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暑期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报告
本地区如何落实环境保护政策
人类环境有别于其他生物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可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和地质环境等。社会环境,又称人工环境。按照人类对环境的利用或环境的功能,可分为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旅游环境。
环境问题按表现形式可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生态破坏,例如森林毁坏、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和自然景观破坏。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环境保护任务十分艰巨。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发生机制,环境问题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是指自然界本身引起的。例如,地震海啸泥石流台风干旱等自然环境问题。此外,一些地区因为某种化学元素不足或过多而引起各种地方病,例如,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大、低氟区的龋齿等,也属于原生环境问题。江苏地处平原主要的原生环境问题是干旱。
次生环境问题是指由人类不适当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例如,工农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所引起的生态破坏等,随着经济的发展次生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
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有全球性、综合性、累积性、社会性。它的全球性表现在温室效应人为增强,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遭到破坏;酸雨蔓延;水体污染;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和垃圾与危险废物转移。江苏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酸雨问题较严重。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首先尊重和善待自然;其次,关心个人并关爱人类;第三,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同时还要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
江苏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土地资源危机、水资源问题、工农业污染、城市垃圾污染、生态危机。土地资源危机主要表现在耕地减少和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污染以及土壤次生盐渍化。水资源问题表现在水资源消费量急剧增加,可支配量减少,同时,工农业和城乡发展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导致水质急剧下降。生态问题表现在生物多样性锐减。工农业污染严重,导致水资源污染、土地盐渍化、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由于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使得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为了解决上述的一系列的问题,本地区在很多方面做出改善。首先是在教育方面,在校园中开展保护环境的相关普及讲座、课程和组织外出捡垃圾、向市民做宣传等系列活动,只有公众的共同参与才能使保护环境落实到实处。其次,针对各个问题做出相应的调研并寻求解决方案,如为了解决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本地区采用合理的灌溉方式,以水资源高效利用为中心,综合治理旱、涝、盐、碱,建设高产农田生态系统,建设土地利用率高、投入合理的预防高产、稳产农田生态系统。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减少“三废”排放量和对废弃物实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逐步实现全流域工业污染源的达标排放和污染总理控制,南水北调东线等。对工业污染的预防和监制,并以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等为基本原则来解决工业污染问题,例如,开发利用新型能源、应用各种节能技术、降低企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等;通过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发展有机农业、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等解决农业污染问题,例如,不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不用污水
灌溉农田;不随意丢弃废旧电池等。在本地区城市垃圾污染在一些年久的街道较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实行城市垃圾填埋、焚烧;并从源头入手,实行全过程控制: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粗放型资源利用方式、大力改善城市居民燃料结构、产品深加工等,同时对城市垃圾综合利用:生产新型能源沼气、生产有机复合肥料、生产新型建筑材料等。建立生态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加强生态保护教育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最后,通过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环境技术手段、环境教育和新闻媒介手段等对环境进行管理,例如,根据国家环境保护的政策、规划及行政决议、决定等,对从事开发活动的人、财、物等实施管理。
通过以上的手段我的家乡正以较快的步伐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三统一”,走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之路。我的家乡越来越美丽,人们的素质在不断的提高,生活质量也不断的在提升。
第二篇: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调研报告
大学生个人能力与就业倾向情况的调查
报告
摘要
本调查主要调查内容为大学生个人能力与就业倾向,为了节省调查时间和提高调查效率,我们将本次调查的主要调查对象定大学本科生和毕业生。本次调查目的是了解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多种倾向,深度挖掘对其产生影响的各种主客观因素,以期引起调查双方对择业问题的反思,提前作好心理准备以应对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学校就业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本次调查的主要任务是准确、系统地收集大学生就业时的各种倾向,包括就业倾向的地区、企业性质、工作类型、最低工资等等。也希望通过对这些源于大学毕业生内心深处的资料的分析,能为大学生择业在择业过程中以及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的部门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次调查的调查方式采用问卷形式和访谈调查,汇总得出结果并进行分析。
