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姜大明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姜大明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完成
本报济南2月12日讯 今天,姜大明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全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这是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全省生产总值接连突破2万亿和3万亿,去年达到39416.2亿元,年均增长13.1%,人均生产总值由“十五”末的2400美元提高到60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749.3亿元,年均增长2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3279.1亿元,年均增长2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11.6亿元,年均增长18.9%;进出口总额1889.5亿美元,年均增长19.6%;实际利用外资累计463.9亿美元。
——这是人民生活水平较快提高的五年。财政对民生投入累计达到7004.5亿元,2010年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总额的51%。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全面发展,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趋于完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946元、6990元,年均分别增长13.2%、12.2%。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5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10万人。解决了52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近400万户农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这是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五年。消费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投资结构逐年改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趋于协调。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传统产业调整振兴成效显著,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5.2%;服务业发展提质增量,增加值所占比重比“十五”末提高4.3个百分点。“十一五”规划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这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新开工铁路项目18个,新增运营里程438公里、在建3151公里,相当于100年来山东铁路通车里程的总和;新增高速公路1122公里,通车里程达到4285公里;港口吞吐量由“十五”末的4.1亿吨提高到9.2亿吨,机场客运量由986万人次提高到2237万人次。覆盖全省的“五横两纵”500千伏主网架已经形成,新增可用电力装机容量2707万千瓦,海阳核电一期开工建设。158座大中型水库和3882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面完成,南水北调和胶东调水工程进展顺利,治淮东调南下续建主体工程全面完工。
——这是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的五年。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省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到20.5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污水集中处理率由49%提高到8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58%提高到80%;森林覆盖率达到22.8%。行政村通油路比例达到99.2%,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86.8万户。
五年来,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省人民的支持参与下,集中力量办成办好了一系列大事。对口支援北川灾后恢复重建实现了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一个美丽、和谐、羌族文化特色鲜明的新北川展现在世人面前。战胜严重浒苔灾害,成功举办了奥帆赛、残奥帆赛。举全省之力筹办第十一届全运会,取得了办赛服务和竞赛成绩双丰收。圆满完成了北京国庆60周年庆典和上海世博会参展的各项任务。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
本报济南2月12日讯 今天,姜大明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十二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定不移地以富民强省为目标,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要始终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实施扩大内需方针,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格局。今后五年,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左右,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取得重大进展。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突出农业做优、工业做强、服务业做大,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适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协调、高效安全的基础设施支撑保障体系。到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48:4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新口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要与经济发展同步。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力争五年城镇新增就业500万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600万人以上。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努力做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争取农民收入增幅更高一些。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建立健全城乡住房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教育、科技、人才和文化的支撑作用要显著增强。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全面发展包括民办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到2015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完善“以用为本”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大力培养、积极引进、合理使用各类人才,人才竞争优势基本形成。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筑牢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到2015年,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产业增加值翻两番,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城乡、区域发展要更加协调。统筹经济与社会、当前与长远、海洋与陆地、城市与农村、东部与中西部发展,深入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争到2015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55%以上,新农村建设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海洋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鲁南经济带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绿色发展模式要基本形成。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强化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加快生态省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更加重视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搞好土地综合整治和矿产资源保护。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达到25%。
——改革开放要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突破改革重点和难点,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迈出重大步伐。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结构不断优化。“十二五”期间,全省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9%。
经过五年不懈奋斗,到“十二五”末,全省生产总值将突破6万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0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山东将成为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备的省份,成为人民群众幸福感普遍增加、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的省份,成为能源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省份,成为城乡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的省份,一个文明、富足、开放、和谐的山东将在我国东部沿海蓬勃崛起。
今年发展目标任务确定
本报济南2月12日讯 今天,姜大明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今年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到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全力抓好抗旱保丰收和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两项关系全局的紧迫任务,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左右,外贸进出口增长10%左右,实际利用外资稳定增长,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本报济南2月12日讯 今天,姜大明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今年要进一步优化需求结构,完善消费持续增长机制,保持投资合理适度增长,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扩大消费需求。一是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继续增加政府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的支出,加大对城镇低收入群体和农民的补贴力度。建立健全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增加职工工资收入。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对高收入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双重调控政策。二是加强城乡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做好城乡商业网络规划,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完善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功能。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及网络购物。三是营造诚信经营环境。深入持久开展“满意消费惠万家”活动。积极引导信用消费,加快建立商品流通质量追溯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假售假、走私贩私、传销等违法活动。四是培育消费热点。继续实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做好建材下乡试点工作。促进电子、通信产品和服务消费,大力鼓励新能源汽车等节能环保型产品消费,推动养老、家政、培训、体育健身、社区服务、旅游休闲等服务型消费。
