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辩论常识:辩位对辩手的要求
辩位对辩手的要求
一辩
一辩在场上的任务是首先进行三分钟的开篇陈词。首先谈一下一辩在准备过程中应有的表现。当大家讨论时,一辩要及时归纳大家的意见,记录进程,是对己方的讨论成果、立论观点最为理解透彻的一个,还要能很好的把握整个讨论的方向和进度
总的来说,一辩必须留意,一辩稿是大家集体努力的结晶,一辩稿应该是在充分了解立论精髓、明晰己方观点的基础上写的。同时,因为一辩是开篇陈词,首要任务是把己方观点清楚明白地告之观众评委,所以一辩稿要写得通俗易懂,尽量不要出现太多自己也说不清楚的术语。也不要因为专业的影响,运用太多只有自己人才懂的专业语言。
在比赛中,一辩的任务是开篇立论,辅助防守,并要牢牢把握辩论的大方向、防止本方偏题或是掉进对方的陷阱,还要能把握本队攻击或是防守的节奏,不能表现得急躁。开篇陈词时,要注意读稿的语速和神态、手势。语速不能太快,至少要保证观众听得清楚。手势不需要太多,应该配合适中的语速,给大家予稳重的印象。反方一辩还要反击正方一辩稿中出现的漏洞。
综上所述,一辩对辩手的要求是:总结、表达能力强,头脑冷静、场上不会被对手影响自己的思维,风格最好是稳健型的。
攻辩
攻辩是队伍中的狙击手,既要时时注意找出对方漏洞进行攻击,又要协助防守,回击对手的攻击。
在己方观点确立后,攻辩应该找出其中有利的攻击点和己方的薄弱点,着重准备,场上怎样攻击、发问、防守都应该事先在脑海中揣度几次,还应找一些相关的简短论据支持观点。
在准备中,攻辩除了参与立论、找论据,还有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准备问题。因为盘问中一方问,对方只能回答,提问的一方处于主动的位置,所以设问要有技巧,问的问题不应让对手有太大的发挥空间,不应该问“为什么,怎样,原因是什么”等属于特殊疑问句的问题,这样事实上是为对方提供机会反复解释,摆脱自己对盘问的控制。盘问环节的问题绝大部分的答案应该是“是”或“不是”,并且攻辩自己要清楚问题的“正确答案”。最好盘问问题环环相扣,最后把对方逼到要么自相矛盾要么否认他方观点的绝路。
第二篇:辩论常识-辩位对辩手的要求
辩论常识:辩位对辩手的要求
辩论场上的四位辩手,各用一个字可概括为:一辩“启”,二辩“承”,三辩“转”,四辩“合”。
辩论赛整体的作战方式讲究启承转合。“启”于辩论,意即阐明己方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并表明基本的逻辑关系和己方以后三位的基本思路,即开题。“承”于辩论,在一个特定的角度来深化我方的基本立场和理论,展开论述我方的核心观念。“转”于辩论,即在对方的立场的理论发表之后,根据我方的立场予以反驳,并在确凿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我方的立场。“合”于辩论,则是总结,把我方的所有观点放在一个新的高度,加以概括,并对对方的理论和观点进行总体的反驳,有一种登高一呼的味道。而四辩,承担的就是“合”的责任。
其次,整体的作战方式还讲究明确的分工。辩论上,启承转合只是一种程式,还没有具体的内容设置。要使启承转合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在内容上有一个好的设计,即整体作战的同时,搞好辩论中的明确分工。用一句术语来说,就是“格式化”。辩论的基本内容结构:一辩侧重逻辑,二辩侧重理论,三辩侧重事实,四辩则侧重价值分析。
举个例子,南京大学队的一位女辩手是这样描述她们的分工的:一辩是抢占地盘,深挖壕沟,所有于己有利的“山头”都要尽可能地囊括;二辩要筑起高墙,加固工事,打牢基础;三辩要广积粮草,储运炮弹,并要尽可能地烧掉对方粮草,让对方在即将来临的大战中处于人困马乏之窘境;而自由辩论就是真正的大战开始,步步为营,逐步蚕食对方阵地;或是秋风扫落叶,一举端掉对方营盘;也有可能混战一场,乱中取胜„„一支成熟的队伍,往往采取稳扎稳打的战略战术。而经过了“深挖沟”、“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后,四辩的任务就是把红旗插上山头,并高唱一曲胜利的凯歌。这种分工固然与其队伍的风格有很大关系,不过也不乏参考价值。
最后,整体的作战方式中真正的整体配合。整体配合适宜个笼统的概念,包括很多的内容。前面说的启承转合和明确分工均是一种整体配合,但是更重要的整体配合是在辩论的过程之中,各个队员之间如何达成配合。比赛过程往往激烈紧张,瞬息万变,投入到其中以后,人们往往会忘记自己,忘记整体配合的战略,这是主观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是客观的因素,比赛是十分精彩的:辩论是知识高度密集的,各个队员不可能在事先商量好怎样来应付对方会说的每一种观点,每一个事实,每一种理论,这要看临场的反应。足球是高强度的,各个队员同样也不可能在事先商量好怎样来应付对方每一种攻击,这也要看临场的反应。这样,当一个队员在应付对方攻击的同时,别的队员要有敏感的配合意识,形成整体的攻击力量和方位力量。这是真正的团队精神!
