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课堂实录名师武凤霞

时间:2019-05-14 21:09: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的人》课堂实录名师武凤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的人》课堂实录名师武凤霞》。

第一篇:《有的人》课堂实录名师武凤霞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词语,请大家读一读,看看能发现什么? 出示: 富有——贫穷 聪明——愚笨 健全——残疾 大方——吝啬 美丽——丑陋 年轻——衰老

师:谁来读一读?(一生站起来响亮地读出来。)师:同学们一起来读。(生齐读)发现什么了? 生:这些词语每一组前后两个词都是反义词。师:还发现了什么? 生:每一组词语中,前面的词语都是褒义的,后面的词语都是贬义的。

师:不看屏幕,我随意说出其中一个词,你们回答出它的反义词。(师生对接。)教学过程

一、温故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国近代文学史上,有一个文学家,他写出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这个文学家就是—— 生(齐):鲁迅。

师:对于鲁迅,你都了解什么呢? 生:我知道他写了很多诗歌和小说。

师:对!最著名的小说就是《狂人日记》和《呐喊》。

生:我知道他的原名叫周树人。他在一生中用了很多笔名,鲁迅就是其中一个。师:是的,鲁迅先生一生共有一百多个笔名。生:我知道鲁迅深受大家的爱戴,从他的侄女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中知道,在鲁迅先生去世的时候,很多人都来追悼他,为他送行。

师:同学们,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72年了,72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夺目。鲁迅先生身上有什么独特的魅力让他得到了这么多人这么持久的爱戴呢?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一面》这两篇文章中同学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参加完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板书)

二、有层次地诵读

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谁能把这首诗读一读?(没人举手。)师:是不是想自己先读一遍呢?(生,点头)好的,自己读读吧!(朗朗的书声响起来,生读得很投入。)师:在这首诗中只有一个字容易读错,就在这一句中—— 出示: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师:猜一猜,我说的容易读错的字是哪一个?(生大多说“呵”,有的把字音说成是he,有的说成是a)师:(板书“呵”)这个字到底读什么呢?(生犹豫)师:这个字平时读“he”,比如—— 生(齐):笑呵呵。

师:对!还有“呵斥”。

师:他还有其他的读音,比如—— 生(齐):a。

师:什么时候应该读“a”呢?(生不语)同学们,“呵”和“啊”这两个字有的时候读音和意思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它一样可以读一声、二声、三声、四声,但刚才很多同学都把它读成了第四声,这是为什么呢?(生不语)读一读,体会体会,读第四声的时候表示什么样的感情?(生练习)生:表示赞叹。生:表示赞美。生:表示自豪。

师: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呢? 生:这些骑在别人头上的人,对自己的做法很骄傲。

生:这些人感到自己很了不起,所以才说“呵,我多伟大!” 师:所以,在这里应该读第四声。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生齐读)这个句子读正确了,其他的一定都能读正确。

同学们知道吗?在过去,诗歌是可以配上曲子唱出来的。所以,诗歌本身有一定的节奏,像音乐一样。读诗和读普通的文章是不一样的,它更讲究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诗歌了,我相信,运用你们以往的朗读经验一定能把这首诗的节奏读准确。可以吗? 生(齐):可以。(但回答的有点犹豫。)师:不敢肯定是吗?没关系,我交给同学们一个方法,相信你们用这种方法一定能读好。在读的时候,你要仔细体会体会,在每一句诗中,你想把哪个词读得突出一点,就在这个词语的下面加上小圆点,这个点在朗读中叫“重音符号”。(板书)一句诗中你认为在哪个词语后面该停顿,就在这个词语后画一条斜线“/”,这条线叫“间隔线”。

比如:第一段,我体会着应该这样读。(师范读),出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下面自己体会着读一读这首诗,把你的体会用这两个符号标出来。(生自由练习,师作简单指导。)师:谁来读给大家听?(片刻,有一男生举手。)(生读,读得很有节奏,把握得也很好。学生自发的给予掌声。)师:读得多好啊!哪位同学再来读?(举手的人一下子多起来。一女生读,节奏把握得更好。掌声。)师:我相信同学们都能有节奏地读好这首诗。(生齐读。)师:同学们,把握好了诗的节奏,是不是这首诗就读好了呢? 生:不是,还要读得有感情。

师:是的,诗歌中都寄托着一定的感情,比如这首诗,作者写了两类人,一类是——生:一类是活着但已经死了的人;一类是——死了却还活着的人。师:用两个词来形容就是“虽生犹死”和“虽死犹生”。对这两类人,你认为作者的态度一样吗? 生:不一样。对虽生犹死的人,作者的态度是厌恶。生:痛恨。生:批评。

师:不是批评,是批判。

生:对虽死犹生的人却是——赞扬,歌颂。

师:对待不同的人,势必会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表情和不同的语气。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让我从你们的表情上看看谁的心与作者的心是相通的。

(生自由读,很多学生的表情随着诗句的变化有细微的调整,一女生读得绘声绘色。指名让她朗读,感情很充沛,很有感染力。)

三、欣赏品味

师:读得真好!我相信你们已经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可是你们知道吗?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节奏,语言简练,能强烈地表达作者的感情这一方面,还表现在他的特点上,请同学们再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生体会)生:我发现每一小节中,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的意思是相反的。师:能不能举一个例子? 生:比如第二小节:前两句写的是“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后两句写的是“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两种人的做法完全不一样。师:像这样把不同的人的不同做法放到一起去比较的写作方法,叫对比。还有哪几个小节也是把不同的人的做法进行了对比呢? 生:

3、4小节也是。(生读)师:还有对比的段落吗? 生:第5小节也是对比,是把不同的人最后的下场做了对比。师:用“下场”不合适,因为这个词通常是贬义的。换一个词。生:结果。(板书)师:把结果进行对比的也不仅仅是这一个小节。生:

6、7小节也是。(生读)师:好,我们一起对比着把这首诗读一读,同学们读每一小节的前两句,我读后两句。体会体会对比的好处。(师生对比读,读得很投入。最后一句,师在读的时候情绪带动起了同学们,师生一起读。)师:对比的好处就是让好人在大家的心中更好,让坏人…… 生:在大家的心中更坏。(众笑)师:在这首诗中,你还发现了其他特点吗?(生翻阅,思考,一生举手。)生:我发现这首诗前面写了一种什么人,后面就写出他得到的结果。比如:前面说“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后面第5小节就写“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师:是吗?这可是个独特的发现。看看,作者写的几类人,是不是做法和结果一一对应着?(生讨论,交流,得出的结果是一一对应。)师:像这样的写法是对比的一种形式,我们也可以说是“对照”。(板书)我们再对照着读一读。女生读做法,男生读结果。另外,请男女生各推荐一名很有想法、擅长发言的同学。(生推荐)你们两个不用读,在他们读的时候思考,“你愿意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男女生对照着读这首诗)师:请两位同学发表自己的想法。

生:我愿意做为人民服务的人,因为这样的人人们敬仰他,即使死了,还有很多人怀念着他。

生:我也愿意做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是高尚的,走到哪里都能得到人民的爱戴。而且,你为别人做了好事,别人在你需要的时候也会帮助你。这样的人会有很多朋友。师:是的。别人就是你的一面镜子,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同学们,我相信,他们说的不仅仅是他们两个人的想法,也一定是—— 生:我们大家的想法。

师:同时,还是每一个读到这首诗、读懂这首诗的人共同的想法。还发现了其他的特点吗?(生寻找,师等待。)我有一个小小的提醒:看看第一段和后面几段是什么关系? 生:总分。

生:第一段总的说了两类人,后面每一段都写了这两类人。师:读一读第一小节,有什么疑问吗? 生:活着就是活着,死了就是死了,怎么还会“活着却死了,死了却活着”的人呢?(几个学生举手,要求发言。)生:有的人活着是身体活着,但是,他们不做好事,欺压人民,所以,人民巴不得他们马上死了,或者说他们在人民心中已经死了。

生:有的人虽然已经死了,但是,人民永远纪念他,这样的人,死了却好像活着。比如雷锋,虽然已经死了几十年了,但是他助人为乐的精神却没有死。

师:对,说起雷锋,就想起助人为乐。雷锋精神是世世代代都应该学习的精神。好了,同学们,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些独特的地方,我们以后自己再慢慢体会。

四、走进去、想开来

师:同学们请看,这首诗的题目是:有的人。在题目下面还有一个副标题,一起念出来。

生(齐):纪念鲁迅有感。

师:这首诗是纪念鲁迅的,但是却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你发现了吗? 生:在这首诗中没有一个地方有鲁迅的名字。师:对呀!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会儿再探讨。但是我们相信,臧克家先生肯定不是忘记了。我相信,诗中虽然没有鲁迅的名字,但是一定有鲁迅的影子。看看,你从哪句诗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想到了他的哪件事呢? 生:我从“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诗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个冬天的夜晚,鲁迅先生看到一个黄包车夫脚被玻璃扎破了,鲁迅先生就亲自为他包扎。师:还记得是怎样包扎的吗? 生:鲁迅先生一条腿跪在地上,慢慢的,小心地清洗着伤口,仔细地包扎。师:是的,只有把生活在最底层劳动人民看做人的时候,才能够这样做。

生:我从“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一句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一面》中青年工人没有钱买自己很喜欢的书,鲁迅先生就用最低的价钱卖给了他,还把自己一本送给了这个青年。

师:是的,他希望这个青年从书中汲取力量,拼得一个好的生活。

生:我从“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的人,群众把它抬举得很高很高”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一开头就写很多人来追悼他,大大小小的花圈不计其数,看出来人们对鲁迅非常爱戴。(播放照片)师:是的,同学们,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在他去世的时候,数以万计的人来追悼他,为他送行。人们把他的灵柩扛在肩头,把他的照片举过头顶,沉痛地哀悼这位伟人,这个不屈的战士!很多人写文章来追悼他,著名女作家萧红写文章纪念他,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这样说—— 生(齐读):他的精神是超乎慈祥的。他伟大,他坚强!师:人民文学家老舍先生说——

