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凤霞生命生命教学实录
武凤霞《生命 生命》教学实录
河南省濮阳市实验小学 武凤霞
一、在揭题中交流 ——引发生命的思索
师:我写一个词,相信大家都认识。(板书:生命)大家一起读。生命是什么呢?你问过自己吗?
(教室里一片沉默,老师走到几个同学面前,把话筒递过去。)
生:(依然坐着,不好意思地)我没有想过。
生:(抓抓脑袋)我也没有想过。
师:我知道,很多同学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猜猜我想过吗?
生:(刚才的沉重马上一扫而光)想过。
师:(笑问)为什么猜测我想过呢?
生:如果武老师没有想过,就不会给我们出这个问题了。
生:老师没有想过的话,就没有把握上好这节课了。
生:因为武老师比我们大,又是老师,当然应该想过。
生:我觉得你可能想过,但不知道自己想得对不对,所以拿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师:谢谢同学们的信任,说实话,我和你们一样,从没想过“生命是什么”的问题。但是,有人想过,就是她。(出示课件:杏林子照片)她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师生齐说:杏林子)杏林子是我国台湾一位著名的作家,在她的眼里,生命到底是什么呢?(板书:生命把题目补充完整)
师:你发现了吗,这个题目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生:“生命”在题目里出现了两次。
师:我们过去学的文章题目一般都是一个词,或者是一句话,而这一次的题目是两个词,并且两个词——
生:重复。
师:这样的题目你会读吗?你来!
生:生命(停顿)、生命
师:她会读,她知道在这两个词语之间要有所——
生:停顿。
师:对!要有停顿,不要连起来读它,谁再读?
生:生命(停顿)生命(第二个词音量加大加重)
师:她也会读,你知道我为什么说她也会读吗?
生:他把第二个生命加强调了。
师:对,他读出来的两个词语在声音的高低、轻重上的变化,读出了区别,所以,你也会读,我们一起来读。(生读:生命!生命!)
点评:这里的读课题,不在于学生能够理解多少,而在于让学生对课题的内涵初步有感悟,同时放松情绪,教师也借此从一个侧面了解了学生的朗读水平。
二、在阅读中品悟:触摸生命的脉搏
(一)初读感知文章内容
师:预习课文了没有?谁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先读第一段。
生: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师:她读得非常流利,吐字清晰,但是,我有一个更高一点儿的要求:读书的时候要尽量把这个句子中所表达的内容,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比如这段话中,写作者在干什么。
生:在思考。
师:对,在思考,让我感受到你也在思考。再试一遍。
生: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师:好多了,哪位同学再来试一试?
生: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师:同学们一起来!
生: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师:对,尽量把文字所传递的信息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第二自然段,谁来读,生:(读得快而且语气淡)夜晚,我在灯下写稿子,一只飞蛾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骚扰着我。
师:(教师适时打断了学生的朗读)骚扰,理解吗?
生:打扰,扰乱。
师:谁打扰谁?
生:作者在写稿子,飞蛾不断打扰作者。
师:作者感到这只飞蛾非常的„„
生:(自由接上)烦人的,讨厌的。
师:再读这句话,让我感受到!
(生读得很有感觉,情感变化体现得也很明显。)
师:(本段读完后,板书:弹)这个字有两个音,一个读:
生:dan子弹。
师:还有一个读——
生:tan
师:在这个词中读tan 轻声。(板书:动弹)
(学生继续往下读,读得都很流畅,没有出现错误。)师:谢谢几位同学精彩的朗读!看得出来,你们的预习做得很扎实。还有谁读得和他们一样好?或者说比他们还要好?(小手如林,高高举过头顶)
(二)深读感受生命的含义
师:好,我看到了你们的自信!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让我听到每一位同学的读书声。而且边读边感受那些地方是你没有想到的?
(教室里一片朗朗的书声。书声中,老师不时弯下身子,侧耳倾听某位学生的朗读。有时微笑点头,有时对一位同学耳语几句,有时拍拍学生的肩。)
师:同学们都读完了,有的同学还做下了标记。哪些地方是你没有想到的?读给大家听吧。
1、走进飞蛾
生:“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飞蛾在我的手中坚强不屈,只要有一口气也要和敌人抗争到底的精神让我没有想到。
师:你没有想到这么脆弱的生命却有这么顽强的生命力!
生:“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让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作者竟然放了这只飞蛾让我没有想到,因为前文说:“一枝飞蛾不停的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骚扰着我。”正是因为这只飞蛾很令人讨厌,所以“我一伸手捉住了它。”,但没想到最后又把它放了。
师:是什么原因让作者完成了由讨厌到释放的转变?
生:(还是上面的这位同学)这里连续用了三个感叹号,可见,是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让作者非常敬佩,飞蛾落到比它强大无数倍的人手中,虽然它知道自己求生的希望几乎是零,但是依然在奋力挣扎,这种精神让作者敬佩,所以放了它。
生:“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这个“稍”字,说明飞蛾的生命非常脆弱,只要轻轻一捏,它就会死,但他临死不放弃生命,令作者震惊,是作者不得不放了它。
师:他们几个的发言,同学们听明白了么?第一个没想到的是飞蛾的生命竟然如此的脆弱,——
师生齐: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
师:第二个没想到的是——
生:他的生命力又是非常顽强!(一学生大声接出来这句话)
师:(老师赞许地看着她,轻轻点头)对!所以,第三个没有想到,杏林子竟然——
生齐:忍不住放了它。
师:既然这个飞蛾有这么多让我们想不到的地方,我们不妨来研究研究它。同学们再读读这几句话,看看哪一个词最能够引领我们读懂飞蛾的词语。
(生读,读得声音很低,看得出他们在边读边思考。然后,几只手举了起来。)
生:震惊值得我们研究。
生:忍不住值得研究。
生:欲望值得研究。
师:很多的词语都值得研究,但时间不允许,我们只能选择其中一个。(随意指了一位同学)我发现了,刚才他没有发表意见,我们就让他作主从中挑选出一个词吧。
生:我认为应该研究“欲望”。
师:好,我们就来研究研究“欲望”。你理解这个词么?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理解:愿望;心中的想法;心中的希望„„)
师:(老师做疑惑状)飞蛾并没有说自己要逃生,作者怎么感受到了飞蛾心中的想法?我不理解哟。
生:他的行动告诉了作者: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着翅膀。
师:(依然做不解状)我只听说过“言为心声”这个词语,不知道行动也能代表一个人或者动物的心声。我不相信。
生:(一学生小声说)真的,不信你试试。
师:好的,这位同学说我可以试试,我就拿你来试试。
(教师说着,站在该学生面前,微笑着看着他,伸手拍了拍他的脑袋。然后问大家)我在说什么?
生:(踊跃举手)老师在说:“你的胆子真大!我很欣赏你!”
生:老师在说:“一个多么可爱的小男孩啊!”(生笑)
师:哈哈,我就是这样想的,看来,行动的确能代表一个人的心声,我相信了!那飞蛾挣扎着,极力鼓动着翅膀,它在对自己说什么呢?
生: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逃出去。
生:再加把劲,你马上要逃脱了!你不能够在这里丧失自己的生命!你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呢!
师:是啊,飞蛾也有自己要做的事情。
生:我还要为这个世界多做点贡献,所以,我必须要逃出去。
……
师:它会对杏林子说什么呢?
生:你也有生命,我也有生命,你不能够因为自己的强大就随意伤害一个小生命。
生:求求你放了吧,我家中还有孩子没有长大呢。(众笑)
生:放开你的手,给我一条活路,我不会再来打扰你,我给你一个安静的环境!
……
师:是啊,飞蛾想尽一切办法想求生,那强烈的求生欲望让杏林子感到捏在自己手中的不是一只小小的飞蛾,而是一个不屈的——
生齐:生命!
师:是的,一个不屈的,一个顽强的生命!杏林子真切地感受到了——
原来生命是飞蛾挣扎的身影,生命是飞蛾极力——
生齐:鼓动的翅膀。
师:生命还是飞蛾——
生齐:强烈的求生欲望!
师:是啊,作者震惊了!谁来读读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你的震惊!
(生读,读得比较轻柔)
师:学习要互相帮助,把你的建议送给他吧。
生:你读得有点一顿一顿的,再流畅点就更好了。
生:“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这句话表现的是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你读得太轻柔。
师:提醒他注意那个标点?
生:注意感叹号,要读得有力。
生:要把重点的词语读得突出一点,而不是把每句话的最后一个词语突出。
师:示范一下好么?
(学生示范,掌声。)
师:(亲切地)能不能再试试?我相信你能把大家的建议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把这几句话读好的。
(学生读,有了不小的进步。齐读。)
师:我相信这只顽强不屈的飞蛾不仅写在了文字上,写在了我们的大屏幕上,同时也写在了每一个同学的心里。那么,就让我们读着已经印到了我们脑海中的文字,把这只飞蛾再一次带到大家的眼前吧。(一个学生高高举起了手。)
师:(微笑地)你有什么要求么?想自己背是么?
(女孩子点了点头。)
师:佩服你的勇气!试试吧。
(生备,但不流畅,老师和同学帮助纠正)
生:让我们先为她的勇气鼓掌!(又转向那位同学)我相信,你再来一遍会更熟练,要不要„„
生:(老师的话还没说完,女孩子就勇敢地接过来)我再试一遍。“夜晚„„”
(这一次比较熟练也很有感情。老师带头为她鼓掌!眼睛中满是赞许。)
师:谢谢你为大家带个好头,我相信同学们和你一起背,你会更熟练。
(齐背。)
师:我还相信,即使把前面的几句话加上我们依然能把这个场景完整地展现出来。
(学生踊跃欲试,背诵比较熟练。)
点评:飞蛾的挣扎,杏林子的震撼,课文里写得一清二楚,孩子们一读就明白,如此“一目了然”的文字,武老师却引导孩子们玩味得细腻深沉,这得益于她咬文嚼字的功力。“三个没有想到”层层铺陈,把文字中的情感渲染得淋漓尽致。而“飞蛾可能对自己、对作者说些什么”这一话题的设计尤为精妙:这既是一种想象说话训练,又是对飞蛾不言放弃、顽强抗争精神的言说。学生看似在替飞蛾说话,实则在表达自己的心声,于是,文与人、蛾与己就此相遇交融,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一致。
2、走进香瓜子
师:大家真了不起!除了飞蛾,还有哪里是你没有想到的?