优化投资结构。一是把握好投资方向。继续抓好中央投资项目和省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在建和续建项目如期完成,有序启动一批“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坚决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重复建设,引导投资进一步向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切实提高投资效益。二是加强现代能源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开工建设一批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项目,新能源装机达到480万千瓦。积极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加快实施“外电入鲁”战略,今年接纳外省来电能力达到750万千瓦。加强重点港口、省际重要通道、城际交通枢纽建设。三是拓宽融资渠道。继续深化银企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支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四是促进民间投资稳定增长。切实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管理好通胀预期。全面加强价格调控监管工作。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适当增加重要农副产品储备,稳定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强化农产品产运销衔接,鼓励发展订单农业,搞好农超对接,落实和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建立完善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制度,严肃查处恶意炒作、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不法行为。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本报济南2月12日讯 今天,姜大明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加快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新型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加快实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按照到2020年实现全省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000亿斤的要求,深入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在稳定播种面积的基础上,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确保今年粮食总产850亿斤以上。
全面实施十大特色产业振兴规划。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为重点,围绕蔬菜、畜牧、渔业、果业、油料、棉花、种业、苗木花卉、水系生态、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建设一批高标准生产基地和产业园区。深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选择若干县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区试点。
加快推进以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增加水利投入,加快现代水利示范省建设。推进南水北调、胶东调水等调水干线工程和区域水网建设。突出抓好水毁工程修复及重点中小河道治理、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施进一步治淮工程,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用水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去年9月下旬以来,我省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目前旱情还在发展。我们要紧急行动起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社会动员,加大资金投入,依靠科技支撑,抓好抗旱服务队伍建设和抗旱物资储备供应,搞好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和春季麦田管理,确保越冬作物能够浇上水,确保旱区人畜饮水安全,坚决打好抗旱夺丰收保民生这场硬仗。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提高补贴标准,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鼓励农民在搞好粮食生产的同时优化种养结构,增加生产性收入。扶持农民自主创业,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增加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和权益保护,促进农民就地就业和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逐步减少农村贫困人口。继续抓好农民负担监管,切实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本报济南2月12日讯 今天,姜大明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今年要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出存量调整,继续实施十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40个特色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再实施1000个重点技改项目。力争全年技改投资8700亿元,增长15%以上。二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和海洋开发等重点领域,出台实施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和配套政策,实施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特色产业链。三是深入实施质量兴省战略。加快构建质量诚信体系。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继续开展省长质量奖和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创建活动。四是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着重抓好140个重点镇的产业集群建设。五是加快推进信息化。推动“三网”融合,加强物联网建设。大力发展软件产业,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工业设计,加快云计算、远程教育等信息化工程建设。六是大力开展“市场营销年”活动。大力推动名优特新产品“南下”“北上”“西进”。加强能源、原材料、资金、电力等生产要素的组织保障。
推进服务业提质增量。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主要经济增长点,扩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重,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一是突出发展重点。编制实施服务业十大产业发展规划,强化“四大载体”建设。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推动农村服务业发展。大力推进金融产业化发展,积极稳妥地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加快济南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抓好旅游大项目建设,规划建设长岛休闲度假岛和荣成好运角旅游区,进一步提升“好客山东”文化旅游品牌。二是加快非核心业务剥离。推进主体企业与剥离企业理顺资产、财务、劳动者报酬等关系。三是完善政策体系。全面落实省支持服务业跨越发展的30条政策,完善服务业绩效考核机制。组织好济南、青岛两个国家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在部分市、城区和园区开展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一是狠抓节能降耗。重点抓好高耗能行业的节能监管,大力推广节能技术、产品和装备。发展绿色建筑。加快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建立常态化节能预警调控机制。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各项任务。二是加强环境保护。以保障南水北调沿线和重点区域水环境安全为重点,巩固提高省控59条主要污染河流治污成果;以治理工业废气、城市扬尘和机动车尾气为重点,突出抓好城市建成区大气污染防治;以重金属污染治理为重点,加快构建环境安全防控体系;以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置为重点,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海岸带、海域、海岛整治修复为重点,打造生态海岸、生态海洋。全面实施水系生态建设工程,新增水系生态造林150万亩、湿地恢复保护100万亩。三是强化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力争主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继续深化资源山东建设。四是强化责任考核,确保不折不扣地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本报济南2月12日讯 今天,姜大明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今年要深入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努力拓展全省发展空间。
认真落实《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开展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抓紧出台贯彻《规划》的实施意见,修改完善相关专项规划。实施海陆统筹发展,推进海洋综合管理,促进海洋经济布局优化和海洋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围绕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和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筛选启动一批项目,打造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海洋渔业、现代海洋制造业和现代海洋服务业4个基地。落实好省市两级蓝色经济区发展专项资金,争取国家核准设立蓝色经济区产业投资基金,带动社会资金积极参与蓝色经济区建设。
扎实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紧紧围绕高效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这条主线,突出港口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一批高效生态农业品牌和产业集群,打造若干环境友好型产业基地,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生态旅游等服务业。探索建立与周边功能区和内陆腹地之间的联动机制,搞好与天津滨海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河北沿海地区等周边功能区的联系对接。尽快完成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募集工作。
