的心里,都有一本说不完的故事,学生哪怕是道一声“老师好”,或者留下一 个微笑,园丁们也会感到莫大的欣慰。这种甜美的感受并不在于毕业 生的

回报,而在于教书育人本身所蕴含的无穷乐趣,以及桃李芬芳时 的满足感与成就感。记得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 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 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三 尺讲台,使教师照亮了别人,也升华了自我。十几年的从教生涯如历史的炊烟一晃飘过。我在其中也收获颇 丰。我崇拜讲台的高尚圣洁,在这里,你会生出一种无言的神圣与庄 严;我景慕讲台的淡泊宁静,在这里,你会有一种摆脱了世俗喧闹的 踏实与坦然;我感谢讲台的养育与磨炼,在这里,你会有一种自我升 华的愉悦。小小的三尺讲台使我认识到: 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讲台,教书育人;走下讲台,为人师表。因此,师德 需要培养,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百年大计,教育为 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当正心、修养、厉志、

笃行;精其业,美其德,爱其生。不断加强师德修养,让我们以良好 的师德,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下载教师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共5则)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加快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正树立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不是放弃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回到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而是超越和扬弃高能耗......

    教师应该如何写教学案例

    教师应该如何写教学案例 一、 案例的基本涵义 1、 什么是案例? 华师大郑金洲博士认为:案例都是事件或者故事。是事件就要有过程,不是平面的去分析,而是动态的反映过程。在事件......

    牢固树立创业理念

    牢固树立创业理念 在创建院士工作站的实践中加强企业科协建设 辽宁省沈阳市科协 沈阳是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城市,工业基础雄厚,企业集群集中,科技与企业结合有深厚的历史......

    树立多样化人才培养理念

    树立多样化人才培养理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

    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

    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 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陈国忠在行政工作部门引进精细化管理,引导干部职工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学习精细化管理知识,推动精细化管理实践,以此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

    树立科学执政理念专题

    科学执政理念是科学执政的思想基础。坚持科学执政,要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

    牢固树立法治理念

    牢固树立法治理念 确保我县平安和谐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宋明辉 (2008年7月16日) 目前,我县正处于经济发展和人民内部矛盾多发的关健时期,因此,在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中,政法队伍应该......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精选)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对司法行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基层司法行政部门,我们将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本质要求、价值追求、重要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