(一学生站起来读第三自然段。)
生:这个小小的香瓜子能长成一截小瓜苗是我没有想到的。因为,植物如果没有的阳光、泥土等必要的因素就无法生长,但小瓜苗却顽强的生长起来,虽然只是仅仅几天,但它依然不放弃,真的没有想到。
生:不仅我们没有想到,作者也没有想到。
师:(惊讶的)你怎么知道?
生:他连续用了两个相似的词语“竟然”、“竟”。
(板书竟然)
师:什么意思?
生:没有想到的。
生:出乎意料。
生:不可思议的奇迹。
生: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师:见过香瓜子么?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生:(边比划边说)很小。
生:摸一摸硬硬的。
师:像葵花籽一样饱满么?
生:(很多人若有所思,但不少学生马上反对)不是,很瘪很瘪,薄薄的。
生:摸着他就不知道里面还有瓜子仁。
师:就是这个小小的瘪瘪的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里竟然发芽了,而且还长出了一截小小的瓜苗,真是一件——
生齐:不可思议的事情。
师:读这段话,让我感受到你们的不可思议。
(学生读)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的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再一个小小阴暗潮湿的墙角,一小截瓜苗在迎风舞动,杏林子就坐在墙角,注视着这株小小的瓜苗,她在感叹,你听,她说——
生命就是墙角——
生齐:砖缝中的小瓜苗。
师:生命就是香瓜子冲破坚硬外壳的勇气。生命就是在没有——
生齐: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
师:(学生不知说什么好了,老师在等待)决心。(有同学小声说:力量。老师对他点头。)生命还是虽然仅仅只活几天——
生齐:也要顽强地活着的精神(勇气、力量)。
师:是啊,这个时候的杏林子还仅仅只感到不可思议么?
生:敬佩;震撼;感动。
师:让我们感受到你惊讶中的震撼!(学生齐读。)我相信这粒香瓜子也一样写在了大家的心中。齐背。
3、走进杏林子
师:除了香瓜子和飞蛾以外,还有你没有想到的么?
(学生沉默)
师:同学们,有的想不到就在文字中,一眼就可以看到,有的想不到却是藏在文字后面的,或者说藏在文章的后面,需要我们去走进,才能发现。下面我们就来走进杏林子。
师:有一天,她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
(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是的,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在这么短短的几句话里,蕴含着很多的意思,我再读一读,请同学们听一听,看看你能听到什么?
生:我想到了生命是自己的,只有自己想活下去才能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能做出有意义的事情。
生:我给他补充一下,这句话我联想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匆匆》一课,那一课说我们在有生之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不能白白的浪费它。
生:生命是属于我们个人的,除了我们没有人可以控制它,我们可以好好的利用它,在世界上成就一番事业,而相反,我们也可以不拿他当回事,白白的糟踏它,就像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中说得那样,这两种选择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而这个作者最后说,我必须对自己负责,就可以看出来作者是想好好的利用这个生命。
师:刚才他说到了一个词:白白的糟踏生命。糟蹋你懂吗?
生:浪费
师:怎么做是糟蹋生命呀
生:在有限的时间里什么也不做让时间白白的浪费掉
生:把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情浪费在时间上
生:天天无所事事的
生:虚度光阴来浪费自己的生命。
师:是的,不能够白白的糟踏生命。杏林子在这段话中所没有说出来的话在文章的第五段都说出来了,我们一块来读一下
师:其实,我觉得杏林子是最有理由放弃自己生命的人。(学生瞪大了眼睛看老师。)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了解杏林子。(出示上课开始的那张照片)
师:同学们,看着这张照片,你觉得杏林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生:是一个乐观的人。
生:十一个慈祥的人,看到她我想到了我的奶奶。
生:是一个很幸福的人。
师:是的,我相信,每一位看到杏林子的人首先看到的是她一脸的微笑,当我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呀,也是这阳光般的微笑,让我震撼!她让我感觉到了她非常的快乐,非常的幸福,非常的乐观。但是你知道吗?杏林子十二岁的时候,就和你们一样大的时候,患上了一种非常严重的病叫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关节坏死,从十二岁患病到六十一岁去世,整整五十年的时间里,她腿不能动,腰不能转,臂不能抬,头也不能随意的转动,就保持着一种姿势,在轮椅上作了整整五十年,想到了吗?(学生们睁大眼睛看着老师,满脸写着不相信)
杏林子说地震有五级之分,我的病痛也有五级之分,小痛,中痛,大痛,剧痛和狂痛。在他患病的五十年的时间里,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她都在经受着病痛的折磨。但是,你看这一脸的微笑,这一脸的阳光,从这阳光般的笑容里,你感受到了吗,她现在也许正在经受着病痛的折磨。我知道,你们想不到,我也没有想到,任何人从她的照片中也不可能想到,再请你们看一张图片:(出示杏林子的一双手)你们看,这是什么?
(教室里一片沉默,没有人说话,大家都在静静地看。几秒钟后,有的同学小声交谈。)
生:这是手。
生:不是手。
生:是手,看!还拿着笔。
生:里面那只怎么像脚?
……
(教师制止了学生的议论)
点评:老师通过多媒体补充的内容,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而且巧妙地完成了一个由文及人的过程,从而引发学生更为深入的思考——杏林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这些资源的拓展和补充,使得原本平面单薄的文本立体丰满起来,阅读开始由亲近文字进入亲近生命。
师:他说这是脚,我告诉同学们,这是一双手。这是杏林子的一双手。我们这篇文章就是杏林自靠着这样一双手,坐在轮椅上,趴在膝盖上写出来的。你想到了吗?是的,还有你没有想到的,在杏林子患病的五十年时间里,她就是用这样一双手写下了四十多本著作(出示课件)其中有小说,有散文,有影视评论还有影视剧本等等,这四十多本著作的出版,是杏林子成为台湾最有影响力的作家,而且还被评为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同学们,你想到过吗?我看到了同学们的震撼!那么这个时候,了解了杏林子以后,你觉得生命仅仅是心脏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生命还是什么?
生:生命还是杏林子忍着病痛的一脸微笑
生:生命是杏林子靠她的毅力写下的一本本书和散文集
师:书和散文集重复了。生命还是什么?
生:生命是杏林子在轮椅上度过的五十个春秋,师:生命就是他生活在非常痛苦的世界里,但是依然——
生:依然顽强写下的一本本著作。
……
师:我知道大家体会到很多,我们不说了,把我们的感叹和震撼融入语言,读这两段话。
(学生的声音比较轻,没有了开始的慷慨激昂,但分明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思考。)
师:让我们再回到文章第一段提出的问题:
生齐: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三、在思考中提炼:聆听生命的拔节
师:是啊,生命是什么呢?这个一开始我们回答不了的问题,现在能回答出来了么?你们说,我打印到屏幕上。
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飞蛾极力挣扎的身影。
生命是飞蛾极力鼓动的翅膀;
生命是墙角砖缝中昂然挺立的小瓜苗;
生命是香瓜子冲破坚硬外壳的勇气;
生命是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的的决心,生命是心脏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生命是杏林子留给我们的一本本沉甸甸的著作
生命是杏林子向命运不屈的抗争。
……
(写完以后,学生一起读,声音慷慨激昂。)
师:真好!同学们,杏林子知道自己的生命像飞蛾一样脆弱,疾病会突然间夺走它,但她也知道,自己的生命像香瓜子一样顽强,哪怕仅仅只能活几天,也会顽强的活着。正是因为知道生命的不易,所以,杏林子对自己的生命格外的——
生:珍惜;珍爱。(板书:珍惜)
师:对身边的生命,哪怕是一只小小的飞蛾,一棵小小的瓜苗她都是心存敬畏(板书:敬畏)
点评:屏幕上每一行文字的跳出,都是一个生命注脚,一个又一个生命注脚的铺展,就是一曲动人的生命赞歌。这种建立在准确理解和深刻感悟基础上现场生成的文字,既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又是孩子们对生命的独特理解。武老师以这样互动生成的方式,引领孩子们第二次整体把握全文,打破了概括课文内容的传统模式,颇具匠心。由感悟自然的生命,到珍惜脆弱的生命;由珍惜脆弱的生命,到敬畏一切的生命。这种阅读历程就是精神生命发展的历程。
四、在生活中追问:走进生命的林子
师:生命是什么呢?不同的人,不同的物,不同的事会告诉我们不同的答案。窗外杨柳依依,生命就是杨柳那嫩绿的枝条;课堂上看到你们的张张笑脸,生命就是同学们如花的笑靥;听到黄鹂在柳枝间鸣叫,生命就是黄鹂那清脆的歌声。在你的眼睛中,生命又是什么呢?打开你的记忆,把五彩的生活放进来吧,拿起笔,可以以生命是什么为题写一首诗,也可以写一段生命的感言,还可以像作者一样写一件事,让大家感受到生命的存在。
(学生写作。七分钟后交流。)
生:生命是杨树传送种子的杨絮,生命是小草顽强生长的嫩芽,生命是垂柳一根根垂下的柳枝,生命小蚂蚁寻找食物的身影,生命是陪伴张海迪顽强学习的轮椅,生命是探险者勇往直前的勇气。
师:好!多么富有生命力的诗歌!
生:生命是海里游动的小鱼儿,生命是天上展翅飞翔的大雁,生命是不毛之地里勇敢前行的骆驼,生命是在茫茫沙漠里翠绿的灌木丛,生命是夏天里漫天飞舞的杨絮,生命是我们心目中追求的生命之树。
师:生命无处不在,生命奔流不息。
生:生命是人类遇到困难时的乐观,生命是人类为祖国做出的贡献,生命是遇到危险时别人伸出的一双双热情的手,生命是父母对儿女的期盼,生命是老师为培养下一代流下的辛勤汗水,生命是警察不畏危险勇斗犯罪分子的智慧。
生:生命是我们在运动场上矫健的身影,生命是同学们在课堂上朗朗的书声,生命是马路旁一棵棵白杨,生命是被人们踩踏后又直起身来的的小草,生命是墙角不起眼的蚂蚁,生命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灿烂之花。
生:生命是海伦凯勒在黑暗中看过的一本本书,生命是强烈的暴风雨过后依然顽强开放的小花,生命是鱼儿在临死前的拼命挣扎,生命是围着墙向上的爬山虎,生命是脆弱的但生命又是坚强的。
师:生命的本质是脆弱,生命的价值在坚强。
生:生命是在人们手中那一条条挣扎的小鱼,生命是那百年老树高大的身躯,生命是那一股股奔涌向上的泉水,生命是一只只活泼可爱的兔子„„
生:一群蚂蚁在来回搬运物品的时候,我轻轻的走过去,只是用脚轻轻的一碰,蚂蚁就像炸开了锅一样,惊慌失措,东跑西窜。一只小小的蚂蚁多么珍惜自己的生命啊!
