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课堂实录(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04:58: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霞》课堂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霞》课堂实录》。

第一篇:《霞》课堂实录

《霞》课堂实录

时间:2010年9月27日

地点:广东仁化中学高一A(7)班 执教:刘志红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感悟以及对生命的认识。

2、欣赏作者平易自然、简洁含蓄的语言风格。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深藏于文中的哲理意蕴;学习作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学步骤:

一、导入:记得中央电视台有这样一档节目——《夕阳红》,而且还有一首叫做《夕阳红》的歌曲。(歌词因课文需要作适当更改为:“最美不过夕阳红,你看他多从容,他是那盛开的花,他是那陈年的酒。”)师:同学们都知道吗?

全体:不知道。请您唱一唱!

师:好的。那老师就给大家唱几句。但是,有一个条件:请大家仔细认真地听歌词的内容,并带着歌词内容里的那种情怀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好吗? 全体:好!(鼓掌;聚精会神)(教师演唱歌曲《夕阳红》)

师:好了,同学们听完歌后,能告诉我《夕阳红》这档节目是为哪个年龄层次的人设计的呢? 全体:老年!

师:非常正确!正是老年!而又有一句中国古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师生一起念读,气氛活跃),这里有着一种淡淡的感伤、遗憾和惆怅。今天,让我们来走进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看看她在面临生命的黄昏时,是怎样看待这种伤感和惆怅的。

[板书:《夕阳红》(老年)]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65页,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哲理散文《霞》。(板书:霞 冰心)

师: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位冰心老人的一些资料,请看课文注释①。

全体: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女作家。著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师:嗯!冰心是现代的散文家、小说家、诗人以及儿童文学作家。在小学我们学过她的《寄小读者》,在初中我们学过她的《小桔灯》。她的散文集有《笑》、《往事》等;诗歌有《繁星》、《春水》;小说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超人》等。她的散文有独特的风格:细腻的笔调、委婉的笔法、忧愁的色彩、清新明丽的语言。

以上这些是冰心老人家的大致情况。今天我们重点要讲的是冰心从“霞”这一令人惊叹而又陶醉的自然景观中感受到什么样的人生哲理呢?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去体会冰心对生命的黄昏的新的解释吧!

二、师:请同学们一起朗读《霞》这篇散文。冰心的散文向来是真挚感人的,希望同学们能读出冰心对“霞”的那种“款款深情”。(全体朗读课文)

师:大家读得不错。我们来看看这篇课文中是怎样引出“霞”的,哪个地方最先出现了“霞”这个字眼?

全体:其实,这个sunset应当译成“落照”或“落霞”。

师:很好!这是一句点题句。这个“sunset”来源于那句使冰心惊心的句子,也就是那句英文,中文意思冰心老人以及翻译出来了,是什么? 全体:愿你的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师:那么,作者为什么说这个“sunset”应当译成“落照”或“落霞”,“黄昏”和“落霞”有什么不同?你们是怎么看的?

生1:“黄昏”跟人的感受是比较朦胧而模糊的,而“落霞”给人的感受还是有光彩的。

生2:“黄昏”给人一种伤感;而“落霞”给人一种灿烂的美感。师:这两位同学回答得很好。“黄昏”过后就是黑暗,带给人伤感的情怀,而“落照”或“落霞”却是璀璨多彩、光华四溢的,给人灿烂的美感。说到这里,我想同学们应当能理解冰心说“应当”修改自己的译文的原因了。

全体:跟“黄昏”与“落照”或“落霞”给人的两种不同感受有关。(板书:惊心的句子“sunset”——引出“霞”)师:为什么这样一个句子会让作者感到惊心呢?请同学们看下第四段,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生3:因为“霞,是我的老朋友了!”

师:嗯。霞,是她的老朋友了。儿童时代对“霞”的感受只是单纯的发自内心的一种喜欢,是作者用童真的眼光去看待的。

生4:因为她“直到几十年以后,才体会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

师:很好!这一句是作者感悟中的精华。这里面有三个名词,请同学们帮我找找并试着先从自然景观层次解释这三个名词的意义。全体:云彩、霞光、云翳。

师:那谁来告诉我“云彩”指什么? 生1:云朵。

生3:彩色的云。

师:彩色的云就不叫“云彩”了,应该称为“彩云”。字典上解释“云彩”是指各种各样的云朵。那么,如果从人生角度来看,“云彩”会象征着什么呢? 生5:所有发生了的事情。生2: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师:同学们都很爱思考,这是好习惯。“云彩”司空见惯而又平平常常。在这里,“云彩”比喻人生中的各种经历。

师:那么,“云翳”指什么?看课文注释②。全体:阴暗的云。

师:没错,是指阴暗的云。那在人生角度上看,当你遇到什么事时会感觉“阴暗”呢?

生1:挫折、失败。生4:困难、沮丧。生5:痛苦。

师:非常好!在这里“云翳”是比喻人生中的挫折、困难和痛苦。那么,“霞光” 又该作何解释呢?在字典里,“霞光”是指阳光穿透云雾射出的彩色光芒,那“霞光”象征着什么?

生3:应该是经历过痛苦后迎来的光明和快乐。生6:是一种乐观的心态。

师:都对!“霞光”是比喻度过黑暗日子后所赢来的光明、快乐或者是走过风雨后形成的乐观、豁达的心态,又或者是生命的光辉和价值。

这是作家积蓄数十年的感悟,到暮年升华为智慧的洞察,凝聚成充满诗情的警句。从人生角度来看,生命的霞光经过重重的云翳,才会射出夺目的光彩。唯有丰富的生命内容,才会有多彩的云翳,生命的霞光才越美丽。而经历了挫折、困难和艰辛的考验后,仍能让自己发出光彩的人生,这才是有意义和价值的生命。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形成一种像冰心那样的乐观心态,让你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充实!

(板书: 霞 霞光——快乐

云彩——各种各样的经历

霞光——痛苦)师:接下来的第5到7自然段是冰心对那句精华句的诠释。请同学们集体朗读这三段。

(学生朗读)

师:“生命中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互相衬托的”,你们如何理解这句话?

生2:人生中有快乐就有痛苦,有痛苦就有快乐。全体:当然了!(学生在笑)

师:这位同学说的也没错啊!人生充满了快乐和痛苦,没有痛苦也就没有快乐。这是作者对人生富有哲理的深层感悟。在人的一生中经常会遇到快乐和痛苦的事情,而快乐和痛苦经常伴随着我们左右。生命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只有快乐而没有痛苦的生命是少见的,也是不完美的,只有痛苦映衬的生命,才体会到什么是快乐,只有经历过无数的快乐和痛苦之后,才会感到人生的充实,而生命才会更加完美。冰心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几十年的人生坎坷和她对生命的顿悟。生6:老师,不是“先生”,是冰心奶奶,她是一个女作家!

师:哦,这位同学认真听课,表现不错。在这里啊,“先生”是对冰心的敬称。师:文中有一句形象化的诠释:“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的生命的天边重叠着,在‘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就给你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如何理解这句话? 全体:比喻。

生1:是比喻中的暗喻。师:答得非常正确!暗喻是比喻的一个种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有喻词“是”、“成了”等连接,有时暗喻不用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师:这里有两个短语需要理解。“生命的天边”怎样解释?同学们想一下“天边”是不是有一种边缘之感?“天边”即“天际”,那么,“生命的天边”是指什么呢?

全体:人的晚年。

师:对!指认的晚年、垂暮之年。“美丽的黄昏”又作何解释呢?前面我们不是说“黄昏”给人一种伤感的情怀马?这里为何又要说它是“美丽”的? 生5:体现作者的一种乐观精神吧!师:嗯!“美丽的黄昏”一语相关,它指人生的晚年如同天边的晚霞,同样是充满生机和无限美好的。恰恰是“夕阳无限好”的时候,“落霞”才让人留恋。这体现了作家对人生的豁达和对生命的乐观。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句暗喻句:“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如何理解?这两个表示数量的词“一抹”和“压城”有什么作用?难道快乐就真的只有“一抹”,而痛苦却有“压城”那么多吗?快乐真的比痛苦少? 全体:不是的!

师:好的,谁来给我们大家具体说说。

生3:快乐的时候,人的心情会很轻松;而痛苦的时候,人的心情就会很沉重。生4:快乐来的时候,人们觉得时间过得很快,所以就觉得快乐很少。

师:好,同学们能有如此见解,老师感到很欣慰。当你们在和同学、朋友聚会的时候,你们的感觉是——

全体: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

师:当你们为了中考、高考而努力拼搏时;当你们在新生军训的时候„„ 全体:度日如年,度秒如年啊!(学生大发感叹)

师:同学们,不同色彩的云(快乐和痛苦)重叠起来能形成美丽的黄昏,人生也一样,无论是喜怒哀乐、或是悲欢离合,还是挫折胜利,这些不一样的人生经历都能使人的心灵更加的厚实,更加乐观,可以形成一种正确的人生观。在冰心的世界中,痛苦亦成为人生的一种景象,成为美丽人生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经历过痛苦磨难的生命才更有价值。用文中的话说,就是“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用我们日常的话说就是—— 全体:阳光总在风雨后!

