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实践教学总结1
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实践教学总结2009-2010学年
2009年9月开始,根据学校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提升学生文化素质的一贯要求,本着“给教师加压,给学生减压”的原则,重在教学过程建设,加大学生平时的管理力度,提升学生综合人文素质,充分调动学院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我部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多次讨论,在教务处的批准下,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突破口,开始试点实践教学,先后在两门政治理论课中实施了实践教学计划及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近三年实践教学的基本情况
(一)将情景教学引入课堂,专设2-4课时实践教学。为搞好教学,我教研室部分任课教师自2009年9月开始在教学过程中试点实践教学,针对不同课程专设了6课时的实践教学活动。主要采用的方式有:
1、进行模拟法庭演习。如尹卫萍教师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对“如何正确处理大学生交往、恋爱、婚姻”教学中,选择了点型案例《一个被开除的女大学生》:哈尔滨牡丹江医学院正在争议的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结婚生子的案倒、由学生扮演相应角色,对案情进行现场介绍,并进行现场采访本班学生,使学生从不同层面了解了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结婚生子的现象的态度。
2、进行模拟法庭辩论。在《法律基础》课中选择了“当法规遭遇特例时”和“安乐死是否合法”等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了模拟法庭辩论的实践教学,以此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3、进行理论问题辩论。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课中,为引导学生加深对哲理问题的理解和把握,选择了与学生实际相联系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何者高”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属轻属重”两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了哲理辩论。学生踊跃参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将社会实践纳入实践教学,带领学生走出去。思政教学部教师除了在正常的行课中加大实践教学力度,而且还不断尝试着走出去进行社会实践的实践教学工作。主要有:
1、进行法庭旁听。在《法律基础》课中选择了真实的学生杀人案件,组织学生到法庭旁听审判案件,让学生亲身体验了案件的审理过程,提高了说服力,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2、进行艺术道德作品展示。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针对授课对象的优点,组织学生开展了《道德在我心中》的艺术道德作品展示;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课程中,组织学生开展了艺术作品展示。由此增强了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的认识,深化了对课程的理解能力。
3、进行了道德实践社会调查报告作品展示。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根据课程内容让学生分组进行道德实践社会调查,并撰写了调查报告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4、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这主要是《新疆历史和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的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到新疆民街参观民俗馆。这种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课程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5、参观爱国主义基地。根据《弘扬爱国主义》章节内容,组织学生去和田地区爱国主义基地进行参观,学生很受启发,纷纷在留言簿上写出了自己的感受。通过实践教学,加深了学生对爱国主义内容的理解,也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6、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自09级学生开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利用寒假,安排全年级(二年级)的民汉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要求每位同学撰写调研报告,并将其纳入成绩考核之中,占总成绩的10-20%。
(三)将热点讨论纳入课堂实践,加强学生对国情、世情的理解。
为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加大学生对国情、世情的关注度和理解力,除了完成实践教学计划外,思政理论课教师还采取了形式多样的热点讨论,具体表现在:
1、进行课前热点讨论。为使教学内容与现实紧密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师在每次课正式开课前安排学生进行热点讨论。
2、及时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为提高学生的认识力和理解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将大型纪录片纳入课堂教学,根据相关教学内容对相关纪录片进行讨论。通过这种方式提升了学生的认识力和理解力,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
(四)将动手制作多媒体课件、上台讲授纳入课堂实践教学。为提高学生的多媒体制作和讲授能力,每门课程都有教师安排学生制作本课程相关章节的多媒体课件。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深入地了解了课程内容,而且给学生提供教学讲授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实践教学好的做法与不足
通过近三年的实践教学试点与改革,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我们总结发现有许多值得继承的经验,也存在着许多今后继续改进的不足。
(一)好的做法主要有:
1、积极响应、倡导改革。自2009年9月开始,思政教学部在学校的指示与指导下,多次进行教学改革探讨,号召全体成员积极主动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总结改革工作,及时纠正不合理之处,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2、创造条件,积极服务。为有力推进教学改革,思政教学部不断创造各种条件,尽最大可能为任课教师提供各种需要的硬环境和软环境,积极服务于任课教师。比如:解决活动经费、参与作品评论、共同带学生到法庭旁听等。
(二)存在的不足主要有:
1、实践教学没有正规化、制度化。现有的实践教学只是在行课中加入的实践环节,虽占了教学课时,但不是正式的正规化、制度化下设计的教学计划。
2、班级人数过多。行课中大班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学生积极性下降;人数太多,教师根本无法顾及与每个学生,实践教学也无法完全普及到所有学生。这些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学效果,对教学目标也难以保质保量完成。
3、民语实践教学比较少。自2009年9月启动实践教学试点以来,民语实践教学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虽完成了二年级的社会调查,但只进行了1次艺术作品展示,致使民语实践教学成效不大,也没取得什么成果,极大地影响了整体教学改革的推进与深入。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制定出实践教学计划与方案,努力实现实践教学正规化、制度化。
2、鼓励不断创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尽力结合,创造出形式多样、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以促进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素质培养,达到理论与实际、与专业相结合。