师:用脚轻轻的一碰,一个多么敬仰生命的孩子!
生:当马烽在树上嗡嗡作响的时候,我的心里讨厌极了,这些该死的马蜂怎么老是骚扰我,于是我拿了一支树枝朝马蜂窝打下去,结果没打到,反而把马蜂全都引出来了,向我飞过来,尽力的蜇我,我吓得拔腿就跑,这是我才想到生命原来就是马蜂保卫家园的精神。
师:好一个保卫家园的精神!同学们,刚才他已经读了一段非常美的诗,这是一段即兴作文。让我们把掌声再送给他!
生:我补充一下,生命还是马蜂极力反抗侵犯的精神。
师:是的,我觉得生命还是当你破坏马蜂窝的时候马蜂齐心合力得追你的那种勇气!
点评:原本孩子们获得“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强烈体验之后就可以结课,但武老师没有停留在单纯的文本层面,而是轻轻地推开生活的大门,把孩子们从文本引入生活。一切的学习只有最终融入到学生的生活才是有效的。教师如诗般的言语,神奇地点化着孩子们身边眼前的生命,孩子们似乎一下子就步入了一个神奇的生命林子。我不愿意说这就是读写结合的典范,尽管这里的精彩足以证明这就是典范,因为聆听到这样的声音,我已经忘记了自己是在听课,忘记了是在课堂学习,我们已经陶醉在这一片生命的林子中。
五、在标点中抒怀:舒展生命的张力
师:同学们,其实呀不同的人对生命有不同的感悟,虽然我们在这里一起学习生命这一节课,但是我相信大家对生命的感悟也是不一样的,请你把自己的感悟化作标点,加在课题上,你觉得可以加上什么呢?
生:在第一个生命后加一个分号,在第二个生命后面加一个感叹号
师:(板书)为什么?
生:因为这一课先说的是飞蛾,然后说的是香瓜子,最后说的是作者自己,也就是相当于把这一篇课文平均分成了三份,这三份是并列的,最后是作者的感悟。(生读)
生:第一个后面加一个问号,第二个后面加一个感叹号!
生:第一个是问什么是生命?后面是感悟到什么是生命了,觉得应该珍爱自己和所有的生命!
生:我给他补充一下,这四个字两个符号可以概括全文!作者在一开始先提出了一个问题,生命是什么?然后通过询问飞蛾,香瓜子和杏林子,知道了生命的含义,最后发出感叹,告诉自己要珍惜生命!
师:真了不起,能够以文章的内容为依据加标点,把掌声送给他!你来读读题目吧。(生读)
生:我在两个生命的后面都加感叹号。因为,他们表示的都是生命的震撼。(学生读)
生:我在第一个后面加上感叹号,在第二个后面加上三个感叹号。因为,我想表达更强烈的震撼,我想提醒大家敬畏每一个生命!(学生读)
生:我在第一个后面加上问号,后面一个加上感叹号。因为,作者在一开始先提出了一个问题,生命是什么?然后通过询问飞蛾,香瓜子和杏林子,知道了生命的含义,最后发出感叹,告诉自己要珍惜生命!
师:同学们都是在第二个词后面加感叹号。有没有不是这样加的?谁和别人加的还不一样?
生:第一个生命后面加一个分号,第二个生命后面加省略号。第一个生命加分号是因为他们是不同的生命,后面还有很多的生命所以第二个用省略号。
师:哦,还有很多的生命给作者带来了很多的生命的感悟。我加一组标点符号,我第一个后面加感叹号,我第二个后面加问号。同学们想一想我这样加有没有道理?
生:第一个加感叹号是说你感叹了生命是多么脆弱,有多么顽强,第二个问号说明你在思考:生命到底又是什么呢?
师:更深层次的思考!
生:第一个感叹号是说作者明白了生命的真谛,第二个是在问读者:你们知道生命的真谛是什么么?
生:第一个感叹号是说你了解了生命是什么,第二个问号是在问自己:我的生命该怎么度过?
……
师:谢谢同学们给我的标点赋予了这么多层的含义。是呀,不同的人对着生命有着不同的感悟,我觉得你们加的每一种标点都是有道理的,也都是正确的,他也提醒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生命存在,但是你长成了一个人,它长成了一匹马,你是花园里的一颗美丽的鲜花,她是路边的一棵小草,虽然生命存在的形式不一样,但是每一个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我要给同学们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无论遇到什么,都要记住对自己的生命要格外的珍惜,对别的生命要心存敬畏。谢谢同学们和我一起学习了两节课,下课。
点评:给课题加标点,这看似简单的技巧,到了武老师的手里,却化平淡为神奇,一句“请你把自己对文本的感悟化作标点”,标点也化作承载生命的符号。
从读课题入手,到给课题加合适的标点结课,首尾呼应,保持了课堂教学结构的完整性,彰显了课的层次性和教学的发展性。这不是简单的原点回归,而是从原点基础上的对比提升。从开课的“生命追问”到结课的“赞赏每一种生命”,表面看来,孩子们似乎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确切答案,但孩子们对生命的思索,已经超越了文本,超越了课堂。
专家点评 一位理想课堂的不懈追求者
王庆华
武凤霞热爱教育,喜欢学生,对小学语文教学情有独钟,是一位理想语文课堂的追求探索者。
要让学生喜欢语文,语文课堂就不能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就不能用一个方法教学每一篇课文。要让学生爱上语文,语文教师就应该不断地更新教学设计,使每节语文课都像一个极富吸引力的磁场,对学生产生有效的吸引。”自从做了语文教师以后,这便成了武凤霞一个不懈的追求。
教学设计是一种思路。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就是一部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片,蕴含着教师的人文素养、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凸显着教师对教材的到位理解和对学情准确把握的能力。为了备出教学设计不断更新的课,她写教案常常是几易其稿,不厌其烦。有时她会为一节课设计出七八种导入方法,会为一个知识点准备三到五个引导的预案。
追求教学设计的不断更新,成了武凤霞职业阅读、不停学习的动力。教学《秋天的怀念》时,她重新阅读了《我与地坛》、《荔枝》,教《匆匆》时,她已把曹操的《长歌行》、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烂熟于胸„„想想也是,在教材中,每一篇选文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些美丽的文字如阳光、雨露、空气、养料飘荡在空气中,散布在土壤里,只有在我们手到眼到的时候才能走进我们的心灵。有它们做底子,就拥有了能把一滴水看成一片大海,把一粒沙子看成一片沙滩的能力,如此,如何还会有对一篇文章的重复解读?
追求教学设计的不断更新,使武凤霞把过去备一课教一课,一步一步地更新为单元备课、全册备课、学段备课;把过去的只备教材不备人,更新为“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许多听过她的课的教师说,每次听武凤霞的课,都让人有一种新鲜感。
武凤霞心中理想的语文课堂是“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课堂。她认为,在“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课堂上,无论是进行听说读写训练使学生习得“知识、能力、方法”,还是引导学生感悟人类文明,帮助其生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应该是与学生生命发展紧密相关的过程。她教学的《生命生命》(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教材四年级下册)一课就是从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角度实施的。她由学生“没想到动植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开始,引导学生走进飞蛾,走进香瓜子,走进杏林子。通过体会“骚扰”,研究“欲望”等词语和探究动作可不可以代表一个人的心声的话题,把枯燥的词语教学和对课文的理解转换成了学生发自内心的生命的需求,使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
“语文教学应以学生的生命活力为基础,提倡人的生命与自身、自然、社会、他人的整体和谐,要通过良好的教育方式,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启迪学生的精神世界,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武凤霞在学生读说成诵的基础上把学生引入了生活,引进了创作。不仅使学生深深地理解了生命是什么,而且调动起了创作的激情,短短的7分钟,学生有感而发的片断写作是那样的精彩。可是武凤霞并没有满足学生读、说、写的收获,又运用“为课题加标点”这一神来之笔,再次巧妙地把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关怀结合了起来,使小小的标点符号的运用也彰显出了生命的活力。
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还在于武凤霞盘活了教学环节,用活了电教媒体。武老师把对作者的介绍放在了教学过程的中间。她抓住学生没想到杏林子是个饱受病痛折磨的人的心态,适时抛出“我觉得杏林子是最有理由放弃自己生命的人”这句话,让学生感受到震撼,激发起学生探究杏林子的欲望,再借助多媒体插入对杏林子的介绍,让学生切身感受杏林子的不幸与痛苦,感受她的顽强和成就。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避免了直白的说教。
武凤霞的实践证明:一个教师,只要把自己的生命与学生的心灵相融,就能让语文课堂绽放出生命的光彩。(作者系河南省小语会副秘书长、濮阳市教育局小学语文教研员)
第二篇:《杨氏之子》教学实录及反思(武凤霞)
《杨氏之子》教学实录与反思
河南省濮阳市子路小学 武凤霞
【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我说一句话,看谁能说说是什么意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生(沉思后,有同学举手):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
师:刚才我说的话和我们平时说的有什么区别?
生:老师说的话比较简练,我们平时说的话要复杂一些。
生:老师说的话不怎么好懂,我们现在不这样说。
师:像这样的语言我们在以往的积累运用中也学过,谁能说一句给大家听?
生: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3.温故而知新。
师:像这样的语言我们称为文言,用这样的语言组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
二、一读(读正确)
师: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读一读,看看什么感觉?
生:1.文章的句子很短,我感觉不怎么好读。2.有些句子不知道怎么读才能读好。
师:说说哪个句子你不知道怎么读?
生:“孔指以示儿曰”这个句子我读不好。
师:谁知道这句话该怎么读?(生尝试,但读得都不大正确。)
师:正确的读法应该是这样,孔/指以/示儿/曰。(生自由读,齐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呢?一会儿你自己就明白了。谁来把文章读给大家听?(两位学生读)
师:刚才这位同学读的时候有两个字和第一位同学读得不一样??