生(齐读):他有颗纯洁的心,能接近青年。

师:《亚洲周刊》评选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鲁迅先生的《呐喊》位居第一名。这就是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就是鲁迅,关心着青年人的成长和穷苦人的生活。这就是鲁迅,用一杆笔与当时黑暗的社会坚持不懈地斗争。也正是因为这些,所以,许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深深的爱戴。

依然回到刚才的问题,为什么纪念鲁迅的文章却不写鲁迅的名字?再读一读诗的副标题。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词,能够解答这个问题。

生:“有感”,这首诗不是写的鲁迅一个人,而是写的像鲁迅这样的人。所以,没有出现鲁迅的名字。

师:说得真好!在你看来,哪些人也是作者要歌颂的人呢? 生:毛泽东是要歌颂的人,因为他带领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师:对!人民将会世代怀念着他。

生:黄继光是这样的人,因为他为了战斗的胜利牺牲了自己。

师:是啊,黄继光牺牲在朝鲜战场上,两国人民都会永远牢记他的名字。

同学们,让我们拿起书,再读这首诗,把我们深深的敬仰送给那些让我们难忘的人。

(生齐读)

五、仿写诗歌

师:同学们,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有一句关于诗的经典的论述,他是这样说的—— 诗句是一些种子,应当在别人心底开花。让我们来读读这句话。(生齐读)师:今天学的这首诗作为种子在你们心底扎根了吗?我来检查检查。合上书,我们试着背诵这首诗。(生背诵)师:同学们都把这首诗种在心中了,真好!接下来就是让她慢慢开花了,下面,我们先让她开出最小的一朵。这朵花就是试着写出我们自己的《有的人》。(生感到惊讶,有的还胆怯了。)师:怎么写呢?我给一点提醒:(1)可以想想身边的大人或同学们有什么优点和缺点,而且这两个优缺点是一组反义词,在一个人身上可以同时俱备。小组内可以思考交流。(2)想想是什么样的行为让他有这样的优点和缺点。(3)不同的行为会带来什么不同的结果? 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创作,看看哪一个小组更有智慧。各小组选择一个写字快的同学执笔。

(生写作,有时争论,有时欢呼,很热闹,也很快乐,大约写了20分钟,开始汇报。)师:各小组基本上都完成了,哪一个小组来汇报? 生汇报: 有的人

有的人健全, 却很残疾;有的人残疾, 却很健全。有的人, 长有双腿却坐在家里等吃等喝;有的人, 拄着双拐还在赛场上拼搏。只在家里等吃等喝的人, 永远不能自立;在赛场上拼搏的人, 我们永远记住他。

师:我们不做身体健全却残疾的人。(其余汇报略)师:同学们写的真好!你们的诗是所有我看到的诗中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我相信,很多人就从这节课开始叩响了诗歌的大门。走进诗歌,你们会变得更美丽,更漂亮!期望你们爱上诗歌!期望你们当中能够诞生出杰出的诗人。我提议,现在让我们为自己鼓掌,祝愿我们梦想成真!

教学设想

让这首诗变得柔软

《有的人》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近鲁迅”。有四篇课文,分别是《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和《有的人》。《有的人》位于本单元的结尾,是著名诗人臧克家1949年在北京参加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时所作。全诗对比强烈、形象鲜明、语言朴素、节奏明快,有着很强烈的情感倾向和浓浓的时代色彩。

像这样的现代诗该如何教呢?我想,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反思一下小学现代诗歌教学的状况。应该说,现代诗歌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盲区。这其中有很多原因,其中教材编排对现代诗歌的淡化是一个重要因素。翻阅小学语文课本,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3—6年级的现代诗歌几乎都是二类课文,是主张让学生自己读一读,积累积累就可以的。这种淡化导致了很少有人去仔细思考它的教法,大部分教师都是以会读和理解意思为目的实施教学的。我以为,这样的教学不是真正的诗歌教学。因为,诗歌是一种美,而美的传递方式应该是熏染而不是解析。纠缠于字里行间,为了一个词语,一句话的意思谈论不休,会导致诗歌意境的破碎。诗歌是艺术,艺术的文字就离不开诵读、欣赏和适度的品悟。学生对诗歌亲近的欲望应该是在这样的诵读欣赏中激发的。所以,教学中,我们这样设计教学: 首先,指导学生有层次地诵读。教学中从读正确到读出节奏,再到有表情朗读。每一遍都目的明确,让学生通过一遍遍的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以及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其次,引领学生欣赏品味。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发现诗歌本身的写作特点,比如,全诗按总分的结构来写,及对比、对照、反复的写作方法在全诗中也极为突出,也正是这些独特写作方法的运用,使诗歌所表现的爱恨情仇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给读者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在品读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领略诗歌的魅力。

接着,带领学生走进去再想开来。课堂上,通过两次揭示副标题,让学生在诗中寻找鲁迅的影子,进而去发现生活中具有鲁迅精神的人。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纪念鲁迅先生上,而是建构起一个立体的、饱满的、更具张力的认知。

最后,仿写诗歌,在创作的过程中让全诗所颂扬和批判的行为跨越时空和今天的生活对接,轻轻地在学生心中画出一道是非对错的分界线。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尽量让这首诗歌变得柔软,少一些理性,多一些感性,少一些教化,多一些欣赏。尽量用老师释放的诗情去召唤学生的诗情,在学生心中播下亲近诗歌的种子

第二篇:武凤霞《绘本作文——逃家小兔》课堂实录范文

武凤霞《绘本作文——逃家小兔》课堂实录(2010-08-04 23:16:22)标签: 杂谈 分类: 四年级作文教案

发布者:“阳光之家”小语社:曾远胜根据录音整理 发布时间:2010-4-13 20:16:00 师:眼睛是有温度的,我从你们的眼神中就看到了你们非常喜欢我,对吗? 生齐说:对。

师:声音也是有温度的,让我从你们的声音中也能感受到你们真的很喜欢我。生:喜欢。

师:对,比刚才喜欢了一点点,我觉得还是不太喜欢,同学们,喜欢我吗? 生齐说:喜——欢——。

师:唉!对啦,这样的声音,就让我感受到了你们真的喜欢,你看这位小伙子,笑得多甜呀!他一笑,我就觉得对武老师是极大的鼓励,还有你,长得这样漂亮,你看看,你们的眼神看着我,很热情,是吗? 生:是。

师:对,就是这样的,你的大眼睛真漂亮。好啦,上课以前,我们先交流一个话题,行吗? 生齐说:行。

师:你喜欢什么小动物?你来。生:我喜欢小兔子。师:为什么?

生:因为小兔子很乖,她的两只耳朵特别可爱。师:哦,两只长长的耳朵,很好玩。师:你呢?

生:我喜欢小猫。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她的毛摸起来特别舒服。师:哦,摸上去很光滑,很舒服。师:你呢?

生:我喜欢小乌龟,因为她非常的可爱,虽然她爬得非常地慢,但是她的样子憨憨厚厚的,非常地可爱。

师:他有一个词用得非常用好,我很喜欢,哪个词呀? 生齐说:憨憨厚厚。师:对你们真会听,你们给我一样的去认识憨憨厚厚这个词,太漂亮了,我也非常喜欢小乌龟,把它翻过来以后,它就四脚朝天,不管面对多大的危险,它都不能动,是吧!挺好玩的。继续交流,你呢?

生:我喜欢小猴子,因为猴子活泼伶俐。师:活泼伶俐,这个词我也挺欣赏。师:来,小伙子。

生:我也喜欢小白兔,因为小白兔的毛雪白,十分可爱。师:有的小白兔是白色的,它的毛就雪白雪白的,很漂亮。

生:我喜欢刚生下来十天左右的小熊猫,因为它的尾巴上的花纹五彩缤纷,很好看。师:真的吗?我还从来没有见过真的大熊猫呢!生:小熊猫是浣(wàn)熊。师;就是一种浣(huàn)熊吧? 生:对。

师:我更没有见过,下课过后好好给我描述一下,可不可以? 生:好。

师:好啦,猜一猜武老师喜欢什么?猜猜我喜欢什么小动物,猜猜。生:乌龟。

师:哦,乌龟,我喜欢乌龟,因为刚才我对乌龟说多了点!你猜呢。生:我觉得你喜欢小白兔,因为你像小白兔一样可爱。(众笑)师:同学们看我像小白兔吗?(众笑)我充其量是一只小红兔,(老师穿着红衣服)是不是啊?好,谢谢你。人活到最高境界的时候,大人小孩都觉得他可爱,看来我也活到了最高境界,你也认为我—— 生:可爱。

师:同学们认为我们—— 众生:可爱。

师:真会猜,告诉你,我真的很喜欢小白兔。唉!关于小白兔,连小朋友都会唱儿歌,关于小白兔的儿歌,幼儿园我相信所有小朋友都会唱,还记得其中一首吗? 生:记得。

师:那就唱一唱,我起个头,大家一起唱,不能比我的声音小,我的声音有话筒啊!师:小兔儿乖乖,把门儿开开—— 生:唱——

师:大门外敲门的是谁呀? 生:大灰狼。

师:大灰狼,小白兔当然不开门,如果一开门—— 师生:就会被大灰狼吃掉。师:还有一只儿歌也很好玩,“小白兔—— 师生:白又白„„。

师:我听到了,不仅我们在唱,台下的老师也在跟我们一起唱呢!看来他们也喜欢小白兔,是吧!生:是。

师:好啦,从这两只儿歌中,你看到的是一只怎样的小白兔呢?你觉得她怎么样呢? 生:我觉得她是机灵活泼。

师:太漂亮了!机灵活泼,机灵活泼这个词用得真好。生:我觉得她很可爱。师:嗯,可爱。

生:我觉得这只小白兔聪明伶俐。

师:嗯,谁跟谁的词都用得不一样,我非常喜欢。

生:我觉得她绝对是一只天真可爱的小白兔。

师:唉哟!她还说绝对,你推测得非常自信,好的。师:你呢?

生:我觉得她是一只又聪明又可爱又活泼的小白兔。师:唉呀!他用了三个什么呀? 生:又。师:“又„„又„„又„„”真会说话。生:我觉得那只小白兔肯定是胖墩墩的。师:哟!胖墩墩的,像个粉球一样,是吗?