3、加大民语实践教学力度。
4、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第二篇:思想政治理论实践实施细则
2013思想政治理论实践(2)实施细则
一、实践形式:撰写观后感及读书实践
二、具体要求:
(一)撰写观后感具体要求:
每位同学根据所观看纪录片,结合自身实际撰写一篇观后感,当堂完成并上交,字数不少于400字。
(二)读书实践具体要求:
1、每个班分成4—5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开展读书研讨活动,必须按照指定书目阅读研讨,同一班各小组所阅读书籍不得相同。每组选出小组长1名,实行小组长负责制。
2、每个小组撰写一篇读后感,内容包括:
(1)小组读书研讨的基本情况;
(2)对书中主要章节或内容的理解、分析、评论,最好结合当前社会实际;
(3)对于此次读书研讨活动的心得体会。
3、制作PPT,内容包括:若干张小组读书研讨照片、每名小组成员照片及其主要观点、小组读书研讨后形成的主要观点以及小组成员心得体会。
4、每组安排主讲人一名,负责介绍本组PPT内容,介绍时间5分钟。
5、将读后感打印一份上交(A4纸单面打印,字数不少于4000字),将PPT及读后感电子版上交。一旦发现抄袭、作假等行为,取消成绩并通知所在学院。
三、交稿方式
1、各班将读后感的电子版和打印版统一交给指导老师。
2、上交时间:第11周。
逾期不交,实践课将没有成绩。
四、阅读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3、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4、毛泽东《矛盾论》
5、毛泽东《实践论》
6、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7、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8、《论语》
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9年版
11、《美德可以被教会吗?》(古希腊)苏克拉底
12、《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
13、《道德教育》,(法)涂尔干
14、《道德情操论》,(英)亚当·斯密
1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6、《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7、《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8、《论“三个代表”》,江泽民,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第三篇:关于江西中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举办实践杯演讲比赛的通知
江西中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第二届“实践杯”大学生演讲比赛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进一步提高广大学生的道德情操。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敬畏,懂得感恩。让学生敬畏自然,(以自然为朋友);敬畏规律,(按规律办事);敬畏生命,(以人为本);敬畏历史,(以史为鉴)„„感恩父母,(是父母给我们生命);感恩老师,(是老师培育我们成人);感恩时代,(是这个时代让我们有所作为);感恩党,感恩祖国„„
二、参赛对象
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所有班级学生。
三、比赛事项、演讲主题及内容
演讲主题:“敬畏·感恩”。演讲内容:围绕“敬畏·感恩”这一主题,结合国际国内和学生自己的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进行思考,宏扬传统美德,抨击丑恶现象,以求修身、立德。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在1500到2000字。演讲时间为5—8分钟。
2、比赛办法
本次演讲比赛分预赛、复赛和决赛三轮进行。
预赛由班级自行组织,时间、地点自定。预赛结束后,每个班级选拔1名优秀选手(所在寝室评委及统分员随行参加复赛、决赛),并填写《参赛选手推荐登记表》,同演讲稿一式两份及电子文档,于第九教学周复赛前一并交思政部办公室。(地点:图书馆二楼。电话:87118772。)
复赛、决赛由思政部负责。复赛时间为第九教学周周五下午,地点另行通知。决赛时间为第十教学周周五下午,地点另行通知。复赛分2组在相邻教室同时进行,每组前8名进入决赛。
3、奖项设置
本次演讲比赛设立一、二、三等奖及优胜奖,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其他进决赛的同学将获优胜奖。
四、评分标准(总分100分)
1、演讲内容:40分。要求演讲内容紧扣主题,主题鲜明、深刻,格调积极向上,内容充实生动,富有真情实感。格调积极向上,内容充实生动,富有真情实感。
2、语言表达:30分。要求脱稿演讲,声音洪亮,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语速适当,表达流畅,激情昂扬。讲究演讲技巧,动作恰当。
3、形象风度:20分。要求衣着整洁,仪态端庄大方,举止自然、得体,体现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上下场致意,答谢。
4、综合印象:10分。由评委根据演讲选手的临场表现作出综合演讲素质的评价。
附:任课老师须知: 活动时间:在本学期第七周即国庆节后第一周由各班任课老师宣布,第十周即十一月的第一周完成。
活动流程:每个自然班(如计算机1、2班合班上课为2个自然班)以寝室为小组,写成一篇演讲稿(内容如上),由一名寝室成员代表全寝室在授课班级上进行演讲,每个班选出一名优胜者。每个寝室选派一名评委,组成评委团,根据评分标准给各位演讲者打分。每个寝室选派一名统分员,组成统分小组,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根据最后的平均得分,按每个自然班一个名额评选出优胜者,当场宣布,参加复赛。准备工作:
1、各班班委活动时在黑板上写上“实践杯”演讲比赛的字样。
2、各班班委活动时准备好照/录像设备,记录活动情况。
3、各班班委活动时按每班25元标准购买糖果(各班先行垫付,由本班优胜者在复赛现场从思政部凭收据或发票领回)。
第四篇:思想政治理论
新 时 期 深 化 改 革 的 思 考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传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大学生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潮,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特殊重要性。只有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加强学科建设,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充实新的教学内容,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才能更充分的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有功能。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改革 思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新世纪新阶段担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是大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新的形势对高校“两课”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转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我院教学实践,就如何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谈点认识和思路。
一、准确把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对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重要性的认识。高等学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其中,德方面的要求非常重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而人才培养工作必
须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各层次、各科类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①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的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及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立足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教育,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
