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引言:写作,它既是人们表情达意、交流信息的需要,又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难点,在语文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作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就是提倡自由表达、提倡想象作文、提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注重培养学生写话和习作兴趣、自信心和创新能力。可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乃当务之急。那么,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呢?说到底,还是那句老话:多读多写。下面,我就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我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简要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积累材料,丰富文库。
(一)、多阅读。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基于这样的实际,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通过加强课内外阅读,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从而提高写作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除把课堂还给学生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阅读可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的均可,越广泛越好。有了广泛的阅读,学生就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同时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中,使学生产生了语感,激发了灵感,有了语感和灵感,作文就水到渠成、自然流泻轻松的事。
1、重视营造读书氛围。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对此,我主要是通过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首先,我通过引导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营造氛围。通过引导,学生搜集了“书犹药也,善读则可以医愚。”;“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等多个热爱读书的名人名言。学生收集名言后,我还组织学生交流,并选择代表性的名言请书法好的学生写出来,张贴在班级墙上。其次是动员、引导学生从家中带来自己喜爱的书充实班级图书柜,在班级中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让学生产生一种追求读书的神圣感。再次,利用家长会的机会,由学生向家长汇报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收获,请家长介绍自己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和经验。实实在在的人和事,打动了广大家长,他们自觉地为孩子创造阅读环境。如:让孩子拥有自己独立的房间、自己的小书架等,父母带头读书、读报,做孩子阅读的榜样,主动与孩子讨论书中的问题。此外,坚持引导学生定期去图书馆看图书、借图书,定期更换从家中带来的与大家“共享”的书籍。并且学校每周安排2节课时间去阅览室看书。
2、重视教给读书方法。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还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这里,我主要是结合教材,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以课内促课外”“以课外补课内”。如,我告诉学生拿到一本书后首先得问问自己: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接着快读目录,以得到一个总的概要。然后找到你想研读的内容,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不懂之处画上符号,边读边做批注。待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最后,欣赏品味精彩片段,体悟写法。我有计划地利用阅读课的时间,组织学生运用课上学到的方法进行阅读,每周一个单元,并结合共性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读书方法和收获。此外,还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其他书籍,或上网查阅资料解决遇到的问题,激发起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以及大量阅读的渴求,真正达到活跃思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
3、重视检查阅读效果。心理学告诉我们:“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我认为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则更能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动力。基于这种认识,我的做法是:首先在班级中展开读书比赛,定期在课外阅读登记栏上公布每个学生的阅读篇目、笔记篇数、摘抄的条目数。第二,抽取一些读书笔记,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览。第三,经常组织读书经验介绍。第四,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第五,注意发现优秀习作,积极组织向校内外刊物投稿。通过多种形式的检查,让学生互相学习,看到别人的优点,看到自己的不足,学生就会不甘落后,就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从而使爱读书的氛围更浓,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二)、结合课文学习,重视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不动笔墨不读书”,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益,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并自己给一个名字,坚持要求学生摘录所阅读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写读书笔记,或写阅读感受。通过几年的训练,学生的词汇量增加了,写作素材丰富了,作文水平也提高了。其次,重视仿写训练。主要是指导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者真实的感受,借鉴别人的某些写法,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课程改革后,语文课本中更多内容丰富、教育意义深刻、写作指导特效的课文。教师精心地通过词、句、段、篇的教学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欣赏文字的兴趣和能力,通过学习作者怎样观察、思考、表达,让学生掌握表达技巧和如何布局谋篇,满足学生模仿课文表达生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我们要多读,特别是课文中佳句、佳段、优美诗词、情感细腻的情节等,让学生多读、识记、理解。每当教到佳句、佳段时,教师要绘声绘色地朗诵,甚至表演一番。当学生兴趣高涨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想不想写出这样的优美语句来呢?如果想,请多读几遍,记住啰。”并让学生思考这些佳句、佳段在我们写作时怎样恰当地运用到作文当中去。当然,仿写要由易到难,从仿句到仿段、仿篇。读写结合,以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和写不能固定成一个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探索,举一反三,因人而异,真正调动学生积极性,仿中有发,仿中有创。如我在教学《秋天的怀念》、《地震中的父与子》两课后,让学生仿写,这里主要是仿写课文中母与子、父与子之间的亲情这一内容,以《我和爸爸》或《妈妈给我的爱》,用真实地事例写发生在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事,联系自己的心理、情感等写出独特的体验。学习了《我的战友邱少云》,仿写作者看着邱少云被烈火活活烧死这种疼痛的心理描写,写出自己遇到痛苦的事时那种难过的心情。教师教学每篇课文都寻找学生习作训练点,天长日久什么内容、什么方法都在仿写中学过,写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短时间就可完成练习,也对作文始终有着浓厚兴趣。有了兴趣,还怕学生写不好作文吗?
