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经典课外现代文《爱书如命的人》阅读练习(含详细答案)
爱书如命的人
在鲁迅的全部生活中,书籍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被人称为“爱书如命”的人。
幼年时期的鲁迅,随着识字渐渐多起来,就开始攒钱买书。过年时,大人给了他“押岁钱”,他总舍不得随便花零花,一点一点攒起来买书看。成年以后,鲁迅阅读的范围更加广泛了,他对于买不到的稀有的好书,就新自动手,一笔一画地把它抄下来。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鲁迅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能够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的工具,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进行修书,使得他的书历久常新,没有一册书里有污损,也没有一册书是破散的。..鲁迅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帐”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就有9000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保存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1)平常:近义词()反义词()(2)清贫:近义词()反义词()(3)破散:近义词()反义词()(4)爱好:近义词()反义词()2.据意写词(词语在文章中找)。
(1)形容典籍、图书很多。()(2)经过了很长时间也不会忘记。()(3)获得的收益很大。()(4)经过了很长时间还是新的。()(5)形容非常有条理。()3.照要求填空。
(1)这篇文章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短文中相互照应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抄书使鲁迅“受益匪浅”,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的书“历久常新”。表现在: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第二节,用“|”给这节文字分层,再分别写出层意。
层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爱书吗?读了这篇短文,你最想和鲁迅先生说些什么?想一想,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书如命的人
在鲁迅的全部生活中,书籍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被人称为“爱书如命”的人。
幼年时期的鲁迅,随着识字渐渐多起来,就开始攒钱买书。过年时,大人给了他“押岁钱”,他总舍不得随便花零花,一点一点攒起来买书看。|成年以后,鲁迅阅读的范围更加广泛了,他对于买不到的稀有的好书,就亲自动手,一笔一画地把它抄下来。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鲁迅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能够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的工具,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进行修书,使得他的书历久常新,没有一册书里有污损,也没有一册书是破散的。..鲁迅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帐”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就有9000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保存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1)平常:近义词(普通)反义词(稀奇)(2)清贫:近义词(贫困)反义词(富裕)(3)破散:近义词(散开)反义词(完整)(4)爱好:近义词(喜好)反义词(讨厌)2.据意写词(词语在文章中找)。
(1)形容典籍、图书很多。(浩如烟海)(2)经过了很长时间也不会忘记。(经久不忘)(3)获得的收益很大。(受益匪浅)(4)经过了很长时间还是新的。(历久常新)(5)形容非常有条理。(井井有条)3.照要求填空。
(1)这篇文章的中心句是:在鲁迅的全部生活中,书籍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句话的意思是:书籍是鲁迅生活一部分,他非常喜爱书籍。
(2)写出短文中相互照应的句子:幼年时期的鲁迅,随着识字渐渐多起来,就开始攒钱买书。
和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帐”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就有9000多册。
(3)抄书使鲁迅“受益匪浅”,具体表现在:鲁迅通过抄书增强记忆,读过的书能够经久不忘。鲁迅的书“历久常新”。表现在:没有一册书里有污损,也没有一册书是破散的。4.读第二节,用“|”给这节文字分层,再分别写出层意。
层意:①童年攒钱买书。②成年抄书。③爱惜书。
5.你爱书吗?读了这篇短文,你最想和鲁迅先生说些什么?想一想,写下来。
鲁迅先生,我也很爱读书,我很佩服你能够爱书如命、并且记住它。我会向你学习!