师:对!还有一句更贴切的歌词—— 全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师:很好!历经风霜的作者在晚年的时候,面对日常见惯的云霞,感悟出人生的哲理,通达地面对生命的黄昏。

师: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生命到了‘只是近黄昏’的时节,落霞也会使人留恋、惆怅。”

那么,请同学们思考:怎样的人生到“只是近黄昏”时充满了依恋?怎样的人生到“只是近黄昏”时却充满了惆怅?

生2:有丰富的人生经历的人到那时会充满依恋,而平庸、碌碌无为的人到“只是近黄昏”时就感到惆怅了。

生5:既有快乐又有痛苦的人生就充满依恋,而只有快乐或只有痛苦的人生就充满惆怅。师:拥有丰富的人生经历,无论是顺利还是坎坷都能乐观对待的人,到了晚年时,会像自己丰富多彩的人生,自然会充满依恋。相反,不能正确对待人生中的顺境和逆境的人,始终比较悲观、消极的人到晚年就只能懊悔和惆怅了。其实,很多事情都不是绝对的。顺境与逆境、快乐和痛苦、成功与失败、好与不好,这些都不是绝对的,不好中有好,好中也有不好,那么,“夕阳无限好”,我们又“何愁近黄昏”呢?

师:“东方不亮西方亮,我窗前的晚霞,正向美国东岸的慰冰湖上走去„„”如何理解呢?

生4:老师,我不太理解。为什么晚霞要向美国东岸的慰冰湖上走去?不过,好像有一种豁达乐观的心态在里面。师:这个同学问得很好。冰心曾经在美国慰冰湖住过,当时,她在中国,她窗前的晚霞落霞了,但还会在美国东岸升起来。他们这一代人的生命结束了,下一代新的生命,也会产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一种缠绵之情。生命的回归和轮回以就是一种美丽,离去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开始!

三、师:这篇《霞》我们就讲解到这里,我们要学习冰心的托物言志的这种写作手法。《霞》是作者调动了全部的人生体验凝聚而成的佳作。她认识了生命,领悟了人生,遍尝了人生中的各种趣味;经过长期的思索,对宇宙和人生获得了更冷静睿智的认识。我们何其有幸,能够听到这样一个经历丰富、成就巨大的老人对人生含义的独特解释。学习完《霞》,老师也有句话要送给大家:我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霞》都能够有所感悟、有所思考,然后有所行动!全体:谢谢!(全体鼓掌)师:下课!

第二篇:《有的人》课堂实录名师武凤霞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词语,请大家读一读,看看能发现什么? 出示: 富有——贫穷 聪明——愚笨 健全——残疾 大方——吝啬 美丽——丑陋 年轻——衰老

师:谁来读一读?(一生站起来响亮地读出来。)师:同学们一起来读。(生齐读)发现什么了? 生:这些词语每一组前后两个词都是反义词。师:还发现了什么? 生:每一组词语中,前面的词语都是褒义的,后面的词语都是贬义的。

师:不看屏幕,我随意说出其中一个词,你们回答出它的反义词。(师生对接。)教学过程

一、温故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国近代文学史上,有一个文学家,他写出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这个文学家就是—— 生(齐):鲁迅。

师:对于鲁迅,你都了解什么呢? 生:我知道他写了很多诗歌和小说。

师:对!最著名的小说就是《狂人日记》和《呐喊》。

生:我知道他的原名叫周树人。他在一生中用了很多笔名,鲁迅就是其中一个。师:是的,鲁迅先生一生共有一百多个笔名。生:我知道鲁迅深受大家的爱戴,从他的侄女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中知道,在鲁迅先生去世的时候,很多人都来追悼他,为他送行。

师:同学们,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72年了,72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夺目。鲁迅先生身上有什么独特的魅力让他得到了这么多人这么持久的爱戴呢?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一面》这两篇文章中同学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参加完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板书)

二、有层次地诵读

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谁能把这首诗读一读?(没人举手。)师:是不是想自己先读一遍呢?(生,点头)好的,自己读读吧!(朗朗的书声响起来,生读得很投入。)师:在这首诗中只有一个字容易读错,就在这一句中—— 出示: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师:猜一猜,我说的容易读错的字是哪一个?(生大多说“呵”,有的把字音说成是he,有的说成是a)师:(板书“呵”)这个字到底读什么呢?(生犹豫)师:这个字平时读“he”,比如—— 生(齐):笑呵呵。

师:对!还有“呵斥”。

师:他还有其他的读音,比如—— 生(齐):a。

师:什么时候应该读“a”呢?(生不语)同学们,“呵”和“啊”这两个字有的时候读音和意思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它一样可以读一声、二声、三声、四声,但刚才很多同学都把它读成了第四声,这是为什么呢?(生不语)读一读,体会体会,读第四声的时候表示什么样的感情?(生练习)生:表示赞叹。生:表示赞美。生:表示自豪。

师: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呢? 生:这些骑在别人头上的人,对自己的做法很骄傲。

生:这些人感到自己很了不起,所以才说“呵,我多伟大!” 师:所以,在这里应该读第四声。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生齐读)这个句子读正确了,其他的一定都能读正确。

同学们知道吗?在过去,诗歌是可以配上曲子唱出来的。所以,诗歌本身有一定的节奏,像音乐一样。读诗和读普通的文章是不一样的,它更讲究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诗歌了,我相信,运用你们以往的朗读经验一定能把这首诗的节奏读准确。可以吗? 生(齐):可以。(但回答的有点犹豫。)师:不敢肯定是吗?没关系,我交给同学们一个方法,相信你们用这种方法一定能读好。在读的时候,你要仔细体会体会,在每一句诗中,你想把哪个词读得突出一点,就在这个词语的下面加上小圆点,这个点在朗读中叫“重音符号”。(板书)一句诗中你认为在哪个词语后面该停顿,就在这个词语后画一条斜线“/”,这条线叫“间隔线”。

比如:第一段,我体会着应该这样读。(师范读),出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下面自己体会着读一读这首诗,把你的体会用这两个符号标出来。(生自由练习,师作简单指导。)师:谁来读给大家听?(片刻,有一男生举手。)(生读,读得很有节奏,把握得也很好。学生自发的给予掌声。)师:读得多好啊!哪位同学再来读?(举手的人一下子多起来。一女生读,节奏把握得更好。掌声。)师:我相信同学们都能有节奏地读好这首诗。(生齐读。)师:同学们,把握好了诗的节奏,是不是这首诗就读好了呢? 生:不是,还要读得有感情。

师:是的,诗歌中都寄托着一定的感情,比如这首诗,作者写了两类人,一类是——生:一类是活着但已经死了的人;一类是——死了却还活着的人。师:用两个词来形容就是“虽生犹死”和“虽死犹生”。对这两类人,你认为作者的态度一样吗? 生:不一样。对虽生犹死的人,作者的态度是厌恶。生:痛恨。生:批评。

师:不是批评,是批判。

生:对虽死犹生的人却是——赞扬,歌颂。

师:对待不同的人,势必会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表情和不同的语气。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让我从你们的表情上看看谁的心与作者的心是相通的。

(生自由读,很多学生的表情随着诗句的变化有细微的调整,一女生读得绘声绘色。指名让她朗读,感情很充沛,很有感染力。)

三、欣赏品味

师:读得真好!我相信你们已经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可是你们知道吗?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节奏,语言简练,能强烈地表达作者的感情这一方面,还表现在他的特点上,请同学们再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生体会)生:我发现每一小节中,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的意思是相反的。师:能不能举一个例子? 生:比如第二小节:前两句写的是“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后两句写的是“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两种人的做法完全不一样。师:像这样把不同的人的不同做法放到一起去比较的写作方法,叫对比。还有哪几个小节也是把不同的人的做法进行了对比呢? 生:

3、4小节也是。(生读)师:还有对比的段落吗? 生:第5小节也是对比,是把不同的人最后的下场做了对比。师:用“下场”不合适,因为这个词通常是贬义的。换一个词。生:结果。(板书)师:把结果进行对比的也不仅仅是这一个小节。生:

6、7小节也是。(生读)师:好,我们一起对比着把这首诗读一读,同学们读每一小节的前两句,我读后两句。体会体会对比的好处。(师生对比读,读得很投入。最后一句,师在读的时候情绪带动起了同学们,师生一起读。)师:对比的好处就是让好人在大家的心中更好,让坏人…… 生:在大家的心中更坏。(众笑)师:在这首诗中,你还发现了其他特点吗?(生翻阅,思考,一生举手。)生:我发现这首诗前面写了一种什么人,后面就写出他得到的结果。比如:前面说“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后面第5小节就写“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师:是吗?这可是个独特的发现。看看,作者写的几类人,是不是做法和结果一一对应着?(生讨论,交流,得出的结果是一一对应。)师:像这样的写法是对比的一种形式,我们也可以说是“对照”。(板书)我们再对照着读一读。女生读做法,男生读结果。另外,请男女生各推荐一名很有想法、擅长发言的同学。(生推荐)你们两个不用读,在他们读的时候思考,“你愿意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男女生对照着读这首诗)师:请两位同学发表自己的想法。

