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复习学案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1、建国初期确立的外交方针、外交政策及外交成就?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内容、特点、意义?
3、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原因、标志及意义?
4、70年代外交突破的表现、中美、中日关系缓和的原因及影响?
5、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外交成就?
6、新时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原则、成就、意义?
7、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政策和表现?
小结: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及原因(见学案)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1、“一国两制”的含义、形成过程及具体实践?
2、香港、澳门回归的背景、过程及历史意义?
3、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表现?中共努力推进统一的措施?
4、海峡两岸发展的趋势及阻碍两岸发展的因素?
一、单项选择题
1.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于1956年元旦在中国外交部新年记者招待会上发言,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你的发言要点应选择()①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参加1954年的日内瓦国际会议 ③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④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中国在下列哪些国际组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①联合国 ②欧盟 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④上海合作组织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3.(2011年湖南省高一期末三校联考)古人说“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新中国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③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4.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 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5.(2011年苏州调研)以下对三幅图片的“握手”的解读正确的有()
①图一握手的主角是斯大林与毛泽东,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②图二握手的主角是尼克松与毛泽东,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图三握手的主角是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6.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联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历程,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B.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7.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在()
8.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条件中,最为重要的是()A.新中国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C.“一国两制”构想为有关各方所接受 D.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9.右图是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情景,他们之间进行的谈判是激烈而艰难的,他们会谈的内容最有可能是关于()
A.香港问题 B.台湾问题 C.澳门问题 D.中英贸易问题 10.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
图一 拉萨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10周年
图二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域A.社会制度不同 B.实施群体不同C.主要作用不同 D.享有权利不同 1-5 6-10 11.新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依据国际环境的特点和变化,开展积极灵活的外交活动。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反映了建国初中国哪一外交政策?起了怎样的作用?
(2)结合图二反映的(1954年6月,周总理访问印度,在机场受到尼赫鲁总理的欢迎)事件的背景,指出这一时期中国提出了怎样的外交原则?为什么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给图三加一个简短而主题鲜明的标题,然后写一个简短说明(应包含时间、人物、事件及影响)。
(4)图四表明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诞生了。指出这个国际组织的名称及其作用。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参考答案
1-5 ACCAB 6-10 CDDDB 11-12DA 13.⑴主题:“冷战”或“两极格局”。(2分)
说明: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的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⑵20世纪70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西欧和日本等国的崛起,美国地位动摇。⑶特征:多极化趋势加强(“一超多强”)。
影响: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
1-5ABDDA 6-10DADAA
11、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基础知识,并依据设问和图片信息准确解答。第(1)问考查“一边倒”政策及其作用。
第(2)问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意义。第(3)问考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史实。第(4)问考查上海合作组织的作用。
答案:(1)“一边倒”。作用:有利于打破美国的外交封锁,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原因: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3)标题:历史性握手(或跨越大洋的握手、破冰之旅等)。说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接见。发表《中美上海公报》,中美结束长达20多年的敌对状态,开始走向正常化。
(4)上海合作组织。作用:有利于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
第二篇:三个自信引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三个自信”引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下)
江长仁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二、理论自信引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性
第二,要理论的自信。理论自信是一个政党自身理论价值的充实肯定,是对自身理论发展的坚定信心。理论自觉、理论自信,就孕育着理论的创新的活力,坚定的理论创新的方向,增强着理论创新的动力。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理论上很要坚定的一个方面。
为什么我们要坚持这一个理论?是面对着世情,世界,国情,还有党情的变化,我们要不断地坚持完善理论创新,使得我们党的理论不断注入新的血液,来适应新的一个变化,让我们党永远保持先进性,能够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开创新的辉煌,让我们有一个自信,有活力的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性,它有批判性,一种革命性。对于资本主义和各种社会思潮,一种错误的思潮是带有一种战斗性的。所以,我们要坚信马克思主义,我们要坚信这个理论,我们不是说做一个样子,而且要贯彻到我们行动当中,所以这是理论的坚定性问题。这个理论的坚定性。
我们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方法来回答一些社会的热点问题和群众思想当中的一些疑点问题来发展,不能是照搬照抄,是马克思主义一些机械的观点,你说马克思曾经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马克思讲过:“雇佣8个工人就算资本家。”现在我们按照这个标准来讲,雇80个也不算,因为现在我们有我们的特点,我们引进西方的,包括一些港台的一些企业家,允许他做一些发展,你不能按照那个标准来。