二、丰富生活,指导学生获取作文的材料。
叶老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老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指导学生作文如何从内容入手。
(一)、开展活动。
把单调的作文课上成作文活动课,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社会、生活的活动,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开阔眼界。如“我为父母献孝心”、“劳动我最棒”、“欢乐的野炊”、“我发现了春天的足迹”、“谁说秋天不美丽”、“给冬天添彩——雪”„„根据学校德育活动开展“清明节扫墓”、“反邪教”、“珍爱生命禁毒活动”,以“八荣八耻、讲礼议、创文明的教育,设计了“读介绍礼议的书籍”、“讲有关礼议的故事”、“编写并唱颂八荣八耻歌。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养成观察习惯,在活动中学生们兴致高昂,看到或听到、想到什么,往往控制不住要找个对象“吹”一番。教师切勿因此将视为不守纪律而扼杀,其实这种“吹”实际上就是一种表达。学生有了这种表达欲望,老师及时捕捉住这种时机加以引导,然后鼓励他们大胆地把见闻和感受写下来,做到想得广、写得好。活动要丰富多彩,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日积月累,作文起来就有话可说了。
(二)、观察积累。
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我告诉学生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他们平时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乡土题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来源。从一年级起,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看各种各样的事物。在学动植物时,我不是让学生拿起来就写,而是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日出日落、小河田野、蔬菜瓜果„„并尽可能让学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如:我在设计《春天在哪里》(北师大版第一册)一课时,我带领孩子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我们来到草坪、田野、小河边,让孩子通过看一看、找一找、闻一闻、踩一踩等感知活动来寻找春天、观察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学生不仅了解春天不但美,而且是一个充满生机勃勃的季节,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在大自然中的乐趣。孩子们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心情别提有多高兴了。在这个活动中,我又结合实际情况和孩子们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在草场上,个别孩子去踩小草,有的孩子就过去制止:“不要踩它们,不然它会伤心的。”在草坪上,我鼓励孩子拾起纸屑、塑料袋,有机地教育孩子“爱护环境、从我做起”,提高了孩子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正如“道德,只有当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最后,我们在教室里开展了“汇报寻找春天成果”的活动。有的孩子带来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春景图;有的孩子带来了一张张美丽的照片;还有的把自己家种的花搬到教室里来了。还有的高唱一曲《春天在哪里》、还有的孩子吟诵起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正像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的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把课堂扩展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让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很多书本的知识,以及许多新的体验和感悟,还启迪了孩子的想象好奇心,开启了智慧探索的大门,活跃了思维,学会了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怀。于是,我告诉学生,写作文其实并不难,只不过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罢了,关键就在于你愿不愿意做生活的有心人了!这样一来,学生初步体会到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我们农村孩子的作文题材更宽、更广、更有新意,并不再为没什么可写而烦恼。这时,我趁机要求学生养成写好观察日记的习惯,引导他们不断地积累材料,以备不时之需。
三、写作能力的培养。
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我就叫学生写日记。那个时候学生识字量还不是很丰富,我允许他们用拼音代替,也可请教别人。起先,我也允许他们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逐渐地培养他们写一件事,再是写一件有意义一点的事,然后叫他们写做这件事时,会想到些什么,逐渐培养他们把这件事写具体一些。到现在,学生已经三年级了,还坚持写周周记。从二年级开始,我把语文课中的看图说话提高到看图写话,在说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看到的图画,通过自己内心世界表现出来。三年级除了完成每单元大纲的写作要求外,常常补充仿写课文段落,如按事情发展顺序,按时间顺序,按先总结后分述,按并列段式等,及补充想象作文,如《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假如我是老师》、《假如我长大了》等等,给学生以想象空间,充分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平时,每学完一篇思想深邃,饱含激情的文章后,我总是让学生谈谈感受体会,让学生从中挖掘出写作素材,写读后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每当写大作文前,先指导学生说,然后再习作,使学生有话好写,以提高写作兴趣,每次是在自然而然地写作,没有给学生压力,学生就快乐作文。
四、改革作文评改方式,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古人说:“三分貌,七分扮”。用于作文中就是“三分文章七分改”。因此,评改作文成了促进作文能力提高的一个极其重要环节。在新课标下,评改作文应以学生为主体,实行自改自评、小组评改、集体评改相结合。自评自改是在指导学生明确作文目标,牢牢掌握评改方式的前提下,进行成功评价与自我调整。先对自己的作文可取之处进行自我成功评价,并推荐自己作文中自认为写得成功的地方,供同学学习、欣赏,哪怕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子也可以。这样,无论作文能力如何的学生,他们都会毫无顾忌地推出,自认为可取之处。即得到同学肯定和赏识,又学到了别人许多长处,受到启迪的同时,便不知不觉地走出了“不会”作文的低谷,满怀信心地向成功迈进。因为成功是人人所企盼的,渴望成功,获得成功和体验成功的快乐,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最佳途径之一。小学生大多对自己充满信心,具有好表现的心理特征,时刻渴望得到老师肯定的评价。以人为本,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经常性的正面评价,是学生感受愉悦的根本所在,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环节。在自评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推出公认的写得好的作文,在多媒体展示台上展示,供人欣赏,全体学生用总目标、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对这些作文进行成功评价,大家都来赏识好作文成功之处在哪里?领悟好的表达效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作文能力强的学生来说,会更加各显风采;对作文不太突出的学生,也会增加作文灵感。小组评改时将学生按其写作基础,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都配有优秀生、良好生、一般生甚至后进生,突出以好带差,以优秀生为组长,人人参与评改,教师只是巡视,解决各组碰到的困难,必要时参与能力稍弱点组的评改。再由各组长上台在多媒体展示台上展示该组的习作,并进行解说优点与不足,最后由教师挑选优、良、一般的习作进行点评。
五、师生赏识习作,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对于学生的作文,我们应该允许有差异,允许失败,充分信任,热情激励。不要要求优生的习作都写得像优秀作文一样,也不要把后进生的作文和优生对比。教师应充分以赏识的心态和赏识的思维方式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热情鼓励,促使学生找到“作文我能行”的感觉!