服力、感染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要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始终保持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教学实际,妥善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关系、课内外的关系、思想与实际的关系、教育与管理的关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勇于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学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前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所依托的学科是我国特有的一门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担负着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开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及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方面研究的重任,“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其他课程所无法比拟的”。
目前,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工作非常薄弱,缺少学科发展的整体规划,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匮乏,学科发展的平台和条件较差,在一定意义上说,还未真正构建起科学的学科体系,教师对学科建设的认识还不到位,这些问题,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的发展。
做好学科发展工作,首先要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定位和目标,制
定符合实际的整体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优化人力资源,构建学科发展梯队,搭建学科发展平台。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和优势,突出西部和民族特色,构建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
优化课程设置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要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突出重点,更好地吸收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有利于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具体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内容,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立足于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帮助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观点,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开展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通过充实教学内容,完善课程设置,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
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的调整和优化,要根据全国高校思想政
治理论课管理工作会议的精神,结合具体教学实际,稳步推进。对国家教育部规定开设的必修课程,要精心组织和做好课程建设工作,在借鉴有关高校经验基础上,建设具有自身优势的精品课程。另外,要根据本校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要求,突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的思想,积极筹划选修课的开设,力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系列选修课,以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特色人才服务。在做好课程建设的同时,要积极开展相关的专题讲座,拓宽大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①李卫红.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扎实工作,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6期
②杨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及其实施.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第4期
第五篇:思想政治理论
合肥师范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规划(2012-2014)
一、建设基础
合肥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包含《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五门课程,均为国家统一规定课程,同时亦为合肥师范学院各本科专业思想政治理论公共必修课程。
2009年3月,合肥师范学院在原思政课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了思政课教学部,作为与其它专业系同级的正处级机构独立设置,承担全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目前,思政教学部共有院级精品课程3门,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院首批重点课程1门,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专任教师36人,师生比为1:380,符合国家规定标准。专任教师中,教授2人、副教授15人,讲师17人,助教1人,无职称1人,高级职称比达47%,高于学院其它学科。
2005年我院就制定了《安徽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方案》,2011年《合肥师范学院制(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再次作出明确规定,认真贯彻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及其实施方案,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提高。根据“05方案”规定,结合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落实了相应的课程、学分及对应的课堂教学学时。根据合肥师范学院(2011)培养方案,具体开课情况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学分48学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学分96学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学分32学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48学时,《形势与政策》本科2学分,每学期12学时,总计32学时,无挪用或减少课时的情况。
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⑴教学内容涵盖范围广、容量大,有待于重组。
⑵教师教学理念比较陈旧、模式单
一、方法传统,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提高。
⑶专任教师数量仍然不足,教师培养、培训还缺乏完整统一的培养计划,集体教研活动不充分。
二、建设目标
根据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总体要求,制定合理的课程建设计划,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角度出发,重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评价方式,逐步加强教学队伍和教学资源建设,着力打造精品课程。