所以,这个是一个坚信,在中国,在世界上,把它作为一个思想武器。第三个,我们要坚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保护的一个丰富和发展。我们大家知道,十八大已经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但我们有些人在十八大之前,从外国传来一些翻墙的新闻,什么叫翻墙新闻呢?把港澳的,包括是英美的人家的一些评论到网上来发布。国外的一些小道消息,大肆地宣传“去毛化”,你们在内蒙,我不知道你们知不知道,我们在北京,在十八大召开以前铺天盖地地,网上好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多人就发表要“去毛化”,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都去掉,甚至他们造谣说,纪念堂要拆了,毛主席的像在天安门要拿下来,毛泽东思想不管用了。
(二)邓小平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看法
关于这个问题,邓小平怎么看,邓小平在接见意大利著名记者的时候,他对这个问题做了回答,甚至那个记者特别刁钻,刁难邓小平,说:“苏联开二十大的时候,赫鲁晓夫,他就把斯大林的红场迁出去了,后来也是把他火化了,你是不是跟赫鲁晓夫一样?”邓小平哈哈大笑:“赫鲁晓夫这个人我都知道,我们绝不会那样。”应该怎么样对待天安门城楼的像,怎么对待毛泽东思想。关于纪念堂,邓小平说:“我是不赞成搞纪念堂的,但是已经建了,建了就建了吧,建了就不要动了。”但是现在有人说谣言多起了,说毛泽东的女儿已经到井冈山去看坟地了,将来要迁出去等这些。我们看看邓小平是怎么说的。
1980年8月,著名的意大利女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来到了中国。此行的目的是采访邓小平。到中国之后,法拉奇就把自己关在民族饭店里,也不跟意大利使馆的人联系。她说谁都不知道我在这儿。法拉奇是很有特点的,她是一个善于问非常刁钻、尖刻问题的记者,而且根本不顾对方的面子。一上来,她就开始问这个问题,她说,当我坐着车来到人民大会堂见您的时候,看见天安门城楼上有毛主席像,天安门广场上还有马恩列斯的像。我这次到中国来,发现中国的变化很大,人们的衣着有变化,而且毛主席的像也挂得少了。但是,天安门城楼上还挂着毛主席像,这个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小平同志说,要永远挂下去,不会摘下来。我们不仅要挂毛主席像,要把毛主席作为我们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而且还要坚持毛泽东思想。然后他说,你把这句话记下来。
对于邓小平的这种回答,法拉奇似乎不以为然,她要开始发难了。她说,你们很快要召开党的代表大会了,这次会议会不会像苏共二十大那样,像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那样把毛主席全面否定了?这个问题相当尖锐,我当时心里咯噔一声,有点儿嘀咕。邓小平同志就这么哈哈大笑起来,他说,哎呀,你说那个赫鲁晓夫,赫鲁晓夫这个人我是很了解的,我跟他直接打交道有十年之久,把我说成是赫鲁晓夫那是愚蠢的。中国共产党人绝对不会像当年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那样对待毛主席。他说,请你把这句话记下来。
在整个采访过程当中,小平同志对法拉奇说了两次“请你把这句话记下来”。一次是开头的时候,他说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永远不会摘下来;另外一个是,我们绝不会像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那样对待毛主席。
不能把过去的错误都归毛主席一个人,不能这样。不能这样,所以我们对毛主席的评价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要非常客观的,第一位是功,第二位才是过,对毛主席思想的许多好的东西应该继承下来。把他的错误也要讲清楚。
通过两次采访,这位以苛刻著称的西方女记者真正地看到了一个东方大国领袖的博大胸怀,她被邓小平深深地感动了。采访结束,法拉奇认真地把稿子整理出来发表。她回到意大利之后,又接受了美国两家电视台、法国电视台的采访,专门谈她对邓小平的采访。她评价到,从来没有一个领导人能够像邓小平那样坦率地来谈历史问题。
1980年8月,西方十多家有影响的媒体同时发表了法拉奇采访邓小平的文章,一时间,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将永远保留下去,成为许多报刊的大字标题。这个是邓小平接见法拉奇的录像。关于《邓小平文选》当中有这篇文章,大家有时间可以看一看。
怎么看待毛泽东思想呢?邓小平也有说了。“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毛泽东思想培育了我们整整一代人。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这也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这是说对毛泽东思想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它。
在我们党内和国内还有的人给北京市委,给中央写信,发微博,转消息,他们就希望,在我们指导思想上面有个变化,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它们之间是不相联系,不相兼容的,它们是互相冲突的,不是一码事,所以这些人他们根本没有研究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我们现在在北大有些学生,包括社会上有些青年,老批这个,批那个,他就不读人家的原著,你不读原著,拿起来就批,没有研究,有的甚至道听途说,这是一种不好的思潮,所以我认为这个通病是应该去掉的。
关于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之间的关系,邓小平很高明之处是抛弃了毛泽东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社会主义的理论、口号。毛泽东是把革命时期搞群众运动那种来搞社会主义建设,这是不行的。而且,解放以后,政治运动不断的,生产是放在第二位的,而邓小平不一样,他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这个本质来要求,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所以薄一波曾经就讲了一句话,他说:“邓小平理论始于毛。”邓小平理论开始是从毛泽东来的,成于邓。为什么这样讲呢?邓小平很多理论和毛泽东是相同的,但同时他又发展了它。比如说,毛泽东在1959年到1960年,读了苏联政治经济学教课书,他就讲到:“现在看来社会主义可以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发达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后来就讲,中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完成建成社会主义,这个基本上是一致的。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毛泽东在1958年曾经提过,解决台湾问题要“一纲四目”,一个纲: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台湾是祖国的一部分,这个不能变的。四目,将来你台湾可以有自己的军队,有自己的政府,你自己有外交的活动,第四,你可以派人参加人大会,参加我们的政权,我们大陆不派人到台湾去参加你们政府的政权,但是台湾必须属于中国的一个省,“一纲四目”。而后来在香港问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思想,跟这个思想大体上相同的,包括经济建设当中毛泽东讲的“十大关系”,邓小平还是都引用的,还有其他的很多,包括党的建设,邓小平是有发展的。所以薄一波曾经讲:“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始于,成于邓。”所以这个精辟的定语说明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的关系。而有些人企图在意识形态来颠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之间的关系,是要颠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所以这一点,学习十八大指导思想问题,我们一定要注意,所以有些人希望在十八大党章当中取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而我们党在十六大的时候就开始以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默哀,有这个先河,后来十七大。
这次十八大,大家起立唱国歌,随后讲全体同志要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和邓小平、陈云等已故的老一辈的革命家和革命先烈默哀,这一说,大会给那些“去毛化”的人当头一棒。紧接着,胡锦涛在报告当中就讲到,我们的指导思想仍然是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科学发展观和它一起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这就使得想十八大有所改变的人已经是傻了眼的了。
我是听说,我在网上看到的,有的老共产党员说如果十八大真正要改变的话,我就退党,但是胡锦涛强调,30多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着这个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我们坚持了这个指导思想,所以“三个自信”当中的理论自信对于其他的建立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所以,我们学习十八大的精神,不要仅仅是学习一个方面,还要跟社会上的实际要联系起来。当代,这一次十八大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仍然作为一个指导思想,这说明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不变的。