统筹推进区域发展。加快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高端产业集群。加快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推动全省钢铁工业向沿海转移、向高端发展,建设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加快省会济南建设,京沪高铁济南西客站今年6月要建成使用,编制实施济南与周边各市城际轨道交通规划。推进枣庄等资源型城市转型,继续扶持菏泽等欠发达地区发展,打造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出台新一轮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扎实做好新一轮对口支援西藏、新疆、青海和对重庆等地的对口扶贫工作。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积极构筑以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都市圈、鲁南城镇带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力争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制定支持小城镇发展的资金、人才等鼓励政策,培育一批有一定产业基础、辐射带动能力强、特色鲜明的经济强镇、区域重镇和文化名镇。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城市供水、供暖、供气、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一县一场”目标。编制实施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加快轨道交通、快速路网、停车场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及早研究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继续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结合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和新型社区建设,有计划、分步骤地改善农民居住和卫生条件。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落户城镇,逐步解决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办好民生实事加强社会建设
本报济南2月12日讯 今天,姜大明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今年要继续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好几件实事。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目标,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最大限度增加就业容量。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首位,鼓励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就业。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有针对性开展城乡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城乡平等就业长效机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支持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全面推行就业失业登记证制度。加强劳动执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1)着力抓好第二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参照国家和省的试点政策开展自主试点。今年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莱芜、滨州等11个市实现新农保全覆盖,全省覆盖面达到60%以上。(2)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月人均普遍增加160元。巩固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完善养老保险基金归集、调剂办法,逐步统一企业缴费比例。(3)进一步提高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统筹层次,全省17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全部实现市级统筹。(4)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扩大工伤保险适用和认定范围,调整工伤人员伤残津贴、护理费和供养亲属抚恤金标准。(5)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落实好对优抚对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家庭困难学生的临时价格补贴政策。(6)提高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1400元。(7)保证集中和分散抚养孤儿每月基本生活费分别不低于1000元和600元。(8)继续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今年三个档次分别提高到1100元、950元和800元,比去年平均增长26%。(9)加快发展老龄事业,为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进行一次免费查体。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继续推进残疾人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1)加快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到2012年底,全省新增1100所幼儿园和2万名合格教师,学前教育入园率达到63%。(2)将农村初中和小学的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分别提高100元。(3)将农村初中和小学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分别提高250元。(4)提高各类高校和职业学校的生均拨款水平,其中省属普通本科高校生均定额平均提高1200元,争取年生均拨款水平达到9500元。(5)将高校助学金标准由每人每年2000元提高到3000元。(6)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化解高校债务。
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完成三年五项重点改革任务。(1)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2)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由120元提高到200元,并相应提高报销比例。(3)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15元提高到25元。(4)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搞好潍坊、东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5)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6)扎实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提高传染病预防和救治能力。(7)积极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8)今年再解决260万农村人口和60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
大幅度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1)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三年规划。今年省级财政对公共租赁房、廉租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的奖补资金从去年的1.3亿元增加到5亿元,市、县政府也要大幅度增加财政投入,确保完成32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任务。(2)全面完成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三年任务,今年新建农村住房80万户,改造农村危房20万户。(3)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强化城市政府责任,建立工作问责机制,落实供地、税收、信贷、限购等政策措施,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切实稳定房地产市场价格。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规模、结构、素质协调发展。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深化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筹办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为契机,重点抓好省、市演出场馆和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市级图书馆和艺术馆、县级图书馆和文化馆达标改造,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使用管理,建设11000个村文化大院。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和整合重组。规划建设一批文化重点项目、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打造齐鲁文化品牌。繁荣文学艺术创作,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做好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筹备工作。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协调推进城乡社区建设,整合基层社会管理资源。抓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健全重大工程项目和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进一步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深入推进平安山东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支持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廉洁执法。加强和改进法律援助工作。深入实施“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深化年”活动。深化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大力支持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建设。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本报济南2月12日讯 今天,姜大明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努力打造法治政府、服务政府。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加强政府立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出台《山东省行政程序规定》。积极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完善行政复议机制。搞好“六五”普法教育。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所有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府部门都要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
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改革和完善公务消费制度,从严控制一般性开支。认真解决乱占耕地、土地征收、环境保护、劳动争议等领域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认真抓好反腐倡廉。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严肃查处腐败分子。继续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和“小金库”专项治理,深入开展庆典、研讨会、论坛过多过滥问题和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高度重视舆论监督,强化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
第二篇: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汇报提纲
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汇报提纲
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是在深入贯彻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精神,规划“十二五”,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盛会,是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参加这次会议,精神振奋,很受鼓舞。为了传达省“两会” 精神,我简要汇报一下会议概况。
一、大会议程
这次大会安排八项议程:
1、听取审议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审查批准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神会发展第十二个五