而在整体的配合中,必须注意不同的辩位对辩手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下面结合现在最常见的攻辩赛制进行对辩位的介绍。
一辩
在攻辩赛制中,一辩在场上的任务是首先进行三分钟的开篇陈词,在二三辩攻辩后作一分三十秒的攻辩小结,最后就是参与自由辩论。
首先谈一下一辩在准备过程中应有的表现。当大家讨论时,一辩要及时归纳大家的意见,记录进程,是对己方的讨论成果、立论观点最为理解透彻的一个,还要能很好的把握整个讨论的方向和进度。当大家的讨论遇到难题一时无法破解或是讨论开始偏离方向的时候,一辩要能及时清醒意识到并把大家重新引上讨论方向,可以把难题暂时压下,先解决其他问题。但是也不可以在最后还留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当己方观点大致确立,一辩便可动手写一辩稿了。准备一场比赛,一辩稿大概要改两到三次,一般而言,第一遍修改主要是对观点的修改,看在一辩稿中体现出来的观点如何,己方能否将这种观点论叙清楚,是否有重大漏洞或是无法自圆其说的地方,有的话就要对己方的观点进行修改。当然,这种是在准备时间较为充分的前提下进行的,适用于比赛经验不是很多的辩手。第二遍则是对一辩稿骨架的修改。要看的有:对己方观点的归纳是否正确、论述层次的安排、深入浅出的程度、事例与论述的安插等等。第三遍则是对一辩稿字斟句酌的修改,主要是看对语言的运用,注意术语的使用和在论述中表现出来的态度。
总的来说,一辩必须留意,一辩稿是大家集体努力的结晶,一辩稿应该是在充分了解立论精髓、明晰己方观点的基础上写的。有些辩手可能在写辩稿时无处下笔或是讲不清楚,那大多是因为对己方的观点还没能理解透彻。同时,因为一辩是开篇陈词,首要任务是把己方观点清楚明白地告之观众评委,所以一辩稿要写得通俗易懂,尽量不要出现太多自己也说不清楚的术语。也不要因为专业的影响,运用太多只有自己人才懂的专业语言。
在比赛中,一辩的任务是开篇立论,辅助防守,并要牢牢把握辩论的大方向、防止本方偏题或是掉进对方的陷阱,还要能把握本队攻击或是防守的节奏,不能表现得急躁。开篇陈词时,要注意读稿的语速和神态、手势。语速不能太快,至少要保证观众听得清楚。手势不需要太多,应该配合适中的语速,给大家予稳重的印象。反方一辩还要反击正方一辩稿中出现的漏洞。在攻辩环节中,一辩要对二三辩的攻辩进行攻辩小结,所以一辩在准备时必须了解攻辩的问题和提问的目的,攻辩时也要找出对方在回答问题和提问问题时的漏洞。在自由辩论中,一辩辅助防守,当对方质疑到己方观点时,一辩应能说清楚,不要和对方纠缠不休。当本方的辩论开始偏离辩题或是掉进对方的陷阱,一辩要能清醒意识到,及时把辩论拉回轨道。当己方在场上表现开始急躁或是气势被对方压住,通常扭转场上局面的重任落在一辩的身上。
综上所述,一辩对辩手的要求是:总结、表达能力强,头脑冷静、场上不会被对手影响自己的思维,风格最好是稳健型的。
二辩
二辩在整个团队中起到杠杆的作用,既对一辩稿起补充说明的作用,又起着加强和巩固,同时要负责场上的防守及协助三辩攻击。
在攻辩赛制中,二辩的工作其实和三辩差不多,要求也差别不大。因此,关于二辩的要求就不在此详说了,大家可以看下面的关于三辩的解说。但二辩与三辩还是有分别的,一般而言,二辩是在场上的责任主要是防守、协助三辩进攻。在攻辩中,最好是二辩与三辩问一套问题,环环相扣。
三辩
在攻辩赛制中,三辩的任务是在攻辩环节中向对方提问三个问题,并回答对方的提问;在自由辩论中主要负责攻击。三辩可以说是一队中的狙击手,既要时时注意找出对方漏洞进行攻击,又要协助防守,回击对手的攻击。
首先说准备过程。在准备的立论阶段,其实几个辩手并没有明确分工,但是三辩通常思维较为活跃,比较容易形成新的观点,但是也容易偏离讨论轨道,需要留意。同时,三辩常常由于职业病喜欢反驳,在讨论一个观点是否成立时这是很重要的,但是也要注意不要过火,记住立论过程中立重于破。在己方观点确立后,三辩应该找出其中有利的攻击点和己方的薄弱点,着重准备,场上怎样攻击、发问、防守都应该事先在脑海中揣度几次,还应找一些相关的简短论据支持观点。
在准备中,三辩除了参与立论、找论据,还有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准备问题,包括攻辩环节的三个问题和自由辩论的大部分问题。攻辩的三个问题尤为重要,因为盘问中一方问,对方只能回答,提问的一方处于主动的位置,所以设问要有技巧,问的问题不应让对手有太大的发挥空间,不应该问“为什么,怎样,原因是什么”等属于特殊疑问句的问题,这样事实上是为对方提供机会反复解释,摆脱自己对盘问的控制。盘问环节的问题绝大部分的答案应该是“是”或“不是”,并且三辩自己要清楚问题的“正确答案”。最好三个问题环环相扣,最后把对方逼到要么自相矛盾要么否认他方观点的绝路。在设计攻辩的问题时,要把设问的思想清楚告之一辩。一般设计问题的方法是先想出大量自由辩论的问题,然后从中挑出三条有相互关联的问题或是选择一个较好的方向发展成三条相呼应的问题。
在比赛中,一般是三辩主要负责攻击,留意对方说的每一句话,寻找攻击方向。在攻辩环节中,提问的问题一般是事先准备的,不提倡临时变动。在回答问题时,要留意不要掉进对方的陷阱。一般可以发挥的话尽量引到己方观点进行阐述。但是有时在不明了对方意图时,可以先简短回答,对方一般是在第三个问题时再亮出意图,可以到时再进行阐述己方观点或是反驳。
自由辩论是三辩的发挥时间,这时三辩要结合前面所找到的对方漏洞,留意对方说的每一句话进行攻击。这时首先要注意的是对方的逻辑推论是否有问题,所举事例是否切合辩题,有大的漏洞的话可以连续追问。(一般三次左右已足以引起大家注意,再追问就有辩风不好之嫌)倘若一时之间找不到重大漏洞,也可以注意对方的口误,从气势上去压倒对方,但是不宜多用。当己方在气势上处于劣势,一方面主要靠一辩的稳健气势带动全队士气,三辩也要尽快找到对方的致命薄弱点进行攻击(至少要看上去很致命),挽回气势。还要留意不要掉进对方陷阱,不要偏离辩题。
其实从上面的阐述可以看出,三辩对辩手的要求是:反应快、逻辑能力强、场上表现要有一定的气势,不会被对方压倒。