这一次在十八大以后第一次常委会的学习会上面,习近平就讲了,大概在11月11号,习近平讲:“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能丢,丢了就忘了本。”这说明我们党的新的领导人对指导思想是很坚定的。
(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概括
另外,我们党把科学发展观作为这一次十八大的一个巨大的贡献,写入了党章作为指导思想,这是十八大的一大贡献,也是一大亮点。过去十七大的时候,科学发展观尽管写在党章里面,但是它没有跟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平起平坐,而这一次是把它作为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一道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所以这是一个热点,一个关注点。科学发展观在实践当中有个发展,它是得到人们认可的。
科学发展观到底是有哪些内容呢?科学发展观,它是一个逐渐的发展过程。这里我简单讲一下,在2003年的时候,科学发展观就开始提出了,经过了十年的检验以后,我们党章修改当中就把它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实至名归,水到渠成了,在实践当中大家认可了。胡锦涛这个报告当中,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把这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为什么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呢?这从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来看。
第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因为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离不开发展。历史与现实使中国人民认识到,中国的出路在于发展,中国的希望在于发展。而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这是一个理论上的创新,所以温家宝总理就讲过,说“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发展。”不能是不发展了,这是第一个,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它的核心是什么?它是以人为本,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来促进全面的发展,来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的规定,以人为本。所以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来不断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特别是要鼓励人们依法经营、勤劳致富,先富带后富,共同地实现共同地富裕,所以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是把人放在第一位的。所以,这一次,在十八大报告当中有145处提到“人民”两个字,这是说明共产党执政的理念,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第三个方面,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第一次要发展,第二要以人为本,第三这个发展是要全面的,协调,可持续地发展。所以要发展经济、政治、社会首先要人的全面发展,要统一起来,把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要把它统一起来,实现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相统一,所以协调是很重要的,不但要协调,而且要可持续发展,你不光一个方面,不是一个部门发展,要协调各部门进行发展,而各部门要是可持续地发展,要延迟一段时间,适当的一个时间,是要一起发展的。这是可持续的发展,这是第三个方面。
简单来说,大家好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的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以人家问你什么叫做科学发展观?它就包括这几方面,第一要义是发展,第二是以人为本,第三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正因为这样,它形成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一个理论的思想体系,这一次被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另外我们还必须看到,科学发展观,它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它不是孤立的,它是从它们发展过来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提了两点看法,科学发展观,是继承了毛泽东思想当中的实事求是的思想,把科学发展阐述为按照客观规律来办事情。所以当时提议我们不折腾,按照客观来办事情,这是胡锦涛特别提出来的,要不折腾,按照中国的实际情况来办事情,这是按照客观规律来办事情,它是跟它一致的。
所以我们党虽然革命取得胜利以后,1958年、1959年,不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犯了“左倾”的冒险主义的错误,当时提出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是违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当时提议取消商品生产,提出吃饭不要钱,实行“一大二公”,越大越好,越公越好,这是一种空想社会主义,结果造成三年严重自然灾害,我们当时付出了不少人的死亡。
而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他的本意是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情,“科学”两个字含义着我们要坚持运用社会和人们思维的一种思维规律,规律可以利用,规律不可以操纵它,规律可以掌握它,可以利用它。但这个规律,你可以在这个规律下面,你可以发展它,就像我们现在冬天,冬天以后春天,春夏秋冬这样发展一般,这是一个规律,是不可抗拒的,但是这个规律可利用,冬天和夏天我应该怎么对待,你可以发展它。
所以在今年的“七•一讲话”当中,胡锦涛就讲,“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是科学发展,我们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人类发展的观念上的一个重大突破,要可持续发展,所以当今世界持有不同发展理念的各个国家普遍地认同,大家都认为,不光中国是这样,都认为要可持续发展,所以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们中国社会存在的一种妨碍可持续发展的种种的情况。不能简单地把可持续发展生搬硬套地搬过来,而是要以人为本来实现,这才是我们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些观念,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科学发展观,它继承了毛泽东思想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它是以人为本,发展观是把人民作为一个核心。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以人民群众,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
所以毛泽东就讲人民,只有人民,才是世界创造历史的动力,提倡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而胡锦涛他强调,党中央是继承发展了毛泽东思想这个群众路线的,它是从根本上和用旧社会的传统统治提出来以神为本,以君为本,以物为本划清了界限,而不是以这些为本,而是以什么为本呢?以人为本,这是以神为本,以君为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本,以皇帝为本,不是这样子了。所以在今年的“七•一讲话”当中就讲到要执政为民的理念,要牢固树立群众的观点,自觉地贯彻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特别是要密切联系群众,这作为我们党的一个最大的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所以我们党建党九十一年来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人民,所以这是我们的一个根本。所以胡锦涛在上台以后就提出“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这是所谓的“新三民主义”,核心是老百姓。我们为老百姓。
好像有人又讲了,现在就要宣扬一些普世价值论,这个你们可能听说过,想用普世价值论来代替我们的指导思想,怎么来看待普世价值论呢?什么是普世价值论呢?这个,我谈我的看法,你们大家有自己的观点,包括宗教界,包括有些民主党派,他们就提出,现在有人讲,民主、自由、博爱、人权、公平、平等、公正、正义要改革,还有共同富裕、发展、和平、和谐、慈悲、宽怀,这些都是普世价值。我们不要用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这些,而应该用这些观点,大家都可以接受,普世价值来追求全中国、全社会、全世界的自由,民主、博爱、平等、公平的普世价值,这个讲得很有道理,好像应该是这样的,那应该怎么看呢?现在有人不同意这个观点,认为这个普世价值提倡当中,它们有一部分是有价值的。对于生命的尊重讲人权,我们共产党人也讲人权,不是我们不讲人权的,强行地和自己所要推销的价值观绑在一起,那就不对了,把自由、平等、博爱,把这个强加在一起,而只要你信这个,不信那个,我就不对了,我个人认为普世价值论,它有合理的、正确的一面,譬如说,自由、平等、博爱、正义、公正、改革开放、发展,这些还是可以的,我们应该把它承认的,所以这些我们不能否定的,包括和平、和谐这些,但是不能用抽象的概念来谈自由、平等、博爱,比如说在中国要自由、平等、博爱,用资产阶级的那一套来要求自由、平等、博爱,那就不可能的,更不能用它的普世的价值观来代替我们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