生:我愿意做为人民服务的人,因为这样的人人们敬仰他,即使死了,还有很多人怀念着他。

生:我也愿意做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是高尚的,走到哪里都能得到人民的爱戴。而且,你为别人做了好事,别人在你需要的时候也会帮助你。这样的人会有很多朋友。师:是的。别人就是你的一面镜子,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同学们,我相信,他们说的不仅仅是他们两个人的想法,也一定是—— 生:我们大家的想法。

师:同时,还是每一个读到这首诗、读懂这首诗的人共同的想法。还发现了其他的特点吗?(生寻找,师等待。)我有一个小小的提醒:看看第一段和后面几段是什么关系? 生:总分。

生:第一段总的说了两类人,后面每一段都写了这两类人。师:读一读第一小节,有什么疑问吗? 生:活着就是活着,死了就是死了,怎么还会“活着却死了,死了却活着”的人呢?(几个学生举手,要求发言。)生:有的人活着是身体活着,但是,他们不做好事,欺压人民,所以,人民巴不得他们马上死了,或者说他们在人民心中已经死了。

生:有的人虽然已经死了,但是,人民永远纪念他,这样的人,死了却好像活着。比如雷锋,虽然已经死了几十年了,但是他助人为乐的精神却没有死。

师:对,说起雷锋,就想起助人为乐。雷锋精神是世世代代都应该学习的精神。好了,同学们,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些独特的地方,我们以后自己再慢慢体会。

四、走进去、想开来

师:同学们请看,这首诗的题目是:有的人。在题目下面还有一个副标题,一起念出来。

生(齐):纪念鲁迅有感。

师:这首诗是纪念鲁迅的,但是却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你发现了吗? 生:在这首诗中没有一个地方有鲁迅的名字。师:对呀!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会儿再探讨。但是我们相信,臧克家先生肯定不是忘记了。我相信,诗中虽然没有鲁迅的名字,但是一定有鲁迅的影子。看看,你从哪句诗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想到了他的哪件事呢? 生:我从“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诗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个冬天的夜晚,鲁迅先生看到一个黄包车夫脚被玻璃扎破了,鲁迅先生就亲自为他包扎。师:还记得是怎样包扎的吗? 生:鲁迅先生一条腿跪在地上,慢慢的,小心地清洗着伤口,仔细地包扎。师:是的,只有把生活在最底层劳动人民看做人的时候,才能够这样做。

生:我从“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一句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一面》中青年工人没有钱买自己很喜欢的书,鲁迅先生就用最低的价钱卖给了他,还把自己一本送给了这个青年。

师:是的,他希望这个青年从书中汲取力量,拼得一个好的生活。

生:我从“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的人,群众把它抬举得很高很高”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一开头就写很多人来追悼他,大大小小的花圈不计其数,看出来人们对鲁迅非常爱戴。(播放照片)师:是的,同学们,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在他去世的时候,数以万计的人来追悼他,为他送行。人们把他的灵柩扛在肩头,把他的照片举过头顶,沉痛地哀悼这位伟人,这个不屈的战士!很多人写文章来追悼他,著名女作家萧红写文章纪念他,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这样说—— 生(齐读):他的精神是超乎慈祥的。他伟大,他坚强!师:人民文学家老舍先生说——

生(齐读):他有颗纯洁的心,能接近青年。

师:《亚洲周刊》评选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鲁迅先生的《呐喊》位居第一名。这就是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就是鲁迅,关心着青年人的成长和穷苦人的生活。这就是鲁迅,用一杆笔与当时黑暗的社会坚持不懈地斗争。也正是因为这些,所以,许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深深的爱戴。

依然回到刚才的问题,为什么纪念鲁迅的文章却不写鲁迅的名字?再读一读诗的副标题。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词,能够解答这个问题。

生:“有感”,这首诗不是写的鲁迅一个人,而是写的像鲁迅这样的人。所以,没有出现鲁迅的名字。

师:说得真好!在你看来,哪些人也是作者要歌颂的人呢? 生:毛泽东是要歌颂的人,因为他带领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师:对!人民将会世代怀念着他。

生:黄继光是这样的人,因为他为了战斗的胜利牺牲了自己。

师:是啊,黄继光牺牲在朝鲜战场上,两国人民都会永远牢记他的名字。

同学们,让我们拿起书,再读这首诗,把我们深深的敬仰送给那些让我们难忘的人。

(生齐读)

五、仿写诗歌

师:同学们,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有一句关于诗的经典的论述,他是这样说的—— 诗句是一些种子,应当在别人心底开花。让我们来读读这句话。(生齐读)师:今天学的这首诗作为种子在你们心底扎根了吗?我来检查检查。合上书,我们试着背诵这首诗。(生背诵)师:同学们都把这首诗种在心中了,真好!接下来就是让她慢慢开花了,下面,我们先让她开出最小的一朵。这朵花就是试着写出我们自己的《有的人》。(生感到惊讶,有的还胆怯了。)师:怎么写呢?我给一点提醒:(1)可以想想身边的大人或同学们有什么优点和缺点,而且这两个优缺点是一组反义词,在一个人身上可以同时俱备。小组内可以思考交流。(2)想想是什么样的行为让他有这样的优点和缺点。(3)不同的行为会带来什么不同的结果? 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创作,看看哪一个小组更有智慧。各小组选择一个写字快的同学执笔。

(生写作,有时争论,有时欢呼,很热闹,也很快乐,大约写了20分钟,开始汇报。)师:各小组基本上都完成了,哪一个小组来汇报? 生汇报: 有的人

有的人健全, 却很残疾;有的人残疾, 却很健全。有的人, 长有双腿却坐在家里等吃等喝;有的人, 拄着双拐还在赛场上拼搏。只在家里等吃等喝的人, 永远不能自立;在赛场上拼搏的人, 我们永远记住他。

师:我们不做身体健全却残疾的人。(其余汇报略)师:同学们写的真好!你们的诗是所有我看到的诗中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我相信,很多人就从这节课开始叩响了诗歌的大门。走进诗歌,你们会变得更美丽,更漂亮!期望你们爱上诗歌!期望你们当中能够诞生出杰出的诗人。我提议,现在让我们为自己鼓掌,祝愿我们梦想成真!

教学设想

让这首诗变得柔软

《有的人》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近鲁迅”。有四篇课文,分别是《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和《有的人》。《有的人》位于本单元的结尾,是著名诗人臧克家1949年在北京参加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时所作。全诗对比强烈、形象鲜明、语言朴素、节奏明快,有着很强烈的情感倾向和浓浓的时代色彩。

像这样的现代诗该如何教呢?我想,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反思一下小学现代诗歌教学的状况。应该说,现代诗歌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盲区。这其中有很多原因,其中教材编排对现代诗歌的淡化是一个重要因素。翻阅小学语文课本,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3—6年级的现代诗歌几乎都是二类课文,是主张让学生自己读一读,积累积累就可以的。这种淡化导致了很少有人去仔细思考它的教法,大部分教师都是以会读和理解意思为目的实施教学的。我以为,这样的教学不是真正的诗歌教学。因为,诗歌是一种美,而美的传递方式应该是熏染而不是解析。纠缠于字里行间,为了一个词语,一句话的意思谈论不休,会导致诗歌意境的破碎。诗歌是艺术,艺术的文字就离不开诵读、欣赏和适度的品悟。学生对诗歌亲近的欲望应该是在这样的诵读欣赏中激发的。所以,教学中,我们这样设计教学: 首先,指导学生有层次地诵读。教学中从读正确到读出节奏,再到有表情朗读。每一遍都目的明确,让学生通过一遍遍的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以及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其次,引领学生欣赏品味。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发现诗歌本身的写作特点,比如,全诗按总分的结构来写,及对比、对照、反复的写作方法在全诗中也极为突出,也正是这些独特写作方法的运用,使诗歌所表现的爱恨情仇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给读者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在品读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领略诗歌的魅力。

接着,带领学生走进去再想开来。课堂上,通过两次揭示副标题,让学生在诗中寻找鲁迅的影子,进而去发现生活中具有鲁迅精神的人。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纪念鲁迅先生上,而是建构起一个立体的、饱满的、更具张力的认知。

最后,仿写诗歌,在创作的过程中让全诗所颂扬和批判的行为跨越时空和今天的生活对接,轻轻地在学生心中画出一道是非对错的分界线。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尽量让这首诗歌变得柔软,少一些理性,多一些感性,少一些教化,多一些欣赏。尽量用老师释放的诗情去召唤学生的诗情,在学生心中播下亲近诗歌的种子

第三篇:杨晓霞《触摸春天》课堂实录草根

《触摸春天》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体会其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发现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进行反复研读、思考,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语句的含义,在交流中不断完善、升华自己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味安静的内心世界,感受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是课文理解的重点。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预习,从生活中、网络中去寻找身残志坚人士的生活,体会她们的内心世界。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跟随一位特殊的女孩一起走进了美丽的春天,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课件出示词语)

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接下来谁能告诉大家课文写了一件什

么事?

生:讲了盲童安静拢住一只蝴蝶并把它放飞的事。师:是呀,盲童安静用她独特的方式感受春天的气息,捕捉春天的影踪。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安静的心灵,和安静来一次心灵的对话,体会安静是怎样触摸春天的脉搏的。

二、梳理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目标:

师:首先请看学习目标,谁愿意读一下

生:A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B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C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2、出示自学提示: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提示品读课文,谁来读一下? 生:A安静是怎样触摸春天的?

