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个理科男的阅读史 oft Word 文档
一个理科男的阅读史
如果因为种种理由不读书,你就一辈子不会阅读,也一辈子不会生活一个理科男的阅读史杨玉良 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中国青年报 》(2014年04月28日06 版)我想谈谈我们这代人,尤其像我这样的理科男的阅读史。
我出生于贫穷的农村家庭,家里没有知识分子,我是家里第一个大学生。所以从小就没有人来教我,你应该读什么书或者你要去找什么书来读。在这个背景下,我们这些人的读书史和教训,可能对于在座各位了解我们这一代理科男会有好处,你们或许还可以从中获得一点教益。
随着我年龄增长,又是下乡,又是破四旧,有些书要么是被破掉、烧掉,即使藏有这种书的人也不敢拿出来,你去借的话也不可能有人借给你,所以当时我们很难找到书。
这恰恰是我在农村中的六年,又恰恰是18到24岁最关键的时间。不阅读的话就很麻烦。我们能够读的书除了马列毛著作外,其他几乎没有什么了。我自己梳理了一下,有艾思奇的《大众哲学》,还有《辩证唯物主义导论》。读了以后,我能读懂列宁的《哲学笔记》和《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我对这两本书的评价一般。但这些书以外的书,找不到了。还有一本书——我在农村当过4年多赤脚医生,所以《赤脚医生手册》是我经常读的。这是我们在那个年代能读到的东西,城市里可能比农村略好些。
上了大学以后,按理说进了知识的海洋,可以到图书馆找各种各样的书来看。但是很遗憾,那时候我们都是分配制的,我被分配读化学,只能服从。所以我根本没有精力再去读其他的书,因为我初中一年级都没念完,要在大学里补数理化知识,已经耗费了所有的精力。所以我有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很不好的,大家可以汲取这个教训:因为没有其他的书或没有精力、机会读其他的书,所以恰恰在本应是情感丰富、想象力旺盛的年龄,我却只能把精力放在读理科的书,学习逻辑推理上。我至今感到十分可惜。
然后就过渡到改革开放,各种翻译的西方的思想著作都进来了,有很多其他的书来给你读了。这时候我差不多大学要毕业,进入到研究生阶段学习了,还是要读很多科学著作。也就是说,我在该接受严密逻辑推理训练的时候,激发想象力、思想和情感的书才到了我的手上,我又没时间读了,但还是要赶紧学啊。这对我个人整体知识结构的完善带来了致命的影响。所以本来应该培养理性思维的时候,在我们那时候恰恰又是一种韧性和冲动在引导着我们的行为。
但是我也由此意识到一句话的意义,如果你因为种种理由不读书的话,那你就会一辈子不会阅读,于是你也就一辈子不会生活。你能活着,但不是真正地会生活。所以,我后来到北京工作期间,尽管出差也很多,但工作不是很忙,就真正静下心来读了很多书。我自己感到,那时候才算我真正开始自己的精神阅读,不是一般的获得知识,而是精神阅读,是为了提升精神的高度而阅读。
我当校长以后,更要读一些教育学的书以及我们复旦大学很多教授的书,各个学科的。当校长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可能也是种“受贿”,就是我可以收到一些老师给的书,请我读一读,其中包括陈思和老师的、葛剑雄老师的,等等。对我来说,哪怕一知半解,也要去读。通过阅读,我就慢慢形成了对其他学科的人所写著作的评判标准。标准很简单,但不一定准确——读了以后觉得自己写不了、这辈子不可能写出来的,这可能是水平高的;读了以后发现我多花点时间也能写出来,可能查些资料还会写得更好的(比如社会科学方面的某些文章),那它的水平恐怕就是一般。这个标准不一定准确,只是我自己的一些心得。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心灵成长的不同阶段,我们要阅读相应的原著,要把两者结合起来。大家千万不要再去犯我们这代理科男的错误,倒过来再去补上,这是不恰当的,可能会有缺陷。
阅读能让我们的心智、人格更加完整。其实,我们都需要人生的导师,我记得曾引用某
位思想家的说法,他说“一个人在成长期,非常重要的事,是找到一个很好的人生导师;当一个人成年以后,最荣耀的事,就是当年轻人的导师”。当然导师不是居高临下的。
此外,人的阅读情况也会因为我们社会角色的改变和实际需要的改变而改变。当今社会,我们的阅读又碰到不少新的困难。我不是为了煽情,但是我引用一个数据:一个新闻报道说,我们国家洗脚业的营业额一年大概200亿,但是我们用于购书的款额才是100亿。在今天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又该怎么来阅读?