我们前面讲了24个字,那是我们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也不同意他们用普世价值观,用自由、平等、博爱这些来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我们的科学发展观来作为它们的一个掩饰物。所以普世价值,有人讲了,包括信教的,基督教也好,信佛教的也好等这些,它都有好的方面,向人行善,不行恶,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信天主教,基督教一些?它有引导人们思想进步的一面,好的一方面,要行善的一面,这个方面我们应该是同意的,但是关于用这个来代替我们的思想,甚至反对我们的指导思想,我们是应该反对的,这是我们第二个要坚信。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三、制度自信引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个,要制度的自信。制度的自信是讲我们社会主义的制度,根据中国国情,解放以后,我们创造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集中了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不断形成、确立了我们有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而且政治制度是一整套互相关联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一些政治制度,这些制度来讲,我们是要坚持的。
现在我想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中国现在有几种政治制度,大家想一想,有哪几种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制度,还有,我们来看一看,我们的政治制度第一个是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各地方有人民代表大会,这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不要忘了,这是根本的政治制度。这是人民最高权力的一个机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个,比较完整地说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我们党的政治制度,因为我们现在还有八个民主党派,八个民主党派和我们之间的关系,包括中国的重大事情,我们通过政治协商来解决,所以我们党的人大的报告,党的党章的修改以及党的政治报告的工作报告都实现来争取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协商进行讨论,特别是人民代表大会开会之前要争取民主党派的意见,先开政协。
第三个,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们的民族制度,现在我们有广西自治区,还有新疆、西藏、内蒙、这几个有名的民族自治区。还有一个是我们不大熟悉的,叫做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是我们基层民主的制度,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这几个。
大家看基层民主制度,现在已经慢慢地放开了,基层的选举完全地民主,是自由不记名投票的。上次在广东发生一个群体事件,是为了投票选举的问题,我们中央是极力支持老百姓自主,这个基层的民主制度,所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来讲是有这几个方面的。
其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为什么?第一,它的特点,人民最高的权力机构,一切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它决定一切的,包括制定宪法,这是第一。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少数服从多数,按照民主集中制来实行。第三点,很重要的一点,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实行一院制,人民代表大会没有上议院、下议院,众议院,参议院,西方国家不一样的,人民代表大会是一院制,说明了我们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政权体系当中核心地位,也说明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威性和它的制高性。人民代表大会闭幕以后,有国务院,有政府,还有法院、检察院来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实行的一些决议,但是我国绝不能搞分裂,不能搞平等分权,不能相互地牵制,相互地制约,因为我们都是代表人民群众的,所以我们的政法机关,政府部门,检察机关都要服从人民代表大会的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决议。
第四点,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它是政体,国体是什么?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我们的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是不相同的,所以我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是搞一院制,这是一个特色,我们不搞两院制——上议院、下议院是有区别的。所以我们坚信,人民代表大会和这四项制度是人民选择的制度,在实践当中,我们在政治生活当中显示了它们的优越性,也符合我们中华民族的特点和制度的,所以这个制度还要不断地完善,不断地改革,包括政治体制改革,这些制度当中我还要不断地完善它,但绝不能取消,所以这一点大家要清楚,不能取消它,可以改革,可以完善,所以人民代表大会不能取消的。
所以胡锦涛在2011年庆祝我们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讲话就讲到,说国家的根本制度要“五个不搞”,这是胡锦涛他讲的。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不搞多党轮流执政,我们作为干部,大家必须要坚信这一点,共产党是领导核心,不搞多党轮流执政,这是一个;
第二个,我们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我们不搞思想多元化,我们前面讲到民主社会主义就是搞多元化,我们绝对不搞多元化,这是对民主社会主义的一种批驳,从正面来阐述。
第三,我们要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这是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我们前面讲到完全是“一院”的,这是第三个。
第四个,我们要坚持中央集权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绝不搞联邦制,有的年轻人甚至划出片来,西藏这方面是一片,西藏、四川这一片,哪儿的一片,搞联邦,将来中国搞几十个联邦连在一起搞得跟加盟共产党一样,党中央明确指出不搞联邦制。
第五个,我们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营共同发展的基本的经济制度,不搞私有化。私有经济为补充可以,但是不搞私有化,这“五个不搞”。你看这“五个不搞”在十一届人大就由吴邦国在会上正式宣布。
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郑重地表明,我们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不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不搞三权分立和两院制,不搞联邦制,不搞私有化。这就是“五个不搞”把这个思想,吴邦国作为委员长已经是传达到人民代表大会了。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它三者是什么关系、我们说理论自信是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思想基础,坚持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又使理论有所发展、理论更加自信,这是它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们之间的关系。
所以,坚持什么样的道路和制度,涉及政治信念和立场问题。而立场坚定取决于思想清醒,思想清醒则取决于理论彻底。
所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面临各种风险考验和思潮干扰时,绝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绝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就必须使我们的理论具有对现实社会矛盾的揭示力、批判力和解释力,才能不畏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所以这是十八大讲我们“三个自信”。
自信是向成功迈进的第一步,爱因斯坦讲的话,我们只有自信才能成功。自信才能自立,自信才能自强。自信,必须要增强自己的自豪感、责任感和方向感。自信的豪气源于我们对中国改革的发展成就,有了成就我们才能更自信,自信的底气来源于我们不断地探索,自信的豪迈来自于我们党的不断创新。“三个自信”是我们树立起强烈的政治自信,我们的道路还需要继续地向前拓展,我们的理念还需要不断地丰富和创新,我们的制度需要不断完善和健全,我深信,十八大“三个自信”的提出,必将进一步团结人民、凝聚人心、鼓舞斗志,以更高昂的精神状态,引领我们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谢谢大家!