年规划纲要(草案);
3、审查批准河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
行情况与201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4、审查批准河南省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
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5、听取审议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6、听取审议省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7、听取审议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8、选举事项。
二、大会日常安排
这次会议正式会期安排7天,加上报到和召开预备会议时间,共安排9天。具体安排是:1月15日报到,16日召开预备会,17日召开第一次全体代表大会,听取省人民政府郭庚茂作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计划报告和财政报告印发了书面报告。17日下午到18日上午,在代表团驻地举行代表团会或小组会,分别审议了上述报告。19日下午,召开了全体代表会议,听取了省人大常委会、省高院、省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表决通过了大会选举办法。20日到22日,在代表团驻地召开代表团会或代表小组会,审议省人大常委会、省高院、省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讨论酝酿了大会选举的各项候选人。23日上午,举行了第三次全体代表会议,进行了大会选举。23日下午,举行了四次全体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关于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决议、关于计划报告的决议、关于财政报告的决议,以及关于省人大常委会、省高院、省高检工作报告的决议。举行了大会闭幕式。
三、大会取得的主要成果
大会按预定议程,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一是审议讨论各项工作报告,通过了相应的决议;二是审查批准了“十二
五”规划纲要。盘点“十一五”,总结了经验和体会;谋划“十二五”,规划了蓝图和愿景,明确了未来五年我省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三是审查批准了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确定了全省2011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工作措施,特别是确定了一大批项目;四是审查批准了河南省2011年财政预算,确立了全省预算安排。五是选举陈雪枫为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选举曹维新、蒋笃运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选举毛凤兰、高德领等7人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会议还补选叶冬松为省政协主席,同时还补选了一名副主席和几名常委。通过选举进一步加强了省级领导班子建设。
四、这次大会的特点
这次大会与前几次会议相比,有几个突出的特点:一是省委对召开“两会”高度重视,会议报到的当天,省委书记卢展工就召开了各代表团党员领导干部会议,明确大会指导思想,通报中央对河南领导班子建设的人事安排,对开好大会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省委副书记叶冬松召开各代表团召集人会议,也对召开代表大会事宜作出部署安排。二是组织严密。大会向每个代表团都派出了联络员,及时了解和掌握各代表团人大代表出席会议情况、讨论各项报告情况与往年相比。三是省高法、省高检认真听取代表意见。审议报告期间,法检“两院”各庭室负责人都派到各代表团听取意见,回答代表的询问。四是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这是这次大会的一个突出特点。郭庚茂省长的报告总结了“十一五”发展成就,在新的起点上,提出了中原经济区战略。五是更加注重基层代表意见。卢展工书记强调多让基层代表发表意见,宣传工作提出,电视台要把更多的时段,报纸把更多的版面留给基层代表。大会简报限定市委书记、市长的发言不准超过400字。省领导带头执行这一规定,卢展工书记、郭庚茂省长带代表团参加讨论,不发专题简报,只发一句话新闻。会议期间,卢展工书记先后到14个代表团听取意见,没发一个专题简报。在周口代表团,卢书记给我们一个特殊待遇,让代表一一作了自我介绍,并可作简短发言。六是首次使用电子表决器表决各项报告。电子表决器的使用,从技术上保障人大代表自由表达自己的意志。
四、落实会议精神的建议
这次大会是一次谋划发展的大会,特别是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有很多新的亮点,谋划了很多的项目,政策含金量很高,我们要结合本部门实际,认真研读报告,找准切入点,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和与有关部门的对接工作,力争尽可能多的争取项目和资金,争取国家和省里支持,赢得我们自身的发展。
第三篇:姜大明省长在山东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姜大明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十二五”实现良好开局
2月19日,姜大明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和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全省人民在中共山东省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定不移地以富民强省为目标,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团结一心、扎实工作,全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经济总量、地方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分别迈上四万亿元、三千亿元、两千亿美元新台阶,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GDP增速,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我们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5429.2亿元,增长10.9%;地方财政收入3455.7亿元,增长25.7%。一是多措并举稳定物价。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发放临时价格补贴7.2亿元。全省商品房销售价格涨幅出现回落。二是积极主动扩大内需。企业工资指导基准线上调15%,最低工资标准平均上调26%,连续七年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继续实施家电、摩托车下乡及家电以旧换新政策,销售家电2212万件、摩托车59万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675.9亿元,增长17.3%。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5928.4亿元,增长21.8%。落实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三是积极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全省政府债务水平总体安全可控,金融业整体运行平稳。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5029亿元。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调整经济结构。一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全省各级财政“三农”支出达到1885.6亿元,增长31.1%。大灾之年,粮食总产达到885亿斤,实现连续九年增产。建成各类水利工程8.4万处,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75亿元。二是推动工业调整振兴。深入实施“双轮驱动”战略,工业调整振兴三年规划目标基本完成。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万亿元、利税突破1万亿元。新口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7.3%,提高1.2个百分点。三是推进服务业跨越发展。服务业投资占投资总额50%,历史性超过二产。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7418亿元,增长11.3%,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了1.7个百分点。四是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8%,新增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20家。五是毫不放松地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启动建设“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示范省、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的先行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下降。
实施重点带动战略,努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全面落实“蓝黄”两区发展规划,蓝色经济区产业投资基金设立方案获批,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投入运营。安排2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区域内9个园区、285个海洋优势产业和高效生态产业项目。投入4亿元专项资金,启动东营、滨州未利用土地的大规模开发。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省会城市发展取得新进展。沂蒙革命老区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有关政策和山东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方案获得国家批复。出台进一步支持菏泽加快科学发展的意见,突破菏泽由对口帮扶促进发展转入政策支持自主发展的新阶段。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0.9%。县域经济实力继续增强,地方财政收入过1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81个,其中过20亿元的40个,过30亿元的21个,5个县(市)超过40亿元。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增强发展活力。深入推进企业改革重组,农村商业银行达到20家,农村合作银行16家,村镇银行47家。出版发行、影视制作等文化领域体制改革基本完成。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改革深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进展顺利。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启动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实现进出口总额2360亿美元,增长24.8%,其中出口、进口分别增长20.7%和29.8%。全省实际到帐外资111.6亿美元,增长21.7%。境外投资、对外工程营业额分别增长46.4%、42.7%。
加强各项民生建设,努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年初承诺的26件实事全部兑现,新增财力的七成投向民生,全省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54.8%,提高了3.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92元,增长14.3%;农民人均纯收入8342元,增长19.3%,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两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城乡新增就业连续八年“双过百万”。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比国家要求提前一年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全省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全部化解,高校债务化解工作稳步推进。开工建设保障房38.9万套,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连同结转项目竣工率达71.2%。全面完成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三年任务,320万户农民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地质灾害防治、村庄避险搬迁工作进展顺利。超额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实现“一县一场”。新口径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300亿元,增长16%。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新一届村委会选举顺利完成。扎实推进平安山东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一年来,我们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321件、政协提案551件。提请省人大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8件,发布政府规章15件。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不懈开展反腐败斗争。圆满完成征兵任务,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建设、人民防空和优抚安置工作成效显著。人口计生、妇女儿童、慈善、残疾人、老龄事业持续发展,民族、宗教、对台、侨务、档案、史志、气象和防震减灾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