每个人都要思考这个问题,我也在思考。对此,我暂时说不出更多的话来,但我经常想起电影《卡萨布兰卡》中的一句台词,“整个世界都快要倒下了,而我们俩却挑这个时候在谈恋爱”,我想要说的话是,现在洗脚业做到200亿,而全国人民购书的款只有100亿,在这时候似乎世界也要倒下了,但我们在这里谈读书。
图书馆和图书馆馆长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引导人们去读书,去读好书。因此我用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讲话:“这个世界上如果有天堂,那么天堂的样子肯定就是跟图书馆一样的”!
(本文为作者于4月23日在第二届复旦大学读书节主题活动上的演讲,经作者审阅,有删节)
夜半书店好观书
蒋建国《 光明日报 》(2014年04月24日02 版)
书店24小时不打烊还只是延长了服务时间,重要的是必须心甘情愿地当好“跑堂”的、“打杂”的“店小二”,让来这里的人们享受到温暖、感受到尊严。
习总书记当年到陕北插队时,留给乡亲们的最深印象是:爱读书。苏轼说,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我想,不仅党的总书记如此,我们党员和干部也如此,不仅大圣人如此,我们普通人也如此,学无不始于观书。因为只有读书,才可以求知、增智、助行、悦情、明道,才可以成其学、立其德、建其功,或较好地解决吃饭穿衣、做人处世问题乃至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何时好读书?时时好读书。最好读书时,我的体会是夕阳西下时、明月当空时、灯火阑珊时、夜深人静时。
何处好夜读?处处好夜读。最好夜读处,我的感觉是书垒成壁处、书友为伴处、书香弥漫处、阅购两便处。
可将斯时斯地融为一体者,唯有夜晚的书店。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书店,就是这般令人向往、令人惊喜的书店。在这里,有一种慢下来、静下来、沉下来的读书气场,让人能触摸薄薄的纸张、品吸淡淡的墨香、感受漫漫的夜光,给人宁静与温馨、安心与踏实、幸福与美好。对此,李克强总理亲自致书给予关怀和鼓励,希望这不眠灯光使人保持宁静致远的心境,陪护守夜读者潜心前行。这里,我们也要为三联韬奋书店点个“赞”!
书店作为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是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一个地方、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变迁和记忆。在互联网逐渐改变人们读书和购书方式的今天,书店还能继续存在吗?还能继续成为城市文化符号、精神地标,融入人们的生活中、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吗?三联韬奋书店的实践证明,只要坚持服务读者的宗旨,创新服务读者的方式,答案就是肯定的、明确的。
有读者才有书店,无读者书店何存?长期以来,我们一些国有书店始终去不掉那种“我卖你买,我爱卖不卖,管你买不买”的官商习气。而此时,互联网和移动终端阅读已是无所不在,电子书内容已是无所不有,网上购书已是无所不能。在这种对比下,人们还愿意光顾书店吗?书店要给人们一个理由,更要给自己一个理由。这个理由就是:优质产品、优质服务。
提供优质产品,就必须深入研究人们的阅读需求、阅读特点和阅读规律,精心挑选和推介那些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优秀传统,可以增知益智、用以修身助行的好书,让每个读者找到好书,让每本好书找到读者,让每一个走进书店的人享受到属于他的阅读快乐,寻找到属于他的精神家园。
提供优质服务,就必须充分开发书店多种功能,把书店建成综合的大众的文化生活场所,提高附加值,增强吸引力,让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读书、购书,还可以参加评书、荐书等多种读书延伸活动,找到一个心灵的栖息之所和精神的激扬之地。其中,书店24小时不打烊还只是延长了服务时间,重要的是必须心甘情愿地当好“跑堂”的、“打杂”的“店小二”,让来这里的人们享受到温暖、感受到尊严。
今天,我们都有个伟大的梦想,这就是习总书记提出的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小小书店里的灯光,可以点亮这个伟大的梦想;无数灯光下的人们,可以托起这个伟大的梦想。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倡导人们“爱读书”,始终如一地服务人们“读好书”,润物无声地引导人们“善读书”,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够沿着中国道路“追梦”前行,就一定能够弘扬中国精神“逐梦”奋进,就一定能够凝聚中国力量“圆梦”成真!