(一)、每月,我组织学生办作文小报,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作文、日记出成手抄报,自我激励,人手一份,各具特色,从设计、作文选材到排版,都须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
(二)、每期进行2——3次的编写作文集,不管是尖子生还是后进生,都编成“我的小作文”,精心设计封面,写几句编者的心里话,安排目录,配上优美的图画,使学生自感我的作文也挺不错的。
(三)、全班进行编写优秀作文集,收集本班的优秀作文,加上老师点评,编成集,每期编2——3本。力争每个学生至少有一篇编入班级优秀作文集中。
(四)、相互传阅《育心苑》校报、《我的小作文》、《班级优秀作文选》以及作文本上的作文,让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找出自己的不足,激发学生阅读他人习作的兴趣,吸收他人的营养,自主学习,不断进步。
结 束语:作文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每天的百字日记,组织集体阅读课外书,运用多媒体创设作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习作兴趣,重视课前3——5分钟的演讲等等。当然作文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有成效的,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努力,点点滴滴地引导。总之,只要教师做作文教学中的有心人,耐心不断的摸索,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作文教学的质量定能再上新台阶。
第二篇:小学一年级作文写作教学几点做法
小学一年级作文写作教学几点做法
读书、写字、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作文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以展现,培养学生高尚的人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的困境在于:低年级与中年级作文要求相分离,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相分离,语言与思维相分离,阅读与写作相分离。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教育工作者对儿童作文能力的低估,缺乏相关科学性的研究和指导。
《新语文课程标准》把1——2年级的“作文”改为“写话”,“写自己想说的话,些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这一要求就讲低了低年级写作的门槛,对口语和书面语的结合和过渡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小学低年级学生作文意识的培养很有帮助。本文拟就这一问题,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情绪体验是制约低年级儿童写作的重要因素
作文思维是贯穿于作文活动始终的、直接影响作文活动质量和方向的内部心理结构。据上海师大学者研究:2“小学低年级作文思维主要包括材料加工、情绪体验和构成监控三个主要心理成分。小学二年级的作文思维水平高于一年级,情绪体验在一年级学生作文思维中最低;低年级作文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在小学一年级。”
基于以上研究成果,很多小学一线教师都从一句话日记开始,“我口写我手”,从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出发,将其体验和情绪由口语顺利转化为书面语,从小培养学生的习作意识。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一句话日记中的几点做法,以便于广大基层工作者交流学习。
二、以情绪体验带动习作创作的做法及其成果 1.我手写我口,激发儿童写作的兴趣
刚入学的学生对学校、老师和同学以及周围的环境都有着极大的兴趣,加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结论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林银光和上海师范大学中小学教育实验研究所王文革撰写的《小学2低年级作文思维的结构和发展性研究》 汉语拼音教学结束,很多学生多能够用拼音写出自己的感受兴趣浓厚,我抓住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不对日记内容进行要求,这样不受限制自由表达的氛围形成,对写话的畏惧感消失。每天写日记成为学生自己不成文的作业。
儿童对世界的理解和成人有巨大差异,极具趣味性和想象性。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能利用学生给予适应环境并表达自己的愿望,使学生有表达的机会,将会对儿童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能力有巨大推动作用,语言能力的提升,将对儿童将口语迁移到书面语作文有极大的促进。我要求学生,“只要你说出身边发生的事情,说出你心中的感受,你都会得到肯定。”一个学期以来,班内有90%的学生已经不局限在一句话的要求,而是成篇的内容。
2.图文并茂,进行写话指导
针对儿童喜欢绘画的特点,我允许学生可以利用图画进行创作,为自己的日记配上插图并可以上色,这样很多学生出于对绘画的热爱开始认真写日记。
让小学生学会写日记,不应拘泥于一些现成的常规。初写日记时,由于识字量的限制,可以让学生画出想表达的图以后,再用语句进行说明和补充,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无形中学生就写出了图文并茂的绘画日记。把学生喜欢的图画引入日记中,学生兴趣盎然。
在日记中,出现了笑脸符号,红旗符号,小花,星星等符号,有的同学在描写蟹爪兰的时候,在日记后面配上自己画的蟹爪兰的花。有的同学还会自己画上喜欢的小动物。
3.编讲故事,阅读写作相结合
我认为写话教学要与课内外阅读紧密结合起来。因为阅读对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班学生除了家长给买的课外书,还通过邮局订阅了《小学生作文》《童话王国》《求知报》等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刊物。平日里,我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机会并进行指导,并给学生阅读经典童话故事如《三个小猪盖新房》《皇帝的新装》等故事,请学生交流听故事的感想。有的同学会自觉在当天的日记里写下自己阅读的故事的感受。在阅读了大量的课内外文章之后,他们在写日记的时候就会借鉴、运用,相应的规范了语言,学会了表达。
4.童心评语,善于赏识评价
日本儿童教育家的一项研究表明,孩子经常受到家长夸奖和很少受到家长夸奖的,其成才的比率前者比后者高五倍。赏识教育是一种顺应时代潮流和充满人文关怀的全新教育理念。只有赏识,才能让孩子进步。