2月19日,姜大明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和“目标”,全面贯彻“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按照“四个牢牢把握”和“四个着力”的基本要求,积极作为、科学务实,以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统筹发展为着力点,重点做好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抓改革、促开放、惠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实际利用外资稳步增加,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确定上述目标,既注重了与“十二五”规划目标相衔接,又考虑了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城乡就业、改善社会民生等方面的需要,更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把主要精力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上来。
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把握好以下工作重点:第一,稳增长重在扩大内需。第二,控物价重在防止反弹。第三,调结构重在提质增效。第四,抓改革重在激发活力。第五,促开放重在稳定外需。第六,惠民生重在办好实事。第七,保稳定重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月19日,姜大明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坚持以扩大消费为基础,以稳定投资为关键,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扩大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一是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建立健全最低工资标准、企业职工工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标准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二是开拓新的消费领域。支持发展社会化养老、家政服务等服务产业,完善鼓励节能环保产品消费政策,搞好建材下乡试点。促进网络购物发展。继续办好“好客山东贺年会、休闲汇”。三是构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制定商贸流通设施建设规划,发展新型流通业态。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构建高效畅通、安全有序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四是改善消费环境。建立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走私贩私工作长效机制,加快重点商品流通追溯体系建设。
实现投资稳定增长、结构更加优化。要着力优化投资结构,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投资扩张。全年计划安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万亿元左右,其中社会民生、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技术改造、农林水利、交通、能源、城建与环保等八个重点领域投资2.66万亿元,占全部投资的86%。加快“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建设,继续实施“外电入鲁”战略,积极扩大省外煤炭资源开发规模。实施《山东省高速公路网中长期规划》,争取通车里程突破5000公里。加强重大项目监管,提高投资质量效益。促进民间投资稳定增长。
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一是保供给。做好主要农产品生产、收储和调运工作,保证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供应。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搞好农产品供求信息服务。二是抓调控。制定价格调控条例,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三是强监管。严厉查处价格欺诈、价格垄断、恶意囤积、恶意炒作等违法行为,坚决取消违规收费项目。健全价格舆情监测和信息反馈机制。
强化财政金融支撑保障作用。加强高效财源建设,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财政支出更加注重向民生领域倾斜。建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控制和风险预警机制。优化信贷结构,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力争新增上市公司30家、融资和再融资500亿元。积极引进总部性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加快建设济南区域性金融中心。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向县域延伸,有序发展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组织。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问题。强化金融风险防范和监管。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
2月19日,姜大明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持续加大财政投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全力夺取农业好收成,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深入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规划,力争新增粮食产能10亿斤。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农业补贴要增加总量、提高标准、扩大范围、完善机制。今年全省小麦直接补贴和综合补贴提高到每亩100元,种植小麦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每亩再给予10元奖励。
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水网规划建设。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干线工程年底前基本建成,完成规划内154条河流治理任务,开工18座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搞好88个高效节水示范县建设,扩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规模,新增改善灌溉面积800万亩。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管理。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年内全面完成乡镇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改革任务。加大农业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深入实施农业良种工程。提升涉农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抓好19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深入开展高产创建和标准化创建活动。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扩大农民转移就业规模,支持农民自主创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积极稳妥地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切实防止农民负担反弹。扎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全省农村人均扶贫标准提高到2500元。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政策。加强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管理,探索建立新形势下发展村级公益事业的有效机制。培育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省级示范社。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抓好枣庄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和泰安、临沂国有林场改革试点。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2月19日,姜大明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做强实体经济基础,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把转方式调结构的成效体现到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上来。
以“双轮驱动”为抓手推动工业由大变强。一是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充分发挥省级专项资金作用,支持150个重点项目发展,建设第二批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和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二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重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持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启动建设新的1000个重点技改项目。三是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启动“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工程。加快建设智能工业、智能物流、智慧矿山、智能交通、智能电网,逐步形成“智慧山东”基本框架。继续深化“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四是深入开展“品牌建设年”活动。全面提升鲁商、鲁企、鲁货品牌形象。
以跨越发展为目标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推动服务业投资较快增长,占比保持在全部投资的50%以上。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努力扩大农村服务业规模,推动新型产业加快发展。深入推进济南、青岛国家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11个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鼓励引导企业开展非核心业务剥离。扩大省级服务业引导资金规模。力争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再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