第三篇:第11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教学设计【岳麓新版】
第11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熟悉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及中国与第三世界友好往来的情况。2.能力目标
列举和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的史实,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外交事业的成就来源于祖国的强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学习,培养学生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重难点感知:
重点: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难点:中美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历史图片和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中美两国的关系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经历了曲折的变化。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你了解上图中“跨越太平洋的握手”这一历史瞬间对20世纪70年代世界局势产生的巨大影响吗?
一、恢复联合国席位 1.第26届联合国大会
看到上面这幅图片,一些同学应该就能猜到这是联合国的旗帜。l971年召开的那届联合国大会对中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教师: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的背景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出:l945年,联合国成立时,中国以创始会员国身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央人民政府多次致电联合国,要求联合国立即将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开除出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但由于美国的操纵,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台湾国民党当局非法占据。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以及亚非拉一系列新兴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越来越多的国家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
教师讲解: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会场上一片欢腾,大会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3.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历史意义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新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标志着美国把中国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的政策彻底失败。这一胜利为中国开展更加广泛的国际交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同与广大会员国一道,为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不懈努力和重要贡献。
二、跨过大洋的握手
尼克松曾说,“即使没有苏联的威胁,我们也有必要在世界上两个最强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之间架起新的友谊桥梁,原因之一是,这种友好关系将会给双方带来明显的经济和文化利益”。美国总统访华,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表现。那么中美关系是怎样走向正常化的呢? 1.尼克松访华
教师出示图片。尼克松与周恩来亲切握手。
教师提问: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状况如何? 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美国一直支持台湾当局-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也有可能进行改善两国关系的谈判。
教师提问: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从缓和逐渐走向了正常化。中美关系是怎样实现正常化的?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毛泽东、周恩来与尼克松就中美关系和国际事务认真坦率地交换了意见。经过多次磋商,双方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为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国际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教师提问: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中美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按小组进行讨论。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回答,其他组进行更正或补充,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改善中美关系是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从美国一方来讲,已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此外,美国特别感到苏联已成为其“非常强大、有力和咄咄逼人的竞争者”,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资本。从中国一方来讲,改善中美关系.保持一种新的均衡关系。其考虑有三:一是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二是牵制和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三是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重要作用。中美建交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结束了长期的对峙,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
②提高了两国的战略地位,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的意义。
③有利于两国的经济、贸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
④中国处于美苏之问的关键性制衡地位.使中国的战略地位空前提高。
三、“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1.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
第三世界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是紧密相连的。第三世界正是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在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并联合的产物。它们相似的历史遭遇和面临的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历史任务,使广大第三世界国家逐渐认识到联合斗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建立和发展同亚非拉第一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是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
1976年,一条被非洲人民誉为“自由之路”的东非交通动脉——坦赞铁路胜利通车。它连接坦桑尼亚和赞比亚,是中国和广大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友谊的见证。
中国铁路工人与非洲兄弟一起修筑坦赞铁路
2.中日建交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悠久的传统友好的历史。两国人民切望结束迄今存在于两国问的不正常状态。战争状态的结束,中日邦交的正常化.两国人民这种愿望的实现,将揭开两国关系史上新的一页。
教师讲解:新中国成立后,日本政府在美国的控制下,长期奉行敌视中国的政策。l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国际上带来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特别是1971年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秘密访问中国以及1972年尼克松访华.使日本政府很震惊。在这种背景下,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邀访问中国,中日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宣布建立外交关系。
二战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应归还中国。美日私相授受,把钓鱼岛的管理权给了日本。中国政府多次郑重声明,这一做法是非法的,无效的,因而是绝对不能承认的。中日在实现邦交正常化和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时,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着眼两国关系大局,就“钓鱼岛问题放一放,留待以后解决”这一认识达成了谅解和共识。
3.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20世纪70年代初.在北美和两南太平洋地区.中国同加拿大、澳大利亚、新两兰建立了外交关系。到70年代末,中国同欧洲的绝大部分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小结: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事业的重大发展。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和中国开始接触,日本也在1972年与中国建交。同一时期,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且立即驱逐台湾当局代表的提案也得到了众多国家的支持,因而在1971年的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得以通过。中国还同第二=世界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应联系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史实.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等。
第四篇:高中历史第26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导学.doc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6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导学
[课标要求] 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自学导引】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1、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与______等17国建立外交关系,打破_____等西方国家的封锁。
2、积极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的国家的友好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⑴中国与_____、______等国共同倡导了互相尊重主权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它超越了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_________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参加重大国际会议,并在会上发挥重要作用,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扬光大。⑴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_______国际会议,在会上起了积极作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
⑵1955年参加在_____举行的亚非国际会议。
①以_______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坚持“_________”的方针,推动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达成了十项原则,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
②亚非会议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联系。
二、新中国外交新局面的打开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⑴背景
①1945年4月,全世界50多个国家在美国旧金山草拟了《_____________》。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又是联合国______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②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的阻挠,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没能恢复。