四辩
四辩在一场比赛中的主要任务是在自由辩中协助进攻及防守,在整场比赛最后的四分钟作总结陈词。
进行在自由辩论中,四辩是唯一一个还没有发言过的辩手。此时四辩应该是对场上情况有一个理智的认识,对双方优劣势所在有明确清晰的把握。所以,自由辩论往往是由四辩发起攻击。而且,当自由辩论双方一旦出现偏题的时候,往往又是由四辩把对友引回正确的攻击方向。在自由辩论中,四辩要控制发言的次数,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并为后面的总结陈词做好准备。
至于总结陈词,则是一场比赛的压轴戏,一场比赛的胜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一篇完整的总结陈词,应该包括:在把握整场比赛的基础上对对方的逻辑缺陷、论证漏洞等的揭露;对己方观点的维护和本方立场的升华。补充一句胡渐彪对结辩的理解:结辩其实就像是清扫战场,要做的无非三件事:
1、清点一下对方被我们打死了多少人,丢下了那些战利品——别忘了挑最重要的拣。
2、看看对方还有哪个人正晃晃悠悠想站起来,那就立马上去补上一刀。
3、看看我们中有哪个兄弟还有气,那就赶紧背回来养伤
四辩和一辩一样,都要有相当强的逻辑概括能力,能对己方观点和对方逻辑漏洞明晰得概括出来。四辩在全队辩手中,要具备最强的大局观,在抓对方漏洞时不能拘泥于个别词句,而应该站在全场辩论赛的高度上,宏观地把握对方立论中的致命漏洞。作为一名四辩,要有较强的驾御语言的能力,也要有强有力的理论作为整篇辩稿的灵魂,可以从辩题或辩论赛的价值讨论。辩稿要做到升华煽情,调动整场比赛的气氛,语言又不能太华丽太空洞。语言要逻辑概括,使人感到代表理性和智慧。
第三篇:辩论一辩
开宗明义,概念先行。所谓代沟原指不同代人在思想意识,生活方式,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差异。代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今天我们探讨“代沟”的责任在谁,理应专指已经阻碍了父母和子女之间正常的交流与沟通,并且对家庭和社会产生了消极影响和不良后果的代沟。责任,一方面指份内应做之事,另一方面指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而应当承担的过失。而问题双方父母及子女,指由亲缘维系的持续的长辈与晚辈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父母主导,双方共同成长。今天我们判断代沟主要责任在谁的标准是:谁在代沟的产生,扩大和解决的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基于以上概念,我方的观点是,代沟的主要责任在父母。
第一,从父母特殊的社会角色来看,社会赋予了父母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不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不教,父之过”,还是我国法律中“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与义务”的规定,都展现了社会对于父母在抚养,教育,监护子女过程中的要求。所以在对家庭和社会关系的维系和巩固上,父母有着子女所不能承担的使命。因此,父母在子女内化社会文化,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第二,从代沟的产生原因和扩大过程来看,父母负有主要责任:家庭环境在子女初始社会化的过程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并会对其一生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父母的行为模式,文化素养,教育方式等各种家庭因素,对子女价值标准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子女基于对现实,潮流的新认知与父母的固有经验产生的分歧与冲突,造成了各种消极影响。由于父母沟通方式欠佳,坚持固有思想,以及于时代发展的落后而产生了“代沟”,对于此,父母负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
第三,从代沟的处理与解决层面来看,父母承担主要责任:代沟问题的处理及解决取决于其本身的性质,以及处理矛盾的水平。我们在开始已经明确,这里的代沟,专指已经阻碍了父母和子女之间正常的交流与沟通,并且对家庭和社会产生了消极影响和不良后果的代沟。在我们这样的年龄,较之处于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并对问题缺乏理性认知的我们(子女)来讲,父母的社会阅历更加丰富,心智更为成熟。显然,父母更能清楚认识冲突性质,并且采取适当的管理方式来解决冲突。从这个方面来看,在家庭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父母更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担负起解决问题的主要责任。从而使代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进而实现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代沟的主要责任在父母。
第四篇:0Vyjaab辩手素质及辩论赛常识