生:“为设果”中的“为”,李同学读的是第四声,而张同学读的是第二声。
师:哪个读音正确呢?我们先看看这句话什么意思。
生:“为设果”就是孩子给孔君平摆上水果。
师:“为”在做“给”的时候读第四声。还有一个字音他们读得也不一样。
生(踊跃):“儿应声答曰”中的“应”,他们一个读第一声,一个读第四声。在这里应该读第四声。
师:“儿应声答曰”形容孩子回答速度很快。现在我们还经常这样用。
三、二读(读明白)
师:同学们读得很正确,也很流利,我相信你们还能读懂。再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哪个字,哪个词或者哪一句话?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旁边做个记号。
生:我读懂了“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意思是,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孩子,非常聪明。
师:非常──聪明,这句话中没有这两个词啊。
生(齐举手):“甚”就是“非常”的意思,“聪惠”的意思是“聪明”。“惠”古代通“慧”。
师: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我明白了。这里的“惠”是个生字,你会写么?(生上台演板,写得很正确)
生:我看下面注释知道了“孔君平诣其父”中,“诣”的意思是“拜见”。
师:好啊,看注释是理解古文最简便的方法之一!“诣”也是个生字,相信每个同学都会写,在本子上写一个,互相检查检查。
生:我读懂了“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意思是我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啊。
师:夫子在这里指谁?(生:指孔君平)
师:把孔君平称为夫子,那──夫子就是指孔君平吗?如果来的人不是孔君平,而是张君平、李君平,还能称夫子么?(生:能)
师(依然作思考状):如果来的是阿姨呢?
生(略略思考):不能,因为阿姨是女的。夫子一般指男的。
师(追问):如果来的是一个小男孩呢?
生(迟疑不敢作答):不行,因为夫子好像指的是大人。
师:是的,夫子一般指年龄比较大的男士。
师:如果来的是一个没有文化、不识字的老农,我们可以称他为夫子么?(生不语)
师:我们来推测一下孔君平的身份。你认为,他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我相信你能从文中找到依据。
生:他应该是一个富人,从图中我们看到他穿的衣服很华贵。
生:他应该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因为他看到杨梅就把杨氏子的姓联系起来,而且还说这个孩子是“君”。这是对人的尊称,能对一个小孩说“君”的,一定是一个有涵养的人。
生:这篇文章选自《世说新语》,这本书是写士大夫阶层的事情。
师:是啊,士大夫阶层都是为官之人,都是有文化的人,那么他们的朋友也一定是有学问的人。所以,可以称为夫子。再比如孔子我们就称为──(生齐:孔夫子)孟子──(生:孟夫子)
师:同学们还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么?
生:杨氏是一个人的名字么?
师:有谁来回答这个问题?(生沉默,继而又摇头。)
师:这里的杨是人的姓,而“氏”有两个意思。(师出示)(1)在有特长或者有身份的人的姓或者姓名后面加“氏”表示尊重。(2)旧时放在妇女父姓或夫姓的后面称呼已婚妇女。
师:读一读,在这个句子中,你该选择哪一种意思呢?
生:选择第一种。
生:为什么“父不在,乃呼儿出”?这个孩子才九岁,怎么能照顾客人呢?怎么不叫他的妈妈出来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谁能解答?
生:因为他妈妈和他爸爸一起出去了,都不在家。
师:同学们推测了很多种孩子出面招待客人的原因。在我国古代,重男轻女,只有男人算是人,女人是不算是人的。所以迎接客人都是男人的事情,儿子再小也是男人,也要出来招待客人。母亲呢?只能呆在后堂,只有丈夫、孩子请她出来见客人的时候她才能出来。(学生惊讶,然后又问了几个字的意思,很快就得到了解答)
师:既然大家都懂了,谁能把这篇文章的意思讲一讲?(学生自由说)
四、三读(品味语言的精妙)
师:同学们,在这篇课文中有两个句子很精妙。你们知道是哪两句么?
生:“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两句话很精妙,一般人说不出来。
师:看来大家都同意他的说法,但是这两句话精妙在什么地方呢?
生:杨氏子姓杨,杨梅的第一个字也是杨。所以,孔君平就和孩子开玩笑:此是君家果。就好像说杨梅是杨氏子的弟弟一样。
生:杨氏之子明白了孔君平的意思。马上也拿孔君平的姓氏和孔雀连起来说。
师:对呀,这在兵法上就叫以其人之道──(生齐:还治其人之身。)
师:所以,课文中这样称赞这个孩子──(生齐:甚聪惠。)
五、四读(读出古文的味道)
师:同学们,读古文不仅要读正确、读流利、读明白,还要读出古文的味道!自己试一试,品味品味古文该怎么读?(学生自由读,有的还摇头晃脑,很可爱)
师:如果配上音乐,那种感觉会更美。先听一遍,想想该从哪个地方开始你的朗读。
师:再听一遍,然后自己试着跟着音乐朗读。
师:谁愿意配乐读给大家听?
(生踊跃举手,一生读,虽然与音乐还不怎么吻合,但学生读得津津有味。又一生站起来要求朗读课文,在音乐中读得很投入、很美。全班掌声)
师:读得真好!这个小故事简单、有趣,我相信,我们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它背下来。
(学生情绪很高,还没等教师把要求说完,琅琅的背诵声已经响起。)
六、五读(理解中学习运用)
师:同学们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肯定已经发现了一个问题:在这一篇文章中有一些词我们现在很少使用,或者有的根本就不用,你能找到这些词语么?
(学生认真读课文,画出“诣”“乃”“儿”“曰”“氏”“之”“其”几个字。)
师:这些字的意思同学们都懂了,我相信你们也很想试着用一用。看这几句话:(教师出示)1.这是你家的小猫。2.我班的张月十分聪明。3.一个学生说:李娟,你的家在哪里?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句试着说说。
生:我说第一句,这是君家猫。(生笑,一生举手,教师示意他站起来说)
生:这乃君家猫。
师(赞许):其实,“这”在古文中常常用“此”表示。“你”也常常用“尔”来替代。(板书“此”“尔”)所以,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生(踊跃):此乃君(尔)家猫。
师:第二句呢?
生:我班张月甚聪慧。
师:“我”在古文中还有一种说法,有人知道么?(生摇头)“我”在古文中通常称“吾”。(板书“吾”)那么这句话就可以说成──
生(齐):吾班张月甚聪慧。
师:第三句好像要有点难度哦!
生:一生曰:李娟,君家在哪里?
师:“在哪里”在古文中经常说成是“安在”“何在”。如果换成这两个词,这句话又该怎么说呢?
生:一生曰:李娟,尔家安在?或李娟,君家何在?
师:如果把“一个学生说”改为“一个孩子问”呢?(生自由回答:一儿曰)
师(赞赏):学得不仅牢固,而且灵活。真好!同学们,古文就是这么有意思,课后找一篇自己感兴趣的古文读一读,我相信你们会有更多发现。
【反思】
《杨氏之子》是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可以说,这篇文章的教学对小学文言文教学,乃至于对中学文言文教学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据调查,目前在初、高中,学生普遍感觉文言文学习困难。我想,这除了跟文言文难度的确加大有关之外,应该也与小学初次接触文言文时教师的教法有一定关系。
所以,在教授这节课时,我以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开始为原则,以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为目的,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努力营造一个快乐简单的学习氛围。这种教学理念贯穿在从课前谈话到课后拓展的每一个环节中:课前谈话时我从学生积累的古代名言佳句入手,引导学生通过交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熟悉句子的意思,在不经意间走近文本,让他们感觉古文并不遥远、陌生。在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文的时候,我没有把读懂当作最重要或者唯一的环节贯穿到底,而是分为“一读(读正确)──二读(读明白)──三读(品味语言)──四读(读出味道)──五读(学习运用)”五个环节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学习,这不仅降低了学习难度,而且使教学始终处于移步换景的过程中,有效避免了学生学习中容易出现思维疲劳,时刻感受到“学习古文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在教学手段方面,我采用自主思考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尤其是教师讲解,在学习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其主要原因是第一篇文言文,学生是零起步,讲解是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很好手段。讲解在这几处体现得尤为明显:学生不知道“孔指以示儿曰”一句话如何读正确的时候,我直接教他们读;学生提出了“管家怎么不叫他的妈妈,而叫个小孩子出来呢”的问题时,我没有走自主体验的过场,直接讲解里面蕴含的文化渊源;“反译”环节,在学生翻译不到位时,我更是直接告诉学生:“这”在古文中常常用“此”表示,“在哪里”在古文中经常说成是“安在”“何在”。
整节课,学生既有尝试练习的新奇,又有自主思考的快乐,还有从教师讲解中收获新知的惊讶。他们良好的学习状态带给我的是一种叫幸福的体验。
第三篇:《生命 生命》教学实录
《生命 生命》课堂实录
一、教学目标:
①揣摩词语,品味语言,理解内容,学会感悟人生。②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有感情地诵读课文。③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正确地感悟和理解生命。
二、教学重点:
①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人生。
②揣摩语言文字的表现力,畅谈对人生的理解,对生与死的理解。
三、课前准备
教师应事先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充分预习,并查阅有关生命的资料或名言,做一些思考。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三个有关生命的事例引发的三点思考;以小见大的写法;对我们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启迪。
二、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 精心导入:先板书课题,书写作者名字。谁能解释什么叫“生命”? [明确]
生:生命就是一个人的寿命。
生:生命就是一切活着的生物。
师:这样的解释都不够精确,请大家查词典,看谁查得最快?
生:词典上是这样解释的:“生物体所具备的活动能力,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师:可见刚才同学说的只是指人类,还应该包括动物、植物等一切具备活动能力的生物。那么,有生命的生物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特点? 生:都是死而不能复生的,生命都只有一次。
师:生命在于运动,有活力的生命体是美的。让我们来看看五彩缤纷的鲜花。谁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出示课件画面:
A
B
C
D
E 师:谁知道“E”是什么花? 生:是昙花。[教师可以提示:完成成语填空“_______”一现]顺便可以掌握该成语。师:花儿是美的,它充满了活力。下面我们来看看活泼可爱的小孩[出示课件]
师:活泼可爱的小孩是充满了活力与生机,人生本身就是在轮回,是一个循环。从孩童成长为青年,再结婚生育,小孩再成长为大人,便进入了循环。这个过程充满了爱,所以老师给它起名为“爱在延续着„„”可是生命短暂,生老病死往往令人无法捉摸。请看下面画面,请大家猜猜这位女子的遭遇。
[出示课件]
师:这位女子可能是因为什么原因,她的脸才回才会如此恐怖?猜猜上面写的英文是什么?