第二篇:初二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练习答案2012.10.11
初二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练习一
老北京的小胡同
萧 乾
(1)我是在北京的小胡同里出生并长大的。由于我那个从未见过面的爸爸在世时管开关东直门,所以东北城角就成了我早年的世界。四十年代我在海外漂泊时,每当思乡,我想的就是北京的那个角落。我认识世界就是从那里开始的。
(2)还是位老姑姑告诉我说,我是在羊管(或羊倌)胡同出生的。七十年代读了美国黑人写的那本《根》,我也去寻过一次根。大约3岁上我就搬走了,但印象中我们家好像是坐西朝东,门前有一排垂杨柳。当然,样子全变了。九十年代一位摄影记者非要拍我念过中学的崇实学校(今北京二十一中),顺便把我拉到羊管胡同,在那牌子下面只拍了一张。
(3)其实,我开始懂事是在褡裢坑。10岁上,我母亲死在菊儿胡同。我曾在小说《落日》中描写过她的死,又在《俘虏》中写过菊儿胡同旁边的大院——那是我的仲夏夜之梦。
(4)母亲去世后,我寄养在堂兄家里。当时我半工半读:织地毯和送羊奶,短不了走街串巷。高中差半年毕业(1927年冬),因“学运”被变相开除,远走广东潮汕。1929年虽然又回到北平上大学,但那时过的是校园生活了。我这辈子只有头17年是真正生活在北京的小胡同里。那以后,我就走南闯北了。可是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在那几条小胡同里转悠。
(5)啊,胡同里从早到晚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大清早就是一阵接一阵的叫卖声。挑子两头是“芹菜辣青椒,韭菜黄瓜”,碧绿的叶子上还滴着水珠。过一会儿,卖“江米小枣年糕”的车子推过来了。然后是叮叮当当的“锔①盆锔碗”的。最动人心弦的是街头理发师手里那把铁玩意儿,嗞啦一声就把空气荡出漾漾花纹。
(6)北京的叫卖声最富季节性。春天是“蛤蟆骨朵儿大甜螺蛳’,夏天是莲蓬和凉粉儿,秋天的炒栗子炒得香喷喷粘糊糊的,冬天“烤白薯真热火”。
(7)我最喜欢听夜晚的叫卖声。夜晚叫卖的特点是徐缓、拖尾,而且当中必有段间歇——有时还挺长,像”硬面——饽饽”,中间好像还有休止符。比较干脆的是卖熏鱼的或者“算灵卦”的。
(8)另外是夜行人:有戏迷,也有醉鬼,尖声唱着“一马离了”或“苏三离了洪洞县”。这么唱也不知是为了满足一下无处发挥的表演欲呢,还是走黑道发怵,在给自己壮胆。
(9)那时我是个穷孩子,可穷孩子也有买得起的玩具。两几个钱就能买支转个不停的小风车。去隆福寺买几个模子,黄土和起泥,就刻起泥饽饽。春天,大院的天空就成了风筝的世界。阔孩子放沙雁②,穷孩子也能用秫秸③糊个屁股帘儿。反正也能飞起,衬着蓝色的天空,大摇大摆。小心坎儿可乐了,好像自己也上了天。
(10)夏天,我还常钻到东直门的芦苇塘里去捉蛤蟆,要么就在坟堆旁边逮蛐蛐——还有油葫芦。蛐蛐会咬架,油葫芦个头大,但不咬。它叫起来可优雅啦。当然,金钟更好听,却难得能抓到一只。这些,我都是养在泥罐子里,每天给一两颗毛豆、一点水就成了。
(11)北京还有一种死胡同,有点像上海的弄堂。可是弄堂里见不到阳光。北京胡同里的平房,多么破,也不缺乏阳光。
(12)胡同可以说是一种中古民用建筑。我在伦敦和慕尼黑的古城都见到过类似的胡同。伦敦英格兰银行旁边就有一条窄窄的“针鼻巷”,很像北京的胡同。他们舍得加固,可真舍不得拆。新加坡的城市现代化就搞猛了。四十年代我两次过狮城,很有东方味道。八十年代再去,认不得了。幸而他们还保留了一条“牛车水”。我每次去新加坡必去那里吃碗排骨茶,边吃边想着老北京的豆浆油炸果。
(13)但愿北京能少拆几条、多留几条胡同。1993年10月6日(选自《萧乾散文》,有删改)
注: ①[锔(jū)]用锔子连合破裂的陶瓷器等。②[沙雁]做工精细的风筝。下文中的”屁股帘儿”是一种自制的简易风筝。③[秫秸(shú jiē)]去掉穗的高粱秆。
【练习】
1、请你以“阅读提示”的形式,把这篇文章介绍给未来的读者朋友。(6分)