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情也成空,且 作“挥手袖底风”罢。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成诗 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乃书于纸上。毕而卧。凄然入梦。乙酉年七 月初七。-----啸之记。
打辩论打得久了,同道认识了很多,学弟学妹也指导过一些,渐渐就开始去想要找 到一种比较清晰的方法来评价一个辩手的素质。同时,在武大目前技术流蔚然成风 的环境中,也需要告诉每一个新近走入辩论这个活动中的新人,他们为了打好辩论 到底应该去学习什么加强什么。既然到了可以倚老卖老的时候,姑且尝试着来回答 一下这几个问题。不过必须声明的是,有关论点和表达方式均可能有强烈的个人特 点,希望大家本着阅读-怀疑-理解/创新的态度进行批判性思考。以我这些年对辩论和辩论赛的理解,一个辩手最应当培养的基本素养包括表 达、交流、协作、应变、分析五大方面。同时,应根据自己在队伍中的任务和自身 特点有所侧重地进行锻炼。至于辩位和这几方面能力的关系,稍后将再其它文章中 论及。以下将每个方面的能力对于辩手的影响,以及如何对该方面能力进行半定量 的评价分别列出,排序与该方面能力重要性无关。
1、表达能力 辩论是一种使用语言传达观念的活动,因而良好的表达能力无疑是一个辩手必 须具备的,当然,这里主要指的是语言表达能力。判断一个辩手的表达能力,主要 是看其否把自己所想的用语言表述出来,以及是否能够表述得清楚、明白。表达能 力可以说是一个辩手进行辩论的基础,因为无论多么好的立论都必须从辩手的嘴里 说出来才能体现其价值,而如果表达得当,一些很朴实的思想也能够让人大为赞赏。因此,作为辩手,都应当把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摆在第一位,结合自己的性格和表 达特点,加以磨练。合格(3 分/5 分):能够流利地进行 1 分钟的即兴论述,能够流畅地读完一篇 3 分钟的文稿,能够用语言简短描述生活中的事件; 良好(4 分/5 分):能够流利并思路清晰地进行 2 分钟的即兴论述,能够在阅 读文稿的时候得当地控制停顿并有一定节奏感,使重点突出、思路明确,能够比较 生动简明地描述生活中的事件; 优秀(5 分/5 分):能够流利并思路清晰地进行 3 到 4 分钟的即兴论述,能够 在该过程中善用语言的节奏、停顿,能配合语气语势使重点突出、思路明确,最好 能通过发言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和真实感情,阅读文稿时也应能达到同一水平,能够 生动简洁地描述生活中的事件。
2、交流能力 辩论作
为一种双方辩手以及辩手与评委、观众的互动活动,要求辩手具有一定 的交流能力。交流不同于表达,因为表达仅仅要求你说出来,说清楚,而交流则要 求你要让你表达的内容能够被受众接受,也就是要说好听。同时,交流还包括了听 的能力,即理解他人所说的话的确切含义和暗示。交流不是一种单向的观点灌输,而是一种双向的讨论,而这才是辩论过程中所谓“交锋”的来源——归根结底交锋 毕竟也是交流的一种方式,没有了交流就成了自说自话,而那样的辩论往往是令人 感到无趣的。当然,交流所借助的并非只是语言工具,表情、姿态、肢体动作等都
可以成为交流的工具,而这些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仪态,并且对于一个优秀辩手而 言后者往往才是他们交流能力优秀的最大原因。合格(3 分/5 分):就问题与他人进行讨论时发表观点的方式措辞不至于使人 讨厌,能适时停止发言以便他人发表观点,能用得当的态度面对不同意见而不至有 过分激烈的情绪反应; 良好(4 分/5 分):就问题与他人进行讨论时表达方式比较得当、措辞合理,仪态较好,有一定肢体语言,使人愿意倾听,能较好地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并 使他人愿意与之继续探讨,面对不同的意见能大方听取并作出有礼有节的回应; 优秀(5 分/5 分):就问题与他人进行讨论时表达方式和措辞选择得当,仪态 大方得体并与自身性格相符合,使人乐于进一步思考和理解其观点,除听懂他人所 表达的字面含义,应能一定程度上理解其中可能包含的隐性信息如暗示、情绪等,对提出不同看法的人能很得当地处置并引导对方进行进一步探讨,给人以友好、明 理、有礼的感觉。
3、协作能力 任何集体活动都要求参与者具有一定的协作能力,辩 论也不例外。无论是构建体系还是上场比赛,都不可能也 不应该是一个人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辩论不是一个人的 事情,也不是四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团队的系统工程。成员确实有分工的区别,但只有各个位置上的辩手协同合 作,才可能呈现出真正精彩的比赛。作为场下队员,是否 能够在不上场的情况下时刻作好准备并主动给队伍提供力 所能及的帮助,作为场上队员,能否配合队友发言执行战 术意图,这些都是衡量一个辩手素质的重要方面。合格(3 分/5 分):能够接受因个人能力或战术需要 等原因不上场比赛,上场后不会头脑发热,能执行场下安 排的战术思路,并能就场上情况与队友及时进行简单的沟 通协调; 良好(4 分/5 分):在因为能力或战术需要不上场比 赛时,仍保持有良好积极的态度,基本保证训练和讨论的
出勤率,上场后能注意到队友发言的意图并及时跟进,战 术执行能力较强,场上沟通及时有效; 优秀(5 分/5 分):在良好的基础之上,能很好地领 会队友的发言意图,结合本方立论和战术安排给予得当的 追击或补充,场上能有效调动队友使全队发言意图基本统 一。
4、应变能力 辩手在比赛中随时可能遭遇到意外情况,此时如何作 出反应使局面得到控制或者扭转,就依赖于他们的应变能 力。另外,由于一个立论体系中包含多个论点多个角度,在比赛中如何结合当时情况调整战术的侧重点——也就是平时常说的“大局观”——也属于应变能力的范畴,只不 过那是一种宏观的应变而已。一个出色的辩手正是依靠其 过人的应变能力做到赛场上的临危不乱和对比赛的整体把