教师对低年级学生的日记,往往是采用改错的形式,关注点在于句式和词语运用的联系,对于日记中的谋篇构思和情感态度则关注较少。低年级学生的日记写作,如果有积极的愿望,哪怕只写了几个字,几个拼音,只有一句话,我们都应加以肯定,鼓励孩子继续写下去。在看过学生的日记后,我都会怀着童心去评价他们的日记,观察仔细的,我称赞他们是“用心的好孩子”;内容感人的,我表扬他们内心细腻;提出问题的,我给予解答;如果写的是关于小鱼的,我就画上几只小鱼;如果内容感人,我就换上一个大拇指;如果写的是关于关心环境的,我就写上几句称赞他“心中有社会”的话„„。学生看到老师的赏识评价,特别愿意通过日记和老师交流、谈心,他们回去书老师有没有在他的评语前面家加上小笑脸,师生之间的缩短了距离,增进了感情。
5.交流展示,提供展示平台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成就动机能促使学生产生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学生的习作是学生努力的成果,如果劳动成果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肯定,必定会激发起更进一步的努力。在写话指导中,我充分利用学生追求成功的心理,给予学生充分展示的平台,师生共同分享获得成果的快乐。
我经常在班上开展日记交流活动。每天放学前。我都充满激情的朗读学生的日记,并加以适当的点评;有时让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日记;有时学生在小组里宣读自己满意的日记进行交流。晚上,在家校通留言,对学生的日记加以肯定。我还将同学的作品上传到学校的班级网站上,让家长和校外的同学可以了解学生的进步。这样不仅调动了日记作者的积极性,也激励着其他同学。现在,学生已把写日记看成是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写作的兴趣有了极大的提高。
三、结语
低年级学生的语言习得尤为重要,在一二年级学生打开内心的窗户,说话、写话都是重要的手段。这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教学契机,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阅读来补充自己,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使自己更具文化眼光,内心变得开放、鲜活、细腻和温柔,使教学充满活力和内在感染力。
除此之外,教师更应该始终保持自己的童心,用儿童的眼光去看世界,不苛求,不强求,顺应儿童心理发展需求,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并非每个孩子将来都能成为作家,如果我们能使学生愿意用笔记录属于自己的真实日子、真切体验,那么,孩子将会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小学低年级作文思维的结构和发展性研究》
《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十法》
《关联学习法在低年级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Thanks.林银光 王文革 张碧云 蒋兆兵 2005.4 放飞心灵
第三篇: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2009-05-13 11:17:07)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随笔
目录
内容摘要…………………………………………………………………………2
关键词…………………………………………………………………………2
引言……………………………………………………………………………3
一、积累材料,丰富文库………………………………………………………3
(一)、多阅读……………………………………………………………………3
(二)、结合课文学习,重视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激发学生习作兴趣………………………………………………………………………………………4
二、丰富生活,指导学生获取作文的材料……………………………………5
(一)、开展活动……………………………………………………………………5
(二)、观察积累……………………………………………………………………5
三、写作能力的培养……………………………………………………………6
四、改革作文评改方式,激发学生习作兴趣…………………………………6
五、师生赏识习作,激发学生习作兴趣………………………………………7
结 束 语………………………………………………………………………7
参考文献………………………………………………………………………7
致
谢………………………………………………………………………7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从多年语文实践经验,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教学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阅读积累
丰富生活
评价赏识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引言:写作,它既是人们表情达意、交流信息的需要,又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难点,在语文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作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就是提倡自由表达、提倡想象作文、提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注重培养学生写话和习作兴趣、自信心和创新能力。可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乃当务之急。那么,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呢?说到底,还是那句老话:多读多写。下面,我就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我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简要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积累材料,丰富文库。
(一)、多阅读。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基于这样的实际,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通过加强课内外阅读,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从而提高写作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除把课堂还给学生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阅读可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的均可,越广泛越好。有了广泛的阅读,学生就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同时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中,使学生产生了语感,激发了灵感,有了语感和灵感,作文就水到渠成、自然流泻轻松的事。