B在她触摸春天的过程中,都创造了哪些奇迹? C从中你感悟到安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在让你心灵怦然心动的地方,画上波浪线。

师:课文读完可以结合自学提示小组讨论讨论,好,开始自学。

三、品读奇迹,感悟安静。

1、学生交流汇报

(一):品奇迹、读课文、悟安静 师: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早晨,发生了哪些在我们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奇迹呢?

生: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师:你为什么认为这是一个奇迹呢? 生:略

师:那么安静为什么能如此流畅的穿梭呢?谁能用上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生: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师:这就叫前后呼应。从中你可以体会到安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呢?

生:安静是个有感情的女孩。生:她是一个爱花的女孩。生:她是一个爱春天的女孩。生:她是一个爱生活的女孩。师:这句话中的穿梭是什么意思呢? 生:穿梭就是象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师:谁愿意上前面表演一下穿梭?(指名学生表演“穿梭”)

师:请你闭上眼睛再表演一次,大家注意观察。这位同学闭眼时还是那么流畅吗?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生:摸摸索索 生:磕磕绊绊 生:踉踉跄跄

师:而安静在花丛中却走得很流畅,所以说:“这真的是一个奇迹!” 指导朗读:

师:谁能再读一下这个奇迹。

师:注意,这可不是一般的流畅——是很流畅;这也不只是没有磕磕绊绊,而是——没有一点儿;多么不可思议啊,创造奇迹的竟然是个盲童。谁能带着这种感觉再读一下这句话。

2、学生交流汇报

(二):品奇迹、读课文、悟安静 师:多么乐观、多么活泼、多么富有朝气的女孩啊!你根本看不出她是个盲童。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早晨,奇迹还在继续„„

生: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我几乎要喊出声来了,因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花蝴蝶。

师:哪个词让你体会很深? 生:极其准确

师:那么,安静作为一个盲童为什么能极其准确的判断这朵花的位置呢?

生:因为她整天在花丛中流连。师: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真棒!

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憧憬,赋予了安静神奇的灵性,使她极其准确地把手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正是因为作者看到这一幕,所以他感到很

生:惊讶。

师:下面老师再读一下这个奇迹,然后女生齐读。师:在安静创造的奇迹中,还有哪些让我们很有感触?

生: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师:结合上下文,再结合你的生活实际以及你的想象,大家思考,安静是一个盲童,她为什么能够拢住蝴蝶呢?

生:因为在花香的诱导下。生:是安静有神奇的灵性。

师:你们认为这个灵性指的是什么呢? 生:聪慧 生:才智

师:大家找一找,安静捉蝴蝶时是怎样做的? 生:悄然

生:无声无息,蝴蝶发现不了;慢慢地,甚至是屏住呼吸 生:双手合拢,所以蝴蝶跑不了。师:你们有过捉蝴蝶或者蜻蜓的经历吗? 生:有。

师:那时候你们可能也是屏住呼吸,悄然而行,可就在你要

捉住它的一刹那,它却飞走了„„我们同样做着安静所做的动作,而且我们还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可我们很多时候却捉不到,而盲童安静却能捉住,所以用文中的话来说:这真是一个奇迹!看来,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捕捉,自然就有了奇迹的发生。指导朗读:

师:现在所有的男同学齐读这一自然段的前3句话,想象你自己正在小心翼翼地捕捉蝴蝶,女同学读后两句,感受一下此刻安静的心情,什么心情呀?

生:惊讶生 生:喜悦

师:男同学准备,开始。

师:能够捉住蝴蝶,是安静从来没有过的经历,而安静拢住的仅仅是一只蝴蝶吗,想想看还可能是什么呢?

生:她拢住的是一个春天。生:是一个世界。

师:那么,此时此刻在安静心里,会是一个怎样的内心世界呢?谁能用书上的一个词来回答?

生:多姿多彩

师:这是一个怎样多姿多彩的春天呢?谁能用你平日积累的优美词句来形容一下呢?

生:略

3、学生交流汇报

(三):品奇迹、读课文、悟安静

师: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你能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一下安静的内心感受呢?

生:陶醉 生:沉浸 生:幸福 生:甜蜜„„

师:大家的词语可真丰富。

师:多么幸福啊!多么奇妙啊!多么令人感动啊!蝴蝶给安静带来了一整个春天!可是,安静居然把蝴蝶给放了。

师: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师:安静为什么把蝴蝶给放了? 生:让它享受自由

师:她放飞的仅仅是蝴蝶吗,大家再想想看,还可能是什么呢?

生:放飞蝴蝶 生:放飞心情 生:放飞希望 生:放飞梦想 生:放飞明天

(板书:放飞蝴蝶、心情、希望、梦想、明天)

(教师手指板书)

师:安静仰起头来张望,她能看得见吗?她是用什么张望?小组讨论一下。生:她看不见。生:她用心灵张望。

生:她虽然失明了,但她心灵的窗户并没有关闭。师: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也像安静一样,用心灵去张望,用心灵去体会

(教师范读课文飞翔句子【此刻—概念】)

师:下面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我们再一起体会一下,老师读这段的第一句,你们接着读后两句。

4、学生畅谈,感悟安静。

师:一瞬间,老师深深地感动着。安静这个八岁的盲童,是在用一个具有灵性的心灵,与春天对话,与世界对话!学到这里,谁来说说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略

师: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这个具有灵性的小女孩让作者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生:(课件显示)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师:结合课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同桌或前后位同学讨论讨论。

师:你认为这句中的“谁”是什么意思?

生:世界上所有的生命

课件显示句意:每个人都有生活的权利,无论是否拥有健全的体魄,只要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就一定能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编织出属于自己的五彩斑斓的世界。

师:我们再一起来理解一下,请看大屏幕,看谁填的与众不同。

()有生活的权利,()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四、生活延伸深度探究。

师: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像安静这样从小就身患残疾,但他们都有一颗热爱生命的慧心,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触摸着这个世界!我们一起看一下大屏幕。

学生欣赏:(大屏幕显示身残志坚人士画面:张海迪、贝多芬、海伦•凯勒、千手观音)

这些人虽然身患残疾,但他们依然活得很精彩。师:所以作者懂得了——

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五、小练笔

师:读完了这个故事,我们同作者一样感动,感动安静创造的奇迹,我想,同学们也一定有很多话想说。谁来读一下?

课件显示练笔内容(配乐:《隐形的翅膀》)

生:真情流露:如果你就是安静,你想对我们说些什么?

如果你感慨万千,你想对安静说些什么? 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角度,参考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回顾我们收获的体验,用我们的笔写下我们最真诚的话语。

(学生写练笔并汇报)

六、布置作业

师:课后请同学们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并把她讲给你的家长听,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板书设计:

17、触 摸 春 天

蝴蝶

心情

放飞 春天

希望 世界

第四篇:武凤霞《绘本作文——逃家小兔》课堂实录范文

武凤霞《绘本作文——逃家小兔》课堂实录(2010-08-04 23:16:22)标签: 杂谈 分类: 四年级作文教案

发布者:“阳光之家”小语社:曾远胜根据录音整理 发布时间:2010-4-13 20:16:00 师:眼睛是有温度的,我从你们的眼神中就看到了你们非常喜欢我,对吗? 生齐说:对。

师:声音也是有温度的,让我从你们的声音中也能感受到你们真的很喜欢我。生:喜欢。

师:对,比刚才喜欢了一点点,我觉得还是不太喜欢,同学们,喜欢我吗? 生齐说:喜——欢——。

师:唉!对啦,这样的声音,就让我感受到了你们真的喜欢,你看这位小伙子,笑得多甜呀!他一笑,我就觉得对武老师是极大的鼓励,还有你,长得这样漂亮,你看看,你们的眼神看着我,很热情,是吗? 生:是。

师:对,就是这样的,你的大眼睛真漂亮。好啦,上课以前,我们先交流一个话题,行吗? 生齐说:行。

师:你喜欢什么小动物?你来。生:我喜欢小兔子。师:为什么?

生:因为小兔子很乖,她的两只耳朵特别可爱。师:哦,两只长长的耳朵,很好玩。师:你呢?

生:我喜欢小猫。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她的毛摸起来特别舒服。师:哦,摸上去很光滑,很舒服。师:你呢?

生:我喜欢小乌龟,因为她非常的可爱,虽然她爬得非常地慢,但是她的样子憨憨厚厚的,非常地可爱。

师:他有一个词用得非常用好,我很喜欢,哪个词呀? 生齐说:憨憨厚厚。师:对你们真会听,你们给我一样的去认识憨憨厚厚这个词,太漂亮了,我也非常喜欢小乌龟,把它翻过来以后,它就四脚朝天,不管面对多大的危险,它都不能动,是吧!挺好玩的。继续交流,你呢?