关键词
就业
危机
薪水
大学生
导语
大学毕业生就业是大学生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初次就业和第一份工作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成才和成长。尤其是当代就业压力增大,第一份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全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原本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一方面,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610万,这些应届毕业生急需要就业。另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毕业生就业面临最冷“寒冬”。
因此,为了解大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倾向,受到那些方面的影响,更深入的了解大学生的人生态度。在对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后终于完成了这份关于大学生毕业后职业倾向的调查报告。
正文
大学毕业生就业是大学生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初次就业和第一份工作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成才和成长。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是极为必要的,这就要求大学生能把个人的能力、知识、价值的实现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起来,不能偏废一 边,不能只照顾到前面,大学生个人价值、能力的实现,应兼顾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此次,对学校同学的问卷调查中,以学校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大学毕业生为次要调查对象。共发出10份调查问卷,实收10份,回收率达到100%。依据调查问卷和访谈调查得出调研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大学生的择业就业观,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在被问及是否觉得当前就业压力大是。100%的人选择的形式严峻。同学们通过媒体,学校,家庭,政府等的宣传已经充分感受到了就业的压力。在大学期间也毫不松懈,很早就在为就业打基础。
通常,大学生的求职薪金期望值是影响择业方向和就业的重要因素。刚毕业的大学生,尤其是重点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的,大多对薪金价位期望值较高,他们往往会参照本校上几届同专业毕业生的工资价位,确定自己求职的薪金要求。为此,导致有些大学生择业方向不切实际,事与愿违,从而失去多次就业机会。
从问卷调查中不难看出,当前不少大学毕业生(其中大多数来自农村)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很少考虑到自己择业期望值是否符合实际,所选职业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是否适合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否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一味地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为此,相当数量的毕业生择业集中选择“热门”行业和大城市的一些待遇条件优厚的行业,集中选择发达地区,不愿到急需人才的基层单位或条件相对艰苦、位置相对偏远的地方就业。这样势必造成大城市、大单位和条件优厚的单位人才济济,甚至人才浪费。而恰恰是急需人才去开发、去管理的欠发达地区和经济状况欠佳的单位,前去应聘的毕业生门可罗雀,无法吸纳所急需的人才,加剧了大学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这对供需矛盾。
在和大学毕业生的访谈调查中。大学毕业生谈了很多他们自己和同学的真实经历。大学毕业生面向的是整个社会。有很多的选择。应该在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现在国家鼓励高素质人才到更需要的地方去。好钢用在刀刃上。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基层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还十分迫切。国家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到基层、到农村、到中小企业就业,这些地方也是最需要各类人才的地方。基层是年轻人经受锻炼、接受考验、磨练成才的重要场所。到基层工作是大学毕业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长才干、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更新择业观念,调整择业方向,树立到基层以勤奋创业、建功立业的观念,主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干一番事业。
在和企业老板和用人单位的访谈中。了解到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很青睐。大学生可塑性 强。懂礼貌,讲道理,有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创新能力强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但是企业对当代大学生跳巢平凡,忍耐性差提出了批评。近些年,大学生实际需要人数和实际报名人数相差很大。为了从大批的大学毕业生中挑选出真正的人才。用人单位有不同的挑选标准。1.专业对口者优先。对特殊的岗位(如采矿,测绘等)的专业人才缺口比较大。普通专业报名人数多,竞争激烈。2.有工作经验者优先。可以很快的投入工作。要比新手获得更多的产值。3.交际能力强的优先。用人单位认为交际能力强可以凝聚团队的力量。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
注重学生课业和社会活动的全面发展,学生要想在这一项拿高分,应该从大一阶段开始就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实践活动,并且有争当学生干部的意识。由于评分规则具有较大的弹性空间,学生如果在某一方面失分可以从参加活动得到学分、综合测评分,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成绩,所以大学生应多关注社会和各种活动以便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面临大学毕业生人数迅猛增长及金融危机等严峻挑战,仍有很多的青年学生对未来就业形势表示乐观。也正是由于前两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人数增多以及学校就业指导的作用下,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逐渐改变,不再是以前陈旧的择业观念,就业期望逐渐降低,“先就业后择业”也逐渐成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主要观念。在期望的职业类型方面,“稳定”成为青年学生们考虑的重要因素;而如果没能顺利就业,选择继续攻读的可能性最高。
问题
1.大部分的学生能根据个人的理想、所学专业以及个人爱好选择合理的理想职业,少部分学生对自己的理想专业不清楚,或者选择不切合实际。