生:我觉得那只小白兔肯定是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师:他把大家的总结了一下。

生:我觉得那只小白兔肯定很会听别人说话,因为她把两只耳朵都竖起来。

师:哦,我知道,老师们经常说,同学们,认真听我讲,把耳朵竖起来。所以他得出结论,这只小白兔认真听别人说话,因为她两只耳朵时刻怎样啊? 生齐说:竖着。师:竖着,好!

师:同学们,有一天,有一只聪明的机灵的可爱的小白兔,她不乖了,她对妈妈说:“我要逃走了”。于是,逃家小兔的故事就诞生了。你看,这是这本书的封面,这下面碧绿的草地上面卧有两只兔子,你们猜一猜哪只是逃家的呢?一齐说—— 生齐说:小的那只。

师:哦!小的那只,那这一只肥肥大大的,很慈祥的兔子也许就是小兔子的—— 生齐说:妈妈。

师:好了,故事是怎样开始的呢?让我们一齐来看,(出示课件)谁来念?谁来念? 师:来。(指一名学生)生:“从前有一只小兔子„„”

师:是呀,念得真好!如果你逃走了,我就去追你。故事就在这一逃一追中开始了,接着往下看。师:(课件)小兔子的话中有一个字,同学们一定没有学过,但是你一定会念,因为那是一个形声字,左边表形,右边表声。好了,谁来念一念小兔子这一段话。师:请你来吧。生:“如果你要来追我,”小兔说,„„。师:那一个同学们都没有学过的生字叫什么? 生齐说:“zūn” 师:“zūn”,念得非常对,我就不明白了,小兔子你跑就跑吧,顺着大路跑,在草丛里跑就是了,为什么还要变成小鳟鱼呢?它变成小鳟鱼干什么呢?

生:因为妈妈比她大,跑得比她快,如果在陆地上面不会被妈妈追到了。师:哦!怕被妈妈追到,那为什么变成小鳟鱼呢?这是一个原因。生:因为变成小鳟鱼,游啊游,她的妈妈不会下水呢!

师:对啊,她的妈妈不会游泳,变成小鱼,妈妈就不会下河去找她了,看来她的目的是不让妈

妈抓到。

师:唉!你来看看,小兔子说了几句话呢? 生:两句。生:两句。师:说了几句? 生:两句,(有的小声说一句)师:到底几句? 大多数学生:一句。师:谁说一句的举手。(生举手)师:有理由吗? 大多数学生:有。师:什么理由呢?

生:因为,小兔子说前面一句“如果你来追我”后面是逗号。

师:太聪明了!表示一句话的标点符号只有三个:一个是句号;一个是问号;还有一个是—— 生齐说:叹号。

师:对,在这句话里只有一个句号,所以是一句话,只不过呢,这只小兔子呀她很调皮,她把一句话分成了两部分,然后把自己放在这两部分的中间,很好玩,对吗?来,我们一齐读一读这只好玩的小兔子吧。如果你来追我—— 生齐读:“如果你来追我„„”

师:从你们的语言中,我就听到了小兔子的调皮,自己的小宝贝要变成小鳟鱼逃走了,妈妈怎么说的呢?妈妈怎么说的呢? 生:“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鳟鱼,”妈妈说„„

师:是啊,你看这个妈妈也和小兔子一样调皮,她也把一句话分成了两部分,把自己放在了中间。唉!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小兔子的妈妈,你的小宝贝变成了小鳟鱼要逃走了,你怎么抓她,你用什么办法抓她? 师:你来说。

生:请其他鱼来抓她。

师:请其他鱼来抓她,让其他鱼群起而攻之,把她找到。你这个方法到是挺特殊的,哪些鱼还听你的话呢!

生:我用鱼杆把她钓上来。师:钓她,你呢?

生:我用网子把她捞上来。

师:网子一撒捞上来很多鱼,你怎么找到啊?

生:我就直接找到小白兔那一只,然后只捞那一只就是了。

师:其他的鱼都可以从网中逃走,只留一条,唉呀,这个网还是一个特殊的网呢!生:我用她喜欢的食物引诱她。

师:唉,用什么她喜欢的食物引诱她呢? 生:青草了,那些——

师:青草呀,萝卜这些,对不对。好,这是你的方法,来,我们看看故事中的兔妈妈是怎么做的呢?

师:怎么做的?怎么做的—— 师:来,拿着话筒。

生:她把她喜欢的食物放在鱼杆上让她吃,师:谁把谁?

生:妈妈把小白兔喜欢吃的红萝卜钓下去,然后小白兔就不经引诱,然后就跑出来吃。

师:小白兔经不住引诱,然后就跑出来吃,请坐。这样钓鱼,你说只有一只鱼会吃红萝卜,就是哪只鱼?

生齐说:就是小白兔变的那只鱼。

师:好了,听说妈妈要用自己最喜欢吃的红萝卜来钓自己,小兔子马上就不变小鳟鱼了,她接着往下变,看她这次变成了什么?一起来念。(课件)生齐念:“如果„„。”

师:我觉得这次的小白兔不怎么调皮了,我再起个头—— 生再读:“如果„„。”

师:真聪明,妈妈依然很调皮,一起来—— 生齐读:“如果„„妈妈说„„。”

师:你看这个兔妈妈,柱着登山杖,拿着冒子,背着旅行包,大有一副找不到自己的小宝贝就不回家的劲头。小兔子又从山上下来了,这一次,她藏在哪里呢?(课件)师:“如果你变成爬山人,”小兔说„„。妈妈说的呢?来。生齐读:“如果„„妈妈说„„。”

师:妈妈能找到小兔子吗?你看,你发现了没有,小兔子在哪里?(示意同学们看课件)发现了没有? 生:发现了。

师:发现了,你看,往这儿看——看到了没有? 生:看到了。

师:这哪是花呀!整个一个小兔子,是谁又把她诱惑出来了呀? 生:青草。

师:妈妈篮子里装的青菜又把她给诱惑出来了。你看,根本就不用妈妈去抓她,她自己就回来了,多么可爱的小兔子呀!好了,小兔子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变,妈妈都能找到自己,于是她学起了孙悟空来起了七十二般变化,还想不想看? 生齐说:想。师:真的想吗? 生齐说:想。

师:但答应我一个要求:前三次变化,小兔子和妈妈有三次对话,这三次对话有什么特点,你们找得到,然后我们才能往下看,行吗? 生齐说:行。

师:为了帮助同学们回忆,我请同学们完整地看一看。(同学们看,一边听朗诵)

师:好了,看完了,为了同学们好发现它的特点,武老师把她们的对话打到一起,现在,你发现了什么特点。交流,交流——

师:有什么共同之点呢?

生:我认为,小兔子和妈妈每次都把自己说的话分为两部分,把自己说的话放在中间。师:也就是“小兔说,妈妈说”,在对话中它们有一个名字叫什么?叫什么,知道吗? 生:提示小语。

师:不是提示小语,把小字去掉就行了。生:提示语。

师:她的提示语都放在什么地方? 生齐说:都在中间。

师:在语言的中间,发现得好,我写下来(板书),这是第一个特点,被这位同学发现了,还有第二个特点呢?你来发现。

生:她们都是——都——都是说把自己变成某一件东西。师:都是某一件东西,在变的时候用了一组词语,发现没有? 生:如果„„就„„。师:“如果„„就„„。”妈妈的话有,小兔子的话有(板书),同学们,可不要小看这一组关联词语,正是由于有它,我们才知道小兔子真的离家出走了吗? 生齐说:没有。

师:没有,她在跟妈妈做着玩语言的捉迷藏呢!还有第三个特点,不知道同学们发现了没有,这个特点有点难,这样,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我相信你就发现了,注意她们的对话,你们做小兔子好不好,我做兔妈妈,行吗? 生齐说:行。

师:唉,让我听到她们的调皮啊!小兔子们准备,如果——(师生分角色朗读)师:这次发现了吗? 生:(低声)好像是——

师:这样,我们再来一次,读一读,这次你们当妈妈,我当小兔子行吗? 生:行。

师:让武老师当一次小兔子,好,来,注意她们的对话。(师生分角色朗读)

师:这次有人发现它的另一个特点了吗?唉,有一个同学发现了,两个、三个、四个„„。她们的言语之间,你看她们前半句和后半句——(话筒递给第一个举手的)师:她们都是一问一答。

师:对,一问一答,在问答的时候,你看看小兔子的前半句恰恰正好是妈妈的—— 生:后半句。

师:而妈妈的前半句呢? 生齐说:小兔子的后半句。

师:又是小兔子的后半句,对呀,这就是对话,不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而是把语言前后联系起来,好极了。(板书)

师:语言前后联系,好了,同学们已经发现了这一组对话的三个特点。真聪明,那就继续往下看。

师:这一次小兔子又变成了什么?一起告诉我,变成什么了? 生齐说:小鸟。

师:小鸟,但是呢,这只调皮的小兔子,没有把话说完整,要请同学们来补充完整,你们就小兔子了,你们又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妈妈刚才变成园丁了。师:你会说什么呢?你来吧。生:我会说:“如果你变成园丁,”小兔说,“我就变成一只小鸟,飞到天空上去让你抓不到我。” 师:真聪明,知道小兔说的前半句就是妈妈说的后半句。来,把掌声送给她。这是我们班第一个开始创作的同学啊,继续来,你会说什么呢? 生:如果我是那只小兔—— 师:直接说,不用说如果。生:“如果你变成园丁,”小兔说,“我就变成小鸟,飞得很远很远,让你怎么抓也抓好不到我。” 师:怎么抓也抓不到,调皮的小兔子,从这句话中看得太清楚了。生:“如果你变成园丁,”小兔说,“我就插上翅膀变成小鸟飞到天空上去,让你怎么抓也抓好不到我。”

师:我很喜欢他说的一个“我就怎么样” 插上翅膀真好,我太喜欢了。生:如果你变成园丁,我就变成—— 师:丢东西了。生:“如果你变成园丁,”小兔说,“我就变成在天空凌空翱翔的鸟儿——鹰,让你怎么抓也抓好不到我。”

师: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个词,我相信你们也一定发现了—— 生齐说:凌空翱翔。

师:凌空翱翔,太漂亮了,我觉得呀,你们说的,你们写的,远比作家写得好,你看这位同学写的:如果你变成园丁,小兔说,我就变成小鸟,飞得很远远的;还有这位写的凌空翱翔;插上翅膀,怎么找也找不到,太漂亮了,你们的语言。好了,兔妈妈们,你们的小宝贝呀!插上翅膀飞走了,你们要变成什么才能找到她呢?快点!快点!兔妈妈会变成什么?她会怎么说? 生:“如果你变成凌空翱翔的小鸟,”妈妈说,“我就变成展翅翱翔的雄鹰,把你抓回来。” 师:你看,他用词非常好,展翅翱翔。有什么温馨提示给他吗?他变成雄鹰要去抓小鸟了,有温馨提醒吗?什么呀?