(作者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此文为4月23日在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书店开业仪式上的致辞)
好书伴我成长
人常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朋友。比照起自己,好书给予我的不仅是闲暇时的娱乐、孤独时的解闷,更教会我如何明辨是非、为人处事,让我透过小小的方块字去感知、去了解周遭的世界。可以说,因为有好书做伴,人生之路才走得如此惬意、如此坦然。
高中时功课很紧,不过同桌忙里偷闲,书包里总是装着几本武侠小说。回忆起来,大规模地阅读课外书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三年下来,读了金庸、古龙、温瑞安、梁羽生等的代表作,对琼瑶、岑凯伦等“言情大师”的作品也是如数家珍:《女朋友》、《我是一片云》、《人在天涯》、《织千个梦》等不仅读得津津有味,课下、吃饭或上晚自习,还不忘与同桌交流一下心得。如今,在很多人看来,这类书似乎算不上什么好书。但是,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峰回路转的情节却激荡着我并不丰富的想象力,填满读书之余的寂寞,成为少年情感最直接、最有效的慰藉。
如果说大学之前的读书还属于启蒙或消遣,那么大学的读书则成为影响我爱情观、人生观,乃至修身养性的一种阅读。常常捧着厚厚的一摞书,坐在操场或教室的角落里,不知不觉地走进梦一般的精神家园。印象最深的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带着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走进教室,而从书中抬起头,竟发现教室里已满是落日余辉了。读书忘情,往往被书中柔软而真诚的温情所打动,心也跟随主人公亦步亦趋,不知不觉中受其影响。陆天明的《桑那高地的太阳》、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使我感慨于一个人对于信仰和命运竟如此执著;周励的《曼哈顿的中国女人》、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激励我在成长的过程中要不断努力、永不放弃;而余华的《活着》、韩静庭的《没有番号的部队》、何顿的《我们像葵花》、梁晓声的《年轮》、古华的《芙蓉镇》等则让我领略了生活的丰富与厚重。一本书读完,心灵就仿佛受到了一次洗礼,久久地沉浸在故事中不能自拔,内心也好像突然变得坚毅,思想也愈发显得成熟起来。
一直以来,虽然许多老师也曾影响着我的一言一行,但总觉得书才是我最好的老师,因为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诸如做人要有责任感、要有爱心、有情趣、要守信守时、要坚忍不拔,不能太古板、太自私、过于沉默等等,多是从书中学到和感悟到的。于是,偶尔有不如意,脑海中就会浮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段段曲折的情节,自然而然地用他们的经历和语言反观自己,给自己增加一份坚强、一份力量、一份勇气。一个人的时候,很喜欢思考书中的故事,尤其是那些具有史诗性,包含了整个人生的故事,因为只有体验过鼎盛与没落的人生交迭之后,才懂得看淡眼前的得与失、才懂得珍惜自己的拥有。
如今,读书的热情依然高涨。但随着信息的快速膨胀,业余时间的越来越少,知道从前那种读遍天下文章的想法越来越像天方夜谭。于是,开始有选择地读一些对专业、对当前工作有直接益处的书,并继续做读书笔记。相比起大学时代有些疯狂的阅读,今天的读书更像是营养师甄选原材料。由于更注意从书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因此阅读时格外认真,而这竟产生了非常特别的感受。一直很喜欢北宋诗人苏舜钦读书下酒的故事,自知与苏的境界相去甚远,但有一点想必一致,那就是因为书的无穷魅力,读书俨然融入生命,潜移默化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多本好书加起来,谱写出来的将是美好的人生。于细微平凡处见真情
——试评电影《南平红荔》
一部电影,不同的人观看,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是,《南平红荔》却是个例外,许多人都能够在统一的思路解读下,感受主人公詹红荔一个公正的心,一个爱人的情怀,一个可以为自己工作对象无论走多少路,也不愿意放弃的坚强工作者。
看吧电影,我自然也为主人公的伟大奉献精神而感动,如果仅仅停留在一点感动上,还是有些不够。这部电影显然讲述的是一个大法官与一群犯有前科的孩子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之所以给人以震撼,多多少少与现实紧密联系有关系。这群特殊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是什么原因让这群特殊的孩子处于阴霾之中,这是非常值得思索的问题。
詹红荔正是建立在不断地思考的基础上,才提出了更加科学,更加人文化的法律条款,得到了一致的认同,算得上给特殊的孩子开辟了正常的生活之道。法律是无情的,任何一个人,只要触犯了法律,都会得到许多代价,这是毋庸置疑的。据说,大人也是如此,一些犯过重大错误的人,一旦从监狱中走出,来到复杂多变的社会,面对别样的目光,尤其是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人物,自然会落差明显,早点见阎王爷也就不怎么奇怪了。
法律正因为有坚强的舆论导向,人们不由自主地给其加以道德判断,给了许多人以无形的约束,这是非常好的事情。为什么现在酒驾的明显减少,甚至没有了,原因很简单,一旦酒驾被发现,不再是罚款、罚分这么小的事情了,自己的档案里会留下一笔,自己甚至会被刑拘,这在人间是非常丢脸的事情,连一些骄傲自大的明星也不敢乱作为。在这一点上,我觉得音乐人高晓松就做得非常成功,他没有回避自己的错误,而是通过公益广告的形式来告诫每一个人,只要是违法的行为,无论你是什么角色的人,都需要接受法律的严惩。正因为如此,法律才会变成维护社会秩序的最好武器。
詹红荔面对的是一个个未成年人,他们是在朦胧之中犯了不可思议的错误,但是也要和大人一样,接受法律无情的惩罚和可怕的阴影,这不是简单的问题,按照法律规定,只要触犯了法律,人就要接受判罚,但是对于孩子而言,这样的做法又有点过于苛刻,毕竟一个心理年龄不成熟的孩子又怎么可能坦然面对社会上上下下的指指点点呢?