2.用人单位招工要求与大学生培养存在偏差。在许多专业设计上,只是盲目地增加专业,而在教学内容上没有和实际工作部门以及企业衔接,造成很多学生毕业以后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3.结构性矛盾是主因:毕业生供求的结构性矛盾有很多方面,从地域分布上看,城市和发达地区吸引力较大,而农村和欠发达的偏远地区就没有人愿意去。从学科专业上看,工科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就业需求在上升,而文科的需求比较冷。还有在性别上,用人单位对男性毕业生的需求大于对女性毕业生的需求。从学历上看,是研究生好于本科,本科好于专科。一方面,大学生过剩难于就业,另一方面,一些基层单位、欠发达地区,还有一些特殊专业 需求,反而还缺人。
4.扩招加剧了就业难度: 现在国家增加研究生扩招比例,鼓励大学生考研、考博,表面上看是缓解了就业压力,但实质上这部分人并未就业,只是暂缓了就业。另一方面,看似提高了大学生的教育水平,但是这种教育水平的提高是否适合社会的需要,是否有教育浪费的情况出现,换言之从社会分工的角度讲是否需要如此多的博士、硕士,如果在未来出现高学历毕业生过剩的局面,造成学历贬值,将会造成社会劳动力分配不均,周而复始将走上一条恶性循环之路
调查建议
大学生的就业不仅牵涉大学生本人的利益,而且牵涉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针对毕业生择业意向调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我们认为应着手从毕业生、学校、政府这三个主体出发做好工作。
(一)大学生自身
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首先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当前全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除了表现在就业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的矛盾外,城镇和农村就业问题同时出现,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这为大学生就业增加了困难。因此大学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就业观。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其次转变到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的动态就业上来,转变到行行出状元,“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敬业观念上来。最后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寻找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适合于自己的用人单位。毕业生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校期间也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社团的下乡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也可以在不影响自己学业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职,提前适应社会生活,了解现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积累一些社会经验,丰富自己的阅历。这些都是将来找工作的资本。(二)学校方面
学校要切实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 尽快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工作同等重要。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属于就业匹配的促进措施。其核心在解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通过向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接受职业指导, 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高等院校应通过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质和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帮助。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系统, 并与全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联网,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建立职业指导机构,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职业开发以及制定工作寻找战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与指导服务;建立职业指导课程,列入学校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实施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实习政策等等。
高校要加快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视完善就业指导工作。激励当代青年大学生到基层去、到艰苦环境中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还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三)政府方面
政府要出台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定期组织好人才招聘会,积极开发和利用好网上人才招聘。鼓励大学生“放心”谋职和自主创业(如果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一年内减免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免收毕业生存放档案的费用等)
总结
人是社会之人,是现实之人,无论正视与否,现实都是客观存在的。积极的心态是正视社会,适应社会;消极的态度是脱离现实,逃避社会。现实是客观的,既有有利于自己的一面,也有不利于自己的一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社会越来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社会将会尽可能地为大学生求职择业提供合适的环境,这将为大学生施展自己的才能提供广阔的天地,促进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与成才。
崔晓俊 2012年8月25日
附调查问卷
大学生就业倾向调查问卷
您好,这是一份旨在研究大学生就业倾向的调查问卷,本问卷不记姓名,答案没有对错之分,您的答案仅作为我们统计分析用,绝对不会对其他人公开,请按照您的真实情况与感受来作答,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参与我们的调查,谢谢配合。并祝您事事顺心,学业有成!
1、你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学历______ A.本科 B.专科
3.您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满意程度为______ A.很满意 B.一般 C.不是很满意 D.不满意 E.无所谓
4、你毕业后的方向
A考研深造 B直接工作 C参军 D出国留学 E其他
5、你对于择业和就业的选择 A先择业 B先就业
6、你认为现在的就业形势如何?