1、重视营造读书氛围。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对此,我主要是通过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首先,我通过引导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营造氛围。通过引导,学生搜集了“书犹药也,善读则可以医愚。”;“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等多个热爱读书的名人名言。学生收集名言后,我还组织学生交流,并选择代表性的名言请书法好的学生写出来,张贴在班级墙上。其次是动员、引导学生从家中带来自己喜爱的书充实班级图书柜,在班级中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让学生产生一种追求读书的神圣感。再次,利用家长会的机会,由学生向家长汇报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收获,请家长介绍自己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和经验。实实在在的人和事,打动了广大家长,他们自觉地为孩子创造阅读环境。如:让孩子拥有自己独立的房间、自己的小书架等,父母带头读书、读报,做孩子阅读的榜样,主动与孩子讨论书中的问题。此外,坚持引导学生定期去图书馆看图书、借图书,定期更换从家中带来的与大家“共享”的书籍。并且学校每周安排2节课时间去阅览室看书。
2、重视教给读书方法。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还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这里,我主要是结合教材,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以课内促课外”“以课外补课内”。如,我告诉学生拿到一本书后首先得问问自己: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接着快读目录,以得到一个总的概要。然后找到你想研读的内容,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不懂之处画上符号,边读边做批注。待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最后,欣赏品味精彩片段,体悟写法。我有计划地利用阅读课的时间,组织学生运用课上学到的方法进行阅读,每周一个单元,并结合共性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读书方法和收获。此外,还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其他书籍,或上网查阅资料解决遇到的问题,激发起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以及大量阅读的渴求,真正达到活跃思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
3、重视检查阅读效果。心理学告诉我们:“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我认为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则更能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动力。基于这种认识,我的做法是:首先在班级中展开读书比赛,定期在课外阅读登记栏上公布每个学生的阅读篇目、笔记篇数、摘抄的条目数。第二,抽取一些读书笔记,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览。第三,经常组织读书经验介绍。第四,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第五,注意发现优秀习作,积极组织向校内外刊物投稿。通过多种形式的检查,让学生互相学习,看到别人的优点,看到自己的不足,学生就会不甘落后,就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从而使爱读书的氛围更浓,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二)、结合课文学习,重视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不动笔墨不读书”,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益,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并自己给一个名字,坚持要求学生摘录所阅读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写读书笔记,或写阅读感受。通过几年的训练,学生的词汇量增加了,写作素材丰富了,作文水平也提高了。其次,重视仿写训练。主要是指导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者真实的感受,借鉴别人的某些写法,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课程改革后,语文课本中更多内容丰富、教育意义深刻、写作指导特效的课文。教师精心地通过词、句、段、篇的教学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欣赏文字的兴趣和能力,通过学习作者怎样观察、思考、表达,让学生掌握表达技巧和如何布局谋篇,满足学生模仿课文表达生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我们要多读,特别是课文中佳句、佳段、优美诗词、情感细腻的情节等,让学生多读、识记、理解。每当教到佳句、佳段时,教师要绘声绘色地朗诵,甚至表演一番。当学生兴趣高涨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想不想写出这样的优美语句来呢?如果想,请多读几遍,记住啰。”并让学生思考这些佳句、佳段在我们写作时怎样恰当地运用到作文当中去。当然,仿写要由易到难,从仿句到仿段、仿篇。读写结合,以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和写不能固定成一个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探索,举一反三,因人而异,真正调动学生积极性,仿中有发,仿中有创。如我在教学《秋天的怀念》、《地震中的父与子》两课后,让学生仿写,这里主要是仿写课文中母与子、父与子之间的亲情这一内容,以《我和爸爸》或《妈妈给我的爱》,用真实地事例写发生在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事,联系自己的心理、情感等写出独特的体验。学习了《我的战友邱少云》,仿写作者看着邱少云被烈火活活烧死这种疼痛的心理描写,写出自己遇到痛苦的事时那种难过的心情。教师教学每篇课文都寻找学生习作训练点,天长日久什么内容、什么方法都在仿写中学过,写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短时间就可完成练习,也对作文始终有着浓厚兴趣。有了兴趣,还怕学生写不好作文吗?