生:万一你把你的宝贝抓伤了呢? 师:提醒她怎么样呢?

生:就是抓的时候不要太用力了。

师:对了,抓的时候真的不要太用力了,鹰的爪子好利害呀!好,兔妈妈还会怎么变,他变成雄鹰,你呢?快点,你来,漂亮的女孩儿。生:“如果你变成小鸟,”妈妈说,“我就变成飞机驾驶员,我在天空上抓到你。”

师:唉哟,飞机驾驶员还能一边开飞机一边抓小鸟呀,她的胆子好大呀!我给你改改好不好?“我就变成飞机驾驶员,开着飞机跟着你,保护着你。”行吗?这样,可能会更好一点儿,否则,飞机驾驶员抓小鸟去了,飞机怎么办?唉,兔妈妈会怎么说,嗯,谁把你的说了,他把你的说了,(指着一位同学)你说什么,好了,我们看看故事中的兔妈妈变成了什么,接着看呀,瞪大眼睛看啊,来,如果她变成了一棵大树,(课件显示)她会怎样对自己的小宝贝说,请你来。

生:如果你变成小鸟,我就。师:妈妈说。生:“如果你变成小鸟,”妈妈说,“我就变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你到我的身体上来做鸟窝。” 师:唉哟,太好了,还枝繁叶茂,还做鸟窝呢。生:“如果你变成凌空翱翔的小鸟,”妈妈说,“我就变成一棵参天大树,让你飞到我的身边来,给我作伴儿。”

师:给我作伴儿,身上做窝,时刻不离开我。你们说的真的比作家说的好多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她说的—— 生:齐读。

师:他们没有你说得好,我看这样啊,同学们这么会创造,语言这么美,比作家的语言还好,我太高兴了,这一高兴呀,我就想呀,下面的机会让同学们来决定小鸟和它妈妈的变化,行吗? 生齐说:行。

师:唉,这样,下面只有三分钟的时间,你听我说,在三分钟的时间内,同学们要想一想,妈妈要变成大树了,小鸟要变成什么?她会怎么说?妈妈又要变成什么?她又会怎么说?每人让小兔子和妈妈变化一次,写一次对话。注意,(指板书)这样的三个特点,只有三分钟,现在我先给你们二十秒,想想小兔子和妈妈变什么?(巡视)还有十秒,想好了也不能提前写。师:好了,开始写吧。(同学们动笔写)师:(巡视)抓紧时间写,只有三分钟,把对话写完。

师:好了,时间到,谁来说,好,就你,拿起来,拿着话筒。生:“如果你变成参天大树,”小兔说,“我就变成穿山甲,钻进土里,看你怎么抓我。”“如果你变成穿山甲,”妈妈说,“我就变成挖矿工人,把你挖出来。”(学生笑)师:如果我是你的小宝贝,我会吓跑的,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他挖的时候,穿山甲早被挖死了。

师:就是,一不小心把我挖成两截了,对不对,小心一点呀!我变成穿山甲,你一定要小心点呀,轻轻的。好,你来。生:“如果你变成参天大树,”小兔说,“我就变成小青蛙,跳进池塘里。”“如果你变成小青蛙,”妈妈说,“我就变成荷叶,让你在我的身体上休息。”

师:好极了,掌声送给她。我就变成荷叶,不仅让你在我身上休息,我还可以捉你呢,好了,你来。生:“如果你变成大树,”小兔说,“我就变成天空的云彩,让你捉不住我。”“如果你变成天上的云彩,”妈妈说,“我就变成火红的太阳,让你感受到温暖。” 师:唉呀,掌声送给他。

师:你不仅可以让她感受到温暖,还能让她穿上不同的衣服,变得更漂亮。生:“如果你变成大树,”小兔说,“我就变成一只蚂蚁。”“如果你变成一只蚂蚁,”妈妈说,“我就变成蚁巢,让你在这儿安家。”

师:你变成蚂蚁,我就变成你的窝,变成你的巢,我看你回不回来,好!生:“如果你变成参天大树,”小兔说,“我就变成小溪流到大海。”“如果你变成小溪,”妈妈说,“我就变成大海,让你流入我的怀抱。”(热烈掌声)

师:对,百川东到海,无论怎么流,你都会流到我的怀抱里来。生:“如果你变成大树,”小兔说,“我就变成地鼠,让你找不到我。”“如果你变成地鼠,”妈妈说,“我就变成土壤,好让你在我的怀抱里。” 师:对,在我的怀抱里钻来钻去。生:“如果你变成大树,”小兔说,“我就变成蚂蚁挠你痒痒。”“如果你变成蚂蚁,”妈妈说,“我就变成土壤,好让做巢。”

师:嗯,行,这蚂蚁真可爱,还自投罗网去挠妈妈的痒痒。好了,你们写得这么好,我想问问你们,如果把你们写的按照顺序,一、二、三„„八排起来,加上开头和结尾,一编是不是一本书了? 生齐说:是。师:是吗? 生大声说:是。(有学生摇头)

师:怎么摇头呢,为什么不是了呢?

生:因为我们说了这么多,还没说出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师:哦,没有结果,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不能成为一本书。

生:还有就是我们说了许多,但小兔说,他的前面一句始终是如果你变成树。师:掌声送给他,(掌声)太对了,就像是火车箱一样,你们每一个同学的对话就像一节车箱,这车箱呢没有联起来,就像并排在那儿放着,你说那是火车吗。生齐说:不是。

师:故事需要向前发展,这就是我们的第三个特点(指示板书)言语之间要前后联系,你们的起点都是变成一棵树,那么,要想让你们的故事能够成为一本书,你们也得联起来,我现在想起七个同学站起来,按照一、二、三„„七号。咱们看他们会连不会。(刚才没有举手的请举手)指学生,一号、二号„„。我再问一问,一号是谁?二号呢?„„。都不写了,我们看看他们连得怎么样,如果是谁没有连上,立即换人,开始。生:“如果你变成参天大树,”小兔说,“那我就变成小草,让你找也找不到我。”“如果你变成小草,”兔妈妈说,“我就变成大地,让你生活在我的怀抱中。” 师:嗯,好,变成大地了。生:如果——

师:你只要把你的哪一句话一改,就连上了。生:“如果你变成大地,”小兔说,“我就变成云彩,飞在高空中,让你怎么也抓不到我。”“如果你变成云彩,”妈妈说,“我就变成天空飞翔的鸟儿,让我随时都陪在你的怀抱。” 师:嗯,好,不是被陪伴在小兔子的怀抱里啊,妈妈陪伴在小兔子的怀抱里? 生:是妈妈陪在小兔子的身旁。师:好的,为成小鸟,飞在身旁。生:“如果你变成小鸟,”小兔说,“我就变成一块草原,让你找不到我在哪里。”“如果你变成草原,”妈妈说,“我就变成一匹骏马,在你的怀抱里,吃你的草。”(众笑)生:在你的身上,吃你的草。(众笑)师:小兔子比妈妈还大呢!所以说,小兔子变草原的时候,妈妈就不能变骏马了,快点帮帮他,小兔子草原了,妈妈变什么才行,把话筒给你后面这位同学。

生:如果你变成小鸟。

师:不对,如果你变成草原,你得把他的话说完。生:“如果你变成草原,”妈妈说,“我就变成随风流动的空气,总会找到你的。”

师:是呀,随风流动的空气,你不管变什么,你都离不开空气,好了,他变成空气了,四号,给,话筒。生:“如果你变成空气,”小兔说,“我就变成——变成—— 师:看看你写的,你只要改改前面一句就行了呀。生:变成——

师:我来看看,是不是没法变了,是不是他变得你没法变了呀,哦,我明白了,你变的被别人变过了,(众笑)对不对,那你找个同学帮你变一下,行吗? 生:“如果你变成空气,”小兔说,“我就变成风,把你吹走。”“如果你变成风,”妈妈说,“我就变成一堵墙,把你挡在我的身边,让你陪伴着我。”

师:变成一堵墙,把你挡在我的怀里,你不能跑,他变成墙了,五号。生:“如果你变成墙,”小兔说,“我就变成雨滴,让你发现不了我。”“如果你变成雨滴,”妈妈说,“我就变成小桶,把你接着。” 师:我就变成桶,看你怎么跑,六号。生:“如果你变成小桶,”我就—— 师:停,缺什么? 生:“如果你变成小桶,”小兔说,“我就变成一只轻灵的小鼠,钻到地里去。”“如果你变成小鼠,”妈妈说,“我就变成一只聪明的小猫,把你给抓到。”(众笑)师:猫是吃老鼠的啊,你见到过妈妈吃儿子吗?(众笑)见过没有?变成猫也行,但是陪你玩,这是一只不吃老鼠的猫。你不如说变成粮仓,你总要回到我这儿,行吗?你们觉得变哪个,变小猫还是粮仓? 生齐说:变粮仓。

师:变粮仓啊,他变粮仓了,该你了。生:“如果你变成粮仓,”小兔说,“我就变成蜜蜂,让你抓也抓不到。”“如果你变成蜜蜂,”妈妈说,“我就变成一朵花,让你到我身上来采蜜。”

师:对呀,这花香总能够把小蜜蜂吸引来的,同学们,真了不起,奖励你们,接着往下看故事,行吗?

生齐说:行。

师:我看谁的眼睛最热情地看着这只小兔子和她的妈妈,好。学生朗读:“如果„„” 师:你看小兔子和她的妈妈,在自己的家里,妈妈把一根红萝卜递给自己的小宝贝。我想知道,小兔子拿着红萝卜,她心中会怎样想,会怎么说。

生:还是在家里有妈妈的爱,有妈妈关心我,在外面没有家里温暖。师:对,所以你——

生:所以我再也不离家出走,永远不离家出走,永远也不离开妈妈。

师: 永远„„永远„„,用了两个永远。还有哪只小兔子想说一说,你拿着红萝卜,对妈妈说会么?