生:我喜欢小猴子,因为猴子活泼伶俐。师:活泼伶俐,这个词我也挺欣赏。师:来,小伙子。

生:我也喜欢小白兔,因为小白兔的毛雪白,十分可爱。师:有的小白兔是白色的,它的毛就雪白雪白的,很漂亮。

生:我喜欢刚生下来十天左右的小熊猫,因为它的尾巴上的花纹五彩缤纷,很好看。师:真的吗?我还从来没有见过真的大熊猫呢!生:小熊猫是浣(wàn)熊。师;就是一种浣(huàn)熊吧? 生:对。

师:我更没有见过,下课过后好好给我描述一下,可不可以? 生:好。

师:好啦,猜一猜武老师喜欢什么?猜猜我喜欢什么小动物,猜猜。生:乌龟。

师:哦,乌龟,我喜欢乌龟,因为刚才我对乌龟说多了点!你猜呢。生:我觉得你喜欢小白兔,因为你像小白兔一样可爱。(众笑)师:同学们看我像小白兔吗?(众笑)我充其量是一只小红兔,(老师穿着红衣服)是不是啊?好,谢谢你。人活到最高境界的时候,大人小孩都觉得他可爱,看来我也活到了最高境界,你也认为我—— 生:可爱。

师:同学们认为我们—— 众生:可爱。

师:真会猜,告诉你,我真的很喜欢小白兔。唉!关于小白兔,连小朋友都会唱儿歌,关于小白兔的儿歌,幼儿园我相信所有小朋友都会唱,还记得其中一首吗? 生:记得。

师:那就唱一唱,我起个头,大家一起唱,不能比我的声音小,我的声音有话筒啊!师:小兔儿乖乖,把门儿开开—— 生:唱——

师:大门外敲门的是谁呀? 生:大灰狼。

师:大灰狼,小白兔当然不开门,如果一开门—— 师生:就会被大灰狼吃掉。师:还有一只儿歌也很好玩,“小白兔—— 师生:白又白„„。

师:我听到了,不仅我们在唱,台下的老师也在跟我们一起唱呢!看来他们也喜欢小白兔,是吧!生:是。

师:好啦,从这两只儿歌中,你看到的是一只怎样的小白兔呢?你觉得她怎么样呢? 生:我觉得她是机灵活泼。

师:太漂亮了!机灵活泼,机灵活泼这个词用得真好。生:我觉得她很可爱。师:嗯,可爱。

生:我觉得这只小白兔聪明伶俐。

师:嗯,谁跟谁的词都用得不一样,我非常喜欢。

生:我觉得她绝对是一只天真可爱的小白兔。

师:唉哟!她还说绝对,你推测得非常自信,好的。师:你呢?

生:我觉得她是一只又聪明又可爱又活泼的小白兔。师:唉呀!他用了三个什么呀? 生:又。师:“又„„又„„又„„”真会说话。生:我觉得那只小白兔肯定是胖墩墩的。师:哟!胖墩墩的,像个粉球一样,是吗?

生:我觉得那只小白兔肯定是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师:他把大家的总结了一下。

生:我觉得那只小白兔肯定很会听别人说话,因为她把两只耳朵都竖起来。

师:哦,我知道,老师们经常说,同学们,认真听我讲,把耳朵竖起来。所以他得出结论,这只小白兔认真听别人说话,因为她两只耳朵时刻怎样啊? 生齐说:竖着。师:竖着,好!

师:同学们,有一天,有一只聪明的机灵的可爱的小白兔,她不乖了,她对妈妈说:“我要逃走了”。于是,逃家小兔的故事就诞生了。你看,这是这本书的封面,这下面碧绿的草地上面卧有两只兔子,你们猜一猜哪只是逃家的呢?一齐说—— 生齐说:小的那只。

师:哦!小的那只,那这一只肥肥大大的,很慈祥的兔子也许就是小兔子的—— 生齐说:妈妈。

师:好了,故事是怎样开始的呢?让我们一齐来看,(出示课件)谁来念?谁来念? 师:来。(指一名学生)生:“从前有一只小兔子„„”

师:是呀,念得真好!如果你逃走了,我就去追你。故事就在这一逃一追中开始了,接着往下看。师:(课件)小兔子的话中有一个字,同学们一定没有学过,但是你一定会念,因为那是一个形声字,左边表形,右边表声。好了,谁来念一念小兔子这一段话。师:请你来吧。生:“如果你要来追我,”小兔说,„„。师:那一个同学们都没有学过的生字叫什么? 生齐说:“zūn” 师:“zūn”,念得非常对,我就不明白了,小兔子你跑就跑吧,顺着大路跑,在草丛里跑就是了,为什么还要变成小鳟鱼呢?它变成小鳟鱼干什么呢?

生:因为妈妈比她大,跑得比她快,如果在陆地上面不会被妈妈追到了。师:哦!怕被妈妈追到,那为什么变成小鳟鱼呢?这是一个原因。生:因为变成小鳟鱼,游啊游,她的妈妈不会下水呢!

师:对啊,她的妈妈不会游泳,变成小鱼,妈妈就不会下河去找她了,看来她的目的是不让妈

妈抓到。

师:唉!你来看看,小兔子说了几句话呢? 生:两句。生:两句。师:说了几句? 生:两句,(有的小声说一句)师:到底几句? 大多数学生:一句。师:谁说一句的举手。(生举手)师:有理由吗? 大多数学生:有。师:什么理由呢?

生:因为,小兔子说前面一句“如果你来追我”后面是逗号。

师:太聪明了!表示一句话的标点符号只有三个:一个是句号;一个是问号;还有一个是—— 生齐说:叹号。

师:对,在这句话里只有一个句号,所以是一句话,只不过呢,这只小兔子呀她很调皮,她把一句话分成了两部分,然后把自己放在这两部分的中间,很好玩,对吗?来,我们一齐读一读这只好玩的小兔子吧。如果你来追我—— 生齐读:“如果你来追我„„”

师:从你们的语言中,我就听到了小兔子的调皮,自己的小宝贝要变成小鳟鱼逃走了,妈妈怎么说的呢?妈妈怎么说的呢? 生:“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鳟鱼,”妈妈说„„

师:是啊,你看这个妈妈也和小兔子一样调皮,她也把一句话分成了两部分,把自己放在了中间。唉!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小兔子的妈妈,你的小宝贝变成了小鳟鱼要逃走了,你怎么抓她,你用什么办法抓她? 师:你来说。

生:请其他鱼来抓她。

师:请其他鱼来抓她,让其他鱼群起而攻之,把她找到。你这个方法到是挺特殊的,哪些鱼还听你的话呢!

生:我用鱼杆把她钓上来。师:钓她,你呢?

生:我用网子把她捞上来。

师:网子一撒捞上来很多鱼,你怎么找到啊?

生:我就直接找到小白兔那一只,然后只捞那一只就是了。

师:其他的鱼都可以从网中逃走,只留一条,唉呀,这个网还是一个特殊的网呢!生:我用她喜欢的食物引诱她。

师:唉,用什么她喜欢的食物引诱她呢? 生:青草了,那些——

师:青草呀,萝卜这些,对不对。好,这是你的方法,来,我们看看故事中的兔妈妈是怎么做的呢?

师:怎么做的?怎么做的—— 师:来,拿着话筒。

生:她把她喜欢的食物放在鱼杆上让她吃,师:谁把谁?

生:妈妈把小白兔喜欢吃的红萝卜钓下去,然后小白兔就不经引诱,然后就跑出来吃。

师:小白兔经不住引诱,然后就跑出来吃,请坐。这样钓鱼,你说只有一只鱼会吃红萝卜,就是哪只鱼?

生齐说:就是小白兔变的那只鱼。

师:好了,听说妈妈要用自己最喜欢吃的红萝卜来钓自己,小兔子马上就不变小鳟鱼了,她接着往下变,看她这次变成了什么?一起来念。(课件)生齐念:“如果„„。”

师:我觉得这次的小白兔不怎么调皮了,我再起个头—— 生再读:“如果„„。”

师:真聪明,妈妈依然很调皮,一起来—— 生齐读:“如果„„妈妈说„„。”

师:你看这个兔妈妈,柱着登山杖,拿着冒子,背着旅行包,大有一副找不到自己的小宝贝就不回家的劲头。小兔子又从山上下来了,这一次,她藏在哪里呢?(课件)师:“如果你变成爬山人,”小兔说„„。妈妈说的呢?来。生齐读:“如果„„妈妈说„„。”

师:妈妈能找到小兔子吗?你看,你发现了没有,小兔子在哪里?(示意同学们看课件)发现了没有? 生:发现了。

师:发现了,你看,往这儿看——看到了没有? 生:看到了。

师:这哪是花呀!整个一个小兔子,是谁又把她诱惑出来了呀? 生:青草。

师:妈妈篮子里装的青菜又把她给诱惑出来了。你看,根本就不用妈妈去抓她,她自己就回来了,多么可爱的小兔子呀!好了,小兔子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变,妈妈都能找到自己,于是她学起了孙悟空来起了七十二般变化,还想不想看? 生齐说:想。师:真的想吗? 生齐说:想。

师:但答应我一个要求:前三次变化,小兔子和妈妈有三次对话,这三次对话有什么特点,你们找得到,然后我们才能往下看,行吗? 生齐说:行。

师:为了帮助同学们回忆,我请同学们完整地看一看。(同学们看,一边听朗诵)

师:好了,看完了,为了同学们好发现它的特点,武老师把她们的对话打到一起,现在,你发现了什么特点。交流,交流——

师:有什么共同之点呢?