二、丰富生活,指导学生获取作文的材料。
叶老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老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指导学生作文如何从内容入手。
(一)、开展活动。
把单调的作文课上成作文活动课,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社会、生活的活动,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开阔眼界。如“我为父母献孝心”、“劳动我最棒”、“欢乐的野炊”、“我发现了春天的足迹”、“谁说秋天不美丽”、“给冬天添彩——雪”……根据学校德育活动开展“清明节扫墓”、“反邪教”、“珍爱生命禁毒活动”,以“八荣八耻、讲礼议、创文明的教育,设计了“读介绍礼议的书籍”、“讲有关礼议的故事”、“编写并唱颂八荣八耻歌。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养成观察习惯,在活动中学生们兴致高昂,看到或听到、想到什么,往往控制不住要找个对象“吹”一番。教师切勿因此将视为不守纪律而扼杀,其实这种“吹”实际上就是一种表达。学生有了这种表达欲望,老师及时捕捉住这种时机加以引导,然后鼓励他们大胆地把见闻和感受写下来,做到想得广、写得好。活动要丰富多彩,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日积月累,作文起来就有话可说了。
(二)、观察积累。
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我告诉学生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他们平时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乡土题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来源。从一年级起,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看各种各样的事物。在学动植物时,我不是让学生拿起来就写,而是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日出日落、小河田野、蔬菜瓜果……并尽可能让学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如:我在设计《春天在哪里》(北师大版第一册)一课时,我带领孩子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我们来到草坪、田野、小河边,让孩子通过看一看、找一找、闻一闻、踩一踩等感知活动来寻找春天、观察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学生不仅了解春天不但美,而且是一个充满生机勃勃的季节,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在大自然中的乐趣。孩子们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心情别提有多高兴了。在这个活动中,我又结合实际情况和孩子们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在草场上,个别孩子去踩小草,有的孩子就过去制止:“不要踩它们,不然它会伤心的。”在草坪上,我鼓励孩子拾起纸屑、塑料袋,有机地教育孩子“爱护环境、从我做起”,提高了孩子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正如“道德,只有当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最后,我们在教室里开展了“汇报寻找春天成果”的活动。有的孩子带来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春景图;有的孩子带来了一张张美丽的照片;还有的把自己家种的花搬到教室里来了。还有的高唱一曲《春天在哪里》、还有的孩子吟诵起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正像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的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把课堂扩展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让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很多书本的知识,以及许多新的体验和感悟,还启迪了孩子的想象好奇心,开启了智慧探索的大门,活跃了思维,学会了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怀。于是,我告诉学生,写作文其实并不难,只不过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罢了,关键就在于你愿不愿意做生活的有心人了!这样一来,学生初步体会到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我们农村孩子的作文题材更宽、更广、更有新意,并不再为没什么可写而烦恼。这时,我趁机要求学生养成写好观察日记的习惯,引导他们不断地积累材料,以备不时之需。
三、写作能力的培养。
一
年级第二学期开始,我就叫学生写日记。那个时候学生识字量还不是很丰富,我允许他们用拼音代替,也可请教别人。起先,我也允许他们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逐渐地培养他们写一件事,再是写一件有意义一点的事,然后叫他们写做这件事时,会想到些什么,逐渐培养他们把这件事写具体一些。到现在,学生已经三年级了,还坚持写周周记。从二年级开始,我把语文课中的看图说话提高到看图写话,在说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看到的图画,通过自己内心世界表现出来。三年级除了完成每单元大纲的写作要求外,常常补充仿写课文段落,如按事情发展顺序,按时间顺序,按先总结后分述,按并列段式等,及补充想象作文,如《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假如我是老师》、《假如我长大了》等等,给学生以想象空间,充分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平时,每学完一篇思想深邃,饱含激情的文章后,我总是让学生谈谈感受体会,让学生从中挖掘出写作素材,写读后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每当写大作文前,先指导学生说,然后再习作,使学生有话好写,以提高写作兴趣,每次是在自然而然地写作,没有给学生压力,学生就快乐作文。
四、改革作文评改方式,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古人说:“三分貌,七分扮”。用于作文中就是“三分文章七分改”。因此,评改作文成了促进作文能力提高的一个极其重要环节。在新课标下,评改作文应以学生为主体,实行自改自评、小组评改、集体评改相结合。自评自改是在指导学生明确作文目标,牢牢掌握评改方式的前提下,进行成功评价与自我调整。先对自己的作文可取之处进行自我成功评价,并推荐自己作文中自认为写得成功的地方,供同学学习、欣赏,哪怕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子也可以。这样,无论作文能力如何的学生,他们都会毫无顾忌地推出,自认为可取之处。即得到同学肯定和赏识,又学到了别人许多长处,受到启迪的同时,便不知不觉地走出了“不会”作文的低谷,满怀信心地向成功迈进。因为成功是人人所企盼的,渴望成功,获得成功和体验成功的快乐,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最佳途径之一。小学生大多对自己充满信心,具有好表现的心理特征,时刻渴望得到老师肯定的评价。以人为本,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经常性的正面评价,是学生感受愉悦的根本所在,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环节。在自评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推出公认的写得好的作文,在多媒体展示台上展示,供人欣赏,全体学生用总目标、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对这些作文进行成功评价,大家都来赏识好作文成功之处在哪里?领悟好的表达效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作文能力强的学生来说,会更加各显风采;对作文不太突出的学生,也会增加作文灵感。小组评改时将学生按其写作基础,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都配有优秀生、良好生、一般生甚至后进生,突出以好带差,以优秀生为组长,人人参与评改,教师只是巡视,解决各组碰到的困难,必要时参与能力稍弱点组的评改。再由各组长上台在多媒体展示台上展示该组的习作,并进行解说优点与不足,最后由教师挑选优、良、一般的习作进行点评。
五、师生赏识习作,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对于学生的作文,我们应该允许有差异,允许失败,充分信任,热情激励。不要要求优生的习作都写得像优秀作文一样,也不要把后进生的作文和优生对比。教师应充分以赏识的心态和赏识的思维方式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热情鼓励,促使学生找到“作文我能行”的感觉!