③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加强。同时,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斗争得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拥护。
⑵恢复:1971年第____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3国提出的提案,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中美关系的缓和 ⑴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实行_____政策,双方处于对立状态。
②20世纪70年代,世界局势发生变化,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共同要求。⑵进程
①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___________》,前调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两国之间的关系,双方都不应在______地区谋求霸权,美国对______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提出异议。
②1978年12月中美发表《_____________》,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
⑶影响:结束了双方多年的对抗,走到了合作的起点,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同时中美关系改善,冲击了日本的外交政策,促进了中日建交的实现。
3、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内阁总理大臣_________访问中国,签订了中日《___________》,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三、新时期中国的外交
1、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 ⑴总体概况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开展____外交,并按照“平等互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原则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也合作。
②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不断扩大同________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巩固和加强同这些国家的关系。
⑵典型事例
①在多边经济领域取得显著成就,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______________。
②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参加_____________的各项活动,促进了该组织的健康发展。2002年,在中国推动下,中国与东盟签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成立中国—东盟___________,加强该地区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
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⑴奉行_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反对____________。
⑵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同俄罗斯、美国、日本、法国建立不同类型的“___________”,使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加丰富和完善,形成了面向21世纪的全方位的外交格局。
⑶积极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2001年中国、俄罗斯等六国在上海签署《___________________》,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⑷积极支持联合国根据《_____________》的宗旨和原则开展各项工作。【重难诠释】
1、新中国外交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中国在平等互利和相互尊重主权的原则下,积极发展与苏联、临国和新兴的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万隆会议,不仅标志着外交政策的成熟,还打开了外交新局面,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在冷战格局下,新中国站在社会主义一边,采取“一边倒”的方针,成功地维护了国家主权,打击了帝国主义。
六十年代:苏联推行霸权主义,中苏关系恶化;美国发动侵略越南战争,威胁中国,中国采取“两只拳头出击”,为捍卫国家主权,坚决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行经。
七十年代:由于中国的发展壮大和第三世界的兴起和斗争,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由于美苏争霸形势的变化和帝国主义、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分化,中美、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中国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外交关系,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
八十年代以来:美苏争霸互有攻守,苏联东欧剧变,冷战结束,第三世界壮大起来,使和平与发展成为国际社会两大主题,中国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外交上“无敌国”,只有“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始终不渝地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亚非会议
从二战后初期到50年代中期,亚洲地区已有30多个民族国家独立,它们都面临着巩固
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任务,因此,迫切要求联合起来,共同进行反帝反殖的都,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独立,促进彼此间的合作与交流,独立自主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
1954年4月,在科伦坡举行的印尼、缅甸、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五国总理会议上,印尼提出召开亚非会议的建议,得到其他四国的支持。同年12月,五国总理在茂物会议上,在此就亚非会议的召开进行专门研究,决定由五国发起,邀请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亚非国家出席。
1955年4月18—24日,亚非会议在印尼的万隆举行,有29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共340人出席了会议,中国代表团在周恩来总理的率领下,参加了会议。会议在开始的两天里,大多数代表的发言都围绕着谴责殖民主义、促进世界和平、加强团结合作这个主题进行,但也有少数代表在发言中偏离了主题,提出了“反对共产主义”问题以及所谓的“颠覆活动”“宗教信仰自由”等问题,影射攻击中国。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果断地进行了即席发言,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赞扬,使会议得以顺利进行。
亚非会议取得了重要成就,集中体现在会议一致通过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上,公报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与主权、附属国问题、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等七个方面的决议。其中在《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中,提出了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大小国一律平等、用和平方式解决一切国际争端等和平共处十项原则。
亚非会议是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而由亚非国家自己处理自己事务的国际会议,表明亚非国家已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会议增进了亚非国家间的交往和相互了解,找到了消除隔阂、增强团结的共同基础,会议所产生的团结反帝、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之间友谊的“万隆精神”,对世界和亚非各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3、中美关系的改善
改善原因: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从美国方面看,一方面,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另一方面,随着美国经济发展的趋缓,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资本。从中国一方讲,改善中美关系,保持一种新的均衡关系,有三种考虑:一是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二是牵制和对付苏联的威胁;三是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重要作用。
改善标志: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产生影响: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因素。它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使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高潮,彻底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外交政策。
存在问题:中美两国虽然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但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仍存在着分歧,影响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台湾问题。
【典例剖析】
例题: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中日建交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中美建交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①③②
剖析:本题主要考查对70年代我国外交方面取得突破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正确理解和区分“中美建交”和“中美关系正常化”两个概念,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而中美关系正常化是在1972年。
答案:B 【探究拓展】
邓小平在1984年5月和拉丁美洲的一位国家首脑说:“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
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思考:中国这时为什么奉行不结盟政策?
提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国际关系的新格局特别是战争与和平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由于两个超级大国对世界的争夺,世界战争的危险确实存在,但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也在增长并超过了战争因素;同时对历史与现实的分析,认为把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对立起来是无法实现现代化的。因此中国的对外关系应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以促进共同繁荣。基于上述认识,80年代中国将独立自主的外交的政策发展为奉行不结盟。历史的经验证明,结盟就有可能受制于人,不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不结盟更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同时,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如果和任何大国结盟,都可能影响世界战略力量的平衡,不利于国际局势的稳定。
[线索勾勒]
1、基本线索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程中,威胁和平与安全的霸权主义自然存在,世界还是动荡不安。当代世界,争以和平与发展经济是两大课题。同时,世界经济发展有两个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面对以上世界政治经济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并按照“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四项原则,与其他国家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以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2、延伸探究 材料一
材料二 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指出:“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探究问题:
(1)概括历史上的中日两国间的关系。
(2)中日两国建交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我国政府为什么对日本政府作出了那样的承诺?
(4)你所了解的中日关系现状是怎样的?