张云龙,一个出了监狱就给老师写决心书的孩子,在社会的压迫下,只能住在教室的一个角落,同学们不理他,家长自然也讨厌,犯过重大错误而且蹲过监狱的孩子,怎么会得到社会的原谅呢?据老师说,能够给他留一个位置,那是校长与老师顶着重大压力才勉强完成的,可以想象一下,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继续学习吗?结果自然是选择逃离,在网吧里荒废人生。孩子一旦过早的走进社会,如流浪狗一样的四处游荡,社会的诱惑马上接踵而至,一次偶然的想证明自己,他竟然翻阅了银行的防火墙,尽管没有造成重大的事故,但是这样的行为又得蹲监狱。是什么样一个想改错误的孩子如此沉沦,这是值得人去思考的。
方超,一个善良的孩子,就是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拿了别人上千元钱的电脑,自然判刑入狱,这样的事却并没有因为自己离开监狱就结束,那可怕的幽灵就像影子一样伴随着一个孩子的一生,他走到哪儿,阴影就跟到哪儿。他本来在小吃店干得好好地,就是因为有前科,没有人会相信,结果,一个顾客手机丢了,马上老板就怀疑了。方超选择了离开,可又能走
到哪里呢,一连三个月,都是因为这样的阴影,一直找不到像样的工作,万般无奈之下,选择从十六层楼上跳下,多么可惜呀!舆论有时候会非常可怕,甚至可以吞噬一个人的生命,方超的死给了詹红荔进一步思考法律内容的合理性。
我知道,这部电影就是为了展现主人公的伟大精神,但是,随着情节的发展,似乎又不是,在揭示着社会存在的问题。
我觉得一个社会想要和谐的发展,靠一个人、一个部门,显然是处理不好问题的。每每看到詹红荔走进山村,就不免思绪万千,时不时我们的国家机构不健全,还是一些政府机构的不作为,主人公的许多事情都是工作职责之外的事情。法官到底职责是什么,当然是按照法律准确地做出判断,以便原告和被告都能够接受,可是,詹红荔没有仅仅如此,做了许多工作范围之外的事情,一个善于调解的人,一个经常和犯有前科孩子打成一片的老师兼朋友,甚至还要通过各种关系给人家报户口。如果社会各部门都能够像詹红荔那样,主动作为,甚至是多想一步,美丽的社会自然会维持下去。
有人想不通,为什么党员干部要看这部电影,其实真正的原因就在这儿,一个詹红荔不能把社会上所有的问题都处理完毕,除非是超人,只有社会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和谐的社会才会让每一个人都有幸福感。
詹红荔这样的有良知的人在履行好自身工作职责的同时,还在不断地思考自己工作对象的生存状态,这非常值得每个人去思量,那种闭门造车、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工作显然不会达到这样的效果。人一旦不断地与自己的工作对象进行心灵的对话,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一切都会想更好地方向发展。
法官送传票,不是简简单单地送,而是借助送这样的平台,全方位了解事情双方的情况。试想想,几个孩子之间发生了纠纷,一个孩子失去了生命,另一个孩子却要被判刑,这样的两败俱伤是任何家庭都很难接受的。电影里何刚的妈妈背着丈夫把房子给卖掉了,为啥呢,从死去孩子的家长角度想想,每次送钱过去,那是多大的伤害呀!卖了房子,一次性把十八万交上,不就是希望这样的阴影早点过去,为了孩子,自己宁愿多吃苦,也在所不惜。
一个孩子触犯了法律,一家人都要接受无情的惩罚,这种痛苦自然非常心酸。曾几何时,我看到一部电影《少年犯》,也是讲述的一个老师与一群少年犯的故事,到现在,我都会哼着那部电影的主题曲,毕竟,那个故事里提出的问题,詹红荔女士也在进一步的思考,为了让这些孩子彻底地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一个法案的提议自然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非常高兴的是,任何人不得查阅未成年人触犯法律档案作为法律规定被确立下来,似乎给这些孩子开辟了一条光明之道,但我认为还没有完全解决,毕竟周围人的指指点点还是存在,这个问题不解决,孩子的悲剧依旧会发生。
法官是干什么呢,正如电影里的糖桥,打开人与人之间的心结,超越一个个生活的障碍,享受幸福的生活。无论是执法部门,还是制定法律部门,还有其他单位,只要你是一名合格的公民,每个人都有义务去思考社会上存在的问题,不要整日里抱怨生活,只有人人都进一步思考,学会为别人设身处地地多想想,许多问题都会得到根本的解决,这才是和谐社会所需要的。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看完这部电影,想着詹红荔的伟大情怀,又怎么不为之动容,尽管细雨绵绵,还是不由得加快了脚步。(钱永华图片摘自百度)