(一)、每月,我组织学生办作文小报,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作文、日记出成手抄报,自我激励,人手一份,各具特色,从设计、作文选材到排版,都须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
(二)、每期进行2——3次的编写作文集,不管是尖子生还是后进生,都编成“我的小作文”,精心设计封面,写几句编者的心里话,安排目录,配上优美的图画,使学生自感我的作文也挺不错的。
(三)、全班进行编写优秀作文集,收集本班的优秀作文,加上老师点评,编成集,每期编2——3本。力争每个学生至少有一篇编入班级优秀作文集中。
(四)、相互传阅《育心苑》校报、《我的小作文》、《班级优秀作文选》以及作文本上的作文,让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找出自己的不足,激发学生阅读他人习作的兴趣,吸收他人的营养,自主学习,不断进步。
结束语:作文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每天的百字日记,组织集体阅读课外书,运用多媒体创设作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习作兴趣,重视课前3——5分钟的演讲等等。当然作文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有成效的,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努力,点点滴滴地引导。总之,只要教师做作文教学中的有心人,耐心不断的摸索,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作文教学的质量定能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主编:黄亢美。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2] 著:于永正。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1
致
谢
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我总结了从事多年的作文教学中得到的经验和认识,与语文老师进行了交流与讨论,阅读了大量的文章与参考书,并从中发现自己应该学习的东西太多,一些理论知识缺乏实践与操作,有待于进一步的学习与提高。我衷心希望指导教师给我指导,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由衷的谢意!让小学生多背范文,多看作文书。。采用三段式,开始点题,中间扣题,最后升华主题。具体文字可以随便套用范文,反正都是胡编乱造的
第四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高燕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为重点。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上好每节课,提高学生读写能力,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呢?在这方面,我作了如下的探索:
一、通过审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传授新课,首先接触的是课题。课题往往是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有的点明了课文的中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审题,可以激起学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认真阅读课文,思考作者的用意。例如我在教学 《 威尼斯的小艇 》 这篇课文时,审题重点引导学生思考以下的问题:威尼斯在哪里?小艇的样子是怎样的?小艇的作用如何呢?这样质问之后,学生产生了兴趣,急切想知道答案。在问题的指引下,再让学生阅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基本了解课文后紧接着又提出:船夫驾驶技术如何?乘客坐在船舱感觉如何?这样循序渐进的提问,便能触及课文的灵魂,使学生继续如饥似渴地深入探索课文的中心。这样,审题便为学生在阅读、思考、回答、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因势利导,整体感知课文
通过老师对题目的启示或课前的诱导,学生对需要学习的课文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此时,教师可因势利导,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讲授新课时,我一般让学生先从“篇”学起,初步了解课文的概况,全面认识整篇课文,再让学生参看思考提示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教学 《 鲸 》 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鲸是什么动物? 2、鲸的种类有哪些? 3、课文介绍了鲸的哪些特点和哪方面的生活习性?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思考、寻找答案,并展开讨论。接着,我先让几个学生回答,再综合归纳鲸的特点:庞然动物,不属鱼类,是喃乳动物;鲸的生活习性:吃虾和鱼,用肺呼吸,胎生,睡群觉。这样统揽全篇,学生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我再从小处着手,让学生讨论: 1、由于环境的变化,鲸逐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鲸用肺怎样呼吸?经过学生的讨论,回答,加深了对鲸的认识。最后水到渠成地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同学们说鲸不是鱼而是哺乳
第 1 页 动物,你能说说根据吗?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找出答案:远古时代,鲸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胎生。最后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因此,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了解了课文的全部内容,掌握了此类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三、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新课标明确地指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因此,超越知识的课堂,构建生活的课堂,放飞学生的心灵并使之穿梭于生活世界和理性世界之间,是对教师的课堂艺术的时代要求。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造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心灵的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展现情境,即给学生“导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给学生“开源”,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例如:教学 《 新型玻璃 》 一课时,我改变了过去的逐段讲解后填表总结传统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在自学课文后,举行“产品发布会”,让学生向大家推介选出一种自己喜欢的玻璃。我说:“假如你是该厂的厂长,现在你如何把你的产品推销出去?”同时也让一些同学充当记者、经销商和客户,就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进行发问。在此,教师也可以以记者的身份出现,将学生没有想到的问题加以提问(围绕玻璃的特点、作用进行发问,讲解并展望发展前景),最后完成课后“思考.练习2 ”。整堂课学生其乐融融,有效地避免了说明文枯燥无味的毛病,又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四、类比学习
俗语说: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互相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共性,从中获得规律性的认识,也可以发现事物的差异面,引起思考,作深入的研究。阅读中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尽快掌握同类体裁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及同类题材不同文采的表达特点。指导学生运用互比的方法,能更快地读懂文章。比如,《 将相和 》 中的蔺相如、廉颇和 《 景阳冈 》 中的打虎英雄武松,引导学生对不同时代人物在感情基调、性格特点及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对比,归纳不同之处之后,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佳句欣赏
许多课文都有严谨的结构,独特的写作技巧和优美的语言。朗读起来娓娓动听,琅琅上口,犹如身临其境,使人旷神怡,如果注意引导学生揣摩感受这些名