思路引领:
(1)分古代史和的近史上的两国关系来分析: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以同中国结好为主;近代,侵略中国,到20世纪30年代,发动全面侵华战争。(2)建交的原因应从70年代双方国内形势和世界形势分析。
(3)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4)“政冷经热”、“官冷民热”。[重点、难点]
1、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但在不同时期其内容和侧重点有所变化。(1)建国初期:“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因为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拒绝承认新中国,并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在两大阵营之中,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2)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被称为“一大片”。原因是中美仍处于敌对紧张状态,中苏关系恶化。(3)70年代:中国的外交获得重大突破。中美、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原因: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急于改善同中国的关系;中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作用。(4)80年代以来,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增强,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中国主张不与任何大国结盟,也不与任何大国集团结盟,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走向了全方位外交时代。
特别提示: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但在不同时期其内容和侧重点又有所不同,结合不同时代的国际、国内背景,全面认识这一政策。
2、全国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
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中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认为,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国与国之间应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彼此的纠纷和争端,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中国从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也决不允许别国把他们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我们。
3、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认为,新秩序应该体现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应该反映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利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应该成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4、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主张国与国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扩大互利合作。
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6、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特别提示: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外交原则与政策的制定,是以国家的根本利益为基本出发点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为此,他代表中国政府阐述了()
A、亚非国家的革命策略 B、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 C、第三世界的南南合作 D、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2、1972年日本与中国实现邦交正常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外交战略政策的推动 B、中美关系缓和的推动 C、中美苏三角关系的推动 D、经贸关系发展的推动 3、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就美国方面来讲,其主要原因是()A、要放弃敌视中国的决策 B、要改善中美关系 C、全球战略调整的需要 D、尼克松总统的个人愿望 4、20世纪50—7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一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A、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相对缓和 B、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C、战后美国对苏联的争霸由攻势转为守势 D、中国推动了正确灵活的外交政策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外交领域里给国际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是()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③提出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④提出适应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当前中国继续积极发展对外关系的主要战略意图是()A、发展睦邻外交 B、争取和平建设的国际环境 C、建立国际新秩序 D、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多边经济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有()①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席位 ②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之所以能入世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也离不开世界 B、中国做了大量的外交努力,进行了漫长的多边谈判
C、美国的支持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9、20世纪90年代中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举足轻重的力量,其主要原因是()A、苏联力量削弱 B、美国出现经济困难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综合国力提高
10、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历经多次波折,但经双方努力又得到恢复和发展,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美双方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B、中美矛盾已彻底解决
C、中美虽有分歧但无根本利益冲突
D、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正逐渐消失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外交形势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加强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并一直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
请回答:(1)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国际地位有哪些提高?与旧中国国际地位相比较,你有何认识?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致力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有何影响?
2、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海啸造成近20万人遇难,数百万人流离失所。灾难发生后,中国政府立即展开救援行动。灾难发生当天,我国政府即决定向受灾严重的印度尼西亚、马尔代夫和泰国提供总金额为2163万元人民币的紧急物资援助和现汇援助。5天后,我国政府再次决定给受灾国追加5亿元人民币的援助。中国的迅速援助体现了“大国责任”,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正确应对国际局势,妥善处理国际关系的能力加强。
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初面对怎样的国际格局?此局面形成时期,在外交方面新中国是如何应对的?
(2)20世纪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动摇,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面对此形势,中国又是如何开创外交新局面的?
(3)20世纪80年代后,国际格局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外交格局有何突出特点?
能力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点拨: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万隆会议是刚刚独立的亚非国家自行召开的重要会议,其间存在着各种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促成与会各国的团结是周恩来总理发言的主旨,故可排除“革命策略”“社会主义”等主张。而“第三世界”“南南合作”的说法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才出现的。又可排除C。
2、B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外交上长期紧跟美国的日本,在美国改善对华关系的“越顶外交”中受到极大冲击。因此选择B项。
3、C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和归纳能力。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战略防守地位。因此选择C项。
4、C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再生再现能力。20世纪的50、6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攻势,所以“封锁、威胁、孤立中国,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所以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
5、C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判断能力。题中的④项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但没有提出。④项排除在外。①②③项正确。
6、D
7、A
8、解析:选C。中美关系的和解促进了我国的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促使中日邦交正常化;而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作为对于世界政治格局的一种判断,不可能直接成为中国外交形势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
9、C
10、D
二、非选择题
1、(1)50年代中期,新中国先后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万隆会议,发挥了积极作用。1971年,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到恢复,实现了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间的团结与合作。
认识:由于旧中国政治腐败,经济落后,中国在国际上一直处于弱国地位;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进行,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2)表现: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不断发展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巩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WTO;90年代以来,中国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2002年中国和东盟签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影响: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了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际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1)两极格局。应对: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与亚非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3)变化: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特点:全方位外交。
第五篇: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岳麓版)
【课程标准】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课标解读】
应该掌握新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方针和基本原则;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掌握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多角度分析恢复的原因;掌握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缓和的原因、表现和历史意义;掌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发展的史实和影响以及中国为促进世界发展而采取的措施。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认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是政治经济地位提高的前提,同时高明的外交手段、正确的外交策略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一国实力的不足,同时认识到现代中国致力于促进和平与发展是以坚持维护国家利益为前提的。【考试大纲】 1.“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2.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外交活动 【知识梳理】
一.我国五十年代外交成就
1.原因:
(1)政治基础: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独立自主的新中国诞生,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
(2)综合国力: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军事力量日益增强,国际威望不断提高。
(3)直接原因:中国提出的独立自主外交和平外交原则
2.方针、政策
①方针:奉行 外交方针。②建国初三大外交政策
2.成就:
(1)1949年10月,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年底,签订《 》,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
(2)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4)1955年,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了 的方针,促成了亚非国家的团结。
请思考1: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外交原则与就中国有什么不同?
二、20世纪70年代外交突破:
1.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原因:70年代,美国 衰落;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 的作用大为加强,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在、上取得的成就,说明国际地位的提高。
(2)恢复:1971年第26届联大上通过了 的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意义:使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使中国外交的的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会更大作用;表明联合国中第三世界的作用越来越大。
2.中美正式建交(1)原因:
①美国:美国国际地位的衰落;守势;遏制中国破产。
②中国:中国在内政外交上取得的成就;苏联威胁;台湾问题。
(2)过程: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 》,在经历了多年的 和 后,终于重新走到了 的起点,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两国发表《 》,正式建交。3.中日邦交正常化
(1)背景:美国改善对华关系的冲击
(2)过程: 年,日本内阁总理大臣 访华,签订中日《 》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揭开了中日关系新的一页。
中美、中日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4.许多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出现了一个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请思考2:第三世界在联合国席位的不断增加特别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致使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三、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外交调整: 1.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1)四项原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开展,并按照“、、、”四项原则,与其他国家进行广泛的。2.表现:
①被接纳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同“七十七国集团”的合作关系也获得了突破性进展。②2001年,正式加入 ;
③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促进了亚太经合组织的健康发展。④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20世纪80年代,我国坚定不移的反对
(2)我国注意发展同世界大国的关系,与...等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形成了面向21世纪的全方位的外交格局。
(3)维护地区(中亚)的和平与稳定,2001年中国六国在上海签订《 》,正式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
(4)积极开展“反恐”外交,与各国合作,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2001年中国加入 《 》《 》。
请思考3: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开展外交工作遵循什么原则?有什么历史意义?