第二篇:一个男老师
早教男教师的自我定位
做为一个早教男教师,首先应该明白自己不仅是个传授知识,而是教育,关心,照顾宝宝,不仅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更需要的是爱心,耐心,责任心。孩子是单纯的,怎样将爱心传给孩子,让他知道你愿意跟他玩,你是喜欢他的。
与儿童交往时,作为一个早教男老师应注意两个关键点:微笑、动作。这对于一个男性早教老师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这两个方面的准确把握可展现男性不同于女性的性格特点,从某些方面来讲男教师在于孩子交往时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微笑,将关心关爱传递给孩子;微笑,传递的是一个容易让孩子接受的信号,使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关心,所以,要时刻记得微笑。语言轻松欢快是阳光爽朗的标志,首先让家长感受到阳光,心情愉快,让孩子也能容易接受老师,拿出自己最童真的一面,用轻松欢快的语言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玩乐氛围。
动作,有张有迟,根据儿童心情的起伏,该夸张时夸张,以引起儿童注意或在他上课走神时吸引他回到课题堂,在需要幽默搞笑时也可以夸张是儿童清晰而强烈的感受到快乐,但是也不能太过,应张弛有度,在教学过程中须有教师应有的教学素养,沉稳严谨。
与儿童交往原则:平等、尊重。
孩子不是大人的缩小版,他们也是有自己独立思想的个体,在同他们交谈的时候应注意蹲下身子,让自己的视线与他们的视线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这就是一种平等,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咱们是平等的好朋友”。
尊重,不仅是尊重孩子的人格更是从教育的角度尊重孩子的思想认同孩子的某些想要表达的自身想法的行为和语言,这是孩子认知发展的过程,也是孩子发泄的途径。
除了具备以上的教师素质之外,最重要的是用心,学会细心观察,通过观察了解孩子的喜好、性格,从这些方面着手使孩子更易接受这个与他年龄相差较多的大朋友,让他知道这个大朋友可以给他带来欢笑,从而认可和接受这个大朋友。
第三篇:《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影评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影评
影片讲述一名赛车手与一名年轻寡妇,因为前往同一所学校接送他们的孩子而一见倾心共坠爱河。两人的爱情故事依时间循序展开,中间以闪回方式讲述两人过往的感情生活,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看这部电影感觉有点沉闷,因为故事情节实在是太简单。但往往爱情最精彩的部分就在于那段过程,过程中的阻碍、坎坷越多越麻烦,也就越有看头。可是这部电影偏偏不那么明显的展现这些阻碍、坎坷,所以会令观众在剧情方面产生些许疲倦。但是那些唯美的镜头和动听的音乐却成为了影片中的亮点。故事情节简单,没有大的情节波动和人物动机阻碍力量,但也正是如此,来表现导演对唯美镜头语言的熟练运用和其内在的隐喻含蓄的叙事功底。
影主要运用黑白影像和彩色影像的交替转换来表现男女主人公感情的进展历程,这种过去回忆与现实的不明显分界主要体现在回忆中的彩色影像也时而穿插进男女主人公的现实影像世界。一般认为,彩色片中的黑白片段通常用来营造象征意义。这类影片中彩色片段部分往往占据着主体地位,但勒鲁什在此选择了一种更加自然的方式:黑白片段与彩色片段在各自的时长上保持了一个相对的平衡,无论哪一部分片段的出现在屏幕上都不显得做作或表面化;两种不同色调画面的交错,即加强了不同色调片段的感染力,又增加了影片的视觉观赏度——色彩在色调,明度和纯度上的不断变化消除视觉疲劳,给观众带来了赏心悦目的观感。本片各个段落色彩的选择都不是随意的,我们已经讨论过两位主人公超叙事时空与当前时空在色彩上的表现手法。通常我们会认为丰富的色彩与单调的黑白色只产生对立关系——本片中女人的超叙事时空既是一例——但本片色彩的安排最终趋向于融合而非对立,可见结尾。从全片的色彩安排来看,个人认为本片的色彩选择是存在一个主题的:我们首先分析女主人公的段落,可以发现她现在时空中的工作生活段落和全部的闪回都是彩色的,当然与她有关的彩色画面还包括母子俩一起的镜头,男女主人公第一次同去探望子女,之后一起玩耍,以及高潮部分两人相拥的镜头;与之相反,男人的生活工作及闪回镜头基本都采用黑白色调,只有他早晨开车回巴黎与女人相见的那一段用到了彩色;可见两人在各自不同的环境中都做到了过去与现在的融合,只是观众还不能分清楚两人的这个时