师:剩下的小兔子肯定是只顾吃红萝卜了!

生:妈妈,你对我付出了这么多,这根红萝卜还是你先吃吧。师:真有礼貌,请妈妈先吃红萝卜了。

生:妈妈,还是家里好,有妈妈的关心,有妈妈的爱护,我再也不离家出走了。

师:至少说,在我没长大的时候,我不再离家出走了。好了,同学们,兔妈妈呀,就这么快就完了呀!还没有完呢!还有呢,兔妈妈看到自己的小宝贝,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慢慢地等着自己长大,可开心了,她就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诗歌,送给自己的小宝贝。这首诗是这样说的,题目叫《永远的宝贝》。师:朗读《永远的宝贝》

师:我想啊,不仅是小兔子的妈妈会这样对小兔了说,同学们的爸爸妈妈也会对你们说—— 生齐说:无论你走到哪里,妈妈永远陪着你。师:在座的爸爸妈妈们也会对自己的小宝贝说—— 生齐说:无论你走到哪里,妈妈永远陪着你。

师:所以我有一个建议,下课以后,把咱们写的编起来,加上开头和结尾,让前后联系起来,制作成我们班《逃家小兔》,同时也建议你们,在书上最醒目的地方写上这样的一句话,“谨以此书献给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那样的话,我相信所有的爸爸妈妈都会把你的书当作珍宝,留在自己的身边的。

师:我想问问你,你怎么流泪了呢?(对一个流泪的小男孩)生:我被这首小诗感动了。师:被小诗感动了,就流泪了,(示意另一学生)你刚才怎么说就完了呢!生:还以为就没有了。

师:同学们,这节课真的到此就结束了,武老师非常原意给同学们一起学习,以后有机会我们再来学,好吗? 生齐说:好。

师:同学们记着我了吧?我是—— 生齐说:武老师。

师:我来自——(有老师提示河南),我来自——中国—— 生齐说:河南。

师:对,我来自河南。师:好,同学们下课。(听课教师热烈的掌声)同学们,再见!生:老师,您辛苦了,谢谢您!

师:谢谢同学们,刚才你们一站起来,听课老师们就响起了掌声,而且那么热烈,我想问问,同学们,老师们的掌声是送给谁的? 生:送给老师的。师:“送给老师的”,我不这样认为,我相信在座的老师们也不这样认为,你们说,老师的掌声是送给谁的? 生:送给我们的。师:为什么送给你们?

生:因为我们在这节课上有着很好的表现。

师:确实很好。

生:因为,这次课上我们表现得很好。师:哦!都在动脑子,而且你们的语言很美,这么投入。(有一生开心地笑)你怎么这么开心呢?(笑)不知道说什么了?好了,我相信在座的老师们和我一样喜欢你们,掌声更多的是送给你们的,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谢谢孩子们,(掌声响起)再见!

第三篇:听武凤霞讲座有感

听武凤霞讲座有感

2018年1 月27日,我很荣幸能参加由万安县教育局组织的大讲堂活动。上午,我有幸聆听了江苏省无锡市东林小学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武凤霞校长的《让教研有主题,让成长有路径》的精彩报告,听了报告,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触动。

武凤霞校长的报告,并不像有些专家似的纯理论性的,而是结合自己的实践来阐述的,报告让我感觉真是精彩绝伦。她分别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工作经历、教科研成果及经验以及自己在学校管理中的点点滴滴等,这些内容让我感受到一位校长的威信是从何而来,是靠她精美的课堂技巧、精湛的语言艺术、超凡的人格魅力和完美的学校管理艺术。她没有惊艳的容貌、没有时尚的打扮,也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她只靠自己平平淡淡的经历,自己优美的语言艺术感染着我。作为一名教师,她能够扎根于教学第一线;作为一名校长,她能够以自己的威信感染着每一位师生;作为一名特级教师,她的确能够帮助她的老师在教研上的发展,她能让她的团队立于教育的丛林中。一切缘于她有一种精神支撑着她,那就是“不放弃”。多么简单的三个字啊!可是做起来真的很难,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武老师是一个睿智,坚定,博学的老师。听完武老师的报告,我清醒地认识到,她们之所以能成为名家名师,是与她们那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她们辛勤的付出、不断地学习和不断地积累总结分不开的,“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是她们的真实写照。

身为教育者,我们要把握课改新动态、了解新理念、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静下心来向名家名师学习,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在教中学,在教中研,走出自己的一路风彩。

五丰学校 袁淑平 2018年1月31日

第四篇:武凤霞生命生命教学实录

武凤霞《生命 生命》教学实录

河南省濮阳市实验小学 武凤霞

一、在揭题中交流 ——引发生命的思索

师:我写一个词,相信大家都认识。(板书:生命)大家一起读。生命是什么呢?你问过自己吗?

(教室里一片沉默,老师走到几个同学面前,把话筒递过去。)

生:(依然坐着,不好意思地)我没有想过。

生:(抓抓脑袋)我也没有想过。

师:我知道,很多同学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猜猜我想过吗?

生:(刚才的沉重马上一扫而光)想过。

师:(笑问)为什么猜测我想过呢?

生:如果武老师没有想过,就不会给我们出这个问题了。

生:老师没有想过的话,就没有把握上好这节课了。

生:因为武老师比我们大,又是老师,当然应该想过。

生:我觉得你可能想过,但不知道自己想得对不对,所以拿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师:谢谢同学们的信任,说实话,我和你们一样,从没想过“生命是什么”的问题。但是,有人想过,就是她。(出示课件:杏林子照片)她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师生齐说:杏林子)杏林子是我国台湾一位著名的作家,在她的眼里,生命到底是什么呢?(板书:生命把题目补充完整)

师:你发现了吗,这个题目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生:“生命”在题目里出现了两次。

师:我们过去学的文章题目一般都是一个词,或者是一句话,而这一次的题目是两个词,并且两个词——

生:重复。

师:这样的题目你会读吗?你来!

生:生命(停顿)、生命

师:她会读,她知道在这两个词语之间要有所——

生:停顿。

师:对!要有停顿,不要连起来读它,谁再读?

生:生命(停顿)生命(第二个词音量加大加重)

师:她也会读,你知道我为什么说她也会读吗?

生:他把第二个生命加强调了。

师:对,他读出来的两个词语在声音的高低、轻重上的变化,读出了区别,所以,你也会读,我们一起来读。(生读:生命!生命!)

点评:这里的读课题,不在于学生能够理解多少,而在于让学生对课题的内涵初步有感悟,同时放松情绪,教师也借此从一个侧面了解了学生的朗读水平。

二、在阅读中品悟:触摸生命的脉搏

(一)初读感知文章内容

师:预习课文了没有?谁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先读第一段。

生: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师:她读得非常流利,吐字清晰,但是,我有一个更高一点儿的要求:读书的时候要尽量把这个句子中所表达的内容,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比如这段话中,写作者在干什么。

生:在思考。

师:对,在思考,让我感受到你也在思考。再试一遍。

生: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师:好多了,哪位同学再来试一试?

生: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师:同学们一起来!

生: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师:对,尽量把文字所传递的信息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第二自然段,谁来读,生:(读得快而且语气淡)夜晚,我在灯下写稿子,一只飞蛾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骚扰着我。

师:(教师适时打断了学生的朗读)骚扰,理解吗?

生:打扰,扰乱。

师:谁打扰谁?

生:作者在写稿子,飞蛾不断打扰作者。

师:作者感到这只飞蛾非常的„„

生:(自由接上)烦人的,讨厌的。

师:再读这句话,让我感受到!

(生读得很有感觉,情感变化体现得也很明显。)

师:(本段读完后,板书:弹)这个字有两个音,一个读:

生:dan子弹。

师:还有一个读——

生:tan

师:在这个词中读tan 轻声。(板书:动弹)

(学生继续往下读,读得都很流畅,没有出现错误。)师:谢谢几位同学精彩的朗读!看得出来,你们的预习做得很扎实。还有谁读得和他们一样好?或者说比他们还要好?(小手如林,高高举过头顶)

(二)深读感受生命的含义

师:好,我看到了你们的自信!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让我听到每一位同学的读书声。而且边读边感受那些地方是你没有想到的?

(教室里一片朗朗的书声。书声中,老师不时弯下身子,侧耳倾听某位学生的朗读。有时微笑点头,有时对一位同学耳语几句,有时拍拍学生的肩。)

师:同学们都读完了,有的同学还做下了标记。哪些地方是你没有想到的?读给大家听吧。

1、走进飞蛾

生:“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飞蛾在我的手中坚强不屈,只要有一口气也要和敌人抗争到底的精神让我没有想到。

师:你没有想到这么脆弱的生命却有这么顽强的生命力!

生:“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让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作者竟然放了这只飞蛾让我没有想到,因为前文说:“一枝飞蛾不停的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骚扰着我。”正是因为这只飞蛾很令人讨厌,所以“我一伸手捉住了它。”,但没想到最后又把它放了。

师:是什么原因让作者完成了由讨厌到释放的转变?