生:我认为,小兔子和妈妈每次都把自己说的话分为两部分,把自己说的话放在中间。师:也就是“小兔说,妈妈说”,在对话中它们有一个名字叫什么?叫什么,知道吗? 生:提示小语。

师:不是提示小语,把小字去掉就行了。生:提示语。

师:她的提示语都放在什么地方? 生齐说:都在中间。

师:在语言的中间,发现得好,我写下来(板书),这是第一个特点,被这位同学发现了,还有第二个特点呢?你来发现。

生:她们都是——都——都是说把自己变成某一件东西。师:都是某一件东西,在变的时候用了一组词语,发现没有? 生:如果„„就„„。师:“如果„„就„„。”妈妈的话有,小兔子的话有(板书),同学们,可不要小看这一组关联词语,正是由于有它,我们才知道小兔子真的离家出走了吗? 生齐说:没有。

师:没有,她在跟妈妈做着玩语言的捉迷藏呢!还有第三个特点,不知道同学们发现了没有,这个特点有点难,这样,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我相信你就发现了,注意她们的对话,你们做小兔子好不好,我做兔妈妈,行吗? 生齐说:行。

师:唉,让我听到她们的调皮啊!小兔子们准备,如果——(师生分角色朗读)师:这次发现了吗? 生:(低声)好像是——

师:这样,我们再来一次,读一读,这次你们当妈妈,我当小兔子行吗? 生:行。

师:让武老师当一次小兔子,好,来,注意她们的对话。(师生分角色朗读)

师:这次有人发现它的另一个特点了吗?唉,有一个同学发现了,两个、三个、四个„„。她们的言语之间,你看她们前半句和后半句——(话筒递给第一个举手的)师:她们都是一问一答。

师:对,一问一答,在问答的时候,你看看小兔子的前半句恰恰正好是妈妈的—— 生:后半句。

师:而妈妈的前半句呢? 生齐说:小兔子的后半句。

师:又是小兔子的后半句,对呀,这就是对话,不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而是把语言前后联系起来,好极了。(板书)

师:语言前后联系,好了,同学们已经发现了这一组对话的三个特点。真聪明,那就继续往下看。

师:这一次小兔子又变成了什么?一起告诉我,变成什么了? 生齐说:小鸟。

师:小鸟,但是呢,这只调皮的小兔子,没有把话说完整,要请同学们来补充完整,你们就小兔子了,你们又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妈妈刚才变成园丁了。师:你会说什么呢?你来吧。生:我会说:“如果你变成园丁,”小兔说,“我就变成一只小鸟,飞到天空上去让你抓不到我。” 师:真聪明,知道小兔说的前半句就是妈妈说的后半句。来,把掌声送给她。这是我们班第一个开始创作的同学啊,继续来,你会说什么呢? 生:如果我是那只小兔—— 师:直接说,不用说如果。生:“如果你变成园丁,”小兔说,“我就变成小鸟,飞得很远很远,让你怎么抓也抓好不到我。” 师:怎么抓也抓不到,调皮的小兔子,从这句话中看得太清楚了。生:“如果你变成园丁,”小兔说,“我就插上翅膀变成小鸟飞到天空上去,让你怎么抓也抓好不到我。”

师:我很喜欢他说的一个“我就怎么样” 插上翅膀真好,我太喜欢了。生:如果你变成园丁,我就变成—— 师:丢东西了。生:“如果你变成园丁,”小兔说,“我就变成在天空凌空翱翔的鸟儿——鹰,让你怎么抓也抓好不到我。”

师: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个词,我相信你们也一定发现了—— 生齐说:凌空翱翔。

师:凌空翱翔,太漂亮了,我觉得呀,你们说的,你们写的,远比作家写得好,你看这位同学写的:如果你变成园丁,小兔说,我就变成小鸟,飞得很远远的;还有这位写的凌空翱翔;插上翅膀,怎么找也找不到,太漂亮了,你们的语言。好了,兔妈妈们,你们的小宝贝呀!插上翅膀飞走了,你们要变成什么才能找到她呢?快点!快点!兔妈妈会变成什么?她会怎么说? 生:“如果你变成凌空翱翔的小鸟,”妈妈说,“我就变成展翅翱翔的雄鹰,把你抓回来。” 师:你看,他用词非常好,展翅翱翔。有什么温馨提示给他吗?他变成雄鹰要去抓小鸟了,有温馨提醒吗?什么呀?

生:万一你把你的宝贝抓伤了呢? 师:提醒她怎么样呢?

生:就是抓的时候不要太用力了。

师:对了,抓的时候真的不要太用力了,鹰的爪子好利害呀!好,兔妈妈还会怎么变,他变成雄鹰,你呢?快点,你来,漂亮的女孩儿。生:“如果你变成小鸟,”妈妈说,“我就变成飞机驾驶员,我在天空上抓到你。”

师:唉哟,飞机驾驶员还能一边开飞机一边抓小鸟呀,她的胆子好大呀!我给你改改好不好?“我就变成飞机驾驶员,开着飞机跟着你,保护着你。”行吗?这样,可能会更好一点儿,否则,飞机驾驶员抓小鸟去了,飞机怎么办?唉,兔妈妈会怎么说,嗯,谁把你的说了,他把你的说了,(指着一位同学)你说什么,好了,我们看看故事中的兔妈妈变成了什么,接着看呀,瞪大眼睛看啊,来,如果她变成了一棵大树,(课件显示)她会怎样对自己的小宝贝说,请你来。

生:如果你变成小鸟,我就。师:妈妈说。生:“如果你变成小鸟,”妈妈说,“我就变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你到我的身体上来做鸟窝。” 师:唉哟,太好了,还枝繁叶茂,还做鸟窝呢。生:“如果你变成凌空翱翔的小鸟,”妈妈说,“我就变成一棵参天大树,让你飞到我的身边来,给我作伴儿。”

师:给我作伴儿,身上做窝,时刻不离开我。你们说的真的比作家说的好多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她说的—— 生:齐读。

师:他们没有你说得好,我看这样啊,同学们这么会创造,语言这么美,比作家的语言还好,我太高兴了,这一高兴呀,我就想呀,下面的机会让同学们来决定小鸟和它妈妈的变化,行吗? 生齐说:行。

师:唉,这样,下面只有三分钟的时间,你听我说,在三分钟的时间内,同学们要想一想,妈妈要变成大树了,小鸟要变成什么?她会怎么说?妈妈又要变成什么?她又会怎么说?每人让小兔子和妈妈变化一次,写一次对话。注意,(指板书)这样的三个特点,只有三分钟,现在我先给你们二十秒,想想小兔子和妈妈变什么?(巡视)还有十秒,想好了也不能提前写。师:好了,开始写吧。(同学们动笔写)师:(巡视)抓紧时间写,只有三分钟,把对话写完。

师:好了,时间到,谁来说,好,就你,拿起来,拿着话筒。生:“如果你变成参天大树,”小兔说,“我就变成穿山甲,钻进土里,看你怎么抓我。”“如果你变成穿山甲,”妈妈说,“我就变成挖矿工人,把你挖出来。”(学生笑)师:如果我是你的小宝贝,我会吓跑的,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他挖的时候,穿山甲早被挖死了。

师:就是,一不小心把我挖成两截了,对不对,小心一点呀!我变成穿山甲,你一定要小心点呀,轻轻的。好,你来。生:“如果你变成参天大树,”小兔说,“我就变成小青蛙,跳进池塘里。”“如果你变成小青蛙,”妈妈说,“我就变成荷叶,让你在我的身体上休息。”

师:好极了,掌声送给她。我就变成荷叶,不仅让你在我身上休息,我还可以捉你呢,好了,你来。生:“如果你变成大树,”小兔说,“我就变成天空的云彩,让你捉不住我。”“如果你变成天上的云彩,”妈妈说,“我就变成火红的太阳,让你感受到温暖。” 师:唉呀,掌声送给他。

师:你不仅可以让她感受到温暖,还能让她穿上不同的衣服,变得更漂亮。生:“如果你变成大树,”小兔说,“我就变成一只蚂蚁。”“如果你变成一只蚂蚁,”妈妈说,“我就变成蚁巢,让你在这儿安家。”

师:你变成蚂蚁,我就变成你的窝,变成你的巢,我看你回不回来,好!生:“如果你变成参天大树,”小兔说,“我就变成小溪流到大海。”“如果你变成小溪,”妈妈说,“我就变成大海,让你流入我的怀抱。”(热烈掌声)

师:对,百川东到海,无论怎么流,你都会流到我的怀抱里来。生:“如果你变成大树,”小兔说,“我就变成地鼠,让你找不到我。”“如果你变成地鼠,”妈妈说,“我就变成土壤,好让你在我的怀抱里。” 师:对,在我的怀抱里钻来钻去。生:“如果你变成大树,”小兔说,“我就变成蚂蚁挠你痒痒。”“如果你变成蚂蚁,”妈妈说,“我就变成土壤,好让做巢。”

师:嗯,行,这蚂蚁真可爱,还自投罗网去挠妈妈的痒痒。好了,你们写得这么好,我想问问你们,如果把你们写的按照顺序,一、二、三„„八排起来,加上开头和结尾,一编是不是一本书了? 生齐说:是。师:是吗? 生大声说:是。(有学生摇头)

师:怎么摇头呢,为什么不是了呢?