2.从第(4)段中找出与第(1)段画线句子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作者对胡同“交响乐”的描述中,你体会老北京的小胡同生活有哪些特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第(9)(10)段,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的内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上下文,品味第(9)段中“大摇大摆”一词,说说这个词都写出了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模仿上文语言特点,以《我家的老院》为题,写一篇感念儿童时候美好时光的短文,要求字里行间体现出对老院及发生在老院的故事的感念。请保持段落清晰,控制在500字以内。【答案及解析】
1、作者先概括交代了自己在北京生活的“简历”及对北京胡同的模糊印象,然后详细描述了北京居民胡同生活的几个典型画面:叫卖声、放风筝、捉蛤蟆、逗蛐蛐。作者对胡同生活有着难以割舍的深切情感,渴望保留“胡同文化”,对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不适当地拆除胡同的做法做了含蓄的批评。
2.可是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在那几条小胡同里转悠。3.要点:(1)丰富(2)和谐(有趣、安宁)
4.回忆儿时丰富多彩的游戏生活。(或:回忆儿时游戏之乐)
5.写出“屁股帘儿”飞起时摇摇晃晃的样子,表达了“我”兴奋与满足的心情。
第三篇: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知识竞赛题练习(附答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知识竞赛题练习(附答案)
一、词语颠倒成词
例:门前——前门
讲演—演讲 算盘—盘算 树种—种树
菜花—花菜 锅盖—盖锅 办公—公办
大人—人大 扶手—手扶 故事—事故
好心—心好 故事—事故 孙子—子孙
黄牛—牛黄 私自—自私 包书—书包
二、写带风的词语。
(凉风习习)(和风细雨)(春风拂面)
(北风呼啸)(金风送爽)(寒风刺骨)
(狂风大雨)(晓风残月)(寒风凛冽)
(暴风骤雨)(朔风劲吹)(清风徐来)
三、根据提示各写一个含“手”字的成语。
1、形容高兴(手舞足蹈)
2、形容聪明(心灵手巧)
3、形容容易(手到擒来)
4、形容冷漠(袖手旁观)
5、形容亲密(情同手足)
6、形容慌乱(手忙脚乱)
7、形容凶狠(心狠手辣)
8、形容熟练(得心应手)
9、医术高明(妙手回春)
10、形容喜欢(爱不释手)
11、权利很大(一手遮天)
12、形容敏捷(眼疾手快)
13、没有准备(手足无措)
14、重归于好(握手言和)
四、在括号里填上“看”的近义词(填的字不能重复)
仰(望)注(视)参(观)
检(查)博(览)(察)觉
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瞧)一眼(瞅)一眼
五、填空
(1)(扫)视(俯)视
(平)视(巡)视(监)视
(鄙)视(轻)视(藐)视
(2)
(浑)然一体(庞)然大物
(昭)然若揭(翻)然悔悟
(怅)然若失(哗)然大笑
(3)
(春)风化雨(兴)风作浪
(寒)风凛冽(春)风满面
(腥)风血雨(微)风拂面
知识竞赛试题2
一、照样子,写“写”的词语。
例:照原文一字不漏地写叫——(抄写)
1、把别人念的文字记录下来叫——(听写)
2、凭记忆把学过的文字写出来叫——(默写)
3、根据原著变换体裁写内容叫——(改写)
4、进行采访并将采访的情况写成文章叫——(撰写)
5、就现成材料加工整理学成文字叫——(编写)
6、用简单的线条把对象的形态勾勒出来叫——(速写)
7、用文字、语言等把事物形象表现出来叫叫——(描写)
8、按照要求在表格、单据、试卷的空白处写上应写的文字或数字叫——(填写)
二、照样子,写“无”词语。
例:不可相比叫无比,不取报酬叫无偿。
1、没有理由叫(无故),没有关系叫(无妨)
2、没有过错叫(无辜),没有根据叫(无据)
3、没有边际叫(无垠),没有帮助叫(无助)
4、无闲无空叫(无暇),无缘无故叫(无端)
5、毫无办法叫(无奈),所剩不多叫(无几)
6、满不在乎叫(无视),安然无事叫(无恙)
7、不管怎么样叫(无论),不用怀疑叫(无疑)
三、你知道下面各种各样的“闻”吗?
例:听到见到的事情称为(见)闻
1、惊奇动听的事情称为(奇)闻
2、辗转流传的事情称为(传)闻
3、旧时流传的事情称为(旧)闻
4、传闻而知的事情称为(耳)闻
5、令人讨厌的事情称为(丑)闻
6、比较重要的事情称为(要)闻
7、珍奇有趣的事情称为(珍)闻
四、你能写出下面含有十二生肖用来写人的词语吗?