1间上的融合是不是也带来了空间上的融合——即之前所分析闪回段落。我们会发现在第一次时空交错中两人不同环境的色彩冲突就已经非常明显,直到第二次时空交错,女人前夫的再次出现,我们才恍然大悟:女人的彩色空间都是由其前夫组成的,其与现在时空的冲突始终存在;男人的空间才是现在时空。这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解释结局时勒鲁什所选择的黑白色调——女人最终没有愚蠢到拒绝幸福,拒绝现实。
女主人公的回忆与现实的内心纠葛,注定两人感情的发展并不会顺利到像影片开始阶段的顺畅。就关系进展顺利的情节来说,感情发展的前期,孩子成为两人交流感情的工具,我们抽取餐厅吃饭的戏码加以分析。整个饭桌情景被孩子们纯真稚气的话语萦绕,显得尤其欢快和谐。但导演并没有将镜头正对孩子,而是对准安娜和多洛,以此来捕捉他们细微的表情和动作。我们可以将这段情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安东尼向男女主人公叙述自己未来职业的阶段;第二,两人谈论自己职业的故事阶段;第三饭后准备去乘船的阶段。
我们在画面构图上来看,第一阶段,镜头是面对男女主人公,两人之间摆设的是一个插满鲜花的花瓶,在男女主人公之间形成“阻碍”。四射的花枝暗喻两人之间存在说不出的情感交流障碍。而在第二阶段,二人开始深入交流,男人对自己职业的描述将两人相似的命运相对照,依赖爱情的心理将两人的关系拉近,对彼此孩子关爱的细节也进展了两人之间的情感。不过这一阶段,画面中仍然存在障碍物---瓶子,不过比起花枝在力量上少了许多,这是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情感进展的结果。在第三阶段中,很明显的男人在二人谈话中将手自然而然的搭在安娜的椅背上,这是,当两人同出一画面,我们没有看到任何的阻碍物。这细节用意十分明显,他是多洛继邀请安娜去接孩子之后的第二招,接下来船上的温馨场景也由先到一步的乐曲自然而然的带入。在景别运用上,导演大部分运用特写镜头对准男女主人公,接捕捉到他们细微的表情,也是对二人内心世界的一次细致的刻画。这段戏码主要用用黑白影像,是对前后色彩处理上的呼应。安娜对多洛的感情是纠结复杂的。他无法忘记对丈夫的思念,对他而言那段与丈夫的记忆永远是带有色彩并伴有欢快的桑巴舞点的。至于他与多洛在海边拥吻的场
景,我们也不妨理解为既是安娜对新生活的依赖与,也是重温往事的手段。最终安娜重回多洛怀抱,二人拥抱的场景在洋溢着依赖于欲望的情感中定格。
不得不承认这是电影制胜的法宝——画面唯美、情调感伤。可以说本片所要表现的内容只有一个:爱情的美妙。这个故事题材本身所具备的内涵对观众的情感而言就已经有了足够的感染力。特别是对本片,只有一个简单的平凡的爱情故事,要想在情感上给予观众直接的,具体的刺激,就得充分调动一切视听手段,产生其文字描述所远远不及的艺术魅力。片头教科书式的镜头就不用说了,全片都没有非常夸张的摄影机运动,但就是这些常用的手段创造了美妙的画面。片中有很多出色的长镜头和灵活的双人镜头影片中,摄影机的角度绝大多数时候都与人物视角持平,基本没有用过特殊效果(第二次时空交错中有用过模糊化),这都是与其生活化的剧情所相适应的。当我们论及片中设置的种种对比给观众情感上所造成的效果时,我们不能忽视音乐在本片中所起到的作用。16'开始的那段桑巴歌曲和87'时出现的那一段:前者不仅仅是现在时空的解释,女人过往幸福的证明,更给了女人的闪回时空一种虚幻的失真的扭曲感,暗示其幸福的丢失,加强了过去现在两个时空的对比;后者使用的即是片头女人第一次作为背景时的曲调,这个曲调也曾出现在女人的第三次闪回中,作为唯一一段在过去现在时空中都出现过的旋律,在这里同样能起到加强两个时空对比的作用,至于歌唱声,只要是个与桑巴歌曲中类似的男声就足够起到暗示作用。两位主人公的背景音乐的鲜明对比,我们在如上的总结中可以清楚的发现:男人的音乐要么是激动人心的赛车进行曲,要么就是轻快的钢琴和鼓;和女人联系的是轴杆风琴的低音部分或钢琴的高音部分,节奏都是舒缓平和的。纵观该影片,影像流畅,格调清新,配乐优美动听。局部采用彩色,大部分时间是单色,现实与倒叙交替变化,这种对色彩的创意使用让人不由得联想起《红高粱》。回忆的部分画面色彩鲜明,日常生活的画面则显得有些灰暗,为表现现实生活平淡无奇,但意境却耐人寻味。影片中还有很多非常温馨的画面:一个老人和一只狗悠闲的散步;安娜带着孩子在海边嬉戏;杜洛克和安娜在酒店共进晚餐......在主题音乐“Un Homme Et Une Femme”的烘托下,越发伤感唯美。这一切都营造一种如梦如幻缠绵悱恻欲罢不能的暧昧氛围。