握的。某种意义上说这是辩手最难培养的一项素质,有不 少性格和天赋因素。合格(3 分/5 分):即兴对辩总时间 30 秒内不冷场且 不出现明显游离于辩题外的发言,比赛时能意识到对方的 主要论点和攻击方向,能跟随队友调整战术; 良好(4 分/5 分):即兴对辩总时间 1 分钟内不冷场 且不出现明显游离于辩题外的发言,比赛时能准确理解对 方的主要论点和攻击方向,能主动调整战术和论证、反驳 的侧重点; 优秀(5 分/5 分):即兴对辩总时间 2 分钟内不冷场 且发言能充分支持自己观点并对对方观点作出一定有效攻 击,比赛时能准确把握双方的论证方向并从中梳理出较清 晰的逻辑线,能带领队友调整战术并变更论证、反驳的重 点。
5、分析能力 辩论不是耍嘴皮子,否则很容易陷入没有深度的就事 论事或者事实的罗列,因此辩手应当具有充分的分析、思 考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为分析辩题时的清晰性、逻辑 性和条理性,即是否能把一个辩题的双方立场所依赖的各 种前提、逻辑形式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矛盾、悖论等想清 楚。不同于应变的是,分析时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可以 允许辩手反复、充分地思考论证。良好的分析能力不仅是 立论时的依托,也是应变的基础和表达对象的来源。一个 只有执行能力而缺乏对辩题独立深入的分析的辩手,常常 是难以真正吸引住听众也难以说出值得回味的话语的。合格(3 分/5 分):能对辩题的一方立场提出两到三 个不矛盾的观点并加以推证,论证过程可以让人理解并且 没有逻辑漏洞; 良好(4 分/5 分):能对辩题的一方立场提出成系统 的一套观点并加以推证,采用的前提容易被认可,逻辑清 晰无漏洞; 优秀(5 分/5 分):能对辩题的一方立场提出成系统 的一套观点并加以推证,并能结合另一方立场对整个辩题 进
行较全面而清晰的综合辨证分析,采用的前提基本是为 一般人公认或容易被多数人认可,逻辑清晰条理分明。辩论赛规则
1、确定辩题(认证分析 要有可辩性 题目严谨 正反方题目必须明确)
2、根据学生文化、思维水平确定评分标准 邀请评委 明确评分标准(如果是学生 还需培训)同时 选拔活动主持人
3、明确辩论环节:一辩 二辩三辩 四辩依次轮流发言 根据实际情况约定时间(一辩称述观点 2 分钟 二辩盘问 3 分钟 三辩自辩论 5 分 钟 四辩总结程辞 3 分钟 交替发言 用完自己的时间将不能再继续发言)
4、组织辩论组 抽签—— 准备辩论——开始辩论——评委点评 备注:此项工作一定要语文老师大力支持 岳明 19:21:06 也不详和你说话了 辩论赛程序(简要)
1、辩论赛开始
2、宣布辩题
3、介绍参赛代表队及所持立场
4、介绍参赛队员
5、介绍规则评委及点评嘉宾
6、辩论比赛
7、规则评委及点评嘉宾退席评议
8、观众自由提问时间
9、规则评委入席,点评嘉宾评析发言
10、宣布比赛结果
11、辩论赛结束
辩论赛细则
1、时间提示 自由辩论阶段,每方使用时间剩余 30 秒时,记时员以一次短促的铃声提醒;用时 满时,以钟声终止发言。攻辩小结阶段,每方使用时间剩余 10 秒时,记时员以一 次短促的铃声提醒,用时满时,以钟声终止发言。其它阶段,每方队员在用时尚剩 30 秒时,记时员以一次短促铃声提醒,用时满时,以钟声终止发言。终止钟声响时,发言辩手必须停止发言,否则作违规处理。
2、陈词 提倡即兴陈词,引经据典恰当。
3、开篇立论 由于本次比赛辩题大都富于生活化色彩,所以开篇立论无须在理论的层面上过多纠 缠。立论要求逻辑清晰,言简意赅。
一、一辩陈词(在辩论赛中,正方是要确立观点的,而反方是则是挑正方毛病的,打个比喻,正方是 守擂者,而反方是攻擂者,一攻一守,正方必须使自己的观点绝对站得住脚,不能有 一点瑕疵,这样正方就会获胜;而反方所有的论辩都必须有针对性,针对正方的观点, 从正方的观点中挑毛病,只要找到一点错误,那么正方就守擂失败,反方获胜,记住, 只要推翻正方的一个分论点,反方就会获胜.所以从辩论的难度来看,正方的压力往 往要大于反方,必须保证自己的论点没有任何的瑕疵,才能获胜.为了保证公平,规 则中规定要让正方先陈辞,为得就是要”先声夺人”,气势必须体现出来,先入为主, 这是给正方的机会.在最后总结陈辞的时候,要正方最后总结也是对正方的照顾,正 方四辩要”力挽狂谰”,由于最后陈辞,从时间的角度讲会给评委留下较深刻的印 象.正因为正方辩论的难度较大,所以规则
给了正方最先发言,最后总结的优势,正 方同学一定要好好利用,尤其要注意关键时刻关键位置的关键句,一定要细细斟酌)正方一辩陈词 时间 二分三十秒(2:30 的时间要分配好,一般情况是这样的,30 秒的时间说一些礼节上的话,在主席 宣布正方发言后,正方一辩说:谢谢主席,尊敬的对方辩友,亲爱的我方辩友,在座的 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晚上好<一般都是晚上进行比赛>!让我们再来审视一 下今天的辩题…….,我方的观点是…….<开始论述>,再拿出 30 秒的时间来叙述总 论点及整体情况,接下来的 1 分钟分说,把每一个分论点的内容表述清晰,最后的 30 秒总结,升华.同学们可以看出,其实正方一辩的陈辞其实就是一篇小型的议论文, 不同的是一辩要少涉及论据,因为一辩的主要任务是确立己方的观点态度,论据留 在自由辩论阶段使用)反方一辩陈词 时间 二分三十秒(反方主要是找正方的瑕疵,所以不管反方准备的材料如何,都要仔细听正方一辩的 陈词,并且自己陈词要尽量和正方陈词针锋相对,也就是要有针对性,不要出现你说 你的,我说我的这种局面,因为你的任务是挑他的毛病,别到最后你都不知道他分论 点具体是什么,怎么挑人家的毛病?没有针对性就不可能把对方驳倒,就好象人家在 太原设的擂台,而你却在北京打擂,可能把在太原的这个人打倒吗?显然不可能.)