生:她可能是被烧伤的;她可能是去救火被烧的;可能是被人用硫酸泼的;也可能是练了**功用汽油自焚烧的„„
师:其实这是一个公益广告,是关于酒后开车的。这名女子开着车,被一位喝醉酒的司机撞了,汽车起火,结果左下角这样一位美若天仙的女子却成了上面这样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样。老师请班级的所有女同学假想一下:如果图中的这位女子是你的话,烧成这样,你会选择生,还是会选择死?
生:我会选择死,因为没有人会愿意像以前那样亲近我,他们会在背后对我议论纷纷,我的同事可能会不愿意和我一起工作,我会孤独、寂寞而死的„„
生:我会选择死,因为我会失去工作,不能自己挣钱养活我自己。这样活着,对家人来说,也是一个负担。我不想拖累他们„„
生:我不同意他们的观点,因为有这么一句话,叫“好死不如赖活”。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死后是不可能起死回生的。
生:我可能会死,如果没有人劝我,安慰我,关心我,我只好去死;但如果还有我的亲人、朋友关心我,仍旧爱我。我会坚强地活着„„
生:我想我会选择活着,因为我还年轻,还有好多事情我还没有尝试过,好多地方我没去过。再说,我死了,我的爸爸、妈妈老了以后,谁来照顾他们?我还没有尽过孝呢!
师:[当即表扬]刚才很多同学的回答都是从一个角度出发来谈的。正如歌手井岗山的一首歌《我的眼里只有你》,我看大家的眼里只有你自己!希望大家能学习周亮同学,做一个孝顺的孩子!其实两种不同的选择也表现了他们的人生观,悲观、绝望的人会选择死,而乐观的人会好好活着„„可见,这位女子毅力非常强,能勇敢地面对镜头,面对人生!
师:好,我们再来看另外一幅画。看看,并思考,如果只有一个活的机会,要让你假想,你会把生的希望给谁呢? 生:天底下的母亲都很伟大,我觉得只要有爱心的母亲是情愿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孩子生存的机会。
师:你觉得看她的眼睛,它似乎在向你诉说什么? 生:似乎在喊:“救救我,救救我的孩子”。妈妈的乳房里已挤不出任何一滴奶了。这哪是哺乳呀!这个孩子看上去也严重营养不足,瘦得皮包骨头。妈妈的眼神里充满了无奈与渴望。
[出示课件]
师:同样是母亲和孩子,我想大家的生活条件跟她比有天壤之别。当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时,你会怎样呢?
生:我也会像这位母亲那样,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
师: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作者杏林子。她从小病魔缠身,肉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反而更强烈地呼唤生命。她写的文章《生命生命》将再次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让我们用心来品味这篇文章,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认识生命的真谛。
感知内容
作者由三件小事,感悟到人生的哲理。第一、第二课都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
因此学习、理解一些问题,首先应当从整体上感悟。先请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①这篇文章共写了几个事例? ②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评论、补充。教师带领大家朗读,帮助学生整体感知。为了对文章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学生必须亲身去体验一下,带领学生放声朗读课文。研读与赏析 教师导学
对一篇文章,除了整体把握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一些精彩的内容进行研读。这样,对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就会有更好地领会,从而更贴切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自主探究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①这篇文章共写了几个事例? ②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说明理由,并在反复品读的基础上体悟文章的内涵。
学生自读课文后,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研讨以上问题。[明确] ①一共写了飞蛾在险境中挣扎求生、香瓜子在墙角砖缝里长出小苗、我借来听诊器倾听自己的心跳这三件事。② 生:我喜欢第一个事例,因为我从文中“它鼓动双翅,极力挣扎,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种生之欲望令我震惊!”我要弄死一只飞蛾简直易如反掌,可是它却敢做拼命的反抗!勇气可嘉!
生:它不像有的人,明明知道自己斗不过对手,就干脆束手待毙!我觉得他还不如文章中的小飞蛾那般勇敢!至少搏一搏,小飞蛾却获得了生的希望。
生:我喜欢第二个事例,因为香瓜子居然在没有阳光、泥土的墙角砖缝中长出了小瓜苗。它不怕恶劣的环境,生命力非常旺盛,它冲破了坚硬的外壳,没有水、阳光和土壤的情况下,它创造了一个奇迹!活了几天!所以,我是被它的擎天撼地的生命力而肃然起敬!师:老师能否删去“它仅仅活了几天”这句?为什么? 生:我觉得生存条件如此恶劣,它不可能会活着,“它仅仅活了几天”这样写,反而会给人一种感觉,就是被杏林子骗了!
师:所以我们在写文章时,应该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可见无论怎样微弱的生命,都具有不可思议的生命力。作者从小现象悟出的大道理是很能启人心智的。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①教会学生自读和自学的方法,进行语言的品味,进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②学会体验反思,学会如何正确对待生命,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③学会与美国克伦8226;沃森的《生命生命》进行比较阅读。④学会写诸如“人生的启迪——读《生命生命》有感”这类的读后感。
二、教学过程: 体验反思
[1] 出示幻灯片,让学生进行质疑交流:
①在文中找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精彩的语句,并说明理由,体会其作用。②题目中“生命”一词,为什么连续用两次 ? 去掉一个行不行 ?为什么 ? ③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分别侧重哪一方面 ? 对人生的三点思考分别侧重哪一方面 ? ④阅读本文后,自己的感受是什么 ?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自己对生命有哪些认识 ?
学生可以交流;教师向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学生也可以向教师质疑,教师作答:形成研讨交流的学习过程。
[明确]生:我认为“它鼓动双翅,极力挣扎,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种生之欲望令我震惊!”这两句话写得都好,因为“我”要弄死一只飞蛾简直易如反掌,可是它却敢做拼命的反抗!勇气可嘉!
生:我觉得“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写得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生命力却依然非常旺盛,它冲破了坚硬的外壳,没有水、阳光和土壤的情况下,它创造了一个奇迹!虽然仅仅只活了几天,但它也是进行了顽强的抗争,给我许多有益的启发。所以,我也被它的擎天撼地的生命力而肃然起敬!
生:我喜欢“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可见一个人的命运是靠自己来改变的。它让我想起雷锋的一句话:“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生:我也喜欢这一句,我想起了李白的《将进酒》中有这么一句话:“天生我才必有用。” 所以不管是谁,都也应该让你的生命光彩有力。师:[及时表扬]这位同学的语言积累很丰富,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希望大家今后多多向他学习。请大家思考在中国历史上,你记得有谁,他的生命很短暂但是却活得轰轰烈烈、光彩有力?
生:雷锋[毛主席也写过“向雷锋同志学习”];焦裕禄;刘胡兰[毛主席也写过“生得伟大,死得光荣”];罗盛教;邱少云;黄继光;赖宁;董存瑞„„他们虽然死了,但是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师:[表扬]人的活法主要有三种,一种像书上提到的“庸碌一生”,一种是“流芳百世”,还有一种是“遗臭万年”。老师希望大家也要努力使你的人生光彩有力,为社会、为国家出力,向世人证明你曾经在这个世上活过!
生:我喜欢“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我可以使它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也可以任它荒废,庸碌一生。”因为这个句子采用对比手法,写出了两种不同的人们对待自己生命的做法。我受到启发,我也要让自己的生命有意义,好好使用它,绝不能糟蹋它。师:[及时进行发散思维训练]那么,大家也思考一下,平时在生活中,你有没有白白糟蹋它,任它荒废的行为,进行自我解剖。
生:我在这里,由于空调的关系,我晚上很迟才睡,第二天就没有精神。上课只想打瞌睡,作业不按时做。先玩了再写,结果等晚自习下课了,才发现自己作业还没写完。
生:我以前花在学习上面的时间太少了,只知道玩乐,家长老师提醒我,我却没有放在心上。以至于小学的成绩一落千丈。„„
教师小结:
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实践自己的诺言,对怎样看待生命,怎样好好享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珍惜生命,不懈努力,做出了坚定的回答。我们的雷峰也用他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让生命更有意义的颂歌。
学生也可以就我们应如何生活,对生命是否有不同见解发表自己的看法。
出示幻灯片:
以上句子都是关于生命的思考,老师愿与同学一起共勉。
②题目中“生命”一词,为什么连续用两次 ? 去掉一个行不行 ?为什么 ? [明确]这是一种修辞方法——反复。去掉一个不可以。因为连用表示强调,表达了对生命的强烈的呼唤,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作用了。
③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分别侧重哪一方面 ? 对人生的三点思考分别侧重哪一方面 ? [明确]小飞蛾在险境中,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下,极力挣扎着——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视的。侧重于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从生命诞生这个角度说明,生命力之强大。侧重于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我”静心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识,就会严肃地思考人生侧重于将目标、信念付诸于行动。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体验与反思
朗读课文最后三段,说说你学习了此文的思考。结合你的生活,从你的周围举出一两个例子,谈谈你的认识。
启发学生将课文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精神感受。
作业:①将自己的认识记下来,作为小作文练笔。
②比较阅读:试比较《生命生命》与课文后的选文的异同。
课文总结
出示幻灯1、2、3:
通过齐读来感悟。
每一种生命,只要它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它就美的!生命对于每一个人都只有一次,愿每一位同学都学会爱,学会热爱生命,好好珍惜时间,让它人生光彩有力,为社会、为国家出力,向世人证明你曾经在这个世上活过!