第 2 页 2 句,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习课文的写作技巧,能很快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 《 草原 》 一课,我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精美言语,如:羊儿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花。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通过品读、吟诵体会草原的美,令人陶醉。还有 《 祖父的园子 》、《 彩色的非洲 》 等朗读之后,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令人回味。许多课文都有精彩的细节描写,如 《 景阳冈 》 这篇课文中,刻画武松打虎的整个过程,作者选用精炼的“闪”“躲”“抢”“踢”等连续动作,朗读起来,确如身临险境,令你拍案叫绝,咏久难忘。因此,教学中如果引导学生细心揣摩,认真欣赏佳句,深入练笔仿写,学生便能写出切合时景的文章,我真是内心欣慰。
总之,语文教学可以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拓展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读懂课文,就能较好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
第 3 页 3
第五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的几种做法
小学作文创新教学的几种做法
下茆镇南塘小学
杨月星
主要内容:小学作文教学,从词语入手,能发挥学生多维空间的想象力,运用表演形式更能使学生得以可参可感,形式的变换,更好地引发党性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学以致用、情景感受、举一反
三、激发兴趣、开拓创新
有些教师平时诉苦:学生写来的作文总是空洞无物,干巴巴的,我并不是没教学生怎样写,但就算教了,还是写不出好的文章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有心栽花花不发”的情况呢?究竞是何原因,我认为除了学生这一原因之外,还应该与教师的教是否得当这一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老师的教尤其重要,这对学生是否写出好的文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教而得法,学生就会学而得法,那么就能写出好的文章来,就必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如何开展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问题。所以,作文教学必须大胆创新,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才能真真正正地体现素质教学。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总结过去作文教学的得与失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创新,积极开拓作文教学的新思路。
一、巧设词语,培养学生多维空间的想象力。众所周知,词语是简单的书面表达形式。学生理解词语总是依靠搬弄工具书,直接取其意义,至于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这个词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就不会深入探究了。这种灌输式、固定式、单一式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没有给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一个活跃的多维空间,直接影响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为此,我就从词语入手,经常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写作文,让学生大胆发挥多维空间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在写作中触类旁通,学以致用,这样学生就能举一反三,作文水平就能不断提高。
例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有一个描写人物(车夫)的句子:“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而忍受的痛苦。”在教学时,我在学生把课文读得很熟,吃得很透了,对课文中这位冒严寒,顶酷暑,一年到头在马路上奔波的车夫已经十分理解的基础上,然后抓住“饱经风霜”这个词语巧妙地设计了这样的一个作文训练:“车夫,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呢?如果他才三十几岁,如果他才四十几岁„„请你展开想象,把他的脸刻划出来。”这时,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展开合理的想象,从车夫的年龄、脸色、眼睛、嘴唇、头发等方面进行逼真的刻画,具体的描写,把这个“饱经风霜”的车夫写得真实,感人,使人信服。这样,不但检查了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是否理解了词语,是否领会了文中的思想感情,而且给学生提供了一次练习描写人物外貌的习作机会。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只要巧妙的运用词语,通过学生真实而丰富的联想,既可以培养学生多维空间的想象力,又可以通过学生准确而细致的练写,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运用表演形式,使学生有一个形象可感的参照系。这种形式对作文水平不高,想象力较差的学生尤其有意义。因为表演具有真实性,学生可以通过真实的情景,从中体会到事件的真实性,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有了颇深的了解,那么,写起作文来就容易得多了。
而且,学生的本性是好动,好奇的,喜欢参与或观看表演。根据这一特点,我经常精心设计或让水平较高的学生设计一些小品,由教师与学生或学生自己进行表演。学生通过参与或观看表演,受到启发,开拓了思路。如我们共同设计的《检葵瓜壳》、《踢足球的**》、《丢了面包以后》等小品,既有教育意义,又有幽默风趣感,学生懂得了作文构思的一般规律。
三、采用多种形式,拓展作文教学思路。
以往的作文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性,这里主要是指结构形式的单一性,即命好一个题目,定好一个中心,便让学生作文,使学生的作文呈定向发展,很大程度上堵塞了学生写作的思路,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我在学生写命题和半命题作文的同时,尝试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创新教学。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
1、改写。如将《忆铁人》一文中的第一人称,改为第三称,把《华罗庚“想书”》一文中的第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使文章更加亲切。此外,还可以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如:把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改写成故事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等手法进行改写,使学生在作文时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由于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了学生合理的想象力,所以,学生写出《送别》、《深情》、《真情》等感情炽热,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
2、缩写。缩写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使学生能用简洁的文字准确而全面地表达文章的中心。如指导学生把《小英雄雨来》、《草船借箭》两篇文章缩写成简洁的短文
3、续写。续写是训练学生的想象力的一种考验和磨练。在作文教学中,我不仅让学生续写一些课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穷人》等,还经常让学生搞一些故事的续写训练。如有一次,我出了一个题目《猩猩跑出了动物园》,我写了开头:“猩猩趁着工作人员的疏忽,用力撑破铁笼网,从铁笼里跑了出来。它匆匆地冲出了动物园,来到了大街上,这时„„”然后要求学生续写下去。结果,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实践证明,“形式”的变换,不仅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而且培养了他们创新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育家赞可夫说:“只要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作文教学必须大胆创新,才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