以自主创新为支撑增强核心竞争力。一是加快建立创新体系。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1.9%,重点企业科技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以上。二是加快建设创新平台。形成一批高水平技术创新平台。加快建设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二期工程和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推动山东船舶、钢铁、海洋工程三个研究院建设。高起点建设一批企业技术中心、行业技术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三是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应用。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实施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水平。四是加快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推进“人才特区”建设。搞好“两院”院士引进和服务工作,实施好“泰山学者”和“创新团队”建设工程,落实海外创新创业人才“万人计划”和外国专家引进计划,加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培养选拔。培养一批产业紧缺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以落实政策为重点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工商联和各类商会作用,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两个36条,营造民营企业公平参与竞争的市场环境。帮助小微型企业减负增效、稳健经营。实施技术创新、中小企业培育、中小企业成长、特色产业提升四项计划,开展中小企业“一企一技术”活动,发挥民营企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的生力军作用。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2月19日,姜大明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以“蓝黄”两大战略为重要引擎,深入推进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蓝黄”两区建设要开创新局面。推进两区融合发展、一体发展。一是抓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制定两区一体化发展意见,统筹推进港口、铁路、公路、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启动青烟威荣城际铁路建设。二是抓好重点产业和重点园区。推进传统临海、涉海产业改造升级,发展海洋能源、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重点打造青岛西海岸、潍坊滨海、威海南海三个海洋经济新区,加快建设中德生态园、日照国际海洋城、潍坊滨海产业园三个中外合作园区,着力推动海洋产业联动发展示范基地和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发展。三是抓好未利用土地开发和集中集约用海。搞好东营、滨州、潍坊未利用土地开发管理改革试点,搭建省级土地指标交易平台。争取国家尽快批复我省海洋功能区划和5个集中集约用海片区规划。用好两区建设专项资金,运营好黄河三角洲和蓝色经济区产业投资基金。
区域协调发展要取得新成效。发挥青岛龙头作用,提升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水平。加快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对区内聊城、德州等市予以重点支持,启动以济南为中心的城际铁路规划建设。推动钢铁企业兼并重组,争取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年内开工。落实国家支持沂蒙革命老区政策,支持菏泽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支持淄博、济宁、枣庄、莱芜等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加快转型。继续抓好对口支援新疆、西藏、青海、三峡库区和扶贫协作重庆等工作。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实现新发展。启动新一轮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修编工作,引导各地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加快发展中心镇和卫星镇。搞好城镇产业定位,增强城镇综合实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实施城市绿荫行动。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外来人口居住证制度。力争今年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县域经济发展要跨上新台阶。推动以市为单位整体提升县域经济水平。各县(市、区)要着力抓好大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培育、园区建设等重点工作,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统筹城乡能力。落实扩权强镇各项措施,重点扶持96个国家重点镇和252个省级中心镇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全面建设“生态山东”
2月19日,姜大明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建设生态山东的决定》,以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积极成效,推动科学发展、保障人民健康、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持续推进节能降耗。完善节能减排标准体系,建立技术支撑体系,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探索建立节能量交易制度。强化节能预警调控。加大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实施力度,认真抓好小火电、水泥、钢铁等落后产能淘汰工作。
切实加强环境保护。扎实推进污染物总量减排。打好南水北调沿线治污攻坚战。启动新一轮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和监测预警,将PM2.5纳入常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城市和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强化海洋环境保护。认真解决重金属、农业面源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抓好森林防火和林业病虫害防控。
努力搞好生态修复。严格保护重要区域生态功能,建设一批自然保护区。推进水系生态建设,加大城乡水源地保护力度。搞好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综合治理,继续抓好植树造林,加快修复受损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搞好村容村貌综合整治。
集约节约利用资源。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发展节水型经济,建设节水型社会。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实行行业用地定额标准和投资强度控制标准,严肃查处土地违法违纪行为。规范矿产勘查开发秩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再生资源综合利用。
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2月19日,姜大明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立足现实、积极作为,实现对外贸易稳定增长。
加快对外贸易适应性调整和战略性调整。巩固扩大发达经济体市场份额,深度拓展新兴市场,提高自贸区市场占有率。推进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和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建设,扩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覆盖范围。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及关键零部件、国内短缺资源原材料进口。推动电子口岸建设。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加强与重点国家和地区、大型跨国公司的战略合作,鼓励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传统产业改造,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落户我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稳定国外贷款规模。
引导企业积极稳妥“走出去”。有重点、有步骤地推动境外资源开发、优势产能转移、对外工程承包、高端劳务输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并购,打造源自山东的跨国公司。建立和完善境外风险预警防范和突发事件处置机制。
推动园区转型升级。加强园区国际合作,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支持保税港区、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强化辐射带动功能,推动青岛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区发展。
加快建设文化强省
2月19日,姜大明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充分发挥我省文化资源富集优势,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性文化中心。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培育新时期山东精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促进“诚信山东”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扎实推进“乡村文明行动”。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快建设省会文化艺术中心、省文化艺术之家、省美术馆新馆,积极推进数字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和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广播电视由“村村通”向“户户通”推进,为20万户边远山区群众和沿海、湖区渔民安装直播卫星接收设备。深入实施精品工程。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文物和历史遗产保护。
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进文化与科技、教育、体育、旅游互动融合,支持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等产业发展。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举办第四届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全面完成一般性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社、重点新闻网站等转企改制任务。鼓励文化企业兼并重组,培植大型演艺集团、报刊集团、影视集团、广电传媒集团、广电网络集团。
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2月19日,姜大明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继续兴办一批惠民工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舒心、更有尊严。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1)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重点扶持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小微型企业发展。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2)促进重点群体就业。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稳定在80%以上。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8万个。(3)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培训城乡劳动者110万人。(4)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新增100个工科专业、1000个实训基地。(5)继续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三个档次分别提高到每月1240元、1100元和950元,平均增长15.8%。全省企业工资指导基准线提高15%。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1)把“五七工”、“家属工”和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做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深化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2)继续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平均增长10%以上。(3)提高工伤人员伤残津贴、护理费和供养亲属抚恤金标准,扩大工伤康复试点范围。(4)进一步规范企业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巩固完善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5)推进省级就医结算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全省范围异地就医即时结算。(6)全省东、中、西部地区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2300元、2000元和1800元,城市低保标准也要相应提高。(7)落实好城乡退役士兵经济补助、农村退役士兵老年生活补贴、部分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政策。(8)对0-6岁残疾儿童实施免费抢救性康复。