1、总体目标
按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求,优化、整合课程资源,撰写《思政课精选案例汇编》,建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院级精品课,建设《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院级重点课程;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省级精品课程体系。打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
(1)组织管理建设方面,坚持学院党委领导,行政负责的制度。学院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体系建设工作,进一步坚持将思政课建设纳入学院事业发展规划;坚持将思政课建设纳入党委和行政的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将思政课纳入院领导听课计划。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体系大平台,随着学院的发展制定新的制度大力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建设。
(2)教师队伍管理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学院引进人才政策,引进具有高学历的青年教师(博士),完善学科年龄梯队建设,为学科发展储备人才。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提高全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素质。我们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从“把好五道关、落实三项待遇”入手,加大建设力度,建立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的比例符合《精品课程体系综合评审指标与标准(试行)》要求。
(3)进一步加大思政课经费投入。学院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逐年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经费投入。在保障思政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正常各项经费的同时,按照在校学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学术交流、考察等。专项经费安排使用明确,专款专用。
(4)教学管理建设方面,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教学管理坚持走制度化道路,把已经成熟的制度进一步落实,淘汰不适应新形势的旧制度,建立新制度。对现有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复的理论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加强理论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避免重复和矛盾,形成知识传授互补、能力培养互动的课程体系结构,真正让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学以致用。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保证100人左右的中班教学规模,努力实现小班教学。
2、关键指标
(1)完成院级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开发,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省级精品课程体系。
(2)完善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标准;建立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3)全面构建以参与式教学、案例教学、目标教学等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广多媒体教学,实现课程教案的电子化,课程讲稿规范化。
(4)拓展第二课堂,开展学生自主设计、自我组织、自我评议形式的实践性活动。
(5)建立集体备课常态活动制度;完成2名课程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的培养。
三、建设内容及进度安排
(一)教学内容建设
从课程现状分析入手,编制比较可行的课改方案;以实用、适用为原则,整合精化课程内容,及时吸收和融入最新内容,构建系统灵活的内容体系。以应用型本科人才能力培养为主线,完善课程标准,完成院级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建设。
1.2012年,完成课改方案,通过院级合格课程验收工作,撰写制作完成新课标、新教案、新课件,完成《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院级重点课程建设。
2.2013年,完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院级精品课建设。
3.2014年,撰写完成《思政课精选案例汇编》,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省级精品课程体系。
4.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制定定性定量结合的综合考评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考评学生的发展状态和学习成绩。
(二)教学团队建设
1.培养课程带头人2人。确定课程带头人培养对象,安排出外考察访学2人次;制定课程建设方案、课改方案和课程标准、案例编撰工作,统筹精品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引领教研教改。
2.培养骨干教师3人。确定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选派教师参加省部级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班,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要承担专题讲座、指导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撰写,撰写案例,承担精品课程建设。打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
(三)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
1.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开辟教学形式的多元化渠道。通过举办:“PPT课件大赛”、“专家论坛”、“专题讲座”、“现场答问”、“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各类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2.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和听评课活动,每学期互相听评课6次,撰写案例汇编,制作较高水平的教学课件,修改完善评价体系。
(1)做好内容的整合、提炼,精选案例、精化教案工作,注意避免内容的重复,提高内容处理的精准度、使学生在掌握课程要点的基础上把握课程的整体体系;
(2)制作并完善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教学、在线答疑等方面实现课堂效益的突破、抓好学生课前预学、课后练习、查阅资料环节的训练;
(3)重要的时政政策采用专题讲座方式进行教学,既重大政策问题和时政热点邀请学院宣传部领导、有关专家进行专题宣讲,部分内容渗透在平时课堂中进行,以突出时效性和针对性。
(四)加强完善特色项目建设,为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适应教育发展形势和我们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为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在实践教学环节开展特色项目建设。主要是实践教学抓好“四结合”。其一,注重与学生社会实践结合。其二,注重与学生工作结合。注重将思政课教学与学生工作“三大计划”(愿景计划、爱心感恩教育行动计划、素质拓展计划)等工作相结合,进一步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其三,注重与校园文化结合。其四,与教师科研、教研项目相结合。构建“参与式”教学模式,开展全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件制作与演示”大赛。