第四篇:《生命,生命》教学实录[模版]
《生命,生命》教学实录
师:上课之前,我们做个游戏,请大家双手捧胸,双眼合闭,静心感受或聆听自己的心跳。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生命是宝贵的,人的心脏更起着很大的作用,是它促使人体的血液流通。如果停止了心跳,人就失去了生命。
生:经过三分钟的静听心跳,我感觉到了人因为有心脏而有了生命的活力,如果心脏不跳动了,那你的生命也就结束了。
生:当我听了心跳后,我觉得好像有无数小生命在活动,显得很有生机,而且我还觉得有一种生命顽强的感觉。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跟这生命有关,题目是《生命,生命》(板书),让我们以来看看作者杏林子对“生命”这个人最宝贵的东西有何感悟呢。师:我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大家思考:是那些事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这些事引发了作者对生命怎样的思考?(师范读课文,生思考后回答)
生:第一件事是:我在灯下写稿,捉住一直飞蛾,飞蛾竭力挣扎„„ 师:语言要简洁,扣住“生命”,用“谁+怎么样”的句式 生:飞蛾在我手中竭力挣扎,求生欲望之强令人感动(师认可并板书:“飞蛾:求生之欲望”)
生:第二件事是: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墙角顽强地长出一截瓜苗。(师认可并板书:“香瓜子:生命之顽强”)
生:第三件事是:我静听自己的心跳,为自己的生命所震撼。(师板书:“心跳:生命之可贵)
师:作者由这三件事对生命做出了哪些思考呢?
生:要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不可荒废,要对自己负责。师:对,要使生命“有意义”。(板书:有意义)
生: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师:好的,使生命“有价值”。(板书:有价值)生:不辜负生命,要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师:不辜负生命意味着要为生命而“奋斗”。(板书:奋斗)
师:这篇课文不足千字,却由飞蛾求生、香瓜子出苗、我静听心跳三个事例,引发对生命的意义、价值以及生命与奋斗等命题的思索,结构清晰,发人深省。下面我们齐读课文,体会这些内容。(生齐读课文)
师:其实,社会生活中有很多事物能引发我们思考“生命”这一话题。下面,就请大家从社会、生活、历史或文学作品中找一些能引起对“生命”这一永恒主题的思考的例子,说说能引发那些思考?先分小组交流,再在组内推举一位讲得精彩的同学作全班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后又推举代表全班交流)
生:在大自然中的竹子身上,我领悟到了生命的顽强。它在大风大雨中昂然挺立,无论何时何地,都显现出一种坚忍不拔。这里,还有一首赞美竹子的《竹石》诗呢:“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生:在电视中我们都曾看过这样的画面:有人因为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一点挫折就想自杀,谈判专家沉着冷静地进行心理开导,最后终于化险为夷,观众如释重负。谈判专家使自杀者放弃轻生的念头的法宝就是使他们体会到生命的宝贵。生:了解电脑flash的人都知道一个名叫刘甜甜的女孩,她是一名flash高手,在几年前的一天,一伙强盗把她家洗劫一空,还残忍地把她妈妈杀死了,她自己也因被强盗刺中了中枢神经而全身瘫痪。虽然天意弄人,可刘甜甜还是坚强地活了下来,在和爸爸相依为命的日子里,她还用牙咬着筷子来制作flash,在中国电脑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刘甜甜的故事使我深深体会到生命的顽强。生:上古时代的神农氏为了造福人类,以身试药,曾经一日之内中毒七十二次,好几次都差点因此送命。神农氏正是怀着一个崇高的理想,让自己的生命变得精彩而有意义。
师:刚才大家说了这么多,一定受益非浅。这里,老师也想说几个发人深省的例子。
第一个:据说,人体的头盖骨是世界上最致密坚硬的东西,科学家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能把它剖开,后来,在里面植入一粒种子,奇迹发生了,种子发芽了,并冲开头盖骨长了出来。种子的生命力是多么顽强哪。第二个:九八抗洪救灾的日子里,大家都从电视里反复看到这样的镜头:解放军叔叔成冲锋舟救出被围困在洪水中,死死报住一棵大树的小女孩。她的名字叫江珊,据说,它紧紧抱着那棵救命树,整整有十九个小时,而这,远远超出了人体力的极限。生命的潜能之强大令人震撼。
第三个:在一本杂志上,我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次泥石流,冲毁了一个村庄,救援人员扒开一间灌满泥石流的屋子的屋顶,救出了一个奄奄一息的小孩,已经不能说话的小孩却死活不愿离去,拼命指着他的身下。救援人员继续往下挖,挖出一个女的,已经没有呼吸,却保持了这样的姿势——身体直立,双手上举,象是托着什么。而此时,小孩还不罢休,救援人员继续往下挖,又挖出一个男的,保持了同样的姿势。他们是谁呢?他们的双手托着什么呢?对,他们是孩子父母,他们相继用自己的生命把孩子托出了泥石流。
第四个:某旅游胜地发生了一起重大事故,一缆车车厢突然脱落从高空坠地,在坠地的一刹那,一对年轻的父母把他们的孩子高高托起,她俩双双遇难,而孩子的一幸存。据说著名歌手韩红从报纸看到这个感人的故事后,收养了那个幸存的孩子,并且创作了那首感人肺腑的歌——《天亮了》。下面我们一起来歌颂亲情和生命的歌。(播放《天亮了》)
师:老师讲了这么多,并不是要从中挖掘什么深刻的意义,而是要大家明白关于生命的另外两点思考:第一点,生命是强大的,任何时候,要相信自己,我能行。第二点,生命并不仅仅属于你自己,任何时候,不可轻言放弃生命,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挫折、危险,要珍惜生命。
第五篇:作文教学实录《我的名字我做主》(武凤霞)
作文教学实录:《我的名字我做主》(武凤霞)课前游戏——报名。上课,师生问好。
师:刚才我们做了一个报名的游戏,我发现全班四十位同学,有四十个名字,没有哪两个人的名字是重复的,是这样么?
生:是!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我们的名字。首先搞一个小调查:你们喜欢不喜欢自己的名字?理由是什么?
(生思考,然后几个同学依次举手)
生:我很喜欢我的名字,虽然我名字的第二个字“尘”是灰尘的“尘”字,但是我觉得我爸爸给我起的这个名字意义很深刻,他希望我不需要非常伟大,只需要像一粒小小的尘埃一样平平凡凡就好,在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上,作出一点点小小的贡献。(现场老师和学生掌声)师:同学们和老师们为你鼓掌!我也要为你鼓掌!真的,平安就是福。希望你平平凡凡、平平安安过一辈子好么?
生:谢谢!
生:我也喜欢自己的名字。我觉得我的名字会给人留下不错的印象。师:(惊讶地)噢?你叫什么名字呀? 生:谢引平
师:为什么你的名字会让人感觉不错呢?
生:(笑)嘿嘿……(其他生也跟着笑)可能是我的名字起得太好了吧!(众笑)师:(微笑注视着,点头)嗯……自我欣赏!有的时候自我欣赏是不需要理由的,但是需要勇气!祝贺你有这样的勇气。(生神气地坐下)
生:我也很喜欢自己的名字。因为我叫黄俊儿,俊是代表很有才华的女子,儿就是我自己,合起来名字的含义就是:我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女子。我也愿意自己努力,实现家长在我身上寄予的期望。(师生掌声)
生:我不喜欢我的名字。因为我的名字有谐音,同学们老给我起外号。
师:可以理解。我相信不喜欢自己名字的肯定不止你自己。(转身问大家)是这样么?(部分同学频频点头)
是啊,我们的名字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甚至是姥姥、姥爷给起的,征求我们的意见了没有?
生:没有!
师:对呀!自己的名字自己竟然没有发表意见的权利,遗憾不遗憾? 生:(拖着长音)遗憾!师:真的遗憾么? 生:真的!
师:想不想弥补这个遗憾?
生:想!(满脸兴奋,声音很响亮)师:声音真响亮!(神秘地)好的,这节课就给你们一个特殊的权利——给自己起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名字。
(同学们没有人表示异常的激动,但是惊喜写在脸上。教师环视,停顿,然后继续提出要求)字数没有限制。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都可以,四个字,也允许。如果你自己不嫌麻烦,也不嫌麻烦别人,起五个、六个字的也没关系。如果有同学说,我不喜欢我的姓,能改掉么?能!你想改成什么都行,只要这个名字是你最喜欢的。愿意么? 生:(异常兴奋,跃跃欲试的样子)愿意!
师:还有一点要求,无论你起一个什么名字,都要找出两条以上的理由,说明你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行么? 生:行!
师:好。把你想好的名字就写在这张小纸片上,把字写得稍大一些,两分钟时间,准备——开始!
(学生开始思考,然后分别写下自己的名字。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巡视,询问,与同学交流。大部分学生写完以后,开始交谈。)
师:很多同学的名字都起好了,你的新名字是什么呢?我们一会交流。先请大家回忆一下,刚才我让你们给自己起名字的时候,大家有什么表现?你的心里在想什么? 生:老师说完以后,同学们很安静,大家都在思考。师:是的。(若有所思的)好像思考的样子也是不一样的…… 生:有的人托着腮帮,有的人干脆直接拿笔敲着头。生:很多人东张西望,很想知道别人的新名字叫什么。师:(顽皮地笑着)一定是想偷窥别人的秘密!生:还有的在桌子上比划着。
生:也有的同学皱着眉头,一副很苦恼的样子。生:还有的同学互相小声议论。
生:也有的同学似乎胸有成竹,拿起笔就写。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细致!好了,现在我们来交流交流,你给自己起了什么名字?(几个同学把手举得很高,更多同学在观望。)生:我给自己起的名字叫洪武仙。(声音有点小)师:(老师拿起卡片,解释这三个字)洪水的洪,文武的武,仙人的仙。洪武仙,这可是一个很特殊的名字,能知道你的理由是什么吗?
生:看电视的时候,那些大侠很威风,我想和他们一样做一个仙人一样能飞翔的大侠。(众生笑)
生:我给自己取得名字是迈克格雷迪二世。(生大笑)
师:天哪!这么长啊!你的理由是什么呀?
生:NBA里面有个叫迈克格雷迪的球星,我很崇拜他。
师:迈克格雷迪二世,就是第二个的意思是不是?同学们,你发现了没有?他在说自己名字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生:兴奋。
师:他是怎么表现自己的兴奋的? 生:一边说一边笑。
师:你还记得他这个名字么? 生齐:记得。
生:迈克格雷迪二世。
师:还记得他的理由么?
生:因为他很崇拜NAB里面的球星迈克格雷迪。
师:你真了不起!我很佩服你,这个名字我读都读不流畅,你却不仅记下来,还能记住他起名字的理由。
同学们,当别人说的时候,我们就要做这些事情。一是观察他说话时的样子,一是听一听他给自己起的什么名字?他的理由是什么? 下面谁接着来谈? 生:我得真名叫张哲源。我把名字中的最后一个字“源”改成了金钱的那个“元”。
师:(很感兴趣地)为什么改成金钱的“元”?