支持教育优先发展。(1)确保全年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20%。(2)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规范率达到60%。(3)对孤儿、家庭困难和残疾儿童入园资助标准确定为每人每年1200元。(4)加快推进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中小学“211”工程。(5)将农村初中和小学家庭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提高250元,分别达到1250元和1000元。(6)建设3至5所高水平大学,支持山东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省属本科高校生均财政拨款从9500元提高到1.2万元。年内完成公办普通高校债务化解120亿元。(7)建立职业技术学校分类分级制度。将省属高职、技校生均定额标准提高600元。(8)建立知识加技能的春季高考制度。(9)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办好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10)净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切实加强校车安全。
加快发展医药卫生事业。(1)继续抓好潍坊、东营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开展30个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2)在省统一规划的村卫生室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3)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4)努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5)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降低普通群众就医用药成本。(6)支持市县级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设施建设,开工建设省级残疾人康复中心。
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质量。落实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加快建设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抓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住房建设。(1)保质保量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今年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30.51万套。健全和完善住房保障准入退出机制。(2)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满足群众合理的自住性需求。(3)继续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常态化。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抓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严肃查处食品安全事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年”活动。制定《山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改进和加强信访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好国防动员、征兵、双拥共建、优抚安置和人民防空工作。维护民族团结与宗教和谐。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发展慈善事业。认真做好外事、侨务、对台、统计、档案、史志和气象、防震减灾等工作。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2月19日,姜大明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推动科学发展能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开展“行政程序年”活动、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严格行政执法程序。贯彻落实《行政强制法》。完善行政复议机制。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努力转变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换届后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加强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教育。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重视网络舆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严肃处理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严格控制和压缩行政经费。
认真反腐倡廉、建设廉洁政府。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科技防腐。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肃查处腐败分子。
第四篇: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刘奇葆蒋巨峰李崇禧等出席
甘道明作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刘玉顺作省法院工作报告 邓川作省检察院工作报告
本报讯(记者 王小玲 陈婷)1月20日上午,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委托,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甘道明向大会作工作报告。大会还听取了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省十一届人大现有代表886名,798名代表出席大会,符合法定人数。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刘奇葆、柯尊平、甘道明、韩忠信、郭永祥、杨志文、张东升、王宇坤、袁本朴在主席台就座。
本次全体会议的执行主席韩忠信、王福耀、古美伦、吉克尔布、苏蓉、足麦、张彤、张静、陈芳、韩治成在主席台执行主席席就座。韩忠信主持会议。
蒋巨峰、李崇禧等和大会主席团成员在主席台就座。
甘道明说,过去的一年,面对灾后恢复重建的艰巨任务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省人大常委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中共四川省委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巩固回升、加快发展”工作基调,全面贯彻落实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要求,认真依法履职,切实保障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效服务“两个加快”。
全年共制定地方性法规7件,修改5件,废止5件,批准成都市地方性法规3件,批准民族自治地方单行条例10件,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19个,对5部法律法规开展了执法检查,接受并审查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211件,就重大事项作出决议决定6项,任免和批准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46人次,为夺取灾后恢复重建决定性胜利,为“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回顾2010年的主要工作,甘道明说,省人大常委会以科学发展为统领,着力保障“两个加快”,围绕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努力促进灾后恢复重建和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促进又好又快发展,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着力推进民生事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着力推进公平正义,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着力推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繁荣发展;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为根本,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坚持法制统一,提高立法的规范性科学性,坚持突出重点,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实效性,坚持服务保障,提高代表的积极性主动性;以贯彻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加强贯彻落实,完善体制机制,加强自身建设,夯实工作基础,加强联系指导,增进沟通交流。
谈到今年主要任务,甘道明说,2011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开局之年,是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的关键一年。常委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继续贯彻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工作基调,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切实增强监督实效,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推进“两个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提供法制保障。
甘道明说,“十二五”开局之年,省人大常委会要围绕“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加强立法工作,坚持地方立法工作指导思想,突出四川特色,提高立法质量,为我省经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提供有力法制支撑。要围绕经济社会建设,加强监督工作,认真贯彻监督法及我省实施办法,把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完善服务保障措施,加强代表工作,坚持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坚持为代表服务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努力提高代表服务保障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作用。要提高依法履职水平,加强自身建设,按照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的要求,始终坚持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党的观念、政治观念、大局观念、群众观念和法制观念,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为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刘玉顺在报告法院工作时说,2010年,全省法院践行“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指导思想,突出“服务大局、能动司法”工作主线,坚持经常性工作抓提升,实现规范高效,创新性工作求突破,破解司法难题,保障性工作上水平,推动自身科学发展,较好地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两个加快”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今年,全省法院将重点做好五项工作:坚持能动司法,服务“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积极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坚持司法为民,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坚持公正廉洁司法,全面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全面加强基层建设。