1、比喻人人讨厌、受人谴责的人(过街鼠)
2、比喻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人(老黄牛)
3、比喻外貌善良,实际心狠手辣的人(笑面虎)
4、比喻温顺善良,非常可爱的人(小白兔)
5、比喻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变色龙)
6、比喻在当地称王称霸、胡作非为的人(地头蛇)
7、比喻德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千里马)
8、比喻代人受过、替人担罪的人(替罪羊)
9、比喻活泼好动,随机应变的人(小猢狲)
10、比喻非常小气、一毛不拔的人(铁公鸡)
11、比喻没有骨气、摇尾乞怜的人(哈巴狗)
12、比喻懒惰的人(大懒猪)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及答案
张老师学习方法之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
1.解释下列词语。
A.嬉:
B.贾人:
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二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 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③而身为宋国笑身()..④冀复得兔冀()..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答:。
三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逮:不给他
B.衡乃与其佣作佣作:雇佣劳作
C.而不求偿偿:报偿
D.邑人畏服之如是邑人:同乡
2.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
3.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第五篇:小学语文修辞手法专项练习及答案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专项练习及答案
1.比喻: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打比方的双方要有共同特征。
2.拟人: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7.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同或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
《修辞专项练习及答案》
一、判断下列句子中的修辞手法。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这件事怎么不是你的错呢?()
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8.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二、写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一到两种)。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5.渐渐的,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红晕一样。()
三、判断下列句子是反问句或设问句。
1.浪费也是犯罪吗?()
2.浪费怎么不是犯罪?()
3.勤学好问怎么会是错误的呢?()
4.这一学期他为什么进步得这么快?全是勤奋努力嘛。()
5.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吗?所以一切全靠人们的辛勤劳动。()
四、选择。
1.选出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依次正确判断的一项是()。
①风带着雨星,像在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
②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③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④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A.比喻
拟人 排比
对偶
B.拟人
比喻 对偶
排比
C.拟人
比喻 夸张
排比
D.比喻
拟人 比喻
反复
2.与“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一句所用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长虹飞架之处,昔日的交通梗塞长蛇阵不见了。
B.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C.我好像又回到了梦牵魂绕的故乡。
D.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3.下面句子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是()。
A.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桃花。
B.南京的“金城”摩托车在广交会上赫然登场。
C.阅览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得见。
D.谁会欢迎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家呢?
4.下列四个选项能在语义上与“天边偶尔漂浮着淡淡的白云”构成最贴切的比喻句的是()。
A.犹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B.像从别的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
C.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D.仿佛落入人间仓库的垛垛银棉
5.选出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正确的一项()。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排比。突出了春花的鲜艳美丽。)
B.我觉得我简直诧异得要爆炸了,这样残酷无情的污蔑!(《竞选州长》)(夸张。强调了“我”遭到诬陷后气愤的程度。)
C.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周总理,你在哪里》)(排比。热情地歌颂了周总理的高风亮节。)
D.语言,也就是说话,好像是极其稀松平常的事儿。(《人类的语言》)(比喻。生动地说明了“语言”没什么了不起。)
6.对下面四句话所用修辞方法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②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③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它恼怒似的激起波浪的兴奋。
A.夸张 比喻 拟人
B.比喻 夸张 引用
C.比喻 拟人 夸张
D.比喻 夸张 拟人
7.选出与“写鬼写妖高人一等”格式一致的一项是()。
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
B.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D.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8.下列句子修辞方法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就像粒粒散落的珍珠,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B.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C.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D.纺车总是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像露出头角的蜗牛,像着陆停驶的飞机,一声不响,仿佛只是在等待,等待。
9.为下文空缺处选择合适内容填充,最佳的句子是()。
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映,煞是精彩。
A.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
B.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C.像一条波光粼粼的小溪
D.像一片五彩的云霞
10.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表达效果最好的一句是()。
中外古今的诗人,常喜欢将珍珠与眼泪作比。阿拉伯的诗人说,牡蛎在海滩上赏月,天使的一滴眼泪,刚巧滴落在它心上。
A.说像一颗晶莹的珍珠
B.变成了一颗晶莹的珍珠
C.就是一颗晶莹的珍珠
D.俨然一颗晶莹的珍珠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反问手法的一项是()。
A.是云,是雾,是烟?还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呢?大家猜测不已。
B.此时的南国,椰风飘香,海鸥低翔,人们怎能不热爱这风光旖旎的地方?
C.嘴里天天说要职工提意见,职工真的提起意见来又害怕的要死,这和叶公好龙有什么两样?
D.有些人虽然只捐了几件衣服、几块钱,但他们都尽力了,人的爱心怎能用捐赠钱物数量来计算呢?
五、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老师不辞辛苦,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
用比喻手法:
2.鸟儿在树枝上跳动。
用拟人手法:
3.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用夸张手法:
4.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
用拟人手法:
5.树叶很绿。
用夸张手法:
6.他是我最敬佩的人。
改为设问句:
7.苗苗喜欢语文。
改为反问句:
8.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
用比喻的手法:
参考答案
一、1.夸张
2.拟人
3.比喻
4.排比
5.反问
6.夸张
7.拟人
8.比喻 9.比喻
二、1.比喻
2.反问 3.排比、拟人
4.比喻、拟人 5.比喻
三、1.反问 2.反问 3.反问 4.设问 5.设问
四、1.B
2.C
3.B
4.B
5.B
6.D
7.D
8.A
9.A
10.B
1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