生:哲是哲学的哲,代表有学问,“元”代表钱,我希望我既有很多学问又可以赚到很多钱。(生大笑)师:(转向大家)谁记住他的名字啦? 生踊跃举手:我!我!师:叫什么? 生齐:张哲元
师:他希望自己——
生:(很兴奋地)又有学问又有钱。
师:你想的美耶!(生笑。)同学们,张哲元说完自己的名字以后,大家有什么表现? 生:哈哈大笑。师:笑什么呢? 生:笑他的名字。
师:笑他的名字怎么啦?
生:笑他的名字太好笑!有点贪钱的意思。(生笑)
师:还真有点儿贪!又贪知识又贪财。他希望知识和金钱都能源源不断地向自己涌来。多么美丽的梦想!掌声祝福他梦想成真!生:我改的名字叫周小杰。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的偶像是周杰伦,他唱歌好听。(生笑)
师:你喜欢唱歌么?
生:喜欢。唱得还不错。师:好,周小杰,老师给你一点忠告:唱歌的时候吐字清楚一点,这样我也会成为你的粉丝。(全场笑)
……
师:最后再给两个交流的机会,看谁能抓住呢?(师环视教室。)
生:我给自己取得名字是梁羽洁,羽毛是代表纯洁的意思,我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纯洁一些。师:不是变得更纯洁一些,而是一直—— 生:纯洁。
师:祝福你美丽的小姑娘!
生:我给自己起的名字叫肖醉蓝,我希望自己能醉心于蓝天里面。师:沉醉的醉,蓝天的蓝,有希望在里面是么?想干什么呢? 生:想当平平凡凡的人。师:平平凡凡怎么醉在蓝天呢? 生:我将来想当一位老师。
师:好!讲台就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讲台上,像武老师一样和大家学习交流,就仿佛在蓝天上飞翔一样快乐。
师:同学们,从开始上课到现在,我们做了哪些事儿?
生:老师问同学们喜不喜欢自己的名字?
师:对!这是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还记不记得我问这个问题时表情动作是什么样子? 生:老师显得很神秘的样子。生:面带微笑。
生:还有一点儿诡异 师:这个词用得好!的确有点想为难一下你们的意思。观察得非常仔细!接下来让同学们干什么? 生:给自己起名字。
师:还记不记得同学们给自己起名字时候的表现了? 生:记得。
师:相信大家都没有忘记。报名的时候,是不是报了很多名字呀? 生:是。
师:你对谁的名字印象最深刻? 生:我对班长的名字印象最深。因为他叫林达凯,我想他爸爸妈妈希望他能达到凯旋的目标。结果他给自己起了一个迈克格雷迪二世,希望自己成球星。
生:我也对林达凯的印象最深,他原本的名字就短短的三个字,现在被他改成了七个字,完全一个外国人名字。
生:我对张哲元的印象深刻,他希望自己又有知识又有钱,虽然大家都觉得他有点贪婪,但是还是用掌声祝福他。
……
师:当有同学报名字的时候,还记得大家的反应么?
生:记得。
师:好!如果让大家把上课开始到报名结束这段时间所做的事情写下来,你会写么? 生:会
师:知道怎么写么? 生:知道
师:同学们在写的时候先把第一行和第二行空出来,从第三行往下写,你们觉得几分钟可以把这一段写完? 生:二十分钟
师:二十分钟?不行,太长!生:十分钟
师:不行,还有点也长!
生:五分钟
师:这样吧,折中一下吧,八分钟。行不行? 生:行!
师:准备——(学生快速准备)写的时候注意不要看别人,一个劲儿的往前写,遇到不会写的字注拼音。开始。
教师与台下教师的交流:
老师们,孩子们开始写作文了,我来说说我为什么这样设计。先说我的课前游戏。老师们看到了,在教学开始以前,我带领同学们作了一个“报名”的游戏,这看起来是老师和学生相互认识的一个游戏,其实是教学向前延伸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有两个特点:一是简单,任何一个同学不用准备就能完成,所以他们的心理没有压力;二是让孩子们人人参与其中,这样做的价值就是能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把思维集中起来。
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我一前一后提了两个问题:一是你喜欢不喜欢自己的名字,二是想不想给自己起一个最喜欢的名字,这两个问题提出以后,我都没有急于让大家回答。而是在他们中间踱步,或者连续问同一个问题:想给自己起一个新名字么?我为什么这样做呢?原因有二:一是给孩子们留出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有时间体验自己的心理活动;二是为学生留出表现的空间,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素材。我知道,只要我不制止,孩子们会是会充分表现自己的兴奋的。同时我也知道。无论我走在哪里,身上都有一根线牵着同学们,他们的眼睛会随着我的身影转动,这样,就看到了同学的表现。这时候的表现可是有价值的——那是写作的素材!有素材了,就有话可说了,就有东西可写了。
(交流结束后,教师在学生中巡视指导,并把写有同学们名字的卡片收在一起,打乱顺序,备用。)
师:时间到!谁写完了,请举手。请这位男同学来读一读你的作文,我们一起来欣赏。所谓欣赏,就是既要看到写得好的地方,又要发现不足,提出我们的建议。生:(朗读作文)上课了,武凤霞老师神秘地一笑,身子微微向前一倾,问了一个出乎大家意料的问题:“你们喜不喜欢自己的名字呢?”同学们一下子愣住了,片刻,便开始窃窃私语。师:停,就到这儿。你们认为他这一部分写得怎么样?
生:我认为他写得挺好的。他把武老师的动作和表情写出来了,像“神秘的笑了一下”,还有“身子一倾”,让我们读着文章就仿佛看到了武老师的样子。师:(点头)的确能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生:“窃窃私语”这个词用得很好,当时同学们就是在小声议论,它很好地概括了当时的情况。生:“片刻”这个词用的也很好。说明这个问题让大家愣了一下,大脑迟钝了一会儿。师:对,而且迟钝的时间非常非常的—— 生齐:短暂。
生:(继续读)武老师来回的游走在课桌间…… 师:停!这句话中有一个词我十分十分欣赏—— 生齐:游走
师:大家的意见十分统一。知道“游走”是什么意思么? 生:就是来回走,徘徊。
师:你为什么没用徘徊而用游走? 生:不太喜欢徘徊这个词。师:仅仅是不喜欢么?
生:这两个词还是有区别的。“徘徊”一般指在思考着的时候走过来走过去的样子,但老师不是在思考问题。所以我觉得用游走比较恰当。
师:我很欣赏你对徘徊的理解,但是你没说出来“游走”这个词为什么恰当? 生;游走是这样走过来走过去,但并不是在同一个地方……(生说不下去了)师:游,谁会游? 生:鱼儿
师:游的时候的感觉是什么呀? 生:轻飘飘
师:又轻又快,给人的感觉非常的轻盈,非常的舒服,是不是这样啊? 生:是
师:武老师脚步轻盈地在大家中间走来走去,仿佛鱼儿在水中游。所以叫—— 生:游走
师:这个词是你造的,我还没听说过呢,不过我挺喜欢。接着读吧。
生:(继续读)武老师来回的游走在课桌间,大家陷入了沉思中,我悄悄往周围一看,只见同学们有的用手撑住了脑袋苦思冥想,有的拿着笔敲着脑袋,还有的一动不动地呆在那儿…… 师:停!(问其他同学)怎么样?
生:它用了恰当的修辞手法。师:什么修辞手法?
生:排比。每个排比句里面都有一个或两个恰当的成语,所以说他把同学们思考的情景描写得很具体,让大家看到文字像看到了人一样。
师:这几句话的后面还有个省略号,我认为这个省略号用得非常好!你们认为呢? 生(齐):很好
师:你为什么用省略号?
生:说明同学们的姿态还有很多。
师:是的。这五花八门的姿态,无法一一描述,所以就用了省略号。请继续—— 生:(继续读)同学们一个个站起来向大家公布自己的新名字。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名字是张哲元,意思是希望自己学识渊博,并腰缠万贯,当听到这个名字时,我不禁苦笑,这家伙也太贪财了吧!(笑)师:他最后这句话写得太好了!你们觉得呢? 生(齐):很好!
师:我采访采访张哲元,你觉得呢? 张:还行吧。
师:怎么还行啊?
张:不知道。
师:不知道,就是觉得还行。你来说。
生:苦笑用得很好!感觉好笑又感觉很怪,所以就只好用苦笑来形容了。
师:是呀!怪怪的,这家伙怎么想起来这事儿了?不禁苦笑,这家伙太贪财了吧!“这家伙”一般对什么样的人用呢?
生:不喜欢的人,这是个贬义词。师:用在这里你感觉到是贬义的么?
生:不是。感到很亲切。
师:觉得张哲元这小家伙非常的—— 生:好玩,可爱。
师:就是这种感觉,真喜欢你!掌声送他回座位。(生鼓掌)
师:我知道,每个同学都把刚才发生的事情真实地记录了下来。时间关系,不再请同学朗读自己的作文。刚才有同学悄悄告诉我说,他很想知道全班每一个同学的新名字。你们想不想知道? 生:(兴奋地)想!
师:下面我们接着搞一个小小的游戏,这次游戏不是“报名”,是“点名”!(举起手中的卡片)你们的名字都在这里,我点谁的名字,谁要立即站起来回答“xx到”。如果有同学忘记自己的名字了,我们就用掌声把他送到讲台上,让他把名字写在黑板上。然后我们一起喊他一遍,记住他的名字,行不行呀? 生:行!
师:准备点名!我看看第一个被请起来的是谁。准备了啊!(小声地)我要点名了!(停顿,在教室走动,神秘的)我要点名了!(学生看教师走动)点名了啊!(生笑)什么感觉呀? 生:紧张。
师:我还发现一个问题呢,我走到哪里,同学们的眼神都跟着我过来了。怕什么呢? 生:怕点到自己。
师;好了,准备——开始点名!(速度很快地)旧换新。(生笑)生:旧换新到(声音小)
师:你反应很快,就是声音不响亮,我重新点!旧换新!生;到!
师:要说旧换新到,再来一遍。生:旧换新到!