A形势严峻,就业难 B形势正常 C形势较好,就业容易 D不了解
7、你是否考虑过自身的择业问题
A认真考虑过 B偶尔想想 C很少考虑 D到时再考虑
8、工作与专业不对口时,你会做何选择
A愿意从事这种工作 B先干着,以后待机向专业方面发展 C不愿意从事这种工作 D视工作情况而言
9、择业时,你会选择去哪个地区发展
A家乡 B内地省会城市 C沿海开发城市 D国外 E国家急需人才的边远地区
10、你期望企业每月支付给你的底薪是多少? A1000-2000 B2000-3000 C3000-5000 D5000以上
11、你会选择以下哪种类型的工作
A挖掘自我潜质的工作 B普遍稳定的工作 C有挑战性的工作D舒适安逸的工作
12、就工作性质和内容而言,你会做选择
A管理型工作 B教育培训型 C工作技术型工作D营销型工作 E服务型工作 F其他
13、择业时,你主要看中公司的哪个方面(最多选3项)
A公司重视人才的程度 B工作稳定性C公司的发展前景 D工资的高低 E公司的人文环境 F公司给予员工的自由度和发展空间 G公司提供的社会福利 H工作劳累程度
14、你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求职者哪些条件(最多选3项)
A所学专业 B专业能力 C所毕业的学校 D学历 E潜力 F社会经历 G性别 H技能 I特长 J品德 15.国家鼓励大学毕业生去西部发展,你愿意吗?______ A.很乐意,对国家对自己都好 B.可以考虑 C.特别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愿意D.绝对不可能: 16.如求职较为困难,您对去小城镇及乡镇单位就业这种情况能否接受?_____ A.乐于接受 B.实在没有其他机会时可以接受 C.一般 D.坚决不接受 E.无所谓 17.你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 A.自身素质不过硬 B.就业岗位少 C.学校就业指导不好 D.专业学历限制 E.其他 18.您希望获得的职位与您的专业对口吗?_______ 一定对口 B.专业对口,但不一定强求 C.专业并不重要,只要找到工作就行 19.您理想中的单位是什么样的?_______(可多选)A.发展前景好 B.能实现自身价值 C.平等无歧视 D.一般的 谈谈您对大学生就业的建议:
A.
第三篇: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开题报告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开题报告
调查题目:广州地区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 班 级:预防医学13(4)班
组 长: 黄皓月
小组成员:黄皓月 严瑶 林夏敏
李秋华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90后”是社会给这一代人赋予的标签,90后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都与其他时代的学生大不相同,她们特点更加鲜明。对这些“90后”毕业生而言,他们在求职过程中最看重哪些因素,他们通过怎样的渠道进行求职,都是企业和高校最想要了解的信息。我们调查的目的是获取广州高校应届毕业生的相关信息,为企业、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和高校应届毕业生提供参考与借鉴,帮助企业优化校园招聘流程,促进校企合作,帮助大学生作出更合适的职业规划方案。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并且呈上升的趋势。由于毕业生处于毕业-择业-就业的人生转折点,思想状态,精神面貌,心理变化均存在较大的调查意义。而且未来10年内,高校和企业将对面的是以“90后”为主体的应届毕业生群体,因此,本报告对高校、企业和求职者具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二、研究现状
由于特许政策、地理环境等各种因素,珠三角地区聚集了一大批世界五百强企业的中国大陆总部和中国五百强的知名企业。该地区的企业不仅数量多而且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都很强,每年都需要补充大量的高素质人才,用于科研公关、培养后备干部、开拓新市场等重要岗位,所以毕业生到广东就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1.在广东省外商投资的企业较多,有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企业对引进人才工作相当重视。2.人才交流中心发挥极大的人才配置作用。3.大部分企业都与国内的门户人才网站或者当地知名网站开展合作。主要内容包括人才网站代理企业进入校园选聘应届毕业生,日常招聘有工作经验的急需人才,提供猎头服务遴选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其中,较为著名的中国南方人才网在中国南方人才市场中发挥着极大的调节作用。
三、研究内容及关键问题
内容:
1、广州地区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2、广州地区应届毕业生职业规划情况
3、广州地区应届毕业生求职渠道分析
4、广州地区届应届毕业生就业倾向性分析
5、广州地区届应届毕业生求职难点及就业指导方向分析
关键问题:
1、应届毕业生缺乏实战经验且心高气傲,不是企业能拿过来用的现有人才。
2、从学校出来,应届毕业生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
3、许多大学应届毕业生容易跳槽,这也是许多企业应届毕业生比率不大的原因。
四、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报告将通过QQ,微信等网络问卷与路上拦截纸质版问卷结合调查
五、工作进度安排
2014年8月10日至12日:讨论调研方案,实施细则
8月13日:
编写问卷 8月14日至18日:问卷调查
8月19日:
讨论调查结果,并分析问题 8月20日至23日:初稿 8月24日至25日:终稿
第四篇:思想政治理论实践实施细则
2013思想政治理论实践(2)实施细则
一、实践形式:撰写观后感及读书实践
二、具体要求:
(一)撰写观后感具体要求:
每位同学根据所观看纪录片,结合自身实际撰写一篇观后感,当堂完成并上交,字数不少于400字。
(二)读书实践具体要求:
1、每个班分成4—5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开展读书研讨活动,必须按照指定书目阅读研讨,同一班各小组所阅读书籍不得相同。每组选出小组长1名,实行小组长负责制。
2、每个小组撰写一篇读后感,内容包括:
(1)小组读书研讨的基本情况;
(2)对书中主要章节或内容的理解、分析、评论,最好结合当前社会实际;
(3)对于此次读书研讨活动的心得体会。
3、制作PPT,内容包括:若干张小组读书研讨照片、每名小组成员照片及其主要观点、小组读书研讨后形成的主要观点以及小组成员心得体会。
4、每组安排主讲人一名,负责介绍本组PPT内容,介绍时间5分钟。
5、将读后感打印一份上交(A4纸单面打印,字数不少于4000字),将PPT及读后感电子版上交。一旦发现抄袭、作假等行为,取消成绩并通知所在学院。
三、交稿方式
1、各班将读后感的电子版和打印版统一交给指导老师。
2、上交时间:第11周。
逾期不交,实践课将没有成绩。
四、阅读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3、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4、毛泽东《矛盾论》
5、毛泽东《实践论》
6、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7、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8、《论语》
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9年版
11、《美德可以被教会吗?》(古希腊)苏克拉底
12、《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
13、《道德教育》,(法)涂尔干
14、《道德情操论》,(英)亚当·斯密
1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6、《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7、《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8、《论“三个代表”》,江泽民,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第五篇:思想政治理论