生:(还是上面的这位同学)这里连续用了三个感叹号,可见,是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让作者非常敬佩,飞蛾落到比它强大无数倍的人手中,虽然它知道自己求生的希望几乎是零,但是依然在奋力挣扎,这种精神让作者敬佩,所以放了它。

生:“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这个“稍”字,说明飞蛾的生命非常脆弱,只要轻轻一捏,它就会死,但他临死不放弃生命,令作者震惊,是作者不得不放了它。

师:他们几个的发言,同学们听明白了么?第一个没想到的是飞蛾的生命竟然如此的脆弱,——

师生齐: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

师:第二个没想到的是——

生:他的生命力又是非常顽强!(一学生大声接出来这句话)

师:(老师赞许地看着她,轻轻点头)对!所以,第三个没有想到,杏林子竟然——

生齐:忍不住放了它。

师:既然这个飞蛾有这么多让我们想不到的地方,我们不妨来研究研究它。同学们再读读这几句话,看看哪一个词最能够引领我们读懂飞蛾的词语。

(生读,读得声音很低,看得出他们在边读边思考。然后,几只手举了起来。)

生:震惊值得我们研究。

生:忍不住值得研究。

生:欲望值得研究。

师:很多的词语都值得研究,但时间不允许,我们只能选择其中一个。(随意指了一位同学)我发现了,刚才他没有发表意见,我们就让他作主从中挑选出一个词吧。

生:我认为应该研究“欲望”。

师:好,我们就来研究研究“欲望”。你理解这个词么?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理解:愿望;心中的想法;心中的希望„„)

师:(老师做疑惑状)飞蛾并没有说自己要逃生,作者怎么感受到了飞蛾心中的想法?我不理解哟。

生:他的行动告诉了作者: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着翅膀。

师:(依然做不解状)我只听说过“言为心声”这个词语,不知道行动也能代表一个人或者动物的心声。我不相信。

生:(一学生小声说)真的,不信你试试。

师:好的,这位同学说我可以试试,我就拿你来试试。

(教师说着,站在该学生面前,微笑着看着他,伸手拍了拍他的脑袋。然后问大家)我在说什么?

生:(踊跃举手)老师在说:“你的胆子真大!我很欣赏你!”

生:老师在说:“一个多么可爱的小男孩啊!”(生笑)

师:哈哈,我就是这样想的,看来,行动的确能代表一个人的心声,我相信了!那飞蛾挣扎着,极力鼓动着翅膀,它在对自己说什么呢?

生: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逃出去。

生:再加把劲,你马上要逃脱了!你不能够在这里丧失自己的生命!你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呢!

师:是啊,飞蛾也有自己要做的事情。

生:我还要为这个世界多做点贡献,所以,我必须要逃出去。

……

师:它会对杏林子说什么呢?

生:你也有生命,我也有生命,你不能够因为自己的强大就随意伤害一个小生命。

生:求求你放了吧,我家中还有孩子没有长大呢。(众笑)

生:放开你的手,给我一条活路,我不会再来打扰你,我给你一个安静的环境!

……

师:是啊,飞蛾想尽一切办法想求生,那强烈的求生欲望让杏林子感到捏在自己手中的不是一只小小的飞蛾,而是一个不屈的——

生齐:生命!

师:是的,一个不屈的,一个顽强的生命!杏林子真切地感受到了——

原来生命是飞蛾挣扎的身影,生命是飞蛾极力——

生齐:鼓动的翅膀。

师:生命还是飞蛾——

生齐:强烈的求生欲望!

师:是啊,作者震惊了!谁来读读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你的震惊!

(生读,读得比较轻柔)

师:学习要互相帮助,把你的建议送给他吧。

生:你读得有点一顿一顿的,再流畅点就更好了。

生:“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这句话表现的是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你读得太轻柔。

师:提醒他注意那个标点?

生:注意感叹号,要读得有力。

生:要把重点的词语读得突出一点,而不是把每句话的最后一个词语突出。

师:示范一下好么?

(学生示范,掌声。)

师:(亲切地)能不能再试试?我相信你能把大家的建议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把这几句话读好的。

(学生读,有了不小的进步。齐读。)

师:我相信这只顽强不屈的飞蛾不仅写在了文字上,写在了我们的大屏幕上,同时也写在了每一个同学的心里。那么,就让我们读着已经印到了我们脑海中的文字,把这只飞蛾再一次带到大家的眼前吧。(一个学生高高举起了手。)

师:(微笑地)你有什么要求么?想自己背是么?

(女孩子点了点头。)

师:佩服你的勇气!试试吧。

(生备,但不流畅,老师和同学帮助纠正)

生:让我们先为她的勇气鼓掌!(又转向那位同学)我相信,你再来一遍会更熟练,要不要„„

生:(老师的话还没说完,女孩子就勇敢地接过来)我再试一遍。“夜晚„„”

(这一次比较熟练也很有感情。老师带头为她鼓掌!眼睛中满是赞许。)

师:谢谢你为大家带个好头,我相信同学们和你一起背,你会更熟练。

(齐背。)

师:我还相信,即使把前面的几句话加上我们依然能把这个场景完整地展现出来。

(学生踊跃欲试,背诵比较熟练。)

点评:飞蛾的挣扎,杏林子的震撼,课文里写得一清二楚,孩子们一读就明白,如此“一目了然”的文字,武老师却引导孩子们玩味得细腻深沉,这得益于她咬文嚼字的功力。“三个没有想到”层层铺陈,把文字中的情感渲染得淋漓尽致。而“飞蛾可能对自己、对作者说些什么”这一话题的设计尤为精妙:这既是一种想象说话训练,又是对飞蛾不言放弃、顽强抗争精神的言说。学生看似在替飞蛾说话,实则在表达自己的心声,于是,文与人、蛾与己就此相遇交融,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一致。

2、走进香瓜子

师:大家真了不起!除了飞蛾,还有哪里是你没有想到的?

(一学生站起来读第三自然段。)

生:这个小小的香瓜子能长成一截小瓜苗是我没有想到的。因为,植物如果没有的阳光、泥土等必要的因素就无法生长,但小瓜苗却顽强的生长起来,虽然只是仅仅几天,但它依然不放弃,真的没有想到。

生:不仅我们没有想到,作者也没有想到。

师:(惊讶的)你怎么知道?

生:他连续用了两个相似的词语“竟然”、“竟”。

(板书竟然)

师:什么意思?

生:没有想到的。

生:出乎意料。

生:不可思议的奇迹。

生: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师:见过香瓜子么?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生:(边比划边说)很小。

生:摸一摸硬硬的。

师:像葵花籽一样饱满么?

生:(很多人若有所思,但不少学生马上反对)不是,很瘪很瘪,薄薄的。

生:摸着他就不知道里面还有瓜子仁。

师:就是这个小小的瘪瘪的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里竟然发芽了,而且还长出了一截小小的瓜苗,真是一件——

生齐:不可思议的事情。

师:读这段话,让我感受到你们的不可思议。

(学生读)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的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再一个小小阴暗潮湿的墙角,一小截瓜苗在迎风舞动,杏林子就坐在墙角,注视着这株小小的瓜苗,她在感叹,你听,她说——

生命就是墙角——

生齐:砖缝中的小瓜苗。

师:生命就是香瓜子冲破坚硬外壳的勇气。生命就是在没有——

生齐: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

师:(学生不知说什么好了,老师在等待)决心。(有同学小声说:力量。老师对他点头。)生命还是虽然仅仅只活几天——

生齐:也要顽强地活着的精神(勇气、力量)。

师:是啊,这个时候的杏林子还仅仅只感到不可思议么?

生:敬佩;震撼;感动。

师:让我们感受到你惊讶中的震撼!(学生齐读。)我相信这粒香瓜子也一样写在了大家的心中。齐背。

3、走进杏林子

师:除了香瓜子和飞蛾以外,还有你没有想到的么?

(学生沉默)

师:同学们,有的想不到就在文字中,一眼就可以看到,有的想不到却是藏在文字后面的,或者说藏在文章的后面,需要我们去走进,才能发现。下面我们就来走进杏林子。

师:有一天,她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

(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是的,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在这么短短的几句话里,蕴含着很多的意思,我再读一读,请同学们听一听,看看你能听到什么?

生:我想到了生命是自己的,只有自己想活下去才能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能做出有意义的事情。

生:我给他补充一下,这句话我联想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匆匆》一课,那一课说我们在有生之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不能白白的浪费它。

生:生命是属于我们个人的,除了我们没有人可以控制它,我们可以好好的利用它,在世界上成就一番事业,而相反,我们也可以不拿他当回事,白白的糟踏它,就像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中说得那样,这两种选择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而这个作者最后说,我必须对自己负责,就可以看出来作者是想好好的利用这个生命。

师:刚才他说到了一个词:白白的糟踏生命。糟蹋你懂吗?

生:浪费

师:怎么做是糟蹋生命呀

生:在有限的时间里什么也不做让时间白白的浪费掉

生:把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情浪费在时间上

生:天天无所事事的

生:虚度光阴来浪费自己的生命。

师:是的,不能够白白的糟踏生命。杏林子在这段话中所没有说出来的话在文章的第五段都说出来了,我们一块来读一下

师:其实,我觉得杏林子是最有理由放弃自己生命的人。(学生瞪大了眼睛看老师。)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了解杏林子。(出示上课开始的那张照片)

师:同学们,看着这张照片,你觉得杏林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生:是一个乐观的人。

生:十一个慈祥的人,看到她我想到了我的奶奶。

生:是一个很幸福的人。

师:是的,我相信,每一位看到杏林子的人首先看到的是她一脸的微笑,当我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呀,也是这阳光般的微笑,让我震撼!她让我感觉到了她非常的快乐,非常的幸福,非常的乐观。但是你知道吗?杏林子十二岁的时候,就和你们一样大的时候,患上了一种非常严重的病叫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关节坏死,从十二岁患病到六十一岁去世,整整五十年的时间里,她腿不能动,腰不能转,臂不能抬,头也不能随意的转动,就保持着一种姿势,在轮椅上作了整整五十年,想到了吗?(学生们睁大眼睛看着老师,满脸写着不相信)

杏林子说地震有五级之分,我的病痛也有五级之分,小痛,中痛,大痛,剧痛和狂痛。在他患病的五十年的时间里,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她都在经受着病痛的折磨。但是,你看这一脸的微笑,这一脸的阳光,从这阳光般的笑容里,你感受到了吗,她现在也许正在经受着病痛的折磨。我知道,你们想不到,我也没有想到,任何人从她的照片中也不可能想到,再请你们看一张图片:(出示杏林子的一双手)你们看,这是什么?

(教室里一片沉默,没有人说话,大家都在静静地看。几秒钟后,有的同学小声交谈。)

生:这是手。

生:不是手。

生:是手,看!还拿着笔。

生:里面那只怎么像脚?