生:因为我们说了这么多,还没说出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师:哦,没有结果,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不能成为一本书。

生:还有就是我们说了许多,但小兔说,他的前面一句始终是如果你变成树。师:掌声送给他,(掌声)太对了,就像是火车箱一样,你们每一个同学的对话就像一节车箱,这车箱呢没有联起来,就像并排在那儿放着,你说那是火车吗。生齐说:不是。

师:故事需要向前发展,这就是我们的第三个特点(指示板书)言语之间要前后联系,你们的起点都是变成一棵树,那么,要想让你们的故事能够成为一本书,你们也得联起来,我现在想起七个同学站起来,按照一、二、三„„七号。咱们看他们会连不会。(刚才没有举手的请举手)指学生,一号、二号„„。我再问一问,一号是谁?二号呢?„„。都不写了,我们看看他们连得怎么样,如果是谁没有连上,立即换人,开始。生:“如果你变成参天大树,”小兔说,“那我就变成小草,让你找也找不到我。”“如果你变成小草,”兔妈妈说,“我就变成大地,让你生活在我的怀抱中。” 师:嗯,好,变成大地了。生:如果——

师:你只要把你的哪一句话一改,就连上了。生:“如果你变成大地,”小兔说,“我就变成云彩,飞在高空中,让你怎么也抓不到我。”“如果你变成云彩,”妈妈说,“我就变成天空飞翔的鸟儿,让我随时都陪在你的怀抱。” 师:嗯,好,不是被陪伴在小兔子的怀抱里啊,妈妈陪伴在小兔子的怀抱里? 生:是妈妈陪在小兔子的身旁。师:好的,为成小鸟,飞在身旁。生:“如果你变成小鸟,”小兔说,“我就变成一块草原,让你找不到我在哪里。”“如果你变成草原,”妈妈说,“我就变成一匹骏马,在你的怀抱里,吃你的草。”(众笑)生:在你的身上,吃你的草。(众笑)师:小兔子比妈妈还大呢!所以说,小兔子变草原的时候,妈妈就不能变骏马了,快点帮帮他,小兔子草原了,妈妈变什么才行,把话筒给你后面这位同学。

生:如果你变成小鸟。

师:不对,如果你变成草原,你得把他的话说完。生:“如果你变成草原,”妈妈说,“我就变成随风流动的空气,总会找到你的。”

师:是呀,随风流动的空气,你不管变什么,你都离不开空气,好了,他变成空气了,四号,给,话筒。生:“如果你变成空气,”小兔说,“我就变成——变成—— 师:看看你写的,你只要改改前面一句就行了呀。生:变成——

师:我来看看,是不是没法变了,是不是他变得你没法变了呀,哦,我明白了,你变的被别人变过了,(众笑)对不对,那你找个同学帮你变一下,行吗? 生:“如果你变成空气,”小兔说,“我就变成风,把你吹走。”“如果你变成风,”妈妈说,“我就变成一堵墙,把你挡在我的身边,让你陪伴着我。”

师:变成一堵墙,把你挡在我的怀里,你不能跑,他变成墙了,五号。生:“如果你变成墙,”小兔说,“我就变成雨滴,让你发现不了我。”“如果你变成雨滴,”妈妈说,“我就变成小桶,把你接着。” 师:我就变成桶,看你怎么跑,六号。生:“如果你变成小桶,”我就—— 师:停,缺什么? 生:“如果你变成小桶,”小兔说,“我就变成一只轻灵的小鼠,钻到地里去。”“如果你变成小鼠,”妈妈说,“我就变成一只聪明的小猫,把你给抓到。”(众笑)师:猫是吃老鼠的啊,你见到过妈妈吃儿子吗?(众笑)见过没有?变成猫也行,但是陪你玩,这是一只不吃老鼠的猫。你不如说变成粮仓,你总要回到我这儿,行吗?你们觉得变哪个,变小猫还是粮仓? 生齐说:变粮仓。

师:变粮仓啊,他变粮仓了,该你了。生:“如果你变成粮仓,”小兔说,“我就变成蜜蜂,让你抓也抓不到。”“如果你变成蜜蜂,”妈妈说,“我就变成一朵花,让你到我身上来采蜜。”

师:对呀,这花香总能够把小蜜蜂吸引来的,同学们,真了不起,奖励你们,接着往下看故事,行吗?

生齐说:行。

师:我看谁的眼睛最热情地看着这只小兔子和她的妈妈,好。学生朗读:“如果„„” 师:你看小兔子和她的妈妈,在自己的家里,妈妈把一根红萝卜递给自己的小宝贝。我想知道,小兔子拿着红萝卜,她心中会怎样想,会怎么说。

生:还是在家里有妈妈的爱,有妈妈关心我,在外面没有家里温暖。师:对,所以你——

生:所以我再也不离家出走,永远不离家出走,永远也不离开妈妈。

师: 永远„„永远„„,用了两个永远。还有哪只小兔子想说一说,你拿着红萝卜,对妈妈说会么?

师:剩下的小兔子肯定是只顾吃红萝卜了!

生:妈妈,你对我付出了这么多,这根红萝卜还是你先吃吧。师:真有礼貌,请妈妈先吃红萝卜了。

生:妈妈,还是家里好,有妈妈的关心,有妈妈的爱护,我再也不离家出走了。

师:至少说,在我没长大的时候,我不再离家出走了。好了,同学们,兔妈妈呀,就这么快就完了呀!还没有完呢!还有呢,兔妈妈看到自己的小宝贝,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慢慢地等着自己长大,可开心了,她就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诗歌,送给自己的小宝贝。这首诗是这样说的,题目叫《永远的宝贝》。师:朗读《永远的宝贝》

师:我想啊,不仅是小兔子的妈妈会这样对小兔了说,同学们的爸爸妈妈也会对你们说—— 生齐说:无论你走到哪里,妈妈永远陪着你。师:在座的爸爸妈妈们也会对自己的小宝贝说—— 生齐说:无论你走到哪里,妈妈永远陪着你。

师:所以我有一个建议,下课以后,把咱们写的编起来,加上开头和结尾,让前后联系起来,制作成我们班《逃家小兔》,同时也建议你们,在书上最醒目的地方写上这样的一句话,“谨以此书献给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那样的话,我相信所有的爸爸妈妈都会把你的书当作珍宝,留在自己的身边的。

师:我想问问你,你怎么流泪了呢?(对一个流泪的小男孩)生:我被这首小诗感动了。师:被小诗感动了,就流泪了,(示意另一学生)你刚才怎么说就完了呢!生:还以为就没有了。

师:同学们,这节课真的到此就结束了,武老师非常原意给同学们一起学习,以后有机会我们再来学,好吗? 生齐说:好。

师:同学们记着我了吧?我是—— 生齐说:武老师。

师:我来自——(有老师提示河南),我来自——中国—— 生齐说:河南。

师:对,我来自河南。师:好,同学们下课。(听课教师热烈的掌声)同学们,再见!生:老师,您辛苦了,谢谢您!

师:谢谢同学们,刚才你们一站起来,听课老师们就响起了掌声,而且那么热烈,我想问问,同学们,老师们的掌声是送给谁的? 生:送给老师的。师:“送给老师的”,我不这样认为,我相信在座的老师们也不这样认为,你们说,老师的掌声是送给谁的? 生:送给我们的。师:为什么送给你们?

生:因为我们在这节课上有着很好的表现。

师:确实很好。

生:因为,这次课上我们表现得很好。师:哦!都在动脑子,而且你们的语言很美,这么投入。(有一生开心地笑)你怎么这么开心呢?(笑)不知道说什么了?好了,我相信在座的老师们和我一样喜欢你们,掌声更多的是送给你们的,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谢谢孩子们,(掌声响起)再见!

第五篇:课堂实录

师:说得很好!对于作者想到的补救的办法,可行吗?为什么?