二、攻辩 由双方二、三辩交替向对方二、三辩提问, 问者不能答,答者不能问。由正方二辩 开始,提问 20 秒,回答时间为 1 分钟。提问应贴近主题,不宜过分刁难;回答应针对 主题,切忌答非所问.(这一环节对选手的个人素质要求较高,它不同于陈词,因为陈词是有准备的;也不 同于自由辩论,因为自由辩论是一个整体活动,是 4 个人一起思考,谁回答或谁提问 都可以,而在攻辩阶段, 各方提出的问题对方必须回答,其他辩手不得代替和补充, 要求选手自己解决,因为难度较高,所以是辩论赛中仅次于自由辩论的阶段,是出彩 的地方.所以一定要重视这一阶段,问题要有水平,不宜过分刁难,就是说单拿出这 个问题知道你再问什么,中心是什么,而且要贴近主题.不要问与主题无关的问题, 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主题服务.对于回答者,在进辩论场前就要想好对方 可能问到的问题,仔细思考如何回答能让对方自己打自己的脸,这样不管从气势还 是观点的树立上都有好处.总之,这一环节在上场前要仔细思考,提问,回答都要特 别有水平才行.)
三、自由辩论 双方交替发言,首先由正方开始,直到时间用尽,每队六分钟。(这是辩论最精彩激烈的部分,也是最能体现团体合作,个人能力的时候.要求每个 人都必须发言,四辩可以发言较少,但
也要有 2—3 次左右,因为四辩总结陈辞,需要 在自由辩论阶段把陈辞准备好.其他选手发言次数应当相对平均,即使队中有能力 特别强的,也不能只有他们发言,他们可以把问题给其他同学,让他们问,或把答案 告诉其他同学让他们说,总之你们是一个整体,不允许出现只有个别人参与的局面, 还有要注意用语的规范,不能出现”我觉得”这样的字眼,觉得就表示还有商量,但 你是在辩论,不是在商量,你的观点是确定的,不是来讨论,也不要用”我”,因为你 代表的是你们一方,正确的表达法应该是”我方认为”,或”我方观点是”,而且要 斩钉截铁,没有任何顾及,即使你说错也要有气势,绝对不能在气势上占下风.自由 辩论阶段很容易产生紧张气氛,但此时也是考验大家素质的时候,不管场面气愤如 何都要表现得非常有涵养,不怒自威,只要你面带笑容,对方就会有心理压力,他会 想,”完了,看人家,肯定准备得特别好”,其实这不单是语言上的战争,更是心理上 的战争.这阶段涉及到很多辩论技巧,以后会具体讲每种辩论技巧的运用,掌握我以 上说的基础内容,才可能谈到运用技巧)
七、总结陈词(这是双方最后一次发言机会了,所以要尽可能的完美的表达己方的观 点,还要纠正对方的错误,二者缺一不可,善始善终才是全部的成功)反方四辩总结陈词 四分钟(作为反方要找正方的漏洞,只要能找出来漏洞并加以正确的解析就可以有获胜的 把握)正方四辩总结陈词 四分钟
第五篇:四辩辩论稿
各位老师,同学,对方辩友你们好。首先,很多的东西不是自律可以控制的。自律有其局限性会因为个人的价值观判断的不同而产生新的问题。
他律在个人文明习惯养成起到极重要的作用。要说“他律”我们可以讲每个人总有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必须依靠他人的帮助。就像自己的后背如果不借助他人或者工具是看不到的。如果只靠自律,那我们制定法律的目的何在,如果让学生养成文明习惯靠自律,那我们要学校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干什么,一个完全自律的学校是一个没有秩序的学校,一个完全自律的社会是没有秩序的原始社会,因此他律也是优于自律的。
注意他律是来帮助我们的而不是来限制我们的一个懂得良好地运用他律的帮助的人才更容易成功——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不能说他不想当贤明君主但是如果他不能容忍魏征对他到处掣肘的严格他律如果不是受到魏征的帮助他必定不能达到这样的高度社会这部巨大而精密的机器并不能仅仅依靠每个人的自律就保证顺畅地运转还要依靠他律。如果站在社会架构和运转的角度上看他律甚至比自律更为重要因为作为他律具体化的道德规范、法律、现代制度、社会监督等等共同构成了社会的外部条件离开了这些整个社会将不能正常运转。《流星花园》里有句台词假如道歉有用的话要警察干什么假如联手倡议不哄抬房价就能维护市场规则还要价格法和国家商品房销售的有关规定干什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自律源于他律.没有有效的他律就不可能有慎独的自律!人做一件好事很简单人做一生好事却很难。而他律的约束一般是稳定长期地对人发挥作用。在我们的校园里,可以经常看到类似于“勿践踏草坪”、等等的标牌,这不是暗示我们你们的自律还不够,时刻需要他律来规范吗?