……

(教师制止了学生的议论)

点评:老师通过多媒体补充的内容,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而且巧妙地完成了一个由文及人的过程,从而引发学生更为深入的思考——杏林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这些资源的拓展和补充,使得原本平面单薄的文本立体丰满起来,阅读开始由亲近文字进入亲近生命。

师:他说这是脚,我告诉同学们,这是一双手。这是杏林子的一双手。我们这篇文章就是杏林自靠着这样一双手,坐在轮椅上,趴在膝盖上写出来的。你想到了吗?是的,还有你没有想到的,在杏林子患病的五十年时间里,她就是用这样一双手写下了四十多本著作(出示课件)其中有小说,有散文,有影视评论还有影视剧本等等,这四十多本著作的出版,是杏林子成为台湾最有影响力的作家,而且还被评为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同学们,你想到过吗?我看到了同学们的震撼!那么这个时候,了解了杏林子以后,你觉得生命仅仅是心脏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生命还是什么?

生:生命还是杏林子忍着病痛的一脸微笑

生:生命是杏林子靠她的毅力写下的一本本书和散文集

师:书和散文集重复了。生命还是什么?

生:生命是杏林子在轮椅上度过的五十个春秋,师:生命就是他生活在非常痛苦的世界里,但是依然——

生:依然顽强写下的一本本著作。

……

师:我知道大家体会到很多,我们不说了,把我们的感叹和震撼融入语言,读这两段话。

(学生的声音比较轻,没有了开始的慷慨激昂,但分明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思考。)

师:让我们再回到文章第一段提出的问题:

生齐: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三、在思考中提炼:聆听生命的拔节

师:是啊,生命是什么呢?这个一开始我们回答不了的问题,现在能回答出来了么?你们说,我打印到屏幕上。

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飞蛾极力挣扎的身影。

生命是飞蛾极力鼓动的翅膀;

生命是墙角砖缝中昂然挺立的小瓜苗;

生命是香瓜子冲破坚硬外壳的勇气;

生命是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的的决心,生命是心脏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生命是杏林子留给我们的一本本沉甸甸的著作

生命是杏林子向命运不屈的抗争。

……

(写完以后,学生一起读,声音慷慨激昂。)

师:真好!同学们,杏林子知道自己的生命像飞蛾一样脆弱,疾病会突然间夺走它,但她也知道,自己的生命像香瓜子一样顽强,哪怕仅仅只能活几天,也会顽强的活着。正是因为知道生命的不易,所以,杏林子对自己的生命格外的——

生:珍惜;珍爱。(板书:珍惜)

师:对身边的生命,哪怕是一只小小的飞蛾,一棵小小的瓜苗她都是心存敬畏(板书:敬畏)

点评:屏幕上每一行文字的跳出,都是一个生命注脚,一个又一个生命注脚的铺展,就是一曲动人的生命赞歌。这种建立在准确理解和深刻感悟基础上现场生成的文字,既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又是孩子们对生命的独特理解。武老师以这样互动生成的方式,引领孩子们第二次整体把握全文,打破了概括课文内容的传统模式,颇具匠心。由感悟自然的生命,到珍惜脆弱的生命;由珍惜脆弱的生命,到敬畏一切的生命。这种阅读历程就是精神生命发展的历程。

四、在生活中追问:走进生命的林子

师:生命是什么呢?不同的人,不同的物,不同的事会告诉我们不同的答案。窗外杨柳依依,生命就是杨柳那嫩绿的枝条;课堂上看到你们的张张笑脸,生命就是同学们如花的笑靥;听到黄鹂在柳枝间鸣叫,生命就是黄鹂那清脆的歌声。在你的眼睛中,生命又是什么呢?打开你的记忆,把五彩的生活放进来吧,拿起笔,可以以生命是什么为题写一首诗,也可以写一段生命的感言,还可以像作者一样写一件事,让大家感受到生命的存在。

(学生写作。七分钟后交流。)

生:生命是杨树传送种子的杨絮,生命是小草顽强生长的嫩芽,生命是垂柳一根根垂下的柳枝,生命小蚂蚁寻找食物的身影,生命是陪伴张海迪顽强学习的轮椅,生命是探险者勇往直前的勇气。

师:好!多么富有生命力的诗歌!

生:生命是海里游动的小鱼儿,生命是天上展翅飞翔的大雁,生命是不毛之地里勇敢前行的骆驼,生命是在茫茫沙漠里翠绿的灌木丛,生命是夏天里漫天飞舞的杨絮,生命是我们心目中追求的生命之树。

师:生命无处不在,生命奔流不息。

生:生命是人类遇到困难时的乐观,生命是人类为祖国做出的贡献,生命是遇到危险时别人伸出的一双双热情的手,生命是父母对儿女的期盼,生命是老师为培养下一代流下的辛勤汗水,生命是警察不畏危险勇斗犯罪分子的智慧。

生:生命是我们在运动场上矫健的身影,生命是同学们在课堂上朗朗的书声,生命是马路旁一棵棵白杨,生命是被人们踩踏后又直起身来的的小草,生命是墙角不起眼的蚂蚁,生命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灿烂之花。

生:生命是海伦凯勒在黑暗中看过的一本本书,生命是强烈的暴风雨过后依然顽强开放的小花,生命是鱼儿在临死前的拼命挣扎,生命是围着墙向上的爬山虎,生命是脆弱的但生命又是坚强的。

师:生命的本质是脆弱,生命的价值在坚强。

生:生命是在人们手中那一条条挣扎的小鱼,生命是那百年老树高大的身躯,生命是那一股股奔涌向上的泉水,生命是一只只活泼可爱的兔子„„

生:一群蚂蚁在来回搬运物品的时候,我轻轻的走过去,只是用脚轻轻的一碰,蚂蚁就像炸开了锅一样,惊慌失措,东跑西窜。一只小小的蚂蚁多么珍惜自己的生命啊!

师:用脚轻轻的一碰,一个多么敬仰生命的孩子!

生:当马烽在树上嗡嗡作响的时候,我的心里讨厌极了,这些该死的马蜂怎么老是骚扰我,于是我拿了一支树枝朝马蜂窝打下去,结果没打到,反而把马蜂全都引出来了,向我飞过来,尽力的蜇我,我吓得拔腿就跑,这是我才想到生命原来就是马蜂保卫家园的精神。

师:好一个保卫家园的精神!同学们,刚才他已经读了一段非常美的诗,这是一段即兴作文。让我们把掌声再送给他!

生:我补充一下,生命还是马蜂极力反抗侵犯的精神。

师:是的,我觉得生命还是当你破坏马蜂窝的时候马蜂齐心合力得追你的那种勇气!

点评:原本孩子们获得“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强烈体验之后就可以结课,但武老师没有停留在单纯的文本层面,而是轻轻地推开生活的大门,把孩子们从文本引入生活。一切的学习只有最终融入到学生的生活才是有效的。教师如诗般的言语,神奇地点化着孩子们身边眼前的生命,孩子们似乎一下子就步入了一个神奇的生命林子。我不愿意说这就是读写结合的典范,尽管这里的精彩足以证明这就是典范,因为聆听到这样的声音,我已经忘记了自己是在听课,忘记了是在课堂学习,我们已经陶醉在这一片生命的林子中。

五、在标点中抒怀:舒展生命的张力

师:同学们,其实呀不同的人对生命有不同的感悟,虽然我们在这里一起学习生命这一节课,但是我相信大家对生命的感悟也是不一样的,请你把自己的感悟化作标点,加在课题上,你觉得可以加上什么呢?

生:在第一个生命后加一个分号,在第二个生命后面加一个感叹号

师:(板书)为什么?

生:因为这一课先说的是飞蛾,然后说的是香瓜子,最后说的是作者自己,也就是相当于把这一篇课文平均分成了三份,这三份是并列的,最后是作者的感悟。(生读)

生:第一个后面加一个问号,第二个后面加一个感叹号!

生:第一个是问什么是生命?后面是感悟到什么是生命了,觉得应该珍爱自己和所有的生命!

生:我给他补充一下,这四个字两个符号可以概括全文!作者在一开始先提出了一个问题,生命是什么?然后通过询问飞蛾,香瓜子和杏林子,知道了生命的含义,最后发出感叹,告诉自己要珍惜生命!

师:真了不起,能够以文章的内容为依据加标点,把掌声送给他!你来读读题目吧。(生读)

生:我在两个生命的后面都加感叹号。因为,他们表示的都是生命的震撼。(学生读)

生:我在第一个后面加上感叹号,在第二个后面加上三个感叹号。因为,我想表达更强烈的震撼,我想提醒大家敬畏每一个生命!(学生读)

生:我在第一个后面加上问号,后面一个加上感叹号。因为,作者在一开始先提出了一个问题,生命是什么?然后通过询问飞蛾,香瓜子和杏林子,知道了生命的含义,最后发出感叹,告诉自己要珍惜生命!

师:同学们都是在第二个词后面加感叹号。有没有不是这样加的?谁和别人加的还不一样?

生:第一个生命后面加一个分号,第二个生命后面加省略号。第一个生命加分号是因为他们是不同的生命,后面还有很多的生命所以第二个用省略号。

师:哦,还有很多的生命给作者带来了很多的生命的感悟。我加一组标点符号,我第一个后面加感叹号,我第二个后面加问号。同学们想一想我这样加有没有道理?

生:第一个加感叹号是说你感叹了生命是多么脆弱,有多么顽强,第二个问号说明你在思考:生命到底又是什么呢?

师:更深层次的思考!

生:第一个感叹号是说作者明白了生命的真谛,第二个是在问读者:你们知道生命的真谛是什么么?

生:第一个感叹号是说你了解了生命是什么,第二个问号是在问自己:我的生命该怎么度过?