【思维拓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阶段的外交政策
(1)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①特点:“一边倒”。②原因:二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外交上孤立的政策。③作用: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先后与苏联等17国建交,从而使新中国在保卫胜利果实,维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不致于孤立。(2)20世纪70年代:①特点:扩大外交,改善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②原因: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苏联陈兵边境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③作用:中日、中美关系正常化,促使中国同更多西方国家建交,扩大了世界影响。
(3)80年代起:①特点: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②原因:美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等国际形势的发展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③作用:我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同时,广泛的外交活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家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
(1)它提供了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正确指导原则;
(2)他指明了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家争霸,争端的有效途径;
(3)它有力地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促进了南北关系的改善和发展;
(4)它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家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有哪些?调整后的对外政策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1)原因:
①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平建设真正有了可能。②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变化:
①由对战争不可避免的估计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
②奉行不结盟政策。
③重视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
④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⑤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走进高考】 例1.(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32)周恩来总理曾说:“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a.三个世界理论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b.本题主要考查对日内瓦会议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掌握,在日内瓦会议的第二阶段,参加国家达成了协议,这表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取得了一致,这正是体现了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与原则。例2.(08年广东单科,14)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世界理论: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属于第一世界,美国以外的西方国家属于第二世界,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开始重视亚非拉国家的作用 b无意与第一、第二世界搞好关系 例3.(08江苏,11)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1.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大突破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与席位
3.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打扫平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主要是指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b.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4.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亚非国际会议 b.日内瓦国际会议
5.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发生重大转变,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热潮,其关键因素是
a.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理论 b.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6.新中国外交史上下列大事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参加日内瓦国际会③参加万隆亚非会议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⑤中美签订上海公报 7.尼克松在其对华政策报告中说:“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的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他讲这番话的主要目的是 a.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 b.主张和中国建立和平共处的外交关系
8.2005年为某次会议召开50周年举行了纪念活动。这次会议应该是 9.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不包括 a.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日邦交正常化 10.能够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成就的有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②中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③中国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盟区 ④推动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11.建国初期,中国政府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反针,其根本目的是 a.和美国展开对抗 b.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12.20世纪50年代,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发扬光大的是①日内瓦会议②亚非国际会议③中美关系改善④中日邦交
13.关于亚非会议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①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②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并发挥了积极作用③会议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④会议讨论了和平解决朝鲜问题 14.促使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主要因素是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 b.美国人民要求改善对华关系
1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遵循的原则有①平等互利②形式多样③互不侵犯④和平共处⑤讲求实效⑥共同发展
16.中国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交流的表现有 17.关于上海合作组织,叙述正确的是 a.由中亚六国在上海签署成立 b.成立于2000年
d.它标志着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丰富和完善 18.当前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19.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在于
a.毛泽东提出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 b.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0.我国新时期的对外政策有①不结盟政策②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关系③“一边倒” 政策④对外开放政策
二、非选择题
21.(08四川延考)(32分)阅读材科,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的政策不大可能对中因的行为产生多少影响。更不用说对它的思想观点了。但是我们采取力所能及的步骤来改善同北京的实际关系,这肯定是对我们有益的,同时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美国总统尼克松向国会提交的外交政策报告(1970年2月)材料二 “文化大革命”初期,党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工作也受到“左”倾思想的严重干扰„„在一年多时间里,与我国建交或半建交的四十多个国家中,有近三十个国家同我国发生外交纠纷,其中有些是由于中国方面处理不当而引起的。这就使我国的国际形象受到损害,外事工作陷于困境„„1969年五一劳动节,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会见一些外国驻华使节,同他们进行友好的谈话,实际上是传达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改善和发展关系的信息。不久中国就陆续派出一批批驻外使节,对过去主要由于中方的极左行动而损害双边关系的事件,主动进行修复工作。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 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闻的来往中断了 二十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来往的大门终于打开了。
——周恩来:《中美友好交往的大门终于打开了》(1972年2月)(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导致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的美国对华政策。(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走向缓和的原因。(1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所说的中美双方为打开“友好来往的大门”,经过了哪些“共同努力”?(6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中国外交战略调整的根本出发点。(4分)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年11月25日和1950年1月8日,周恩来外长两次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和联大主席慕洛,声明“驱蒋纳我”的立场,中国开始了争取恢复在联合国代表权的斗争。材料二 在1951年11月的第六届联大上,美国借口“中国侵略朝鲜”提出“延期讨论”中国合法席位的提案。在以后的九届联大期间,美国一直以此为借口阻挠中国代表权问题的解决。材料三 中国恢复在联大的合法席位后,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新中国成立时,提出什么政治要求?为什么没有实现?(6分)(2)材料二“中国侵略朝鲜”问题的实质是什么?(6分)
(3)材料三中,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认为是“历史的转折”,如何理解?(6分)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参考答案:(32分)
(1)敌视新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封锁和军事遏制的政策;朝鲜战争爆发后,入侵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2)中国:纠正“文革”初期在外交方面的极左政策;中苏关系严重恶化,苏联陈兵中国北部边境,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扩大和改善国际交往,提高国际战略地位。
美国:陷于侵越战争泥潭,在美苏全球争霸中处于守势;遏制中国政策失败;不得不承认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中国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力量。
(3)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秘密访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4)国家利益。22.(1)新中国成立后,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提出驱除国民党集团,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的要求。美国以“时机不成熟”为由,拒绝讨论新中国的提案。(6分)(2)“中国侵略朝鲜”是美国对中国的污蔑。抗美援朝是为了打击美国对朝鲜的侵略并保卫中国。(6分)
(3)中国取得的胜利,表明中国的外交活动打破了美国等国家的阻挠;联合国中第三世界国家力量日益壮大,已经不是少数西方国家一统天下的时代了。美国自二战以来称霸世界的地位 受到动摇。因此,中国的胜利是“历史的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