自律是脆弱的只有靠他律才能使文明习惯坚强。就如一片林子中都长满虫害。你若任其发展下去来年你还能看到一片葱郁的树林吗这时我们就要发挥他律的作用。运用各种方法来治理病害只有外在的他律界入这片树林才能得以健康的发展。思宾诺沙说"本能是最好的动力但却是最危险的向导。我们都希望能通过人人都达到自律来实现陶渊明式的世外桃源生活但在我们现行的社会里这只能是一个在内心架构的自由王国。
现实中,是什么给明了诚信的标准?是他律;是什么保证了诚信的教化?是他律;是什么打击了不诚信的泛滥?是他律;是什么维护了社会的诚信氛围?还是他律。既然这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他律,您怎么还能告诉我,诚信社会,反而应该以自律为主呢?
因此,我方认为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靠自律还是他律。
反方四辩
关于自律与他律孰轻孰重的问题 对方辩友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认识错误
1、对方辩友把他律与自律分割开来我们所辩论的观点是自律与他律哪个更重要而非要自律还是要他律。过分高估了自律人的认知是有限度的有的同学根本就不知道到底什么是对的什么事错的很多同学做错了事竟然会很坦然的承认。人是利益主体利益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关系在利益的驱使下自律所依照的道德法则只会成为阳春白雪盛名之下其实难负。因而必须用他律加以规范。自律由他律引起的没有他律自律就没有形成的基础离开他律的自律只能是无律。5 他律的对象并非局限的他律不仅针对有错误行为的主体而且对于没有发生这种行为的主体也有约束作用我们的校规也是如此不光处理那些犯错的同学更重要的是能够对所有同学都起到约束的作用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清楚做错了事情就要受到惩罚。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任你或苦口婆心、或声色俱厉有的学生就是听不进去任你怎样反复告诫、严厉惩处有的学生就是改不了自身的毛病有的学生当面答应的是一回事背着老师实际上做的又是一回事在校内是一种表现在校外是另一种表现同样参加一项活动有的学生受益颇多有的学生则一无所获。那么这里面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呢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所以只有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他律”为“自律”的时候学生的内部活力才能被启动其思想道德素质才能真正提高。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成为内驱力由此来推动学生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人的习惯与自觉性密切相关。自觉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能在他人的启发诱导之下自愿去做某种事情另一种是面对某种事情无需他人的启发诱导只要自己经过认真思考或进行思想斗争之后便能自愿去做第三种是既无需他人启发诱导也无需自己进行思考或思想斗争就能自然而然地去做某种事情。这第三种情况就是人们所说的“习惯”。具有良好道德习惯的人必定是具有高度自觉性的人也唯有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决定命运”这是一名很有哲理的印度名言它说明良好的行为训练对形成习惯培养性格把握命运非常重要。在本次活动中学生从生活和学习中的每一环节里都有逐渐渗透着文明礼仪的内容自觉的完善自我。
尊敬的主席,各位评委、正方辩友,大家好: 刚才对方辩友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愿景,但是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景能解决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吗?这个值得我们去思考。我先来解释一下自律和他律的含义,自律是依据自身对党纪法规和社会道德的认可来约束指导自身的行为,而外在的党纪法规和社会道德正是他律的表现!自律的基础来自他律的规范,自律实质上就是对他律的一种趋同。所以,我方认为廉洁主要靠他律更为有效。首先,我们毫不否认自律和他律是并行不悖和同等用力的。但是弗洛依德告诉我们:人的本能的“本我”必须要受到社会道德、伦理制约的“他律”下才能完成与“超我”的结合,形成“原我”。如果没有他律,人会随顺本能的驱动行事,丧失了人性回归到动物性。对于廉洁,在自律不足以依靠的现在,我们要依靠的是一个强有力的外在保障,即他律的引导和约束来保障廉洁,不仅靠他律的处罚,更靠他律的威慑,靠他律所产生的对人的压力。没有他律的严格保证和主导作用,自律的过程将寸步难行!第二,在当今这个物质社会中,有很多人发现腐败是个有利可图的买卖,久而久之,人性的良知一点一点的被侵吞,人的本性本身就存在恶的一面,当权力在手,又没有外界力量的监督和制约时,自律很难长期抵挡物质的诱惑和贪欲的膨胀,必然滋生腐败。儒家的孟子主张人性本善,需要通过礼乐教化来引导。荀子主张人性有恶,故通过君权、礼义、法度、刑罚进行约束,使人们去恶、向善。没有了他律作保障,自律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第三,完善立法、加强反腐败机构建设,对加强廉政建设更具有现实意义。1926年8月,发布了最早的有关反腐败的文件《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1952年,相继制定了《关于追缴贪污分子赃物的规定》和《惩治贪污条例》;2004年,相继推出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等;还有我们国网公司下发的《国家电网公司加强廉政建设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暂行规定》和集团公司下发的《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廉洁文化纲要》和《山东电力集团公司领导干部三项谈话制度实施办法》等等,这一系列的文件规定,不正说明了他律的重要性吗?新加坡通过完善法制,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使政府机关人员不想贪、不能贪和不敢贪,因而是亚洲最廉洁的国家。而如果按照对方辩友“廉洁主要靠自律”的观点,所有关于加强监督、制约的举措岂不是多此一举?综上所述,我方的观点是廉洁主要靠他律。
反方四辩:关于自律与他律孰轻孰重的问题 对方辩友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认识错误 :2 过分高估了自律,人的认知是有限度的,意识形态也是分散和不统一的,在不同意识形态 的控制下,自律如何在社会中达到统一,进而附和社会的利益,推动社会发展。人是利益主体,利益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关系,在利益的驱使下,自律所依照的道德 法则只能成为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负。因而必须用他律加以规范。自律由他律引起的,是自律的内化,没有他律,自律就没有形成的基础,离开他律的自律 只能是无律。他律的对象并非局限的,他律不仅针对有错误行为的主体,而且对于没有发生这种行为的主体也有约束作用,如法律的禁止即是约束法行为的主体。6 社会发展至今各项工作都必须纳于他律的范畴中才能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社会发展,总体看来,他律重于自律。
2.为什么要强调他律?