……

师:谢谢同学们给我的标点赋予了这么多层的含义。是呀,不同的人对着生命有着不同的感悟,我觉得你们加的每一种标点都是有道理的,也都是正确的,他也提醒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生命存在,但是你长成了一个人,它长成了一匹马,你是花园里的一颗美丽的鲜花,她是路边的一棵小草,虽然生命存在的形式不一样,但是每一个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我要给同学们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无论遇到什么,都要记住对自己的生命要格外的珍惜,对别的生命要心存敬畏。谢谢同学们和我一起学习了两节课,下课。

点评:给课题加标点,这看似简单的技巧,到了武老师的手里,却化平淡为神奇,一句“请你把自己对文本的感悟化作标点”,标点也化作承载生命的符号。

从读课题入手,到给课题加合适的标点结课,首尾呼应,保持了课堂教学结构的完整性,彰显了课的层次性和教学的发展性。这不是简单的原点回归,而是从原点基础上的对比提升。从开课的“生命追问”到结课的“赞赏每一种生命”,表面看来,孩子们似乎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确切答案,但孩子们对生命的思索,已经超越了文本,超越了课堂。

专家点评 一位理想课堂的不懈追求者

王庆华

武凤霞热爱教育,喜欢学生,对小学语文教学情有独钟,是一位理想语文课堂的追求探索者。

要让学生喜欢语文,语文课堂就不能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就不能用一个方法教学每一篇课文。要让学生爱上语文,语文教师就应该不断地更新教学设计,使每节语文课都像一个极富吸引力的磁场,对学生产生有效的吸引。”自从做了语文教师以后,这便成了武凤霞一个不懈的追求。

教学设计是一种思路。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就是一部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片,蕴含着教师的人文素养、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凸显着教师对教材的到位理解和对学情准确把握的能力。为了备出教学设计不断更新的课,她写教案常常是几易其稿,不厌其烦。有时她会为一节课设计出七八种导入方法,会为一个知识点准备三到五个引导的预案。

追求教学设计的不断更新,成了武凤霞职业阅读、不停学习的动力。教学《秋天的怀念》时,她重新阅读了《我与地坛》、《荔枝》,教《匆匆》时,她已把曹操的《长歌行》、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烂熟于胸„„想想也是,在教材中,每一篇选文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些美丽的文字如阳光、雨露、空气、养料飘荡在空气中,散布在土壤里,只有在我们手到眼到的时候才能走进我们的心灵。有它们做底子,就拥有了能把一滴水看成一片大海,把一粒沙子看成一片沙滩的能力,如此,如何还会有对一篇文章的重复解读?

追求教学设计的不断更新,使武凤霞把过去备一课教一课,一步一步地更新为单元备课、全册备课、学段备课;把过去的只备教材不备人,更新为“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许多听过她的课的教师说,每次听武凤霞的课,都让人有一种新鲜感。

武凤霞心中理想的语文课堂是“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课堂。她认为,在“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课堂上,无论是进行听说读写训练使学生习得“知识、能力、方法”,还是引导学生感悟人类文明,帮助其生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应该是与学生生命发展紧密相关的过程。她教学的《生命生命》(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教材四年级下册)一课就是从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角度实施的。她由学生“没想到动植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开始,引导学生走进飞蛾,走进香瓜子,走进杏林子。通过体会“骚扰”,研究“欲望”等词语和探究动作可不可以代表一个人的心声的话题,把枯燥的词语教学和对课文的理解转换成了学生发自内心的生命的需求,使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

“语文教学应以学生的生命活力为基础,提倡人的生命与自身、自然、社会、他人的整体和谐,要通过良好的教育方式,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启迪学生的精神世界,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武凤霞在学生读说成诵的基础上把学生引入了生活,引进了创作。不仅使学生深深地理解了生命是什么,而且调动起了创作的激情,短短的7分钟,学生有感而发的片断写作是那样的精彩。可是武凤霞并没有满足学生读、说、写的收获,又运用“为课题加标点”这一神来之笔,再次巧妙地把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关怀结合了起来,使小小的标点符号的运用也彰显出了生命的活力。

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还在于武凤霞盘活了教学环节,用活了电教媒体。武老师把对作者的介绍放在了教学过程的中间。她抓住学生没想到杏林子是个饱受病痛折磨的人的心态,适时抛出“我觉得杏林子是最有理由放弃自己生命的人”这句话,让学生感受到震撼,激发起学生探究杏林子的欲望,再借助多媒体插入对杏林子的介绍,让学生切身感受杏林子的不幸与痛苦,感受她的顽强和成就。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避免了直白的说教。

武凤霞的实践证明:一个教师,只要把自己的生命与学生的心灵相融,就能让语文课堂绽放出生命的光彩。(作者系河南省小语会副秘书长、濮阳市教育局小学语文教研员)

第五篇:《武凤霞讲语文》读后感

读《武凤霞讲语文》有感

原创: 孙丹丹

“路只能靠自己走,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的人永远长不出美丽翅膀。”这是《武凤霞讲语文》中的一句话,也是武老师终其一生的信仰。

《武凤霞讲语文》共有三个板块,分别为“我的语文人生”“我的语文理念”“我的语文实践”。

第一板块“我的语文人生”

主要讲述武老师如何与语文结缘,看着武老师的语文旅程,心中满是感动。感动于武老师求学路上的勤奋,在寒冷的冬日里,常常在凌晨三四点钟醒来开始学习,取得几何代数满分,英语、化学、政治、史地单科第一的好成绩;感动于武老师在教学途中的执着,在千挑万选的教师队伍中,武老师坚持读书、备课、反思,把每一节常规课当做公开课来上,《捞铁牛》一课,前前后后写了八遍教案,用了一整个教案本,最终在实验小学这个只有鹤没有鸡的地方,出类拔萃,长成骆驼;感动于武老师对学生的无私付出,李卫——一个有先天智力缺陷的孩子,8岁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为培养开发他的智力,武老师每天课间与他聊天,每节课给他留出展示自己的机会,甚至公开课上也是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终李卫在小升初考试取得70多分的好成绩。

第二板块“我的语文理念”

主要讲述武老师对语文和语文教学的认识。武老师提出“生命语文”的理念,认为语文课堂应为学生生命奠基,从“长身体”“善学习”“会生活”几个方面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长身体”即每一位老师都应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不因学习而影响生长。语文老师不仅要注意学生的写字以及站立姿势,还要保护学生的嗓子。就像我们身边的老师做法一样,学生站立起“站如松”,学生坐下喊“坐如钟”,写字提醒“三个一”,学生回答问题时“声音适中,说清楚”。这些提醒都是在保护学生的身体。“善学习”即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尤其重要的是武老师提倡在课堂上老师要会提问,提具有思维度的问题,同时拒绝伪崇高,追求对学生心灵的体贴,允许多元的价值取向存在。最近朋友圈流传一篇文章,把孩子当做植物来养,每一种植物都有正确的打开方式,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育学生,使其成为最好的自己。始终牢记“教学的真正目的是通过提高个人选择和自我指导的能力来最大限度的促使自我发展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会生活”即语文本身就是生活,一篇篇文章是一个个生活场景的重现,要带领学生触摸生活的温度。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中感受生活。

第三个板块“我的教学实践”

这一板块给我的触动最大。在阅读过程中我一直在感叹原来语文还可以这样教,原来问题还可以这样提,原来一个好的教学切入点是如此的重要。今年11月10日,有幸现场聆听了武老师一节课,她用了50分钟时间讲《望洞庭》这首诗。武老师在教学中先是单独拎出一个个景物“湖光、秋月、潭面、镜、洞庭山水、白银盘、青螺”。通过出示图片,让学生动手指一指,解决了文中的比喻,让学生直接的感知到“湖光、潭面、镜、白银盘”指的是同一事物,理解洞庭湖的水的宁静之美。之后通过诗文画面感受洞庭美景的淡雅祥和。最后引领学生到当时的文化环境之中,揣摩诗人情感,利用动画视频介绍写诗背景,感受刘禹锡的处境,理解刘禹锡的豪放洒脱。在教学过程武老师注意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学力”,带领学生深入到文字内部,触摸作者情感,在情景交融中为学生建构思维空间,使学生沉浸在浓浓的“诗词”之中。试想这样的一节课下来,怎能不激发学生对刘禹锡的好奇?怎能不激发学生对经典诗词的向往?

在《武凤霞讲语文》这本书中武老师还谈到了许多经典课例,例如对《狼牙山五壮士》的切入,一位老师将重点环节设置为探究五壮士撤退时的心理和跳崖后鬼子的行为上,让学生体会英雄对于自己生命的珍爱,体会到爱人民爱联队胜过爱自己的崇高情怀,体会到具有伟大气节的人连敌人也能征服的豪气,汲取不可战胜的正能量。

读完这本书,就我个人发展而言,懂得要沉下心,积累、历练、沉淀。就教学工作而言,在备课上,备全面,理解透文本,抓好切入点;在课堂上,让学习真正发生;在育人上,引导每位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路只能靠自己走,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的人永远长不出美丽翅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下载《有的人》课堂实录名师武凤霞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的人》课堂实录名师武凤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听武凤霞老师讲座有感

    听武凤霞老师讲座有感 与武凤霞老师的上一次见面可以追溯到一年前了,还清晰地记得上次见面时她如春风般地温暖,和我们分享她走向优秀的经验,她并不像一个师者,而是像一个有经验......

    武凤霞我们可以这样说课

    我们可以这样说课 特级教师 武凤霞 何谓说课?就我个人看,"说课",可以表述为"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教学过程的设想及其理论依据向同行或者专家学者表述的过程。" 所以,说课是......

    名师课堂实录

    名师课堂实录 支玉恒:全国知名小学语文教学专家。 ....................................................................................... 3 《丰碑》教学实录 .............

    名师课堂实录

    名师课堂实录—— 余映潮评点《教学设计》 名师课堂实录—— 余映潮评点《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二、培养学生探究感悟的能力,组织材料的方......

    《杨氏之子》教学实录及反思(武凤霞)

    《杨氏之子》教学实录与反思 河南省濮阳市子路小学 武凤霞 【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师:我说一句话,看谁能说说......

    《凤霞》诗歌欣赏

    凤霞,是我的发小,我的邻居。她的名字是我听过的最好听的名字。儿时的许多时光,我们结伴而行无忧无虑。中学毕业后,她到县城打工,我在外地求学。暑假回家母亲告诉我,凤霞在城里谈......

    中学语文名师课堂实录

    中学语文名师课堂实录 李镇西系列 李镇西:《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实录 李镇西课堂实录——《荷塘月色》 李镇西老师讲《祝福》 李镇西:我教《沁园春 长沙》 李镇西:我教《......

    名师课堂实录范文

    名师课堂实录 向名师学习,让自己成长! 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读者”——听孙双金老师上《落花生》一课有感 http://www.xiexiebang.com/ArticleShow.asp?ArticleId=17469 孙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