生:第一个办法不可行。因为当“我”明白过来的时候,已经是二十年以后的事了。弟弟已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年龄这么大的两兄弟,不可能再去放风筝了。

生:第二个办法可行,但“我”却没有得到自己的宽恕。因为弟弟已经把整件事忘却了,这件事却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

三、自主探究

质疑解疑

师:说得很好。一件永远无法得到宽恕的憾事,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可以看到我们同学对课文的内容已有了一定的把握。下面我们要进入重点分析阶段。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把文中存有疑问或较难理解的句子或问题提出来,我们一起分析研究,加深对本课的理解。(学生自己读课文,罗列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上下讲台指导朗读)

师:好,下面我们就进入“有问有答”的环节。比一比谁的问题最精彩,谁的回答最有理。生1:我的问题是:文中第一段的最后一句,为什么说“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师:好,第一个问题提在我们面前,看哪位同学能帮助他解决这个疑惑? 生A: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分开来看。“惊异”是指“我”在北京的冬季,竟然还有人在放风筝;“悲哀”的是看到飘飞的风筝想起了小时候的一段往事,曾经粗暴地撕坏了弟弟的风筝,从此留下了一件让人终身遗憾的往事。

师:回答得真好,他把这个问题分解后再理解,这句话就比较好懂了。请同学们继续提问。生2:我的问题是:为什么说“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生B:我觉得这个春天应该是指鲁迅回忆中的春天,是故乡的春天,而在是严冬的北京,看到了风筝勾起了鲁迅的回忆,所以说“在天空中荡漾了”。

生3:我的问题是,为什么“我”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而称为“不幸”? 生C:我觉得是因为作者看了这书以后,知道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这句话的道理,回想起自己曾经踏扁了弟弟的风筝是不对的,是扼杀了儿童的天性,这件事让“我”的良心受到谴责。所以感到“不幸”。

师:分析得太精彩了,可以说你已经真正融进了鲁迅写这篇文章时的情感中了。看到这本书让鲁迅认识到了一个令自己终身无法得到的宽恕错误,不能说不是一种“不幸”。好,请同学继续提问。

生4:我以前也看过鲁迅先生的几篇文章,包括今天这篇。我发现鲁迅的文章经常有错别字出现,如“胡蝶”的“胡”字,而我们现在写“蝴”。我想请老师帮我们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

师:老师由衷地佩服这位同学的大胆精神和火眼金睛,敢于向名著挑战,敢于向老师提问。老师乐意并很高兴回答你的这个问题。鲁迅生活在二十世纪初期,当时的中国经历了一场新文化运动。其中的一项就是用白话文取代沿用了几百年的文言文。而鲁迅所处的正是这一转型时期,因此在写作时不免留有文言文的痕迹,出现了这些古今通用的字。而我们编排的课本,为了尊重原著作,保留了这些古今通用的字。因而就出现了刚才这位同学认为的错别字。同学们不妨再找一下,除了“胡”字还有哪些? 生:还有“那里”的“那”,现在应该是口字旁的“哪”。生:还有“发见”的“见”,现在应该是王字旁的“现”。生:还有“他”,应该是宝盖头的“它”。“偶而”的“而”,现在是“尔”。

师:很好,大家找得很对。现在大家为我们这位同学鼓掌,他的大胆质疑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真正的学习就应该勇于质疑。生5:“他什么都不记得了”这句话我感到怀疑。这件事对鲁迅来说是刻骨铭心,为什么他弟弟会忘了呢? 师:很好,这个问题值得大家探讨。弟弟真的全然忘记这件事了吗? 生D:我觉得他真的忘了,因为毕竟过去了二十年。

生E:我也觉得他忘了。因为当时他哥哥阻止他时,他也没有反抗,说明他觉得哥哥这样做是对的。因此这只不过是生活的一件小事,二十年过去就忘了。师:好。有同学不同意他们的观点吗?

生F:我觉得他没有忘,只是假装说忘了,因为他怕勾起鲁迅的伤心回忆,为了维护他们兄弟之间的情感,他假装说忘了。生G:我觉得他忘了,可能他记得更多的是兄长对他的好。而这一件事只是小事,微乎其微,不会放在心上的。

师:同学们的分析都很有道理。其实无论忘记与否,我们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们兄弟之间一种深深的情谊。兄长的忏悔,弟弟的忘却,不是人间真情的一种体现吗?还有问题吗? 生6:文章最后一句,“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微和冷气”,怎么理解?

师: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深度,请同学们从深浅不同层次去理解,可能效果会更好。

生H:我觉得“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是说鲁迅想逃避。只要不看到风筝,就不会回忆起这精神虐杀的一幕。而故乡的风筝是在春天二三月时放的,所以只要“躲到严冬中去”,就可以不见到风筝。后面一句讲鲁迅想躲却躲不掉,虽然是冬天,可他在北京他又看到了风筝,所以他感觉到给我非常的寒微和冷气

生I:我觉得除他讲的以外,还有一点,鲁迅只要一想起这件事,他就会感到心头涌上一股悲凉,不光光是外界环境,还有其内心世界。

生J:我赞成前面两位同学的观点,我想再补充一点。我觉得这“四面”还包括当时的社会背景。我从一本参考书上看到过,讲鲁迅生活的年代正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年代,反动军阀大搞复古运动,取缔科学思想。因此我觉得,这最后一句-----寒微和冷气------可能还包括着鲁迅深深地感到这种反动思想的压迫。

师:说得太棒了!你对课文的理解远远超过了老师对课文的理解。你能把看过的知识连贯地来看问题,说明你是一个会动脑筋的好同学,我建议所有同学为你的精彩论述而热烈鼓掌!

四、探究主旨

感悟人生

师:同学们一个又一个的精彩提问,一个又一个的精辟论述让老师不得不佩服我们同学那种大胆质疑、积极探究的学习精神。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对文章几个重、难句子进行了分析探讨。应该说,我们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又进了一大步。对鲁迅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学习,你觉得鲁迅在“风筝”这件事上,由“毁”到“悔”的转变,可以看出鲁迅具有怎样的精神? 生:知错就改

生:他时时刻刻都在进行自我反省

师:说的很好,正是因为鲁迅有着这样一种自我反省的意识,才使这件小弟已经忘却的事还20年后还耿耿于怀。在生活中,你们与家人、朋友有过这样的误解和冲突吗?在鲁迅身上,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

生:有过,学了这篇课文,我觉得以后自己也要懂得反省,看看自己哪里做的不对,哪里做得不好?

生:我感触最深的是鲁迅作为一个伟人尚且这样,我们更应该如此,学会忏悔,学会宽恕,这样才能不断的进步。

师:说的太好了。确实,真正的忏悔会使自己的灵魂得到解脱和新生,会使被伤害的人的心灵获得一些慰藉,会使人世间的良知复苏。那么,不忏悔行不行呢?也可以,等到别人的忘却吧。“全然忘却,毫无怨恨”,也就没有宽恕可言了。让灵魂在时间的月影中偷憩。怕就怕人们没有健忘,这时就得想一想,我在他们眼里是个什么东西。是个什么形象?

五、小结归纳

延伸主旨

师:一次原本出于对小弟负责的举措,却因小弟的全然忘却而给鲁迅留下了终身的遗憾。在兄长的忏悔和弟弟的忘却中,不能不让人在肃杀的严冬中感受到“故乡的春天”般的温暖。浓浓兄弟情谊谱写的一首友爱颂歌,永远回荡在我们心中。同学们课后去探讨,就文章而言,除了表现兄弟情谊之外,还有哪些主题可以挖掘,我们下节课讨论。

教学反思: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强调的是要关注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新课标力图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重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自如的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需要老师的精心指导,面对初一的学生,要学习鲁迅的文章,毕竟有一定的难度。问题的引导、文本的把握需要教师很好的指导。就本堂课而言,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激发思维,积极的投入到对文本的思考之中。

2、设置一个良好的情境,鼓励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

做好问题的延伸工作,学生的问题有些肤浅,需要老师进一步的追问,以达成教学目标。经过延伸的问题,更有思考性,更具挑战性,有助于保持学生的探究欲望。

3、教师语言要以鼓励为主,尽最大可能肯定学生的思维。

4、最重要的一点,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寻找问题,只有找到问题,才能进行合作探究的学习,没有问题,也就不存在探究问题的可能了。

5、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尽量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不要把课堂变成某个人或几个人的表演舞台。

下载《霞》课堂实录(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霞》课堂实录(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堂实录

    《少年中国说》课堂实录原创参赛】“采用批注式阅读方法,打造高效阅读课堂”主题 研究课《少年中国说(节选)》课堂实录 授课教师:通榆县第二小学徐春颖 师:(指板书)请同学们齐读......

    课堂实录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谁更伟大?》课堂实录 一、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而展开,由“历史学家的讨论”“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

    霞读后感

    霞,我还能联想到什么呢?联想到的是冰心先生的(霞)。一段平淡的自述、摘录和讲解,作家不动声色地把我带入了她的意境,最先沏上的是一口淡茶。(霞)的开头是一行平白直叙,但一句简单......

    《风筝》课堂实录

    《风筝》课堂实录 一、作家作品简介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鲁迅先生的文章,《风筝》。哪位同学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鲁迅先生。 生:他有个弟弟叫周作人,也是伟大的文学家......

    《风筝》课堂实录

    《风筝》课堂实录 一、作家作品简介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鲁迅先生的文章,《风筝》。哪位同学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鲁迅先生。 生:他有个弟弟叫周作人,也是伟大的文学家......

    《将相和》课堂实录

    《将相和》课堂实录 淄博师专附属小学: 董丽娜 (课前进行猜谜语游戏。) 师:同学们,刚才我给大家出的是谜面,让大家猜谜底。这次我出的是谜底,请同学们来猜谜面。出示“斌”,......

    将相和 课堂实录

    将相和课堂实录 一、走进古典名著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或读过唐僧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诸葛亮的故事„„它们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 我国的文学、历史名著浩......

    劝学课堂实录

    《劝学》教学实录 浙江省温岭中学 田继松 师:先说一个不太好笑的笑话? 生:好! 师:古代有个富翁,他不识字,因此经常吃亏。为了不让儿子不自己的后尘,他请了一位先生教儿子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