说它是爱情电影,因为它确实是关于爱情的。不过导演似乎还要加点儿别的什么。克劳德·勒鲁什说这部影片的主题是激情与婚姻对抗、生命与死亡对抗。为此还特意设置杜洛克的赛车工作,安娜的丈夫生前也是从事惊险特技工作,这都是生命与死亡对抗的最直接表象。这也注定安娜的爱情带有一种死亡边缘的冒险性。此外,安娜和杜洛克在一起激情爱欲时却回想起死去的丈夫,导演的用意也很明显。总的来说,安娜对杜洛克的爱是克制的,因为她始终放不下死去的丈夫;而杜洛克对安娜的爱则是明确的,因为他是赛车手,沉静温婉的安娜正好可以抚慰他心灵深处无人知晓的恐惧和紧张。影片中杜洛克还说了一句话:“当一个画家遭遇火灾时,他在一条狗和一幅画种选择了狗,因为生命比艺术更重要。”当然,生命也比爱情更重要,所以最后,安娜在死去的丈夫和活着的情人间选择了情人。
这部1966年的爱情电影,一经上映就赢得了无数的荣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戛纳电影节金棕榈。以至于后来的影评人总会略带酸气的说这部电影被过誉了,确实电影中的一些手法有些玩弄画面技巧。不过,永恒美丽的是影片中隽永的爱情,就像“罗马假日”中奥黛丽•赫本点亮罗马的那个夏天。背负着伤痕过去的男女在城市中相遇,他们挣扎、逃离,最后还是落入爱情的怀抱。每一颗脆弱而疲惫的心都找到了自己的家。
第四篇:我是一个男幼师演讲稿
我是一名男幼儿教师
有一种职业叫做男幼师,这是一个令男人尴尬的职业,它鲜有人来。在熙熙攘攘的现实世界,他们的工作平凡无奇,却又市场遭遇唏嘘。他们坚守在人生起跑线的第一关口,同样是青春餐、是蜡烛、是园丁,他们需要更多的注目。
“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是过去对私塾教师尴尬境地的反映。现如今男幼师也遇到这样的尴尬。男幼师在如此社会青睐和高度关注下,却依然在整个幼教界呈缺乏状态。国际上,日本男幼师比例只约为7%,美国幼儿园男幼师也不过约占10%,而在中国,幼儿园教职工总人数在100万人左右,其中男性6万多人,而真正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不到1万人,真正的男幼师的“存活率”还不足万分之一,专职男教师的数量可谓凤毛麟角,男幼师被称为“极品大熊猫”也不足为过。虽然近年来在幼儿园课程改革和提倡素质教育的潮流下,大量男生从事幼师行业,但是在这样的前提下,男幼师的“存活率”也并不高。
对于男生从事幼师这一行业,几乎每个男老师都有一段尴尬的心路历程,他们一开始犹豫过,纠结过。很多人问我“你为什么会选择幼儿教育这个职业?”“有很多幼师毕业的男生会转行,你会不会呢?”他们的不理解、不了解使得社会对男幼师观念的扭曲,认为男幼师只是一个“男保姆”,但是我想说我们不是!为什么要当男幼师?是因为我喜欢这份职业,我喜欢孩子,我看到现代孩子发展的一些不足,我能看到这份职业的前景是光明的。
男幼师除了在幼儿园和女教师担任同样的职务外,男幼师还会带领小朋友们做很多好玩的室外游戏,那些力量型、速度型、趣味性的活动在男幼师这里,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有心理学家曾指出,男幼师对于幼儿的思维方式、性格塑造、处理问题的态度手法等方面也有着很大的影响,甚至其在某些方面的知识相对也比女幼师更为开阔。所以,男幼师在孩子的教育上的帮助还是很大的。在传统学前教育中,很多人都知道,儿童从出生到入幼儿园,一直被女性所包围,由于先天条件影响,这对儿童,尤其是男孩子而言,对其个性、品质的培养都有一定的消极作用。我们从生活实践中可以发现,幼儿虽然安静、内向、循规蹈矩,却丧失了勇敢、进取、冒险、拼搏等优良品质。男女幼师应该相互取长补短、合理搭配,才会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帮助。女幼师在幼儿教育方面会比男幼师更细心、耐心,但是男幼师更勇敢、更有魄力,这也是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如果幼儿园吸收更多的男老师,这样会对培养孩子比较阳刚的一面有利。
在一次户外分散游戏中,小朋友们在玩攀爬架,我看到芃芃在哪里犹豫不决,我过去蹲在那里问他为什么不爬,可能是老师突如其来的询问,他显得有点手足不错,小心翼翼的往上爬,爬到一半,他停住了,不敢下来,求助的眼光看着我,这时候我看到保育老师走上前想要抱他下来,我抢前一步跟他说:“芃芃,你看看其他小孩是怎么做的,试一试学学他们。”芃芃还是有些无助,于是我用手拉住他的脚,引导他的脚去踩绳子,问他是否踩住了,他点点头,于是我有跟他说尝试下来,一开始他不敢,但是在我的鼓励下他走了下来。通过这件事我也发现了一些现代男孩的问题,与男女教师对待这个问题不同的态度。