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因此不可能完全摆脱动物的私欲和贪婪。关于人性本质的探讨已经有2000多年了。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不对了。人之初,懵懂未开,哪知什么善恶!不知为恶,并非性善。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也不对,人之初,懵懂未开,哪懂什么善恶!不知为善,非即性恶。善恶都是后天习得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才是对的。现在有人说:“人之初,性本私”。我看基本上是对的。“私”是生物自我防护的一种本能。在自然界激烈的生存竞争环境中,如果不会自我防护,那早就被淘汰了,甚至种群灭绝了。当然,在人类社会中谈“私”,是以不损害他人为前提的,如损害他人,就进入“恶”的范畴了。过去曾长期把“私”与“恶”等同,认为从“私”考虑,就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就是万恶之源,必须坚决消灭之。这种“左”的认识和实践搞了几十年,正当的个人利益被抹杀,不正当的个人欲望却假借“革命”的名义大售其奸。结果使人际关系日益紧张,你争我夺,勾心斗角。最后导致人心向恶、社会混乱。承认“私心”的客观存在,并不是承认它天然合理合法,更不是承认可以让“私心”任意膨胀,以至损害他人。固然不能认为从“私心”出发必然导致“恶”,但也不能认为从“私心”出发必然导致“善”。为使人们的行为尽可能对社会有利,社会就需要有各种措施,如教育、舆论、纪律、法律等来规范人的行为,防止人的行为向恶。这就是他律和他律的需要。人不可能永远自觉从善。人性中有“私”的原始本性,在“趋利”方面往往是本能地欲求“多多益善”的。因此不能没有监督。再伟大的人物也是需要监督的,没有监督的权威人物,不可避免地也会犯错误。所以,一个正常的、理性的社会必须有健全的监督机制,以充分发挥他律的作用。人是能够接受他律的。“趋利避害”是生物本能。即使单细胞生物即已体现出这种本能,何况贵为万物之灵的人。因此,社会要建立这样的机制。使全体公民知道“从善有利,为恶有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也就能使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有效地一致起来。在历史现实的实践上,我没见过一个伟人**圣贤是靠“自律”立起身来的。并且同时,我也没见一个杰士廉吏是“自律”培养出来的,并且,也没见过一个贪墨之徒“自律”了。真的改正了的,记得是哪一本小说说了一句“大凡做好事的心,一天天会小下去;做坏事的胆,一天天会大起来”,倒是这句话,贴近真理些个。宋太祖以陈桥兵变夺位,怕人说闲话,巴结臣子,说立誓不杀大臣。这一条他律而在,宋室搞成中国历史上最窝囊,最无能软弱的王朝,蒙古人进中原建立王朝,把人分蒙
古、鲜卑、色目、汉人、南人几种等色,他欺负下等人,自己失去了“他律”,而是百年剃头的拍巴掌,完了。张 子善,刘青山等经过革命炮火洗礼的党员干部,在后期也因为自律的不稳定性成为万人唾骂的对 象。而他律的约束一般是稳定,长期地对人发挥作用。去过新加坡的人,都会对这个城市的美丽和整洁而感到惊讶。这是新加坡法治多用重典的结果。政府规定,凡是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大小便不冲等行为都要受到严厉处罚。一般情况下,第一次罚款1000新元(约合人民币 6500元);第二次加倍;第三次除处以罚款外,还要穿上号衣上街扫马路。不论是高官还是平民百姓,所有人都是如此。所以,在 76%的国民是华裔的新加坡,街道清洁干净,没有随地吐痰、乱扔烟头杂物等现象。在国内,少数人的随地吐痰,竟变成了一个积弊甚深的大问题,关键是没有触及其个人利益。只有重罚才能刺痛那些人的神经,从而改正这个陋习。特别是对缺少自律或自律不严的人来说,他律尤其重要。自律有点用处,但基本无用。他律败坏,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再大到地球(地球环境的恶化,不是人类造成的么?地球“自律”有什么用处?)就要出问题,他律愈严,问题愈少,没有“他律”世界崩溃。论据的落脚点:
1、他律是维系社会正常生产、生活和发展所必需的 社会需要制度 制度是他律的一种表现形式 没有制
度社会难以维持 因此没有他律 社会难以维持(告诉对方;他律的必要性)
2、无规矩难以成方圆 任何一个人都时时受到他律 列举生实例...他律无处不在(告诉对方;他律的必然性)
3、他律的是真真“律” 自律往往是假“律” 他律是外界客观存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约束,公开公正透明。自律是个模糊的、不明确的、看不见的、公正度难以判别的约束。举例说真律 与假律一个人左手去约束右手 这是自律 难以实现别人的手去约束你的手 这是他律 能够实现偷窃者 他有自律 但是没有自律成功法律、社会舆论的他律 让偷窃者畏惧 说明他律是真真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