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邓川在报告检察院工作时说,2010年,全省检察机关紧紧围绕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不断加强法律监督、加强自身监督、加强高素质检察队伍建设,各项检察工作全面健康发展。强化服务大局意识,立足职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强化维护稳定意识,结合执法办案依法化解社会矛盾;强化执法为民意识,扎扎实实做好民生检察工作;强化开拓创新意识,着力推进社会管理法治化进程;强化监督配合意识,大力促进公正廉洁执法;强化人才保障意识,切实加强班子队伍建设。2011年,全省检察机关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不断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更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大会表决通过了关于接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部分副主任辞职的决定,接受甘道明、韩忠信、杨志文辞去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职务。
大会还表决通过了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选举办法。
出席大会的还有中共四川省委、成都军区、省政府、省政协、成都军区空军、省军区、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武警四川省总队的领导同志,省老同志:欧泽高、王少雄、魏宏、李登菊、叶万勇、王怀臣、钟勉、黄新初、陈光志、黄小祥、黄彦蓉、张作哈、王宁、李成云、陈文华、黄志远、杨岭多吉等。
第五篇: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同志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
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同志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
赣州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11 年 2 月 14 日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新雄省长代表省政府所作的工作报告,是一个实事求是、鼓舞人 心的报告,是一个预示着江西美好未来、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步伐、实现绿色崛起的报告。我完全赞同。报告的文字简练,语言朴实,用 数字说话。对 2010 年工作仅仅用了不到一页纸的文字进行总结;对 过去五年的工作作了六个方面的概括,文字也不多。报告带有体会性 质地讲了六个方面的具有启示性、经验性和指导性的意见,非常朴实、客观、真切。对于发展目标,报告提出今年生产总值增长 10%以上,未来五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1%以上,留有充分余地。去年全省经济 发展势头很好,超出预期。比如,‚一个‘1’,三个‘8’‛的目标任务基 本上提前或超额完成。其中,本外币存款去年 2 月份就超过 1 万亿元,提前 10 个月完成;经济总量超 8000 亿元,实际达到 9435 亿元;固 定资产投资超 8000 亿元,实际达到 8755.5 亿元;贷款余额达 8000 亿元,因为国家银根收紧,实际为 7800 多亿元,此外社会融资 700 多亿元、市场直接融资 300 多亿元。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三年大幅 度增长,2008 年增长 51.5%,居全国第二位(天津第一);2009 年增长 40%,和天津并列全国第三(四川第一);2010 年增长 32%,初步统计 是全国前七位。内蒙古自治区曾经连续六年固定资产投资全国第一,为此经济总量从 24 上升到 16 位,六年间上升了 8
位。去年 8 月份开 始我们抓社会稳定,抓化解矛盾,抓‚十万干部下基层‛,就是因为在 发展上,我们心里比较有底。今年延续了良好的发展势头。1 月份,全省财政总收入 169 亿元,超过 1999 年全年财政总收入(155 亿元),仅比 2000 年全年财政总收入 171 亿元少 2 亿元; 工业主营业务收 1300 多亿元,超过 2002 年全年。全省引进了 118 个 5000 万元以上外资项 目,增长 13.5%,同比提高了 4 个百分点;其中,5 亿元以上项目 20 个,5 亿元到 10 亿元的项目 12 个,同比增加了 11 个;10 亿元以上 的项目 8 个,同比增加了 4 个。根据目前的发展势头,今年全省经济 增长至少在 13%,GDP 将达 10600 亿元,进入万亿元俱乐部指日可 待,江西经济发展将跨上新的台阶。未来五年,经济总量将再翻一番,达到 2 万亿元。所以,我更看重的是未来。
关于赣州的工作,我主要谈三点认识、提三点希望。三点认识: 第一,党中央、国务院一直惦记赣州、关注关心赣州,省委、省 政府全力以赴支持赣州发展。
赣州是革命老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 大贡献。党中央、国务院一直惦记赣州、关注赣州,关心赣州的发展。对于赣州干部群众提出的要求,都尽力帮助解决。比如昌吉赣铁路绕 弯走,重要铁路布局充分考虑赣州。最近,文清同志利用他长期在国 家机关和中央机关工作的良好人脉关系,将赣州的情况向中央作了反 映。其中,对赣州的烈士遗属、返乡老红军生活补助过低、住房破旧,生
活赶不上当地的平均水平的问题,习近平、回良玉等中央领导同志 批示要求民政部牵头调查。批示不到 48 小时,调查组就到了江西。关于这个问题,需要省里解决的,省里该拿钱拿钱、该拿物拿物。因 为赣州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的贡献,没有老区人民的牺牲,就没有新 中国,这永远是历史事实。赣州人口多、林区多、土地面积少,交通 位置在全省没有什么特殊的优势,人均量在全省靠后。不要说赶上全 国的平均水平,赶上全省的平均水平还要作出若干年的艰苦努力。刚 才几位代表提出,要求省委、省政府关注赣州、重视赣州、支持赣州,这些要求都是正常的、合理的,只要省委、省政府能做到,我们都将 全力以赴。前不久,吴新雄省长代表省委、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到 赣州支持赣州发展,这只是第一步。
第二,赣州跟全省一样,过去的五年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赣州 市是江西的‚南大门‛,在全省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过去五年,赣州 市委、市政府工作思路清晰,措施得力,在前几届班子共同努力的基 础上,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好 的时期之一。赣州是 11 个设区市中财政总收入第二个突破百亿元的 设区市;是经济总量第二个突破千亿元的设区市;城镇化率年均提高 2.29 个百分点,比全省高 0.5 个百分点; 新农村建设创造了新的模式; 脐橙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生产基地;党的建设创造了新鲜经验。可以说,赣州同全省一样,过去五年是取得巨大进步的五年,是历史 上可
以浓浓写上一笔的五年。这是在座的各位代表,赣州市委、市政 府,以及各县(市、区)委、县(市、区)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 结果。
第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赣州加快发展的任务更重,难度更 大。这主要是因为赣州是革命老区,无论是人力、物力、财力,在战 争年代都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加之赣州是鄱阳湖生态经济 区的上游,森林面积大,是全省主要的水源地,发展平原经济、市场 经济受到较大的制约。比如说发展工业,显然不能和南昌比,也不能 和九江比。在九江,水运每吨货物节约商务成本 140 元,往返运输一 吨货物就可以节省 280 元。赣州由于没有平原,建设工业园区都困难。面对这种情况,赣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固树立‚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理念,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 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生态化‛战略,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打造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特大型、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 市和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性金融中心,江西绿色崛起的重要一 翼和生态经济、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国重要的钨产业、稀土产业战略 基地和世界最大的优质脐橙产业基地。这个工作思路和总体布局是不 断探索的结果,省委、省政府完全赞同。因为人们对社会的认识是 一步一步往前迈进的,对省情的认识我们要不断深化,对市情的认识 要不断深化,对工作思路也要不断完
善。
三点希望:
一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坚定不移地调整经济结构。现在我们的主要矛盾是发展不足,‚身板‛太弱,‚蛋糕‛太小。一定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这一指导思想特别重要。全省还有 1/3 的县(市、区)财政收入不到 5 亿元,经济总量不到 50 亿元,怎么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个比方,人人都知道热量补充要均衡一点,营养价值要高一点,但如果工资低、家庭收入少,有买面的钱就没有买米的钱、有买肉的钱就没有买菜的 钱,怎么去改善生活?因此,归根结底还是要把‚蛋糕‛做大、总量做 大。又比如,关于当前房地产市场问题,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执行 好中央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过快增长的决定。另一方 面,要正确判断我省房地产市场。一般来说,人均 GDP 超过 3000 美 元的时候,房地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要成为当地的一个支柱产业。我省去年人均 GDP 超过 3000 美元,正处于这个阶段。我们强调工业 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房地产需求是相当大的。以城 镇化率年均增长 1.5 个百分点计算,每年有 66 万人转为城市人口。按照一般规律,就要增加 66平方公里的城市面积和相应的住房面积,否则,商品住房价格就将上升。因此,在我省房地产价格问题上,说 到底是供求关系问题。中央关于房地产的方针政策,是遏制部分城市 房价过快增长。我们要牢牢把握大政策、大局势,遵循经济社会发展 规律,积极推动我省房地产市场健
康有序发展。在这方面,我们还要 作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二是要敢于把赣州市放在全省和全国的大局中来思考、来谋划、来布局。无论是横向比,还是纵向比,赣州取得的进步都是历史性的,值得骄傲。但是,放到全省来比较,在 9400 亿元的经济总量中,赣 州占多大份额,人均是多少?在 1200 亿元的财政总收入中,赣州占多 大份额,人均是多少?我们要敢于在全省、全国的大局中去衡量、去 比较,要敢于面对发展中的差距,同时力求缩小、遏制这种差距。我 们江西就这样考虑在全国的位置。江西的人口占全国 3.3%,经济总 量占 2.37%,财政收入占 1.78%,固定资产投资占 3.16%。全省固定 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例超过 3.3%的时候,将出现一个拐点,江西同 全国的差距特别是人均差距将越来越小。如果固定资产投资达不到全 国的平均水平,我们的差距将继续扩大。发展规律表明,一个国家或 地区人均生产总值由人均 1000 美元增长到 3000 美元的时候是最困 难、最危险、也是最难得的时期。江西的人均生产总值已经由 2009 年的 2500 美元提高到了 2010 年的 3000 美元。全国的人均生产总值 2010 年已经超过了 4000 美元。这个时候,社会容易动荡。但同时也 是难得的黄金机遇期,把握好了将快速发展。这方面全国、全省都处 理得比较好。
三是要集中精力抓项目、扩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决定未来,固定 资产投资就是财源,固定资产投资就是后劲,固定资产投资就是百姓 的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体现了我们抓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这是决 定赣州命运之所在。能否加快发展、遏制过大差距,能否超常规发展、尽早实现绿色崛起,归根到底
取决于抓项目。特别希望赣州在抓项目,尤其是在抓大项目上认识更明确、精力更集中,抓得更狠一点,总量 更大一点,大项目更多一点,以积蓄发展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