新 时 期 深 化 改 革 的 思 考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传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大学生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潮,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特殊重要性。只有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加强学科建设,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充实新的教学内容,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才能更充分的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有功能。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改革 思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新世纪新阶段担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是大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新的形势对高校“两课”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转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我院教学实践,就如何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谈点认识和思路。
一、准确把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对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重要性的认识。高等学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其中,德方面的要求非常重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而人才培养工作必
须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各层次、各科类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①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的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及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立足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教育,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
服力、感染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要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始终保持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教学实际,妥善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关系、课内外的关系、思想与实际的关系、教育与管理的关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勇于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学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前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所依托的学科是我国特有的一门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担负着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开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及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方面研究的重任,“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其他课程所无法比拟的”。
目前,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工作非常薄弱,缺少学科发展的整体规划,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匮乏,学科发展的平台和条件较差,在一定意义上说,还未真正构建起科学的学科体系,教师对学科建设的认识还不到位,这些问题,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的发展。
做好学科发展工作,首先要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定位和目标,制
定符合实际的整体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优化人力资源,构建学科发展梯队,搭建学科发展平台。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和优势,突出西部和民族特色,构建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
优化课程设置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要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突出重点,更好地吸收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有利于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具体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内容,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立足于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帮助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观点,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开展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通过充实教学内容,完善课程设置,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
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的调整和优化,要根据全国高校思想政
治理论课管理工作会议的精神,结合具体教学实际,稳步推进。对国家教育部规定开设的必修课程,要精心组织和做好课程建设工作,在借鉴有关高校经验基础上,建设具有自身优势的精品课程。另外,要根据本校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要求,突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的思想,积极筹划选修课的开设,力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系列选修课,以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特色人才服务。在做好课程建设的同时,要积极开展相关的专题讲座,拓宽大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①李卫红.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扎实工作,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6期
②杨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及其实施.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