师:周小杰!(没人答应)周小杰!(周小杰才反应过来,在大家的笑声中站起来走上讲台。)你发现了没有,我喊周小杰的时候,他有什么表现? 生:东张西望
师:他在找谁呢?他以为他不是周小杰呢。(生笑)喊他一声。生:周小杰 师:(点名继续进行)张子龙!生:张子龙到!师:张芦其。生:张芦其到!师:柯南。生:柯南道!师:喂!生:喂到!(生大笑)
师:好!他就起了一个字,允许的。准备——黄少晴!生:黄少晴到
师:张廷!(没人应)张廷!生:(半天才反应过来)张廷到!(生鼓掌)师:看他什么表情?描写描写他。生:他低下了头。
生:把头低得好像要藏起来似的。
师:同时他的手还没闲着呢。一边低头一边捂嘴。好,继续开始!尹雨桐!生:尹雨桐到!师:陈晨,陈晨!生:陈晨到!师:粟裕为!生:粟裕为到!
师:我想采访采访你,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生:因为是我原本的名字。师:你原本就叫粟裕为? 生:嗯
师:你没起新名字?
生:嗯
师:你没改名字一定有理由,说说你的理由。
生:粟裕是开国元勋,我希望自己能像粟裕一样大有作为。师:这么好的名字允许你不改!希望你的愿望早日实现!师:好,准备——诗尹汝
生:诗尹汝到!
师:姑娘呀!你的名字太拗口了,让我读了好半天,请坐。李柏林!(没反应)李柏林!生:李柏林到!(鼓掌)
师:你在干什么?为什么没反应过来?
生:我正为我同桌的新名字感到奇怪,没想到很快就叫到了自己。师:脑子跑了,正在笑别人,结果自己被笑上来了,去吧!(李上讲台写名字,回座位)师:同学们发现了么?他怎么回去的? 生:一边跳一边走。
师:是呀!你怎么那么高兴呀!。准备——麦克格雷蒂二世!生:麦克格雷蒂二世到!(生笑)师:马到成功!生:马到成功到
师:张中原 生:(慌慌张张站起来)张……中原到到到!(生大笑)师:你们笑什么呢?
生:他因为紧张都口吃了。生:他太紧张,说了三声到。
师:我发现你真的成了我们的明星了。一开始名字起的好,现在一连串的“到到到”,惹得大家哈哈笑。
师:九舞龙天(没人应)九舞龙天!(还是没人应)不,是龙舞龙天,不对,是龙舞九天!生:龙舞九天到!(生笑)师:这个时候,该观察谁呀? 生:老师
师:观察我什么呀? 生:老师先是念了一个名字,没有人站起来,老师显得很得意的样子,紧接着抓紧点第二遍,结果发现自己错了,赶紧改正,结果又错了,我感到老师有点尴尬,于是念了第三遍,终于对了。
师:观察得仔细,推测的正确!告诉大家,一开始我读了个九舞龙天,看到没人答应,心中很兴奋,心想又逮着一个。于是抓紧喊第二遍,九舞龙天,还是没人到。我一看发现错了,赶紧再喊一遍,还是错了,这时候,真地像他推测的一样,我感到好尴尬。
……
师:同学们,就刚才这个“点名”的游戏,如果让你写下来,你觉得该怎么写?请提提建议。生:应该抓住同学们的神态、动作来写。
生:先写写大家的表现,然后抓住几个重要的详细写,最好写你印象最深刻的人。师:提议很好!就请大家先想想同学们活动中的表现,再想想谁给你的印象深刻,他当时什么表现。(学生静静思考)
接着刚才的往下写,注意跟上文的衔接。准备——开始!
教师与听课教师交流自己的设计理念: 老师们,今天我和同学们其实是在写一个活动作文,让学生把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过程用文字的形式记下来。这种写场面或者说写活动的作文是小学阶段经常练习的。这节课和我们平时的作文指导课的区别在于:平时我们总是搞完活动再写作,这一次是边搞活动边写作。把活动和写作分开的最大的弊端是学生展现在文章中的时间是“过去时”,而在活动中写作学生纪录的是“现在时”。*回忆建立的场面永远不如正在发生的来得新鲜。尤其是同学的表现,自己的感受,个人的心情等等,更是离开了当时的环境就会雨打风吹散。在活动中写作,还有一个好处是他们写的是一个个片断,几个片断下来一篇文章就写好了。这使孩子们感到作文不难而且还很有趣味。
需要特别声明一点的是,在本节作文课中让孩子们写出一篇文章只是我的教学目的之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所以,我总是告诉学生:听听他是怎么说的,看看他是怎么走上了讲台,注意看他的表情多有趣等等。尤其在同学们报新名字和点名时,几次叫停:一是怎么站起来的,二是怎么走上讲台;三是在写完名字以后动作神态怎样。这种做法其实就是对正在发展的事情叫停,也就是电影中的“镜头定格”,为的是告诉学生此处要注意观察。又像把一个比较长的连贯的生活划分成一个个阶段,就像电影胶片一样,把一件事情分成了若干个镜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把本来瞬间即逝的生活拉长了变细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观察习惯,知道什么时候该仔细观察,该观察什么,怎么观察!
有的老师会说:在你这样的指导下,学生写的作文会是千篇一律的。是的,我承认,他们的作文会是大同小异,但这有什么可怕的呢?今天的相似是为明天的百花齐放做准备的,没有今天这样的指导,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就是一纸空谈。如果我们能这样指导一个学期,学生们就一定能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作文教学就步入自由王国了。我相信,当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时,即使是遥远的回忆,他们依然能够写得惟妙惟肖。师:最后一分钟,快一点儿!加油!
(同学们有的写好坐端正了,有的还在抓紧结尾。)
——停!我们来听两个同学的作文。我知道你没写完,但还是想请你来读一读。
生:(读作文)武老师微笑地看着我们,笑容中有说不出的诡异。“我要点名了!”武老师的身体往前一送轻声说。同学们勉强平静下来。“我真要点名了!”武老师面不改色,嘴角微微一扬,同学们开始有点骚动了。“我要点名了!”武老师的声音轻轻的飘入了每一个人的耳中,同学们开始哄堂大笑。点名开始了!
师:停!就前面这一段评一评,感觉怎么样? 生:词语用得很恰当。
生:把老师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生:感觉没有把同学们的变化写出来。
师:其实,她还是写了同学们的表现,一开始是同学们勉强平静下来,然后呢,同学们开始有点儿骚动了,最后是同学们哄堂大笑。本来你写得很好,为什么同学们没有发现呢? 生:我也不清楚
师:我清楚。因为你的声音太小了。因为你没有有感情地把你写得表现出来,明白了么?下一次读的时候要注意,朗读可以给你的文章增色不少。(对另一生)请你来。
生:(读作文)武老师又出题为难我们了。你看她拿着那一摞写着大家新名字的卡片,猫着腰,缓缓地走着,小声地神秘地说:“我要点名了!”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深吸了一口气,紧绷着脸,专著地凝视着武老师。一秒钟,两秒钟,三秒钟……武老师迟迟不开始点名。“快点呀!快点名呀!”我焦急地在心里催促着。大家也和我一样紧张,没有哪一位同学的眼睛离开老师的。
师:欣赏一下这一段的描写吧!
生:作者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得很好。“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深吸了一口气,”这些都写出拉当时他很紧张。
生:作者用数秒的方式写出了时间过得很慢,也衬托了心情很紧张。
生:武老师的动作神态很具体。“猫着腰”、“小声而神秘”都准确写出了当时武老师的表现。师:(赞许的望着大家)示意生继续往下读。生:(继续读)“旧换新!”武老师阴森的突出了三个字。(全场大笑)师:在笑哪一个词? 生:(响亮而快乐地)阴森。师:阴森是什么感觉? 生:恐怖
师:(美美的看着大家)你们看,有武老师这样阴森的人么? 生:(笑)没有!
师:改个词吧!我可不阴森。改个什么好词呢?(生想不起来)
师:想不起来了?没关系,先放这儿。下课后我们接着想好不好?接着往下读。生:(继续读)“旧换新到!”李焕新同学慌慌张张的报上来。“郭涵!”没有人答应。武老师又喊道。“郭涵!”哎?怎么没有人应答?过了一阵子,大家都莫名其妙的东张西望,突然,只见郭涵琰同学紧张的从位子上蹦了起来,高声回答:“郭涵到!” 师:停!有一个词他用的特别好,哪一个呢? 生:蹦。
师:他在“蹦”字上加了一个双引号,目的是什么,你懂么? 生:突出这个词。
生:(继续读)嘿嘿,这么快就有人玩完了?(生笑)师:笑什么呢? 生:写得很幽默。
师:嘿嘿,怎么理解?
生:有点搞笑,还有点夸张
生:有点幸灾乐祸的感觉。
生:他现在笑别人,并不知道老天安排他也要上去被罚。(笑)
师:是的,他在这里幸灾乐祸笑呢。而且不是哈哈笑,哈哈多大方呀!他是嘿嘿,这才叫阴森森呢。对不对?还说我阴森呢,我觉得你才叫阴森呢(同学们大笑,该生不好意思)嘿嘿,不知道老天还要惩罚他呢!读完它!
生:点名游戏仍紧张地进行着。
师:是的,没写完被我拉上来了,去吧!再往下写记住要补上啊!
生:我还有个建议,他在写的时候应该把自己被请到前面也写上。这样他就能很清楚地告诉我们被请到前面什么感觉。
师:很好的建议。同学们很会学习,不仅仅会看,会听,会写,而且还会评。厉害!
师:同学们,刚才让你们写作文的时候,好像上面留了两行空格,对不对?告诉我第一格我让你写什么呢? 生:题目
师:你们怎么知道? 生:猜的
师:猜得对!第一行写题目。题目一般写在什么位置? 生:正中间
师:第二行写什么?
生:名字
师:对,写上你的名字。我们这篇文章写完了没有? 生:没有
师:缺什么? 生;结尾
师:结尾会写么? 生:会
师:真的会么?可以怎么写呢?
生:可以总结我们玩的这两个游戏有没有趣,自己玩得是不是开心。
师:就是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是一种结尾。
生:可以给别人留下一个想象的空间。比如说,用“我们的游戏还在继续进行着”结尾,后面加个省略号。师:真不错!又简单又有想象的空间!
……
师:好,课下把文章补充完整,并仔细修改。谢谢同学们跟我一起上这两堂课。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