这些现状也让我坚信,我作为一名男幼儿教师的必要性与紧迫新,我相信,每一名男幼教的一点点坚持,都会为将来带来一些改变。想要提高男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我们男幼教应该努力去拼搏,去改进,而不是逃避转行。所以,我们应该摆正心态,响应社会的呼吁,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安心扎实地在幼儿园一线工作,从点点滴滴影响着现在社会对我们的偏见。
想要实现作为男幼师的价值,园所得重视也是不可缺少的,找到一个重视男幼师的园所很是不容易,我很幸运地来到了北京市市海淀区七一小学附属实验幼儿园。“乐中施教,美中育人”是我园的办园宗旨。在这个乐美方舟上,我感受到了爱的阳光雨露,感受到了社会上对我们的重视与认可。
初次来到幼儿园时,园长与我进行了透彻的谈话,交流了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情况、幼儿园的教育思想,帮我分析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鼓励我扬长补短争做一名专业型的教师。虽然交流的时间不长,但对于我一名刚踏上工作岗位上的我来说,可谓是对今后发展的一次初步规划。
在人员的分配上,园领导有意为我安排和一位教学经验丰富、善于培养新人的优秀教师搭档。在知识技能上,园领导为我们教师开展了一系列专业的园本文化培训,还为了拓展教师专业素养,开展一系列拓展培训——粉画、书法等。在一系列的培训中,增强了教育教学能力,还开阔眼界,增长更多的见识。
而作为青年一代的男幼教,只有努力学习,艰苦奋斗,不断的创新,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男幼师应该改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让孩子学中玩,玩中学。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更代表着责任心、耐心和爱心。在工作中,对待孩子们多一些赞美和鼓励。今后的我会立足自身的工作岗位,完善自我,刻苦钻研,爱岗敬业,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事实表明,我选择做一名幼儿教师是正确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为了使孩子在更为和谐、刚柔相济的教育环境中获得更大的教益,我们要在自信中起步,认真扎实地工作,在成就中提高男性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精装自己,做出成就。
孩子们有梦,国家才有梦;孩子们有未来,国家才有未来。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人公。“让每个孩子平安、全面的长大”这是我们共同的梦!
中二班 谭京南
第五篇:男性爱一个女孩的具体表现
男性爱一个女孩的具体表现
其实女生就这么点小心思,不是在意男友(老公)要挣多少钱、住多大的房子、开多好的车子(有当然更好了),只要时不时的一句问候、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已经足够,当你遇到了如此完美的女孩时,请记住,你一定要好好的去珍惜她…
1、当你爱着一个女孩子,一定要记得经常对她说:我爱你。不管已经说过多少次,不管她是第几百次问你“你爱我吗?”。
2、如果你不爱她了,放了她。不要白白享受着她的体贴和温柔,不要漫不经心的寻找着别的女孩,在找到之后才提出分手,又或者干脆脚踏两只船。
3、在你的朋友和她的朋友面前不要总摆出一副大男人呼来唤去的样子。女人愿意满足你大男人对“三从四德”的喜好,是因为她爱你。
4、你答应她的事情再小也要做到。女人都希望有个坚挺的肩膀依赖,想告诉你她的一切,但是你如果连小事都做不好,她怎么去依赖你?
5、不要总在你们相处的时候打游戏或者上网。当你不亦乐乎的时候,她也许已经觉得被冷落,而你却只注意你的电脑。
6、女人总有几天是经期,那时候不能用理智控制的。不管她怎么歇斯底里、不讲道理、喜怒无常,你都要包容她。
7、不要总当着她夸奖红颜知己,不要对别的女人比对她还要关心。女人是很敏感的,她并不是不信任你,只是太爱你、太在乎你。
8、不要总当着她的面盯着别的女人,不要总赞叹别的女人靓,或者说你为什么不能如何如何。女人希望你爱的就是她现在的样子,希望自己是你心中最美最性感最重要最爱的人。
9、不要总希望她多么为你着想、多么会体贴你的感受、多么以你为中心。她也希望象孩子一样任性,希望你可以像宠孩子那样宠着她照顾她关心她。
如果哪一天你打算好好的爱一个女生,就一定要尽力做到以上的几条。这样你们就能够永远的幸福快乐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